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集团

2024-07-25

保险集团(精选十篇)

保险集团 篇1

对于资本充足性的评估, 需要静态监管 (即最低资本额监管) 和动态监管 (风险资本管理) 相结合。

在静态监管方面, 保险监管当局应该逐渐拓展保险集团扩充资本金的途径, 要求集团在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立即增补资本金。随着各保险集团逐渐公布其2011年年报, 可以看到, 我国现已公布上年年报的保险集团偿付能力普遍下降。而影响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的众多原因之中, 资本不足是其中最基础, 也是最紧迫的问题。一个明显的现象是, 我国整个民族保险业实收资本不到250亿美元, 而行业发达国家中一家中等规模的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就高达几十亿美元, 我国保险行业整体实收资本中保险集团占据很大比例, 我国保险集团总体资本不足则可见一斑。

但同时, 为了弥补静态监管的不足, 我国还应该借鉴国际监管经验, 引入动态资本监管作补充。2010年初, 我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6号:动态偿付能力测试 (财产保险公司) 》, 制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必测情景, 同时调整了人寿保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必测情景, 并要求各保险公司在2010年及以后年度的年度偿付能力报告中, 应当按照上述必测情景进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而对于拥有更加复杂经营情况和组织结构的保险集团, 更应该持续监测偿付能力的资本, 当集团风险明显偏离前期偿付能力资本计算的假设基础时 (动态监管) , 就需要重新计算保险集团偿付能力资本并报知给相关相关机构。保险集团应该定期 (如每年一次) 进行动态资本充足率测试。该测试在调查保险集团前三至五年整体资本充足性的数据后, 依据合理的假设, 结合集团未来的发展计划, 测试资本的敏感性, 预测集团未来三到五个会计年度的资本水平和资本要求, 并与根据近期的财务报表分析得到的集团当前的资本状况进行比较, 以判断资本是否充足。如果预测情形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过低而不能满足监管部门的对应标准, 母公司可以提前采取措施, 消除或减少实际偿付能力不足的发生。

二、完善定性风险管理, 激励内部控制

中国现行的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的内容忽视了保险集团内部风险管控的基础作用, 没有使监管机构的偿付能力监管与保险集团的内部风险管控有机结合起来。因此, 必须完善定性风险管理, 推动保险集团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并使目前的合规性管理发展成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定性风险管理, 以激励集团积极进行内部风险控制。保险集团母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必须覆盖到子公司, 并且监管机构需要要求集团加强对子公司的谨慎管理。如果相关监管机构发觉成员公司的风险显著不符合标准模型或内部模型的假设, 有权利要求子公司自身或集团为其增加资本。如果子公司不满足偿付能力资本要求, 应在监管机构允许的前提下, 计划重构自有资本金改善风险状况。

三、建立有效全面的监管合作机制

联合论坛1999年发布的《金融集团监管》文件以及欧洲议会和理事会2002年发布的金融集团指引中关于金融集团监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其中包括: (1) 分业监管仍然是必要的, 金融集团的个受监管实体仍然要满足相应监管当局提出的单一资本要求; (2) 不同监管当局之间应加强协调与合作; (3) 设立处于统筹领导地位的监管机构来主导金融集团的监管。

我国保险集团早已明确采用一家监管机构只负责监管集团中一个子公司的分业监管方式。

在分业监管的模式下, 虽然不同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目标和方式各有不同, 但实际上, 在监管实践中, 各个监管机构不可能, 也不应该将其监管对象和集团中其他子公司完全隔离分开, 因为即使有效的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的传递, 但有时候这种传递可能仅仅是由公众的主观判断所导致。也就是说, 集团内一家子公司产生问题, 会使与之有关的成员公司产生偿付能力困难或直接遭受经济损失, 而不论相关成员公司是否实施了有效的隔离机制。

分业监管必然会由于保险集团内部主体类型的多样化造成监管主体的多元化, 此时, 各金融监管主体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当局有必要积极交流, 清晰的确定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通过三方监管联席会议来实现面对面的讨论和信息交流, 并共同建立全面完整的资料库以共享信息, 同时依据被监管主体的经营状况, 结合集团其他成员的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手段, 保证整个保险集团偿付能力充足, 稳健经营。

为了避免监管机构各方相互推脱, 懈怠监管从而造成监管的空白地带, 或由于信息不畅沟通不及时而造成重复监管, 可以将母公司的监管机构或该保险集团主要业务 (如保险业务) 的监管机构作为该集团的主导监管者。该主导者承担最主要的监管责任, 在银行、证劵和保险这三方监管机构中充当领导者的角色。比如, 汇总各监管机构的监管信息, 从而对集团总体的经营风险作出评估;组织和主持三方的监管联席会议;联系和协调三方监管当局等。

摘要: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的原则应该是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 学习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监管经验, 并充分参考借鉴国际金融集团的监管体系制度。而偿付能力是保险集团整体运营的多元函数, 既受到保险经营内生变量的影响, 又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所以要达到偿付能力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的统一, 必然要求各项保险监管手段相配合, 形成一项系统工程。

关键词: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建议

参考文献

[1]高虹.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 2005年第7期

[2]黄琦.西方偿付能力监管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 2009年第2期

阳光保险集团简介 篇2

(2011年7月版)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于2005年发起组建,注册资本金65.6亿元人民币。公司股东实力强大,涉及行业广泛,股权结构合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拥有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专业子公司。

阳光保险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有效整合产、寿险等保险资源,不断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各种保障需求的新型保险产品,着力打造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卓越的客户服务能力、杰出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不断探索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服务。截至2011年6月底,集团当年保费收入超过160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集团总资产突破600亿元。

阳光财产保险成立于2005年7月28日,是主要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21.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6月底,保费收入62.8亿元,位列56家产险公司第七位。目前阳光产险已有36家分公司开业运营,三四级分支机构1000余家,服务网络实现全国覆盖。

阳光人寿保险成立于2007年12月17日,是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一切人身险业务的全国性专业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33.3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6月底,阳光人寿保费收入突破100亿元,位列60家寿险公司第九位。目前阳光人寿已有28家二级机构开业运营,三四级分支机构400余家。

阳光保险成立六年来,累计承担社会风险超过28.1万亿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近138.2亿元,创造就业机会11.9万个,上缴税收47.97亿元,累计为3700多万个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累计向社会捐款2381万元,捐赠保险51.98亿元。在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4•28”胶济铁路、“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4•14”地震、海南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金融保险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践行着共同成长的企业使命。

由于经营管理的良好表现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阳光保险先后获得:百佳中华儒商、五十强人民信赖品牌、十强保险行业竞争力品牌、亚洲500最具价值品牌、亚洲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前三甲、中国公益50强、最佳企业文化奖、中国金融企业慈善榜保险业突出贡献奖、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理赔最迅速保险公司、中国红十字勋章、金融行业首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最佳雇主企业、最佳成长性保险公司、最具社会责任保险公司等多项荣誉,公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华泰保险集团正式挂牌 等 篇3

华泰保险集团正式挂牌

9月24日,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5周年纪念日,华泰保险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华泰系”保险正式告别了“类集团”运作模式,成为业内第九家挂牌运营的保险集团公司,更是保监会2010年3月下发《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后按照新规设立的第一家保险集团公司。

天平汽车保险引入麦肯锡谋上市

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平”)已于近日聘请麦肯锡为其制定战略规划,天平表示其确实有意为公司上市做准备的考虑,但同时更多地也是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此次麦肯锡将为天平进行一套“从头到脚”的整体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产品定位、客户定位、渠道及运营等多方面的规划方案。

三家保险公司承保上海地铁

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十号线因信号系统故障发生两车追尾事故,事发时两车上有约800名乘客,其中271名受伤。发生该事故地铁所属的轨道交通线路由太保财险、平安产险和人保财险三家公司共同承保了“地铁车辆及财产保险和公众责任险”,总保额为111亿元,其中,公众责任险的单次最高赔付限额为2000万元。

中国平安筹建全功能交易所

据悉,中国平安有意在上海设立一个初步命名为“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商品)交易所”的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展金融资产一对一交易。其意在成为“金融版”阿里巴巴或淘宝。目前申请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而中国平安近日已通过旗下平安创新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控股成立了西双版纳金融资产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交所),其运营总部亦在上海,且正在大举招聘。两个金融资产交易所或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区别仅在于侧重点不同,西交所立足当地可能侧重于大宗商品的交易,上海的则侧重于金融类交易。

监管

保监会:处罚从一把手算起

10月10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明确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较之自去年7月份的《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其再度明确了“双线问责”的原则:问责处罚从最高职务算起,明确各类问责事项范畴。

保险公司:需依法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

9月28日,保监会印发了《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并已于10月1日起实施。其要求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当依法识别、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旨在做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规: 保险集团不得募集次级债

9月28日,保监会在其官网上发布并实施了《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这是对2004年发布实施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的修订。本次修订对鼓励保险公司理性经营、优化行业资本补充机制、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深圳:拟实施保险中介保证金制度

日前,深圳保监局向辖区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下发《关于开展深圳保险中介市场综合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针对保险公司虚构中介业务、保险中介虚开中介业务发票、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数据不真实等痼疾开展整顿工作,强制缴存保证金制度。上述意见稿要求,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于2012年1月1日前缴存保证金。

广东:保险中介打造超市模式

日前,广东保监局局长黄洪表示,未来五年内尤其是今年,除了积极支持专业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广东保监局还鼓励保险中介机构通过兼并重组、资本整合等方式,形成包含多种业务、主体的大型保险中介集团,并鼓励各中介机构探索创新模式。

浙江:推广试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近日,浙江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是2009年,浙江省在全国首创了政府、银行、保险相互合作解决中小企业、农户及城乡创业者抵押担保不足的融资模式,分别在宁波、舟山开展了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的新举动。

保险集团财务救助与监管体系研究 篇4

一、中国保险集团概况

国内保险公司集团化的历史至少可上溯10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保集团、中再集团、中华联合五家均是国有独资企业改制而成的控股公司;而中国平安集团和太平洋集团则是1996年分业经营前开展产、寿险多元经营的保险公司;2007年6月保监会批复成立阳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这8家保险控股(集团)公司的寿险和财险业务在内地市场份额已分别达到75%和85%以上。

如表1所示,国内保险企业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以原来经营的保险业务为主,保持对核心业务领域的不断投入的同时,结合各自的战略目标以及自身资源优势控股新的子公司、孙公司,实现进入非保险金融领域和其他非金融领域的综合经营。目前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已陆续进入证券、信托、银行、期货、企业年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等领域,依托主业、多元经营的特点显著。这一特点决定了保险类子公司发生财务危机对集团影响的重要性,以及保险集团面临其他行业财务危机的多元性。同时由于保险集团公司仍定性为保险公司,对处于不同行业的子公司实施财务救助给跨行业监管也提出了挑战。

注:非金融投资指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大多设有专门的投资公司,用来处置原有的非保险类存续资产,同时为未来进入非保险金融领域及非金融领域业务留出空间。

二、保险集团成员公司的财务危机

保险集团的出现,已经明确传递出混业经营的信号。因此,对保险集团公司而言,成员公司(2)出现财务危机将不再集中在保险行业,如财产险、寿险和健康险等专业保险公司,而是逐步扩展到其他金融行业以及非金融行业。结合中国实际,本文所称财务危机是指成员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或偶发性因素,导致偿债(偿付)能力不足或流动性不足。

(一)保险类成员公司的财务危机

随着保险监管的逐步完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和涵盖保险集团公司的监管架构已经形成,从事保险业务的核心成员公司和保险集团公司都将编制偿付能力季报和年报。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保险类成员公司的财务危机大多数时候体现在偿付能力不足上,这可能由快速增长的业务、高风险投资以及经营亏损造成。而突如其来的偶发性巨灾、投资业务的重大亏损,不仅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还会在短期内对保险公司现金流造成极大的压力,从而出现流动性危机。另外,资产负债的结构失衡也将带来流动性危机,但这一危机形式难以反映在偿付能力报表中。

除了比较规范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外,对于保险类成员公司的财务危机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易被忽略的方面:一是根据《保险法》第99条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4倍,一旦突破4倍的限制,则意味着资本金缺口呈现;二是对不直接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而言,并没有明确的监管体系,更多的只是从注册资本规模和内控制度等方面对经营某些业务有一定的限制。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保险中介退出市场也说明财务危机实实在在的存在。

(二)非保险类金融成员公司的财务危机

对非保险类金融企业而言,财务危机体现在资本保证能力和流动性风险上。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基本涵盖了各类金融企业资本保证能力如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证券业净资本和风险资本计算,以及对信托、担保、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经营业务与资本金之间的比例限制。

由于高负债经营的特性,以银行为代表的非保险类金融企业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哪怕在其他指标上符合监管要求,也可能因各种原因在资金流动性需求方面形成突发性上升或出现大量现金挤兑、客户提前解除合约等局面,现金头寸不足将直接影响对债权人的承诺兑现,并迅速蔓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三)非金融成员公司的财务危机

非金融成员公司的财务危机主要包括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其现有到期债务的状况,或者企业现有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净资产出现负数。一般而言,非金融成员企业财务结构恶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筹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第二,投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有的项目选得不准,有的投资超过风险限度;第三,生产结构不合理,资产中应收债权比例过大;第四,支出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是非生产性、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导致企业积累能力下降。尽管非金融成员公司一般在集团中处于非主业的地位,但这些成员企业的财务危机必然会影响到集团内部财务资源的分配和转移,并可能诱发救助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三、保险集团财务救助的方式

所谓保险集团财务救助,是指在保险集团内母公司对成员公司以及母公司协调成员公司之间,对出现财务危机的成员企业转移或重新配置财务资源的行为。对于保险集团而言,为了保证正常的企业运营,对子公司实施财务救助是必不可少的。

(一)增资

增资包括注入现金和非货币资产(带有重组的意义)。注入资本将有效弥补资本金不足的窘境(3),提高成员公司的偿付(债)能力边际,同时,现金的增加将满足成员公司的流动性需求。可以说,现金增资是一种较为便捷,同时也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方式。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采用非货币形式的资产注入需要进行评估,而后计入实收资本扩充资本实力,但由于在变现能力和资本被认可程度上的局限,对成员企业的影响无法与现金增资相比。

(二)借款

临时借款是非金融企业集团常用的一种方式。采用借款方式进行财务救助一般期限较短,多发生在集团内的关联方,主要为应付短期的流动性需求,协助危机企业渡过暂时性的财务难关。对危机企业的借款应关注危机企业自身的长短期借款和股权债权的搭配问题,以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与增资相比,通过隶属保险行业的成员企业对危机企业实施债权类救助,可能在政策上有一定的障碍,最明显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颁布的《贷款通则》,但贷款较增资在资源的流动性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建立核心子公司的特殊保护机制

集团公司应建立金融保险集团核心子公司优先保护制度。要保证金融保险集团整体稳健经营,必须优先保障核心子公司稳健经营。一旦核心子公司发生经营危机时,必须优先考虑核心子公司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和支援措施。必要时可以牺牲非核心金融子公司为代价。国外相关立法上都有类似主张,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条例28条及联邦储备委员会Y规则,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5条。

(四)其他救助方式

如放弃分红、承诺收购外在股份以稳定股价、提供担保、债务重组等。与增资和借款相比,这些救助方式不会对成员企业产生实质性的资源流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员企业的负担,重振成员企业的形象,并设法将财务资源保留或转移至成员企业。

四、保险集团财务救助监管

在保险集团模式下,法人有限责任被不少人视为综合经营的比较优势,甚至作为创办金融控股公司的原始动机之一。政府对占保险集团资产比例很大部分的子公司的危机救助模式正在从“隐性担保”向“显性担保”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公众对此接受和认可程度如何还没有经历“完整(4)”的检验,因此更需要作为大股东的保险集团公司出面,逐步承担政府退出后的救助责任。目前的政策和实践的空白就是,保险集团公司如何实现政府退出与自身进入之间的衔接。这需要明确集团公司参与救助的具体流程,在子公司从发生危机到倒闭或者走出困境的过程中,何时以何种方式实施财务救助,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现行的《公司法》以及大批的行业监管政策都并没有制订集团公司架构下的管理模式,而专业的《金融控股法》法律法规也迟迟未能出台。身份仍隶属保险公司的保险集团公司,在财务资源的分配和转移上仍接受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导致现阶段一旦保险集团公司要实施财务救助,就会面临三个监管困境:一是作为施救方,保险集团公司、其他子公司如何参与对发生财务危机的子公司救助、保险资金如何在集团内合法合规地转移?二是如何降低保险集团在子公司救助中的“道德风险”?三是对于没有明显财务风险预警和监管指标的保险资产管理子公司、保险中介类子公司和非金融子公司,如何实施财务救助?

根据金融监管的有关理论,几乎所有的国家对金融行业的规制都是基于控制金融风险考虑的,对保险集团而言,适时地财务救助,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在《金融控股法》等原则性规定出台前,我们建议行业主管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保险集团财务救助进行监管:

(一)完善金融成员企业相关监管法规的规定

应尽快修改金融成员企业监管法规中关于机构倒闭、撤销、破产等的规定,明确集团公司的财务救助义务,或者专门制订集团公司财务救助规定,避免出现类似央行建设性的“模棱两可”救助局面,弥补风险管理与破产清算之间的监管空白,为实施财务救助提供依据。一旦成员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应限制集团公司的某些权利,同时要求集团公司从控股股东的角度参与救助。德国《股份公司法》第303条就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债权人提供担保:在母公司控制合同或者盈余转移合同终止时,在合同中止登记并依法公告前发生而于公告后6个月内申报的子公司债权人的债权,母公司应提供担保。

(二)适时修订财务资源传导的监管政策

对于仍纳入保险公司监管的保险集团公司而言,适当放开对子公司救助的资金限制,通过试点等方式再进一步考虑子公司之间互相救助的模式。目前保险集团公司的资金仍界定为保险资金性质,因此在向子公司输送财务资源的过程中面临资金运用的政策障碍,只能选取注资这一方式。但注资后这笔财务资源就难以收回,短期内将对集团公司造成较大压力。而比较灵活的“过桥贷款”方式则因为《贷款通则》、《保险法》等限制而无法获得,保险核心子公司的自我救助也只能依靠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实现。

(三)加强财务救助中与第三方的合作

跨行业经营的特点使得保险集团对成员企业的财务救助必然要涉及到保险行业之外。随着保险集团成员企业股权结构的日益复杂,这里的财务救助也必将涉及不同的第三方,包括:(1)监管者,监管保险集团的中国保监会与监管其他行业的其他监管部门;(2)各成员企业自身的股东,集团公司股份化后自身的股东,危机成员企业的中小股东,国有保险集团涉及最终出资的财政部,以及救助方案实施后新的股东;(3)债权人,保险类成员企业的保单持有人,银行、信托、证券类成员企业的客户,危机企业的债权人,以及救助方案实施后新的债权人。监管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参与不仅横向扩大了受财务救助影响的各利益方,也因为集团化架构纵向上延长了财务救助方案的决策链条。不同的救助方式对被救助成员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造成不同的影响,而债务重组可能将同时影响成员企业的其他股东和债务人。因此,在子公司的《公司章程》中应该明确发生财务危机时,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制定或要求成员企业制定财务救助方案,以维护集团公司的利益。同时,保险集团公司在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财务救助机制并写入整个集团的应急处理预案中,将参与财务救助的时间提前。

参考文献

[1]沈闻一.论危机救助的“建设性模棱两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5,(7).

[2]康华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保险集团 篇5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早上好!

今天,很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们相聚在美丽的九寨沟。在此,我谨代表汉口银行,向远道而来出席——“赢聚力〃跨区域中小银行银团联合会”第四次会议的各位来宾、金融界的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

汉口银行是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资产质量逐步提高。截止2008年底,汉口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3.04%、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3.25%、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则分别达到182.46%和113.38%,各项核心风险监管指标均已达到和超过银监会相关要求,基本达到良好银行标准。

2009年面对突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汉口银行因势利导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业务发展速度创下我行历史发展的最高水平,截止2009年5月末,资产规模达到568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9亿元,增幅32.41%,其中各项存款总额较年初增幅达到 30.26%,各项贷款总额较年初增幅达到 24.19%。

汉口银行多年来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同业的支持和帮助,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产业务、资金业务、票据业务等多个领域与同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并与联合会内及国内外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展望未来的发展,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与困难,汉口银行有信心成为一家“立足武汉、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银行”。

目前,全球经济正遭遇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为应对此轮经济危机,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府主导”成为本轮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词,金融热点也逐步向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等领域转移。而“赢聚力〃跨区域中小银行银团联合会”正是为我们中小银行,提供了一个突破资本金限制,突破地域限制,开展多领域的业务合作与创新的平台。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携手合作、共御危机、应对挑战、共谋发展!”应是我们中小商业银行开展合作的主旋律,希望能充分利用“赢聚力”这个平台,进一步加深、加强相互合作,不仅在客户资源、产品服务上实现互利互赢,更能通过强化“赢聚力”的运营机制,实现优势汇聚、共御风险、创造新的价值!

最后衷心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祝各位嘉宾、同仁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保险集团 篇6

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的保险中介市场在经营理念、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市场上已经产生了一些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各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保险中介服务集团。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经营管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与支配权,管控着中介机构的财务、业务、人事等制度和活动。

今年8月, 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集团化改革”。2011年10月,保监会发布了《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监管办法(试行)》,旨在加强监管、防范保险中介集团经营风险,促进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

《办法》所称保险中介服务集团是指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及受其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企业

组成的企业法人集合,该企业集合中除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外,有两家或多家子公司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且保险中介业务为该企业集合的主要业务。

《办法》针对现实问题,依据现有法规,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是设立了市场准入门槛。

结合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实际,将集团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规定为1亿元人民币,拥有5家及以上的子公司;要求至少要有2家以上的保险中介子公司且保险中介业务占集团业务的50%以上;此外,《办法》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名称。

二是确立了基本的经营规则。

《办法》规定,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业务以股权投资、管理及支持性服务为主;要求中介服务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业务活动中不得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规定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不得动用、截留、侵占下属中介机构代收的保险费、退保金或者保险金。

三是明确了监管职责。

《办法》规定,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应当按规定向中国保监会报送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对中介服务集团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给予处罚。

据了解,目前注册资本1亿元及以上的保险中介机构比较少。因为根据监管的要求,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所以很多保险中介机构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目前市场上能满足《办法》要求的只有泛华保险、大童保险等寥寥几家。

泛华是亚洲保险中介行业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的企业。由于其注册地在国外,因此注册资本金没有明确披露。泛华相关人士透露,《办法》出台后,公司将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力争成为国内第一家保险中介服务集团。早在《办法》推出的半个月前,在“保险销售聚谈会”上,泛华保险服务集团CEO胡义南表示,“中国的保险中介行业现在已经走到了需要选择发展方向的关口。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业务多元化,实质上意味着深层次

地、根本性地转变行业的发展方式。”

而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其目前注册资本不能满足1亿元的要求,要想真正成为集团化中介集团,需重新注册申请。在大童保险董事长林克屏看来,保险中介集团化对加快我国保险中介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保险销售专业化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保险业正处在从初级发展阶段迈向成熟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保险销售专业化正处于提速、攻坚突破的关键时期。实现保险销售专业化的基本路径,需把握三大关键因素,分别

是营销模式,销售队伍和保险产品。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壮大专业中介的资本实力,推进优化组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聚集效应,进一步树立专业中介机构的品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保险市场的产销分离、支持营销体制改革、优化保险业的产业结构。

保险集团 篇7

(一) 现行财务管理体制

目前企业集团主要有两种会计管理模式:一是分散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模式;二是集团实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近年来, 财务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 采用集中财务管理的企业集团不断增加, 即根据一个法人体制的要求, 在公司内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授权的财务管理体制。例如中国人寿保险集团, 其总公司设置财务部全面负责全公司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省分公司设置单独的计财部门, 负责上级公司授权范围内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心支公司以下机构均为展业与客户服务机构不进行单独会计核算, 实行报账制管理。总公司财务部负责全公司计财工作的实施、指导和检查;省分公司及中心支公司计财部门分别在总公司及分公司的授权范围内, 负责本公司及下辖机构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 具体职能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单证管理、预算管理、佣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管理、分保、统计、精算及内部责任考核等。支公司 (含县级营销服务部) 及营销服务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相应的财务管理职能, 如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单证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等。

(二) 目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目前的核算机制是从支公司、中心支公司 (地市分公司) 、分公司、总公司至集团分五层次进行核算, 庞大的数据源分散在各分支机构核算, 会计信息标准化难以实现;业务资金层层上划和下拨, 中间层次资金“沉淀”量大, 影响结算效率;全司财务人员众多, 至2009年末会计核算人员总数为几千人, 大量会计核算工作岗位重复设置, 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根据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目前的财务核算现状, 对比国际先进保险公司的模式, 同时考虑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集约化管理创新”战略的具体落实、提升现代金融企业专业化水平与核心竞争能力、面向资本市场吸引外资和专业公司层面的引资等方面的需求, 都要求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必须做更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在此基础上,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提出将要建立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是从安全性和收益性角度出发, 通过对可共享财务操作流程在不同层面上的整合, 加强风险控制,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合理降低运营成本, 成为风险防范和具有规模经济的财务后援支持机构。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和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定位于集团各专业公司的财务后援支持部门, 从财务核算、资金结算、统计数据处理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业务定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结算中心。集中收付、统一账户管理、资金筹划;2.核算中心。凭证处理、账簿管理、统计信息提取;3.系统维护/规则报表中心。系统设置与维护、会计规则制定、报表定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独立的营运中心。初期, 作为成本中心, 向各专业公司提供服务并且分摊成本, 之后将逐渐从事业部制向独立子公司方向转化, 收取服务费。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长远目标是:集中各专业公司的资金结算功能, 成立内部银行, 通过内部资金结算, 建立内部资金使用考核机制, 全面提升集团内的资金使用与调拨效率。集中各专业公司的财务核算, 成立核算工厂, 集中所有的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提升信息准确性与安全性, 提升数据挖掘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信息为公司的管理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

近期目标是:1.服务目标。首先提供对集团产寿险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 1-2年后逐步实现集团内其他各专业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2.运作目标。在全公司范围实现资金的集中收付, 统一资金账户管理, 减少资金沉淀,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全公司会计核算数据集中, 统一核算规则, 搭建财务数据与会计核算规则集中管控的平台。

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和目标设定来看, 还是比较现实的, 既有近期的阶段性目标, 也有未来的长远目标。在目标定位中, 体现了提高公司价值;集中于伙伴服务和支持;将业务单元的非核心活动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在技术上的投资;协调并标准化共同业务流程以减少重复的特点。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评估

(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行性概要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评估时, 是从集团的信息技术系统平台、财务岗位流程、财务人员与组织架构, 以及重点流程四个方面对财务部门现状进行分析。

1. 现状总括

誗组织方面:财务人员存在冗余, 财务岗位重复设置

誗资金管理:划拨层级多, 银行账户分散, 资金使用效率低且存在风险

誗核心问题:财务信息失真, 对决策支持不足, 仍有部分公司未执行SOP标准操作流程

2. 现有信息技术系统平台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产寿险公司在全国上线的新的财务系统采用了SAP专业软件, 这个系统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提供了财务共享服务的技术平台, 它替代了原来分散在全国各个分支机构的老财务系统, 使得所有的会计核算都在一个系统内完成。这个系统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在符合中国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中国保监会监管规定和保险行业应用架构 (IAA) 的前提下, 吸收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财务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SOP) 和财务共享服务的要求, 通过采用业务、财务的一体化处理模式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

3. 财务岗位流程、财务人员与组织架构及重点流程的分析, 本文不做详述。

(二)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行性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在共享服务中心方案中明确指出:所谓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包括了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维护中心三个相对独立的职能。事实上, 即使单就会计核算来说, 其具体职能范围、业务内容在全辖各地、各层级也并非是同质的。为此,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提出了在共享服务初级阶段的两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型:

模型A (1+1000) :对三总部计财资源中的核算与资金结算功能进行整合、建立维护中心, 保持省分公司及以下机构现有财务核算模式 (总部共享式) ;1+1000是指1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再加上原有的1000家地市分公司和中支公司核算单位。

模型B (1+36) :对三总部计财资源中的核算与资金结算功能进行整合、建立维护中心, 同时实施分公司所辖机构的财务集中 (上下联动式) 。1+36是指1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再加上原有的36家分公司, 原分公司下辖的中支公司财务集中到36家分公司。 (数据可能有出入)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对总部层面的共享, 其具体功能如下:

1. 评价标准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是提高操作效率、产生规模效益, 提高管控能力、加强风险防范, 最终实现“集中管理、整合资源”。由此出发,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将模型选择的标准明确为:1) 风险控制程度, 2) 成本收益比较, 3) 实现难度, 4) 战略吻合度4个角度。

2. 模型评价汇总

根据上述分析判断,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应选择上下联动模式实施财务共享, 即在总部层面将三个本部的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统计分析等职能归并, 同时建立规则与维护中心;在分公司层面推进财务核算职能的基本集中, 最终形成“1+36”的上下联动式财务共享模型。未来可以考虑实施更高程度的财务共享。采用上下联动模式实施财务共享应该可以实现一些主要目标:实现总部计财资源的整合, 推进全系统财务核算关键环节 (准备金、再保险) 的风险集中控制, 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挖掘资金效率, 财务系统维护 (会计科目、人员权限) 、统一规则制定。推进中心支公司财务核算功能向分公司的集中。这种模式的业务范围:资金运用核算:包括集团、产、寿险各专户投资的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再保核算、准备金核算、总账核算、合并报表等;三总部行政出纳与会计;资金结算:账户管理、资金调拨、银企合作;系统维护、规则制定、统计分析。这种模式可能的收益:通过整合计财资源、提高现有运作的效率, 从中挖掘出规模效益;减少人为调整、粉饰报告的情况, 加强风险防范和财务控制力度;开发出新增功能, 如在资金结算方面推进集中收付支持业务发展等。

四、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项目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项目上还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 变化管理

向财务共享服务的转移会造成专业公司和分支机构的抵触。从事即将转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的财务人员会担心失去他们的工作或自主权。专业公司的经理可能担心在向共享服务中心移交部分运作程序后会降低现有的财务服务水平, 失去对关键支持活动或者财务管理的控制。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在变化管理的几个领域不能掉以轻心, 要求执行者在培训、文化、沟通和执行者联盟这些方面作些努力。别外, 开发和执行一套有效的变化管理计划同设置共享服务的范围、选择设施、设计流程和选择信息系统是一样重要的。

(二) 流程标准化

标准化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流程, 特别是分公司以下核算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以及各种管理数据的统一可以有效避免各分公司之间执行标准的偏差, 这是财务共享服务得以高效运作的基础, 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虽然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对于分公司的业务操作曾建立了一套标准操作流程, 但是由于各地业务发展的不均衡和操作习惯不同, 标准操作流程在分公司以下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在财务共享服务的环境下, 一定程度上流程标准化将决定财务共享服务预期效果的实现。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本身并不能推动流程;建立和维护这样的虚拟共享流程非常困难;在不同的地点工作, 很难引入一种共同的文化;远程控制很难改变人的工作态度。更何况分公司的财务人员在共享服务的初级阶段并未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的编制, 在管理上不受共享服务中心的制约。流程能否尽可能地标准化将影响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财务共享服务项目预期效益的可实现性。

(三) 转移阶段的平稳过渡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转移阶段很容易出现流程、任务等方面的混乱。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不熟悉新的流程和操作方式, 各个部门也不能适应在共享服务环境下如何处理以前熟悉的事务。如果预先不能估计到可能出现的麻烦, 而事先加以解决, 就必须制定一整套紧急应对方案, 在出现问题时妥善地处理。如何确保转移阶段平稳过渡, 不影响业务的顺利开展, 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又一难点。

五、对实施共享服务的建议与展望

(一) 建议对策

如何迎接实施中的挑战, 避免运行后出现的可能问题。本文建议的对策是:首先要清晰界定财务共享服务项目的范围, 对项目的目标达成共识, 分阶段实现的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点;对项目所需要的主要资源进一步进行分析;接触多个分支机构收集业务信息, 做出现有的业务流程图, 对预期共享的子流程明确边界;从分支机构获得业务数据、绩效情况、交易量等资料, 为项目评估准备基础数据, 加强对基础数据的审核。对首选的运营模式达成共识;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方针和服务要素;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重新设计业务流程, 以满足新模式的要求;建立流程、人员、技术和设备的转移计划并充分沟通;服务层面协议着眼于关键绩效指标;加强高级管理层对项目的关注;尽早制定旨在处理人员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施中坚持最大限度整合原则:尽可能把能够标准化统一、专业化操作的财务环节都予以整合;坚持集团层面的数据集中和标准集中原则;在进行实施和流程迁移时要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 渐次实施;争取获得各个分支机构、人员的支持;采取项目及业务风险缓释策略;控制流程并时刻关注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 制定应急预案。

运行中坚持服务体现效益的原则, 基于核算服务提供结算支持:专业公司支付中心服务费。由于所有信息的原始单据都来源于业务前端, 共享服务中心无法直接监督原始单据与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首先要求复核原始单据的人员必须认真负责, 比如, 收款方面主要是对于日结后收款原始单据的复核, 付款方面主要是在柜员可以接受付款信息前的业务信息的复核, 费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原始单据的复核;同时可以由核算中心派员进行抽查监督。

(二) 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财务共享服务预期将给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带来的成效是显著的,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问题和矛盾, 这就需要从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高度出发, 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后的职责转变

财务共享服务是公司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 涉及到原有各专业公司及其各级分支机构责、权、利的调整和再分配。但这种调整和再分配是以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管控、规避风险, 最终提升企业价值为出发点的。建议在集中核算后, 业务核算规则的总体处理原则是:出现新业务核算规则时, 规定的制定和非常规处理由核算中心和有关专业公司协商后提出具体建议, 双方对规则的确立负责, 重大规则报集团财务部审定后执行。

2. 注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其他共享服务中心的关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建立三个中心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中心在管理创新体系的整体性和管理实践的相互作用上, 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的提高, 将从根本上促进业务收付方式的改变, 从而改变资金流转层次, 提高安全性, 增大资金管控和运作的空间。集中采购中心的加强, 使采购行为置于更为严格和规范的监控之下, 公司可以更好地利用集中采购的优势, 取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从而降低公司建设和服务成本。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同样也为集中采购、集中客户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协调处理好财务共享服务后的内外部工作关系

外部关系:正确处理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妥善解决因财务共享服务后对其业务的影响, 保持太平洋与它们的良好关系。

内部关系: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以后, 财务管理模式发生改变, 交易处理和控制职能分离。要加强专业公司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财务部门的自身建设, 对财务机构职能进行必要调整, 理顺工作流程,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尤其是分支机构财务人员要进行新流程的培训。

(三) 展望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从初级阶段的服务集团本部, 到最终阶段扩大服务范围满足所有成员企业各方面的需求, 需要管理层和员工的合作与参与。把原来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内部财务流程转变为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实施共享服务模式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并且这个过程也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 我们相信只要遵循合理的实施方法论,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 坚持不断地改进, 必将成功实施和运营财务共享服务, 为实现其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布赖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燕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郁义鸿, 高汝嘉.管理经济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9.

[3].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构设矿业集团养老保险业务流程分析 篇8

1.1 组织机构和职责

矿业集团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是矿业集团劳动保险处 (以下简称保险处) , 其主要职责如下:贯彻国家、各省养老保险制度, 制定矿业集团养老保险的办法、规定、细则并组织实施;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 按规定上缴、支付和管理;负责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缴纳及个人帐户的管理工作;负责职工离退休时待遇的计发及基本养老金的清算管理工作;按规定负责调整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根据国家和的有关规定、制定集团公司其他保险待遇标准及解释工作。

1.2 养老保险业务的管理体系

保险处隶属矿业集团公司, 在业务上接受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社保局的指导;保险处与财务处社保科在基本养老金发放、养老保险征缴等方面进行业务合作;保险处在业务上对各基层单位劳资科和财务科的社保工作进行指导;财务处社保科在业务上对各基层单位财务科的工作进行指导;各单位劳资科和本单位的财务科在个人养老保险扣款、养老金发放等方面进行业务合作。财务处社保科要求保险处按月提供各单位养老保险扣缴汇总数及各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汇总数, 提供上缴地税的缴费额。按月、季、年提供统计数。各基层单位劳资科要求社会保险中心提供本单位参保人员的自然情况、缴费情况及养老金发放情况等。各基层单位财务科要求社会保险中心提供本月个人扣款额及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数据等。各项养老保险业务均在保险处完成, 保险处要求各基层单位提供人员变动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以办理业务。

2 构建主要业务分析

根据矿业集团养老保险主要业务, 我们归纳出下面几个小节的业务分析。

2.1 职工缴费状态和养老金发放状态分析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养老保险业务要管理什么?现以一个人的状态变化来研究。职工参加工作后, 按照国家和各省的相关法律和文件的规定, 应该为其建立个人帐户, 个人帐户建立后, 将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个人帐户情况发生变化, 个人帐户的变动总结为三种状态:参保缴费, 暂停缴费和终止缴费。其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其中:

(1) 参保缴费变动为暂停缴费; (2) 暂停缴费变动为参保缴费: (3) 暂停缴费变动为终止缴费; (4) 参保缴费变动为终止缴费; (5) 暂停缴费中不同原因之间的变动。

简单的说有如下原则:参保缴费的组成项目在其内部不能变动;终止缴费的组成项目在其内部不能变动;暂停缴费的组成项目在其内部可以变动;每次变动只能由一种项目变动为另一种项目;暂停缴费状态变动为参保缴费时只能变动为“正常缴费”;现在, 可以得到人员缴费状态项目变化图, 如图2所示。

由此可知养老保险业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人员状态项目的变动管理, 而其核心是人员状态变动后的个人缴费帐户的管理。当参保人的状态变动为终止缴费后, 引出养老保险业务中很重要的另一部分、终止业务处理, 在终止业务处理中, 将根据不同的终止缴费项目调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图3所示。

在终止处理的处理结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在职转退休的处理。因为紧接着就是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在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中, 人员变化状态应为: (1) 正常发放基本养老金; (2) 停止发放基本养老金。各状态的组成项目, 定义如表2所示。

基本养老金状态变化有如下原则:

(1) 正常发放可以变动为任意一项停发基本养老金的原因; (2) 除离退休人员死亡外, 其他停发基本养老金的原因之间可以相互变动, 也可以变动为正常发放; (3) 状态变动为离退休人员当月死亡后, 次月停发基本养老金后不能再进行任何变动。现在, 可得到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状态项目变化图, 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 在养老保险的核心业务中, 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人员状态项目的变动管理, 其核心是人员状态项目变动后的个人帐户的处理。另一部分为离退休人员发放状态的管理, 核心是对基本养老金帐户的管理。还有一部分就是对终止缴费的处理业务。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人员状态的变化开展的。

2.2 职工终止缴费待遇计算业务分析

参保人员发生终止业务时, 按照规定可以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待遇分为以下几项:

(1) 在职人员死亡

在职人员死亡后, 要将其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本息储存总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 无法定继承人的, 这部分金额划入统筹基金。

(2) 在职人员出国定居

在职人员出国定居后, 要将其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本息储存总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3) 在职转退休

在职人员符合退休条件时, 要根据其缴费情况、参加工作时间、特殊工种年限等条件计算其可以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

(4) 转出

当在职人员因为工作需要或者个人原因与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需要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其他社保机构时, 要将其个人基本信息和个人帐户中的缴费情况介绍到对方社保机构, 跨统筹区 (省外) 的还要转移资金。从而续接养老保险关系, 避免造成养老保险衔接过程中不必要的中断, 影响今后的退休待遇。

2.3 年度缴费统筹计算业务分析

年底完成职工养老帐户的年终结转业务, 进行帐户计息, 并形成新一年度的帐户信息。

(1) 如果职工正常缴费则, 形成新年度的个人帐户信息, 并将上年养老个人帐户计情况转入新一年的帐户中。

(2) 如果职工该年中断缴费, 则找出中断缴费的月份, 计算出欠缴月数与金额、利息。进行养老金补缴后, 方可进行年度缴费计算。

2.4 离退休人员死亡待遇计算业务分析

对于建立个人帐户之后退休的人员, 死亡后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本息部分可以继承。继承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 无法定继承人的, 这部分金额划入统筹基金。继承额计算公式如下:

继承额=个人缴费部分本息额/120个月* (120个月-已领取基本养老金月数)

2.5 职工遗属待遇拨付业务分析

对于职工死亡时, 其家庭成员中无工资、养老金等其他固定收入且无劳动能力, 依靠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 发放抚恤金。

摘要:构设矿业集团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可以为养老保险机构实现业务和信息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它的应用, 将实现养老保险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保证养老保险基础信息、帐户基金资料的安全, 提高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确保养老保险管理中资料信息的统计准确率, 减轻养老保险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现代化管理手段。本文主要对矿业集团养老保险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矿业集团,养老保险,职工

参考文献

保险集团 篇9

关键词:大型实业集团,保险经纪,保险管理

一、大型实业集团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

大型实业集团资产规模庞大, 内部管理层级多而繁杂, 下属公司数量众多, 在保险业务管理方面常存在问题。

(一) 保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管理分散现象普遍

保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遭到忽视。在制度层面, 部分大型实业集团没有制定集团统一的保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内部保险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尤其是下属公司保险业务缺乏统一、规范的保险制度对其约束管理, 均由下属公司结合当地情况自主决定, 管理比较分散。

(二) 保险管理组织体系有待完善, 业务专业性不高

部分大型实业集团专门负责保险管理的力量相对薄弱, 如仅设立个别兼职保险管理岗位, 保险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管控要求。在保险管理组织、制度、投保、索赔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督管理, 索赔能力较弱, 存在出险后无法定责的安全隐患。保险管理人员多为财务人员兼职, 在投资资产风险分析、保单审核、经济性评价、定损定责、索赔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性, 面对保险公司变化多样的保单设计和产品组合, 缺乏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 保险腐败事件频发

对保险行业相关价值链条研究后发现, 由于保险市场竞争激烈, 各家保险公司业务差异化程度较低,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资产的保费费率制定标准差别较大, 行业并无严格统一的保费厘定标准。因此, 大型实业集团在保险行业实际操作过程中, 人情保单、关系保单以及利益交换保单等现象并不鲜见, 易滋生道德风险甚至经济犯罪行为, 保险腐败事件频发。

二、设立内部保险经纪公司的效用分析

大型实业集团设立保险经纪公司, 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提高保险议价能力, 提升经济效益, 培养专业保险管理人才。

(一) 专业保险安排有利于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大型实业集团通过保险经纪公司对保险业务进行专业安排, 有助提升大型实业集团整体风险管控能力:一是专业人员较全面地掌握保险理论, 具备专业的保险技能;二是作为内部保险经纪公司, 对实业集团内部风险特点更加熟悉, 能够进行风险查勘、风险识别, 发现所面临的风险点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三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 识别与衡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频率与损失的幅度;四是能够专业地理解保险公司的各种复杂的保险条款, 从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这些专业技能, 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安排保险公司与大型实业集团实现“总对总”的保险服务模式, 量身定做, 切实开展各项配套的服务, 以专业的保险安排、索赔和风险管理服务, 提高集团风险管控的能力。

(二) 有助于整合内部保险资源, 提高整体议价能力

随着大型实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 业务将遍布全国或全球, 这些项目的保险投保及理赔服务将受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保险公司等的限制, 保险费率、条款、服务标准等各不相同, 若没有专业机构来处理保险相关事宜, 各工程建设和生产单位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来处理保险的相关事宜。

根据规模经济原理, 保险经纪公司通过整合大型实业集团内部的保险资源, 代表集团统一协调投保形式, 统一集中评选保险人, 有利于获得谈判优势及优惠的承保条件, 可以争取到包括责任范围、费率水平、免赔额、付费方式、赔款支付方式、防灾防损以及风险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优惠条件。如2009年中电投集团收购贵州金元集团之后, 通过中电投保险经纪公司整体规划, 为其节约了大量的保费。

(三) 将部分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转化为集团内部收益

保险经纪公司的收入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渠道:一是直接保险的佣金收入。对于大部分险种, 佣金率基本上不超过毛保费收入的15%, 运输险等个别险种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二是再保佣金收入。由于大型实业集团投保金额大, 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再保和共保的方式安排保险。经纪公司可以通过帮助安排再保, 向再保险公司收取佣金, 个案个议, 但佣金率一般维持在再保保费的5%。三是保险咨询收入。该项业务费用率没有严格规定, 在新成立的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收入中占比很小, 但是在发达国家, 经纪公司咨询服务类的收入占比50%以上。作为咨询机构, 保险经纪公司主要经营成本为人工费用和各项管理费用, 若业务量饱满, 公司创利效率较高。

(四) 有助于培养专业人才, 提升大型实业集团外部形象

大型实业集团成立保险经纪公司后, 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保险人才队伍, 应对不同环境、不同模式的保险业务发展需要, 为大型实业集团实现战略发展保驾护航。同时, 大型实业集团通过成立保险经纪公司统一管理保险业务, 将保险业务完全标准化、阳光化、透明化, 有助于侧面提升集团外部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岩竹.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发展状况展望[J].金融观察, 2011年第4期

[2]刘磊.保险经纪公司的困境研究.企业导报, 2011年第17期

保险集团 篇10

一、统一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对保险集团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保险集团加强控制,形成集团合力

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有利于集团公司通过信息共享及时向成员企业传递集团的战略管理目标、预算管理规划等信息,明确各方责权关系,使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符合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同时,集团公司通过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掌握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成员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控制、评价、考核,促使各成员企业共同实现集团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切实保证集团经营目标的落实,通过形成集团合力提高整个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保险集团会计核算的效率,降低核算成本

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降低核算成本。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可以实现集团内关联交易的实时统计、逐笔核对,在月度结束后的几个工作日内快速、准确地编制合并抵消分录并生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一举解决年度决算中困扰广大财会人员的、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关联交易对账和合并抵消工作,极大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并降低财务核算的成本。

3、有利于满足保险集团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

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有利于提高保险集团会计核算的效率,并提升集团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满足集团整体上市对财务信息及时性、完整性和客观性的披露要求。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系统,还可统一保险集团内部各独立法人单位的账务处理,对所发生的科目异常金额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后可直接与分支公司财务人员直接沟通,避免跨年度调节保费、长期未达账项等账务处理问题的发生,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合规性。

4、有利于及时进行保险集团的财务分析,警示风险

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特别是财务分析平台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集中统一可使集团公司管理层在第一时间全面快速地掌握保险子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如各保险子公司准备金的提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分保等重要财务信息,避免信息层层上报的时间滞后性,识别子公司经营中的潜在问题,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加强风险管理。

5、有利于提升保险集团的资金管理效率

以保险集团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为基础,保险集团可进一步建立科学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集团内的在途资金及资金在各个层级的沉淀,对整个集团的资金进行统一有效的配置,扩大投资资产来源和规模,提高整个集团生息资产的占比,使得集团公司内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保障保险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保险集团统一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

目前保险集团的母子公司架构,及集团公司下属产、寿险公司,产、寿险公司又下属省级、地市级和县支级分支机构的多层级组织架构,必然增加集团会计核算和会计资讯管理集中统一的难度。保险集团应按照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系统、建立财务分析、实现标准化作业后援管理、集中资金管理五大实施步骤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统一集团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体系,首先要实现保险集团各成员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一致性,各级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报表科目体系的统一性。

首先,应制定保险集团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明确经济业务的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各法人单位具体的财务管理事项和会计处理将发挥指导性作用。

其次,在统一的会计制度下,制定集团统一的会计科目编码和一、二、三、四级会计科目设置,确保各子公司会计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编码、名称的完全一致,以使会计信息系统中生成的财务报表可以直接进行合并,不需要再进行人工调整核对。

再次,在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科目体系下,针对财产险、人身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投资等保险集团所涉及的业务,逐项业务制定详细的会计分录编制要求,形成《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手册》,以规范集团公司总部至各保险子公司、分支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行为,做到集团的整体统一,为编制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奠定基础。

2、统一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会计制度体系的统一虽然可以提高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并为下一步的财务分析工作奠定基础,但集团公司仍无法针对自身特定的管控需求对子公司的具体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控。因而,统一会计核算系统势在必行。

首先,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并严格遵守《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手册》,开发建立保险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与各子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会计核算系统中除传统的日记账、收入费用核算、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等模块外,还应建立关联交易账务处理模块,实现对关联交易的专项管理,确保关联交易双方账务处理总金额的一致性,在系统中彻底消除关联交易对账问题。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集团公司、子公司总部、子公司省级分公司、子公司地市级分公司四级机构,严格控制系统中有登录权限的人员数量,实行授权审批责任制,账务处理问题一经发现,可以直接问责责任人。

再次,是在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集团合并报表模块,通过对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中关联交易模块数据的审核并形成抵消分录,最终实现在短时间内甚至是实时完成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

统一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后,集团公司即可随时跟踪、监控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一方面可实时提取需关注的财务信息,高质量、快捷地为公司管理层提供财务分析数据;另一方面能动态识别子公司经营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进一步丰富集团公司控制影响子公司经营决策的手段和方式。

3、建立符合保险集团战略导向和财务规律的财务分析系统

建立符合集团整体战略导向和财务业务规律的财务分析系统,为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战略制定和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和分析支撑,是在统一保险集团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下一步应开展的又一重点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首先,应搭建全面完善的保险集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于保险集团业务范围较宽,而财险、寿险、资产管理等业务涉及的财务指标不同,如衡量财产险经营主要是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等财务指标,衡量人身险经营的主要是费差、死差和利差等财务指标,衡量保险资产管理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年化投资收益率、浮动盈亏等财务指标,因而财务分析指标的数量较多,在提供多重信息的同时,也将为保险集团整体的财务分析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使财务分析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应在统一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形成既有综合性、概括性的总括发展指标,又有分析各个板块经营状况的明细指标,以及深入分析各子公司收入明细、费用明细、各省、地市级分公司业务发展情况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其次,应建立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基础,与会计核算系统相对接的财务分析系统,将各种指标、数据,通过形象化的图表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应注意与保险集团“集团决策层———公司领导、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操作层———财务分析人员”的三层级管理架构相适应。其中,面向集团决策层的展示应更强调图形直观、重点突出、纵览全局,面向中层管理的展示应提供更为深入、全面的数据和图表资料,面向操作层的展示应在直观图形、数据指标的基础上,提供更多信息量大的普通报表展示。通过财务分析系统的展示功能,可将保险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通过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现出来,集团各层级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轻松地获取基本财务信息,使各级财务分析人员从指标计算的泥淖中彻底解脱,投入真正的财务分析工作中去。

再次,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以系统化的财务指标体系为基础,充分结合预算指标下达情况,深入分析公司的资金运营情况、资产负债状况、各板块盈利情况及投资情况等,真正实现财务分析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及时反映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查找改进和修正的方法,以对公司战略制定、业务发展规划、短期经营绩效激励等形成切实有效的信息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对保险集团整体快速健康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4、实现标准化作业的后援集中管理

由于保险集团为多层级法人治理结构,总分架构下的各保险子公司已经或者正在建立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逐步建立自己的财务标准化流程集中作业管理中心,实现财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风险的统一管控和总部对分支机构的垂直化管理。如果站在集团化的角度,将各子公司的统一财务平台纳入集团整体的统一平台中去,可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同时,实现集团整体会计核算作业的统一、财务风险在集团层面的有效管控、后台服务效率的显著提高及人员成本的有效降低。尤其是在保险集团完成了会计核算系统统一,实现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后,建立保险集团统一的后援集中管理中心将成为可能。

首先,应全面梳理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以《会计处理工作手册》为基础,将会计核算按经济性质划分为若干个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例如可以将餐费报销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会计处理流程,其他如保费收入入账、赔付支出、资产购置、资产处置、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折旧、其他费用等都可以制定为标准化的会计作业流程,详细规定每一项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审批手续、会计处理、所需附件资料等内容,形成《会计核算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手册》,经反复征求子公司意见后,在集团范围内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规范流程的试运行,并汇总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操作手册进行修改完善。

其次,应依托保险集团财务信息中心,建立起初期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集中管理中心,将费用报销、固定资产折旧、投资收益等若干个相对简单的作业流程的会计处理权限上收至作业流程管理中心。如以费用报销为例,全面实现报销审批手续和会计处理的系统化,各子公司业务部门人员在系统中向主管领导提交需审批事项,主管领导审批后提交作业流程管理中心,由专门的会计核算人员完成账务处理。作业流程管理中心应设有若干会计核算人员,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科目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实现全集团内同一经济业务全部由一人进行账务处理,既保证会计处理的一致性,节省各子公司及所属各级分支机构保有大量会计核算职位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成本。

再次,是将集中作业拓展至全部会计核算业务,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科目进行合理分割,由作业流程管理中心完成对全部会计科目的账务处理和年底结账工作,从而将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职能全部上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员成本。

5、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保险行业的资金收支呈现出“四多现象”,即分支机构多、银行账户多、收支笔数多、客户数量多,这使得保险行业的资金管理较之其他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在实现保险集团标准化作业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统一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工作体系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首先,应建立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与标准化作业流程集中管理中心实时对接,通过与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对集团公司、子公司总部、子公司省分公司和子公司地市支公司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例如,赔付支出申请经业务员提出并上报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提交资金管理平台由系统自动支付给被保险险人,支付完成后由标准化作业流程集中管理中心实现账务的及时处理,从而实现业务、财务、资金的实时对接和数据统一。

其次,应通过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对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业务收款的每日自动归集,对赔付支出和费用报销需求的集中分配管理,以尽量减少流动资金在各级分支机构的沉淀,从而降低各子公司的货币资金存量,提高集团整体的生息资产占比,扩大投资资产规模,提升集团的整体投资收益。

再次,是实现对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的上收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与各大主要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金支付的全国大集中,全面上收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权限,其保费收入直接进入集团公司统一资金账户,赔付支出和费用支出直接从集团公司统一资金账户中支付,从而实现各子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的零现金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在途资金及资金在各个层级的沉淀,提高集团对资金管理的效率。

摘要:目前中国的保险集团普遍存在着内部单个法人单位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各自为政,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分散化的现象,对保险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保险集团亟需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工作体系。本文从保险集团统一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的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在保险集团统一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系统等,以及集中资金管理,以期实现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体系。

上一篇: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下一篇:海上作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