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面对生命

2024-08-03

教育的本质是面对生命(精选三篇)

教育的本质是面对生命 篇1

唤醒蕴藏的潜能。人与生俱来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潜能, 这种隐性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 将变成巨大的显性潜能。教育对于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可开发性、多元性和无限性。然而, 当下的基础教育, 大多只注重分数, 发展智商, 而对学生的情商、志商、逆商、胆商等方面的开发培养微乎其微。一个好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蕴藏的潜能, 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唤醒蒙昧的良知。良知是人的道德底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人性和可能蒙昧的良知, 只要迸发出火星, 就会燃烧。苏霍姆林斯基说:“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因此, 教师要以美好的品德唤醒学生的品德, 以崇高的思想唤醒学生的思想, 以健全的人格唤醒学生的人格。

唤醒自律的意识。“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教师必须唤醒学生遵守规则和法律的意识, 引领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从而获得健康、和谐发展。教师要欣赏学生的知错就改, 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提升自律、自省和自强的能力。

唤醒怀疑的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怀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引线, 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 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衡量学生是否爱学习、会学习, 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规律;不是看学生解决了多少疑难, 而是看学生主动提出了多少问题。教师要努力唤醒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以诱发创新灵感。

安全的本质是生命 篇2

安全是什么?有的人说,安全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人说,安全是人的健康和幸福;有的人说,安全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些都正确,但我认为:安全的本质是企业的生命、是员工的生命。企业经济效益也好,员工的健康幸福也好,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好,都离不开人,对象都是人。企业效益靠人来创造,和谐稳定靠人来实现,健康幸福靠人来努力,离开了人一事无成,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试想,一个企业今天伤人,明天亡人,后天引发生产事故,领导常常囿于处理安全事故之中,企业能够搞好生产、能够创造效益吗?员工能对这个企业有依赖吗?社会能够对这个企业有信誉度吗?一个企业没有安全环保的环境,就没有好的效益,就没有员工的安全,业就没有好的社会赞誉。试问,这样的企业能够生存吗?

安全是员工的生命。许多事情和事物可以有第二次,可人的生命却不能。生命是无价之宝,我们要万分珍惜。有了生命可以创造一切,失去生命就丧失一切。我们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员工当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集团公司的价值观就是“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牢牢抓住人这个根本。因此,对于安全工作,怎么抓都不过分,谁抓都不越位。我们每个人都是安全的主体、主人。在保证不伤害自己的同时,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共同精心呵护安全,这才能保证每个人安全幸福健康,社会和谐稳定,企业繁荣兴旺。我们每个人只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的本质是企业的生命,是员工的生命,才能时时、处处、事事做到安全、保证安全,才能正确认识到安全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

PVC分厂历来重视安全,“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我们厂的安全理念。“生命至上”,是指在分厂,企业的安全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企业有责任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有权利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也有责任不让同事因为自己的过失受到安全伤害。“安全第一”,是把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真正做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强调制度不打折,执行无借口。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 篇3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 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 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 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 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则认为,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 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看中国, 我们算是“重视”教育的, 只不过在重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区别于欧美等国家。中国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 这既是儒家的教育成就, 也是儒家得以发展的原因。毫无疑问, 现代中国也是普遍重视教育的, 但结果如何呢?文凭普遍升高, 文化水准不见高;知识量不断增加, 但能力未见长;证书一大堆, 素养却未变。这样的教育显然既不是国家想要的, 也不是教育者想要的, 更不是家长想要的。

如果说做什么都应该讲究“依道”而为的话, 那么, 教育的“依道”更难, 因为教育的宏观规律相对好找, 而微观规律或者说具体个人的成长规律太难找。教育是科学, 教育是艺术, 教育的科学性离我们还较远, 教育的艺术性更需要加强。这一方面源于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还未能揭示出人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规律及其应对策略, 另一方面, 即便这些知识可以随手拈来, 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 又不可能拿过来就用。历史上, 孔子、苏格拉底等尚可以“因材施教”,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 还是做不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教师习惯于面对所有人的“同一教育”, 试图让每个人“一边高”地发展;教师和家长似乎很容易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宁肯牺牲某个孩子某一方面的拔尖表现, 也不愿接受“偏科”或某一方面低于他人。“硬灌”、“强压”就是“硬道理”,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反而成了多余的。

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教育, 只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而非简单经验积累之上的教育, 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 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 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很有意义、很丰富、很有品位的教育。孩子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之后, 便会做到:是龙, 可上九天揽月, 是鱼, 便乐于小川遨游;能研究, 便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 摘取科学桂冠;会工作, 便学会一种技术或从事一种活动, 安安分分、平平静静。生活顺利了, 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命、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自食其力, 然后善待弱者;生活不顺, 仍可不怨天尤人, 不自暴自弃, 不仇富仇官, 顺其自然, 怡然自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育的本质是面对生命】相关文章: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感想05-22

思政教育的本质06-28

数学教育的本质08-21

悟道教育本质的回归04-12

英语教育的本质05-04

论大学教育的本质05-28

职业教育的本质06-06

德育教育的本质08-05

教育的概念和本质09-07

美术教育的本质09-02

上一篇:高校预算管理改革下一篇: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