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爆炸事故

2024-08-10

静电爆炸事故(精选三篇)

静电爆炸事故 篇1

1989年8月12日, 青岛黄岛油库原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9人死亡, 78人受伤。直接损失3540万元[1]。事故发生后, 业内人士引以为戒, 采取一定防治措施, 但油库事故仍接连不断。据估计, 我国每年因为各种类型的油库火灾、事故而带来的损失达数亿元。因此, 如何搞好油库的防静电工作, 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利用故障树法分析引起油库静电火灾爆炸的原因, 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提出相对应的整改措施。

2 油库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2.1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 (FTA) 是故障事件在一定条件下的逻辑推理, 是一种图形演绎法[2]。它是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 用逻辑树图把这些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 并据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演绎分析方法。利用故障树分析法的分析系统故障的程序如图1所示。

该方法的实质是一个描绘了系统中各原因事件之间关系的布尔逻辑模型。在安全分析中, 顶上事件被定义为一个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用逻辑“与”、“条件与”或逻辑“或”、“条件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一层一层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基本原因, 即为故障树基本事件。对构造的故障树运用布尔代数法则简化, 求出该树的最小径集, 即集合中的每个事件都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 给人们指出采取保护措施的方法。

2.2 构造油库静电故障树

对油库静电爆炸进行分析。当库区内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一定范围遇静电火花发生爆炸。油库的火灾爆炸事故后果十分严重, 因此, 把它作为故障树的顶上事件。

2.3 故障树分析

2.3.1 定性分析

(1) 确定最小径集

故障树定性分析的任务是求出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径集。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限度的集合。一个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才能确保顶上事件不发生。如果故障树中与门较多, 最小割集就少, 说明系统较安全;如果故障树中或门较多, 最小割集就多, 说明系统较危险。通过对最小径集的分析, 可以找出防止系统薄弱环节措施, 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3]。

2.3.2 结构函数

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2.3.2 结构函数

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原事故树的成功树的结构函数:

化简成功树可得到11个最小径集:

2.3.3 结构重要度

该故障树中基本事件较多, 原因事件间的逻辑关系相对比较复杂, 化简事故树得到的最小径集比最小割集数少得多, 因此, 为简化计算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利用最小径集判别结构重要度。

由于各最小径集中基本元素相差阶次较大, 故选取第三种结构重要度计算公式[4]。

undefined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如下:

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排序如下:I (2) >I (4) >I (3) >I (7) =I (6) >I (12) >I (5) =I (17) >I (8) =I (1) =I (18) >I (13) =I (16) =I (14) >I (15) >I (11) =I (9) =I (10)

对应的事件名称是:与带异性电荷或不带电物体接触>油罐敞开>油罐密封不良>未定时排风=排风设施损坏>无接地装置>无排风设施=接地线路断路>环境干燥=带异性电荷或不带电物体=接地电阻过高>油液流速高=飞溅油液与空气摩擦=管道内壁粗糙>油液冲击金属容器>鞋底与地面摩擦=化纤衣物间摩擦=人体与化纤衣物间摩擦。

2.4 事故树分析结论

一个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就可使顶事件不发生。事故树中有几个最小径集, 就有几种控制故障的方案。事故树中最小径集越多, 系统就越安全[5]。

通过定性分析,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有81个最小割集, 11个最小径集。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分析事故树可知, 油库发生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有81种可能性。但从11个最小径集可得出, 只要采取最小径集方案中的任何一个, 就可避免静电引起的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本着简单、快捷、经济有效的方针, 从11中方案中挑选出能施行的措施!

第1方案{x5, x6, x7}, 由于油气的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 在库区自由空间内油气是自然存在的。油气爆炸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为此可以设置气体浓度报警仪进行监测, 只要库区内通风状况良好就能防止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第一方案从定时排风和排风设施着手加强通风预防油气积聚。

第2方案{x8, x12, x17, x18}, 从静电产生的环境干燥的原因着手, 采用加湿方法与装置对整体环境或局部环境加湿, 或对易产生静电得到区域设置静电消除器中和空气发生电离产生的静电。为了保证库区内已经积聚的静电能及时导走, 要确保库区内导体接地良好, 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及接地线等要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第3方案{x9, x10, x11, x12, x17, x18}, 应尽量避免进入库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 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另一方面应从导走静电着手, 安装接地电阻且保证接地电阻不易过高。

第四方案{x2, x9, x10, x11}, 油库工作人员着装应为纯棉衣料、穿防静电鞋袜、佩带防静电手腕带, 避免由于摩擦产生静电。工作人员工作范围内应无带电荷或不带电荷物体存在, 防止发生人员接触发生静电放电。其余方案不是不可行, 只是相对于这三种方案难度要大些。

3 防治措施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因素, 只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的五个条件才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 要有产生静电荷的条件;

(2) 具备产生火花放电的电压;

(3) 有能引起火花放电的合适间隙;

(4) 电火花要有足够的能量;

(5) 在放电间隙及周围环境中有易燃易爆混合物。

只要消除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一个, 就可达到防止静电引发燃烧或爆炸危害的目的。由此可以确定消除静电危害的基本途径。

3.1 静电的中和及屏蔽

静电的中和是用极性相反的离子或电荷中和危险的静电, 从而减少带电体上的静电量。属于静电中和法的有静电消除器消电、物质匹配消电等几种类型。

静电屏蔽是把静电对外的影响局限在屏蔽层内, 从而消除静电对外的危害, 同时屏蔽层内的物质也不会受到外电场的影响。这种静电封闭方法可保证系统静电的安全。

3.2 静电的泄放消散

静电的泄放消散是在生产过程中, 采用空气增湿、加抗静电添加剂、静电接地和保证静止时间的方法, 将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放消散, 以期达到静电安全的目的。

空气增湿可以降低静电非导体的绝缘性, 湿空气可在物体表面覆盖一层导电的液膜, 提高静电荷经物体表面泄放的能力, 即降低物体的泄漏电阻, 把所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静电接地的具体方法是把设备容器及管线通过金属导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连通形成等电位, 并有最小电阻值。

油罐和油品作业区的管与管、管与罐、罐上的部件及其附近有可能感应带电的金属物体都应接地。

3.3 改进工艺控制静电产生

改进工艺是指从工艺过程、材料选择、设备结构、操作管理等诸方面采取措施, 控制静电的产生, 使其不致达到危险程度。

在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 传动部分为金属材料时, 尽量不采用皮带传动;设备、管道应光滑平整、无棱角, 管径不宜有突变部分;物料输送时, 应放缓速度, 并且应控制物料中杂质、水分的含量, 以免静电的产生。

3.4 易燃易爆物的控管

静电相对于易燃易爆物而言, 是非常危险的。为防止静电造成起火、爆炸等事故, 不仅要从静电产生的原因、渠道、消除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 还要从易燃易爆物自身的管理上严格规定。

3.5 人体静电的消除

1.使用防静电地面/防静电鞋/袜 (静电从脚导向大地) 。

但要注意鞋、地面、袜、鞋垫等必须全是防静电的, 才能保证静电从脚导向大地。

2.佩戴防静电腕带并接地 (静电从手导到大地)

通过手泄放人体静电, 利用防静电松紧带、活动暗扣、弹簧软线, 保护电阻及插头或夹头组。松紧带的内层用防静电纱线编织, 外层用普通纱线编织。

在设计静电接地系统尤其是人体接地时, 还要考虑到人体可能接触工频电源时的人身安全问题。通常认为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为0.5mA, 对于220V的工频交流电, 人体对地应至少0.44MΩ的电阻, 一般选1MΩ。

参考文献

[1]消防网站.2006.11

[2]金星, 洪延姬, 沈怀荣, 等.工程系统可靠性数值分析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142-146.

[3]故障树在油库火灾爆炸事故风险评价中的应用.顾莉, 刘晓东, 鄢洪青.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06

[4]冯肇瑞, 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7.132, 70-91

静电爆炸事故 篇2

2008年11月7日零时30分左右,某制药厂正在进行甲苯淋洗的离心机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将整个车间大部分设备、管线烧毁,造成1人当场死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事故简要经过

11月6日晚上,该车间共有当班工人6人,其中皮某和田某负责进行物料离心操作。正常情况下1个反应釜需要进行3~4次离心操作,12时30分,第一次离心操作结束,操作工皮某关闭了氮气保护阀门,用水淋洗后甩干,出料渣到车间固定放置点。之后田某开始在同一离心机上洗、铺滤布,准备开始第二次离心操作,皮某上二楼操作平台查看反应釜温度,上去不到2分钟,时间大约为7日零时30分左右,位于一楼的离心机发生了爆炸,操作工田某当场死亡,爆炸引起的火焰引燃了从反应釜底阀放出的大量含甲苯的溶液,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车间,火灾发生后,车间其他人员及时进行了疏散。

事故发生后,车间员工立即拨打119报警,同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公司人员立即组织企业义务消防队成员进行先期的抢救工作,消防人员进场后经过奋力扑救,至4时左右火势得到控制,至16时40分左右,火被扑灭,大部分的厂房和设备被烧毁。

二、原因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

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离心机操作工田某安全意识不强,在未按操作规程的要求对离心机进行充氮保护的情况下,打开下料阀门开启俩你记,此时由于含哌嗪的甲苯溶液进入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产生静电火花引爆了甲苯混合气体,致使离心机发生爆炸。

2、事故的间接原因

(1)改公司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制度虽齐全,但安全监管和教育培训不到位。

(2)该车间违反危化品管理有关规定,在车间里超量存放危化品,是导致事故扩大的原因。

(3)该车间离心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存在缺陷。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该公司要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杜绝违章作业现象,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3、对离心设备进行排查,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消除人为操作失误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

山西隧道爆炸事故真相 篇3

瞒报之后,是否存有漏报?

“当时什么都记不起来了,轰的一声就晕了,醒来后我的右眼已经没了。”26岁的唐福是来自四川资阳的农民工,事故发生一周后,躺在病床上的他仍然不知道当时的爆炸究竟发生在哪里。

2012年12月25日,元旦将至,山西中南铁路南吕梁山隧道一号斜井的工程也临近尾声,打通了2630米的斜井,又在正洞右线推进了2000余米,整个工程只剩下最后一个掌子面的爆破作业。唐福说,他所在的中铁隧道集团二处六标段项目部第六分部原计划12月底完工,他已经做好了回家看望女朋友的打算。

然而,当天14时40分,由于掌子面爆破时违章操作,相当于120公斤炸药威力的爆炸瞬间发生。正在距掌子面500米处驾驶铲车的唐福当场昏迷。离爆炸地点更近的赵德君伤势更重,除了腰椎、胯骨折外,巨大的爆炸声还导致他双耳失聪。直至2013年1月1日,这位48岁的四川籍农民工还只能靠眼神、动作和病房里的老伴交流。

事故被瞒报5天后,在网民的举报下,山西省相关部门和业主单位初步调查显示,隧道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然而,这一结果与此前网上所传的数字相差较大。瞒报的同时是否漏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势稳定下来的唐福对此也十分关心,他经常用手机上网查看其他工友的情况。尽管他也不清楚确切的伤亡数字,但他个人认为网上所传漏报“60人伤亡”应该不实,“当时隧道里也就十多个人在施工。最近几天的权威媒体所报应比较接近真实。”

目前,山西省针对此次事故的联合调查组已经成立,在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时,将进一步调查、核清、搞准遇难人员和受伤人员的确切数字。

究竟谁在瞒报?

“1队左右线设备、人员正常;右线挖机坏,正在修理”。这是记者在施工单位2012年12月25日7时58分至18时25分的“领导带班记录表”上看到的事故当天的工作记录。事故第二天的记录中则写着,“学习而未施工”。

“事故现场没有依法向山西省各级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及企业上级部门报告,形成了蓄意隐瞒事故的事实”。中铁隧道集团总经理张继奎承认,集团公司在此次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前,山西省安委会也在通报中认定,“项目经理部未向相关部门报告,涉嫌瞒报”。

然而,网民们还是不解,一个小小的项目经理怎么能瞒报这么大的事故?的确存在许多不同寻常之处。

2012年12月31日晚,在事故发生地山西省蒲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的急诊接诊记录上显示,12月24日与26日均有急诊病人,但发生事故的25日却是空白。接诊记录显示,拥有10万人口的蒲县,当天没有1人在该县人民医院急诊处看病。

一位值班医师说,凡是通过120急救送来的病人,都会先在急诊处就诊。在他的印象中,25日并没有收治隧道爆炸事故中的伤亡人员。

随后,中铁隧道集团宣传部负责人介绍,5名伤员中,3名轻伤职工已被送往距事发地368公里以外的河南省孟州市人民医院;2名重伤职工也被送往不同的医院,唐福在临汾市尧都区第一人民医院,赵德君在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两人的家属都是在事发后第二天从工友的电话里得知消息的,

但是,该负责人拒绝透露8名死者送往的殡仪馆。

如何追查瞒报事故责任?

2013年1月1日晚,山西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山西公安”发布消息称,山西警方已对此次事故立案调查并查明,该工程项目负责人黄怀刚、宋海涛、杨美东、王秋林在事故发生后蓄意瞒报事故,涉嫌不报安全事故罪。目前,该四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据了解,以上四人分别是中铁隧道集团二处六标段项目部经理、六标段项目部第六分部经理、党委书记和总工。

据了解,山西中南铁路南吕梁山隧道存在的安全隐患由来已久。2011年11月,山西省安委会办公室曾对南吕梁山隧道进口施工现场进行过检查,检查人员当时发现,施工现场管理一片混乱。2010年4月,在未提前进行任何安全生产论证、评价,未编制安全专篇的情况下,山西中南铁路通道项目就已开工建设,埋下了先天隐患。加之属地监管不力,事故苗头渐现。

“这起事故的调查原本应该由临汾市负责,但考虑到事故的性质,特别是考虑到有瞒报的现象,我们把事故调查组提高了档次,由省政府成立调查组。”山西省代省长李小鹏要求,调查组要依法依规严格调查,查明事实真相。同时,全省桥涵施工单位要认真排除隐患,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据新华社)

上一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下一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