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2024-07-06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精选六篇)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篇1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创伤性骨折

笔者对我院2010年2月- 2011年2月82例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82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1例;年龄21~77岁, 平均41.5岁;致伤原因为车祸及高空坠落等, 其中股骨干骨折52例, 肱骨干骨折30例, 均为闭合骨折;受伤时间为1~23h, 平均7.5h, 均属新鲜骨折。

1.2 AO分型

本组82例患者AO分型情况见表1。

1.3 手术方法

1.3.1 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中5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行顺行与逆行锁髓内钉固定, 36例行顺行锁髓内钉固定患者手术在牵引床上进行, 远端锁钉徒手锁定。16例采用逆行锁髓内钉固定患者均由膝正中切入, 纵向劈开髌韧带进行固定, 近端钉徒手锁定。

1.3.2 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中3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在C型臂下操作, 顺行锁髓内钉固定的21例患者均取仰卧位, 闭合复位后, 带锁髓内钉远端徒手锁定;9例患者采用逆行锁髓内钉固定, 患者取俯卧位, 闭合复位后, 近端锁钉徒手锁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 组间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带锁髓内钉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

从不同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痊愈时间比较显示, 顺行组股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98±112) min、 (96±108) min, 逆行组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106±103) min、 (121±102) min;顺行组股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14.5±3.5) 周、 (14.2±3.3) 周, 逆行组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12.5±4.5) 周、 (12.6±4.8) 周,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05) 。详见表2。

2.2 治疗效果

57例采用顺行锁髓内钉固定患者临床愈合54例, 占94.74%;3例由于断端分离, 骨折复位欠佳未愈合, 经再次手术后愈合;逆行组25例全部愈合, 愈合率100%。

注:和顺行组比较, *P<0.05

3讨论

近年来, 各种创伤性骨折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 内固定技术因其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活动早, 适应证广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骨折的治疗[1]。带锁髓内钉作为一项新技术大量应用以来, 具有对骨折端血供损伤小、能够传导生理应力及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可分为顺行固定与逆行固定两种手术方式[2]。从两种手术方式看, 逆行内固定手术时间较顺行内固定方式长, 两种方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但逆行内固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从治疗效果显示, 57例采用顺行锁髓内钉固定患者临床愈合54例, 占94.74%;3例由于断端分离, 骨折复位欠佳未愈合, 经再次手术后愈合;逆行组25例全部愈合, 愈合率100%。结果提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是临床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对带锁髓内钉的并发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带锁髓内钉的固定方式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3], 与所有内固定材料治疗各种骨折的目的相同, 带锁髓内钉是将作用于骨折一端的力传导到另一端, 带锁髓内钉的作用与钢板螺钉的偏心式固定不同, 不属于应力遮挡式固定[4], 而属于应力分享式固定, 因此, 有利于骨痂的塑形。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主要的并发症是骨折不愈合, 本组82例患者中出现3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3.66%, 略低于文献报道的水平 (5%~10%) , 分析原因主要是与操作医师技术熟练, 同时术前根据患者情况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关。

参考文献

[1]刘德全, 鲁宜, 王满宜.扩髓与非扩髓型髓内针术后免疫因子释放水平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7) :741.

[2]张英泽, 李增炎, 冯和林, 等.带锁髓内钉治疗1089例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11) :143-147.

[3]符史发, 尹庆水, 张营.胫骨锁式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发拇长伸肌腱损伤二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 :484.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篇2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固定,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临床上,针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目前大多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大多学者认为骨干骨折使用该方法可减少失血率和降低治疗失败率以及减少感染率,特别适合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1]。近几年来,各种骨折的病人越来越多,对治疗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此明显的优势使带锁髓内钉固定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本次研究中,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使用了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可观。现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4.10月~2016.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17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57例。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32、28例,年龄22岁~76岁,平均年龄(42.76±6.65)岁;股骨干骨折患者2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33例。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8、29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年龄(41.45±5.78)岁。股骨干骨折患者2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31例。

经以上数据比较,两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当中的年龄对比、性别对比等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顺行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手术在牵引房内进行,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髓内钉固定,闭合复位,远端锁钉徒手锁定。肱骨干骨折患者仰卧、闭合复位后,再在C臂下实施远端锁钉徒手锁定。

观察组:给予患者使用逆行髓内钉固定的方法,所有股骨干骨折患者由膝盖正中间切入,[下转第21页][上接第20页]纵向劈开髌韧带,进行近端钉徒手锁定。肱骨干骨折患者俯卧、闭合复位后,进行近端钉徒手锁定。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中股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愈合时间,并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核对两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治疗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股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愈合时间,并用t值检验。若两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则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股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两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治疗后平均愈合时间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值小于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在全身骨折情况中,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占6%,普遍治疗该病的方法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法,且治疗效果显著[2]。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在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更为出色,但是该治疗方法不能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研究仍不成熟。

目前在临床中,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其与普通骨折固定的治疗方法不同,采用的是中央型的内夹板是固定的方式[3]。该固定方式在理论上符合生物力学的逆行髓内钉固定传导,可减少患者手臂的压力,降低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顺行髓内钉固定和逆行髓内钉固定两种方式对于股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治疗效果均具有可观性,但是前者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和炎症的几率较大,甚至会引起髋关节症状[4]。而后者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对于技术掌握熟练,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开了对骨膜的剥离,确保骨折端软组织的存留[5]。在手术之后,适当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优势更大。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使用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后,股骨干骨折与肱骨干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P值小于0.05。研究结果表明,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是一种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较短,值得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建海,李玉芳,杜晓光.78例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6-67.

[2]吴碧涛,蔡伟文,刘德谦等.带锁髓内钉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37-138.

[3]任中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49-850.

[4]刘建.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3X):133-134.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篇3

关键词: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带锁髓内钉,临床效果

长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 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6%, 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1]。本文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30 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新鲜长骨干骨折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18岁~83岁, 平均年龄 (49.82±2.11) 岁;受伤至就诊间隔时间1 d~24 d, 平均 (5.62±0.24) d;AO分型:A型14例、B型10例、C型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4例、重物砸伤6例。按照随机 (抽签) 方式将30例新鲜长骨干骨折患者平均分为 (每组15例) 研究组 (单) 、对照组 (双) , 2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2 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研究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

1.2.2 带锁髓内钉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常规硬膜外或臂丛麻醉处理, 根据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实际病情给予相应手术: (1) 肱骨干骨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观察和复位, 利用带锁髓内钉对骨折远端给予有效固定。 (2) 股骨骨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手术切口位于膝部正中, 将髌韧带纵向劈开, 骨折远端经带锁髓内钉有效固定。 (3) 胫骨骨折:指导患者卧于牵引床上, 利用牵引床对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 对骨折远端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提供相应康复训练。

1.2.3 观察指标记录2 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满意度 (于出院当天指导患者独立填写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治疗方法、应用效果、服务态度等内容, 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即60 分以下为不满意、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进行相关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及满意度比较2 组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 研究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且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2 组患者经上述相应治疗后,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四肢长骨干骨折多因暴力因素导致, 如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处坠落等。近年来, 由于我国交通、制造、建筑等产业迅猛发展, 四肢长骨干骨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单侧外固定支架等方法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虽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 但将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 不利于其术后尽快恢复健康;而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不利于患者尽快实施康复训练, 疗效及预后并不理想[2]。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 带锁髓内钉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已广泛应用于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显示, 带锁髓内钉属于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 治疗时将其固定于钉体和组织之间, 能均匀分布弹性压力, 在提供满意的抗旋转及压缩能力的同时, 还可以有效保持肢体长度并增加断端稳定性, 从而促进骨痂生长及塑形, 最终达到尽快愈合骨折的治疗目的[3]。有资料显示, 带锁髓内钉较外侧固定具有更为理想的生物力学传导效果, 有利于减小力臂及内外翻成角, 尤其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长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4]。此外有研究显示, 带锁髓内钉对骨折块骨膜及骨折端软组织血运状态干扰较小, 有效避免了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植骨处理, 还可减少失血量、手术时间、感染发生率及固定失败率, 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效果, 已成为临床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首选方法[5]。本文研究可知, 对照组患者经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长,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0.00%, 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研究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3.33%, 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 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智虹.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5) :131.

[2]任中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4) :849-850.

[3]方萃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 2014, 34 (3) :212.

[4]田云泽.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6 (5) :582-583.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12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56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78例。对照组中男60例, 女18例, 年龄15~79岁, 平均年龄 (50.6±3.9) 岁, 车祸58例, 跌伤14例, 因其他原因受伤6例。研究组中男59例, 女19例, 年龄16~78岁, 平均年龄 (50.3±3.8) 岁, 车祸57例, 跌伤16例, 因其他原因受伤5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的相关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及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单侧的外固定支架法治疗。研究组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于存在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实施骨折端复位, 使患者下肢区髋进行内收, 于骨折远端实行顺行扩髓, 于骨折近端实行逆行扩髓, 并将导针插入到钉内, 依次锁定针并抽出导针;对于存在胫骨干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法, 进行带锁髓内钉的固定, 将髓内钉打入, 对患者实施解剖复位之后嵌入骨碎片, 依次锁定针并抽出导针;对于存在肱骨干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 依次将髓内钉插入并进行固定, 术后均对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分析两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的评定方法为, 优: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基本完全愈合, 没有发生畸形的症状, 骨折周围关节无疼痛感觉, 可以随意活动;良: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良好, 骨折部位没有出现旋转及成角的畸形情况, 骨折周围的关节存在微弱的疼痛感觉, 患者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可:治疗后患者骨折的部位出现畸形, 骨折周围关节存在明显的疼痛感觉, 患者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差: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出现明显畸形, 骨折周围关节存在剧烈疼痛感觉, 不能进行活动。

1.4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19.0分析本文涉及的相关数据, 使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行t检验, 计数资料χ2检验, 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见表1。研究组的手术耗时、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新鲜四肢长骨的骨折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进行比较牢固的固定, 使血液的供给得到保障, 并尽量减少对于骨膜的剥离情况, 有效的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症状[3~5]。

临床对于新鲜四肢长骨干的骨折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 可对患者的骨膜进行保护, 减少对于局部的血液运输损害, 促使骨折的愈合情况, 且由于髓内钉固定于患者的组织之间, 可进行均匀的分布, 有效承担身体的压力, 增加断端之间的稳定性, 有助于患者的骨痂生长和骨折的尽快愈合, 具有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6~8]。

本文表明, 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4% (P<0.05) , 且研究组的手术耗时、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可以看出, 对存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较好,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 术后骨折可以得到较快的愈合, 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恢复,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昱良.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9) :133-134.

[2]周智虹.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5) :131.

[3]方萃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 2014, 34 (3) :212.

[4]平原.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 2014, 8 (23) :619-619.

[5]艾尔肯·玉麦尔.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疗效研究〔J〕.医药前沿, 2013, 14 (31) :172-172.

[6]任中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8 (4) :849-850.

[7]刘建.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 2014, 12 (3) :133-134.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8月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10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男64例, 女44例, 平均年龄9.5岁。致伤原因主要包括跌倒伤、车祸伤和坠落伤。骨折类型包括尺桡骨干双骨折、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尺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桡骨干骨折等。术前使用皮牵引, 手术时间为伤后3~4d, 石膏托或T型夹板制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儿给予弹性髓内钉治疗, 首先在透视下进行初步复位, 股骨逆行置钉, 选取远端骨骺板近侧1~2cm处为插入点, 大约于髌骨上极一横指, 在大腿侧中线稍偏后行内侧切口, 在大腿侧中线稍偏前行外侧切口, 形成对称的内外侧切口。插入点的位置于透视下进行, 避免对骺板造成损伤。插入点做长2~4cm的皮肤切口形成骨开口, 与骨干长轴呈45°。髓内钉沿长骨长轴预弯, 预弯髓内钉的插入部分为髓腔直径的3倍。骨折部位为髓内钉弧度的顶端。第1根髓内钉以其尖端与长骨长轴呈90°插入, 将髓内钉应用插入器旋转180°, 使髓腔轴线与髓内钉的尖端呈一条直线。髓内钉尖端的位置在透视下检查, 轻轻转动并推进至骨折部位。以同样的方法在对侧插入点将第2根髓内钉推进至骨折部位。若复位不满意, 尤其是横形骨折, 可利用髓内钉的突出部分, 通过操纵杆技术将远侧骨折段精确复位。如复位困难, 不能很好地推进髓内钉, 则必须做小切口行切开复位。对合两端髓腔之后, 交替转动或轻轻击打, 将髓内钉通过骨折部位。髓内钉到位后, 将髓内钉截断, 骨皮质外1cm留钉尾。采用顺行单侧技术于股骨干远端骨折, 位于大转子下方前外侧为髓内钉的插入点, 第1根髓内钉在插入髓腔前预弯成C形, 且尖端到达远端髓腔的外侧, 轻度弯曲第2根髓内钉成S形, 且尖端到达远端髓腔内侧。采用顺行或逆行单侧技术于肱骨干骨折, 大结节下方外侧或肱骨外髁近端为插入点, 1根髓内钉预弯成C形, 另1根髓内钉预弯成S形。胫骨结节偏远0.5cm外侧和内侧为胫骨干骨折插入点, 尺骨鹰嘴骺板远侧1.5~2.0cm背侧为尺骨插入点, 远侧骺板近侧1.5~2.0cm桡背侧为桡骨插入点。股骨干骨折术后垫枕于患肢下, 一般情况下, 不需要石膏外固定。不负重功能锻炼于术后第1d即可开始, 部分负重在横形骨折术后第3d开始, 他类型骨折部分负重于术后3w其开始。术后石膏固定2~4w于不稳定性胫骨干骨折。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一般髓内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 对两组患儿的肢体长度、关节功能、力线情况等进行观察, 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为 (10.65±3.21) w, 住院时间为 (10.05±2.43) d, 术后6个月拔钉;对照组患儿骨折愈合46例, 愈合时间为 (15.65±2.76) w, 住院时间为 (14.05±3.04) d, 术后6个月拔钉。治疗组愈合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发症:两组患儿中拔钉困难5例, 患肢过度生长18例, 下肢轻度对位不良10例, 骨质劈裂1例。所有患者均无骨折不愈合、肢体短缩、再骨折、钉尾激惹反应、骺板损伤、关节僵硬、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闭合复位保守治疗等方法, 闭合复位保守治疗患儿不适感较重, 住院时间长, 且存在患肢功能恢复慢、畸形愈合发生率高、成角移位畸形不容易纠正等缺点。手术治疗如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手术切口瘢痕大, 存在钢板取出后再骨折、钢板折断等危险;如应用髓内钉固定则可能对骨骺造成损伤, 导致肢体外、内翻畸形[2]。弹性髓内钉在植入骨髓腔前先预弯, 每根钉在骨折端及长骨的两端三点上产生固定作用, 弹性髓内钉在髓腔内与骨干周围的肌肉产生协同作用, 提供足够的移位稳定性、轴向稳定性、旋转稳定性, 对骨折端的血供影响小, 可维持骨折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允许骨折端有轻微活动, 不干扰骨骺, 对骨痂的生成有利, 通过对骨外膜和骨内膜间骨痂生成的刺激, 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3]。弹性髓内钉手术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术后患儿可早期活动, 手术切口小。本组研究显示,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康复快、瘢痕小、拔钉简单, 可作为3~15岁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8例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 对照组给予一般髓内钉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 (10.65±3.21) w, 住院时间 (10.05±2.43) d, 术后6个月拔钉;对照组患儿骨折愈合46例, 愈合时间 (15.65±2.76) w, 住院时间 (14.05±3.04) d, 术后6个月拔钉;并发症:两组患儿中拔钉困难5例, 患肢过度生长18例, 下肢轻度对位不良10例, 骨质劈裂1例;所有患儿均无骨折不愈合、肢体短缩、再骨折、钉尾激惹反应、骺板损伤、关节僵硬、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瘢痕小、并发症少、技术简单、拔钉简单、康复快等优点, 可作为治疗3~15岁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弹性髓内钉,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

参考文献

[1]廖前德, 黄建军, 李人杰, 等.严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 :488.

[2]谢建军, 黄大江, 曾剑文, 等.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0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28 (22) :95.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日-2012年5月20日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有明确的外伤史,并在受伤后24 h内入院就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折处疼痛、肿胀、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结合X线检查和CT扫描确诊。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4~69岁,平均(44.39±5.95)岁,起病5~20 h,平均(11.74±3.08)h;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7~64岁,平均(46.21±5.74)岁,起病5~20 h,平均(11.74±3.08)h。所有患者均排除病理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使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位后将长度适中的LC-DCP充分塑形帖附,调整后使两端跨越骨折线,固定时将其置于骨膜外,由近骨折处向两侧依次钻孔,攻丝开道,选用适中长度的螺钉加压固定。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显效:患者治疗后经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畸形、无感染。(2)有效:患者治疗后经X线检查出现一定程度的畸形愈合但仍在接受范围内,无感染。(3)无效: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出现畸形愈合、愈合不良、影响患肢正常活动。

1.3.2 再骨折发生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再次骨折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差异。

1.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评分

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强;采用Harris关节评分对患者关节的疼痛程度、功能、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关节总体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2.2 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再次骨折人数1例,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再次骨折人数5例,发生率为8.33%。观察组的再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交通意外、工地事故的多发,各类骨折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增加,其中四肢长骨干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对于长骨干骨折的治疗,内固定已经被广泛接受[3]。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是通过螺钉的轴向作用力使得钢板紧贴骨面,随后依赖其产生的巨大摩擦力保证肢体负重时力在骨面与钢板间传导,以此确保骨折断端的加压有效性,增强固定稳定性,同时也简化了操作程序[4]。使用动力加压钢板的患者可以早期进行肢体锻炼,促进骨折良好愈合。动力加压钢板的使用虽然有以上诸多优点,但是其带来的问题也不可忽略。动力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可能造成接触面的骨质疏松,造成钢板去除后的再次骨折[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LC-DCP)应运而生[6]。有专家认为钢板对于皮质骨血运的干扰程度与其接触面积呈正相关,相对减少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改善与钢板接触的骨面的血运,减少其骨质破坏[7],LC-DCP与骨质接触面的两边呈现波浪形,大幅减小钢板与骨质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减少对骨质血流的影响效果[8]。

本文主要分析动力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组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可见使用LC-DCP可以明显提高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杨建松等[9]通过47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其再次骨折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可见使用LC-DCP可以明显降低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发生率;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Barthe评分(71.73±8.83)分,Harris评分(68.38±7.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arthel评分(51.48±5.64)分,Harris评分(54.27±6.06)分,可见使用LC-DCP可以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熊雁等[10]通过对32例行LC-DCP内固定术患者治疗后,认为有限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术后无感染,也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病例发生。

综上所述,使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可以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再次骨折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分析动力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0年5月20日-2012年5月20日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再次骨折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再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可以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再次骨折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

关键词: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四肢长骨干骨折

参考文献

[1]郭德全,羊国民.肱骨干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6):1932-1934.

[2]张巍,罗从风,曾炳芳.四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剪应力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1):1069-1073.

[3]周荣兴,任前贵.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6):477-478.

[4]Dietz S O,Muller L P,Gercek E,et al.Volar and dorsal mid-shaft forearm plating using DCP and LC-DCP:interference with the interosseous membrane and forearm-kinematics[J].Acta Chir Belg,2010,110(1):60-65.

[5]林卓锋,杨云海,熊文华.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骨折愈合率的相关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61-63.

[6]张淼,程国田.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46-147.

[7]Hoerdemann M,Gedet P,Ferguson S,et al.In-vitro comparison of LC-DCP-and LCP-constructs in the femur of newborn calves-a pilot study[J].BMC Vet Res,2012,8(1):139-145.

[8]黄华伟,黄勇全,陈文明,等.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前臂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1):1422-1423.

[9]杨健松,胡栢均.股骨干骨折愈合率与选择治疗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4):335-336.

上一篇:核桃提质增效技术下一篇: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