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模式转型

2024-07-03

贷款模式转型(精选八篇)

贷款模式转型 篇1

金融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在服务国内经济的同时, 积极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 但是我国金融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需要加快推进金融自由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 利率市场化是重要突破口。因为利率是资金价格,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直接影响, 政府部门对其进行间接调控。而我国长期以来由央行对金融行业的存贷款利率进行限制, 银行等金融机构只能在浮动范围内选择资金价格。在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这对金融行业确实有一定保护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经济出现较大动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投融资需求增加, 对投融资价格——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尤其是在跨国交易中。央行的利率限制使得资金价格不能正常反映资金供求关系, 资金配置效率低下, 配置过程不公, 不利于金融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 也不利于金融发展与创新。因此, 实现利率市场化是实现金融自由化重要的一步。

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随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逐步确定, 强调了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金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996年, 我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跨出了利率改革的第一步, 后来逐步放开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管制, 受管制的利率品种越来越少。2014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浮动区间的调整被看作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举措。

此次降息重在解决“融资贵”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较为稳定, 但是下行压力比较大, 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 尤其体现在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 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经营实力等方面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相比, 所以无论贷款利率怎样下降, 浮动区间怎样变动, 银行总是倾向于将资金贷给大企业, 即使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也不意味着中小微企业就能获得较充沛的资金。市场化的银行, 仍会倾向于将资金向大企业倾斜, 而忽视中小微企业 (徐立凡2013) 。但是利率市场化后, 存贷利差必将收窄, 主要依靠向大型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不足以实现目标利润, 况且大型企业间接融资渠道较多, 对利率变动敏感, 对商业银行的直接贷款融资势必会减少, 而中小型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其融资发展还是会主要依靠银行直接贷款融资。因此,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商业银行如何把握中小企业这一资金需求市场, 如何合理进行贷款定价, 在实现利润的同时控制风险, 是目前值得思考和创新的问题, 也是本文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 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 针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逐步增多。Peter.S.Rose (1993) 对利率市场化下贷款的成本加成定价、价格领导定价、客户盈利分析定价进行了研究, 强调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实现条件。Aron A.Gottesman和Gordon S.Roberts (2004) 检验了利率市场化中银行的长期贷款是否取得了相应的利差补偿, 和控制自身风险是否迫使借款人借入短期贷款。Berlin M和Mester L J.按照贷款方式将商业银行贷款划分为市场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 并将关系借贷定义为“建立全面、细致的银企关系, 利用银行和小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最大程度地减少小企业借贷风险的一种借贷协议。楠斯.波特 (2005) 等运用模型模拟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利率上升, 改进金融中介结构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促使银行对服务不够的部门 (中小企业和家庭) 增加金融支持。Murray (2011) 认为贷款利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到交易双方的搜寻成本, 无风险利率视银行议价能力而不同, 以此得出银行贷款利率的确定在相同的政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从国内研究来看, 上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研究利率市场化的热潮。在对贷款影响的研究方面, 毛仲玖 (2003) 着重介绍了国外银行的客户盈利分析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企业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与收益, 并将其称为“以银行整体关系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模型”。曹青山等 (2005) 从贷款定价理论入手, 分析了我国商业贷款定价现状, 提出在利率市场化下要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综合收益、综合成本、信贷市场变化等因素, 建立价格领导定价测算模型和以客户盈利能力为参数的贷款定价机制。陆岷峰等 (2009) 着眼于从小企业贷款的价值基础来寻找其贷款产品定价的方案, 结合小企业贷款产品的价值与特征, 运用基准利率加风险溢价的模型对小企业贷款产品定价和分析, 表明适度提高现行小企业贷款产品价格是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关键所在。邓超等 (2012) 分析了大银行与小银行的共生关系, 认为关系型贷款是大银行和小企业的最佳结合路径, 用实证测算了银企合作给银行带来的潜在收益——关系租金。巴曙松等 (2013) 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提出了中小银行应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利用中小银行在信息收集、贷款谈判、监督成本等方面优势, 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较为笼统, 银行贷款策略较为“同质化”, 缺乏对特殊领域贷款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 不能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商业银行如何改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策略, 对中小企业贷款合理定价, 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拓宽贷款业务。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与管理的冲击

(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缩小

长期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定价的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 主观随意性较大。由于目前存款利率上限尚未放开, 盈利空间较大, 所以银行往往会简单地以客户的信用等级来划分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商业银行对贷款定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减少风险、较低损失的同时, 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贷款定价方式, 提高定价能力。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商业银行转变授信对象

在授信对象方面, 存贷利差的收窄使得商业银行仅依靠现有贷款对象 (多为大型优质企业) 不能再获得理想的收益。为了在存贷款方面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范围, 涉足新的贷款领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型企业一直持“惜贷”的态度, 主要原因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管理不合理、运作效率低下、财务账目不规范等原因, 决定了商业银行给这些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当利率逐步放开后, 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资金分配和资金定价, 对风险覆盖能力提高, 因此银行有必要重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三)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 将主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在这一进程中, 利率变化的特征是显著升高或者变动不定, 若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不匹配, 利率的变动会对银行的存贷业务净收入差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银行不具备利率市场化随机波动带来到风险, 银行就可能遭遇巨大的损失。

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式转型策略

(一) 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贷款定价策略

借鉴西方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定价模型, 商业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不能仅从借贷资金这一角度考虑定价问题, 应从整体考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 全面衡量成本与收益, 实质是根据客户对收益的贡献度不同实行差异化定价。转变定价模式则要求商业银行主动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对收益的贡献度。该定价模型简略表示为:

银行总体税前收益=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产生的总收入—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产生的总成本 (1)

把税后收益与银行的目标利润相比较来订立贷款价格。银行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的总收入包括贷款利息、补偿存款利息、管理费用和结算费用等其他中间业务收入;贷款和其他服务成本包括可贷资金成本、分摊的经营成本、风险溢价等。因此, 商业银行在和中小型客户签订贷款合约时, 可以附加提供中间业务的条款, 从中收取中间业务费用。这一操作方式具有一定可行性:一方面, 参考其他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家的银行经验, 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的重心转移到中间业务发展,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范围必将扩大, 服务程度必将走向成熟, 以至将来可以参与到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内部风险评价等管理服务。结合静态与动态评价体系, 有效了解资金的使用, 进行贷款决策, 也降低了信贷调查管理成本, 确定适合的风险溢价;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发展中的企业, 股权结构简单, 资金链条较清晰, 商业银行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就能对其加以管理, 且这些企业内部可能由于技术人员较少, 管理水平不高, 确实需要外部提供管理技术。这样能够与贷款银行建立长期借贷关系, 获得优惠的技术支持, 有利于企业的成长。

(二) 重塑风险管理理念, 转变风险管理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是贷款风险大, 因此需要在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和内部管理体制基础上, 重审风险管理理念。从RAROC对待风险的态度可知, 风险可划分为预期风险 (EL) 和非预期风险 (UL) 。预期风险可通过风险暴露、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来计算, 但是这种计算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为支撑, 不适合对我国中小企业预期风险的衡量。在发展初期, 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应该在定性分析基础上, 结合定量分析, 根据财务状况评估其风险等级, 后续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以此来核算预期损失。预期损失可计入当期成本。由于贷款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中小企业的经济周期难以把握, 应变能力较低, 外在经济市场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较大, 可能会对银行造成非预期损失, 即不可预期的波动性造成实际损失偏离预测损失均值的潜在损失。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可以为每一笔贷款配置合适比例的资本金, 以缓冲非预期损失, 这部分资金成本可以在平均期望回报率上加上商业银行期望的回报率。另外, 由于小企业客户分布广泛, 风险集中度低, 小企业单个客户风险敞口在银行整个资产组合中占比较小, 符合组合管理上的风险分散原则。因此, 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一个整体是高预期损失, 低非预期损失的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相对较少 (刘元庆, 2006) 。根据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 由于多样化的作用, 一般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会小于单笔贷款非预期损失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情况下违约相关系数ρij<1, 即表示贷款组合占用的经济资本也小于单笔贷款占用的经济资本之和, 所以这项成本不会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综上,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型应为:

银行的税前总体收益=贷款利息+补偿存款利息+管理费用等中间业务收入-可贷资金成本-分摊经营成本-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准备资金成本 (3)

式 (3) 中, 预期损失准备和非预期损失准备资金在当期未发生违约可以转入到下期的贷款风险准备, 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 降低贷款成本。银行自身应注重中间业务的发展, 给中小企业提供优良的服务。在定价方面, 把根据模型计算出的总体收益除去税费, 经过权衡其他因素与目标收益相比较, 如果符合银行预期的收益, 且风险可控, 则可决定批准该笔贷款。

五、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转型策略

(一) 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事业部

银行内部除风控部门等基础部门外, 专门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事业部门负责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管理, 提高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 提高贷款的安全性, 有利于双方建立稳定的关系。该机构的会计财务部门要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管理业务等进行独立核算。通过相关数据的独立核算, 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精确度, 有利于贷款合理定价。该机构的决策、制定、执行等相关部门, 应该密切协作, 避免定价与成本、风险脱节。

(二)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 健全信贷风险评估体系

这不仅要求在银行内部有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也要求有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 各银行信贷人员在多方面收集客户信息后, 应将数据呈报至银行数据部门,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相关风险指标, 或给出企业的信用评级。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可以由某一地区的银行联合申请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在该地区设立分部, 通过建立一套专门评价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流程体系, 结合该地区银行呈报的数据和自身收集的数据, 客观给出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发展较不稳定的特点, 应注重中小企业贷后监测, 利用动态数据进行信用、风险评价, 以便银行及时作出决策, 减小信贷风险损失。

(三) 积极申请中小企业贷款保险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担保机构, 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但是中小企业在向这些担保机构寻求合作时, 往往需要相当数量的抵押品或者缴纳一定的会费, 这与大多中小企业本身资金缺乏的事实相矛盾, 并且现存的大多数担保机构规模小, 担保能力有限, 银行并不承认这种间接的保险, 所以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资金成本依旧较高, 且成功率较低。用保险来规避贷款风险目前在金融领域广泛运用,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贷款, 大多是通过不同形式取得保险。借鉴日本信用保险协会和信用保险公库, 由政府出资、金融机构捐助、公共资金等导入组建, 银行在签订贷款协定时, 可向保险机构为该笔申请贷款保险, 缓解按期按质按量收回贷款的压力, 使信贷资金的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且可以减少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 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加强银保合作, 为贷款提供保险, 可以成为贷款管理的一个新切入点。

六、结语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起步, 但是到目前为止, 离真正的利率市场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目前利率市场化道路上, 要切实关注利率市场化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简述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说明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如何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更好地通过合理定价和创新管理, 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摘要:本文论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必然性, 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提出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与管理模式转型策略建议。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银行需要转变信贷经营理念, 注重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 重点挖掘中小企业客户群;重塑信贷定价与风险管理模式, 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数据库, 加强信贷风险控制, 提高信用评价能力;随着保险业的发展, 银行应加强银保合作, 使信贷资金安全得到一定保障。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贷款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1]毛仲玖.CPA模型在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中的应用[J].新金融, 2003 (11) :29-30

[2]吴炳辉, 何建敏.中国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J].财经科学, 2014 (3) :1-10

[3]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 2009 (1) :1-14

[4]邓超, 敖宏, 胡威等.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研究[J].经济研究, 2010 (2) :83-96

[5]陆敏峰, 周海波.关于以小企业贷款产品的价值基础定价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9 (6) :26-30

[6]尹继志.从美日经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J].亚太经济, 2011 (3) :25-30

[7]张宗益, 吴恒宇, 吴俊.商业银行价格竞争与风险行为关系[J].金融研究, 2012 (7) :1-14

[8]王卫军.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及定价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 (12) :77-78

[9]巴曙松, 严敏, 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3 (4) :27-37

[10]Thomas A.Loan and relationship pricing practices[J].Hannagan RMA Journal.2004 (12) :87

[11]Berlin M, Mester L J.On the profitability and cost of relationship lending[J].Jour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22) :873-879.

贷款模式转型 篇2

2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出台首个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办法——《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一直资金来源吃紧的小贷公司提出多条融资路径:除了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之外,还将允许小贷公司向股东定向借款、行业拆借、参与资产转让业务等。

此外,小贷公司多年一直期盼的放宽股东持股比例限制、转制为村镇银行等呼声获得高层首肯。而小贷公司要真正摆脱资金困境、改变身份获得银行牌照,在实际操作中仍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小贷公司本身也面临定位抉择带来的烦恼。

浙江省《暂行办法》增加了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一是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二是向主要法人股东定向借款;三是在本市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之间进行的资金调剂拆借;四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合作,以回购方式开展的资产转让业务;五是经批准的其他融资方式。

此前,根据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二是从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即杠杆率最高只有1.5倍,即一家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最高只能融资5000万元。但从去年开始,由于信贷紧缩,小贷公司已经很难向银行进行融资。而浙江省出台的这个《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是在浙江省设立的小贷公司,对于其他地区的小贷公司,补充资金缺口仍然紧迫。

记者采访了浙江、河南、黑龙江多家小贷公司董事长,为了扩大贷款规模,多家小贷公司纷纷表示要增资扩股。“借款需求太大,资金不够放贷,现在正在增资扩股。”陕西省宁强县联丰小额信贷公司董事长张明华告诉记者。

除了浙江省出台利好小贷公司经营发展的政策,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村镇银行刍议 篇3

一、小贷公司、村镇银行swot分析

用企业常用的SWOT战略工具对小贷公司、村镇银行进行分析比较, 可发现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来看, 和村镇银行相比, 小贷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 在经营管理上更加市场化, 转型后, 虽能吸收存款、扩张业务、享受优惠政策, 但市场层面的比较优势可能会削弱。

二、小贷公司业务和市场定位更贴近设立初衷

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都是为更好地满足“三农”、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在实际运行中, 由于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为商业银行, 其在资源、业务模式、企业文化上容易受到发起行的影响和制约, 经营上也一定程度延续了发起行的思路, 信贷投放偏向于集团和大客户, 同时受生存和利润最大化的驱使, 很难做到把业务重点放在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的农村和小微企业, 实际业务与政策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而小贷公司则不然, 其在资金实力、网点布局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远不如金融机构, 只能在金融机构的夹缝中求生存, 迫于生存压力大, 因而更加注重对市场的发掘, 贷款大部分投向风险大、成本高、金融机构不愿开发的客户。加之其贷款具有手续简便、门槛较低、担保方式灵活、放款快等优点, 容易获得“短、频、急”资金需求客户的青睐。以丽江市为例, 截至8月末, 全市11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4.46亿元, 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其中农户贷款约占贷款余额的65.42%, 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体工商户约占26.8%;而辖区村镇银行8月末信贷结构中, 贷款余额5.35亿元, 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占25.54%和13.73%, 在涉农占比上远不及小贷公司。因此, 小贷公司转型成村镇银行后, 势必将缩小贷款覆盖面, 减少被金融机构排斥的那部分的资金供给。

三、转型将加大风险防范难度

小贷公司发起人主要为自然人, 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 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在风险防控上, 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信息对称性优。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发放贷款, 贷款规模相对较小, 贷前一般会对客户尽责调查, 能较为全面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资金用途、还款能力。二是风险影响范围小。小贷公司业务具有“小额、分散、短期”的特性, 相关制度还规定其贷款总量不能超过资本, 不能吸收存款、不能同业拆借, 资金杠杆率低, 经营区域特定, 风险相对可控。三是风险调节机制灵活。小额贷款公司以自有资本从事经营活动, 风险控制主要靠经营者自身及市场机制调节, 即便经营不善, 也可按公司法进行破产, 只有股东遭受财产损失, 不太可能引发区域金融风险。但转型成村镇银行后, 其风险特征将发生以下变化:一是风险范围将扩大。由于转型后业务种类和经营面扩张, 一旦经营不善, 引发区域金融风险的概率将增加。二是风险最终责任主体发生转换。鉴于现有体制对金融机构的保护隐含着政府的信用担保, 小贷公司转型成可吸收存款的村镇银行后, 意味着其对存款人的最终债务风险将会由国家兜底。三是管理风险加大。转型后, 小贷公司将失去控股地位, 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复杂, 贷款投向容易受强势大股东控制, 关联贷款的风险增加。

四、小贷公司资金定价灵活、更有利于利率市场化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规定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4倍范围内浮动, 可在考虑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当地金融环境及贷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贷款额度、期限、行业、风险等因素综合评定后灵活确定利率, 针对不同的客户还可采用不同的利率水平, 资金定价更加反映市场供需, 更有利于促进利率市场化。

五、转型将给当前的监管体系带来新挑战

小贷公司转型后, 监管主体将由金融办转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如转型成为发展趋势后, 按现有小贷公司数量20%转型比例来计算, 全国将至少会增加1500多家村镇银行, 这无疑会给当前监管资源、监管方式带来新的挑战。另外, 新开业的村镇银行普遍存在较多问题, 以丽江古城村镇银行为例, 自2010年成立以来, 由于管理和各项业务还很不规范, 给地方监管部门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最后, 县域一级小贷公司转型成村镇银行后, 还面临着县域监管力量薄弱的局面, 当前, 人民银行县支行监管职权有限, 而县域银监在不少地区仅设办事处, 人财物资源缺乏, 从县域一级监管资源来看, 无论是机构设置、人员配备, 都与县域级小贷公司转型后的监管需求很不配套。

六、小贷公司自身对转型存在诸多顾虑

从我们对辖区11家小贷公司的调研情况来看, 小贷公司自身对转型较为谨慎, 还存在以下担忧:一是害怕失去控股地位。村镇银行成立的条件中规定需有一家金融机构作为发起行, 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将失去控制权, 部分小贷公司股东认为转型条件过于苛刻, 以牺牲经营控制权获取金融准入代价太大。二是担心会提高经营成本。不少小贷公司高管认为, 目前公司的业务和人员较少、成本开支低, 成为村镇银行后, 要租用新场地、增加人员及接入各种系统, 势必会提高运营成本。三是不愿接受太多管制。转型后, 作为金融机构要纳入监管体系, 各项业务均要规范, 在利率、贷款投向、信用额度等方面都要接受较为严格的监管。四是满足于现状。认为现在发展情况还不错, 安于现状, 觉得没必要转型。

七、对小贷公司发展的建议

从宏观政策环境来看, 小贷公司转型村镇银行后失去控股地位, 有被金融机构收编的感觉, 这与当前要求放宽对民间资本限制的各项政策相违背, 且转型后, 还将面临着与农信社、邮储等资本相对雄厚、业务较为雷同的涉农类金融机构激烈竞争, 业务虽实现了扩张, 但盈利能力、客户发掘、产品创新等方面未必会得到提升。

贷款模式转型 篇4

小额信贷最初是由孟加拉乡村银行发展而来。1993年, 杜晓山教授将其引入了中国。2008年, 小额贷款公司获得合法的地位。截至2014年末, 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791家, 从业人员109948人, 贷款余额9420亿元, 2014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2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但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的规定却深深限制其发展。它的发展目前进入瓶颈期, 转型与否与如何转型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日前, 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 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二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与制约

(一) 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

2008年12月26日, 合肥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合肥市国正小额贷款公司成立, 紧接着小额贷款公司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至2014年12月末, 合肥市85家正常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38.6亿元, 当年累计发放贷款231.7亿元。2014年1—12月, 合肥市85家正常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 上缴税收3.7亿元, 税后利润达8.1亿元。

1. 数量多, 发展快。

截至2014年7月末, 合肥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92家, 其中正常经营的有86家, 可看出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较多。2013年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219.64亿元贷款, 2014年累计发放231.7亿元, 同比增长5.5%。

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无论从数量, 还是发放贷款等方面都增长迅速, 对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等帮助很大, 也为合肥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2. 盈利分析。

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盈利持续增长, 自身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发展迅速, 给自身和合肥市创造了巨大的盈利。

3. 贷款特点。

(1) 贷款分布。在贷款区域分布上, 市区明显多于县区, 市区借贷的笔数和金额分别是县区的2.2倍和5.0倍, 就单笔平均金额来说市区也高于县区。

(2) 贷款对象。2013年累计发放和收回的贷款中, 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8.6%, 小企业贷款占62.0%以上。由此可看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小企业。

(3) 五级分类。五级分类中不良贷款4.19亿元, 占贷款余额的3.4%。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总体来看, 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业绩优良、运营安全, 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

1. 融资渠道不畅, 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制约。

小额贷款盈利多寡来源于利差大小, 但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 很难满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当发放的贷款额度超过自有资本金以后, 要么增资, 要么向银行机构申请贷款, 但按目前银行的信贷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贷款同样面临提供担保或抵押的难题, 只能融到最多50%的资金。受限于“非金融机构”的身份, 其融资只能依照企业贷款利率, 融资成本较大。若通过发行信托产品方式, 小额贷款公司最多可以融到自有注册资金的100%, 资金以股权方式进入, 为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

2. 员工素质不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容纳能力以及员工任用制度不规范, 存在极大的个人色彩, 所以不易选择优秀员工。而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业绩好坏, 无论是贷前调查、贷中决策还是贷后跟踪管理, 都需能力卓越的人员审慎操作。这种软条件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软肋之一。

3. 内部风险控制压力较大。

内部风险控制的压力不仅在于货币信用经营本身的高风险性, 也在于公司客户质量较差, 小额贷款公司客户相当一部分难以从传统融资渠道得到资金, 或是股东的关联客户, 缺乏有效的抵押或担保, 违约风险较大。

4. 贷款利率设立不合理。

小额贷款公司执行的利率是在央行基准利率的0.9倍至4倍之间。国家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是进行管制的, 但有一定浮动的空间。现实中, 有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了盈利将贷款利率设立的很高, 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 所以急需资金时就只能被动接受, 既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也加大了公司的违约风险。

5. 税负较重。

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身份的限制从发展伊始就没有享受税收优惠待遇。小额贷款公司的非金融机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按照正规的金融机构缴纳税费, 必须按工商企业缴税。它要负担25%的企业所得税, 5.56%的营业税及附加, 除去一切成本费用, 最终的收益率低于10%, 税费负担严重降低了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空间。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型分析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 民营银行走入人们的视线。2014年3月11日, 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 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成熟一家, 批准一家, 不设限额”。

(一) 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民营银行的可能性分析

从理论来说小额贷款公司未来转型为民营银行是存在可能性的。

1. 小额贷款公司具备的条件。

(1) 小额贷款公司经验的积累。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几年市场考验, 规范性有所提高。在实际业务的办理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审批贷款有自己的规定, 有完整的风险控制方案, 能很好地处理不良贷款。更重要的是, 它们和中小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拥有很多中小企业的数据资料, 这都是转型为民营银行的宝贵资源。

(2) 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特点。小额贷款公司在发放贷款时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 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因为大银行普遍“嫌贫爱富”, 为了获取更大效益, 更愿意为国企或具有强大实力的大企业提供服务。中小企业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尽管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 但迟迟未能解决。小额贷款公司一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中小企业能够从小额贷款公司获得及时的贷款,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 小额贷款公司更为接近客户, 更了解客户的信息, 能提供量身订做的服务, 从而更好地控制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自担风险成立民营银行, 比新成立一个银行的风险更小, 同时能鼓励这些小额贷款公司更好地转型。

2. 政策支持。

(1) 对民间资本的鼓励。国家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和范围, 并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进入金融领域, 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 且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这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未来转型为民营银行很有利。

(2) 存款保险制度。2014年11月30日, 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存款保险条例 (征求意见稿) 》, 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接受采访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有望于上半年落地。存款保险制度未来的实行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保驾护航。

(二) 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分析

1. 鉴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尴尬局面, 在其转型为民营银行之后, 通过吸收公共存款, 可获得新的融资渠道, 扩大资产运用规模。转型后的民营银行可以将其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中小企业, 一方面可以发挥比较优势, 在现有的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谋得一片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 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 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创新, 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廉的优质网络服务。

2.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 地理位置优越, 这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金融创新加速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若小额贷款公司能成功转型为民营银行, 可以为安徽经济注入新活力。

四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民营银行的建议

(一) 扩充资金来源

小额贷款公司在转型为民营银行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金, 提高贷款质量, 减少不良贷款的数额, 另一方面要建立并维护好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便于其灵活地筹措资金。在制度范围内进行融资渠道的创新, 通过发行信托产品等途径增加公司资金, 扩充实力, 使得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甚至更胜一筹, 这样也能更好地做到转型民营银行的计划。

(二) 完善用人机制

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用人制度。通过社会化的选拔人才方式, 为公司增添新活力, 有效利用内部晋升和奖惩机制, 让职员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正是因为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业务的特殊性, 使得它只有通过专业人士的业务操作, 才能降低公司本身的风险, 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为其转型做出铺垫。

(三) 风险控制

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民营银行需要循序渐进, 在此过程中, 改善并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它可以向银行机构学习其优良的内部风险控制技术, 建立完善的三查制度, 对于贷款的审批、发放和贷后管理进行严格监管,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基础设备, 在软条件和硬条件两手抓的情况下改变公司现有状况。

(四) 加强监管

对小额贷款公司这样具有较高风险的企业要加强监管, 加强社会监督和监管当局的制度监管, 防止风险的积聚扩散, 创造良好的转型环境。例如, 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标准, 从源头上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质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通过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定期发布其经营状况, 以供社会公众监督。

(五) 改善经营环境

地下金融影响了金融安全, 同时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出于利益考虑, 游走于地下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因此, 要加强对地下金融活动的管控力度, 规范民间融资活动, 营造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公平竞争的市场风气。在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民营银行的过程中, 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给予小额贷款公司一定时限内的税收优惠, 促进其资本积累, 为其转型民营银行提供资金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EB/OL].http://jrb.xinjiang.gov.cn/xjjr/jryw/2015/218346.htm

[2]2014年12月全市小贷公司经营情况[EB/OL].http://hfsjrb.hefei.gov.cn/n7216006/n28236378/n28236493/n28236715/37643264.html

[3]合肥市金融工作办公室.2014年7月份合肥市小额贷款行业情况分析[EB/OL].http://hfsjrb.hefei.gov.cn/n7216006/n28236378/n28236493/n28236715/35149869.html

[4]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2013年统计情况-行业动态[EB/OL].http://www.hfxdxh.com/List.asp ID=370

[5]林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滁州市A小额贷款公司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 2013

网络联保贷款模式研究 篇5

1.1 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弱化银行贷款风险

贷前, 依次经过企业间审核, 阿里巴巴审核, 银行审核三重环节。贷中, 贷款联合体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线下实体业务互相监督, 随时向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息, 有效弥补了银行信息监控的空隙。贷后, 违约时的“网络信息披露”, 极大提高了企业违约的成本, 有效实现了对贷款企业的约束。

1.2 网络联保彻底解决传统贷款两大障碍

1.2.1 用联合体成员的共同承诺取代抵押

网络联保的联合体是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团体, 企业不再需要抵押、质押自己的资产, 只要缔结联合体协议即可。

1.2.2 降低单笔贷款交易成本

网络联保联合体缔结的前提就是联合体间的互相了解及信任, 甚至这种了解比银行基于传统报表得出的企业财务情况更真实全面。这一定程度上免去了部分银行调查工作, 从而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控制成本。

1.3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一方面, 免去抵押程序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抵押评估费用。另一方面, 网络联保贷款利息远低于民间无抵押借贷。此外, 网络联保贷款采取:一次授信, 周转使用, 按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利率。彻底消除了企业“还款容易借款难”的后顾之忧。不再出现过去企业为了保证生产, 资金归流后宁可闲置多付利息也不愿及时还款的现象。

2 网络联保贷款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排除最困难的企业

由于贷款联合体的组建基于自愿的原则, 按照多元博弈中的个人收益最大化原理, 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在组成联合体时相互考察, 在排除了与自身企业规模差异大和信誉不佳的企业的同时, 也一并排除了那些运营状况最差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 随时面临破产的危险。

2.2 恶意集体骗贷逃债事件

网络这一虚拟平台的介入, 贷前审核不严或者贷中监督不足都可能导致骗贷事件的发生;连坐制度下, 一家企业的违约可能带来联保体内其他成员的集体逃债。待到这一金融创新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之时, 集体骗贷、逃债风险不可不防。

2.3 企业配对难问题依旧

笔者从阿里贷款官方网站的企业配对信息平台了解到:仍然有数量巨大的企业徘徊在贷款门口而不能进入。尤其是该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实施之后, 分散在各地区各行业的企业如何从数量庞大的待配对企业中甄选出适合自己的企业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2.4 联合体内利益与风险不对称性

作为联合体的成员企业, 其最大的利益就是自身贷款的份额, 其他成员企业利用贷款创造的利润不能分享;与此同时, 需要承担联合体内其他成员企业违约代为偿还本息的风险。这一事实造成了利益与风险的不对称。

3 网络联保贷款发展建议

3.1 政府主管部门立法与社保工作两手抓

政府需要加强中小企业兼并破产立法, 加速企业的优胜劣汰。同时建立“扶贫”性质的专门贷款机构, 对有成长潜力但急需资金的企业发放贷款。最后, 政府要注意对破产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 加强对失业工人的职前培训, 组织专场招聘会, 实现下岗工人的再就业。

3.2 建立整体信息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银行需要和作为网络第三方的阿里巴巴的紧密合作, 确保无监督死角。贷款的前期调查摸底, 企业经济档案的建立, 企业信用级别的评定, 授信额度的核定都需要网络的介入。违约时网络信息披露的严格执行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帮助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 降低违约率。

3.3 网络介入, 提高贷款企业配对效率

作为拥有广大申请贷款企业历史交易数据和企业信息的阿里巴巴网站应当第一时间从数据库中初步搜索合适配对的待选企业。撮合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企业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同一地区的企业, 彼此接触的机会较多, 方便贷前走访和贷中监督, 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同一行业的企业, 一旦发生违约事件, 哪怕企业恶意逃债, 逃债企业的机器设备等硬件设施适合自己企业使用的概率大, 这也给企业吃了颗定心丸, 有利企业配对。

摘要:网络联保贷款作为一项基于B2B电子商务应用和全新风险管理理念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贷款业务,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方法。在试运行中, 网络联保的信息不对称内部化机制大大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和双方交易成本, 解决了传统贷款中小企业抵押难之苦。然而, 网络联保也存在诸如排除最困难企业、恶意逃债、企业配对难以及联保体内利益与风险不对称等问题,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之道。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联保贷款,信息不对称,网络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 陈刚.互助联保介入模式下信贷交易效率的实证分析.金融发展研究, 2008, (9) :23~25.

[2] 唐红娟, 李树杰.农户联保贷款的运行机制及其实践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 (6) :28~31.

[3] 杨慧宇.从“联保”业务的关系网络看小企业融资的“嵌入型”.浙江金融, 2008, (6) :48~49.

支农再贷款扶贫的“户瓦”模式 篇6

“户瓦”模式的基本情况

户瓦村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秀山, 属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一是山高路远。户瓦村与缅甸掸邦仅一河之隔, 海拔1800米, 距县城瑞丽市约30公里, 以崎岖的山路为主, 每逢雨季机动车辆通行困难重重。二是思想保守。全村下辖8个自然村寨, 截至2014年末共有农户404户, 1424人, 以景颇族为主。其中高中以上学历仅34人, 有一半的人口无法使用汉语进行正常交流, 至今仍部分保留着“男猎女耕”的生活习惯。三是经济落后。山区地广人稀, 经济结构单一, 常年以种植甘蔗和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 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住房至今仍以土坯房为主。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纷纷上山入寨支持山区发展, 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开始有所改善, 但梗阻在山区农民和银行面前的“贷款难”和“难贷款”问题仍然难于逾越, 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依然得不到根本性改变。为破解户瓦村面临的困境, 探索金融服务山区“三农”发展路径, 人行德宏中支联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深入勐秀山了解情况, 结合山区地广人稀、森林资源丰富, 适宜家禽饲养的特点, 创新推出了“支农再贷款+村官+合作社”的“户瓦”模式, 即人民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支农再贷款重点扶持驻村大学生村官建设“森林鸡场”, 然后通过鸡苗、鸡料赊销和包销农户饲养的成鸡方式, 引导山区农民自主养鸡, 待农民养鸡户达到一定规模后, 由“森林鸡场”和农民养鸡户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 再由养鸡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养鸡户提供银行担保,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户瓦”模式有效缓解了山区“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 帮助山区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户瓦”模式通过村官的带头作用解决了山区农民发展生产的思想问题和山区农民饲养家禽的技术问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力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实现了精准扶贫, 解决了山区农民缺乏启动资金的问题。通过该模式近5年的实践, 截至2015年4月, 户瓦村养鸡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110户, 实现年毛收入1300余万元, 年纯利润200余万元。通过合作社提供担保取得银行贷款17户, 每户农户增加年纯收入1万余元, 年家庭纯收入增长近4倍。由于脱贫致富效果明显, 2015年瑞丽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拨付合作社20万元党费, 专门用于农户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并责成财政、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按照国家政策帮助农户实现产业升级。目前, 该模式已在全州进行推广, 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以及全国各大网站的竞相报道, 该大学生村官还当选云南省最美村官、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户瓦”模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户瓦”模式切实有效缓解了山区“三农”“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 非常适宜同质化山区的推广和借鉴。但就广大的山区“三农”发展而言, 我们在推广应用“户瓦”模式的过程中, 无论是政府层面, 或是金融范畴, 仍然存在诸多亟待思考和完善的地方。

支农再贷款作用可以更好发挥。支农再贷款是央行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再贷款。旨在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改进支农信贷服务, 壮大支农资金实力, 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贷款的一种形式, 支农再贷款同样存在风险防控的问题。因此, 管理者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考核指标和管理流程, 农村金融机构能否获得支农再贷款与其流动性、存贷比、投向等经营指标息息相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尴尬, 即经营指标完全符合考核要求的农村金融机构不需要支农再贷款, 而需要支农再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指标又不完全符合考核要求。如此一来, 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支农再贷款作用的发挥,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指标闲置的情况。

农村金融服务应更加主动。山区与“坝子”农村地区既有共性更有个性。一方面, 山区地理位置偏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文化程度低、沟通交流成本高等, 金融服务成本先天性较高。另一方面, 山区较“坝子”农村更为贫穷落后, 抵押和担保普遍不足, 以及农业本身具有的弱质性、低利性和外部性, 使得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运作存在高风险性。加之, 支农再贷款的小额零星加利率上限使贷款行经营成本进一步增大, 导致涉农成本与收益不对等, 在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机制下, 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惧上山”和“惜放贷”心理。

政策合力有待加强。近年来, 国家虽然给予“三农”史无前例的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政策, 但政策与政策之间的非主观隔阂始终存在、政策与政策之间的配合不尽理想, 甚至存在政策“单打独斗”的局面, 影响了国家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户瓦”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 除了得到央行支农再贷款的鼎力支持外, 与其他国家政策形成合力和良性互动亦至关重要。支农再贷款解决了农户的启动资金问题, 国家支农政策跟进帮助农户升级改造实现扩大再生产, 升级改造后的鸡舍、鸡场以及改善后的住房亦可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 然后国家扶贫资金又减轻了农户贷款利息成本等, 从而形成了政策的合力和良性互动, 并产生了叠加的效果。然而, 对于广阔的山区, 具备“户瓦”模式影响力的终究是少数, 更多的山区农民仍需要“自力更生”, 对国家政策或知之甚少, 或一无所知, 更谈不上形成合力, 客观上影响了政策的效果。

对山区“三农”发展的建议

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发展政策的纷纷落地, 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确实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作为农村地区的“特殊”, 边远山区“三农”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为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户瓦”模式推广的情况, 结合山区普遍存在的特点, 建议:

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灵活性。按照我国目前的扶持政策, 启动资金是山区农民发展生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项目启动了, 其他国家政策才能配套跟进。支农再贷款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建议适当增强支农再贷款政策的灵活性。一是进一步明确投向, 防止“擦边球”, 保障支农再贷款确实上山入寨。二是适当下调支农再贷款利率, 进一步缓解山区农民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压力。三是对支农再贷款进行单列考核, 在保障支农再贷款投向的前提下, 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指标考核的容忍度, 扭转支农再贷款面临的窘境, 充分释放央行支农政策效应。

进一步提高山区金融服务的主动性。农村金融经营成本高是金融服务难于上山的主要原因。建议:一是推进移动金融的线上线下融合, 运用互联网+模式试点网银借贷与手机银行服务的协同发展, 填补“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特点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 开展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惠民移动智能金融。二是增加“银行+合作社”放款模式, 银行通过将合作社成员评级授信, 以政府项目担保一次性向合作社发放整笔贷款, 合作社通过小额连保逐户向山区农民发放, 反向回收贷款, 建立“银行-合作社-农户”下行负责制, 大大降低贷款行放贷成本同时方便农户就地还款。三是单列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国家现行政策, 中央财政每年都给予涉农贷款增量一定比例的补助, 但总涉农贷款增量小于15%则不可获得奖励, 为充分调动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建议将支农再贷款单列考核、单列补助, 资金使用效果突出的来年可定向降准释放其流动性。

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的亲和力。国家支持山区农民发展政策并不少, 关键是要解决好政策知晓面和政策合力的问题。因此, 建议:让政策平民化。有关部门应主动脱掉政策文件的“外衣”, 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 使政策简单化、平民化、山区化, 真正实现政策上山入寨、家喻户晓。

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模式创新 篇7

(一) 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简介

在经济往来中, 如果一方未能履约, 则使另一方承受很大损失, 在新形式下, 担保公司一直扮演着银行敲门砖的角色, 担保公司作为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 担当的角色和任务日益重要。同时, 贷款担保业务是担保公司的一项主体业务, 贷款担保的成败决定着担保公司的存亡兴衰。下面是贷款担保的字面含义:担保贷款就是根据借款合同或借款人约定用借款人的财产或第三人财产为贷款保障, 并在必要时由第三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一种贷款。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二) 目前贷款担保业务出现的问题

第一, 信用担保普遍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 综合能力较差等现象, 管理体制还有待提高。制度建设不完善直接导致了贷款担保业务没办法正常运行, 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第二, 担保公司中所需要的员工很少具有专业技能, 我国高等教学没有针对的专业向担保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高学历人员对担保业专业知识的缺失严重影响担保项目的稳定性和整个担保行业效率的提高。第三, 目前担保公司的贷款担保体系不完善, 绝大部分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偏小、抗风险能力弱、人员素质差、业务不规范、缺乏科学的项目审查和风险管控等制度, 导致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有限。

二、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 准股权业务模式

在现行业务模式中, 保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取得固定担保费收入, 可将其称为“固定收费模式”。相对而言在新的业务模式中将一部分固定担保费改为由企业的认股权支付, 认股权毕竟不是现实的股权, 所以, 我们将它称之为“准股权业务模式”。担保公司的业务是属于风险投资, 但准股权业务模式的担保又不同于风险投资。股权业务模式是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上的创新方法, 可以有效地规避一定的风险, 减小投资担保中的风险系数。

(二) 让与股权担保模式

让与股权担保, 即将被担保公司不少于1/3的股权过户给暂时转让给担保公司, 从而对贷款提供反担保的担保方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制约的方式, 是从被担保企业的违约风险抓起的。一旦被担保企业由于经营失败或是其他原因违约将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 担保公司运用了刑罚的武器来捍卫自身的利益, 对被担保公司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 极大地增加了被担保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违约成本和刑事责任风险。所以这种担保模式很好的增强了担保公司对被担保公司的控制力, 非常有效地防范被担保公司恶意违约的道德风险, 同时也增强了被担保公司履约的积极性。进一步有利于担保公司的发展。

(三) 嵌入式流动资金封闭管理担保模式

嵌入式流动资金封闭管理, 即融入被担保公司管理各关键环节的方式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 加强贷款后的“保后管理”的反担保措施。简单点来说就是担保公司对被担保公司的运营进行全程的监控, 担保公司会派遣人员到被担保公司的业务中去, 观测动态, 保证担保贷款的安全。这种担保模式实时, 动静结合, 对贷款担保业务进行了有效地监督与保证。

(四) 资产分置抵押担保模式

资产分置抵押, 根据申请授信企业抵押物 (固定资产) 的特点, 分别抵押至担保公司的一种担保方式。这种贷款担保模式的创新方式是:银行不接受一地资产的抵押可直接将此抵押至担保公司, 如银行发放贷款后出现风险, 可以由贷款担保公司直接进行处理, 这就避免被担保公司在银行出现不良的贷款记录, 可以有效地保证贷款的安全。担保公司采用这一创新的贷款担保方式对于担保公司, 被担保公司以及银行三方面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所以这一模式是担保公司创新的不二选择。

三、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的策略创新

(一) 担保公司发展目标的创新

担保公司要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尤其是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更是要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担保公司应该创新自身的发展目标, 拓展发展能力, 对于与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往来上要采取新的贷款模式。只有目标创新了才能有效的指导着担保公司的发展创新。

(二) 多方主体连成合作体共担风险

担保贷款业务涉及了三方面的利益, 担保公司、被担保企业和银行。贷款担保业务一旦达成那么三方的利益就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所以在发展中也应建立利益实现的共同体。在很多个需要高信用额度的重点领域中政府也参与了建立信用体系之中, 担保公司和银行客观上也需要融资担保体系中引入政府信用。多方主体因此结成利益共同体, 形成了风险分担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是对过去独立担保和零散担保的根本改变, 是担保公司在贷款担保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的选择。

(三) 担保公司的联合

联合担保是当前担保机制运行中的又一创新。为了分担风险, 扩大担保能力, 担保公司之间也形成了很好的联合体。一些规模较大, 抗击风险较强的公司实力弱、技术较差的小担保公司的联合, 在这种联合中, 小的担保公司负责进行贷款业务的交流, 直接面度客户, 大的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技术, 这样的合作缩短了市场进入链条, 提高了担保效率。

四、结语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在渐渐地发展起来, 尽管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 但是担保公司的存在便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担保公司的主体贷款担保业务是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 如果担保公司可以运用创新的发展手段, 实现自身的发展便可以更加有效的缓解小企业融资问题。

摘要: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张, 促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这给担保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情势紧急的情况下开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了担保行业的第一大难题。本文就担保行业中贷款业务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并提出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贷款担保业务,创新,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情况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EB/OL].中小企业服务网, 2005-03-16.

养牛户受惠创新型贷款模式 篇8

近年来,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难题。畜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如何针对地区特色, 开发出适合当地小微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金融产品, 一直是各地探索的课题。2014年畜牧业工作要点也提出, 各地要创新金融担保方式, 扩大抵押质押范围, 推动建立银行、政府、企业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 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近期, 牛羊肉供求关系紧张, 价格持续上涨。养牛户养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规模化发展养牛业的固定投资较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高, 养殖场 (户) 难免会出现资金短缺, 想要贷款却出路无门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各地整合政府、保险、信贷等资源, 开展“政府部门+养殖户+保险公司+银行”等多渠道融资模式, 帮助养殖企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保险公司创新发展模式, 开发新型金融产品, 不断探索解决养殖场 (户) 融资难题的方法。

上一篇:四肢粉碎骨折下一篇:信心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