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摄影

2024-05-28

全景摄影(精选四篇)

全景摄影 篇1

在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使用X线全景摄影进行摄片,对病灶进行定位和观察[1,2]。然而作为医用设备,对于量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符合最佳标准的结果,才能给医生的诊断治疗带来有效的帮助[3,4]。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口腔全景摄影装置,国内一直没有计量检定规程,从而影响计量人员依据规程对装置进行计量检测,进而影响了医生对口腔疾病准确、周全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为此,作者依据现有的检测器具和仪器,对口腔全景摄影装备检定规程制订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对口腔全景摄影装备检定规程的实施。

1 制订规程文件引用

根据口腔全景摄影设备技术性能检测需求,引用文件[5,6,7,8,9,10]:《JJG 774—2004运用诊断X线辐射源检定规程》;《JJF 1035—2006电离辐射计量术语及定义》;《GB/T 10149运用X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GB/T19042.4—

2 检定器具控制条件的确定

首先,应确定检测仪器的基本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大气压力、湿度,在此范围内,检定器具和被检设备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质和状态,温度为室温10~30℃,大气压为常压80~110 k Pa,相对湿度为30%~85%。

根据现有X线检定器具,确定口腔全景摄影设备的检定仪器和检定条件,包括诊断水平剂量计、空间分辨力测试卡、非介入电压表、温度计、气压计、半价层测量铝片、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对于检定仪器要求:诊断水平剂量计(积分型电离室或半导体型)的有效量程下限不大于1μGy;空间分辨力测试卡铅当量为0.05 mm Pb,最大有效线对应不小于50 Lp/cm;钳式电压表的相对误差低于±2.0%。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0.5℃,气压计的最小分度值≤100 Pa。

对于检定器具要求:半价层测量铝片纯度应大于99%,厚度误差不超过±0.05 mm;由于口腔全景摄影的特殊性,自行设计了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采用U型铝材模体用于模拟人口腔下颌骨形状,纯度应大于99.0%,模体上圆孔直径Φ6.0 mm,各孔深的偏差≤±0.02 mm。

3 检定项目和要求的确定

参照GB/T 19042.4—2005和GB/T 11755~11755.2—1989,首先可初步确定X线管、辐射剂量检定和影像评价的项目和要求。

3.1 X线管的检定

X线管的检定包括X线管电压、X线管电流、加载时间,其误差都应不超过10.0%。

3.2 辐射剂量的检定

辐射输出检定包括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放能率、辐射输出的重复性、辐射输出的质。其中,在口腔全景摄影装置规定的工作状态条件下,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放能率应不大于25.0 m Gy/min;辐射输出的重复性不大于10.0%;辐射输出的质,在管电压50、60、70 k V时,半价层应分别不小于1.2、1.3、1.5 mm Al。

3.3 影像检定要求

影像检定应包括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伪影。首次检定时,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应参照并满足厂家出厂规定的技术指标;后续检定和维护保养中、使用中的空间分辨力,胶片机≥12 Lp/cm,计算机X线摄影(CR)≥18 Lp/cm,数字化X线摄影(DR)≥20 Lp/cm;密度分辨力>1.8%。在图像中能见到的,但在实物中不存在的结构,称之为伪影,通过使用均匀性模块,选择常用SID和自动曝光成像判别,不应有明显的伪影。

4 检定方法的确定

检定方法应根据检定项目和检定需求制订相应的规定。

4.1 X线管检定

X线管检定包括X线管电压测量、X线管电流测量、加载时间。

(1)使用非介入电压表测量X线管电压,将非介入电压表的探测器置于X线照射野中心,使射线束轴与探测器截面垂直。设置常用的管电压值(如70 k V,即管电压的标称值Vi),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V0,采用Vi和V0的相对偏差EV表示电压的准确度。

(2)使用钳形电流测量X线管电流,将钳形探测器夹在靠近X线管阳极端的高压电缆上。选择常用的电流值(如10 m A,即管电流的标称值Ii),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I0,采用Ii和I0的相对偏差EI表示电压的准确度。

(3)使用电流时间乘积表测量X线管加载时间,将探测器置于X线照射野中心,线束与探测器截面垂直。选择常用的测量时间点,每个点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T0,采用标称值Ti和平均值T0的相对偏差ET表示加载时间的准确度。

4.2 辐射剂量检定

首先将诊断水平剂量仪电离室置于照射野的中心,电离室中心轴与线束垂直,焦点距电离室中心100 cm。

(1)检定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通过在标准过滤条件下选择最大照射野,选X线管电压70 k V、管电流20 m As进行曝光,测量3次以上,取其平均值M,按式(1)计算空气比释动能,单位为m Gy/min。

式中:N为校准因子;KTP为温度、气压密度修正。

(2)检定辐射输出的质。在标准过滤条件下选最大的照射野,电离室的中心轴与线束垂直。将X线管电压调至60 k V,选一合适的曝光量(m As)。X线管的焦点到电离室距离为60 cm,吸收片到X线管焦点距离为30~40 cm(如图1所示)。测量未加吸收片和加不同厚度的吸收片时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空气比释动能率降到初始值(无吸收片)1/2时的吸收片厚度为辐射的质,若用半价层测量仪可直接测量。

(3)检定辐射输出的重复性。选择摄片方式工作,将X线管电压调至60 k V,X线管电流调至最大管电流的50%,在非减弱辐射束下连续测量n次(n≥7),重复性V计算公式为:

式中:Ki为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K为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的平均值。

4.3 影像检定

影像检定包括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伪影检测。

(1)使用分辨力测试卡对空间分辨力进行检定。将分辨力测试卡置于影像探测器输入端,并处在照射野的中心位置,在管电压50 k V、曝光量5 m As或在自动模式条件下曝光,调整窗宽窗位使影像最佳,直接读取可分辨的线对值。

(2)使用密度分辨力测试模体密度分辨力。将密度分辨力测试模体放置在三脚架上固定,并处在照射野的中心位置,在管电压60 k V或在自动条件下曝光,调窗宽窗位使影像最佳,应能分辨模体1.8%的密度差。

(3)使用均匀性模体检测伪影。选择常用的SID和自动曝光成像,不应有明显的伪影。

5 通用技术要求的确定

参照其他牙科摄影机器可确定口腔全景摄影设备通用技术要求。从外观和标志方面,口腔全景摄影装置必须具有制造厂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清晰的标志。在电气机械及防护性能方面,应分别符合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6 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的确定

6.1 检定结果的处理

检定结果满足检定规程要求条件的,可确定为符合设备性能的规定,发给检定证书;不能满足检定规程要求的,交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

6.2 检定周期

口腔全景摄影装置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 a。调试、修理、保养后的设备必须重新检定,以保证符合使用性能。

7 结果

根据上述对文件引用、检定器具控制条件、检定项目和要求、通用技术需求、检定方法、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等项目的研究,基本包括了口腔全景摄影装置检定规程制订的基本要素,形成符合检定要求的文件,为对该装置的检定提供了工作依据。这只是初步的规程,还有待在计量和质量控制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8 讨论

由于口腔全景摄影装置检定规程制订,依赖于用于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质量标准的性能。有些器具的制造、加工精度控制非常规条件能达到,所以还有提高的空间和完善的方向;其次,有些检定项目在常规检定中可能会影响装置完整性(如X线管电流的检定),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装置性能的下降,所以在检定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口腔全景摄影装置检定规程会不断得到完善,在实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保证医生使用的装置是性能质量可靠、精度最好的装置。

参考文献

[1]于峰.口腔种植修复临床效果回顾性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4):130-132.

[2]JG774—2004运用诊断X线辐射源检定规程[S].

[3]JJF1035—2006电离辐射计量术语及定义[S].

[4]GB/T19042.4—2005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中牙科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S].

[5]GB/T10149运用X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S].

[6]汤黎明,刘铁兵,朱兴喜.医用冷藏运输箱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2):109-111.

[7]GB/T11755~11755.2—1989运用诊断X射线机管电压和管电流测试方法[S].

[8]IEC67223-3-4Evaluation and Routine Testing in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s-Part3-4:Acceptance Tests-Imaging Performance of Dental X-ray Equipment[S].

[9]汤黎明,吴敏.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风险管理与评估规范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3.

水下全景摄影之旅 篇2

拍摄水下全景

我从事水下全景的拍摄是受到Richard Chesher的影响。他是一个来自南太平洋中心新喀里多尼亚岛(Nouvelle-Calédonie)的摄影师。他拍摄了许多水下全景,让我对水下世界充满了渴望。

新喀里多尼亚是潜水胜地,那里有五颜六色的珊瑚和各种浅水层的鱼群。这里水不深,水下光线充足,不用背着氧气瓶潜水太深,也不必使用水下闪光灯进行拍摄。水下变幻莫测的光线以及琳琅满目的珊瑚都让潜水摄影变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当下潜到10英尺(1英尺约为30.48厘米)以下时,摄影者能看到很多水下生物,包括快速移动的鱼群等。所以,水下10~30英尺成为潜水摄影最佳深度。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光线都和水面以上大不相同,尤其是暖色调的光线。

2010年,我开始拍摄巴西热带森林中的水下全景。这里的湖水不深,我甚至可以带一个三脚架潜水,在水底支起这个三脚架,拍摄精度更高的水下全景。但我要说的是,在水下使用三脚架拍摄全景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在拿起脚架拍摄补地的画面时候,水里会浮上来许多悬浮物。

拍摄潜水全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点就是你遇到的每个拍摄场景都会充满新的可能性,事先再多的准备有时也会猝不及防。另外,水下的景物由于水流的影响,会对后期拼接造成很大干扰,水下的对焦和测光也与水上不同,这与相机和镜头远离景物有关,相信有过潜水经历的读者会有体会。这时,超焦距点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拍摄进行手工校正。

由于水下全景拍摄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款软件能够保证100%的成功率,也没有任何相关的完美解决方案。许多前期的工作只有摄影师自己去做。正是由于这种很强的自主性,目前为止,鲜有人能够拍摄水下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景照片,因为高精度高分辨率意味着要采用矩阵全景的方式在水下拍摄,更富有挑战性。

拍摄水下全景的一个比较廉价的方式是利用GoPro运动型相机和独脚架。这是一个廉价并且轻便的解决方案。更有甚者,有人将6台GoPro相机组成一个立方体相机,可以完成水底全景的一次性拍摄。使用GoPro拍摄水底全景的问题在于,它不能像单反那样得到高素质的画面,也不能输出RAW格式文件。而且GoPro相机在暗光环境下噪点很高,尽管它很轻很便携,但带着它潜入深海会让你得到令人讨厌的画面。如果预算不是问题,那么单反相机毫无疑问是更优选择。谷歌有一个水下“街景”拍摄计划,就是使用三到四台单反相机,配合圆周鱼眼镜拍摄水下全景。这种拍摄设备是一个庞然大物,非常沉,自己会配备一个螺旋桨。

我在二者之间做了折衷,采用一台佳能 EOS-5D和8-15mm的鱼眼镜头,并配备一个Ikelite牌水下防水套装进行拍摄。带着单反下水拍摄的问题是,带着很大防水罩的单反相机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无法保证节点的准确性。假如在水底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这样一个大大的外壳也很难与全景云台适配。为此,我不得不专门设计了水下全景云台,能够胜任三脚架及独脚架的拍摄场景。

拍摄的工作流程和在水上拍摄基本类似。我通常先进行环拍,然后拍摄天和地。在水下旋转拍摄时,要靠个人水性来保证节点的位置。在水上,可以环拍6张得到一张全景,而在水下,由于拍摄条件不理想,各种水生物在画面当中游动,有些还会遮挡镜头,我不得不拍摄大量的图片以便后期合成。而且后期拼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要求我前期必须多拍,给后期制作以更大的空间。通常我会采用HDR技术来恢复前景的色彩,增加前景的对比度。

我之前是拍摄风光的摄影师,因此在全景摄影的领域内,我将很多风光摄影的技法都移植了过来。

我没有固定的处理流程,每一个画面都会经过精雕细琢,但有很多原则性的处理技巧和模式化的步骤可以和读者分享。

首先,对于得到的RAW文件,我会采用Adobe Camera Raw工具进行解码。通过手动调节,得到3组曝光量不同的照片(即在RAW解码时,人为采用3组曝光参数—译者注)。以此得到一个HDR文件。在Photomatix或者HDR Efex Pro中进行通道映射能够得到处理后的JPG或者Tiff文件,这样的图片在色彩和对比度方面都会有很明显的提升,但并不是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要经过HDR。HDR后的画面需要和原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合,才会变得比较自然、真实。

之后,我会用蒙板调节局部对比度,采用PTGui和AutoPano进行照片拼接。拼接完成后,在Photoshop中进行精细调节。对于水面,我会很谨慎地进行调节,以期最大限度保留水面的层次和过渡。我后期的精力主要花在那些有“后期修饰潜力”的画面局部。我认为,并非所有的图片和细节都要进行后期修饰。

对于全景摄影中补天和补地,我会单独进行拍摄然后通过抽取立方体面片,单独对要修补的区域进行修补。

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画质,越低的感光度(ISO)越是理想,但在一些特殊或极端的场合,我是绝不“吝惜”使用高ISO的。采取高ISO拍攝,在相同的光线条件下能保证更大的景深,而且许多第三方软件能够帮助降低噪点的干扰,例如Noiseware以及Define(在众多降噪软件中,Noiseware执行效率最高,也是最受追捧的降噪滤镜—译者注)。

水下全景摄影的挑战

潜水全景拍摄不但需要拍摄者有良好的摄影基础,对水性和潜水经验也有很高要求,而经验的积累则只能靠日积月累。在水下,光线的传播会受到传播介质—水的影响:水下的景物会变得好像距离相机更近,这会影响到相机的取景和测光;光线的强度会随着距离慢慢衰减,因而在水下只能看到很有限的区域。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光线的衰减,水底的景物会出现失色、对比度很弱;此外,水质的通透也是影响最终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拍摄者来讲,原始图像很可能是这样的:前景很美,远景微微泛蓝,画面毫无层次和锐度可言。

nlc202309012334

为了得到尽可能清晰的画面,拍摄者必须要距离拍摄对象尽可能近,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尽量避免远端色彩及亮度衰减的现象。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深海,后期对于色彩的修复就是重中之重了。水下的白平衡千变万化,拍摄距离的远近不同,白平衡也会差很多。但如果采用RAW格式拍摄的话,后期进行矫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轻易去碰水底,一旦水底的悬浮物被搅上来,那画面就彻底悲剧了。

测光的时候需要针对远近不同的景物分别测光,进行合适的曝光。不同的距离内,景物的曝光量会差好几挡。另外拍摄者要十分留意水下的洋流,水底的流水会产生晃动,让画面发生畸变。水下的鱼群游动速度很快,推荐采用1/125秒以及更高速的快门进行拍摄。

还有一个十分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背向反射”。当在水下使用闪光灯或者其他可见光源时,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等会出现反光现象。所以,拍摄水下全景最好的地方无疑是洁净度尽可能高的地方。正因如此,许多水下摄影师会放弃使用闪光灯以避免背向反射。即便水下看起来很干净,也不代表万无一失。有许多水中溶解物,人眼几乎不能辨别。鱼眼镜头视角比较广,边缘畸变严重,并且有暗角,在水下使用的时候需要特殊的手段。因此,我在水下的时候倾向于在有别于拍摄方向的地方采用闪光灯,在水下这么做能拍到更远、更丰富的景物。为了尽量减少水面悬浮物的干扰,需要采用更高指数的闪光灯以及更广的广角片。不过对于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得不在后期在photoshop中采用修补工具进行调整。

为了得到一张精彩的水下照片,对于潜水点的选择也很重要。这个点应当有丰富的水下生物,并且在所有的拍摄方向中都应该具有较为戏剧性的表现元素。随着水下拍摄经验的增加,你会逐渐懂得如何在脑海中预览最后的画面。这需要拍摄者不断用心实践。对于天气,最好的情况是在正午阳光普照的条件下进行拍摄。如果水下画面中出现了阴影区,这部分的画面将会变得黯淡无光。

在水下全景方面,我推荐摄影师Richard Chesher,他写出了一份很有趣的教程,教大家如何在浅水区拍摄水下全景,以及如何应对水下拍摄的一些问题。读者可以检索他名字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个精彩的教程。

Prata溪水中的全景

巴西的欧柳达瓜河(Olho d'?gua)是世界上最美的热带河流之一,潺潺流水宛若流动的水晶。这里有50多种热带鱼和丰富的野生动物,比如短吻鳄,水獭和水蟒。我拍的这张全景图片展示了水下自然环境中的和谐之美、平衡之美。在一棵无花果树下,绢毛猴用果实来充饥,不小心将一些无花果散落在水中,成为了水下“捕食者”的盛宴。

跟着水流的方向漂流到欧柳达瓜河河与Prata溪水的交汇处,水下的生物一下子多了起来。数以千计的鱼群,琳琅满目的水底植物一定让你终生难忘!除了数不清的水中生物,交汇处的水流有一种宝石绿的色彩并且晶莹剔透。在短短2千米的水域中有大量物种,各种颜色的鱼群和水底植物。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人如织是好事,但对于拍照恐怕不是,游人过多会惊吓到鱼群,过多的活动也会使水质变得浑浊。我在游人比较少的浅滩拍摄了这张照片,浅滩旁边的无花果树旁是我的拍摄点,这里我可以拍到更多鱼群(鱼群会进食无花果—译者注)。水下靠近树根的地方处在阴影中,我不得不使用水底闪光灯去补光。

拍摄这张图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在不惊扰鱼群的前提下完成拍摄。我采用了比较笨的办法:提前下水,带着相机待了好久。直到鱼群认为我也是一块水下的石头时,最好的拍摄时机就来了。当鱼儿们认为你并不是一个捕食者,它们就会变得十分“友善”。由于浮力的影响,三脚架不好使,我只能每拍完一张,凭感觉转动一下身体。

补天的照片是最后再拍的。我希望补天的照片更加富有戏剧性,所以一直等到鱼群从我头上游过时再拍,这样一来图片就更有看头了。

浅水处的生命

这张全景图片是在刚刚潜入水面的时候拍摄的,深度在20厘米左右。我采用一个独脚架,连接我那巨大的防水外壳。这里水深仅仅45厘米。我选择在一半深度的地方进行拍摄。这样的深度不仅能看到很壮观的鱼群,光线条件也较为理想,而且能够拍出只有在水下才能欣赏到的折射感觉。水很清澈,水生植物和鱼类颜色丰富,画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尽管水不深,但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可见元素,对水下的部分我还是采用了闪光灯来补光。使用闪光灯能够有效消除水生植物周身的阴影,也能看到隐藏在角落中的鱼儿。需要注意的是,闪光灯最好用双灯,一左一右,这样可以达到无影灯的效果。我凭感觉在水中转动拍摄,为了保证成功率,画面之间重叠度很大。鱼群游动速度快,需要连拍来保证成功率。

拼接时我采用了AutoPano软件,它在处理动体拼接方面十分有优势。去鬼影功能能够帮助用户轻松消除动体造成的拼接失误。

神秘环礁湖

Lagoa Misteriosa在中文中的意思是“神秘的环礁湖”,这种湖会出现在落水湖的最底层,多见于石灰岩聚集的地质结构附近。这里的湖水清澈透明,幽深而神秘,是众多潜水玩家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被认为是巴西境内最深的水下洞穴之一,最大下潜深度可达220米(這一下潜纪录1998年由专业潜水员Gilberto Menezes de Onliveria 创造)。

在这里拍摄全景,我没有使用独脚架,因为独脚架会卷起水底的黏土浆。这里水中的生物比较少,因此我可以用较低的快门速度来拍摄,同时借助闪光灯获得更好的画质。我在十米的深度拍摄了这张照片,因为在这个深度,水面上的光线还依稀可见,整个拍摄环境内的渐变光线及天空中的“耶稣圣光”很有感染力。

在这个环境中拍摄就不需要使用闪光灯了,因为没有移动的物体,也没有距离相距太近的物体,原则上,可以通过延长曝光时间、降低感光度来得到较为优异的画质。我采用400的感光度,在十米深度的地方,按照全景摄影的拍法完成了周围景物的拍摄。由于天空部分太亮,我在水下将ISO调整为100,同时曝光补偿调整为-2,面向天空拍摄了补天的那张图片。

nlc202309012334

欧柳达瓜河的水底朋友

拍摄那天恰好无花果树全面成熟,大量的无花果掉落水中,引来了觅食的鱼群。为了拍鱼群,我先下水呆着,等到鱼儿们习惯了我的存在后才展开了进一步的拍摄。要和鱼儿们做朋友,是我此行最大的体会。

我采用上文描述的技法,使用带有柔光片的闪光灯拍摄周围的景物,并对天空部分采取单独拍摄的流程。这张图的拍摄水深大概是40厘米。在水中,我靠着水性转动身体完成拍摄,也时不时地将下水前身上装满的无花果与水中的朋友们分享。尽管相处很好,拍摄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天空晴空万里,云彩流动很快,这使得水下的光线也瞬息万变。如果在转身过程中光线发生了突变,那对于后期的圖像拼接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与鲨共舞

这次的拍摄地点是一个叫做“女王公园”的潜水胜地,位于古巴沿岸。这里被认为是加勒比地区的最佳潜水点。这里遇见鲨鱼的几率很高。水中拍摄鲨鱼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要冒很大的风险。我之前从未和鲨鱼一起下过水,更无法猜测最后能得到什么样的照片。

为了拍摄关于鲨鱼的全景,我需要身轻手快,沉着镇定,同时要留心水流变化引起的画面畸变(水下洋流涌动,引起水下折射率变化,进而导致画面畸变—译者注)。水流不仅会影响画面,还会让拍摄者“随波逐流”。我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保证节点位置不变。

这次潜水,我穿着潜水背心,上面有呼吸瓶,能够帮助我在水下保持平衡。这样一来,我将能够利用水中悬浮的状态,旋转拍摄,这是一个稳定且稳妥的方法。闪光灯同样不可或缺,它使得前景中的鲨鱼和珊瑚瞬间焕发出光芒。对于鲨鱼,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同时还要让它完整地呈现在一个画面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拼接成功。为了拍到鲨鱼最美的姿态,我要等到鲨鱼出现在相机取景框的中心时,启动连拍功能。

画面中的鲨鱼叫做礁鲨,通常情况下是不具有攻击性的,但这并不是说它从来不去攻击人。在拍摄时,需要注意动作千万不要太剧烈,掉落了器材可就麻烦了。水下转圈拍摄一定要稳且快,否则一旦鲨鱼认为你处于“受伤”的状态,就极有可能来攻击你。我不曾被鲨鱼攻击,但我的闪光灯却被鱼群攻击了很多次。海洋中,面对捕食者,性命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一半一半

这是一个拍全景的独特位置。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流水的水面并不平稳。这不但会影响到视觉效果,还会造成拼接出现严重错误。为了得到我想要的画面,我对每个画面都拍摄多张,尽量避免水面的波纹,提高成品率。在海里拍这样一幅画面是不可能的,因为海面波涛可不像河水那么温柔。对于这样特殊的的全景,平静的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在河流中,水并非极其清澈,所以水下越远的景物越容易被“稀释”,对比度、饱和度都会衰减。水下由于折射率的改变,超焦距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使用小光圈,校准后的超焦距是成败关键。许多防水外壳会配备有水泡指示,在拍摄可以使用水泡来保持水平。这也将使后续的拼接直接受益。

对于未来的展望

我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水下全景也许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随着一次性成相的全景相机的出现,水下全景的拍摄会变得更加容易。我始终坚信,越是恶劣越是极端的环境,越是全景摄影师大展身手的地方。对于生活在钢筋森林中的我们,有更多更有趣的极限环境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全景摄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摄影器材

意大利产登士柏牙片机, 黑纸包装的口内摄影胶片, 德国西诺德设备有限公司产ORTHOPHOS 3C口腔曲面全景体层摄影机, 与日本FUJICR系统兼容, 匹配其6×12英寸专用IP板, 在日常对牙齿及牙周所有摄影检查中应用, 并对其图像质量和观察牙周病变、根尖病变细节显示率、诊断符合率进行抽样对比。曲面断层摄影比传统X线-屏胶系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1.2 临床资料

口腔内外摄影各随机选取72例被检者, 其中口腔内摄影男27例, 女45例, 年龄7~63岁;口腔外摄影男32例, 女40例, 年龄4~71岁。

2 结果

通过口腔内外摄影各随机选取72例被检者的图像分析, 口腔内摄影显示牙齿数目少, 并且被检者不易配合摄影, 尤其是磨牙摄影, 患者恶心明显, 且由于投照角度个体差异较大, 72例患者甲级片仅为45例;口腔曲面全景体层摄影, 影像质量高, 被检者体位舒适, 易配合完成摄影, 72例患者甲级片为71例, 另1例因患者年龄太小仅4岁, 配合不佳。

3 讨论

1989年法国人Dr Francis Monyen首次将数字化成像系统引用牙科学, 同年FDA核准将其应用于口内成像, 称之为Radio Visio Graphy (RVG) , 国外应用较早, 设备研发较成熟;20世纪70年代末, 间接数字化X线摄影首先应用于口腔科, 后来发展为以CCD传感技术基础的数字化牙片拍摄;直到后来出现了以IP板为基础的口腔CR技术;口腔放射科才真正实现了数字化[1]。CR技术是X线成像方式的现代发展, 它不仅利用了传统的X线设备, 而且与传统增感屏一胶片曲面断层摄影系统比较, 大大降低了X线照射量, 减少了X线对人体的伤害, 并可获得丰富的诊断信息[2]。

3.1 断层成像原理:曲面断层摄影是使用旋转架外侧的简便操作面板。从左到右对口腔牙床周围旋转360°进行摄影, 用于替代X线暗盒或纸包口含片。采用CR IP板摄影后, 取出IP板在CR读取系统读出并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则可馈入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最终形成数字影像。

3.2 传统X线根尖片, 口含片摄影其操作复杂, 患者不易配合, 一次投照失败需重复投照, 且对患者和工作人员接受X线辐射量大。使用CR系统不仅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 而且还大幅度降低X线对人体的辐射剂量, 保证了患者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体弱多病的老人。CR系统无需暗室化学处理, 实现了操作明室化。且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借助计算机显示器, 结合临床需要, 既可对图像显示各部位情况细致观察, 又可进行线距、角度、密度测量, 可对图像进行对比度、亮度调节, 边缘增强、黑白反转、复制及存盘等。

综上所述, 口腔曲面全景体层摄影, 影像质量高, 被检者体位舒适, 易配合完成摄影, 口腔摄影宜采用口腔曲面全景体层摄影为宜。

参考文献

[1]邹兆菊, 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5.

特技飞行中的全景摄影 篇4

瑞士空军的PC-7特技飞行编队,是瑞士空军的形象大使,也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飞行特技表演队之一,经常做出精妙绝伦且令人赏心悦目的特技飞行表演。近距离飞行表演需要飞行员具备高超的飞行技术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所以只有那些天天都开着F/A-18大黄蜂飞机的专业空军飞行员才能够胜任。PC-7飞行编队会在周末进行公共表演,总能吸引许多来自国内外的航空爱好者。2013年8月,PC-7赢得了最具分量的航空军事表演大奖—皇家大奖(Royal International Air Tattoo,举办地在英国),该奖项也被称作侯赛因大奖,旨在表彰全球最为顶尖的特技飞行表演团队。

大概两年前,我受瑞士空军之托,获得了一次拍摄航空飞行表演队的机会,在阿尔卑斯山脉上空拍摄了起飞、特技表演和降落整个过程的全景照片。这是一个艰巨的拍摄任务,因为除了要拍摄到既定目标,还要思考如何增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如何让照片更有趣。

关于拍摄

在地面上拍摄全景照片要采用超广角镜头或者鱼眼镜头,围绕着光学节点旋转拍摄。摄影师通常还会采用特殊的全景云台来保证拍摄的精确性。在相对静止、人流量较少的环境中,全景拍摄的成功率较高,但是对于我此次的拍摄环境,以上提到的理想拍摄条件都不具备。我被限制在飞机驾驶舱内,空间也就比浴缸大一点点。在这里无法使用三脚架,飞机做动作的时候,拍摄也会变得十分危险,万一(器材滑落)打破了氧气罩,后果不堪设想。在座舱中,我不得不穿着全套飞行服装,佩戴氧气面罩及安全手套。这些都使操作相机变得十分困难。另外,在驾驶舱内拍摄,光线千变万化,再加上飞行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窗外的景色瞬息万变,准确选择曝光参数和控制快门速度对我都是很大的考验。

我不仅想拍摄独一无二的驾驶舱内的全景,还想要画面中有一些地标性建筑或风景,例如苏黎世城、阿尔卑斯山脉中的马特洪峰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飞机需要在这些地标上空进行低空飞行并做出特技动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飞行高度越低,高速飞行引起的舷窗外的视差(先后拍摄的画面出现错位—译者注)也越大。在以402.3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时,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相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移都很远,而且在一些天地大回转的动作中,相机转,飞机也在转,这就使不同图片素材中舷窗外的景色可能是相近的,这些都会给后期图像拼接带来很大困难。在与飞行员沟通后,我们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以及特技动作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做出了妥协,才将困难降到最低。

为了拍摄这些惊人的照片,我必须事先进行演练。在测试飞行中,我发现在驾驶舱中手动拍摄极其困难,尤其是在飞机以305.8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下俯冲和飞机做天地大反转的动作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最终决定采用Roundshot VR全景电动云台进行拍摄(Roundshot是瑞士的一家久负盛名的电动云台厂家,其产品集刚度、便携性、可靠性于一身,是电动云台中的典范之作—译者注)。这个设备能在6秒之内旋转一周,拍摄8张图片。为了保证操作的可靠性,我还特地定制了一个配备巨大按钮的快门遥控器。

拍摄中,我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I,搭配一只改口的尼康10.5mm鱼眼镜头,没有使用独脚架,更没有三脚架。至于最终采用的方法,你们也都猜到了吧,我是手持电动云台进行拍摄的!

后期制作的考虑

鉴于天空中的大光比环境,我全部采用了RAW格式进行拍摄,以期获得最大的宽容度和后期调整空间。回到地面后,我就展开了制作流程。

对于待拼接的照片,我会采用Adobe Lightroom进行前期的图像修饰,批量完成修正曝光、高光阴影的关系、降噪、去色边、锐化等操作。我没有工夫去对色彩还原做太多工作,但是建议读者如果有条件,最后能在这一步中顺带完成色彩校正工作,这对图像的输出效果极为有利。

在Lightroom中,为了充分利用RAW文件的信息,我会将图片做成若干个虚拟副本(虚拟副本是Lightroom的一个后期制作功能,能够将同一个图像按照不同的调节参数渲染输出—译者注)。针对每一个虚拟副本分别有针对性地调节亮部、中间调和阴影,这将有助于图片拼接。

图像拼接工作,我选择了PTGui软件(PTGui是Helmut Dersch公司的多功能全景制作工具的一个用户界面。Panorama Tools是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全景制作工具,但是它需要用户编写脚本命令才能工作。而PTGui通过为全景制作工具Panorama Tools提供可视化界面来实现对图像的拼接,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全景图像—编者注)。由于这里采用了虚拟副本,拼接将分组进行。针对不同的虚拟副本,我可以利用前一组生成的工程文件直接进行拼接。经过这一步的操作后,我就能得到若干个全景照片,有的高光合适,有的暗部理想。另外,我会利用Photoshop中的蒙版、通道计算等方法完成高光、中间调、阴影的合成。目的是扩展图像的动态范围,改善局部对比度,使之更加接近人眼的视觉感受。对于一些拼接瑕疵我也会用软件中的蒙版、图章等工具进行修正,让拼接痕迹彻底消失。

在图像输出前,我会进行锐化操作,这里推荐Nik Software推出的Sharpener Pro锐化滤镜。如果在不同的终端上看图,我还会进一步做色彩空间的变换以保证色彩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但在这里就省略了,因为拍摄时没有做色彩管理。

在阿尔卑斯上空

飞行当天,一个由9架飞机组成的飞行表演编队从瑞士小镇杜本道夫(Dübendorf)起飞了,我坐在领航机的驾驶舱内。这个编队首先飞向附近的苏黎世上空,在苏黎世湖上空做了一些特技动作,随后又飞往阿尔卑斯山脉。我在座舱内目睹了阿莱奇冰川、马特洪峰及其他几座山峰的壮美景象。我的目标是:不但要拍到飞行员视角的全景照片,更要拍到周围美丽的景色。

飞行前照例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查看当日的天气情况,尤其是空中的能见度信息。对于飞行表演来说,能见度不能小于某个限定值,对于360°全景来讲,我当然希望能见度越高越好。天空中有些云彩对于拍摄是很有帮助的,不仅会提高画面的美观度,也会给拼接带来便利,总之,天气对于飞行表演实在是太重要了。整个表演,编队展示了12组特技动作。在与领航员马丁·维特(Martin Vetter)上尉交流后,我们找到了最适宜拍摄全景照片的时机,然后在每个最佳时机到来之际完成拍摄。

水平飞行拍摄时,下方就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PC-7飞行编队的指挥官沃纳·霍夫曼(Werner Hoffmann)上校坐在前方驾驶舱内,负责操控整个飞机,我坐在他的后方—非常狭窄的副驾驶仓内。我们正飞往瑞士南部的Glarner山,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飞行员突然以接近70°的角度做飞升动作,这个瞬间的加速度达到了5g(1g=9.8m/s2),我甚至能感受到大腿中血液的流动。就在那个时候,我操控云台开始拍照。

第一张的拍摄位置很重要。我首先选择拍摄背对着自己的那部分,因为那里的山脉更加靠近飞机,否则拼接就会遇到问题。拍摄时,飞行速度达到了260千米/小时。相机固定在我抱着的Roundshot全景云台上,围绕节点旋转拍摄。我要用尽全力抱稳这个云台,否则节点的偏差将使舱内图片的拼接遇到很大困难。与别的全景照片不同,我所拍摄的这个题材包含了无限远的和距离很近的景物,为了保证远近都能够清晰就要将超焦距的概念铭记在心(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在距离镜头超焦距到无穷远范围内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清晰,而近于超焦距的物体都模糊不清—编者注)。

镜面飞行全景

PC-7飞行表演队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就是“镜面编队”表演,两架飞机平行于地面,上下相对,呈镜像状飞行,其间距仅有3米。我试图通过在下方飞行的飞机驾驶舱中拍摄全景来呈现一个难以置信的视角。通常,“镜面编队”持续20秒左右,就很快变为正常飞行。飞行员们在不同的海拔各做了一次动作,我也分别进行了拍摄,最后选出效果最好的一组用来拼接全景照片。越高位置拍摄的图片,越容易拼接,但视觉冲击力却越小,因此找到两者的平衡非常关键。

拍摄这组照片的操作环境可谓非常恶劣。飞行速度最大可达500千米/小时,加速度也可达6g,这时人的心跳可以达到每分钟180次。同时,身体也会大量失水,脊椎和颈部会有不适反应。而且,由于空间有限,我无法身着缓冲服来拍摄。缓冲服的作用是减弱反重力加速度,保护人体循环系统不过度受到外界冲击,保障心脑系统正常工作。

要知道,在“镜面编队”的表演中,作为一个坐在后驾驶舱的观众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还要抱着一个宝贝云台进行拍照。对于每次飞行,我都只有一次拍摄机会,不允许任何失误。在做动作时,上方飞机的驾驶员要紧紧盯着远方的地平线,下方的飞行员要向上看着上面的飞机,同时通过对讲机沟通,保持飞行距离以及编队姿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全景摄影】相关文章:

全景应用05-19

全景图像06-09

全景视频07-11

虚拟全景08-25

全景技术09-01

全景环视06-02

全景式06-25

全景拍摄服务合同04-25

全景调研报告05-01

全景平台销售提案05-03

上一篇:海外进军下一篇:平面几何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