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建设

2024-07-26

合作建设(精选十篇)

合作建设 篇1

近年来,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的在全国教育领域普遍开展, 这种模式突破了学校已有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实现了课堂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机组合, 同时学生的课堂知识能在企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巩固, 对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 “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及时的吸收新鲜的血液, 为企业提供更适合自己的人才。

然而,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 在这场双赢的合作中, 学校的热情程度明显高过企业, 学校方面常常主动出击, 寻找尽可能的机会与企业建立联系, 开展合作;企业方面虽也认同“校企合作”办学对企业人才建设的积极意义, 但对合作方式、宏观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顾虑与担忧, 而这或为今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制度保障不够

在计划经济“企业办社会”的时代, 我国绝大多数的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都是由国有企业自办, 学校教育带有“订单式”教育的特点。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这些职校开始与原企业脱钩, 纷纷交由地方教育部门。随后, 由于国内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学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上, 全国大多数职校的生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如今, 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 努力探索新的办学模式, 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就业率, 以吸引生源。

但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 由于双方的合作形式松散, 缺乏约束力, 而有关法律规定对三方 (学校、学生、企业) 的权益保护语焉不详, 一旦出现民事纠纷, 三方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

在采访中, 学生如何上保险在北京德利得物流公司运营总监恽绵看来就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2+1”的培养模式, 即在学校经过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最后一年在企业实训。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基本上多为一线基层职位, 学生由于操作不当等各种原因而发生工伤事故的几率很高。学生由于在实习阶段还未正式成为企业的员工, 企业也无法给学生上社会保险, 但是在多数学校看来, 只要学生不是在学校范围内发生的意外情况学校也没有义务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学生发生意外, 学校和企业难免会互相推脱责任, 学生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护, 企业也会因此惹上官司而降低对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

而自新《劳动法》施行后, 企业在用工问题上就更为慎重。由于企业与学生并不能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 而只是签署较为松散的劳务合同, 而目前我国对于学生企业实习的最低劳动报酬和待遇也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数情况下, 企业只能和学校、学生个人逐个交涉, 这种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接收在校学生实习的成本和难度。

恽绵认为, “校企合作”能否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机制是前提条件, 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 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比如, 双方要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人员数量、到岗时间、在岗时间予以约定, 企业将此内容提前纳入生产计划, 如果学校不能履约, 导致企业生产损失, 必须按协议赔偿。再如协议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 安全保障由企业负责,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须按照协议赔偿解决。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 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 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 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

令人欣喜的是, 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尝试和改革。宁波市在2009年就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对于校企合作中涉及到校企双方的权责进行了界定。但针对校企合作的全国性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

综合成本过高

除了制度建设欠缺外, 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 也十分重视人力成本的控制, 尤其是隐形成本令很多企业感到难以承受。“和学校合作要做很多准备, 除了提供实习场地和岗位外, 还需要提供富有生产经验的员工或管理者进行指导。本身企业职工的工作相当紧张, 很多时候就成了忙中添乱。”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如是对记者抱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现在有很多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往往都是打的“人情牌”, 推动校企之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 而不是企业对于学校和学生的认可。而大多数没有和学校合作过的企业都将“自身财力和精力有限”作为主要原因。

恽绵所在的企业也和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合作机制, 但是不同学校的学生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千差万别, 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学校作为教育者缺乏对企业的了解, 仅仅是给学生灌输课本上刻板的知识,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无法去适应企业的要求。而企业作为盈利单位, 最希望看到的是新员工进入企业后能马上创造价值。随着行业的竞争愈发充分和激烈, 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才是企业负责人首要考虑的问题。企业追求的目标则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生产经营, 优化企业管理, 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 在采访中, 不乏企业认为校企合作会挤占企业自身的资源, 甚至会干扰企业的正常工作, 再加上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吸引力的高素质学生队伍, 使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事实上, 针对这种情况, 在去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就已经谈到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的问题:“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 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记者也了解到, 目前一些地区的劳动部门已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比如广东省相关部门就规定校企合作支出, 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给予优惠, 同时企业委托技工院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 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校企共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可按地税的有关规定给予营业税减免的政策优惠。尽管一些地区对于校企合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但是企业普遍反映这种优惠还不够力度。采访中有企业建议, 国家对于企业接收职教学生实习的事宜, 应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把企业的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来办, 纳入政府的建设规划和财政预算, 其规模应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规模相当。作为公益性事业, 其成本不应该由接收实习的企事业单位承担。

对此, 相关专家表示, 一方面应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具体措施扶植和支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另一方也呼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当履行社会义务。只有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 探索校企结合互利双赢的切入点, 才能真正建立起“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强大动力。

中南建设合作 篇2

1、合作区域:海南省儋州滨海新区第二组团,区域四至范围:东至排浦镇张宅村、南至排浦镇栗地村、西至排浦镇黑石村、北至白马井镇低地村。土地用途为建设用地,合作区域的四至及面积最终以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土地主管部门最终的审批结果为准。

2、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合作范围内成片开发建设所需土地的征地、“农转用”、收储及房地产建设用地手续的办理并负责占地范围内的全部拆迁安置工作。

3、本公司负责按照区域城市规划,按照本框架协议的约定投资建设该合作区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使成片开发区域内的土地达到“七通一平”(道路、上水、下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场地平整等)的条件。

土地成片开发费用包括征地、拆迁、安置费、耕地补偿费、有偿收回项目区域内其他企业用地费、规划设计费、基础设施建设费、上缴税费及各项政府部门规定的专项开支和费用等。以上成本除另有约定外均由本公司代垫,待土地收储出让后,从出让金中扣回公司代垫的土地成片开发成本。

4、开发建设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待成片土地开发完成后将按规定纳入儋州市土地储备,儋州市人民政府将按照“招拍挂”程序进行出让,土地成片开发收益(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土地成片开发成本,成片开发成本由双方共同审核确定),儋州市人民政府与本公司各占开发收益的30%与70%。

5、本公司完成土地成片开发后,将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所规定的“招拍挂”程序参与该区域范围内土地后续开发工作。

建设内部合作的营销团队 篇3

营销团队问题突出

国内众多企业的营销团队中,主要存在以下10大问题:

(1)营销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执行力差;(2)拉帮结派,独霸一方;(3)团队矛盾重重,形不成合力;(4)坐吃费用,营销腐败;(5)人员工资性支出大,企业营销成本高居不下;(6)人员流动大,优秀人才留不住;(7)客户是营销人员的客户,营销人员离开把客户也带走;(8)恶意控制销售进度,赚取提成、奖励;(9)短期行为,无打造品牌意念,重结果,轻过程,重销售,轻市场,(10)窜货、乱价,扰乱市场秩序。

营销团队如此“伤痕累累”,其效率可想而知,企业营销环节出现问题也就难免了。导致营销团队出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组织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激励因素、领导力因素、人才培养因素等。高绩效团队建设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系统改善。内部创业的魅力

通过企业内部创业,营销团队行为不仅能发生很大改变,而且双方的收益都将明显提高,其原因何在?

1角色变了。打工者变成“老板”,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角色变了,思想就变了;思想变了,行为就变了,行为变了,效果就变了。就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农民和农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是因为体制变了,农村的积极性发动起来了,劳动生产力最大化发挥出来了。企业内部创业改革,也是一样的。

2目标明确了。在传统的直线职能营销组织下,营销团队是上下级的雇佣关系,公司的目标虽然分解为营销团队的目标,但压力和责任不一样。团队在此状况下,总有完成完不成目标无所谓的思想,最多是少一些奖金或提成。而内部创业后,营销团队是打心眼地接受目标。

3激励加大了。在传统的营销团队激励方面,一般多是基本工资+提成(或奖金)模式,基本工资只与岗位级别有关,提成(或奖金)与销售目标达成相关。由于企业大多在目标设计上冒进,在团队奖励上保守,营销团队的激励机制不合理(例如变动的提成奖金太少,或者目标过高奖励不可企及),团队缺少完成目标的动力。而内部创业后,营销团队基本上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亏损自负,所以激励作用加大了。

4主动性增强了。内部创业后,市场发展成为营销团队自己的事业。付出就能得到回报,营销团队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市场上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客户的满意度会增加,市场业绩就能得到很大提升。

5费用使用合理了。一般情况下,伴随内部创业,公司的费用政策也非常清楚了。营销团队既要尽力提高销售业绩,又要考虑费用投入,因为赚钱和花费都是自己的。所以,营销团队对费用投入与产出就会做真实、全面的分析和规划,而不是原来那种不负责任,甚至发生营销腐败。

建立内部合作模式

一,内部合作的几种形式

企业内部合作时,营销团队与企业的隶属关系改变程度非常关键,一般团队独立程度越高,需要团队投入的资源就越多,团队的责任、风险与收益也就越大;团队对企业的依附性越大,需要团队投入的资源就越少,团队的责任、风险与收益就越小。根据内部合作程度的不同,内部创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目标责任制。企业和营销团队之间维持现有的上下级关系,营销团队仍然以公司身份开展业务运营,但目标绩效考核更加明确,双方签订目标责任书,约定营销团队应该完成的目标,公司应提供的支持,完成目标后团队的收益。在这种模式下,产品是公司的,市场投入是公司的,团队也以工资、奖金形式得到回报,但营销团队的激励比传统的营销团队明显清晰、加大。

2承包经营制。企业和营销团队之间已经不是简单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企业和营销团队就某一区域市场或某一产品签订承包经营协议,营销团队仍然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运作。但营销团队独立对市场开拓、市场维护负责,公司和营销团队同时对市场进行投入。营销团队具有了相对独立经营的资格,也担任自负盈亏的责任。

3合作经营制。企业和营销团队已经不是上下级关系,而变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和营销团队共同组建公司,以独立的经营主体开展市场运营。公司可以以资金或产品入股,营销团队以管理和资金入股等,营销团队负责运作市场,公司负责监管,收益按照股份比例分配。营销团队的压力和积极性明显加大,但又不同于独立的经销商,团队和企业“鱼水隋深”、“荣辱与共”。

4内部经销商制。企业和营销团队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营销团队变成经销商,代理销售公司的产品。营销团队对公司、对产品熟悉,对企业存在较深感情,同时公司也认同营销团队的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行。企业将市场经营权优先授于营销团队,营销团队享受经销商的待遇。此模式属于富含感情的新型经销商合作关系。

二、内部合作方案的设计

企业鼓励员工创业,希望建立全新的内部合作关系,首先要设计完善的合作方案,不然,可能导致双方的合作不成功,甚至连优秀的营销团队也离开了公司。内部合作方案设计应该包含如下的内容:

1合作方式的选择。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是变革一小步,还是作出巨大变革?这些要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市场地位、营销团队的实力和能力,以及公司的战略规划。合作方式的选择标准是在可控的前提将企业和营销团队的优势发挥最大化。

2合作对象的选择。不是所有的营销团队都适合进行内部创业的,企业建立内部合作关系时,一定要考虑营销团队的实际情况。可以内部合作的营销团队一般具有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忠诚于公司,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创业精神等特征。

3合作内容的确定。设计合作方案一定要清晰约定合作的内容,包括合作的区域市场、合作的时间期限、合作的产品及价格等内容。同时,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

4合作投入和收益。合作方案中,也必须明确公司投入什么,营销团队投入什么,特别是公司现有的产品库存、资金、账款应该怎么办,经营的收益应该如何分配,分配的时间,如何兑现等内容。此部分是双方合作的关键和基础。

5禁止行为。方案中必须规范营销团队哪些行为是可行的,哪些是禁止的,特别是伤害公司战略发展和品牌形象的行为。

三、内部合作模式的导入

1合作协议签订。设计好内部合作方案后,双方要签订合作协议,将合作关系确认下来,对双方也是一种约束。因为现在企业和营销团队都存在“诚信”的问题,内部合作最忌讳的是政策改变,所以,一定要签订合作协议。

2试点导入。企业和营销团队的内部合作,这种体制的变革不管对企业还是营销团队,都会有一定风险性,

对现有市场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企业,采取逐步导入的方式,首先在一些条件相对成熟、成功几率比较大的区域市场和营销团队试点,待验证成功后,再复制推广。

3平稳过渡。内部合作模式的导人还要注意市场的平稳过渡,不能因为新模式的导人,得罪了原有的客户,甚至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新模式转换时,市场的交接、客户的交接、库存的交接、促销物品的交接、人员的交接、账款的交接等都非常重要。交接不当,可能毁掉一个市场。

4核算结算。新模式的导入比较关键的还有企业和营销团队之间如何核算、结算,特别是没有独立实体的营销团队。建立固定的核算、结算制度很重要。如果因为核算结算不顺畅,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发展,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

5评估改进。任何一种合作模式,都不会是完美的,所以要定期评估双方的合作,发现合作中的问题,改进合作方案。通过评估改进,避免合作中的漏洞,清晰双方的权利、责任,优化分配机制,保证双方的长期、稳定合作共赢。

内部合作的管控与转化

一、内部合作可能带来的问题

内部合作既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释放营销团队的生产力,带来企业和营销团队的共赢,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有:(1)营销团队市场短期行为,仅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市场的长期发展;(2)不注重培育品牌,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作出伤害品牌形象的行为;(3)弄虚作假,中饱私囊,侵蚀公司资产,伤害公司利益;(4)偏离公司整体战略方向,不按照公司规划发展。

二、内部合作的管控

企业内部合作,没有完全切断营销团队和企业的隶属关系,营销团队的行为对公司的发展影响密切。所以,针对内部合作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对内部合作的营销团队进行管控。

企业对内部合作营销团队的管控方式可以分为行政管控、战略管控、操作管控、财务管控等几种形式。行政管控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对营销团队主要领导人进行任免、升迁、调换等,以实现对内部合作营销团队的管控。战略管控主要是对营销团队的区域规划、产品规划、推广规划是否符合公司的营销战略规划进行审核,实施战略纠偏。操作管控主要是对营销团队的客户开发、广告宣传活动、促销活动等日常经营活动通过申请、审批、督查等方式进行控制。财务管控是对营销团队采取预算控制、费用利润等财务指标考核控制、资金管理控制等。

内部合作管控要达到如下目的:战略方向不偏移;品牌形象要一致;市场发展要平稳;企业利益有保证;合作风险能降低等。

三、内部合作模式的转化

内部合作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合作模式适合了,确实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企业发展,可能这种模式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前进,需要再次改变甚至取消内部合作模式。隆力奇的多级承包模式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实现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现代KA渠道的发展壮大,这种模式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就像前些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科技化、机械化进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型农场类型的规模经济可能效率会更高。

合作建设 篇4

充分发挥合作优势, 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速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村作为弱势部门,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 种养面积小、产量低、生产成本高, 很难形成产品和产业的规模优势, 加之信息不畅, 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经济实力较弱, 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幅度明显不足。因此, 只有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才可以更好地把分散的广大农户联合起来, 把分散的资金、劳力、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重新整合起来, 同时以相对较低的交易费用进入市场, 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 以其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目的。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 提升农产品品质,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因素变化大的特点, 决定了采用新技术、新品种, 进行试验推广的风险性。通过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充分利用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协调作用, 把广大农民统一组织起来, 向农业科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使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 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加速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优势, 搞活农产品流通, 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及时、有效的传递, 某种意义上,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快慢, 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 加快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使广大成员获得更快、更多、更及时、更有效的经济信息, 按照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组织专项生产,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升级, 加速农产品流通,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行机制不健全, 缺乏持久性。

据调查, 目前各地农民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 但有实力、能实施规范化管理、有序开展工作的不到20%;缺少生机活力、勉强维持现状的在50%左右;根本没有、很难或很少开展经营活动的超过30%以上。许多农民合作社形同虚设, 缺少规范的组织章程和制度, 有些合作社连最起码的服务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大部分合作社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不完善、不健全, 尤其缺乏利益分配机制, 这是造成合作社难以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坚持长久发展的问题所在。

管理人员素质低, 缺乏战略性。

调查中发现, 现有合作社负责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户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农民, 他们对发展农民合作社虽有较高的热情, 但由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在市场经济和生产经营过程中, 低水平管理、低水平经营和低水平决策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合作社发展思路和战略决策方面, 缺乏长远性和超前意识, 局限于眼前利益和短期经营行为, 在带领合作社全体成员发展生产、规模经营、购销服务上, 缺乏大生产、大流通的战略性决策。

软件手段不先进, 缺乏应对性。

缺少或不会使用信息平台是大部分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如对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设备、信息服务手段的应用缺少科学认识和资金的注入;多数合作社活动经费来源有限, 正常活动的开展也受到限制, 常规性服务功能的发挥往往被搁浅;电脑、冷库、冷藏车、检测设备由于必要的硬件设施的缺乏造成产品检测、储运、信息获得和传递等难以有效进行。

开展服务不到位, 缺乏统一性。

从现实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情况来看, 相当数量的合作社都是突击成立的。大部分合作社虽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 但始终没有开展工作, 徒有虚名。即使开展活动, 也只是局限于服务方面, 对生产经营、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关键或核心服务, 无办法进行、无能力拓展。合作层次低、服务能力弱、经济效益差、竞争力不强。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综合性服务, 只是写在章程中、停留在制度里, 没有落到实处, 远远不能满足合作社成员的需要, 更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连接机制不衔接, 缺乏保障性。

规模小、服务弱、资金缺、实力差、不返利是众多农民合作社的通病,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关系仍然悬在空中。绝大多数合作社虽然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协助销售产品等形式, 建立起与成员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也与农户签订了合同, 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 屡屡发生违约现象, 双方利益都难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规范财务管理, 实行财务公开, 增强经营管理能力。

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必须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分配合理的产权制度, 明确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一是建立健全合作社总账、分类账、固定财产账、专用资金账等, 用以核算合作社资金运行情况。二是建立健全“正社员”和“准社员”账户, 用以记录和核算成员的出资、交易、公积金变化等情况。三是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合作社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盈余分配, 可分配盈余主要按成员与本合作社的交易量 (额) 比例返还, 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四是依据合作社章程和财务制度规定, 对合作社的财务状况, 每半年向成员公开一次, 接受成员的监督、检查, 并对成员所提问题进行答疑;年底编制合作社社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报告等, 于成员大会召开的15日前, 在合作社固定的办公地点张贴, 公开接受成员的监督, 确保成员对合作社的话语权、问责权、控制权。五是合作社的监事 (监事会) 负有财务监督职责, 对合作社的重大财务活动, 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规定, 通过成员大会进行决策, 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公开化, 切实做到盈余分配合理化。

规范服务内容, 开展经营服务, 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合作社在服务内容上要做到六统一:一是统一技术规程。合作社统一制定生产标准, 成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 同时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验监督等制度。二是统一农资供应。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确保采购质量安全。三是统一销售价格。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 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任何成员不得违规操作, 在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四是统一品牌销售。合作社所有成员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统一品牌销售, 通过品牌效应, 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提高市场占有率。五是统一协调关系。合作社在抓好内部管理的同时, 还要协调与农委、工商、财税等多方面的关系, 使其为合作社发展服务。六是统一技术培训。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 提高成员生产技能和素质, 使他们成为合作社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规范质量管理, 实施标准生产, 增强经济效益能力。

提高农产品质量, 是农业结构调整, 扩大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更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和谐发展的需要。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 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 质量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 要把提高和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作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石, 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规程, 推进标准化生产, 采取有效措施, 抓实、抓好农产品质量, 以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规范盈余分配, 密切利益联结, 增强交易分配能力。

建设工程合作协议 篇5

总包单位:

分包单位: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部《建筑安装工程总分包实施办法》文件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协议。

工程名称:南京体育学院锅炉房(含单身公寓)工程

工程地点:南京体育学院校园内

一.分包合作方所有进场人员,须服从业,监理及总包单位的现场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按计划安排。

二.承包方式:包工不包料

三.承包内容:设计图纸中所有瓦工,木工,钢筋工工作量。不含内外墙砖贴面、室内天棚吊顶、墙面、地面等装修工作;其余工作量均已在内,包括土方、散水、台阶、塔吊基础、搅拌机的安装、现场材料的下车、施工现场的包洁等等;总包提供机械除塔吊外的其它机械的维修、保养等均由乙方负责。

四.承包价格:按设计图纸建筑面积计算。2360M2*142元/M2+660÷2×120=374720.00元(大写:叁拾柒万肆仟柒佰贰拾元整)其中瓦工:75.00元M2 ,木工:45.00元M2,钢筋工:22.00元M2计算。(含元钉,铁丝,泥桶,粉刷条,铁锹,安全帽等所有辅材;木工,钢筋工所有机械)。注:瓦工,木工按设计图纸建筑面积加标准层面积的一半计算,钢筋工按图纸建筑面积计算。

五.质量要求:本工程质量为市优工程,要确保工程质量,乙方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和工艺操作规程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把好质量关,一旦发生不符合质量要求,乙方无条件返工且所造成甲方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如施工质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总包有权更换施工单位。

六.现场材料及现场管理:乙方提前三天报表到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采购。乙方使用模板,木材,钢筋,钢管等事先报使用方案及计划经技术人员核定后使用,乙方应合理使用现场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不可自作主张锯模板,如发现每张按原价赔偿,所锯的模板充公,方料,钢管同样罚款,扣件等材料如有乙方施工队人员偷盗现象,按1:100处罚在当月的工程款中扣除。

七.工期要求:按照项目部的分部分项进度要求完成,同样按照项目部制定罚款条例实施,如乙方造成工期延误,甲方有权安排其他施工队伍进场施工,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费用及工人工资从乙方工程款中扣除。

八.安全要求:乙方在施工前应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自配安全帽和戴好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严禁不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如发现每次处罚伍拾元。帽带子不扣每次处罚拾元。中午严禁喝酒,晚上严禁喝凶酒,如在工地打架闹事每次处罚一千元,并承担对方费用所有的罚款在当月的生活中扣除。

九.付款方式:按每层进度付款,乙方完成当时工程量面积*相应的条例价额30%发放,主体验收合格后付至同期工程进度60%,竣工验收合格后一周内付至工程承包价的80%,余款除保修款春节前付清。

十.本工程的保修款为5%。

十一.成品保护:由乙方负责承担。

十二.施工用电:临时用电前需报方案到总包方技术人员审批,按指定位置接电。十三.总包方需提供:

1.完整的施工图纸和技术交底工作。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

3.施工机械:Q25塔吊、搅拌机、对焊机、小板车、开水炉。

4.施工中所有材料(不含工具),由分包方提前报计划且审核后及时办理。

5.临时宿舍:8间(不含食堂,食堂各班组公用(含水电工及工地人员))

6、脚手架材料

十四.分包单位需派遣1~2名技术人员24小时住宿施工现场,负责瓦、木、钢筋工施工质

量及总体协调等到工作。

十五.分包责任:分包单位应将承包内合格产品交给总包;并提供相应的资料、手续等,在 施工过程中,如因分包单位原因给总包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其费用由分包单位承担;如分包 单位的劳务合同,瓦工、钢筋工、木工职业技术上岗证等。分包单位各班组派一人24小时 在现场负责,人员如下:瓦工:吴克银(总负责)钢筋工:陈远志木工:朱庚 如发现负责人一次不在现场罚款500元。

○文明施工

本工程实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争创文明工地。

公司每月由“标准化”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条线负责人对工地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场容场貌、生活卫生检查、打分评定,以有力的措施促使工地达到标化。场容场貌管理措由于该工程地处著名高等学府内,其施工文明程度的高低将代表南京市对外形象及本公司在南京市的声誉,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场容场貌管理方面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

1.工地实行围墙围设封闭式施工,并在大门进出口设置警卫亭,非施工人员末得到项目经理的批准不得入内.2.工地主要进出口设置“七牌一图”介绍工程概况和施工期间的注意事项,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开展文明教育,施工人员均应遵守市民文明规范。

4.加强班组建设,有三上岗一讲平的安全记录,有良好的班容班貌。项目给施工班组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提高班组整体素质。

5.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均应建立档案卡片,并逐级订立治安防火协议书,对现场人员加强法制教育。

6.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工地有专人负责与学校、所在地居委会、市政交通、环卫等单位的横向关系,定期主动召开协调会议,听取他们对工程建设的有关意见,保证工程文明施工,使工程成为爱民工程、便民工程。

7.现场施工人员均应佩戴胸卡,胸卡以工作部门、单位为依据,按一定的规则统一编号,工地内一经发现未佩带标志牌者即刻逐出工地。

8.遵守治安条例不打架斗殴,不聚众赌博,遵守“七不规范”,定期进行法制教育,严格执行外来民工等有关管理条例,办发劳务证,签订好劳务合同,严格内部管理。

○环境保护

本工程施工场地位于教学单位内,做好环境保护、减小施工噪音、加强宣传、改善施工现场气氛,对维护教学单位的正常办公及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正确处理好与建设单位的各部门的关系、创建文明卫生学校具有深刻的意义。为此必须做到: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6时至晚上10时前进行施工,对确实需要加班作业应预先征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严禁违章夜间施工,并在周围提前两天张贴有关通知,尽最大的可能减少施工噪声。

2.主动积极地与周边各部门单位打招呼,请对施工时给他们带来的诸多不便,经常提出意见,以便及时改进项目部的工作,减少不应有的矛盾和纠纷。

3.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气氛渲染,结合创建文明卫生学校的要求,搞好宣传廊、宣传标语、周边特殊防护及门前三包工作。

4.若发现违反规定影响环境保护导致周边各部门单位闹事或造成较大影响时,即给予警告及适当的经济处罚。

5.严禁在建设单位已做好的绿地上堆物及行走,发现工人践踏绿地,第一次给予警告处分,第二次发现将给予经济处罚,严禁污染绿地。

6.加强对文明工地的管理和落实,指定专职人员进行场容场貌管理,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施工现场达文明工地标准。

7.严格遵守市区有关环保、市容、市政安全等有关规定。

十五.本合同一式三份,甲方两份,乙方一份,合同签定之日起即日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协

商解决。

总包单位:分包单位:

建设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篇6

1、建设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到2006年元月底,全县建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个,其中专业协会9个,行业协会5个,人会农户达700余户,企业达60个。主要包括:反季节香菇协会、杂交水稻制种协会、蜂业协会、水电协会、养猪协会、花卉苗木协会、中药材产销服务社、金银花协会、木竹协会等。这些组织的创建,对促进铜鼓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高农业组织化,逐步实现产业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按照产业类别合作原则,联合起来组建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对外统一购进和销售,对内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生产车间在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找到了应对大市场的载体,提高了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规模逐步得到发展。

3、依托特色农业,实行产销互动,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在发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铜鼓根据实际,依托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发展生产、销售产品。如:众发合作社、双红合作社等反季节香菇协会,用冷藏车将反季节香菇运销南昌、湖南、广东、上海、福建等地市场,仅2005年就组织销售香菇1万余吨,创收4400余万元,既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4、适合当前农村责任制实际,作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的载体。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解决了政府包揽不了、单个农户又不好办的事;也完善了农村科技、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大段镇隘口村是铜鼓县一个杂交水稻制种较为集中的村,全村共有300亩制种基地,协会成立以前(2004年),由于稻种在扬花季节时碰上下雨天气,气温下降,加上不懂技术,导致40多亩颗粒无收,其余的也大大减产。协会成立后,经常请来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不仅保证了制种的科技化、标准化,而且大大提高了科技含量。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职能初浅。目前,大部分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仅限于一般性的技术指导、低水平信息引导,未能提升服务内容,讲客观问题多,轻办会宗旨,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的分工与合作。有的专业协会成立时还开个会,成立后基本没有开展活动,或只收点会费,开个年会,没有真正开展工作,名存实亡。农户生产独立,管理分散,产品自销,让农户感觉协会有与没有一个样,即使加入了协会也积极性不高,协会凝聚力不强。

2、管理不规范,合作机制脆弱。铜鼓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大部分都属于“官办”性质,是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来的。如木竹协会的秘书长是由林业局林政股长兼任,水电协会的秘书长是由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兼任,菇业协会的秘书长是由原绿色办(现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担任,这就决定了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之间必然存在一层隔阂,协会好象是各个单位的下属组织,在他们看来,协会的任务不是服务农户、企业,而是一种指导甚至是领导关系,或者要么干脆什么事都不管,什么事都不做。

3、搭建平台不够,信息流通不畅。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新品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服务;但支持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息、技术、市场流通三大平台很不健全。

4、经费投入不足,内部运作艰难。铜鼓各种合作组织除水竹协会、水电协会能收取部分会费外,其他协会则几乎没有任何经费。经费的紧缺,导致了协会运转的举步维艰。协会缺乏经济支撑,运转艰难,形同虚设;管理人员缺少报酬,责权利不统一,人浮于事;协会与会员缺乏正常的利益机制;经营运作不规范,多为松散型组织。

三、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两点建议

1、在服务上下功夫,紧密协会与会员的连接。一是要实现业务指导功能。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优秀的员工队伍,还需要先进的理念,需要业务指导。如行业的宏观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只有实现了业务指导;会员才会感到协会有用;愿意接受协会的指导。二是要实现专业服务功能。企业、农户限于自身力量和视野,不可能拿出很大精力来协调诸如专利申请、许可证报批、新产品检验等工作,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联系面广和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帮助他们办理一些“难缠”的事情,真正做到为企业、农户发展排忧解难。只有实现了专业服务,会员才会觉得离不开协会,才会自觉支持协会开展工作。三是要实现综合协调功能。行业协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综合协调功能,为企业、农户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内外部环境,诸如协调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系、协调解决劳资纠纷、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等等。只有实现了综合协调功能,会员才会觉得协会才是真正可信的“娘家人”,他们也才愿意出资、出力,而协会的发展也将会因而获得取之不尽的动力。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评价 篇7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小组划分的原则。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组成实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进而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具体做法如下:①以学习成绩为主。②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③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④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兼顾。

(2)具体分组方法。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命名为A1、A2、B1、B2、C1、C2, 每组6人至8人,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要基本平衡。为了使组内同学形成一对一的“师友”互助组,让每个B和C层学生都有所监管,达到“师友互助、全组合作”的目的,具体做法是A1帮B1,B1帮C1。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组长的选拔。选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小组长未必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一定是能力最强的学生。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较强的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较好。④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⑥要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教师要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时不但要对他们进行专门指导,还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他们领导的小组共同发展。

(4)小组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的建设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组建后,由组长组织,让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确定小组的组名、口号、组训,制定小组的奋斗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小组团队精神的形成。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和评价,就相当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科学客观的评价,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所以,进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1)评价内容及方法。

①课堂评价:任课教师依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负责对学习小组进行颁发印有本学科字样的加分卡。

具体加分条件(分为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1)回答问题正确或精彩的同学。2)能指错的同学。3)对预案能提出有价值的疑惑的同学。4)对教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5)讨论问题激烈的小组。6)能对学困生当堂有效帮扶的小组。7)上课发言积极精神状态好的小组。

②课外评价:1)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全部认真完成作业, 没有照抄现象,任课教师进行加分。2)纪律表现:每周全班同学投票选举纪律好的小组,进行加分。3)卫生状况: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值日,副班长带领9名组长每天定时逐项检查,给没有问题的小组加分。4)阶段学习成绩:在每个学习合作小组中,以分组前考试成绩的排名为基准,确定该小组在一个学习阶段之后的进退步情况。每次考试成绩与基础成绩相比,依据进步或后退的名次进行打分,然后所有组内成员得分累计。

(2)评价结果统计。①展示栏的记录:每个班级教室内设有一个评价展示栏,内容分为平时学习状况、纪律、卫生、学习成绩四部分。②评价统计:每天由班长统计成绩并记录到展示栏。

(3)奖励机制。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行之有效,需要定期对小组表现进行汇总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小组总结每周一次,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等方式。小组阶段性评价每月一次,计算总分进行排名,同时评选出学科学习优秀小组,对优秀的小组班级颁发小纪念品以资鼓励, 也可以在板报中进行小组风采展示。总体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校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如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根据班级各项累积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为明星小组颁奖。

初中课堂小组合作机制的建设 篇8

小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形式上。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将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但目前在初中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学习方式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初中教师应该真正了解该学习方式的本质,科学的开展小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成效。

一、初中课堂中小组学习方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教师太过于追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外在形式,而没有科学的设计该学习方式的开展过程,设定最终的目标。有时候进行分组学习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到状态中,教师就已经要求结束学习了。

(二)进行小组学习时,学生没有做好预先做好准备,不知道从哪个问题开始着手学习,只能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导致小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探讨,而且学生喜欢组成小阵营,这样成员之间不能真正的沟通交流。

(三)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不平等。分小组学习是为了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小组长和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会成为小组学习的核心,而且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应该帮助别人共同学习。这会导致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发言的欲望,只是听他们说,或者不愿意学习,于是优秀学生的意见就成为整个小组的意见,并没有体现出其他学生的想法。

(四)初中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正确的作用。进行小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想法。但是教师总会从自己的角度来评定答案是否标准,教师扮演的是仲裁者的角色,而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还会将学生限制在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当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初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的基本策略

(一)学生小组学习

美国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提出的学生小组的学习方式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学生小组的学习方式可以转变成很多形式,最主要的两种是成绩分工法与游戏竞赛法。

1、成绩分工法。

该学习方法是由斯莱文教授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是每小组分四个人,要求学生在成绩、性别以及种族等方面存在差别,教学过程基本是:教师先授课,学生在自己所属的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讲的内容。然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闭卷测验,测验中不能合作,将测验的结果与平时的平均成绩互相比较,依据比较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积分,最终将所有成员的分数相加,得出小组最终的分数,进步比较大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或认可。这种学习方式被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广泛运用。

2、游戏竞赛法。

它和STAD相同的是都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但也存在区别,它不采用测验的方法,而是每周都进行一次竞赛,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为自己所属的小组赢得更多分数,学生会与之前与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异不大的同学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会不断的进行调整,它会将学生每次竞赛的成绩作为安排竞赛桌子的依据,使竞赛能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学生都会跟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同学竞赛,获胜的机会也是均等的。

(二)切块拼接法

1978年,阿伦逊设计了该学习方法。它的运用方法是先把要教的内容切分成很多份,然后将全班的学生每6个分为一组,每个组的组员都学习不同的内容片段,之后各个组中学习相同内容的就再组合成专家组,将他们学习的内容片段进行讨论交流,直到每个人都完全掌握。之后,专家就可以回到之前的小组,小组的成员轮流讲解自己掌握的内容。学生要想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片段主要的方法就是听已经掌握的学生的讲解,这样他们就能够完全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与组员互相合作,共同学习。

这种方法后来被改进过,不再是将一整个内容切分开来,而是给每个学生的都是完整的材料,要求全部学生都先要将完整的内容阅读一遍,然后再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专门学习,学习之后组成专家组进行交流,之后再回原来的小组讲解给其他学生听,最后一起参与测验,并进行计分,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共学式

该方法的内容是将4到5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异质小组中去共同完成指定的作业,每个小组最终只需要交一份,然后根据他们的成绩对他们进行表扬。共学式和STAD存在相同点,都是组成异质小组,而且都注重组员之间的合作和帮助。不一样的是,它更注重小组对自己进行评价等等。

(四)小组调查法

它的内容是:将对同一个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所有的组员都要参与讨论关于怎样研究该问题。之后将任务分配给学生,每个组员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由小组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将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部的学生。

三、结束语

论高职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 篇9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平台

作为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被定义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被确定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新的改革要真正摆脱本科压缩式的学科课程模式, 要以校企合作为重要切入点,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强化高职教育特色, 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高职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为主题展开探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之所以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

社会在不断发展, 高职教育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 高职院校逐渐成熟, 不断发展, 这是总的趋势。然而就高职院校个体而言, 一些院校生气勃勃, 不断发展;而一些院校却虎头蛇尾, 困难重重。这种不均衡发展形势必须改变。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面向社会, 面向企业, 服务社会, 服务企业, 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 办出特色, 培养出受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主动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搞好员工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 那么它一定越办越好, 就会发展。这样, 全社会的高职院校都会均衡、迅速发展。

(二) 校企合作是构建高职教育体系的基石

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岗前教育与岗后教育、岗位培训与转岗培训等等, 构成开放式的社会化的教育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个网络不断扩大和延伸。显然, 要建设这个体系, 必须有学校、社会、企业、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合作。虽然高职院校具有长期稳定的、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教学体系, 但高职院校从招生到教学直至学生毕业就业都要受到社会经济、企业发展的牵动和制约,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与社会、企业合作。

(三) 校企合作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教育教学、职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 是高职院校首要而长期的任务。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除了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千方百计去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岗位之外, 还必须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为就业做好准备。几年来, 从一些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的做法和经验表明, 如果能够安排在校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 对他们的将来就业会有极大的帮助。

二、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

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构建校校合作模式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每个学校都应该发挥自己培养人才的优势, 实现资源共享。从高职教育来说, 开展校校合作就是与其他学校加强合作。这里所说的“校”既可以是高职院校, 也可以是一般本科院校, 还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校校”既可以是两所学校, 也可以是多所学校。合作的原则是“优势互补, 互惠双赢”, 合作的前提是都有合作的愿望和利益的驱动, 合作的关键是建立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 合作的生命力在于取得实质性的成果。高职院校通过校校合作, 可以实现课程互选、教师互聘、设备互享、实验互开、场馆互用以及开放名家讲座、开放实训基地, 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 实施中外合作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各国经济发展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和沟通能力的人才。为此, 高职院校可以实施中外合作模式, 与国外院校加强联系与沟通, 与国外院校建立远程教育, 争取国外的教学资源与资金。实践证明, 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体制创新;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国际化。

(三) 采取多方合作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高职院校是一个开放的教育机构, 与兄弟院校、与企业、与社区居民都要进行广泛的接触。一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知名企业签订合同, 让本校学生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就业技能, 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知名企业中的优秀企业家或一线员工进校授课或者开讲座, 让这些优秀社会人才向学生介绍工作经验,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日后的学习中对症下药, 提高“含金量”。

三、校企合作平台未来的探索

校校合作、中外合作、多方合作等模式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有效尝试。但是高职院校还想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必须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争取政府支持

高职教育要与企业紧密结合, 这是高职教育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 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主要发展目标, 因此, 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校企合作的完成。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 如何做到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来办学, 同样需要政府的政策来保障。为此, 如何争取政府支持是高职院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 争取良好的社会舆论

高职教育发展时间毕竟不长, 不论在办学经验、办学理念, 还是在办学条件、办学实力等方面都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这些都有赖于较大的资金投入、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支撑、良好的职教文化烘托和正确的政策导向。在这种背景下, 高职教育就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 让全社会都充分了解高职教育, 认识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如何争取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高职院校日后必须探索的新方向。

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因素,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而生产、服务于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仅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不行的。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和技能都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打基础, 这些观念、态度、行为、习惯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培养。校企合作应该得到所有高职院校的重视, 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爱军, 张斌.校企合作企业在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论坛, 2008.

[2]滕跃民, 张文斌.产学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引擎[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3]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教育, 2005.

[4]颜楚华, 邓青云.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J].职教管理, 2008.

合作建设 篇10

关键词:工作型合作,研究型合作,教研组建设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建校只有10年的年轻学校, 我们英语教研组16位成员平均年龄32岁, 而我这个年轻的教研组长更是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的几年, 我一直觉得教研组活动就是组织教师上上公开课, 然后组内教师评个课, 定期检查一下教师的教学常规, 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该干什么。虽然组内教师都很团结合作, 但教师之间的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公开课说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等事务性工作的合作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不断反思, 不断问自己:“我能为教研组做些什么?”而课程改革也强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但从我校英语教研组建设的情况看, 才觉得这种工作型合作已经不能适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反思我们教研组的工作, 教师间“工作型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 集体备课“貌合神离”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师之间合作的基本形式, 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性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但在教研组建设中, 集体备课中的教师合作常常是“貌合神离”。这是因为各备课组往往采取分工合作的轮流备课制度, 一人主备, 其他人补充成为当前我们英语组集体备课制度的主要形式, 教师之间合作的深度不够。

2. 校内公开课、研讨课展示有余, 研讨不足

校内公开课仍追求“上出精彩的课”;课后评课每个教师先说几个优点, 再象征性地说一两处缺点。其实校内公开课、研讨课应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

3. 教学经验的交流偏重于教师教的经验, 对指导学生学的经验交流不足

每次交流教学经验时, 大部分教师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做法, 但缺乏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的交流。

二、转变策略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要改变一所学校, 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 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 进行相互评论, 除此以外, 别无他法。”因此, 我们教研组尝试从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转变。以校本研修为灵魂,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 自助式研修

组内教师通过自学、自查、自省来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2. 引领式研修

充分利用组内优质资源, 开设讲座, 进行不同的主题研修。近几年我们先后开设了《如何写教学反思》《词块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学中人物型教学活动的设计》等讲座, 以达到教研的目的。

3. 专题式研修

根据教研组发展目标, 确定阶段性校本研修的重点。如, 2009~2010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在“五严”背景下进行“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专题研讨。2011~2012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开放教室, 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 实现观摩教学, 培养“合作性同事”关系。通过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和校内教学研讨, 英语组教师间建立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合作性同事”关系。2012~2013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建立课堂观察研究小组, 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上一学年的组内观摩常态课, 我们的教研氛围更浓了, 几乎所有教师都能愉快地参加教研活动, 因为每次活动都是基于平等的共享, 大家平等参与、真诚表达、和而不同。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大家都有所收获。此时, 我们又发现在观摩日常的常态课时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授课情况, 而忽略了议课活动。首先是理论学习:通过区教研活动和网络、相关的书籍学习有关观课议课对学生学的情况的观察。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课题观察研究小组, 研究了观课的理论。其次是实践: (1) 确定观课的主题; (2) 观课教师坐在学生身边围绕主题观察学习效果; (3) 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信息; (4) 观课教师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5) 组内教师围绕主题一起探讨问题, 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反思这一学年的观课议课活动, 我们自己研究设计的观课议课表虽然不很成熟, 但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 在教学研讨会上, 大家更多地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和教师的应对来讨论。

4. 课题式研修

让教学具有创造性。在教研氛围日渐浓厚的英语教研组内, 很多教师都有很强的教科研意识, 积极地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 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2009年以来, 我们组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个, 市“十二五”规划课题1个, 市级个人课题已结题3个, 区级个人课题已结题4个。

总之, 我原以为教研组工作就是简单的“教”和“研”。现在才知道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相比之下, “研”比“教”更难。过去的教研活动只追求“做过了”“做完了”的充实感。大部分教研活动往往在准备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而忽略了事后的充分讨论、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例进行相互学习, 使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也不能让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现在知道了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的感受到的一切, 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2012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还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参考文献

上一篇:短信健康教育下一篇:歌唱中的记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