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时代

2024-09-02

手机媒体时代(精选十篇)

手机媒体时代 篇1

在2G~2.5G时代, 不管是手机短信, 还是基于彩信和WAP的手机报、基于无线流媒体应用的手机电视——这些看起来更像媒体的增值业务, 在依靠收费获得生存的同时, 却很难找出其作为新媒体在广告盈利上的鲜活案例。

随着3G市场推广的加速和WIFI等各种领先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 手机增值内容应用和互联网等媒介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到来。在这个阶段中, 之前以短信群发为主的广告形式, 将被创新和变革后的手机媒体广告形态所取代。尤其是在短信群发广告已接连两年陷入信任危机和媒体曝光境地的背景下, 不仅当前这种短信广告形式的传播效果日渐式微, 而且手机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也正在随着3G应用和移动互联网阶段的到来而发生改变。在这种趋势下, 手机媒体广告就走到了嬗变和创新的十字路口。

新旧媒介融合下的手机广告形式之变

2009年6月底, 来自国外媒体的报道称, 谷歌正在加紧测试手机应用程序内置广告, 以期在该领域抢占先机。实际上, 近半年来, 谷歌一直都在与应用程序开发商合作, 测试包括在音乐搜索软件Shazam以及餐馆指南应用Urbanspoon等应用程序中内置印象广告和点击广告。

而在两个月前, 一向在新媒体技术上引领潮流的英国《卫报》也宣布, 该报将成为世界上首家在社交网站Twitter上发行的报纸。尽管之前已有《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在Twitter以类似Twitter Feed的APP推送新闻, 但此次《卫报》要做的是, 将所有内容按照Twitter的格式量身定做, 每篇文章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 且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不仅如此, 《卫报》还计划将从1821年开始的报纸旧档案搬到Twitter上。

在《卫报》这个还算得上创新的案例中, 进一步显示出Twitter作为互联网这个数字化媒体发行平台中的新媒体价值, 此举也被海外媒体人士称为“具有跨时代意义”。

上述互联网巨头谷歌和传统媒体代表《卫报》的动作, 对手机媒体广告创新的启示在于, 手机与互联网、手机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乃大势所趋。而据尼尔森在线2009年的一份数据显示, 手机在社交网站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约23%的英国移动互联网用户 (200万人) 通过手机访问社交网站, 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9% (1060万人) 。与去年相比, 英国和美国通过手机访问社交网站的用户分别增长了249%和156%。

未来, 报纸必然会超越当前的手机报形式与手机更为融合, 手机电视、手机视频也已然显露出成为杀手级应用的可能, SNS、博客、RSS阅读等当前互联网上的主流Web2.0应用也正紧锣密鼓地“手机化”。这些相继推出的手机版和专门针对手机开发的新应用, 都将为手机媒体的广告创新提供新的模式和新的机会。

一方面, 各种网络媒体、视频分享等网络Web2.0应用的手机版, 将使得其运营者成为广告主发布手机广告、进行手机媒体营销的新通道。与短信必须经由运营商相比, 3G时代移动互联网站上的信息传播更多地由这些网站和媒体资源的拥有者所把控, 因此, 也就能从形式到内容有着极大创新的可能。

另一方面, 基于手机媒体内容和手机用户访问习惯, 诸如谷歌在互联网上所尝试的内容定位和兴趣广告等形式, 以及或许更符合手机媒体特征的植入式营销等, 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手机媒体广告创新的催化剂。而且, 基于媒体融合的广告技术和形式一旦创新应用到手机上, 将比有线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广告价值, 并能产生更理想的传播效果。

移动生活方式下新旧元素的“重组”

在广告界有句至理名言, 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就手机媒体广告的创新而言, 在把握手机媒体融合机遇的同时, 另一个机会点, 正是新技术、新应用给手机用户生活消费带来的重大变革, 以及基于这些变革对各种元素的新组合。可以说, 如果能将短信、彩信、WAP等旧元素, 以及GPS、二维码等尚未大放异彩的元素, 以及3 G时代各种的新应用、新元素进行创新组合, 那么, 这就是一种对手机媒体广告的创新。

这里, 我们不妨以手机二维码业务为例。中国移动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条码识别应用, 曾一时间催生了不少相关公司, 北京的易初莲花购物袋上曾印上了二维码, 卓越网也曾宣布牵手二维码推出移动购物。然而, 如今看去, 尽管运营商非常看重二维码业务, 但至今仍未带动基于二维码的应用。

最近, 虽有一些关于二维码的应用正在尝试, 比如, 中国首张“二维条码手机电子登机牌”已由南航推出, 世博会也可用中国移动手机基于RFID、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刷票进场。然而, 在手机媒体广告创新方面, 二维码依然鲜有突破。

实际上, 单纯的二维码必然无法引爆手机媒体广告创新的革命。而试想, 二维码、GPS、为广告和受众双双减少而愁闷的报业、公交地铁、短信、彩信、WAP、移动互联网、写字楼、各种零售卖场、商品、各种会员卡、本地化生活搜索……这些或新或旧的元素之间, 能产生多少可能的商业应用组合?现在, 各种分众户外广告销售并不景气, 公交地铁的广告也没有新意, 而短信广告更是深陷危机, 那么, 上述所列元素能否通过组合, 来实现新的手机媒体广告形态的创新?

二维码只是一个例子, 关于“3G+GPS”的组合, 在业界也有不少设想和尝试。但是, 笔者要说的是, 未来的手机媒体广告, 恰恰需要旧元素新组合这样的创新, 而且不仅仅是单纯的广告形式创新, 更应掀起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手机媒体广告的创新变革。

未来的手机媒体广告, 广告应该不再像广告。从手机用户即消费者的信息资讯需求层面看, 未来的广告应成为一种满足其需求的信息, 是生活消费中必要的、必不可少的, 而非垃圾的、令人厌烦的、恨不得统统屏蔽的。

那么, 这就需要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广告公司、广告主等产业链全面革新观念, 摒弃做广告的固有思维, 从如何为手机用户的生活消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角度, 去对种种元素进行创新组合。其实, 关于生活消费的文章很大, 所以, 量力而行、细分专注才是手机媒体广告的创新准则。把一件小事儿, 比如促销信息和折扣券做好, 这就是广告创收的一种新实现。

下一步, 运营商都将越来越注重包括二维码、GPS、手机搜索等业务的推广, 而实际上, 手机在作为上网终端、通话设备之上, 其实质是一种生活工具。未来, 则更要将作为生活工具的手机上升为移动生活信息资讯终端的高度。在这种定位下, 手机媒体广告的创新梦想亦将遍地开花。

超越短信形式的3G整合营销之道

广告从来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营销传播手段, 不管是文字广告、图片广告还是手机电视、手机视频、CMMB的广告创新, 都应该力求为客户提供基于移动终端和新媒体特征的整合营销传播解决方案。

比如, 手机电视、CMMB在商业化的探索中, 离不开对广告形式、广告效果的创新与提升。然而, 如果认为仅仅植入式广告、片头片尾广告就能吸引广告主, 这将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不管任何媒体和广告形式, 对广告主而言, 关键在于能否达到效果的精准和最大化。而要实现这种营销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就需要从广告受众 (如移动互联网用户、CMMB订阅者等) 和广告主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方面, 手机媒体的运营者, 应该协助广告主更好地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目标, 而不能仅局限于广告交易上的你“投”我“放”上。

比如, 手机电视、CMMB的核心内部资源就是节目内容本身。如果说年度贺岁大片《非诚勿扰》进一步验证了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营销威力, 那么湖南卫视电视剧《丑女无敌》的热播, 则对CMMB商业化的广告创新更有思考和借鉴意义。《非诚勿扰》的植入式广告是一种电影受众在观影过程中被动接受品牌、新产品等广告信息元素, 进而对品牌认知和消费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而《丑女无敌》则被看作是国内电视制作方和电视媒体首次在电视剧中高调进行植入式广告传播。据悉, 该剧在播出期间夺得了约为1.7%的收视率, 在全国晚间同档节目中占据了9%的最高市场份额。

然而, 尽管上述植入式广告的做法大获成功, 但在植入广告扎堆的背后, 有一个问题却事关广告创新的真谛, 即受众的体验如何?这些由片商或电视制作方强行植入的广告, 被动接收的受众会有怎样的感觉?在全面强调和重视用户体验的时代, 比网络媒体更“新”的手机媒体广告, 如果无视用户体验, 越是贸然传播, 受众也就越反感不已。这种情况下, 若不尊重用户体验、不站在受众广告信息需求角度考虑短信广告的传播策略, 就无法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如果一旦达到令受众厌烦甚至恐慌这些广告形式的地步, 那么这将意味着植入式广告形式的彻底失败。因此, 应该在内容上更强调内容的原创性和受众的参与性。

那些在2G时代靠短信群发盈利的SP、能以此拿到可观分成的运营商, 以及所有意欲在手机媒体时代进行广告创新以实现盈利的传统媒体、网络公司、CMMB运营机构, 要在3G时代的手机媒体广告市场中分一杯羹, 无不需要彻底转变观念。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是,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3G时代, 而非之前只能收发短信的2G手机时代。

3G后传播时代的手机媒体论文摘要 篇2

3C技术网络的应用无疑加速了各类新兴媒体的发展,尤其是手机媒体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截至年2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6亿,手机上网用户1.176亿。到5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又增2000万。手机用户的.强势增长,直接促进了手机媒体市场的成熟与发展。“虚拟社区”一词的缔造者、被称为网络文化最敏感的预言家之一的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互联网的力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诞生了全新的社会现象,产生了全新的沟通模式。”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愈加深刻的革命性影响。

作 者:

张通生 杜丽芬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刊 名: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英文刊名:

JOURNALISM LOVER 年,

卷(期):

2009 “”(12)

分类号:

2009手机媒体:迈入3G新时代 篇3

3G牌照成为手机媒体助推器

伴随着电信重组序幕的拉开,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业界渴盼已久的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其中,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

3G牌照的发放使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3G品牌,开始网络建设,并大力发展3G用户。中国电信最早打造了“天翼”互联网手机的品牌概念,对3G进行了诠释,并于3月在江苏首先推出3G业务,中国移动则推出了专门的3G标识“G3”,并为TD打造了新口号“G3,引领3G生活”;中国联通也在4月发布其全新业务品牌“沃”并于9月底正式商用3G业务。根据几大运营商公布的用户数,截至2009年lO月,全国移动用户数突破7亿户,其中3G用户数约为700多万户,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事实上,3G与2G并无本质区别,关键在于速率,而速率对于注重用户体验的手机媒体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从理论上看,目前国内三大制式中,CDMA2000 EVDO的Rev-A下行速率为3.1M,上行速率为1.8M;WCDMA的HSPA下行速率为14.4M,上行速率为5.75M;TD-HSDPA的下行速率2.8M,上行速率为1.6M。速率的提高带来的是业务尤其是大流量业务的极大丰富。在娱乐和应用业务方面,音乐下载、实时导航、网上购物、在线游戏、手机钱包等将更为丰富,在媒体信息类业务方面,手机上网、手机阅读特别是手机视频等业务将成为3G业务与2G业务的主要差异化区隔。因此,随着3G的发展,手机媒体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手机媒体紧扣用户多元化需求前行

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与成熟,手机媒体用户的需求也在随之悄然发生变化。这既是手机媒体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手机媒体优势的发挥。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与手机媒体的多样化发展相互作用,使得手机媒体的业务形态不断走向成熟。

首先,适应用户多层级细分的需求,即用户对手机媒体的需求从基本的通信联系、信息获取逐步向信息共享、娱乐互动、电子商务需求拓展。手机腾讯网在2009年初提出“M.Life(Mobile Life)”的概念,提倡的就是以移动终端为核心的在线生活方式。在这个概念中,Mobile Life构建了一个非常精炼的需求模型: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是信息获取的需求,一方面是即时资讯信息的获取,如天下大事可通过手机报、手机电视及时获知;另一方面是个性化信息的检索,如利用手机搜索可以满足。第二级是通信、沟通交流、分享的需求,可通过即时通信如QQ等实现。第三级是碎片化娱乐的需求。娱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属于精神需求范畴。在不断变换的移动场景下,这类需求会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满足,一是娱乐化内容,如手机音乐、手机阅读小说;二是娱乐化的应用(App),如手机游戏、手机宠物、手机书城等。第四级是商务、生活、交易的需求等。

其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从2009年的发展看,手机媒体不再仅仅是手机新闻业务,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信息产品(如手机游戏、手机搜索、手机音乐等)、服务(如手机即时通信、手机支付)甚至社区沟通。只有把信息内容、服务和社区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用户与媒体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牢固关系,才能把手机的传播特性转化为手机媒体的直接效益。

第三,用户原创内容成为手机媒体的重要内容来源。相比以往的手机报、手机电视业务,当前的手机媒体业务更加关注互动性,更加注重有效实现用户对内容的即时评论和内容推广。更多的手机用户将从原本的接收者成为创造和传播者,手机媒体带来了传受关系的实质性变革,而手机微博等业务作为手机博客更适应手机特性的一项新媒体业务,正在成为用户自我内容创造的新平台。

第四,内容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从2009年手机媒体的发展看,多媒体形式成为用户的最大需求,也是最受用户青睐的内容。手机媒体的内容更多地适应了用户的这种多媒体需求,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结合。2009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移动合作,联手推出国内第一份“手机视频报”——《新闻周刊—每日聚焦》,集图片、文字、视频三种展示形式于一体,以满足人们的视频需求。

媒体业务成为引领移动互联网的风向标

2009年也许是互联网的重心从以PC为核心的有线互联网向以移动终端为核心的无线互联网迁移的开始。尤其是3G牌照的发放,使得手机上网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迅速渗入人们的生活。

首先,手机上网用户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据CNNIC发布的《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中国手机网民占到整体手机使用人数的34.2%,总规模达到1.8亿。而其早前的第24次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55亿”。短短两个月,用户增长了2500万。和已经发展了15年的互联网相比,7亿的手机终端用户、手机与生俱来的网络环境、新颖丰富的手机媒体应用、活跃的技术和市场创造力,尤其是中国手机用户对手机特有的心理依恋,都昭示着“手机无线互联网市场必将远超电脑互联网”。

其次,高速的上网服务已成为现有3G用户的主要消费行为。据调查,中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高达97分钟,每周上网达11.3小时,显示出较高的使用粘性。与此相呼应的是,易观国际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中国手机热点服务用户调研报告2009》数据显示,47.8%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至少1次,而且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超过3次的重度用户活跃度由2008年的28%增长至34%。

第三,手机媒体成为引领移动互联网和3G业务的风向标。现有3G手机上网用户对各种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中,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手机聊天和手机搜索排名前三,其中手机上网浏览新闻的使用率高达94.8%,手机搜索的使用率

也较高,达58.7%。而3G手机上网潜在用户对手机上网浏览新闻的使用率也高达91.5%,与现有用户不同的是,其对手机搜索的使用需求高于手机聊天的需求。

但是,手机上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业务质量良莠不齐。11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针对一些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全国展开了一场浩大的扫黄打非行动。各大运营商也展开专项行动,对手机网站进行全面清理,力争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手机报添加新生力量并进一步细分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手机报已成为中国移动的成熟型业务,并拥有超过5000万的用户数。2009年,重组后的中国移动通信手机报市场又增添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个生力军。

一直以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手机报都是在各省运营,集团并无统一的手机报业务。今年两家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将全网运营的手机报作为重点业务,分别推出了各种手机报。6月,中国联通针对2G和3G用户,以推广全国性新闻早(晚)报为重点,开始全国性手机报试商用,并将其列为3G初期推广重点业务。7月,中国电信通过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合作,也针对所有用户推出手机报业务。中国电信的手机报分为彩信(新闻早晚报)和短信(天翼快讯)两种形式,有效地覆盖了各种用户群,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精品资讯服务。

同时,在2008年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针对各种群体和场景,国内进一步涌现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手机报。如山东潍坊积极探索创办了“党建手机报”,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发送党建信息,随时随地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了党员管理的远程化、现代化、全覆盖;河南省长垣县为全县36万名手机用户发送“公安手机报”,营造了良好的警民关系;浙江苍南推出“廉政手机报”,随时随地警钟长鸣……各种形式手机报的出现为今后手机报的繁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手机阅读类的业务中,2009年需要浓墨重彩写上一笔的是手机阅读,它是除了手机短信业务之外,病毒性传播特征最明显的一项新业务。数据表明,手机阅读已成为国民的手机互联网主要应用之一。艾瑞咨询分析,目前大概有1.2亿人在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另外还有将近2500万的手机用户从来不看报纸、杂志,也不看网站,他们获得资讯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机阅读资讯内容。目前,手机看新闻资讯以68.3%的比例高居各项手机应用之首,看手机小说以42.2%的比例位居第五,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手机业务之一。2009年9月,中国移动宣称,其5亿用户中使用手机进行各类阅读的已经超过8000万,贡献了手机上网流量的20%~30%。

媒体内容视频化趋势日趋明显

如果说2G时代的视频业务是蹒跚前行的话,3G的推出对于需要大流量的视频类业务无异于一剂强心剂。2009年,手机视频领域风生水起,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都趋之若鹜。

3月,新华社视频新闻专线正式推出,成功地实现了新华社从文字、图片“两翼齐飞”到文字、图片和视频“三位一体”的战略转型。8月22日,新华社与中国电信在上海开通基于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平台的新华TV频道,上海市民可通过天翼手机终端实时收看来自新华社的多媒体时政、财经、文化等资讯和个性化信息服务。9月1日,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全面上线。这三家运营商的适配手机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直播、点播等多种方式看到来自新华社的全球电视新闻节目,同期开播的还有新华社CFC手机财经电视频道。新华社的视频媒体战略已在手机平台初露锋芒。

不甘失去电视领域老大地位的CCTV紧随其后,在国庆前夕隆重推出中国手机电视台,称将“秉承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媒体形象和定位,在手机新媒体领域也担当起国家媒体的责任,努力建设成为主流手机媒体的国家队”。据悉,中国手机电视台将借助央视17个频道、40万小时的节目资源,采用手机电视、手机视频报等多种形式,融合电视、电脑、手机,真正实现视频内容的线上线下贯通。

就在新华社、CCTV等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满足于手机媒体内容仅仅以图文方式平面呈现的同时,互联网媒体也在觊觎着这一用户群体大规模激增的领域。9月初,空中网宣布联手央视网共同推出手机央视网,不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资讯,还将提供极具无线互联网特色的在线试听、3G特色业务音视频点播、无线网络社区游戏等互动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参与到央视精彩内容的立体报道中去。10月13日,优酷在京正式宣布与诺基亚、索尼爱立信两大知名手机终端厂商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出厂内置的方式在3G新机中嵌入优酷网视频客户端,实现更便捷的实用功能,手机用户能一气呵成地享受拍摄、上传、点播和分享视频内容的便捷。

凭借着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在2009年开始发力。截至2009年10月,CMMB已在全国198个城市开通。根据负责运营CMMB的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的规划,2009年底将完成全国337个地市CMMB信号的基本覆盖;2010年底做到330个地市的良好覆盖,全国百强县做到基本覆盖,2011年全国做到优质覆盖。

手机视频业务巨大的用户需求和潜在的商业利益,使得处于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电信运营商无法“坐怀不乱”。较之于前几年沸沸扬扬的标准之争,电信运营商在2009年主动向广电伸出了橄榄枝。2009年3月,CMMB和中国移动正式签署了CMMB与TD-SCDMA的项目业务合作协议,走向了合作共赢之道。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流媒体技术集点播、下载、直播三种收看方式于一体,点播服务与互动性强的优势与基于CMMB广播方式可以节省3G双向带宽、画面清晰的优势强强联合,将使得手机电视业务更有吸引力。刚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仅1年的中国电信在手机视频领域也不乏大手笔。11月12日,伴随着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电信在原有的手机影视业务基础上推出“天翼视讯”客户端产品,用户不仅可以通过WAP方式收看视频节目,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客户端收看网络影视、新闻资讯等视听信息,并通过手机进行点播、收藏、回看等视讯互动。拥有固网优势的中国电信正全力打造三屏互动业务,以给用户带来崭新的视听生活。

2009年,尽管手机媒体一路高调前行,但前途并非平坦无坎。传统互联网所形成的用户免费获取内容的使用习惯,一直与手机媒体试图建立的用户有偿获取信息内容的商业模式处于博弈之中,使得手机媒体至今仍无清晰的主流盈利模式。此外,用户对手机媒体内容的选择更趋理性,手机媒体内容逐渐突破传统媒体内容平移的模式,呈现差异化。一些传统媒体中受用户欢迎的内容在手机媒体中未必同样受欢迎,而一些小众的需求则有可能显现出重要价值。用户对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的需求,也使一些以前媒体形态单一的传统媒体走向多媒体融合,这其中的合作模式也非一蹴而就。

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机制分析 篇4

3G时代手机媒体

“3G” (英语3rd-generation)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 (通话) 及数据信息 (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 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1) 2009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发放3G牌照, 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 我国3G用户总数累计达到1808万户 (含上网卡和无线固话) ,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3万户。 (2) 作为3G时代的手机媒体, 以一种新媒体的姿态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起来, 在传播行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功能性突破。作为一种可移动、个性化的传播载体, 3G时代的手机媒体是今后信息传播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

3G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美国著名媒体学者莱文森曾对互联网与手机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从长远来看, 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手机的副手。” (3) 信息传播的移动性、个性化和视觉化将会成为3G手机媒体所具备的优势。

由于手机媒体不受时间、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 用户可以随身携带, 方便快捷地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它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短信、电话会议、传真及网络参与等形式进行信息的反馈和交流,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全解除, 可以没有任何延迟和地理局限性。 (4) 在3G时代, 个性化更为突出, 不同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或者传播信息, 即“全民DIY”, 自己动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产品”, 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作用。 (5)

手机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倾向视觉化, 一方面是其媒介形式的发展, 如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又到以视频通话为特色的3G手机;另一方面是媒介内容的变迁, 从短信到彩信、语音通话到视频通话等。3G时代, 手机的信息传播形态多样, 信息传播呈现多媒体形式, 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无所不包, 而手机受其屏幕小、信息承载量有限等弊端影响, 3G时代手机媒体的媒介形式与内容的视觉化将成为其发展趋势。此外, 用户最关心的资费方面, 移动和联通的人员也纷纷表示3G时代的资费水平不会超过2G时代。 (6) 虽然从短期来看, 3G的使用费用较高, 但现在是市场导入期, 相信度过这段时间后, 3G使用费用会有所降低, 资费模式也会更加多样, 2G技术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高端用户走向平民大众的过程。

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人机制

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把关模式的多元化。3G手机媒体信息的传播既是点对点的传播, 也是点对多的传播。点对点的传播主要是受众个体之间互发信息, 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不涉及公共及大众, 展现出“人际传播”的特征;而点对多更多地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征, 3G手机媒体除基础的通信功能外, 其移动互联网的作用日益强大, 而二者都需要相关的把关机制。数字时代“把关人”可以是自动程序, 直接过滤掉带有某些关键词的内容, 同时, 一些地方手机开始实行“实名制”, 尤其针对新入网的3G用户, 而这种“实名制”就是一种“把关”机制, 有利于应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和垃圾短信, 不过最保险的把关, 还是人力, 但是由于信息的海量性, 操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太大, 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把关人”暂时不会出现, 但会有针对特殊人群如青少年的把关措施。

其次是电信运营商参与信息传播的审核。“把关人”是一个传统的概念, 是在旧的传播模式中存在的角色, 网络传播已经改写了旧的传播模式, 越是技术时代, 把关机制越被掌握技术的机构所垄断, 数字时代技术控制更加明显, 3G时代也是一样的, 3G时代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移动性、个性化和视觉化等特点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对信息的控制及引导。在我国, 3G是在三网融合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下的一个重要分支, 电信运营商和SP内容供应商合作, 因此对于一些信息的审核就不只是内容供应商, 国家通常是让电信直接插手, 网站 (包括SP内容供应商) 只是个基础平台, 网站要服从国家安排, 大部分展示机构, 如网站和手机, 还是怕触犯国家法律, 所以一般都会对上传内容进行审核, 而电信运营商的参与也为信息的传播增加了一道关卡。

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机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机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网融合、手机支付、电子阅读将成为3G手机发展的趋势, 3G时代手机媒体业务类型的增多, 信息传播的移动性、个性化、视觉化和“自媒体”化增加了把关的难度。从现阶段来说, 3G手机正处于市场导入期, 还未全面普及, 新的、不确定的因素会逐渐显露头角, 如一些门户网站纷纷增加“3G”板块、湖南卫视等电视台也将筹办适合在3G手机屏幕上播出的电视节目, 因此, 3G时代手机媒体的把关人机制并不仅局限于手机媒体, 手机运营商、信息内容提供者 (包括内容提供商和个人) 以及发布“3G”信息的其他媒体都影响着把关机制, 这些机构如何有效地分工、协作也是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机制面临的挑战。

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机制从网络时代“把关”过渡而来, 许多学者提出在互联网时代, 存在传播者、媒介、受众三种“把关人”, 各自有其侧重点和特点, 这三种“把关”方式互相交织, 在海量新闻背景下将形成一种新的制衡, 共同作用, 以重构受众眼中的世界。 (7) 其中传播者和媒介机构因其专业性, 依然以传统媒介严谨的方式存在, 要充分发挥其责任感, 在网络新闻的“自媒体”时代找到生存的空间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控制者”向“引导者”过渡, 从“把关人”向“清道夫”过渡, 从“把关人”向“意见领袖”过渡 (8) ……这些同时也是对网络时代所有类别的“把关人”的要求, 而3G时代所需要的把关人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协作意识, 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把关”。多元化、专业化是3G时代手机“把关人”的主要趋势。随着3G手机业务的不断拓展, 3G手机的“把关人”也变得多元化, 不仅包括手机运营商、信息内容提供者 (包括内容提供商和个人) 、发布“3G”信息的其他媒体, 甚至也会有具体的专业人士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同时, 就3G手机终端而言, 手机屏幕的大小、像素、材质不同, 尤其是个人上传的图片、视频等信息真伪的鉴定难度大, 类似“艳照门”、“贾君鹏”、“孔菲艳”等网络热炒事件会不会在3G手机媒体上兴起?网络恶搞会不会演变成手机恶搞?网络病毒侵害是否会转移到手机?……一种新媒体的出现一定会连带着不可避免的弊端, 3G时代手机媒体把关机制的建立立足于此, 不断完善。

结语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 ‘推’ (push) 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 (或他们的电脑) ‘拉’ (Pull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受众绝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信息全部“拉”过来, “把关人”的天职就是能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各“拉”所需, “拉”有所值。3G手机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又赋予了“把关人”新的职责, “把关人”不仅要在信息传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还要对“隐藏”的信息的传播者给予引导。3G时代的信息传播更趋向个性化、自媒体化, 3G手机媒体的“把关人”也会出现不同的类别, 甚至会从“虚拟化”走向“具体化”。总之, 3G时代手机媒体的“把关人”要始终站在专业的角度于有形或无形中对信息进行“把关”。

注释

1 毛湛文:《简论3G时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爱好者》, 2009 (9上) 。

2[2]尚斌:《3G运营行路难营销策略待调整》, 通信世界网, http://www.cww.net.cn/3G/html/2010/5/10/2010510111445802.htm, 2010 (5) 。

3[3]保罗·莱文森[美]著, 何道宽译:《手机:挡不住的呼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4]刘丹凌:《3G:第三媒介时代?》, 《现代传播》, 2010 (3) 。

5[5]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 《探索》, 2006 (2) 。

6[6]娄勤俭:《资费每年降20%3G资费不能超过2G水平》, 人民网, http://www.022net.com/2009/7-8/5033631828784.html, 2009 (7) 。

7[7]顾晓燕:《试论海量新闻背景下的“守门人”》, 《新闻记者》, 2003 (1) 。

手机时代的作文 篇5

记得六七岁的一天,我陪着妈妈给爷爷去买手机。我看到一个圆柱体的玻璃罩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水晶,中间还包裹着一个手机的模型,在灯光的照耀下旋转着,样子十分好看。我看得如痴如醉,心想我要有这样的手机该多好呀!

回到了家里,把新买的手机放在冰箱旁的餐桌上。口渴的我打开的冰箱,里面有红色的”农夫果园“、棕褐色的”可口可乐“、桔黄色的”果粒橙“、还有一大桶”雪碧“。

看着看着,我想起了早上的模型,灵机一动,将各色饮料倒入冷冻室的制冰器中,便出去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儿去了。两三个小时后,我大汗淋漓的回到了家,打开了冰箱,看到并已初具雏形,外壳已冻成了冰,但里边却是没冻实的水,晶莹剔透。我将冰一块儿一块儿地放进玻璃杯中,等冰已经盖住杯底的时候,我把手机放了进去,可是手机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倒向那边,我只好在两边都塞满了冰,然后又往顶上加了十来块儿冰,盖上了盖子。

嘿,果然和在商场里看见的十分相似,我又想看看手机在五颜六色的液体中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用热水壶往碗里倒了一碗滚烫的水,我把玻璃杯放入热水碗中,冰化了,样子更加好看了。我忘形的大声地欢呼起来,妈妈和爷爷被我的欢呼声吸引过来了。先到的妈妈来到了厨房,我看见妈妈来了,就像她跑了过来。但,玻璃杯遇冷又遇热,终于爆炸了,玻璃碎片撒了一地,手机屏也裂开了。妈妈看到敞开的冰箱门、一地的饮料、一地的碎片和杯中的手机后尖叫得出了声,爷爷也来到了餐厅,急忙拿出手机。

当时正值盛夏,各色的饮料冰便很快地融化了,五颜六色的液体从底部流了出来。妈妈生气极了,动手就要打我,我一下子躲开了。爷爷忙为我辩护说:”孩子小,不懂事,看它多么富有想象力——"妈妈也只好作罢。

手机媒体时代 篇6

关键词:手机媒体 大学生 恋爱心理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被称为“第五媒体”。进入 3G时代以来,随着手机报纸、手机电视和手机广播等传播形式的出现,手机媒体已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1]当代大学生是追求时髦、走在时尚潮流前沿的一代,手机已成为他们最为普遍的交流工具,它可以很方便地维系情感、浏览新闻、微信语音等等。手机的便捷、即时性已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如交流方式、表达的内容,交往的距离,使得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关注彼此。在这样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种人际“恋爱”影响尤为严重,分析手机媒体的具体特点,挖掘手机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各种影响,以便使大学生认清使用手机方式进行恋爱对自己学业、心理、生理的各方面影响,保持理性使用手机。

一、大学生群体中的手机媒体特点分析

1.普及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手机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多。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到2012年底我国的手机用户人数达到了10.91亿,手机普及率为81%。对比网络使用,截止2012年11月,中国网民人数为5.68亿,从使用的人数来看手机已是网络人数的2倍。2003年北京市70%大学生拥有手机,[2]2006年,南京市94.6%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3]经调研,目前西安高校的大学生手机使用率早已达到100%,[4]手机的使用几乎网罗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

2.便携、功能强大

手机占地面积小,重量轻并且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可以随时观看视频、听音乐、接通听话,语音留言同时它的各种模式如铃声、振动、静音,满足学生们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它的视、听、说各种功能满足了学生们娱乐、聊天、学习的各种需求。有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状态的学生偏好不同的手机功能,如孤独者偏好打电话,社交焦虑者偏好发短信。

3.加速社会化

現代社会知识的获得已不只是来自书本、课堂等传统的方式,手机的方便快捷,可以使学生们很快地获得流行词语,感知外界社会的变化。自从有了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大学这个环境学生们不仅要增长知识、才能也需要培养与人交往、表达自我的能力。手机可以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与人面对面交流时的胆怯,学会表达自己。当心情压抑时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向好友宣泄。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大学生由于年龄小、人生阅历浅等固有的特点使得他们这一群体在对待爱情问题时表现的盲从、易冲动、快速、幻想性。手机作为一种比较方便的交流工具在加强大学生情侣之间了解,维系情感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将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业、心理发展、情绪的稳定等。

1.正面的积极促进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是由热情、亲密和承诺三个基本成分组成。大学生情侣在相识初期可以使用手机传递爱意,点燃爱情的花火,当双方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有意愿在现实中交往后,发手机短信表达情感相当于过去的情书功能,交流的越深爱的成分也会越来越加重。斯滕伯格的热情内容虽然是行为上的占有、情绪上的陷入,但通过手机这种通讯工具可以时时刻刻地传达爱意,让对方感受到彼此的热情。亲密也可以在手机使用中体现出来,因大部分大学生大多远离父母情感上孤独、落寞。手机可以让情侣之间彼此时刻体会到关心和支持,拉近彼此的距离,吃饭、问候只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有过喜欢对方但苦于不敢表白,有了手机可以避免当面表白的尴尬,手机恋爱方式可以保护性格内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不至于因对方拒绝就怀恨在心,或引起自卑、胆怯等负面情绪。

2.负面的消极影响

手机交往是一种虚拟的人与人通过机器的互动形式。爱情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责任。手机在加深情侣间认识的同时也淡化了爱情中的责任意识。情侣之间的打电话发短息,一方或许在苦苦等待对方的回复,而另一方却可以借口说是忙或者没有看到信息而忽视另一方的感受,等待短信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并且大学生的情感本来就很脆弱,耐挫性差,如若因手机误会彼此造成矛盾加深,吵架、各种胡乱的猜测,势必会影响双方的学习,造成多疑、焦虑等负面的不健康情绪,严重时还会影响寝室其他人的休息等等问题;爱情是需要一个不断认识由浅到深的过程,如果大学生之间刚开始就是通过手机这种形式交往,那么长期使用手机将会给经济来源不能自理的大学生们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并且经常使用手机将会辐射他们的身体。躺着翻看短信会加剧视力的下降等等健康问题。

手机是一种很方便的交流工具但是对于身心还不成熟的大学生频繁使用、依赖它作为恋爱的工具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手机作为一种通话的工具,学生之间的深层次交往还是需要在现实中面对面相互了解,顺畅表达自己。爱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大学生应当以学业为主,在成就学业的同时,通过合理、适度的交流工具发展爱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报告:手机媒体影响与发展趋势.[EB/OL].[2009-02-17].http://tech.sina.com.cn/i/2009-02-17/17562832301.shtml.

[2]杜婷,金笙.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J].统计教育,2004(02):58-61.

[3]赵宝刚,尹勤,韩柯.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J].市场研究,2006(10):15-19.

“3G时代”手机媒体的优势及前景 篇7

手机作为媒体, 最初是一对一传播, 之后随着短信技术的出现逐渐变为一对多的传播。当网络技术运用于手机后, 手机就变成了“以视听为终端, 以网络为平台的, 以个性化信息为传播内容的, 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定向为传播效果, 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2)

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 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这表明手机媒体由于它“便携性好、时效性强、互动性好、与多媒体合作深入、分众化传播效果佳”的特点, 成为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

便携性。现在的手机灵活小巧、易于携带, 手机媒体凭借其小巧的身体, 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人们的闲散时间, 使人们能随身随意随时随地浏览自己想要的信息或者满足自己休闲娱乐的需求, 正是这些不经意的闲散时间给手机媒体创造出了巨大的市场, 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由于手机的便携性, “手机拍客”也利用其拍照或视频功能, 在第一时间记录事情的发生过程, 从而成为重大新闻的发布者。2004年保罗·莱文森在其《手机》一书中指出:“唯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 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 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 进入大自然, 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 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3) 因此, 手机与生俱来的灵活小巧、易于携带的品质, 成为其他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时效性。手机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说是由它的便携性以及网络技术的支持所赋予的。由于手机的小巧便捷使得它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它可以由任何人对事件进行记录, 在专业记者和专业设备没有抵达的时候, 率先记录下事情的发展过程, 及时发布信息并为日后的专业化报道提供资料。2009年6月5日的成都公交车着火案的最早视频和图片就是由手机提供的。手机媒体的传播以其灵活、快速的特点超越了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 实现了最大限度的数据实时传递。

互动性。在手机媒体上, 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网自由选择、发布信息, 信息是由受众从信息堆里拉出来的。传播者也不再局限于大众传媒,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条新闻的发布者, 受众此时也成了新的传播者, 他们通过在手机网上发帖、自建群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这点上说它改变了原先“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把受众的主动性充分地发挥释放, 使传播者和受众处于平等的地位, 双方互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去年在“两会”上大放异彩传达民生民意的“微博”就是以手机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微博”每次最多能发140个字, 同时它即时记录感想的功能, 也使得人们在电脑与手机之间较多选择手机媒体作为最终的信息发布平台。除此之外, 各大媒体的手机报也会广泛征集手机网友的建议和看法, 在第一时间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多媒体合作深入。手机运营商与各大报纸媒体合作推出手机报, 与电视媒体合作提供手机电视内容, 同时和广播、游戏商等合作, 为手机媒体提供丰富的资讯。手机媒体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互动, 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新局面。

分众化传播效果佳。由于手机号码的实名制, 使得一部手机终端就能代表一个受众。各大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手机用户的性别、年龄、手机月消费支出的记录大致推算出手机用户的服务需求, 定向地向手机用户推介信息和服务, 同时手机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订阅某种信息和服务。由于这些信息和服务正是用户想要的, 所以在信息及服务的传播效果上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这点来看, 手机是能够满足受众碎片化需求的个性化媒体。

任何新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手机媒体也不例外:由于手机媒体受制于各大手机运营商, 所以手机媒体在其资费、内容的选择等方面还是会出现受众不满意的现象;手机媒体在其服务项目上往往会出现消费陷阱, 捆绑推销一些用户不了解的服务, 这大大制约了手机媒体的长远发展;手机媒体现在刚刚起步, 只能通过手机运营商和新闻媒体合作的形式来发布信息, 但是对于其发布信息的管理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手机用户自己可以上传信息, 这就对手机媒体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提出了要求;部分受众对手机媒体过度依赖, 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占用了大量的工作、休息时间, 使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此外, 手机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还夹杂着一些诈骗和垃圾信息。这些手机媒体的现有缺陷需要各个部门协调解决, 为手机媒体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现代社会中各种技术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因此手机媒体在其未来发展中也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

手机信息储蓄量增加, 终端屏幕变大, 传输速度大大加快。现在3G正在大范围地推广使用, 而4G也在大力地研发过程当中, 未来, 手机媒体带给人们的将不仅仅是速度上的快捷, 更有无与伦比的生活享受。

手机媒体的费用将会大大降低。以河南移动通信为例, 每月16元的时尚套餐包含有100兆的上网流量, 而这一上网流量的成本将会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不断降低。

手机媒体理念的日趋成熟以及专业化团队的形成。现在手机媒体上的大量内容与网络一样都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 并没有自己专业的创作团队和一个独立的媒介产业。未来, 手机媒体将会建立自己的采写报道队伍, 建立健全自己的管理运作体系, 通过专业、可信的服务使其公信力大幅提升, 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手机媒体将会带领受众从“读图时代”进入“读屏时代”, 从“固定多媒体时代”进入“移动多媒体时代”。未来, 电脑可能会越做越小, 不断吸收手机的功能, 而手机也会具备越来越多电脑的功能。除此之外, 手机媒体将会与传统媒体进行更为细致的交融, 全面实现传统媒体的手机服务。

手机媒体监管条例的制定出台。这一手段将会防范手机媒体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欺诈、垃圾信息, 并对各种不良信息进行分类管制, 以便于为手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手机媒体凭借其自身最为快捷、方便、即时传输的优势, 使其能与受众随时随地进行沟通,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可以说, 手机媒体比电脑更普及、便携、及时。手机媒体有着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即时采集、制作、传播、接收的优势, 影响和颠覆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随着技术的日益变革, 手机媒体将会对人类的未来生活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摘要:手机媒体有着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即时采集、制作、传播、接收的优势, 影响和颠覆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手机媒体优势的介绍, 并结合现有手机媒体存在的缺陷, 对手机媒体未来的发展做一些可预见性的展望, 以期受众对手机媒体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手机媒体,优势,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通生、杜丽芬:《3G后传播时代的手机媒体》, 《新闻爱好者》, 2009 (24) 。

[2]刘惠芬、刘澜:《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前景》,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3]汪贝:《关于手机媒体性的传播学讨论》, 《东南传播》, 2008 (7) 。

新媒体时代手机动漫品牌的建设 篇8

手机3G时代的到来及商用逐步推进成为手机动漫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新技术应用使手机动漫产品在音效、画面、播放效果等诸多方面满足了动漫用户的需求;手机动漫产品又以种类丰富、下载便捷、更新更快等优势促进了用户数量迅速增长。据估计2012年中国移动手机动漫业务的用户规模达到972万人, 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0.5亿增长到3亿。全球手机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手机动漫作为传统动漫行业的一个全新分支, 在一些手机、动漫业均发达的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 国内手机产品质量能够提供下载和播放优秀动漫产品的硬件条件。动漫作品销售平台正在建立合理的运营模式, 手机动漫消费者数量在急速上升。同时, 出现了作品数量多但质量差, 有强劲的生命力、影响力的优秀手机动漫作品较少的现象, 该现象不利于手机在动漫市场上的竞争及手机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因此手机动漫品牌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2 国内手机动漫品牌建设必要性

2.1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 国内手机动漫产品基本结构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传统优秀动漫作品在手机平台投放, 这部分产品有较强的消费基础, 是手机动漫产品中比较稳定的部分,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手机动漫的发展。但该类作品内容、结构等不能完全满足新成长起来的手机动漫爱好者的需求;二是专为手机平台创作的具有手机动漫特性的作品。相对传统手机动漫产品, 这类手机动漫作品在表现形式、内容及结构上更符合手机平台播放, 以更新速度快、内容新颖、题材多变、彰显个性等优势见长, 产品数量正在稳步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作品庞杂、良莠不齐的现状, 消费者很难找到优秀的可长期关注或消费的产品,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费者的热情。

由此可见, 只有以优秀的、具有长远影响力、生命力的手机动漫产品作为支柱, 才能为整个手机动漫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品牌指引产品创意

创作者的灵感可以被成功的产品品牌激发, 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精品。以漫画作品为例, 著名漫画作品《足球小将》成功后, 其品牌相应使日本产生了诸多体育类的优秀漫画, 如《灌篮高手》《棒球英豪》《网球王子》等等。而以网络文学为例, 穿越题材《宫》无限流题材《无限恐怖》等各类优秀作品出现后引发的数以千记的小说作者跟风创作, 其品牌效应使网络文学获得新的生机。由此可见, 手机动漫品牌建立是从业者的风向标, 将引领产品创意并衍生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使手机动漫产业蓬勃发展。

2.3 品牌创造较高的利润

品牌价值是品牌客户、渠道成员和母公司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联合行动, 能使该品牌产品获得更大的销量和更多的利益, 能使该品牌在竞争中获得一个更强劲、更稳定、更特殊的优势。手机动漫品牌产品, 在平台的点击率远远高于同侪, 其产生的周边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计, 优秀的品牌产品为手机动漫产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2.4 品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一个优秀的、被人熟知的、培养出忠诚客户群的品牌可以大幅度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动画作品为例, 迪斯尼的米奇、唐老鸭等闻名于世的知名动画品牌, 风行世界近百年不衰, 世界各地都有这些品牌形象的忠实拥护者, 而且这些品牌至今仍然焕发勃勃生机。以漫画为例, 香港漫画界很多优秀新番只出几期就销声匿迹, 而《龙虎门》《风云》等老作品靠着几十年的品牌影响力, 现仍在每周一期地继续着过千期的连载, 即使出品过程中遭遇波折和低潮, 也可以靠品牌的影响力保持生命力。手机动漫产品的特性更会使作品快速淹没在庞大的基量中, 只有品牌的建设才能使作品突出重围, 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2.5 品牌更有利于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品牌已经成为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品牌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为作品带来声誉和动漫用户的认可, 最重要的是品牌价值的溢价效应为作品的点击量、传播能力等各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使产品能凭借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动漫周边市场的影响力。只有手机动漫品牌获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扩大手机动漫用户群, 并留住这些用户的长期关注, 才能促进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 未来发展思路

3.1 品牌建设要有整合意识

整合包括软件与硬件的整合, 其中值得强调的是产品创作力整合。中国移动的手机动漫基地正在进行建设及运营, 这种将有影响力的作品或作者整合进行品牌建设, 在节约推广资源同时取得最大的涵盖面, 改变现在手机动漫当前的局面, 更快地产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3.2 品牌建设要明确产品定位

明确消费群体的定位, 以明确的消费群体为诉求对象, 研发的产品专为该类消费群体服务来获得目标消费群的认同。根据其年龄、性别、身份等元素来分析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月消费预期、日阅读时间等, 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群, 从而确认品牌所对应的客户, 针对该用户群进行相应的品牌建设。

3.3 创作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产品

手机媒体时代 篇9

关键词:手机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 与传统媒体相比, 手机这种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媒体更受欢迎, 作为一个移动终端, 手机不仅能为大众带来各类信息资讯内容, 还能促进媒体与信息之间的融合和分享, 推动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台, 据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在网民中的比例极重, QQ、博客、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更是常见, 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 利用手机媒体向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一条创新途径。

2 手机媒体时代与高职学生思想工作

2.1 手机媒体时代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网络的全球性使各个国家的文化、生活和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碰撞, 通过网络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都涌入了我国。作为高职学生, 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尚未定型, 学校对于技能的重视远远超过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学生受网络影响现象严重。针对这个现象院校可从网络入手, 发布积极健康的思想信息,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2.2 手机媒体时代创新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培养学生某项素质而展开, 它的传播方向相对单一, 手机媒体则正好相反, 它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更为全面, 且传播思想教育的过程具备交互性。学生可将自身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 手机媒体时代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 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的具体表现。

2.3 手机媒体时代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随着手机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 信息的来源和数量急剧增多, 每个人与网络都会发生间接或直接的联系, 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伦理观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 网络信息的传递通常是以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存在, 丰富的传播手段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加深对思想教育的印象。

2.4 手机媒体时代拓展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课堂、广播、报告会和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 但这些形式通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手机媒体时代的涌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范围, 学生仅需通过手机媒体就能获得大量的思想政治资讯, 另外在QQ、博客、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横行的年代, 利用这些工具来传播可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手机媒体时代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网络生活, 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 手机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创新

3.1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育人体系

随着手机媒体影响的增大,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削弱, 几个部门和老师微弱的力量已无法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到底, 面对手机媒体时代庞大的信息功能, 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融合才能开展下去, 在教育环节中全面贯彻思想政治工作, 并结合智、美、体等素质教育, 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展开思想教育。

3.2 注重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引导和教育

网络信息不仅具备交互性、及时性同时也有虚拟性, 网络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拓展了新的领域。为了合理运用网络平台, 我们应在校园内构建一个校园网络, 将教育性、知识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另外可借助网络媒介建立关于思想工作专题的QQ群、微信群、博客和微博等通信群, 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构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 相互分享和交流关于高职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

3.3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随着生活、学习网络化, 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了大量信息, 部分学生对于信息的掌控量甚至超越了教师和家长, 家长和教师的权威在手机媒体的交互性下不断被削弱, 灌输式的思想教育逐渐被交互式取代, 在思想工作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 方向也从单一转向了互动。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展有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 我们需将思想教育与社团活动联系起来, 无论是在文化、娱乐、体育还是旅游等讲座竞赛活动中都可融入政治思想主题, 将思想工作全面贯彻到高职院校的各个环节。

3.4 注重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工作水平

手机媒体时代在高职院校思想工作中的运用使得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们应建立一支完整的思想政治骨干队伍, 对这支队伍进行政治理论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培训;其次是加强队伍人员对最新网络设备的运用能力, 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 让学生的思想问题能够获得及时的解答。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其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手机媒体并探索新途径, 才能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慧凤, 武群堂, 王琴.手机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34) :54-54, 56.

手机媒体时代 篇10

手机, 作为因通信需求而产生的商业产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增长, 自添加数据接收功能的数字手机诞生后, 就开始进行着其角色的转变。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 从单纯的语音通信, 到集文字交流、摄影、音视频信息记录与传输为一体的智能终端, 它以自身的即时性、接收终端唯一性、交互性以及不受空间限制等诸多显著特点而为大众所喜爱, 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小觑的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大媒体。

在3G问世之前, 以CDMA和GSM为主流制式的2G或所谓的2.5G手机还无法从实质上满足“主流媒体”的真正需求。其原因有三, 一是昂贵的电信费用使其不会成为首选, 可替代性选择的途径很多, 用户更有可能最终选择放弃;二是通过手机群发的功能来满足新闻及信息的订阅, 传播效率也与其他媒体不可同日而语, 而信息内容也是其他媒体上的信息转载, 具有同样的权威性和迅及性;三是信息传播途径的广泛性, 因为手机信息的传播者并非都是职业的媒体工作者, 当中还包括以用于小范围交流的用户个体, 以及用于非官方信息的发布传播的企业商家, 这样就构成了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空间。

3G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硬件支持 (手机技术) 的提高, 还是软件支持 (媒体系统、社会保障) 的不断完善, 使得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的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更好的在百姓的生活中被普及, 手机也必将毫无疑问的以新兴媒介的身份被大众所接受, 成为可随身携带的极为便捷的媒体终端。

2 3G发展与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借助于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等环节加以数字化,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这正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而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的更新与飞速发展, 也使不同时期的数字化学习有着不同的新主题。而当前一个同样以个性化突出的新媒介———手机的发展, 也使手机与教育有了契合点———移动学习。虽然, 理论界目前还没有对移动学习形成一个统一定义, 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思考和理解, 并将它看做是数字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二代手机已经普及的今天, 手机支持移动学习, 主要有两个比较普及的方式:手机短息的方式和wap网络连接方式。

第一, “短信”式的学习方式。在第二代增加了数据接收功能的数字手机的诞生后, 手机短信成为手机的主要营运方式之一。短信的交流方式, 除了有手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好处外, 还有不耽误影响接收者、能给接收者更多的思考时间的好处,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短信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超过语音通信的利用率, 尤其是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就更为如此。所以, 无论是从受众本身还是从服务公司的经济利益来说, 以短信的方式学习就成为一种必然。于是, 不仅是学习者之间进行文字学习的交流, 学习者与互联网也有了更好的学习资源的互动, 每日英语、成语连珠等各种网络资源都以用户的自身需求定制进行发送。

虽然, 短信发送的学习方式, 就目前来说具有间断性、字数限制性以及要受服务台的服务项目种类的限制, 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性等诸多缺点。但是, 在3G时代到来到来后这一问题将会很快得到解决。

第二, Wap网络连接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相对于以上短信学习方式没有了诸多的限制, 用户通过手机上网, 查自己所需的网络资源, 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无疑与互联网的使用方式类似, 有很大的自由性。丰富的学习资源, 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是, 目前高昂的费用, 将会让很多还是学生身份的学习主体望而却步, 同时, 普遍不稳定的手机网络速度, 还不能让这一方式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

应该看到, 3G技术的出现, 将手机的移动学习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 信息质量和效率已经得到了有力保障, 打开、接收、播放等速度大幅度提高;大容量扩展存储性增强, 使得大量的学习资源保存成为现实;统一兼容性使得手机不必再为打开各种格式不同的文件去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或者是格式转换软件, 从而也从另一个侧面节省了空间, 增强了手机利用率。

3 3G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3G通信技术和3G终通信端设备的发展, 不仅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媒体和工具, 而且给学习者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 更在许多方面带来了变革。

(1) 促进了学习理念的变革。新技术的发展, 从传统的学校课堂师生的灌输式教学, 拓展到依托网络的远程的可以择校择师的自主式学习。数字手机的出现, 使学习方式发展到移动学习的样式。学习形式的变化, 必然带来学习观念的变革, 技术的进步促成这一变革迅速实现。

(2) 促进了学习的多维度、全方位的平衡发展。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 将会通过其自身发展, 逐步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渗透、相关联、相混合, 将有助于情境学习、非正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理念的创新, 有助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展开。

(3) 促进了传统学习样式的完善。课堂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传统模式, 无论技术怎样发展, 课堂学习都是学习方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3G时代的课堂学习也必然具有其特色:手机中老师的讲义, 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实时下载储存播放, 或者是远程现场收看;学生的学习作业批改可以是由手机来及时发送, 接收师生交流意见, 达到即时修改等作用, 这些都说明3G的到来将课堂的传统学习方式带到了更为完善的新的阶段。

(4) 促进了情景学习、协作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发展。在以往的技术限制下, 传统的学习均以课堂学习为基础, 其他样式的学习则成为课堂学习的辅助, 无法以学习者自身为中心, 是被动的学习方式。而3G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式, 可以将学习深入到学习者的真实生活中, 是学生并不是刻意的为了达到方式的全面, 而造成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很多问题, 随时可以使用手机咨询或者查询资料进行解决, 这种“情景学习”更方便更快捷;或是使用“手机聊友”进行讨论, 这种“分组学习和协作学习”将会广泛应用在课堂之外,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受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即可获得知识, 这就是一个完美的3G手机的在人们非正式学习中的巧妙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欣.打造个性化的掌上媒体-基于手机媒体特性的定制营销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 (25) .

[2]黄璜.项国雄.手机-颇具发展潜质的个性化媒体[J].传媒观察, 2005 (3) .

[3]陈如明.TD-SCDMA助力奥运3G体验[J].中国无线电, 2008 (9) .

[4]张建荣.浅析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方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 (4) .

[5]于化骥.移动学习-远程教育的前沿理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

上一篇:脉冲燃烧控制技术下一篇: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