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合反应

2024-07-01

偶合反应(精选八篇)

偶合反应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咸宁市某小学学前班至六年级 (4~13岁) 无接种禁忌症的学生753名为接种观察对象。

1.2 疫苗

此次用于学生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国产15 μg无佐剂裂解疫苗, 其制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接种鸡胚, 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3]。

1.3 接种方法及程序

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免疫程序为接种1剂 (0.5 mL) 。

1.4 不良反应观察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国家统一下发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4]对出现发热反应的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所有受种儿童均在接种现场进行30 min反应观察, 回家后有任何不适通过班主任、联络电话等方式进行追踪、随访, 如无不良反应随访观察终止。发热反应的判定标准以腋测法[5]测得患儿的体温≥37.1 ℃为准, 分为轻度 (37.1~37.5 ℃) 、中度 (37.6~38.5 ℃) 和重度 (≥38.6 ℃) [6]。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各年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采用χ2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反应情况

某小学共有学生3 420名, 其中753名学生在确认健康状况良好后接受接种, 接种后有10例出现发热症状, 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反应发生率为1.33%。见表1。

2.2 发热反应发生过程及临床表现

10例受种者全部是在11月21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接种后相继出现发热症状。反应发生在接种当日的有9例, 发生在接种后31 h的有1例。接种时间与反应发生时间间隔平均为8.6 h, 最短的为2 h。体温 (腋温) 最高的39.4 ℃, 最低的37.9 ℃, 平均38.7 ℃。

2.3 人群分布

各年级发热反应发生率见表1。

出现发热症状的10例受种者平均年龄为5.9岁, 最大的8岁, 最小的4岁, 男、女比例为4∶1。发热病例分布在全校3个年级 (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 8个班。各年级之间发热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7, P<0.05) , 其中一、二年级发热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 P>0.05) , 而学前班与一、二年级的发热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5, P<0.05) , 学前班反应发生率较高。

2.4 处置与转归

接受接种的小学生出现发热反应后, 全部及时在当地市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了诊治。临床医生对其中9例以“上呼吸道感染”采取了抗炎、输液等支持对症治疗, 另有1例住院病例由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样监测, 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11月26日随访时有5例痊愈, 5例好转 (体温正常) 。

3 讨论

此次用于学生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为国家提供的合格疫苗。疫苗的储运、接种实施等过程均符合卫生部有关规范[7,8]要求。所有受种者在接种前都由监护人认真阅读《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在签字表示同意后实施接种。根据患儿接种后2~31 h出现发热, 热度以中、重度为主 (其中重度占50%) 的临床表现, 可初步判断此起发热反应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 [7]。发热反应发生率低于疫苗说明书 (10.27%) [4]及有关文献报道结果 (9.4%) [9], 也低于文献报道[10]流感疫苗体温反应发生率为4.76%的情况, 患儿预后良好与有关文献报道[11,12]也一致, 提示此次用于群体性应急接种的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较好。

然而追溯发热反应发生的背景, 并根据接种期间该小学出现多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其中1例发热反应病例被实验室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 , 以及多个班级暴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情况, 结合偶合症[3,13]的定义, 应考虑至少有1例发热反应病例为接种疫苗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偶合症。此种情况与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鉴别有一定难度。

鉴于合格疫苗接种引发偶合症的可能, 笔者建议在传染病流行季节,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报告制度。特别是在群体性预防接种前, 应将接种前受种对象的健康状况纳入预警内容, 在学校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预防接种单位之间健全定期双向通报机制。预防接种单位应在学校的协助下对受种对象认真开展健康状况询问和筛检[14], 履行告知义务, 并如实做好记录;遇到接种禁忌的情形, 应作出暂缓或禁止接种的医学建议, 以科学、主动规避预防接种风险环节, 将接种安全隐患降至最低[5]。

摘要:目的 评价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 探索学校群体性预防接种偶合症风险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咸宁市某小学753名学生接种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前后健康状况开展调查与随访观察。结果 某小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 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33%。反应发生过程时间较短, 各年级 (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 之间发热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学前班反应发生率较高。接种反应发生后, 所有患儿均得到及时诊治, 预后良好。结论 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学校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 有必要加强预防接种风险预警和管理。

一起预防接种偶合事件分析 篇2

1.1.1 接种情况 2006年12月6日上午10点左右,患儿与双胞胎弟随其父母到当地镇中心卫生院接种门诊,接种人员(防疫医生及西部自愿者)询问了双胞胎身体状况:无发热(但当时未测体温)、无腹泻等接种禁忌症。于是按免疫程序登记、家长签字后,分别给双胞胎在上臂三角肌首次注射0.5ml的百白破三联疫苗,观察20分钟无异常,喂奶后带脊灰糖丸二粒回家。约2小时后,患儿母亲分别给双胞胎用冷开水服脊灰糖丸各一粒,无异常反应,但患儿有点嗜睡。

1.1.2 死亡及纠纷情况 2006年12月7日早晨4时左右(即接种疫苗当天晚上深夜)其母发现患儿已死亡,外观看,口鼻有白色泡沬,脸上有几颗红点。家属诉死亡为接种疫苗直接所致,要求巨额赔偿金,给卫生院预防接种等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2 现场调查

2.1 调查内容

2.1.1 12月7日上午该镇卫生院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程序[1]报告县CDC 和县卫生局,迅速启动了县市级专家组,现场调查发现:死婴生前用母乳加奶粉喂养,发育正常,裸重5㎏。死婴左鼻腔有白色分泌物完全阻塞,注射部位无青紫肿胀、无结节。当日同时接种同批次百白破疫苗共5人(含双胞胎),其中3人也同时口服了同批次脊灰糖丸,均无异常反应发生。但其母自诉在服脊灰糖丸前1小时曾给患儿服感冒药(多酶片、克感敏、消食灵冲剂)一次。其父母等亲属均无遗传病及传染病。

2.1.2 对该镇卫生院所使用的疫苗按冷链程序审查, 符合免疫程序要求[1],接种操作程序基本正规。使用的百白破疫苗和脊灰疫苗未过期、无凝块、安瓿无破裂。百白破三联疫苗为成都生研所产批号200509022-6百白破,效期2007年3月;脊灰疫苗为中科院生研所产批号2005090636,效期2007年9月。县药监局2006年12月7日封存了该批疫苗。

2.2 调查结果 12月8日,县卫生局下发了各医疗单位暂停使用同批号疫苗的相关文件。12月9日该镇卫生院与死婴家属达成了尸体解剖协议,当日由重庆市法医验伤所对死婴进行了尸体解剖。尸体解剖鉴定————————————————

3.1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肺淤血、水肿,透明膜形成及灶性出血; 3.2急性脑膜炎;神经细跑变形、坏死;急性脑水肿,脑疝形成; 3.3急性心外膜炎(轻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3.4急性肠炎(轻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5急性脾炎(轻度); 3.6紫绀;

3.7脏器(心、肝、肾、脑等)淤血水肿,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3.8部分脏器(胰、胃肠道黏膜、肾小管等)自溶。4 专家诊断

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脑膜脑炎基础上伴发菌心症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5

讨论

5.1此案例为猝死偶合病例中的SIDS(婴儿猝死综合症),是预防接种工作中不可完全避免出现的偶合症。

5.1.1 患儿接种时其家属隐瞒了感冒病史。患儿正处于急性病前驱期接种了疫苗。5.1.2 同时接种同批次疫苗的其他人均无异常反应发生,且两种疫苗可同时接种。5.1.3 此案例中患儿病情符合SIDS的主要特点:(1)多见于1月龄至1岁的婴儿,尤以2-4月龄常见,其中90%死于6月龄前,男性稍多。(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秋末和冬初。(3)人工喂养儿多于母乳喂养儿,早产儿多于足月产儿,尤其出生时低体重者易发生。此案例中患儿为双胞胎之一,出生时体重2㎏。(4)发病前多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或轻度的发育异常。(5)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死亡,有的病例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等。

5.2存在的问题:患儿死亡与预防接种无直接因果关系但存在多处明显错误。

5.2.1 接种人员未严格按程序执行体格预检,责任心不强,接种实施前未向家属说明禁忌症的危害性,致使家属疏忽大意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违背了“自觉、自愿、知情、同意”中的知情原则。

5.2.2 接种部位错误:百白破疫苗注射应在臀外上1/4之处而非上臂三角肌。脊灰疫苗违反了看服下肚的操作规程。

5.2.3 接种人员无证上岗,未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基层卫生院的防疫医生往往存在预防接种工作以外的创收业务,以此弥补防保经费不到位或不完全到位的收入。

5.3 偶合症与预防接种的关系

长期的预防接种实践经验证明,目前所用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造成预防接种后出现一些与疫苗有关的异常反应是可能的,但偶合症不属于国内目前划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六大分类之一,却是在接种工作中最易出现且最易造成误解的情况。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就越大。警示与措施

一种新型的医疗纠纷不可避免地呈现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此例接种偶合死亡事件以示行内从业人员:安全接种责任重大。6.1.各级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建设,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是关键。基层卫生院是体现百姓享受医疗保险政策最直接的民生问题载体之一,基层的接种门诊规范化需要不断强化而非一劳永逸的机构建设。县级CDC是基层接种点(接种门诊)最直接的业务指导单位,应成立专门的督导评估专家小组定期考核验收,对不合格者坚决取缔,对基本合格者限期整改,特别是对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督导和培训至少应每半年覆盖1次。

6.2 严格依法行医、规范操作是防范预防接种风险的关键。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合格才能上岗。计免工作者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疫苗接种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实施操作程序,必须贯彻“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提高质量,确保安全”的指导思想,促使计免工作走向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3 科学管理、吸取教训是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关键。

6.3.1 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存在着盲点和空白:接种异常反应机制未完善,基层接种点及上级业务单位普遍存在捂、压、不重视等问题,致使相关人员忽视了很多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的根本问题所在。加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为减少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措施。

6.3.2

此案例的经验教训关键在于加强体格检查,正确掌握禁忌症,仔细询问既往病史,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预防接种偶合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 潼南县疾控中心(重庆 潼南 402660)

作者简介:匡海鹰,女,本科 , 主管护师(执业医师);刘晓兰,女,中专,主管护师(西药师)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苯胺 篇3

关键词: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苯胺

苯胺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本文建立了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检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苯胺的操作方法, 可用于水中苯胺的快速检测。

一、实验部分

1. 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U-1901) , 2cm比色皿, 移液管, 容量瓶, 50m L具塞比色管若干。

盐酸溶液 (0.1mol/L) , 亚硝酸钠溶液 (10g/L) , 氨基磺酸铵溶液 (25g/L) 等。

2. 实验步骤

(1) 取100m L水样于250m L全玻璃蒸馏器中, 用氢氧化钠溶液 (1mol/L) 调节至碱性后再多加1m L。加数粒玻璃珠, 并加热蒸馏。取一个100m L容量瓶, 加10m L盐酸溶液 (0.1mol/L) 作吸收液, 蒸馏液的接收管应插入吸收液内, 收集馏出液约50m L, 停止蒸馏, 冷却后, 加纯水至刻度。

(2) 取25.0m L蒸馏液于50m L比色管中。另取8支50m L比色管, 分别加入0, 0.20, 0.50, 1.00, 2.00, 4.00和5.00m L苯胺标准使用液 (10μg/m L) 。各加入2.5m L盐酸溶液 (0.1mol/L) , 加纯水至25m L。

(3) 水样和标准管中, 各加0.5m L亚硝酸钠溶液 (10g/L) , 摇匀, 放置40min。各加1m L氨基磺酸铵溶液 (25g/L) , 充分摇匀。完全祛除气泡后, 加入2.0m L盐酸N— (1-萘) —乙二胺溶液 (5g/L) , 摇匀, 静置60min。

(4) 于560nm波长, 用2cm比色皿, 以纯水为参比, 测量吸光度。

二、结果与讨论

1. 工作曲线

连续三个月对苯胺标准溶液浓度 (mg/L) 为0.08, 0.200, 0.400, 0.800, 1.60, 2.00进行标准曲线绘制, 见表1。

由上表可知:所有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 线性良好。

2. 精密度、检出限和回收率

(1) 精密度

对浓度为0.400mg/L的样品进行7次平行测定, 其结果表明, 精密度符合实验要求, 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检出限

按分析方法产生净吸光度0.020所对应的质量浓度计算, 三次测定的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39mg/L、0.043mg/L、0.033 mg/L均值均小于测定下限0.080mg/L。

(3) 回收率

连续三个月取不同水样对苯胺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结论

从上面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本研究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和污水中的苯胺进行测定,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 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和方法的精密度都获得较好结果, 测定下限小于0.080mg/L, 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GB/T5750.8-2006中的苯胺检测方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4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液力偶合器”的安全培训教学结构 篇4

如何作好安全培训是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各工种的安全生产培训次数多、培训人员多、培训要求高。因此, 培训教师如何能够将各工种的专业理论与安全教育相结合, 也就是做到理论与实际安全生产相结合, 达到使职工既学到专业知识同时又能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是安全培训教师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结构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枯燥讲解, 没有涉及安全案例和安全常识, 不能体现安全教学的教学特点, 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同时偏离安全培训的教学目的。

在“液力偶合器”的安全培训教学中如何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大量图片、案例优化液力偶合器的专业课教学结构, 做到专业知识与安全教育相结合,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达到安全教育的培训要求。

液力偶合器——“专业知识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安质教学结构, 首先, 以各种案例引入本课题。

1 以案例引入课题部分

案例1:2007年2月5日, 某港务公司BF对B H皮带机的落料点缓冲叉子断裂掉落, 由于司机点检及时清捡出来, 避免了皮带严重刮伤的事故发生 (如图1) 。

案例2:2 0 0 6年, 某港务公司取料机作业过程中旋转限位开关支架损坏, 造成斗轮低位取料时啃坏坝基 (如图2) 。

通过以上案例, 使学员深刻认识到对所操作的机械进行认真、仔细而又合理的检查, 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而要作到这一点, 必须对熟悉理解和掌握所操作的机械的组成及原理、常见故障。从而, 引入学员对专业知识部分的重视, 同时又对学员进行了安全教育。

2 液力偶合器应用、组成及工作原理部分

2.1 讲授液力偶合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在传统教学结构的基础上, 插入大量学员熟悉的现场生产机械设备的图片, 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实教学内容, 使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易学,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2 复习式总结

教师引导, 组织学员讨论总结, 体现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强化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2.1 偶合工作原理部分

液力偶合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能量转换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驱动泵轮,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泵轮将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工作液体的动能去冲击涡轮, 涡轮再将液体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后通过输出轴输出。

2.2.2 偶合器的应用特点部分

它能改善电机的启动性能, 使之能在满负荷情况下启动。

减轻对电网的冲击, 减少启动时的冲击和振动, 从而延长工作机使用寿命。

过载时易熔塞融化偶合器喷油 (最高油温不超过9 0°, 极限温度一般在1 2 0°~1 4 5°之间) , 保护传动系统。

3 偶合器的常见故障部分

传统教学结构中, 这部分内容, 只是简单的罗列出几条偶合器的常见故障, 如:

(1) 偶合器漏油故障;

(2) 偶合器易熔塞

(3) 偶合器超压保护限位开关损坏

(4) 偶合器壳体有裂纹、有变形;

(5) 连接螺栓是不有松动、丢失及损坏。

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很枯燥无味, 大部分学员对这部分很厌倦。为此对此内容插入大量学员熟悉的现场生产案例和图片, 充实教学内容, 使所讲授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而现实, 如:

案例1偶合器漏油引起火灾故障及案例。

案例2偶合器震动, 最后造成输入轴断裂, 偶合器飞出故障及案例等。

案例3偶合器过载易熔塞打开后喷油伤人事故。

案例4偶合器超压保护限位开关误动作造成的大机停机故障。

现场生产案例和图片的插入, 让学员感觉到如身临生产现场, 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 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使其既进行了很好的安全生产的教育, 又掌握了偶合器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排除方法, 学会了对液力偶合器如何进行日常点检。

“液力偶合器”的安全培训教学结构不拘泥于教材, 从学员实用的角度出发,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 建立更适合港口职工培训教学的结构, 具有实用性, 解决了理论和现场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重实践,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并使教学内容对实际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优化了专业课专业知识的教学结构充实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同时融入安全常识和案例, 使教学能更多的贴近现场工作, 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达到好的教学质量。

摘要:针对传统课程中液力偶合器的知识结构中, 只强调对专业知识的说明, 没有涉及安全案例和安全常识, 偏离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目的。因此, 以大量生产现场的图片、案例和录象等多媒体形式, 建立液力偶合器的安全教育培训教学结构, 以达到专业知识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

偶合反应 篇5

本项目针对传统机械钻机液力变矩器传递效率低、燃油消耗高等主要缺点, 应用效率较高的液力偶合器替代液力变矩器, 从而提高柴油机输出功率, 减少燃油消耗, 实现节油减排的目标。

2 液力偶合器设备简介

2.1 钻井用机械钻机液力变矩器使用现状

液力变矩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扭矩变换器, 是液力传动的型式之一。其特点是:能消除冲击和振动, 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有良好的自动变速性能, 载荷增大时输出转速自动下降, 反之自动上升。液力变矩器在额定工况附近效率较高, 最高效率为85~92%。

根据钻井现场的使用情况看, 在绝大多数工作期间, 动力机均处于远离额定工况的区域工作, 导致变矩器效率较低, 经测算, 钻井工况下变矩器的平均效率大致在70%~75%之间, 大量的燃油化为无用的热量消耗掉。

2.2 液力偶合器的特点

液力偶合器也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联轴器, 又称液力联轴器。其特点是:能消除冲击和振动, 输出转速较高, 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液力偶合器结构简单, 故障率低, 在输出扭矩不超载的情况下, 动力传递效率较高, 通常在95%~97%之间。

3 液力偶合器替代液力变矩器的可行性分析

3.1 特性共同点

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在传递动力过程中, 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能消除被动设备回传的冲击和振动, 保护动力设备;

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

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正车箱体积相仿。

3.2 特性不同点

液力变矩器特性较软, 具有自动变速特性;

液力偶合器特性较硬, 不具备自动变速功能;

液力偶合器传动效率较高。

3.3 可行性分析

钻机采用液力变矩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被动设备回传的冲击和振动, 实现保护动力设备和过载保护的目的, 上述两类设备均具备这种功能, 满足替换的基本条件。

由于液力变矩器输入输出传动比为2, 液力偶合器的速比约为0.95, 需配合速比为1.95的齿轮减速箱, 才能实现直接替换。

使用者需要改变用车习惯, 在负载未超过单车功率的情况下, 通过更换泥浆泵缸套, 采用单车驱动方式, 使柴油机处于经济运转区间, 以最大限度实现节油效果。

3.4 偶合器安装运行情况

我公司32661、50792和50793井队均为采用3台12V190柴油机并车驱动的机械钻机, 均具应用液力偶合器条件。动力设备配套情况如下表 (见表1) :

3 经济分析

3.1 采用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参数对比

以50792井队, 新3井采用液力变矩器和新21-2H井采用液力偶合器为例, 施工相同井段柴油消耗对比, 采用液力偶合器后燃油消耗量下降明显;相同柴油机转速下泥浆泵排量对比, 采用液力偶合器后传动比提高, 可以获得更高的输出转速, 泥浆泵可以获得更高排量。

4.2 节油效率分析

4.2.1 钻机原来油耗指标

根据偶合器安装前, 各钻机最近施工井同类井情况, 统计分析得出每台钻机平均燃油消耗量, 作为该钻机原来油耗指标。经计算得出, 正常钻井期间, 50793, 50792及32661井队钻机日均燃油耗分别为4.95吨, 5.16吨, 3.88吨。

4.2.2 偶合器节油情况统计

根据实施偶合器项目后, 各井队一年来施工的井燃油使用情况, 计算每天燃油消耗量, 并与偶合器安装前该钻机油耗指标进行对比, 计算出燃油节约量, 详见下表 (见表2) :

从上表的统计可以看出, 偶合器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节油效果, 平均节油效率为15﹪左右。

4 结论

搞好节能减排工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液力偶合器在石油钻探领域的应用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具体实例, 如果采用液力偶合器替代液力变矩器, 可以节约大约15﹪的燃料,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5 建议

解决好泥浆泵和柴油机转速匹配问题是关键。通过调整泥浆泵缸套直径, 使柴油机运行在经济转速区间。实践表明, 在川西地区中深井施工中, 可在一开采用170缸套, 在二开采用160或150缸套, 柴油机转速控制在1200-1250rpm左右时, 可满足钻井要求, 并实现燃油经济性。

参考文献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煤矿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煤矿应用,节能

在当前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可持续发展日益困难的今天, 节能减排对地球生死攸关。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各国对各自应尽的义务尽管争吵不决, 但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确日益趋同。作为煤矿工程技术人员推广应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必能为节能减排做更大的贡献。

1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应用特点、调速型

液力耦合器分为进口调节式、出口调节式、复合调节式三种。液力偶合器主要有以下应用特点。

无级调速:对风机进行工况调速可以节能。加装液力耦合器后, 可以方便地通过手动或电动遥控进行速度调节以满足工况的流量需求, 从而可大量节约电能。

空载启动:液力偶合器主、被动轴之间没有机械联结, 将流道中的油排空, 可以接近空载的形式迅速启动电机, 然后逐步增加偶合器的充油量, 使风机逐步启动进入工况运行, 保证了大功率风机的安全启动, 还可降低电机启动时的电能消耗。

过载保护:偶合器主、被动轴之间属于有滑差的柔性连接, 可以阻断负载扭矩突然增加或衰减负载的扭振对电机的冲击, 防止闷车或传动部件损坏等事故发生。

无谐波影响:在与不同等级的高、低电压, 中、大容量电机配套使用时, 可保证电机始终在额定转速下运行, 电机效率高, 功率因数高, 无谐波污染电网。

寿命周期长:除轴承外无磨损元件, 偶合器能长期无检修安全运行, 提高了投资使用效益。

有转差损耗:液力偶合器是有附加转差的调速装置, 不能使负载达到电机额定转速, 调速的转差损耗以发热的形式升高油温, 必须予以散发或反馈利用。

2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煤矿中的应用

2.1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水力采煤高压泵上的应用

水力采煤是较先进的采煤工艺。水力采煤需用高压水泵, 通化矿务局大湖平峒矿的水采高压供水系统选用了D300-80X12型污水高压泵与DZ300-80X12型污水增压泵串联运行, 获得了20MPa高压大射流的落煤能力。为适应不同工作面对落煤压力的不同要求, 节约电能, 保证高压泵安全经济运行, 国内外的水力采煤高压泵均配用了液力偶合器调速。综合起来看, 有以下技术经济效益。

(1) 解决了高压水泵的平稳启动问题。避免了高压泵频繁启动给电网带来的危害, 提高高压泵运行安全性。

(2) 方便操作与控制。通常水力采煤分上下层两个工作面, 各设一台水枪, 实行交替开枪落煤。使用液力调速后, 在倒面倒枪时可以不停电机, 操作和控制方便。

(3) 降低设备故障率。高压泵用偶合器调速, 逐步升速升压, 可以避免液体对管路的水锤冲击和汽蚀, 降低设备故障率。

(4) 节约电能。与节流调节相比, 最低节能15%以上。

2.2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矿井主扇风机上的应用

矿井主扇风机随着井下巷道的逐年延伸与增多, 风机的风压和风量也要逐年提高, 因而采矿初期与采矿后期对风机的要求不同。以往选用大裕度的风机用阀门节流调节, 浪费很大且调节不方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七台河矿务局、大同矿务局等开始在矿井主扇风机上使用液力偶合器调速并取得了较好效益, 现以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为例加以说明。煤峪口矿主扇风机用K4-2×73N025F型离心风机, 采用YOTGcll50型偶合器调速。额定功率为1250k W, 额定转速为750r/min。1991年9月投产以来, 运行正常。煤峪口矿按设计要求初期所需风量为lllm3/s, 运行期10年, 后期风量要求190m3/s。若用阀门调节, 初期需耗功率900k W, 后期需耗功率1099k W。现用液力偶合器调速, 初期需耗功率212k W, 后期需耗功率387k W, 考虑到电机的效率损失或其他损失, 经国家采煤机检测中心实测计算, 采用液力偶合器调速调节与节流调节相比, 年节电7049000k W·h, 折合电费352万元 (按当时电价计算) 。

2.3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矿井防爆绞车上的应用

目前, 国内外生产和使用的矿井提升绞车, 多采用绕线式电动机加金属电阻来驱动和控制绞车的启动、加速、减速和停车。电控复杂, 体积庞大, 尤其井下防爆用时, 制造成本和绞车房 (峒室) 的建设费用均提高。为克服上述缺点, 国内外都在研制液力调速防爆绞车。液力调速防爆绞车是由防爆笼型电动机驱动的。提升绞车运行包括提升和下放重物两种工况。每种工况又分启动、加速、等速、减速和停车几个阶段。需要用偶合器调速的只有加速、等速和减速三种工况。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用于矿井防爆绞车有如下优点。

(1) 可用廉价电机。可以用廉价的笼型电机替代价格昂贵的绕线式电机。

(2) 简化控制系统。简化了电控系统, 控制简单, 操作方便, 提升和下放重物速度平稳。

(3) 提高传动品质。解决了电机启动困难问题, 改善电机的启动能力。

(4) 既有驱动功能, 又有制动功能, 简化了制动系统, 降低机械抱闸的磨损, 下运工况稳定, 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5) 降低设备故障率。由于液力传动能改善传动品质, 具有轻载启动和过载保护功能, 所以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利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为绞车调速和制动, 最大的问题是偶合器被制动时要发热, 因而必须有合适的油路系统和冷却系统。

2.4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

随着煤矿采掘输送技术的进步, 目前已由原竖井、斜井向长距离大倾角斜井发展, 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为解决启动困难和协调多机均衡驱动问题, 近些年煤矿井下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开始应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并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1)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

例如, 兖州矿业集团济宁二号井煤矿井下南翼运输大巷的高强度带式输送机, 输送距离为1637m, 带速为3.15m/s, 设计输煤量为1750t/h, 由三台电机通过三台YOTGc650B调速型液力偶合器驱动。自1996年3月正式运行, 1997年5月22日对机组进行了工业性运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

(1) 三台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自投运以来已连续无故障运行15个月, 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2) 该带式输送机位于地下600m深, 环境潮湿, 实践证明, 液力偶合器适合在煤矿井下恶劣环境下工作;

(3) 液力偶合器坚实可靠, 操纵简便, 维护保养容易, 不需要特殊技术;

(4)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对均衡各电机功率有良好作用, 三台电机实际运行电流稳定在19~20A的范围内, 达到设计要求;

(5) 设计带速为3.15m/s, 实际带速为3.2m/s, 符合控制带速要求;

(6) 启动柔和平稳, 软启动延长时间8~10s, 对输送带有明显保护作用;

(7) 具有防爆性能, 符合井下安全生产要求。

(2)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与其他软启动装置的比较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济宁二号井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应用成功后, 有关部门对调速型液力偶合器、CST液黏调速装置、软启动电控器在带式输送机上应用的技术经济性能进行了比较。

(1)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软启动性能优于软启动电控器, 基本无故障, 满足使用要求, 价格合理, 性能价格比较高。

(2) 软启动电控器价格低于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但启动性能不如偶合器, 且故障率较高。

(3) CST液黏调速装置, 其启动性能优于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但进口产品价格太高, 对工作油的清洁度要求极高, 需经常换油, 维修不便。国产品故障率较高, 摩擦片易磨损, 污染工作油, 需经常更换, 给使用带来不便。所以有关部门研究对比后认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比较经济实用, 适合在煤矿井下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吉林工业大学等.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9.

[2]北方交通大学等.内燃机车液力传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0.

偶合反应 篇7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在实际测量中受时间因素影响较大[11], 随着时间的增长和光密度的增高, 其准确度降低。因此, 研究加入2种不同显色剂的量及测定时间的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提高单位时间内测定效率与正确判断测定结果具有重大意义[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

样品水, 用高纯水配置, 储存于聚乙烯桶内;对氨基苯磺酰胺, 分析纯, 购于上海研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盐酸N- (1-萘) -乙二胺溶液, 分析纯, 购于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亚硝酸盐, 分析纯, 购于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三氯甲烷, 分析纯, 购于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盐酸, 分析纯, 购于北京化工厂;试验用水均由超纯水设备制备。

1.1.2 主要仪器。

SPECORD 200PLUS紫外分光光度计, 购于德国耶拿仪器有限公司;50m L比色管, 购于上海畅辉化工仪器有限公司;ME104E分析天平 (d=0.000 1g) , 购于梅特勒-托利多仪器公司;超纯水设备, 购于湖南科尔顿水务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试剂的配制

1.2.1. 1 盐酸 (1∶6) 。量取50m L浓盐酸, 溶于300m L纯水中。

1.2.1. 2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0g/L) 。

称5.028 5g对氨基苯磺酰胺 (NH2C6H4SO2NH2) , 溶于盐酸溶液 (1∶6) 中, 用纯水稀释至500m L, 装入棕色瓶保存备用。此溶液可稳定数月。

1.2.1.3盐酸N- (1-萘) -乙二胺溶液 (1.0g/L) 。称0.5g盐酸N- (1-萘) -乙二胺溶液, 纯水定容至500m L, 贮存于棕色瓶, 在冰箱内可稳定数周。如变成深棕色则应重配。1.2.2

1.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1.2.2. 1 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液[ρ (NO2-) =165μg/m L]。

取约1g的亚硝酸钠于小铝盒中置于105℃恒温烘箱中进行干燥24h, 称取0.246 3g干燥完成的亚硝酸钠, 用少量纯水溶解, 移至1 000m L容量瓶, 纯水定容。1L中加2m L三氯甲烷保存。

1.2.2.2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吸取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 (1.2.2.1) 10.00m L, 移至500m L容量瓶, 纯水定容。再吸取10.00m L稀释后溶液, 移至100m L容量瓶, 用纯水定容至100m L, 待用。

1.2.2. 3 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1。

吸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1.2.2.2) 0.5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约40m L纯水,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2.1.2) , 摇匀后放置2~10min,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1.2.1.3) , 用高纯水定容到50m L, 混匀, 临用时现用现配。

1.2.2. 4 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2。

吸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1.2.2.2) 1.0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约40m L纯水,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2.1.2) , 摇匀后放置2~10min,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1.2.1.3) , 用高纯水定容到50m L, 混匀, 临用时现用现配。

1.2.2. 5 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3。

吸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1.2.2.2) 2.5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约40m L纯水,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2.1.2) , 摇匀后放置2~10min,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1.2.1.3) , 用高纯水定容到50m L, 混匀, 临用时现用现配。

1.2.2. 6 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4。

吸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1.2.2.2) 5.0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约40m L纯水,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2.1.2) , 摇匀后放置2~10min,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1.2.1.3) , 用高纯水定容到50m L, 混匀, 临用时现用现配。

1.2.2. 7 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5。

吸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1.2.2.2) 7.5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约40m L纯水,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2.1.2) , 摇匀后放置2~10min,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1.2.1.3) , 用高纯水定容到50m L, 混匀, 临用时现用现配。

1.2.2. 8 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6。

吸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1.2.2.2) 10.0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约40m L纯水,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2.1.2) , 摇匀后放置2~10min,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1.2.1.3) , 用高纯水定容到50m L, 混匀, 临用时现用现配。

1.2.2. 9 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7。

吸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1.2.2.2) 12.5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约40m L纯水,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1.2.1.2) , 摇匀后放置2~10min,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1.2.1.3) , 用高纯水定容到50m L, 混匀, 临用时现用现配。

1.2.3 单因素试验

1.2.3. 1 时间的确定。

取样品水约4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加入1m L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 摇匀后放置2~10min后,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立即混匀, 用纯水定容到50m L, 此时开始计时, 以10min为间隔, 在波长540nm处用1cm比色皿, 以纯水作对照, 于10min时开始测定, 一直测定到120min结束。

1.2.3. 2 对氨基苯酰胺量的选择。

分别取8份样品水约4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用量设置如下:0.25、0.50、0.75、1.00、1.25、1.50、1.75m L和2.00 m L, 摇匀后放置2~10min后, 加入1.0m L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 立即混匀, 用纯水定容到50m L, 在波长540nm处用1cm比色皿, 以纯水作参比, 于90min测定。

1.2.3. 3 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量的选择。

分别取8份样品水约40m L于50m L比色管中,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量采用1.0m L, 摇匀后放置2~10min后, 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的用量设置如下:0.25、0.50、0.75、1.00、1.25、1.50、1.75m L和2.00m L, 立即混匀, 用纯水定容到50m L, 在波长540nm处用1cm比色皿, 以纯水作参比, 于90min测定。

1.2.4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时间、对氨基苯酰胺的量、盐酸N- (1-奈) -乙二胺的量3个因素, 采用L9 (34) 正交设计表设计试验。以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指标, 对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条件进行优化, 以确定最佳的测定条件。因素水平见表1。

1.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用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 在取一支50m L比色管作为零管, 与波长540nm处, 用1cm的比色皿, 以纯水做参比, 测定吸光度, 以亚硝酸盐的含量做横坐标, 吸光度做纵坐标, 作标准曲线。根据管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μg) 和吸光值 (A) 的关系,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见图1) :y=0.023 8x+0.003, R2=0.999 4。回归方程在0.5~4.0μg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1.2.6 精密度与回收率的测定

1.2.6. 1 精密度的测定。

取空白试样2支, 加入4.0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为试样1, 加入10.0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为试样2, 按照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试验, 结果重复测定6次。进行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

1.2.6. 2 回收率的测定。

取空白试样6份, 3份加入4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 另外3份加入10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 按照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试验, 测定其加标回收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时间的选择

不同时间对测定吸光度的影响见图2。吸光度的整体趋势开始随着时间的增长在迅速增长, 随后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增长, 吸光度慢慢趋于平缓最后稍有下降。在50~90 min时间段任意时间点测定亚硝酸钠溶液的吸光度值均相对稳定, 而且在70min达到最大值, 测定效果更好。之所以有这个趋势可能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反应慢慢完成, 完成之后会相对稳定一段时间, 而后因为误差等各方面的原因会稍稍有所下降。因此, 测定的时间选择70min。

2.2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量的选择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量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见图3。吸光度在慢慢增加是因为随着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量增加, 水中的亚硝酸盐逐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重氮化完全, 由图3可知, 当用量在1.25m L时, 吸光度已经相对稳定并达到最大值, 即水中的亚硝酸盐基本重氮化完成;当继续增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量时, 吸光度基本平稳且没有继续增加, 所以对于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量选定为1.25m L最佳。

2.3 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量的选择

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的用量对吸光度测定结果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 随着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用量的增加, 吸光度在逐渐增加, 因为随着盐酸N- (1-奈) -乙二胺量的增加, 生成的紫红色偶氮染料也在逐渐增加, 至1.25m L开始趋于平稳吸光度最高, 之后增加用量也没有明显的波动。因此, 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的最佳用量为1.25m L。

2.4 正交试验

以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指标, 对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水中痕量亚硝酸盐试验进行优化。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2可知, 结合R值可看出, 3个因素的影响顺序依次为A>B>C, 即时间的选择>对氨基苯磺酰胺量的选择>盐酸N- (1-奈) -乙二胺量的选择;结合k值可以看出,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最佳组合为A3B2C2, 即:时间90min,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量1.25m L, 盐酸N- (1-奈) -乙二胺溶液的量1.25m L。

注:“*”表示差异显著 (P<0.05)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从表3可知, 时间、对氨基苯磺酰胺量的选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均显著, 盐酸N- (1-奈) -乙二胺量的选择对测定结果影响不显著。

2.5 加标回收率及准确度的验证

取空白样品6份 (不含亚硝酸盐) , 3份加入4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 另外3份加入10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 按照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试验, 结果见表4。由表4数据分析可得到回收率在97.0%~103.0%范围内, 保证了此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2.6 精密度

取空白样品 (不含亚硝酸盐) 2份, 加入4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位样品1, 加入10m L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ρ (NO2-) =0.33μg/m L], 按照结论方案进行试验, 结果重复测定6次, 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80%, 说明其重复性和重现性高。

3 结语

本文采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含量。试验经优化后所选用的条件是:时间为90min, 对氨基苯磺酸用量为1.25m L, 盐酸N- (1-萘) -乙烯二胺用量为1.25m L。在此试验条件下, 上述亚硝酸盐的回收率在97.0%~103.0%, 标准偏差小于1.980%, 优化后的方法操作简便, 而且准确度高, 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富兰, 颜杰, 郭金全, 等.水质中微量亚硝酸盐的测定[J].中国酿造, 2010 (6) :65-69.

[2]马君.瓶装纯净水亚硝酸盐的测定[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4 (2) :57-59.

[3]张大芬, 张家树, 周小盟, 等.纯净水中亚硝酸盐检测方法的改进[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10) :87-89.

[4]郭亚东, 王中一, 沈园, 等.对纯净水中亚硝酸盐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 (3) :36-39.

[5]于友玲.饮水中硝酸盐氮测定方法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2) :44-48.

[6]GB/T5750.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7]方素珍, 勤珠, 阳燕玲.水中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5) :56-59.

[8]张富强, 李守文, 李巧欣, 等.对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探讨[J].青海科技, 2011 (4) :87-88.

[9]张双凤.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盐氮不确定度评定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9) :89-92.

[10]史彩华, 王凯华, 李志新.水中亚硝盐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3) :29-33.

[11]杜雪, 田雨, 田波, 等.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试验[J].食品工业, 2013 (5) :65-71.

液力偶合器在淬火泵上的研究与应用 篇8

液力偶合器又称液力联轴器, 是一种用来将动力源 (通常是发动机或电机) 与工作机连接起来传递旋转动力的机械装置。它是1905年德国Hermann博士的专利发明, 曾应用于汽车中的自动变速器, 同时在海事和重工业中也有广泛应用。液力偶合器主要用于传递动力, 可以实现传动过程中的无级调速, 减小动力源启动时的冲击负荷, 还可以在传动部件过载时保护动力源。

液力偶合器曾应用于早期的汽车半自动变速器及自动变速器中。液力偶合器的泵轮与发动机的飞轮相连接, 动力由发动机曲轴传入。有些时候, 偶合器严格上讲是飞轮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液力偶合器又被称为液力飞轮。涡轮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联。液体在泵轮与涡轮间循环流动, 使得力矩从发动机传至变速器, 驱动车辆前进。在这方面, 液力偶合器的作用非常类似于手动变速器中的机械离合器。由于液力偶合器无法改变转矩的大小, 现已被液力变矩器所取代。

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 国内液力偶合器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在偶合器自动化控制集成技术、偶合器的自适应性及控制精度技术等方面, 表现出了比较成熟的技术。现在市场主流偶合器主要包括无级调速液力偶合器、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电磁液力偶合器等。特别是无级调速液力偶合器, 因其投资省、操作维护简单, 在一些大型工矿企业中对有节能改造需求的风机、泵类, 已被广泛应用。

1应用背景

热处理生产线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冷水池、给水泵组、给水过滤器、高位水塔、淬火冷却装置、NCC冷却装置、热水池、热水泵组、回水处理过滤器、冷却塔等构成。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淬火机水塔供水泵设计有4台, 均为工频运行。随着热处理产能的不断释放和新品种的不断开发, 水泵机组不能满足淬火钢板对供水流量的宽泛调节要求, 产生了极大的能耗浪费。电耗指标与国内同类生产线对比, 还有较大改善空间。鉴于目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成本压力巨大, 降低电耗成本刻不容缓。

2存在的问题

淬火机水塔供水泵配套电机功率均为710k W, 工频并联运行。水泵机组的运行模式随着不同的钢种、钢板厚度、长度不同而不同。

分析近几年来的生产统计, 淬火机高位水塔供水泵具体运行模式如下:

当需要淬火厚度为6~8mm钢板时, 高压段供水量为2200~2800m3/h, 低压段供水量为1800m3/h, 此时需要开启一台淬火机上塔泵。

当需要淬火厚度为10~80mm钢板时, 高压段供水量为2500~3500m3/h, 低压段供水量为1800~2400m3/h, 此时需要开启两台淬火机上塔泵。

当需要淬火厚度为80mm以上钢板时, 高压段供水量为3800~4600m3/h, 低压段供水量为4800m3/h, 此时需要开启三台淬火机上塔泵。

因每种钢板厚度规格、钢种和长度不同, 钢板的冷却时间和冷却所需流量也有所不同。而四台淬火机上塔泵均设计为工频运行, 总供给流量相对比较固定, 无法实现宽泛灵活的流量调节功能。然而, 为了保证淬火机淬火时稳定的水压, 淬火机高位水塔常常处于溢流状态, 造成了极大的能 (电) 耗浪费。

3改造方案

3.1总体思路

要降低淬火机高位水塔供水泵在非生产时间里的能耗, 就应降低水泵输出的水量。而水泵流量与泵转速成正比关系, 所以可通过降低水泵的转速来实现最终的电耗降低。通过现场勘察和综合分析研究, 形成如下的总体方案。

在水泵与电机之间加装液力偶合器。因加装设备后, 电机及设备基础需做相应改变, 需重新设计制造一件新的电机-偶合器联合底座, 原机组联合底座电机侧部分钢构断开, 电机向后移动约1340mm (含联轴器间隙10mm) 。在电机移位方向上, 新增两只新的地脚孔, 原地脚螺栓继续使用, 安装、调整并固定新的电机-偶合器联合底座, 电机安放、偶合器、泵找正并联接联轴器;安放油站及冷却器, 联接油管、水管、阀门管件及检测仪表等辅助设备设施。设备安装布置图如图2所示。

3.2设备选型计算

偶合器泵轮转速nB=990r/min;偶合器泵轮传递的能量NB=710k W;泵轮的有效直径

取泵轮有效直径D=875mm。

综上, 液力偶合器的型号选取为DYgcd875, 水泵输入最高转速变为990×0.97=961r/min。

3.3设备工艺参数确定

偶合器采用中心剖分式箱体结构, 内置工作油及润滑油供油装置;冷却器选2LQFW-A19F列管式冷却器, 冷却水流量为19m³/h, 水压为0.2~0.6MPa, 油管及水管通径均选DN50。电机与偶合器之间采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偶合器与水泵之间采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偶合器由最低速调节至最高速, 或由最高速调节至最低速所需时间为25±5s。

4效果

该项目实施完成后, 淬火机上塔供水机组节能明显, 且系统运行稳定性大大提高, 效果显著。

(1) 节电效果非常明显, 节电率达67.5%以上;

(2) 负载软启启动, 系统运行整体稳定性得到提升;

(3) 实现了流量供给与热处理生产工艺节奏的无缝衔接, 很好地满足了热处理钢板的水冷工艺要求。

5结论

(1) 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成功, 经济效益显著;

(2) 与变频器比较, 该项目具有投资少, 见效快、操作维护简便的特点;

(3) 该调速装置尤其适用在不需过度频繁调节的场合, 设备故障率低, 调节精度相对较高, 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节能效果, 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介绍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莱钢4300mm宽厚板热处理生产线淬火泵上的研究、应用及产生的节能效果和效益, 以期为该生产线节能机电设备的引进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调速,液力偶合器,淬火泵,变频

参考文献

[1]刘应诚, 杨乃乔.液力偶合器应用与节能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杨乃乔.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风机上的应用与节能[J].液压气动与密封, 2005, (1) :27-28.

上一篇:大型电视节目制作下一篇:运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