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2024-09-05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精选十篇)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1

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好的导入方法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响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是多方面的, 其中导入新课这个环节, 对学生学科兴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导入新课的原则

1. 时效性

新课导入要有生命力, 就必须要有时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让音乐课一开始就富有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2. 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针对不同情况, 设计相应的导入方法, 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教和学都兼容的导入方法才是最好的。

3. 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的内驱力, 因此导入新课要从学生的兴趣渗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新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故事导入法

课堂上教师用一些故事导入, 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梁祝》, 老师可以先讲个故事:“在古时候有一对青年男女, 为了追求爱情, 经历了种种痛苦, 最后双双化蝶, 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大家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由此引出《梁祝》。

2. 成语导入法

我国的语言丰富, 成语包含了各种道理, 例如在讲《十面埋伏》时, 我出示了课题:四面楚歌。然后提问: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它包含了一个什么典故?通过这几个问题, 使学生走进课堂之中。

3. 游戏导入法

运用游戏中的“动”引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猜谜语是动脑类的游戏, 把它用于古曲《梅花三弄》的欣赏, 可以这样导入:“老师出个谜语, 谜面是‘万物萧条, 唯我独醒, 凌霜傲雪, 打一植物’。”学生回答是梅花。由此可见, 用谜语导入, 便于引出课题。

4. 图像导入法

带有影像的资料, 都是学生非常喜爱和感兴趣的。因为图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一开始就用图像导入,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会被吸引过来, 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中音乐欣赏课方式方法的探索 篇2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上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这几年中,我一直在探求适合高中音乐课的上课方式方法,希望通过我的课不仅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更能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对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的思维模式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魅力正在减弱,在课堂中,教师开始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再是满堂灌,而学生也在乐意接受着这种渐变。

这里我就将自己这些年边探索边操作的一些方式方法谈一下。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学生一般比较重视主课,往往将音乐欣赏课视作放松课,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感,逐渐使他们对音乐欣赏课有兴趣。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动”,如果一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那么另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快被调动起来。

一)、让学生掌握课堂中的前五分钟

每次在上课的头五分钟,可以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体裁不限,只要内容健康都可以在课堂上介绍,而介绍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提问、设问、欣赏和介绍,作品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两个人合作介绍。这样能促使学生去寻找音乐作品和作品的介绍,并在找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其他的知识,多样的介绍形式也可以吸引其它的学生留意音乐作品,并获得一定的知识。

或者,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以表演和打击不同节奏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促使学生动手动脑,留意身边的不同事物的节奏,如何用打击乐器表现出来,如何将表演和节奏相结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于学生的介绍和表演,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在教师简短的点评中,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点到即可。五分钟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足以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鼓励学生根据作品形象进行即兴表演和即兴创作

许多音乐作品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作品中的形象即兴上台表演,这样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也可锻炼学生的即兴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比如,在介绍德国作曲家韦柏曲、由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改编的管弦乐作品《邀舞》时,由于作品开头和结尾有两件乐器分别代表着两位不同人物,长笛代表着女士,大提琴代表着男士,作品引子部分的演奏,犹如两位人物在友好对答,而结尾部分又犹如在跳完舞之后,男士礼貌地将女士送回座位,并以于感谢。于是,我启发学生将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了解作品的内涵,也使学生得到了一次锻炼勇气上台表演的机会,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如,有的作品旋律非常抒情优美,而有的则比较忧伤,听后会让人产生许多不同的联想。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就可以启发学生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下来,或者以诗的形式,或者以各种短文的形式写下,再配乐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及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即兴写作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并不是每介绍一部作品时都要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再有意地介绍作品,学生将会更有兴趣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内涵。

三)、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较自由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3

一、直接用优美的语言讲述音乐情境

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很快就能把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我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我再富有感情地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教学新课就能顺利进行了。

二、用引人入胜的音乐故事来导入

每一节欣赏课,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讲述莫扎特小时候被誉为“神童”,成年后怎样备受上流社会的冷落,生活是怎样的艰辛、贫困,但这都没有使他消沉和悲观的故事。再如欣赏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先向学生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的欲望。但要注意的是故事不宜太长,应当恰到好处,不能因故事冲击了教学,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三、通过美术图画导入

图画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可以丰富学生想像,启发思维。如欣赏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我先给学生展示哈特曼的旅行写生画。画面上的两个犹太人,形象对比鲜明:一个肥胖、骄横,一个瘦弱、怯懦。而两个具有明显反差的音乐主题就是根据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肥胖的“富人”,音乐主题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顿,由弦乐和木管乐八度齐奏,显得粗壮、自负;瘦弱的“穷人”,音乐主题采用同度反复,初次出现时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刻画出战战兢兢,瑟瑟缩缩的形象。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四、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

如欣赏中国民间歌曲,我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各地民歌来了解中国民歌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如《茉莉花》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各地《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近似的,也有不同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委婉、细腻,体现了柔美的风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两首《茉莉花》,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体现了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接着再给学生用大屏幕播放江苏和河北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的精美画面。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民歌的风格。

五、用范唱、范奏导入

老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先用电子琴熟练弹奏这部作品的优美、缠绵的爱情主题部分;然后我再随伴奏音乐深情地唱出歌曲《化蝶》,那熟悉、优美而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于是我顺势指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一节课的导入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又如学习《京剧》,我先范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我唱完请学生说出剧种,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六、用实物导入

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欣赏京剧音乐,课前我就听说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我想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教学,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针对这种情况,课前我做了大量工作,搜集各种相关图片和京剧音像资料。上课开始,我先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京剧脸谱,如红脸、黑脸、白脸、蓝脸等;再请出几个事先穿上京剧中不同角色的服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然后,我再根据各个脸谱的色彩,不同的服装、头饰分别介绍京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唱腔、演唱的音色等,此时再欣赏京剧,学生的热情有了明显提高。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篇4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放松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给予高中生音乐上的享受。国家教育体系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为了让更多的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听到一些舒心的音乐得到放松,缓解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将音乐欣赏课作为高中课程的必开课,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计划,也是高中院校应该注重的课程教育。高中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在每一个学期都设立音乐欣赏课,帮助学生在每日紧张的语数外学习中得到放松。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轻松的氛围带给学生感官和心灵上的体验,不仅仅可以放松学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品位。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

高中院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了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音乐教学释放了学生的高考压力,带给学生放松的学习。音乐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有音乐欣赏、教唱学习、听唱结合、示范教学、自我练习等学习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不同的。国内外的音乐名人有很多,其音乐风格迥然不同,外国音乐豪迈奔放,热情洋溢;中国音乐有其古典之美,优雅动听。每一种音乐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可以将不同的风格的音乐欣赏分课时进行教学。尽量让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给学生欣赏一次,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熟知和认识,丰富高中生的视野面和知识面,让其能在三年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一些心情的愉悦。

三、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中课程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就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了音乐欣赏课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一)许多高中院校对音乐欣赏课设置的不重视,大部分的院校注重的是语数外及其他重要考试课程的教学,对音乐体育等课程却持置之不理的态度。这类院校不仅不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甚至在高中三个年级都不设置这类课程。不仅没有音乐欣赏课的上课设备,更加缺乏音乐类教师,在这类院校的看法中,他们认为音乐欣赏课是一种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体现。

(二)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虽然部分院校设置了音乐欣赏课程,但是其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是非常落后的,教学的方式不注重多样化教学,只是单一的放音乐给学生听,这种不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应该被社会淘汰。

(三)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积极严重影响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和老师的教学热情,因为学生的压力和注意力不在音乐上面,导致很多学校的学生对音乐体育等课程的热情度很低,上课很容易不集中,分散注意力,甚至在音乐欣赏课上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或者看其他课程的书籍,一门心思只在做题和学习上,完全不在乎音乐欣赏课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四、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课的课程设计精妙之处在于课程不仅仅在做教学任务,还可以使得学生受益颇多,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思维。因此,在院校中应大力倡导推行设立音乐欣赏课程,并提高其教学质量,实施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学校应大力度投入音乐教学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注重音乐教学课程,将每周设置一到二节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的基本学习课程。改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全面的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发展。

(二)学校应该选拔优秀的音乐教师教学,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课堂体验,让学生自觉的认为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感觉是美好放松的。

(三)学校老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应教导学生劳逸结合,不能一味的追求做作业得到分,这样的学习生涯是枯燥无味的,也是很多人不应该去追寻的学习状态。学习应该在快乐中寻找,在快乐中学习,一个放松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带了更大的学习动力,进步的也更快。

五、结语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5

摘要:职业高中作为专业化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全面性,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从德智体美多个角度共同加强培养,对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职业高中 音乐欣赏课 教学方法

职业高中学生在思维与心理上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都不理想,或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这些学生又处于青春期阶段,因此,在其心理上往往要面对多方面的困扰和压力,这也使得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必须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改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堂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许多职业高中对于音乐欣赏课整体重视的不足,常常导致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课堂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则始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音乐兴趣的培养效果也相对不理想,这也限制着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不当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高中学生普遍较为“难管”,许多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硬性约束的方法策略进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个性与活力受到压制,在“不自由”的环境氛围下,不仅对音乐的兴趣得不到激发,甚至对于课堂教学也会产生抵触心理。也有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含义,在教学中过度放任学生,导致学生思维意识不能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也造成了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有效进行,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师资建设存在不足

一方面,部分职业高中由于不开设音乐相关的专业在音乐教师的选用上相对较为随意,不注重对教师音乐专业素质的考核,甚至存在有其他教师经短期培训后代教音乐欣赏课的情况,由于专业素质的不足,导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更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素质,陶冶情操的目标。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高中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施配置上存在不足,或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置,仍使用录音机作为教学基本工具,或虽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对于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教学设施的大部分功能被闲置,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二、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重新定位,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职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新定位师生角色,以平等的视角对待学生,和学生成为亲密的伙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这一环境中,学生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也可以就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素材的真实想法,并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对音乐素材的讨论当中,配合教师的及时鼓励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与音乐享受。

(二)张弛有度,科学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策略

在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策略,如对于学生的课堂管理必须要做到张弛有度,即不能够盲目硬性约束,也要避免过度的放任。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的主题设计开放式的讨论、自由发言等活动,给与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真实感受与审美能力水平等,并更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上的音乐实践中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思维脱离课堂,还需要在开放式活动后及时进行课堂秩序的调节,做好课堂的组织,对于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学习给与有效的指导,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与音乐欣赏打好基础。只有张弛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水平。

(三)强化师资,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要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音乐教师应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多方面的知识修养,职业高中除要通过外聘专业音乐教师和对现有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系统培训来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艺术修养外,还应为音乐教师创造一定的条件,帮助其增强文学、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多方面知识的互相促进,使教师能够从多角度着手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将音乐的美更加准确的传递给学生。

其次,要加强对现代化电教多媒体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也是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三、结语

本文首先对当前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从不同渠道对做好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展开了探讨,职业高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拓宽思路,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发挥音乐欣赏课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摭谈 篇6

关键词:导入方法,高中音乐教学

经常能看到各学科教师谈论有关课堂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话题, 而我们音乐教师对这方面好象关注得比较少。特别是高中音乐课, 因为主要是以欣赏音乐为主, 而这些音乐大多都是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方音乐为主的高雅音乐, 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抽象性, 很难被中学生接受和理解, 所以音乐教师们就很容易忽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音乐教育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所以如何能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则成了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最紧迫的问题。我觉得, 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 最主要是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万事开头难”,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 课堂导入是很重要的。课堂导入又叫导课、导言、导语, 是指教师在新授课或某个内容教学中, 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设计和概括引导性的教学语言。所以, 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探求。如何才能为高中音乐课堂设计一些独特有效的导入方法呢?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应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听辨导入方法

听辨导入法是音乐学科的一种优势所在, 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 这种方法可以很快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迅速进入主题。如在讲中国民歌时, 我选取了两首很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断《茉莉花》和《大阪城的姑娘》给学生听, 听完后说一下这两首民歌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以此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国民歌可分为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 根据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不同风俗特点, 每个民族的民歌各有特色, 然后我再选取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民族中最经典的民歌给学生听。通过这一系列的听辨, 学生非常有兴趣去探究各个民族的歌曲特色, 注意力高度集中, 上课的效果自然就好。

二、问题导入方法

很多实际教学表明, 高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渐趋成熟, 但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挖掘, 只有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 学生才能顺着科学的思路去探索和总结。例如, 在介绍外国管弦乐曲《蓝色狂想曲》这节课中, 我在引入环节就采用了问题导入法, 设置了几个问题:“在这部作品中, 一共用了几个代表人物, 分别表现出哪些社会现象?”“整首曲子采用了什么音乐风格形式来表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音乐, 学生自然就会仔细去听, 认真寻找答案, 找到答案了就找出了这首曲子要表现的内容以及蓝调音乐 (即爵士乐) 的特点, 也就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三、朗诵导入方法

借助姐妹艺术诗歌开场, 既是学生喜爱的形式, 又能一语道破主题, 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诗与音乐的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同时满足学生多角度的审美要求。比如, 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前, 我先让学生朗诵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 体会“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等诗句的描写意境, 并在课堂曲目的听赏中展开想象。而在欣赏《祖国颂》时, 我事先让学生找了几首有关祖国的诗歌在课堂上朗诵, 让学生带着这样一种爱国情感进入课堂里, 在欣赏曲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故事导入方法

这么多年的教学下来, 我发现虽然我教的是高中生, 但是他们也稚气未脱, 爱幻想、喜欢八卦、爱听故事, 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比如说,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我先向学生提问:“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是什么?”待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 我就引出其中一个爱情故事《梁祝》。由于“爱情”这个话题是高中生这个阶段最敏感的, 所以学生全都集中注意力听我讲这个故事:“东晋时期, 浙江上虞县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书生梁山伯, 两人一见如故, 同学三年, 英台深爱山伯, 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祝父思女, 催归甚急, 梁祝分手, 英台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 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 未能如期而至, 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 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忧郁成疾, 不久身亡。英台被迫出嫁时, 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 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 风雨雷电大作, 坟墓爆裂, 英台翩然跃入坟中, 墓复合拢, 风停雨霁, 彩虹高悬, 梁祝化为蝴蝶, 在人间蹁跹飞舞。”我大致讲了一遍后, 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好的祝愿一起走进这二人的凄美爱情世界。在教学过程中, 有了课前故事情节的导入, 学生不仅可以准确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同时还了解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又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视频导入方法

用播放视频的方法导入, 就是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图像, 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进入学生头脑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 在介绍革命歌曲前, 我就运用了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播放内容为一段学生抗日示威游行的电影视频。然后我就问:“大家看了这段影片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都踊跃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 以此引出革命歌曲的特点: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 适合集体演唱, 主要起到鼓舞士气, 唤起国人觉醒的作用。通过视频的播放, 使学生的思想迅速进入了革命战争年代, 为学习内容的深入做了铺垫。又如, 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 我先播放一段黄河的视频,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拍打着惊涛骇浪, 那咆哮着的声音不正是中华民族觉醒之时吗?学生都被这一巨大的场景所感染了, 视觉上的冲击力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深入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鉴赏课课堂导入初探 篇7

关键词:导入,音乐鉴赏课,原则,方式,问题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音乐鉴赏课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展开的第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直接关系到整个授课任务的成败。精彩的导入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 如何设计精彩得当的课堂导入呢?笔者将从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常见方式和应注意避免的问题三个方面逐一阐述。

一、导入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 导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课堂导入的设计是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和根据的, 要密切围绕教学目标有机地选择与教学相关的语言和方式来精心设计, 使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自然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教学轨道, 完成教学内容的过度, 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脱离了教学主题的导入, 再精彩也是不足为用的。

(二) 导入要注重实际, 有针对性, 从课型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

课堂导入的设计是要视实际情况而定的, 比如根据鉴赏课授课内容的不同, 要考虑到器乐作品、声乐作品、舞蹈作品以及相关音视频资源的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等。同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要考虑不同年龄、性格, 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特点, 针对实际教学情况恰当地选择导入方式。

(三) 导入要短小精练、形式多样, 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时间问题, 要短小精炼, 不能拖沓, 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教学主次不分, 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导入方式要灵活多变, 与授课内容相结合, 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语言上要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 合理设置问题, 让学生能够兴致盎然、自觉地进入到教学内容的探究之中, 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常见的导入方式

根据音乐鉴赏模块的特点, 笔者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 列出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方法, 以供参考。

(一) 开门见山, 直切主题式

这种方式是指新课开始便直入主题, 开门见山地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主题鲜明, 节奏明快, 一般适用于学生对课题有一定了解和兴趣时。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 鉴于该故事题材学生比较熟悉, 可简单导入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近梁山伯与祝英台, 共同去感受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二) 音乐类比导入式

使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相同的旋律, 可以有比较地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差异所在, 也是一种不错的导入方法。如开始先听一段古筝或二胡版的《梁祝》, 然后导入:“刚才听到的是我国著名的爱情故事《梁祝》的旋律, 大家知道是哪些乐器演奏的吗?你还听过其他乐器演奏的《梁祝》吗”“那么今天我们来欣赏下小提琴演奏的协奏曲《梁祝》, 体会下不同乐器的魅力……”

(三) 名言诗词导入式

在讲授音乐作品时, 适当地利用音乐与文学的天然联系于实践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颇为常见的方法, 用诗词来展开联想, 与音乐欣赏和品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上课后先用课件展示梁祝中“化蝶”的歌词, 与学生先朗诵, 然后引入梁祝的故事情节, 带着这种从诗词中得来的情感体验进入欣赏环节。

以上是笔者实践过的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效果各有不同, 俗话说“教无定法”, 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使用。

三、导入要避免的常见问题

根据个人的一些经验教训, 笔者谈一些常见的课堂导入应该避免的问题。

(一) 千篇一律, 枯燥单调

在引入新课时, 要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导入的重要性, 课前认真分析教材, 掌握详实资料, 用心准备。

(二) 旁征博引, 本末倒置

有的教师知识渊博但不善取舍, 新课导入时旁征博引, 乐于卖弄, 以致用时过长, 喧宾夺主, 占用了授课内容的时间, 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 在引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 控制时间, 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

(三) 神游物外, 离题万里

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必须紧密围绕所要讲述的课题来选择材料, 不能脱离正课主题, 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如果导入不准确, 不但不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 反而会干扰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 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

(四) 准备不足, 顾此失彼

课堂导入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时间的控制、教具的使用、辅助材料的取舍等方面要充分考虑, 最好对整节课各个教学环节有整体的设计之后再付诸实施, 才不会在教学实践中出现失误, 造成教学事故。

四、小结

高中音乐鉴赏课, 是一门让学生用情感、知识体会和传承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课程, 对于学生情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美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乐于学习, 善于学习, 教师从一开始的课堂导入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抓住学生的心理, 才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在音乐课堂里共同学习。

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 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课堂导入环节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仅作抛砖引玉之用。其实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方法不胜枚举, 只有教师在正确认识导入新课的意义, 遵循新课导入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经过认真构思、巧妙设计导入方法,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卢广瑞, 《音乐欣赏》

[2].[美]卡曼 (Kamien.R) 著, 徐德译, 《音乐艺术欣赏》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篇8

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各个学科中, 音乐是情感色彩最浓重的艺术类学科。在具体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 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呢?这就需要高中音乐教师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一起来感受音乐的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一、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情感体验指的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真实态度, 它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音乐是一种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艺术形式, 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 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可以发现,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的。所以,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具特色的音乐作品来得到情感体验, 产生一定层次上的思想共鸣,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和审美情趣, 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课时安排非常有限, 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客观现实对高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为学生开启音乐启迪的大门,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做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中所展现的情境是无拘无束的, 它是一种没有造型的艺术, 其中的情感、想象、思考的范围是极其广阔的, 其中渗透的情感体验也是多重层次的。音乐来源于人们的生活, 它使人们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其中包含的情感色彩最为浓重, 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代替的。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学生也有着丰富的情感, 所以, 通过音乐和情感共融让学生更为自然地接受艺术的教育和熏陶。

二、如何让学生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上得到情感体验

(一)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初入高中, 学生的音乐修养各不相同, 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鉴赏教学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来让学生欣赏, 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作品, 让学生对音乐形成最为直观的感受, 打破他们对世界名曲欣赏的神秘感, 使学生能够听得懂这些音乐所渲染的情绪和想要表达的感情。在经过反复欣赏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乐器、作品的结构、风格等具体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

(二) 通过音乐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 它的乐律感极强, 作者情绪的变化都是通过这些节奏的变化来体现的。因此,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节奏练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音乐的变化, 从而带动情绪的变化。

(三) 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世界。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最活跃的发展阶段, 他们有活力、有激情、重感情, 一点儿小事都可能引发他们情绪的大起大落, 这些心理特征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学生可以在音乐中宣泄自己的情绪, 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 教学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 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有多种表现形式, 有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 不管是何种音乐, 都可以让学生寻求到情感体验, 获得心灵的慰藉。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通俗音乐, 如果教师为了片面追求高雅的艺术, 只让学生欣赏一些古典音乐, 禁止学生接触通俗音乐, 就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来播放, 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放松学生身心,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升华, 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通过音乐欣赏, 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语言是师生之间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往往只能照顾到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 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 却无法表达出来。长此以往, 这一部分学生的情感得不到表达和宣泄, 就会逐渐失去参与音乐体验活动的兴趣, 丧失学好音乐的自信心。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如表演、绘画、讲故事等,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总之,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我们要以人为本,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和平台, 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实现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贞瑶.给学生一朵最晶莹的浪花--走进李存老师的音乐鉴赏课[J].学园:教育科研, 2012 (16) .

[2]王新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 (11) .

[3]王莹.试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互动式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7) .

也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 篇9

一、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是欣赏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 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 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 具备这些知识, 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乐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音乐基本乐科, 包括音、音程、和弦、节奏、调、调式等方面。 它在高考中占有的分值不大, 但往往因乐理分数而影响整体, 这说明学校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其实, 乐理内容不多, 但灵活性与理论性是比较强的。 以江苏省为例, 每年高考学生自认为乐理复习不错, 起码不会在专业上拉分, 但往往想象与结果大相径庭。 这说明, 首先, 乐理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其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甚至有些呆板, 原本一样的题型换一种方法就错, 这是肯定不行的;然后, 就是做题速度慢、不熟练, 虽然江苏省每年的高考乐理题与其他省份相比略简单, 题量也不大, 但学生的做题速度实在是个严重的问题, 需要引起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 所以, 乐理学科更不该忽视。

二、对该乐曲背景知识的了解是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做是参与者, 实际上我们常常忽视另一个人物———作者。 有些老师喜欢把对作者的介绍一带而过, 甚至不讲, 更愿意花时间介绍他们的作品,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而作品是他们性格最直接的体现, 尽管我们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作品, 但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生平遭遇、 思想主张往往对作者的音乐创作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 了解作者对鉴赏音乐作品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之所以认为民歌“听不懂”, 对应的创作背景就是不同地理环境, 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演唱的, 如果每首民歌都用普通话唱, 那是否还能成为民歌。 既然歌词都听不懂, 学生欣赏的兴趣就减半, 再加上民歌都是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即兴创作的作品, 自然缺乏专业创作体系下的创作水平, 也难怪学生会认为“不好听”, 当然, 还有很多像作品的配乐、演唱者的能力、作品的包装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的审美体验, 所以让学生认识作品就很重要。

如人教版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在介绍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时,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荒凉的青海风光视频, 并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的生活状况会是怎样的?站在这种环境下你会怀着怎样的情绪唱歌, 站在山上你会运用什么方式发声? 学生很容易被直观的画面吸引住, 通过对这个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 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很自然地感受到辽阔、舒展、自由, 然后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方式欣赏歌曲, 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风格特征:旋律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宽广, 同时能理解地理环境会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就很自然地加深作品的印象。

三、多听经典音乐来提升学生欣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 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 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 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高中生作为欣赏主体, 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 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 因此, 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 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 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 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 “听”一部音乐作品, 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 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 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 反复地听会给学生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 学生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 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 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较大的进步。 如在《鸟店》的欣赏中,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 》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 依恋思念的《小背篓》, 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 感染学生, 引发学生的共鸣, 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 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 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 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流行音乐 (Pop Music) , 即通俗音乐, 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并被广大群众喜爱, 广泛传唱或欣赏, 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 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 贴近生活, 易于接受。 学生往往能唱许多流行歌曲, 但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 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 帮助欣赏作品。 在《歌唱》上第一节中,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 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 比如说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 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 较口语化、大众化, 声音也就比较多样。 可以举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 用他们的歌曲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 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 要组织好欣赏教学, 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立足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并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 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 体会音乐, 了解音乐, 感受音乐, 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 从而使高中音乐欣赏课切实有效。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学生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教师, 2014 (24) .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法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高中音乐教育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也在随之变化,15到18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更加自我,注重平等化。所以老师要变“教书匠”为设计师、合作伙伴、总导演。不能过分夸大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习惯性地把学生当做教学的灌输对象、知识的承受体,“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应该废止,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练习,不厌其烦地讲解曲式结构、和声理论等一些艰深难懂的乐理知识等做法,极大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把学生视为自主学习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学习。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成了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投其所好,激发兴趣。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普遍的、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深受学生的喜欢。由于流行音乐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其富有现代气息的节奏,易于传唱的旋律,带有强烈的视听冲击的表演形式,使得学生对流行音乐仿佛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现在有很多流行音乐的“粉丝”,学生对它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再者流行音乐在商业化的带动下,其社会影响日益增大,逐渐成为一种强势的音乐文化。我们教材把流行音乐“搬进”教材,数量不多,意义较大,但有明显的滞后感。由于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根据具体的音乐素材去挖掘整合。我精心挑选一些健康向上切合主题的流行音乐,将其引入课堂,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流行与古典相结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上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学生对纯粹的戏曲会有些抵触情绪,如果用电影《梅兰芳》片断作为课前导入,用陶?的《苏三说》作背景音乐,大家听到他们喜欢的偶像歌声,很兴奋,学习情绪很高,就会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课堂。课堂上,让同学们欣赏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非常好的一些代表作品,比如周杰伦的《霍元甲》,王力宏的《花田错》等,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正是现代音乐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再如在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时候,导入是SHE的《不想长大》这首歌,因为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就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旋律。想让学生去理解“带眼泪的微笑”是空洞且虚无的,通过《不想长大》引入,学生们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学生都学得很起劲。

二、把讲台让给学生,展现自我,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欣赏《贝多芬》时,我突出强调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为切入点,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及音乐家的生平介绍,对学生进行时代背景教育,一开始我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的片断给学生欣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随即播放《命运交响曲》的音乐。接着让学生哼歌,提示“命运的敲门声”,而后我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我把讲台让给他,由他给同学们讲解对刚才那段作品的理解,这种放手给学生的做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具有的展现自我的表现欲望。在这个学生之后,有好几位学生都举手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分析赏析,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让学生深刻了解乐曲内涵的目的。

三、让学生融入音乐,身临其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去感知,去探索,去创新,让学生在音乐的奥妙中感知和挖掘自身的审美力和创新力。

音乐课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如《独特的民族风》一课中,介绍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每个民族的舞蹈特点:蒙古族的压腕,藏族的颤膝,维吾尔族的移颈,我带学生又唱又跳,使他们亲身感受了蒙古族的豪放、藏族的虔诚、维吾尔族的热情,学生的举手投足使整个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

《音乐与戏剧》的欣赏教学中,京剧脸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教具选择凸显新奇,形象美观。我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了多种图式,如京剧脸谱(生旦净丑各一幅),标有京剧锣鼓点的图片或纸张,电影《梅兰芳》的剧照,用纸张设计创作带有京剧脸谱的衣服。让一些学生穿着这些衣服或戴上面具,使他们身临其境,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讲授《新音乐歌声初放》中学堂乐歌《体操—兵操》时,我引导学生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根据曲调即兴加上体操动作,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了解音乐的知识,去感知音乐的内涵。真正把学生带进音乐,使学生融于音乐的情景中,融入音乐的角色中。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有兴趣才能有创新。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应充分展现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乐于与老师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学关系,开发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把兴趣还给学生,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中,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便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成为学生心中美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 2001.

[2]陈安福.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学心理学, 2003.

上一篇:整体形态下一篇:煤炭资源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