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能力

2024-08-23

解释能力(精选九篇)

解释能力 篇1

一、硬件虚拟化平台设定

目前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虚拟化平台很多, 针对油田企业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需要, 这些虚拟化技术有不同的实现方法, 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需要根据解释系统的应用特点选定虚拟化平台。

1.1 虚拟化平台对比。 目前在各个行业中Vmware、EsXi、Xen、Kvm等虚拟化技术应用广泛。这些虚拟化平台与软硬件环境息息相关。油田企业地震解释、储层预测系统有其独特特征, 首先要剖析这些应用系统所用操作系统、内核、数据库、项目支持库等运行需求, 并结合其CPU、内存、存储、显卡、网络等硬件配置特点安装虚拟平台, 并在这些虚拟平台上部署地震应用系统。在对应用软件测试分析基础上, 从软件应用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等角度对平台易用性、资源管理方式、可扩展性、应用软件使用效率等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Vmware具有强大的计算虚拟能力, 且与物理机隔离效果非常好。该平台功能全面, 操作界面简单明了, 适用于非专业的用户使用。缺点是体积庞大, 占用物理机资源较多;Es Xi虚拟技术配置要求低, 部署比较简化, 无需第三方应用支持, 开发应用灵活;Xen是剑桥大学开发的一款开源代码的虚拟平台, 服务应用整合能力强, 一台服务器可以安装不同应用, 且计算等负载均衡性好, 管理灵活, 无须特殊硬件支持。缺点是为了提升效率占用资源少但操作系统兼容性差, 不能完全支持油田企业的专业应用软件;Kvm虚拟平台使用Linux操作系统自身调度技术, 源码少, 硬件完全虚拟化, 是目前主流的虚拟技术。由于目前油田企业应用软件基本是Linux版本, 因此使用Kvm这种本身应用Linux管理硬件的虚拟技术更为高效易用。

1.2 KVM虚拟化平台技术。Kvm是基于Linux内核的虚拟化平台, 该平台其实可以看作是Linux内核模块。这种虚拟化平台只有少量代码, 基本上使用Linux操作系统本身的软硬件管理功能, 对硬件完全虚拟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虚拟化平台可以使用硬件加速;由于Kvm是Linux操作系统中一个内核模块, 因此虚拟化是Linux系统中的一个进程, 其管理更加简单、可靠、易用。

Kvm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CPU虚拟化、内存虚拟化和I/O虚拟化。CPU虚拟化是Kvm把把集群服务器上各节点CPU变成虚拟CPU, 安装的多个客户虚拟化操作系统可以任意使用这些虚拟CPU。并且在这些虚拟化系统之间CPU相互隔离, 互相独立运行, 适合于软件交叉部署。内存虚拟化与CPU虚拟化一样, 把整个硬件系统的物理内存统一管理, 根据地震应用软件运行需求, 把这些内存动态转换成虚拟内存供系统使用, 每个系统有独立的内存空间, 其容量、运行速度与在其上运行的专业应用软件配置要求密切相关。I/O设备虚拟化与之相同, 由软件直接完成虚拟指令, 也可由硬件辅助实现, 有效提高了虚拟化效率。

二、KVM虚拟化管理与优化

2.1 虚拟平台管理。虚拟化管理技术在整个虚拟化平台支持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通常在物理条件下软硬件资源管理难度较大, 资源利用率低, 用户使用不方便。比如在服务器上安装的反演软件, 像随机反演等新技术对计算资源需求量大, 而三维可视化软件对显示资源需求量大等等, 这些不同专业应用软件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易引发资源冲突。硬件设备更新速度慢, 企业科研生产对专业软件应用需求全年也不均匀, 生产部署繁忙时远远不够用, 有的服务器性能优良, 若只安装一套软件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另外, 不同软件要求的资源类型配置不同, 服务器之间负载也不均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 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针对油田企业各类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硬件资源丰富、但应用软件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特点, 在虚拟化平台上应用资源池管理方法提升软硬件配置的科学性。对数据服务中心的所有服务器和高效能工作站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在集成统一的硬件平台上部署虚拟化平台, 每个平台内安装特定的应用软件系统。这些虚拟化平台占用的资源序列是由应用软件的特点确定的, 可以说虚拟化平台为应用软件量身定做, 不同应用软件分配使用不同数量的计算、显示及I/O资源。这个配置过程是动态的, 对用户是透明的, 并且根据专业应用软件变动而改变。应用软件不同时间段使用资源量是不同的, 比如每到井位部署时, 需要大量的交互解释作业, 这就需要大量的显示资源, 虚拟机资源池管理系统可以把其它软件的显示资源配置给解释软件, 而像复杂的处理作业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则可配置大量计算节点满足其需求。若不通过虚拟化系统, 则需要重新安装并配置系统, 实施难度极大。虚拟平台下软件和数据安全较物理条件下更为可靠。物理条件下各种专业应用软件交叉部署, 管理维护每套软件易对别的系统造成损害, 误删除操作、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较多。而在虚拟平台下实现各专业应用软件隔离, 应用问题限制或圈定在一定范围内, 每个用户登录像在常规系统一样, 用户使用口令安全登录, 应用和数据按条块化管理, 对用户而言非常明晰。

2.2 虚拟平台优化。与油田企业不同领域资源需求相结合, 进一步优化服务资源虚拟化配置。在剖析虚拟化平台各种管理功能的实现原理和系统环境配置的基础上, 使用不同软件安装与应用方式, 分别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节点上进行Kvm虚拟平台的关闭重启、迁移试验等。试验表明, 一套包含应用系统的虚拟机在运行状态下通过Kvm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完全复制迁移, 在此过程中, 应用系统正常工作, 对用户来讲感觉不到系统的迁移。根据虚拟平台这个特点, 通过软硬件资源信息动态采集, 可以根据用户和应用软件对系统资源的需要实现在线迁移。对于应用完毕的系统资源, 回收闲置的资源并重新配置, 实现动态分配, 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

与客户端用户需求相结合, 通过桌面智能集成配置控制优化, 达到虚拟化平台下专业应用的自动部署与快捷应用。对用户信息进行采集, 对每个用户需要使用的专业软件开展统计分析, 构建客户端使用环境。对每一用户虚拟工作桌面集成不同领域的专业应用, 相应的软硬件应用环境自动配置, 实现专业应用从服务器端到客户端的智能推送。对应用软件许可使用进一步优化, 在各个虚拟服务平台和客户端上对许可信息进行采集, 对各个专业软件许可使用情况实时监控, 根据用户在虚拟平台上的各种操作动作, 判定其软件使用状态, 从而实现许可的智能回收并再释放, 大幅提高软件的使用率。

三、虚拟化配置与应用方案

对企业内高性能的集群服务器和工作站统一进行集中配置, 建立多个虚拟化平台, 实现Landmark、Jason、Epos等勘探、开发专业软件共享应用和资源动态配置。

3.1 虚拟化平台配置。目前为支撑100 至200 个用户使用勘探开发各个专业应用软件, 配置后台服务资源有40 个节点的HP刀片服务器、数据服务器、软件服务器、系统及用户管理服务器、图形服务器和图形工作站、网络存储系统等。使用Kvm虚拟化平台技术对这些高性能硬件设施组成服务器资源池, 统一动态分配。在其上配置安装Landmark地震解释系统、Jason反演系统、Epos综合解释系统、VVA地震属性分析、Geo Scope地质分析软件等应用系统。在客户端根据各个用户需求, 为每一用户配置多项专业应用, 通过单点登录, 实现在虚拟平台下的软件快捷应用。

3.2 虚拟化平台测试与应用。对建立的虚拟化平台应用系统进行测试。首先测试系统的计算效率, 原物理配置模式中在一台工作站上安装反演软件, 一个用户对400Km2 的三维数据使用随机反演软件, 计算周期是120 个小时, 而五个用户同时开展类似计算, 每个用户需要510 个小时;在虚拟平台上该反演软件可以动态调用统一配置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资源, 五个用户同时提交类似计算只需30 个小时就可完成。在地震资料解释等交互作业频繁应用的情况下, 原模式一台服务器同时有3 到5 个用户登录系统就已经运行缓慢;在应用资源智能配置、远程图形推送等优化技术的虚拟平台上可以保障150 个用户同时登录使用, 近万平方千米的大连片三维地震远程显示也十分流畅。在这种虚拟化平台配置条件下, 这些专业软件的部署与实际应用运转良好, 系统管理轻松且有条理, 实现了地震综合解释协同共享和计算资源复用, 进一步挖掘现有集群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潜力, 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四、结语

纷繁复杂的各类应用系统部署在同一套系统上, 各个系统的配置需求不同导致应用冲突。构建并优化的Kvm虚拟化平台能支持多个应用系统的部署与应用, 在地震综合解释实际应用中, 这种虚拟化平台显示了其良好性能, 实现用户对集群服务器和高性能工作站等资源共享, 扩大应用软件的应用范围, 为油田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辛华.浅析数据存储虚拟化[A].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 (文摘部分) [C].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 2010:3.

[2]POWER UNQUE.电力企业虚拟化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A].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电力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2011:27.

[3]CHINA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虚拟化技术经验总结与分享[A].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电力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2011:41.

[4]陈瑜.浅谈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2013[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2013:3.

[5]周祥峰.智能电网中虚拟化云计算安全的研究[J].计算机安全, 2013, 05:71-73+76.

[6]张耀祥.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J].计算机安全, 2011, 05:80-82.

[7]韩彤.Hyper-V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1, 04:74-75.

[8]谢晓华.企业虚拟化环境中的安全防护[J].计算机安全, 2011, 11:48-53.

[9]邹大斌.虚拟化:迎接发展高潮[N].计算机世界, 2010-01-11045.

[10]邹大斌.桌面虚拟化将成今年热点[N].计算机世界, 2010-02-01034.

好的 教师职业能力 名词解释2 篇2

6.教学认知能力 7.教学设计能力 8.教学反思能力 9.教学实施能力 10.教学策略 11.德育能力 12.第一印象 13.现象---本质法 14.效应---本体法 15.说服教育法 16.榜样示范法 17.情感陶冶法 18.实际锻炼法 19.自我教育法 20.教师的管理能力 21.反馈辅导 22.单元辅导 23.考试辅导 24.教育基本法 25.教育部门法 26.综合教育法 27.单行教育法 28.教育相关法 29.教师科研 30.课题 31.观察法 32.调查法 33.历史法 34.行动研究 35.信息

36.信息能力 37.信息获取能力 38.信息检索

39.信息检索系统

40.手工检索 41.计算机检索 42.书面语言 43.体态语言 44.手势语言 45.暗示

46.教师人际交往能力 47.教师的协调能力 48.教育机智 49.道德

50.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51.与学生交往中的教育机智 52.教师角色

53.教师角色认知能力 54.教师角色冲突 55.教师角色多重性 56.心理调适能力 57.压力 58.应激

59.负性情绪与情感

60.中等学校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61.教师自我提高能力 62.教师的学习能力 63.教师的研究能力 64.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能力是老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职业威望是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的 相对地位、所有社会成员.根据个人的职业给予他的敬意程度。3.智慧技能是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4.动作技能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5.教学能力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也可以说,就是老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6.教学认知能力是指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领会、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7.教学设计能力是指老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8.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包括 :教学活动的反思能力、对教师自我心理因素的反思能力。

9.教学实施能力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方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包括 :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

10.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

11.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12.第一印象是指教师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象”,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13.现象---本质法这种方法就是直接观察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学生有个较客观的评价。

14.效应---本体法这种方法就是从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开始,抓住事物变化后产生的效应,由认识事物变化后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事物本体。

15.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16.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17.情感陶冶法是通过教师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及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性格逐渐完善的一种方法。

18.实际锻炼法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力习惯的一种方法。

19.自我教育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方法。

20.教师的管理能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管理、学生体育与卫生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班集体管理以及依法从教等几方面能力的总称

21.反馈辅导 是新课程讲授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面向全体学生所做的辅导,它需要教师有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问题症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单元辅导是一单元的课程结束后,面向全体学生所做的辅导。23.考试辅导 是阶段性学习结束后,为了迎接学期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所作的复习性辅导。24.教育基本法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我国一切教育立法的依据,也是我国一切教育实践的根本法律依据。

25.教育部门法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制定的关于某一部门教育的法律。

26.综合教育法是根据教育堪本法针对跨部门的横向问题制定的教育法律。

27.单行教育法是教育部门法中包括的单个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条文,如各种法规、条例、规程、章程、实施细则、实施方法等。

28.教育相关法 是指与教育工作有关、教师应该有所了解的法律。

29.教师科研从字面上讲,就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但是安的意义不仅限于此,而是在于强调教师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30.课题 简单地说,课题就是问题,或者是理论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31.观察法 是通过感官感知对象搜集资料的方法。32.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搜集资料的方法。

33.历史法是指对教育的历史文献、历史遗存所做的发现、整理、考订、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所做的阐述方法。

34.行动研究是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者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所做的研究工作。

35.信息就是及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36.信息能力就是对信息的获到、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运用能力。

37.信息获取能力是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的基本能力之一,是非常有用、重要的一种信息能力,此能力是指教育能在信息资源中及时、快速、准确收集到有用信息。

38.信息检索 :是指从众多的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全过程。

39.信息检索系统 :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存储,以供用户检索的系统。40.手工检索 :简称手检,是以手工方式,利用印刷型检索工具来检索信息资料的一种检索手段。

41.计算机检索 :简称机检,是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里的大量数据中检索出所需要信息的一种检索手段。

42.书面语言主要指教师书写出来的语言,即用书写形式表达的语言,板书、作业评语等。

43.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44.手势语言是指教师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达意思。45.暗示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46.教师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他人在思想、行动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7.教师的协调能力是指教师根据交往情境和交往对象的变化,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交往策略的能力。48.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作,通过敏锐的观察准确地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果断、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49.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50.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是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是教师基于长期对学生情绪和行为变化的密切观察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心理能力,是种独创性的艺术,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技术。

51.与学生交往中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与学生日常交流和沟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灵活、有效地处理交往问题的能力的技巧。

52.教师角色就是社会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行为所赋予的期望或规范要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责任的期待。53.教师角色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在意识水平上对其所应表现的行为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表现认识和理解能力。

54.教师角色冲突由于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多了,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教师的角色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这种因不相容的期望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就是角色冲突

55.教师角色多重性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教师3.心理健康的维护者4.学者和专业人员5.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6.课程的开发者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学生学业的评价者。

56.心理调适能力是指能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侍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的心理适应能力。57.压力是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

58.应激是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59.负性情绪与情感实际上包含两层不同的含义(1)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绪、情感体验;(2)对行动起抑制或阻碍作用的情绪、情感。

60.中等学校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心理状态调节能力,包括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排除心理障碍,控制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与人和睦相处等。

61.教师自我提高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思想、业务、人格等方面不断趋于发展和完善的能力,是教师实现自身潜能和自身价值的基础性能力。

62.教师的学习能力是指教师为适应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不断吸取有关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63.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能力

解释能力 篇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课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降,燕子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空调列车把它们送到安全的地方的故事。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麻烦”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气温骤降,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处境。并进行解词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通过理解关键词,体会长途跋涉的燕子濒临死亡的艰难处境,让学生产生对每一个生命应该有的敬畏之情,为后文理解瑞士政府和人民对燕子的关爱、对生命的呵护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寻找“麻烦”的本意

1.“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麻烦”是什么意思?

(“麻烦”就是困难,难题。)

师:找近义词是解词的好方法。

2.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能用这个段落中的有关句子来回答吗?

(“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

师:我们联系下文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了解了燕子遇到的“麻烦”。

【教学由近义词替换、联系上下文寻找“麻烦”一词的本义展开,这是理解词语的基础。】

二、品读“麻烦”的内涵

1.理解“气温骤降”

①“气温骤降”是什么意思?(“气温骤降”是指气温突然下降。)

②齐读这个句子,看看“气温骤降”和“气温下降”有什么不一样?

师:在比较中,我们从“骤”字里体会到气温不仅降得突然而且很猛,燕子遇到的麻烦真大。

【通过比较“气温骤降”与“气温下降”,来理解“骤降”包含的气温突然而猛烈地下降的意思,从而训练学生准确理解词语,体会它给燕子的生存带来麻烦。】

2.理解“长途跋涉”

①“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却遭遇了气温骤降。 “长途跋涉”指什么?(指爬山涉水,长途奔波。)

②那么燕子每年从南到北、从北到南长途飞行要经过些什么?(要经过崇山峻岭、滚滚江河、繁华的城市、广阔的田野等。)

③它们还要经过大海,无边无际的大海。它们是怎样长途跋涉的呢?读读这段资料。出示资料:

燕子过海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太平洋上航行。我看见了一群过海的燕子。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的飞呀飞。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的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④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交流。

师:其实,所有的候鸟都像勇士一样经历着这样艰辛的长途跋涉,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展开想象、拓展阅读,丰富学生对燕子长途跋涉经历的了解,将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从而在孩子们脑海里形成画面,对“长途跋涉”一词包含的艰辛有了感性理解。】

3.理解“濒临死亡”

①那么,此刻,它们为什么濒临死亡?

(因为气温骤降,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他们找不到食物;再加上艰辛的长途跋涉,所以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②你能想象它们濒临死亡的情形吗?

(或它们躲在树下冻得全身僵硬;或它们在冰冷的岩缝里奄奄一息;或燕妈妈把她冰冷的翅膀盖在宝宝的身上,燕宝宝全身颤抖等。)

师:想象着那些长途跋涉后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朗读这两句话。生读。

【学生知道“濒临死亡”的本义,只需让学生联系上文了解燕子濒临死亡的原因,并展开想象燕子濒临死亡的境遇,让学生置身于文字创造的意境,入境生情。】

三、体会“麻烦”的作用

上文说,它们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现在,请你联系刚才的学习想想它们遇到的“麻烦”实际上指什么?

(或它们快死了;或它们遇到了一场危机、它们遇到了一次挑战、它们遇到了死神的考验等。)

师:对,它们遇到了一场生存的危机,一次生死的挑战。历尽千辛万苦的勇士奄奄一息。

【最后再引导学生“由意到言”,体会“麻烦”表情达意的作用,对燕子跋涉的经历和处境的危急有了一系列感性材料的积累,油然而生尊敬、同情、救助之心。】

解释能力 篇4

解释结构模型方法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简称ISM) 是美国华费尔教授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 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 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 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 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 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 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特点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 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 最终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二、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1. 收集和整理问题的构成要素

通过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进程的调研, 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 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支撑环境等方面考虑, 归纳出现阶段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主要指标, 如表1所示。

2. 建立可达矩阵, 进行层次化处理

根据要素间二元关系, 对意识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可达矩阵。根据要素极位划分的思想, 去除具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即得到缩减矩阵, 并按矩阵中每行“1”元素的多少加以处理, 依次分解出最大阶数的单位矩阵, 并加注方框, 每个方框表示一个层次, 如图1所示 (其中将Si简记为i) 。

3.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图2的缩减矩阵可得到八级递阶结构模型, 由此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 如图2所示。

三、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指标构成了图2所示的八级递阶结构关系, 这为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逻辑思路。

第一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较低的国民素质和信息化水平制约了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 同时资源短缺、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退化和城市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第二类因素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缓解就业矛盾,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同时采取过硬的综合性措施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类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明了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国民经济部门通过更新固定资产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建立新兴部门, 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升级产业结构。

第四类因素则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GDP及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基本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对科技发展方面的支撑力度。

第五类因素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是在科学知识的进展基础上形成的, 正在成为各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第六类因素反映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产出因素:科技活动不仅要在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在专利授权、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上也要实现快速发展。

第七类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因素: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 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八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需要不断拓宽各种科技创新投入的来源, 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力及财力支持力度。

四、结语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以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 要重视人才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好人才储备, 发挥人才优势;其次, 要重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 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财政拨款, 制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 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实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解释能力 篇5

关键词:EVA,传统会计指标,公司价值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 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以来, EVA模型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口可乐、通用、西门子、IBM等全球性的大公司都在公司治理中采用EVA绩效评价指标, 高盛、波士顿等著名投资银行采用EVA作为股票的投资价值指标。在我国, 国资委要求自2007年1月起部分央企正式实施《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次引入了EVA指标并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核方法。而截至2010年, 所有的央企都已经全部采用了EVA绩效评价体系。

EVA从“为股东创造价值”出发, 提出了企业创造的真正价值是企业的净利润减去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该指标下, 只有当企业的净利润大于消耗的资本成本, EVA值才为正, 股东的价值才被认为真正有得到提升。资本获得的收益应至少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股东必须能取得大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因此在理论上, 相对于不考虑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的传统的会计指标, 采用EVA指标衡量公司的业绩和企业的价值似乎更加合理, 并且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相比传统的会计指标, 究竟谁更能体现公司价值, 更能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

目前已有关于EVA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EVA指标本身的合理性, 即从理论进行研究;二是EVA的实证研究, 主要从指标的有效性和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进行研究。

在理论方面, 早在1989年奥尔森对EVA进行了理论分析, 促进了EVA的全面推广;Storrie&Sin Clair (1997) 探讨了EVA在计算公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自1993年引入EVA, 对EVA的理论分析就从未间断。马忠、康锦江、孙国忠等 (2001) 介绍了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绩效评价的新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伍绍萍 (2005) 通过对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历程、目的和意义的评述, 提出EVA价值评估指标对企业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陈平、朱霏 (2007) 指出了我国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分析了如何通过EVA指标对我国的评价体系进行改进。

在实证方面, 关于EVA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是重要的一个角度。瞿绍发, 王建伟 (2003) 比较研究发现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会计指标对股价的波动几乎没有解释能力, 而EVA年度值、每股EVA值等指标则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另一个角度是将EVA于传统的会计指标进行比较。美国学者Stephen Byrne (1996) 的研究结果表明EVA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远大于税后净利润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奥克兰大学教授罗伯特?克莱曼选取了70家采用EVA指标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与另一组70家规模相近、行业相近的企业进行股市表现比较分析, 发现采用EVA指标的公司其平均价值创造能力比同行业其他公司高出2.9%, 正式使用第一年高出12%, 第二年高出12.2%。可见大部分的研究都表明EVA指标较传统会计指标有天然的优势;但也有认为EVA在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不如传统会计指标, 李亚静, 朱宏泉等 (2004) 指出传统会计与公司市值显著正相关, 能很好地解释公司的市场价值, 相对于EVA, 传统会计指标不仅具有增量信息解释能力, 而且可以取代EVA;王化成、程小可等 (2004) 对经济增加值、盈余、现金流量进行了相对关联研究和增量关联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EVA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于传统收益指标 (净利润) 的特性且认为在计算经济利润时考虑过于复杂的会计调整事项可能得不偿失。

而也有不少学者对EVA与MVA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Milunovich, Tseui (1996) 研究发现, MVA和EVA的相关性比与会计收益、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的增长率、权益收益、自由现金流或者自由现金流的增长率的相关性都要强;乔华、张双全 (2000) 以上证70家公司97-99年的数据为基础, 以MVA作为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 考察EVA、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对MVA的相关性, 发现EVA对MVA的解释能力较低, 而利润的绝对值对公司市价的影响和揭示能力远在EVA之上。

实际上在2001年与2002年, EVA创始公司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和我国《财经》杂志合作, 曾在我国资本市场公开发布《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 后来由于蓝天股份和银广夏事件等影响思腾思特公司撤离中国, EVA在我国风靡了两年之后便又渐渐销声匿迹了。而关于EVA的实证研究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两年, 多采用的是在《财经》杂志公布的EVA数据进行的相关研究。虽也有部分学者在随后的年份计算了我国上市公司的EVA, 但采用方法不尽相同, 且多基于某个特定行业的研究。

本文首先自主计算了2008—2010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的EVA指标, 采用MVA作为企业价值的度量指标, 将EVA与传统的会计指标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方面进行比较。丰富了EVA与MVA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且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研究设计与假设提出

(一) 研究设计

1.EVA的定义

EVA是企业税后经营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差额,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经营净利润 (NOPAT) -总资本 (T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总资本=债务资本 (扣除不需要支付利息的部分) +股权资本

债务资本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应付债券。对债务资本成本率的计算本文参考张德明吕云生等 (2006) 的做法, 按照银行贷款利率表计算, 并根据贷款利率的调整以天数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

此外, EVA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影响, 实际上不同企业规模EVA会有一定差异, 会影响可比性。故在本文的一元回归模型中, 根据计算得到的EVA, 还可以得到考虑资产规模影响和股本数影响的每股经济增加值 (AEVAPS) 和标准化经济增加值 (AEVASTD) 。

每股经济增加值AEVAPS=EVA/总股数

标准化经济增加值AEVASTD=EVA/总资产

2.传统会计指标

通常指的是税后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单一指标。在本文中选用净利润NP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传统会计指标的代表。

3.公司价值释义

在本文中, 我们采用年个股总市值计算得到MVA。

4.研究模型及样本

1) 一元回归模型。为了比较传统会计指标与EVA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 首先建立了较为简单的一元回归模型:

为了提升可比性, 当因变量为MVA时, X分别为EVA、NP、EVAPS和AEVASTD。

2) 多元回归模型。由于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有很多, 为了更为全面地探讨相关指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情况, 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加入了控制变量营运现金流CFO (自由现金流) 、资产负债率LEV、每股收益EPS、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行业IND、公司规模SIZE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账面市值比BTM、年份YEAR, 得到多元回归模型:

具体变量的解释见表1。

(二) 研究假设及样本

虽然传统会计指标未考虑资本成本, 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一系列财务指标, 而EVA从股东价值出发, 不仅调整了净利润且考虑了资本成本, 作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但实际上EVA是由国外引入, 其理论基础未必和本国资本市场相适应。EVA的组成部分NOPAT的调整指标多达150项, 调整过程复杂性很可能不能与企业价值一致。此外, 在1987-1997年思腾思特公司公布的EVA与MVA的公司中, 有210家公司的EVA与MVA的相关性为负 (Pablo Fenandez, 1998) 。因此提出假设:EVA对公司价值解释能力强于传统的会计指标。 (见表1)

考虑到权益资本成本率与所在市场有较大关系, 所以只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是沪市上市公司A股2008-2010年的年度报表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 (1) 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数据, 金融行业会计准则与其他行业会计准则具有较大差异, 相关指标在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本文遵从研究惯例, 予以剔除; (2) 对数据缺失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剔除; (3) 对所有控制变量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小于1%分位数和99%分位数的变量, 另其值等于1%分位数和99%分位数。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 (4) 剔除了ST/PT的公司。根据以上标准, 我们得到了2008-2010年共2098个样本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分析软件包括:EXCEL、SPSS20.0等。基本数据处理采用的是EXCEL, 描述统计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采用的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

四、实证结果

1. EVA计算

EVA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以表示成下列公式。对于权益资本成本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从数据库中提取β系数, 按照CAPM模型E (Ri) =Rf+βi[E (Rm) -Rf]计算得到权益资本成本率, 其中无风险利率Rf采用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债务成本可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短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计算, 长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按照三年至五年的中长期贷款利率计算。由于央行的银行存款利率每年变动较大, 因此以天数占贷款期间实际天数比例为权重进行加权 (张德明, 吕云生, 2006) 。表2是研究年份央行贷款利率调整表, 表3是计算得到的加权贷款利率。

其中:Dm L为公司长期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Dm S为公司短期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m为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S为短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KDL为长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TC为公司的所得税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资本成本率。

以上述加权债务资本成本率代入WACC的计算公式, 最终得到了估计的EVA值。考虑公司规模的影响除以公司规模 (总资产) 和总股本得到AEVASTD和AEVAPS样本与数据。

2. 描述性统计

对进行处理后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 得到下面的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 经济增加值 (EVA) 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7.77E+08和1.26E+08, 而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51E+11和-1.58E+10, 说明在我国沪市上市公司中, 企业总体上都在创造价值, 但不同公司价值创造差距很大。根据样本统计显示, 所有样本中有303个样本EVA指标为负, 占样本总数的14.4%, 说明大部分公司都是有创造经济增加值的, 但还有一部分公司在毁灭股东财富;MVA的均值为1.46E+07, 和EVA相似的是, 中位数都远小于均值, 呈右偏分布, 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有少量业绩很好的公司, 无论是经济增加值还是公司价值创造都非常高;经营现金流 (CFO) 的均值为负, 表明大部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状况都较差;财务杠杆 (LEV) 的最大值为0.8857最小值为0.1073, 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杠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原始数据中发现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几个样本大部分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和电力、煤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两大行业;此外, 营业收入增长率 (GROW) 和账面市值比 (BT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很大。

3. 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控制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发现, EVA与MVA的相关性并没有比传统会计指标净利润NP和MVA的相关性强, 这和假设一致;ROE与MVA的相关性强于AEVASTD;EVA与大部分指标都表现出了强正相关性;MVA与LEV的相关性不强, 说明资产负债率并不是造成企业价值差异的关键因素, 只要公司能利用好财务杠杆, 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促进企业价值增加。

4. 回归分析

1) 一元回归分析。如表5, 是一元回归的结果。五个自变量的P值都小于0.01, 说明都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NP的回归系数和调整的R2都大于EVA, 说明相比经济增加值EVA, 传统的会计指标能更好地解释企业价值, 与假设一致;在比例指标中, AVEAPS的解释能力强于ROE, 但AEVASTD弱于ROE。

2) 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多元回归模型, MVA=α+β1EVA+β2NP+β3CFO+β4LEV+β5EPS+β6GROW+β7IND+β8SIZE+β9BTM+β10YEAR+ε, 我们得到以下回归结果。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 NP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而EVA与企业价值相关系数为-1.362, 显著负相关, 与假设一致;资产负债率LEV、经营现金流CFO、账面市值比BTM都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考虑了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 得出结果与表6一致。

五、结论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得出, 采用经济增加值并不比传统会计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这和主流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 和李亚静, 朱宏泉 (2004) 、王化成、程小可等 (2004) 的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根据分析, 这一方面可能和我国资本市场相对有效性较弱有关股票市场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存在好企业的市值被低估不好的企业市值被高估的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EVA本身经过调整会偏离企业真实价值。

此外, 文章也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 在本文中,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 EVA指标针对的是流通股部分, 但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这两者的回报率显然是不相同的, 因此以同样的回报率进行计算显然是不合理的。且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 属于弱有效市场。β系数的确定比较难。不同数据库对于贝塔的计算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计算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权益资本成本率, 会使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偏差。此外, 在EVA的原始计算公式里, 调整项目多达160项, 非常繁杂, 而在本文的计算过程中只选取了较为重要的调整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德明, 吕云生, 曹秀英, 张雪岷.EVA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及其分析——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3年和2004年年度数据[J].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0)

[2]李亚静, 朱宏泉, 黄登仕, 周应峰.EVA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 2004 (03)

[3]瞿绍发, 王建伟.经济附加值 (EVA) 指标在中国股市的应用价值分析[J].系统工程, 2003 (6)

[4]周国强, 熊莉.EVA与MVA的相关性在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 2004 (4)

[5]王化成, 程小可, 佟岩.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 2004 (5)

[6]Dechow, P.M.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iow as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the role of accounting accrual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 (18)

解释能力 篇6

然而, 目前学术界对创业能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还有较大分歧, 据此提出的创业能力培育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 给教育实践带来了很大困惑。为此, 特对创业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再次进行探讨, 并据此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1 创业能力概念述评

我国学者严强认为, 创业能力“是以人的智力活动为核心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机能, 是与个性心理倾向、特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个性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是经验、知识、技能经过类化、概括后形成的, 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动作”[1]。

吴世华认为, 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是“自我谋职”, 所以培养的主要内涵包括创业意识、基本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综合知识等[2]。

江应中认为, 创业能力是创业精神的生命征象和价值体现, 是创业素质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焕发出来的实际能量。相对于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志趣、创业人格和创业精神等潜在的因素而言, 创业能力具有显性特征, 是一个人现实的创业资质, 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知识层面的创业能力;其二是情感层面的创业能力;其三是操作层面的创业能力[3]。

陈艳、雷育胜、曹然然认为, 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4]。

王义明认为, 所谓创业能力,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 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 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并把大学生创业能力分解为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自我管理与资源获取能力、了解并把握市场的能力等方面[5]。

赵天武认为, 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体现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市场分析与经营管理能力;三是综合能力, 它包括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及创新求变能力等[6]。

唐靖、姜彦福基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 (感知、发现和开发机会;运营管理新企业, 构建组织能力并获取企业成长) , 首先将创业能力分为机会能力与运营管理能力两个一阶维度。然后在这两个一阶维度的基础上, 设置了六个二阶维度。即在机会能力维度下设置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开发能力两个二阶维度, 在运营管理能力维度下设置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四个二阶维度[7]。

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与侧面所提出的创业能力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都有其合理性的成分, 但是, 笔者认为, 能力毕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心理学对能力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应作为我们对创业能力概念界定的根本依据。

在我国心理学者欧阳仑、王有智主编的《新编普通心理学》 (1998) 一书中提出, 能力是指除情感、意志、动机等之外, 对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心理特征。根据能力的表现方式, 可把能力分为认识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包括感知、想象、思维等, 其表现方式是人的内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能力是人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外部动作以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能力, 其表现方式是人的动作, 如技术操作、各种运动;社交能力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与他人沟通感情、交流信息、保持协调的能力, 其表现方式是人际交往活动[8]。据此, 笔者认为,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能力, 是指除创业情感、意志、动机等之外, 对创业者顺利完成创业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心理特征。同时创业能力也可分为创业认识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社交能力。这种分类, 相比较于其它创业能力分类而言, 具有直观、简洁、不易交叉、易于操作等特点。基于此分类, 以下从微观高校层面提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若干思路。

2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

中国就业技术培训鉴定指导中心主任陈宇在“2004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明确表示:目前中国的创业机会比较多, 但是创业能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创业存在基础能力建设薄弱, 尤其是学校对后备劳动力创业能力的培养较弱[9]。为此, 高校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

2.1 开展创业知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认识能力

创业认知是个体创业能力产生、发展的必要前提。据调查表明,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急需改正与完善。因此, 对大学生开展创业知识教育非常必要。一般而言, 创业教育有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引导和鼓励一小部分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 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使对大部分人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活力, 更好地发展, 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10]。

高校开展创业知识教育, 一方面可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材料印发或张贴、创业教育文件发布、创业演讲、创业专题讲座等非系统化的方式, 营造出创业所需要的情感与舆论的氛围, 达到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创业愿望与热情之目的。这类方式也可称之为“渗透性的创业知识教育”。另一方面, 可通过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体系, 进行选择性的或系统化的创业知识传授, 为以后的创业行动奠定必要的知识准备。其具体方式有: (1) 普及性的创业知识教育, 即在大学的各个层次 (专科、本科和研究生) 、各种专业都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 用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来进行的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实务”类课程。 (2) 重点性的创业教育, 即在普及性的创业教育基础上, 有选择地在一些学科专业, 例如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和农学等学科门类所属的一些专业中开设“创业学”的关键课程——“创业管理”。这些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直接面对的是市场, 这些学生走出校门以后, 其工作与经济活动的关联性较为直接, 极有可能从事管理企业、或创办企业。 (3) 专业性的创业教育, 即在师范院校开设创业教育专业或辅修专业, 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创业学专业或创办创业学院, 并进行创业学学科体系研究, 培养从事创业教育与研究的专门人才。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创业知识教育, 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创业的关注度、认可度, 为开展创业实践、形成创业能力打下认识论基础[11]。

2.2 开展校园创业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一般而言, 从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角度看, 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前提, 但是仅仅进行创业知识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创业实践环节, 把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从创业能力的分类上看, 创业实践能力是一种不同于创业认识能力的一种独特能力, 主要通过创业实践锻炼才能逐步渗透、内化、定型, 乃至成为人格特征的一部分。就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而言, 应主要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创业活动, 来培养创业能力。在当前情况下, 大多数高校主要通过组织的“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由此产生的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 进行创业模拟和实战训练;当然高校还应该通过设立创业基金, 提供一定的厂房、设备、技术、灵活教育教学方式与人事管理制度等方式对校园创业活动给予扶持, 鼓励学生、老师自己选择创业项目, 进行创业实践锻炼, 使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知识在创业行动中得到融合。

2.3 加强社交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社交能力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多种任务, 承担多种角色, 处理多种复杂的关系, 需要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做支撑。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的角度来看, 创业者应具有处理人际关系、公共关系和顾客关系等三方面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主要指处理企业或社会团体内部人际交往的能力;公共关系能力主要指处理企业与社会外部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从而传播企业的信息, 打通企业营销渠道,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为企业赢得良好生存发展环境的能力;顾客关系能力指为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的经济性、情感性和时间性的心理与行为联系的能力。

然而,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自身的惯性等因素, 传统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一种智力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 忽视了大学生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 大学应更新教育观念, 把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纳入大学教育目标之列, 通过开设社交类课程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播交往知识与人际沟通技巧;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度, 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社会交往机会;以各种校园活动为载体, 把大学生的社交知识转化为实际社交能力, 为日后创业打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强, 魏姝.社会发展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348.

[2]吴世华.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中国培训, 2001 (9) :29~30.

[3]江应中.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J].人才开发, 2003 (7) :30~31.

[4]陈艳, 雷育胜, 曹然然.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 2006 (4) :80~8 3.

[5]王义明.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cd16f0100cdor.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6]赵天武.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J].襄樊学院学报, 2007 (7) :64~66.

[7]唐靖, 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8) :52~57.

[8]欧阳仑, 王有智.新编普通心理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399~400.

[9]廖雷, 李濛.中国创业机会多但创业能力低[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7/2736049.htm l.

[10]郁义鸿, 李志能, 罗博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解释能力 篇7

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要在于创新,高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部门,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因此,高技术产业中研发对产出增长的驱动效应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体现。

研发作为投入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研发的正向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提升也是研发驱动产出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创新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2012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和研发存量分别占泛珠三角地区的67.28%和79.13%①,产出和研发集聚程度很高使得溢出效应降低。此外,以吸收能力的重要代表变量研发投入强度为例,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为1.8%,远低于2009年美国的19.7%和2008年日本的10.5%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吸收能力欠缺。因此,多路径下研发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差异化驱动效应研究,对于研发对产出增长驱动效应的合理评价和创新对经济发展驱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发与产出增长关系的研究:一是考察研发对产出的直接影响,如Coe和Helpman(1995)[1]、卢方元等(2011)[2]的研究均表明R&D投入对高技术产业产出有显著、直接的正向影响;二是分析R&D溢出效应对产出的间接作用,张倩肖和冯根福(2007)[3]、Mahony和Vecchi(2009)[4]证明了研发溢出效应的存在,认为R&D溢出与R&D活动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且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孙晓华等(2012)[5]同时讨论了R&D投入、R&D溢出效应对产出增长的综合影响。

除了上述研究外,一些学者还细分国家、行业与企业类型,分析了研发对产出增长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分研发类型的研究如Bonte(2004)[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溢出效应对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自私人R&D投入而不是政府R&D支出;分行业的文献如吴延兵(2006)[7]的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的R&D产出弹性显著大于非高技术产业的R&D产出弹性,即高技术产业相对于非高技术产业对R&D投入的变化更为敏感。此外,细分国家类型的研究如Wang等(2013)[8]认为发达国家R&D投入对高技术产业产出有显著正影响,但中等收入国家R&D投入对高技术产出增长的影响为负。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Griffith等(2000)[9]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研发溢出效应、研发的两面性等理论,构建技术相似度和吸收能力多路径下研发驱动产出增长的理论模型。

有关高技术产业的分析中,国内外文献中一般都在生产函数中加入研发要素,其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i表示个体,Yi、RDi分别为第i个体的产出和研发存量,Xi代表影响高技术产出的传统要素向量,如资本、劳动等。式Cohen和Levinthal(1989)[10]、张海洋(2005)[11]指出,研发投入具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Two faces of R&D),其中,研发投入对内在吸收能力的影响往往被遗漏。因此,在高技术产业内部,研发投入对产出(Yi)的综合影响(ρ)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部分,即:

其中,ρ、ρ1分别为研发投入对产出的综合影响和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中包含系数ρ2和吸收能力ri,吸收能力一般采用研发强度,即研发经费投入(rdi)与产出(Yi)的比值表示。

在高技术产业中,吸收能力(rdi/Yi)一般与技术改造引进经费支出(Ti)相互作用,形成对产出增长的推动,两者的乘积即为技术消化吸收变量(TAi),提升对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是研发驱动产出增长的另一重要路径。

在式Griliches(1979)[12]提出了技术相似度的概念,并指出技术相似度与技术溢出效应程度成正比,即技术相似度越高,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式(7)为Jaffe(1988)[13]给出的技术相似度计算公式。

其中,i、j为省份的标识,Fi、Fj为i和j省份在各领域的专利数量向量。一般而言,国内专利可划分为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专利数和外观设计专利数三种类型。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7~2013)中三种专利的数据,本文逐一计算了1996~2012年共17年28个省份间的技术相似度wij共6664个.如式Cohen和Levinthal(1990)[14]指出高知识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自我累积和路径依赖特点,研发存量是吸收能力的源泉,应采用R&D存量作为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Stock等(2001)[15]则认为,研发强度是研发资源丰裕程度和研发能力更为准确的表达方法,实证研究也表明研发强度高的地区能够更为容易地实现对外来技术的模仿、学习和吸收,因此,如理论模型中式(3)所示,本文采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支出与总产值的比值(rd/Y)作为吸收能力的替代变量,与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引进经费支出(T)的乘积作为技术消化吸收变量(TA)。

4 不同分位下研发对产出增长的差异化驱动效应研究

4.1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构建

在理论模型(5)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如式(8)所示.

其中,变量名称、符号及计算方法见表1,i表示省份,i=1,2,…,28,t代表时间,t=1996,1997,…,2012。

高技术产业不同省份间产出差异较大,异方差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文采用分位数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同时,分位数估计方法能够研究不同分位,即不同产出水平下研发等要素的差异化影响,并且可以检验研发等因素对产出影响的估计结果是否更稳健。因此,将模型(5)修改为分位数回归模型如式(9)所示。

其中,θ为分位点,不同θ分位点对应的估计系数有所差异。通过使得加权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即求解式(10),得到各分位下系数的估计值。

其中,N为样本个数,Xit=(lnRDit,lnRDSit,lnTAit,lnKit,lnLit)'为变量向量,ρ(θ)=(αθ,β1θ,β2θ,β3θ,β4θ,β5θ)'为系数向量。

4.2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对面板分位数模型(9)进行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注:***、**、*分别表示系数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

由表2可得,在各分位水平上研发存量(lnRDit)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β1θ均为正且显著,这表明1996~2012年我国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大,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这符合研发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与其他要素类似,研发也是高技术产业产出中的重要投入要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研发投入的累积和高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每单位研发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特征。

进一步地,表2显示,在75%分位上研发存量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最大,为0.386,此后,在90%分位上,研发变量的影响迅速减弱至0.25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高技术产业产出较高省份中,研发存量对产出的贡献十分明显,而在产值最高省份中,研发的有效性降低。例如,1996~2012年,广东省和四川省研发存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18%和18.56%,广东高技术产业研发存量年均增长率比西川高出20.62%,而两省高技术产业产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24%和17.40%,增长率之差仅为1.84%①。

研发溢出效应方面,如表2所示,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表明在不同分位中,高技术产业研发要素投入都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但是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生明显促进作用的同时,溢出程度都较低。根据表2中lnRDSit变量前的系数显示,研发溢出效应增长1%,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0.003%~0.006%,且各分位上差别不大。于是,与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对比分析可得,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加大研发投入,不能过多依赖研发的外部性。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变量(lnTAit)系数均为负且显著,说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支出分配不合理。例如,在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费用为76.21亿元,而消化吸收费用仅为10.63亿元,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仅为1:0.14②,这一比例与同期日本的1:7,欧洲的1:3有很大差距③。技术引进费用很高,消化吸收费用很低,这种严重失衡的投入结构使得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对引进技术没有进行适当、合理的消化吸收,进而使得集成再创新的效果较差,不利于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

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中,系数和均为正且显著。同时,随着分位点的上升,和分别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这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就资本而言,高技术产业发展初期资金相对缺乏,资本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较大,随着资本累积,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开始显现,资本贡献相对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开始体现,资本利用效率提高且贡献上升。

总体而言,我国高技术产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为0.615%~0.73%.特别地,在50%分位上,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最大,这体现了高技术产业中等发达省份目前仍以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和制造为主,而在75%和90%分位上,即高技术产业产出越高的省份中,资本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劳动的贡献反而越来越小,说明这些省份的高技术生产模式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逐渐转换。

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的是不同因变量,即不同高技术产业产出水平下各要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门限面板模型,深入研究不同区制中各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差异化驱动效应,同时也为分位数回归的估计结果提供稳健性检验。

5 不同区制中研发对产出增长驱动效应的分析

5.1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构建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8),以研发强度变量(rdit/Yit)为门限变量,检验门限值的个数以及门限效应的显著性,如表3所示。

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括号内为p值。

表3显示,当研发强度变量为门限变量时,均存在两个门限值,因此可将研发对产出增长的驱动效应划分为三个区制,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如式(11)所示。

其中,lnRDit、lnRDSit和lnTAit是对应不同的区制系数存在差异的变量,也是重点研究的变量,为简化起见,lnKit和lnLit前的系数不随区制变动。

根据门限变量的不同,式(11)中的区制划分由以下规则确定:当研发强度为门限变量时,划分标准为区制1(rit<λ1)、区制2(λ1<rit<λ2)、区制3(rif>λ2),λ1和λ2为门限值。

5.2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将门限变量中的每一个观测值均作为可能的门限值逐一估计,将残差平方和最小时对应的作为门限的估计值,并求解得到式(11)中的系数值,如表4所示。

表4不同区制中研发对高技术产业增长驱动效应的估计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

表4显示,在各区制中,研发资源的累积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这与分位数回归的结果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在第1区制,当研发强度低于2.197%时,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不显著,当研发强度增长至2.197%~4.027%或高于4.027%时,研发累积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研发存量增长1%,高技术产业产出分别增长0.017%和0.052%.总体而言,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源的配置结构逐渐合理,效率逐步提升。

由表4可得,在区制1和区制2中,研发投入的正向溢出效应比较明显,研发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系数分别为0.168和0.012,这与表2中的结论相吻合。在区制3中,当研发存量很高或者人力资本十分丰富时,研发却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研发溢出效应增加1%,高技术产业产出减少0.010%.

在第3区制中,研发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技术产业研发存量最高的省份中,高技术产业生产、研发活动在中心省份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非常突出,阻碍了溢出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周边和外围地区的发展。具体而言,在研发强度高和人力资本丰裕的东部地区和部分中心省份,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很高。例如,2012年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出占全国的76.60%①,近似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3倍,并且,广东和江苏两省高技术产业产出占据了东部省份的61.15%.

技术消化吸收方面,在区制1~区制3中技术消化吸收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但技术消化吸收对产出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由正转负,这是技术差距和技术消化吸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一般而言,技术消化吸收存在着“门槛效应”,即技术差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差距过大时的“门槛”过高使得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技术差距过小时,技术相似度较高,技术改进对生产率的提升不足。

与研发溢出效应变量的系数类似,在第1区制和第2区制,技术消化吸收增加1%,高技术产业产出分别增长0.197%和0.008%,技术消化吸收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导致的技术差距逐步缩小,技术消化吸收变量的影响开始减弱。而在第3区制,技术消化吸收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制约作用,技术消化吸收增加1%,高技术产业产出降低0.009%,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处在技术差距逐步缩小的阶段。

资本和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方面,如表4所示,资本和劳动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均为正且显著,资本和劳动增长1%,高技术产业产出分别增长0.311%和0.259%,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近似,此外,估计结果也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传统要素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分位点的增大,在研发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研发存量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正向影响。各分位上研发投入均呈现出正外部性,但溢出程度较低。各分位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支出分配的结构失衡使得引进技术没有进行合理的消化吸收,进而不利于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此外,中间分位上高技术产业省份劳动的贡献显著,反映出其仍以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和制造为主,高分位上高技术产业中产出资本贡献增强,说明这些省份生产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逐渐转换。

不同区制中各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影响的门限回归结果显示,在低区制和中区制中随着研发资源的累积,研发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当研发存量很高时,即高区制中,高技术生产、研发活动在中心省份的集聚阻碍了研发溢出效应的发挥,且研发推动的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差距逐步缩小,技术消化吸收的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开始减弱,并且由正转负。总体而言,各区制中资本与劳动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近似。

由于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政府应根据本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研发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研发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对于发达省份而言,针对研发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应在保证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优化高技术产业中人力资本、实物资本、普通劳动力等要素的配置比例,通过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释放增长动力;与之相对,对于高技术产业并不发达的省份,应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研发的规模效应,进而提高研发投入的边际收益。

溢出效应方面,高技术研发活动主要集聚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不利于研发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的实现。目前,在我国产业结构改革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应重点鼓励东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生产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研发活动向中心省份集中。中西部地区则应根据低成本等相对优势,重点建设与高技术产品生产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高技术企业生产补贴或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在高技术产业“研发集聚”和“生产扩散”活动中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测井解释与综合解释探析 篇8

关键词:注入剖面测井,中高渗透油藏

在油田注水开发的过程中, 注入剖面测井是进行动态监测的一种常用手段, 是用来确定各层注入量的主要方法。注入剖面测井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法具有施工方便、测井资料解释定量、直观等特点。但是同位素法在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可能出现同位素示踪剂漏失、粘污、窜槽等现象, 为确定地层注入剖面带来了难题。因此, 为了准确的确定地层注入剖面, 油田动态监测工作中的测井解释及综合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 我们将对中高渗透油藏注入剖面组合测井方法及资料综合解释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一套注入剖面测井和综合解释的方法, 以确保较好的解决中高渗透油藏注入剖面资料录取的问题。

1 测井方法介绍与优劣, 组合方式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注入水剖面测井法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法、流量计法和井温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一种核测井的方法, 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认为的提高吸水层伽玛射线的强度, 从而间接测取注水层的吸水量。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使用可以认识笼统注水条件下地层的注水能力、划分注水井的分注级别、检查分层配注的效果等。流量计测井法的主要原理是:当仪器到达测量点后, 启动动力机构驱动集流伞封隔井筒, 从而让流体从设计的通道通过, 致使涡轮流量计旋转, 然后计算流体的速度, 最后换算成产层产量。井温法主要是利用钻孔中地层、油气和井液的热血性质, 在热交换过程中, 以井液温度的形式表现的一种物理测井方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地下结构及确定油气田井开发技术情况的补充数据。该方法只有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温度异常较大时, 使用效果最佳。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测井方法主要是根据注水井的类型以及各种测井方法的使用条件来进行选择的, 根据注水井类型的不同以及各测井方法的使用程度我们在进行测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种或是多种测井方法, 以达到测井方法在测井过程中所能达到的目的。

2 中高渗透油藏注入剖面测井中存在的问题

2.1 同位素示踪剂漏失

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 容易出现同位素示踪剂漏失的主要原因是油层受到长期的注水冲刷后, 孔隙喉道半径增大, 而这时若是同位素的粒径小于孔隙喉道的话, 它就不能均匀地滤积在井壁上, 而是会随着注入水流动, 部分或全部进入地层深处, 这时, 测井曲线就可能会显示幅度相对较低的同位素异常或未见异常, 但注水能力较差区域就会出现高度异常的情况。而这时要是根据资料的显示进行测井解释分析就不能真实地反应井下各层的实际吸水情况, 从而将会造成测井施工的成功率较低。

2.2 粘污

若是示踪剂表面活性欠佳、注入水的质量不合格或是管柱壁不光洁等, 那么示踪剂微粒就会随着水流到达地层, 并粘附在井筒被的某些部位, 即为同位素粘污, 它会造成同位素曲线上出现一些与注水量无关的现象。

2.3 窜槽

窜槽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注水层段附近管外水泥环胶结变差、泥质夹层连通引起的。若果出现了窜槽现象, 注水过程中就可能导致套管外窜、漏现象发生, 从而就不能达到分层注水开采的目的。

3 测井解释方法库系统

在石油测井世界领域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有很多的测井解释方法, 将其对应到计算机领域中就是完成测井解释活动的一些程序单位。而测井系统的解释模块就是为这些测井解释的方法提供管理与扩展的平台, 当有新的方法出现或是有改进的时候, 系统不用重新对其进行编码, 而只需要在源代码上进行改动即可, 既保证了平台的功能进化, 又为用户自定义解释带来了方便。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在测井解释方面引入了测井解释方法库系统。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方法库——测井解释方法集合、数据库——为方法运行提供和存取数据的实体、方法字典——存放与方法有关的信息以及方法库管理系统。为了方便方法库系统的使用、管理、扩充及方法库和数据库之间的通信, 必须将方法的格式统一。

4 组合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

对于高渗透油藏中的大孔道问题而言, 应该根据注水井的类型以及各种测井方法的使用条件建立一个适合的测井方法。根据分析及研究发现可以应用流量、井温和同位素组合的测井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采用井下配水器进行分层配注的井。这种组合测井法中的流量和同位素参数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因此, 采用综合解释的方法就可以确定小层的注水量。

对于注水管柱下至注水层以下的井而言, 可以选择井温法与同位素组合的测井方法。其中为各注水层提供定性的注水评价的是注水井温和关井恢复井温曲线, 并能够确定存在大孔道的层位, 从而合理地选择同位素粒径。对注水管柱下至注水层段顶界以上的井而言, 测井方式可选择井温、同位素和流量计法组合的方式。其中大孔道地层的确定是采用井温测井与同位素测井综合解释, 各层注入量的确定则是采用流量测井。如果不存在大孔道, 在定量解释各层的注入量时就可以采用同位素与流量测井组合方法。在确定分层配注井的偏心配水器的注水量时可以采用流量计方式进行测量, 偏心配水器的注水量时同位素测井解释中确定污染面积校正系数的依据, 也可以检查注水井测配结果的准确性。

在处理同位素、流量和井温法组合测井的资料时, 首先需要对同位素曲线的异常处进行相对吸水量的计算, 发现粘污时, 进行粘污校正;若有漏失的情况则以流量计测井法的计算为准;出现窜槽现象则以井温曲线和地温梯度的围合面积来计算吸水量, 利用流量曲线计算小层的注入量。

5 结束语

测井解释中参数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确定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层的关键。我们主要研究了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中高渗透油藏注入剖面测井方法及其组合测井方法和资料的综合解释。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法进行测井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组合测井方法供以后进行测井参考。测井解释方法库系统主要是采集数据, 为测井过程中进行测井解释及综合解释提供了一个完善、先进的系统平台, 从而确保了测井过程中各层注水量定量的正确性。由此可见, 测井解释与综合解释在油田开发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向宇.测井技术在水平井解释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横, 2011, (16) :342-342.[1]张向宇.测井技术在水平井解释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横, 2011, (16) :342-342.

解释能力 篇9

公检法是政府机关, 代表国家在行使权力。而铁路只是社会众多企业中的一家, 却有公检法, 这里足见铁路的霸道。在铁路发生的事故要由铁路公检法裁决, 就等于"凌驾"于国家公检法之上。2009年8月3日从天津开往沈阳的D175次列车竟因司机弄丢了钥匙, 致使动车晚点2小时。如果是乘客晚点只能自认倒霉, 而铁路出了事故, 自己判决就可以了。餐车食品极贵, 只能被逼无奈, 愿者上钩。

医院给病人做手术前需要签字, 家属不但专业术语不明白, 就连医生的字都难认识, 况且患者心里着急只好签字。如果出了事故后果自负, 就是打官司, 医疗鉴定和最后裁决人也都是医疗系统的人。看病送红包就如同医生得了癌症, 自己不能给自己动手术一样。

买房时签的合同是由开发商起草的, 厚厚的几页根本没时间看, 或是看不懂。纠纷发生时, 开发商的法律顾问来解释他们自己制定的条款。就如同小品中讽刺的那样:买房时开发商说“买房送家具”, 实际是你买了家具他给你送。

保险公司售保险时, 好话说尽, 在获保和理赔时却高保低赔。烦杂的条款就是专业律师也难看明白, 况且合同解释权在保险公司。200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年薪6616.1万元, 如此天价工资是否是从投保者身上"剥削"来的。

中小学择校生费用奇高, 不托人还进不来;邮局规定不管邮的东西值多少钱, 丢失只包赔固定数额, 愿意邮不邮, 邮局只此一家;不让消费者自带酒水是霸王条款, 但酒店仍我行我素;一些场所以安全为由禁止自带饮料, 必须买他们出售的, 自然价格不菲。

房屋强行拆迁, 断水断电造成人员伤亡时有发生;某些交警有罚款指标;某些地方随意写着违者罚款、责任自负;某些行业收滞纳金, 金额都由自己来决定;买东西时商家好话说绝, 付款后马上变脸;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涨价霸气十足, 就是有个形式上的听证会, 代表是谁定的, 代表谁说话?况且几个代表, 能代表几百万市民吗?停电、断气、缺水、停运没商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解释能力】相关文章:

刑事责任能力解释07-14

国家治理能力名词解释04-14

计算机术语名词解释第三讲:内存术语解释06-30

术语解释05-03

不解释05-04

量词解释05-04

《离骚》解释07-23

成语解释07-27

原因解释05-20

解释哲学06-14

上一篇:云计算安全性问题下一篇:调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