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的科学培育

2024-06-28

犊牛的科学培育(精选八篇)

犊牛的科学培育 篇1

1 犊牛的生理特点

犊牛指的是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犊牛出生后,离开母体温暖的环境,从恒温到常温,从被动获得营养到主动吸吮乳汁维持生命,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呼吸、摄取食物和适应气温、湿度等各种外界条件。刚出生的时候,犊牛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功能弱。瘤胃随着采食的变化逐渐发育,初生犊牛瘤胃容积小,仅占胃总容积的30%,3周龄后,逐渐发育,到6周龄后,前三胃容积占胃总容积的70%,而皱胃容积下降为30%[1]。

当犊牛吃乳或人工哺乳时,犊牛会通过食管沟的反射作用,乳汁直接进入皱胃,靠皱胃消化乳汁。如饮喂的方法不当,乳汁很可能经闭合不充分的食管沟溢入瘤网胃间,引起异常发酵或消化不良。随着犊牛日龄的增长和犊牛的补饲植物性饲料,胃的发育日趋健全,瘤胃内菌群逐渐建立起来后,犊牛开始反刍,说明瘤胃已具备正常功能。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培育,就可以得到优良的成年牛。

2 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后主要食物来源是母牛的乳汁,因此,首先要做好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母泌乳牛的饲养遵循少喂勤添,由少到多,定时定量的原则,饲喂时可以根据奶牛场的饲料种类采取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原则,也可以使用全混合日粮[2]。刚刚分娩后的母牛体质虚弱,子宫处于恢复阶段,乳腺机能旺盛,消化机能较弱,可喂给益母膏麦麸汤补充水分和能量,增加腹压,促进子宫恶露的排出。

产后的母牛要饲喂优质干草,并逐渐加入少量青草、青贮及块根饲料和精料,一般在产后10~4d便可按标准喂料。增加喂料量应随时观察牛的食欲、乳房状况、行为及粪便等,如有异常,要及时调整喂量。对于高产的奶牛,可试用引导饲养法,注意挤奶前要使用温热的毛巾对乳房进行消毒和按摩。

3 饲喂初乳

初乳中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犊牛的免疫力,其中的镁盐可以促进犊牛胎粪的排出,初乳中的乳糖、乳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也是犊牛生长、御寒所必需的物质。对于一些虚弱的犊牛要人工辅助其吃到初乳,这很关键。由于初乳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而且吸收率也在逐渐下降,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因此一定要保障犊牛下生后1h内能够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

目前,初乳的饲喂还是灌服为主,但国内现在使用胃管灌服的不多,我们多数情况下使用奶瓶灌服,出生后2h内至少饲喂2kg,初乳的温度一般在30℃左右,一般手感较温暖即可。每隔8h饲喂2kg,3d后改成喂常乳6kg/d,到预断奶期前10d再将饲喂量慢慢减少。为了保证初乳的质量,牛场可以准备冷冻的优质初乳,以便初乳不足时备用。

4 新生犊牛的护理

犊牛刚刚出生后可以立即用清洁的毛巾擦净口、鼻及周围的黏液,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这对犊牛的保温很重要。也有人建议让母牛自己将犊牛身上的黏液舔舐干净,有利于母子亲和。对于没有呼吸的假死的犊牛则应尽快将犊牛倒抱起来,拍打胸部背部把吸到气管里的胎水咳出,以便恢复正常。距腹部8~10cm处钝性切断脐带,断端用5%碘酊浸泡消毒,结扎。规范化的大型牛场应对初生犊牛进行称重和打耳号,记录包括母牛号、犊牛号、性别、胎次、胎衣排出等情况。目前多数大型牛场在犊牛出生后立即与母牛分开,散养户可灵活运用。

5 早期断奶

传统养牛业,犊牛断奶需要6个月,饲养期长,消耗奶量较大,对于奶牛场来讲,不经济。而且也不利于犊牛消化器官的发育。实行早期断奶技术可以促进犊牛发育、增强抗病能力[3]。现在大型的牛场一般实施2月龄断奶,在犊牛初生一周即饲喂优质的干草,让犊牛自由咀嚼,20日龄后逐渐增加少量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甜菜等,开始时可先喂20g/d,到2月龄时可增加到1~1.5kg,3月龄为2~3kg。青贮饲料在断奶前禁止饲喂,可在断奶后逐渐饲喂,以最大程度促进瘤胃发育,达到早期断奶的目的。

由于牛采食特点是不充分咀嚼就吞咽,因此饲喂前要对饲料进行清理,避免犊牛饲料中含有铁丝、铁钉、牛毛、塑料袋、粪便等杂质。另外,喂给牛土豆、地瓜、萝卜等块根、块茎类饲料时,一定要切碎,防止发生食道梗阻,很危险,严重的未经有效治疗可能很快死亡。

犊牛断奶前后最好有一段时间的过渡,突然断奶犊牛会感到饥饿,鸣叫,这就要求早期的补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6 饮水

犊牛虽然每日哺乳,但是对水的需求也是不可少的,使用水槽要水量充足,清洁卫生,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对水加温,保证牛能喝到温水。

7 搞好卫生,控制疾病

(1)犊牛哺乳结束后,对犊牛口腔擦拭干净,防止互相舔舐,发生毛球病等异常。

(2)经常对牛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且经常刷拭牛体,搞好牛体卫生,适当运动。

犊牛舍可防置清洁干燥的柔软垫草,以利于保暖,尤其是冬季。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夏季不超过30℃,夏季过热要使用降温措施,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天较潮湿,保持犊牛舍干燥,冬天注意保暖、防风。保证饲喂定时、定量、定温,每天最好将用具及周围环境清洗干净,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定期消毒,使用火碱钠、石灰水或来苏儿对地面、墙壁、栏杆、饲槽、草架等消毒。如发生传染病,必须每日对其所接触的环境及用具作临时的消毒。

刷拭牛体不但可以保持牛体清洁,防止皮肤结痂预防体表寄生虫孳生,还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有利于人畜亲和力的形成,可用铁刷子每日刷1~2次。

运动可以增加牛的抵抗力,强健犊牛骨骼。犊牛出生1周以后,让其到运动场上自由活动,夏季运动避开中午炎热的时候,以防犊牛中暑。最好每日有1h的户外运动,阴冷等恶劣天气不要运动。运动场要定期清理粪尿,翻新土壤,创造一个干净的环境。

8 观察牛群

平时要经常巡视观察牛群,对牛的饮食、排泄等情况要有所了解,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大群饲养时,对有问题的牛,如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腹泻等牛做好标记,可在牛背部、腰部用记号笔划上记号或在牛背上撒饲料。

9 断角

为了防止牛的攻击,危害其他牛或人的健康,可进行断角。也有人建议不要断角,断角后的牛再出售较难,人们会以为这样的牛脾气不好,会伤人。如果需要断角可以在犊牛7~10日龄进行,用烧红的烙铁烧烙角的基部15~20s,破坏角的生长点。

1 0 预防下痢

预防下痢除了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外,民间有的使用干草茶给犊牛饮水来预防下痢,促进生长。即取新鲜的干草粉1kg,加入70~80℃热水5~6L,食盐5~6g,焖泡5~6h,过滤后给犊牛饮用,0.5L/d[4]。

总之,犊牛的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重视每个环节并将其实施到位,才能提高犊牛成活率,培育健康的牛群,生产中要考虑到营养、疾病、环境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将科学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犊牛的培育工作中才能成功的培育出健康、优秀的犊牛。

摘要:随着养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越来越重视,而犊牛是一个牛场的后备力量,其培育的好坏决定着牛场未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受到传统养殖业观念影响,在养殖户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导致了犊牛培育质量差,疾病高发,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文中介绍犊牛的培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犊牛,科学,培育

参考文献

[1]张申贵.牛的生产与经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邱怀.牛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解玉才.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53-54.

科学实验日记:自己培育的彩色花朵 篇2

科学实验日记:自己培育的彩色花朵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实验小学叶岑捷诺

指导老师蔡淑余

5月3日星期二多云

前天,我在登山时发现路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非常漂亮,于是突发奇想:能不能人工培育彩色的花朵呢?回来的路上,我请教了爸爸。爸爸鼓励我做个实验试试。

昨天,我到花店买了三朵白色的菊花,把它们分别放进黑墨水和加了蓝色颜料,红色颜料的水里,等待着奇迹的发生。但是,直到今天也不见花的颜色发生变化,实验以失败告终。

问题出在哪儿呢?仔细观察配置的水,我发现水与颜料起先是混在一起的,可过了一段时间,颜料就沉淀在杯底,花茎就没办法把颜料吸上去了。找到了原因,又该怎么解决呢?不气馁,再动动脑筋吧。

5月7日星期六晴

听人说,有种叫“食用色素”的东西能很好地溶化于水,我决定买点来试试。哪里能找到“食用色素”呢?妈妈说,蛋糕店可能有吧。可是,今天我去了很多蛋糕店,都被那里的`阿姨回绝了,她们说店里只卖蛋糕不卖原料。无奈,我只好回来向妈妈求助。妈妈又东打电话西托人,终于弄到了一点蓝色的“食用色素”。我欣喜若狂。同时,我还想到,上次黑墨水不行,那么用红墨水会不会有效果?于是,我又去买了瓶红墨水。

万事俱备,等着明天再次实验。但愿心想事成啊!

5月8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准备了四朵花,两朵白花,两朵黄花。实验开始了,我把花梗的长度修剪成30厘米左右,并把周围的叶子都去掉,然后分别插进1:50的红墨水和1:50的蓝色水中。过了5分钟左右,我看到花的中心花瓣上出现了点点红斑点和蓝斑点。(小学生作文 )又过了5分钟左右,其余的花瓣上也慢慢地出现了斑点。显然,带颜色的水已从低处被吸到高处了!我的实验见效果了!

我又开心又专注地继续观察。30分钟过去了,花瓣渐渐出现了一根根红红的线和蓝蓝的线。大概又过了20分钟,花瓣顶部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肯定,吸收上来的颜色正是沿着花茎向上移动到达花瓣顶部的。最后,插在红墨水和蓝色水里的白花变成了红色的和蓝色的,而插在红墨水和蓝色水里的黄花则变成金黄色的和黄绿色的了。

我好激动,高兴地欢呼起来:“我成功了!”我还拿来照相机,把自己培育的这些彩色花朵拍成照片,一是纪念,二也是一份生动形象的实验报告啊。

柴老师的话

小作者突发奇想,从别人未做过的小实验――人工培育彩色花朵入手,将自己连续观察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呈现,把自己如何仔细观察、观察中的发现、寻找失败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介绍得清清楚楚。这也正好是观察方法的介绍,是写好观察日记的关键。尤其是第二次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瓣的颜色由“点”“线”“片”的渐变过程,小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描写得清晰有序,再加上数字的运用,真是形象具体。

奶用犊牛的培育技术 篇3

1 具体培育方法分两个阶段进行

1.1 初生期 (生后到20日龄) 培育

1.1.1 训练人工哺乳

犊牛生后, 立即和母牛分开, 进行人工哺乳。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伸入犊牛嘴中, 使之吸吮, 然后把手和牛犊嘴一起放入桶或接中的乳汁中, 小牛即可从指间吸吮乳汁, 这样3~4次, 牛犊就习惯喝奶了。应注意之处是防止呛奶。

1.1.2 及时哺喂初乳

母牛产后一周之内的奶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免疫性物质和溶菌酶, 能增强犊牛抗病力;初乳中含有大量镁盐, 具有轻泻作用, 可促进犊牛排除胎粪;初乳营养丰富又易消化吸收, 是保证犊牛健康的惟一食品, 必须让初生犊牛尽快吃到充足的初乳。第一次初乳应在产后1h哺喂, 喂量为1~1.5kg, 每昼夜5次;奶温36~40℃。

初乳的营养成分随时间而逐渐下降7d后即为常乳, 每天喂4次, 15d以后每天喂3次。每天喂量7kg左右, 或按犊牛体重的1/6掌握。犊牛哺乳要定时、定量、定人哺喂, 不能饥饱不均或冷热不匀, 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

1.1.3 管理措施

关键是注意卫生, 防止寒冷潮湿。犊牛舍要有充足的阳光, 空气新鲜, 温度稳定, 清洁干燥。随时清粪换草, 奶桶用具要特别干净, 酸坏乳汁绝对不能给犊牛哺喂。生后6d开始饮温水, 每天4次;生后10d开始训练犊牛吃细嫩优质干草。

1.2 21日龄至6月龄期间的培育

此期要逐渐减少乳汁的喂量, 锻炼犊牛吃青粗饲料的能力, 使其消化机能强而有力, 代谢旺盛, 具有高产牛的生理机能, 这是该段育犊的重点。

1.2.1 21日龄至6月龄奶牛的饲养

饲草料品质必须优良, 要满足犊牛对蛋白质的需要, 第三月龄:玉米粉50%, 麦麸20%, 豆饼30%。第四、五、六月龄:玉米粉30%, 麦麸30%, 豆饼40%。

1.2.2 饲养技术

主要是有计划早期训练犊牛采食草料。精料一般在生后15d开始, 初喂时用玉米面制成粥状, 加少量盐, 混于乳中喂饲, 训练几日后可单喂精料。30日龄后逐渐改为混合料。

训练犊牛吃干草在生后11日开始, 块根饲料在45日开始, 但要将胡萝卜、南瓜、甜菜等切成细块再喂;食盐和骨粉先加入乳中喂, 犊牛习惯吃精料后再加入精料。

饲喂顺序:牛奶-精料-块根和青贮-自由采食干草。

训练犊牛饮水在生后5~6日开始。最初饮温水, 1月龄后饮常温水。要定时给水, 每日3~4次, 严冬严禁饮冰水。

1.2.3 管理措施

犊牛舍应宽敞保温, 4月龄以上犊牛可拴系饲养。犊牛生后14d开始运动, 最初散步, 运动5~10min, 逐渐增加到1.5~2h, 冬季应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期间进行, 夏季可自由运动。2月龄以上每天驱赶运动2次, 每次30min。有条件时要组织放牧。每天应刷拭1~2次, 经常保持牛体清洁。

2 疾病预防

2.1 犊牛肺炎

2.1.1 病因

胎儿先天不足, 发育不良, 抵抗力弱, 厩舍冷湿, 贼风侵袭, 运动不足, 过热失饮等, 造成细菌入侵使牛发病。

2.1.2 症状

犊牛精神不振, 愿躺卧, 食欲减退或停止, 体温上升到39.5~41℃, 咳嗽、流鼻涕, 呼吸急促, 脉快。结膜发绀, 皮温不稳。

2.1.3 治疗

(1) 加强护理, 厩舍要保持干燥、清洁, 光照充足, 厚铺垫草, 饲料优良、营养丰富。 (2) 肌肉注射青霉素800万单位或10%磺胺噻唑40ml静脉注射, 每天2次, 一直到体温正常后的第二天。 (3) 体温过高时应肌肉注射安痛定、安乃近10ml。心脏衰弱可注射强心剂氧化樟脑5~10ml。

2.2 犊牛下痢

2.2.1 病因

妊娠母牛营养不良, 初乳品质不好, 初乳不足, 奶温冷热不均;舍内潮湿, 冷雨浇淋;饮水、光照、运动不足;或缺硒。

2.2.2 症状

开始排出粘稠稀便, 继而排水样便、粪中将絮状粘液或血, 味腥臭。病犊精神不振, 不吃或少吃奶, 肚腹蜷缩, 欲卧腹痛, 耳鼻冷凉。

2.2.3 治疗

(1) 减少奶量1/2, 加入开水1~2倍稀释后饮犊。 (2) 口服止痢药品。 (3) 腹泻不重, 便有恶臭者, 给缓泻剂硫酸镁 (硫酸钠) 50~100g, 溶化灌服。 (4) 高粱250g, 炒焦压末, 开水冲服。

2.2.4 预防

犊牛的科学培育 篇4

酒泉市一中

姚玉江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呢?《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客服困难,合理开发教材,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优化课堂,加强生物科学素养的培育?笔者以模块2(必修二)为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如下:

一.研究教材,让学生从生物科学发展史中受教育。

教材的编排涉及两条线索;一条是“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另一条是从孟德尔到摩尔根等对遗传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体现了科学发展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一般过程,也体现了从个体到细胞到分子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其中渗透着科学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科学家表现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材中本身就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

第一,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了解人类对于遗传问题的研究历史,了解这一领域生物科学发展现状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状况。(以下介绍人类在遗传问题研究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值得学生学习的科学素养,如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对学生获取的资料进行展示评价和概括,利用课件介绍相关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开拓视野从生物学视角认知世界。

第二,由表及里,按教材编排从孟德尔到减数分裂到摩尔根,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历程中获取知识。(以下也应写如何做的)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浓郁的历史感当中体悟科学发展的真实历程,培养其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有些教师喜欢将第二章减数分裂提前,似乎与必修一有丝分裂一起学习便于联系和比较,但破坏了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影响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真实历程的认知,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第三,从人类对遗传问题的认识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重视对科学家和科学研究过程的学习。(以下也应写如何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概括性的讲述孟德尔的研究过程,既体现出孟德尔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敢于独立思考的精神,又体现出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二.开发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渗透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最好的办法是亲自体验科学实验和探究的过程。

1.切实保障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必修二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可以利用小组活动,以乒乓球或玻璃球代表雌雄配子,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并实践对数据的统计和处理。“技能训练:设计程序”也要重视,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习时间交流讨论完善,最后在班级中展示,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发掘教材,制作模型。

在教学中,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自己制作模型,以不同颜色的乒乓球组合代表基因型,以塑料板固定,演示配子产生过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方式及子代基因组合类型。这样可以将遗传图解直观化,学生也乐于参与,大大提高课堂效果。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其进入到科学思维的探究历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旳理解和掌握。3.三.结合生活生产实际,理解科技与生产的联系,初步树立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个例子没有结合生活,也没有联系生产,并没有将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例如,刚学习完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于课后习题2(题目略),可将该选择题进一步延伸,联系育种实际设问:1该类型(抗倒伏抗病)基因型有几种?2比例是多少?3能否直接将获得的类型大量推广种植?4如何进一步选育?5由此推测一般育种的程序是什么?

这样可以由浅入深,联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一方面,可以将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以主动将教材知识或习题加以延伸,主动联系实践。

提高山区杂交改良犊牛培育技术 篇5

关键词:杂交改良犊牛,科学饲养,培育技术

云南省南涧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门塔尔肉牛冻精改良以来, 很大程度促进了山区本地牛的改良, 特别是2002年南涧肉牛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以后, 冻精改良在广大山区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杂交犊牛质量较低, 直接影响肉牛产业发展进程, 经过科技人员调查、研究、分析, 发现大多数农民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饲养杂交改良犊牛, 没有发挥出杂交改良牛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好, 经济价值高等的优越性。针对这一现状, 广大畜牧工作人员经过培训、科学饲养杂交改良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 逐步提高了农民对杂交改良犊牛的饲养技术, 使杂交改良犊牛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促进了肉牛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

1 山区杂交改良犊牛的现状

杂交犊牛质量差。犊牛初生时质量好, 但是由于农民饲养管理用传的饲养方式 (粗放、放牧、不补饲) , 使优良杂交犊牛营养不良、个体小、毛长肉少, 形成僵牛, 甚至发生死亡, 直接影响肉牛产业发展进程。

2 原因分析

2.1 饲养户对杂交改良犊牛培育认识不高

农民的传统养殖观念很强, 认为杂交牛和本地牛一样, 用粗放的饲养方式, 放牧、不补饲, 甚至连妊娠母牛、泌乳母牛都一样对待, 以致杂交改良牛营养不良形成僵牛是正常现象。

2.2 农民资金欠缺, 投入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 社会进步, 山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但是多数只局限在温饱状况, 没有科学饲养杂交犊牛母牛妊娠后期的投入。

2.3 山区农民不能熟练掌握改良犊牛培育技术

由于养牛户对相关技术培训不够, 养牛户不了解泌乳母牛的科学饲养方法, 没有全面掌握犊牛培育技术、妊娠母牛、泌乳母牛饲养技术。妊娠母牛营养不良, 影响胎儿发育, 泌乳母牛营养不足, 产奶量少, 不能满足犊牛的生长需要, 加之犊牛饲料单一, 不适时补充精料, 导致后天犊牛生长发育营养不良, 出现僵牛甚至死亡。

3 科学实施犊牛培育技术

山区犊牛培育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妊娠母牛补饲、泌乳母牛饲养、犊牛培育技术和政策资金扶持。

3.1 对广大养殖户进行山区犊牛饲养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犊牛生产性能, 必须掌握优良品种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的需求, 才能饲养出高品质的肉牛, 从而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1) 妊娠母牛后期补饲技术。临产前60 d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 胎儿的增重量约占出生重的70%~80%, 需要充足的营养。必须满足妊娠母牛的营养需要, 才能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产后乳汁充足, 犊牛断奶后, 母牛才能早发情。所以临产前60 d应该补喂精料, 配方:玉米面18%、豆饼68%、麸皮12%、磷酸氢钙1%、食盐1%, 混合均匀后每天补喂2~3 kg, 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2) 泌乳母牛的饲养技术。泌乳母牛除满足自身维持需要外, 还要供给犊牛营养, 对营养的需求更加严格, 要求营养平衡, 日粮以青干草、青贮饲料为主, 适当补喂精料。精料配方:玉米面66%、豆饼27.5%、磷酸氢钙1%、碳酸氢钠1.5%、大豆油3%、食盐1%, 混合均匀后每天补喂1.5~2 kg。泌乳母牛饲喂3次/d, 饲喂顺序是粗饲料、多汁饲料、精料, 泌乳期间不能饲喂刺激性、有异味的饲草饲料。三代改良杂交泌乳母牛还可以开发挤奶。

(3) 犊牛培育技术。 (1) 犊牛哺乳期 (0~60日龄) 饲养:初生犊牛必须尽快吃上初乳, 1周开始补饲, 以促进瘤胃发育, 补饲配方:小麦40%、玉米面25%、麦麸10%、黄豆10%、红糖4%、食盐0.5%、磷酸氢钙0.5%。补饲方法为从少到多逐步增加。保证犊牛有清洁、新鲜、充足的饮水, 冬季饮温水。犊牛需要清洁、干燥、宽敞、明亮、冬温夏凉的环境, 哺育期一牛一栏饲喂, 犊牛舍每周消毒1次, 运动场每15 d消毒1次。犊牛出生后, 20~30 d去角。 (2) 断奶期饲养 (60~80日龄) :犊牛断奶时继续补喂精料, 随着日龄的增长, 逐步增加干草、苜蓿等粗饲料。4月龄内不得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80日龄后, 参照育成牛、育肥牛饲养, 目标是18~24月内使杂交改良牛体重达到500 kg。

3.2 防疫保健

结合当地实际, 做好驱虫、牛出败和口蹄疫免疫接种, 一般疾病由当地技术部门上门服务。

3.3 争取政策资金扶持

如何抓好乳用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 篇6

1 犊牛的饲养

1.1 喂初乳

1.1.1 初乳的作用

初乳是母牛产犊后5~7 d内分泌的乳汁, 色浅黄, 有以下几个作用: (1) 初乳有较大的黏度, 对胃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可以防止细菌与胃肠道接触而侵入体内; (2) 有较高的酸度, 能刺激胃肠黏膜分泌消化液并抑制、杀灭细菌活动; (3) 初乳中有较多的镁盐, 有助于犊牛排出胎便; (4) 初乳含有丰富而易消化的营养物质。初乳比常乳所含干物质多, 除乳糖较少外, 其他营养物质含量都比常乳多, 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 (5) 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对增强犊牛抗病力有重要作用; (6) 初乳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激素、生长因子等, 对犊牛健康与发育也有重要作用。

1.1.2 初乳的喂法

尽早喂给初乳。对初生犊牛, 一般在生后0.5~1 h, 犊牛能站立时即可喂给, 最晚不得超过6 h。健康犊牛第1次喂初乳的量为1~1.5 kg, 量不必过多, 以免引起消化紊乱。随日龄增长喂量逐渐增加, 可达犊牛体重10%, 日喂3次。挤出的初乳立即喂, 乳温下降时水浴加热到37~38℃, 温度过高使初乳凝固, 温度过低犊牛易发生下痢。如遇母牛产后死亡或患病时, 可用同期分娩母牛的初乳。如无同期分娩母牛可用适量常乳加20 m L鱼肝油、50 m L轻泻油、250 mg土霉素, 连喂5 d。

1.2 喂常乳

犊牛从生后第2周开始喂常乳。近年国内大部分牛场犊牛全期给乳300~400 kg, 哺喂时间2~3个月。具体喂法:生后1月龄以哺乳为主, 2~3个月龄为过渡阶段, 由喂乳逐渐转为全部喂给植物性饲料。喂乳要坚持定时、定温、定量、定饲养人员的“四定”制度。按规定量喂给, 定时喂给, 乳温保持37~38℃, 我国多采用日喂3次的方法 (见表1) 。

kg

1.3 提早喂给植物性饲料

干草:犊牛生后的7~10 d在犊牛栏草架上放置优质干草, 任其自由采食。

精料:犊牛生后10~15 d可以训练吃精料, 一般是将粉碎的豆饼、玉米、大麦、小麦麸加少量骨粉、食盐、添加剂等混成干粉状, 放在饲槽内任犊牛自由舔食, 1月龄时每头每天可采食250~300 g, 2月龄可采食500 g。

混合料配方: (1) 豆饼40%, 玉米面40%, 小麦麸10%, 高粱面7%, 其他为骨粉、食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添加剂; (2) 豆饼38%, 玉米面38%, 小麦麸22%, 1%微量元素添加剂, 骨粉0.5%, 食盐0.5%。

多汁饲料:犊牛生后20 d可以在混合料中加入切碎的胡萝卜, 喂量逐渐增加, 2月龄可加到1~1.5 kg, 以补充维生素A并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

青贮饲料:从犊牛2月龄开始喂给青贮饲料, 每天100~150 g, 3月龄时喂1.5~2 kg/d, 4月龄喂4~5 kg/d

1.4饮水

牛奶中虽含有大量水分, 但从每天哺乳量来看, 仍不能满足犊牛正常代谢需要。因此要从犊牛生后7天开始补给温水, 2周后改为常水。

2 犊牛的管理

2.1 加强犊牛个体卫生管理

(1) 哺乳卫生。犊牛喂奶可以用哺乳壶, 也可用小奶桶。要加强对哺乳用具的卫生管理, 每次用后清洗干净, 定期消毒。犊牛喂奶后用毛巾擦干口鼻, 以免犊牛相互乱舔与吮吸, 防止脐带炎和瞎奶头等病的发生。

(2) 犊牛舍与犊牛栏的卫生。在小规模栓养式牛场, 一般只在成牛舍一端设犊牛栏, 不另设产房及犊牛舍。规模较大的牛场或散养式牛舍, 另设产房、犊牛舍及犊牛栏。犊牛栏分单栏与群栏, 犊牛生后养在靠近产房的单栏, 一般1个月后过渡到群栏。目前国内有些牛场重新设置犊牛栏, 从初生到6月龄都养在单牛栏内。对犊牛舍和犊牛栏要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犊牛舍应保持排水通畅、水线充足、通风良好、冬暖夏凉, 杜绝阴冷、潮湿及不卫生现象。

(3) 加强保健护理, 预防犊牛疾病。应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 贯彻各项防疫措施, 加强对犊牛的护理, 定期检疫。平时要注意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食欲和行为表现, 体温、粪便是否异常, 查看犊牛肛门、尾部及地面是否有稀便等, 发现病犊牛及时治疗。

2.2 其他管理

(1) 称重与编号。根据育种工作要求, 犊牛生后应称初生重、编号、绘制牛图, 或拍摄犊牛照片。

(2) 刷拭。对犊牛要坚持每天刷拭1次, 以清除犊牛身上粘附的泥土与粪便, 还可达到调教犊牛, 做到“人牛亲和”的目的。

(3) 运动。犊牛生后7~10 d, 放到舍外运动场逍遥运动, 根据季节、气温变化掌握每天放出时间。

(4) 放牧。有条件的牛场, 可在犊牛2月龄时在牛舍近处放牧, 以增加采食量与提高健康水平。

(5) 去角。奶牛去角便于以后的管理及安全生产, 也克服了因引入不同类型公牛造成母牛角形不一的缺点。犊牛去角时间在生后10~15 d进行, 用电烙铁或特制的烙铁, 也可用苛性钠 (钾) 棒涂抹, 还可以用犊牛专用“除角灵”涂抹, 破坏牛角生长点, 去角时要固定好牛的头部, 不要伤及头部与眼睛。

(6) 去掉多余的副乳头。牛乳房上的副乳头给成年母牛挤奶、清洗乳房带来不方便, 也易发生乳房炎。犊牛生后1周内, 用剪子从副乳头基部剪去, 涂以消毒药即可, 注意不要剪错。

3 育成牛的培育

犊牛满6月龄转入育成牛群。在育成牛阶段, 肌肉、骨骼、内脏器官都处于最快的生长时期。在正常饲养条件下, 1岁龄时体重可达初生重的7~8倍, 到配种年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0%。以育成牛不论栓系或散栏饲养, 公母牛都应分群管理, 并根据年龄大小, 尽早按年龄相近的原则组群, 一般母牛按7~12月龄, 13月龄到产犊前分别组群。

由犊牛期转入育成期, 在生理上是一个很大的转变阶段, 一定要精心饲养与照顾, 使其尽快适应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根据育成牛的营养需要, 制定相应的饲养方案。舍饲时育成牛的日粮组成应以青粗饲料为主, 适当补给精料。1岁以内的小育成牛日粮以干草及青贮料为主, 每天给混合精料2~2.5 kg, 骨粉与食盐各25~30 g。1岁以上的大育成牛, 日粮可做如下安排:干草7 kg, 青贮料10~15 kg, 混合精料3.0~3.5 kg, 骨粉与食盐各40~50 g。

在管理上, 每天应按时运动与刷拭, 进行按摩乳房等调教。发育好的育成牛10月龄左右出现发情征状, 15~16月龄体重达到350~360 kg即可参加配种。对发育一般的牛, 需达到18~20月龄参加配种。

初生犊牛的科学护理技术 篇7

新生犊牛离开母体接触外界环境, 其生活环境和营养摄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就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饲养人员要给新生犊牛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并要细心护理, 才能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 确保犊牛身强体壮, 增强抵抗力, 才能有效减少新生犊牛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否则, 很容易造成新生犊牛疾病多发, 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 犊牛出生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生犊牛的护理。

1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及耳周围的粘液

犊牛初生后其身体挂满粘液, 口腔、鼻腔及耳周围也不例外, 如不及时清理, 犊牛呼吸时很容易将粘液吸入口腔和鼻腔内、甚至进入气管和肺部支气管, 造成犊牛窒息死亡或异物性支气管肺炎病的发生。因此, 犊牛出生后应立即用经消毒的干净的毛巾擦去口腔、鼻腔及耳孔周围的粘液, 维持新生犊牛的正常呼吸和避免新生犊牛将粘液吸入气管或肺内;如犊牛产出时已经将粘液吸入气管前端而造成呼吸困难时, 可3人合作, 2人双手握住犊牛两后肢、倒提起犊牛, 另一人双手拍打犊牛胸部两侧, 使粘液排出。

2 断脐带和脐带消毒

大多数犊牛产出时, 往往自然拉断脐带, 这样不好, 因为自行拉断脐带如不及时进行脐带消毒很容易感染疾病。最好采用人工断脐带法, 护理人员用手将脐带血液撸向犊牛侧, 在距犊牛腹部6~8处将脐带断开或结扎, 并用5%浓碘酊消毒, 脐带在5周左右干燥脱落。

3 去软蹄

软蹄在母牛腹腔起缓冲作用, 为了使犊牛尽快站稳, 用手剥去小蹄上附着的软组织—软蹄, 避免蹄部发炎。扶助犊牛站立, 防止犊牛摔伤。

4 提早哺喂初乳

初乳是指母牛产犊后5~7d内所产的乳。犊牛初生后必须在1个小时内吃上初乳, 这样利于犊牛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母源抗体, 增强新生犊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胎粪的排出等。

新生犊牛出生后及时吃到初乳后的好处:一是初生犊牛胃肠空虚, 胃肠粘膜不很发达, 对细菌的抵抗力很弱。而初乳可代替胃肠粘膜, 覆盖胃肠内壁上, 降低胃肠道内壁的通透性, 阻止细菌进入血液, 提高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二是初乳中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 (抗体蛋白质) , 能杀灭多种病菌, 如r-球蛋白可抑制某些病菌活动, r-抗原凝集素能抵抗特殊品系的大肠杆菌。犊牛及早吃到初乳能增强初生犊牛抵抗力和免疫力。三是初乳的酸度较高 (45~50°T) , 可使胃液变成酸性, 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四是初乳可以促进真胃分泌大量的消化酶, 使胃肠机能尽早形成。五是初乳中含有较多镁盐, 有倾泻作用, 有利于促进胎粪排出。六是初乳中含有丰富而易消化的养份, 如产犊第一天初乳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一倍, 其中蛋白质高4~5倍, 脂肪高1倍左右, VA高10倍左右, 干物质含量为20~30%。

另外, 犊牛初生期饲养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犊牛初生后尽早吃上和吃足初乳。吃足初乳的犊牛, 精神饱满、活泼可爱, 身体健壮、很少发病。对于个别不让犊牛吸吮乳头的初产母牛, 应进行人工辅助使其犊牛吃到初乳;对于体弱犊牛也要人工辅助哺乳, 直到自己会吸乳为止。如果产犊母牛的初乳不能利用、或乳汁不足、或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犊牛吃不到初乳时, 一是可饲喂其他同期产犊母牛剩余的初乳, 若初乳温度过低时, 需隔水加热到38℃后饲喂。二是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人工初乳, 其配方为:鲜牛乳0.75kg, 鲜鸡蛋2~3个, 鲜鱼肝油15g, 食盐10g, 喂时充分搅拌均匀后, 加热至38℃后饲喂犊牛, 每天饲喂4~5次, 从出生第三天起每天增加鲜牛奶200~400ml, 饲喂5~7d后改喂常乳。

5 检查

母牛产犊后, 要及时检查胎衣是否排出, 一旦胎衣排出要及时取走胎衣, 以防母牛吞食。

6 防寒保暖

在寒冷冬季产犊, 应采取保暖措施, 搞好防寒保温工作, 但不宜用柴草生火取暖, 以防犊牛遭烟熏患肺炎等疾病。

7 护理

肉用犊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篇8

1 犊牛出生后, 应尽早让其吃到足够初乳

刚出生的犊牛没有免疫力, 只有犊牛吃到初乳后, 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透过肠壁以未消化的完整状态被吸收, 才发挥免疫作用, 但是犊牛出生24 h后对未经消化的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几乎等于零。因此, 犊牛出生后的24 h内, 最好18 h内, 必须让其吃到足够的初乳, 初乳吃得越早、越多, 犊牛生长速度越快, 体质越强壮。大部分犊牛出生后0.5~1 h, 便能自行站立, 此时要引导犊牛接近母牛乳房寻食母乳, 若有困难, 则需人工辅助哺乳。第一次饲喂初乳, 最迟不能超过2 h。喂初乳前, 要把乳头中的积乳先挤掉, 该部分乳汁因为在乳头内存储时间相对较长, 容易被细菌污染, 犊牛吃后最易引起下痢。间隔6~9 h后第2次饲喂初乳。

2 犊牛应及早补料刺激前胃发育

采用早期补料技术能促进犊牛前胃早期发育, 提高犊牛断奶体重和饲料报酬, 实现提早断奶。

2.1 提早补饲干草

提早补饲干草有利于犊牛提前反刍, 使前胃机能特别是瘤胃机能提早得到锻炼, 促使瘤胃的体积增大。青粗饲料能使犊牛的消化腺分泌增加, 提高消化能力。犊牛从10日龄左右开始, 在犊牛牛槽或草架上放置优质干草任其自由采食及咀嚼, 忌喂质量低或霉败干草。

2.2 适时补喂精料

犊牛20日龄左右开始逐渐补喂混合精料。混合精料促进瘤胃粘膜的乳头快速发育, 混合精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一般要求18%以上。精料补饲时必须先进行调教。首先将精饲料用温水调制成糊状, 加入少许牛奶、砂糖或其他适口性好的饲料, 在犊牛鼻镜、嘴唇上涂抹少量, 或用手指头直接将少量糊状精饲料塞进口腔里, 任其自由舔食, 注意的是动作一定要轻。大约3~5 d犊牛适应采食后, 逐渐增加饲喂量。饲喂的精料一定要保证适口性好、营养均衡、易消化, 最好是全价颗粒料, 这是提早断奶的关键。

3 尽量及早断奶

断奶的时间不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 需要根据养殖户的技术水平、犊牛的体况和补饲饲料的质量确定。饲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特别是精饲料较好的情况下4月龄左右可以断奶, 精饲料较差时, 可适当延长哺乳期, 一般5月龄左右断奶, 但是除了特殊情况, 断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6月龄。断奶时采取哺乳母牛提前一周停喂精料, 同时限制饲喂粗饲料等措施, 促使泌乳量减少, 并把母牛和犊牛分开。如果母牛乳房积乳肿胀, 应及时挤掉乳汁, 并注意防治乳房炎。

4 犊牛的管理和疾病预防

4.1 犊牛的管理

每天应擦洗母牛乳房, 保持其清洁;对犊牛每天定时刷拭1~2次;加强犊牛的运动, 运动促进犊牛采食量的增加和户外阳光照射,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冬季要饮温水, 以免饮用冰水造成腹泻;补饲及饮水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圈舍清洁干燥、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并定期进行消毒。

4.2 疾病预防

上一篇:经济环境效益下一篇: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