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作文水平研究

2024-07-12

怎么提高作文水平研究(精选十篇)

怎么提高作文水平研究 篇1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二、学生写作误区

(一)学生把作文比作作品

学生认为作文写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他们从心里把作文定义为作品,故而认为作文要写出很多了不起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此,从选材开始绞尽脑汁寻找写作素材。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体验过的东西或事物有限,另外,在知识层面也相对浅薄,大脑中所存放的新鲜的、奇特的东西还是不足的。这样,多数学生开始认为写作困难,是件苦恼的事情,对作文有种恐惧感。

(二)学生认为写作文是少数人可创造的

有些学生认为写作不是一般学生所为,尤其是好的作文皆出于作家,有些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并且失去信心,厌烦作文写作,更是产生了心理阴影,周五的作文,周一就开始忧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些学生将作文想象得太复杂,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无需渲染的地方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时间。

(三)想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作文辅导班便层出不穷,各种辅导班更是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许诺短期内迅速提高作文水平。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区,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得到迅速提高,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耐性,重在坚持,因其并不是短期内即可出现效果的,所以说想要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并不现实。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三、作文水平低的原因调查

(一)阅读量不足阅读品类不多

对于一些中学生而言,阅读有价值的书籍相对较少,特别是受到了电视电影多媒体等传媒手段发展的影响,使他们不用读《三国》,也能看三国,不用读《复活》,也能把《复活》讲得头头是道。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技术以其多样性、集成性(即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和交互性的优势吸引着人们,但是这些媒体确实不能代替阅读,现代传媒只是对文学作品通过编导的过程来再现形象或理解感情。阅读则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把不可以或不便以有形的画面来再现的内容,来再现在阅读者的脑海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这两种能力。

有的同学读的书也不少,但是写作能力依然不高,究其原因是阅读不得法。一是所选内容不恰当,二是阅读过程中只追求情节或感观刺激,喜欢猎奇性的东西。所以老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时从语言学习目的、从写作的目的出发。目的性明确才能增强阅读效果。这就像走路,你给自己规定了一个目的,借助一定的工具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地,没有目的地走也可能偶然达到那个目的,但那是很偶然的事。

(二)积累不足

多数同学在阅读时没有做读书笔记、记日记的习惯,所以积累的材料很少,一到写作文时脑中空空如也。我们应该准备一个阅读笔记本,随时记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时阐述一下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等,这既可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可以积累资料,陶冶情操,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学活动。如参加征文比赛、影评活动等等。特别还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培养阅读写作的兴趣。郭沫若同志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事实上,读名篇佳作,可以享受其意境、情趣和艺术美,写文章,可以抒情达意,这实在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

再则涉及到兴趣的问题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对兴趣的引导不够到位,真正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少,而凡是感兴趣的同学,写作能力没一个不是不断地提升,这一点是肯定的。越是不会写作的同学,越不爱写作,那写作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三)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离不开独立的思考,现在特别提倡思维的创新,这一点是现在的中学生所最缺乏的一点。一个伟人说过,“思考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乐的事情”,任何一个文学大家都同时是一个思想家,他们都最能思索,最能创新。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现在很多事情家长包办的多,教师代替的多,使同学失去了很多独立思维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思考问题,反映在写作中,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就是不常写,不练笔

不管是谁,不管他有怎样的水平,如果不常写文章,他的能力就不会得到长进,对中学生来讲,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越是差,越是不写,造成了恶性循环。正像知道了游泳知识并不一定会游泳一样,懂得写作方法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作文要写得好,还须常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把从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迁移。

(五)缺乏写作技巧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即“直”“庸”,“直”则“板”,“庸”则“无味”。倘若望之如一马平川,无浪平湖,就不会有多少人去观赏;如果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一粒石子,那么就会激起水波荡漾,荷花摇曳,游鱼沉浮,游人就会驻足观赏,并引起他们的种种联想和感受。写文章也是这样。如果一味地平铺直叙,死气沉沉,读来便会索然寡味,令人厌烦。

四、提高作文写作水平要点

(一)增加学生亲身经历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课程标准》作了同样的表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有了经历才有发言权,同样,让学生亲自体验过,他们才会有经历,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有内容可写,才会伴随真情实感在文中。魏书生老师在让学生写感恩的作文时,他首先带着学生去烈士林园扫墓,孩子们多少都有些触动,然后回来再写。我儿子上三年级了,他老师曾有让他们制作一件小手工,再将制作过程记下来,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再写秋天的景物,儿子写得头头是道!众多例子都说明,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再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二)发扬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他们更加愿意通过网络来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在网络书籍的选择上是没有人进行把控的,各种杂刊充斥着学生的大脑,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所以要让学生有读好书的习惯。“好书”要有个范围,而这个范围需要老师进行把控,将好书书名列出交于学生。

(三)要学会勤思考

比如说阅读,每读一篇文章,要理解、领会作者如何立意、谋篇、行文,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语言文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等等。要推敲好词、佳句的妙处,同时,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掌握了某些知识,就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能派上用场。总之,阅读时要勤思考,只有把学思结合起来,才能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再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在欣赏电影电视时怎么分析评价一个人物等,都能促进思维的训练。

(四)要经常练笔

要想提高作文水平,我们必须勤写勤练,否则写作水平很难有长进。俗话说:勤写则笔下生花。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每天坚持写写日记;每读完一篇文章就写写心得体会;经常写点小文章去发表……总之,我们只要能坚持天天练笔,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长进。

(五)加强阅读,增加积累

选择阅读内容:学生读什么好呢?当然是好文章,尤其是名篇。首先是课文,它们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首先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最好是备一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同时,还要贵在一个“积”字,持之以恒。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只有天天学语文,日积月累,你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遗憾的是学生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须知,文章是以语言为第一要素的,语言功底若不过关,写好文章就成了“空中楼阁”了,所以,学习语言始终应是读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人读语文,就十分重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现当代的很多文人作家也是如此,他们特别重视名篇佳句。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加强写作技巧

1. 审题

现在作文审题降低了难度,尽管不断提倡开放性、创新性,但降低难度不是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审题要以意为主,“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2. 选材和立意

作文素材,一源于生活,二来自阅读。没有生活的活水,写作的源泉就会枯竭;没有阅读的养料,作文之花就不能开放。

文章的材料要从现实生活中去选择和提炼,绝不可以脱离现实凭空捏造。另外,对占有的材料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东西,通过个别表现一般。

3. 构思

构思巧妙是作文取胜的前提,要写得精彩,又要写得“机智”,用王蒙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

第一: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洒脱地举重若轻地面对重大题材;热点问题巧妙结合;人生哲理的朴素闪光等。第二,相反相成构思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事物内部相对方面或相互矛盾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联接起来,从而获得同一性,由此来构筑文章结构。简言之,好的文章应具备以下要素:(1)扣题准,不枝不蔓。(2)文化内涵多,体现在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语句上,引用的诗文、典故准确恰当。(3)逻辑思维力强,说理深刻、透彻。(4)语言变化多。句式运用灵活多变,采用多种修辞,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掌握以上几点,一篇施展成功的作文就不在话下了。

摘要:笔者分别从学生写作误区、作文写作水平低的原因和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水平,提高要点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陈仲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金加锦.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小学语文教学,2001(02).

怎么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篇2

培养创作兴趣、选材、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批改讲评指导是小学作文的几个重要环节,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现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究其原因,大多应付作文,没有写作情感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和学生的感情沟通后,师生之间有了真挚的情感,学生才会在作文中抒写自己的感受,才能找到写作的源泉,写出的作文才能充实感人。教师不要挑剔、束缚学生的思维,要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抓住孩子们写作中的闪光点,要不断的鼓励,适时指导,激发写作热情,激发写作兴趣。

二、培养学生注意生活积累,丰富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要把这股鲜活的水源注入到学生身上,就要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引导他们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真实生动而又丰富的写作素材,把头脑中积累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成写作素材。书籍是前人的生活积累,阅读是学生深入生活的另一条途径,广泛的阅读可让学生从书本中间接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阅读,积累的写作素材多了,写起作文来便可以信手拈来。有了素材,还要对素材进行思考、提炼、加工整理,挖掘、捕捉其生动的闪光点,这样才能使笔下生花、人物鲜活,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来。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祖先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采取积极对策,引导阅读,使小学生的增加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来为写作服务。

四、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拓创新,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或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启发引导,丰富想象。作文题目都要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幻想是想像力的升华,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孩子们都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激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学生在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他们的想像就越丰富、越开阔、创造性思维就越能得到发展。

五、在作文评价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

怎么提高作文水平研究 篇3

关键词:生活实践 作文水平 初中 语文教学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应该以“生活”为基础,而不是空洞语言的堆砌。对初中生而言,通过有意识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对于激发写作灵感,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活实践活动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写”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写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且没有模式可循,因此,传统上的写作教学花费的时间不少,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写作素材太少,即使有了写作素材,也无法用真实的、朴实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太少。纵观初中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故乡》等,无不是以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作者通过“倾倒”头脑中的写作素材,娓娓道来,一气呵成,既保证了文章的真实可读性,让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又避免了华丽空洞无谓辞藻的出现。当然写作的东西往往离不开虚构,但正如叶圣陶所说,“先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感受和经验,获得创作的基本材料,并将孤立的、零碎的感受、经验和基本材料借助想象,使之连贯,变成一个艺术的整体”。由此可见,生活实践活动是进行写作创作的基础,对初中生而言也是如此。它首先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写作素材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有个人感受的素材并将其丰满化,使其变得有血有肉,而至此优秀文章的创作也就完成了。

二、利用生活实践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1.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应用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中所涉猎的题材有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其中说明文的比重尽管偏小,但其对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有很大帮助。在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如《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以某个建筑、景观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文字将其描述出来。在不同地区,因教学条件的不同,学生们所接触的观察对象也可能不同,此时教师需因地制宜。如城市学生可以以教学楼的结构、整个学校的结构为观察对象,农村学生则可以以当地有名的自然景观,或河流,或山川等为观察对象。所描述的语言文字原则上不限制长短,这主要视学生从生活中所能获取的知识多少而定。另外,学生还可以积极地参与一些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现象分析、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生活、政治的距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观察和领悟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如教师可以开展类似于家庭收入调查、家族族谱调查,以及涉足一些比较现实的生活问题,如老人孩子的留守问题、农民负担问题等。调查活动进行之中,还可以将遇到的人、景记下来,加入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中去。调查结束之后,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学生将调查内容组织成一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小文章。这些调查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并通过语言沟通去获取相关信息,对他们的胆量、口语表达、独立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2.强化学生的生活经历意识

经历是一种成长,人在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初中生本身就处在人生快速成长的阶段,因此语文课上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记录这种生活成长经历,以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生的成长经历是与他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越多,生活经历就越多,凡是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他们经历的一部分。如有学生随着家庭外出旅游,就应鼓励学生将旅游日程安排、旅游景点特色、个人感受等记录下来,并给予全班分享。学生集体外出春游、郊游、野炊、参观,也是他们生活经历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学生在某方面的失败、被批评同样是一种生活经历。就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学校所经历的重要事情可能是度过了童年、成为了团员、并认识到自己在逐步长大,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首先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句形容童年,“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串美味的糖葫芦,又酸又甜,回味无穷”“童年是一本薄薄的日记,酸甜苦辣,全在其中”等等,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其次,让学生寻找一些标志性的事情来说明自己告别了童年,不管是成为团员,还是独立承担家务,或者独自旅行,都是学生生活经历的一部分。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和创作的灵感。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和感受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我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与之常在的东西”,生活经历对写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以生活为纽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

写作以生活为基础,并对其进行加工,这个加工就需要观察及感悟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提高他们的观察及感悟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注重传统文化的导入

传统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应熟悉当地民俗,知晓传统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存在,这对于学生构建个人文化基础有重要作用。对于重大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应引导学生去全身心的体验、观察和领悟。如针对清明节,在放假之前先为学生讲祭文的写作方法,然后布置一项作业为让学生亲自去祭扫之后撰写一篇祭文。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抒发真情实感,在写作之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借助电视渠道,打开体悟视野

怎么提高作文水平研究 篇4

纵观当今初中生没有兴趣写作文的现状, 我觉得与学生体验生活少紧密相关。作文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 如果脱离生活作文就成为无源之水了。每当老师布置作文任务时, 很多学生抄写作文选应付了事, 材料东拼西凑, 极其生硬, 甚至有些作文内容与主题风牛马不相及, 跟主题要求相去甚远, 所抒发的感情也不符合作者的年龄和身份实际, 矫揉造作, 假情假意, 根本谈不上感染读者。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经过多年的作文指导, 我认为周记能够让学生体验生活, 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二、写好周记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理论基础

1.养气为文。气是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以养气来讲述文章的写法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孟子, 孟子之后, 曹丕、韩愈等文学家都继续发扬光大养气为文的文学理论, 指出只有大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才能养成气, 才能作文时水到渠成, 一气呵成。而养气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这就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体验生活,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把养气为文的理念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就是周记。

2.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 要生活化。

三、提高初中语文周记写作效果的措施

1.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人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生活中每天都有感人的人和事,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 比如学校大事、班级新闻、同学交往、师生关系、个人心情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抒写的话题。一篇篇周记仿佛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 成了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和对生活思考的天地。在周记里有学生初试深浅的体验, 有小试牛刀的回味, 可以宣泄衷情, 可以描绘人生, 可以形容世故, 可以揭露丑恶。于是学生的生日会、人鼠遭遇战、上街遇到扒手、讨价还价、教室趣闻等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原来, 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丰富多彩。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就会跃跃欲试地诉诸笔端, 写作兴趣也就顺之而来了。例如, 在今年父亲节前夕, 我引导学生结合父亲节进行周记写作, 把父亲和他们之间爱的故事写出来,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不至于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又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感, 不至于抒发矫揉造作之情。坚持这样的周记写作, 情感丰富了, 气也就有了, 作文也就一气呵成了。

2.写自己最喜欢写的人和事。作文是循序渐进的工程。对于初中生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写作, 七年级重点进行自由文写作, 八年级重点进行文体文写作, 九年级重点进行中考专题写作。在八、九年级, 如果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也要从自由文写起。为什么要从自由文开始写起呢?因为我们规定的标准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够得着。如果我们规定的标准太高了, 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 那么学生就没有兴趣写作了。学生的个性不同, 生活阅历也不同, 他们的写作个性与风格也就不同。有些学生记叙文写得好, 叙述、描写极为生动传神, 有些学生议论文写得好, 引经据典, 摆事实讲道理, 极有说服力。周记写作提倡他们写最喜欢写的人和事, 就是要让他们发挥特长, 从而培养了兴趣, 提高了写作水平。

3.开展周记评比活动。没有评比就没有动力。我每周一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周记写作评比, 小组每缺一人次扣该小组一分。完成周记写作任务的, 让他们把自己写的周记朗读出来, 与其它同学分享写作的乐趣。朗读周记后, 教师要对周记做适当的点评, 写得好的文章, 好在哪里, 还要提出改进的建议, 以争取更大的进步。除了教师点评, 还要发动其它学生进行点评, 在互评当中, 点评和被点评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没有完成周记写作任务的, 让他们背诵学过的古诗文, 以警戒他们下不为例。每次段考、期考后我都要做小结, 表彰先进小组和个人, 帮助后进小组和个人。

4.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写作源于生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关起门来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诚然, 现在的教育形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许多学校和教师出于自保都不愿意带学生外出活动, 校内的活动少之又少。这样一来, 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了, 视角单一了, 形成了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都缺少欢乐, 源于生活的写作又怎么能谈得上兴趣呢!所以, 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欢乐自由的空间, 搭建一个发挥想像力的平台。翱翔蓝天下的鸟儿定会一览天下的风景, 能描绘出最美的图画。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证明周记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我用半年的时间在我任教的班级开展课题研究。事实证明, 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为此, 我开展了《写好周记对有效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

课题以定安县龙塘中学七年级1班为研究对象, 调查学生写周记的情况, 了解学生不想写作的原因, 探索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写好周记的好习惯, 习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英语口语水平怎么提高 篇5

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

2.流利程度;

3.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

这些是衡量会话能力的主要标准。针对以上标准,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大致可分作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模仿。背诵。复述练习。目的是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流利程度,培养英语语感。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如阅读。做练习题,听英语磁带,看英语录像和电影等,来扩大词汇量。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扩大知识面和训练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准备会话前,要对常用的词(组)、短语等熟练掌握,“熟练”是与人会话的前提,只有熟练,在会话时才能流利。熟练的标准就是要达到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主要进行大量的会话练习,与他人对话、讨论,基础好的可练习口译,自己讲英语故事等等。

(一)模仿

模仿是学习外语主要方法之一,模仿的原则:一要大声模仿。这一点很重要,模仿时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小声小气地在嗓眼里嘟嚷。刚开始模仿时,速度要慢些,以便把音发到位,侍把音发准了以后,再加快速度。直到能用正常语速把句子轻松他说出来,脱口而出。

大声模仿的目的是使口腔的肌肉充分活动起来,改变多年来形成的肌肉的习惯运动模式(汉语发音的运动模式),使嘴与大脑逐渐协调起来,建立起新的口腔肌肉的运动模式(英语发音的运动模式)。若在练习时总是小声在嗓眼里嘟嗓,一旦需要大声说话时,就可能发不准音,出现错误。

二要随时都准备纠正自己说不好的单词。短语等。有了这种意识,在模仿时就不会觉得单调。枯燥,才能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模仿,这种模仿才是真正的模仿,才能达到模仿的目的,也就是要用心揣摩、体会。

三要坚持长期模仿。一般来说,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不是短期模仿所能达到的,对于有英国英语基础的人学说美国英语是如此,对于习惯于说汉语的人学说英语更是如此。过度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于自学者的专心程度。练习模仿是件苦差事,常常练得口干舌燥,此时一定要坚持,喝口水继续练。练模仿和烧水是一个道理、今天烧把火,水刚热,就把火撤了,明天又是如此,水永远也烧不开。

模仿的标准:模仿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模仿好了呢?简单他说就是要“像”,如果能够达到“是”就更好了,但不一定要达到“是”。“像”是指模仿者的语音,语调等都很接近所模仿的语言,“是”就是不仅在语音。语调等方面都很接近所模仿的声音,而且非常逼真。连嗓音也基本一样,简直可以以假乱真。我们不要求也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

模仿的具体方法,第一步,模仿卑词的语音。模仿时要一板一眼,口形要正确,口腔肌肉要充分调动起来,刚开始模仿时,速度不要过快,用慢速模仿,以便把音发到位,待把音发难了以后,再加快速度,用正常语速反复多说几遍,直到达到不用想就能用正常语速把句子轻松他说出来(脱口而出),对于自己读不准或较生疏的单词要反复多听几遍,然后再反复模仿,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练,在那些常用词上下功夫,尽量模仿得像一些。

第二步,模仿词组的读法。有了第一步的基础,这一步就容易多了。

重点要放在熟练程度和流利程度上,要多练一下连读。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同化等语音技巧。

第四步,段落及 篇章模仿,重点在于提高流利程度。打开录音机或收音机跟着模仿,“他”说你模仿,同步进行。目的要提高口腔肌肉的反应速度,使肌肉和大脑更加协调起来。

模仿练习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害羞心理。害羞心理一方面源于性格,一般性格内向的人,讲话时易小声小气,这对学习英语语音语调很不利,要注意克服。另一方面是源于自卑心理,总以为自己英语水平太差,不敢开口,尤其是当与口语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对话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是学好口语的前提。

(二)复述

学英语离不开记忆,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灵活性。复述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训练口语,记忆单词。句子的形式。

复述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阅读后复述,一是听磁带后复述。我认为后种方法更好些,这种方法既练听力,又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提高听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克服听完就忘的毛病。

具体方法:要循序渐进,可由一两句开始,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英语)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一遍复述不下来,可多听几遍,越练重听的遗数就越少。在刚开始练习时,因语言表达能力、技巧等方面原因,往往复述接近于背诵,但在基础逐渐打起来后,就会慢慢放开,由“死”到“活”。在保证语言正确的前提下,复述可有越来越大的灵活性,如改变句子结构,删去一些不大有用或过难的东西,长段可以缩短,甚至仅复述大意或作内容叙要。

复述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一般来说,所选资料的内容要具体生动,有明确的情节,生词量不要太大。可选那些知识性强的小短文。开始时可以练习复述小故事,有了基础后,复述的题材可扩展开些。

加强院校研究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院校研究;高等学校;管理水平

一、我国院校研究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

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在中国最早专门介绍院校研究的论文是程星、周川1995年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美国院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论文发表以后,并未在学术界引起太大的重视,直到高等学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入学率迅猛增长、高等学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之后,院校研究专题才开始在学术界繁荣,以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发表的《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院校研究,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关于高教所应如何为高校服务的思考》的两篇论文为标志。自此,院校研究开始迅速升温,更多的学者开始介入这一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院校研究的论述。

二、院校研究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院校研究是高等学校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的保障

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逐步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得高等学校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这就决定了高校以往跟着上级走、跟着文件走的计划管理模式的做法已经失效。没有对本校发展的深刻认识,就不会真正实现自我管理。因此,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就必须全面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以及弱势和问题,而院校研究恰恰可以补上这一课。通过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才能对自身的发展做出准确定位,挖掘自身的潜力,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二)院校研究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的民主化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求切实提高管理决策的民主化水平,因此,加强院校研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实现管理决策民主化的战略选择。在重大的政策出台之前,教育行政领导包括校长在内的管理者要针对本校发展实际,提出问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甚至应该带头亲自组织队伍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论证,最终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

(三)院校研究有助于提高管理实践的科学化

中国高等学校在管理、发展和决策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研究,缺少对本校真正的、科学的、规范的研究。管理科学化和院校研究是紧密相连的,管理的科学化呼唤管理理论的支撑。要实现科学管理,首先要认识到本校发展的现状,以院校研究为依托,学会和养成研究的习惯,通过院校研究,使管理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学校的发展,真正认识到本校管理的现状,也只有通过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才能认识到管理实践的本质,真正从经验型管理变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提高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强院校研究,实现院校研究和高校管理实践的互动

院校研究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加强院校研究,进而实现院校研究和高校管理的互动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重视院校研究,充分发挥院校研究的管理咨询作用

院校研究是针对高等学校的研究,要充分发挥院校研究的管理咨询作用,单纯从理论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实践中重视起来,切实将院校研究和高校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这不仅需要高等学校从理念层面来加强,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使得院校研究不再成为虚设的楼阁。

(二)建立院校研究人员培养制度

院校研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取决于院校研究者的专业素养。院校研究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管理科学、高等教育学及各种研究问题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知识以及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要通过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工作实践三个途径来提高。因此,不仅要加强院校研究人员的短期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加强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的建设,给院校研究人员提供更大的专业学习平台,使得他们逐步走向专业化。

(三)让研究走进高校管理实践

精细油藏研究,提高区块开发水平 篇7

区块位于荣兴屯背斜荣37块的东北部, 含油面积2.57km2, 地质储量246'104t, 可采储量51.2'104t。东营组为主要含油层系, 埋深1600-2000m, 储层以细砂、粉砂岩为主, 物性中等, 孔隙度平均24%, 渗透率平均为274×10-3mm2, 储层连通性差, 非均质性强, 是一受构造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2油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依靠天然能量开发, 无法实现标定采收率

调整前断块采出程度仅为4.26%, 天然能量标定采收率为12.0%, 水驱标定采收率为20.8%, 如果继续采取天然能量开发, 则无法实现标定采收率。

2.2地层压力低, 油井供液不足

调整前断块地层压力为12.82MPa, 为原始地层压力的54.4%, 是饱和压力的85.47%。

断块共有采油井13口, 开井8口, 平均单井日产油2.4t/d, 单井日产液4.0m3/d。其中产液量大于5m3/d的井仅有3口, 占油井开井数的37.5%;日产液量小于5m3/d的井为2口, 占油井总数的25%;还有捞油井3口, 占油井开井数的37.5%。

断块的油井存在严重的供液不足, 近几年断块的动液面在持续下降, 目前已经降为1313.8m。

2.3注采井网不完善, 层系不对应, 水驱控制程度低

断块注水层位是东三段, 而有6口油井东三段部分油气层并未开采, 甚至整个东三段都未进行开发, 使得整个注水井区水驱控制程度较差, 只有45%左右。

3 油藏潜力

3.1 试注情况

该区块历史上曾有一口注水井。该井共注水47天, 累注水2302m3, 后来指示关井, 最高注水泵压7.5MPa, 日注水量51m3/d, 该井正常注水后的视吸水指数可达到6.8m3/d.MPa, 说明油层的吸水能力较强, 有利于注水开发。

3.2 转注水开发后, 可实现标定采收率

断块d3段油层累产油10.54×104t, 累产水4.6886×104m3, 采出程度4.26%, 剩余可采储量40.7×104t, 目前断块共有油井13口, 2006年实施井网加密后, 总井数为21口, 平均单井剩余可采储量1.94'104t。

4 主要调整研究过程及效果

4.1 地质勘探, 产能建设方面

4.1.1 加快产能建设步伐, 新井投产顺利进行

目前8口新井已全部完钻, 断块的连通情况得以改善, 初步统计, 加密后, 连通系数达68%左右。新井投产8口, 目前日产油39t, 累产油9795t。

4.1.2 加强地层认识, 利用侧钻技术恢复停产井

为提高断块油井利用率和产油量, 利用侧钻技术恢复长停井。经过充分论证停产井的潜力, 同时考虑到断块的整体注采井别等因素, 决定对此长停井实施侧钻。初期日产油8.7t, 日产气6581m3, 累产油656t。另外, 针对断块的气层比较发育的特点, 对另一口井实施了侧钻, 目前已经完钻, 初期日产气19953m3, 累产气214.3×104m3, 目前控气关。

4.2 井网调整, 层系完善, 动态注水方面

断块实施油水井完善层系7口之后, 累计措施增油4883t, 与此同时, 在甲井区转注水井1口使得整个断块注采井数比达到1:3, 形成较为完善的不规则三角形井网, 断水驱控制程度达到70.0%。

4.2.1 细分注水及合理配注

断块的注水工作全面展开, 考虑到断块出砂、储层物性、层间分均质性等问题, 采用二级三层的分注方式, 水质为清水, 注水强度控制在0.65 m3/m·d左右, 整个断块4口水井, 日注水量120方, 平均单井日注30方, 月注采比1.45, 累计注采比1.11。

调整之后, 初步见到注水效果, 其对应的油井的日产油和日产液均有所上升。

5 注水开发工作中的认识

要想搞好断块注水开发, 提高断块开发水平, 必须进行油藏地质精细研究, 同时加强地质与工程的紧密协调工作。本次断块综合调整研究, 得到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5.1要对整个油藏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为油藏的注水开发部署合理的注采井网, 确定合理的注采井数比。该区块属于较为完整的大断块油藏, 块内断层较少, 储层物性较好, 300m井距连通系数较高, 比较适合三角形井网开发。

5.2加强地质精细研究, 认清油水井连通关系, 搞好层系划分, 对于薄层不宜划分过细, 否则不利于分层注水的进行, 作业难度也加大。该区块东三段各小层相对较薄最小厚度0.7米, 最大厚度7.5米, 采用二级三层的注水方式, 由于小薄层吸水较差, 所以将4-5个小薄层划分到一起, 1-2个厚层单独分层注水, 有效解决了层间非均质性的问题, 同时降低了作业难度, 节省成本。

5.3针对油藏实际情况, 要做到配注量、注水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荣6块油井出砂相对严重, 所以注水强度以及配注量不宜过大, 根据断块以往的注水实验, 将断块的注水量始终控制在120方/天, 注水强度控制在0.65 m3/m·d左右, 防止水流过快, 导致出砂情况严重。

加强地质与工程的紧密配合协调, 地质措施及注水调整的实施, 必须通过工程才能实现。地质方面, 加强动态监测资料的录取, 取全取准各项资料, 及时对油水井的动态进行分析论证, 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工程方面, 现场要做好油水井管理, 例如定期检泵, 洗井, 设备管理等, 保证开井率, 提高油井的综合利用率, 使得注水开发能够按计划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方凌云, 万新德等编著.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7.

加强院校研究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篇8

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 在中国最早专门介绍院校研究的论文是程星、周川1995年在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发表的《美国院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论文发表以后, 并未在学术界引起太大的重视, 直到高等学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入学率迅猛增长、高等学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之后, 院校研究专题才开始在学术界繁荣, 以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发表的《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院校研究,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关于高教所应如何为高校服务的思考》的两篇论文为标志。自此, 院校研究开始迅速升温, 更多的学者开始介入这一领域, 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院校研究的论述。

二、院校研究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院校研究是高等学校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的保障

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 逐步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使得高等学校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高校以往跟着上级走、跟着文件走的计划管理模式的做法已经失效。没有对本校发展的深刻认识, 就不会真正实现自我管理。因此, 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的规定, 就必须全面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以及弱势和问题, 而院校研究恰恰可以补上这一课。通过院校研究, 高等学校才能对自身的发展做出准确定位, 挖掘自身的潜力, 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 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二) 院校研究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的民主化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求切实提高管理决策的民主化水平, 因此, 加强院校研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实现管理决策民主化的战略选择。在重大的政策出台之前, 教育行政领导包括校长在内的管理者要针对本校发展实际, 提出问题, 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甚至应该带头亲自组织队伍调查研究, 收集整理资料,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进行科学论证, 最终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

(三) 院校研究有助于提高管理实践的科学化

中国高等学校在管理、发展和决策中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研究, 缺少对本校真正的、科学的、规范的研究。管理科学化和院校研究是紧密相连的, 管理的科学化呼唤管理理论的支撑。要实现科学管理, 首先要认识到本校发展的现状, 以院校研究为依托, 学会和养成研究的习惯, 通过院校研究, 使管理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学校的发展, 真正认识到本校管理的现状, 也只有通过院校研究, 高等学校才能认识到管理实践的本质, 真正从经验型管理变为科学高效的管理, 提高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强院校研究, 实现院校研究和高校管理实践的互动

院校研究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加强院校研究, 进而实现院校研究和高校管理的互动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 重视院校研究, 充分发挥院校研究的管理咨询作用

院校研究是针对高等学校的研究, 要充分发挥院校研究的管理咨询作用, 单纯从理论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从实践中重视起来, 切实将院校研究和高校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这不仅需要高等学校从理念层面来加强, 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使得院校研究不再成为虚设的楼阁。

(二) 建立院校研究人员培养制度

院校研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还取决于院校研究者的专业素养。院校研究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管理科学、高等教育学及各种研究问题的相关知识, 而且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知识以及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要通过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工作实践三个途径来提高。因此, 不仅要加强院校研究人员的短期培训工作, 同时也要加强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的建设, 给院校研究人员提供更大的专业学习平台, 使得他们逐步走向专业化。

(三) 让研究走进高校管理实践

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路径研究 篇9

一、建筑管理现状

首先,施工进程不及时。施工进程不及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资支付方式不利于工程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二是建筑商缺乏诚信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程,导致施工速度难以得到提升。其次,工程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众所周知,现阶段绝大部分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和管理不当导致的。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建筑技术落后和设施落后是最为重要的两方面。如果这两方面内容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导致实际施工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再次,管理制度不到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管理效果,在我国,为了节省开支,很多建筑项目管理者采取削减项目管理机构,删减员工的方式来进行,各管理机构之间责权划分不科学,扰乱了建筑市场,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最后,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安全领域对于建筑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安全管理经验,但大多数管理重点会被放在工程项目的技术以及施工方面,忽视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使得建筑工人经常会做出可能导致不安全现象发生的行为,致使整体安全意识淡薄。例如,在建筑工地,很多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高空作业时,也不会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出现问题,一方面阻碍了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另一方面也给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二、提升建筑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施工进程管理。首先,建筑施工管理者应当采取按工程计算的方式给广大员工结算工资,避免出现“挣日子”拿工钱的问题,打造一支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其次,还应当培养建筑工作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整个工程队伍的工作效率。再次,落实责任制。将每一个责任细化到个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应用奖惩措施对人员进行奖惩,确保预期目标的按时完成。最后,实现工程管理全程的精细化。在制定科学、合理计划的基础上,还应当拟定一份精细化的进度计划,避免出现工程拖沓的现象。

2)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首先,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实现法律的全方面覆盖,有效避免相关责任人员钻法律的漏洞。其次,加强建筑商人的培训,使其树立崇高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公民利益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建筑管理活动中充分考虑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再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建筑设施水平,实现对施工企业的全方面监管,对那些质量不合格设备老化情况非常严重的设备,应当做到及时淘汰,为提高整个工程质量打好基础。最后,还要做好验收工作。工程完工后,并不代表着工程的结束,验收工作也同样重要,它可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在建筑投入使用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留下隐患。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精简审批手续,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环节的监管,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企业竞争环境。其次,要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建立相应的制度。再次,企业内部也应当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职责的划分,用体系来实现建筑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避免人为缺陷导致的建筑管理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最后,加强信息化的管理。想要进一步提高建筑管理水平,就必须将信息化应用到管理活动当中去,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数字化管理速度,赶超发达国家。

4)加强安全责任管理。首先,应当明确管理目标,并加大管理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大施工检查力度,对于检查出现的问题,应责令责任人迅速整改。其次,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提高整个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以安全法规为依据,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加强领导管理力度。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人员应对建筑安全管理给予重视,将施工安全问题作为建筑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引进应急设施,将安全隐患和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屡禁屡犯的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强制措施,使其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建筑企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将社会安全纳入建筑施工管理活动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工程能否顺利的开展,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管理水平,实现建筑安全。当然罗马非一日建成,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从进一步加强安全责任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为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静静.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标准化发展状态判定及路径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杨晓林.工程建设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合作关系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段东生.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怎么提高作文水平研究 篇10

地理主观题类型多样, 其中成因分析类主观题思路灵活, 结构严谨, 答题的方法多样。下面以成因分析类主观题为例, 分析答题方法, 提高地理答题水平。

一、重视地理要素过程的推导

认真分析很多成因分析类主观题, 其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 答案要点的上半部分为自然地理要素, 下半部分为人文地理要素, 或上半部分为人文地理要素, 下半部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具体如下:

例1: (四川高考文综节选)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 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局限于一国之内, 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 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 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 南止于秦国曼谷, 长达1850千米, 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 (4分)

【答案】地势起伏大 (或山谷相间) , 地质条件复杂 (或喀斯特地貌发育) , 选线受限制大 (或工程量大) (2分)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 增加了施工难度 (2分) 。

【评析】本设问很多学生答成了列举该区域的不利自然条件, 忽略了“对公路建设”, 答案要点中没有“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的话句, 结果只得一半的分。认真分析该设问, 不难发现其实就是上面分析中提到的自然要素对人文要素 (交通) 的影响。

二、重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应用

在人文地理的成因分析类主观题中, 特别是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人口区位等, 其掌握知识的模式是:先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区位要素 (特殊性) , 再上升到这一类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 (普遍性) , 最后用这一类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理论分析另一具体的区位要素 (特殊性) 。

例如:教材在讲交通运输线的铁路运输线时, 只介绍了京九铁路 (特殊性) , 同学们要从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 得出铁路运输线的一般性区位因素 (普遍性) , 再运用该一般性区位理论分析其他铁路线 (特殊性) , 如大丽线 (大理—丽江) 。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习题训练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这类知识的收集、积累, 这样在地理答题过程中, 才能得心应手, 答出比较标准的答案要点。

三、重视答题语言的完整性, 避免说“半截话”

在成因分析类主观试题的答题中, 很多考生在组织答题语言的时候, 由于没有讲究答题语言的完整性, 答案要点只有“半截话”, 结果只得了该答案要点一半的分。这是个重要的损失, 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没有得到分, 而是因为答题的方法问题而没有得到分, 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半截话”与“全话”的衡量标准:此答案要点是否是独立的一句话。如“土壤肥沃”用在东北平原就叫“半截话”, 前面还要加“黑土广布, 土壤肥沃”, 而在其他地区就可以叫“全话”。考生们答题过程中的很多口头语“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基本上都是“半截话”。

例2: (2011年四川高考文综) (题干和图见上) 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 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答案】

a.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 邻长江中下游平原, 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 粮食商品来源丰富 (2分) ;

b.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 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 (2分) ;

c.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 (或京广、陇海铁路交汇地) , 交通运输便利 (2分) ;

d.乙城市是省会, 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2分) 。

【评析】对于答案要点a, 很多学生只答了“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 邻长江中下游平原, 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 或只答了“粮食商品来源丰富”, 结果成了“半截话”, 只得了1分。对于答案要点bcd也是如此, 要么答前半截, 要么答后半截, 结果只得一半的分。

四、重视其他的答题技巧

1. 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 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 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 则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 营养盐类物质丰富, 饵料丰富。

2. 多与少的技巧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地书写, 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 条理分明, 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高考评卷是多写不扣分, 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 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 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 显得答题有条理, 高考评卷时, 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 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

3. 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 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 则主次一把抓, 把自己认为最好, 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

4. 段落与分点的技巧

一个问题答一段, 一个问题的分点用序号, 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上一篇:构造方法下一篇:学习心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