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训练

2024-07-19

海上训练(精选四篇)

海上训练 篇1

我院地处沿海地带,多年来,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种多样化应急卫勤保障任务。其中,组织海上救护是医院卫勤分队担负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军建制力量以外的卫勤力量,我们结合自身担负任务特点,瞄准岸海衔接救治需求与空白,依托自行研制的海上医疗急救艇[1],着力加强了相关分队濒海驻训与海上救护的组织与实施,摸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与检验。

2 急救艇分队训练的难点

2.1 组训经验少,畏惧心理多

由于医院抽组人员长期从事陆地医疗救治任务,缺乏脱离陆地濒海训练和海上救治训练的经验,面对广阔无际的大海和生疏的船上救治环境,大多数队员存在无助、茫然和畏惧心理,给组织训练带来较大难度和潜在风险。

2.2 理论依据少,实际困难多

医疗急救艇为自研新生装具,队员熟悉程度较差,对接训练较少,对其性能、特点缺乏了解,且没有相应理论训练教材指导。在训练中,经常要面对野外生存环境差、淡水供应少,队员体能储备低,救护艇内部结构紧凑、通道狭窄、楼梯陡直,伤员换乘、捞救困难等新情况。

2.3 预案措施少,救治需求多

海上作战伤员伤情复杂,捞救、救治难度大,特别是落水伤员伤口在高渗、低温及海洋污染的海水中浸泡,加大了救治难度[2]。作为海上急救力量必须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方案、预案,既要涉及组织指挥,又要涉及各类疾病伤情,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

3 急救艇分队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3.1 开展学习动员

各预任人员授领任务后,立即组织召开分队党支部和骨干会议,明确任务,确定分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同时,摸清每名人员的思想情况,依托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调整因病因公不能参训人员,确保参训率。开训前,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发动思想,鼓舞士气;按照《后勤部队海训教材》[3]要求,结合训练任务,请专家重点教授气象水文、海战伤特点、航海知识、抗晕措施,熟悉海上简易通信方法、海上防险救生常识。

3.2 合理制定计划

结合任务特点和装备性能,科学提出指导思想和训练原则,按照基础体能在前、专业技能在后,濒海训练在前、登艇训练在后,单一训练在前、合成训练在后的步骤,由简到繁逐一实施。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成立训练领导小组、协调联络小组、教学指导小组、政工保障小组和安全保障小组。

3.3 打牢体能基础

分队全体同志自受领任务以后,坚持每天1 h的体能达标训练,内容为3 km武装(徒手)越野、仰卧起坐、俯卧撑、手榴弹投远、战术基础、战救技术等,通过3~5个月的基础训练为海上救治训练储备充足的体能。进入海训阶段,全体同志首先进行室内游泳训练,以蛙泳为主要泳姿,着重熟悉水性,提高耐力,使每名同志达到连续前进2 000 m的基本标准。其后,组织分队进行海训游泳,通过由浅至深、器材辅助、分组结对、编队行进等方式方法,克服恐惧心理、适应海水环境,进而提高分队整体素质能力。此外,在海岸附近组织队员们进行浪木、固定滚轮、软桥和绳网等科目训练;针对海上救护需求,依托救护车辆、移动担架,强化运动中静脉穿刺输液、止血、包扎、固定、通气等技术,为海上救治奠定基础。

3.4 注重心理干预

了解队员们的心理素质和体能指标,确保其不带病参训。先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疏导[4],成立由政工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卫生小组,明确职责、分类指导、相互配合、定期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大家学会缓解自身心理压力;定期组织心理测试,准确了解和掌握卫勤人员心理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疏导。

3.5 突出海上实训

首先,对救护艇技战术指标、性能进行充分了解,熟知海战卫生减员、医疗后送、伤员换乘、卫生防护、药材供应等方式方法,按不同组别和专业对口学习业务知识。其次,开发驻地训练资源,克服专业卫生船舶较少的困难,依托大型船只进行仿真训练。可利用补给船、载客船、登陆艇等大型辅助船作为海上救护训练平台,携带必备的救护装具,采取临时固定的办法和措施,合理利用舰只的运载空间开展专业训练,提高海上救护的适应能力。最后,实施救护艇上训练,对艇上医务人员、物资上船、安置展开、伤员通过进行专门规定和设计,使工作有序展开,确保忙而不乱;对担架员进行舰艇专用担架使用训练,了解其特性,掌握通过窄道、直角转弯、陡直扶梯等处的搬运方法以及在狭窄空间伤病员上下床的方法;培训医护人员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空间在舱室内做救治的方法;结合海上舰船运动特点,在机械运动、微小气候影响下,鼓励开展动中输液、动中包扎、动中处置的高难度训练,提高实战应对能力。

4 收获与体会

通过近3 a的基础、专业、濒海和船上实训,我院卫勤分队人员全面提升了军事素质和战救技术,被精选的海上医疗救护分队强化了海水适应能力、船上救护能力,为紧急情况下登艇实施海上急救奠定了坚实基础。

4.1 领导重视、指挥得当,是前提和动力

医院党委坚持把卫勤训练作为医院中心任务来抓,把提升海上救护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医院常委全程领训,自始至终和队员们战斗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全体队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训练效果,也为顺利完成各项训练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针对任务、研训结合,为战时卫勤保障提供了新思路

着眼任务需求和新形势需要,坚持以“新”求进,摸索新训法,研究新课题。通过岸滩医疗救护的训练,不仅掌握了野战医疗装备的展开与使用,进一步熟悉了野战救护的程序,而且还利用海上合同救治训练实施了海上救生、救治与后送,从而为未来登陆作战的卫勤保障积累了初步经验,为下一步“打得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3 发掘资源、依靠专家,是组织海上训练的强大支撑

海上训练的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是取得训练实效的关键,有力的技术指导和广泛的驻地资源开发是取得训练成功的人力和资源保证。针对我院缺乏海上环境训练经验、缺乏训练场地和技术支撑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协调驻地教学资源和训练资源,依托他们的检查、指导,有力地督促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的系统化、规范化[5]。在非训练期间,可凭借专家自身前瞻理论学识与研发能力,追踪外军海上医疗救护训练发展动态,开展针对性勤务与救护技术研究等。

4.4 注重总结、反复实践,是实现训练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可靠途径

经过3 a的反复实践,医院卫勤分队边训练、边总结,边实践、边思考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方案、预案、计划、措施,撰写出一批实用性较强的总结文章,对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装备的革新与训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认真梳理。从宏观上对卫勤分队训练的组织工作进行程序规范,从微观上对急救艇医疗队的海上救治步骤进行归纳与总结,使整个训练活动在现有训练大纲、教材基础上得到了实践检验与充实,为提高医院卫生战备水平,推进卫勤分队的实战保障能力奠定了有益基础。

5 结语

组织医院卫勤分队开展海上救护训练是医院完成多样化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结合医院驻地环境和任务特点,不断拓展卫勤分队训练内容,从陆地到海上、从基础强化到模拟实演,摸索出了一些新方法、新经验,在依托海上医疗急救艇的实践救治中得到了检验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栾振涛,曲凤祥,等.海上医疗急救艇医疗舱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3):71-72.

[2]郭洪德,杨金宝.海上救护艇医疗队训练方法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0,17(5):427-430.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海训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47-60.

[4]陈战,应阿满,夏挺,等.某医院海上卫勤保障适应性训练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7,14(10):762-763.

海上训练 篇2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基于GIS的模拟训练系统研究

尽管目前国内外相继研制出有关海上溢油的信息系统,但是在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模拟训练系统.我们对海上溢油应急反应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设计和开发出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基于GIS的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由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培训系统、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地理信息系统(GIS)、海上溢油控制与清除决策专家系统和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建立了海上溢油应急应用模型系统,以GIS为平台,综合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具体过程,实现了GIS与系统应用模型的有机集成.

作 者:刘彦呈 任光 殷佩海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刊 名:系统仿真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年,卷(期):16(11)分类号:X55 TP391关键词:海上溢油 地理信息系统 溢油行为预测 模拟训练 专家系统

海上训练 篇3

中国红树品种最多的红树林、三万亩海上森林公园——八门湾一直是一位沉睡在南海之滨的“睡美人”。2011年秋天,文昌市政府用一条54公里的绿道唤醒了它,造就了海南旅游一大新亮点。倾慕日久,直到12月初,我才如愿踏上探访八门湾的路程。

罕见:三万亩海上森林公园

说到这里,有必要先插播一个八门湾的简介:八门湾是海洋的一部分,却因为深深地镶嵌在大陆上,仅有狭窄的清澜港与南海相连,而被称为“内海”。海面十分平静,有点像湖,是天然避风良港。东岸是著名景区东郊椰林,西岸是文城和旅游胜地高隆湾。

八门湾水域面积达八万亩,却孕育了三万亩的海上森林——红树林。作为中国自然条件最好的红树林湿地环境,生活其中的红树林动植物种类位居全国第一。

早在绿道建设之前,八门湾尚未广为人知,却已经成为当地人和“驴友”自助旅行的胜地。网文《八门湾的邀请》中这样形容它:那方土地仿佛是道家祖师用绿蓝两色精心绘就的“太极图”,任由每个漫步者啸傲王侯,旋转 乾坤,任由每个悟道者指点江山,放飞梦想。

地图显示,横山村是八门湾绿道一期工程的起始点。我根据一块“横山服务区”的旅游导视牌拐进一条乡间小路,走了许久才发现这里的绿道根本没有建。于是重回庆龄大道,又开了5、6公里,从“霞场服务区”的指示牌拐下乡间小道,沿着一路的“八门湾绿道”指示牌,穿过一片椰林中的村庄,一片“漂浮”在海面上的浓密森林出现在眼前,质朴的木头栈道从霞场码头开始,蜿蜒进海面上的森林深处——这里,才是已建成绿道的真正起点。

惊艳:百里红树林绿道

霞场服务区所在的霞场码头,也是红树林保护站的所在地。不仅提供电瓶车、自行车租赁服务,墙上还绘制有详尽的红树林旅游地图。登上保护站的瞭望塔,凭高远眺,只见密林如海,整个八门湾一览无余。

服务区资料牌介绍,八门湾绿道跨越文城、东阁、文教及东郊四镇,一期建设总长54公里,其中主线为45公里,支线为9公里。比海文高速公路还长2.4公里。绿道整体结构为一带五核,一带即八门湾的自行车道主线,五核是文城红树林生态休闲区核、东阁农家乐娱乐区核、文教田野风光休闲区核、东郊渔村风情区核及椰海休闲区核。

一路走下去,发现逶迤百里的绿道不仅仅有红树林,还穿越了村庄、田园,美丽风光变化多端。绿道既有架在海面上的木质栈道,也有砖石铺就的乡村小道。漫步其间,仿佛行走在时间的隧道,渔民泛舟,农民荷锄,年轻人骑着摩托,从头发斑白的牧牛人身边扬尘而过……在红树林的庇护下,人类沉静地穿越漫长岁月,以海为田,至今仍在使用“青栅网”牧海耕渔,既保留了一些千年未变的生活传统,又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对于八门湾的渔人来说,这片绿色是港湾,是乡关,也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当年,邢宥就是从八门湾的水吼村走出椰林,走向京城。和邱浚、海瑞并称为琼州“一鼎三足”。

绿道绕八门湾而行,沿途有9个服务区。据说已完成10个一级驿站、3个农家乐建设,可惜在绿道沿线我却一直没有问到吃饭的地方。当地人说,农家乐都没开始营业呢,只有文教镇水吼驿站客栈,刚刚试业开始接待旅行社游客。

海南不缺旅游景区,也不缺珍稀的原生态景观,但像八门湾绿道这样,景区与原生珍稀生态资源结合得这么深入、这么好的,实不多见。相信随着配套建设的日渐完善,八门湾绿道一定能够成为海南旅游开发新的典型,成为岛内外游客都喜爱的绿色天堂。

名词解释:绿道

绿道,顾名思义,是绿荫中的步道。在西方世界,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开始构建绕城绿道网。在经济几何级增长的背后,是随之发酵的城市文化。本世纪初,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9市率先规划建设绿道,诞生“调节生态的绿网、市民休憩的场所、历史记忆的走廊和运动健身的空间。”

链接:八门湾绿道七大主题

八门湾绿道够长,景观也不单调。并且因地制宜,依照七大主题修建,分别是:红树林景观绿道、沿湾生态休闲绿道、农家人文休闲绿道、史迹文化体验绿道、乡村郊野景观绿道、渔村风情体验绿道、椰海风情绿道。

红树林景观绿道:红树林景观绿道主要经过红树林湿地,在少数地段通过架设木栈道选择穿越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大部分地段选择沿红树林保护区边界区通过,使人能近距离接触、观赏红树林,但又能保护红树林。

沿湾生态休闲绿道:沿湾生态休闲绿道邻近八门湾岸线,以滨水景观和丰富的湿地植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绿道建设主要是体现八门湾秀丽的水域风情、岸线周边的红树林等湿地植物景观。该类型绿道主要用于自行车休闲,步行休闲及科普教育。

农家人文休闲绿道:农家人文休闲绿道主要是沿修建比较完善、保护较好的自然村落选线布局,依托现有村路、林间小路,以展现居民建筑以及农家日常生活场景为特色,注重体现当地特色建筑以及安居乐业的生活面貌。

史迹文化体验绿道:史迹文化体验绿道主要是选择经过当地的宗祠、娘娘庙以及古墓葬等历史文化资源地段。通过这些寄托人们愿望的传统公共建筑,结合当地的一些传统民间活动、名人名事及当地传说,向人们展示文昌人文历史及渔民的精神世界。

乡村郊野景观绿道:乡村郊野景观绿道主要是经过大面积农田、菜地以及湿地景观。在骑行过程中下车就可以直接观赏成块碧绿的田野、菜地、水面、树林、鱼塘,以及田埂田边自然生长着无数棵木棉树、椰子树、凤凰木。

椰海风情绿道:以椰海为主题的绿道主要选择在东郊镇,该地段椰树生长高大,树影婆娑,枝干挺拔,适宜于自行车骑行,是体现热带椰林风光的重要地带。

渔村风情体验绿道:渔村风情体验绿道主要是位于虾塘鱼塘的塘堤上,以大片虾塘鱼塘景观,养鱼虾、捕鱼虾等渔民活动为特色,绿道着重体现文昌整齐开阔的虾塘景观及丰富的渔家文化。

海上训练 篇4

关键词:茫茫海上,波兰,斯拉沃米尔.穆罗热克,荒诞派

记得上一次在上海戏剧学院黑匣子演出, 是差不多十年前导演系97级的外国片段汇报, 我演的是《仲夏夜之梦》中的精灵帕克。事实上那还不能算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演出, 但是不管怎么样, 能在黑匣子里畅快淋漓地演一场戏, 至少也算是基本完成了我本科时代的梦想。

从学生到老师, 再到边做老师边做学生, 已经时隔多年, 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可能不再有机会踏上舞台。却没想到“茫茫海上”又点燃了我心中的火花。

研一上学期末, 导演和制作人找我, 说他们打算排波兰剧作家斯拉沃米尔.穆罗热克的《茫茫海上》, 希望我能帮忙做些协调工作。说实话, 我向来讨厌这种不难却繁冗的工作, 所以我说如果他们还没演员的话, 我倒更愿意演一个角色。结果大家都觉得, “表演系研究生来导, 导演系研究生来演”这样的换位操作, 似乎非常具有挑战性, 也非常有意思, 因此导演和制作给了我剧本, 让我演“小碎片”。可反复研读剧本后, 我却发现, 自己对“大碎片”这个人物更有感觉, 所以在剧组第一次集合前, 我和导演沟通了一下, 没想到, 他也是这么认为, 一拍即合, 我就成了“大”, 开始了与导演, 另外两位演员以及剧组其他成员的“海上生活”。

在一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 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与导演、其他两位演员在表导演技巧与方法上的交流与沟通。导演郑正, 虽然是表演系研究生, 但是之前本科专业就是导演;“小碎片”夏帅也来自导演系本科二年级;“中碎片”王惟甲虽然没有很多表演经验, 但却也是个非常有想法有主见的人, 而我本人, 目前是导演系研究生, 加上本科毕业后也一直在进行一些表导演的教学及社会实践, 因此, 在排练过程中, 我们常常能碰撞出一些非常即兴却很出彩的火花, 尽管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较大的分歧与不协调, 但真挚而及时的沟通与调整, 总能保证排练的顺利进行。

而从表演角度来说, 我也越来越体会到一些新的感受。首先, 从排练到演出的每一天, 我都在思考和挖掘“大”这个人物, 尽管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诠释这个人物的每句台词, 但在一开始我始终用比较外化的略带夸张的手法去表达。可当剧组进入黑匣子联排时, 由于整出戏做了较大的调整, 包括夏帅对“小”的诠释, 使我发现原有的表现方法似乎很难凸显这个人物的性格, 因此在询问了导演, 唐华军老师以及其他演员的意见后, 我决定进行比较大的调整——“愠而不怒”的“大”在舞台上才更有张力。

此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 就是由于自身的一些既有导演知识和实践经验常常让我在表演过程中身不由己地去偷偷“瞥视”其他演员的舞台行动与调度是否合理与到位, 而这样的“间离”事实上也给自己在表演的“专注度”打了一定的折扣。这个问题在排练开始没多久我就已经意识到了, 尽管我尝试着集中注意力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但每次排练结束后我再回想自己当天的排练状况时, 就会发现那种“瞥视”已经成为下意识的“职业习惯”, 也许这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吧。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 就是“茫茫海上”的从彩排到最后一场演出, 总共六场, 我们整个剧组每天都会根据老师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当天的观众现场反应以及自我察觉的一些缺陷进行适当且合理的调整, 事实上, 从服装化妆, 到音效音响, 到舞台灯光, 到表演台词, 每一天都在微调, 每一天都在进步。因此可以说, 每一天的“茫茫海上”都是不同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还记得最后一场前的一晚上, 我突然想到, “从明天开始再也不用集合, 再也不用排练了”, 心里顿时就有了失落的滋味。最后一场, “茫茫海上”在鲜花掌声中完美落幕, 结束后, 大家照例要留下来收拾集合, 导演突然拿出一大袋东西, 里面都是一份份包好的礼物, 写着剧组每个成员的名字。当我打开写着我名字的礼物包装时, 我发现是一盒火柴, 而且有我最喜欢的小新图案, 再看其他成员的, 也都是按照他们各自的喜好而特意选购的火柴。意外的惊喜让大家无不被导演的细心与真诚感动。而我更是百感交集, 因为我特别喜欢火柴, 还有很多收藏。我没想到平时不太爱表达的高个子导演, 他的内心是多么细腻而善解人意。而“茫茫大海”如同他送我的“火柴”一般, 点燃了我内心深藏多年的舞台激情……

散伙饭时, 剧组好几个大男生都醉了, 我也有点高了, 推着自行车, 和大伙儿一路高谈阔论地回到宿舍。夜色在大家呼出酒精中, 也显得尤为醉人。其实谁都知道, 在那样的时刻真的容易落泪, 所以也许用这样一个“醉人”的方式, 如同“茫茫海上”的结尾, 如同一个省略号, 更让人久久回味……

《大舞台》杂志关于征集学术论文的通知

《大舞台》艺术类月刊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主办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国内刊号:CN 13-1004/J国际刊号:ISSN 1003-1200

邮发代号:18-408定价:12.00元/期

1959年创刊, 曹禺题词, 1992曾是核心期刊。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

本刊为: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万方数据库) 全文收录期刊, 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收录期刊。

内文栏目:

1.专家论坛2.原创平台3.艺术理论 (音乐、美术、舞蹈、设计、戏曲、园林建筑设计等) 。

4.教育艺术5.文史哲研究6.文化与社会7.影视与传媒8.文艺评论9.民俗民间文化10.综合学术论坛投稿方法:为了便于及时对稿件的编辑和审阅, 来稿一律采用电子邮件形式, 刊登作品后寄送样刊两本、刊用通知书一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海上训练】相关文章:

海上油田06-06

海上施工06-15

海上处理08-01

海上安全08-02

海上试验08-14

海上风险08-24

海上风情作文06-01

海上固定平台05-12

海上医疗平台05-27

海上风电结构07-02

上一篇:矿井通风阻力下一篇:传统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