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控制

2024-07-28

多层控制(精选十篇)

多层控制 篇1

1 多层民用住宅存在质量问题的客观前提条件

在我国, 多层住宅建设的工程造价偏低。由于施工工艺相对简单, 参与竞争的施工单位一般较多, 因此竞争十分激烈, 再加上目前招标大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 为了中标, 施工单位压价行为比较普遍, 所以一般中标价较一些公建项目偏低。近年来, 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资, 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住宅建设由于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成为投资的热点和重点。但目前, 我国住宅建筑施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还没有实现集约式、内涵型发展。与国外相比, 主要差距就在于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比较粗放和落后, 认为的随意性较大, 对建设市场监管乏力, 对建设过程的控制, 难以量化考核, 跟踪评价, 准确把握。从管理效果看, 由于项目管理水平较低, 工程质量起伏大, 不稳定, 形势不容乐观。于是这就形成了, 我国多层民用住宅存在质量问题的客观前提。

2 多层民用住宅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研究

目前, 在房地产市场激烈竞争中, 如何使房地产企业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是当前摆在房地产企业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相同开发环境、条件等软件设施下, 除了开发产销对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外, 谁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建设中, 即能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进度, 又能注重项目开发成本的管理, 控制和把握好合理的造价, 从而以最低的项目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谁就能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从而走向成功。那么, 如何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而且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呢?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要做好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3 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思路归纳

在多层住宅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管理, 这三项管理工作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而在多层住宅工程的施工阶段, 在工期目标和投资目标宏观控制的前提下, 多层住宅工程质量尤其重要, 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 在多层住宅工程施工阶段, 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多层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多层住宅工程质量包括工程结构质量、 (住宅本身所包括的墙体、地板、管道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使用功能 (厨房、卫生间是否合理) 和建筑材料对室内外环境的污染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包括易产生空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的部位和容易影响空气质量的厨房、卫生间管材等环节。分析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因素, 主要包括“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几个方面。因此, 要保证住宅工程的质量, 必须在施工阶段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4 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的前提

在工程准备阶段, 要细致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整个多层住宅工程能否按计划顺利完成, 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重点, 应放在审查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施工方案、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的安排等方面。

5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的要点

在多层民用住宅施工阶段, 首先, 备料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入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水卫电气材料及新材料等查验出厂证明或检验报告、合格证明书等, 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对于质量有疑虑的材料, 应进行重新检验。其次, 对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要细致, 这对于减少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十分重要, 如基础部分、各个混凝土结构部分的钢筋绑扎、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及屋面的防水处理等, 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 必须严格, 必要时可以邀请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6 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的优化

6.1 样板管理制度是质量控制中, 可以套用

传统的优秀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优化, 比如《项目经理部样板管理办法》是本项目经理部在工程质量管理上的主要举措之一, 样板施工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施工质量的最终考评, 而将其扩展到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施工程序的正确性, 合理性的确认, 使参与样板施工的分包队伍, 在实践中接受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培训, 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施工做法、统一质量验收标准, 为推广施工后的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可靠的保证。

6.2 多层民用住宅施工项目的内部质量验收优化。

为保证多层民用住宅工程质量, 实现过程精品,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质量目标, 编制了高于国标的项目质量验收内控标准, 并加大质量过程检查密度及实测点数, 由常规的质量抽检, 变为普查。在工序验收管理上项目部设立内部三级检查制度, 实行内部质量验收的层层把关。通过内部三级检查制度的实施, 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质量, 在监理公司验收中, 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部分施工工序达到免检。

7 结论

目前, 我国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管理手段粗放落后, 对建设过程的监控难以量化考核, 跟踪评价、准确把握, 导致工程质量起伏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套真实、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 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因此,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将信息化技术与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有机的融合才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摘要:众所周知, 保障多层民用住宅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就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监理的重要关口, 就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明论述, 希望为业内同行提供理论帮助。

浅析合并报表中多层控制的会计处理 篇2

浅析合并报表中有关多层控制的会计处理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以多种控股方式组合而成的公司集团已悄然出现,在国民经济中其作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因而迫切需要对其相关的会计领域进行了解、研究.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公司集团在多层控股下股权的界定及合并报表的编制方式问题.

作 者:田伟若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江苏,徐州,221008刊 名:地质技术经济管理英文刊名:GEOLOGICAL TECHNOECONOMIC MANAGEMENT年,卷(期):24(5)分类号:F231.5关键词:乘数效应 多层控股 一次合并 分层合并

校园网多层次访问控制探析 篇3

关键词:校园网;分层防护;访问控制;安全体系

一、引言

校园网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对高校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会引发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对校园网多层次访问控制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园网的特点

校园网作为一个全面开放式的网络计算机环境,此类开放性经由制定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架构,秉承协调一致的通信协议标准达成,涵盖选取开放标准、开放架构、开放技术等内容,所以其应当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构建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校园网遭受外部入侵或内部破坏,为数据完整及系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三、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一)外部攻击

该种威胁源于校园网外部的非法入侵,诸如一系列病毒传播、各类软件自身存在漏洞、黑客攻击及互联网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未有相关安全机制等。就好比,黑客会对网络信息有效性、全面性进行选择性地破坏,伪装成常规用户进入网络,同时占用各种资源,修改网络数据,破坏软件执行等[1]。

(二)内部攻击

校园网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网络应用功能,包括网上选课、PIP、视频点播、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由于一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心想要成为一名黑客,且不乏有部分学生应用自学的相关攻击技术,自局域网内部对校园网展开攻击,而通常情况下,此类行为往往是应用硬件防火墙的校园网最薄弱部分。此外,一些学生未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好比杀毒软件及防火墙不定时更新、下载一些含有病毒的网络文件、随意使用U盘等,一定程度对全面校园网安全构成不良影响。

四、校园网多层次访问控制

(一)物理层

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每一设备的物理安全是全面计算机系统完全的重要前提。最底层是安全最为薄弱的环节,倘若遭受威胁、破坏,则该层以上的任意网络层次均会面临不良影响,其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物理层应当权衡的安全内容包括物理设备安全、线路安全以及机房安全等。为了尽可能消除安全风险,强化突发状况下的恢复能力,应当构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同时应当结合网络环境转变作出实时优化调整,从而有效适应网络发展需求。

(二)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关联的网络设备已交换机为主,为了对校园网内部全面安全开展防范,最佳途径是于交换机部位开展控制。数据链路层的安全隐患有MAC地址欺骗、STP攻击及接入点管理不足等。于交换机上划分VLAN,制定好一系列安全配置。倘若条件允许,可将MAC地址与端口进行绑定,从而有效防止或者缩减MCA地址欺骗及ARP病毒攻击等[2]。

(三)网络互联层

于网络互联层工作的设备已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为主,也就是说大多数安全隐患均聚集与此方面设备上。

1、IP地址欺骗。对合法用户IP地址进行盗用,对自身真实身份进行隐藏,IP地址欺骗与MAC地址欺骗之间结合,伪装成合法用户开展网络访问。就好比十分多见的IP地址冲突就可能是IP地址欺骗造成的,致使网络中其他主机无法有序运行或占用大量资源,对带宽造成不良影响。

2、IP扫描攻击。现阶段常见的扫描攻击包括:“目的IP地址变化的扫描”可称作“scan dest ip at-tack”,此类扫描攻击对网络会构成极大危害,一方面会对网络带宽进行消耗,一方面会极大交换机负担;“目的IP地址不存在”可称作“same des ip at-tack”,此类扫描攻击会不断发送大量的报文[3]。

于路由器配置一系列安全策略,就好比ACL一类,现阶段大部分网络在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部位启用NAT相关的技术,同样能够一定的安全保障,此外还有禁止PING,HTTP服务或者TRACERT相关命令等,为网络互联层提供安全保障。

(四)传输层

传输层所遭受的攻击以面向连接、非面向连接为主。网络离不开通信,通信则一定要对相关端口进行占用,而传输层则以端到端的通信为主。拒绝服务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其指的是直接采取野蛮方式或者故意攻击网络协议的弊端来耗尽攻击目标的资源,从而使目标极端及或网络难以有序运行,乃至系统形成瘫痪。

安全套接层(SSL)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TSL)指的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全面性的一项安全协议,SSL与TLS与传输层可网络连接开展加密,为传输层提供安全保障[4]。

(五)应用层

1、病毒威胁。经由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在传播覆盖面、传播速度及危害性等方面均是单机病毒难以比拟的。就以蠕虫病毒为例,其可经由主动扫描、网络共享或者电子邮件等途径对校园网Web服务器形成破坏,转变网页目录促进自身繁衍,并经由发送垃圾邮件、扫描网络,造成网络拒绝服务,甚至造成网络瘫痪。

2、垃圾邮件。垃圾邮件即便没有像病毒感染那样的破坏性,然而它会迅速充斥满用户的收件箱,从而加大了用户查看重要电子邮件的难度。此外,垃圾邮件还是黑客重要的传播媒介。

3、内部隐患。通常而言,内部用户对网络结构、应用模式均较为了解,由此便会引发极大的内部安全隐患。现阶段,黑暗攻击手段可在网上随意下载到,一些学生心理特征造成其借助此类手段开展攻击的可能。

五、校园网多层次访问控制实例说明——以pppoe、8021x为例

pppoe、8021x是相对常见的两项宽带网络接入认证方式。该两项方法用户使用体验极为相近,不过它们的协议却存在极大的不同,且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pppoe是在以太网上传送PPP分组的协议,对过去PSTN窄带拨号接入技术进行了沿用,且继承了PSTN窄带拨号接入技术的特征。Pppoe认证系统包括客户端、宽带接入服务器两个实体,会话期间包括发现阶段、会话阶段。Pppoe实践应用过程中,一些pppoe面临的问题经由结合相关安全机制可得以有效处理。在网络安全问题方面,主要避免广播包占用带宽、避免BRAS欺骗,能够于接入交换机处配置MAC ACL,促使相关种类广播包仅可转发至上联接口。

8021x协议是一类以端口为基础的接入控制协议。8021x认证系统包括认证系统、客户端、认证服务器三个实体。8021x认证数据流与业务数据流是相互分开的。现阶段,大多数主流交换机均适用8021x协议,能够相对便捷地推行8021x认证的分布式部署。大多数支持802.1X 的交换机同时也能够从DHCP包中获取主机IP地址,因此可以在部署了DHCP 的情况下,实现IP+MAC+端口的绑定,解决IP冲突、ARP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园网极易遭受来自各方的攻击,选取多层防护体系,于逐层制定安全策略,为校园网提供有利的安全保障。相关人员务必要清楚认识校园网的特点,全面分析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积极促进校园网有序健康运行。(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贺华,林婧,王伟强. 校园网访问控制系统原理与实现[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3):75-78.

[2]齐润泉,贾瑞生.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35-37.

浅谈多层住宅墙体裂缝控制 篇4

关键词:多层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施工时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房屋建成后一年, 有的2-3年, 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产生裂缝, 裂缝的形态有斜缝, 垂直裂缝。水下裂缝, 八字缝等, 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 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 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砖墙开裂十分重要。

1 概述

砌体结构是我国应用较广的房屋建筑, 在多层住宅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住宅建筑商品化, 为了满足其基本功能和它的特殊性, 对建设和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住宅建筑已从过去的单一满足使用安全功能延伸到满足视觉安全功能, 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出现建筑病害。住宅建筑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便是其病害之一, 墙面裂缝引起建筑饰面受损、脱落, 影响建筑物的装饰和使用效果, 严重的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砌体结构房屋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地基不均匀沉降; (2) 结构荷载过大; (3) 材料质量差; (4)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质量低劣; (5) 自然界温度的影响; (6) 设计构造措施不完善等。对于前 (1) ~ (4) 项原因在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文件中已有了具体规定, 只要严格执行, 即可以避免。对于后两项原因, 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 只是依照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认识程度, 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这些因素往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和疏漏, 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主要谈一谈由温度原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2 施工因素

2.1 施工速度过快, 有的一周一层, 甚至更快, 此时砌体的强度

尚未达到设训强度, 且地基快速变形, 土应力调整滞后, 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 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 主体完工装修, 居民入产后.进一步加载, 裂缝因子发生作用, 导致墙体开裂。2.2砂浆未充分搅拌, 和易性差, 操作时。饱满度不够, 水下灰缝厚度不均匀,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2.3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如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训量, 配合比不准, 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 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 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2.4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 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 外檐墙无支顶, 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 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2.5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 水分过早被吸收, 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 机砖内吸收水分, 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 导致发生冻胀, 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 设计因素

3.1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 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 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 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3.2建筑物过长, 内纵墙过少,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 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产生墙体开裂。3.3外墙设置暖气炉窑, 墙体局部减薄, 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 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 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3.4门窗洞口开得过宽, 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 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3.5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 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 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3.6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 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斜裂缝。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 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 而抗拉强度比较低, 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在大多数情况下, 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且窗口处裂缝较宽, 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 有时也成对角“X”形, 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4.2水平裂缝。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 而且不均匀,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 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 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4.3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上宽下窄, 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 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 并随时间而发展, 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 上宽下窄, 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4.4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 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 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 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5 墙体裂缝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 设计者大都习惯于从强度方面考虑问题, 而忽视了温度这一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在承载力、抗震、风荷载条件的强度要求, 如在选择砌块及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时, 一般是底层砌体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和砂浆, 楼层越向上选择的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越低, 建筑顶层及女儿墙甚至选用MU10砖、M2.5砂浆砌筑。这种习惯作法虽能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但远不能满足顶层砌体在温差应力下所需要的强度。为此, 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体的强度, 以加强整体抗剪能力。砌体受剪破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沿灰缝破坏, 另一种是沿灰缝及砌块破坏。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V≤ (v+αμσο) A

式中, V为截面剪力设计值;v为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a和μ分别为与荷载类别、砌体类别相关的修正系数。σo永久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水平截面平均压应力;A为水平截面面积。

根据计算公式, 砌体结构的抗剪主要取决于砌体的抗剪强度v, 而v的高低又取决于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在工程实例中, 砌体温度裂缝多是沿砌体水平灰缝或阶梯形灰缝发生的, 即为砌块的强度高于砂浆的强度所致。为此顶层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 且必须为混合砂浆。

结束语

控制砌体结构墙体温度裂缝应从其特性人手, 采取相应措施, 减小温差应力, 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温度应力造成的影响, 使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得到控制和减轻。

参考文献

[1]唐岱新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多层控制 篇5

设计了用于转子振动控制的多层挤压型电流阻尼器,通过对悬臂转子系统的实验发现: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这种阻尼器能有效地抑制转子系统的.临界共振,但当转速超过临界转速后,系统的响应反而增大,为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引入了开/关控制法,实验表明:它既能有效抑制临界共振,消除不利影响,又不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最后实验验证了这种阻尼器抑制转子系统突加不平衡响应的有效性.

作 者:姚国治 邱阳 方同 孟光 范彦斌 Yao Guozhi Qiu Yang Fang Tong Meng Guang Fan Yanbin 作者单位:姚国治,邱阳,Yao Guozhi,Qiu Yang(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方同,Fang Tong(西北工业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西安,710072)

孟光,范彦斌,Meng Guang,Fan Yanbin(佛山大学思源机电一体化研究所,佛山,528000)

多层控制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多层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以让人不敢置信的速度在发展,工程进度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如果多层模板支撑系统的配置不合理、拆除不当,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往往会造成支撑倒塌事故发生、施工阶段楼板出现开裂现象,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及进展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施工阶段的早龄期混凝土时变结构,应通过设计合理的支模层数、施工周期以及拆模时间等施工方案参数,来保证施工时变结构体系中承担施工荷载的每一层楼板、每根模板支撑杆不会超载。

结构工程施工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模板工程的进度,各楼层梁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需要有更多的模板及支撑架才一能满足工程进度的求。施工阶段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是由处于不同龄期的混凝土组成,随着龄期的增长,整个结构的抗力和内力均会发生改变;其次,模板支撑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存在着空间上的对应关系,构成了模板支撑体系与主体结构之间共同作用的系统,因此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1.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机理

对现浇混凝土起临时支承作用的不仅仅是钢管支撑架,而是一个由支撑架与楼板结构共同组成的支撑体系;在这个临时支撑体系中楼板结构是主要的承载分体系,扣件式钢管支架是主要的传力分体系;支撑体系中的支撑轴力和楼板内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及施工工艺在变化;支撑架和楼板结构不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体系,而是同一体系中相互影响的不同结构分体系,通过合理的布置和管理可以实现两者间支撑力的转移与分配。

主体结构的各层楼板是支撑体系中的主要受力构件,随着自身强度的增强,下传力逐步减小并趋于平稳,直至其下部模板支撑架拆除。楼板内力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同样在上一层楼板浇注完毕或本层楼板的下部支撑拆除之后。出现的位置因主体结构形式不同有所区别。框剪结构内力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剪力墙附近负弯矩区域;框架结构楼板内力最大值在梁附近负弯矩区或楼板跨中正弯矩区都有可能出现。

楼板浇注时,现浇楼板及施工荷载并非全部由该层模板支撑架承受,而是通过支撑架传递到以下几层楼板共同承担。具体分担比例为:某现浇层施工时,由其下支撑直接承担荷载量约占荷载总增量的80%~90%,而此时又传给下一层支撑的比例为15%~25%,传递到下第三层支撑架约为5%-10%,而下第四层支撑架仅承担0.8%左右,可以忽略。

2.支撑楼板的安全检验

2.1早龄期混凝上结构的承载能力

高层建筑多层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时变体系中的早龄期混凝上承载楼板,其承担荷载的能力是确定的,同时也是时变的,它是随混凝土强度增长而增长的。

假定早龄期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不会发生粘结滑移破坏,根据施工环境条件,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早龄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规律后,即可确定任一时间,早龄期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Rt=λCR28

式中 Rt龄期t的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λC—-混凝土达到28天候具有地承载力;

R28—-早龄期混凝土结构抗力增长百分率。

2.2施工活荷载确定

支撑楼板安全检验时,施工活荷载应按每块楼板的面积,确定新浇楼面上的施工活荷载。安全检验的楼板主要为底层支撑楼板,此时可按楼板刚度,将施工活荷载比例分配到时变结构体系中的楼板,由此,获得检验楼板上的施工活荷载LC。

2.3支撑楼板所承担的最大施工荷载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变结构体系分析获得楼层承担的最大施工荷载比率q,求出楼层可能承担的最大施工荷载效应F:

F=γDF×q×D+γLCLC

式中 γDF施工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2;

q一-施工静荷载比率;

D一-混凝土楼板单位面积重力荷载效应;

γLC一-施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LC一-施工活荷载效应。

R1全F则验算楼层早龄期混凝土结构安全,否则,需调整施工方案,使楼层承担施工荷载效应减小[1]。

3.多层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支撑拆除时间与方式

模板支撑不仅仅是支撑架,而且是由支撑架与楼板结构共同组成的支撑体系,支撑和楼板结构不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体系,而是同一体系中相互影响的不同结构分体系,且支撑体系中的支撑轴力和楼板内力随时间变化。显然,支撑体系的拆除时间与拆除方式是否合理,势必对整个模板支撑的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3.1模板拆除时间

对于框剪结构,当楼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时,其下的支撑架拆除后楼板中除在此层剪力墙附近出现少量的裂缝外,其余处混凝土内力均小于抗拉极限。因此,现浇层以下第2层楼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可以作为层高在5 m之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支撑拆除的一个控制点。

对于框架结构,当楼板抗压强度在百分之九十附近时,拆除支撑后的各层楼板混凝土内力均小于抗拉极限而未达到开裂。但是由于纯框架结构的支撑承受的轴力比较大,所以当抗压强度为百分之八十五即拆除支撑时,楼板内力将大大增加,本层板以及上面几层板在多处出现裂缝, 所以低层高的纯框架结构,其支撑架拆除时间应控制在楼板的抗压强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之上才可。

对于层高较高的结构,由于屈曲极限很小,支撑立杆的轴力自然成为控制的重点,尤其是层高较高的纯框架结构,荷载下产生的支撑轴力又很大,因此,只有在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之上或者采取加密支撑布置间距的方法时,才可以保证楼板的抗裂要求和支撑的稳定性要求。

3.2模板拆除方式

工程中要加快模板支撑的周转速度,当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各层楼板的强度和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考虑逐层拆除其下的支撑。若将楼板以下梁附近的支撑架全部拆除,由于原本梁附近的支撑架承担的轴力值比较大,一经拆除后,楼板跨中在支撑立杆未拆除处混凝土裂缝扩展范围扩大;而若将跨中的支撑架全部拆除,保留梁两侧的支撑立杆,对板的内力增大不多,但此时梁附近(下转第399页)(上接第377页)原本就较大的立杆支撑轴力将继续加大接近于屈曲,造成支撑轴力危险。要加快施工进度拆除模板支撑架时,以先拆除梁下和跨中两者范围之间的少量支撑架,然后向两边及跨中拓展,不宜先拆跨中或梁下的支撑架为妥[2]。

多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是目前建筑总量最大的房屋类型,这类建筑物的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性因该引起建筑行业的普遍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黄捷.高层建筑多层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性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09,6.

[2]潘丽君,杨先忠,洪笑,林璋璋.多层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支撑拆除时间与方式[J].浙江建筑,2008,2.

砖混多层住宅工程裂缝控制措施探析 篇7

砖混结构多层住宅目前仍是我国中小城市及乡镇住宅的主要形式, 其中又以现浇混凝土连续整体楼板和烧制砖墙承重为主。该种住宅因建筑材料当地化程度高、施工容易且成本较低, 隔音隔热效果较好而广受欢迎, 与框架结构相比, 其建筑成本较低, 所以仍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建筑物所普遍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砖混结构整体性较差, 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 比较容易产生裂缝。

2 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砌体结构裂缝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在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 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 又称变形裂缝。砌体房屋的裂缝中变形裂缝约占80%以上, 其中温度裂缝更为突出。相对于受力裂缝, 变形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得多, 现主要分析砌体结构的变形裂缝。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 既有地基、温度、干缩, 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2.1 温差裂缝产生原因

温差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 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 温差小时裂缝就轻, 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 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这类裂缝常在建筑物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混凝土平屋盖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 门窗洞两边, 以及砌体女儿墙根部。温度裂缝形态呈“八”字型或直线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又仅一端有。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在环境温差影响下, 混凝土和砌体之间的变形差异导致构件中产生温度应力, 混凝土顶盖变形大, 墙体变形相对较小, 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当外界温度升高时, 使屋盖受压, 墙体受拉、受剪。当约束条件下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超过砌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就产生了裂缝, 这就是温度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

2.2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沉降差异是引起砌体结构建筑物裂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由于地基沉降差异引起的裂缝多为斜裂缝, 此类裂缝一般情况下裂而不鼓, 往往贯通到基础。尤其对于软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 当地基处理不当时, 很容易在底层墙体产生斜向裂缝和窗下墙竖向裂缝。在房屋纵横墙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 将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稍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会导致墙体开裂。另外, 当房屋层数相差较多而没有设置沉降缝时, 容易在交接部位产生竖向裂缝, 这类裂缝常伴有较大的地基不均匀下沉。

2.3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 设计差错, 构造不合理, 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 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 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 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 削弱了砌体承载力;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低, 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组砌不符合要求, 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 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 破坏墙体。

2.4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 mm/m~0.45 mm/m, 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 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

3 住宅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3.1 施工措施

3.1.1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

拆装模板前一定要做混凝土强度试验, 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开始拆除底模。现场机械捣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符合级配要求的砂石料才能进场: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不准现场加水增加和易性:混凝土内最好能掺人起补偿收缩功能的外掺剂, 对外掺剂和填充料 (如粉煤灰) 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搭设临时通道或布料杆, 严禁直接踩在钢筋上施工。把好施工关, 也就消灭了大多数裂缝的发生。

尽量不要在已拆模板的混凝土板下支顶撑。如果不得已非要为之, 那也要根据上部模板支撑的情况, 经过仔细的计算找好支撑点, 或将顶撑支于上层的垂直线上, 不让改变混凝土板受力状况的情况出现。

3.1.2 增设变形缝

最好能一个单元设一条变形缝。使温度变化的长度从规范规定的50m缩小到20m左右, 这样能使混凝土板 (圈梁) 与砌体之间的胀缩从15mm降低至6mm左右。如果一栋楼两个单元以上, 由于至少有一面山墙 (即收缩缝两边的墙体) 不受太阳直射, 这样能使得温差有所降低, 胀缩差也会进一步降低, 就有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将板缝宽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楼面板不大于0.3mm) 。这样做会增加建筑造价约6%, 但比起以后处理裂缝, 应付索赔所支付的金钱和付出的信誉代价要合算多了。

3.2 材料控制

3.2.1 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

既然混凝土和砖砌体的温差线胀系数存在巨大差别是客观事实, 裂缝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时, 宁可让裂缝在混凝土板上发生, 而不让裂缝发生在砖墙上。这时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墙体砂浆的选择:对于7层住宅来说, 底层选用M10级砂浆, 2~5层选择M7.5级砂浆, 6~7层回到M1O级砂浆。

在6~7层的东西两端一户的范围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大角、转角及墙体宽度大于6m的墙体中部均设构造柱。女儿墙每隔3m设置构造柱, 女儿墙下从屋面板处现浇混凝土反边120mm高, 宽度与女儿墙厚度一致, 并在女儿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压梁。

3.2.2 改变墙体材料

用多孔混凝土砖或灰砂砖 (Mu10以上) 代替烧结粘土砖砌筑墙体, 这样可以增大墙体的温差线胀系数, 减少墙体和混凝土板 (及圈梁) 之间线胀系数的差值, 从而减少砖混结构建筑裂缝的出现。

摘要:对住宅质量调查表明裂缝质量缺陷的成因, 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即:与结构设计有关的原因;与施工有关的原因;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原因;与使用及环境有关的原因。分析多层砖混结构的裂缝原因并从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和材料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多层住宅裂缝,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及处理[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42-46.

多层建筑施工阶段的变形控制 篇8

1 影响多层建筑构造物变形的因素分析

在对多层建筑构造物施工阶段影响建筑物变形的文献收集与整理中可以看出, 影响多层建筑构造物变形的因素主要由工程基础稳固性较差引发的整体变形、施工进度规划不合理引起混凝土未凝固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而引发变形、多层建筑施工过程随层找平补偿工作不到位、多层建筑施工过程变形监测与掉正工作开展不力以及施工过程管理工作是否能够科学进行等因素组成。

2 多层建筑施工阶段变形控制

在对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可以看出, 上述因素以及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是决定多层建筑构造物施工阶段能否进行严格控制、能否保障施工变形控制效果的关键。因此, 多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施工阶段针对影响变形控制效果的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 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1 强化多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保障构造物的基础稳固

在对多层建筑变形控制文献的收集中, 多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变形控制效果。现代多层建筑工程施工中, 施工企业必须以地质勘探报告为基础, 细致的分析基础施工条件。以针对地质情况的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制定保障多层建筑物的基础稳定性, 避免建筑物变形的发生。针对我国多层建筑地基基础常用的换土、强夯以及打桩等工艺, 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检测体系。确保基础施工质量能够保障上部构造物的稳定性, 实现对多层建筑施工变形控制的基础保障。

2.2 针对混凝土施工进度对建筑物变形影响进行控制与管理

在现代混凝土结构多层住宅的施工中, 施工进度的科学规划是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科学的进度规划与执行能够保障施工各阶段能够有充足时间进行施工与检验, 保障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预防压缩变形造成建筑物变形的发生。以混凝土浇筑、养护为例, 如果施工进度规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将导致施工工期必须缩短, 进而使得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缺乏足够的施工与养护时间。造成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要求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这时混凝土受压缩变形将导致建筑物的竖向变形或横向变形, 影响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因此,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多层建筑工期设置、进度规划的过程中, 必须加强其科学性的分析。在投标阶段即对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 制定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工期, 以此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都有充足的时间, 以此避免压缩混凝土养护时间造成的变形等情况发生。

2.3 针对其他影响多层建筑变形因素进行控制

在多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随层找平补偿是避免施工过程事项变形累积造成重大隐患的重要方式。在施工过程中, 建筑施工企业应由专人进行变形的监测与监控。并提出每层施工中的找平补偿处理方式与方向, 有现场技术人员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找平施工, 以此保障施工质量。通过施工过程中对模板高度与混凝土浇筑高度等方式达到随层找平的不低, 以此实现对多层建筑的变形控制。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多层建筑变形的施工因素, 施工企业还要注重对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工作加强复核、对施工现场技术参数要求等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避免多层建筑变形的发生。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施工监督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层建筑施工过程的变形检测是变形控制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施工过程的变形检测能够为变形控制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为施工企业分析和制定变形调整方案奠定基础。在多层建筑施工阶段, 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变形检测体系的建立、加强变形检测设备仪器先进性的控制。以现代测量、检测设备与技术为企业施工过程的变形控制提供准确信息, 实现检测、施工调整的循环控制方式, 提高多层建筑施工阶段变形控制质量。根据现代多层住宅施工过程中变形检测控制理论, 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变形检测管理体系, 明确检测要求、时间、重点, 提高变形检测、检测工作质量, 有效实现对多层建筑施工阶段的变形控制。

3 针对城市扩建中多层住宅地质基础情况进行变形控制

受现代城市规划与扩建影响, 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向城市周边敷设。而城市周边地域中原有湿地或软土地质情况使得建筑物极易受地基回弹、自身沉降等因素而发生竖向变形。在现代多层住宅建筑施工前, 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地质勘探报告, 根据报告选择适宜的施工方式与施工工艺。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对其进行基础处理, 以此避免竖向变形的发生。根据多层建筑施工阶段变形控制检测、调整的循环控制方式, 施工企业应在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观测点的设置。按照多层住宅每层观测、调整的原则进行多层建筑施工阶段的变形检测, 实现对多层住宅建筑变形控制的目的。

4 结论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 通过严格的施工控制与施工调整等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多层建筑施工阶段变形控制效果, 实现多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变形控制目的。除本文论述的控制方式与重点外, 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岗位责任制的完善。通过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权限提高施工过程变形控制与管理效果, 促进变形控制质量的提高。针对变形监测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对变形检测过程与质量的影响。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工作质量评测, 以此促进变形检测与控制工作的开展, 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毅.多层建筑施工阶段变形检测与控制[J].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讯, 2009, 4.

多层控制 篇9

多层砌体结构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在众多建筑结构形式中占有的比例较大。但裂缝是砌体结构普遍存在的现象, 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降低了建筑功能, 缩短了使用年限, 而且对抗震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有必要对多层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

1 裂缝成因及形式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地基沉降裂缝主要是由地基沉降差大, 地基突变, 地基局部塌陷, 地基冻胀、浸水, 以及相邻建筑物影响等因素导致。例如: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房屋两端与中部沉降差较大时在房屋底层, 纵墙两端产生的斜裂缝。

1.2 温度变化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和冷缩, 当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顶层横墙与纵墙两端部。如出现在门窗洞口的“正八字形”裂缝, 平屋顶下或圈梁下的水平裂缝, 以及纵横墙交接处的包角裂缝。究其原因, 北方地区夏季屋面板与墙体, 冬季内外墙体之间的温差较大,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大得多, 因此屋盖的膨胀变形远大于墙体, 两者变形不协调, 结果屋面板的变形对墙体产生很大的水平推力, 从而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当剪力超过一定限度时, 就产生了裂缝。温度裂缝的开裂程度一般为两端重、中间轻, 向阳面重、背阴面轻。一般需经一个冬夏之后才能逐渐趋于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1.3 干缩变形裂缝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他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 但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不可逆的变形, 而且对于砖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另外砌体材料在养护、存放、砌筑等环节上不按要求进行, 再加上砌块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干缩裂缝的产生。干缩裂缝多发生在墙体的抹灰层内, 沿墙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条;另一种干缩裂缝则呈不规则的龟裂或呈放射状。此类裂缝宽度较小。

1.4 温度和干缩裂缝

砌体结构中烧结类块材的温度裂缝最为常见, 对非烧结类块体, 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在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组合下, 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干缩裂缝, 其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 无针对性防裂措施, 材料质量不合格, 施工质量差, 违反设计规程, 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使用混凝土砌体、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时,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而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 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此外, 材料性能 (包括砂浆的强度、流动性和保水性、砖的湿水程度及水泥品种) , 施工条件 (包括灰缝质量, 施工速度, 施工期间的温度等) 以及结构布置等内部因素和地基土壤含水量过多, 冬季受冻膨胀引起的冻融裂缝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墙体的开裂。在此不一一列举。

2 砌体裂缝的控制

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 主要从“防”、“放”、“抗”入手。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裂缝, 相应控制方法和措施也不同。

2.1 控制屋盖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措施

①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②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 m;

③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 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 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④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3.2条的规定外,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 m。

2.2 防止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通过设置控制缝或设置灰缝钢筋实现。控制缝的位置和大小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

2.2.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①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或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②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③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④竖向控制缝, 对3层以下的房屋, 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 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⑤控制缝做成隐式, 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 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 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2.2 控制缝的间距

对有规则洞口外不大于6 mm, 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 m及墙高的3倍, 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 m。

2.2.3 设置灰缝钢筋

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 mm, 在楼盖标高以上, 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 mm,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 mm。

②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 网片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小于25 mm, 横向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mm。

③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 mm。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砂浆保护层, 上下不应小于3 mm, 外侧小于15 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2.2.4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设置配筋带。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 400mm, 也不宜小于800mm。

(2)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片锚固,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当钢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2.3 控制由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措施

①可采用设置沉降缝, 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和采用合理的建筑体型和结构型式加以防止。沉降缝将房屋从屋盖、楼盖、墙体到基础全部断开, 分成若干个单独沉降的单元。为保证沉降缝两侧房屋内倾斜进不互相挤压、碰撞、沉降缝应有足够宽度。

②在抗震设防区, 沉降缝宽度设计尚需考虑抗震因素。沉降缝一般设置在有显著差异的地基土质处, 平面形状复杂的房屋转折处等地。

③通过合理布置承重墙、合理设置圈梁、合理设计砖墙身开洞大小以及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来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来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

3 结束语

多层砌体结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 控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引起足够重视。控制裂缝, 重点在防, 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 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 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 才能有效地控制裂缝, 提高房屋质量。

摘要:本文对多层砌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裂缝, 分别提出了预防控制墙体裂缝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2]施楚贤.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刘立新.砌体结构.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4]吕西林.建筑结构加固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多层控制 篇10

多层砌体结构和框架填充墙砌体结构目前仍然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住宅、办公、公共设施等常用民用建筑的结构形式, 多层砌体结构和框架填充墙砌体结构的墙体裂缝成为影响其结构安全性、整体性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引起这些裂缝的原因非常复杂, 如温度差异、地震作用、建筑环境、施工质量、劣质建材、设计不当等, 以及一些人为加层改造、装修中改变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或结构布置、墙体开洞、承重构件拆除等。

2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2.1 斜裂缝

由于砌体属于脆性结构, 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 而抗拉强度比较低, 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 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间墙、外墙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且窗口处裂缝较宽, 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 有时也成对角“X”形, 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2.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 而且不均匀,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 水平裂缝通常沿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梁板与砌体交接处产生, 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 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不当。

2.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和别的混凝土结构与墙体交接处,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上宽下窄, 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 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 并随时间而发展, 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

2.4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 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 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 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上述几种常见的墙体裂缝中, 有些裂缝尤其是形式表现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的裂缝原因基本上是清楚的, 有些到目前为止研究还不够深入, 原因没有定论。

一般情况下, 在纵墙上部、门窗洞的角上、两端山墙出现的正八字形的斜裂缝, 大多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有些也可能由于墙体开洞太多或尺寸太大, 混凝土圈梁的温度变形和干缩也可能引起该种形式斜裂缝, 而窗角的对角“X”形斜裂缝一般多为地震引起。

过梁端部和错层部位墙体裂缝, 往往由组合结构的变形差异引起的, 如过梁的收缩和降温变形在梁的端部达到最大值, 错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在错层处的变形也达到最大值, 而砖砌体在这些部位却没有适应梁板端部变位的自由空间, 变形使部分墙体产生很大的内力, 当局部的拉应力达到其自身的抗拉强度后就必然出现相应的裂缝, 裂缝的形式取决于砌体结构的质量, 可能因为梁或板与墙体搭接界面抗剪强度不足而出现沿过梁底部或板底的水平裂缝, 可能因为砌体强度不足或砌筑质量不好而出现沿砌筑缝的竖向裂缝, 也可能出现斜向裂缝。

由于墙体和基础刚度不足, 当地基变形较大时, 底层窗台和窗下墙出现竖向裂缝。关于女儿墙的裂缝, 必须从女儿墙、保温层、钢筋混凝土顶板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分析。钢筋混凝土顶板和钢筋混凝土顶层圈梁受阳光辐射夏季温度较高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形, 而砌体部分由于本身传热导系数比较低和线膨胀系数也比较小 (不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50%) , 加之砌筑灰缝对变形协调作用, 变形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 膨胀变形在女儿墙体 (包括下墙体) 内产生剪力和偏心推力, 在变形较大的区域内力集中, 可能引起水平、竖向、斜向开裂。

另外, 由于设计错误、施工事故、材料使用不当、建筑物加层等原因, 以及在建筑物附近打井取水, 在装修中随意改变房屋的功能增加使用荷载、随意改变承重墙的开洞率、随意拆除承重构件或承重墙等人为情况, 引起砌体结构墙开裂的事例也很常见。

3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控制

3.1 裂缝的危害

裂缝对于由脆性材料组成的砌体结构, 不仅影响感观和使用者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在影响墙体承载力、整体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大量的事实和调查结果表明, 对于砌体结构的住宅, 由于墙体开裂墙壁渗漏造成影响居民居住环境和心理状况, 由于墙体开裂引起建筑整体承载力和耐久性下降而加固, 由于墙壁渗漏影响邻里关系, 由于墙体裂缝卷入长期法律纠纷的居民和开发商等等的例子,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现时政府提倡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格格不入。

3.2 控制裂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特别是住宅商品化的发展, 居民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多层砌体结构和框架填充墙砌体结构目前仍然是住宅的最主要的结构形式, 裂缝已经成为居民评定建筑质量、安全的一个直观的、敏感的质量标准, 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并减少多层砌体结构的墙体裂缝已经成为居民、开发商、设计师和科研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和课题。

目前砌体裂缝仍然非常普遍, 反映出多层砌体墙体裂缝的防止与控制的形势是严峻而紧迫的。区域的广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开发商对房屋的外观造型和功能布局的关注远高于房屋的安全性、整体性和耐久性, 仅在无力的行政管理中和无限的利益追求下关心房屋的质量;如果说对开发商的调查结果是那么不能接受却又可以理解, 那么对设计师的调查就令人充满惊诧和费解, 设计师是房屋质量控制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但在现有体制下, 部分设计人员会因满足开发商的经济利益要求降低结构的房屋构造标准, 有部分设计人员认为多层砌体结构的墙体开裂是无法避免的, 认为只要不影响其承载力就无关紧要;有许多购买期房的居民在不满和抱怨中住进了墙体开裂的新房中, 而问题的解决又是程序繁琐不清、法律依据不足、执行困难。

3.3 裂缝控制的措施

长期以来, 研究者和实践者在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形式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提出了很多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实用方法, 针对裂缝的性质、原因和表现形式提出的构想和措施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其中一些成熟的措施已经编入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

一般来说, 应根据砌体结构材料、结构体系、房屋建筑平面、建筑形体、地基承载力及基础类别, 以及建筑物所处的地域和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 选择并采取合适而有效的结构措施控制裂缝出现和发展。防止或减轻砌体房屋的温度和干缩变形的措施主要有:屋面上设置有效的保温层或隔热层;在适当的部位设置分隔缝或滑动层;设计满足规范要求的温度伸缩缝;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拉结钢或钢筋网片;控制砌块的龄期和相对含水率。为防止底层窗台下墙壁体开裂, 底层窗台灰缝设置加筋墙;控制墙体开洞率和开洞尺寸, 保证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刚度;针对抗震设防, 按照建筑高度和地震设防烈度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砌体结构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做到材料合格、工序合理、质量上乘, 为了减少温度和干缩裂缝的出现, 还要考虑施工中的季节因素。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 一般不要随意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不得随意增加横载和使用荷载, 未经过质量评估的房屋不得随意进行加层改造, 在房屋装修过程中, 要严格要求居民或使用单位, 不得随意增加墙体, 不得随意在承重墙上开洞或增加原有门窗洞的尺寸, 不得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其他承重物件。

4 结束语

裂缝是砌体结构中常见的病害, 也是各种病害最直接的表观形式,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标志着砌体内部产生的内应力已经超过其抗拉、抗剪极限强度。产生裂缝后, 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还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墙体渗漏、屋面渗漏、建筑物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有的裂缝 (如超载裂缝) 任其发展, 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因此,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在设计、施工、使用上要采取合理措施, 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对已经出现的裂缝更要定期观测、及时分折, 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和修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多层控制】相关文章:

多层住宅墙体裂缝控制06-13

浅析合并报表中多层控制的会计处理04-10

多层结构05-22

立体多层06-14

多层数据06-23

多层开发06-23

多层探讨06-30

多层车库07-30

多层特征08-11

多层防护09-12

上一篇:时滞微分下一篇:活动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