民族民间美术

2024-08-21

民族民间美术(精选十篇)

民族民间美术 篇1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积淀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在这棵历经五千年沧桑的生命之树中华夏民族是枝干,那么在历史中翩翩起舞的各个少数民族则无疑是这枝干上璀璨的宝石树叶,它们用自身散发出的悠久而又异域的光芒无私的、默默的奉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它更是给养于少数民族和民间文化,而这些文化又是各个少数民族在发展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生命赞歌。它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是人民的、大众的、又是世界的,是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古老民族赋予我们的伟大礼物,更是历史交给我们并需要继续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特殊符号与标志。

美术教育是以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真、善、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训练学生把美术知识灵活的运用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美术教育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素养,而更多的是通过美术教育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具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和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学生不只是在学习一门知识、一项技能,而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一种提高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去理解美术、感悟美术、应用美术,使课堂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一种升华。民族民间美术在整个美术教育的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有着一套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培养方案。民族民间美术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为它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智慧与艺术,它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其以独特的造型和艺术手法对生活理念进行表达,并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美感。所以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浓厚的本土性和民间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美术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领悟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精髓和奥秘,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整个美术教育的体系,还使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

而在现代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大多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模式,深受舶来文化的影响。在美术教育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固然是好,但也不能忘记国家文化的根本。通过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唤起民族的认同感与肩负的历史责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影响到未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中华文明的推广,把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当前美术教育的一个新重点。

二、我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特征

( 一)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地域性

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地域性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但少数民族的居住情况则是属于“大杂居,小聚居”,这就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地域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础。如果依附于当地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开办本土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则会事半功倍。其一,当地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无论在艺术的造型塑造、表现技巧还是在思想理论上都会提供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这是一种对文化和教育无形的象征与支持。其二,天然的文化氛围是在其他方面都无法比拟的,使学生身在其中受到熏陶,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三,当地政府对于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的推广与应用则会使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有着强有力的后盾,在教育的推广中会得到社会和民族的认同,同时也是对当地民族地域文化的发扬,在教学资金上,也会相应的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地域性特点中,笔者认为应该在深化出另一个新的特性,那就是边域性,所谓的“边域”是指那些深处祖国边疆的自治区、自治州及其下属的自治县、自治旗等。“边域”不仅代指它们的地理位置,而更是指其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内陆或者是资源匮乏的地带,我们在迅猛发展的时代里要带动着它们一起发展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尤其是那里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如果在当地形成正规的美术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并对其潜在的民族美术进行发掘和探索,那么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与其接壤的国外都会为当地带来不可估计的贡献,也为国家在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与美术教育的事业上增添了一到亮丽的民族风采,更是加强了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带动了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 二)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多样性与创新性

多样性也是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性,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都是各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民族都是一座博物馆,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学、民俗学与文化生态学,这其中有包括着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则要立足于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要融合了各个民族的角度去观察,以往的多样性大多是以纵向来看,如今则需要换个维度,去发现促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角。在当今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中单一的运用多样性是不够的,它需要与创新性相结合。例如,在学生的创作中可以用不同民族的美术去激发和引导,这种民族与民族之间美术的碰撞往往会给学生带来突破性的灵感与思维,这对于新时代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继承与创新是重要的。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不可只注重技法的表现与形式上的重复叠加,这样只会本末倒置,让人不知所云,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美术变成了机械的加工; 我们要关注各个民族内在的联系与内涵,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把传统美术有机的与现代文化理念相结合,也可以运用现代的材质与技术对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符合发展规律的艺术诠释,赋予民族民间美术新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才会更有活力。

( 三)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实践性

民族民间美术起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其创作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其实用性大于审美性,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所以在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在理论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际的操作能力,避免我们的教育只是“纸上谈兵”。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是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们辛勤的双手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艺术,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复的磨练才塑造成的艺术瑰宝,所以学习民族民间美术要让学生在亲身的操作中了解材料的属性,了解先辈们在进行民族民间美术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实践历程和心理历程,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双手给予材料以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命力与灵性,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民间美术的生产与创作中去,领悟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妙悟。

( 四)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与其他美术学科相辅相成性

我国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中主要包括绘画、美术学、雕塑、艺术设计等,但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美术教育中的其他分支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从国内而言还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艺术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所以,在进行其他学科的美术教育的同时,可以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与艺术风格,使世界都看到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光辉。孔子学院以独具特色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那么,让以民族民间美术为代表的艺术思潮使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也未尝不可。例如,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我们便可欣赏到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这里我们以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会徽的设计是采用一个中国传统印章的形式,不仅简介大方具有极强的审美性和设计感,而且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弘扬。在整个北京奥运会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无处不在,而民族民间美术更是大放光彩,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奥运火炬到吉祥物的设计都融入了民族民间美术的元素,并使全世界的人民都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 五)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有利于传承与发展性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问题。因为许多古老的家族式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坊实行的往往是在本家族内进行传承,如果本家族没有人继承,则这项艺术就会面临着失传的严重困境,并且一些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人的老龄化也是有待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大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民族文化和陶冶情操,更是肩负着传承文明的重任,一方面要承接祖辈们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又要将这些艺术瑰宝传送给子孙后代,传承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生命寄托与延续。

民族民间美术对美术史、艺术史、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美术教育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完善我国的美术教育系统,而且对其他学科也有着促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对我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和弘扬作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美术教育正迎来一个繁荣大发展的春天,而民族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的体系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因为民族民间美术不仅是我国古老艺术的承载者,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充分把握时代的需求,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在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它的地域性、实践性、多样性与创新性,并使之与其他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对我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加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美术则是我国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在当今这个发展日益迅速的信息时代,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并提高其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使命,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性的作用。当我们站在美术教育浪潮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以一颗赤子之心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民间美术,使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在新的时代得到新的发展并引领我们阔步前进。

关键词:民族民间美术,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蓉.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人类学价值[J].艺术教育,2010.

[2]罗江峰.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J].学术论坛,2011.

[3]范鲁杰.浅议民族民间美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J].环境构建,2012.

[4]袁曼玲.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1.

[5]周楷.关于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开设民族民间美术课的构想[J].教育论坛,2009.

民间美术之民族服饰 篇2

土家族服饰于清代正式载入了文献。但宋代土家锦就被列为向朝廷纳贡之物,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土锦”、“宝布”。可见他的艺术价值非同一般。下面让我们看看土家族服饰,享受它大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男子服饰: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3至3米,包成人字路。穿琵琶襟特点的满襟衣,缀布扣,领高,袖小而长,袖口滚边。裤子皆为青、蓝家织布,裤脚较大且较短,款式大方,又能便于作息。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

女子服饰:头亦包青丝或青布帕,但较男子短,且不包人字路形。上衣一,大襟,左开襟袖大而短,无领,滚边,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镶花边。二,银钩,这种衣为矮领,衣襟和袖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襟青边则用彩线绣花。

三、三股筋,衣大袖大,镶三条细边。

四、结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红衣),这种衣长而大。胸前向右开襟处戴一挂长牙签,手指上戴银质戒子,手腕上戴银质扭或空心花手镯。女鞋较讲究,除了鞋口滚边挑“狗牙齿”外,鞋面多用青、兰、粉红绸子。鞋尖正面用五色丝线绣各种花草、蝴蝶、蜜蜂。

孩童服饰:土家族的孩童衣裤不多讲究,主要注重的是鞋帽。土家族是崇虎的,小孩一般戴虎头尾巴帽,穿虎鞋,意思是受虎的“围抚”,邪恶不敢侵害,可避邪壮威,既可使小孩显得天真活泼,又伶俐威武。帽子上有菩萨像,罗汉像,两侧有银勾,用于小孩系帽用,帽顶两侧用白兔毛做成的虎耳,前檐绣有一个“王”字,后脑绣有双龙抢宝等图案,帽后悬有金链银梁。小孩的虎头鞋鞋尖向后翻,两耳插上兔毛,前绣一个“王”字,两侧绣花。

土家族服饰色彩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然而在土家族的心中,生活中繁多的色彩里,红色则最受人青睐。在土家族的服饰设计构图中,运用色彩变换,即不换形而换色的方法,促使呆板的、单一连续的纹样丰富起来,艳丽多姿,体现出律动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精巧的服饰,显示出土家妇女的心灵手巧,可说是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饰的珍品。

民族民间美术 篇3

关键词: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71-0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常住人口数量排前5位,其中苗族397万人、布依族251万人、土家族144万人、侗族143万人、彝族83万人。多样化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以及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使得贵州的民族美术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在中国多民族文化中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传承至今的历史原因

(一)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功能性。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主要包括银饰、刺绣、蜡染、戏曲面具、陶瓷、漆器等美术工艺。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实用功能、祭祀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能够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

(二)封闭的环境使其原生态保存完好。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强烈的辨识度和完整性与贵州的环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贵州为山地,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大多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崇山峻岭之中,地理环境险要,交通阻塞,信息滞后,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历来一直过着远离现代社会的农耕生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缓慢,与外界的接触和碰撞少,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一直服务于贵州少数民族自身,并不迎合现代社会,也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得以传承的丰厚土壤。

因此,重要的社会功能性使得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有了生机勃勃的发展空间,封闭的环境使得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保存了完好的原汁原味。

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

(一)山地文化是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根源。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魂来源于贵州的山地文化,各少数民族人民世代在此劳作耕植,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大山,来自于生活,贵州少数民族对生命、对大自然的崇拜在各种美术载体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民族民间美术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但是对于传统的贵州的民族民间美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也足够地重视,从生活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来讲,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具有这些特点:

一、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在制作材料的运用上,民间美术比其它任何美术形式都要广泛和灵活,而且在创作手法上也不受观念和传统的限制。审视一下我省民族民间美术所运用的材料,包含了客观世界存在的很多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贵重的金属,也有到处都是的泥土、动物的毛皮、稻草,还有纸屑、木片、树皮、布头之类的废弃物品。具体有金、银、铜、铁、锡,泥、沙、石、灰、蜡、水,竹木藤草类的根茎、枝叶、汁液、棉、麻、丝、布帛、线绳、纸张,动物皮、毛、骨、牙、角、贝壳,粮食类的豆、稻谷、米、面、糖、油等等。在民间艺人的眼里,这些普通的物品就成了艺术品的原材料,经过他们的加工制作以后,这些普通的物体就变成了多才多样的艺术作品,其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种材料的易得性也决定了民族民间美术并不是少数人玩的精英艺术,而是大家又可以参与的、在生活中多见的大众文化。

二、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形式灵活多样,种类繁多

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形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在全省各地均有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形式,如银饰、服饰,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少数民族当中制作方式都不尽相同,形式各异。还有安顺的傩戏面具、三都的水族马尾绣、水城和龙里的农民画,苗侗地区的民居建筑、钟楼鼓楼、风雨桥等,都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另外还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在民间美术领域极有代表性的。

三、民族民间美术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是贵州历史的最好记录者,和时代的发展、地区的发展共生,这是贵州人民在不断的生活过程中的创造,是人们智慧的一种汇聚体现。民族民间美术的题材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全部内容。有的表现人类的诞生过程、有的表现本民族的发展渊源,有的表现神话故事,有的表现人们的日常劳动,有的表现人民的生活场景,有的则表现人们生活的大自然的美,现实中存在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民间美术表达的主题,任何的题材似乎都可以在不同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中得到表达。这些表达就是人们的生活,就是人们的现实,是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最好体现。

四、民族民间美术作品艺术手法多样,变换自由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在材料上的特点和形式上的多样,内容上的丰富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生活习俗和地方环境的不同导致了贵州省的民间美术在创作手法上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对现实中存在的物象理解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去看待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在民族民间美术的作品当中,没有权威,没有范式,没有绝对的默定成规,在艺术手法上,有的东西用了刻的方式,有的东西用了编的方式,有的东西用了画的方式,有的东西则是把集中方法结合在一起来运营。有的形象写实,有的形象变形夸张,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

五、民族民间美术分布比较均匀,资源丰富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这在他们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当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贵州,各个地区都有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这些资源的均匀分布利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共同传承和发展。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民族民间美术融入日常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使民族民间美术能够融入教学,在以下方面必须做好。

首先得培养教师队伍,在教师中形成爱民间、爱民族美术资源的氛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的教学取向决定了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并没有注重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是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且有所成效,补上这一刻是刻不容缓的。要补上这一课,使教师能够了解当地民族民间美术的情况,熟练掌握一些民族民间美术的制作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在教师中正确引导、大力宣传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邀请一些研究民族民间美术的专家、学着到学校给教师授课,介绍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深入村寨,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极其丰富,但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于广大的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民间美术有兴趣的教师要放下架子,敢于吃苦,主动深入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与优秀的民间艺人接触,虚心求教,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他们民间艺人那里学习到一些具体实用的技艺,这样才能够教学当中有的放矢。

坚持自学,敢于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是一种活的艺术,创新是它生存发展应保持的一种特质,教师在获得一定的技艺水平以后,也需要自己投入尽力漫漫探索,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新的探究和尝试,达到创新的目的,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并且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影响到学生以及周围的人,达成一种共同进步和发展的效果。

教师之间要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老师之间各有所长,在现实当中取长补短不必要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就能够促使大家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其次,要在贵州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增加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学习,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高校开办民族民间美术专业,这样就能够培养一些专业的民族民间美术人才,使他们毕业以后能够服务于社会,在民族民间美术传承当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把民族民间美术作为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美术院校要增设民间美术理论课,对美术专业学生要进行系统的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知识传授,让他们全面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发展历史,培养他们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

“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构建”的新成果功效初探

——木卡姆教育传承研究系列

李鹏程(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沿革、传承、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建设、繁荣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的构建”,正是为建立和完善这项战略任务所创建的教育传承框架体系。本文重点从这个新体系在教学、科研二个方面所产生的系列性新成果上,对其多元功效予以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教育传承;木卡姆;新体系功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构建的多元功效”(编号XJEDU06113C06)成果之一。

“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的构建”是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民乐(木卡姆)教学团队所创建的系统性、成果性、发展性的教育传承框架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该体系自2005年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以来,短短八年时间,新体系教学团队,从一个初期即科学定位、初具规模、卓有成效的教学团队,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有集约力、有鲜活力、有创新力的崭新的教学团队,充分彰显了其在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中出新成果、出新形式、出新亮点的多元功效,十分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重点从教学、科研出新成果方面,对于新体系在教育传承上的多元功效,予以初步的探析。

一、学科带头人互为作用在教学中所形成的新成果功效

从新体系教育传承在教学中形成的新成果范畴来看,新体系中学科带头人的互为作用,包含了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学科带头人自身的作用——自身在教学中所专注、所研究与探索、所创新、形成的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与功效;其次就是学科带头人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互为作用——各自在教学中所专注、所研究与探索、所创新、形成的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与功效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链接与发展的能量。

1. 从特色乐器、重点学科教材编辑、出版的成果方面看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建设设计立项教材:2008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米吉提·尤努斯教授、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阿里木·卡德尔副教授分别主编、编写、出版了《艾捷克教程1——2册》(2008年)、《弹拨尔教程1-2册》(2009年)、《热瓦甫教程1-2册》(2012年),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

(2)其它教材:2008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作曲家、指挥家、留日博士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编配、完成了《维吾尔民族器乐管弦乐总谱10册(共64首曲)》、《新疆

在美术专业中,增加民间美术技法课,合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由懂得民族民间美术的专业教师讲授,让他们不仅学会本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掌握一门或几门较为简单的民间技艺。

培养高校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师资,为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是这一课程、这一专业能够在高校当中得以顺利开设。有了硬件软件,还要认真研究高校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法,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研究和探索,要教好民族民间美术是不可能的。

风格钢琴作品与合唱作品集(共24首曲)》等教材;2012年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和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编写、完成了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关于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结构》《维吾尔民族乐器史与演奏法》(该书2012年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等专著。

可以看出,作为新体系中教育传承团队整体,作为教学中课程体系整体,作为新体系教育传承任务整体,上述这些新成果之间,即密切关联,又积极影响、促进;几位学科带头人之间,在影响、激励、创新中,进一步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为作用的合作关系和团队整体中的正能量。拿上述三部高等学校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建设设计立项教材来说,第一,教材在所选作品上实行了统一的编辑、编配,此项任务由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担任,重点对三部教材曲目的结构、练习曲的难易程度、技能、技巧等进行了编配与创新,第二,教材在所选作品的内容上,几位学科带头人以群策群力的团队智慧与经验,共同商议、共同提方案、统一选择、编配,最后由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对《热瓦甫教程1——2册》《艾捷克教程1——2册》《弹拨尔教程1——2册》等教材在编辑、编配上,重点选取了十二木卡姆十二个套曲中的五十余首片断,结合现代维吾尔作曲家创作的代表性独奏曲目和部分中外著名小提琴、钢琴等演奏作品,较好地呈现了新体系下教育传承中特色乐器演奏教材内容的重点性与多元性。

2. 从新体系——教育传承教材、专著的编写、出版看

2009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阿不都塞米·阿不都热合曼教授(博士后)编写、出版了《论维吾尔音乐》(教材·第一作者·完成部分:乐器旋法,全书日译,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出版,用于研究生院民族音乐学课程)、《十二木卡姆的样式研究》(教材·独立完成,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出版,用于教学科研)等多部专著;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编著了省级重点立项教材《木卡姆演唱演奏教程》(选入十二木卡姆第二套曲中拉克木卡姆和第五套曲中潘吉尕木卡姆的部分作品·新疆教育出版社),还与阿不都热合曼、阿尤甫等新疆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合作,编写、记谱、出版了《维吾尔民歌选集》(1—6册,2011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选入了1000余首作品;整理、编写、出版了个人专辑《赛里木与赛乃木》《拜城民间歌曲》(新疆音像出版社)等二部。

从上述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成果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理论性的研究、探索,还是实践性的演奏、演唱以及作品创作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几个方面的突出特性:第一,能登高望远式地在一个全局的研究、探索层面,包含住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所属框架内容的研究、探索,即:以呈现全局突出局部。如,《论维吾尔音乐》这部教材中,在研究、论述诸如热瓦甫、艾捷克、弹拨尔、卡龙、沙塔尔、手鼓等等乐器的种类与旋法中,本身就涵盖了对

民族民间美术 篇5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妆重彩的一笔,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直到今天,民族民间美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除了丰富多彩的汉文化之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各有特色,具有非常大的存在价值,这就使得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有了更多的资源。本文主要从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以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措施等两方面来浅谈一下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关键词: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意义;教学措施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逐渐开始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力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美术教育的水平,因此必须要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结合民族民间美术的群众性、地域性、以及历史文化性等特点,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积极需求出一条更加适合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民间文化是促使我国文化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的重要精神寄托,。而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美学观、宇宙观、以及民族精神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健康长远发展。

2、有利于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一些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老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得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巨大的危机。特别是民族民间美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为此进行民族民家美术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3、有利于民族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

文化需要依靠人来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就变得非常必要,只有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促进民族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这是因为民族民间美术保持着创造文化的原始形态,它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民族民间美术在实用基础上逐渐展开,开始致力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价值开始显现。

4、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学的一种,能够通过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形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甚至是性格,从而丰富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以更加积极饱满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对民族民间美术中民俗文化的理解、审美情趣的把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等存在一定的差距,成为阻碍我国民族民间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事业的更好发展。

2、创造适合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教学的大环境。

近年来,随着民间艺术保护观念的不断强化,我国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对于民间艺术传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为了促进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必须要创造适合其教育教学的大环境。这就需要由国家和政府出面,成立一些专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机构,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兴起。同时,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者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其发展脉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3、增加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

民族民间美术品种极其丰富,既有供观赏的造型艺术,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与宗教、民俗、以及其他民间文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有绘画、雕塑、刺绣、服饰、器皿、剪纸、编织、皮影等等。这些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极富中国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渐渐失去了活力,传承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教育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项有效手段,必须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4、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行业,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也要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打造实践教学平台。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以及工艺美术企业等,并通过开画展、办讲座、以及与民间艺人交流等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民族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奇葩。但是当前受外来文化和外来思潮的影响,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为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和传播,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阿佤民族民间曲调解析初探 篇6

[关键词]佤族 生活 劳作 分类 民族民间曲调

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当中,佤族是一个较小的民族,现有人口396610人,社会发展也相对缓慢。由于世代居住在云南省的深山老林,常常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佤族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起房盖屋、农作劳碌等等,无事不歌。这也是佤族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历史事实的代代相传、农作经验的交流、相互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各自的喜怒哀乐的宣泄,都只能用民间歌曲的形式来完成。当你带着感情一头扎进阿佤山的村寨时,你一定会被阿佤人民浩如烟海的民间曲调所陶醉。笔者本身是一个从事文艺工作几十年的佤族人,对阿佤山及佤族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下面,笔者就阿佤民族民间曲调的分类、发展进行解析与探讨。

佤族民歌的曲调一般都优雅婉转,易于上口,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如果我们从歌词的内容上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叙事类”曲调

叙事类的曲调,主要是针对一些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述,以叙述为主,多半由年纪大一点的人来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佤族大型史诗“司岗里”,它以口头演唱的形式,几乎在所有的佤族地区一代代地流传着,讲述着阿佤人的产生和发展。歌中说佤族和汉族、拉祜族、傣族、布朗族等许多民族都是从阿佤山上一个洞里出来的,后来其他的民族朋友们大多下山发展去了,只有阿佤人坚持在山上与洪水猛兽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顽强地生活下来。教育子孙后代要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敢地生活下去。其旋律过门较长,调门低沉,给人一种粗放豪爽的感觉。在澜沧县文东乡和安康乡等地流传的“孤儿调”也属于叙事类的曲调,歌中讲述了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孩子,自小就在苦难中挣扎,以及乡亲们对他的关怀。旋律在悲哀中又透视出人与命运抗争的呐喊,总能勾起人们对不幸的人的同情。现如今常常作为联欢会等演出的节目,由一个人伴着吉他的和弦音演唱。虽然是用佤语演唱,但听不懂佤语的听众也能从其韵律中领略到其中的含义。而象“林下果”和“格用迪莫”这样的曲调,主要是用来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讲述如何做人的道理。这种歌曲很多,男女老少都会唱,独唱齐唱都可以,还常常用于舞台表演。

还有一些歌曲是农耕经验的交流,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佤族人民也不断的接受着先进的事物,有的地方已经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如:“布谷鸟叫了,准备播种吧。”这些歌教会人们要抓紧节令,不违农时。其中有一首“插秧歌”,在插秧的季节,村里的女人们就会聚到一块,轮流到各家插秧。在高低错落的梯田里,错落有致地排开,一面插秧,一面齐齐的哼着插秧歌的旋律。其歌词大体上是讲怎样干好农活才有好收成,有时也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她们和着歌声的旋律,步调一致地动作,有一种美的享受。

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农闲时节,吃过晚饭后,在阿佤人家旺盛的火塘边就会围起一群人,用阿佤人独有的方式聊天——唱曲儿。这时候唱的歌曲就可以是五花八门,有叙事的,也有抒情的。改革开放以后,阿佤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歌唱这种变化的曲儿,一方面叙述发生的某一件惠农的好事,另一方面还同时抒发感谢党和政府的感情。所以,叙事和情感的两类阿佤曲调也不能截然分开,有的时候二者皆有。比如唱响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则既包含了解放后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的叙述,又倾注着阿佤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深情厚意。

二、“情感类”曲调

谈到情感类的曲调,则更为丰富。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喜庆的、感谢的、示爱的和悲哀的等几个种类。

在从前,佤族的民居比较简单,通常是那种被称为“掌楼”的茅屋,楼下养牛,楼上住人。哪家盖新房,全村都来帮忙,多数时候一天之内就能完工。到了晚上,主人会酿一罐阿佤人自制的水酒,煮一锅美味的佤族稀饭招待大家。然后,年轻人就在一两个老人的带领下,在楼板上逆时针围成一圈,一个跟着一个,后边的人双手扶着前面的人的腰部,踩着统一的步调,边跳边唱“贺新房”的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喜庆情感的曲调。新房歌每两句为一节,由一人主唱,歌词主要是祝贺主人家有了新房,从此以后就能过上好生活。唱完两句以后,大家就接着“打喝声”,齐齐唱起“尔恒格有,格有迪那”的副歌。欢快的歌声和着大家跺楼板发出的很有节奏的脚步声,喜庆气氛相当浓烈。

佤族还是一个非常善于狩猎的民族,每当村里猎到一个较大的猎物时,都要由几个壮汉抬着猎物,绕着寨子转上几圈,高唱“狩猎胜利歌”。歌中唱的是“这支(豹子)是某某某打死的,他的枪法很准,他是我们村的英雄。来来来——!大家一起来煮我们的野味稀饭吧!”游完寨子之后,每家凑上一些米和佐料,把猎物煮成稀饭分了吃。现在,佤族一般都不再打猎了,国家也出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所以这类的歌已经基本上听不到了。但是,新谷上市的时候有“新米歌”,谁家讨媳妇嫁姑娘,又有“贺新婚”的歌……等等,凡是高兴的时候一定有歌。而到了过年的时候,全村人聚集在广场上“大跳”,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喜庆活动。这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的盛装,围成一个大圈,中间摆放着一些表示吉祥的甘蔗、糍粑、米酒之类的东西,由几个乐手吹着佤族芦笙、笛子或者弹着小三弦,边跳边唱。其形式与前述的贺新房差不多,只是壮观多了。

民族民间美术 篇7

(一)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从古至今每每生存在北方流域的人民都能充分吮吸当地的传统艺术, 并借助这种养料不断地使我国的北方民族努力发展到辉煌进程。可是, 不良的后果悄然声息产生了, 众多传统佳作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已悬于危亡的边缘, 甚至其中一小部分的北方民间的文学艺术产生了事业停滞、美术艺人弃业换行、传统艺术消传、各种艺术门类面临消亡的尴尬的现象。如今, 面对竞争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我们的北方流域也同样独挡这种局势, 交流、沟通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传统美术文艺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进程中既面临强大的机遇和严重的危机, 造成的消极影可能会是传统美术文化区域单一性、雷同性,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传播的多样性。不管是无边无际的自然界还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化也都是一定要依赖与它生长的环境氛围。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和借鉴,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彼此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给传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 不断继承、更深层次创新、进一步改善北方民族的乡土美术文化和文化教学有条不紊的连接, 也为北方民族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偌大的空间。

(二) 民族习惯与民族精神传承的需要

富有源远流长的北方黑土文化让在这里生长的劳苦大众在精心铸造的文化进程中懂得了苦中求乐的自保的生存方式, 也让他们了解怎样向自然界求取审美价值的条件, 顺其自然的明白了又将如何是价值连城的传统艺术完好保留给他们的祖祖辈辈, 这种思想正是我们更应传承和借鉴学习的。北方流域的乡间文化在充实了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 无限的大爱和人文关怀, 高深莫测的伦理道德、经久不衰的劳苦聪慧无时无刻的都在熏陶着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思维意识、净化污浊的心扉, 时刻激励着群众不断积极开拓和大步向前的上进心。北方的黑土艺术文化大多定义为英勇威猛、积极向前、自强不息、继承发展的深刻内涵。这就意味着北方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人类、自然界、人文社会的完美交融, 用积极和勇敢的思维意识来提升北方艺术文化在经济领域的发展空间。

(三)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由于《新课程标准解读》对传统文化做了新的解读, 观看现在的世界各国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文化艺术改革的最新局势阐发了:“为了更好的重视研读和文化情景的联系, 更加注重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风格, 要不断的采纳不同民族的各种文化差异。”由此可见, 想要继承和发展美术文化是绝不能独立于本民族的自身特色之外, 更应相互理解并接纳外力来文化艺术, 不断地在细微的生活小事入手汲养乡间的传统文化脉络, 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政策, 重视群众的劳动成果, 鼓励并号召保护和维护民间的美术文化。是社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倡导孩子从小做起, 用切身的实际行动来感悟伟大的民族文化的悠久魅力, 切身了解到生长的地区的城市化变迁, 借此来激励少儿们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对祖国感到自豪之感, 用强壮的身体, 优异的成绩, 积极向前的态度来报效祖国的恩情, 时刻传承着悠久的美术技艺。

二、北方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

(一) 北方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开发人的智力潜能的作用

北方流域的乡间美术技艺将会对人类对事物的审美观点、智力的提升的拓展和培养优良的风格、严谨的科学求实的精神的培育将具有着深远的良效。乡间的美术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劳苦大众在他们生活中不断摸索中产生的, 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民密切相结合, 众多美术佳作无处不彰显了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韵味和美术作品流露出的高深品味。在传统美术艺术的传承过程中保藏着无限的精神财富、;劳苦大众的淳朴的劳动热情, 表现了群众对世界、社会、自然、人类最纯真, 最善良, 最美丽的内心追逐, 展现了我国古代最为古老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

(二) 北方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发展人的创造力的价值

留存于北方地带的美术文化是组成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因素, 在这种文化环境生存的群众也在潜移默化有所感染。不仅临摹和传承原始文化, 并且他们的内心早已不再是最初的单纯的心灵。北方的乡土文化的真正分量就在给予了这个地域的劳动人们的集体或个体的创作感和多元化的文化变现形式。

(三) 北方流域民间美术具有培养人的审美趣味的能力

传统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于深度的认知还表现在凭借个人感知力作为桥梁, 把各种想象力和丰富的创作力相统一, 尽管如此, 部分的美术技艺面临灭亡。重视民间艺术, 开拓和创新艺术渠道, 提升和改善地域文化多样性是其重要改良目标, 对传承和弘扬北方领域的美术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向前发展, 更加铸就完美具有远大意义。

摘要:流传于北方的传统民族民间的美术文化被定义为普通大众面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不断理解和变革的富有欣赏美的文化产物, 无处不体现了我国最广大群众源于生活的思维意识和审美价值。所以, 努力开拓北方的民族民间美术会促进文艺的内涵更加夯实和改善, 进一步提升北方地域性教育事业在美术方面的继续拓展鉴定坚实基础和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北方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 2011 (08) .

民族民间美术 篇8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美术教育,价值

一、从美术人类学历史观的角度理解民族民间艺术

(一) 民族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在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上不断生生不息地发展, 很多传统的技艺也在不断进行生发和发展中。而且, 很多地方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和宗教是息息相关的, 这些狂热的宗教徒不惜穷尽毕生的精力去完成一些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作品。在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 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作品, 例如精美绝伦的蜡染、绿肥红瘦的年画、一针一线的刺绣、精巧细致的剪纸、贵重典雅的银饰, 这些技艺不断生发, 形成特有的文化形态。

(二) 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之中其实就是可以不断接触到不同的民间艺术的, 他们从小便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形态之中, 喜爱并且参与了这些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 例如精美绝伦的蜡染、绿肥红瘦的年画、一针一线的刺绣、精巧细致的剪纸、贵重典雅的银饰, 所以他们对于这些传统的技艺是具有很强烈的归属感的。然而, 很多时候, 我们都只注意到了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 而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民族民间传统技艺的教育价值, 这还是十分值得我们进行反省的。

二、从美术人类学价值观的视角把握民族民间艺术

(一) 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资源, 可以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将我们的民间传统更好地发扬光大, 我们可以民族民间艺术作为优秀的教育资源, 可以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根据这些传统文化所在的地域和民族的不同, 将这些传统的优秀文化不断地引入我们地方教育的学校的美术课堂, 这种优秀的教学形式可以作为学校的美术课堂的具有特色的补充, 很多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让我们的专业老师或者地方传统文化的专家来一起开发优秀的乡土教材, 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将传统的文化引入我们的教学课堂, 成为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但是, 不能使仅仅作为一种课外读物发给我们的学生, 在考试越来越功利的今天, 很多传统的技艺就不会收到很多的关注, 学生对于这种教材很多也只是稍微一瞥, 就束之高阁, 我们的专业老师或者地方传统文化的专家来一起开发优秀的乡土教材也就不能真正地用到实处。为了全方位地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很多学校的美术馆, 博物馆, 公共博物馆以及很多的使人博物馆也在不断地进行互动, 地方的各种学校可以在利用民间文化的展览进行教学, 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也可以对这种教学活动进行配合。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化其实是涉及很多方面的文化的, 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中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和文化艺术发生学等较广泛的学科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这些植根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是不断吸收着我们的营养来发展的, 我们很多的传统艺术都是很有意思的。应该不断让青少年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的兴趣和爱好, 接触和热爱本土的文化。让他们意识到, 传统文化是十分珍贵的, 但是又是濒危的, 应该具有忧患意识。我们国家的民族民间艺术应该不断与学校的美术教育加以对接。

(二)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 将民族民间艺术渗透于美术教育也是民族民间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

民族民间美术 篇9

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表现多样, 内容丰富, 把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转换、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 既对民族民间美术起到了传承与保护, 又丰富了美术教学课堂。如何将山区深厚的民族艺术传授给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艺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性。正如新课标要求在理论课堂中灵活教授理论知识, 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针对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山区民间美术理论知识的讲授, 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民间美术理论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 教师必须对该课程理论知识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创造性的讲授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学习的最好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融入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内容教学时, 应该正确的认识民族地区民间美术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民族地区民间美术与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紧密相连, 各种民间美术品类不仅与当地材质和当地人们代代袭传的手工技艺特点有关, 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节日风俗以及信仰禁忌等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只有认识到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性, 才能对每一类民间美术品类所赋予的内在的感情表达及人生理想的分析有深入的理解, 才能抓住其基本的特征。其次, 针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要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克服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就是造型简陋、荒诞, 甚至“不堪入目”的误读。当然民族地区范围较大, 教师就应该深入当地调查, 收集民间美术样式以及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 以便多视角、多维度观察、了解民间美术对客观世界本质特征。再次, 精心筛选民间艺术精品, 并尽量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制作课件, 避免纯碎的理论讲授, 增加愉悦性, 特别是让深处民族地区的孩子认识到自己身边所存在的这些鲜活造型艺术, 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 领悟人们丰富生活、美化环境以及乐观进取的艺术创造和艺术精神。最后,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合身处民族地区内能够反映各民族节日、生产生活等相关介绍的民俗影视作品, 让学生观摩欣赏, 让学生对其地域民俗习惯有更深刻的认识。如“多彩贵州”记录片, 民族歌手——啊幼朵, 让学生在聆听民歌时, 欣赏山区民族美丽山川、丰富多姿的民族舞蹈, 魅力无穷的民族服饰, 感悟民俗文化的内涵, 从而产生对民族的热爱, 增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吸引力, 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学习兴趣, 理解艺术创作要从生活中来, 艺术作品为生活服务, 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因此, 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拓宽学生视野, 加大民族地区民间美术信息量, 让学生对民族地区民间美术有更多理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坚持“内容的综合化, 教学形势与教学策略多样化”原则。把握好欣赏教学模式将更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特点的整合, 结合民间美术欣赏的课型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把握五个维度 (建构知识体系, 创设视觉情境, 渗透史论结合, 参与实践体验, 体现人文精神) 。笔者在讲授本地民间美术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交流评述”设计思路来教学, 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

一是基于丰富资源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 课前, 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意性的学习情境, 准备本地丰富的民间美术信息资源, 以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教师要有专题规划, 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选择欣赏体验活动, 促进学生对专题的知识了解。

二是问题驱动中的主题探索。教师课前设计一些相关调查问卷, 让学生就本地民间美术资源的丰富性、类型多样性所感染, 从而使学生在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中自己能够形成一些问题, 或者产生相关知识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这种问题驱动中的主题探索教学, 不仅解决学生认知与情感上的冲突, 也能使学生建构起对民间美术知识的理解。

三是互动中的交流体验。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 引导和协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行搭配组合学习小团队,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团队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中培养通用能力, 他们在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过程中是有助于学生对民间美术知识产生新的、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平等意识和相互理解以及沟通能力。开展这种教学方式, 也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甚至邀请其家长参与, 针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某一项开展数据采集和整理活动, 如就以石柱土家族吊脚楼为例开展吊脚楼建筑样式、吊脚楼技艺大师等内容为主题的“村寨寻艺”;或者以石柱啰儿调民歌为线索, 对歌王的生态环境开展“老家记忆”等素材采集和整理的艺术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 激发学生团队深入田间开展艺术实践, 发现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密切联系, 用亲身体验感悟民间艺术魅力, 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洞察和判别能力。

四是展示中的交流评述。教学最后环节就是学生作品的展示, 这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汇报, 还是营造民间美术学习兴趣的氛围和展示学生学习成就的一个重要活动。课堂或者课外活动中采取这一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广泛参与作品评价, 教师先不作定性评价和结论。教师组织和领导学生交流评价,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是主角。首先是学生针对自己或者团队的作品进行自我介绍, 接着让其他学生或者团队对该汇报提问或评述, 并给予评价分数。汇报者可以做回答, 也可以对评价分数提出质疑甚至申述。教师在最后针对所有作品和学生评价进行综述, 作品评价正面引导, 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劳动和创造能力, 鼓励学生进一步挖掘作品深度, 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教学中注重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课程教学要讲练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除了充分备课、认真讲授外, 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 如开展废物利用装饰教室, 利用民间戏剧道具开展话剧表演, 利用民间美术品开展赏析讲演, 利用当地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活动等, 采取这种参与式、探究式教学, 这无疑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实现了教学目的。

学校要创造条件, 给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实验地。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中利用相关的外界因素刺激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意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适时开展民间泥塑、剪纸、图案制作等教学活动。身灵其境的在现实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同时, 现场氛围更能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获得感受美的直接体验。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学生听父母、长辈讲民俗、说文化活动, 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发言, 让学生在倾听、阐述、比较中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分享, 并通过教师总结的方式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民族文化的学习、传承。另外从校园文化的创设入手,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校设计民俗文化学习园地, 在实际的行动中加深对民俗艺术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锻炼了合作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借助当地具有民族性的传统节日, 组织学生自我设计节日活动, 在实践行动中加深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体会。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 因材施教, 灵活机动的开展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解, 在实践中掌握和探索技法、技能, 提高创新思维。

三、对教学实践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评估

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在当地小学美术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主动参与、经历过程、体验乐趣、自主创新, 从而学会学习。总体上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提高认识, 大致的程序就是:“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超越—自主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感知”仅仅是学生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辩认、识别, 而“体验”是指学生身临具体情境, 亲自实践, 感受美术语言的丰富与微妙, 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如在学习《泥塑》时, 教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触觉感受到泥土是凉的;视觉看到的泥土是灰褐色;嗅觉闻到泥土的气味, 在初步接触中感知泥土。在“自我体验”这个过程中, 教者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材料来玩泥巴, 可以用钱币压花, 用尺子按出线条等等。在玩泥的过程中了解泥的性能, 再引导学生交流玩泥的体会, 总结泥的性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泥条盘制法做游戏, 并将尝试之作进行生生互动评析, 归纳出泥塑的要领。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乐趣, 又了解了泥条盘制的方法。这样将教学过程的知识融入到了自主实践的体验过程中, 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 内化新知, 提高学生的技能, 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学生创作作品完成后, 鼓励学生把作品展示到前面来, 所有学生自由欣赏他人的新作, 引导学生互动评价。评价可以分这样几个层面进行: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 评述各自优点与不足;2.组与组之间互动评价, 从多角度听取他人的评价;3.教师与学生“双主”互动评价。进一步达成共识, 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这样以多维性、多级性、激励性的评价促进不同的学生, 形成自己的基本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 体验参与, 体验创造, 体验成功的愉悦情感。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因地制宜, 开展民间美术课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在当地小学的教学研究,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充分调研和收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 重视挖掘地域文化艺术教育资源,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无疑将会促进民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民间美术及教育教学研究将会取得更大成就, 民族民间文化也会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琪.民族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2]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4.

[3]张道一.燕尾裁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4]赵泓冰.民间艺术教育研究中的资源利用[J].教育导刊, 2004.22.

[5]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民族民间美术 篇10

1甘南旅游经济现状

甘南旅游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受配套硬件设施的制约, 初期的旅游业发展虽规模小, 档次低, 却已显示出相当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多年的开发努力, 甘南旅游业已今非昔比。甘南旅游业无论在游客人数上, 还是经济收入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资料显示从1993年-2004年共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32万人次, 其中海外游客30.2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4.79亿元, 年平均增长36.6/%、25.7%、46.8%。

2009年至2011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520万人, 旅游综合收入11.21亿元, 其中:2011年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1亿元, 与2008年相比, 分别增长了131%和379%, 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10%。

2005年到今天是甘南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宣传促销成效显著, 行业管理不断提高, 游客人数逐年增加, 产业地位日趋显著。目前, 全州有“农家乐”600多家, 具有较高档次的“农家乐”287家, 日接待能力达8500多人次, 每户年均收入2.78万元, 最高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 在新世纪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甘南旅游业已成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年以来, 甘南州七县市新增“农家乐”177户, 目前, 全州“农家乐”达到650家, 另有宾馆饭店178家, 国内旅行社7家, 旅游景区漂流点3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企业18家、旅游游艇服务公司1家, 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1.4万余人。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是, 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 政府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三是, 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四是, 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地、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已相继完成并启动;五是, 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六是,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旅游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全面推进。

2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

由于甘南自然条件复杂, 生活环境特殊, 地域文化独特, 藏民族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 构成了自己特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空间, 形成了独立的区域性特征, 由此也形成了甘南自身文化特色, 培育出众多带有鲜明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

2.1甘南民族服饰

甘南是个多民族的区域, 这里居住着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 具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和独特的民族传统习俗, 特别是民族服饰文化和服饰艺术。在这些民族中, 特别是藏族服饰, 工艺精美、种类繁多, 在这里就以藏族服饰为例加以介绍,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 色彩对比强烈。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 左襟大, 右襟小, 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 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 穿时结上。无论喜庆欢宴, 还是节日集会, 甘南各族儿女总是身着节日盛装, 欢聚一堂, 载歌载舞, 尽显风采。

2.2甘南民族绘画艺术

(1) 壁画

甘南壁画属佛教文化, 所有寺院经堂、佛殿四壁, 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甘南壁画吸收了中国、印度、尼泊尔和青藏的艺术风格, 色彩鲜丽, 对比度好, 线条均匀, 富于图案和装饰意味, 并大量运用描金、贴金、磨金手法, 使壁画满壁生辉。拉卜楞寺的壁画多绘在布幔上, 悬挂或钉在墙上, 多用矿物颜料, 经久不变色。正月十三, 将十几丈长的大佛像在山坡上高高挂起, 叫“晒佛”, 围观瞻仰的人人山人海, 不计其数。

(2) 布帛画

藏语称“唐卡”。唐卡画是彩锻装裱的卷轴画。唐卡画是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另一种工艺品, 为藏民族所独有。甘南唐卡画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丰富。一幅画是一部故事、一部传说, 被称为藏族“历史画卷”。

(3) 工艺装饰画

装饰画形式多样, 以实用性见长, 将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画面绘制在住房门、窗、檐、柱及柜、桌、橱上。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以传统的山水花卉、禽鸟虫鱼、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主。绘画技法以工笔重彩为主, 辅以中国水墨画的烘染、墨晕等技法。

总体来看, 甘南少数民族绘画既多姿多彩, 个性突出, 又表现出共有的质朴清新、明朗大方的审美趣味。

2.3甘南雕塑艺术

(1) 佛像雕

甘南佛像雕塑可分为雕刻佛像、泥塑佛像、陶瓷佛像3类。各类铜制、泥塑、木雕的佛像一般都镀金并镶嵌珠宝、珊瑚、玛瑙等, 光泽鲜艳, 雅美华丽。各寺院佛雕的艺术造型有传统佛陀型、菩萨型、佛母型、明王型、空行母型、众金刚类。

(2) 建筑雕塑

甘南雕塑广泛应用于寺庙建筑。其种类有镏金铜雕, 如佛殿屋脊的吉祥兽、法轮等;木雕;如梁、柱、斗拱、门楣等;砖雕, 如墙面、墙头等;石雕, 如柱基石、石兽等。民居雕塑多用于柱、门楣、掮等处及室内装饰等。建筑雕塑艺术工艺超凡, 地方特色浓烈, 造型古朴典雅。

(3) 酥油彩塑

即“酥油花”。酥油花, 是将酥油调上各种颜色, 塑造成各种人物、花卉、山水、建筑、飞禽走兽及佛经故事。甘南各寺院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 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风格, 而且规模宏大, 内容丰富多彩。酥油花工艺精巧, 色泽鲜丽, 棱角分明, 比例匀称, 形象逼真。

(4) 洮砚雕刻

洮砚与端砚、歙砚同负盛名, 为中国三大名砚, 享誉国内外。洮砚具有石质坚细莹润、色泽雅美。绿色中含有水波纹, 发墨细快, 不损笔, 倾墨不干不冻等优点。自古以来, 深得文人墨土之称赞和珍爱。洮砚技艺自成体系, 圆透、高浮、浅浮雕等综合统一的整套雕刻技艺, 雕刻出融诗词、书展、绘画于一炉的宏观场景画面。深受中外游客的称赞, 馈赠之佳品。

3开发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 促进甘南旅游经济发展

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 要注意综合性开发, 达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从食、行、住、游、购、娱这6大要素着手, 并通过政府支撑, 市场运作, 建立起“一个市场, 三个中心”, 即现代化旅行社市场、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积极开发研究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 作为旅游纪念品, 进入旅游购物, 促进甘南旅游经济的发展。

3.1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在甘南旅游经济中的地位

在旅游中, 除了欣赏歌舞, 领略风土民情和大自然风光外, 购买旅游纪念品也是旅游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旅游纪念品的购买, 丰富了旅游的兴趣, 同时在返回之余, 见物生情, 能增加多少美好的回味。在社会和家庭现代化激进的今天, 它为家庭的装饰又增加了一道风景。

3.2加强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研究,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甘南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对旅游产品中的美术工艺纪念品的开发应重点突出甘南民族特色, 引进国外高科技的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工艺, 多渠道引进资金, 全方位共同开发、研制, 生产高品位, 上档次, 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 促使甘南旅游纪念品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在研制美术工艺品中应注意突出以下的特性:

(1) 民族性

甘南民族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民族信仰、地域风俗上。甘南少数民族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 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各民族之间呈现为相对分离的状态, 其民族风俗大相径庭, 宗教信仰不尽相同, 由此而衍生的文化事物千姿百态, 异常丰富, 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系, 因此它出现的很多工艺美术品也丰富多彩, 有反映自然崇拜的, 有反映图腾崇拜的, 也有反映祖先崇拜的。因此, 在选用民族工艺美术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时, 一定要考虑到工艺品的民族特性, 比如藏族唐卡艺术, 其内容、造型及设色最具有民族性。还有酥油彩塑、面具裱塑不仅有它的神秘性而且也是一种民族的信仰。

(2) 古朴性

由于旅游的客人大多数都来自于繁华的都市, 都市生活中高楼大厦, 宽阔的大道和奔驰的车辆, 滚动的霓虹灯和动漫的图画布满了整个脑子。他们从城市来到旅游之地, 需要的是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绿色、古朴的村寨。对于旅游工艺品来说, 他们需要的不是喧啸繁华的画面, 而是古朴粗犷的符号。因此, 美术工艺品的古朴是旅游者选择之首。

(3) 实用性

对于旅游者来说所购的旅游商品除了有民族性和古朴性的个性突出, 值得收藏外, 而旅游品的实用性更是收藏的动态表现, 因为实用, 它使旅游品增加了又一道功能, 而这一功能会使这旅游品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也是赠送亲友的佳品, 如甘南卓尼的洮砚和民间刺绣等。

(4) 纪念性

纪念性, 旅游商品除了它的民族性、古朴性、实用性外, 有些旅游商品还需标注旅游景点, 而产生特有的纪念性, 正如甘南的拉卜楞寺, 甘南的尕海湖、则岔石林等, 美术家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资源设计一些工艺品, 作为旅游景点的旅游商品, 尽量与实用性联系起来, 达到完美统一。

4结语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给甘南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甘南作为旅游资源丰富, 西部旅游的热点之一,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甘南旅游资源实际,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刻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与旅游开发对甘南经济发展的意义。组织美术研究人员利用甘南民族美术资源和地方物质资源, 精心设计, 精心制作, 开发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 作为旅游纪念品, 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使甘南旅游业再上一个台阶, 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提高旅游纪念品收入所占整个旅游收入的比重, 进一步推动甘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南州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甘南州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R].2011-10-10.

[2]甘南州年地方史志办公室:甘南州年鉴1990—2000[M].合作:甘南藏族自治州出版社, 2001.

[3]李振翼.甘南藏区考古集[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5

[4]杨晓辉.甘南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M].甘肃:甘南人民出版社, 2006.

[5]何效祖.寻梦香巴拉[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5.

上一篇:供给制度创新下一篇:含煤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