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识字写字教学

2024-07-27

初中识字写字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识字写字教学 篇1

课例现场1

某省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 一位年轻的王老师在教授《荷花淀》时, 让一男生回答老头子用什么武器来替大菱报仇时, 男生答“竹篙 (hāo) ”, 这时, 其他同学都笑了, 齐声给他纠正“竹篙 (gāo) ”, 王老师顺势请这个男生把这个字写到黑板上。这个男生于是很潇洒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篙”, 占了黑板的六分之一, 字写得方方正正的。听课的老师看到都发出了赞叹声。王老师看到大字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好孩子, 他怕我们看不清楚!并且, 字写得这么大, 跟他的个头是成正比的。 (这个男生长的很高) 。王老师问, 你写的这个字读什么?学生读“gāo”, 老师说, 你第一次读作“hāo”的那个字怎么写, 请也写在黑板上吧。这个男生有些为难, 不会写。这时其他学生偷偷小声提示:“草字头”!这个机灵的男生就把“蒿”写在了“篙”的右边, 依旧是个大大的“蒿”, 两个大字把黑板的三分之一都占了。老师这时提示学生, “竹篙, 竹篙, 就是竹字头了, 咱们记住这个词语的组合, 也就记住这个字怎么写了”, 那这个“蒿”呢, 谁能给它组个词?学生齐答:“草蒿”, 师生都笑了。老师说:“应该是‘蒿草’, 我们吃火锅时涮的那种蔬菜叫什么呢?‘茼蒿’, 那‘茼蒿’的‘茼’字怎么写呢?”学生答“‘同’上加个草字头。”

课例点评

在教学活动中, 老师及时抓住了识字的机会, 让学生进行识字、写字展示, 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在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猜测、推想生字的写法。这是学生实现独立识字必然要走的过程。老师在本环节的引导是到位的。

课例启示

要掌握丰富的人类文化, 必须从识字开始。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 看到字形, 就能读准字音、想到字义, 才能进行广泛的阅读, 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例2

某市一位老师在教授《背影》一文时, 涉及到了“狼藉”这个词语。老师通过幻灯片出示以下内容:

“藉”与“籍”

“藉”, 从草, 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时陈列礼品的草垫。“藉”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jí, 表示践踏的意思。常见“狼藉”一词, 狼是一种伤害人畜的野兽, 传说狼群常在窝里垫草而睡, 起来时便用脚乱踩乱踏一阵, 因以“狼藉”形容纵横杂乱的样子, 如“杯盘狼藉”;又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的形象, 如“声名狼藉”。

“藉”字的另一个读音是jiè, 与“借”相同, 本义是放置祭品礼品的衬垫物, 也泛指用草编成的垫子。衬垫是从下面说的, 从上面说则是依托, 故“藉”又有“依托”的意思。如果有所“依托”“凭借”, 必定能带来心灵上的安慰, “藉”又引申指“安慰”“抚慰”。所以又有“慰藉”, 义即“安慰”“抚慰”。

“籍”的本义指名册、户口册;由于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 一般以竹简做书册, 所以“籍”从竹。登记在同一名册上的人, 必然有相同的隶属关系, 因而现代有“户籍、国籍、党籍、军籍、学籍”之类的说法。“籍”又可以引申指装订成册的文字或图画作品, 成为“书”的同义字, 如“史籍”就是史书, “古籍”就是古书, “书籍”两字常并列成词。

课后, 听课的老师纷纷表示, 这个环节讲的很清楚, 不仅学生, 连很多老师都知道了这两个字的用法。

课例点评

老师针对生活中的两个易混字“藉”“籍”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两个字是形近字, 很难辨析清楚。老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从字的本义谈起, 再引申到含有这个字的词语。这样结合字形来辨析词义的方法能促进理解, 加深记忆。但这种直接讲授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因此, 建议在教文章的重点字词时, 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 让学生利用文下注释, 进行独立识字, 提示学生把生字或易读错的字音标注在文中相应位置, 在朗读时注意看, 识字效果就更明显。有时遇到文下没有注释的疑难字词, 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词典完成识字任务。其次,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开展“你错我纠”、“每日一字”等识字活动,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竞争意识。第三, 在课后, 精心设计必要的训练进行巩固, 力求多样, 有趣。比如, 可以组词、造句,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例启示

这种由老师直接讲授的方法, 虽然讲的很清楚, 但忽略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老师可以尝试着改变这种较为单一、机械的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提高识字能力。最好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 感受识字的快乐;给学生创造运用汉字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识字的有用和自豪感。轻松、快乐、有用的识字过程, 必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

课例3

在某市“少教多学”课题组的一次展示课上, 当地的语文教研员张老师执教《小扇轻摇的时光》。本课安排了六次活动, 其中第一次活动是:背名句, 练书写。老师给了学生2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背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 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开放。月亮升起来了, 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2分钟后让学生齐背了一遍。然后, 老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把这段话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并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学生迅速进行抄写。1分钟后, 老师抽取了几份进行了点评, 然后告诉学生要这样写才会写得整齐:立地不顶天, 左右要占满。然后利用幻灯片出示了他重点指导的一个学生在20天前、20天后书写的相同的一段话, 让学生亲眼去观察20天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张老师继续说道:每天坚持背诵100字, 每天坚持工工整整写1分钟, 坚持一百天, 中考笑开颜, 坚持二十年, 你就成莫言。这番话引得孩子们顿时信心满满。

课例点评

老师设计的“背名句、练书写”的环节很实用, 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并工整书写到方格内, 还有对于“立地不顶天, 左右要占满”的书写要求, 还有一分钟20个汉字的速度要求, 不管对于老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课例启示

这个环节既落实了书写, 又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好方法, 另外, 幽默风趣的语言, 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在写字教学方面, 提出“正确工整”和“有一定速度”的要求比较恰当, 符合时代的需要。

课例4

还是在某市“少教多学”课题组的一次展示课上, 另一位老师执教《小扇轻摇的时光》。他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速读课文:找出文眼, 分别概括文章的人、事、景, 说一说“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学生分组活动, 每组派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有的组上去的是两位同学。8分钟后, 展示活动结束, 黑板上写满了答案。老师逐一进行点评:这一行字写得有些歪, 这个孩子的书写真流畅等等, 其间还对学生的书写进行了指导。活动结束, 分别给各组加了相应的分值。

课例点评

现在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 几乎都没有学生板书的环节, 老师能让学生在黑板上写那么多的字, 着实不易。这表现了他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及时的点评, 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给学生指明了提高书写质量的方向, 教学效果很好。

课例启示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一定要充分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想去识、想去写, 只要想识想写, 就能识得多写得好, 就能让学生乐于自我表现。老师应多花心思设计各种活动,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让学生有识字写字的欲望。

语文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 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 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 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 提高审美感受力, 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这就要求教师需与时俱进, 努力改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

初中识字写字教学 篇2

崔: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各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是怎样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

崔:各个学段“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无论对教材编者还是对老师、学生,都便于操作。同时,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很好地体现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学习目标与7~9年级学习目标的自然衔接,从学习目标这一关键点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使九年的学习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单说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

年级

要求认识的字

要求学会的字

识字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7~9

3500

3000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应当说明的是,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项,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记:您可以具体说说“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有哪些特点吗?比如在汉语拼音方面,据我所知,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

崔:是的。以前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要求比较高。大纲规定,汉语拼音具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由于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又由于经过多年教改实验,积累了一些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经验,2000年3月颁布的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版大纲一脉相承。由于汉语拼音不再具有帮助阅读的功能,因此,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把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比较符合国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对于一些教改实验地区、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记:据我了解,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是“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请您就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崔: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识的字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更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识字写字教学之我见 篇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高年级的教师往往认为识字、写作教学应该是低年级的重点,所以缺乏关注;

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抄写词语,注重数量,忽视质量;

因为多数教师重视课文的讲解,忽视词语的意思,所以学生对部分词语不能正确理解,我们会看到“西阳”“因该”等词语;

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水平低;

许多学生不知道正确的汉字,不懂得汉字的结构特征,没有掌握书写规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让学生们写一手好字,也让中国博大深远的汉字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

一、不断更新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要确立,为学生寻求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素养在语言环境中的可能,使汉字具有生命力。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积极探索在汉字的内涵,使识字过程变得有意义。

兴趣是一种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成功经验的总结中说:“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事物和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在汉字的学习中感不感兴趣,直接影响汉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写的欲望,要关注每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游戏、故事、歌曲、识字挑战赛等模式和其他辅助手段,使学生意识到写字的乐趣,感受到识字的成功。

二、不断寻求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注重学生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

有些汉字只有细微的差别,不仔细观察就容易认错,闹出笑话。如:戊、戌、戍,经常有学生分不清,因此在认识这三个字的时候,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先观察再比较,当学生发现三个字之间细微的差别后,学生们就很容易一下记住三个,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二)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中国汉字的构成,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记住汉字,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个小故事。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碧”时,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它们。有一个学生说:有一天,有个姓王的大娘和姓白的大娘出门串亲戚,后来他们累了,就一起坐在石头上休息了。这么一说,学生印象深刻,学生既可以认识难记的生字,又活跃了想象力,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三得。

(三)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识字和写字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单位,集体齐动脑,共同寻求读、写的好方法,最后分享。该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特别是最后一类共享的过程,学生们运用多种方法,使得班上其他同学对汉字的记忆更为深刻了。

三、利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识字写字水平

方法是识字和写字的根本。因此我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识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预习生字的能力。

(一)在阅读中识字的指导

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理解、感悟,想象。例如,教学“心旷神怡”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我来到了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原,我向前走啊走,看到了万紫千红的花园,花园里鸟语花香,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学生入境感受之后,他自然会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加强词语记忆。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便于学生进入情境的文本。

(二)在语境中识字的指导

在平时听课中不难发现,教师经常把汉字从课文中拿出来,运用一定方法进行教学。尽管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教师应注意教学中的整合,让学生的识字过程变成一个明确的扫除阅读障碍的过程。有了语境的支持,学生更容易在相应的上下文记忆词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三)在积累运用中识字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早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字词的积累。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词海抬贝”“成语集锦”“格言警句”等多个阅读项目,也可以把词语编成短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减少学生的词汇回生率。

(四)指导学生学会将单元生字整合学习

在各个学段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要求的数量是非常大的,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逐个生字教、写,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二是模式的固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三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采取整合生字的学习方法。在整合学习生字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识字法。

1.字义识字法:在字义教学中,很多字和他们的意思相关联,如“恨”的部首是“忄”,它的字义与心情有关,“论”的部首是“讠”,它的字义与语言有关,再如“捎”和“梢”,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它的意思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它的意思当然与树木有关。

2.儿歌识字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改编一些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水平的儿歌,让其他学生多次阅读,使学生产生视觉图像的形态,从而提高形状记忆的准确性。“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小儿土上坐”(坐);“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上小下大为尖”。

3.形声字识字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特点的同时,让他们逐步了解“形声字”,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形声字的了解,掌握一个汉字与之相近的很多汉字,从而锻炼他们的思考力和观察力。比如,我们很早就学过的“刑”字,当学生看到“型”字时,根据平时的训练,不难把“型”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声旁我们已经学过,所以这个汉字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4.字谜识字法:小组同学一起思考,在字谜游戏过程的学习,不但从音,形,义三方面理解了字义,而且锻炼并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

5.故事识字法: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识记新的词语,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教学“休”时,可编成故事:一个人干活干累了靠在树上休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识字。

在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一定要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的效率,为以后的读写训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初中识字写字教学 篇4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1]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 初中的识字写字教学, 是在一定识字量基础上开展的教学。然而, 有的老师把初中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中所提到的“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仅仅理解为增加了“500字会认, 500字会写”的识字量, 因此觉得与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 、第二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两年时间的要求相比, 用三年的时间认识500字, 教学目标比较容易达成。这其实是对于初中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静态认识。

实际上, 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字,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不但包含着新增加的500个会认, 500个会写, 更包含着对原来所认识的常用汉字的新意义的理解和运用。有许多我们原来已经接触过的字, 到了新的语言环境中呈现出新的意义, 当它们以新的作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会不认识或误认识它们, 这应该也在“累计认识”的范围之内, 同样是初中阶段识字写字教学不能忽略的重点。

比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录了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其中“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横”字, 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课文《赵州桥》中已经学过:“这么长的桥, 全部用石头砌成, 下面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横”也属于常用字, 大多数老师就不再要求学生学习这个“横”字, 同学们也觉得自己理解运用这个字没有什么问题。可是, 当笔者让同学们用画笔把他们心目中的“舟自横”的画面画出来时, 同学们为“船怎样才是横着的”争论不休, 无法确定到底垂直于河岸是“横”, 还是平行于河岸是“横”。原来很多同学把“横”理解为“横竖”的“横”。其实, 这样理解“横”是不正确的。王宁老师讲得好:“横”由“横向的挡门的门闩”, 引申为“横竖”与“横逆”两义, 由“横逆”引申为“迂曲”、“任意”、“不定向”等意义。“江水横流”、“才华横溢”的“横”字的意思是“多向的”、“不定向的”, “舟自横”的“横”用的正是这个义项。船在渡口的湾里, 自由自在地、方向不定地漂泊, 完全是一种动态的景象。[2]理解了“横”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才能体会水急舟横的无为与无奈, 明白作者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再比如,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节选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其中的“修”字, 文下有注释:“长, 这里指身高”。这个字, 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课文《花钟》中就学过, 是“建造”的意思:“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 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组成花的‘时钟’”。很早就熟悉的字, 加上文下的注释, 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 经过比较, 理解这个字是没有难度的。殊不知仅仅把“修”理解为“长”, 远远没有把握“修”的确切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出的丰富内涵。当我们把“修”放到“修长”的语境中, “修”字所包含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修”除了有“长”的意义外, 还有“细”、“美”、“匀称”等含义, 《汉语大字典》中“修”字除了包含“长”的意义外, 还有“美”、“善”的义项[3], 用“修”字来形容美男子邹忌, 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倘若单单是用“长”字, 是无法表达邹忌之美的。

对这些“旧”字的学习, 字音、字形都不是难题, 其学习重点在于字义。这些字的新义大都能在字典中找到其相对义项, 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还有很多时候, 必须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的把握才能获得对其较为准确的理解。正如王宁教授所言:“成功的教学都要从抽象的词语中开掘出言语意义———也就是蕴含在其中的作家的具体经验和审美情趣”。缺失了对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义的理解, 我们就无法走进作者的心灵, 无法理解作品的真正意义。但是由于具体语言环境的不同, 语言文字呈现的意义将更为丰富多样, 要做到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一些字的含义的理解需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比如,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一文中“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 同学们有多种理解:有的同学认为, 孔乙己是把九个铜板“摆成一排”;有的同学觉得, 孔乙己的手上动作, 应当是类似于“抛”的;有的同学认为, “排”是将九文大钱排在手上, 一拍而出的, 这样才能排出气势, 应对那些人的嘲笑;有的同学说, 一方面说明其生活相对困窘, 需郑重其事地拿出来, 另一方面说明其动作比较“儒雅”;还有的同学说, 你们说得都不对, 排的动作我会做, 但写不出来, 简单地说, 排, 不是把钱往前推, 而是手往后退, 这样一个一个地倒退着, 就把钱排出来了。

到底此处的“排”字, 表达的是何种情形, 必须联系具体语境才能真正理解。这里所指的语境, 至少有三:第一, 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在我们店里, 品行却比别人都好, 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 暂时记在粉板上, 但不出一月, 定然还清, 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第二, 孔乙己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中:

孔乙己一到店, 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 “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

第三, 作者要表达什么?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在“排”字的前面, 作者加了一个“便”字, “便”字对后面的“排”字增加了影响, 至少提示了后面的“排”字是缓慢的, 还是迅疾的。

有一些字义的理解需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中的“熬”, 文下注释为“忍受, 艰苦支持”;设若是单单读读注释, 学生对“熬”字不会深入理解。笔者在教学本文时, 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来揭示“熬”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有的同学说, “熬”字说明时间的漫长;有的同学说, “熬”字蕴含着艰辛;有的同学说, “熬”字预示着痛苦;有的同学说, “熬”字更说明除了苦苦的等待、忍受、坚持之外你别无选择。通过讨论交流, 同学们对“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因为人生总有这样的日子:努力、奋斗却看不到结果, 咬牙坚持、艰苦忍受的过程就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示——熬。更体会到了“熬过”一词带给我们的大松一口气的轻松和庆幸。于是, 同学们开始关注“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体会出其中包含着的漫长与无奈, 从而更深刻地体验并理解了作者由衷的感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此时, 学生阅读《散步》, 读出的就不仅仅是中年人的责任与孝道, 也不全是浓浓的亲情, 还有爱———特别是对于生命的珍爱。

还有一些字义的理解需要掌握必要的修辞知识。比如于漪老师在教学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时, 有学生提出“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中, “为什么不说叫嚣乎‘东南’、隳突乎‘西北’”, 引起于漪老师对最常见的“东南西北”一词的解释:

如《木兰诗》中“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并非实写商业区东市西市, 而是用互文铺陈的手法描写木兰替爷从军准备的繁忙。而《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 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 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 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 北方不可以止些……”这是屈原的招魂之作, “东南西北”是方位词, 意思是楚国之外的四方均险恶, 还是回到美好的楚国来。再如汉乐府《江南》诗:“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后四句重复运用, 不一定指方位, 而是表现到处鱼戏的活泼生动的场景。“东南西北”或“东西南北”可两两连用, 表示到处的意思。”

原本指方位的“东西南北”或者“东南西北”, 在其本义的基础上, 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具备了更为丰富的语境意义。“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中“东西”、“南北”在此语境中指的是范围, 这里用互文铺陈的修辞手法来表示悍吏们东西南北到处吵嚷叫喊, 到处骚扰, 凸显“悍吏”之悍。而之所以用“东西”、“南北”, 不说“东南”、“西北”, 是由于“东南”、“西北”也可以指具体的方位, 容易造成歧义, 这里为了避免歧义的出现, 选择“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则更为合适。

语文教学, 不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更要能够准确把握其具体的语境意义, 体味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味,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字”的确切意义, 在对“字”的意义的准确理解中掌握其运用方法。而语文教材中的“旧”字“新”义, 也应该是初中阶段识字写字教学不能忽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节.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语文建设, 2008 (9) .

识字写字教学体会 篇5

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它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前提。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做法和一点体会、感受。

1、低年级学生应“多认少写”低年级学生少写一些字。可以腾出时间多认字,以便尽快的凭借汉字阅读。同时,低年级学生手指还很稚嫩,少写一些,更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另外,低年级学生多写还可能影响握笔姿势的正确,影响写字的速度,进而影响识字写字的兴趣。

2、“识”与“写”要分开以前在识字教学中有“四会”的说法,学生每一个字都要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要作到“四会”同步,其实很难,也没有必要。学习汉字,贵在运用,第一次见面时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知道大体的意思和用途,有的字还会写,就很不错了。不必每一个字都要“四会”,以后经常见见面,多用用就会了。这是被大量实践所证明了的。

3、识字写字要符合“心理”和“字理”识字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识字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有些事物和概念已成为学生的心理语汇,他们只是不认识表示这个语汇的符号。我们应先满足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满足他们生活中表达与交流的需求。通过识字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对生活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建立事物、概念与符号之间的联系,发展他们的思维。学生生活在汉字世界中,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已认识了好多汉字。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灵活处理教材,保持学生识字的兴趣。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学生对这些都会很有兴趣。要恰当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要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解释字的结构,但不应一味地为了好记,不顾字理,乱解汉字。许多字一目了然,很容易学会,就不必去讲字理,字字究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把符合学生心理与符合字理结合起来,探索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子。

4、识字教学要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随文识字、韵语识字、转转盘识字、归类识字、注意识字、谜语识字、图画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环境识字、情境识字、计算机辅助识字等。

将识字、写字教学进行到底 篇6

一、创设情境,指导方法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识字、写字贯穿始终,举足轻重,不可忽视。而识字又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根本,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渗透识字、写字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积累汉字的方法。在第一个环节,我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大家伸出手,和我一起写题目。(师板书,生书空)这个“路”字,怎么写才好看?左边要窄一点,留给右边多点,这样这个字就不会太胖,就好看些。(生写“路”字)

师:想想看,你们怎样才能很快记住“路”字?

生1:左边是个“足”字旁,右边是个“各”字。

师:很好,把陌生的字拆成两个熟悉的字就能记住了。

生2:“洛”字的偏旁换成“足”字旁,就是“路”。

经过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识字经验,探索出不同的生字记忆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我肯定了学生,并继续引导:你们想想看,还有哪些字也是“足”字旁的?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写“跑、跳、跟”等字。学生从字形上掌握了写法,也从字形上理解了字义,并学会归类识字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

二、初读感知,识字写字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写字、识字,教师要加强指导,促使学生正向迁移。《会走路的树》的语言是童话语言,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文字的熏陶下,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师:会走路的树指的是什么?

生1:小驯鹿。

生2:大驯鹿。

生3:还有小鸟。

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主要人物有三个:小驯鹿、驯鹿爸爸、小鸟。学生弄懂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我设计拼字游戏,让学生识记文中的生字并组词。通过偏旁找朋友的方法,学生识记了“奇”、“路”,并根据课文组词,如“小路”、“好奇”。

针对学生容易写错的字,我这样指导:这个字想和你们打招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字吗?(“趣”)“趣”这样写好不好?(不好,捺要写长一点。)为什么?(“耳”字的最后一横是一提,“走”字的捺要写长,托住里边的“耳”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才好看?(“走”字的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才好看。)我引导学生一起写“趣”字,这个生字在课文中是个重点字,也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字。通过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了“趣”字。

三、加深体验,随文识字

低年级阅读一方面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朗读文本,并在朗读中随文识字。我抓住文中的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奇”,一个是“陪”,引导学生体验课文内容,并识记生字词。

师:一个春天的早晨,一只刚出生的小鸟探头往外一看,它看到了什么?假如你现在就是这只小鸟,你想问什么?

生1:为什么树会走?

生2:那是什么树?

师:嗯,大家都很好奇。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叫“好奇”。请大家读读小鸟的话,看小鸟是怎么好奇的。

学生通过体会,读出小鸟的好奇。我引导学生读出小鸟的疑问,从语境中理解“好奇”这个词。接下来,我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激活识字经验:想想看,这个“奇”字,你们在哪里见过?(《米老鼠》里的米奇)学生认读《木偶奇遇记》里的“奇”,加深印象。

师:这里还有一个字想和大家认识。大家看看是什么字?(“陪”)小树陪小鸟的时候是怎样的?(去了很多地方,天天陪着。)

师:想想看,小树还会陪着小鸟到哪里?

生1:到池塘边听青蛙唱歌。

生2:到花园里看蜜蜂跳舞。

生3:到阳光下看蝴蝶飞。

孩子们通过文本朗读,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对“陪”的认知有了更多体验,并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小树陪着小鸟走了很多地方,多亏小树的陪伴,小鸟才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为了巩固认知,我根据课文创设了情境:秋天到了,小鸟要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它要告别小树到南方去了。想到要和好朋友分别,它忍不住哭了,给小树写了一段话。小鸟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大家以小鸟的口吻写一写。学生通过补充句子,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基本认知,并能够组合起来说一句话,完成了识记和运用的训练任务。我又让学生仔细读读自己写的话,然后读读课文最后小树和小鸟的对话,感受小树和小鸟相互陪伴的情谊。

识字写字教学的“三味书屋” 篇7

一、识字写字教学散发文化味

【案例点击】苏教版第五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片段

师:说起“重阳节”, 你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

先学生自主交流, 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有关重阳节的知识:1我国古代把六叫做“阴”数, 把九叫做“阳”数。2农历九月初九, 两个九相重, 都是阳数, 称为“重阳”。3九月初九就是“九九”, 谐音是“久久”, 因此有长久之意, 也称敬老节。42013年10月13日的重阳节, 也是全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5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师:“重” (chóng) 还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它还有一个读音zhòng。下面我们一起来书写一下这个字, 谁能告诉老师书写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讲述“重”字书写要领, 教师范写,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师:有关这个“重”字呀,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想听吗?

讲述字理 (仓颉jié造字的故事)

仓颉造了字, 人人夸他, 他得意忘形之下造的字也马虎起来。当它造好了“重、出”后, 有一位老人问他:“仓颉啊, 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 可我人老眼花, 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 你肯不肯再教教我?”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 是说有千里之远, 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 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 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 本该为重量的‘重’字, 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 只好来请教你了。”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 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但这些字已经传遍了天下, 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 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以后一定不再骄傲自大!从此以后, 仓颉每造一个字, 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 将字形与字义相结合, 再也不敢粗心马虎了。最后这些字逐渐流传了下来, 成了我们中国特有的汉字。

【案例评析】

“重”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一个生字, 在教学时, 这位教师首先从课文“重阳节”这个词语导入, 给学生拓展了五个有关重阳节的小知识;接着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了“重”字的书写指导, 让学生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这个“重”字, 同时学生还知道了“重”字是一个多音字;最精彩的是, 这位教师最后还引入了一则“仓颉造字的故事”, 让学生更加深刻、形象地记住了“重”字。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个简简单单的生字, 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触摸并感悟, 慢慢地烙上了文字所特有的文化味, 不但让学生知晓了重阳节的知识, 而且知道了有关“重”字造字的趣事, 今后这个“重”字, 一定会烙入学生们的记忆。

二、识字写字教学散发书法味

【案例点击】苏教版第七册《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这小节中“暮”是生字, 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它的意思的?

生1:暮指日落时, 傍晚的意思。我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

生2:我是利用看字形的方法, 你看“暮”字下面是个日字, 有太阳的意思, 而且这个日字又在莫的下面, 说明这太阳快要落山了。

师:说得真好! (教师课件出示“暮”字书法作品展示)

原来“莫” (1) 就是“暮”的本字, 这样写, 上下的叉叉代表的是草丛, 意思就是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 快要下山了。后来, 在晚期的篆文中, 在“莫”字下方又加了一个“日”, 变成了“暮” (2) , 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 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暮”。我们看“暮” (3) 是隶书, “暮” (4) 是楷书, “暮” (5) 是行书, 而“暮” (6) 则是毛泽东写的草书……

【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因此, 在这节课的识字写字环节, 教师让学生在研究“暮”字含义的同时, 还适当地渗透了书法教育, 让学生们从欣赏的角度感悟汉字所特有的书法美感, 隶书的“暮”书写流畅, 蚕头燕尾;楷书的“暮”工工整整, 一提一顿, 左右能详;行书的“暮”有轻有重, 无比奔放……让学生们在书法线条的轻舞飞扬中体悟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识字写字教学散发生活味

【案例点击】苏教版第五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 (课文第三小节)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 不能相会……此时此刻, 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 西望长安, 思念着我呢。

师:今天的早晨, 王维一起床, 不由地思绪万千—— (引读课件)

中午, 窗外不时传来他人和友人的吟歌声, 王维不由想—— (再次引读)

夜晚, 夜深人静, 王维辗转反侧, 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再次引读)

师:时时想起, 今又想起, 我们把这样的“想”叫做——“念”, “念”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念”由心生, “今”又想起, 所以上面是一个“今”字, 下面是个“心”, 不能写成“令”。观察一下, 这个“念”字在书写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进行生字的书写。)

师: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在某个特殊时候“思念”过某些人、某些事呢? (学生自由表达)

【案例评析】

谈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 篇8

我就谈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练习法。

一、对于只认不写的字

新课标规定, 要会认的字, 只需见其形读其音, 即只要求认识, 在课文中认识, 在别的地方认识, 不要抄写或默写。在教学中, 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情景, 诱导认字。

对于新生, 学校的新环境是新鲜、好奇的, 无形中就产生想认识的欲望, 我就把学生这种欲望与认字联系起来, 并进行科学诱导。如将班级课程表、任课老师名字、学生名字用毛笔大写出来, 贴在墙上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习、生活环境, 又达到认字的效果。

再如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可用语言创设一定的情境, 引导学生想象在所创设的情境中, 能用所学的字组成什么词;如果学生回答不出, 教师可以示范组词或说句子, 教师所组的字或说的句子要联系学生生活, 让学生能够理解, 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2、开拓途径, 引导认字。

学生们喜欢吃零食, 零食的包装袋会出现各种文字并配上精美的图案, 在教学中, 我经常利用第二课堂时间, 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包装袋进行剪贴, 分类贴成自己的认字本, 让学生动手又动脑。除引导学生认识包装袋的字外, 还引导学生认读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广告牌、商店牌、厂牌、商品标识等, 这都是学生识字的好途径。

3、寓认于玩, 愉快认字。

有益的玩就是学习。在教学中, 我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与认识规律, 设计出形象生动的认字游戏。如“找春天”、“逛动物园”、“闯字宫”等, 还有猜字谜, 学生也特别喜欢。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玩”的欢乐, 又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要求会写的字

音、形、义三位一体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教师在教学时, 可从这三个方面安排写字练习, 利用各种练习来教学, 从而较好的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字联系起来, 归类记忆, 理解记忆。

1、从字音方面设计教学练习。

(1) 读一读, 比一比, 再组词。

木 () 和 ()

目 () 合 ()

(2) 选字填空

生声升

() 高 () 长 () 音

作做

() 业 () 工 () 用

2、从字形方面设计教学练习。

汉字中有许多相像的独体字, 许多合体字也具有相同的构字部件, 这样使得学生容易混淆。我在这方面设计的教学练习大部分采用了比较法让学生对形近字进行区别, 让学生在比较中记忆生字。

3、从字义方面设计教学练习。

学生不仅要会读, 会写, 还要会运用。每个汉字有一定的意义, 有的汉字还具有多种意义。学生只有理解字义, 才能正确地运用。那么, 我在教学中, 经常给学生出示教学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生字的巩固。

4、音、形、义综合教学练习。

在平时的练习中, 看拼音写词语就是音、形、义综合练习的基本形式, 通过这种形式, 既能巩固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判断理解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析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9

一、造成小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原因

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任务之一,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识字与写字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地基”。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识字与写字教学放在“地基”的位置,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书写极不重视,导致现在的学生书写潦草、模糊,错别字频频出现。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教师的指导训练不够

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很尽力地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但是由于指导示范不到位,教师不能从根本上分析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原因,抓不住关键因素,只是就字论字,发现书写中的错误就给学生改正,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专门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训练,在学生书写容易错误的汉字上标有专门的提示。“真”字,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把里面的三横写成两横;“美”字,学生通常不知道到底该有几横。教师指导学生写字,就要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下功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书写错误问题。

2. 教师不解释字义,学生容易混淆

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汉字的读音与书写,根本不给学生解释字的含义。学生对字的意思和用法一知半解,比较模糊,再加上中国汉字的特点,学生往往会把同音字或者近音字混为一谈,根本分不清楚,有时候写字的时候,随手就写,不分辨对错。例如,把“安排”写成“按排”等。

3. 学生对识字写字缺乏兴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脑、手机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小学生在还没有走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操作和使用电脑、手机了,久而久之,他们对写字失去了兴趣。对于汉字,他们根本不会花费时间进行记忆,更很少花时间去练习汉字的书写,绝大多数小学生把读书写字看成是教师布置的一项作业,他们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对于写作中出现的错误,他们也很少去关注。教师矫正的错别字,只是当时改了,时间一长,又恢复到最初的样子。

二、加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主要措施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对生字教学的编排实行识字和写字分离的方式。下面就根据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1. 重视认字和读字的教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识字,只需要认清字形,读正字音,在这篇课文中认识的字,在其他的语言环境中同样认识,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字都进行字形分析。新的教材选编的课文比较多,学生每天要认识的字也比较多,每天都会有新字出现,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认字的效率,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识字,比如猜谜语、编儿歌、作比较等形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 教师做好示范,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示范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忘记了儿童喜欢模仿的天性,忽视了示范教学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提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为了落实并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把字写好,为学生的书写做好示范。如果教师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字,学生不爱写字都难。在学习每一课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地书写板书,尤其是遇到生字的时候,教师都要在黑板上规范书写,让学生进行模仿。提醒学生注意笔画顺序,指导学生要有正确的书写坐姿,走到学生中间去,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手把手地教导。

3. 注重识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有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在学前班的时候就认识了许多汉字,他们像画画一样学习写字,但是他们的书写笔顺是很不规范的,影响了小学生对汉字的正确掌握。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对于不会写的生字,用汉语拼音代替,等到时间久了,学生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于没学过的生字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表扬学生,可以激励他们认识更多的生字。例如:“愉快”这个词语,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和说话中经常用到,但是要在四年级的教材上才会出现,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提前学习这样的词语。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模仿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识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模仿的习惯,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书写生字,在平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时,也可以独立地观察思考,养成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三、结语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开发学习潜能 篇10

然而,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淡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现状一:识字写字教学在第一课时中, 被阅读教学淘汰出局。众所周知, 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 读的地位不容置疑, 大家都对它情有独钟。通过朗读, 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广了;学生的语感更加敏锐了;学生的个性更加张扬了。那么, 如此学生是不是就可以称之为全面、和谐的发展了呢?当然不是。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第一课时应包括以下几步:揭题开讲, 初读课文, 字词学习, 了解大意, 部分课文还要理清层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揭题开讲、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我们都做到了, 就是对“字词学习”弃之一边———特别是对“字”的学习。让学生初读课文时, 说一句“读的时候把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就算了事, 不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学生比过去能说会道的同时, 识字写字教学却相应的失落了。

现状二:识字写字教学中, 识字缺少思考、写字不予重视。新课程提倡“识写分开, 多认少写”。对于这一点, 我们是做起来了,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对“字”不分重难点, 教学时多了一份机械, 少了一点思考。扪心自问, 我们老师爱“字”到底有多深呢?在课前, 我们有没有去思考哪些生字有深度?哪些生字有难度?哪些生字是重点解决音、哪些是掌握形、哪些是突破义?因为缺乏思考, 往往对每一个生字均衡施力, 同等对待。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而且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应该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识字教学如此, 那写字教学呢?由于老师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 缺乏写字指导, 缺少板书范写, 从而导致写字教学危机四伏:学生的写字姿势不健康, 握笔姿势不正确, 字写得不整洁……

如此现状, 令人堪忧, 如何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既能完成教学任务, 又能通过识字写字教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思考:

一、识字是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激发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对事物持久性的学习动机

增强识字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要充分发挥低段的看图识字, 归类识字的直观性, 形象性。

1. 创设情境, 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可以利用象形文字的直观性,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做栩栩如生的描绘;利用指事字的提示作画龙点睛的评点;利用会意字的巧妙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利用形声字的形旁的表意性举一反三。

2.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常用的方法有: (1) 儿歌识字法, 如:“渴”与“喝”———渴了要喝水, 喝水要张嘴;“左”和“右”———小朋友分左右, 左字下面是个工, 右字下面是个口;“高”———一点一横长, 左下单人旁, 右下有个夕, 再加一捺要拉长等等。 (2) 字谜识字法。一口要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等等。 (3) 故事识字法, 如学生最容易写错的“游”子———游泳要到水 (三点水) 里去, 游泳池是 (方) 形的, 大人 (人) 带着孩子 (子) 去游泳。

3. 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生活中识字, 还可以鼓励孩子净化祖国语言文字, 增强文化责任感。

4.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激发识字兴趣

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 掌握汉字基础知识, 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 在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3. 教给识字方法, 逐步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4. 利用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培养学习能力

5. 识用结合, 在发展识字能力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三、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

智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汉学家曾指出:“根据汉字的特点制定的识字教育, 对于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是有重大意义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不能拘泥于学生能认字, 会识字, 更要在识字教学中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1. 学用结合, 发展智力

识字和听说读写训练应该是一体的, 不能人为地把它分割开来。谁识用结合得好, 结合得早, 谁就在发展智力上占有优势。所以在低年级, 就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把识字、阅读、写话结合起来。

2. 引导观察, 发展智力

识字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字形精确, 能较快地发现生字中熟悉的部件, 善于区别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

3. 巧妙记忆, 发展智力

细观察、多比较、巧复现、勤归类、做字卡、猜谜语、编故事等等既是识字活动更是开发智力的游戏活动。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勤于思维, 发展智力;鼓励想象, 发展智力。

上一篇: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下一篇:北京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