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课

2024-07-13

思政实践课(精选十篇)

思政实践课 篇1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探索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途径, 虽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效果并不明显。长期以来, 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瓶颈, 究其原因, 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象, 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被被“边缘化”、被“虚化”, 这与国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所要求的效果大相径庭。通过查阅大量期刊文献, 结合实际情况发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实际效果的低效性相矛盾,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第一, 部分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存在不足, 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第二, 由于思政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 在本身就不受广大学生喜欢的前提下, 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 使得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受教育者主体的严重缺失;第三, 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 自身的实践经验匮乏, 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四, 高校的不重视, 思政课教师认识的偏差以及教育主体的缺失, 导致实践教学活动越来越流于形式;第五, 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纳入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存在不规范等现象。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的原因

第一, 从学校的层面看, 高校的一些管理者只是重视与大学生就业关系密切的专业课, 往往忽视了公共课, 尤其是思政公共课, 并认为思政课只是一门政治宣传性质的课程, 那么, 如果思政课只是与学校的政治任务有关, 而不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然就不需要校按照学科发展规律的要求去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了。

第二, 从教师的层面看, 虽然教师是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 但由于学校规定的思政课教师课堂授课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 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来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再者, 由于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有很多限制, 以是否造成教学事故作为考核教师的首要标准, 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 那么, 即使某些教师有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也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师探索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第三, 从学生的层面看, 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大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与就业有关的课程上, 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应用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上, 而往往对于从长远看更重要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思政课却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构建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思政课教学必须借助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开展实践活动。我院思政部、团委、学生处共同举办多姿多彩的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身在校园, 心系国家”、“树诚信道德、扬和谐校风”、“中国梦”等演讲比赛、普法教育、感恩教育、亚运志愿者及社会服务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

(二)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拓宽学生视野。

1.“请进来”———举办“工商讲坛”

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 提高对现代社会动向的认知度。我院开辟了“工商讲坛”拓宽学生的视野。结合国际时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举办相关讲座。近年来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到我院作报告近30场。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宗良教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题报告;北京大学唐士其教授的“中国模式不是星光大道”专题报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张吉刚的“拨开聪明的雾障、走出人性的漩涡”专题报告等。

2.“走出去”———向社会教育延伸

思政课只有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把政治理论、道德规则、法律规范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我院调动社会资源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洪秀全故居、8734部队、广州第二劳教所、狮岭镇皮革皮具城等,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召开实践教学成果汇报会。同学们把自己的收获制作成PPT, 图文并茂地展示自己的参观学习成果, 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这些参观活动对他们心灵的影响之深, 此效果绝非课堂说教可以达到。

从学生多方面的反馈信息来看, 上述教学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座谈会上同学们反映:第二课堂让枯燥的理论课变得鲜活起来, 使思政课不再是空洞说教, 在实践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综合上述, 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舞台, 是构建新形势下实践育人的教学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金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D].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2]蔡克勇, 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思政课实践报告 篇2

关于XX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XX学院

班级: X班

姓名:XXX

学号: 12010002

4成绩:

2012年08月25日

作为大二学年的暑期思政课实践调查,我主要是围绕家乡泉港的社区建设这一主题展开的社会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家乡人民及基层组织在建设家乡上所作的努力。在本次调查中我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在问卷调查中,共分发45份问卷,回收35份问卷,回收率超过50﹪有效。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泉港区是现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辖下的一个区,原隶属于惠安县,2000年从惠安县单独分立出来。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拥有天然的良港肖厝港,港口与石化相互促进,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社区建设也得到良好的建设。从调查中发现泉港人民对于泉港区的社区建设表现出充分的关心,在对于家乡的建设是否关心的问题中,选择“比较关心和很关心并积极参与”所占的比例达到65.7﹪,而不关心的比例仅占11.4﹪。从其他的问题中也可以看出因为社区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对于泉港区建设方面的关注度很高,人们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和参与到建设泉港区中。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2009年起泉港区进行了全面的区建设规划,从总体上重新规划建设泉港区。在基础建设的道路建设方面,仅2011年一年政府就投入了135万元,完成总长5.2公路的寨后村石峡里公路路面硬化,投资150万元,开通界山至后龙客运站公交客运线路,并建设10座公交停车场。而针对泉港的公交事业现状,泉港区政府从3个方面加大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群众学生安全出行。一是重组合并泉港公交公司,开通了4条公交线路,投入26部公交车辆,缓解了人们出行无客运车辆乘坐的问题。二是开通周末学生班车,解决中学学生周末返家乘车难的问题。三是加大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交通标线、设立了警示桩、交通标志牌等。而泉港区人们也意识到了交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改善交通问题的行动中。在关于您日常选择的出行交通工具的问题中,选择“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占了82.85﹪,而“自驾”的比例仅占0.17﹪,由此可见人们渐渐意识到乘坐交通工具对改善交通问题的重要性。在教育建设方面,泉港区现有小学96所,中学22所,在校学生8万多人,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从2009年起,高考更是取得建区以来新的突破,高考本科生上线率首次超过30﹪,本一批上线首次达到百人,之后每年都有学生被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录取。泉港区教育系统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反腐倡廉理论调查、千名教师访万家、拓展廉政教育平台”等专项活动,加强教师的廉政意识。而在医疗卫生的建设方面,泉港区建有包括二级甲等医院泉港医院等多家大型医院,并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新型合作医疗等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在问卷中关于医疗建设的问题中,选择“很好,对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不错,看病很方便”的比例高达80﹪,而“一般”的答案仅占20﹪,由此可知,泉港政府在建设医疗卫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道路交通是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公交事业不够规范、各个学校升学率相差巨大、看病方便但是负担大,医药费高等问题。作为一个刚开始发展的城区,存在上诉问题是合理的,政府应该想办法解决上诉问题,如全面整顿公交事业,规范公交业,使用站牌停靠的方法等,培养优秀教师进入非重点学校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在民生改善方面的建设方面,泉港区政府及基层组织切实保障民生,实施就业、饮水、安居、帮困、医保、助学等“六大民生工程”。如在就业方面,泉港区政府引导扶持就业创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等措施深入实施“培训、就业、创业”三大工程,解决“零就业”等家庭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关于目前泉港区的就业形势方面的问题中,65.71﹪的人认为“有点严峻,但政府已经出台政策解救部分问题”“一般”,这说明人们还

是相信政府和基层组织在促进就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而在社会保障方面,区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建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惠普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通过安居工程建设、收购廉租房、发放低保金、鼓励群众参加新型农村保险、金秋助学等方法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区政府还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泉港”,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加强泉港的社会稳定局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我所调查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关于泉港区在建设文化事业方面的变化,文化方面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区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泉港区的建立,泉港这个城区从原先的落后逐渐发展起来,其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发展起来了。泉港文化因为泉港区的地理位置而独具特殊,泉港文化因泉港去语种的交汇,混杂而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如泉港的民间乐种,剧种,舞蹈丰富多彩,主要有享誉海内的泉港北管,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甲戏,南音,莆仙戏等。而政府也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文艺人才,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在您认为的泉港的特色文化的多选题上,“闽南语”的比例高达100﹪,可见特殊的语言使泉港的文化别具一格,而其他众多的答案也显示出泉港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一个历史并不悠久,正在发展中的城区,泉港区在社区建设这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泉港区政府即基层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泉港快速发展起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相信泉港区政府及基础组织一定能带领泉港区人们解决问题,实现富裕的。

参考文献

【1】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2】《安全与健康》2006年 第07S期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微 篇3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形式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势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日益显露一些问题,如满堂灌、重说教、师生缺乏沟通和互动、学生兴趣降低等,而国家近些年又出台文件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因此,深入剖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及长效保障机制,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2008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搞好落实,便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思政课新方案实施以来,很多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采取了一些好的做法,如把实践性教学内容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一些高校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致使实际操作中,国家规定的思政课理论学时都保障不了,更别说实践教学学时,重专业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很多思政课教师自身还思想观念陈旧,往往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教科研任务重,搞好理论教学已经很不容易,没有时间再组织实践教学,再者学生出校门安全责任大,又没有这方面的优惠待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是空洞的说教,簡单的知识学习,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因而缺乏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意识和主动要求。

2、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目前所有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在具体实施的计划学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经费保障等方面缺乏严格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规范,随意性很强,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不能长期有效开展。

3、缺乏经费支持和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虽然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都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但在实际中很难落实到位。有些学校虽然有,但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思政课需要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学校社会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难以为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基地,多数学校在开辟实践基地时都遇到各种困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度。

4、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缺乏。

很多高校思政课年轻教师比例大,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浅,自身实践经验缺乏,教学仍习惯于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没有把关注点转移到实践的良性互动。再加上他们社会观察能力、时事感悟能力、教学驾驭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能有效指导和中肯评价,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1、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形成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活跃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专题讲座、演讲辩论、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才艺展示等。其优势是:紧密联系书本知识,不必花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校园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外,依托学校社会资源、校园环境开展的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献爱心活动、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会、电影欣赏、专家学者讲座、社团活动等。其优势是:通过校园一系列的人文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要指导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协调与管理,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

3、社会实践教学

教育部要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因此构建思政教育大课堂,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便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参观考察(如纪念馆、博物馆、改革开放试验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支教扫盲、挂职锻炼、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其优势是:让学生在社会大天地中锤炼和摔打,有利于了解国情、民情;有利于向人民群众学习;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结束语

当下,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和改进,建立其有效实施的长效保障机制,如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实践基地、给予经费保障、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等,便显得尤为紧迫。思政课教学只有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使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想行动上,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做到知行合一,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汪小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1(7).

[2] 张 亚.提高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探析 篇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绩

近年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新发展, 其成果主要体现在:

对实践教学意义的研究更加深入。关于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意义、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实践教学的价值。有的学者从哲学视角对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必然要求。 (1) 有的学者从教育认知规律的视角提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锻炼大学生将一定的信念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并不断提高大学生身体力行的能力。 (2) 也有学者从现实价值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意义、作用做了全面的分析, 认为社会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必由之路。 (3) 这些研究成果更加深刻、全面地揭示了实践教学的价值, 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探索更加广泛。广大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在16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 不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 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一是对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归纳为四种模式: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实践体验教学模式、实践问题研讨教学模式、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4) 也有的学者把实践教学划分为研究型、养成型和服务型三类。 (5) 二是从不同层次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较为细致的区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 但对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 是不是所有的社会实践形式都是适用的?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目前, 大家普遍认为, 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要扬长避短, 有所取舍。比如, 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 其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层次、对社会服务的方式均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不同层次的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在形式、内容上应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有所侧重, 不能求大求全, 平均用力。

对国外实践教学情况的介绍更加全面。近年来, 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愈加注重对国外实践教学经验的介绍, 此方面的文章、研究也越来越多, 为我们开拓视野、借鉴他山之石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 我国学者对国外实践教学情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国家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介绍、经验的总结、可供借鉴的做法等方面。从介绍中, 我们知道, 不少国家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并提出,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知识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 做到知行统一才能达到德育的效果。 (6)

综上所述, 在16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 各高校及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距离党、人民和学生的要求都相差甚远, 成为制约实践教学更上新台阶的牵绊因素。

对“实践教学”概念界定不清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深层次原因

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 思想政治工作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归纳起来看, 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种:一是认为有些高校对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 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 导致在具体工作部署中, 没有给予实践教学活动应有的支持, 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地位作用的充分发挥和目标的实现。二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和配合。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反映经常有某些实践地区负责人以各种借口拒绝接收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生的热情和社会的冷淡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广大师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三是认为出于对实践教学津贴、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安全性等的考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直接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四是认为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奖惩措施不健全等, 也严重影响了师生对实践教学的投入。

毋庸置疑, 上述原因确实对实践教学的效果造成了影响, 但我们认为, 这只是导致实践教学成效不佳的表面原因, 而非根本原因。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目前学术界对“实践教学”概念界定的分歧, 由此导致了实践教学形式、内容的混乱, 进而导致了师生在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浅尝辄止。我们认为, 正本清源, 明确、清晰的概念界定是开展具体实践教学的先导, 如果概念界定混乱、甚至针锋相对, 很容易导致实践教学中的无所适从现象。

当前,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什么是“实践教学”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是否包含诸如课堂讨论、自学作业、自学自讲、回答问题、课堂辩论、观看音像资料等形式的课堂实践, 以及撰写课堂演讲稿、命题论文、讨论提纲等形式的科研实践?还是特指学生离开课堂、离开学校参与到社会中的实践?一种观点认为, 实践教学的外延不能太窄, 如果仅仅把实践教学界定为 (课堂之外的) 社会实践教学, 那就极大地限制了实践教学的范围和渠道, 由于时间、经费、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走出去, 组织大规模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很难经常做到的。所以有学者据此把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为: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它的具体形式应该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一切教学方式。不仅包括课堂外、学校外的社会实践, 更应当包括上述课堂实践、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 (7) 另一种观点则与此针锋相对, 认为上述课堂实践、科研实践等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 只不过是理论教学手段的变革和多样化, 真正的实践教学就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比如, 有学者从纵向研究的角度, 详细考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范畴提出的历史轨迹,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按其本意来讲就是走出课堂教学, 深入社会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8)

可见, 当前大家对“实践教学”的涵义还存在较大争议, 由此直接导致实际操作中所采取的形式的无序和混乱, 亟须进一步的讨论和厘清。如果连教师自己对什么是实践教学都感到模糊不清, 又怎么能奢望他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交出满意的答卷呢?

加强外出社会实践的组织与研究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着力点

根据我们的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的界定上, 我们比较赞成上述后一种观点, 即实践教学就应该是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 外出社会实践方式不仅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 其效果也明显好于课堂实践、科研实践等形式, 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研究改进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方向。

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应是考核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因此, 我们在研究实践教学涵义及效果改进问题时应该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感受。基于这个想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关各种实践形式效果的调研。一个学年中, 我们以两个大班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同一主题的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主要实践形式包括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视频资料;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书籍、文章, 然后在课堂上发表演讲, 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布置学生撰写以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背景的爱国主义小论文;组织学生赴中共“一大会址”实地参观, 并在途中开展“唱红歌”活动。最后, 在学年结束时, 我们展开了对以上实践形式有效性的问卷调研和学生访谈。在被问及“上述实践活动你最喜欢和感兴趣的是哪一种”、“你认为对你影响最深的实践活动是哪一种”、“你认为效果最好的实践活动是哪一种”等问题时, 均有超过80%的学生选择外出实地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可见外出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所不能比拟的。

对于学生喜欢外出社会实践的原因, 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总体来看, 一个原因在于外出社会实践能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而与社会零距离接触是整天生活在校园中、厌倦了枯燥校园生活的大学生比较渴望和感兴趣的, 因此能真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使之感兴趣, 而不是敷衍了事地完成作业。另外,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 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 信息量大, 但也由此导致了边际效应, 面对大量植入的信息, 大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了解一点, 但对什么也都没有“感觉”。而外出社会实践则不一样, 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生动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地参观、调研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对其思想的触动更大, 教育效果也更为理想。访谈中, 一个女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她认为“一大会址”中陈列的文物及其历史, 他们在之前的几种实践形式中都已经知道了, 包括视频资料中也出现过相关镜头, 但当真正看到实物时, 感受还是不一样。她特别提到, 会址中展出了一条先辈穿过的破破烂烂的棉裤, 以前在图片中也看到过, 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但当真正看到这件文物的时候, 非常受触动, 感到先辈们闹革命、打江山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80后”、“90后”们应该好好学习, 报效祖国, 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这种思想上的体悟可能是再多的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都无法取得的效果。

总之, 我们的实证研究一定程度上说明增强外出社会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以时间、经费、交通、安全等为由就把实践教学形式局限在以课堂实践、研究实践、观看视频等形式为主。当然, 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 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外出社会实践确实有困难, 但我们应该重视对外出社会实践的研究, 逐步向以外出社会实践为主、其他实践形式相互配合的实践模式转化, 为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山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哲学思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2]邱柏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若干问题》, 《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综合) 》, 2006 (9) 。

[3]郭玉宾:《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地位与作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4]卢诚:《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7 (5) 。

[5]罗公利等:《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6]胡琦:《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机制建设探析》, 《高等农业教育》, 2007 (7) 。

[7]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 《教学与研究》, 2008 (4) 。

思政课实践报告 篇5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3年 9 月 1 日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分析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及意义

1.1.1调查背景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已进入恋爱阶段的大学生,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追求。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事情。本调查报告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探究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心理和存在的问题,就当代大学生恋爱观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恋爱观。

1.1.2调查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合时宜的恋爱也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影响学习,影响生活。大学生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将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进行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就显得迫在眉睫。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尽快的改善这种形式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上的《问卷星》自编《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以及邀请福大的同学填写,调查范围涉及全校各个学院。收到有效问卷56份,男生26份,占46.42%:女生30份,占53.58%。

二、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所用时间: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31日

调查位置:网上进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恋爱的选修与必修:

调查显示,28.3%的人认为恋爱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修课,71.7%的人认为是选修课。总体答案不够集中,表现出大学生爱情观比较矛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恋爱观认识的不断提升,但仍有小部分人对恋爱的态度上存在不足。

2.恋爱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恋爱原因,11.1%的同学选学习压力大,22.2%的同学选生活枯燥,11.1%的同学选恋爱风潮,19.9%的同学选心灵上的空虚,只有35.6%的人选择“真心喜欢”此项,体现了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迷茫期,在各种压力下为排解孤独的侵蚀而向恋爱发展,这只是一种对待感情问题的不确认,迷茫的心理,应加强教育与改善,调整此种心态。

3.恋爱结果问题:

18,2%选有,2%选没有,63.6%选有可能,16.2%选不知道。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最终有结果的可能性比较小,很难实现,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导致成功率不高,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注重的只是恋爱的过程,轻视其结果的可能性很大,反过来也反映了现今大学生恋爱的状况很难有结果。

4.对于大学生对待恋爱态度方面的问题:

有68.7%的人认为应该一切随缘,26.3%的人认为应该积极追求,3%的人认为不应过问,而又有2%的认为应该旁听旁观,结果可想而知,表现出如今大学生的态度比较明朗,大部分都比较随缘,同时可以看出今天的大学生与过去的相比,推翻了错误的恋爱观,思想和认识上的高度提升,这又是非常可观的。

5.如今很多大学生在自己恋爱的同时,也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自己父母的。调查结果如下:

自己父母的大学中恋爱的赞同占20.9%,反对占的比例比较小,占15.5%,而默许的占的份额较大,占43.4%,但是正确引导的占的所占的比例不容乐观,只有20.2%,充分说明了当前家庭教育模式的却是是造成大学生恋爱观错误或有偏差的原因,而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父母的正确引导,只有正确引导的力度提升了,健康的积极的大学生恋爱观才有可能浮现质的飞跃。

6、下面是恋爱中男生为女生花钱的做法正确与否的分析。

结果有22.2%理所当然,36.4%选不该,33.3%选考虑家庭,8.1%选没想过。认为应该男生付款的老一派的思想已经逐渐被抹杀,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当前恋爱观的进步性,新兴的力量正在逐步蔓延,新时代的爱情非同一般,异于以往,另一方面,也突出反映女生地位的不断提升,男生不在认为为女生买单是应尽的义务,女生经济的独立使得恋爱中更平等,更和谐,介绍了经济矛盾,使恋爱过程更简单,纯洁,更值得人们的向往。

5.对于在校学习期间恋爱对学业的影响方面,有如下结论:

结果显示,22.2%选负面影响,36.4%选影响不大,33.3%选互相帮助,8%选没有影响。当前的大学生自控能力有所加强,多数对生活不在盲目地跟风,不在茫然不知所措,懂得举足轻重,不再只是注重投入而轻视学业。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方面,值得再度的发扬。

6.恋爱失败给自己心理上的影响:

在此调查中发现,有56.6%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失恋与恋爱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另外9%的同学选造成打击,22.2%选积累经验,12.2%选没有影响。有的同学认为:“失恋,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失恋可以磨练自己的性格和意志,使其更加坚强起来!”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事业上往往会显得更成功。有的人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则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恋爱难道就是生命的全部吗?没有了爱情,友情、亲情依然还会陪伴着你。恋爱使大学生心理成长,然而,仍有部分学生会受影响,应该加强教育心理辅导。

7.同居的看法:

认为同居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和认为“虽不支持,但包容”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分别占31.3%和38.4%。对于社会上日益增多的同性恋人现象很多人认为人各有所好,应该包容,占比例58.6%之多。由此得知,当今大学生思维方式有了很明显的改变,大胆,开放,摒弃了以往的保守的思想,可谓是一个欣慰的进步。

综前文所述,当前恋爱观有如下特点:

1、浪漫性

调查反映,大学生的恋爱,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学习、娱乐、人生、社会等,注重花前月下,诗情画意,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浪漫性的追求自然缺少不了经济的支持。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有经济来源,说白了就是在用父母的钱来制造浪漫。

2、盲从性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从理性上都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但是真正的想法是这样吗?根据调查很多的大学生原本是抱着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不谈恋爱的想法,可看到周围的同学纷纷坠入爱河,生活富有浪漫的情调,特别是节假日,看到恋爱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出去玩,而自己却呆在学校里孤独寂寞,心里不是滋味,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匆匆加快了求爱的脚步,随意选择了一个,盲目跟从。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比较时尚。

3、轻率性

现在大学生恋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恋爱过程而轻视恋爱结果。据调查,有22.2%的同学谈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有66.7%的同学觉得无法把握与男(女)朋友的未来,认为未来有太多的变数。这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

4、冲动性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个性具有冲动性,因此其恋爱也有很明显的冲动性。一是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有不少同学与恋人本来是不认识的,但是觉得好就主动追求,凭一时冲动就做出草率的决定;二是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有时候还有可能冲破理智的防线,偷吃禁果,所以最近有许多报道是关于大学生堕胎之类的事。三是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感情一旦开始就久久不能平静,即热恋中的人常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受情感支配的程度比平时大得多,而理智则处于比较脆弱的地位。因此一旦失恋则感到学习无动力。

5、开放性

以前的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是属于 “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还故意让人知道。走进大学的校园到处是出入的双双对对,卿卿我我。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

附录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性别:□男 □女年级:____所学专业:____

1、您认为在大学中恋爱是选修可还是必修课?

A、选修B、必修

2、您觉得周围有谈恋爱的同学,他们为什么贪恋爱?

A、学业压力大B、生活枯燥C、恋爱风潮 D、心灵上的空虚E、真心喜欢

3、您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最终有没有结果?

A、有 B、没有C、有可能D、不知道

4、您对大学生谈恋爱采取什么态度?

A、一切随缘 B、应该积极追求C、不应过问D、应该旁听旁观

5、假如您在贪恋爱,您的父母会采取什么态度?

A、赞同 B、默许C、反对D、引导

6、您对恋爱中男生为女生花钱的做法采取什么态度?

A、理所当然 B、不该C、考虑家庭D、没想过

7、您认为在校学习期间恋爱对学业有什么影响?

A、负面影响B、影响不大C、互相帮助D、没有影响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 篇6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如何培养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作出了明确指示,文件中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战略意义的问题。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思政课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要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教育目标。根据《意见》精神,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强调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期通过理论教学强化观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素质,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的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产生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而且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避免出现培养“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尴尬。从05方案实施多年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虽然对此进行了初步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普遍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主要反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等;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主题不明确,实践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度不够,过程不可控,使得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较缺乏;③由于缺少制度的支持,思政课老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影响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④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力低等等不尽如意的问题。

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的普遍性,使得建立一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方式新颖、过程可控以及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其迫切。众所周知,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构成了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整体思政教育的效果。经过分析,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条件并不充分,有的条件甚至缺位,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建设思政课的总体系统工程中,实践教学这一子系统必须首先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条件的创设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四项保障”,条件的具体创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思政课教学,包括实践教学,首先要建立一个核心,即强有力的领导。从以上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看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领导不重视。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首先确立强有力的领导,这是整个思政课条件建设系统中的核心,也是前提条件。这其中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强”,是指领导重视且具有权威性。这体现在领导的思想观念、领导班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意见》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这要求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在当前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能站在人才培养、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课题,要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党的思想路线,建立一个由学校党委统领、分管校领导直管、思政部负责、学校各部门的党政干部配合的领导体制。二是“有力”,这是指思政工作机制要有较强的行动力。

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建立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创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枢纽,是实践教学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主要要求做到“四项保障”,即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实践基地保障。

保障一:制度保障

按《意见》精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大事。同时,因为高校各专业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以,高校必须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努力形成“大思政”的格局。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实施“厚德砺志”、“人生导航”、“笃学强能”、“文化修身”、“阳光心灵”五大育人工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这主要从两方面来操作: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教育教学以及其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也即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系及其他部门同仁的共同指导下,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做到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二是在进行专业教学时,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保障二:队伍保障

《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力当属思政课教师,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建设是关系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必须要予以重视。在我们进行的“‘概论课教学改革情况问卷调查”时,问到“你喜欢的‘概论课老师应该是怎样的?”选“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达到80%以上,这项数据说明,高校学生非常看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针对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进修要予以重视和倾斜。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05方案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更加需要不断地充电,通过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教学方法,尤其要掌握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次,思政课老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不是空喊口号,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加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进而引导学生对理论在现实生活与政策层面体现与运用的理解。因此,高校应让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以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最后,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有不懈的精神追求。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也是对思政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endprint

保障三:经费保障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05方案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教育部曾下发过多个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从05方案实施多年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高校挤占思政教学专项经费的现象,同时因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所涉学生面广人多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经费紧张,造成活动效果打折,影响有限。因此,各高校在领会和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两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一是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参照文件精神,按标准足额足量下发到位,由思政部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财务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二是对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参照专业实习实践标准,对学生、老师按予以交通费、餐费等进行补贴。

保障四:实践基地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复性的特点,一种信念的确立和人格的完善,需要多次的反复,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建立稳定的、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说明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使命,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思政教育必须形成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高校有责任联系社会力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力量也有义务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基地锻炼,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理解社会人的重要特征,加强诚信的感悟。这需要学校广泛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体验式诚信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3]李群芳,黄雪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科技信息,2010年(25):30-3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篇7

1.落实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1.1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就目前高校而言,普遍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认知、“毛概思想”、“马列主义”以及我国近代史进行入手开展教学,而且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往往深入到一些思想观念或者价值观念。而传统的理论教育主要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暂时了解了这些学校内容,但是并不了了解学习这些内容的意义,而通过落实实践教学,可以保证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1.2增强学生素质能力。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除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性,还能有助于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然后通过具体的情景以及具体的行为,从而体现出更多的思想元素和道德素质,即如思政教育中的法律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法律政策研读和演讲,从而提升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拓展热门话题辩论,则可以保证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口语能力得到体现。

1.3科学教育必然趋势。目前的科学教育都是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而且也逐渐在调整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另外对教育的方式崇尚的是感知趣味教育,而并非一般的照本宣科。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则可以保证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自主感受、学习,同时强化对社会的认知度,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实质的社会问题,也是传统教育向科学教育过渡的必然趋势。

2.当下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2.1过多形式化表现。就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已经普及,但是普遍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过多存在形式化,即实践教学时间缺少,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简单且无趣,仅仅是为了教学改革推行实践教学流程,而且学生通过实践教学难以获得更加深入的思想感悟,教学工作成为一项应付工作。

2.2缺乏标准化体现。缺乏标准化体现则是指很多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缺少一致的、完整的教学大纲作为指导,从而导致教学体系存在不完整性,而且实践教学的环节往往由于教学内容不合理,授课时间不一致、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教学缺乏监督和评估体系,进而导致整个实践教学存在盲目性,从而无法保证实践教学切实有效的开展。

2.3缺少普及与连贯。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最大的问题还应当是在缺少普及性,虽然其本身脱离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单一性和乏味性,但是往往缺乏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而且很多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都无法同步参与,进而导致普及性不强,即实践活动无法普及到每个学生,也就失去了其开展的意义;再者是连贯性体现,因为普遍实践教学活动都未有一个一致的大纲作为指导,所以思想实践活动往往难以通过一个连贯的流程进行策划,而且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偶发性,而且实践活动很难体现出其教学的目的。

3.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构造

3.1提升感知教学。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而言,现阶段优先需要考虑的是提升感知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流程,不可颠覆传统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然后进行开展实践感知教学,即基于理论教学的基础,增加实践教学的流程,策划实践教学的方法,推行一些深入实践性的社会活动,例如:公益劳动,打扫公共街道或者其他场所、敬老送温暖活动等等,同时在辩论赛等实践环节中加入一些社会热门的话题,诸如老人摔倒应不应当扶等等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3.2创新教学流程。就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而言,最大的问题还体现在流程的单一性,而结合目前信息时代的特点,可以结合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推行一些趣味化的流程,从而降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提升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探讨教学以及影像综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等等。

4.讨论

作为一类传统的理论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体现出来,而其本身的教学流程多为理论教学,进而难以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即如缺乏实践性和直观性,虽然实践教育一直都是其强调的内容,但是不可忽视是现阶段实践教育的不足还是较为明显的,所以需要克服这类问题,就需要对实践教学流程进行改革,即如加入感知教学配合创新教学,以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自古以来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制度。而教育本身除了包含一般的技术、专业教育以外,同样也包含相应的思想教育。而对于很多高等院校而言,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实现,但是不可否认,在以往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从而导致教育出现单一性以及枯燥性,而是形式化表现较为严重,不利于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有效拓展,所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将对其有效落实带来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03):177-179.

[2]孙海涛,蔡仕魁.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理论,2014,03(03):203-205.

思政实践课 篇8

思政部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 精心策划和开展了“大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每年上半年搜集热点、焦点案件进行遴选, 邀请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各学院学工主任进行论证, 确定本年度模拟法庭主题, 制定模拟法庭活动方案、编写剧本。新学期开学后, 教师遴选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为期近3个月的彩排, 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部领导把关, 思政部所有教师积极参与, 张贴宣传海报, 选择在普法宣传日来临之际面向全院学生公演。

思政部从2009年开始, 连续五年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模拟法庭”活动, 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 选取案例分别是“大学生伤害案”“交通肇事案”“大学生求职杀人案”和“大学生抢劫案”。这些案件能够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 选择真实案例, 尽力按照真实的法律工作要求和流程进行模拟, 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件材料, 按照法律工作者真实的工作状态要求学生进行案件的研讨和出庭。这种比较真实的法律工作状态模拟课程带给学生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触真实法律的体验, 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能够充分调动自己平时所学的法律知识, 并充分考虑到证据的运用、事实的认定等平时课堂教学所忽略的东西, 全方位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模拟法庭”活动中, 思政部在活动组织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前让参加排练的学生熟悉法庭程序。因为模拟法庭活动能不能顺利进行,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法庭程序是否熟悉, 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法律程序的熟悉上。活动指导教师带领大家反复排练, 精益求精, 力求真实还原法庭原貌, 每一次活动都做了百分之百的充分准备。

二、引入真实法庭庭审

2014年2月27日, 思政部引入了一场真实的法庭庭审。平顶山卫东区人民法院在我院2号楼701报告厅开展了一场传销案件庭审活动, 公开审理被告人葛某、罗某非法拘禁一案, 420余名师生零距离感受案件审理过程。本次庭审观摩活动为师生上了一节真实、生动的法律课。

审判结束后, 法官们与师生进行了互动, 就传销危害、怎样避免误入传销组织, 以及误入传销组织后怎样自救等问题踊跃发言, 审判庭庭长张峰一一认真进行了解答。本次活动,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 学生处处长匡予生与卫东区法院刑事庭进行了多次沟通, 并与刑事庭庭长亲临活动会场指导工作, 充分做好了提审犯人、开庭审判、现场互动等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卫东区人民法院刑事庭积极开展“新春第一课”教育活动, 在请示上级领导后, 精选了与大学生实际有关的案例。合作双方能够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对待每一个细节问题, 确保了活动的圆满成功。“没有什么法律课比这更真实了, 这种形式的‘课堂’希望以后多一些, 更希望我们能与法官们零距离学习交流法律知识。”2013级矿井建设专业任雅鑫说。

为加强与卫东区法院更加深层次的合作, 下一步将聘请法官开展法律专题讲座, 带领学生到法院听审, 组织教师到法院实践调研, 搜集鲜活案例, 强化教学效果, 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并完善“课堂+活动+法庭+基地+网络”五环相衔接、相连接、相叠加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模式, 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三、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连续五年的实践证明, “大学生模拟法庭”活动符合思政部党支部特点, 符合学生思想实际,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收到了各方好评。尤其是把真实法庭请进校园, 由模拟到真实, 教育意义更强、效果更明显, 是思政部实践教学的又一次创新。思政部教师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活动形式的实际教学效果, 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更好、更多有效的教学形式,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寓意深远, 通过每年的活动, 使同学们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法律意识, 提高了同学的学法热情, 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对深入推进学院普法教育、扩大法制宣传效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性研究 篇9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对实践育人的认识, 参与程度不够。

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重视性不够, 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例如:课程缺少一套明确的教育方针, 对学生的培养缺少针对性;教材严重与社会经济环境脱节,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师资力量有限, 没有一支专业、稳定的思政教师队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没有对思政课给予相应的重视, 缺乏对实践育人的实效性认识, 导致思政课程中无法落实实践育人的方针。学校往往一方面不断强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培养, 另一方面又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缺少了素质教育, 这一点在工科生的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培养不被重视, 只重点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 这种片面的教育无法达成高校开展实践课程的意义, 让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变成了一纸空谈, 课程的学习更像是在应付检查。

(二) 实践育人缺乏职业性。

高职的思政课程一般在大一就已经开设了, 还有体育、英语等一些课程, 都比较重视理论方面的教学, 忽视了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培养, 使课程缺乏职业性教育, 学生们感到兴趣缺乏, 思政课自然也就不能把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结合到一起, 课程的实效性无法得到提高。对于高职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说, 步入社会面临就业是一个主要问题, 但是思政课的开展却还是处在探索阶段, 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性的培养, 做不到工学结合、实践育人。教育部以及中宣部从2008年起就提倡思政课中拿出一学分进行实践教学, 但是具体方法却没能明确, 因此各大院校仍在探索中, 现阶段的思政课实践育人缺乏职业性也缺乏清晰的思路。

(三) 师资能力不高。

任何课程的开展都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做后盾。但是, 目前高职思政课的师资力量却并不高, 而且很多思想政治老师由于实践课程需要花费精力太多, 比课堂教学要复杂很多, 需要老师提前联系好相关活动场所, 然后组织学生去参加活动, 整个实践活动涉及到的问题和程序较为复杂。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实效性研究

(一) 提高认识, 完善实践教学。

对于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育人活动, 必须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完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开展非常复杂, 要想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保障, 以便加强对其管理。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首先, 实践教学应当归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一部分, 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方针, 严格其考核制度。其次, 要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小组,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督促实践教学的开展, 保证实践育人可以顺利、有序、安全的进行。最后, 要建立完善评估机制, 不断的探索更加有效的实践育人教学方式, 在探索中进步, 切实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二) 强调教学职业性, 培养全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倾向于技术型, 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而实践教学的培养计划主要侧重于实践育人, 所以, 要突出实践教学的职业性, 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对于实践课程未加重视, 为了确保实践课程更加具有特色, 保证其实效性, 学校在教学理论的同时应当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 让学生可以顺利的步入社会、融入社会, 能够提早的培养其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较强的创业精神。为了让实践教学更加有职业性, 教师应当对学分做好规划, 让学生重视其实践活动, 另外, 还应当对学生的专业情况以及自身情况等做出调查, 在开展实践课程时, 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划分小组进行活动, 对不同的学生培养其不同的职业性能力。

(三) 以人为本, 提升师资力量。

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 其教育思想一定要与党中央保持统一, 忠于党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积极的参加学校活动, 以自身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热情。教师要比学生先一步深入机关、企业以及社区等等, 要提前对实践活动做出规划、调查, 安排好相关事宜, 结合具体情况, 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要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方案, 严于律己, 宽于律人, 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以此来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结语

实践育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但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工作非常复杂, 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并不容易, 学校应当给予相应的重视, 正视实践育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 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不仅仅需要教师学生的努力, 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配合合作。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 在规章制度的支持下, 加强学生的职业性教育,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切实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明.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06) :11-15.

[2]刘磊.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学报, 2012 (11) :20-24.

思政实践课 篇10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的必要性

1. 多元化实践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从“外化”到“内化”, 由“知”到“信”再到“行”的重要过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 可分为“外化”和“内化”过程。所谓“外化”是指学生能够“进教材、进课堂”, 也是必要的途径和手段;“内化”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进头脑”, 也是根本目的。通过课堂讲授, 使学生了解、熟悉和知晓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实践体验, 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信服科学理论, 从而实现由“入耳入眼”的感官认识到“入心入脑”的感性认识的转变。因此, 实践体验是理论“内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由“知”到“信”再到“行”的重要过程。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参与意识, 加深学生对社会、对时政的了解, 理性思考现实问题, 设身处地进行社会实践,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自觉理解、认同和接受科学理论,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 多元化实践体验是贯彻高职院校教育方针, 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实践教学, 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占据主导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 就没有生命力了。”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构成复杂 (三年制、五年制;普高生源、中职生源) 、生源分数低 (高低分接近一倍) 、文化素质差、接受能力弱等特点, 如果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 不仅可以探讨现实社会存在的若干问题, 还能深入社区、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 不仅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 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3. 多元化实践体验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迫切需求,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

目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特别缺乏系统化的实践体验活动, 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搞好主体课程教学, 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设计, 在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中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多元化实践体验,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发挥特长, 找到自信, 培养能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引入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 可以破除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重演绎推理、轻归纳分析综合的弊端。学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获得感官资料, 再进一步思考、讨论和分析, 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内容,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而且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塑造健康的人格魅力也颇为有益。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的特色之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必须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前沿阵地意识,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 其教学的核心、重点、基础和目标分别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此外, 还要积极打造特色社会实践基地, 培养和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使广大学生在实践受教育、长才干, 多为社会做贡献, 切实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实践体验活动中。

调查显示,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的实践体验活动中, 其活动形式的数量和规范程度是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教育效果成正比的。[3]所以, 在设计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培养教学对象之间的互动性和协调性。最重要的是,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观念, 充分调动自主积极性, 并坚持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锲而不舍的主动学习精神。

2. 过程性原则。

主要是指实践体验活动的组织必须从知到行的认知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为线索, 充分展现和经历其中的体验活动,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自主地学习, 主动地探索实践, 发展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创新能力。

3. 可接受性原则。

主要是指实践体验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他们乐于接受, 同时, 又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要求。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与发展水平, 切合实际地进行活动设计;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可接受性原则可有效解决合规律性问题。[4]

4. 发展性原则。

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结果的解释利用等, 都要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出发点, 也是落脚点。发展性原则是贯穿评价全过程的主线, 离开发展, 评价的意义就黯然失色。坚持发展性原则解决了合目的性问题。发展性原则与可接受原则的有机结合, 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途径。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效果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系统工程过程中, 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一切校内外资源的整体潜力, 而且需要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和机制化管理。因此, 将学校中的常见文娱活动、科创活动, 如寒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计划、志愿者活动、各种社团活动等,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 并合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 规划相同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 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最大发挥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的潜力。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教育特点, 对每门课程进行实践体验项目设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将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进行项目化设计, 根据实践体验项目逐一实施。如下表:

我们一般理解的实践体验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校园, 观察参与社会活动。这样势必会给教学组织活动带来一些困难。其实,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是统一的, 实践教学从内容上讲必须与所讲授的理论有内在联系,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因此实践体验活动的进行可以在课内, 也可以在课外, 可以在校内, 也可以在校外, 可以说, 也可以做。

1. 围绕课程主题, 增强实践体验的实效性。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 将主题鲜明的各项实践体验活动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一是案例教学。围绕相关教学目的, 把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案例, 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进行视频教学, 组织学生观看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记录片, 为真实理解他们的思想奠定基础;观看《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方面的记录片, 《青春中国》《秋菊打官司》等影视片, 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环境中, 不仅可以很快的掌握所学内容和知识点, 还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爱国情怀, 增强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三是进行辩论、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专题演讲等互动活动, 提高学生的理论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四是开展读书活动,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自学能力。五是举行专题报告会, 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和校友, 围绕理想信念、就业创业、感恩励志等方面进行专题报告, 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 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 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围绕感恩主题, 开展志愿者行动, 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组织学生立足校园、深入社会, 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 如深入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进行慰问, 在旅游景点、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环保宣传, 深入社区免费进行小家电维修、专业技术咨询服务, 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等,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服务社会和奉献爱心, 还能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感恩、责任、忠诚、奉献”的思政主题, 倡导学生“传承美德当孝子, 一专多能做义工”。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普遍提升。涌现了一届全国道德模范, 两届湖北省年度十佳大学生, 三位孝感市十大孝子。

3. 围绕技能主题, 开展特色课外活动, 培养综合职业技能。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合作协调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可以通过成立风格迥异的学生社团, 如电脑爱好者协会、广告协会、摄影协会、演讲学会、跆拳道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等, 重点支持以专业知识拓展和技术创新为主题的课外科技活动, 使课堂内外互动, 教学实践与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统一, 个人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互为补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现已拥有学生社团53个, 社团成员8000余人。近年来, 学院每年都要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师生技能比武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部及有关行业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比赛, 并获得各类奖项197项。尤其是在2010年, 学院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 荣获1个一等奖, 2个二等奖;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 中, 荣获“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大赛二等奖、“机械零件产品创新设计”比赛二等奖。

4. 围绕就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职业迁移能力。

多元化实践体验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步骤, 不仅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 还能增长才干、锻炼毅力,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的品格。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验活动要重点结合专业学习、生产劳动、服务社会、就业创业, 以突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重视实践体验活动, 专门成立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 由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组长, 并划拨专项经费, 由院团委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寒暑假期间, 组织师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部队, 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尝试做准“职业人”。几年来,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深入大悟县革命老区、应城市、孝昌县、安陆市等地开展科学技术知识基础培训;深入社区, 开展计算机简单维护、医疗保健、家用电器维修、小型建筑设计等技术服务;面向新农村建设, 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服务了农村、增长了才干, 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体验活动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要围绕主题课程开展实践体验增强实效性、围绕感恩开展志愿者行动感受社会责任、围绕技能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围绕就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长适应复杂社会的竞争能力,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体验,探索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中共中央文献编委会.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刘志刚.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EB/OL].http://www.nfkju.com/showart.asp?id=149.

[4]匡和平, 贾双立.从实效性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的把握[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5]张文学, 叶芃.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11) .

上一篇:内皮细胞修复下一篇: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