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阅读

2024-08-08

高中课外阅读(精选十篇)

高中课外阅读 篇1

一、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第一, 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 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 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 故课文生词和句型结构的密度大, 不适用于快速阅读的训练;第三, 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 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用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的操练上, 读的专门训练不够。因此, 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此外,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许多地方存在差异。如果我们只了解所学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 而不知道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文化背景知识, 则无法理解这种语言所表达的某些真正意义, 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 要加强课外阅读,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高中生英语阅读现状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的习惯:一是习惯于逐字逐句阅读文章, 从而减缓了阅读速度, 对文章的理解变得困难;二是过分注重细节, 忽视对材料的整体理解, 把握不了材料的中心和重点语段;三是猜测生词能力差, 不少学生养成了遇到生词就翻字典的习惯, 缺乏猜测技巧。但是, 阅读对高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近年的高考而言, 阅读理解部分占整份试卷的27%。从题量上看, 阅读量从原来的四篇增加到现在的五篇。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在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的计算, 逐步发展到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想象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这些不仅对学生的做题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且对其深层理解能力也颇有挑战性。因此, 要解决这些问题, 光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 选择难易适中的英语课外阅读。很多高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都存在畏难情结, 其实, 我们只要选择适合于我们自己水平的读物, 通过阅读只会使我们感到如鱼得水, 兴趣横生, 提高水平, 进而引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动机。相反, 却只会事倍功半, 对英语阅读感到如履薄冰、索然无味。

(2) 选择感兴趣的题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对于英语课外阅读来说, 如果我们选择阅读的书籍是我们所喜爱的, 那就等于我们选择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爱不释手, 越读越想读。可见,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也是成就成功阅读的关键。

(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某个材料的时候, 要注意把握写作者的写作态度及写作意图。通过阅读作品, 我们要和作者产生某种思想上的共鸣;要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或顺着作者所阐述的某种观点的逻辑思维关系, 从而做出对阅读材料的正确判断, 切忌以自己的观点先入为主。

(4) 注重长句、难句以及复杂句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长句、难句以及复杂句, 这往往影响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一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此类句子的分析方法, 同时在实际训练中指导学生将长难句子化整为零, 再难的句子只要抓住关键词,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做阅读训练时, 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坐姿端正, 集中注意力, 然后要求学生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 (1) 阅读时要默读, 不能出声或在心里默默地读; (2) 不要指词阅读; (3) 避免回读; (4) 要学会猜词。只有克服了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思路才不会被打断, 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 捕捉更多的信息,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6) 养成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应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 学会用英语写些读后感,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从最初的浅阅读逐渐养成深阅读的习惯。这样, 学生对阅读的作品不再局限于主旨大意, 还能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真正读有所得, 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 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让学生大量阅读, 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能的指导,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能力, 从而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张红波.让英语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J].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05 (11) .

高中课外阅读书目 篇2

《论语》

《儒林外史》吴敬梓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间词话》王国维

《老人与海》海明威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静静的顿河》萧霍洛夫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 《荆棘鸟》考琳·麦卡洛

《家》巴金

《围城》钱钟书 《边城》沈从文 《四世同堂》老舍 《骆驼祥子》老舍 《呼兰河传》萧红 《阿Q正传》鲁迅 《人生》路遥 《活着》余华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金庸武侠小说

《明朝那些事》 《成长》王海玲

《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韩青辰 《长翅膀的绵羊》妞妞 《千万个明天》殷健灵 《樱桃之远》张悦然 《人间最美丽的词》苏樱

《秦始皇传》

《苏东坡传》林语堂 《李清照》刘小川 《毛泽东传》 《奥巴马传》 《曾国藩家书》 其它名人传记

《目送》龙应台

《文化苦旅》余秋雨 《文明的碎片》余秋雨

《凤眼菩提》林清玄 《晓风散文集》张晓风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其他散文名家:如:周国平、史铁生、吴冠中、毕淑敏、梁遇春

高一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论语》

《儒林外史》吴敬梓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间词话》王国维 《老人与海》海明威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静静的顿河》萧霍洛夫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 《荆棘鸟》考琳·麦卡洛 《家》巴金

《围城》钱钟书 《边城》沈从文 《四世同堂》老舍 《骆驼祥子》老舍 《呼兰河传》萧红 《阿Q正传》鲁迅 《人生》路遥 《活着》余华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金庸武侠小说

《明朝那些事》 《成长》王海玲

《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韩青辰 《长翅膀的绵羊》妞妞 《千万个明天》殷健灵 《樱桃之远》张悦然 《人间最美丽的词》苏樱

《秦始皇传》

《苏东坡传》林语堂 《李清照》刘小川 《毛泽东传》 《奥巴马传》 《曾国藩家书》 其它名人传记

《目送》龙应台

《文化苦旅》余秋雨 《文明的碎片》余秋雨

《凤眼菩提》林清玄 《晓风散文集》张晓风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3

可是,平时由于高中生的学习日程安排比较紧,各科课业负担很重,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有限,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做许多学生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如果硬让学生完全在课外独立阅读,学生只会流于形式应付,甚至放弃阅读。又因为文学阅读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通过不同途径建立的背景知识,当学生不能自觉地调动或者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时,文学阅读的进程必然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引导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存储的背景知识,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语文课的文学教育必须坚持语文教学应“以知识为先导”(张志公语)的原则,文学教育的双边活动均要有既定的方向、相对确定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拓展文学阅读。当然把阅读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处理是非常不现实的,于是我在教学中随时不忘授之以渔,再充分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指导阅读,让学生在课外有目的地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比较阅读,由此及彼

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文章,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选了《烛之武退秦师》《靳柯刺秦王》等文章,学习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将这些文章和《郑伯克段于鄢》《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背景、内容、人物、主题、体裁、题材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家语言风格相似、内容相关的作品。

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诗的结尾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松柏梧桐、枝叶交加、鸳鸯相向、叶叶和鸣,象征焦、刘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这一情节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的结尾都有相似之处。窦娥临刑前对天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桩誓愿都应验;秋先被恶霸张委迫害,花神出来惩治这两个恶人,所以,在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希望窦娥的愿望实现吗?”学生都说当然希望了,我说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希望,这叫“于事理不和,为人情所求”,在我们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结局,如牛郎织女的“鹊桥”,屈原的“白衣白马而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孙富的暴死”,梁祝的“化蝶”等,我们读了以后相信它符合生活的真实,正是这些浪漫主义的写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的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在环境描写对表现小说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方面的

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了。求同之妙,从而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延伸阅读,以“外”促“内”

此处说的“延伸”,是指由教科书向课外的延伸。教科书上的一些文章是精选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有些文章属于节选内容。课外阅读就能帮助学生扩大以课本为中心的知识面。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类节选自长篇名著的文章,教师就要尽量让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水浒》这些原著,了解名著的社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等,这样会对课文的学习有启迪和促进作用,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果我们把课外阅读比作“林”,那么,课本上的文章就是“木”,即见森林,又见树木,从整个森林的角度看“木”,当然比孤零零地看“木”更为深刻、透彻,而且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内的学习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随时点拨

在课外阅读中有许多的精彩篇目,教师完全可以把它引进课堂。对那些含义深刻、意境优美、文辞华丽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指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意境。教师点拨文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本着“少则得,多则惑”的原则。可以开辟文学鉴赏课,主讲由学生担任,教师补充,让学生体验到参与鉴赏课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是教师在鉴赏课前必须给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文学鉴赏要知人论世,将有关课文在时代坐标轴上准确定位,这不仅使学生有一种清晰的历史感,也便于从时代背景和作家境况入手体会作品的社会价值,为鉴赏创造条件;教师也要懂得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所蕴涵的文学因素的挖掘和讲析应尽量与学生的智能状况、生活阅历、心理特点相适应、相协调。例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教学中,对杜十娘死的探讨,学生就本着现在的意识形态去审视杜十娘的命运,认为她不值得去死,有钱还不能活下去吗?教材的分析是为爱情而死,在讲评时我认为在现在尊重生命的意识上,学生的观念无可厚非。要让学生懂得阅读文学作品既要知人论世地再现原作品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也要明白学以致用的目的,在阅读中吸收借鉴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理,匡正自己的思想意识。体现文学审美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利用读书笔记,读写结合

文学阅读的目的不只是提高阅读能力,也可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素材除了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也可来自好的文章。多读好的文章可以获得丰富的作文材料,可以达到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的目的。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读书笔记。笔记可以是摘抄,对那些文辞舒畅、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给人启迪的经典文章的摘抄,是写作的积累;可以是读后感,写出自己对所读文章的感受或所受到的启迪;可以是鉴赏文章,写出阅读后自己对文章评价,可以是某一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一学期满,要给自己的读书笔记写一个后记。教师可对写得好的读书笔记及时给予鼓励,并拿到学生中去交流,互相促进。这样,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五、经典阅读与影视文化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的功能进行教学活动。它的功能与文学鉴赏教学的特点密切相关,换言之,文学鉴赏课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多媒体教学又会极大地增强文学鉴赏课的效果,在以往的文学教学特别是鉴赏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现象,即使极力诱导,也难使学生“进入”作品中,这是因为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之间有相当的差距。学生对作品内容感到陌生,因而提不起兴趣,以至于畏难而退。特别是文言白话小说和外国文学里的小说,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恩仇录》。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其生活阅历的不足,增加对客观世界有关具体事物的表象积累,也缩短了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时间,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示,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具体可感的真实事物联系起来,把复杂多变的情感和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鼓励阅读,引导研究

阅读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要历经两个层次:感知内容,借助艺术的真实观察世界;评析内容,结合生活的真实认识世界。“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内容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文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在文学作品的的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去发现、去体验。

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比较阅读筛选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辩论中拓展思路,完善自己的观点;

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通过逆向思维、横向拓展、发散思维、类比联想,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和灵活性;

三是鼓励学生改编和创作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新颖的文体,以新颖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写出富有时代感、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来;

四是创设情境,提出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帮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收集相关信息,鉴别和选择信息,加工和转化信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锤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我自己所带的几个班中,涌现出了这样一些优秀的文章:《我眼中的李白和杜甫》《〈项链〉与〈珠宝〉之比较赏析》《从〈荷马史诗〉看女性的地位》《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再创造》,从学生的这些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研究性阅读能力已得到初步的培养,自然,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有不少学生的文章发表在校报或校外刊物上,对此,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刍议 篇4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

首先,阅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有些学生觉得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是单词太多,学了就忘。而在课外阅读材料中,有些常用的词复现率较高。对于这部分单词,学生就可以自然而轻松地习得。同时,词汇量的扩大也让听、说、读、写变得更轻松。

其次,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经常的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降低阅读时的困难。学生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哪怕是没有时间规律的课外阅读之后,在读阅读理解题的文章时“觉得没那么痛苦”了。

再次,阅读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现在的高考题中,单选题的语境设置更具时代气息,而书面表达的话题也比较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所以,知识面的扩大对解题也有好处。

最后,阅读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一些趣味英语阅读对学生来说除了是学习之外还是一种娱乐、放松,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思考和研究英语。

二、高中生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应遵循文章由易到难的原则。

1. 文章长度:

由短到长。高一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大多是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教师不妨指导他们由最短的小笑话、漫画或者如一些学习辅导报上的小资讯读起。这些笑话、资讯往往一分钟左右就能读完,有趣而且简单,并且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初,“兴趣”恰恰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

2. 文章内容:

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具体的文章如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报刊上的连载小说等,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时的信心,从而使其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之后,再渐渐过渡到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

三、高中生如何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容易。有时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时间阅读。这里,我们把时间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作如下建议: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初期,教师不妨每天给出课内的一小部分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指定一些简短而有趣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一些英语学得好的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比较快,也可以利用这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一些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初步养成之后,教师就可以逐渐减少课内所用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利用课外的零碎的时间去阅读。根据这些时间的长短决定阅读文章的长度。

四、英语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 词汇的处理。

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或影响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词要借助工具书,查清词的意义、用法,必要的时候还要把这些词摘录下来。一些专有名词一般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时学生可以跳过去不管它们的意义。还有的词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出其意义的。而猜词的能力也是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

2. 长句、难句的处理。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句式。一个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做个有心人,留意、分析已学过的句式,同时思考、与同学讨论、分析不熟悉的句式。还可以把一些优美的句子摘录下来进行背诵,增强自己对英语的语感。

3. 文章大意的把握。

对文章大意的准确的把握,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考试时对付阅读理解题目。要把握文章大意,就要注意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首尾段落和各段落的主题句。此外,一些学生还需要克服阅读时的一个类似强迫症的坏习惯,即遇到生词时,不管该词是否影响理解都要较长时间地停留、琢磨,以致于影响阅读速度,更不利于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4. 阅读时应详略得当。

这里的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不同的文章,阅读的详略程度应不同。对于很简单的、纯粹是为了娱乐、放松而读的文章或者偶尔碰到太难的文章就应该略读(即run through)以了解大意。对于难度适中、观点新颖或句式多样等的文章就要精读(即pore through)。另一方面是对于文章的不同部分,阅读的详略程度应不同。一篇文章,不需要从头至尾都仔细研究,有时也不能从头至尾都略读,这就靠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决定。

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高中语文学习完全走上了一条应试教育的路子,“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那薄薄的一本教科书,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下,学校也不能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应有的关注,这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等现状。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广吸收,厚积累,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刘国正老师曾多次指出:“课堂上就那么薄的几本书,极其有限,要想教好,学好语文,必须大力开发课外阅读,并进行延伸和拓展。”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教师的专断性讲读替代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阅读思维僵化,阅读方法贫乏,阅读时间短缺,阅读信心消失,甚至产生“拒绝阅读”的心理,最终导致他们不会读书。我校是是一所基础薄弱、学生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普通高中,据我们课题组对全校502位同学的问卷调查显示:58%的同学不喜欢语文课,61%的同学喜欢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课,77%的同学不会自主独立阅读,真正能主动地进行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不到21%…… 问题严重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从每年的高考反馈的情况来看,语文科最难把握的是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最低。

综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指导不力,有些老师还要禁止学生的“闲书”进教室;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方法;

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研究性独立阅读的能力;

4、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

5、课外读物资源不够,阅读量不足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落实课堂阅读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阅读;重视文本、作者、读者的三维互动;开发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序、有效的指导,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还有,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课内阅读时间毕竟有限,“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课外阅读脱离了课堂的局限,摆脱了教材的限制,没有了老师的牵制,可以使他们神思飞扬,展示灵性,与文本、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张扬个性,因此,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较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更多的阅读时间及提供给他们更多更好的书籍等。

造成高中生阅读如此尴尬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以期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 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

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3、“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4、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5、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2、分析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期从思想、行为、条件等多方面协调、提高认识,为高中生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及阅读环境。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序有效的指导、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泛读,欣赏式、研究性阅读等)

5、通过大量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形成语文素养。

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7、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增加知识积累,加强文学修养,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品味语言,提高文学修养、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语文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向学生推荐、确立与之相符合的课外读物。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4、教给学生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5、研究性课外阅读。

6、课内外阅读互动。

7、课外阅读评价制度探索。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五 研究对象及方法

对象:本校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教师来自于各年级段。

方法:

①问卷法:对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

②分析法:对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对策。

③课堂实践法:指课堂教学中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效果比较研究、总结。④指导实践法: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拓展阅读课等课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成果。

高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篇6

方法不是万能的,没有方法是万万不能的。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它有益于视野的开拓,智力的发育,素质的提升。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学生的阅读就没有内驱力,没有内驱力的被动阅读是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好的效果,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是我们要着力研究的。有了兴趣,再慢慢培养持久力,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我们让榜样的作用充分体现。

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其实我们都知道,言传不如身教。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兴趣阅读的人。老师的兴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学生对老师喜欢的书产生好奇心理时,教学契机就产生了。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自己阅读作品的精华部分向学生介绍一下,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这种做法是可以抓学生的兴趣点的。

其次,还可通环境来激发学生阅读。一言一行都是教育,一草一木都可作为手段,班级中的板报、墙报、读书角、标语、班训、演讲会……把学生置身于爱阅读能阅读的环境中,他自然会有阅读的兴趣。

再次,通过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时事演讲、人物评论、佳作欣赏、读书竞赛、一日要闻、专题辩论……,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搞,相信学生的智慧,相信活动的力量,如果活动中有老师参与,那效果会更好。有段时间班上学生掀起“周国平热”,我自己也找来周国平的作品,边读边和学生交流,一下了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并且有了共同话题,还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就连一向不爱读书的同学也加入了读书热潮,浓郁的读书气氛很快就形成了。我还曾组织学生看中央10套的《百家讲坛》,勾起学生对有关书籍阅读的欲望,收效甚佳,有的学生还写了评论。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一词用得非常好——养成。

1.集腋成裘,利用零碎时间

在曾经做过的课外阅读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反映没有阅读是因为学习任务繁重造成时间太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个普遍的现象:一旦学生做完了教师“规定”的笔头作业,就觉得无所事事了。这时,如果能够把零碎的时间用来阅读,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学会随时翻阅,一旦形成习惯,将受益无穷。

2.圈点勾划,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读书的目的很大一部分在于积累,积累思想,积累事实,积累语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或勾划、或批注、或提纲、或摘录、或写读后感,还可专题讨论,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长久以后,不仅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鉴赏力能够得到训练,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必然有所提升。

3.读说结合,综合运用效果好

有一个实验数据是这样描述的:学生听会的内容只能记住一半,让学生教会别的同学,可以掌握80%。因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交流的主体要丰富,既可师生交流,也可生生交流;交流的方式要多样,可以借助课前演讲,也可以开设专题讲座,还可以安排专门的交流课,更要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

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在信息量爆炸的年代,学生进行简略的阅读相当必要。要指导学生学会略读的方法,可以指导他们先读序与跋,再读目录与章回标题,再确立目标进行浏览,必要的地方再细细品味,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略读,精读的内容老师肯定要精细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将略读和精读相结合,长期积累,就能读有所得。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学生所有阅读内容中,很多人最感兴趣的是情节,其他的内容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可摘录、可背诵、可仿写、可化用,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得。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

3.个体阅读与交流讨论相结合

《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阅读后所获得的心得如果不能与其他人交流,那他的收获将大打折扣,与别人交流,可以去芜存精,去伪存真。

总而言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个性很突出的行为活动,但中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传授他们阅读的方法,养成他们阅读的习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让我们的学生扬帆书海,让我们学生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根头发,呼吸的每一缕空气都充满文字的芳香,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 杨伯峻.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 中华书局,2006.12.159.

[3] 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M]. 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09.134.

[4] 乔桂英. 阅读方法指导学[M].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57.

农村高中生课外阅读初探 篇7

一、绝大多数农村中学图书较缺, 可读的书较少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建校近五十年的农村高完中, 但仅有一个图书室, 图书存书不到一万册, 且绝大多数都是陈年的“辅导资料”, 真正能让人百读不厌的名著和让人一睹为快的新书较少。仅有一套《资治通鉴》, 一本《辞源》和一本《康熙字典》算是有价值的书。“二十四史”不全, 四大名著仅有两套, 其他名著较少。如课标中规定的必读书《论语》、《孟子》、《庄子》等古代文化经典著作没有, 《子夜》、《边城》、《复活》、《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雷雨》、《哈姆雷特》等中外名著也没有, 更不用说像《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之类的文学理论著作。一句话, 图书室的书绝大多数是过去的教材的“教师用书”、“辅导资料”, 或是在书店长期积压而无人问津之后, 书店为清除垃圾并提高影响的赠书。因此, 图书室的书可读性不强, 每年只能吸引一部分刚从外校入学的高一学生, 因其以上原因, 不久便无人问津, 图书室形同虚设, 常常是“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学生不喜欢读书, 无读书习惯

现在农村中学的高中学生是在中考中几经筛选, 重点中学, 城内中学, 中职招生后所剩的最后一批成绩较差的学生。正如我校一位刚从初中部到高部任教的教师所言:“所见的都是在初中不愿理会的学生”。这批学生基础差, 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培养其读书的兴趣。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不爱读书, 也不会读书, 读不懂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厌学而厌所有的“书”。因无兴趣而不爱, 因读不得法而读不会, 因其基础差不能领悟而读不懂。只有极少数其它学科太差而单是语文较好不能升入更好学校的人, 虽有好读书之心, 却因前面无书可读, 最终也销尽读书的念头。

三、教师不会引导学生读书, 也不愿引导学生读书

我国学者钟启泉曾指出:学校建设需要“硬件”、“软件”、“人件”。“人件”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如果缺少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那么改革和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但是农村高中的教师, 也如同农村高中学生一样, 是经主城区、中心城市教育等进行多层次筛选后所留下的预备队——为稳定城市教育, 年年都要进行选调。农村高中教师无外乎是选调后的三种人:因性格、家庭羁绊等无意进城者、在竞争中暂时失利无能进城者和刚入伍者。因此, 现在的农村教师既不稳定, 结构也不合理, 素质也较差。他们中要么自己读书极少, 无读书习惯, 因而缺乏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 即不会、不擅长指导;要么其暂时失利者和初出茅庐者他们在积蓄力量准备来年一搏, 希冀鲤鱼跳龙门——进城去。而今全国各地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 应试教育的实施抓得紧。虽然“课标”中“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是, 目前我们的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大多数人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的评价观念都还存留在第一代的测验和测量时期和第二代的描述时期, 还没有进入评价的第三代时期 (判断时期) 。更没有达到评价的第四代时期 (建构时期) 。社会形成一种定势, 把教师的能力和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落在考试上, 尤其是高考上。新的评价体系, 无论是对学生、对教师、还是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整个社会仍是以甄别、选拔为评价功能。眼下各地各级部门, 都按学生考试的成绩评价教师水平的高低。要想进城, 业绩没进入整个区县的前二分之一, 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试问哪一个想调进城的语文教师愿在课外阅读上下功夫呢?毕竟阅读的效果, 换句话说, 文学素养的培养是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它虽然对人影响深远, 却见效太慢, 一时半刻难见功效。想进城者, 谁愿舍近求远呢?还是让学生多做几套练习题, 虽说这是房中建屋, 但毕竟是“吹糠见米”的事呀!而“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叶澜语) 。

四、学校领导怕学生读课外书而影响学校的业绩

笔者认为也因前评价体系的原因, 造成绝大部分的学校领导不谈学生阅读课外书, 他们怕:怕学生不务正业, 怕学校教学质量下滑导致学校的位次靠后。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是一两天、一年半载就能明显提高的, 万一因教师指导不得法, 学生阅读不得法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岂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吗?一旦年度统考 (顺便说一句, 笔者所在地区初、高中仍实行统考) 时, 学生成绩排名比以往靠后, 有仅影响学校今后的发展, 如资金的争取, 教师的配置等都会受影响, 而且将直接影响领导的评优、晋级和任用。如果因此而掉了乌纱帽, 岂不冤哉!所以领导也怕学生读课外书。

五、家长和社会不支持读课外书

据有关调查表明, 当今国人读书的越来越少, 反是网络读书的在增加。国人本身读书的少未受过书的益, 当然不会支持学生读课外书。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到学校是读书的, 但这里的“书”是教科书, 是与升学有关的教科书。家长、社会关心学生是“作业做了没有”、“学习成绩怎么样”。没有谁会问一个学生“你看过XXX书吗”之类的话。由于当今网络管理的不当, 造成许多上网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误入歧途, 造成众多的教师、家长都谈“网”色变。因而在家长们看来, 看小说、杂志如看电视、上网一样是不务正业。不是常有学生的书被家长收了、毁了的吗?所以说整个社会缺乏读书氛围, 没有人支持、鼓励学生课外涉猎。

综上所述, 现行农村高中学生处在一个无书可读的地方, 加之无意去读, 又无人指导, 不被支持, 他们能读好书吗?能完成新课标的任务, 得到文学的熏陶吗?因此农村高中要想实现新版“大纲”和“课标”的精神, 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浅谈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篇8

《牛津高中英语》共11个模块(分书11册),39个单元(前5个模块各3个单元,后6个模块各4个单元),每个单元阅读课文后都配有Reading strategy版块,教师应当根据课本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多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加关注学习的相关问题,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增强学习满足感。英语课外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学习乃至学生人生发展的作用。

一、高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 英语课外阅读能加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会常常遇到很多看不懂、看不明白的地方,他们会针对不懂的问题,主动查阅资料,进行知识补充。学生面对不懂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自行去处理和解决,在体会阅读的快乐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对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课外阅读对学生有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将来独立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地去分析处理。另一方面,课外阅读还有利于他们终身的发展,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长期去积累所需要的知识。

3.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大学习的纵向和横向范围。新鲜阅读材料的注入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快更好。

4.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发展潮流

当下的考试形式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理解能力。课外阅读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两个方面双丰收。

二、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1. 合理选择材料

对高中生而言英语课外阅读不单单是一种阅读,也是种文化交流,在阅读时会了解到外国的风土习惯、社交礼仪、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为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消除误解,做出正确的推断和推理,教师选择材料应该注意载体的多样化,要能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在体裁上,散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各类文体也都要有所涉猎,以至于学生在面对不同风格的英语文章时能够更好地理解。

2. 材料的启迪性

英语不单单只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通过课外阅读引起学生们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因此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健康乐观、幽默大方、寓意深刻的材料。另一方面,要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外国经典,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思想萌发,切身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 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

有学者把阅读过程按照阅读的目的分成以下几种:(1)接受性阅读:读小说、看报纸、阅读说明书等。(2)反思型阅读:读一部分,结合前后文,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否相同。(3)浏览性阅读:先总体上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大意,再看题目开头段和结尾段。(4)扫描性阅读: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乘车时的列车时刻表信息。(5)精读:为了研究文章的字句,仔细阅读,深刻理解其内在含义等。阅读的方式有很多,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应该以精读为主,其他阅读方式辅助,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材料的大体内容、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传递的深层信息和作者本身的意图,对文章的后续发展有一个合理的推断。面对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面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多分几个部分,逐步去理解。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悄然提高阅读能力。

三、小结

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外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英语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阅读和研究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成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受用一生。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篇9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 使之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做法谈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的具体做法。

一、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与教材课文配套的《高中英语读本》

英语读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训练他们快速阅读的技能。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 题材较为广泛, 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活动。一是读前活动, 通过提供未知的背景知识, 提出关注的问题,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读中活动, 专门设计了读中思考的简短问题, 编加了大量的边注。这些边注有词汇词义注释、复杂语句解释、背景知识补充、文化知识补充、值得模仿的语句摘录等。三是读后活动, 这部分主要有阅读理解活动或学习写作活动。我在每上完一单元教材后就利用一节课时间, 安排学生当堂独立完成相关阅读活动。

二、《新概念英语》

笔者认为《新概念英语》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最好的一本书。我们一般利用周五的早自习进行阅读训练。第一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口头回答课后的问答题及理解选择题, 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录音朗读课文。第二步, 要求学生利用一些连词把理解题内容按要求连句成文, 写在专门的作业本上。第三步, 向学生解释KeyStructures部分, 为了节省时间, 让学生口头做后面的语言点专题训练。此书文章短小, 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又很强, 学生容易接受,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收获明显, 因此学习兴趣浓厚。结果, 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 写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套路。

三、外国文学简写本

进入高二,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英语简写本 (即英汉对照本) , 重点推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书虫》系列, 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阅读, 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拥有同一本书的同学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和体会。有些同学写得很好, 不但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上也下了一番工夫, 可谓刻苦用功。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 供学生阅读欣赏。

通过两年不断的课外阅读训练, 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同时笔者鼓励学生间交换读物阅读, 以方便学生之间切磋。

四、《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

进入高三, 在我的推荐下, 学生订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此报提供时事新闻、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各方面报道, 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思维和交际能力的报纸。该报在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上颇具匠心, 特别吸引学生眼球, 加上选文语言地道, 文字优美, 图文并茂, 报道信息新、时效性强, 贴近学生生活, 成为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笔者在使用《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进行辅助教学前, 先仔细研究该报的栏目设置, 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读报课让学生阅读报纸, 以保证阅读的时间和质量。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习作共赏”的文章必须阅读, “Testyourself”题目必做, “Help”中的词汇及短语必记。利用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下去。

通过教学实践, 学生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学习兴趣, 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笔者认为应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然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给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 为今后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3]范泽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6 (4) .

如何开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篇10

(1) 没能结合学生实际, 为学生选书不当。

(2) 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 平时的检测未能及时跟上。

(3) 没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重视不够。

(4) 老师的意识没能跟上, 总认为学生不会阅读, 或认为阅读影响了对统编教材的教学进度, 因此对此项课外阅读的实施大打折扣。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应主要贯彻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 可以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等一些常用教学法, 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方法。

(1) 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 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 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

(2) 阅读文章时, 对所学内容要点,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阅读、寻找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回答, 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

(3) 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 并借此检测或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 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猜词义的能力, 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

(4) 读过每篇 (段) 文章后, 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的重点句子, 复述其内容。

(5) 教师使用提问法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 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 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材料的选取

阅读是一个过程,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通过阅读收到一定的效果, 达到一定的目的, 必须遵循一个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 甚至可以是一些优秀学生习作等, 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只有学生的阅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方能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新闻报道、生活常识、科普文章等, 加深拓宽内容。选材上, 我们要尽量做到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

四 、材料的应用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 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 放任自流。在阅读速度、方法等方面, 教师应给予指导。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一定的策略, 那就是:①默读与朗读相结合;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③猜测词义与查字典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我们遵循了以上原则。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每周完成一本;②读懂故事后, 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有感情地朗读;③完成书后的精读材料;④完成阅读卡;⑤每周五阅读欣赏课;⑥评价。

学生写出了一本本精彩的“reading cards”, 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型, 做到了泛读与精读的结合。尤其after—reading thoughts一栏中, 一段段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 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等, 不仅让同学在阅读的同时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多角度、深层面的思考, 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每周一节阅读欣赏课, 欣赏同学自己的阅读成果。学生自主选出钟爱的情节, 人物对白进行角色朗读、表演。挑选出色的阅读卡进行展示, 所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 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思想性更深的教学活动, 如角色换位思考、人物性格分析、辩论、采访等。这不仅是教授了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上一篇:歌曲资源下一篇:文化对旅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