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传奇

2024-07-12

运动与传奇(精选六篇)

运动与传奇 篇1

关键词:《东雨西滴》,传奇经历,传奇感悟

散文集《东雨西滴》是赵杰教授留学日韩、北大任教、援疆支宁工作和经历的心灵感悟, 之所以叫“东雨西滴”,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指东洋日韩留学, 东部北京大学任教, 本应在“东”边下的“雨” (指本应在北京的教学科研成果或管理上的成绩) 却“滴”到了西边的土地上 (指从2001年到新疆, 任兵团石河子大学副校长, 创建西域民族文化研究院等;2005年到宁夏, 任国家民委北方民族大学副校长, 创建北方语言研究院等) , 而且一“滴”就是十多年, 其传奇经历和传奇感悟令人感叹和仰慕。

散文集《东雨西滴》共收录47篇文章, 分为四部分, 分别为“比较散文”、“描写散文”、“文化散文”和“情感散文”。四部分在咏物、写景、怀人中把实地空间与想象空间有机结合起来, 把历史追忆与未来憧憬一以贯之地纵穿起来, 从而昭显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絮语。

赵杰教授在比较语言学研究上独树一帜, 取得了丰硕成就, 也许是教研习惯, 赵教授喜欢在两种事物或文化间进行比较, 总能发现两者间的联系和内涵, “比较散文”部分就是作者在这方面研究的体现。如用北京大学的代表风景未名湖和汉城大学的代表风景紫霞渊作比较发现, 未名湖的特征是湖光塔影, 紫霞渊的特点是小桥流水, 未名湖有“云里荡胸看缥缈”的大气, 紫霞渊有“溪边洗耳听潺溪”的乖巧;未名湖富含大家的雍容达贵, 紫霞渊拥有小家的碧玉多姿。推而广之, 未名湖兼容并蓄的“大”, 正是中国“博”文化的象征, 紫霞渊能量爆发式的“小”, 也正是韩国“精”文化的写照。未名湖的“广”和紫霞渊的“深”, 分明是两首韵味无穷的国诗。 (《未名湖与紫霞渊——兼及中韩两校和两国文化之特性》)

再有作者在日本访学时曾独自一人游东京西山——高尾山, 此次游历收获颇丰, 沿途日本游客的热情帮助及告别就走的举动, 使作者想到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不同性情:日本人对陌生人热诚, 从细处关心, 有事当场帮忙, 过后告别就走, 热诚中主要特征的“热”, 而中国人对陌生人开始接触时显得有些冷淡, 但攀谈后也会热诚起来, 这时就会在帮忙时问个从底朝上, 甚至要求留下联系地址, 希望保持联系, 热诚中主要特征是“诚”。 (《登东京西山想北京香山——兼论中日首都西山情结的同与异》)

窥一斑而见全豹, 在整个“比较散文”部分, 作者善于从对比中发现异同, 发现事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精神风貌, 从而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体会是多么深刻!

谈到“描写散文”部分, 印象最深的是富有浓郁色彩的散文诗, 被誉为“满语三赵”之一的赵杰教授用澎湃的激情赞美满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

你往国语骑射的创业路基铺石, 你在康乾盛世的大版图上建构。

北京话保留着旗人语的底层腔韵, 八角鼓趣谈着满汉席的旗袍红楼。

……

你在满蒙汉军的颁金日上诞生, 你在民族融合的优化法里索求。

大中华包含着东北虎的刚毅柔韧, 四百年沉淀着躬浴池的富取博收。

叶饽饽, 珍珠球,

满族啊, 喜三诺。

满族啊, 喜三诺。

(“喜三诺”是满语“si san no”的音译, 意思是“你好吗”或“你好啊”《满族啊, 喜三诺》)

当然, 除了这篇散文诗, 还有其他一些随感, 往往是抓住一个意象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表达作者自己对自然景色如香港的清水湾, 田野的乡间小路的喜爱, 对知名学者如余秋雨、张贤亮的敬佩。

第三部分“文化散文”的文化气息更为强烈, 主要是议文, 在杂议、论感的基调上主要论及中华文化、民族历史和青年心态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所谓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与其说是分中有同, 毋宁说是同中有分。在走向人类更高文明的征途上, 其方向是共同的, 其进化的层次和轨迹的规律也是必经的, 只不过因各国度各民族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精神信仰不同而在文化趋同的道路上存在着程序先后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各国会带着本民族特点去体会、吸收、借鉴别国的先进文化素养, 民族文化的烙印或者痕迹会深深蕴含在一种新的外来思想的建树中, 并且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东方文化与现代化》) 这段主要是论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问题, 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情感散文”部分可谓是这部散文集的一大亮点, 全部散文词淡意浓, 情真意切, 大多都是对已经故去的领袖、大师、恩师的悼文, 从这些文章中既可看到大师们的人格魅力, 又能领略到他们的学术风采和治学严谨。如“季先生 (季羡林) 作为一个70多岁的老人, 无特殊事总是按时到场 (党员大会) , 在外文楼206会议室, 坐在普通老师的人群中, 以一个普通党员和普通教师的身份参会。大家觉得他德高望重, 总是首先让他发言, 他才谦虚地讲上几句, 但讲的都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亲切而真挚的话语, 可以说季先生是履行普通党员义务的表率。” (《永唱低调永创新论永掖后学——受季羡林先生20年恩泽后所看到的季先生》) 而“林先生 (林焘) 不嫌弃我 (作者) 这个民族学院毕业的北大硕士, 不嫌弃我这个粗心直爽的北方青年, 免试专业课 (只考英语) 录取了我为博士生, 并在四年中悉心指导我去全国调查, 一遍一遍地修改我的博士论文。1994年春天, 林焘先生住进了北医三院, 仍在病床上修改我的论文, 有时一只手扎着吊瓶针, 一只手费力地改写论文, 情节十分感人。” (《追寻天籁之声的语音学泰斗——悼恩师林焘先生》) 另一恩师叶蜚声先生有着特殊的语言才能, 让作者十分佩服, “叶老师英语能熟练地听、说、读、写、译, 许多英美语言学名著是他参与翻译和校定的;俄语是做过3年翻译工作;法语是基本“五会”, 也有一些法语译著;德语能看书举例, 会常用语;日本语能顺利对话。” (《一位奉献不止的语言哲人——悼叶蜚声老师》) 徐通锵先生治学严谨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作者, “论文开写后, 徐老师仍然是让我写一章给他看一章, 那时我的论文又是满语又是全文国际音标, 又大都研究的是语音, 认真仔细地看我这几万字的论文并且逐字逐句地修改, 不但没有水平修改不了, 没有耐心也是看不下去的。” (《徐老师是指导我科研上路的严师》) 如此这些, 可以看出作者对大师、恩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可谓是“情之深, 意之切”。

传奇与使命观后感 篇2

枣骝马、阿黑牛、小白杨三个传奇故事围绕在我的脑海里,无私奉献的官兵们的英勇事迹一幕幕闪过,最后全部化为使命两个字。回想十八岁那年,怀揣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从军梦走进军营,经过近的军营生涯磨练,我又怀着崇敬走入警营。没了少年时的青葱稚嫩,带着自信成熟,怀着不变的初心与使命,完成了职业的再次选择。自疫情发生以来,人民警察不怕苦不怕牺牲,夜以继日坚守在岗位卡点,巡逻在街头路面,奋战在防控一线,构筑起防控疫情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他们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奉献了汗水甚至生命,这正是新时代使命的体现、初心的继承。我虽不能到战疫一线,但我将珍惜培训的每一天、每一课、每一分,一切从零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退伍不褪色,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畏精神,在训练中磨砺意志、强健体魄、提升本领,用六个月的时间淬火成钢。

一座球场与一位黑人运动员的传奇 篇3

阿瑟·阿什中心球场是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中心赛场。

作为每年全球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最后举行的大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奖金是“四大公开赛”中最高的。每年都有无数网坛精英、俊男美女为了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头衔和35万美元的奖金在高温潮湿的赛场上厮杀。比赛是残酷的,最终能站在华山之巅——阿瑟·阿什中心球场,并接受人们欢呼祝福的只有一个人。而在岁月如风的淘洗中,霸者终有退位让贤的一天。永恒不变的只有一样——

阿瑟·阿什中心球场!

坐落于纽约Flushing Meadow park的阿瑟·阿什球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室外比赛网球场。它拥有22547个独立座位,90个豪华包厢,5个餐厅和2个球员休息室。

1997年,当这个国立中心球场落成时,美国网球协会决定把新球场命名为阿瑟·阿什球场,并取代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场成为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中心球场。

这么命名,为的是纪念传奇黑人网球运动员——阿瑟·阿什。

曼德拉比温网冠军更重要

美国网球公开赛有126年的历史,见证了多少网坛高手,成就了多少丰功伟业。远如西亚斯在1881年~1887年的连续7次问鼎;近到桑普拉斯的四夺冠军和费德勒的三连霸。与这些人相比,阿瑟·阿什的网球成绩算不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国立的中心球场会以这位黑人运动员的名字来命名呢?

因为阿瑟·阿什这一名字并不仅仅意味着网球,他的传奇一生给他的生活世界带来了不同的、更积极的东西。阿瑟·阿什并不仅仅是一名网球运动员,更是一名反种族歧视者和人道主义者。

作为一名网球运动员,阿瑟·阿什当然是非常杰出的。

阿瑟·阿什于1943年7月10日生于有强烈种族隔离传统的城市里士满——南北战争时期南部联邦都首府,童年的他在种族歧视的冷眼中度过的。

1963年,20岁的阿瑟以大学生的身份被选入美国戴维斯杯代表队,他是第一位非洲裔的美国戴维斯杯队员。在他参加的32场戴维斯杯比赛中,阿瑟赢得了其中的27场,先后5次帮助美国队夺得戴维斯杯。

1969年是阿瑟重要的一年。作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国际级球星,他夺得了美国公开赛的冠军,以主力身份为美国赢得当年的戴维斯杯,并在年终成为第一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黑人球员。1970年,阿瑟再次站在网坛巅峰——把澳洲网球公开赛冠军收入囊中。在1975年,阿瑟收获了一个美妙的赛季和辉煌的时刻——以32岁的“高龄”击败当年风头正劲的康纳斯(罗迪克的现任教练,8次大满贯得主),成为温布尔顿冠军,是第一位夺得网球大满贯男单冠军的黑人选手。正当阿瑟的职业生涯步入黄昏之时,疾病却打乱了他的计划。1980年,他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不得不退出网坛。虽然如此,网球却并没有忘记他。1985年,阿瑟毫无争议地入选网球名人堂。

阿瑟不仅网球技术出众,他也为网球制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媒体的发展,网球的受欢迎程度和商业潜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球员的奖金却大大低于这一发展幅度。也许出于美国南方人特有的敏感和反叛,为了球员们的利益和公正待遇,阿瑟与其他几名运动员在1969年底发起创立了ATP——职业网球协会。是那样一个小小的、举步维艰的开始,发展成了今天健全的网球世界,也使现在的球员们能享受高额的回报。

而作为一名反种族歧视者和人道主义者,阿瑟的成就更加突出。

1969年,阿瑟赢得美网冠军震惊世界,在颁奖典礼上,他慷慨陈辞,严厉地抨击了种族歧视以及种族隔离。随后,作为美国一号选手和世界最佳球员之一,阿瑟申请去参加享有盛誉的南非公开赛的签证,但因众所周知的肤色而被拒绝了。尽管早有预见,阿瑟还是决定采取更为勇敢的行动。他呼吁将南非从巡回赛和戴维斯杯中排除,以示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抗议,并曾因在南非大使馆前示威而遭逮捕。很快阿瑟的提议得到网球圈内外很多名流和组织的支持。事实上,阿瑟提升了全世界对南非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反感,而南非国内也被他的行动所鼓舞,南非诗人唐·马特拉在给他的信中写道:“你使我们的黑人青年看到我们能与白人竞争并获胜。”退役后,他不断为争取黑人民权而积极奔走,他的行动,鼓舞了无数人。

阿瑟曾说:“我最开心的不是赢得温布尔顿,而是看到曼德拉被释放。

绝症缠身,国葬送行

然而,命运之神却没有眷恋他。由于有心脏病,阿瑟分别于1979年和1983年两次接受心脏手术。

更不幸的是,他在1988年被确诊因5年前的心脏手术输血而感染HIV病毒。

但阿瑟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一直与病魔对抗。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更出于有利于女儿卡米拉成长的考虑,在好友和医务机构的帮助下,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被保密了下来。后来由于新闻界越来越大的压力和为了中止种种的讹传,阿瑟在1992年4月8日的记者会上公开了病情,随即他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并促使他将最后的生命投入到防治和帮助艾滋病人的事业中。在阿瑟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不断为AIDS的防治而疾呼奔波,并建立帮助青少年基金和开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都市健康学院。

曾有球迷写信问他:“上帝为什么要将这种可怕的疾病降在你的身上?”

阿瑟回答:“全世界有5000万人打网球……5000人来温布尔顿,50人进入正赛,4个人进入半决赛,2个人进入决赛,在最后捧杯的那一刻,我从来没有问上帝为什么胜利的会是我,所以,关于AIDS,我也不会问他为什么。”

在阿瑟女儿5岁的时候,1993年的2月6日,阿瑟走了,美国为他举行了国葬。阿瑟离开他的家人,离开世界,投入了上帝的怀抱。他故去的时候,艾滋病在美国已不再是恐慌和厌恶的代名词。

1997年,在阿瑟·阿什去世4年后,新建成的美国网球中心以阿瑟·阿什的名字命名,他的传奇人生被永远地写在历史上。

传奇与使命 观后感 篇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传奇与使命》看完后,我深受感动,影片摒弃以往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叙事方式,将故事主人公聚焦于“一匹马”、“一头牛”、“一棵树”,通过还原真实历史事件,展现人与动物的真情实感,凸显守初心、担使命,扎根边疆、默默奉献、无私无畏的高贵品质,为全体警务人员、公安干警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思想上受到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一匹马”、“一头牛”、“一棵树”虽远不及故事本身所展现的时代背景来的那么真实可靠,但就是这么普普通通、在世人眼里看似平常的行为,在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品质和精神才真正为世人所称道。那么“一匹马”、“一头牛”、“一棵树”究竟所代表的是什么精神呢?我个人认为,其所表现的正是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大力弘扬的忠诚、干净、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

琥珀传奇与药用 篇5

关于琥珀的药名及其神奇的药效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老虎死后变琥珀。相传在遥远的古代,许多老虎死后,它的精魄入地,经过天长日久,都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人们就把它叫“虎魄”了。其实,从科学角度讲,琥珀的形成是来源于古老的松树。古松经过烈日照射,渗出松脂,尔后松脂融化下滴,形成松脂球,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许多昆虫便闻香扑鼻而来,结果被黏糊的松脂所包围,松脂球经过地壳的千万年变化,就形成了琥珀。所以琥珀在半透明体的熠熠光泽下,常常可见到有许多美丽的昆虫痕迹和花纹,形似老虎。这可能就是民间传说的“虎魄”吧!

琥珀能起死回生。传说唐朝名医孙思邈,一日外出采药,途中巧遇一村妇暴死,正抬棺送往茔地下葬,棺木中渗出点点血迹。孙思邈一看滴在路面上的血迹,仍然呈鲜红颜色,断定其人生机未尽,应当急速抢救。遂劝其家人开棺,马上用红花烟薰死者鼻孔,然后以琥珀粉末急救,没过一个时辰,死者竟奇迹般地苏醒复活。就这样,琥珀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不胫而走,名医孙思邈的高超医术也名扬天下。

治金疮屡立战功。《杜阳杂编》载,唐德宗时,回纥扰乱边疆,许多将士在战斗中负箭带伤,需用琥珀治疗。但这时琥珀奇缺,前线将士非常着急。德宗皇帝闻知后,准备敲碎自己装火粘剑的琥珀匣,送往边疆。这时有人极力反对,德宗说:“大敌当前,国土为重,国家危在旦夕,将士受伤如我受伤,岂可重一琥珀剑匣而不重将士之命。”大臣们听了频频点头称是。德宗果断地砸了装箭的琥珀匣子,送至前线,治好了受伤将士,士气大振,勇猛杀退了来犯之敌。无独有偶,《本草纲目》亦载:“ 宋高祖时,宁州贡琥珀枕,碎以赐军士,敷金疮”。可见琥珀在过去战争中的医疗功劳。

琥珀的药用范围很广,历代医家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现简要介绍如下:

治小儿惊厥。见《活幼心书》:琥珀、天竺黄、檀香、人参、白茯苓各一两半,甘草三两,枳壳(麸炒)、枳实(麸炒)各一两,水飞朱砂五两,山药一斤(锉作小块,慢火炒令熟透),胆南星一两,金箔百片一两(去护纸,研极细末),上药除朱砂、金箔外,檀香不过火,其余或晒或焙,同研为未,过筛,与朱砂、金箔充分混匀,取新汲井水适量加入,拌匀,为绿豆大丸,阴干,用葱汤化服。百日内婴儿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服一丸至二丸。

治失眠多梦。见《景岳全书》:琥珀、羚羊角、人参、白茯神、远志、甘草等份。上为细未,猪心血和炼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

治小便涩痛。“琥珀导赤汤”:琥珀一钱,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生地五钱,丹参二钱,丹皮二钱,赤芍、木通各一钱,甘草梢五分,淡竹叶二十张,灯心三尺。

治小便尿血:《仁斋直指汤》: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芯汤下。

治产后恶露不尽。《圣济总录》“琥珀汤”。琥珀、姜黄、牛膝(酒浸,切,焙)、桂枝(去粗皮)、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各三分,大黄(锉,焙)一两,虻虫(去翅、足、炒黄)一分,芒硝一两。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二钱七,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治痈疽发背。《外科正宗》白矾一两二钱,雄黄一钱二分,琥珀一钱(另研极细),朱砂一钱二分,黄蜡一两,蜂蜜二钱临入。上四味,先研极细,另将蜜、蜡桐杓内溶化,离火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以一人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丸,小绿豆大,用朱砂为衣,磁罐收贮。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服二次。

传奇与悲壮 篇6

西柏坡的现代“空城计”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临近尾声之际,蒋介石突然飞到北平,同傅作义密商召开华北“剿总”会议,策划集中94军、新编第二军、骑四师、骑12旅,配备汽车400辆,炸药100吨,组成一支快速部队,准备经保定偷袭石家庄,妄图一举摧毁党中央所在地——平山西柏坡。这个计划由傅作义亲自掌握下达,严格保密。当时中共方面主力均在西柏坡数百里之外,党中央驻地只有极少数警卫部队。

10月22日,94军下达作战命令。

这份重要情报被当时在华北“剿总”司令部作战处的刘光国得到。而刘光国是晋察冀社会部设在北平的甘陵情报小组成员,早在1947年,他就已成功打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参谋处。他利用给作战参谋抄写命令的机会,将作战计划背了下来。当时,距国民党军行动只有三天时间,而电台发生故障,无法报出。甘陵当即于23日中午派秘密交通员刘之骥牢记情报要点,同时携带详细秘密材料,令他24日中午务必赶到定县,用电话向晋察冀社会部部长许建国和聂荣臻司令报告。

当时,《益世报》采访部主任、华北局城工部地下党员刘时平也获得了该情报。1948年10月23日傅作义的军事会议一结束,当晚,刘便以绥远同学、同乡的关系邀请整编骑兵第12旅旅长鄂友三、国防部保密局华北特别站站长兼华北“剿总”爆破大队队长杜长城、宪兵第3营营长刘建龙在骑兵第12旅驻京办事处聚会。席间,鄂友三说“委座有令,要老傅去端共产党老窝”,并说28日将采取行动。为防万一有诈,刘又利用自己的记者身份到西直门火车站直接察看动静,弄清了部队的番号、列车的发向和开动时间,随后向联系他的中共地下党员李炳泉作了汇报。24日上午,地下党学委委员崔月犁和地下电台的工作人员,冒着被国民党查获逮捕的危险,破例在上午开机发报。就这样,这份关系中共中央安全的重大紧急军事情报,迅速通过华北局城工部,传向华北军区,又传向中共中央军委。

与此同时,石家庄情报组织也获得了这个情报。

10月25日,中央军委对这三个渠道同时而来的情报非常重视,立即作了阻击和防范部署,由周恩来亲自部署命令华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为主力,第三纵队协同作战,同时毛泽东高度艺术化地对情报进行了处理,唱了一出现代空城计。

10月26日,毛泽东用新华社电台公开播发,揭露蒋介石妄图偷袭石家庄的消息。10月29日至11月2日,毛泽东亲自起草广播稿,连续在人民日报上有意披露敌人的行动,对敌开展攻心战,向敌显示:我已完全洞察敌军行动企图。

同时为了配合中央的空城计,从10月24日至11月6日,潜伏在石家庄军统潜伏点,任中校潜伏组长的地下党员李智用军统在石家庄的电台,围绕石家庄地区的兵力调动、民兵动员情况向国民党方面发送假情报17份之多,使国民党相信石家庄市不是一个空城,而是已经有所准备。

同时,三纵在两天两夜内走了270余里,提前一天到达指定地点望都。国民党94军向保定南推进途中,遭到顽强阻击,每天前进不到一公里,94军军长郑挺锋于27日21时向傅作义电告:人民解放军已有准备。第二天,先头部队就开始回撤。国民党偷袭石家庄的冒险计划宣告失败。

这是毛泽东、周恩来周密部署,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唱出的一出绝妙的现代空城计,而这其中,北平地下党的情报人员功勋卓著。

国民党“文胆”陈布雷女婿被捕案

1947年8月的一天,北平六国饭店大厅里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乐队演奏起“花好月圆”的乐曲,袁永熙与陈琏这一对非常恋人在这里举行着隆重的婚礼。陈布雷的兄长陈训悆特地从上海赶来主持婚礼,市长何思源为证婚人。这是一个极特殊的婚礼,一对新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袁永熙是北平南系学委的负责人,陈琏是有国民党“文胆”之称的陈布雷的女儿,公开身份是贝满女中的教师。两个年轻人的隆重婚礼,成为北平的一大新闻。但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一对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革命者。他们的婚礼不过是为了掩护地下工作而特意安排的。

袁永熙1917年出生在天津,其家庭是个有钱有势,官商结合的富户。他父亲在袁世凯的新军中当文书起家,曾兼任营口海关、安徽凤阳海关职务,同时在天津还经营粮油买卖。1928年,袁永熙随全家由天津移住北平。他初中、高中分别毕业于育英中学和师大附中。1938年10月,袁永熙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联大的党支部书记,在那里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陈琏。

1946年暑假,迁往大西南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法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相继回到北平复校。袁永熙率西南联大的50多名党员和150多名民主青年同盟盟员返回北平。南方同学回到北平后,按照地下党要建立平行组织的精神,转地不转关系,保持独立性,与华北局城工部很快建立了工作关系。但是他们还是各自独立,不发生横向的关系。袁永熙任北平、天津南方局系统地下党负责人。当时袁永熙一边做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一边在北平地政局及北平金城银行工作。

然而就在袁永熙和陈琏那场隆重婚礼后的没几天,1947年9月24日的晚上,袁永熙夫妇与职青支部的同志在东城区棉花胡同家中开会,突遭国民党特务的搜查逮捕,并从家中搜出油印的《民主青年联盟章程》等文件,当晚被关入炮局监狱。

袁永熙夫妇被捕与国民党北平行营电检科的工作有关。电检科是国民党与美国合作的专门侦察收抄、探测当地秘密电台电文、位置,从而寻找破获中共地下组织的线索的组织。电检科在拉网搜索过程中,发现在北平鼓楼锣鼓巷方向有秘密电台,通过几天的秘密监视,又利用警察局以调查户籍为掩护到该住宅视察,确定了秘密电台的藏身点。

逮捕行动开始时,地下电台正在通讯,收发报机、电码本等俱在,电台、密码本和来往电稿、各种宣传品等,报务员李政宣、孟良玉、译电员张厚佩、李毓萍,北京大学学生李恭贻,北平地政局代理局长董剑萍,贝满女中教员田仲英等10多人被捕。

报务员李政宣被捕叛变,田聪因是李政宣的朋友受到牵连。敌人又从田聪身上搜出袁永熙的名片,致使袁永熙夫妇被捕。这张名片是袁永熙与贝满女中的教师田聪交换的名片。

在狱中,在审问关于油印文件时,袁永熙为保护同志承认自己是民青盟员,文件也是他给一位已毕业的同学收存的。特务对袁永熙审讯多次,软硬兼施,逼供诱供,用过三次刑,昏厥两次,但袁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暴露党的组织,更没有把所掌握的大批党员、盟员名单暴露。后来国民党把他们夫妇押到南京保密局及军法局监狱。

女儿、女婿以“共党嫌疑”押赴南京,无异给陈布雷很大打击。其实在袁永熙和陈琏结婚前,远在南京的陈布雷对未来女婿的思想言行就很重视,一切有所怀疑的地方都曾倍加详查。他给北平市副市长张伯瑾写信,请其代为详查袁永熙其人。张伯瑾密报袁永熙人品才学俱佳,思想有些“左倾”,陈布雷最终还是接纳了这位女婿。而此时他不得不出面为女儿、女婿的出狱进行活动。

蒋介石在接到这个密报后也很震惊,经查证后没有发现与陈布雷有关系,况且他对这位跟随自己20多年的文字侍臣还是信任的。1948年1月底,陈琏被陈布雷保释出狱。1948年5月28日,袁永熙在狱中关了8个多月后,经岳父陈布雷、姐夫叶公超保释出狱。翁婿的第一次见面竟是刚刚从监狱出来的时刻,这多少有些尴尬。

1948年11月13日晨,陈布雷在对时局的极度失望中服药自尽。当时中共上海地下党派人专程与袁永熙、陈琏夫妇见面,由陈琏的表妹、中共地下党员翁郁文护送,几经险境,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已获得解放的石家庄。1949年2月3日,袁永熙和陈琏随着全国青委进入北平,被分配在团中央工作。

一生不显露身份的地下党员

在种种的牺牲和肉体折磨下,我们的地下党员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坚贞与顽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暗战中,有不少无名英雄一生都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却为和平解放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阎又文,1914年7月6日生于山西荣河县人。1934年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大学期间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员杜任之、张友渔等主持的进步团体“中外语文学会”。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太原受到薄一波、程子华、彭雪枫的影响,投笔从戎,奔赴延安。在延安接受了邢西萍(徐冰)的建议,到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的部队中从事抗日工作。

由于他与傅作义是同乡,又才华出众,文笔锋锐,深得傅作义赏识和器重。1939年春,由傅作义亲令调往第八战区副长官部任傅作义的机要秘书,并兼贯彻社(相当于政治部)主任,负责抗战的思想宣传与政治动员。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阎又文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牢记党对于隐蔽战线工作提出的“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他几乎和傅作义形影不离,被大家称为傅作义将军的左膀右臂。傅作义的各种重要电报、文件及讲稿都由阎又文起草,深得傅作义的器重和信任。

1945年抗战胜利后,傅作义任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阎又文已是上校军衔,不仅是傅作义的秘书,还兼任第十二战区政治部副主任及傅作义的机关报《奋斗报》社长。

早在解放战争初期,阎又文就把傅作义的军事实力和作战意图,以及傅作义和蒋介石的矛盾,都一一向党作了详尽汇报。这一汇报内容,对华北解放军在后来的绥东战役中免受更大损失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冬,李克农提出要尽可能地发挥阎又文的作用,决定将阎又文直接划归中共中央情报部领导,并将与他联系的王玉调入情报部。傅作义被蒋介石委任为华北“剿总”总司令后,李克农两次约见王玉,亲自布置工作,要王玉秘密进入北平,向阎又文安排进一步了解傅作义的思想动向,提供傅作义部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计划,随时报告中共中央。

1948年10月,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中央情报部长李克农要求阎又文在两个星期内把傅作义的作战计划拿出来。阎又文仅用一个多星期,就把该计划详情告知中央,这份情报对中央军委平津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全国战局的战略调整,起了重大作用。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原计划东北野战军修整一个月后入关,由于接到阎又文的情报,得知傅作义集团可能西撤绥远,或由津塘南下与蒋会合。如果傅作义的60万大军撤往长江以南,将对解放战争的全局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中央决定提前发动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结束修整,不惜代价立即入关,切断傅军东西两个方向的退路,并做出了令华北解放军撤围归绥,缓攻太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后,李克农又多次指示阎又文要随时掌握傅作义的一切动向,不失时机地向傅作义做一些影响工作。阎又文按照李克农的指示,开始积极而谨慎的工作,将傅作义的思想动向、矛盾心理都适时地向中央汇报。甚至连傅作义焦躁不安、想乘飞机逃走又怕蒋介石整他以及解放军一旦用武力攻下北平后,自己将成为毁坏这座历史名城的罪人等等矛盾心情,以几乎每天一份书面汇报的形式作了详尽的汇报。这些情况,对中共中央及时掌握傅作义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起到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1949年1月21日,受傅作义将军的委托,阎又文与傅方其他两名代表,和解放军代表苏静一起商定了实施和平解决的具体方案,并草拟了《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1949年4月1日,阎又文为傅作义起草向全世界发表的和平通电。

北平解放后,由于工作的需要,按照中央的安排,没有公开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任水利部长,调阎又文任水利部的局长。

1962年,阎又文去世,他的事迹没有被披露。1974年傅作义去世后,他的身份依旧没有公开。没有人知道他是英雄,起到过那么大的作用。他的子女也毫不知晓。

因革命工作需要,阎又文一直保持着双重身份,解放前他名为国民党高级军官,实为党的情工人员;解放后,他名为国民党起义将领,实为党的统战工作者。这样一个无名的共产党员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杰出贡献。

很多的地下党员,他们有坚持一生的革命理想,有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要的坚忍与执著。而他们付出的艰辛、苦楚甚至生命,值得我们在北平和平解放六十年之际以及在以后更长的时间里永远铭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运动与传奇】相关文章:

我的运动传奇-作文05-30

传奇与使命片观后感04-27

传奇女首富的传奇人生09-08

经典民间传奇故事:传奇羊倌08-22

柳永传奇07-07

《唐传奇》05-05

唐代传奇05-11

灵狼传奇04-12

女人传奇Ⅰ04-16

商战传奇任务04-17

上一篇:学生语感能力培养下一篇:质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