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舞台

2024-05-06

农村舞台(精选九篇)

农村舞台 篇1

一、农村小舞台的舞美设计原则

舞美设计, 是舞台美术设计的简称, 它兼有舞台艺术设计与美术设计的双重属性。俗话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农村演出小舞台的舞美设计也应该遵从舞台舞美设计的原则, 而不应该因为它所处的客观条件就“简陋”的设计。它同样要遵从美学的原则即真实性、特征性以及与时具进性。

1、舞美设计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 但又高于生活真实, 它是更高、更集中、真实性:舞台艺术和美术都是具有艺术真实性的, 这就要求舞台美术也要具有艺术的真实客观性, 这是、更美的去“浓缩”生活。在把握舞美设计艺术真实性的度上, 我们一方面要避免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倾向, 在设计的过程中恨不得什么都是“真家伙”, 姑且不说成本之事, 设计的二度创作何谈有之, 这样的创作是对自己才华的轻视和浪费。另一方面要避免完全脱离生活真实的闭门造车。这一类的设计往往信马游缰, 企图将那些虚幻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凭空捏造, 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 这样的创作更是对自己才华的自负和亵渎。

2、特征性:

特征性是艺术真实性的升华, 也是艺术真实性的提炼。在我国的美学原则中, 写意、传神历来是民族特色的精华所在, 你要知道“折柳”蕴意就是送别, “折桂”代表的是金榜题名, 看到“白鸽和橄榄枝”就联想到和平的主题。在这种民族美学原则的指导下, 虚拟、夸张、象征、装饰等手法在舞美设计中也被广泛的应用。舞美工作者如果可以通过具有特征的颜色, 具有特征的纹样, 具有特征的造型这些视觉元素, 就能向观众传达出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人物性格等这些抽象信息, 那么他的设计无疑是特征性极为典型的, 成功的。

3、与时俱进性:

哲学上说事物都是运动的, 舞台美术设计也并不例外。在现代行家里手的眼中一桌二椅早已过时, “纯写实”的话剧舞美也显陈旧。背景、幕布的现代化, 服装、化妆的时尚化, 道具、场景的逼真化, 灯光、音响的科技化, 都已成为舞美时代性的重要内容。舞台美术设计作为各种艺术演出形式的载体和平台, 它必然要迎合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 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记。

二、如何提炼农村小舞台的舞美设计元素

要说到舞美的设计元素, 我想我用一篇文章的篇幅也未必能够把它叙述详尽。但是在这里要说到农村小舞台的舞美设计我想简要的说两点:道具、场景的简明实景化和道具、场景的地域民俗化。这就好比那句流行语:“浓缩的都是精华”。

1、道具、场景的简明实景化:

有时候下乡演出搭台时因为客观自然环境的局限, 根本就没有办法布景。怎么办?从农民的家里借上一个板凳、两把椅子, 挂上一块幕布, 用他们的道具, 穿他们的衣服, 唱他们的歌, 跳他们的舞, 演他们身边的事, 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而不失华丽, 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这样的思路就是所谓的美学原则之真实性。布景简单, 道具精少, 节约了运费, 也提高了装台、卸台的效率。这一方面成功的例子有《老伴亲家》、《巴掌情》等作品, 它们曾参加国戏曲学会举办的全国舞台美术作品展览。如果说道具、场景的简明化是“因陋就简”, 那么其实景化应该是舞美工作者智慧的更高体现, 因为它是从客观环境中“借景”, 一片竹林、一座院坝作舞台的背景, 灯光的补充让叶子绿的发亮, 院坝的泥土黄的厚重, 往往会收获到比景片更真实、更有味道的意外效果, 让朴实的乡亲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村子在我们的艺术加工下可以如此美丽。

2、道具、场景的地域民俗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 其物质、精神文化遗产不胜枚举。如何在这些瑰宝中挑选最合适做精到的设计元素为我所用, 是一个舞美设计工作者艺术功力的最好验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差异性和多样性表现的也尤为突出, 甚至同一品种的工艺美术在不同地区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就拿南北地域文化来说, 民间艺术作品在造型特点上也是风格迥异:江南水乡吴侬软语“酿”的是桃花坞年画, 造型细腻精致、色泽艳美;北方人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喜欢年画潇洒大气、不拘细节;陕西人浓浓的后鼻音“韵”出的剪纸质朴、豪放;上升一个层次来说, 不同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产生了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 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不同地域人群的性格, 最终导致各地民间艺术出现了不同的形态即民俗, 以“喜鹊登梅“吉星高照”为题材, 可以烘托喜庆的欢快气氛。如果把这些地域民俗的设计元素加以提炼, 恰当地应用于舞美装饰艺术中, 必定能取得良好的舞台装饰效果。从民间传统和原始文化因素中吸取养分, 利用其元素进行创作, 作品散发出来的清新气息令人陶醉, 很容易唤起人们对乡土生活、对自然生存状态的眷恋之情, 带给现代人一种别样的审美享受。这也是美学原则之典型性的有力证明和“亲民”设计思路的生动实践。

分析了这么多, 在剧本要求和现实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在设计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找美感。我们舞美设计工作者作为“人”这一主观能动的关键因素, 既可以采用写意、写实的手法, 又可以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充分运用农村现实的材质和现代科技手段, 把舞台美术设计的更现代、更精美。我们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要利用外出采风的时间多学习, 多搜集, 回来后多整理, 多思考, 将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原则等活学活用, 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努力打破舞美设计的清规界律, 大胆取材, 大胆设计, 大胆创新, 充分体现舞台美术的民族美和时代美, 为丰富农村观众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实现自我价值, 在农村那一方小舞台上, 做出一番舞美设计的大作为。

参考文献

[1]左中汉、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4年

社会实践之农村生活大舞台 篇2

今天天气预报的是高温38、39度的天气,队长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早上就没有让我们出去。可这依然抵挡不了我们的热情,上午完成了分配的任务之后,下午3点钟左右我们一行人就有出发去往农村生活大舞台,去听老爷爷、老奶奶们自己组织的戏局,这些喜爱唱戏老年人平常没什么事,就每周的星期日自发的去大舞台唱戏。他们自带二胡、鼓之类的东西,把闲暇时光利用的十分充分。

据说还会有电视台的人来采访他们,他们可算是小有名气啊。当然他们可不是为了出名,完全就是为了娱乐。当有老爷爷唱戏的时候,我们队长和其他队友就主动去和其他老人聊天,谈心。到最后,我们队里唱歌比较好的人,在老爷爷们的鼓舞之下,忍不住去台上大肆“表演”了一番,虽然唱的不是很好,可还是获得了老爷爷老奶奶们的热烈鼓掌。时间很快,虽然很舍不得,可我们却不得不启程返回了。

培育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搭建舞台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05-1

1 培育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农业方面的建设和发展终究需要有文化、有素质、有专业技术的新型农民进行管理。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现代社会下的农业发展,需要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由此可见,培育新型农民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新型农民是改变农村现状的需要

现阶段,提出的新型农民指的是有文化、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人才。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过程中,农民是其核心,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素质能够对农村的现状产生直接影响。如农村的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等,都会对农村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也是改善农村核心的关键。只有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才能有利于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1.2 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所谓人民大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尊重农民在建设新型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与农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并且有丰富的经验,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他们的指导和管理。新型农民的存在更好地促进新型农村的发展,所以,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2 我国在培育新型农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传统农民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低

现阶段,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素质低等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的教育基础较差,导致文化素质低,迷信、赌博等现象一直盛行;二是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对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在农业生产中难以利用先进的知识促进农业的发展;三是农民缺少对农业方面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传统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低,思想意识淡薄。

2.2 政府对新型农民的培育不重视,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国家已经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就建设成果而言,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较少,如教育经费的低投入,使得师资队伍的教育素质偏低,导致农民的思想意识以及文化水平得不到提升,对新型农民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二是我国政府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各个农村的发展情况不一,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对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养的过程中没有依据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和建设。

2.3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实际上,农村人才的流失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主要是因为农村的现状不能满足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农业生产的高投入得不到对等的收入,使他们逐渐对农业生产丧失了信心,便离开农村另谋出路,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

3 强化培育新型农民的策略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遇到的阻碍和种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

3.1 着力培养文化型农民

在培育新型农民这一过程中,提高农民的素质教育是关键。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改善教育条件,逐步完善教育体系;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使农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的服务。与此同时,不断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和谐的文化深入到每个人心中,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大力培养文化型的农民,为新农村的建设做准备。

3.2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培育新型农民,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师资队伍,进而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但是在对新农村的建设中,政府不能仅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还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意识的转变,进而培养出新型农民。

3.3 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要想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存在,这是新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农村的教育建设,同时积极引进高技术水平、高知识含量的人才,为农村的建设组建一支庞大的队伍。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加大对有文化、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它能够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并且随着各个方面的大力开展和实施,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葛玺.培训新型农民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1,10(14):197.

[2] 刘函语,鲍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5 (41):10-13.

[3] 刘占军.和谐社会背景下新型农民的理性向度[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34-36.

生活——农村孩子识字的大舞台 篇4

关键词:校园环境,社会生活,课外阅读,识字展台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也是思维能力、美感素养培育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 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汉字是一种文化, 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 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识字能力, 加强孩子们的识字量呢?经过半年的探索, 我们发现让“生活”帮助孩子识字, 效果很好。

一、生活处处有文字

孔子云:“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 特别活泼好动, 单纯的课堂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 创设新奇有趣的生活识字环境, 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让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过程中, 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1.校园环境, 识字的摇篮

在农村学校里, 识字情境的创设就必须依赖于学校、教室。其一, 学生一走进校门, 汉字就会以各种鲜活的形式跳跃到他们的面前:校名、校训、宣传标语、课程表、班级栏目名……刚入学的学生对校园里的这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带领孩子开开心心观校园, 在不知不觉中识字, 既走近了校园, 同时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其二, 作为一年级的教室, 在布置的时候考虑最多的就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教学:可以使教室中的每一样物品上都写上名称。“黑板” “门”“课桌”“凳子”“讲台桌”“窗户”“玻璃”等, 学生只要一进教室, 这些字, 就映入学生的眼帘, 并且字物对照, 一目了然。可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识字成长树、图配字、儿童诗、关于字的故事、有趣的字谜、组词接龙等栏目, 让教室的四面墙壁都在说话, 让学生在这种四面皆是识字天地的环境中浸润。此外, 我还把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走廊上的儿童诗墙和“我能行”的识字比赛结合起来, 在熟悉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背诗歌的同时认识大量的生字, 做到了一举两得。

孩子们在课间、课后快乐轻松地识字, 不仅培养了识字能力, 也增强了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社会生活, 识字的乐园

新课程提倡“让语文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编写渗透了很多新的思想, 如“我能”“我会”的思想, 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思想, 灵活、开放的思想, 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想, 等等。特别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已有明白而又具体的“告知”, 如“我在电视上识了许多字”、“我在大街上识了许多字”、“我在课外书上识了许多字”……这些都是向教师告知识字教学方法, 都是在向教师暗示———识字教学需要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 上学期我教了《菜园里》这一课后, 我就布置学生周末跟着家长买一次菜认识更多的菜名, 回家后制作自己喜欢的蔬菜名称卡, 增加了识字量, 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既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扩大知识资粮, 提高了识字能力, 又养成了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

3.课外阅读, 识字的天地

儿童通过各种渠道认的汉字需要运用, 运用它们来阅读;平时认读到的汉字需要再现, 在运用中进行巩固。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也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读物中,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识中有读, 读中有悟, 学得快, 记得更牢。

(1) 背古诗识字。

把古诗抄在“学习园地”里, 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 每读一首古诗, 能认几个生字。古诗琅琅上口,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 不仅认识了汉字, 也训练了语感。

(2) 在活动中识字。

陶行知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 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识字与认物合二为一, 是学生识字的好方法。在每次的春游和秋游活动中, 学生会从中认识很多字。如这次春游活动, 孩子们就认识了“草莓”的“莓”和“梅花”的“梅”两字的不同之处;看过《西游记》的都认识“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等汉字;会下棋的都知道“将、帅、士、车、马、炮”等。所以, 在活动的过程中, 孩子不仅玩得开心, 又增长了见识, 认识了许多新的汉字朋友。

(3) 自主阅读识字。

除大家共同阅读一本书《语文新天地》外, 还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15分钟,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认识一些新的汉字。为了巩固课外阅读效果, 我设计了阅读卡。

在多方互动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识字量大大增加, 既巩固了旧字又认识了新字,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把孩子每天阅读的内容登记在阅读卡上, 每周检查一次, 评出“阅读能手”。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在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生字, 在阅读中发展语言, 从而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相互促进。

二、识字展台处处在

1.贴贴抄抄, 收集文字

给家里的物品贴上标签, 把家打扮成“超市”。在教材规定要学习的汉字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物品的名称:“床”“窗”“电话”“电视机”“热水瓶”“电脑”……用标签法来学习巩固这些生字, 学生既觉得有趣, 同时也在实践中, 学习了读音, 掌握了字形, 领会了词意。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写出物品的拼音, 贴在家里的物品上。在此基础上, 教师适时地举行一些活动课,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学。如教室的墙壁上布置“厨具超市”“家具超市”“电器超市”“玩具超市”, 等等, 让学生在教室中说一说, 写一写, 贴一贴, 比一比。

让孩子记录在自己身边高频率出现或实际生活中能写的词语, 以此达到学习、巩固汉字的目的。引导学生制作成“识字本”。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 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 定期进行交流、展示, 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2.玩玩谈谈, 一显身手

开学时, 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个漂亮的卡片上, 放在桌子上, 大家课间休息时, 互相认识, 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学生在课堂中的识字时间是有限的, 为扩展他们的识字空间, 巩固在课堂的识字率, 我将教室里许多现成物品如课桌、门窗、凳子等分别贴上各自名称的字卡, 随时让学生看见这些东西而联系识字;我还请学生制作了记录卡, 记录自己认识的生字和词语, 跟同学交流, 互相学习。这些训练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 是新鲜的, 富有情趣的, 孩子乐于参与, 在充满了快乐的气氛中, 孩子们既认识了大量的汉字, 又结下了纯真的友谊。

3.家长帮忙, 寓学于乐

现在的孩子一回家, 基本上是整天被关在家里, 过着“独立”的生活。为此, 就可以安排家长帮助孩子。譬如, 帮助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识字任务, 指导如何进行课外识字, 督促和检查老师布置的课外识字的作业, 等等。这种“亲子式”的识字寓学于乐, 常常能够起到教师所起不到的作用, 效果也往往比平时的教导更理想。针对这种帮忙的活动, 教师要定时对这些“互助”行为给予奖励, 如“最佳辅导员”“识字好伙伴”等荣誉。让家长与孩子在这种浓浓的亲情中酣畅淋漓。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生活是知识的大舞台, 有人说:“学生生活范围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新课标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所以在识字教学中, 也应该开放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参考文献

[1]张云华.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广西教育, 2007, (4) .

[2]张旺, 王家生.在游戏、生活情境中培养农村农村识字能力.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 (5) .

[3]时光霞.浅谈课外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小学语文教师, 2009, (2) .

[4]章师亚.识字教学:几多欢乐几多悉.浙江教育教学, 2007, (4) .

农村舞台 篇5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青春是美好的,因为年轻,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不怕输;因为有激情,我们可以让生命的存在形式更加有色彩;年轻的我们面对选择时,梦想在敲击理想大门,现实让我们常常无奈一笑。年轻是种资本,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曾经那么一天在人生的履历中,为自己填写上了大学生村官。从报到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希望的田野,一年半的村官生活,平凡而朴素的工作岗位上,尽管有时不免平淡、繁琐、劳顿、失落,但更多的是充实、兴奋、快乐、满足,我为自己能够多了解点村情而高兴,看到一户户贫穷家庭享受到低保时的灿烂笑容;当我看到一片片荒山植树造林后被绿荫覆盖的郁郁葱葱;当零乱的材料经自己整理有了模样而兴奋,听到老远有村民喊我一声“秀娟”而感到亲切,同样也感到到村任职的意义。如果问我,如何做好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肯定无法很好的回答,但我知道了我应该做的,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情融入当村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大学生村官之路更是如此。当我以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来到张坡村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怀疑的眼光,村民的议论,村干部的不信任都让感到了周围环境的压力,怎么样让群众接受自己,把自己不当“外人”呢?那就是首先要了解村情,于是,我主动请缨去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宣传员,进村入户和群众交流,拉家常。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我多次在召开村民会议及党员会议,主持会议,学说农民的语言,于是在合作医疗收缴中村中安排我负责两个小组,也如期完成。而群众的深厚感情让一生很难忘,有热情送我电暖气的大婶,有为我做好饭的大嫂,有摩托车载我回家的大叔。都让我坚定了在农村的信念。

关心群众搞服务

为群众服务是“村官”工作的本职,到村任职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这项工作对我非常的陌生。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并认真研读了《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对选举工作有了基本的认识,最终协助村委会选举出群众信任的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在家电下乡、农村沼气池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中,我充分利用板报、报纸、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群众都热心称呼我为“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员”,现在凡是群众遇到生活的问题都会来找我,让我也不断加强学习有了动力。发展产业帮富民

当“村官”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起先,我到村以后看见外债累累,没有产业群众多是外出务工。于是我就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得知我村的妇女有从事过编织的,也有一些心灵手巧的,我就想发展妇女的力量,是当前最为关键的。我们知道,现在妇女可以说是农村生产的主要力量,于是我就和能说会道的计生村长王绒军一商量,她立即表示赞赏,于是,我们从网络上找编织的图案,以及对十字绣表示关注,最近我们正要做的就是能够更多的妇女工作,并希望能得到妇联等部门的支持。同时,我村临近永丰镇的地理位置,我建议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于是已经有群众响应。这样的一些探索,虽然有些只是思路,但是我的观点会作为民主议事的内容,我就已经感到了收获。

倡导文明树新风

在过年的那会,回乡的人多了,我们就看到正是一个好的树文明新风的时机,于是和镇文化站联系,我们村成立了狮子队和秧歌队,一种新的拜年方式在群众中得到了好评。并且在“三八”妇女节临近,在村中开展了关于“好媳妇”“好女婿”“好公婆”的群众投票评选,此项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村风有了明显的改变,而且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时常想起活动的经历,我不禁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服从调遣顾大局

随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是对大学生村官的一个重大考验。去年,我曾经被抽调到组织部进行干部人事档案升级达标的整理工作,工作任务紧,压力大,我们都具体分工,肩上有责任,不能马虎。同时还要兼顾镇上、村上安排的工作,有很多次利用周末回村工作,但是最终都如期很好的完成,我感觉在这个经历中,我收获了更多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是一种历练。

注重学习促提高

学习是青年干部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植在农村这片土地上,首先要做一名学习型干部,坚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专家请教。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的知识理论水平都很大的提高。当然,自己在农村工作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大学生村官虽然不是官,但应时刻肩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在以后工作中,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我们人生美好的华章,让我们的青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熠熠生

舞台音响效果在戏曲舞台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 音响;戏曲;艺术性创作;音响设计

当代戏曲音响效果是建立在现代剧场演出格局以及现代音响设备的基础条件之上的。它远非一般人们所理解的舞台扩音,实际上已成为当代戏曲舞台上听觉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艺术因素一起,积极有效地体现着戏剧的魅力,并展示着自身的艺术价值。在传统的戏剧、戏曲、歌舞、音乐等艺术表演中,音响效果这门学科在近二十多年才得到发展和应用。早期是因为受到科学技术的局限,近年来伴随着戏曲舞台改革和现代表演理念对传统舞台的影响,特别是现代戏的出现,单单使用传统的处理手法已经远远不够,很难达到观众对其效果的欣赏要求。所以,现在的戏曲舞台音响调音手段及音响设备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将演员和器乐音量放大给观众听到就行的,还要通过对舞台剧目的理解、认识,掌握好演员的演唱风格和乐队伴奏时的层次平衡,在音量分配上有主有次,安排好主奏和伴奏的错落,同时根据乐器的种类、力度、音色,及时调整它们的频率,运用娴熟的技能和手中的器材,配合演员的唱、念、做、打和乐队的演奏,更重要的是根据剧情、人物的个性信息等。不但对演出情境的营造、舞台氛围的渲染,更要创造空间效果的再现、戏剧悬念的设计暗示等,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舞台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稳定安全的音响操控决定了演出的成功

在演出中音响设备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因为自然声源发出的功率是有限的,在离声源较远的地方,声压级迅速降低,同时由于存在环境噪声,声音就听不清楚,甚至完全听不到,因此,在厅堂和广场内要用扩声系统来将演员的微弱音频信号,通过技术处理器传送至听众。而音响效果的好坏不仅和放大设备的品质有关,而且还依赖于声源的声学特性以及传声器和扬声器所处环境的声学条件。在通路的舞台增益不够大时,系统就会失去稳定性并过滤到自振状态。自振频率通常在可听范围内,产生啸叫。这种信号的畸变严重地影响了舞台气氛的展现,破坏了演员情绪的投入,例如在一出戏进入高潮的重点唱段的时候,此时舞台上的主要演员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了,此时台下的观众也是全神关注着舞台上的剧情发展,以及演员的表演细节,如果此时音响里出现啸叫或杂音,甚至哪怕一点点与舞台此时此刻无关的声响出现,就会把所有人的情绪破坏而造成整个舞台综合艺术的遗憾。因此,做好舞台音响工作的首先要求是稳定、可靠、安全。著名导演卢浩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准确:“成功靠安全,水平看细腻。”也就是说,在演出过程中,稳定安全是重中之重,才是成功的保障,没有稳定安全的音响效果保障,就没有成功可言。

二、平衡协调的音响把握能保证舞台艺术的完整

按现代化的舞台艺术的要求,音响效果在戏曲舞台中发挥协调功能,是打造整个舞台音响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戏曲舞台上有民族乐队伴奏,有根据剧情发展需要的声响效果,有演员的道白唱腔,还有伴唱、合唱等。这些声音的发声量、发声方式和发声特性都是不同的,作为音响师,整个舞台所有声音的统筹者,必须要对所有的发声体有着足够的知识基础,充分了解每个发声群体与个体的特性,与他们在舞台上所要展现的特性和剧情的特殊需要等,才能调出根据剧种风格、剧情内容需要等带来的不同的音质效果,满足不同的演出需求,其作用直接关系到每一场舞台气氛的展现是否圆满。

如在新编剧目《别妻书》的序中,为了准确体现缅怀革命先驱的情绪,开幕时三个闽台中学生中的一个,手拿闽管演奏剧目的主旋律,作为开篇的引子;而后,紧接着出现原先录制好的、气势宏大的主旋律音乐;当戏中主人翁出现并演唱时,出现现场乐队伴奏,还有幕后的合唱队现场伴唱。从这些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所有舞台上出现的声音,不论音量、音色、风格、调度等,都需要音响效果来做统一的调配,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从音响美学观点来看,音响师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音响美学修养。对于舞台音响师来说,我们面临的是自然声、人声、音乐和录音等多种声源,我们追求的是很美的声音,要让声音和谐悦耳、动听,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音响美学修养是难以做到的。在舞台剧目的制作和再现以及舞台表演时,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声音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这种塑造艺术形象的声音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组织的,包含着表演、声腔、念白、做作、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速度、力度、音色等基本手段,直接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做到添彩不添乱,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我们舞台音响师就是要通过对舞台剧目的理解、认识,运用好手中的器材,将作品转化为美妙的声音,从而使舞台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具体说,一部好的舞台作品从剧本的创作到音乐的编腔配器,都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演员和乐队演奏员都要用自己的声音和演奏技巧来表达这种情感,通过演唱和演奏这种艺术形式来感染观众,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剧目的思想内涵。我们舞台音响师在剧目的操作过程中,也要准确地表达这种情感,包括自然声的设计、录取、编辑。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剧目的思想内涵,然后按照音响美学的观点,掌握好一个剧目演员的演唱风格和乐队伴奏时的平衡、层次等等,去进行声响效果的制作和重放。

又如《红裙记》剧目,因为女主角柳氏是个民间百姓家的平常女子,同时又具有温柔内敛的坚忍和矜持个性,情感中埋藏着深厚朴素的事理人情,所以在剧中人物的处理上,遵循“温柔敦厚”的诗礼传统,但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民间性,剧中王成龙嗜赌成性,家徒四壁的他将妻子柳氏红裙当做赌资,柳氏严词劝其改邪归正,王成龙羞恼交加,投江自尽,被陕西商人所救,坐船离开福州。十多年后王成龙想补偿妻儿,回来买房置地,以赎前愆,剧中结尾时王成龙坐船离开,妻儿追到江边,最终因为无法挽回失去的情感,而俩人分别,柳 氏(唱):“看一江逝水涛声喧,那帆儿渐行亦渐远。江流卷走了团圆梦,既追不回,何苦恋恋!”唱词中表达出深深的无奈和对自己当初过激言语的悔恨。事实上柳氏承受了王成龙不在身边的十几年的艰辛和煎熬,思想上经过了长时间的反思,在面对再次失去丈夫的时候,内心的崩溃在看着船帆渐行渐远的同时转化成漫无边境的无奈,音响效果上要准确地表达和呈现这种灰色心境需要创作者精准的把握,这四句唱词要通过数字效果器呈现成“虚、远、飘”的情境,同时还要保持唱词的清晰度、可懂性,在观众听清楚唱词的基础上感受到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就不可能对艺术作品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通过你所掌握的音响设备来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中国著名戏剧导演徐春兰在排这出戏的时候,听到现场我把音效处理成如此贴切时,禁不住称赞一句:“犹如画龙点睛!”作为剧作的音响设计者要做到全盘考虑,正如这出戏是传统戏,所以全剧要按照安全、稳定、平衡的原则实施,在剧末尾需要感情提升和使观众准确感受剧中人物情感的时候,综合使用数字效果器以推进效果,做到该常规的时候保证安全,该通过技术创作的时候果断进行处理,做到“添彩不添乱”。

nlc202309041253

三、艺术性创作的音响设计促成情感挥洒

二度创作牵涉到音响效果设计的范畴,属于高层次的音响创作。首先要认识到舞台音响设计在剧目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享舞台综合艺术的一个创造因素,在演出的整体创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创造时代气氛、介绍特定环境、不同空间的变幻、剧情潜台词的表达等,特别是在烘托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等方面的作用,是舞台美术其他部门所难于完成的,所以在创作上要严谨、慎重,对剧情和人物反复深度揣摩。例如在我院新编剧目《别妻书》中,因为全剧贯穿着三个层次的时空转换:一是现在时和过去时交错进行;二是人物内心的空间交流;三是把回忆空间以写实展现到观众眼前。所以为了让观众不产生理解上错觉的同时欣赏思维能随之并进。在序的场景空间时,是林觉民在就义前狱中跟爱妻心灵的交流,此刻,陈芳佩出现在舞台的另一个空间与林觉民做心灵空间的对话,表演上因为时空阻隔致使他们没有在舞台上直接交流,所以,音响效果就得在听觉上处理两个声音空间。为了视觉和听觉的统一,但又要有明显的空间区分,林觉民台位靠前。为了表现他是在过去时空间里,所以他的声音就略加些混响声,而陈佩芳在舞台的天幕区高平台与林觉民对话,需要给她加混响声的同时,再适当地延时回声,以此代表她在过去时时空的同时,与前面的林觉民空间做一个区分。这样就明确划分了空间,观众一目了然的感受到此刻舞台上的两位人物都是在过去的时空,但又不在一个空间,使观众的轻松了解时空和空间区别的同时精力都放在欣赏人物的情感上。而纵观全剧,需要引导观众思维进入交错时空的引导既有一致性的反复,并且在细节上每个场景又有特殊的变化。

当林觉民在古代悲歌《易水寒》的歌唱声中后吃完陈芳佩送来的太平面,和赴粤聚义的敢死队员们率队登船之际,未料儿子依新在码头最后叫一句:“爹!你要早早回来啊!”这时候,要使喊声处理成像在天空中飘荡着,体现出孩子强烈留恋父亲的诉求,希望父亲与家人永不分离的期盼,同时孩子稚嫩纯真的声音充满穿透力,直接震撼观众的内心,使观众产生爱恋疼惜的心情。这也暗示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使观众的内心感受到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国家的英雄气概。这个声音要做到恰到好处地回荡在剧场空间里,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其中内涵,震撼人心,为了达到以上描述的效果,首先要从意识上认识到,而后在技术上运用数字效果器,把这句话拉得很长很长,造成回声效果,响彻整个码头,让情绪准确呈现在舞台上,冲进观众内心,产生共鸣。因此,音响设计师需要具有剧情的概括力、表现力、感染力,与舞台美术各部门一起,综合演员的表演,形象地揭示全剧的主题。 导演作为全剧艺术创造的组织者,他要有完整的艺术构思扩要创造性地找到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来揭示主题思想。因此他就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完成这个艺术形象的创造,使观众直接地感受到主题思想,所以音响效果作为艺术手段之一。一个剧目的创作是合众人之力,任何部门都要团结一致努力达到和谐统一,本着这个原则,音响的设计构思要与导演充分沟通,互相探讨碰撞火花和灵感,最终取得与导演构思的一致,才能在演出中形成艺术的完整性。音响效果要围绕剧本主题思想,从分析人物出发,挖掘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来进行创造。如果单纯地完成导演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就只能是一个执行者,因此,在艺术创造上,做为一名从事舞台戏曲专业音响效果的设计人员,既要保证剧目表现形式的一致性,又要在统一的效果基础上做最合理性的升华和推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作动力和技术优势。音响在服务戏曲艺术方面,着重于以音源为原动力,依据剧场的建筑结构和空间的大小,结合现场的声噪分贝和演出实况而定,目的是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能够得到最大享受。这样一来,就对音响专业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一些错误的现象,比如认为音响工作就是加强音量的响度,声音放得越大越好,这样观众倒是能听得到,却失去了音质的美感。其结果,观众没有得到美的享受,只是经历着震耳欲聋的声响轰炸,比如一首《二泉映月》,如果把声音开太大的话,就毫无美感可言,这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一部优秀剧目体现了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最佳合作,再现了灯光音响的完美结合,为此,音响是戏曲艺术事半功倍的“佳音”和“符号”。

做音响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一个好演员,一部好作品,没有音响的助推和支持是达不到成功彼岸的。演员之所以在舞台上或声泪俱下,或昂天狂笑,把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依赖的是情感的逐次放大,音响故然由从属关系转换为依存关系,可见它的位置和重要性有多大。优美的音乐是通过音响师的调试,而最终达到悦耳的效果,同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出色表演和声腔的完美结合,其渲染效果仍然是音响的匹配。在演出过程中,剧情的变化不单单靠演员的表演和声腔去感染观众,而是包括美妙的音乐和乐手对各种乐器的演奏,并且每件乐器都有它的共性和独特性,要想使每件乐器都能够在演出中发挥出各自的特色,让它们的艺术性再升华,音响对它们来说尤其重要。

艺术素质赋予技术以灵魂,技术上的出色表现是为艺术而服务的。做为一名音响效果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开阔视野,在专业领域里不断去提升自己。尤其是音响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声学、空气动力学以及听音心理学方面都有相应的关联和科学依据,为此,音响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容易,也不是开大关小的不科学方法,而是现实条件下的一门专业学科。鉴于综合艺术与音响的共性和属性,它们应该是一对连体姐妹,是属于“水”与“舟”的关系。

总之,音响效果在戏剧舞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响作为所有发声体的协调工具,可谓是“身轻意重”,这就要求音响师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良好的心理状态、博学识广的文化修养以及克己奉公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他才能创作出出色的音响,更好地为舞台表演服务。

农村舞台 篇7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 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 生物实验教学发展滞后, 很多学校领导和生物教师都把它看作可有可无, 只要能应付上级检查就可以了, 如何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农村中学特点, 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控辍保学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农村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实验条件制约, 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众多农村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 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 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 显现于建设图纸中, 难以变成现实, 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 由于在中考中, 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 还远不比物理, 化学等学科, 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 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 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广大农村初中, 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 (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 , 即使学校给配备了像样的生物实验室, 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 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 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 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 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 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主管部门重视, 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 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 还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 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 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 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 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 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 但是, 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 但是,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 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很多生物老师或学校分管领导对如何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如何评价等问题都还不了解。

二、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 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 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 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 我们教师就有义务, 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 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 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 认真研究教材, 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 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 指导者, 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 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 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 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 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 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 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 包括到田头, 到池塘边等地方, 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特点, 建立与生物实验室、保管室、准备室配套的生物园地和培养室。

利用农村中学校园周边的田地或者校园内的边角地, 建立生物园地, 在生物园地内建一简易房就可以作为培养室, 生物园地面积可大可小, 在里面可以建立植物扦插池、栽培池、盆花区、水培池、大棚、各种生态系统模拟区, 小动物养殖区 (饲养蚯蚓、鼠妇、小鱼等课本实验动物) , 还可以加入滴灌、喷灌、有机生态节水节肥栽培池、水培、无土栽培等新的农技项目, 开展嫁接、扦插、大苗移栽、阳台菜园、立体栽培、食用菌栽培等活动, 配合政府推广的种植养殖品种的示范种植, 通过学生能辐射千家万户, 还可以争取政府的支持。生物园地内培养的树苗可以由学生动手, 改善校园绿化, 对办公室盆花可以轮流养护, 如有可能还可以走人市场, 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果能得到教育局的支持, 为其他学校提供树苗将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做下来基本课本上所有的实验探究都可以开展, 这是城市中学没有条件做的,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好生物, 爱学生物, 并且能将所学的知识回家就可以和父母交流应用于生产实际, 这种方式学生家长也很支持, 对解决农村中学控辍保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能大面积提高生物教学成绩。

3、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 结合生物实验

农村舞台 篇8

——累计演出三百余场, 受众达15万人次, 占安阳市区人口的八分之一, 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观众真诚的说:“这才是群众的艺术馆”。

——参演业余演出团队从最初的8支, 发展到38支, 演员达3000余人, 大批热爱文艺的群众登上这个舞台, 许多原来的专业演员、乐手加盟, 演出水平不断提升, 演出群众笑称:“这里是我们的《星光大道》。

——每逢佳节, 这里都能推出主题鲜明的晚会, 俨然是当地主流文化的聚集地。

——这里已成为市民周末文化活动的必选场所之一, 这里的演出队伍已高举“百姓舞台”的旗帜走进工地、农村、广场, 而每当当地有全市性的大型活动, 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一个小小的百姓舞台, 与当今动辄百千万大投入、几万观众拿着望远镜看明星的大型演出相比, 产生的社会效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且充满活力, 这对于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办好公益文化事业, 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其一, 群众文化活动要适应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趋势, 建好公益平台, 激发群众自身的能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强, 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 人们不仅从电影电视、大型专业文艺演出、阅读等文艺形态中获取欣赏艺术的满足, 还有强烈的参与艺术的需求, 在参与的过程中, 获取深度艺术体验、陶冶身心的满足, 既要看, 还要演, 两者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群都相当可观, 可以说群众不仅有强烈的文化需求, 本身还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力量。百姓舞台的实践, 符合了这个趋势, 选择了适当的切入点, 使群众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 从而以较小的投入,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百姓舞台初创时, 工作人员专门做过调研, 市区有一定规模的群众业余演出队伍不过几只, 因此, 最初只打算每月演一场, 虽然演出队伍热情高涨, 但观众从哪里来?这些队伍能支撑长期的演出吗?群众很快给出了答案:演出群众自己去请观众, 然后一传十, 十传百, 这种情况没持续几个场次, 工作人员就不得不为人多座位少而犯愁;而演出队伍发展的更快, 上百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二十多只, 有歌舞团、合唱团、豫剧团、交响乐团、民乐团, 不仅人数众多, 种类丰富, 演艺水平也逐步提高, 以至于工作人员按每周一场安排, 还不得不为安排场次费尽心思。如此繁荣的景象, 在当地的文艺演出市场上还很少见。这非常生动的说明, 只要紧紧依靠群众, 引导得当, 搭建一个或多个平台, 就可以激发出群众旺盛的文化需求和参与文化活动的巨大热情, 用自身的力量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良性发展。

其二, 群众文化活动要坚持以服务为核心, 在服务中引导, 促进其健康发展。新形势下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与以往以单位为载体的组织形式不同, 表演者更多的是群众自由结合形成的团队, 观众则纯粹是自由参与, 这使得活动具有了两个相互交织的属性, 即自发性和公共性, 他们源自于群众的自发活动, 追求的是自娱自乐, 但同时又是一种公共活动, 不可避免的对公众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既要提供一流的服务, 满足群众自发活动愿望, 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其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个百姓舞台, 通过五个杠杆, 成功实现了既服务又引导, 给这里的活动注入了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通过音乐厅和排练厅免费开放向公众提供了基础服务, 并不断改善舞台和剧场的设施, 吸引演与看的群众走进舞台;二是通过设置专家评委评选优秀节目、创新节目, 引导演出节目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提高水平, 不断创新;三是通过举办优秀节目展演、重要节庆主题专场演出, 打造主流文化, 弘扬主旋律;四是为演出队伍提供艺术指导;五是随着演出队伍的不断扩展, 实行签约制, 约定“百姓舞台”加盟演出队, 定期定时演出或排练, 进行适度的管理。这五个方面, 都是以服务为核心, 所谓引导也是在服务中实现的。

其三, 群众性文化活动要牢牢坚持公益性质, 彻底去除商业化, 落实文化惠民。群众舞台从一开始就是以公益事业的形象面世的, 其根本宗旨是落实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 这种公益性质, 是它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百姓舞台起步发展的过程中, 怎样坚持公益性质, 他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 百姓舞台形成品牌后, 不少企业找上门来, 有的愿意购买冠名权, 有的购买广告权, 还有的愿意付费在舞台举办商品营销活动, 从百姓舞台一方看, 如果能够获得一部分收入, 对改善舞台运作的经费状况当然是有利的。但这个舞台最终没有与任何企业合作, 理由是一旦引入商业合作, 哪怕是微小的成分, 公益性质都将受到损害, 尤其与演出团队之间渗入利益成分, 终会造成关系复杂化, 从而偏离百姓舞台的宗旨, 唯有把公益进行到底, 才能使政府、演出、观众三者的目的完全一致。实践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结论。政府每年投入约50万元, 用于保持正常的运行和设施改善, 而演出队伍的服装、道具、乐器等, 则都是演出群众自费购买的, 即便是国庆、春节长假, 演出队轮流到政府广场演出或者代表百姓舞台到农村、工地演出, 也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 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搞好服务, 同样没有报酬, 大家都愿意共同努力办好百姓舞台,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这与商业演出完全不同, 更多的体现了精神和文化的魅力, 与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非常一致, 一个共同的目标, 平等的待遇, 给这一群众文化公益事业带来了持续的活力。

综合来看, 百姓舞台给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化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 在一个公益平台上, 直接服务群众, 并通过正确的引导, 汇集了群众中自发的愿望与力量, 更方便群众, 成本更低, 更可持续, 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摘要:河南省安阳市尝试推出的百姓大舞台,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本文针对群众舞台阐述了几点思考, 以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农村舞台 篇9

关键词:传播学 舞台主持 主持人 大众传播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80-02

在最开始的简单播报阶段,主持人一般被称为“播音员”,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这种简单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心理,主持人也就随着时代的潮流发展产生了。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由美国率先提出。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大众媒体不断模仿、创新、发展,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节目样式越发的多种多样,主持人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含义,但主持人的初衷一直是传播信息给观众,所以从传播学角度探究主持人的定义是比较有价值的。

一、舞台主持的特点

对于“舞台主持”这一概念,大众普遍认为就是一些大型活动或大型晚会的主持人,因为主持主要的地点是舞台,所以具有一定的公共特性,但是作为舞台主持,它与很多其他媒介主持有着较大的不同,首先,舞台主持必须要有固定的场地,比如会议室、T台、小舞台或者广场等,和电视主持相比场地没有显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其次,舞台主持作为一种特殊的主持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仪式感”,比如在舞台主持的着装上要自然大方或者华丽精致,在体态上要落落大方,身体语言表现恰到好处等,即在舞台上必须是一种美的呈现,给受众以传播美的愉悦,最后舞台主持还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为时刻都是在现场直播,相对有一种紧张感,所以必须保证极低的出错率。以上这些论述代表了大部分受众对于“舞台主持”这一概念的共识。我们要进行的就是挖掘这一概念背后的含义。

二、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的涵义特性

(一)人格化特征

舞台主持具有强烈的人格性特征,因为它所呈现的是主持人这一人性化情态,需要通过主持人的一颦一笑,只言片语达到沟通情感、传达信心、互通有无的特点,舞台主持人是全部主持内容的引领者,它必须通过自己对节目的诠释博得大家的眼球,某种程度上来说,舞台主持人的人格魅力直接决定了舞台节目是否受大众欢迎,所以为了更好的烘托舞台气氛,营造良好的演出氛围,很多舞台节目主持人在把自己的大众传播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基础上,又突出了人际传播的特点。所谓人际传播,就是通过和受众沟通思想,在传播中主动加入情感因素,以此引发和大众的共鸣,营造一个既充满亲和力又富有人情味的传播环境,在接受受众情感表达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对方,以此来凸显人格特征,体现人格魅力。

(二)个性化特征

好的舞台主持人必须是独具个性的,必须在固有的常规中能推陈出新,以个性化的方式传播节目和自己的观点,使整个传播过程富有创造性,让节目在烘托下更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个性化的传播方式有助于培养受众的忠诚度,舞台主持人的独特举动会变成受众津津乐道的谈资,好的主持风格也会给受众带来充满新意的乐趣,增加受众在欣赏中的愉悦感,主持人在舞台主持中也善于运用自己这一独特的特质,有时刻意创造一些推陈出新的话题和表达特点,如有些舞台主持人有意在主持时加入搞笑因素,说相声、唱歌等等,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舞台的整体感染力。

(三)对象化特征

所谓对象化特征就是舞台主持人要在主持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必要时要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例如,在主持中很多舞台主持人为了调节舞台气氛,往往会设置互动环节,即选出几位观众和主持人就某一事情进行对话,这就要求舞台主持人必须能揣摩观众心理,了解观众说话中包含的主要意义,同时根据观众的表现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这种对象化特征对舞台主持人的应变能力要求极强,主持人必须根据对方的表述进行恰当的总结和引导,并且要确保场面的持续活跃,不能有尴尬气氛。对象化特征要求主持人要具有亲切感,让观众有想与之交流的欲望,用平和、友好的态度面对观众,给观众带来如沐春风般的亲切感。

(四)全息化特征

全息化传播特征,某种程度上传播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特殊行为和形象,它既是立体的又是全方位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全息化传播,它追求的是一种非语言的表现形态,比如通过服饰、体态、眼神、肢体动作等等。例如对于一些搞笑类节目,主持人就要在表情上有所变化,例如露出一些夸张的笑容,举手投足充满搞笑成分等。此外,在主持人服饰上也很有讲究,例如在一些庄重场合,穿着就要严肃,在歌舞类主持活动中穿着可以比较华丽大方,在一些轻松氛围的主持环境中穿着可以适当轻松等等,通过服饰为舞台效果烘托恰当的氛围。

(五)互动性特征

互动性转播特征旨在尊重受众的自主选择上下功夫,在受众获得既定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使信息通过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往返流动,主持者既是气氛的活跃者也是话语的倾听者,同时在心理上也要作为受众中的一员,以观众的角度重现,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和观众的平等交流,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同时可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他们参与其中,激发受众的互动热情。互动性又包含着思想互动、角色互动和情感互动,这就要求舞台主持人很好的把握受众心理。

三、传播学视角下“舞台主持”的内涵解析

(一)“舞台主持”的外在传播形态是群体传播

通过我们人类的生存现象可以看出,人通常以群体的状态进行社会的各项活动。“舞台主持”正是由于全体活动行程的传播场所,才使其有了传播的平台,为“舞台主持”的群体传播状态提供了条件。群体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中的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需求和互动的关系。

“舞台主持”中的主持人、工作人员和受众共同组成了一个临时性的群体。“舞台主持”作为一个群体传播的活动通常需要有一个场合,也就是传播的环境。首先,我们建设一个这样的环境,这里面有这样一个群体传播的群体存在,群体包含工作人员、受众和主持人。然后,明确一个活动主题,这场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同时整个群体共同关心这一场活动,使群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最后,群体中的个体之间进行游戏和互动,将群体传播得以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我们可以以“舞台主持”的形式将这一活动表现出来,体现“舞台主持”与群体传播的关系。

nlc202309090116

(二)“舞台主持”的本质是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都是西方学者在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当中提出来的,“舞台主持”不仅仅只是活动的主持,还是庆典宴会的主持方式。因此,对于“舞台主持”与传播学的关系来看就不能只从它的形态上来看。“舞台主持”其实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活动。在一场活动当中也可以将主持人、工作人员和受众看成是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活动伴随着信息的传播。

组织传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常见的一种传播形式。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部传播和组织外部传播。如,宴会、庆典也都是“舞台主持”传播方式,同时也是公司和组织的内部传播。由此可见,“舞台主持”的本质是属于传播当中的组织传播。

(三)“舞台主持”的发展偏向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以社会作为传播的平台,进行传播活动,使更多的人获取到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同时大众传播也是人们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渠道,是传播方式当中最有影响力的传播方式。由此可见,“舞台主持”的发展是趋向于大众传播的。

随着传播行业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不断进步,大众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使“舞台主持”的传播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当今的“舞台主持”当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使用了大众传播的工具,使得传播的范围扩大,受众也可能成为传播者,使更多的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当中,不知道最开始主持活动的人是谁,知识让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性。

四、结语

舞台主持和其他主持活动既有相似性又有某种特殊性,他通过把不同的媒介因素相融合,既侧重语言又注重多种方式融合共进,可以说,他在传播中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更高,传播起来更加困难,但是相对电视主持等自由度也相对较强,比如可以揉进主持人自己的思想情感等等。总而言之,“舞台主持”作为主持人传播的一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仅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难免有疏漏,应该从多方面仔细研究,这会对我国培养优秀的主持人才和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3.

[2]刘洪林.浅谈节目主持与非节目主持[J].现代交际;2009;(08):77.

[3][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村舞台】相关文章:

舞台技术与舞台美术创造的关系09-12

舞台申请05-15

时尚舞台06-07

舞台形象05-17

魅力舞台05-23

舞台创造06-02

舞台演奏06-02

舞台扩声06-06

个性舞台06-11

舞台技术06-15

上一篇:汽车共享下一篇:高职人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