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生态移民

2024-06-18

易地生态移民(精选三篇)

易地生态移民 篇1

通过生态移民工程把部分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贫困农民通过搬迁到临近的川区、宁夏中、北部的引、扬黄灌区或者城市的周边区域安置, 在缓解了迁出地农村经济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的压力的同时, 政府在迁入地为移民提供居住的院落, 可以灌溉、进行机械化作业的耕地, 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 让移民以较低的价格购置生产所需要的各类机械。这样, 以前这些地区明显的区位劣势通过生态移民变成区位优势, 一方面使当地农村尖锐的人地矛盾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得到缓解, 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大发展扯出发展空间。出现大量的闲置土地, 形成了土地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于是人们可以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发展不同的产业。同时也使原来依靠人力、畜力进行生产的农民很快的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告别了手拉车、二牛抬杠等原始生产方式, 进而采用拖拉机、播种机等现代化的耕种方式。让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享受到移民带来的扩散红利效应, 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 移民到新地区的农民地处川区, 有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 灌溉水源便利, 耕地资源充足, 同时, 政府也在发展设施农业, 特色养殖业, 花卉、蔬菜种植等现代农业上提供各种帮助, 不断拓宽移民区农业、农民发展的路子, 深化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使农民生活水平较迁出前,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态方面看, 生态移民工程对恢复迁出地的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以固原的六盘山来说, 六盘山是这一地区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对宁南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和河流水文状况影响很大, 长期以来, 当地居民为了生存而过度开耕, 致使六盘山水源涵养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失衡,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再加上大的气候因素, 当地最大的河流———清水河出现了断流、干枯的情况, 泾水的水量也大大减少了。生态移民工程的移民来源主要是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重点干旱风沙治理区、水库淹没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贫困人口。而将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的农民搬迁出去, 缓解了当地人口与资源的紧张矛盾, 有利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对恢复山区植被, 促进六盘山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十分重要。

从扶贫方面看, 生态移民工程使宁夏在扶贫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宁夏的中、南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就以宁夏扶贫攻坚的核心区———宁南山区的固原地区为例,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 2002年, 宁南山区 (包括海原县) 有绝对贫困人口26.7万人, 低收入人口71.3万人, 合计98万人。而当时固原地区人口总数只有180多万, 贫困人口占了总人口的54%, 是名符其实的贫困地区。据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固原地区约有20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减少了70万, 贫困人口比例降低了71%。2012年底, 固原地区有50万贫困人口, 这一数字相比10年前减少了48万多人, 贫困人口的比例降低了约48%。

固原在扶贫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 生态移民工程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2001年至今, 固原市已累计搬迁移民20多万人, 占到贫困人口的26%左右。同时, 由于移民所带来扩散红利效应, 总共使得约40万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占到贫困人数的40%。生态移民已经成为固原实现“扶贫攻坚”战略目标最主要的方式。以人均收入的变化来看, 没搬迁之前, 当地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非常艰辛, 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00元左右, 而且收入很不稳定, 如果天公不作美出现大旱的情况, 则收入更低;搬迁之后, 按目前市场平均普通工每日80元计算, 则月收入2400元左右, 收入明显提高。而且当地的未搬迁户通过改变生产方式,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机械化水平, 使得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不过, 生态移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移民新村医疗保障体系参差不齐。为了给村民提供便利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每个移民村都配有卫生室, 但是移民村的医疗保障体系差距很大, 良莠不齐。比如, 贺兰县的新荣村的村卫生室建设较好, 医生和护士的服务态度也好, 有村民说:“相比较移民前, 现在的移民村的医疗条件好的很。”而盐池县的十六里堡新村情况有所不同, 村民说“听说村里有个小药店, 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我也没去过, 生病了只能去盐池县城的大医院, 有时候一个小感冒也要去县城, 花钱了不得”。于是我们想看看那个小药店, 可惜的是在村里转了好久之后, 我们最终还是没找到村民所说的药店。 (2) 职业技能培训、科普教育效果有限。我们都知道, 要移民村的村民接受新的生活习惯, 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职业技能培训、科普教育必不可少。但是, 据统计,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科普教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占移民村总人口的48%, 而且50岁以上的老人占较高比例。一方面科普教育时间, 青壮年多数外出工作, 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时间很少。另一方面科普方面的授课、讲座、培训时间太短, 仅仅几个小时而已, 根本无法学习一门技术, 于是许多人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 消极对待科普教育活动。在盐池县, 村民说他们从未见过科普宣传和培训之类的事。另外, 希望学习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的人数有303人, 占到了62.86%, 而希望学习网络技术的人仅有28人, 只占到了总人数的5.8%。这说明农民在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收入和改变生活条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移民搬迁规模与安置能力不相符合。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建设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随着群众对移民态度的转变, 更多的农民希望通过搬迁获取致富机会, 从而摆脱贫穷的烂帽子。移民搬迁的工作已经由以前的动员群众进行搬迁变成了安抚想搬迁却没搬迁的群众的情绪。甚至许多乡、村主要领导直接到市、县移民办要求搬迁, 各级人大、政协的议案和提案也要求增加搬迁指标。搬迁规模与安置规模矛盾突出。从长远看, 生态移民工程对宁南的固原地区乃至全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人口素质和民族团结都具有关键性影响。只要我们与时俱进, 继续发扬过去生态移民工作中好的经验, 改正不足之处, 等到生态移民工程胜利结束之时, 也就是宁夏完成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之时。

摘要:本文从农业、工业、生态、扶贫四个方面, 回顾了生态移民工程给宁夏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总结了生态移民工程在实施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为宁夏以后的生态移民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生态移民,扶贫,贫困人口,区位优势

参考文献

[1]胡建东.生态移民[Z].宁夏年鉴, 2012.

[2]王建保, 马瑞.原州区首批县内生态移民喜迁新居[Z].固原年鉴, 2012.

易地生态移民 篇2

生态移民(易地扶贫)工程“十二五”规划

xx县发改委:

我乡地处xx县东陲,辖区10个村,2631户,9636人(农业人口),幅员面积110.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地处高寒山区,境内高山深处,交通十分闭塞,信息不通,群众居住条件恶劣。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解决群众生活、生产、教育、医疗中的困难,早日实现我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按县发改委要求,我乡特编制生态移民(易地扶贫)“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情况

我乡地处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居民约有400多户,居住条件十分恶劣,饮水困难,耕作条件极差,一方水土根本养不活一方人,百姓普遍有迁居欲望。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条件最差的先搬,比较差的农户缓搬”的原则,确定全乡9个村中条件极差的部分群众进行搬迁。在既根据群众自愿搬迁,又考虑到搬迁后的生活来源的前提下,按“整户搬迁,分散安置”的办法,使他们搬得出,住得稳。通过广泛宣传、深入摸底,由农户申报、各村汇总上报并经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审核,全乡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易地扶贫搬迁369户,1395人。(其中:2011年县内城镇194人,县内农村360人;2012年县外23人,县内城镇127人,县内农村216人;2013年县内城镇69人,县内农村94人;2014年县外3人,县内城镇58人,县内农村100人;2015年县外7人,县内城镇62人,县内农村8人。)

二、安置方式

面上分散安置,以有土安置为主,基本保持原耕地面积,少数农户以务工、经商为主,种植少量土地。

三、本着因地制宜,又要考虑到当地群众生活习惯的原则,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建房控制在100—160平方米之间,必须建成砖混结构的房屋,及时要求农户量体裁衣,必须考虑承受能力,不能相互攀比,不能大规模举债建房,更不能因建房而影响生活。

四、项目前期的情况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由乡长担任组长,建立了专门办公室专人办公,各村成立了相应机构具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相关事宜。xx乡党委、政府有信心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xx乡人民政府

易地生态移民 篇3

县委常委、副县长 ***

(2008年10月8日)

同志们:

今天,县计划局以工代赈办在**村举行易地移民扶贫搬迁资金集中发放仪式,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受到赈济的群众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多年来关心、支持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作的部门表示衷心地感谢!对辛勤工作的基层工作者致以诚挚地问候!

以工代赈是国家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十一五”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的财政政策,3年间国家对我县以工代赈及易地移民扶贫搬迁总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已有10个乡镇15个村413户1551人搬入新居。实践证明,以工代赈易地移民扶贫搬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切合实际的建设方式,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已经成为我县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问题,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对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解决贫困地区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

积极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易地移民扶贫搬迁涉及到工程建设、群众搬迁安置、土地调整、政策协调、户籍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大量的部门协调工作,而且还要考虑群众的动员和组织工作;不仅要搞好计划、资金和项目的管理,还要注意搬迁群众从迁出到安置的全过程管理;不仅要考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还要研究解决迁出地的后续生态恢复,安置区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搬迁工作给安置区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要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还要考虑搬迁群众今后长远发展的问题等。县上为了加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在县计划局设立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健全了工作机构,充实了业务力量,全面负责我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二、精心组织、加强协调。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到的部门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牵扯上上下下,它不只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也不只是哪一级政府的事。乡镇政府、县主管部门要齐心协力,搞好配合,精心组织,全力支持项目建设。要以大局为重,坚持一切让利于民,多服务、多支持、多奉献,少制约、少扯

皮、少设障。真正做到权为搬迁群众所用,情为搬迁群众所系,利为搬迁群众所谋,全心全意为搬迁群众服务。

三、整合项目、用好资金。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能否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完成好,关键是要有资金的保证。客观来讲,按人均国家补助3000-5000元的标准是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省、市、县配套也很有限。乡镇政府要发动群众将国家补助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住房、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使群众既建设了新家园,又获得了赈济。乡镇政府及主管部门,在安排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村级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项目和资金时,要尽量向安置区倾斜,在管理渠道不乱、资金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共同用于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保证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点,县政府已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债资金的管理要求,对建设资金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禁挤占、挪用。要按照工程建设的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监督、督察力度,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从严查处。

四、统筹兼顾,立足发展。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如果搬迁后几年内群众还处于贫困状态,收入没有增加,生活水平没有提高,那么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就是失败的。为此,在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

作中,要坚持生产生活并重,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避免给搬迁群众形成新的负担。这里我特别强调一点,乡镇政府必须对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给予充分考虑,对如何稳定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怎样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如何调整安置地产业结构等问题要认真分析论证,明确思路,逐步落实。要依托安置地资源优势,围绕区位优势,面向市场,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区的经济收入高于迁出区的收入,达到或超过国家确定的脱贫标准,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和富起来的目标。当然,由于国家补助资金有限,广大农民的收入还不高,再加上对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还有一个过程,在搬迁工作中出现暂时困难在所难免,乡镇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尽全力帮助搬迁群众渡过难关。同时,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发扬中华民族友爱互助的优良传统,亲帮亲,邻帮邻,友帮友,户帮户,共同建设美好的新家园。

同志们,我县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机遇难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乡镇政府及主管部门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要求,顾全大局,团结一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认真负责地把易地移民扶贫搬迁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真正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尽快富起来。

上一篇: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下一篇: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