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制度

2024-05-16

消防制度(精选十篇)

消防制度 篇1

一、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取得的成效

(一) 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基层核算单位在实施财务集中结算前,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对财务核算程序, 财经法规不够熟悉, 同时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 人员更换频繁, 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的账目由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核算, 财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从各基层核算单位分离出来, 使得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大大提高, 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同时, 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专业, 队伍相对稳定, 使得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 进一步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 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对基层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业务进行审核, 对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经费收支要求基层核算单位及时纠正或补办手续, 会计监督关口前移, 由原来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 把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目前财务集中结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基层核算单位参与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财务集中结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取消了会计岗位, 只设出纳岗位, 但是, 经费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仍在基层核算单位, 即相关单位的财权及与之相对应得事权仍在自身, 只是将财务的监督权集中到了结算中心。基层单位应将工作重点转到资金筹措, 预算安排, 确保中心工作以及日常的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上来。但是从现状来看, 基层核算单位在这方面存在认识误区, 各基层核算单位仅仅设置了一名兼职的战士来担任出纳, 大多兼职人员的主业还是执勤备战, 而财务仅仅是其副业, 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之基层单位领导工作重心在于执勤备战和消防监督, 对于经费的筹措和分配没有能够形成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思想意识, 且过度依赖结算中心, 基层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财务集中结算后, 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和基层核算单位空间上分离, 核算单位和结算中心人员沟通交流不及时, 使得基层核算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也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 同时还片面地认为, 会计核算权上交, 财务结算中心对财务事项把关, 基层核算单位内部就不需要再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

(二) 财务结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待加强

财务集中结算后, 由于财务结算中心人员独立于基层核算单位, 不参加基层核算单位的经济活动, 无法全面了解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对基层核算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知情度较低。在基层核算单位报账时, 经费使用的真实序时进度无法全面了解, 对于是否发生了该项经济活动, 财务结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 只能根据发票、结算单据等书面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判断。而且这种审核基本只是停留在报销单据是否规范, 手续是否齐全层面, 而业务开支的真实性审核受到一定的限制, 难以全面地实施会计监督职能。结合到目前的状况来看, 一个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要负责多个基层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更多的工作偏向于报账记账等具体业务, 履行的是会计的记账核算职能, 从而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因此, 从表面上看, 会计核算较过去有了较大程度的规范统一, 但本质上会计的监督功能并未得到理想程度的加强。

三、改进财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 从基层核算单位角度

1 思想意识上要加强转变。

实施财务集中结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领导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实行财务集中核算, 不是削弱基层核算单位财务管理, 而是进一步促进财务规范化;不是改变会计主体, 而是财务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降低基层核算单位理财水平, 而是需要配备素质更强的财务人员。只有牢固地把握好财权, 才能更好地行使事权, 才能将各项消防工作做到位。

2. 内部财务上要加强控制。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 基层核算单位仍然是会计主体, 仍然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来建章立制。作为一级预算单位, 加强各项财务管理仍然是不可推卸的职责, 要求财务人员要有更好的业务素质。比如, 对原始凭证的初审这个经费支出的第一关口需要基层核算单位自己来把握。

3. 基层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 基层财务人员的要求比以前更高, 这就要求基层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学习。

(二) 从财务结算中心角度

1. 沟通协调, 做好服务。

加强与基层核算单位的沟通协调, 让基层核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 实行财务集中结算是部队顺应时代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行为, 是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转移, 而不是削弱单位的财务管理权, 基层核算单位主管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 单位仍有义务和责任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基层核算单位不能削弱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尽最大可能帮助基层核算单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约束机制, 督促基层核算单位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2.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基层核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了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 财务结算中心要加强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利用以会代训、集中学习、财务会审等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交流和沟通。

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定期举行基层核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交流会, 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聆听基层核算单位意见和建议, 探讨基层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并提出解决办法, 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

摘要:文章对消防部队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集中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改进财务集中核算提出了相关建议。

6消防档案(消防安全制度) 篇2

消防安全制度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的

本制度规定了本公司在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内容、形式、检查与考核要求。是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纲领性文件。现依据有关法令、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3 管理职责

3.1综管部负责本文件的归口管理工作。

3.2企业业主或总经理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的责任。3.3主管生产的副职对公司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负责直接责任。

3.4各职能部门领导,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分别是本部门、车间、班组、各岗位的责任人

3.5全体员工,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的不同,均有安全管理的义务,分别是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人。4 工作流程 4.1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4.2安全管理机构

4.2.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是公司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由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安委会的日常事务由综管部负责牵头处理。----------------------------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4.2.2各生产部门必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各部门的领导担任,并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班组要选配一名不脱产的安全员。

4.2.3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划分:各部门的行政第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生产的领导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

4.2.4各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审核、批准技术计划、方案、图纸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时,必须保证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技术运用的准确性。4.2.5 各职能部门必须在本职业务范围内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4.2安全职责

4.3.1公司总经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其安全生产职责如下:

a)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标准,审定颁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规程,提出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工作。

b)建立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负责确定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措施。c)审定本单位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劳动保护措施经费。d)审定新的建设项目(包括挖潜、革新、改造项目)等,应遵守和执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验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e)组织对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对所发生的伤亡事故调查、登记和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f)组织有关部门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坚持新工人进厂后组织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

g)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评比活动,对安全生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

4.3.2生产副总是分管理安全工作的领导,直按对总经理负责,其职责如下; a)积极落实本公司的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觉接----------------------------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受总经理监督管理。

b)负责对全体职工的消防培训和消防教育。c)监察、制止、纠正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d)对本公司内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治安安全负责。

e)负责公司的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工作制度、措施和种应急预案的制定、落实、完善和监督检查工作。

f)负责公司各库房的火灾防范、消防器材配备、保管和更新。

g)对重大危险源和易发事故的重点部位实施有效监测、监控;落实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应急措施,建立定期巡回检查制度;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3.3部门/车间领导的安全生产职责:

a)确保本部门和车间生产管理安全,对本级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b)协助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令、制度,管理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c)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生产中的劳动保护工作。遇有特别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公司领导研究处理。

d)参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e)安排好本部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使用、并监督执行。f)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监督执行。g)对上级的指示和基层的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信息反馈工作。4.3.4班组安全生产职责

a)积极落实本区域安全工作主体责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b)定期自查本辖区内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器材是否被圈占挪用,用电、用气、用油等设施是否完好,消防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c)定期组织区域人员开展安全知识、消防知识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区域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业务技能,使区域人员做到四懂四会,能能够果断、正确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d)坚持执行用电审批制度和本单位各种应急预案;

e)加强值班人员责任心的教育,严格按照值班岗位责任执行;----------------------------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f)每天对本区域仔细检查,不合格项目立即整改; 4.3.5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a)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项。

b)熟悉业务、认真钻研、按程序办事、文明生产,积极妥善处理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c)遇重大、紧急事件和超出职责范围的业务,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请示,并妥善做好相应处理工作。

d)加强安全责任意识,认真工作,对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对安全工作决不懈怠。

e)按规定时间交接班,不迟到、不早退,完成好本职工作。4.4检查内容及要求。4.4.1安全检查的内容。

a)查思想:查安全生产的认识是否正确;查对安全教育工作是否做到经常化;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是否强;查对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敢于制止。b)查制度:查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是否有违纪作业情况;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有没有有章不循、冒险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c)查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摆在议事日程;对安全生产上有功人员是否做到了及时表扬和奖励;对忽视安全生产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是否严肃处理了,生产与安全是否做到了“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将安全工作列入)。

d)查隐患:是否做到了文明、安全生产和安全供气;各种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良好;施工有无不安全因素;人员素质情况;各工种在作业时,是否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业环境是否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等其它各种不安全因素。

e)查管理:是否严格执行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网络是否健全;查对事故后“四不放过”执行情况;查“三级教育”进行情况;查对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执行情况;查对隐患的整改情况;查安全工作台帐是否符合要求;各部门严格把关,齐抓共管,不疏不漏,无死角。4.4.2检查的形式。

4.4.2.1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a)公司内每月度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由公司安全综管部负责组织召集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参加,组成检查组,检查和整改情况由综管部负责汇总并报主管副县长总。

b)部门安全生产检查:每半月一次,由车间主任负责,召集安全员、班组长进行检查,检查和整改情况,由安全员汇总上报综管部,并填写台帐。c)班组级安全检查:每周一次,由班组长组织本班的员工参加,检查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由班组长汇总上报车间主任并填写台帐。4.4.2.2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a)公司应对压力容器、化学危险物品、生产设备、各种机械、机动车辆、防火、防毒等进行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各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人力资源部:消防设施、要害岗位、“三违现象”、安全技措设施、防护器材,危险建筑物、建筑施工、道口等。物流部: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尘毒。

各车间: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缺陷,工艺技术、参数、操作规程、仪表和计量器具等。

设备部:各种机械动力设备、机动车辆、起重设备、危险建筑物、b)专业性安全检查的每一个项目,必须做好详细登记,每次检查都必须对前期查出登记的问题做出准确性鉴定。

4.4.3季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防暑降温、防风防汛等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发动群众做好预防工作,并将检查和整改情况上报公司。

4.4.4经常性的安全大检查。

4.4.4.1每一个生产工人都必须坚持执行班中巡检制,并认真填写记录。4.4.4.2每一个班组都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含:岗位巡回检查记录、交接班检查记录、设备开车前检查记录)。

4.4.4.3各级领导干部和职能人员,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业务,深入生产工作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做好记录。4.4.5安全生产检查的要求。

4.4.5.1安全生产大检查要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普遍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临时性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安全检查项目要填入安全----------------------------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检查登记薄;对存在的缺陷要及时落实整改。

4.4.5.2对暂不能整改的项目,除要采取临时性的防护措施外,应分别纳入技措、安措、计划检修、进行限期解决。

4.4.5.3对查出不安全因素一定要做到“四定”(即: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费用)

4.4.5.4对本公司查出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应采取有效的临时措施,经主管副部审查后由综管部落实。

4.4.6执行(隐患整改书)消除隐患。

4.4.6.1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劝阻不听者,用通知书责令停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4.4.6.2对于有条件可迅速整改的隐患严禁以各种理由拖延不改,综管部负责根据缺陷的重要性必要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整顿、整改完毕后将完成回执验收备案。4.5 安全教育与培训

4.5.1对新职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即生产单位、机楼(房)或班组、生产岗位)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需重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4.5.2对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电气、起重、焊接、车辆驾驶、杆线作业、易燃易爆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4.5.3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产生大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湿场所和移动式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4.5.4凡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生产场地以及技术改造工程,都必需安排劳动保护设施的建设,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三同时)。4.6 安全考核:见《全安生产责任状》 5相关文件----------------------------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5.1 NY/WI6.4.03《6S推行计划》 5.2 NY/WI6.4.05《安全生产责任书》

5.3 NY/WI7.5.5.09《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规定》 5.4 NY/WI6.4.06《外来单位生产安全协议书》 6相关记录

6.1 ny/wi 6.4.01《办公区域“6S”检查表》 6.2 ny/wi 6.4.02《仓库“6S”检查表》 6.3 ny/wi 6.4.03《生产车间“6S”检查表》 6.4 ny/wi 6.4.04《明火动用证》

6.5 ny/wi 6.4.06《安全隐患纠正/预防措施建议书》 7其它

7.1本文件的起草人:

7.2本文件的审核人:

消防制度 篇3

【关键词】消防行政处罚;证明责任;证据排除

相对于刑事、司法制裁中证据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明确,行政制裁中的证据制度建设显得稍微滞后,在消防法律法规层面上的关于处罚证据制度规定更难言完备。消防行政处罚程序,离不开对证据的综合运用,而事实的判定要以认证过的证据做基础,处罚决定的做出更离不开证据的支持。但是,证据制度自身就像法律程序一样有其独立的价值和规则,在目前这样轻证据、甚至无合法证据就能进行消防行政处罚的环境下,提升证据制度的重要性,强调证据规则的严格性,对规范消防行政处罚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明责任和证明对象

行政处罚是通过制裁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来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这种侵益性行政行为,潜藏着侵害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危险。为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膨胀和滥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要求行政机关承担证明相对人具有違法行为的责任,而不得要求相对人自证其无违法行为,以此来约束和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对消防违法行为的证明责任应当由消防机构承担,消防机构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违法嫌疑人违法行为的相关证据。但同时要求,违反嫌疑人在接受消防执法人员询问时,应当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作伪证要负法律责任。这是基于管理效能的要求对相对人权利一定程度的约束,但不能理解为对消防机构承担证明责任的否定。

消防机构在行政处罚过程中承担的法定证明责任,如何才能充分、全面的履行这种责任,或者说,消防机构在每次进行行政处罚时哪些事实是必须要调查认定的?这就涉及到证明对象的确定。如果说证据是“矢”,证明对象就是“的”,只有确立了证明对象,才能有的放矢。证明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要有证据证明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确为该违法嫌疑人实施;其次,该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再次,必须证明实施消防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第四,要掌握违法嫌疑人是否有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最后,调查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上述内容是每件消防行政处罚案件必须证明的案件事实,每一项都不可或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做出的处罚决定都难以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要求。

2.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据的排除和效力瑕疵

并非所有的证据都可以作为判定案件的依据,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而其他瑕疵证据在证据适用上也要受到限制,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消防行政处罚中应当认定为非法证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消防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是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如果存在一人调查取证或者应当回避而未回避人员调查取证等违反程序规定收集的证据均未非法证据。一般性违法程序要求获取的证据如果能够进行补强,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二是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消防执法人员在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时应当告知当事人,采用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为非法证据。三是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消防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过程中特别是在询问证人、当事人时,不得采用胁迫、暴力、诱骗等方法获取证据,由此获得的言辞证据不是被询问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因此,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应予排除。四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证人证言的提供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辨别和表达能力,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此外,根据非法获得的言词证据获得的其他证据,被称作是“毒树之果”,这些证据是否应当被排除?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还不明确,亟待在证据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加以明确。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主要包括:一是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二是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三是应当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四是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五是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六是经一方当事人或者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七是其他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因为证据本身特点,不能全面、清楚的证明案情的主要事实,因此必须在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作为定案的依据之一。

3.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消防行政处罚调查取证方式和程序规定欠缺。尽管可以依据《规定》,但内容并不完全适用消防行政处罚,如对检测报告等证据没有明确规定。还有些规定与消防取证并无直接关系,依照执行意义并不突出,如该规定第50条规定,首次询问违法嫌疑人时,应当问明……是否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教养等情况……。这些内容不属于消防行政处罚应当查明的事实和情节,询问了解这些情况完全与案件无关,可以不予调查。此外,对于违法嫌疑人一律进行传唤,采用“一刀切”,并非实际工作需要,可以规定的更加实用一些。

3.2消防执法人员收集证据不全面、不及时,办理案件证据单一,对重要的事实往往仅凭“孤证”证明,缺乏证据的相互印证。一旦证据存在瑕疵,没有其他的证据能够弥补,造成事实的无法认定,这些不足放到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会被放大,成为导致案件被撤销或者认定为违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涉及裁量的情节,认定依据或许仅仅是当事人的陈述或者检查记录,没有其他的证据佐证,证据的客观性不足,极易出现纰漏。

3.3缺乏对证据制度和规则的系统掌握和运用。非法证据不予排除,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成为定案依据。不懂得证据与证据之间效力的差异,甚至部分执法人员为了考核等目的,擅自对部分有瑕疵的证据进行修改或者改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制定消防执法的程序规定,特别要建立适合消防执法特点和实际需要的证据制度和适用规则;二是要确立消防行政处罚中证据的重要地位,突出证据制度作为执法程序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执法质量监督,对违法证据规则进行的消防处罚要坚决纠正,并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质量考核的责任追查。

行政处罚除了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外,还是违法者承担的制裁性法律责任形式。[1]消防行政处罚鲜明地体现出执法者与违法行为人的“对立”地位,为保障违法行为人的合法权益,也为了能够真正让其接受和认可处罚,必须用证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不可进行不讲证据的“软暴力”执法,否则,极易导致双方的对立和冲突的发生。依法收集、正确适用证据不仅是正确做出消防行政处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维护执法秩序和警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怀德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13.

浅谈我国消防相关制度改革 篇4

1 我国古代有关消防的制度

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在各朝各代有独特的称呼。周朝时称为司煊、司耀, 宋代则叫做防隅、潜火军;元明两代称为救火兵丁;清初称为防范火班。“消防”一词是由光绪二十八年, 从日本舶来而沿用至今的。

而我国第一支消防队叫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 这支消防队伍源于八国联军时期, 为防止租界起火, 意大利侵略者组织官办救火会, 英租界也随后成立天津志愿消防队, 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 救火会便交由我国管理, 此时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

在治理火灾隐患方面, 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消防问题。商朝开始用刑罚手段管理火政。殷代的“殷王法”中有规定说:由于遗弃在道路上的灰烬复燃引起火灾, 要处以砍手的刑罚,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条有关消防的法律。宋沿唐律, 对失火犯、放火犯和救火失职者也给予严厉惩罚。清代初期颁发的《大清律例》中有关火灾的刑罚内容和刑罚办法, 与《大明律》基本相同。我国古代关于消防的法律可以对今天的我们有所启发。

2 发达国家的相关消防制度借鉴

发达国家的消防相关制度对我国目前状况或许有所启示。

首先,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 每个州的政府享有很大的立法权力。但是, 1896年成立的美国消防协会 (NFPA) 在美国享有很大的权威, 是很有实力及规模的社会中介组织。其业务范围主要分为五大方面:一是消防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制订;二是消防业务和技能培训;三是公共消防安全教育;四是消防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五是防止恐怖袭击。

其次, 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经常发生重大灾害, 因此日本十分重视消防管理。在《日本消防组织法》中规定消防部门的职责主要有:研究制定消防制度和准则;制定火灾预防制度和计划;规定城市的防火等级等等。

另外, 澳大利亚的消防制度也相对健全。该国家对于消防人员有着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各级消防人员每三年就要到消防学校进行业务的培训学习, 培训中的成绩优秀者可以选拔到上级消防部门工作。

3 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3.1 消防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消防法是于2008年修订、2009年实施, 虽然消防法律的颁布施行使消防在立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由于我国对消防工作历来不够重视, 因而立法上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 我国地大物博, 各地发展水平是不同的, 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如果采用同样标准进行处罚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 我国消防法律也应与时俱进, 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争取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藉此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2 现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数量少、质量不佳

我国的消防行业属于现役制, 由于从业人员涉及到转业、提升、换岗交流等情况造成了该工作流动性大, 往往在业务熟悉之后就换到其他岗位, 而新上岗的监督人员需要一定时间熟悉岗位工作, 造成了消防监督人员质量良莠不齐。另外, 很多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岗位上要面对“双考”、职称考试的压力, 这又使在岗人员精力外流, 极易造成监督执法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3.3 缺乏有效的消防队伍培训机制

我国的消防队伍从人员上来讲基本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战士考学提干, 另一部分为大学生, 而大学生又分为地方大学和武警学院。这些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而在参加工作后, 虽然在名义上消防监督检查人员要参加培训, 但是实际工作中, 监督检查人员都忙于晋职、升级、考试, 基本上无暇顾及其他, 而培训也基本上只停留在可实施阶段。关于消防监督检查, 笔者认为, 应当设立专门机构从事消防技术规范研究、编制和管理工作, 使消防监督检查更加正规化和专业化。

4 完善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制度的思考

我国的消防监督管理制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目前状况如何更好地发挥消防监督管理的作用, 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4.1 将消防队伍独立, 脱离公安部门的监管

我国目前的消防机构全称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无论从名称上还是实质上皆未脱离公安部门的管辖, 属于公安机关的下属分支机构。但笔者认为这种体制并不适合我国社会消防事业的稳定发展, 应当建立独立的领导部门垂直管理消防队伍建设,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排除地方保护, 还能够防止行政上的领导干预, 从而强化消防的监管力度, 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4.2 改善消防队伍用人体制, 稳定消防队伍人才

国外的很多消防队伍都实行终身制,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保留在消防队伍之中。我国应当适当加以借鉴, 采用优胜劣汰, 竞争上岗的办法, 推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争取最大限度的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在根本上提升消防人员的消防技能水平, 从而更好地服务消防建设。

4.3 加强消防教育培训制度, 创新人才培训之路

首先, 应当增加消防院校和消防专业的数量和质量, 扩大消防专业学习基数, 引入竞争, 以此提高我国消防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其次, 应当加强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我国目前同发达国家的消防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无论是在消防理论知识上还是消防装备的建设上都有着很大差距, 因此, 我国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缩短差距。

4.4 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引入到消防监督管理中

市场经济活动貌似与消防监督没有关系, 但是实际上市场经济中绝对少不了消防这一重要环节。例如, 如果在保险环节中, 当投保人投保火灾险时, 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以及发生过火灾的单位应当适度提高保险额度;还有, 在信贷环节中, 可以根据贷款单位的火灾隐患情况划分贷款等级。

参考文献

[1]宋小勇.实事求是, 进一步完善消防法规体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2) .

[2]郑保新.赴德国、意大利消防考察见闻[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 (11) .

[3]高伟.WTO与我国的消防标准化, 2002 (5) .

[4]王荷兰, 范强强.我国建筑消防工程市场调查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4) .

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篇5

一、站内工作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

二、站内工作人员更换,新进人员须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三、下列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一)微型消防站队长;

(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三)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四、培训内容: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消防站辖区内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五)组织、引导相关人员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六)辖区内建筑消防设施的基本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车通道等。

五、消防监控室值班操作员应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六、培训方式:

(一)由微型消防站队长对辖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邀请消防部门专业人员授课;

(三)结合本年度消防演练,组织培训;

(四)通过制作墙报、宣传栏、贴图画等方式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七、因工作需要人员换岗前进行再教育培训。

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现状及对策探讨 篇6

行政补偿制度是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行政赔偿立法,行政赔偿的有关规定分散在各类法律、法规或标准中。作为中国行政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赔偿制度,与消防行政补偿制度有相似的情况,从而致使在消防行政补偿的具体实践中,难以合法、合理、客观的对相对人进行有关消防行政补偿。

2 消防行政补偿

2.1 相关概念

作为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方式之一的行政补偿,是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消防行政补偿作为行政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消防行政执法或抢险救援过程中,公民财产的保护以及合法权益的救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消防行政赔偿制度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合法权益的相对合法权益相对损害的过程中,或者公民个人协助消防行政主体执行公务或灭火而使公民个人利益遭受损害时,由消防行政主体依据相关法规对相应人员给予对应的利益补偿的制度。

2.2 行政补偿的界定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行政补偿的判定条件可简述为以下三点:

(1)行政补偿的前提是行政主体的行为合法。

(2)行政补偿的原因是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造成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3)行政补偿的义务主体为行政主体。

3 消防行政补偿现状

在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在消防工作中的贯彻实行,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应用不够广泛。同时行政补偿制度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依据,行政补偿程序相对混乱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落实,影响了消防工作合法、公平的开展。

3.1 立法方面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已建立多年,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多为单行法律,缺乏统一性。同样在消防行政补偿制度中,这些法律条款过于笼统、简明,难以掌握和具体实施,如有的法律、法规只规定了“相应补偿”、“应当补偿”、“适当补偿”等,对相应的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标准等没有明确规定,给消防行政补偿的规范执行带来了不便。

3.2 补偿范畴

赔偿范畴是行政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立合理、客观的赔偿范围才能从制度上减少对特定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损害。目前,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范围的确定,主要依据相关单行法律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规定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公共利益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补偿。

《人民警察法》第34条规定:公民、组织帮助人民警察履行职责,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或者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49条规定:单位专职消防队、自愿消防队参加消防单位以外的消防所使用的消防器材、设备、设备等,由人民政府对火灾发生的情况进行补偿。50条规定:因参加消防、抢险、伤残或者死亡的人员,依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和养老保险。

《物权法》第44条规定:由于抢险救灾的迫切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征用单位和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购置的不动产或动产,应退还给征用者。单位或个人在不动产或者动产损坏或者丢失的,损坏或者丢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3 补偿主体

按照“受益者补偿”的指导原则,消防行政补偿的主体应当是国家,即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消防行政执法维护的是国家公共利益,一旦出现侵权行为时,补偿主体只能是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在实际中,日常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引起的涉及补偿的,应由当地政府承担补偿责任。而在灭火救援中涉及的行政补偿问题,按照“受益者补偿”原则,行政补偿主体并不一定是人民政府。当受益者是起火单位时,起火单位要承担一部分由灭火救援引起的其他相关人员合法利益受损的补偿。然而,结合实际情况,虽然起火单位获得了一部分灭火的利益,但总体上说,起火单位也是遭受损失。让一个本身就遭受损失的单位或个人再承担补偿主体责任有些不人性化。此时就需要明确在灭火救援中的补偿主体,可以是人民政府,也可以是政府和受益单位共同组成。因此,在确定政府为灭火救援补偿主体时,需要充分考虑和衡量实际情况,以便确定合理的行政补偿主体,最终达到维护被侵权者的合法利益。

3.4 补偿标准

消防行政赔偿标准是基于消防行政执法,行政相对人确定赔偿数额的实际损失的标准。它是行政补偿得以实现,受害者所遭受损失得以客观补偿的重要依据。没有补偿标准,则补偿数额以及范围无从计算,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行政补偿标准的相关规定,通常都是由补偿主体参照相对人的损失实际情况酌情给予补偿。

4 消防行政补偿对策

4.1 制定法律法规

相对于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补偿制度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够明确。尽管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建立的时间不短,但至今却仍没有出台一部类似《国家赔偿法》的行政补偿法律法规。常见的行政补偿规定散布于各种单行法律、法规或标准中。正由于这些补偿制度的过于分散,相互之间缺乏统一性,使得在司法实践中操作难度比较大。因此,制定出台一部切实可行的《行政补偿法》显得迫在眉睫。

4.2 坚持科学的补偿原则

行政补偿原则完善行政补偿制度,行政指导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行政补偿的指导原则和目标是完善行政补偿制度的体现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必须明确和遵循的准则。但我国法律却至今仍未对其作统一的规定。

常见的比较科学的补偿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权保障原则。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以及需要由公民的一种特殊利益的个人做出“牺牲”时,国家需要行政赔偿来弥补个人的利益,使其与“牺牲”的个人利益适当平衡,从而实现对社会中的人权的保护。

(2)公平、合理原则。按照“受益者补偿”原则,有关人的损失,由公众承担,并由国家财政国库的损失予以补偿。行政赔偿不能太多或不够,要保证公平合理。

(3)公开性原则。公开法律程序可以保证赔偿结果的合法性。没有公开,就没有正义的法律。公开程序被认为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准,且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基础和保证。因而,在实行行政补偿过程中需要有公开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4.3 完善补偿司法救济

鉴于目前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不完善性,需要把司法救济作为消防行政补偿制度重要的救济手段,才能保证公民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能得到有效的行政补偿。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行政补偿得不到实现,受害者可以通过司法救济提出行政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

摘要:消防行政补偿制度作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合理之处;分别从立法、补偿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消防行政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制度立法、补偿原则以及司法救济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消防行政补偿,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芸,鲁宽民.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中州学刊,2010,(1):95-97.

[2]柯琳.浅析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法制与经济,2015,(5):43-44.

[3]钟祖凤.我国行政补偿基本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5):38-42.

[4]高锦田,白凤领.对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11):589-590.

消防制度 篇7

一、当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 财务人员理财能力不高

受军队现有体制的影响, 消防部分财务人员流动性较大, 岗位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 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不强,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会管。现有财务岗位缺少学历高、专业技术强和经验丰富的人才, 很多财务人员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 大大多是“半路出家”, 对会计专业知识一知半解, 对财务管理认识肤浅, 严重阻碍了部队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二是不愿管。部队基层人员由于人员配备不足、任务多、压力大, 许多人员身兼数职, 加之对后勤工作认识不足, 认为干后勤没有前途, 难出成绩, 升迁、获奖的机会少, 工作中缺乏进取心, 长期以往形成一种不愿管的状态。三是不敢管。由于我国长期的文化思想影响, 上级领导的权势、资历的高低在许多单位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财务人员怕得罪人, 不敢去管, 影响财务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2. 财务管理制度贯彻不到位

随着这几年财务正规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财经纪律秩序总体比较规范, 但是, 或多或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有的单位支出随便性较大, 行政消耗性支出占总经费比例大, 用于形成战斗力要素的经费不够, 没有把有限财力向健全战斗力上投入;二是节约意识不强, 有些单位受市场经济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仍然存在“超预算、超标准、超财力”支出, 超标准接待、超标准购车、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屡见不鲜;三是重钱轻物, 有些单位物资购买随意, 出入库制度不坚持, 计价挂账制度不落实, 资产流失严重, 经费预算不能与资产预算相结合。

3. 现代审计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和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在财务的审计与监督过程中, 其技术与方法也同样有了提升。但是, 在部门单位中却仍然有以下几个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审计监督功效的有效发挥:一是系统设计不完善, 目前, 大多单位运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只是使财务部门脱离了原始的手工记账, 不具备财务分析与管理的功能;二是信息联动性不够, 现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只是财务部门使用, 事业部门仍然是停留在纸质凭证的使用, 财务部门通过凭证录入、记账、编制报表, 反映的已是过去的经济事项, 不能实时反映事业部门的资金使用状况。

二、加强消防部队审计监督的措施

1. 提升人员素质, 实现队伍专业化

人才的竞争在当今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部队建设和管理中也同样如此, 要实现部队财务管理的高效能, 培养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当务之急。

首先, 要高标准“选才”。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不拘一格选人才, 将真正思想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原则性强、业务精通、热心财务的同志选拔到财务岗位上来。

其次, 要高质量“育才”。财经制度和财务法规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财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各单位应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 通过循环式轮训、网上施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 健全培训机制。

再次, 要高要求“管才”。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经得起“酒绿灯红”的考验, 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2. 完善制度, 实现管理规范化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导方针和保障, 在任何单位, 制度的完善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首先, 推行审计部门独立制度。为保障审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 树立审计部门在部队经济活动中的权威地位, 有必要将审计部门的行政领导权从后勤系统中独立出来, 使其成为后勤系统之外的具有独立审计监督权的机构, 直接隶属于各级党委, 或者直接隶属于上级审计机关, 实行垂直管理。

其次, 推行审计全程监督制度。一是要以预算为主, 抓好事前监督, 审查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 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立项依据、经费需求、效益分析等;二是要以经费支出为重点, 抓好事中监督, 审查经费支出过程中遵守财竟纪律的情况;三是是以检验为目的, 抓好事后监督, 审查经费使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益的好差, 是否保证了重点方向、重点建设等。

再次, 推行审计监督信息化制度。审计监督要加快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 建立实时审计信息监控体系, 开发日常监督分析软件, 使审计部门能够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 及时反馈审计主体单位纠偏改错。

3. 强化监督, 实现管理透明化

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去监督管控制度的贯彻实施情况。不仅要加强内部的监督, 也更要利用外部力量同时来监督, 使之更好地实行财务管理。

首先, 健全群众监督。多一分公开就少一分失误, 多一分透明就增一分制约, 因此, 在财务管理中, 要不断拓宽财务监督渠道, 除了党委、财务、审计监督外, 也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官兵比较敏感、群众比较关注的经费事项, 要坚持公开透明, 对经费的来源、用途、投向投量、请领条件、使用情况等, 根据经费涉及的层面, 利用党委会、办公会、干部大会等时机进行通报, 赋予官兵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 可以设立“举报箱”、“监督电话”等反映渠道, 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 加强内部监督。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对其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 尤其是在重大项目的投资、大型贵重设备的采购等事项要提高警惕;二是对要离职的人员要坚持离任必审的原则, 对所有掌握经济权的领导必须经过离任审计程序, 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的参考依据, 不要认为离任干部审计只是形式、走过场;三是加强对单位效益的审计监督, 注重加强对管理效益的评价, 确保经费保障的重点落实到基层建设和事业任务上。

消防制度 篇8

我国保障行政效率和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同是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价值目标和立法原则,二者的平衡构成了影响这一制度发展的两大因素,并制约着这一制度的模式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本文以为,我国的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宜采取以公安消防部门自行执行为主,申请法院执行为辅的混合执行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确立一定的标准,力求恰如其分地划分人民法院和公安消防部门之间的强制执行权限,从而实现既能防止行政强制执行权被滥用,又能兼顾行政效率的双重目的。理由如下:一是政治传统的合理延续,二是行政效率与司法效率的共同追求,三是消防管理的客观要求。

制度的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制度的实践运作,理论阐述是基础,实践运作是关键。如果光有理论不付诸实践,则无异于“纸上谈兵”反过来说,如果只注重实践而不要理论,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迟早会导致失败。同样,对于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而言,光有理论阐述显然远远不够,如何科学设计具体制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本文将对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原则、消防行政强制执行权限的划分标准及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做详细论述。

1.1 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原则

消防行政强制执行是公安消防部门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最为严厉的行政措施,关系到公安消防部门和相对人双方重大权利义务,必须依据特别原则进行。从我国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立法目的看,一方面要保证消防行政权力的顺利实施,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又要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权益。所以,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应当采用以下几项原则:(1)依法强制原则。(2)比例原则。(3)事先告诫原则。(4)适时执行原则。

1.2 消防行政强制执行权限的划分标准

如前所述,我国的消防行政强制执行权,“并不一概否认司法机关的行政执行权而仅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也不完全把行政执行权归集于司法机关而排斥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而是采取以公安消防部门强制执行为主,法院执行为辅的执行模式。至于消防行政强制执行权限在两者之间如何划分,即划分标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1)以对相对人权益影响的大小为标准。

(2)以执行标的为标准。

(3)以案件影响的大小为标准。

(4)以案件执行难度为标准。

综上所述,本着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兼顾行政权统一、完整的原则,宜以列举方式明确规定,较大数额以上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需申请法院执行。其余的均由公安消防部门自己执行。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拘留之所以也由公安消防部门执行,是因为公安机关兼具行政职能和司法职能,有权对人身实施强制执行,公安消防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也应当具有这种强制执行权,但在实施时必须要向主管公安机关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实施。

1.3 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的方法

安消防部门实施强制执行,系对人民权利所附加之新的负担,基于法治国家原则与保障人民权利之目的,法制发达国家有所谓“执行方法法定主义”或“执行方法列举原则”在此,本文对消防行政强制执行作金钱给付义务的强制执行和行为义务的强制执行的类别划分。

首先,金钱给付义务的强制执行,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为相对人确定了对行政主体或国家的金钱给付义务,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这里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延缓作用),有强制执行权的国家机关采用强制手段,强制其给付的行政强制执行。消防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主要包括:罚款;责令缴纳城市公共消防设施配套费、责令支付火灾技术认定(鉴定)费用、责令赔偿国家损失或受害方损失。可兹适用的强制执行方法如下:(1)强制划拨。

(2)查封、拍卖、变卖。

(3)滞纳金。

其次,对行为义务的强制执行,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为相对人确定了实施某一行为或不实施某一行为的义务,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这里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延缓作用),有强制执行权的国家机关采用强制手段,强制其给付的行政强制执行。消防法上的行为义务主要是指,责令当场改正,责令限期整改,责令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责令停止施工、使用,责令停产停业等等。这些行为义务可以采用的强制执行方法有:

(1)代执行,又称代履行。

(2)执行罚,也称“怠金”或“强制金”。

(3)直接强制。

(4)撤回受益行政行为。

(5)公布违反事实。

(6)停止供水、供电,或称断水、断电。

2. 程序控制

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程序,大致需经过下列几个步骤:强制执行决定,告诫,强制执行实施。

(一)强制执行决定,即公安消防部门依法作出的、决定对义务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实施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的直接根据,也是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基本环节。

(二)告诫,是指义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公安消防部门将以实施何种强制方法的意思通知义务人的一种行为。其目的在于使相对人可以预测其将来遭受的不利,以便督促其自觉履行义务。

(三)强制执行实施,指经告诫期满后,义务人仍拒不履行其义务,强制执行决定即产生执行力。此时,公安消防部门即可以依一定的程序实施强制执行决定。

3. 行政自律控制

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置于行政系统之外,按严格的程序进行,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缺陷是不具有经常性,程序繁琐,费时费力,难以防止行政违法的发生。而行政机关的自律控制则可以弥补上述缺陷。消防行政强制执行权是公安消防部门拥有的最重要、也最危险的权力,对于这样一种权力,设置行政复议的救济途径是完全必要的。

4. 立法机关监督

法治社会,控权一直是其不变的旋律。随着行政权在现代社会的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以行政权为核心的控权机制,其中立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在消防管理领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政府的消防保护工作和消防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加以监督。此外,立法机关对消防管理活动实施的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对于其他监督手段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

5. 司法机关监督

消防制度 篇9

1 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的必要性

以前我院行政总值班一直是在值班室处理应急事务,只有在接到紧急事务报告后才会到达现场处理。这种状态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2)不能对各科室值班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3)处理应急事务较为被动。

2 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的过程

2.1 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首先,我们制定了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的文件,内容包括实施的方法、人员组成、巡查方式和内容、奖惩原则等具体实施细则,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正式实施。

2.2 开通手机呼叫转移

在每一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必须创造实施的基本条件以便制度落实到位。在项目实施之初,我们就为总值班员配备了专用的手机,并将值班室的电话办理了呼叫转移,在无人接听状态下能够自动转移至值班员的手机上,确保通讯联系畅通。

2.3 制定巡查实施方案并表格化,提高可操作性

针对既往总值班发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当前医疗、治安和消防各个方面的要求以及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巡查方案并设计了巡查专用记录表格,内容涵盖了以上各方面的检查细则,便于数据统计和总结。

3 行政总值班巡查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3.1 巡查周期和范围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项制度,确保医疗、治安和消防安全,我们规定:每个班次值班人员均必须进行一轮全院的巡查工作,不留死角,确保制度执行到位。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我们要求值班人员进行巡查时不得影响科室工作,但是检查必须到位,确保对医疗、治安和消防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全面监督。

3.2 参与人员组成

我院参加行政总值班巡查工作的人员都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医疗、护理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对医院的临床工作都非常了解,能够确保巡查工作到位。

3.3 明确巡查内容并动态调整

我们依据巡查工作要求事先拟定了巡查工作重点和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安全性指标。如值班人员在岗情况、工作态度、病房整洁度、是否存在医疗纠纷隐患、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我们依据不断生成的检查结果还会相应调整巡查内容,以保证我们巡查的内容更加完善、有效,并能适应新的医疗形势。

3.4 建立互动机制,督促落实整改

建立互动机制是相对较为困难的。在巡查工作中,我们尤其注意了方式和方法问题。由于行政总值班巡查是新开展的一项制度,所以我们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开拓性的。在执行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上,我们力求做到完美,既要做到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还要注意不影响各科室的工作,而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巡查工作全面推进我院医疗、治安、消防方面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行政总值班人员会当场反馈给科室,并分别记录在总值班记录本和巡查记录表格内。第二天由院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科室负责人,并将巡查记录张贴在公示栏内,以便院领导及时了解到全院的工作情况。对于共性的问题,我们会及时提交各相关部门提出解决办法。

4 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的效果分析

4.1 提高了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开展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如果没有监督机制,安全工作将没有有效的保障。通过我们对医疗、消防安全的持续督查,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在如今医疗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广大的医护人员深刻地意识到加强安全保障可以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对我们的态度也在不断地好转,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开展行政总值班安全巡查工作的决心。

4.2 加强了对值班医师在岗和工作情况的有效监督

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规定,各病区要实行三级医师(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相当于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值班制度。以前我院的三线医师存在脱岗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一直没有解决。在巡查中我们将三级医师的在岗情况作为巡查的重点之一,并将结果定期公布。对执行情况好的科室进行表扬,未做到的通报批评,从而强化了各临床科室的值班意识、值班责任感,保障了医疗安全。

4.3 切实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我们通过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保证了医院非办公时间的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在非办公时间,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临床科室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值班医护人员的懈怠等。通过行政总值班对各个科室的巡查,对非办公时间的医疗、护理和后勤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了非办公时间的监督,并能够及时在现场迅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病房管理、医疗安全等各项质量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我们的努力,解决了一些难题。对于重大抢救、特殊患者诊治以及后勤应急状况等问题都能够及时到达现场处理,确保措施有效得力,从而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4.4 加强了对医院消防和治安方面的有效监督

以前在消防和治安管理方面,我们一直依赖于医院保安巡查,由于保安不属于医院在编人员,而且大多数属于临时性员工,对医院没有归属感,不能对他们寄予过高的期望,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因此,我们通过行政总值班巡查进一步加强了对医院消防和治安方面的有效监督。在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安全方面的隐患,通过整改,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5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5.1 必须坚持长期开展行政总值班巡查工作

医疗安全是开展医疗活动的根本,必须长期坚持,所以我们认为行政总值班巡查工作也应该长期坚持不懈。如果疏于对医疗、治安和消防安全长期有效的监督,医疗、护理和后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必然会逐渐淡薄,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不过对于巡查的具体形式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医疗活动的状态和医疗政策调整不断进行改进,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5.2 巡查范围应该覆盖全院所有科室

医疗活动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医疗环节的阻滞都会影响终末质量和安全。它要求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各个部门统一协调才能够完成,因此我们认为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我们目前只是在北楼住院部开展此项工作,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将所有在非办公时间设有值班人员的部门均列入巡查范围内,做到全院一盘棋,全面有效地督查,促进医院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工作,对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将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做下去的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巡查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使得数据更加科学、合理。我们计划进一步建立更为完善的全院安全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我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收稿日期2011-03-21]

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结合医院实际,在医院北楼住院部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论述了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的必要性,介绍了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的过程及具体内容和方式,并从提高了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了对值班医师在岗和工作情况的有效监督、切实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加强了对医院消防和治安方面的有效监督等方面总结了实施行政总值班巡查制度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行政总值班,医疗质量,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乃津.行政总值班的责任更重大[J].中国医院院长,2006,(12):60-61.

[2]朱建萍.略谈行政、医疗总值班的设立及作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6):108-109.

消防制度 篇10

2009年5月1日起, 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修订后的《消防法》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的相关规定尤为引人注目。建设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各学科、各领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能源、新材料、新标准不断出现, 一项建筑的涉及面更为宽泛、更加复杂。从全国近几年开展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可以发现, 大部分建设工程的火灾都是由建设之初就存在的先天性火灾隐患引起的。

2 现行《消防法》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备案抽查制度的新特点

首先, 新规定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体现了便民利民的理念。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历来是消防监督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建设工程的数量大大增加, 建筑难度和技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依照原来《消防法》的规定, 建设工程设计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图纸分别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审核。行政管理部门同时也是技术部门, 公安消防机构承担了大量技术性行政事务。《消防法》将公安消防机构从技术性事务中解放出来, 便于集中力量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管理执法, 提升重点项目的审批速度。新法坚持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的行政立法方向和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的原则, 以确保政府履行职能时更为便民利民。

其次, 新法多种措施并举, 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明确消防设计质量的责任主体。新法规定建设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分别承担消防设计和施工质量责任。各责任主体的确定, 有助于从源头上确保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质量。

其二,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履行对建设工程的监督执法职责。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往往是火灾易发的高危场所, 容易造成人员大量死伤, 必须对此类工程的消防设计严格审批, 杜绝任何有先天消防隐患的工程投入使用。新法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对审核结果负责, 加重了该机构对此类工程的审核责任。另, 公安消防机构须对各类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 防止在建工程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 恶意串通, 弄虚作假, 降低消防施工质量。

其三, 加重对不符合消防安全的建设工程处罚力度。《消防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列举了新增的消防违法行为, 其中很大部分针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 如: (1) 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 不停止施工的; (2) 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 不停止使用的; (3) 建设单位未依法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消防机构备案的; (4) 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 (5) 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6) 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 弄虚作假, 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等。对于上述几种情况, 新法规定必须加重对建设工程消防违法的处罚, 通过事中、事后监督, 确保建设工程消防质量安全。

3 现行《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监管规定解析

新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监督进行了区分处理,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 实行不同的监管方式。与修订前的《消防法》相比, 新法一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全面审核、验收的规定, 现只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进行审核。而其他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 则由以前的审批制改为备案抽查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不再事先对消防设计进行审核, 而是由建设单位依法取得施工许可后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再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抽查。

在与新《消防法》同时实施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中, 用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人员密集场所”、“特殊建设工程”的具体范围和验收、备案抽查的内容、程序和具体要求。新法对建设工程做出区分, 分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 将公安消防机构从技术性事务中解放出来, 更有利于集中人力、精力加强消防安全监管。

4 关于现行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制度的思考

《消防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工程验收的改革符合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然而, 根据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 设计单位目前尚不能完全承担起消防设计把关的责任, 备案审查制或将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 各责任主体消防意识、责任意识不强, 可能导致消防监管流于形式。按照《消防法》的规定, 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的消防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不可能随着新《消防法》的颁布实施而发生质的飞跃。如果消防部门不加大监督抽查力度, 大多数新建设工程不会主动备案抽查。公安消防机构只能通过长期主动的宣传、督促来逐渐改变这种对建设工程消防不够重视的情况, 同时加大对新建建设工程的监督抽查力度, 尽可能做到最大量减少先天火灾隐患。而由于公安消防机构人员有限, 在审查变为抽查的情况下, 也容易使这一抽查监督方式流于形式。

第二, 建设工程备案抽查制可能形成先天消防隐患, 或将使消防监督工作陷于被动。按照《消防法》的规定, 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其他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文件, 建设单位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在一些发展相对落后地区, 人们消防意识普遍不高, 经济效益和消防设计有冲突时, 往往忽略消防隐患, 减小消防成本投入, 以获得更大利润。一些建设单位为降低开发成本, 违规授意设计单位降低建筑火灾危险等级, 或把公共娱乐场所改为普通公共建筑, 以降低消防标准要求, 减少投资, 建设单位在装修或使用时再“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另外, 由于备案是建设单位取得施工许可证之后, 再去消防机构备案, 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大量建设工程根本不主动进行事前备案, 从而导致天然隐患的形成。即使事中、事后监督加强, 也很难整改一些诸如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不够、安全疏散设施不合格 (如楼梯设置、疏散距离等问题) 等隐患。消防监督部门虽然有责令停产、停业的权力, 但在具体实施时, 需要当地政府和其他行政部门支持, 当得不到政府支持时, 很多隐患只能在工作报告中进行“备案”, 而得不到有效整改。

第三, 建议适时引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文件中介机构审核制度。《消防法》修订草案第二次审议稿中曾规定: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委托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机构审查, 并将审查后的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让具备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承担起依照家质量标准审核工程设计图纸的职责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通行做法。由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中介机构审核将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图纸, 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抽查, 可以发挥消防设计图纸审核人员的专业优势, 提高审核质量。

摘要:修订后的《消防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其中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的新规定给新建工程的消防验收带来了极大便利, 现就建设工程审核验收制度的特点及施行后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设工程消防,消防审核验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9年5月1日施行)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

上一篇:低年级写话教学新探下一篇:英美意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