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税法教学

2024-07-10

高校税法教学(精选十篇)

高校税法教学 篇1

一、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特点

(一) 税法课程内容具有较强时效性。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上的税法不仅包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还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税源状况的不尽相同、纳税人的千差万别导致《税法》内容的频繁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保证税法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前沿性。

(二) 税法课程内容具有多学科复合性。

相对于高校会计专业其他课程, 税法课程内容有其鲜明特点。税法教材虽然通篇在说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但是彻底掌握税法知识需要有会计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如, 计算企业所得税时, 会涉及到财务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一致的项目 (借款利息支出、工资薪金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业务招待费等) , 要想按照税法进行纳税调整, 必须具有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又如, 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订立合同、字据等要缴纳印花税, 但是什么情况下判断合同成立, 却属于《合同法》规定的内容。因此, 教师只有具有多学科背景, 渊博的知识储备方能驾驭税法课程。

(三) 税法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从税收实体法看, 税法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多个税种, 每个税种都要涉及到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款计算、纳税环节、减免税情况以及纳税期限和地点等内容, 其核心问题是解决税款的计算与征收问题。从税收程序法看, 税法主要解决税务管理、纳税程序、法律责任、税收救济等内容。税法的上述内容使得高校会计专业税法教学不能一味追求法学理论的教学, 更应满足税收实务的工作需要。

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 教材更新滞后于税法内容的频繁变动。

由于法律具有时效性, 现行税法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出台的文件、通知等行政性规范比较多, 调整又多是不定期的, 造成税法教材的更新滞后, 即使是实用性较强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也存在明显滞后现象。另外, 目前大多数教材偏重税法基本理论的阐述,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 教材缺乏相关案例和实践环节的介绍导致晦涩的理论越发枯燥,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 《税法》课程的教学多以讲授为主, 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由于《税法》课时普遍设置比较少, 导致大部分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而采用“一言堂”的授课形式, 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上课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而单一讲授方式的课堂教学并没有使学生将税法规定和会计业务核算、纳税业务申报等具体实践联系起来,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虽然多媒体教学也应用到《税法》课程的教学中, 但由于税法课程的时效性强, 导致课件需要不断更新, 加重了授课教师备课的负担, 也影响了部分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手段的积极性。

(三) 未建立税收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育应把理论培养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目前, 很多高校税法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税法规定, 轻会计处理;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 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备, 教学设施不齐全,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动手能力不强。其中, 导致税法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是, 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都存在税法方面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会计出身的税法教师法学知识不全面, 而法学教师出身的税法教师与会计实践有相当距离, 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多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有效地理论结合实际, 无法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 加强税法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这对教师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有较高要求。要指导学生完成《税法》课程的教学和实训项目, 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税法理论和税务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胜任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师包括会计学、管理学、法学等涉及税法课程的理论水平的同时, 高校可以建立税法教师年度派出机制, 让教师每年有机会走入企业或者税务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质量。

(二) 关注税收动态, 精选授课教材。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每年都要颁布和制定新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条例。在选择教材时, 教师要精选教材。除了选用最新版本的教材以外, 还要搜集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相关信息,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税务实践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会计专业学生, 要注重税法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选择基本理论和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教材, 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保证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

(三) 引入实践教学。

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 学生很难透彻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因此, 高校会计专业有必要进行税法课程的实践建设, 以便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一, 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 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的活动情境或事件为题材, 讨论学生相互讨论之用,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在税法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 可以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唱主角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情况, 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讲完一定教学内容之后, 精选典型案例, 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 交由学生讨论, 其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着问题去思考所学的税法知识, 提高学生处理税法问题的能力。

第二, 加强实验室教学。高校会计专业的税法教学要求理论结合实际。税收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税务业务模拟平台, 能够给学生以必要的感性认识, 调动学生学习《税法》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验室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包括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等各种教学仿真物, 进行教学示范演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扮演公司经理、财务、销售等不同角色, 模拟现实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业务。学生通过模拟税务会计、模拟纳税申报等环节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税法课程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税法问题的能力。

第三,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高校会计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迫在眉睫。高校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教师带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经济业务, 熟悉纳税业务全过程, 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零间隙”、毕业上岗的“零过渡”、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打下基础。通过建立税收实验室和建立实训基地, 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 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

(四) 完善考核方式。

高校应该将课程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有机结合。《税法》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税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规范考试内容。《税法》内容每年在不断变化中, 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税法的改革和调整, 及时更新讲授内容, 而且要在考试中增加税法新知识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同时, 我们也要保持考试内容的实践性。比如, 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企业纳税申报资料, 要求学生填制增值税、营业税申报表和涉税记账凭证, 登记涉税账薄等;给出企业的相应资料, 要求学生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等, 这样的考试内容会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永远是最新、最有用的。第二, 创设考试形式。高校应该增加新的考核方式, 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基础上, 设立开卷、半开卷以及单科论文、调查报告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并增加这些考核方式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 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创设多种考试形式有助于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丰富考试题型。在题型设计上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填空题、名称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这类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题型。取而代之的是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在内的能够体现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题目。第四, 加大平时成绩考核比重。在《税法》课程的考核中, 我们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课程内容与实践的优化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有助于高校会计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2.

[2]林颖.关于《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4.

高职税法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篇2

关键词:应用实践教学建议

教育部指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但长期以来,多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对税法课程兴趣不佳,高职教师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税法教学只能照本宣科,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税务脱轨。如何打破现有税法课程教学的瓶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切实培育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迫切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税法教学现状

(一)教材的建设和安排有待完善

1、教材更新滞后于税制改革

高职开设税法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前税法的基本政策,熟练掌握各税种的计算和申报技能。但是税法是调节经济的手段,总是处于不断修正和完善中,导致教材更新跟不上税制的变化。比如2011年11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出台,导致许多在用的税法教材部分内容失效,涵盖新法规的教材如果重新编写、出版发行到使用又经历很长时间,在这个新旧交替时期,敬业的授课教师只能私下花费大量精力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对备课资料频繁进行更新补充,这无疑加大了教师工作量,打击了师生学习的热情,甚至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

2、 教材内容抽象枯燥和不完整

首先税法涉及条例繁多,内容广泛,教材通常侧重于对税收知识的理论罗列,普遍缺乏足够生动真实的案例分析,使抽象枯燥的税法课程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其次,教材各章单独讲授各税种,忽视了与其他税种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对税法内容一知半解。再次教材普遍缺少实践环节的指导,没有阐述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和报税流程,教师对这些内容也一带而过,学生对实际涉税事项还是模糊。

3、多门税法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叠

高职院校对税法课程重视程度不同,税法课程的安排也有不同,但基本都安排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及类似《税收筹划》的两门课程。比如我们学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先后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收基础与实务》和《税务工作》三门税法课程,多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生对税法的学习,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内容重叠、重难点雷同、多门课程教材的选用内容几乎一致。导致学生对重要的内容反复学习,不重要的内容无暇顾及,失去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

(二)师资水平和实训条件亟待优化

1、教师复合知识和实践经验欠缺

税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不断更新的法学、财政、经济和会计知识,具备丰富的税法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教学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但现实是,一般高职院校都缺乏這样的复合人才,教师普遍没有在一线涉税工作的经历,对税法教材的理论只能照本宣科,对实训只能纸上谈兵,实训效果也就只能隔靴搔痒了。

2、实训资料和实训设施缺乏

税法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工作中处理失误就会遭致税务部门的惩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训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费有限,学校一般重视会计实训室建设,忽视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比如,税法仿真实训基地匮乏或软硬件设施不齐全;实践过程缺乏资料的系统指导和监控;实践成绩不计入考核范围;学生在实习中很难接触企业财税资料等,学生在校无法真正学到处理涉税事务的本领,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时眼高手低、状况百出。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过于传统单一

1、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教材内容繁杂多变、课时不足以及实训条件差等原因,高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时间准备丰富案例和采用其他教学方法,使得抽象枯燥的税法条例更加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2、考试方式过于传统

高职院校对税法课程的考核目前多为传统的笔试形式,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都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考试题型也是书后练习题的翻版。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只要在考前突击复习就能轻松通过、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优异但实际工作无从下手,无法考察学生真正的涉税水平和能力。

二、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系统安排多门税法课程

教材是学校传授知识的桥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首先,关注税改动态,选用最新税法教材。由于税法内容随着税制改革的完善不断变化,因此必须选用最新版本和最权威的教材,教材定位要体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可理解性,教材内容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办税员岗位技能和中小企业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设计。对于税改动态,可通过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或自建网站向学生传达,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其次,针对税法教材内容枯燥的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增加实践环节,创造师生互动的轻松教学氛围。再次针对不同年级的税法课程内容重复的现状,教研室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系统筹划并写入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各自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建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应以了解和熟记各种财经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税收基础与实务》应以准确计算各主要税种纳税金额,正确进行纳税申报为重点,《税收筹划》应以寻求企业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的途径为重点。

(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要树立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重视并舍得投入资金用于实践体系的建设。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实践指导水平,除了积极考取“双师”证书,还应在业余时间主动申请到企业、事务所和税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积累丰富的财税资料和涉税事务的实践经验,学校也可适时邀请社会上具有丰富税法工作经验的专家采取讲座、视频、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实际税务工作流程。其次,增加实践课时,制订科学实际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教材,启动实习监督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再次,加大税法模拟实训室建设,购置实训设备和仿真纳税软件,建立网上模拟办税平台,千方百计模拟企业申报纳税的环境、岗位和流程,同时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建立稳定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1、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

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针对税法知识条例多、变化快、应用强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经过前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此时可推出典型又有趣味的案例给学生分析讨论,让其自己找出案例中适用的法律法规,最后由教师对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点进行总结,或者对更新的条例进行提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二是角色扮演法,利用学校提供的仿真实训条件,让学生扮演征税过程中的各个角色,分别完成会计核算、税务计算和缴納、与税务部门和银行的协调等工作,按照高仿真办税流程操作,学生不仅学以致用,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三是总结归纳法,虽然税法知识繁杂,但是税种之间有联系,教学中应该整合不同税种的共性,分清各税种的个性,缩小学习的难度和宽度,学生对知识点也更明晰和透彻。另外,为了与教学方法同步,应该配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途径,增加课程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2、完善学生考核方式和内容

传统的笔试无法考察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操作能力,而税法又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因此迫切需要改变落后的笔试方式。首先,增加实践考核成绩的比重,平时做好学生实习实训情况的记录,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任务完成、实习表现、单元测验等。其次,改变考试题型和评分规则,尽量减少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等客观题的分值比重,增加选择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等主观题比重,在评分规划中对客观题要相对宽容,看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答对部分答案就给予相应得分,做到公平公正。最后,将考核成绩与师生的奖惩适度挂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总之,时刻以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为导向,深化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完成税法教学的目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赵卫锋.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税法教学探微.财会教育,2012(9):127

[2]许淑蕙.浅谈税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价值工程,2010(8):69

高校税法教学 篇3

1.1 教材内容编写枯燥晦涩

学生通过教材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研究, 通过认识和感悟, 做好预习和巩固, 不断积累自己的理论素养, 不断提升的法律意识, 真正更好地服务未来的工作。但是, 现在的高校《税法》教材编写较为单调, 很多的内容都是对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 无法更好地将税法与实施细则进行有效衔接, 也不能深入具体的解读。

1.2 教学方法相对单调

税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不仅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条文, 还应做到灵活运用, 能够结合工作实际, 做到具体分析。但是, 现在的《税法》教学很多都是讲授为主, 因为受到内容和课时限制, 在固定的地点, 使用相同的教材, 以灌输式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条文的讲解, 学生感到相对枯燥, 不能真正领悟, 也无法在实践中做到创新灵活运用。

1.3 实践性严重不足

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是创新型人才, 高校培养的应是与社会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但是, 高校《税法》课程教学存在明显的实践性不足, 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无法在实践中具体体会, 也就不能深入认识和领悟, 很难做到灵活运用, 无法真正将知识转变成他们的经验和能力。经验和能力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实践实现知识向经验和能力转化的关键过程, 但是, 现在的《税法》课程教学实践性严重不足。会计专业的税法需要更多的实训课程, 需要将实训和实践以及实习当做教学的重中之重, 否则, 教学效果会严重打折扣。

1.4 教师综合经验欠缺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税法》教师很多都是理论型教师, 没有更多的社会实践, 无法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指导。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 没有企业经历, 缺乏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虽然每年高校也会安排一定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但是时间非常有限。经验是慢慢积累的, 能力是逐步提升的, 只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才能不断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2 高校《税法》的教学改革分析

2.1 加快高校《税法》教材一体化建设

人的认知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层次到高难度, 教材编写一定要体现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性, 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运用语言做好做到法律条文的严谨性, 保障法律意识和精神的严肃性, 又要结合教学实际, 做到语言分析的通俗性, 能够深入浅出, 做到言简意赅。各种知识要点的呈现需要结合相关的背景案例, 让学生能够真正具体理解。同时要有专门的配套实训教程, 确保《税法》教学能够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真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升他们的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2.2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税法》课程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 围绕教学内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模拟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生动具体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和做相统一, 真正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提升的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3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做好现有的教师的队伍建设和优化工作, 一方面, 需要引进有经验的教师从事《税法》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 确保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 鼓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走向市场, 深入企业, 参加各种挂职锻炼获得更多的经验, 优化教师的经验和能力结构。聘请更多的企业专业人员和税务工作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 为学生提供更具实战性的教学指导, 做到学校教学与社会应用的统一, 保障教学质量, 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

结束语

高校《税法》课程教学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 不断改进和创新, 认真研究高校《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税法》是高校会计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 认真研究高校《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税法,《税法》课程,问题,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淼.浅析综合类高校国际税法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 2016 (16) .

税法实践教学方案 篇4

指导教师:马艳平

适用班级:2009级会计4班、5班 实践课时:30课时

实践方法:纳税计算、凭证使用、纳税申报、报表填写等

1.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2课时 形式:实例计算

给学生提供纳税人的销售、购买情况,要求学生 准确核算增值税额

2.增值税纳税申报 时间:2课时 形式:纳税申报

给学生 提供相应凭证、报表,要求学生 进行报表制作、填写。3.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2课时 形式:实例计算

给学生 提供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情况,要求准确计算消费税额。

4.消费税纳税申报 时间:2课时 形式:纳税申报

给学生 提供相应凭证、报表,进行纳税申报实践。

5.营业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2课时 形式:实例计算 重点考察建筑业各种情况下营业税的计算。

6.营业税纳税申报 时间:2课时 形式:纳税申报 给学生 提供银行业相关凭证,进行营业税纳税申报。

7.关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关系 时间:2课时 形式:对比学习综合分析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系,系统掌握三者的关联性。8.资源税计算 时间:1课时 形式:实例计算 给学生 提供数据,要求学生 准确计算。

9.土地增值税申报 时间:2课时 形式:纳税申报 分析相关凭证,进行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

10.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1课时 形式:实例计算

给学生 提供数据、凭证,要求学生 准确计算。

11.房产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1课时 形式:实例计算 给学生 提供数据、凭证,要求准确计算应纳税额。12.车船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1课时 形式:实例计算 以新购车辆为例,计算车船税的数额。

13.印花税、契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2课时 形式:会计实务训练

以某单位房产合同交易为例,准确申报印花税、契税。14.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时间:4课时 形式:会计实务训练

综合提供企业某纳税期限的经营情况,要求学生 准确分析涉及的各种税收,最好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项目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税法;评价反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地位的凸显也使得经济局势复杂化,以至于应对各项有关经济税收问题的税法地位也日渐重要。税法涉及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各个经济组成部分,涵盖所得税、行为税等多种税收类别。概念种类多,组成关系复杂,实际情况多变,导致税法学习充满各种困难,也使得税法的教学难度较大。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本文立足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讲授的模式,探讨如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从改变教学困难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税法的教学活动。

一、项目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模拟真实金融情景,设定相关处理项目,让学生实际开展这些项目,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一教学的开展,特点在于高度模拟现实情况,教师不直接面对学生开展教学,而是学生通过处理项目,获得知识技能。

1.项目教学法让税法学习与时俱进。税法实际上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其涉及大量的专业名词,这些专业名词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多样。同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团体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同为市场经济下的运营体制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这就使得大量极具时代特色的名词及关系诞生。这些名词和对应关系,以现有的教材更新速度显然无法及时满足需要,因而,以教材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有较大局限性。设置项目来开展教学,以课本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基本框架,教师可以新增大量的新型材料,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不与实际社会需要脱轨,让税法学习充满活力。

2.项目教学法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税法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在工作过程中解决涉税问题的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会计技术性人才,因而,它的能力素养体现在实践运用当中。项目教学法就是设定相关项目,让学生完成这些项目,并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同时,尝试运用已有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从中总结经验,实现课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重实践,也照顾理论学习,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分低能的人才培养问题。

3.项目教学法使税法学习趣味化。法律法规的学习比较枯燥,课堂就是教师讲解说明知识点,课后就是一条条地记背法律法规。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仿真的模拟学习项目,而学生可以在这一项目下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同时,课堂也不仅仅停留在互动的基础上,而是增加了趣味性,在扩大课堂学习范围和增加课程难度的基础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操作

1.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选取的项目为载体开展的,因而,项目选取的是否合适就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项目教学是以教材内容为基本框架进行的,在选择项目时,教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范围,另起炉灶。同时,项目的开展不能仅仅只涉及一个知识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说,又不能过于复杂,教师在选择设置项目时,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合理地选择内容,构建项目模型。

2.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主体的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以便能够逼真地模拟实际情景。为了让教师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进来,而又保证整个课堂的正常进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在项目开展前,做好完整的开展计划,准备好各种材料,为项目开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学校教育的性质,采用分组进行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一方面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地完成;另一方面,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增大实践范围。

3.重视评价反思过程。整个过程是在教师完全放手的情况下开展的,对于学生能够完成的内容就是他们已经掌握的内容,相对于那些完成难度大甚至无法完成的内容,其价值不是很大。将掌握的不熟练的内容,甚至是没有掌握的内容通过项目学习,最终完全掌握,这是最重要的。在项目开展结束后,要进行全方面的总结反思:首先,学生自我反思,学生直接分析自己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提出疑问,教师讲解并解决问题。其次,小组反思分析,小组在合作的过程中,哪些配合促进了项目的开展,哪些分工没有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互相补充进步。最后,教师反思,一方面教师反思项目设计,总结经验以提高以后构建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发表开展项目的评价,指正学生开展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保证没有知识死角。

项目教学在税法教学过程中有着积极作用,当然,它也不能将税法学习的方方面面完全涵盖。本文通过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以便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效果较差的方面,教师可以节约时间探索更多其他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颖丽,刘孝恩.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0-112.

[2]魏红虹.多媒体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3(18):100-101.

[3]王璐,吕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税法教学中的应用[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140-141.

高校税法教学 篇6

一、高校教职工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筹划

关于教职工工资薪酬所得, 国家税务部门明确, 从2011年9月1日开始根据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进行计税, 换言之就是将工资所得归列于某一纳税区间, 区间内采用一致性的税率, 而高于区间上限应采用更高一级的税率, 当教职工收入增加, 纳税也就随之增加, 收入税后净额也同样有所提升。年终奖计税主要是以全额累进税率为主, 也就是当年终奖发放总金额达到区间上限时, 统一采用高一级税率进行计税, 当年终奖增加时, 纳税也就随之增加, 唯一不同的是年终奖税后净额不一定也增加。针对此情况, 需要我们及时准确的计算出年终奖存在的无效区间, 然后根据无效区间确立适合年终奖发放的具体方式。

(一) 计算年终奖无效区间

年终奖的增加带动了税额的增加, 这是由于全额累进税率的缘故, 通常在某一范围内年终奖增加的效率高低不及税率增加的效率, 但年终奖税后净额却不断降低, 我们将该范围称之为年终奖发放的“无效区间”。以下通过函数来计算出该无效区间。

Y代表年终奖应纳税金, X代表年终奖 (假设年终奖发放当月工资所得高于税法要求的费用扣除额) , Z代表年终奖税后净额, a代表税率, b代表速算扣除数, 因此有函数成立:Y=a X-b, 年终奖税后净额Z=X-Y= (1-a) X+b (通过表格举例说明) , 该函数斜率1-a为正数, 在区间内属于一个单调递增函数, 相邻区间前一区间的最高值实际高于后一区间的最小值。

对年终奖发放的无效区间计算时, 可采用Z函数数形结合法来实现, 得出: (18000, 1283.33) 、 (54000, 60187.5) 、 (108000, 114600) 、 (420000, 447500) 、 (660000, 70653847) 、 (960000, 1120000) 。以下通过高校教职工年终奖的计算方法, 联系已经确定的年终奖无效区间, 实施高校教职工年终奖的纳税筹划。

(二) 高校教职工年终奖的纳税筹划

当前时期, 高校在发放教职工年终奖时, 通常会以教职工的级别、课时量、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科研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为依据。当前学期开展的教学任务、获得的授课费等均在下学期发放到教职工手中, 若高校以年终一次性发放为主, 那么将导致高校教职工每月收入不平衡, 集中发放的月份应只能采用较高的税率, 对于日常的较低税率和免征部分均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通常情况下, 高校会采用四种类型的奖金发放模式:一, 一次性发放年终奖;二, 每月发放奖金;三, 奖金按学期发放两次;四, 年终发放一部分奖金, 剩下的部分奖金每月进行发放。纳税筹划全面考虑了全年一次性奖金适合单独计税的优势, 将按学期发放的奖金进行年终一次性发放, 科学划分年终奖金, 即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 按月平均发放奖金, 处理好教职工的工资、月度奖金的税率和年终奖的税率之间的关系, 适当减少纳税者的税负, 增加纳税者的税后净额。

纳税筹划过程中, 不仅要避免年终奖的无效区间, 同时还应分析适合教职工月工资的税率。高校教职工的年终奖一般在十万元以内, 每月工资使用税率在25%以内, 以上所述范围内的情况见下表2。

如果奖金X低于18000, 那么年终奖使用税率在3%, 但工资税率在3%以上, 在此情况下通过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适用税率更低。其次, 如果奖金X处于 (18000, 54000) 区间范围内, 那么年终奖适用税率为10%, 针对不同的月工资使用税率, 明确适合年终奖的具体发放方式。

若每月工资适用税率在10%以下, 奖金X在 (18000, 54000) 区间范围内, 那么可年终一次性发放18000, 剩下的部分按学期进行发放, 这样综合税率就会更低;若每月工资适用税率达到了20%, 实践计算后得出, 当X在 (18000, 29550) 区间范围内, 可年终一次性发放18000, 剩下部分按学期进行发放, 综合税率更低;当X在 (29550, 54000) 区间范围内, 可将全部奖金年终一次性发放, 这样就不会缴纳太多的税款;若每月工资适用税率在25%, 当X在 (18000, 25700) 区间范围内, 可通过年终一次性发放18000, 剩下的部分按学期进行发放, 减少了整体税率, 缴纳的税款也降低;如果X在 (25700, 54000) 区间范围内, 可将全部奖金通过年终一次性发放, 不仅降低了整体效率, 也不用缴纳太多的税款。此外, 如果X在 (54000, 100000) 区间范围内, 年终奖适用税率为20%, 可年终一次性发放54000, 对于差额部分可在月度工资中进行发放, 不管每月工资适用税率为多少, 均有助于减少整体税率和税款。

二、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筹划的思路

(一) 高校教职工工资发放特点

高校教职工工资薪酬涉及基本工资、各项津贴补、各项奖励、课费时及年终奖, 其中月收入涵盖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住房补贴、校内津贴、监考费等;年终奖主要是按教职工的职称、职务、课时数、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及完成的科研工作量而明确。当前, 有的高校每月进行课时费的发放, 而有的高校则在发放十二个月工资时一同发放课时费、科研及教学成果等奖金, 还有的高校将课时费、科研及教学奖励和年终奖一并发放。

(二)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特点

我国税务部门提出了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有关部门通过该税率对教职工工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当教纳税者的收入增加, 相应的税率就会随之增加, 进而加剧税收负担。而年终奖使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处于课税对象级距的分界点周围, 税负缺乏公平性, 产生了敏感区间。

(三) 高校教职工年终奖纳税筹划思路

由于高校教职工每月工资变化幅度大, 因此其年终奖纳税筹划应遵循以下思路:首先, 构建临界点模型, 实践操作中应避开敏感区间;其次, 针对年总收入情况, 以减少税收负担为目的科学分配月工资与年终奖。高校在将课时费、科研及各项奖励与年终奖一并发放时, 应最大可能的避开敏感区间, 制定行之有效的年终奖和月工资发放方案, 从而降低教职工的税收负担。

三、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筹划实践操作中面临的难点

高校人事部门、教学部门、科研部门与部分一二级学院主要提供工资和奖金的数据信息, 由财务部门发放该数据信息, 这些部门详细的掌握了广大教职工的收入分配标准及收入分配所遵循的依据, 直接决定了教职工的整体收入额。由于财务部门难以控制教职工的收入分配依据及整体收入额, 因此仅凭财务部门是很难科学合理进行税务筹划的, 特别是年终一次性奖金。所以在对高校教职工进行年终奖金税收筹划过程中, 要求各部门间应积极配合协作, 以此发挥节税的作用。

对教职工年终一次性奖金进行纳税筹划时, 先是通过教职工年终奖金扣除年终一次性发放额度后, 将剩下的部分按月度进行发放, 不会增加教职工月工资的使用税率, 实践操作中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还面临较大的难度, 应根据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科学合理的进行教职工的纳税筹划, 不仅能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而且还提高了高校领导对教职工的关注度, 使高校更具凝聚力, 促进教职工个体利益与高校利益共同发展。这对国家健全税收法规, 营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十分有利,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 还使国家的税收收入得到提高, 并强化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减少高校整体税收负担, 为高校教职工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培养了高校教职工依法纳税的思想。

摘要:在现代依法纳税环境下, 如何通过税收筹划保障高校教职工的工资薪酬, 这已经成为了现代高校教职工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围绕新所得税法, 对高校教职工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筹划相关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所得税,高校教职工,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筹划,策略

参考文献

[1]杜晓梅, 廖特明.高校教师工资奖金发放方式的个人所得税筹划[J].会计之友, 2011 (14) .

[2]高素玲, 张丽英, 杨立铭.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 2012 (32) .

[3]廖戎戎.高校教师工资薪金纳税筹划探析——基于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视角[J].财政监督, 2013 (05) .

[4]韦忠娟.合理进行个税筹划减轻高校教师税负[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2) .

[5]梁利想.高校教职工工资薪金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 2012 (26) .

税法教学方法初探 篇7

一、目前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陈旧简单

多年来, 税法教学方法一般是固定的教室, 传统的教材, “粉笔黑板式”教学。课时少, 一般每周3学时, 只够理论知识的讲解, 无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只重视讲解税法自身的规定, 而忽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对整个办税流程也不作全面展示, 使税法课变得简单和空洞, 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 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压制。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 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当今世界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提高教育科技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是实现税法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已普遍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然而, 在我们的税法教学中, 由于部分教师尚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虽然有些教师已开始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 但是还缺乏经验, 加之教育经费紧张, 硬件建设步伐较慢, 多媒体教室安排紧, 所以投影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三) 各税种分章节进行教学, 各税种间未建立联系

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一直是根据教材内容, 按照章节教学, 对单个税种独立授课, 极少考虑各税种的内在联系;一般只重点讲授流转税和所得税等主要税种, 而忽略财产税和行为税等小税种, 对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也涉及较少。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全面,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 只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很多院校虽然表面上既有理论课又有实践课, 但实践课很多都是流于形式。例如, 属于实践课的技能考核, 往往就是老师随便出几个计算题让学生做做就算实践了。而后面的较为关键性的实践环节———纳税申报, 很多教材都没有详细说明, 一些老师也没有报税经验, 所以只能一带而过, 到头来学生只能学点税法理论知识, 无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教学往往都只讲不做, 使得本身内容就很枯燥的税法课程, 很少有学生真正感兴趣, 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 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绝大多数的院校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的, 很少有工作经历, 税法老师也不例外。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讲授税法实践方面的操作步骤, 即使讲也是单凭自己的理解加猜测, 与实际情况也不一定相符。这样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往往就流于表面形式, 发挥不了实质性作用。

(六) 实习基地有限, 学生缺乏顶岗实习机会

与税法相关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和向税务局报税。计算应纳税额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性习题加以练习, 但报税需要到企业顶岗实习来完成。对于很多院校来说, 实习基地数量有限, 难以满足所有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报税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容不得犯一点错, 所以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冒险让学生去给他们报税。这也是目前学生难以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税法教学方法初探

(一) 夯实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 是学好税法的基本要求, 也是实际工作中办理涉税业务的必要基础。

1.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精讲知识点。

税法虽然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但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依然非常重要, 因此, 在理论教学时, 相关的知识点必须讲清楚, 例如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什么是视同销售行为, 与兼营行为有何区别, 视同销售行为的具体情况, 视同销售的增值税计算等, 必须一一解释明白。

2. 多做练习巩固知识点。在了解了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多做练习、作业, 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熟能生巧。

(二) 增加案例教学

实施案例教学,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办法。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景, 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制定教学计划。

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 教师需事先花大量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 包括确定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 各个案例具体在哪个章节使用等。在此基础上, 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组织计划, 如:案例分析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 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

2. 精选教学案例。

案例的设计要做到:信息量大, 条件清楚, 目标明确。所选择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又要易于为学生接受和认同, 每个案例的取材必须紧紧围绕所要讲述的问题, 既要密切联系实际, 又要有趣味性。

3. 进行案例分析演示。

从目标要求入手, 根据案例事实, 对照税法规定, 寻求解决方案。主要目的是讲授方法, 使学生触类旁通, 从中受到启发。

4. 案例的取得。可以通过法院、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或教师的实践活动等方式获得。

(三) 突出实践教学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如何将学到的税法知识顺利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这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力度, 可以将税法的实践教学单独列为一门课程, 由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组织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计税与报税。

应纳税额的计算可以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同时进行, 计算是填制纳税申报表的知识基础, 申报表中各栏次已列出各种数据的计算步骤, 教学中, 应讲明各栏次的数据关系及填表的注意事项。这部分教学可以手工操作, 也可以使用相关的纳税申报教学软件, 教学软件与企业实际使用的纳税申报软件非常接近, 形象直观, 易教易懂, 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

2. 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

税法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与法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上述相关课程后才能开设税法课程。如没有开设会计课程, 学生不懂什么是资产折旧或摊销, 不懂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就无法深入学习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税法与会计课程关系尤其密切, 一方面计算税额的数据多来源于会计资料, 另一方面, 税额的计算与缴纳等涉税经济业务, 又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讲解相关税法知识后, 再相应讲解涉税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使学生对所学的相关学科建立起综合联系, 避免各学科的孤立教学, 并且符合实际工作内容,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提高教学质量。

3. 税务实习。

税务实习是在税额计算、纳税申报、会计处理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即到单位顶岗实习, 真正处理涉税业务。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学生真正到企业去进行报税操作等很难实现, 但并不是无法实现。要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各院校多开辟教学实习基地, 这样可以分散顶岗实习的学生。其次可以采取一些相对灵活的措施来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如一个实习基地可以去多个学生, 他们可以一块观察企业工作人员从计税到报税的整个流程, 可能的话把整个过程记录或拍摄下来 (应注意保护好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 。哪里不懂可以再询问企业工作人员, 这样就避免了企业的担心。也可以与税务局建立联系, 带领学生到报税大厅去观察企业报税过程;观察发票的领购、税务登记变更等税务业务。

(四) 开展综合教学

税法课程综合教学是指针对某一企业作为多税种纳税义务人, 在课堂上进行多税种联合教学的方法;或针对某些行业的税收问题,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专门讲授的方法。它避免了各税种分章教学的不足之处, 使各税种之间建立联系。例如, 某企业为商业企业, 与其相关的税种会有增值税、城建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房地产企业税种会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具体教学中应以实际企业为例, 将该企业涉及的税种串联在一起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有关问题要深入研究, 充分准备, 可以在学期末进行, 也可结合平时教学进行, 安排综合教学的时点不同, 综合教学的繁简度也应适当。

(五) 改善教学手段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运用计算机技术, 包括幻灯片、录像资料、音像材料、三维动画、CAI课件等等。随着教学手段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改革税法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结合本人教学实际, 认为在税法实践教学时, 某些环节, 如演示纳税申报环节, 采用多媒体技术效果较好。使用新的教学手段, 既节省时间, 又增加信息量, 丰富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 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师资是实现以上教学思路的重要保证, 因此各院校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税法教师深入研究, 定期到企业中去实践, 把企业真实的纳税流程等各种最新税法相关信息传授给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 由于税法课程教学知识点多, 涉及面广, 与其他课程和实际工作联系密切, 因此本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结经验, 逐步加以完善。

摘要:本科阶段的教育应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 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税法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但目前税法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忽视了税法课程的应用性。税法教学应在扎实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采用案例教学、综合教学等方法,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涉税业务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税法,教学,方法,初探

参考文献

[1]覃庆寅.《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4.)

高职《税法》课程的教学思考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税法教学,方法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 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税法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能让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有足够的能力去分析和处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税务问题, 就成为税法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在高职院校近10年的教学探索, 税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对税法课程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

作为高职院校税法课程的教师, 首先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交纳的各种税, 只有对税法的各个应用领域非常了解, 才不至于使课堂枯燥乏味。目前, 高中生进入高职院校,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无所知, 针对这种状况, 学生入学时, 就带领学生到当地的企业参观, 培养学生的经营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逐渐了解经营中税法的重要性。然后, 在教学过程中, 将有关经济生活中的案例不断插入其中, 给学生不断地设置悬念, 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 查找资料, 这样, 学生就会逐渐对税法产生兴趣, 进而把税法课程学好。

二、将财务会计与税法课程紧密相连, 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税法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关联, 与财务会计的关联尤为紧密, 财务会计课程是开设税法课程的基础。如学生不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就无法学习企业所得税、流转税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 税额的计算数据来源于会计资料, 另一方面, 税额计算后又要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相关税法知识后, 再相应讲解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 使学生对学习的相关学科建立起综合联系,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 在学习增值税法时, 会学到“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属于法定的视同销售行为, 也就是说该项目要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销项税额。在讲授过程中, 既要让学生学会税额的计算, 又要会进行帐务处理。举例如下:某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自建仓库, 实际成本180, 000元, 计税价格200, 000元, 增值税率17%, 则按税法规定该业务的应纳增值税为200000*17%=34000元, 会计帐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214, 000 贷:库存商品1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4, 000, 此种将财务会计与税法紧密相连的教学方法,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税法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 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具体如下:针对各种税额的计算缴纳与纳税申报开展实践教学。首先带领学生解读税收法律条文, 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应纳税额, 同时进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申报表的各栏次列示非常清晰,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讲明各栏次的数据关系及填表的注意事项, 这部分教学工作有的手工操作, 有的使用相关的纳税申报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与企业实际使用的纳税申报软件非常接近, 形象直观, 易教易懂, 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

四、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应用案例教学法, 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税法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税法的案例完全可以来自于现实生活, 通过对案例的探讨, 增强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也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对学生成长大有益处。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案例的选取到分析过程的设计, 笔者每次都要进行精心的安排与设计。选材上, 要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所要解决的问题, 达到的目的, 合理选案, 让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课程设计上, 要把选好的案例提前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思考, 然后进行讨论, 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该种案例教学法, 给课堂带来了活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乔海燕.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河南农业, 2011

中职《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9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过程

现代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不是单纯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技能, 会自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税法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只是传话筒和知识的复制者, 照搬教材, 让学生去记忆, 而是要结合课程特点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税法课程理论性强, 涉及行业多, 税收种类多, 这自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要改变以往讲教材的传统教学观念, 要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 以教材为中心向外延伸, 实现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大教学观。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 我们的教学才能避免枯燥而单纯地讲解, 而是让学生与企业的具体运营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性, 让学生快乐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再是机械地学教材, 死记硬背, 而是能够结合企业的具体运营来深入理解,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1. 阅读书籍。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藏书, 所涉及内容广泛, 这正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现在各个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都会定期引进大量优秀书籍。我们要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 通过阅读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2. 上网查阅资料。

现代社会是信息多元的时代,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 有着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上网查找与收集更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 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接触更多更新的信息。

3. 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 走进企业, 通过参观一些管理完善的企业, 亲自参与商品或产品的税金以及一个月企业缴纳税金的计算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经营过程, 提高企业经营观念,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用比较与归纳, 提高税法课程教学效率

税法课程计算范围广泛, 整体性与系统性相对较弱, 知识点零散, 这无疑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但并不是说各个知识点毫无关联, 我们要运用比较与归纳等方法将那些繁琐的计算公式联系起来, 让学生去发现公式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可以让学生将零散的公式等串联起来。因此, 教师要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对教学顺序进行合理调整,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复习旧知, 在复习旧知时学习新知, 这样更加利于提高学生的核算能力与税法课程教学效率。如增值税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扣计算的方法和委托加工生产消费品计算抵扣的办法相似, 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比较与归纳中达到对此两部分内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股脑地全部抛出, 而是善于启发与诱导, 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 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对比与比较, 让学生积极动脑, 将学过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比较, 进而达到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真正掌握。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税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这决定了教学时不能只是就理论本身进行讲解, 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将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实际案例之中, 这样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真实性, 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制造业企业在供产销后, 需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 有的企业还可能会有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等, 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票据等资料, 让学生计算各种税的金额与缴纳总额。这样将理论学习与税额计算融于具体的案例之中, 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整个流程与核算过程, 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税金的核算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要借助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 展现更多企业的相关信息, 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感, 让学生感受到税法学科的实用性, 深入地了解各行业的企业税收情况,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让学生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功底, 这样才能在走上社会后更好地展开工作。

四、让学生走进企业, 注重实践活动

税法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实践性的课程, 学习税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充分运用所学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要坚持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内讲清讲透理论, 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 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强化学生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要带领学生走进企业, 深入企业展开广泛的调查, 注重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企业税收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生真刀真枪展开实战的机会,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与实践平台,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来内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课堂理论讲述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两条主线, 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 在运用中学习。我在向学生讲清“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理论知识后,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走进企业, 调查企业实际缴纳税收的情况, 并完成调查报告。然后再让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成果汇报, 其他小组可以指出其问题, 并进行补充。这样通过组间的充分交流, 可以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这对于全体学生来说是一次发展的重要机会,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高校税法教学 篇10

关键词:税法实务 教学方法 资源建设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逐步深入。按照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的[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四点提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基本的就是从课堂教学出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技能、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方法的提升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也是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来说,如何上好这门课,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税法实务课程现状

(一)学生学情分析

一般的高职院校开设的税法实务类课程都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刚学完《基础会计》,有了一定的会计原理的概念和技能,知道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中,涉税业务占了很大的比例,企业的税费多少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大小。学习特点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而且部分学生具有惰性,不能坚持学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习。客观动力方面,大部分学校在入学教育和课程学习之初,都会向学生明确税法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在今后就业时,税法知识和处理企业涉税事务的能力很重要。主观情感上,大部分学生都想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证的压力使他们保持着一定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法简单

税法属于经济法的一种,我国目前有19个税种,和企业密切相关的税种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这些税种的各项法规和规定都相当多,需要逐一学习才能会计算税费。

二、理实对照教学法

理实对照教学法指的是税法理论和实际企业操作互相参照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可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能总结出新的理论。我们现在的税收法规都是根据企业在实际的税款缴纳过程中的情况总结出来的,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也有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所讲解的税种以及相关的税收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对照,让学生觉得税法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有具体的内容的,对实际有指导意义的。这样课堂教学不仅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增值税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项税额计算时,可以以现在商场常见的打折、送券等促销方式来对照增值税法中的折扣销售和赠送来进行讲解。

三、归纳对比教学法

归纳对比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归纳对不同税种进行对比,以及税法和会计的不同规定对比来完成的。通过对比让学生把知识点进行串联,而不是孤立的去记忆某个税种的规定,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了前面忘了后面。对比教学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比:

(一)横向延伸对比

横向延伸对比指的是在学习一个税种时,和另一个税种进行对比,增加学生的经验认知。我们在学习某一个税种时,感觉这个税种是孤立的,我们的教学举例都围绕着一个税种进行。但在实际中,某一项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税费不是单一的一种,可能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例如企业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既有增值税应税行为,又有消费税应税行为,还可以与营业税的劳务行为进行对比。

(二)纵向延伸对比

纵向延伸对比是指税法实务课程与财会类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延伸。通过这种互动,把专业知识体系逐步构建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整体性。

1、向财务会计课程的延伸

税法实务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一些法律规范,没有实际应用的基础,显得空洞而乏味。在教学中,把税法的相关规定向学生解释后,学生需要一个把间接经验结合已有的体会转化为直接经验的过程。这时,给学生一个应用的平台,会让学生认为学有所用。

2、向财务管理课程的延伸

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出发点进行企业的决策分析。而税法在企业的应用中纳税时间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销售方式主要有现销和赊销两种。赊销与现销相比,可能销售价格相同,也可能不同。对于销售方而言,在销售时可能不同的方式利益影响有所不同。在赊销价格和现销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赊销所起的是扩大销售的作用,利润会有所增长,但是销售方丧失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很多企业在制定赊销政策时会把价格定的比现销要高。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是主导,起着引导的作用,但是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单方面的,要想使学生变书本上的知识为自己的,就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任何知识都必须学习者自己主动的去获取,才可以变成真正的财富。

上一篇:人性的回归下一篇:主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