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策略

2024-07-19

源头活水策略(精选十篇)

源头活水策略 篇1

一、从模仿入手, 强化写作框架练习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诗说的是诵读与写作的关系, 也说明作文入门模仿是关键的一环。这与孩子们学说话是一个道理, 爸爸妈妈反复地教孩子发一个音, 孩子就会从学会了发音, 学会了单个的字, 逐渐过渡到学会词和句。学生的英语作文也是如此。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 学英语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 要用英语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初中生学生来说, 写一篇没有语法错误且文质兼美的语文作文已经很难做到, 更可况英语作文。英语中的词汇量、语法结构、句法结构等都会成为困扰学生英语写作的问题和障碍。对于初学者来说, 只有从模仿入手, 才能逐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如七年级英语教材中的第一篇Reading文章This is me, 其中包含了四篇小短文, 两篇是介绍自己, 另两篇是介绍朋友。在进行这一单元的写作教学时, 不妨让学生模仿其中一篇来写。Reading部分的句子也是英语写作中可以借鉴的。如写自己时, 有:My name is...I am...years old.I come from...I am a student in...Middle School学习了School Life中关于自我介绍的文章后可以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 模仿“I like...the best.It is interesting.”等句型, 使文章表达更流畅、更丰富。

可见, 模仿是写作的第一步, 也是写好英语作文的关键。除了模仿课文以外, 教师的指导也很关键, 如可以指导学生用所给的句子, 以填空的形式来模仿写作和运用, 尤其是在初级阶段, 学生对语法、句型的积累还不够多的情况下,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如七年级上册Unit 8 Fashion的作文练习是Designing clothes, 除了模仿Reading部分外, 教师还可以给出写作中可能用到的句子, 如The color of...is.../...looks clean...It matches well with any other color./...is light and comfortable.学生在这些固定框架中, 加上自己想写的事物就可以完成一篇简单的作文。这种方式不仅使作文的难度降低, 也使学生在语言框架中巩固了单词和句型。

二、抓住兴趣点, 激发写作欲望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了写作的兴趣, 才会有写作的欲望, 才能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为“会写”“乐写”埋下伏笔, 奠定基础。因此, 找准学生的兴趣点,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又一“源头活水”。

比如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追求时髦, 对时尚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对穿着、打扮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Fashion这一单元时, 老师不妨以“时装”为话题, 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服装款式和颜色搭配进行讨论和交流, 再进一步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英语单词描述这些款式和搭配, 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教师没有作出任何铺垫, 就让学生写一篇关于Fashion的文章, 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写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写生活中的文章, 实践活动是写作的舞台

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被置于教育教学重中之重的地位,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六大解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和体验生活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滴, 为学生创造英语写作素材, 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 进而形成写作思路, 为英语写作搭建舞台。

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水平的提升是一项困难且持久的工作。一方面, 英语书面表达在中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极大;另一方面, 英语书面表达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模仿入手, 逐渐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引导他们把握写作的整体框架, 并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为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搭建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金龙.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初探[J].素质教育论坛, 2010 (10) .

源头活水策略 篇2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阻断机制

中图分类号:F318;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1-0016-06

在过去几年间,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尤其是重大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农村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正确认识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趋势及其造成的危害,如何从源头上阻断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本文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

事件及源头性因素分析

转型期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是指与农村或农民有关,但事件发生地点不一定在农村的,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者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经过长时期积淀而积累、激发,由一定数量的公众参与,有一定的组织和目的,采取静坐请愿、群体上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围堵打砸党政机关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严重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1]28。自2008年陕西发生府谷事件、2009年凤翔血铅事件以来,陕西农村群体性重大事件呈多发趋势。经网络媒体报道的就有十余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何在,源头究竟在何处?

(一)陕西农村社会正处于改革深化、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并激化这是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社会原因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社会正处于改革深化、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的整体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及农民群众的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农民群众的民主、平等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纠纷增多;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利益诉求趋同趋众,聚合效应明显。但同时社会转型中新旧社会管理制度转换间出现制度性欠缺,保障农民权益的政治体制和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法治还不够健全,导致觉醒的权利主体找不到行使和救济的通道,往往被逼采用过激的手段表达不满或寻求自我救助。

(二)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是陕西农村群体性重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正在从一个意识形态型的社会转变成为利益导向型社会。伴随着农村社会各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就经济方面而言,因征地搬迁补偿偏低及补偿不到位、林木矿藏产权纠纷、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农村金融组织不规范经营、农村农民之间民事纠纷等引发多起群体性抗争,比如 2010年咸阳市秦都区政府无国家审批文件私自强征强拆双照镇南上召、北上召等村上千亩耕地及宅基地引发当地农民与镇政府严重对抗。而据笔者调查,Z县D村因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征用农民土地每亩2.5万元,山阳县政府在法官庙乡僧道关建设酒店式豪华农家山庄征用农民土地每亩1.8万元,再未给农民任何补偿,也没有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2]。2010年5月,府谷县境内的神府高速公路七标段接连发生两起因讨薪引发的冲突事件,农民工被打伤住院;2011年11月西安培华学院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农民工堵校门。2012年2月14日发生陕西杨凌区揉谷镇姜嫄村农民怀疑村干部疑私分土地承包款烧毁村支部办公室,直接造成村委会损失十几万[3]。就政治方面而言由于村官“贿选”、暗箱操作等导致农民民主权利受到损害。2011年年底村官选举中Z县D村两个候选人一个给村民100元现金外加80元购物券,一个给村民100元外加一袋面粉,选举当天动用了170名警力维持秩序。至于在选举过程中请客送礼、发短信拉票甚至大打出手的村子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平公正和正常进行。就生存发展而言,主要是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农民生存,2009年陕西凤翔县因部分儿童血铅超标引发农民冲击企业,而2011年又传出泾阳云阳镇声威水泥厂污染多、噪音大,引发村民不满[4],凤县温江寺铅锌冶炼企业污染百余名儿童血铅严重超标事件[5],至于像彬县小章镇坡头庄村因河北中达煤矿挖煤造成地陷房裂,村民有家不能住的现象还有多起[6]。这其中有些虽未造成严重群体性冲突,但都有可能为群体冲突事件发生埋下隐患。

(三)农村基层政府干部的官僚主义,办事拖沓,不作为,是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直接原因

一些地方基层政府软弱无力,对农村存在和农民中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不愿管,不敢管,从而导致农民的正常利益无法实现;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收受贿赂,腐败严重,引发农民不满;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通过正常途径和合法渠道反映问题,久拖不决,使一些原本极小的事情演变发展成群体性大事件;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胡作为、乱作为,使本来极小的问题激化,引发群体冲突。这时的农民群众极易将矛头指向基层政府,基层政府往往成为民众冲击的对象和攻击的目标,极易演变成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四)转型期相关法律制度衔接不上,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制度原因

首先是相关法制不健全,对社会转型期农村新发生的事件处理起来无法可依。法制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造成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找到相关法律作为解决依据[7]。其次是政府部门相互推诿,农村中产生新问题后找不到相关政府负责部门和机构解决,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问题积聚,最后爆发冲突;再就是司法不公、执法困难等问题,使农民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疑虑,对诉诸法律解决矛盾的信心不足。当法律不能成为农民信赖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时,当打官司的成本高居不下时,当上访闹事能够解决问题而带来示范效应时,农民自然而然会放弃法律来选择集体上访等群体性闹事的方式找政府解决。

(五)农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是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村官选举或按上级意图或被宗族和金钱操纵, 金钱势力或村霸等进了村委会,这些人只会侵占农民的利益,只顾自己掌权捞钱,对于农民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回应,农民寻求上级政府解决问题的努力也被一拖再拖,甚至置之不理。当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多次反映解决不了情况下,就容易成为矛盾爆发点,2012年2月14日杨陵区揉谷镇姜嫄村农民烧毁村支部办公室事件,此前农民因怀疑村干部私分土地承包款,曾多次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但都未引起重视,直到事件发生,造成村委会损失十几万时,政府才组织多个部门进驻该村联合调查。而与此相联系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税及各种乡统筹、村提留的废除, 农民对基层组织的经济依赖减少,基层政府对农民的行政管理和控制力严重弱化,而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由于不能依法公平公正调处村民事务,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在农民中的威信大大降低,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大减弱。长此以往,自然就会疏远民心。由于政府公信力严重丧失,基层政权自然难以化解矛盾纠纷,驾驭复杂局面。

(六)基层政府和农民法治意识淡漠是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主观原因

首先是基层干部法制意识淡漠。当农民提出要求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政府往往不予重视,一拖再拖,而当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为稳定局面,担心事件闹大累及自身前途,往往不是按相关法律程序来办事,而是以行政手段解决冲突,一味满足处于激愤状态的农民的诉求,这就进一步助长了一些农民“集体上访来得快、有人管”、“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农民这种群体性行为。其次是一些农民群众法治意识淡漠,法律知识模糊,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善于通过合法途经主张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当自己利益受到损害时,不懂得用民主、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缺乏用民主、法律方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耐心,当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在短期内得不到满意的解决的话,头脑发热冲动,产生对立不满情绪,错误认为“法不责众”,搞起群体上访、群体闹事,采取激烈的、甚至违法的手段向政府施压。

二、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

事件的特点、趋势、性质及功能 近年来在陕西农村发生的多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尽管在现实中的表现不尽相同的,但大都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趋势:

1.由于偶然突发因素导致,事件发生具有突发性。陕西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由于较小事情引起,而又没有得到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足够重视,在长期积累后因一些偶然因素突然爆发。

2.由于自身诉求未及时满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陕西各地农村发生的群体性重大事件多是因为部分农民群体利益受损害。包括经济政治生存等各方面利益。所以在事件的起初他们往往要求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迫切希望获得自己未得的利益,因此,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3.由于情绪激动失控,具有过程中破坏性。群体性事件中不少群众大多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和“闹得越大,解决的越快”的思想,因而在群体性事件中他们往往借机对基层政府各类办公用品、办公设备进行破坏,借以发泄个人情绪,有的甚至公然袭击处置事件现场的民警,焚烧各级政府机构的办公大楼,砸、打过往行人、阻断交通要道等,借以制造社会混乱,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暴力性。

4.由于农民诉求的多面性,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轻者主要表现为群众集结上访、静坐、抗议、在互联网等媒体上发表不实言论等;重者主要表现为游行示威、围堵、围攻党政机关、攻击政府执法人员等;更为甚者是堵塞高速公路、国道,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打、砸、抢、烧等方式。

5.由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事件呈现多发性态势。陕西农村社会转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社会利益关系会发生重大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相互交织、碰撞和叠加,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激化,使得农村群体性事件短期内难以真正根除,仍将保持多发态势。

6.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见识的增长、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增强,事件出现由单纯泄愤型或经济诉求型向经济政治复合诉求型转变趋势。以往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大多出于泄愤或者出于经济方面的诉求,并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诉求。但在近年来陕西农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既有提高征地搬迁补偿费,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解决环境污染的诉求,也有维护农民合法民主选举权利,惩罚贪官等方面的要求。而随着农民见识的增长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农民开始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维权,甚至呼吁外界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给予支持与互动和声援,以把事件的规模及影响扩大,从而给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正视和重视。

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冲突事件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后得不到赔偿和救济时不得已的选择,是农民维权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一种方式。虽然形式激进,冲突激烈,后果严重,但它的目的不是推翻党和政府,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迫使政府满足自身诉求。所以应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陕西农村群体性冲突事件是社会改革深化中各种复杂因素聚合的产物,是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阵痛,它包含着制度创新中社会矛盾合理释放的诸多因子。因而既具有危害社会稳定动摇基层政权的副功能,也可通过释放积聚的不满情绪,在新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系统中具有一定正面功能。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中国农民维权活动中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方法。它的发生向我们社会发出了及时纠偏的警告,我们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制度,那些地方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只有把社会矛盾压力转变为社会进步动力,才能推动社会前进发展。

三、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

事件预防处置策略分析 搞清楚了陕西农村近年来发生多起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需要我们从源头上预防和处置,这就需要构建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我们认同学界提出的所谓冲突源头阻断,是在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疏导积怨、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等方式,把重大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把冲突阻断在爆发之前。所谓冲突源头阻断机制,是指能够把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阻断在爆发之前的应急管理体系及其有效的运行机理。所谓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就是针对群体冲突事件形成的一系列因素链和促使事件形成的各要素及时进行果断干预,防止大规模冲突爆发,或者阻止冲突升级扩散[8]。笔者认为构建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应结合实际,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据笔者在新华网省市领导回复民众诉求栏目中看到,陕西农村农民的诉求占了相当一部分,但各地领导对农民诉求回复率并不高。我们觉得农民向各级领导写信反映自己愿望要求,是对政府的希望和信任。只有政府领导及时回应农民诉求,把反映的问题解决了农民也决不会没事找事。因此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受理农民诉求,对农民的合理诉求一一回应.同时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说话,给农民代言,在发挥农村人大代表作用的同时,需要改革民间社团管理制度,支持建立农民协会或者种养植业协会等民间社团,让其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使农民自己有制度性代言人;在乡镇企业政府应引导工人组织工会表达农民工声音,解决劳资冲突问题;在基层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强化公共利益表达。运用政府邮箱、政务微博、QQ群、热线电话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回应农民诉求。

(二)建设透明公正的基层民主机制

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是一些地方农村做事情做决策没有经过民主程序,领导干部暗箱操作,个别人决策,把农民蒙在鼓里。一旦事情败露,农民知晓了实情,自然极为气愤,导致群体性行动,要求真相。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基层民主没有落实。为此,需要切实完善村民选举制度,用法制来阻止惩罚村官选举过程中的一切违法行为。同时借鉴一些地方的有效做法,把村民代表大会做实,就是在村级组织的议政和行政之间建起一种民主制衡的机制,由村代会对执行机构(村委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违背民意、权力腐败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可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做实,由它来监督和制约乡镇政府的决策和行政。只有在乡村两级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才能真正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农村基层才能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三)构建重大经济项目监督检查机制

近年来,陕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包括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未来10年陕西省还将投入1 000多亿元实施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279.2万人将告别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这是陕西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减贫避灾实施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大好事。但如何保证工程款的合理公开透明使用,这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障。省市县政府应该成立相应机构,对县乡镇和村上使用情况定期检查,进行工程审计,并公布结果。各村也应成立由农民代表组成的理事会,进行监督,确保国家的钱真正用在新农村建设上,农民自己的钱花得明白。

(四)完善社会矛盾冲突化解机制

要充分发挥县乡村组调解组织的作用,组织人员定期深入到村队户和社区对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对一些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要做好应急预案,牢牢掌握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要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常态化、规范化,确保各类社会矛盾发现得早、化解得好。基层政府党政主要领导要定期对重大不稳定问题排查进行研判,把大量社会矛盾及时排查出来,化解在基层。建立健全维稳信访调解工作新机制。建立大调解机制和大接访工作机制,综合调处矛盾纠纷,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早期征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防止危机扩大,防患于未然[9]。

(五)健全基层政府考核机制

必须推进深化基层政府治理创新,促进政府从全能型、多功能的政府向有限功能的政府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突出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维护社会治安、推进合作医疗、村民自治等方面开展工作,重点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变领导为指导,变指示为示范,变命令为协调。要提高基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科学执政的能力,改变官僚作风,真正树立公仆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同时要在农村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让农民知法守法。要全面建立领导干部综治维稳实绩考核档案,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把社会矛盾化解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县区、一个部门政法维稳工作好坏的一项硬指标,加大社会矛盾化解在年终考核中的比重。根据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状况进行奖惩。对因没有搞好社会矛盾化解引发不稳定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坚决予以“一票否决”,同时进行责任倒查。

(六)推进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社会转型期,由于农村利益主体的分化、利益冲突的加剧及表面化,再加上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致使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健康运行。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完善利益共享机制。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对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应给予相应的支持;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使农业从粗放走向集约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以此吸引村民关注村庄公共事务;更多地关注农村弱势群体,赋予其更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有尊严的生活,消除公共资源获取和使用过程中的特权现象,防止贫富进一步分化,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他们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提高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各级政府要投入更多地农村民生项目,建设“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民生保障体系,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9]。

(七)强化重大事件源头预防、预警、预控机制

要以“超前”意识,坚持“抓苗头、抓小事、抓初期”的原则,把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作为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着眼点。切实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进一步完善经常性走访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政务微博、QQ群等方式,着力搭建联系群众、体察民情的新平台,不断拓宽民情表达的新平台。及时了解群众各类诉求,及早排查认真分析各种社会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预控能力,减少群众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在冲突大规模爆发之前实行预控,平时负责预防工作,组织理论研究、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宣传工作、干部培训工作、物资储备、提高技术水平等。一旦发现大规模冲突征兆,常设应急机构立即转为指挥中心,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迅速果断予以处置。

只要我们构建好处置转型期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就能及早发现农村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民怨、民愤,就能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 薛辉,胡小宁.山阳县天竺山景区屡现——蹊跷的“度假山庄” [N].陕西农村报,20111027(A4).

[3] 谈春平,张长贵.杨凌干部疑私分土地承包款 村民怒烧村委会[EB/OL].[20120215].大秦网.http://xian.qq.com/a/20120215/000292.htm.

[4] 泾王军,王琦.一纸“拆迁通知”惹民怨[N].陕西农村报,20111014(A4).

[5] 白兆东.陕西再曝血铅村 凤县百余孩子血铅严重超标[EB/OL].[20111201].三秦网.http://www.sanqin.com/article483771.html.

[6] 于忠虎.地下挖煤致村庄地陷房屋开裂 彬县坡头庄村村民有家不能住[N].西安晚报,20111015(8).

[7] 杨莉芸.新型农村治理结构的重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

[8] 黄顺康.论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阻断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3):5256.

源头活水策略 篇3

一、扩大知识面,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为写作打下基础

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入门,但它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师,没有材料,照样做不出美味佳肴;再好的画家,没有颜料,同样画不出优美的图画来。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及充足的事例、材料的积累。中小学生社会阅历浅,人生经历少,活动空间小,知道的东西自然不多,要想让他们写好作文,就必须使他们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积累事例、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卡片式”“剪贴式”“笔记摘录式”等方法。我认为“笔记摘录式”是最适合中小学生的一种积累方法。每天让学生抄录一篇或一段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定期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使他们从抄录的篇章中感受到文章的奥妙。另外,教师还要大力倡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名著、科普文、历史地理、新闻和人物传记等,积极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同时,要求学生经常翻阅、反复温习积累的材料,做到烂熟于心。总之,只有拥有了丰富可观的“资料袋”“事例库”,并且如数家珍地熟悉了其中的事例和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牵之即来,呼之即出,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增强作文的表达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及时捕捉住观察对象,提升写作能力呢?

1.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写下观察记录。如写人就要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认真进行观察。观察越是入微,写的作文才越生动,人物才会筋骨分明、有血有肉。

2. 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外活动,寓作文教学于实践活动之中。

3. 让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进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另外,教师平时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编演小品、播放录音和幻灯以及课前讲演或讲故事等形式创设特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生活充实了,作文也就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说了。就此问题,叶圣陶先生同样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上好作文指导课,努力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作文指导课是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教师为进行必要的指导所上的一种作文课,它是作文批改、作文讲评的基础。上好作文指导课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要求,让他们知道写什么,怎样写,还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更要的是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写作知识,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由于每次作文指导课的内容不同,要求也会有所区别。针对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作文,学生在掌握上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以,每次作文指导课的侧重点、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作文指导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导作导改法;(2)范文引路法;(3)先说后作法;(4)激情引作法;(5)试作导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论采用哪种教学形式都要把练笔时间尽可能地安排在课内,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写作活动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旅行,要求教师放开学生的手脚,并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阳光灿烂的地带,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写作主角。这不仅是现代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作文教学的核心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努力。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在教学中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加强作文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对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2]朱竞芳.生活化:作文教学本色的回归[J].小学语文教学,2006(1).

[3]程春利.生活做人作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管见[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2).

源头活水汩汩来 篇4

一、注重导入,创出新意。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所以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因此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导语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所以,导语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也需要现场发挥,随机应变。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且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地把课堂的氛围带动起来。

二、巧设问题,拨通思路。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教师运用得当,一堂课就能被充分激活。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设计出一些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设计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买橘子的背影”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问题一出,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思维也随之而活了起来。因此说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与求知之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一堂好课常常是由几个巧妙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点”活。

三、善于鼓励,激发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鼓励这种艺术。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鼓励,可以运用表情鼓励,也可运用动作鼓励。不管运用哪种鼓励,只要被学生接受,配合默契后,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一些因学习成绩不好而有些自卑的学生更应多加以鼓励,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中经常使用鼓励,课堂上师生之间配合自然,交流默契,经常充满会意的微笑,学生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踊跃,这样的课使人百听不厌。

四、点缀幽默,唤起生机。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幽默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喜爱,不仅仅在于它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在于,它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那就是幽默。”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在课堂评价中运用幽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习思维,增进学习动力,融洽师生关系。因此运用幽默是一种最高级的智慧。如果一个老师在讲课时板着面孔,那整个课堂相对而言必定给人沉闷的感觉,说句歇后语,插个笑话,猜个谜语,或讲个小故事用来调节气氛不是挺好吗?当然,课堂上的幽默一定要健康、高雅。曾有一位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时,老师这样说:“上课打瞌睡,这是对教师最大的信任和尊重。”课堂里一阵哄堂大笑,打瞌睡的人给笑醒了。刹时间,大家都莫名其妙睁大眼睛地看着老师——“这是因为,第一,上课公然打瞌睡,不怕老师怀恨在心,不怕老师在考卷上扣分,这是对老师人格的最大信任,对此,我表示感谢。第二,上课打瞌睡,说明教师讲课不吸引人,犹如催眠曲,如果把这意见大声讲出来,对教师面子不利,所以就用无声的身体语言向教师提示,希望他讲得生动些。对此,我表示不安。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直截了当地向我提意见,帮助我把课讲得更好!第三,上课打瞌睡,也可能是由于昨天晚上作業太多,或者家务事太重,或者看电视连续剧、看球赛看得太晚了,这些都与老师对同学们的管理、关心不够有关系。对此,我再次表示歉意……”从此之后,每逢这位老师上课,学生都不再打瞌睡了。

五、小组竞赛,增加气氛。

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可使人的需要不断地被满足,心情舒畅愉快而求索不止,这对语文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心智发展为重点,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引入了竞争机制,课堂气氛可想而知。竞赛可以分为两组型和多组型。两组型就是把学生一分为二,答问时可以一组一个轮流答,也可以出题后抢答。抢答更容易激活课堂,但组织不严密容易造成混乱,需要老师精心组织,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多组型组织起来麻烦些,更需要事前有周密的安排。课堂上较沉闷的教师,不妨尝试一下课堂竞赛的形式,此法一用即灵。不过,使用课堂竞赛须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的原则,用规则来鼓励后进生抢答问题,不能把课堂搞成几个尖子生的抢答表演。在听课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利用加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一种好方法。并且分数由学生自己统计,还可以累计,教师一点也不麻烦。更重要的是班级中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改观,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六、名作阅读,体会乐趣。

一次上课,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学生有说爱听文言文的,有说喜欢小说故事的,但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上什么都行,就是不要上课本上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阅读的要求。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扰。很多语文老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而且课后的时间往往又被大量的作业代替,因此平时对名著名篇的阅读少之又少。所以,语文课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而是应当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各类的文学作品和名著名篇。让学生试着写写读后感想,或摘取其中的好词好句,并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另外最好每周或间隔一周给学生上一节文学欣赏课,就是把平时看到的收集到的优秀作品、名著片段等读给学生听,读完后师生共同做欣赏点评,也可以印发下去让学生自己阅读(但那会少了学生细心聆听的乐趣)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大语文教育观,真是一举两得。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渐渐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从中享受语文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被众多的教师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亲密接触”为平面单一的语文课堂注入了鲜活的气息。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师生的情感因素,发挥语文“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教学中,曾制作了《背影》一文的课件,在设计课前预习部分时,制作了一组有关背景的幻灯片:一组背井离乡的电影画面;二是将书中的朱自清画像,并配以二胡独奏《牵手》。这样的几幅画面更能激起学生深切的情感,能进一步的体会到朱自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从而在没有对文章的内容学习之前,学生们在心中已经蕴蓄了一定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情景,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激活学生求知欲最好的方法,也是使课堂“活”出“氛围”的最佳策略。因此,作为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这方面的课堂教学艺术上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源头活水策略 篇5

一、“小金库”问题的现状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和要求,应列入却没有列入到规定范围内的单位账簿核算资金(其中包含价证券等),进而形成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产生“小金库”问题主要的原因有体制改革乏力、监督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同时,还表现为部分干部、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对该问题的危害性缺乏准确的认知,也没有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去。在当前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过程中,虽然“小金库”治理工作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意识淡薄、预算管理乏力以及私设小金库现象依然存在。据调查发现,有些部门、所属单位未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约法三章”,很多行为存在着严重违纪、违反财经制度的问题。比如,“三公”经费使用不当、超标或者违建馆所和办公用房等。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小金库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然而,在部分地区、单位依然存在,仍需加大治理力度。

二、从源头上治理“小金库”的策略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小金库”等不良现象,需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防治长效机制。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构建自律机制

实践中,为了能够让治理“小金库”的重要性及其应对方法入脑、入心,必须提高机制透明度、加大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营造一个人人遵守的氛围,采用“解读、短信”等方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第一,组织专题学习。建议纪委宣讲并解读《关于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职工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领导干部就相关条款带头交流,加深理解。第二,督导基层认真学习。纪委应当集中力量,对基层单位、机关党支部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自律机制,并且要到会督导,对其进行解读。同时“,小金库”的范围界定应当更加的明确和细致,问责界定需具体清晰,处分程序更加规范。第三,采取短信提醒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实践中,应当就“无论数额大小,一律从严处理”“、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免职”等条款,通过即时通以廉政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管理人员,提醒他们严肃财经纪律、勿越制度“红线”。

(二)抓源头,构建监督机制

为使所有的干部真正心存敬畏,重点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做好风险点排查以及监督检查。第一,深入推进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单位所有的收入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透明度,强化支出管理,从根本上切断形成“小金库”现象的资金来源。第二,深入摸排可能形成“小金库”的廉政风险点。紧密结合实际,确定风险点,纳入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每月要求各单位自查、对各单位管控“小金库”现象风险点情况,纪委每半年进行检查,排名通报。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大监督格局。日常监督中,纪委联合审计、财务稽核等部门,采取巡视、专项检查、穿行测试等多种方式,拉网式清查资产家底,不留死角,防止“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虚列支出套取资金”流入“小金库”。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门召开廉洁风险防控预警会议,落实责任部门,督导问题解决。

(三)完善制度,加大组织改革力度

为了有效治理“小金库”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在坚持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扩大转移制度的规模和力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合理管控。一方面,建议利用各级行政单位资产集中管理模式,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在确定资金使用用途的基础上,核定资金合理支出部分,通过对资产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还要进行组织改革,建立扁平化的结构模式。同时,还要立足实际,解决好“小金库”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对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小金库问题的治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和健全规范、口径以及透明的管理机制。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建立和健全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财政部应全面推进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透明的预算机制,其中除涉及到秘密的信息,全面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部门,都必须公开预决算。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金库”问题一直都是我国久治不愈的顽症,它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财政收支,还会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大量的腐败案件,也随之出现,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实践中,我们应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构建自律机制、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大组织改革力度,从源头上解决“小金库”问题。

摘要:目前,“小金库”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需尽早清理。本文主要就如何从源头上治理“小金库”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小金库”现状,然后从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原因出发,研究治理“小金库”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源头,小金库,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力.行政事业单位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田振刚.我国“小金库”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源头活水策略 篇6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青藏、蒙古、黄土3大高原交汇地带,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地位比较特殊的生态林业大县。以乌鞘岭为界,岭南为黄河流域上中游生态区,2条外流河——大通河和庄浪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4433km2;岭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水源涵养林区,天祝县所出源头的石羊河水系(包括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流域面积2714km2,年径流量9.6亿m3,流域内有天祝县9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集中分布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2040~4878m,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决定了区域内寒冷干燥、光照不足、生长期短、自然灾害频繁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0.2~1.3℃,降水量265~600mm。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带谱,形成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山地森林草原、山地草原等不同的植被类型。流域内总林业用地面积173255.9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3256.56hm2,疏林地1757.25hm2,灌木林地122008.81hm2,未成林造林地2906.3hm2,宜林地1442.18hm2,无立木林地1829.83hm2,苗圃地54.97hm2,区内森林覆盖率37.46%,绿化率49.43%。乔木树种主要以青海云杉纯林为主,有少量祁连圆柏、山杨、桦等天然林和人工青杨林。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仅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如雪豹、马鹿等就有40多种,是野生动物主要的栖息地和繁育区。发源于该区的6条内陆河,为河西重镇武威及下游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水,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工农业生产的命脉,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2 石羊河源头区治理现状

多年来,天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国家和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天祝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深入实施,天祝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源头治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天祝县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源头区生态保护治理、发展节水增收设施农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在没有项目支持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源头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武威市区农林场安置、南阳山片安置、天祝县内易地搬迁、城镇安置、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等安置方式,累计完成移民9526户42385人,人工造林12793hm2,义务植树544.5万株,封山育林13340hm2,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3333hm2,通道绿化523km,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7000hm2,种苗基地建设273多hm2,草原围栏340000hm2,草原补播改良98000hm2,舍饲暖棚5.23万座,养殖小区(场)达到1116个,果蔬、红提葡萄、食用菌日光温室达到853hm2,特色种植面积发展到19667hm2。严格落实控水目标,源头区9乡镇水权配置全部实现到村到户。建设节水示范点5处。建设了一批民生水利工程,解决了20.03万人(次)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良灌溉面积7593hm2,发展高效灌溉面积1853hm2,推广渗灌、滴灌等日光温室综合节水面积9253hm2。建成植被生态修复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区2个,示范治理面积2533hm2。保持了建国以来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3.08%提高到33.9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842元增加到5050元。

启动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武威市天祝县生态移民试点工程,工程将石羊河流域源头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的4000人进行了易地搬迁安置,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16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0.00万元。工程共完成新建移民区围墙52580m,大门1912座,人饮管道28680m,安装水表和水龙头各956个,并于2015年9月完成工程建设。

3 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全球气候趋暖、生态负荷过重等因素影响,导致林区雪线上移,冰川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河流年径流量逐年减少,致使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日显严重。具体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由于大量的人为生产活动和过度利用,保护和建设难度加大,生态植被质量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林分抗逆能力降低,草场“三化”严重,森林植被蓄水保水、调节径流功能弱化,水土流失加剧;项目资金短缺,源头治理进度缓慢。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天祝县干部群众开展了一些有组织、有规模的源头治理工作。如人工造林、退耕还林、搭建日光温室、改造节水灌溉设施、退牧还草等项目,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资争取难度大(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虽然积极争取上报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建设项目,但资金无法得到落实,造成项目资金短缺,导致源头治理进度缓慢;林牧矛盾突出,生态修复难度大。天祝县是一个以发展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县,随着人畜数量的巨增,乱采滥挖、超载过牧等过度利用资源,农业与林业、牧业与林业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各项生态工程建设地块落实难度加大,高寒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态建设成本高。

4 天祝县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的策略及建议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抢抓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大对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积极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保障投入,推动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进程。

4.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

着力保护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对祁连山自然生态稳定起决定作用的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而天祝县特殊的地理位置、结构简单的林分特点和森林资源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分布特点又决定了森林资源一旦破坏,恢复和发展十分困难,甚至不可逆转,因此必须把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重点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速国土绿化步伐。建设一批以农田防护林网、通道绿化工程、新农村和产业园区绿化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确保质量高标准、树种多样化的原则,着力推进建设渠、路、林、田相配套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快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绿化进程,打造精品通道绿化工程,并大力建设城区和工业园区景观林及公共绿地,加快村镇绿化步伐,大力提高村镇周边绿化覆盖率,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林,实现庭院花果化,构建和谐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人均绿地面积。

4.3 加大生态移民力度

加快对石羊河流域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核心区和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地区的移民力度,加大“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力度,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居住在海拔2800m以上的祁连山区农牧民及生态保护核心区群众全部易地安置,落实移民搬迁各项扶持政策,加快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移民点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等配套设施,切实抓好环境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改善移民区人居环境,鼓励和指导移民群众坚定不移发展设施养殖业,引进优良品种,实行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解决移民群众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石羊河流域源头区农牧民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

4.4 建立源头综合治理示范区,探索有效的流域治理模式

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成型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重点在抗旱造林、封山育林、农村产业开发等领域开展实验示范,边建设边研究,认真总结和筛选有效的源头植被修复模式、草畜产业开发模式、区域经济建设模式,在源头治理中加以推广应用。

4.5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立足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藏传佛教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立足林区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采取有计划的开采,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抓好农村能源工程建设,提高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普及改灶节能技术,尽快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为营造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和谐社会而奋斗。

摘要: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源头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基础环节,是石羊流域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祝县在石羊河流域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经过多年来的有效治理,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和祁连山水源涵养资源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保护,也为今后的生态环境治理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成效与策略

参考文献

[1]达光文,许宫堂,许开胜.石羊河源头林业生态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业.

[2]李爱军,阎成云.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甘肃科技.

读、写——源头活水 篇7

写之前读, 是阅读, 为积累储备, 厚积而薄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若没有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积累, 没有一定数量的美句名篇储备, 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 只能是缘木求鱼了。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的阅读, 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便是前人对读写关系的经验总结。阅读课文, 理解其思想内容、行文思路、语言艺术等, 从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写作技法;阅读课外书籍, 以此开阔视野, 并使课堂所得的读书方法迁移于课外阅读, 在读中思考, 在读中转化知识, 化知为能。“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作文时才能有话可写。可见, 只要科学的读书, 大量的阅读, 有了一定素材积累储备, 写作文时就不必再搜肠刮肚、下笔艰难了。

写之时读, 是演读, 为演练揣摩, 演其形摩其态。作文不是闭门造车, 作品中的人物要栩栩如生, 首先必须在作者心中活动起来。而同一作品不同人物其各自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语言, 也依赖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不停对话。总之, 写作过程就是影片在作者大脑中的放映过程, 影片的导演和演员、配音与剪辑等, 均是作者一人。在作者大脑里试演成功通过了, 再记录下来, 才可能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字作品。唐朝诗人贾岛写诗为“推”“敲”不小心竟撞至当时的吏部京兆尹韩愈马前,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竟和作品中的人物吵架。写时的演练之甚, 便是如斯。

写之后读, 是吟读, 为推敲品味, 字斟句酌细修改。有道是“玉越琢越美, 文越改越精”,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通过修改, 文章才能由冗长庞杂变得凝练简洁, 中心思想也才更加鲜明突出。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 反复易稿7次才定。“欧公每为文, 既成, 必自窜易, 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可见文章很少能一书而就、一稿成功。“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说的便是修改之苦。我们修改自己的作文, 可以通过诵读作文来发现文中的疏漏。模拟人物语言, 使之更趋向个性化, 做到每读必有所改, 每改必有所得。

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篇8

一.让观察充满灵性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杨绛先生能把蹬三轮的老王的善良金子般的心写得活灵活现, 余秋雨能把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写得跌宕起伏栩栩如生, 就是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幻想……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 做平凡生活的见证者, 才会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文章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如果说, 在写作与生活之间, 观察是桥梁, 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因此, 平时指导学生观察时, 不能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 还要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的感受。这样既观察了外物特征又观察了自己的内心, 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挖掘了自我, 这种观察才充满了灵性。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自然景物都打上了作者感情的烙印。学生观察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感悟;亲身经历某一事情, 可以从中寻找不同寻常的真善美, 使生活在自己的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二.使阅读饱含韵味

作文韵味的浓淡, 取决于文化底蕴的深浅。文化底蕴的深浅, 取决于积累的丰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古今中外文学佳作, 是作者心灵流出的智慧, 人生感悟的传递, 无论布局谋篇, 还是表现手法、语言表达, 都很有借鉴意义。在阅读过程中, 如果教师指导得法, 会使学生受益更多, 懂得韵味之所在, 韵味之形式。鉴于这种认识, 初中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经典外,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课外书籍, 订阅相关的杂志, 如《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思考与智慧》、《美文》、《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读物语言规范, 可读性强, 既能了解社会动态, 增长见识, 又能学习写作方法,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阅读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让学生多读还不够, 一些好文章, 读一两遍印象不会深, 应督促学生作摘抄或读书笔记。对那些优美精彩的段落, 要求学生摘抄熟读并尽可能背诵下来。大作家巴金少年时代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熟。他说:“读多了, 读熟了, 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出它们的好处, 也能够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 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 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集, 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可见, 熟读背诵能启发智慧, 增加修养, 激发才华, 加深记忆。久而久之, 自然融会贯通, 出口成章, 作文的韵味自然就香浓了。

三.让日记碰撞火花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写作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 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 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写作中, 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要有自己的观察, 自己的想象, 自己的思考, 自己的认识, 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文。鉴于此,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是达到新课标写作要求的重要途径。日记是对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记录, 不拘形式, 灵活自由,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日记做定期的评点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随机应变, 打破定势思维, 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生活。例如:老师的讲课, 父母的叮嘱、严厉的军训, 第一次当值日生、充满凝聚力的小组合作等等, 只要忠实地记录生活, 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后摘录其中思想较为深刻的、文采较为优美的一些片段, 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尝到了辛勤耕耘后的甜蜜, 就会更有兴趣去寻求写作素材, 他们的视野不止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里, 开始关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一站到底》、《艺术人生》;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日记素材五彩缤纷, 行文格式千姿百态, 学生也从“小我”转变到“大我”。学生在日记中找到成长的轨迹, 也为自己编辑了一个快乐的主题。

惟有源头活水来 篇9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课前回归生活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是建立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而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书本是生活的记录载体,它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是一种间接的、抽象的经验。如果学生在学习书本内容之前,能够回归生活,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那对书本内容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在课前同归生活这方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1.访一访,观察生活。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有许多是他们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2.做一做,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语文的感知也是如此。如作文训练《学做家务》,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积累了大量的亲身体验之后重新回到课堂。然而此时的课堂已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升华了的课堂,是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社会实践作铺垫的课堂,它首先强化了作文的真情实感。

二、课中再现生活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文章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浓缩于语言文字之中。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生活的苦与乐,喜与悲。

“提供充分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实物演示、课件演示、音乐渲染、课本剧表演等等,再现生活惰景.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对话交错融合,达到亲临其境,亲闻其声的境界。

三、课后延伸生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现代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课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音像资料、网络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教、时事新闻等。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就应有意识地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后生活延伸拓展。

在课后延伸生活这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向学校生活延伸。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可以引入到这座舞台上来。例如:通过《春天的雨点》这一课教学,学生感受到了乌汉娜老师对达丽玛的那份浓浓关爱之情。课堂中,学生都回忆、叙说了曾给予自己关爱的老师,也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爱老师。于是,有的学生在课间悄悄地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上一杯热茶;有的写了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在广播里朗诵;有的写了一张纸条“老师,您辛苦了!”夹到老师的课本中……一股敬师之风在校园悄然蔓延。

2.向社会生活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如案例《小方找舅舅》:

“学完了《小方找舅舅》这一课,我们知道电脑什么作用呢?”

“可以帮我们找人”。

“可以玩游戏、打字、查资料、画图……”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作用呢?在哪些领域中使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资料,没有电脑的同学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去搜集有关电脑的材料。”

学生利用放学和双休日的时间开始搜寻电脑的踪影。后来,在班长的组织策划下,负责版面设计、撰抄和画图的同学也分头行动起来。两天之后,一期内容丰富的电脑专刊赫然在目。

3.向家庭生活延伸。家庭生活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例如:教学完我爱我家这一内容,教师可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课外练习。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和家长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可以让他和家长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知识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课堂为师生学习交流创造了一个平台,课后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蓝天碧水”。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才能,发展自己的智慧,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游戏,习作的源头活水 篇10

游戏形式多种多样, 如:拔河、老鹰捉小鸡、夹球等, 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游戏时, 人人参与, 个个痛快, 他们尽情蹦跳, 心情无比欢畅。因为他们在玩中已初步懂得观察, 又有了体验、激发了兴趣, 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们你一言, 我一语, 绘声绘色地讲游戏中玩得最开心的地方。由于学生们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地玩, 心情愉快地去写, 学生的习作水平就逐渐提高了。到写话时, 学生有话可写, 有激情、有感受, 只要我们稍加一些指导, 学生就能写出真切、具体的文章来。在游戏中, 由于角色不同、胜负不同等原因, 学生各有各的想法, 各有各的思路, 写话不再是千篇一律, 不拘泥于教师曾指导过的内容, 做到各抒己见。再加上教师的鼓励, 学生逐渐喜欢作文。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力等诸多方面都在游戏和练笔中得到了有效地训练和提高, “游戏能使孩子们恢复写作文的原始动机”, 我们在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写作方法之后, 可以把原本陈旧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一个又一个好玩的游戏, 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 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体验过程, 这时老师再根据实际讲解一些写作技巧, 学生听起来会比往常感兴趣。在教孩子们“玩”后, 就可以提出要求——写“玩”的经过。孩子们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玩”, 都争先恐后地动起了笔, 而且有了经历、有了所见, 学生的情感才会真实地再现, 个性才会真实地流露。因此, 把玩和学结合起来, 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 让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以及整个身心, 观察游戏, 体验游戏, 然后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动”起来、兴奋起来, 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加强生活与习作的联系, 让学生言之有物, 从段到篇, 降低习作难度。学生边游戏边体验, 先体验后习作, 寓指导于游戏之中, 做到指导无痕。先玩后说, 先说后写, 言之有趣。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 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用笔记录生活, 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 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学会捕捉精彩镜头, 并运用想象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 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周围环境等, 用词准确, 真实具体地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中, 我将时间留给学生, 给空间让他们去游戏、去说话、去思考、去写作, 玩、说、写有机结合, 轻松又实在。作文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创造活动, 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尽情地“玩”, 对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创设写作心境, 是大有益处的。在游戏过程中, 我让学生边看边玩边听边说, 在每一个部分开始或结束时都让学生谈体会, 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还设计现场采访:告诉大家, 你听到老师说要玩游戏时, 感觉怎么样?心里想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发言, 写起作文来, 自然是得心应手。此外, 我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 因而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有话能说, 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开始游戏到游戏结束接受老师的采

访, 以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 处处都是观察, 处处都是留心, 从而使写作水到渠成。

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在游戏习作课中, “玩玩”“说说”和“写写”是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的。在“玩玩”“说说”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只注重玩的过程, 而不注重用合适的语言把游戏时自己或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说清楚, 那样写出的作文照样不会生动。所以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遇到表达好的学生及时鼓励, 给其他同学以榜样作用。在尽情游戏、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再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习作。在游戏中注意让学生边活动边表达, 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 学生会全身心投入, 不仅注意自己的言行、神态, 还得注意与同伴的协调与合作, 以便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表达就成为了生活的需要, 玩和写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游戏后写话, 学生得心应手。

上一篇:数据加密技术探究下一篇:反应等离子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