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堤防

2024-05-11

河道堤防(精选十篇)

河道堤防 篇1

早期河道堤防建设采用的方法是钢筋水泥、浆砌石和干砌石护坡。这种方法硬化程度高、投入小并能取得较好的防洪效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抛弃了这种建设方法, 开始建设自然型、生态型的河道堤防。这种新型河道堤防的设计思路是将防洪治水与生态景观融为一体。

传统的河道堤防形态僵直、河床硬化、水流联通遭到破坏, 生态型的河道堤防的水路生态系统是联通的, 可以通过渗漏作用可以对城市地下水进行补充。在河道里可以养殖、种植植被和设立湿地保护区使河流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提高了河水的自净能力。在河堤上可以进行绿化、建设生态景观, 保护环境的同时又美化了城市周边。

1 传统河道堤防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破坏

传统的河道堤防设计之初只考虑了防洪作用没有考虑对生态的影响。传统的河道堤防设计为了降低施工量将弯曲的河道强行取值、将河堤使用砌石混凝土硬化、河床也被填平使河道截面形成规则的几何梯形或者矩形。这种做法阻断了陆路和水路的生态联结, 破坏了水生动物的栖息地、产卵地, 破坏了河水自净能力降低了水质, 阻碍了河水对城市地下水的补给作用, 所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河道景观遭到破坏

传统的河道堤防设计为了追求成本最低和最大保护面积将河道设计的趋向于一条直线, 自然的河道是弯曲的、分叉的、不规则和宽窄不一的, 靠近岸边的河床一般也被填平, 造成河道的横截面呈现规则的梯形或者矩形的几何图形。

河滩的消失使河槽变窄、动物失去了栖息地。这样的设计使河流失去了自然、天然的形状, 使河道看起来非常的僵直、单一与环境极不协调, 河道的自然景观遭到极大破坏。

1.3 施工简单粗暴

料场、施工现场、弃渣杂乱无章, 施工后道路没有及时修复、植被没有恢复、陡坡没有防护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和生态破坏。

2 生态河道堤防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态河道堤防相对传统的河道堤防具有诸多优点, 但是仍然存在对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资金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问题。

2.1 对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为了追求GDP, 部分地方政府将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 对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地方政府认为生态河道堤防建设投入大、经济效益小, 属于出力不讨好的项目, 没有看到生态河道堤防对保护环境的巨大作用, 没有意识到生态河道堤防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子孙工程。

2.2 缺乏资金管理

生态河道堤防建设不是建好了就没事了, 更需要后期的维护和管理。由于缺乏专项资金的维护和管理, 刚刚建好时看着非常美观, 停个两三年就变的脏、乱、差。

这主要还是政府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认为建好了就完事了, 然后将资金和精力放到其它地方去了。由于管理资金的缺乏使前期投入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2.3 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河道堤防建设刚刚发展起来, 还缺乏专业的设计人才。生态河道堤防建设属于一向系统工程, 从设计到施工都需要进行认真规划, 许多地方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设计和严格的思考就开始施工, 建设好的生态河道堤防千篇一律甚至简单粗糙, 不但浪费了资金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生态河道堤防建设涉及到水利、环保、农业和城建等好几个管理部门, 缺乏统一的、有效的管理, 权责划分不名, 需要国家建立一套统一的、完善的管理机制。

2.4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当前的生态河道堤防建设没有专业的机构和人员, 人员素质低、管理效率低、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地方政府对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造成资金投入少、岗位待遇低、岗位人才培养不足和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对生态河道堤防建设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 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策略

3.1 将强对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认识

首先政府需要认识到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重要性, 建立建全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成立一只专业的、有效的管理人员队伍。严格把关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 因地制宜的设计生态河道堤防, 建设出一道高质量、高水平的城市自然景观。

建设好后还要成立一只专业的维护队伍, 生态河道堤防的绿化、保洁和维护都需要有专人进行。

3.2 加强资金投入

由于生态河道堤防建设属于公益性的建设, 投入大产出小, 因此需要进行投入专项资金进行设计、建设和后期维护。生态河道堤防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子孙工程, 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湿地保护区和生态景观可以局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解决一些城市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补源不足、环境恶化、PM2.5超标等等。

3.3 因地制宜

生态河道堤防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经济和人文条件, 因地制宜进行设计, 如:当地人口分布区域、上下游生物群落、走右岸生态系统等等。选种的植被应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美观和土壤等相适应。建设施工应注意对当地环境、水和生态的影响, 避免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 最终建设成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美观的、生态的和实用的生态河道堤防景观。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生态河道堤防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很多城市的生态河道堤防建设值得表扬, 达到了其应有的效果。

随着我国对生态型河道堤防建设认识的提高, 更多的城市和农村将出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摘要:河道堤防的作用是让河水按照人类的意志进行流动从而预防洪水的发生。河道堤防的应用自古已有, 现在更是被得到广泛的应用。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河道堤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保护了新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 我国的河道堤防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对目前我国河道堤防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建设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河道堤防,生态,策略

参考文献

[1]魏燕华.基层生态堤防建设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科学学报, 2011.

[2]李海琴, 潘琼, 孙佑祥.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探析[J].建筑界, 2014.

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 篇2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部门,是本省各地河道堤防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江河流域的规划和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负责堤防工程的管理维护,并在各级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防洪调度工作。

第三条 为加强河道堤防管理工作,各地应根据需要建立健全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归各级水利部门领导。

市区、城镇河段的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由当地城建部门与水利部门共同组建和领导,按江河流域规划的要求及市区、城镇总体规划的安排,负责市区、城镇范围内的河道堤防管理和防洪工作。

第四条 凡与河道堤防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必须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河道堤防的管理工作。

各级河道堤防主管部门要本着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群众,切实管理好河道和堤防。

第五条 水利、电力部门在河道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交通、航运、放排、自然生态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并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在河道、滩地、堤防或护堤地上作业,事前必须报经当地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同意,并服从指挥。在河道、滩地内开采砂石土料,应由当地河道堤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管理,与河道整治相结合。

第七条 凡在河道、滩地上修建工程设施的,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及上下游左右岸河道堤防安全,不得引起河势的不良变化,不得妨碍河道水文观测,不得危及水陆交通安全。

在河道、滩地上修建工程设施,必须提出设计方案报经当地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下列分级管理权限呈报审批:

一、工程设施涉及或影响的范围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由所在行政区域的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审批;

二、工程设施涉及或影响的范围跨行政区域的,由其上一级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审批;

三、在本省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及珠江三角洲主干河道、滩地上进行建设,由建设单位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报省水利部门审批;在珠江三角洲各出海口门进行滩涂开发,由开发利用单位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报省水利部门转报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填堵河道,或在河道、滩地上抛石筑坝和围垦;不得在堤防或护堤地上修建各类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

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其他设施,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河道堤防主管部门缴纳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收费标准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的主要干堤,堤身只准铺种草皮,不准种树。其他江海堤防种植护堤作物,必须严格按照省的有关规定,由河道堤防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垦堤种植。

第九条 区级以上水利部门及其他专业部门对其管理的堤防工程,应根据当地水情,规定警戒水位和安全水位(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主要江河干堤的警戒水位和安全水位,应报省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审定),建立健全防洪组织和防汛工作制度,落实防洪抢险队伍和任务,按规定储存和更新防汛物资,做好汛期的防洪工作。

江海堤防涵闸和拦河闸坝工程的闸门启闭操作,必须由管理单位指定专人按操作规程执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操作或越权指挥。

第十条 堤防两侧应留有护堤地。凡过去已征用、划定的护堤地,均归国家所有,由河道堤防主管部门管理。

新建堤防和尚未划定护堤地的堤段,当地市(地)、县人民政府应按下列规定划定护堤地:

一、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干流的堤防和捍卫重要城镇或五万亩以上农田的其他江海堤防,均从内、外坡堤脚算起每侧三十米至五十米;

二、捍卫一万至五万亩农田的堤防,从内、外坡堤脚算起每侧二十米至三十米;

三、捍卫一万亩以下农田的堤防,由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划定。

未达设计标准的堤防和险段,其护堤地应适当加宽。

第十一条 凡利用堤顶作公路的,必须经当地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同意。所用堤段的路面铺筑和养护、维修,以及因提高防洪标准,需要重新铺筑路面时所需的物资器材,均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使用单位负责。修建跨越堤顶的道路,必须另行填筑坡道,不得挖低堤顶,留下路缺。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确因生产或建设需要破堤修建涵闸、泵站、交通旱闸、埋设管道或兴建其他工程设施,应提出工程设计方案,经当地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同意,并报上一级河道堤防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动工。报建单位应按批准的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按期完工,并报请验收。如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原建单位必须负责加固、改建或堵闭,废弃的应拆除并回填夯实。

第十三条 为保证河道两岸堤防安全,凡在本省内河行驶的高速双体船及其他大马力浪损堤围的船只,应当在通过危险堤段时减速行驶。

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应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堤防及其滩岸的具体情况,在必须限制航速的河段设立限制航速标志。

第十四条 凡受江海堤围直接捍卫的农田(包括农民的自留地)和农工商企业,每年应向河道堤防管理部门交纳堤围防护费。收费标准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五条 对模范执行和维护本条例有显著成绩,或在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中有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河道堤防主管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六条 凡违反本条例,妨碍河道堤防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擅自在河道、滩地、堤防或护堤地上修建工程设施,以及围垦和违反规定进行种植者,按“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限期由原建单位或其所有者拆除清理。

二、在河道、滩地上倾倒矿渣、炉碴、煤灰、泥土、砖石、瓦砾、陶瓷碎片、垃圾的,限期由原倾倒单位或个人清除。

三、在河道、滩地上乱挖及乱堆土、砂、石料、煤炭等杂物,或在堤身及护堤地内取土、扒口、挖洞、埋葬、铲草皮、开沟,或在堤上行驶铁轮、木轮和重型车辆,以及擅自挖低堤顶通车等,造成堤防及河道护岸工程损毁的,应由造成损毁的单位或个人负责修复,并赔偿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四、船舶在限制航速的河段超速行驶,应对船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罚款或行政处分;造成河道两岸堤防及护岸工程损毁者,还应根据其损毁程度和应负的责任,令其部分或全部赔偿修复工程的费用和所造成的损失。

五、擅自启闭防洪防潮堤上涵闸的闸门,挪用、盗窃防汛抢险物资器材,损毁防汛站仓、通讯、照明、观测设备和各种测量标志等防汛管理设施的,应根据损失程度,令其赔偿外,还应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罚款,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各项,除责令当事人负责拆除、清理、修复(或负责该项费用)和赔偿损失外,可以根据情节轻重,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各级河道堤防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模范执行本条例。凡违反本条例,玩忽职守,营私舞弊,虚报情况,伪造资料,违章运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应给予管理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对拒不执行本条例,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河道堤防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或破坏河道堤防工程设施的,或不服从防洪调度命令造成重大事故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当事人须作出责令拆除、清理、修复及赔偿、罚款等处罚的,由当地县级以上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决定。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支付的经济赔偿或罚款,应从单位的利润留成、企业基金、经费包干结余等资金中支付,不得摊入生产成本或基本建设投资,不得列入营业外支出,不得因经济赔偿或被罚款而减少上交利润和应纳税金。对个人的罚款,由个人负担。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被处以罚款的当事人,应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收受罚款的银行应定期将罚款上缴国库。具体收缴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负责人和当事人,应给予行政处分的,由所在地河道堤防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按干部、职工的管理权限,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河道;堤岸防护;护岸施工技术

引 言

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水利工程是否稳定与牢固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水利工程建设,为了预防洪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的破坏,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提防护岸工程的建设的加强也更加的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当前的堤防护岸工程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重点探讨了堤防工程中的相关填筑知识和护岸技术,旨在为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一、河道堤防管理现状

(一)隐患存在较多。堤防护岸的隐患主要是在水位高的时候,由于存在的裂缝、孔洞、软弱带没有得到修理,导致河岸决堤。一般来说,这种隐患如不及时处理,危害巨大。目前,产生这些隐患的原因主要是在建设堤防时,采用分段逐年填筑形成,就地取材,施工技术差,最终导致土堤碾压软弱不实,内部空隙裂缝多;另外,由于堤防的外界环境变化比较大,管理困难,新险工与旧险工变位频繁,另外,随着周围土地的开发利用,许多护堤林带或河滩也被利用,为此带来更多的隐患。

(二)管理手段落后。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手段落后。堤防护岸管理主要以建设、审批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为主,巡查维修工作得不到重视。城建、环保、水利及渔业等部门都有对河道管理的责任,导致管理混乱。另外,我国在公共设施上的监控技术落后,缺乏监控工具,缺乏信息化管理措施。

(三)不能充分认识到河道堤防护岸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部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不大,很多人都没有充分的意识到河道堤防护岸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堤防的破坏行为较常见,树木被砍伐,土堤被霸占,甚至进行随意的开挖,严重影响到堤防的使用。而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不够,对于毁坏堤防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人人不重视,甚至许多企业将工业垃圾随意倒在河道上,河道污染,河床淤积,严重影响到堤防护岸。

二、提防建设中的堤身填筑技术分析

(一)土料的选择和开采。对于堤防护岸工程来说,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土料的选择,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选择具备防渗要求的土料;其次应该按照就近原则,就近选择合适的土料。按照设计要求,综合分析土料的水分、土质、开采条件以及运距等的因素,然后确定开采那里的土料。一般来说,粘性较大的土壤适合心墙、铺盖的使用,而堤后重盖可以使用砂性土,冻土块、淤泥土、杂质土、膨胀土等不适合用于填筑。清理淤土、排水后再进行土料的开采,一般采用以截为主的排水方式,采用立面或平面开采土料,在开采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土料的质量,确保开采的土料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二)堤身填筑施工技术。1.堤基清理。堤身修筑前应保持干净,因此,在筑堤前首先要对堤基进行清理。清理的内容主要有:堤身、铺盖及基面,首先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加高培厚,压实平整后,要确保周围杂质可以完全清理干净,而且还要满足设计要求。2.开展填筑操作。在进行填筑操作时,如果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应给予一定的水平分层,按照从低处向高处来逐层进行填筑,不能在倾坡处进行铺填,只有在提防的横断面与其坡度比为1:5时,才进行一定的倾坡处铺填处理;在进行人工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段作业或者更改已经确定的工段长度,一般来说,机械作业以100m作为一个工段为最佳。不同的工段,要进行统一的铺土和碾压,如果出现了界沟,可在界面处进行搭接。在软土上面开展筑堤工作时,应根据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分层填筑,尽量选用含水量高的土料,并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避免出现操作问题。3.压实作业的相关要求。压实作业在确保堤岸的稳固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确定相关的碾压参数,然后进行压实作业,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质量可以达到预期要求。在压实作业中,土料的含水率一般为1-3%,可在各段设置一定的标志,避免漏压、过压或欠压的出现。采用20-40%填筑方量的洒水量,一般来说,控制洒水量的办法是选择最优的含水率。

三、河道护岸技术

(一)坡式护岸技术。坡式护岸指的是将抗冲材料顺着岸坡及坡脚覆盖在一定范围内,在护岸技术中采用比较多的就是坡式护岸技术,原因是这种技术不会对河床和水流条件产生破坏性影响。护脚工程是坡式护岸技术的关键,同时也处于护岸工程的根基位置,护脚是否稳固,对于护岸工程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做好护脚工程,首先必须要有较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材料不仅可以有效的抵御水流的冲刷和磨损,还应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对于河床的变形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另外,由于是在水下施工,还应具有良好的水下防腐朽性。抛石护脚属于平顺坡式护脚工程技术的一种,该技术适宜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严格遵循施工程序,并做好抛石船位置设计。抛石工作应按照自上游向下游渐进的顺序进行,先点后线,由远而近,自下而上分层均匀地抛投。沉枕护脚同样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护脚工程技术,其主要的施工方法是:首先用芦苇、柳技等扎成一定尺寸的梢把,并将其放在石块堆置的枕架上,最后用一定规格的铅丝捆紧成枕。枕体的两端装上较大的石块,为防出现枕石外漏现象,将其捆成布袋口状。一般来说,沉枕为单层,如果遇到局部陡坡险段,可设计成双层或三层。为防止在最枯水期沉枕的外露,需要将沉枕上段低于常年枯水位下0.5m左右。在枕体上部加抛压枕石,以确保枕体的稳定性。

(二)墙式护岸。墙式护岸技术指的是沿着堤岸修筑一种竖直陡坡式的挡墙,这种护岸技术在海岸防护和城区河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堤外无滩、河道狭窄的堤段,或者受地形条件限制且容易受水流冲刷的堤段,多是采用这种护岸技术。这里所说的挡墙也可分为扶壁式挡墙、重力式挡墙以及悬臂式挡墙几种形式。一般来说,在临水侧多采用直立式挡墙,为了实现减少工程量的目的,尽量的缩小护岸的断面,但前提条件是其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来说,墙体材料要满足堤岸的稳定性以及抗冲刷的要求,以浆砌石、钢筋混凝土为主,而且墙基要求嵌入堤岸护脚一定的深度。

(三)坝式护岸。丁坝、顺坝的修建是典型的坝式护岸,为了预防堤岸边坡被水流、波浪或潮汐冲刷,提前将水流挑离堤岸。这种护岸方式又可分为丁坝、丁顺坝、顺坝、潜坝四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丁坝护岸,这种护岸方式具有重点性和间断性的特点,适应于水流较缓、河床宽阔的河段。

(四)其他方法。其他的护岸技术主要有土工布法和播草籽法两种,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土工布和草籽来护岸,将不同规格的土工布缝接起来,用于堤岸的保护;播种草籽,使草籽发芽,通过植物的固定作用,保护堤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在水利工程的防洪体系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提防护岸工程可有效的预防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对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的研究,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更加确保了提防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普峰.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的相关施工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2014,02:89.

河道堤防的维修加固措施 篇4

1.1 堤身的渗透破坏

堤身的渗透破坏主要分为堤身建筑物漏水、背水堤坡渗水、漏洞和集中渗透几种。 (1) 河道堤防的堤身建筑物一般都是由混凝土和土体组成, 两者要相互的融合, 在无法融合情况下, 会出现堤身和穿堤建筑物之间的裂痕, 这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堤身建筑物出现渗水的现象。 (2) 在堤身背水一边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位都比较高, 在高水位持续一段时间以后, 非常容易出现堤坡渗水现象, 对整个堤坡系统带来巨大危害, 在情况比较严重时会出现滑坡问题, 对整个堤坡进行冲刷。堤坡冲刷现象的出现还和其他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堤身横断面不够宽, 或者是堤身坡比不协调、填筑层面过高、堤身和堤坡交界处不够牢固, 都会导致这种问题出现。 (3) 漏洞是指在堤脚周围或者是堤防的背水坡附近出现孔洞, 在孔洞出现流水现象以后对堤身的安全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堤身在修建时使用的施工材料不合格也会导致孔洞的出现, 因此, 在河道堤防施工中, 对建设质量一定要给予重视。堤身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逐渐出现老化的现象, 在老化以后也会导致孔洞出现, 进而出现流水现象。 (4) 集中渗透是水流直接接触堤身时水流的冲击力较大对堤身的土体抗渗程度带来了破坏, 产生冲刷破坏现象。

1.2 堤基的渗透破坏

堤基在施工中要保证其具备一定的防渗透破坏效果, 但是, 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土层隆起、断裂或者是渗水现象, 在出现洪水时, 一旦水位过高就会导致背水面渗透的比例增大, 在堤基不能承受时将会导致更大的破坏现象出现。坝基的破坏现象会最先出现在比较脆弱的地方, 主要是表土覆盖不厚的地方, 堤基在出现管涌现象以后, 如果不尽快维护将会导致溃堤问题。

2 河道堤防常用的维修加固措施

2.1 前堵型防渗

所谓前堵型防渗就是把土工膜铺设在临水侧, 或设置防渗铺盖、前截及防渗斜墙等设置, 不过这些措施会受到实际工程河势水流的影响。如果设置防渗铺盖, 可以充分将天然弱透水层的作用发挥出来, 不过需要注意, 要对天然弱透水层、下卧透水层的各项参数进行全面检验, 比如颗粒级配、渗透系数、允许渗透坡降等, 以便于在天然铺盖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铺盖补强措施满足工程要求。进行堤身临水侧前堵时, 在堤身临水侧填筑土平台, 注意土料的渗透系数不得超出工程设计要求范围以外, 以满足降低背水侧出逸比降的目的。在诸多前堵型防渗措施中, 在堤防迎水面铺设土工膜, 不仅整体性较好, 而且规格化的产品大大提高了铺设的便利性, 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堤身变形的情况。

2.2 中截型防渗

所谓中截就是在堤身中采取防渗措施, 常用的包括黏土灌浆、劈裂灌浆、铺设土工膜以及设置混凝土截渗墙等措施。在采用灌浆加固法时, 要注意浆液材料的选择, 通常为黏性土或砂壤土, 如工程需要可以掺入适量水泥制成泥浆;按照堤身具体的隐患部位布置钻孔, 一般布置为梅花形, 孔深不得小于隐患者深度, 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灌浆压力。

采用劈裂灌浆法时要注意, 钻孔时要沿着堤身轴线最小主应力面布置, 并灌注泥浆, 其主要作用是形成浆堤互压, 泥浆析水后会固结, 此时浆脉连通的所有渗漏隐患者均可以被泥浆充分填充, 并挤压密实, 最终形成泥浆体防渗墙。

2.3 后排型防渗

后排型防渗措施主要是在提防背水一侧采用减压井、减压沟或者是压渗导流沟等措施, 对堤身背水侧的断面面积进行增加, 并且保证浸润线始终控制在堤坡以下。在采用后排型防渗措施时对一些问题要进行注意, 其填筑土料的透水性要大于原堤身。后排型防渗措施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堤防吹填法, 利用吸泥船吸取江河中的泥沙将其运输到堤身的背水侧, 然后进行沉淤处理, 可以防止基础出现渗透或者是破坏情况。对出现渗透破坏的堤基可以利用减压井对险情进行排除, 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 而且, 时间越长减压井的排水量会越来越小, 导致其逐渐失去作用, 因此, 在应用方面要进行更好的分析。

3 河道堤防不同部位维修加固方法的选择

3.1 堤身维修加固方法的选择

堤身维修加固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河道堤防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出现漏水情况以后, 可以利用填筑压实机械吹填的方式对透水的位置进行后堵, 也可以建设临时防渗墙, 可以将地基的防渗一起进行运用, 采用垂直防渗墙方式进行施工。

在河道堤防中, 生物洞穴是导致堤身出现漏洞或者是跌窝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汛前非常难进行发现, 而且在汛期时危险出现的非常迅速, 而且在堤身断面有限制的情况下, 破坏会更大, 因此, 在出现大的危害之前要采取方法进行解决。为了避免危险的发生, 汛前要进行彻底的检查, 采取开挖回填的方法进行处理。

3.2 堤基维修加固的措施选择

堤基存在下列情况时可以采用铺盖防渗措施:在地基中相对不透水层埋藏比较深, 透水层比较厚或者是临水测有稳定的滩地。在堤基覆盖层比较单薄的情况下, 透水层埋藏也比较深, 厚度比较大, 可以选择压实填筑方法, 对堤基存在的渗透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堤基透水层比较浅, 可以采用垂直防渗措施进行截流处理, 在迎水侧堤脚位置可以设置黏土截水槽。在覆盖层比较厚的堤基, 对强透水性比较深的情况, 可以选择盖重措施, 在渗透系数方面要保证其大于覆盖层, 对扬压力要进行降低, 减压井的位置要保证设置在背水堤脚处。

3.3 软土堤基的处理

在河道堤防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在淤泥、淤泥质粘土等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的情况, 在这种地基上建设堤防工程, 要先做好地基的加固处理工作, 保证施工的质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多种方式, 其中高压喷射注浆法与深层搅拌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从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发展而来。高压喷射注浆要对钻机的钻孔进行利用, 将喷嘴注浆管放置在土层预定的位置, 然后利用喷嘴喷射出冲击土体。

4 结束语

河道堤防采用何种维修加固措施要根据堤身的土质、建筑、堤基地质条件以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 对渗透破坏危害的程度也要进行综合考虑, 对维修加固措施的经济性也要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一种或者多种的方式来进行治理, 这样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在防洪工程中, 河道堤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因为很多的河道堤防建设时间比较久, 因此, 出现了很多的损坏现象, 为了能够保证河道堤防能够正常的使用, 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河道堤防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渗漏现象, 对其进行维修加固非常必要, 主要的加固措施是前堵型防渗、中截型防渗以及后排型防渗。防渗加固方法的应用要根据堤基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以及渗漏程度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选择, 这样才能保证防渗加固措施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关键词:河道堤防,维修加固,防渗,堤基,软土地基

参考文献

[1]常桂芹, 周博, 焦海波.堤防防渗加固办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高春宝.蓟运河堤防渗透破坏成因及除险加固措施[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

[3]管晓燕.当涂县青山河堤防现状及加固分析[J].江淮水利科技, 2012.

[4]尹必贵.城市水系护岸加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程与建设, 2006.

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 篇5

【发布日期】1984-09-12 【生效日期】1984-09-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

(1984年9月1日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84年9月1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河道管理

第三章 堤防管理

第四章 防护林管理

第五章 河道防汛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河道和堤防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完整和河道行洪畅通,充分发挥河道和堤防工程的综合效益,保障江河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河流属国家所有。两岸的滩地,除集体有证土地外,均属国家所有,严禁任意侵占。

第三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河道的统一管理。县(区)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部门是河道的主管部门。在一个地(市)、县(区)境内的河道,由所在地(市)、县(区)水利部门主管;跨地(市)、县(区)的河道或重要的河段,由上一级水利部门主管。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保护农田、集镇安全的,由水利部门分级分段负责;保护城市(含县城)安全的,由所在地的城建部门负责;保护单独企业安全的,由该企业负责。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专业管理和群众管护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和群众管护组织。专业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各级水利、城建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群众管护组织由沿河的乡(镇)、村建立管护段、组,或与专业户、护堤员签订合同,落实管护责任。

第五条 第五条 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和群众管护组织,在搞好河道堤防管理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综合经营。

第二章 河道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河道整治规划,按河道主管权限由各级水利部门负责制定,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涉及城市的河道整治规划,应由水利部门会同城建部门共同制定。

防洪工程设计标准:城市所在地堤防工程,按防御五十至一百年一遇的洪水设计;县(区)所在地堤防工程,按防御三十至五十年一遇的洪水设计;农田防洪的主要堤防及集镇堤防工程,按防御二十至三十年一遇的洪水设计,一般堤防工程,按防御十至二十年一遇的洪水设计。

第七条 第七条 河道两岸规划的防洪大堤之间为河道行洪范围,未规划的河道可按设计洪水确定行洪范围。

一、河道行洪范围内严禁修建违章丁坝、顺坝、套堤、生产堤和码头等阻水工程;严禁任意围滩造田和乱种林草;严禁修建房屋、仓库、货栈、高渠、高路等阻水建筑物;严禁向河道内倾倒矿渣、煤灰、土石料和堆放杂物。

二、修建桥涵、渡槽、倒虹等跨河工程,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排涝,不得引起河势的不良变化,不得影响上下游、左右岸的安全,并须按河道主管权限,经水利部门审查同意。影响城市安全的,要同时取得城建部门的同意。

三、在桥梁上下游修建堤防、护岸等工程,不准堵塞桥孔,不准破坏桥梁设施。

四、现有危害河道堤防安全的跨河建筑物及违章工程、阻水林草、堆积物,按“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期改建、扩建或清除。造成的危害由设障部门负责处理。

第八条 第八条 河道的水、土、砂、石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严禁任意开采。开采砂、石、土料及淘金,应在不影响河道安全行洪的原则下,有计划地组织采挖。

采运砂、石、土料,需向县(区)或城市河道堤防管理单位申请,领取采运证,在指定地点采运,并应向河道堤防管理单位缴纳管理养护费。

第九条 第九条 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应在重要河段设立固定观测点,对河道断面、水位、冲淤、河势变化以及堤防、护岸、护滩、险工等进行定期观测记载,积累资料,为管理、维修和防汛抢险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章 堤防管理

第十条 第十条 修建堤防工程,必须根据河道整治规划,作出工程设计,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能施工。工程竣工必须进行验收。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沿堤两侧划定护堤地和安全管理范围。

一、护堤地:

1.宽度:黄河韩城至潼关段,防洪堤临河一百至二百米,背河五十至一百米(从堤坡脚算起,下同);渭河宝鸡峡至耿镇桥段,防洪堤临河十至二十米;背河三十至五十米;耿镇桥至潼关段,防洪堤临河二十至五十米,背河十至三十米;汉江武候镇至小峡段,防洪堤临河三十米,背河十米。其它河流由所在地(市)、县(区)确定。市区河段由城建部门确定。

2.护堤地由河道堤防管理单位管理使用。临河护堤地主要用于营造防浪林,背河护堤地主要用于抢险取土和营造防汛用材林。

3.护堤地由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土地管理部门、水利部门(城市为城建部门)共同划定。集体有证土地划为护堤地的,由县(区)人民政府从国有滩地中予以调整。无法调整的,权属不变,但其经营利用方式须服从统一规划和堤防管理的要求。

二、安全管理范围:主要堤防临河、背河各宽五十至一百米(从堤坡脚算起);一般堤防由所在地(市)确定。安全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权属不变。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为保护堤防工程安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侵占护堤地,不得任意开垦种植农作物;

二、严禁在安全管理范围以内掏砂、取土、挖池、挖窑、开沟、开渠、打井、爆破;

三、严禁在堤身挖坑、开口、埋葬、耕种、放牧、掘草皮、堆杂物和任意修建房屋;

四、严禁偷盗、拆毁工程石料、桩木、铅丝、混凝土板;

五、严禁破坏各种测量标志、观测设备、通讯路线、照明报警器具、水文设施、界牌、里程桩、护堤护林标志、防汛管理房屋以及抢险救生道路、避水楼台等。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禁止影响堤防安全的铁轮车和载重车辆在堤顶行驶。降雨泥泞期间,除执行紧急任务的防汛抢险、军事、公安、救护车辆外,禁止其它车辆通行。利用堤顶作公路,必须经河道管理单位同意,由交通或有关部门加修路面,负责维修养护。

修建越堤道路,必须填筑坡道,严禁破堤修路。临河坡道不得阻水挑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在堤防上修建涵闸、泵站及埋设管道、电缆等,须征得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同意,报水利或城建部门批准。工程竣工验收,要有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参加,不合格者不准投入使用。已建涵闸、泵站、管道、电缆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由原建设单位加固、改建或封堵。废弃的应清除并回填加固。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行洪区以外的旧堤、旧坝、老岸要予以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准任意侵占或拆毁。

第四章 防护林管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堤岸防护林要作为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

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和群管组织要根据临河防浪、背河取材、堤身防冲的原则,积极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带。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堤岸防护林由河道堤防管理单位统一管理。管理单位可以自己营造,自己管护,也可以与群众管护组织、专业户、护堤员以及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合作营造和管护。或承包给群管组织专业户、护堤员、其他单位营造和管护。

提倡机关、学校、军队、厂矿、群众团体及保护区村民义务营造堤岸防护林。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堤岸防护林只许抚育采伐、卫生采伐和更新采伐,不得皆伐。采伐更新要提出计划,征得水利部门同意,报县(区)林业部门审批。

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和群众管护组织要建立苗圃,自育良种壮苗。

严禁毁坏、盗伐堤岸防护林木。

第五章 河道防汛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河道堤防管理单位要在各级防汛指挥部领导下,积极做好防汛工作。汛前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渡汛计划,并对河道堤防工程、抢险物料、通讯路线、照明报警设施、观测设备、抢险救生道路以及抢险队伍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汛期要坚守岗位,加强巡堤查险,密切注视雨情、水情和工程情况。发现险情,要及时组织抢护,并协助做好组织群众和重要物资的安全转移工作。汛后要对河道堤防进行全面检查,及时修复水毁工程。

防汛任务大的河道堤防管理单位,要建立防汛指挥机构。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凡有修建江河堤防任务的城市、集镇和农村,在保护区内的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都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每年参加防洪工程义务劳动十天左右。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在发生洪水险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况下,防汛指挥部和河道堤防管理单位有权组织、动员附近干部、群众、驻军及现场人员参加抗洪抢险;有权使用附近土地,使用土、石、竹、木及其它物资器材,使用车辆及其它运输工具;有权对阻碍行洪的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进行紧急处置。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行政区接界段的防汛工作,由上级防汛指挥部负责建立联防组织。

各行政区要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做好各自境内堤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维修,汛期要加强巡查防守,遇险及时抢护。不允许在下游边界留缺口或修建不合质量标准的工程。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按照贡献大小,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水利、城建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出现超标准洪水的情况下,由于对工程平时维修管护好,遇险抢护得力,未造成决堤淹没重大事故的;

二、在出现超标准洪水并且确实难以防守的情况下,能及时组织群众和重要物资安全转移,避免重大损失的;

三、施工中节约投资、提高质量、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

四、综合经营好,收入不断增加,连续三年实现管理经费自给有余的;

五、积极推广先进经验,采用先进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

六、积极组织动员本系统、本单位干部、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和防洪抢险,表现突出的。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个人(包括群管人员),按照贡献大小,分别由各级人民政府、水利、城建部门或河道堤防管理单位给予奖励:

一、热爱河道堤防管理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

二、在技术革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或有发明创造的;

三、坚守岗位,遵守纪律,护堤护林成绩显著或完成任务成绩优异的;

四、模范遵守、认真执行本规定,同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作斗争,有显著功绩的;

五、防洪抢险、抗洪救灾英勇顽强,奋不顾身,事迹突出的;

六、防止和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损失的。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有关规定之一的,责令限期清除或改建,并给予经济处罚。违章工程及建筑物按其总造价的百分之十至二十罚款;堆积物每立方米罚款五至十元。逾期仍不清除或改建的,管理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有权雇用劳力机械强行清除,或给受危害地区修建保护工程,其费用由设障单位负担。同时,对违章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或对单位负责人给予纪律处分;无理阻拦或闹事的,给予治安处罚;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二、违反本规定第八条有关规定的,按当地砂、石、土料销售价的三至五倍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项及第十五条的,没收其非法收入,赔偿经济损失,并限期退还或修复。情节严重的,同时处以经济处罚和治安处罚。经济处罚每占地一平方米,罚款一元。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三、四、五项及第十三条有关规定之一的,除限期清除修复、退还、赔偿外,并根据情节处以单位一千元以下,个人三十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不遵守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造成境内下游接界段溃堤决口,使下游行政区遭受淹没损失,要追究上游行政区有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情节恶劣、损失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六、毁坏、盗伐、滥伐堤岸防护林,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及《陕西省森林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七、拒绝、阻碍管理人员执行任务,无理取闹或殴打管护人员的,给予治安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国家工作人员、堤防管护人员失职、渎职,使工程遭受损害或造成事故损失的,根据情节,给予纪律处分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经济处罚由水利或城建部门处理,或委托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处理。被罚单位或个人不服从处理,在接到处罚通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水利或城镇部门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罚款额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交财政部门,百分之三十作为工程的维修费和奖励费。

纪律处分由水利、城建部门提出意见,交所在单位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处理。

治安处罚由公安机关处理,追究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河道堤防 篇6

措施。

关键词:河道堤防管理;生态环境;防洪安全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4-0108-02

1 概述

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88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该条例是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它涉及到河道管理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我国对河道管理非常重视。河道堤防能够起到防洪抗灾的作用,是我国防洪工作的重要保障。河道地方非常坚固,它有足够的力量将洪水全部挡在堤防的外侧,从而不让洪水破坏家园、农田。本文主要对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2 吉林省的河道堤防管理现状

位于吉林省吉林省松原市幅员辽阔,总面积达到了20159km2,而且境内主要以平原为主,河流纵横,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河流123条,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66条。年平均降雨量800mm,降雨从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极易形成洪水。松原市河道工程主要以堤防、河道为主,共有堤防74.85km。堤防形式主要有干砌石护坡土堤、模袋护坡土堤、浆砌石护坡土堤,大部分堤防主要分布在发生洪水较多的地区,干砌石护坡土堤质量好、抗御大洪水能力强,但投资较大;模袋护坡土堤是我区使用最多的堤防型式,投资较少,又能抵御较大洪水的侵袭;浆砌石护坡土堤主要应用于防洪标准较高、堤防较长的河段。

吉林省松原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法律宣传不够,当地居民群众对河道管理工作不理解。这是由于上级对河道管理投入资金不够,在人员方面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河道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也不够。每年只是在乡镇地区进行宣传,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村庄进行宣传。而由于群众对河道管理工作的不理解,他们就不会积极配合工作人民进行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二是管理队伍参差不齐。三是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不够正规。

3 我国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上面介绍了吉林省松原市的河道堤防管理现状,总结了它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分析了它所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介绍我国河道堤防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够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政府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在经济上面,而忽视了河道堤防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河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对各级政府的职责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河道是自然的,他们也未认识到河道在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河道听之任之,没想过去治理。河道沿岸的居民和企业环保意识薄弱,他们不仅不保护河道堤防,甚至为了个人的短时利益,在河道上开垦、取土,有些河道甚至变成了垃圾场,各种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全都进入了河道,这严重破坏了河道的抗洪防水

能力。

二是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河道堤防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他们责权划分不明确,多头管理,这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水利工程局、环保部门,甚至城市建设管理局和农业管理部门都执掌着河道堤防管理权。他们之间管理职能交叉,而且各个部门之间各干各的,不能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交流。这就造成了好像有很多部门,很多人员在对该河道进行管理,但是实际上谁都没有真正在管的局面。而管理手段方面,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很多工作都是上级强制下达指令,然后下级单位部门硬着头皮临时抱佛脚开始治理和管理。并且河道堤防管理也未建立严格的巡查维护制度,很多小问题就是由于没能及时发现,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结果,最后变成了无法挽回的大错。虽然目前我国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很少有高科技的巡查、维护技术引入到河道堤防管理当中。配套的处罚措施也不严,很多管理缺失行为未能得到惩处。

三是管理人才缺乏。由于河道堤防管理工作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而岗位待遇之类的不具备吸引力,所以造成了岗位人才缺失。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都不愿意投身到农村的水利建设事业上。而领导又不重视,资金投入力度很小,更别说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体制了,几乎没有。

4 河道堤防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是加强对河道堤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河道堤防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向全体人民宣传其重要性。各地政府和村民可以组织一些河道保护活动,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河道的意识。各级政府要加大河道管理的资金投入。水利局要积极寻求国家的财政支持,充分考察当地河道堤防管理状况后,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治理的难处。要充分利用当地群众的力量,组织农民进行一些治理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

二是提高河道堤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由于河道堤防管理很特殊,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的管理团队来执行。管理团队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河道堤防的治理效果。因此,政府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并给予定时的培训。培训时要注重实际效果,让一些有治理经验的老员工亲自示范。还要聘请一些水利专家来做讲座,介绍一些比较前沿的管理新技术和新手段。培训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是建立河道堤防管理的长效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制度标准是保证河道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实现河道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河道养护工作可以面向社会进行招标,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养护公司进行河道治理和维护工作,实现管理和养护分离的制度。治理方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日常工作,而管理方应该派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工作,并及时对河道的养护工作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维护之后要进行相应的备案处理,若发现河道堤防有潜在问题或是隐患,要及时进行预防工作,将危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对河道堤防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有功则赏,过失则罚。充分调动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人。

5 结语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水利工作不断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关部门对河道堤防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河道堤防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同时还存在着继续改正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解决,为水利工程的更好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旺,范卓玮.我国水利投融资探索和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2010,(8).

[2] 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水利厅2011年度工作总结[R].2012.

河道堤防工程出险原因分析 篇7

之所以在河流两旁大规模的, 耗时、耗钱、耗力的修建堤坝, 是因为堤坝对大堤能够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 使大堤尽量的减少承受水流的冲击力。立足于我国修建的坝岸工程, 我们不难看出, 坝岸一般分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平顺护岸,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 直接在河流两旁放上一些抗水流冲击力的材料就可以了, 这样就能对河流两旁的泥土进行保护;另一种是堤坝护岸或者说是用垛进行保护, 这种方法相对于上一种来说有一些复杂, 用这种方法修建的坝是丁字型的, 这样既可以使坝岸变得更加美丽, 也可以对大堤进行保护, 同时还可以对河流的走向进行一定的引导, 起到了双重作用;还有一种形态是把上面的两种方法进行组合, 这样就会使坝岸变得更加的坚固, 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就目前的河道堤防出险情况而言, 大多数出险的坝岸是传统的坝岸, 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坝岸采用的材料不是十分的坚固, 传统坝岸一般采用土作为坝基的主要材料, 土是很容易被冲击掉的。而且由于过去我国科技水平的不发达, 导致修建坝岸的条件很落后, 这就使得坝岸的基础不是很牢固。从近些年坝岸抢修和防护的工作中, 我们不难看出, 一般采用平顺护岸的方法进行修建的坝岸, 都比较的牢固, 出险的情况较少, 而采用丁坝护岸的方法进行修建的坝岸一般出险的情况较多, 这主要在于丁字型的坝岸由于其形状的原因受到的河流冲击力比平顺的坝岸受到的河流冲击力要大, 因此出险较多。除以上的原因之外, 坝岸出险的原因还有材料的质量较差、修建的方向不合理等等。

1 丁坝附近的流态

在河流对坝岸进行冲击时, 丁坝对河流进行了一定的反作用, 这就使得河流的流向和速度发生一定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在坝岸附近更为明显。根据一些实验数据反应, 在修建丁坝之后, 河流流速和压强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在丁坝的上游处, 河流的流动受到阻碍, 这就造成了河流的水位上升。河流本来是一泻千里的平稳的流向, 但是由于受到丁坝的阻碍, 在丁坝前面三种流态, 一种是从丁坝两旁流过, 一种是直接冲击丁坝, 形成回流, 接着再从丁坝两旁流过, 还有一种是直接冲丁坝的坝头上流过, 之后由于冲击力度较大, 再行成回流。同时, 通过实验观察, 我们还发现了在丁坝坝头附近的区域中, 河流的表层与底层流向不相同, 产生了一定的分离。

2 形成坝前冲刷坑

在坝前一般会形成冲刷坑, 这种冲刷坑的形成一般在于坝岸附近的河床。如果坝岸附近的河床是堆积性的河床, 那床沙一般是细沙, 这种细沙和容易受到河流的冲击, 因此较为容易形成冲刷坑, 同时也容易给坝岸造成一定的损坏。不过, 如果坝岸附近的河床是粘性土组成的河床, 就不会受到河流较大的冲击力。但是河床的构成并不是一种物质, 有时是细沙和粘土交替存在的, 细沙和容易受到河流的冲击, 而粘土不容易受到河流的冲击, 不过一旦黏土层被河流的冲击力所损坏, 就使得坝岸的安全收到了威胁。这样就会造成坝岸出险。

坝岸的护脚石要有一定的坡度, 坡度越大, 形成的冲刷坑就越小, 深度就越浅。坝岸的护脚石坡度越大就说明坝岸的坡度越缓, 这样受到的河流的冲击力就越小。河流是有一定的流速的, 相同的流速在碰到坡度较陡的坝岸时, 冲击力越大, 而在碰到较缓的坝岸时, 冲击力越小, 这样河流对河床的冲击力也就变得很小, 从而不容易破坏河床, 而且冲刷坑也就变得较浅, 较小, 这样的坝岸就变得比较的安全, 不容易出现险情。

然而, 如果坝岸的护脚石的坡度过缓, 就会造成坝岸的断面很大, 依靠我国现有的坝岸抢险和防护水平是很难对其进行抢险和防护的。不容置疑, 冲刷坑的形成对坝岸出险是负有一定的责任的。一旦河床形成冲刷坑, 就会使得坝岸的高度增加, 坝岸的稳定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弱, 尤其是冲刷坑越来越靠近坝岸的根部时, 坝岸的坡脚就会被损坏, 这样就极易形成险情。冲刷坑的形成与河流的流速有一定的关系, 河流的流速越强, 冲刷坑的形成与发展越快, 反之则越慢。在坝岸险情较轻时, 对其进行一定的抢救, 就会减少险情爆发时的损失, 因此, 对坝岸一定要按时的进行察看, 防患于未然。不过, 对坝岸的抢险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这主要在于河流的流速快慢和是否及时的发现险情, 而一旦河流的流速较快, 发现险情不是很及时, 就会使坝岸产生一定的危害。险情较轻者, 不过是增加了资金的投入;而险情较重者, 就会造成坝岸的崩塌。

3 护底沉排的作用

所谓的护低沉排是指在坝岸前面修建一定的防冲反滤排体, 这样才能对河床进行保护, 从而减少坝岸出险的情况。第一是抗冲。增加河床的宽度, 就会增加河床的抗冲性,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河流的流程, 这就使得河流的冲击力降低。第二是护底。修建防冲反滤排体, 不会因为河流的冲击而遭受破坏, 这就使得河床得到一定的保护。第三使冲刷坑外移。对河床进行保护后, 就会使得冲刷坑向外移动, 这样就会保证坝岸的安全, 降低险情的出现几率。

摘要:一旦河道堤防工程出险, 就要进行及时的“抢救”, 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公共财产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河道堤防工程出险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河道工程,坝岸,出险原因

参考文献

[1]白永富.浅谈堤防工程与环境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薛彦东, 杨培岭, 王成志.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3]赵全儒.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加强河道堤防管理有效措施探讨 篇8

1 河道堤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存在较多的堤防隐患

堤防隐患是指堤身内部存在孔洞、裂缝、软弱带及堤基渗水通道等潜伏病害, 如果不及时处理修护, 容易在高水位的时候发生险情, 甚至造成决堤事故, 且堤防隐患表面难以发觉, 一旦处理不彻底容易复发。堤防隐患的产生主要来自2个方面:江河两岸、沿海防洪的堤防建设时大多属于就地取材, 是分段逐年填筑而成的土堤, 其施工技术散漫不到位, 因此造成堤身内部空隙裂缝诸多, 碾压软弱不实;外部环境造成的堤防隐患。一些堤防处洪水变化幅度大, 新险工与旧险工变位频繁, 管理较为困难。随着城镇周围土地的开发利用, 一些堤防内外护堤林带或河滩也被逐渐侵占, 亦造成了相当大的隐患。

1.2 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 我国水利等公共设施还处于建设阶段, 缺乏完备的长效管理机制。河道堤防的工作内容主要以管理建设工作、审批涉河工程及处理相关违法案件为主, 对专员专费巡查维修工作重视不够。且由于河道管理涉及环保、城建、水利及渔业等诸多行政主管部门, 职能交叉严重, 各自为政导致管理比较混乱。我国大多数公益类公共设施还不能做到制约性有效管理, 各种高新科技, 如实时监控、卫星定位等应用十分有限, 河道堤防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还任重而道远。

1.3 对河道堤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规, 例如《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 但法律法规的颁布取代不了普及河道堤防重要性宣传的作用。许多群众及管理干部对于其重要性认识还很不足, 沿河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堤上开垦、取土、随意伐树等屡见不鲜, 甚至部分群众单纯的认为堤顶是普通道路, 随意开挖上下堤坡道以方便行走。领导层面上, 对河道堤防的后期养护及相关整治还没有充分的重视起来。沿河企业方面, 部分企业随意将垃圾堆积在河道上, 造成河床淤积、河道污染及蓄水过流能力下降等许多问题。这基本上都是对河道堤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的。

2 加强河道堤防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加大管理力度, 不断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

2.1.1 加强河道堤防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日常运行管理

按时进行河道堤防及穿堤建筑的检查, 对规定的安全资料收集整理要做到全面系统, 并科学地建立相关财务、文书、险工险段的档案, 严格做好防汛值班、工程观测、维修养护及闸门启闭等情况的记录。

2.1.2 做好绿化工作, 加强河道堤防的自我调理能力

河道堤防管理工作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将绿化工作与调整水土资源种植相结合, 确定与段站相匹配的综合经营发展战略。具体来讲, 要及时进行老龄树木的更新, 积极控制堤防绿化空白段, 科学合理选择树种来管理不同的宜林地段, 形成堤防管理与经济收益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使得多种经营和水土资源开发齐头并进, 加强河道堤防自身保护和生态调节能力。

2.1.3 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创建河道目标化管理

创建工作的核心是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完善制度、执行规范。只有坚持进行创建工作, 才能为提高管理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也只有在创建目标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才能体现全体职工艰苦奋斗的历程, 才能体现管理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2.2 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管理堤防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并按照《防洪法》《水法》《河道管理条例》对河道堤防内的堆沙弃渣、乱挖乱建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教育, 对严重的违章建筑及违规行为可以在宣传后制定相关处罚措施, 以维护良好的管理环境。

明确河道堤防管理与乡县人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所在, 对保护范围内已建建筑的拆迁、堤后方塘填筑的堤段做到划界管理, 必要时可设立永久性界桩, 对于护堤地与农田相连处, 可以采用开挖后堤后排水沟作为分界线。这不仅有利于划分土地权属, 更有利于堤身积水外排, 保护堤防免受浸泡冲刷。

自从水利行政执法力量改革后, 水政大队及水政股专门从事河道采砂管理, 可能面临人员不足的尴尬局面。可在前文所述的经营自养后, 剥离部分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充实到水政执法队伍中去, 切实加大日常监管、巡查的力度。

在与地方政府积极协商后, 可以在其支持下建立水行政联合执法机制, 定期或突击与公安、海事、水利及相关行政部门进行联合执法, 对违章违规个人或集体进行严厉教育或处罚, 形成震慑力量。

2.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水利单位人才培训一直是困扰河道堤防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于一般行业, 河道堤防管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执法思想、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对此, 可以重新选配一支技术过硬的专职培训队伍, 对新聘选的职员与已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区别培训, 做到分层培养、按需施教, 将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侧重培训, 并建立人才培训与职务任用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可以在现有国家补贴的基础上, 积极提高河道堤防的工程效益, 提高相关护理修护人员的待遇,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 结语

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与养护 篇9

关键词:堤防,维修,养护

临夏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大夏河,大夏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槐树关河、老鸦关河、红水河、牛津河、漠泥沟河、清水河、多支坝沟、榆林河等河流为大夏河的一级支流,成荷花状分布,汇入大夏河后自西向东最后流入黄河。境内河道总长233.2km,其中干流114.1km,沟道119.1km,其中已治理河长30km,修建河堤总长58km,堤防工程对抵抗洪涝灾害的发生以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现出了河道堤防在水利工程中重要性。

1河道堤防工程的保养

作为维修和养护的专业工作人员,一定要经常检查河道堤防工程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按照养修并重和经常养护的原则,正确的处理养护和维修之间的问题。根据临夏县的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分析,临夏县在养护方面的方法已经逐渐改变了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现在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

2养护和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养护和维修制定的方案不健全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堤防工程的养护和维修已经制定了很多方案,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方案已经无法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无法与河道堤防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导致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堤防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没做好。

2.2养护和维修的资金缺乏

工程项目所需维修养护资金缺乏,是维修养护的最大制约,而河堤维修养护工作面大又比较分散,工作量大,从而导致维修养护资金比较多,资金的拨付力度是影响工程维修养护的最大因素。

2.3维修养护人员素质低

根据相关统计和分析,目前,我国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人员待遇不高,吸引培养不了高素质人才。由于维修养护人才的严重匮乏,维修养护工作很难顺利进行。为河道堤防的维修问题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出现了更多的维修河道堤防工程质量问题。

2.4没有全面的日常维护措施

应加强对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与养护的力度,对河道划分段落,列出巡查计划,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堤防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和养护,对制定措施制度不完善的,及时修正,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完善计划。但在事实中存在工作人员对维修不重视,加上很多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经验,导致维修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由于人为和资金落实不到位,经常出现工程维修搁置的情况。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工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3养护和维修的策略

3.1完善修护方案

很多地方对工程的前期及建设重视,而对于工程的管护则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所以,工程完工后应完善工程堤防维修的方案,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相关方案的出台力度,尽快完善维修养护方案,根据每个河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维修方案。由于资金拨付难度大,应调整维修方案,加大人员经费投入,毕竟人员经费投入少,而原材料投入大,这就要求转移工作重点,将人员经费投入作为重点对待。国家应想办法提高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工作。

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制定出高标准,高要求的方案,保证河道堤防工程能够安全的运行。

3.2完善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

每个河道水利工程的主管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工程的日常维护工作,制定出详细的,高效率的维修措施。在单位内部,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相应的责任明确到具体的人上。相关养护部门应该重视工程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加强对工程的巡查力度,将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维修部门要及时检查和解决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将安全隐患消除掉,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到影响。

3.3引入和培养专业维修和养护人才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引进优秀人才,也要制定出相关人才成长计划,加强专业培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待遇,争取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并且要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逐渐使工作人员意识到,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要向专业化管理的体制方向发展,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维修和养护人才,制定出合理的维修养护方案,同时加大维修养护资金,使工程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我国河道堤防防护林管理现状及模式 篇10

1 河道堤防防护林建设的内容及意义

在我国, 从作用和目的划分, 防护林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林、护路林、防风固沙林、堤防防护林等。防护林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目的而建设的森林系统。其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促进生产、改善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河道堤防防护林建设, 是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需条件;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增强碳汇的必要条件。

2 河道堤防防护林建设现状

按国家总体规划, 计划从1978—2050年, 8期工程, 分3个阶段进行, 计划造林3 560万hm2。同时,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多项措施, 建设完备稳定的大型防护林森林体系。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 林地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31.6%。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封山育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林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优化;林业生态体系逐渐完备;林业产业迅猛发展。但发展的同时, 仍存在一些问题:森林资源总量偏小、森林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3 河道堤防防护林的管理模式

3.1 管理原则

一是生态第一, 效益其次。生态优先, 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作为改善气候变化的战略决策;积极建设防护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绿色产业, 使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二是注重质量, 优化升级。数量与质量提高并重。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1) 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 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 产业由大向强转变; (4) 在保护方面由行政手段向法律经济等综合治理手段转变。三是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立足各地自然经济地质等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情况, 区别对待;对覆盖率低的地区, 找到落后原因, 以扩大覆盖面积为工作重心;对基础较好的地区, 要着重提升质量, 做到“四个转变”;对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要注重整体均衡性, 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注重绿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

3.2 管理任务

一是构建绿色屏障。在沿村、沿海、沿河、沿湖等生态脆弱地区, 构筑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作为绿色屏障, 发挥堤防林的保护生态、防灾抗灾、改善环境等多种功能, 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 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绿色屏障。二是增加绿色碳汇。在林木加工、资源再造等多个领域, 贯穿消费、流通、生产各个环节, 增加碳汇, 减少碳源, 研究新技术, 发现新能源, 节约现有资源, 保护环境, 探索新型产业结构, 改变林业消费模式。三是发展绿色产业。现阶段, 通过花卉、特色林产品、森林旅游以及经济林等产业的发展, 提高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促进新型资源培育和开发, 提高如林纸等加工业的附加收益;通过绿色化改造, 促进林业绿色化以及结构集约化, 从而促进了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3.3 管理系统

一是政府措施。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堤防林建设对于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把林业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并组织协调多方力量, 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3,4]: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扶持以及各种补贴制度都要贯彻落实;创新林权管理体制;依法行政, 使林业法制化, 严格执法, 打击破坏林业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林业信息化。完善林业信息体系, 实现信息技术在监测、评价、保护以及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建设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林业信息为基础, 以林业信息的存储、查询、发布以及分析为功能, 以服务林业管理部门为目的;进一步拓展电子政务传输网络, 实现区域间信息传输无阻碍;健全林业信息化管理, 以基础设施、数据库、林业数据中心以及信息门户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何姨娜, 李卫忠, 于丽政.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展望[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 (3) :85-89.

[2]梁宝君.三北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改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3]李俊, 颜福彬, 林雪锋, 等.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沿海防护林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216.

上一篇:学(协)会下一篇:转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