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

2024-08-20

减负增效(精选十篇)

减负增效 篇1

一、课堂合理化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 但我们往往对孩子不够放心, 总觉得孩子无法掌握教学的核心知识, 课前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 并完完全全地把这种解读教授给学生, 造成了孩子在课堂上成了纯粹的接收者, 他们不需要思考、动脑, 只需要认真听讲就行。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 教出的孩子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一旦遇到老师没有讲过的类型就不会思考, 不会回答了。进而导致许多老师进行题海战术, 老师教得累, 孩子学得辛苦。

要改变这种无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首先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一节课40 分钟, 老师连续授课时间只能占半节课左右。前5 分钟用于国学经典的学习、背诵感受祖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积累文学素养。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学和交流汇报。最后, 老师再根据孩子们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简单的梳理和点拨, 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中, 除了教师的讲解, 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学习写景类文章, 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习在具体的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描述, 又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在学习了多篇同类型的文章之后, 进行一个总结和归纳, 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 以后在写这类型的作文时就会心中有数, 做到学以致用。

然后, 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课文, 内容不同, 难易度也不同;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 每节课的掌握情况也不同, 因此我们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课文中较简单的生字词的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学, 对待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就能利用这个时间段对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重点的学习, 保证他们自学的时间。面对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允许孩子们自由讨论, 鼓励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质疑、争辩、释疑的过程中,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既活跃了思维, 又张扬了个性。

二、作业适当化

为了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到实处, 近年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每个学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作了严格规定。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打造高效课堂, 实现作业“堂堂清”。

1.减少作业数量

为了节省学生的作业时间, 改变以前重复、机械的作业现象, 每篇精读课文我们都设计两三题趣味作业, 印发给学生做。这样的作业, 花时不多, 形式多样, 学生较喜欢做, 老师也能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利于因材施教。

2.改变作业形式

要想提高作业质量, 我们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作业, 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作业形式, 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改变了学生对作业的反感情绪, 变苦为乐, 激发作业兴趣。

3.设计梯度作业

俗话说, 十个手指有长短, 确实是的。每个孩子的智力有差异, 家庭教育有差异, 学习态度有差异, 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 我们把作业分成不同等级, 这样量力而行, 既不会打击学困生的作业积极性, 又能让优等生“跳一跳摘桃子”,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考核精细化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考核主要就是8 个单元考加上1 次半期考和1 次期末考。10 次考试对于孩子来说压力巨大, 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来说, 每一次考试无异于是一次重大的心理煎熬。如果哪一次考砸, 都是一次无情的宣判。一次次的打击过后, 孩子对学习彻底的失去信心, 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酷刑, 一种折磨, 他们享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厌学、怕学的现象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如何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这就要求我们的考核形式变得多样化。把识字、积累运用、阅读、写作, 分块考核, 弱化一张试卷定好坏的方式, 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信心。

四、阅读多样化

小学阶段成绩一直拔尖的孩子, 到了初中不见得都学得好;而有些在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平平, 甚至作业都不能及时完成的孩子, 到了初中语文成绩反而遥遥领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爱好, 看课外书, 他们甚至可以因为看书忘了做作业, 阅读量的积累, 让他们的文学素养得到大幅提高, 到初中就显现出它的优势。所以, 在小学阶段, 重视孩子阅读量的积累, 大面积地开展阅读活动, 让孩子在阅读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江湖义气、儿女情长;感受孔子、孟子、老子深邃的思想, 接受精神的洗礼。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孩子们需要的精神食粮。

“减负”是我们现今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 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如果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改变教育观念,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一定能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学习之路。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多年后的今天,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其中的灵魂。不过, 经过多年的观察, 我发现所谓的减负对于一线工作的老师来说纯粹是水中月镜中花。“减负”不仅没有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 更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 因此, 教师越教越辛苦, 孩子越学越痛苦, 家长更是叫苦不迭。究其原因, 应是教学指挥棒的偏失——一味追求升学率。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直接化也在无形当中推动着教育朝着应试教育的这条路上走到底。

减负增效文档 篇2

曹娅希

近几年我一直教高段数学,单调乏味、机械重复、训练低效的大量作业、名目繁多的各类考试,各类假日辅导班、强化班,课外家教活动等“有形负担”与老师、家长等给予学生的各种“无形负担”,让我的学生普遍感到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睡眠时间太少„„学生“减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用减负这个手段,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得轻松愉快,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怎样做到既“减负”又“保质增效”呢? 2008年开始,我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聚焦课堂教学,探索落实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时刻鞭策我不能因“减负”而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放松教师自身的责任,而应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1、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耐心辅导学困生,开展“多帮一”的互助活动,不让补习伴随学困生成长。

2、搭建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取得家长支持,减少无作用的各类假日辅导班,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日托班学生严格落实每周的体育活动课,让学生每天有1小时阳光活动时间。

4、减少考试次数,并把学生考试成绩应作为学生的隐私,不在家长会和全班公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积极参加教研,为减负增效奠定基石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担任高数组教研组长后,我带领全组老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

1、规范集体备课,坚持开展“一课五活动”。

2年里我以“一课五活动”为契机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来抓,每学期积极承担研讨课,下水“游泳”,自觉打磨自己。集体备课时,我始终将“和而不同”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只统一思想,不统一教案,倡导把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机结合起来。研讨活动中我认真备课,写详案;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认真撰写“一课五”教学案例。浓烈的教研气氛和听、评课活动,使我在“一课五活动”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又上一个台阶,提高了教学质量。

2、落实教学常规,丰富教研内涵。

作为组长我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要求备足、备好课,及时写好教后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和提高,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同时加强了全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配合教导处继续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评估。配合学校,精心命题,积极组织年级组的解决问题测试、口算测试、数学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促进了全面发展。

3、扎实开展小专题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为积极探索“生本优效”教学模式,提高业务水平。我确立了“合理使用教

材”与“有效课堂的提问”的2个小专题,带领组员进行研究。配合这2个小专题研究,我制定了每学期研究内容,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升自身教研、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与此同时,还随时记录教学、科研中的点滴感悟,积极撰写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小专题研究让我的常规课“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形成创新、笃行、乐教的教学风格。

本学期,我主动担任了102班的班主任工作,并教2个班的数学。尽管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琐碎,教学任务重,我仍然一如既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区低段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研究活动中,我进行了说课展示,获得区教研员万泉老师的高度赞赏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课堂精讲精练,为减负增效提供舞台。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于是我把40分钟的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减负的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中努力做到“六为”、“五备”和“三抓”。六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介,能力为目标;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具、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组织形式;三抓即抓紧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六年级诵读常用的平方数或常用的∏),抓紧课中20-25分钟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探究新知,抓紧课后10-15分钟让学生反思质疑、完成课堂作业。

(1)每节新授课我都做到“有备而来”。

第一、认真阅读教材、教参。每学期开始,我总会把整本教材都翻一遍,再看看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阅读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日托班和普遍班学生的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

第二、加强学习,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第三、提前进课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了节约上课时间,我总会提前进班级,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把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努力做好“堂堂清”,保证学生足够休息时间。按学校要求我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课堂作业尽量让孩子当堂完成,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课后做作业,孩子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孩子是草草了事,错误率高,订正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堂堂清”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既保证了课堂作业的质量,又培养了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还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及做好下节课上课准备创造条件。教师在学生做作业时加强巡视,尤其关注学困生,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同时批改部分已完成了的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学困生的作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能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辅导解难。

(2)在精讲的基础上,练习课精选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习题。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练习时留给学生充足时间,把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反复多练,对新

学知识,趁热打铁,进行消化吸收,以至于他们完全掌握。这样学生写数学回家作业感到非常轻松愉快,感觉到学数学并不困难,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

(3)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的新授知识都会在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把重难点的题型和容易做错的题目整理一下,再练习一次,加深印象,既提高了效率,孩子学得又很扎实。

四、精心设计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讲评、辅导。

要减负,应科学地设计和布置学生作业,并非不要任何作业。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的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做作业。这样教师可以清晰地把握知识点、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更好地控制作业时间。周一至周四,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弹性作业。教师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学生自我反思,分析错误原因;家长帮助学生收集、整理错题,成立纠错本,方便学生期末复习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减少重复、机械的练习,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周末,为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我设计学生喜欢的特色作业,如:数学周记、数学故事、数学小报、数学小调查、小实验,让学生过快乐周末,让孩子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找到乐趣。周末作业开展2年来,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在数学周记中,学生记录一周的学习困惑与得失,记录身边的数学、感叹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故事中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在数学小报中,整理归纳单元知识点,形成网络图,记录自己的学习发现;在数学小调查、小实验中亲身经历数学公式、规律的形成。每次的周末作业,我都会进行点评,并选择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外墙上,让学生自己评价。每学期校“数学园地”学生特色作业的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也证明,正确的减负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反,让学生抓紧了在校时间,会学会玩,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到了六年级,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优等生在校就能完成,中等学生一般能在25到35分钟轻松地独立完成(期末复习最后阶段反而无书面家庭作业)。日托班85%的学生回家无数学作业。厚厚的“纠错本”,让他们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习越来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到了六下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让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日托班学生在口算、解决问题竞赛中稳居年级第一。厚厚的“每日一思本”,让学生在走进数学王国决赛中,4人分获市二、三等奖校,18人分获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现在,这些毕业的学生感受到“抓紧在校时间,会学会玩” 让他们在初中课堂上实现着思维的提升,智力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明白了,“抓紧时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在“减负增效”这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中,我的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成长,教学艺术逐渐提高,评为校首届骨干教师,论文《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获校一等奖;《解决问题》在2009-2010上学期“一课五研”活动中获校一等奖;《奇妙的双眼》在武汉市小学科技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中评为一等奖;案例《小数的性质》区数学评比中获一等奖,《让学生在开放学习中发展》在首届“发挥名师效应,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 全国研讨会评为二等奖,《搭建平台,自主复习》在全国“均衡发展下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搭建平台,自主探索--小数的性质》在湖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电脑识字”减负增效 篇3

小学低年级“电脑识字,识读写互动”符合国际母语教学发展的趋势。目前,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进行,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这使人类从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在国外,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媒体沟通能力的目标(包括视听能力、视像能力与发布能力等)。而无论是视听能力、视像能力还是发布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为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电脑识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也使语文教学实施“电脑识字,识读写互动”成为可能。

从以往的汉语拼音学习来看,一般而言,方言区教学拼音,从时间上说,需要两个半月至三个月才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累,教师也累。这个过程,不仅时间长,而且枯燥乏味,原因是机械学习的成分多,靠单纯的反复操练使课堂过于频繁地“开小火车”,也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同时,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手部肌肉和骨骼尚未发育完全。但他们一进小学,就既要写曲线为主的拼音字母,又要写以直线为主,强调横平竖直、讲究问架结构的汉字。同一时间识、写两种字,难度过于集中,得不到分散,所以上语文课用学生的话说,简直苦不堪言。

不仅如此,原先小学的识字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四会”(识、读、写、用),这样的要求过高,学生负担过重。实践证明,在儿童期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识字量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现在课标提出减轻学生负担,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多认少写”:把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定位于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里的“会认”,实际上指原来的会识、会读的“二会”要求;“会写”是指识、读、写、用的“四会”要求。)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由此带来的结果却是学生新字回生率高,识字效果差。分析其原因,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教材编写根本没有考虑新字的复现率,二是“少写”以后有不少新字学生不会写。因此从“二会”到“四会”之间可以穿插计算机键盘输入。对识字而言,它能够解决新字回生率高的问题。对写字而言,也可以避免学生写字负担过重的问题。相对硬笔书写,电脑识字是一种变式练习,学生更觉新鲜有趣。而且键盘输入比写字快,看着自己的手指轻轻敲击键盘,电脑屏幕上就会不断呈现越来越多的汉字,学生更有成就感,独立学习的兴趣更浓厚。比写字快,就打得多,新字巩固率高,增强自信心,形成识字教学的良性循环。对阅读而言:新字巩固率高,阅读就变得相对容易。对写作而言,有利于提高写作速度。电脑识字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即时反馈,这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如若掌握了拼音规则,只需在电脑上翻页(翻页的过程也是一种内隐学习,它虽然不是“学得”,却有利于学生“习得”,这里不展开讨论),就能找到相应的汉字。学生如若不能掌握拼音规则,电脑上就打不出正确的汉字。因此,无须老师评判,学生对错自明。正是这种即时反馈,可使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增强独立识字能力。所以无论从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效果而言,这是我们平日的常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至少对一年级初学汉字的儿童来说,完成课标规定的认字任务完全是轻易而举的事。由此可见,这项实验不仅符合识字教学的内在规律,也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当然,电脑识字不是不要写字,而是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情况,开始时可以先打后写,多打少写;大一点时,可多一点写字。只要不放松写字,两者兼顾是可以做到的,深圳南山学校的经验就是明证。因此,经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开展电脑识字,除了能发挥巩固和运用拼音,形成打字技能的功能以外,对识字教学还能起到分散难点、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和增强效果的作用。

减负增效 篇4

关键词:减负增效,激情引趣,课堂教学

对于“减负增效”,每个教育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一得之见,都是教师经验的结晶,辛勤劳动的成果。本人不才,没有形成体系的理论,在平时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一些零星的看法,这里写出来与大家稍作交流。

一、关于减负增效的想法

说到减负,以前心中总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是历史与社会课,和语文课、英语课相比作业量是相去甚远了,不存在减负的问题。可是一次在班上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回去写一些关于《追星》的看法,300字左右。刚布置完下面同学就“哎哟”叫起来了,第二天,在课代表非常尽职地死追硬催下,好些同学才赶好了作业,其中还有一两个学习能力不错的同学草草了事的,这些同学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那天,课代表和我一起发起了牢骚:“作业怎么就那么难交哦!”历史与社会作业难道就这么难?我的要求只是语文作文要求的一半,而且,一个学期也写不了几次,为什么就那么难交呢?难道我这一点作业也成了他们的负担?除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问题,还有其他原因吗?这个问题最后在一道材料题的启发下我才豁然开朗。题目很普通: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许多发明,在他发明的过程中尝试了许多失败,整个过程是既艰难又困苦的,但是为什么他不觉得苦,而且还继续乐此不疲地继续尝试发明?因为他乐于去专研,他感兴趣,即使是苦的,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不觉得这是个苦活,不觉得这是个负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历史与社会作业即使量再少,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也会在学生认识上成为学习的累赘,让学生有时会抱着任务观念完成,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最终达不到教学所期望的效果。这样看来,历史与社会课也要减负,不是减课业负担,而是要减学生的“心理负担”———把历史与社会学习作为负担的心理。要让学生能从学习中找到兴趣,找到学习的价值就不会觉得这是负担。

二、减负增效的尝试

历史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何让学生感兴趣,把学生的兴趣与我们的学科要求结合起来呢?如何让历史与社会课回归生活,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起到积极的影响呢?开学初,在与初一新同学交流中,从他们的“个性名片”介绍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多才多艺,且“名片”设计各有特色,挺有能力的,于是想到平时的教学资料大多是老师去搜索社会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世界的,既然学生有能力,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呢?于是,在和同备课组老师的讨论下,决定将课堂上的“历史演讲”改成了“历史剪报”,每周一次,人人参与。起初,正如我所料的剪报本的作业并不那么顺利,问题很多:作业剪贴不整洁的;选择内容是纯按个人喜好的;面对历史新闻内容不会点评的……不过,很让我欣喜的是,很多同学虽然做得不怎么样,但是看得出来他们是很认真地在做,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还有一些同学做得很出色。剪报本身不是目的。借剪报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才是根本。为了促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我坚持“正面引导,促进提高”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热衷于阅读情真意切的短信,对短信倍感亲切,我从中受到了启示,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点评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给学生留下一句饱含期待与鼓励的话,其效果胜过苍白无力的说教。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特别重视剪报作业的批阅和点评。

在这个活动中,“表扬”是贯彻始终的,其作用也非同一般。对于剪报出色的同学,不仅学科表扬并且还班级表扬加分,并向班级同学展示,肯定其作业的特色及出彩的地方,激发其自豪感和成功感。对于有进步的同学,在点评中不仅写出其进步的地方,也给出改进的建议,也在班级表扬其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对于不能掌握剪报技巧的同学,课后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其向其他同学学习和交流,促其进步。当遇到很多同学都感兴趣的新闻时,专门安排时间进行“热点新闻”专题讨论及点评……同学们很感兴趣,也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自己客观独特的观点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学生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跃然于脸上,兴趣在表扬中进一步稳定,能力在点评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R.M.加涅, L.J.布里格斯, W.W.韦杰等著.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_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盛群力等著.学与教的新方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减负增效计划 篇5

马庄乡原屯初中 高培香

“减负增效”------顾名思义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沉重的科学文化知识负担和学习压力的心理负担,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英语学科虽然弥漫在整个中国,可是又有多少个中国人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运用于生活中。相反,为了考试去学习,过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复习剥夺了他们的时间,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对英语学习产生极大的畏惧和排斥心理,可能去创造,才有可能思维驰骋。那么,如何在中学阶段减轻学生英语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使其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呢?

一、帮助家长为学生确立适当的目标。

减负需要家长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能把家长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当树上的果子离我们很近时,我们有摘下得欲望会轻轻跳起采摘品尝,可是当它遥不可及时我们会默默离去。”不可否认,父母对子女适度的期望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可现在家长往往期望值过高,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将来能成龙成凤。因此,父母不惜人力、财力、物力,精心培养孩子,剥夺了孩子的所有节假日,学生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得不参加各类补习班、爱好班。这样做无形中已设置了一道道屏障,控制孩子们的自由,反而带来了障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果只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家长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从孩子的天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实际出发,为子女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达到减负增效一举两得。

二、高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减负增效”的第一步---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求老师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俗语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泉眼“活水”。现如今知识信息高速发展膨胀,教育界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和制作:交互式白板应用、Flash、PPT、课件等等。与此同时,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优化和创新。所以,教师就得不断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其次在上课前教师的备课也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帮助。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必须认真贯彻实施:

1、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钻研材料,吃透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结构,重点和难点,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2、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学生,弄清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

三、因材施教为基础,开展丰富英语活动。

落实“减负”促进“增效” 篇6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是“减负增效”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向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与教师感情共鸣、思维共振,而且能使学生满怀学习的激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此,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堂,即让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有疑敢问,有话可讲,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减负增效”的教改实际要求我们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每堂课都做到有效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抓好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也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多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应该在有限的40分钟内教学生学会足够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只有精地预设,才会有精彩地生成,教师应多化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教什么和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

备好课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但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有人精妙地把上课比作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案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的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漫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融入其中,才有可能教活教材,才有可能点燃学生的心灵之光、智慧之光。教师还必须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生命延续、思想发展永远与社会学习相伴终身,达到学生在社会学习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之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我们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上节约教学时间的一个好办法。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良好的读题习惯。很多学生到了三年级发现会做的题目做错了。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读完、读懂题目就下手了。所以平时我们要要求学生捧起书就要手中有支笔,先读第一遍。要求不添字、不漏字;第二遍默读边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划出来。分析题目意思,还要把自己不懂得句子反复的读,直到读明白为止。这样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题目解答题目的水平。

2.书写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确实要像学习好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做错题目,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太潦草看不清。其实书写的态度就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要通过强化学生的书写,从而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3.记忆习惯。现在的教材更多的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建构。但是我们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记忆习惯。比如学习语文,要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包括,读准字音、声调,有感情的大声读书。

4.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思想十分严重,在思考的时候如果老师不多加要求和鼓励,他们就懒得动脑经。所以,平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不要照老师的背背说说。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减负增效”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尽可能地多读些书。他认为:“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可见阅读的功效之大,而小学阶段的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了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在广收博采中汲取养份;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无数实践告诉我们,减少机械作业的抄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识,拓展思路,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改变思维习惯,这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巧妙减负 轻松增效 篇7

关键词:多元整合,一举多得,提高效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成共赢,家园携手,拓展课程,扩大眼见

教育是一项复杂且充满创新与智慧的工作,近几年幼儿教育掀起了改革热潮,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量在无形当中渐渐增加,教师不仅要带好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更要组织、设计各类展示性活动,给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来提升园所的知名度。所以教师要巧妙结合多种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在迎接挑战中以创新的心对待任务;以坚韧的精神对待活动过程;以平和的心态体验收获的成功与快乐!

一、多元整合一举多得提高效率

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里必须时时刻刻眼里有孩子。处理好孩子的吃喝拉撒是前提,组织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的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是基本。到孩子离园后校园由沸腾状态回归宁静之时并非老师开始休息、放松之时,而是老师的头脑风暴骤起之时,是老师的工作状态有一个沸点转化到另一个沸点。制作教玩具、备课、完善一个个亲子活动、节日活动、展示活动等等。因此整合多项活动、巧妙安排既能出色完成任务又能为自己减轻工作负担是个理想状态。例如:在制作《树婆婆与鸟娃娃》的教具时我考虑到制作的实用与美观的同时要具有一物多用的功能。集体活动时作为教具给孩子呈现直观易懂的形象,便于孩子的思考和理解。活动结束后不要让自己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制作的教具压箱底,选个便于幼儿和家长欣赏和观看的墙面张贴起来。父母来接宝贝时,孩子会很神气的主动告诉家长,这是什么儿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图表示什么意思等等。在孩子自信的介绍中家长了解了教师今天的部分工作内容,了解了自己孩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相信比在老师口中说出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儿歌,来的更有说服力。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也逐步完善了墙饰的布置工作。类似的墙饰布置更能吸引孩子与墙饰内容的互动、孩子与孩子间的互动、亲子间的互动。课间、晨间活动时孩子们三三两两喜欢围着这类墙饰玩“幼儿园”角色游戏,模仿老师带领同伴看图讲故事、说儿歌,无形中生成了一个区角游戏。在多元组合的活动中唤起了孩子自发游戏的兴趣,为开展角色游戏创造了主题,游戏的热情与欲望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了游戏的主导者和发现者。同时孩子在日常的游戏中掌握了故事和儿歌,为期末庆典奠定了表演的基础,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排出一台向家长汇报的展示性节目。

因此老师在工作中善于多元组合,使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成共赢

人们常说幼儿教师是多才多艺的,但是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专长和弱项。教师间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性和自己的专长,使其个性充分的发挥形成一股合力来开动教育的大船。就如一首歌中唱到:“一直竹篙呀,难渡汪洋,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所以在策划园内大型活动时,选择各有所长的教师联手打造,效果甚好!如在“阅读节”活动中,在年级组中挑选美术设计一流的老师设计宣传海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告知家长和孩子们,我们将开展一个隆重的节日活动,并提醒家长和孩子在活动前与活动中需要准备与配合的事项。挑选活动策划有亮点的老师商量具体的活动内容与活动细节,撰写方案文稿。场地布置、活动过程的拍摄、活动的通讯报道等等都有相应专长的老师去承担。一台大型的节日活动在各项准备充分中有序的拉开了帷幕。以完美的视、听、觉效果呈现在家长和社会面前,极大地赢取了家长的好口碑,提高了幼儿园的形象。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展示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积累舞台经验,使孩子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增加了自己的见识与智慧。

教师与教师之间除了在特长上互补共享以外,还可以实现理念上的共享,各班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活动成果的共享等等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拓展自己的教育途径,最终寻求班级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高层次的教育文化内涵和教育特色的发展。例如:通过开展教育案例分析研讨会,教师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自己的处理方式,后期取得的效果进行畅所欲言。其他教师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或者家长的身份来分析当事教师的处理方法,进行换角度思考,换角度讨论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各班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邀请在活动中有出色表现的家庭为全园再次开展活动。各班取得的良好教育成果在全园推广,使各班争先恐后的谋划金点子,作出典范作用在园内推广!

三、家园携手拓展课程扩大眼见

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二者的观念和行为决定着家园合作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对家长做引领性的思想工作,进一步让家长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教育孩子时的具体方法。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各种有利资源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研发家园共育的课程,创造条件让家长条件让家长参与到课程中来。家长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着与教师不同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关系,以此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资源为班级活动提供新的资源、新活动!先从家长的职业为切入口,了解班级家长所从事的职业,选取合适的职业作为活动课程,为教育提供平台。例如:作为牙医的家长,可以来园为孩子做爱牙宣传活动,给孩子讲牙齿的构造、如何爱护牙齿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的宣传知识比教师的专业、家长的角色更受孩子的关注。邀请消防员叔叔来带领孩子演练火中逃生,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参观消防中队了解消防设施、参观消防员叔叔严谨的生活场所。身为消防员的孩子极为自豪,滔滔不绝的向同伴讲着自己爸爸的事迹,听的孩子无比认真且充满好奇的眼神。这些拓展课程开阔了孩子们的眼见。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提高教育理念,了解了一定的教育方法。明白教师某些教育的初衷,与教师达成教育共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配合教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班级活动外,家庭与家庭间的联合教育也是一种突破。不同的家长有不同兴趣爱好,有不同的专长。例如有一位家长是卖“果语”榨汁机的为了推销自己产品的功能,经常会做富有童趣的儿童食品,蝴蝶面、彩色饺子、蜗牛点心等等。因此我作为牵引人,利用周末把孩子集中起来由这位家长提供素材和资源,通过游戏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美食,孩子们在这位妈妈的指导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蜗牛点心爬出来了。孩子们不但被美食的外形所吸引,更被自己的巧手所打动,个个胃口大开,津津有味的吃着自己做的美食。活动中孩子吃着交流着,为孩子挑食的妈妈们喜笑颜开,追着喂饭这个头疼的话题也被抛之脑后了。也有在初中做化学老师的家长和孩子们做着有趣的实验。我为这些有特长的家长制作了轮流表,孩子在家庭互带式的氛围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家长们也感叹着孩子的进步!同时也为孩子找到了有益的活动场所。

精选习题 减负增效 篇8

因此, 我觉得我们平时的习题课应如何上, 已经成为教学中看起来不起眼, 但却十分重要、急待解决的问题了。平时的交流听课, 多数为新授课, 通常有操作、新知识的讲授、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课堂练习及反馈、分析等穿插在一起, 应该说形式是丰富的, 学生的思维神经是不容易疲劳的。即使能听到一些复习课, 大部分也会准备了归纳题型, 举一反三, 延伸、拓展、讨论等新要求来调节学生的思维。那么我们自己在自家的“家常”习题课怎么上才能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实到实处, 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呢?

笔者认为练习与作业的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练习, 布置作业时应对习题进行质的选择与量的把握, 不能满足于学生一道道题的做下去, 在学生做完习题之后, 除了关注结果的正确与否, 还要对习题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挖掘习题的价值,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

1 激发学生的激情、变外需为内需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 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 认识就慢, 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一般说来, 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 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的激情, 充满激情的学习可以激发智力的潜能, 有潜能的智力可使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 最活跃的状态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生进入机房最大的兴趣是能多上会儿网、多挖挖菜、以及各种网页内嵌的FLASH小游戏。在了解学生兴趣需求后, 我抓住这个兴趣点, 编写了一套ASP网页的考试程序, 专门应对教学中的课堂习题, 它涵盖所有书本的知识点, 然后根据教学进度, 随机生成考试题库 (选择题为主) , 并进行自动阅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习题回答, 如果班级里出现5个80分以上, 就可以开始上网 (100分的算3个;低于60分以下的要倒扣) ;达标以后, 每通过一个开放一个上网。为了让习题课充满趣味性, 调节课堂气氛, 我专门设计了得分图标 (骷髅、青蛙、红心、超级小子、HELLO KITTY;80分以上还现实得分人姓名, 以资鼓励) ,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实践表明, 这样的习题课, 尤其受学生欢迎。学生总是早早做好, 等待第一个弹出的图片, 只要看到HELLOKITTY全场掌声雷动, 很激动 (上网的机会更大了) ;如果拿到骷髅, 都会央求删除重考 (影响大家上网的机会, 而且脸面无光) ;各自邻桌相互比较各自图标, 或喜悦洋溢, 或发誓努力;自信同学急着交卷, 看自己的图标;怯懦的同学等待, 大部分人交, 再混杂期间, 减少注意。

这样的习题课不仅抓住了课堂, 同时学生课前也会进行积极的讨论、准备, 所以也抓住了课后。从效果上来讲, 不仅弄懂、理解题怎么做, 还培养了个人成就感, 荣辱观。使课堂一张一弛, 学生、老师都觉得轻松、愉快,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 甚至有时下课了, 有个别学生主动上讲台好好欣赏一下图片的分布。所以, 只有有了发自内心的愿望, 而非外在的要求, 学习才不枯燥, 才能提高效率。

2 注重习题的编排、选择、归类

当然, 学习不仅内因很重要, 外因同等重要。习题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所以要注重习题的编排、选择、归类。有时一节教材的内容要两到三课时讲授新课, 新课结束后的习题量就比较大, 然后可能就需要连续两、三节课评讲习题, 习题课的课堂效果会很不好, 同时学生对新课教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也会存在滞后, 不及时的缺憾。但按照要求, 所有知识点又必须要掌握不能有遗漏, 这样学生如果每题都做可能要花费2~3节课。

于是我采用了建立题库, 随机题库知识点全覆盖 (算法部分输入数字随机产生) , 虽然题目少了, 但是由于每个同学题目都随机产生, 则对于单个学生来说必须复习到所有才可能不遗漏, 而对于全班来说则是所有知识点都覆盖了, 增加成绩可信度。学生要获得好的成绩, 投机取巧的路走不通了, 只有扎扎实实掌握知识点

同时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 通过自动统计得到所有题目的正确率, 有重点的分析题目, 并进行衍生归类, 避免在高正确率的题目上浪费时间。

而从习题的选择上来说应考虑确定适宜的梯度。因为当学生感到新的问题“高不可攀”而气馁, 或者解决问题过于容易而自满时, 学习的热情往往都会下降。为了避免这种可能, 应当根据结果作出调整, 做好及时反馈。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失败了, 而又不能获得有助纠正失败的策略, 他们很容易丧失信心, 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延误。此时应考虑重新确定适宜的梯度, 还要抓准时机, 使学生及时发觉其错误, 并修正你的策略。就是说当学生碰到学习上的失败时, 要通过提供失败的信息, 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反过来, 如果学生易于成功, 也应考虑进一步设置障碍, 然后让他们探索冲破障碍的新方法, 在向成功努力中, 克服骄傲情绪。因此采用练习模式 (学生回答后, 系统直接告诉你对错) ;考试模式 (交卷后会提示你得分和每道题的对错) 组合使用, 强化概念记忆。

3 用情感调动学生, 让学生在练习中充满自信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没有阳光, 我们就不能生活。”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课堂中适当地赞美学生, 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习题课上注意加强学生的参与活动,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 适时地加以赞扬和鼓励, 以赞美来启迪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就会自觉地巩固旧的知识, 弥补不足。

比如有些同学基础比较薄弱, 在练习中多次得到骷髅, 为了让其增加信心。可以采取投降的方式 (直接得60分) , 或多次递交只记录最高分的方式, 鼓励学生多做题, 多获得成功的体验。

那些自制力差, 学习不努力的学生, 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因为不仅是学生, 人们都是喜欢成功的, 而获得成功是学生最大的快乐, 对于偶尔偷懒, “参考”别人作业的学生, 可以假装一次傻子, 反而好好表扬他一番。因为学生是有自尊的, 他可能为了不让你“发现”他的这次“偷懒”, 不愿破坏他在你心目中的好形象而越发认真、努力。因为当他们因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时, 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 学习兴趣会增加, 从而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 在习题课上尤其不要吝啬您的表扬, 您的一句话, 会拨动学生的心弦, 不但会让他觉得这节课是有意义的, 而且会觉得所有与之相关的学习, 活动都会是充满绚烂阳光的, 当然, 学习也将变得快乐, 高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 更是一种理念。只有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练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现减负增效。

当然, 习题课的上法多种多样, 只要我们做有心人, 一定可以将习题课上得同新授课一样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美) Weber.E.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郑明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沈小碚.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与问题.西南师范大学.

[4]党军.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特点.

[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6]王荣良.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7]徐晓东.2000中小学综合学习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

[8]恩田彰 (日本) 等.创造性心理学.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语文“减负增效”新课堂 篇9

1.备好每一节课。一是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 吃透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 对每一单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 领会教材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二是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 通过多观察、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 做到“以学论教、因材施教”。三是备教法。在教学生学法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学生、教师自身特点, 经过精心准备和充分考虑, 确定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四是备练习。要减负, 就必须精选习题, 既要锻炼学生的能力, 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 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 减负增效更明显。

2.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语、过渡语、小结语和板书, 设计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 突出教学重点, 避免华而不实, 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 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 力争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 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示范, 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并产生新的思维点。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 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可靠保证,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通过表演、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轻松愉快、张弛有度的课堂学习氛围。

3.促进高效课堂。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而整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二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方法,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三是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 使每位学生都动起来, 引导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

减负增效之我见 篇10

一、追求减负增效课堂的关键———了解学生

(1) 掌握学生认知水平, 做到因人而教。有句话叫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任何一个活动、每个活动环节的设计、每次为活动提出的问题等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味追求课的深度和广度并不一定会上出一节好课, 寻找适合你自己的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关键。

(2) 引领学生合作活动的真正意义是减负增效的坚强后盾。让学生动手体验, 在体验中获得真知, 同时收获成功。用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在做中学”来体验科学, 从而感悟和理解科学原理。合作性学习不仅是许多研究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而且也是培养独立人格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地使用合作的学习方式, 创设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 促进减负增效的课堂环境。

(3)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技能加以适当引导是减负增效课堂的保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已从大量的科学现象中获得了不少科学方面的感性知识, 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 但这些凭直观感觉学习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例如, 铁比木头重;水温只要达到100℃就沸腾;车不拉不走, 即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因此, 根据学生的起点状态进行教学, 利用学生的已有技能加以适当引导,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巧设“悬念”, 满足学生“追本溯源”的学习兴趣为减负增效课堂保驾护航。在课堂教学中, 可适当使用实验器材。如压强计、电流表的讲解课上, 就可把相应的器材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 (或二人一组) , 让学生边听讲解边仔细观察, 甚至可让学生适当先摆弄、试探后再学习。这样, 让直接兴趣引发间接兴趣, 加深对探究的渴望, 从而为减负增效课堂保驾护航。

二、激发减负增效课堂活动的关键———改进实验

实验活动是科学课堂的生命。学生对科学课的期望值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实验活动上的。所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有时要穿插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简易且效果明显的实验以增强效果。另外, 在教学中, 我常常注意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投入, 如: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问题, 认真审题, 按时完成作业, 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 认真书写等, 学生慢慢地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 都是减负增效的课堂的基础保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减负增效】相关文章:

物理减负增效05-24

增效减负方案04-30

减负增效方案05-15

减负与增效07-26

减负增效总结08-02

减负增效教学05-01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05-11

课堂减负增效范文05-29

减负增效课堂实践07-05

减负增效自查报告07-05

上一篇:主体质量控制下一篇:网络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