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2024-07-20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精选十篇)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篇1

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布线系统的终端区域, 由终端设备连接到墙上的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 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连接跳线、适配器一般以10m2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子系统在设计时要着重考虑:

1) 安装在墙壁上的信息插座下边缘应距离地面30 cm以上;2) 信息插座与计算机终端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以内, 强弱电插座至少距离50cm以上;3) 计算好所有工作区所需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面板的数量,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为m=n+×3%, m:表示信息模块RJ 45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4) 使用双绞线跳线时所需的RJ-45水晶头数量。水晶头的需求量为m=n×4+n×15%, m:表示水晶头RJ45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2 水平干线子系统

水平干线子系统是指从墙上的信息插座到管理间配线架上的路由, 由配线电缆、配线设备、跳线组成, 一般最长距离为90m, 其设计涉及到水平干线子系统的传输介质和部件集成, 设计者要从路由 (线) 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等几个方面考虑, 优选最佳的水平布线方案。双绞线是水平布线系统中重要的传输介质, 应该本着够用节约的原则准确计算双绞线用线量, 长度计算公式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采用下面三个公式:

计算公式1:适用于低矮信息点数量较少建筑物

订货总量 (总长度m) =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n×6其中, 所需总长指n条布线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n×6为端接容差。

计算公式2:适用于楼层结构一致高层建筑物

整幢楼的用线量=∑NC

其中, N是楼层数;C是每层楼所用线缆长度, C=[0.55× (L+S) +6]×n;L为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是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是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0.55是备用系数;6是端接容差。

计算公式3:适用大开间建筑

(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 /2*1.1=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3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以及由水平跳线连线 (HC) 、中间跳线连线 (IC) 、主跳线连线 (MC) 和管理标识组成, 它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设计时应考虑在每一楼层都设立一个管理间用来管理该层的信息点, 应根据管理信息点多少安排管理间大小, 若信息点多就应该考虑单独安排一个房间作为管理间, 若信息点少, 可选用挂墙式机柜处理。同时楼道较长, 应将管理间放置在楼道中间位置, 楼道距离较近, 一般安排在楼道边缘位置。设计管理间管理子系统时, 一般采用下述步骤:

步骤1:选择110型硬件并确定其规模。步骤2:确定话音和数据线路要端接的电缆对总数, 并分配好话音或数据数线路所需的墙场或终端条带。步骤3:制作跳线进行管理间的信息点连接。步骤4:作好布线电缆标识管理工作。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由设备间和楼层管理间之间的连接线缆组成, 通过建筑物内部的传输电缆, 把各个楼层管理间的信号传送到设备间, 直到传送到最终接口, 再通往外部网络。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主要确定垂直路由的多少和位置、垂直部分与干线系统的连接方式, 它必须既满足当前的需要, 又要适应今后的发展。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步骤可采取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及布线距离要求;步骤2:确定干线接线间的接合方法, 主干线路的连接方法目前有点对点端连接、分支连接和混合式连接三种。这三种连接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配置情况既可单独采用也可混合使用。步骤3:确定干线子系统布线路由, 通常采用电缆孔和电缆井方法, 当楼层管理间都对齐时, 一般采用电缆孔方法, 否则采用电缆井方法。

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由设备间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是外界引入和楼内布线的交汇点, 在确定设备间的位置时一般理想位置应设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路的中间, 一般应放在一、二层, 并尽量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 设备间面积一般不小于10m2, 在设计时必须按照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对环境、安全、供电、接地等问题进行认真考虑。

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多栋相邻或不相邻的建筑组成的小区或园区建筑物间的布线系统, 是智能化建筑群体内的主干传输线路, 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效果, 因此在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建筑群主干布线一般应选用多模或单模室外光缆进行地下化和隐蔽化布线方式, 同时路由尽量选择距离短、平直在较为永久性的道路上敷设。建筑群子系统设计可采取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步骤2: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步骤3: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步骤4: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步骤5: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步骤6:选择所需电缆类型和规格;步骤7:确定每种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步骤8:确定每种方案所需的材料成本;步骤9: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

7 结语

随着综合布线系统不断发展, 人们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就要求广大技术人员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 依据布线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这样就可以保证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

摘要: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智能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布线工程设计是客户需求的反应, 同时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工程设计方案对整个布线工程的系统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布线工程,六个子系统,设计技术

参考文献

[1]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

[2]张彝, 董茜.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3]刘省贤, 李建业.综合布线技术教程与实训[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与验收 篇2

一、填空题

1、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验收分为 初步验收 验收、随工验收 验收和 竣工验收 验收三个阶段。

2、在布线工程施工前,首先要确定工程的施工流程,包括 施工准备、线缆布放、设备安装 及 系统测试验收。

3、项目经理的工作具体包括 方案审查、进度控制、质量监督、协调配合、后勤保障 及 质量验收。

4、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般分成3个主要过程: 质量计划的编制、质量保证 和 质量控制。

5、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包括对 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材料、对施工设备 和 对文档材料 的管理。

6、项目费用管理的内容包括确保在限定的预算内完成项目的 资源计划过程、成本估计过程、成本预算过程。

7、项目进度的管理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项目完成的时间,并能够降低项目的实施成本,但是在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时,首先必须制定 进度管理计划。

8、设计接地体时,若单独设置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应该大于 4。

9、对墙面隐蔽预埋的管路时,应该做到图纸所标点的位置误差距离不得超过 15 cm。

10、对于小口径的PVC管,弯管时可采用弯管器处理,但是弯曲

半径应大于 6 倍的管径。

二、简答题

1、项目管理定义?

答: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2、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组的成员包括哪些?

答:1.项目总负责人;2.项目经理;3.现场管理负责人;4.技术负责人;5.材料管理负责人;6.验收负责人;7.工程总监;8.过程参与人员。

3、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步骤分几步,分别是?

答:验收步骤分6步:分别是1.完成布线测试后开始验收;2.资料审查;3.单项结论;4.不合格项处理;5.整改重验;6.验收结论。

4、国内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方式有哪些?

答:1.施工单位自行组织验收;2.由第三方验收机构进行验收;

3.由施工监理机构组织验收。

5、简述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验收判断。

答: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结论为不合格,则综合布线系统验收判定为不合格;2.对单项作出符合、基本符合或不符合的结论。当某项对于标准的要求有微小的不满足,并且对实际使用和管理不产生实质的影响的,判定为基本符合;3.如有一项的验收结论为不合格,则综合布线系统验收综合判定为不合格,否则综合布线系统验收综合判定

为合格。

6、简要说明工程竣工文档应包括哪些文档?

答: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综合布线系统图、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图、综合布线系统自测报告、操作及维护手册、布线材料清单、厂商资料。

7、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验收的项目包括哪些?

答:系统管理验收、文档验收、器材检验、设备安装检验、线缆敷设和保护、系统的接地验收等。

8、施工时使用人字梯时的注意事项?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计算机专业 综合布线 实训教学

近年来,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我国建筑物的标准配置。随着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容纳的通信系统也从最初的网络和电话发展到了计算机网络、电话、视频监控、公共广播、有线电视等多个通信系统,这也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开拓了市场。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具有内容新、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等特点。不少学生的理论成绩尚可,但在实训过程中却“判若两人”,还有一些毕业生根本无法胜任相关的实际工作。如何改进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的实训教学,努力实现教、学、研、练、做一体化,已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内容的确定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择既能贴近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又适合学生知识掌握现状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在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内容确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一方面以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为依据,从智能建筑和综合布线的基本概念出发,紧紧围绕工程应用,系统、准确、深入地向学生讲述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技术、网络测试技术和工程验收内容,同时讲授电子配线架等综合布线新技术。

二、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能力达标的确定

过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偏重于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这种能力是不是真正贴近企业岗位群的需求呢?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能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闭门造车,对学生将来就业必需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仍然十分薄弱。因此,我们在确定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能力目标时,与相关系统集成公司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合作,对网络建设工作领域的综合布线各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在校掌握网络系统结构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熟悉综合布线产品,熟悉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掌握设计方式和规范,掌握安装规范和技术,熟悉综合布线从设计到施工、从安装到测试及验收的工作流程,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承担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现场安装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测试验收等工作任务,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网络建设工作领域中的网络工程技术员、工程监理员、项目经理等职位,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三、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的开展

1.循序渐进地推进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逐年下降,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许多学生越来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进而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因此,在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始终以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为教学依据,按照综合布线的工作流程“系统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来布置实训内容,这样就使实训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实现了无缝对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体会项目成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学生的实训主体地位

为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强化了学生的实训主体地位,在对产品和安装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的基础上,每个理论知识点都安排相应的实训项目。例如,在布线器材与布线工具这一知识点上,我们布置了认识常用布线材料,常用管槽、设备安装工具的使用,认识常用线缆安装工具三个实训项目。这样就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尽可能将理论知识通过工作任务串起来,理论知识内容既符合工作任务职业行为,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了教、学、研、练、做一体化,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

3.实训考核实战化

我们将以往的在实训场地内的考核方式改变为校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考核,充分利用学院的新校区建设,让学生模拟新建校园网,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教工宿舍、学生宿舍等信息点,设计各自的方案。这样既实实在在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确保了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公正。

总之,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的实训教学必须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的技术性与工程性的特点,在讲授规范标准等必备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操作技能的教学。

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实训设计与实践 篇4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系统, 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公共平台, 是楼宇智能化的必备基础设施。基于综合布线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列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为智能建筑行业输送合格的综合布线技术人才, 是综合布线工程课程的目标, 掌握这种专业技术需要专业的培训与实践操作。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 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实践性强,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分离, 导致所授知识空洞抽象, 所做实践散乱无序, 知识与技能难以相互映射与补充。

因此,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十分重视综合布线的实训设计及实施, 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1 综合布线课程的现状

受信息技术和建筑楼宇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全国已有200余所院校开设, 并有倍增趋势。纵观综合布线工程课程教学目前的状况, 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的工程实践不足, 不能及时掌握综合布线行业的新发展和新技术, 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 教学方式不形象、不生动, 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 理论性太强, 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没有学习的兴趣。

2) 实训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存在不足, 学院在开设楼宇专业的同时, 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先进的实训器材, 只有一些落后的设备和材料, 教学实践开展十分困难, 仅训练学生进行打接水晶头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

3) 综合布线技术发展迅猛, 然而学生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却非常缓慢, 完全与市场脱节, 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 学生也不了解当前工程的实际操作方法。

这些问题的出现, 就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实践技能薄弱, 对实际工程的操作方法完全不了解的情况, 在就业工作时, 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 为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需要对课程实训模式进行合理改革, 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才能培养出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2 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设计

很多院校的综合布线工程实训, 还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制作网线、打接水晶头等基本技能, 对于实际工程来说,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合理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工程的能力。学生不仅需要能布线, 能安装, 而且还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行业新标准、具备阅读施工图纸和系统调试等专业能力。

按照工作顺序,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有设计、施工、验收三个工作阶段,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项目, 它涵盖了本门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工作任务。因此, 我们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训模式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展课程实训。

由图1可知, 整个实训模式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首先是工程设计制图, 其次是工程实施, 然后是工程测试与验收, 最后是考核与评价。前三个模块符合当前实际工程的实施流程, 做到与实际工程相符。第四个模块为考核与评价, 是对实训效果的检查与评估, 贯穿全部实训过程。

为了较好的开展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实训, 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 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工作任务。根据实训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用人的要求, 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构建了一个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 从部分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实训体系, 将整个实训划分为两个项目———智能家居布线和智能楼宇布线。具体的实训项目和内容见表1。

以上两个项目, 均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弱电系统、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理论, 具有相应的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与识读的能力, 并掌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应用的知识。其中, 家居布线规模较小, 大家比较熟悉, 而且平时接触较多, 所以该项目主要训练布线的基本技能, 相对比较简单, 采用的技术较单一,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智能楼宇布线涉及多个布线系统, 不仅楼层和房间的数量多, 而且需使用多种材料、工具和设备, 该项目主要考核学生对综合布线各种应用的设计和实施, 以及各子系统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 要求具备编制安装工程造价, 以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知识。

3 综合布线工程实训的实施

根据设计的实训模式, 利用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实训室, 开展课程实训。该实训室现有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装置6台, 为完全模拟真实的建筑环境, 用金属网孔板搭建了大小不一的房间, 结构组合严谨, 让学生能面对一套完整规范的布线环境。

实训过程中, 由教师组织和引导, 教师是辅助者和协调者, 而学生是实施主体。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5~6人, 每个小组选举1名小组长,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都由小组长负责。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 学生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 讨论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安排成员分工, 相互合作, 按部就班地实施每一步骤。实施过程中,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讨论, 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很难找出解决办法时, 实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能够将已掌握的知识充分应用于项目实践。

实训教师要监控整个实训过程, 检查学生项目实施进度, 向学生强调考核要点、步骤和注意事项, 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 及时发现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并做好记录, 针对出现的问题, 调整实训重点, 根据每组的实训情况, 做好实训小结。组织学生依次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完成项目任务, 并在实训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质量和效果来评定名次, 给与奖励。鼓励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实训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改变以往只由教师一人评价的模式, 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任务实施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项目完成后,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 再由教师检查评分, 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 形成文字资料, 以便将宝贵的经验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4 结论

采用上述实训模式, 对我院楼宇11级学生实施综合布线工程的课程实训, 改变了以往以理论为主的实训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空间, 让学生有了亲自动手, 在实践中锻炼的好机会。在实训过程中, 要求学生按规程规范操作, 提高其安全意识, 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 树立其时间观念, 能够做到不浪费材料, 增强其节约意识。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模式, 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加强学习, 自我充电, 提高工程实践的能力, 不能只懂理论, 而不懂实践, 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实训, 学生亲身经历了完整的工程实施阶段, 真正掌握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测试和验收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楚, 懂得了系统的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操作, 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丰.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5.

[2]陈红.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3]吕晓阳.综合布线工程技术与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篇5

浅谈职业院校《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

在职业院校<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觉得理论性太强,教学实施困难;学生觉得上课枯燥无味,一点不感兴趣;用人单位觉得学生技能薄弱,不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为此,必须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作 者:傅峰 曹元顺 李桂珍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新疆・昌吉,831100刊 名:科教导刊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420关键词:职校 教学目标 项目式教学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篇6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分析;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52-03

【作者简介】沈斌,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南京,210000)信息技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园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基础”与“CAD工程制图”的后续课程,同时还是“网络组建与应用”的前导课程,可以说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周期为一年半。课标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规定了学时与学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统一规划的课程设计思路,首先设定了课程目标,继而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架构详列了课程内容与要求,最后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与选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实施建议。

笔者通过“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开发过程以及一线专业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对提升“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质量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领会课程标准理念及实施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归纳起来,本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高度体现了“工匠精神”,具体表现为培养三个意识:

第一,工艺意识。“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是建立在实操基础上的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效对接的桥梁是工艺意识。耗材的制作、安装、调试、检测过程实现由“完成”到“竣工”的转换。转换的目标为工程标准,这也是课程的终极要求。项目任务过程中对精细度、平整度、贴合度、整齐度、牢固性、美观性的要求是培养工艺意识的内涵。

第二,规范意识。规范意识又分为操作规范与安全规范。操作规范体现在工具的使用(选型、力度、角度等)、材料的使用(领取、材质、分类、标识等)上。实践过程中可辅之以相应的模具(如用于切割的铁质模具)和附件(如九宫收纳盒等)。网络综合布线的施工要使用到手枪钻、打线刀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工具使用过程中的握持方法、动作要领、摆放状态以及施救措施等是培养安全规范的核心因素。项目实践的过程既是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规范的过程。

第三,协作意识。网络综合布线施工是团体项目,因此,团队协作意识是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根据异质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配置项目工程师等岗位并适时进行轮岗。团队协作中对技术指标的统一认识、工序的统筹、完整链路标准统一性的把握是对协作意识的有效训练。

二、理解课程标准的架构与要求

课程标准的第五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本课标的核心内容。可以从“架构”与“要求”两个维度来解读。

(一)课程内容的“架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五门课程标准全部采用“项目—任务—内容”的三级架构。在“项目”层面上,“认识”“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综合实训”五个项目搭建起综合布线工程的主线,适应企业施工的需求,以期达到专业教学与企业施工的有效对接。在“任务”层面上,任务的设置面向综合布线系统的常见子系统,兼顾目前中职学校主流的实训环境与学情,同时也将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在“内容”层面上,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从课程目标的定位出发,理论知识强调必备性与实用性,先理论,后实操,理论为实操服务。在“内容”的顺序上注意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虚后实。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施工的“任务”可根据学情再细化为“工序”,在每步“工序”的操作中强化工艺意识、规范意识与协作意识。

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中出现了诸如“会从招投标文件中获取工作量、技术指标等相关信息”“会合理核算、列表、领取材料和工具”“会根据客户要求拟定相应的需求分析报告”等与工程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这些要求在教材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些缺失,因此一些经验性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授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

(二)课程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在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分别使用了“了解”“知道”“掌握”“会”等行为动词进行程度的划分。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情与实训条件对各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程度要求,操作实践中要参考相应的技术标准。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耗材在实操中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又很难通过文本进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操作实践中进行相应的经验传授,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控制不同工具在不同耗材上操作的力度、火候等经验性能力。这些经验性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特别之处,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重在“生”与“能”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按工程流程进行。学生微观学技能、宏观学流程。实训教学的内容与企业施工的要求进行无缝对接,这就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双师型”不再是对专业教师在资质上的要求,而是一项体现在操作层面上的技术要求。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还应有企业实践的经历。工程施工流程的进度控制、体现在每道工序中的操作规范与安全规范、操作经验的传授等,这些重要的环节都需要教师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否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是无本之木。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工程的感性体会、对项目的理性认知、对任务的明确认识以及对工序的规范操作上。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操作的大范围、深层次的实践体验是保证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举措。因此,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网管中心、布线桥架等。教师创造条件使得课程的整体流程从施工现场进入实训空间,再由实训空间回到施工现场。

(二)教学方法重在“活”与“趣”

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学习与操作的兴趣。建议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项目组的划分。组内设项目工程师、项目施工员,规范监督员等岗位,组内人员各司其职。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检测、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构成了项目教学的主线,切合企业施工的流程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认同意识,岗位意识与规范意识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手段重在“实”与“新”

在教学实践中,网络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网络综合布线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重点内容可采用微课、课件等辅助教学;电动工具操作、光纤熔接等核心技能,教师可先行示范,学生模仿、训练,教师适时指导,并将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拍摄后通过投影进行点评、指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得在传统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的突破。

(四)教学评价重在“细”与“准”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篇7

关键词:综合布线,智能建筑,规范

引言

随着建筑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工程的实施对于建筑物的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建筑业发展的要求,建设部于2007年4月发布了在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国家标准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该标准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旨在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2008年8月1日,由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开始实施,该规范第一次把“综合布线”作为单独章节列出,条文中明确规定了综合布线的技术措施。结合现行国标,现场工作经验,可以把综合布线按照施工、验收的程序划分为8个工作阶段,包括:施工前检查、设备安装、电缆和光缆的楼内布线、电缆和光缆的楼间布线、缆线终接、系统测试、管理系统、工程总验收。在每个阶段按照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避免常见技术错误的发生,可以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使智能建筑的交接、运行顺利实现。

1 施工前检查

施工前检查包含四个项目,即环境要求、器材检查、安全要求和防火要求。验收方式为检查。

1.1 土建施工为综合布线的预留不合格

综合布线施工开始前应保证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光缆引入管道与电气、水、煤气、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管线入口部位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采取排水及防止气、水、虫等进入的措施。

有关设施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抗震要求。[1]

1.2 器材规格、性能不满足要求

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原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1]。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无气泡等缺陷。电缆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施工前应进行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及缆线长度的抽验,并做测试记录。现场尚无检测手段取得屏蔽布线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参数时,可将认证检测机构或生产厂家附有的技术报告作为检查依据。

1.3 防火措施不到位

消防器材的配置应符合建筑物的设计防火等级,在防火重点部位预留防火孔洞。

2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阶段包括两部分:一是电信间、设备间、设备机柜和机架的安装;另外是配线模块和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的安装。验收检查方式应该采用随工检查,也就是和安装工作同步检验。随工检验是检验施工现场不能很好落实的问题点。

2.1 标志不齐全

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1]。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各类配线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类型。

2.2 接地措施不到位

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桥架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综合性医技楼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1Ω。无技术要求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2]。

2.3 屏蔽层不可靠

屏蔽电缆、屏蔽导线、屏蔽补偿导线的屏蔽层均应完好并符合设计要求,屏蔽层均应接地。总屏蔽层及对绞屏蔽层可靠连接接地;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屏蔽层接地的位置宜在仪表盘侧;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的接地点应靠近信号源接地点[1]。

3 电缆和光缆的楼内布线、楼间布线

电缆和光缆的楼内布线其一是电缆桥架及线槽布放,必须进行随工检验;其二是缆线的暗敷,包括暗管、线槽、地板下等方式,因其为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隐蔽工程签证的检验方式。

电缆和光缆的楼间布线包括5个观测项目:架空电缆、管道缆线、埋式缆线、通道缆线、通信线路间距和总体施工质量。第一项采用随工检验,第二、三、四项为隐蔽工程签证项目,最后一项则要进行随工检验和隐蔽工程签证相结合的方法。

3.1 缆线余量不足

穿管的绝缘导线总截面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面积的40%[3]。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的弯曲半径为: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1]。

3.2 缆线间最小净距不足

(1)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并符合表1的规定。

(2)综合布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最小净距宜符合表2的规定。

(3)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其相互间的净距最小值为: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在上面时为0.3m;当电线管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在上面时为1m。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2m。电线管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m。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管线互相交叉时的距离,不宜小于相应上述情况的平行净距。电线管与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最小净距为0.5m[4]。

注:(1)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

(2)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4)建筑物内电缆、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表3的规定。

3.3 预埋暗管保护措施不到位

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100mm。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o,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4 缆线终接

缆线终接包括4个验收项目: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光纤连接器件、各类跳线和配线模块。他们的验收方式均为随工检验。

4.1 缆线标示错误

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缆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对绞电缆与连接器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4.2 光纤连接损耗值过大

采用光纤连接盘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盘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d B

5 系统测试和管理系统

系统测试和管理系统均为竣工检验内容。系统测试包括光纤特性测试和工程电气性能测试两项内容。管理系统含有三个测试项:管理系统级别认证、标示符和标签设置、记录和报告。

5.1 现场测试仪不符合要求

对绞电缆及光纤布线系统的现场测试仪应能测试信道与链路的性能指标。具有针对不同布线系统等级的相应精度,应考虑测试仪的功能、电源、使用方法等因素。测试仪精度应定期检测,每次现场测试前仪表厂家应出示测试仪的精度有效期限证明。测试仪表应具有测试结果的保存功能并提供输出端口,将所有存贮的测试数据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测试数据必须不被修改,并进行维护和文档管理。测试仪表应提供所有测试项目、概要和详细的报告。测试仪表宜提供汉化的通用人机界面。

5.2 标示与标签位置错误

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的标识符应包括安装场地、缆线终端位置、缆线管道、水平链路、主干缆线、连接器件、接地等类型的专用标识,系统中每一组件应指定一个唯一标识符。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所设置配线设备及信息点处均应设置标签。每根缆线应指定专用标识符,标在缆线的护套上或在距每一端护套300mm内设置标签,缆线的终接点应设置标签标记指定的专用标识符。接地体和接地导线应指定专用标识符,标签应设置在靠近导线和接地体的连接处的明显部位。根据设置的部位不同,可使用粘贴型、插入型或其他类型标签。标签表示内容应清晰,材质应符合工程应用环境要求,具有耐磨、抗恶劣环境、附着力强等性能。终接色标应符合缆线的布放要求,缆线两端终接点的色标颜色应一致。

6 工程总验收

工程总验收属于竣工检验,包含竣工技术文件和工程验收评价两个项目。主要内容为清点、交接技术文件和考核工程质量,最终确认验收结果。

6.1 竣工技术资料不全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包括:安装工程量;工程说明;设备、器材明细表;竣工图纸;测试记录(宜采用中文表示);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随工验收记录;隐蔽工程签证;工程决算。常见工程变更异议和隐蔽工程签证缺失,应当在施工过程中加以规范。补救措施是谈判确认变更;隐蔽工程重检。后一项措施影响交接工期并造成施工的浪费。

6.2 检测抽样不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则被检项目检查结果为合格;被检项目的合格率为100%,则工程安装质量判为合格。[1]系统性能检测中,对绞电缆布线链路、光纤信道应全部检测,竣工验收需要抽验时,抽样比例不低于10%,抽样点应包括最远布线点。抽样应随机选取,不能偏好。

结束语

GBT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和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实施,给建筑综合布线施工工程提出了新的课题。综合布线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顺应技术的进步、法规的完善与强化趋向。在施工中,把握好综合布线工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可以保证建筑工程达到优质、可靠的运行要求,为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霍大勇.城镇普通住宅电气设计与施工的十件注意事项[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8(9).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篇8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网络系统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 智能化建筑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要想做好智能化建筑, 必须打好综合布线系统这一基础。综合布线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之间的信号传输问题, 进而对弱电系统网络布线的设计、测试、施工、验收进行规范[1]。它不仅是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 而且也是一套多学科的布线技术。

2.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原则

结合现实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时, 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

(1) 实用性:综合布线使用的设备的选型和整体功能的设计要立足于基本使用需求, 采用简单易行的模式。

(2) 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现有需求, 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 需要注意的是, 设备的先进性不能和可靠性发生冲突。

(3) 可扩展性:由于在未来可能出现各种无法预测的智能建筑的应用方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必须要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 以便更好的满足未来应用需求。

(4) 易用性:综合布线系统的控制系统要具备友好的人机界面, 可以通过预置模式等手段降低系统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提供设备的使用率。系统的所有设备都能够在单一的平台上进行集中控制, 根据现实需求定制开发集控软件。

(5) 可靠性:为了保证综合布线系统具备较高质量的工作时间, 系统所配设备要使用技术成熟的厂家的主流设备。

(6) 经济性:当设备满足以上所有要求是, 在选择设备时还要考虑综合布线系统的性价比, 充分考虑系统的维护成本和长期使用。

3.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流程

3.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在智能化建筑的建设中, 综合布线系统是其基础[3]。系统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日后系统的使用和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布线系统为信息资源的传输创造了物力通道, 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是系统产品的选型, 在工程建设中备受关注。在产品的选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产品一定要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二是结合工程的现实需要, 满足用户的客观需要;三是坚持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统一结合;四是依据系统工程的整体建设特点, 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五是坚持系统的近期使用和远期规划的统一。

3.2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架构

在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时,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系统架构的性价比, 根据现有的成熟的技术条件进行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应采取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 并能支持电话、图文、数据和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规划技术等提高, 综合布线的实施产品与实施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还是遵照GB/T 50311-2000标准采用“一间二区三个子系统”[4], 如图1所示。

3.3 综合布线关键子系统设计与实施

在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过程中, 本文主要探讨关键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分别是主干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

(1) 主干子系统

主干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关键, 其设计和实施的关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分析, 确定子系统的规模, 如果某一楼层配线间需要干线服务的相关插座在75m的距离内, 可以采用单干线子系统, 一旦超出该范围, 就要考虑使用双干线子系统或者是使用二极交接间;二是确定垂直干线通道, 一般来讲, 将垂直通道与配线间合用;三是确定楼层干线线缆类型与数量;四是确定水平主干线的电缆路由;五是确定每个楼层需要的干线线缆长度, 同时确定主干线线缆长度, 实施过程中国, 楼层线缆长度可以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横向 (干线线缆长度H+垂直干线线缆长度V) ×1.15m+6m, 主干线总长是各楼层干线长度之和。

(2)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的位置应尽量设置在建筑物的中间, 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易燃、易爆炸、腐蚀物等, 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源,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同时, 设备间的最小使用面积应该大于等于10m2, 其高度应该在2.5m——2.7m之间, 门的高度应该是2米, 宽度为1.5米, 承重超过500kg/m2。

(3)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水平布线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的桥梁, 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 当局域网结构产生变化时, 只需改变跳线方式, 不需要重新布线就可以解决[5]。通常设置在在每层的楼层配线间内, 由光缆跳线、电缆配线架和光缆配线设备等组成。

(4) 建筑群子系统

通常情况下,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是有线通信方式。从全程全网角度来看, 综合布线系统是公用通信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 通过建筑群子系统和公用通信网连成整体。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和公用通信网的技术性、使用性质以及技术要求基本相同, 因此, 为了充分保证全程全网的通信质量, 不能只顾局部需要而影响全程全网的传输质量。建筑群子系统的缆线是室外通信线路, 它的网络分布、建设原则、工艺要求、建筑方式以及和其他管线间的协调配合, 与市区内的其他通信管线要求相同;建筑群子系统的缆线还必须符合本地区通信线路的相关规定。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的智能化小区内, 如果已经有架空通信杆路或者地下电缆管道时, 一定要充分利用。可以使用租用或者合租等方式, 共同使用, 避免重复建设, 节省投资, 小区中的管线设施得到了有效减少, 对小区的环境美化提供便利。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重点为:确认建筑物的线缆入口;确认建筑群主配线架的容量;确认建筑群干线类型;确认建筑物干线的线缆数量;确认建筑群干线的路由和敷设方式。

4. 综合布线系统实施过程中解决电磁干扰方案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周围环境中, 有着很多无法避免的电磁干扰源。例如, 开关电源、电梯、无线电发射设备、电子启动器、雷达设备、电磁感应炉、荧光灯、电力设备和交感性设备等。通常采用的减少干扰的办法主要有:一是严格按规定实施系统接地建设, 按照接地引入线、接地干线、接地母线到接地线的规定施工;二是选择品质好的传输介质, 最好采用光纤产品, 更好的适应“光进铜退”;三是在双绞线布线的过程中, 不能扭曲避免绞距不均匀对称影响传输的平衡性;四是按照规定要求, 严格保持对绞电缆和电力线以及建筑物内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

5. 结束语

迄今为止, 局域网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应用, 其最后100M的设计和实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在智能建筑网络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必须坚持基础打得好, 楼才建的高原则。但是, 作为局域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综合布线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时代的发展, 网络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将越来越高, 因此, 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也将得到加强, 更加适应于未来的智能建筑, 同时, 有效的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也将成为日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辛向华, 赵玉民.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及其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01)

[2]周桂芳, 庞红星.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03)

[3]马银伟, 李国瑞, 尤家锋.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J].电信建设.2009 (04)

[4]张维.综合布线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导报.2012 (02)

浅谈楼宇智能化技术与综合布线 篇9

1智能化楼宇介绍及相关支持技术

现代智能化大楼强调集合多种小功能子系统, 通过主系统控制其运行并相互作用。

主系统按不同功能分为四类:自动化管理建筑中设备运行的BAS系统、楼宇内通讯自动化的CAS系统、OAS自动化办公系统以及控制整体结构化综合布线的SCS系统。其中BAS系统智能控制楼宇中水、电、气以及灯光, 为楼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础;CAS系统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各种通讯设备保证了楼宇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同外界的实时交流;OAS系统在账单处理, 数据计算, 资料整理, 信息通知等方面提供的办公技术支持, 使得楼宇内部运行井然有序;负责综合布线的SCS系统则担任起为楼宇内各系统间的即时交流相互协调搭线牵桥的主要任务, 是楼宇实现智能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个系统在楼宇中各司其职相互协同, 使得整座大楼在节能、清洁、安全、办公、人性化等各方面变得更加智能灵活。

2我国智能化楼宇现阶段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腾飞式的发展进步, 楼宇的运行和管理越来越强调智能化、科技化、细微化、人性化以及低成本设计, 智能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楼宇现代化标准的重要参数之一, 如今我们一走进楼宇中, 便在无形中享受到智能化楼宇体系带来的种种便利, 如放置在一楼大厅的电子信息公布栏、安全出口的指示牌、紧急应急灯等。

楼宇中大量传递信息的设备仪器无不体现了智能化发展在现代楼宇建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政府政策扶持和高新技术的支持下, 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在建筑领域中逐渐成为新兴火热的行业, 目前相关技术人员在巩固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正大力探寻范围更广、效果更多、成本更低、技术性更强的智能化设计, 不断为智能化楼宇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做努力。

但现阶段仍然有较多困难需要攻克, 其中在综合布线系统中, 传输线缆与设备产品额定参数或相关政策指标不匹配导致运行效果不理想是最需要突破的障碍, 提高综合布线技术, 增强线缆传输的适用性, 改善整座楼宇体系兼容性是突破这一障碍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综合布线

1综合布线相关概念

SCS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在20世纪中期首次被提出, 其设计理念主张通过管理楼宇中电信号或光信号的输送载体与硬件的相互连接, 将各个主系统与其功能相关的众多子系统通过线缆合理对接后在楼宇中有序进行工作。

楼宇中信息运输载体主要由线缆组成, 综合布线能将各线缆汇总后由控制室进行实时监控、集中调度与统一管理。与传统线缆管理相比, 综合布线控制体系使得整座楼宇更加结构化, 楼宇中线缆纹理更加清晰明朗, 在发生设备故障时更能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修正, 确保了楼宇的正常运行, 是楼宇智能化建设走向多元智能化化的必须途径。综合布线的主系统通常包含六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 (1) 工作区域间的子系统; (2) 水平进行配线子系统; (3) 垂直干线子系统; (4) 设备之间的子系统; (5) 综合管理子系统; (6) 建筑群落之间的子系统。

2综合布线现阶段发展任务

楼宇智能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水电气、感应设备、空气流动等多方面的相关技术支持, 每一方面都意味着信息的传递, 传递信息需要线缆作为载体, 综合布线技术通过对楼宇内外线缆传输网络的统一规划设计, 实现楼宇中BAS、CAS、OAS三大主系统的完美结合, 是楼宇实现智能化的前提。

相比于其他三大主系统所需的高端技术与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的门槛较低, 现阶段楼宇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对线缆管理智能化、子系统功能结构化、传递范围全面化等综合布线范围内的深入研究。

然而目前线缆与相应电子系统设备在传输弱电信号上不兼容是综合布线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以广播系统和火灾报警的布线为例, 在广播系统中要求对弱电信号的输出有效电压在24V以下, 而实际上大部分广播系统采用的是高达70V、100V、120V的定压输出设备, 长时间输出会导致线缆受到严重损坏, 除此以外, 广播系统使用的传输线缆的横截面积一般要求在1.0—2.5mm2范围内, 而综合布线里所使用的非屏蔽双绞线仅有0.5mm2的线芯横截面积, 两者相差甚远, 传输效果不太理想, 尽管综合布线在广播系统中能满足传输要求, 但在质量方面, 却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在火灾报警系统中同样因为非屏蔽双绞线横截面积不能满足自动报警信号装置里传输线缆所要求的面积参数, 尤其是比较重要的穿管与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 在信号传输上极易发生信号错误、信号传输中断、信号传输时间长等情况。解决线缆设备间的不匹配是我国综合布线技术提高楼宇智能化必需攻克的难关。

目前国外优秀的综合布线生产商已经研制推出了能与弱电信号设备有效兼容的线缆, 在上文中提到的传统双绞线线缆就被新一代线缆替换, 与传统双绞线相比, 新一代线缆具有抗干扰、低延时、易识别等优点, 并且能有效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断的频率, 能与高要求的弱电信号电子设备有效匹配, 并满足相关传输的规定指标, 提高了楼宇信号传输的质量。

三、楼宇智能化技术与综合布线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内对智能化楼宇的需求必将不断增长, 并在未来时间里保持高速上升趋势, 在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中, 提高综合布线在智能化楼宇里的应用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建造现代化建筑是将楼宇同各种人类所需要的生活生产因素灵活结合的过程, 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对研究人员的要求也将逐年提高, 只有充分掌握信息、网络、建筑和管理的相关知识以及网络化的水电气输送技术, 才能为提高当前楼宇智能化技术水平添一份力。

当然, 科学技术从研究到投入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提高楼宇智能化技术与综合布线技术的过程中, 只有不断进步, 坚持技术创新、材料研制创新和布线模式创新, 才能使综合布线技术在未来更加智能化的楼宇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使智能化楼宇成为新时代的新地标。

摘要: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楼宇中的广泛应用是当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楼宇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楼宇建筑的标志之一, 以SCS综合布线系统为代表的综合布线技术在楼宇智能化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以两者现状为出发点,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技术,综合布线,现状,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天.浅议综合布线与楼宇智能化技术[J].信息与电脑, 2010 (03) .

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篇10

1 医院的综合布线平台的规划

1.1 数据外网

实现internet 连接,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交换。

1.2 数据内网

这个网络上运行的是医院的业务系统,如HIS、LIS、PACS,完成医院内部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医务管理、病房管理等信息的传输处理等,是医院至关重要的网络,因此在综合布线上是首先着重考虑的。由于这个网络涉及医院的内部信息和患者的个人隐私,因此这个网络应严格与外界物理隔离。

1.3 语音网

实现语音通信等,未来支持数字、ISDN 电话以及IP 电话的应用。

1.4 数字影像网

实现医院内部的数字影像的传播、共享,为诊疗、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建立可靠的应用平台,包括PACS、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系统。

2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2.1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应节约实用

普通用户接口采用100 Mbps ;医学影像、放射、B 超等信息宜采用1000 Mbps接口或光纤端口到桌面,综合布线水平应全部考虑6 类系统,数据主干考虑万兆多模或单模光缆。

2.2 特殊区域信息点的预留

对于一些特殊的医院智能化和信息化应用借助于网络平台传输的系统,应在设计时特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虑,包括分诊排队系统、医院信息显示系统、多媒体导医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在规划初期应考虑预留该功能的信息点。

2.3 医疗设备区域的布线

对于大型放射性医疗设备区域的布线,如B超、CT、核磁共振、X线、心脑电图等,对于这些区域的布线,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防止综合布线系统中信号电磁场对这些设备所造成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光纤布线系统或屏蔽双绞线。

2.4 考虑可靠性

在结算中心、收费中心、示教室、会议中心等位置设置了光纤点,采用光缆连接到层交换机上用于专线大数据量应用,对于主干光缆进行了光缆冗余。

2.5 在适当位置预留无线网络的AP点

留出足够空间,为今后的网络扩容做好准备。无线网络技术带来的核心优势就是移动性。医疗机构信息非常庞大,无线网络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正好能满足建立“以人为本”医疗模式。可以使新建的无线网络与原来的有线网络、应用系统有机无缝的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医疗设备、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率、节省医院人力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3 综合布线平台特点及架构

3.1 特点

以我院为例,目前在用的综合布线平台主要是数据外网、数据内网、语音网,相互间独立,实现物理隔离;同时大楼主干有两套互为冗余的支持千兆光缆布线相通。整个综合布线系统有如下特点:

3.1.1 稳定可靠,具有容错和抗灾功能 。

3.1.2 综合布线系统物理拓扑结构为分层星形拓扑结构,各分支子系统相互独立,每个分支子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

3.2 我院综合布线整体规划

3.2.1 确定主设备间位置

由于网络采用三层架构,因此要设计好中心机房、各楼的汇集中心、各弱电间及接入间的位置。

3.2.2 确定弱电间的数量和位置

病房大楼共15 层,如只有一个分配线间,水平区的线缆长度就会超出100m,因此,我们每三层就设一个分配线间,病房大楼共设5 个分配线间,门诊大楼设计两个分配线间。

3.2.3 确定主干电缆类型

目前,语音主干采用3 类大对数电缆,室外数据主干采用室外光缆,可支持1G 的应用。

3.2.4 确定水平线缆类型

水平线缆采用超五类UTP,整个水平物理信道提供100M 带宽。

4 我院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

4.1 建设初期

好的项目在立项认证中,就应该对医院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的规划。我院聘请专家,配合专业公司和医院的信息管理部门,共同对本院的网络使用情况做出整体策划。选用功能先进的品牌产品来实现,同时具体实施时选择有大型项目的成功设计和实施经验的系统集成商。

4.2 对厂家提供的设备物资进行各种检测

在材料入场前,厂家要提供产品在质检部门的检测报告;在材料到场后,施工方要配合监理方在现场通过仪器(如FLUKE DTX线缆测试仪)进行材料入库检定,对线缆组成长(100 m)、中(50 m)、短(20 m)三种通道进行测试;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布线性能的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施工完成后,要由第三方检定机构出具综合布线链路的检测报告。

4.3 对施工方加强管理监督

要求施工方的施工人员提供信息产业部的培训证书,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对线缆的布放、模块、配线架的施工才能按规范进行操作。同时也要求监理方的人员提供信息产业部的培训证书。

4.4 项目交接后

从维护的角度,布线系统的最终价值还是在用户能否方便进行使用、管理维护,要求施工方要提供完整竣工验收的相关文件。对于医院工程信息人员的后期维护将起很大的帮助。

4.5 对网络布线系统的标识

网络配线架、模块端标志清楚,分配线间跳线两端标识明显。

4.6 后期增补点维护

后期增补点处标识应清楚,不能和原有的混起,跳线需要整理,否则时间长久后,机柜处将会乱成一团。

综合布线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只有前期的精心策划,中期的精心施工,后期的精心维护,才能使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满足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求,使有限的投资能长期发挥作用,真正惠及患者和医院。

参考文献

[1]赵启升,等.网络综合布线与组网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宜.综合布线系统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刘军,况丹,冯鹤鸣.智能化系统在公共卫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4):152-153.

[4]徐旭东.新建门诊楼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认证测试[J].中国医疗设备,2008(11):64-65.

[5]王玮,鲁万鹏,包国峰.医院建设中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7(7):30-33.

[6]朱炜.智能建设弱电综合布线系统综述[J].计算机时代,2006(5):46-4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上一篇:初中思品课教学下一篇:探究实验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