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碳企业

2024-05-29

煤碳企业(精选三篇)

煤碳企业 篇1

1.1 储备。

(1) 储备定额缺乏科学性。储备定额的制订只是在计划经济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压缩、降低, 而不是随着物资市场的内外环境的改变, 根据现有的有利条件, 科学、合理地制定储备定额, 有些物资已没有必要储备, 但定额降低未完全到位, 使储备资金的目标管理与考核缺乏激励作用。 (2) 储备不实。虽然国有煤炭企业资金今年来有所好转, 但是以物易物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物资不能及时验收入库, 已经消耗的部分物资尚未按规定估价入帐, 致使帐面出现红字, 储备资金虚降, 导致储备不实帐物不符, 表面上储备资金平均占用逐年降低, 实际储备资金并未减少。

1.2 库存。

煤炭企业虽然加强管理, 但是粗放经营, 材料成本控制仍然没有完全到位, 对现有库存结构调整幅度不大, 长线物资仍有较大库存, 积压、待报废物资所占比重较高, 还存在老的积压未处理、新的积压又出现这种不良现象。使企业大量的资金沉淀, 一方面资金匮乏, 制约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资金沉淀, 影响资金周转, 更加剧了资金的困难局面。

1.3 采购。无合同采购, 或采购不符合规范仍然存在, 各种采购方式的应用并没有达到要求。

2 电子商务概述

2.1 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是指在互联网上开展的商务活动, 包括信息、产品、服务及支付在Internet上转移的所有交易。具体有电子基金转移、信用卡业务、支持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B2B) 、企业与顾客间的电子商务 (B2C) 。它利用互联网技术, 将企业、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连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 从专用Internet到共享Intranet, 再到公共Internet, 把市场的空间形态、时间形态和虚拟形态有机结合起来, 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汇集成开放的、良性循环的环路, 使经营管理者以市场为纽带, 在市场上发挥最佳的作用, 得到最大的效益, 创造更多的机遇。

2.2 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分为3个阶段: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交易前, 主要是指交易各方在交易合同签定前的活动, 包括在各种商务网络和Internet上发布和寻找交易机会, 通过交换信息来比较价格和条件, 了解对方的贸易政策, 选择交易对象等。交易中, 主要是指合同签定后的贸易交易过程, 涉及银行、运输、税务海关等方面的电子单证交换, 即EDI。交易后, 在交易双方办完各种手续后, 商品交付运输公司起运, 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跟踪货物;银行按照合同, 依据提供的单位支付资金, 出具相应的银行单证, 实现整个交易过程。

2.3 技术特征

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系统, 它集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金融信息处理技术等, 细致地分, 电子商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技术: (l) WEB技术, 特别是WEB数据库技术。主要应用于商品信息的发布与检索。 (2)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即EDI技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谈判, 交易合同的传送、商品定货单的传送等都需要EDI技术。 (3) 在线支付技术。其中包括电子支票、信用卡、智能卡的使用管理, 电子资金的转账, 银行资金清算等, 此技术主要解决付款方式。 (4) 信息安全技术。这是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 其中包括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与解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 (5)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VR) 。虚拟电子商厦的建立, 虚拟顾客商品浏览, 商品外貌的展示等都要用到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3 发挥电子商务在煤炭企业物资供应中的作用

3.1 建立基于电子商务之上的现代物流

电子商务给煤炭企业物流活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使之具备了新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引起了物流管理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1) 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商品的信息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 因此, 条形码、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在物流系统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物流系统借助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 从而实现对商品信息的控制, 进而提高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2) 网络化。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系统的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 煤炭企业物流的网络化已是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 否则就很难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3) 智能化。在煤炭企业物流作业过程中, 存在诸如库存水平确定、运输路径选择等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问题, 都需要借助知识才能解决。因此, 通过专家系统, 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树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网络供应链管理理念

3.2.1 供应链管理。

所谓供应链, 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原材料依次通过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企业, 逐步变成产品, 交付到最终用户的手中, 这一系列活动即构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的全部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对跨越多个企业的供应链的设计、选择、优化和管理的过程。供应链将多个企业连接而成一个有共同利益的集合体, 每个企业都不必承担过大的投资风险, 而又可以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成品的全过程。通过供应链, 企业可以形成如下优势: (1) 企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全方位地对上下游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 实现即时销售、即时供应, 减少物流流通时间; (2)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 (3) 企业容易集中力量, 形成核心能力,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4) 集中供应链企业各方力量, 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共同面对竞争。

3.2.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网络供应链管理理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Internet、交互式Web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方式, 也带来了供应链结构的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功能逐步为电子商务所取代。因而, 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的业务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企业内部供应链, 以及在煤炭行业中, 上下游企业形成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模式的产业供应链将转变为现代网络供应链, 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体现的是一种交互、透明的协同工作环境。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网络供应链对煤炭企业供应管理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价值链变革。随着电子商务的运用, 面向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逐渐被以客户为中心、面向过程的管理方法所代替, 从而提高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消除了煤炭企业内部的重复环节,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变革。

(2) 企业供应链的变革。电子商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 它不仅局限于煤炭企业内部, 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 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 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 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居于同一供应链的厂商之间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而是双赢。

(3) 电子采购。电子商务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煤炭企业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准时交付产品和服务, 并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才能取得竞争优势。电子商务带来的企业采购模式的电子化变革, 降低了企业采购产品的价格, 缩短了盯单处理周期, 能够反映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明英.浅谈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4) .

[2]刘桂印.浅谈煤炭基建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J].河北煤炭, 2002, (02) .

“后煤碳”时代资源过渡转型探究 篇2

【摘要】“后煤炭”时代注定是极不平凡的,受制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大,我国煤炭企业在度过“暖春”之后迎来了发展的“寒冬”期。如何在“后煤炭”时代寻找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转型出路,是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者家乡企业新汶煤矿集团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影响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适的“后煤炭”时代企业转型出路建议。

【关键词】新汶煤矿;“后煤炭”时代;战略转型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消耗, 资源依赖型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直以来困扰资源依赖型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后煤炭”时代注定是极不平凡的,煤炭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一直雄霸着中国第一大能源的宝座。本篇浅探报告仅以山东新汶煤矿集团为例,进行合理的探索和设想,既是为我生活的家乡打开一个认知的墙角,也是自己对未来的思考。

一、煤炭企业转型研究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许多资源依赖型企业开始面临企业战略转型的问题,相关的转型研究也逐渐增多。首先从城市产业转型这一角度来看,围绕其转型的内涵、机制、管理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这对于研究资源型企业转型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张青和颜昌军(2003)针对资源依赖型企业面临资源消耗殆尽的问题,研究了企业可选择的转型模式[1]。于立和孟韬(2003)把企业转型看做为资源依赖型企业的重要退出模式,并进一步研究资源依赖型国有企业在产业转型实施层面的相关措施[2]。黄娟、杨昌明从企业实际案例出发,在研究纽蒙特公司和安格鲁集团的基础上,提出依靠人力资源高效、资源利用高效、资本运行流畅、技术创新等措施,可以保证企业的战略转型落地和可持续发展[3]。王德鲁、宁昕(2007)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阻碍企业转型的三个主要因素:管理刚性,资源约束、进入壁垒,从而构建了企业转型面临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2.1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调研,从发展、环境和特别研究三方面分析煤矿企业处境,明确家乡煤矿当下面临的发展中最迫切的问题;其次,探究煤炭企业变革需培养和具备的能力;从探索“绿煤”发展道路,开展煤炭生产和消费绿色服务,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得出基本结论。

2.2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主要应用专家咨询法、座谈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下是对各种方法的重点阐述:

(1)文献研究法

为研究企业转型的影响因素,以及煤炭企业的特点,作者阅读大量文献,统计报告,专著等,汲取前人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和分析基础。

(2)访谈法

通过与新汶煤矿集团内部员工、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掌握企业第一手资料。

(3)专家咨询法

通过访问相关企业转型和煤炭资源利用方面的专家,掌握煤炭发展利用现状和转型的迫切性,以及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并且专家对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技术路线提出修成,提高了本文的实用性和理论意义。

(4)案例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标准的案例研究方法,结合新汶煤矿集团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企业实际问题,使研究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

2.3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目前针对资源依赖型企业转型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处级阶段,特别是基于创新视角研究煤炭企业转型的文章还比较少。创新是企业转型的灵魂,能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针对现有国有企业面临的严峻的产业转型形势,以及不少煤炭企业在产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本文将基于创新理论视角,以家乡企业新汶煤矿集团为例,分析影响企业转型的主要因素,探究企业转型的有效模型,为“后煤炭”时代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新汶矿业集团案例分析

3.1新汶矿业集团基本情况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是一家以煤炭、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新矿集团积极对接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政策导向,逐步构建了以“千亿新矿、亿吨集团”为目标,以打造国际化新型能源企业为定位,以四大产业板块为着力点,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安全、绿色、转型、和谐发展为根本方式的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之路。

2014年,新矿集团将坚持“创新发展、转型提效”主题,以“老区矿井转型、省内新区提升、内蒙基地崛起、新疆基地突破”的区域战略突破为驱动,以集约化升级煤炭产业、开放化升级化工产业、一体化升级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市场化升级经营管理、动态化升级风险管控、精益化升级安全管理、增量化升级发展空间“八个升级”为主要举措,以党群工作效能提升为保障,遵循市场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打造改革发展的升级版,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千亿新矿、亿吨集团”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2主要问题分析

受制于长期计划经济管制,以及历史原因,导致新汶煤矿大部分矿井开采时间过长,使得煤矿资源日益贫乏,并且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办社会现象显著,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负担加重。通过与家乡煤矿的实际接触,主要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3.2.1发展问题

(1)资源紧张

团柏煤矿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始建于1973年12月,1980年12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2013年批准核定生产能力270万吨/年。井田南北长9.5km,东西宽约3.8km,面积33.8km2,现主要开采10#、11#煤层,其中10#煤平均厚度2.5m,为低灰、高硫、强粘结性肥煤,11#煤平均厚度3.5m,为1/3焦煤。截至2014年12月底,矿井保有储量30543.7万吨,但实际可采储量3982.2万吨,其中10#煤3003.2万吨、11#煤979万吨。资源的日趋紧张同产能的不断扩大矛盾不断加剧,矿井生存发展的寿命不断缩短,同时随着新采区、新煤层的开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防治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大,矿井的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2)市场低迷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煤炭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价格低迷是仍然是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图1 2014霍州区域精煤长协价走势图

(3)管理落后

煤矿企业普遍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系统。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是劳动人事运转的主要目标。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对人才资源的战略规划,没有一个长期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薪酬以行政职务而不以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配,造成了基层技术人员缺少积极性和创造性,高级管理人员尸位素餐,缺少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在财务管理方面,因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影响,缺乏对财务状况的分析,企业的内控机制、财务风险及预警机制等不健全,没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运行机制,管理不精细,导致从效率发挥、效益创造等方面与现代化企业存在很大差距,也是造成当前煤炭企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3.2.2环境问题

(1)矿井水污染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山废水,这些废水排放量大、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大、影响地区广,若此类废水直接排入地表,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对矿区环境造成破坏。

(2)煤矸石污染

在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要排出大量的煤矸石,如不处理利用,长期堆于地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破坏自然景观和矿区生态平衡,而且矸石自燃排出大量烟尘、SO2等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等。

(3)噪声污染

井下大型设备运行,空间狭窄,噪声突出,可引起矿工听力下降和职业性耳聋,并使井下工人劳动效率降低,警觉迟钝,不易发现事故前征兆和信号,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

(4)大气污染

矿区煤烟型污染主要来自各种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排放的污染物、用户用炉灶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煤矿运输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和矸石山自燃排放的污染物。

(5)地表塌陷

矿井大部分是长壁工作面,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地表塌陷极为严重。地表塌陷影响土地的自然状态,会使地表各类建筑物受到破坏,出现房屋裂缝等问题,造成农田高低不平,甚至无法耕种,使矿区生态遭到破坏。

四、转型的对策及建议

从新汶矿业集团企业实际过程中的问题来看,结合以往文献研究,我们认为,紧贴环境变化,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各种手段保证企业不断推进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战略创新是企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图2 企业战略转型总体规划图

五、结论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枯竭,所有煤炭企业都面临着能否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只能通过产业转型的战略路径来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而由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组织架构庞大而且复杂,实施转型战略必然面临很大的风险。通过研究新汶煤矿集团的转型战略,对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煤炭企业发展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但资源早晚会枯竭,必然需要通过产业转型来维持企业运营,实施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只要企业坚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需求,推进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可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文论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单案例企业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带有研究企业的个人特点,从而不具有行业代表性,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产业、行业角度通过多案例研究充分论证煤炭企业资源过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转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青,颜昌军.资源耗竭型企业分类退出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3(10):147-148.

[2]于立,孟韬,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退出途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5-12.

[3]黄娟,杨昌明,等.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煤碳自燃因素及预防方法 篇3

煤自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是一个自加速的氧化放热反应, 煤与氧气接触后, 形成物理化学吸附热, 使煤体温度缓慢上升进而发生深度氧化反应, 释放大量热, 聚集足够的热量, 煤体达到着火点引发自燃。

影响煤自燃的因素很多。煤自燃的内部因素:煤的分子结构、硫化物含量、灰分、挥发分、煤岩组成等。煤自燃外部因素:煤层厚度、煤岩石组合、地质构造、人工开采活动等。

1 煤层自燃的基本条件:

1.1 氧气浓度。

煤体与氧气进行物理吸附, 然后发生煤氧化化学反应, 并释放反应热, 使煤体温度不断升高达到着火点, 才能引发煤自燃。只有氧气达到一定浓度, 才能保证低温氧化这一过程持续发生, 释放出大量热量。

1.2 热量积聚。

煤自燃的热量主要来自与氧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释放反应热, 然后热量积聚起来。热量积蓄的环境需要半封闭状态, 即保证足够的氧与煤发生化学反应, 释放热量, 又保证热量不散发被风流带走。当风速大于某一直值时, 煤氧化作用释放的热量被风流散发掉, 无法积蓄, 这个最大漏风强度被称为上限漏风强度。

1.3 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越大煤自燃的可能性就越大。首先煤氧化产生的热量会向四周散去, 被风流带走, 当煤层到达一定厚度, 煤氧复合产生的热量多余散去的热量, 热量聚集, 煤体温度才会升高, 从而引发自燃。据统计, 煤层自燃80%发生在厚煤层中。

1.4 时间积累。

煤自燃需要很长时间积蓄热量, 以提高煤本身温度达到着火点。通常将煤自燃分为三个时期, 准备期、自热期和燃烧期。准备期即低温氧化期, 煤氧化的速度较慢, 释放反应热量也较少, 加之热量在挥发, 煤自身温度提高有限。自热期煤进一步氧化反应, 反应速度加快, 释放热量增加, 煤体温度大大提高。燃烧期煤体温度达到着火点, 煤开始燃烧。整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即为煤的自燃发火期, 一般以月或天为单位。

2 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煤的氧化放热、散热、蓄热及火势蔓延均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影响煤自燃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裂隙、断层、褶皱。

2.1 裂隙。

裂隙主要影响煤自燃供养和热量积蓄两个条件。裂隙在煤层中呈线状分布, 规模较小, 常以“微米”或“厘米”为单位。氧气可以通过裂隙送达到煤体, 煤氧化产生的热量又较难挥发掉, 为热量积聚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断层。

断层的大小、性质等对煤自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煤过程中遇到断层势必会增加采煤难度, 延长采煤时间, 为煤自热升温蓄热提供了条件, 煤自燃的机率增大。一旦煤自燃煤火蔓延, 当遇到正断层, 煤层上盘和下盘错开, 煤火被隔断;当遇到逆断层, 煤层上盘和下盘重迭, 煤火可能会加大继续蔓延和发展。如果煤层较多且断距较小, 不同煤层的上下盘联通起来, 火灾就会在不同煤层中燃烧起来。

2.3 褶皱。

褶皱是岩石受力后发生的塑性变形, 形成的一系列连续波状弯曲构造。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背斜核部正是热量积聚的地方, 如果顶板透气性较差的话, 热量无法散发出去, 积蓄在核部, 那么此处的煤体温度就会升高, 一旦达到着火点, 煤就会发生自燃。

向斜核部不会聚集热量, 因为热量是向上扩散的。这也是为什么向斜处不宜发生自燃的原因。

3 煤自燃的预防方法

采煤时选择适当的开拓方法和采煤方法, 提高回踩率, 减少遗煤量, 提高采煤速度;选择正确的痛风系统, 减少漏风这些都能降低煤自燃机率。为了防治煤炭自燃国内外广泛采取注水注浆、喷洒阻化剂、注惰性气体等方法。

3.1 注浆方法。

注浆方法是用黄泥、部分沙和水按比例调制成泥浆, 通过管道或钻孔注到采空区或漏风区中, 此方法简单易行, 被广泛采用, 具有隔热、散热、降温的作用。

3.2 喷洒阻化剂方法。

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等。它们附着在煤表面从而阻止煤与氧气接触, 降低煤氧化的速度, 以达到抑制煤自燃的目的。

3.3 注惰性气体方法。

惰性气体不支持燃烧, 将惰性气体送入易自燃区域, 抑制煤自燃。一般采用氮气注入采空区, 提高其气体压力, 减少漏风量, 降低氧气浓度, 以防止煤自燃。

煤自燃必须达到特定条件, 只要对这些条件给予干扰, 就能有效预防煤自燃。

摘要:煤自燃的基本条件:a.氧气浓度;b.热量积聚;c.煤层厚度;d.时间积累。地质构造对煤自燃的影响, 煤氧化放热、散热、蓄热及火势蔓延均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煤自燃的预防方法灌浆技术, 阻化剂技术, 惰性气体技术。

上一篇:历史记载下一篇:传统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