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2024-07-13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精选四篇)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篇1

论坛上, 中国南车副总裁傅建国说, 发展深海装备产业是中国南车实现多元化稳健发展、加速跨国化经营的战略选择。4月, 中国南车下属企业南车时代电气顺利收购英国SMD公司, 为中国南车打造深海装备产业集群走出了关键一步, 必将加快促进中国南车在深海装备市场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此次论坛的举办, 为业界探索我国深海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平台, 为汇聚行业智慧, 整合行业资源, 构建中国深海装备产业的产业联盟提供了有力支撑。

傅建国指出, 深海装备的发展, 是国家海洋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 也是实现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发展深海装备产业, 更是中国南车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国南车秉承央企责任, 目前, 中国南车已经形成包括海上风电业务、海洋船舶产业、工程机械和钻机在内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共同努力, 中国南车的海洋工程的布局更加完善, 产品更加丰富, 我国深海装备产业也将不断向前发展。

傅建国表示, 未来, 中国南车要充分发挥SMD公司在深海装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化经验, 加强中国南车内部的产业协同与交流, 同时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优秀企业开展合作, 共同推动我国深海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

中国大洋协会主任刘峰表示, 新世纪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制定新一轮的海洋战略, 海洋经济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越发重要, 而作为整个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具有知识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诸多特点, 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前提。但目前我国深海装备的制造能力还非常有限。中国南车对SMD公司的并购, 为加速我国深海工程装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有利的探索, 但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 需要进一步整合产业和技术资源, 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 资源共享, 共同协作, 发挥各自优势,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形成关键能力, 为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贡献力量。

刚刚被南车时代电气全资收购的英国SMD公司高管也来到论坛, 详细介绍SMD的海工装备产品及应用, 并围绕SMD公司深海技术能力和技术路线图, 同与会代表交流。SMD公司CEO Andrew Hodgson表示, SMD在深海挖掘方面具有超过30年的经验与知识积累, 且具备将技术转换为工程解决方案并成功地商业化的能力, 相信加入中国南车后, 利用中国南车的平台, SMD将成为世界上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中作业的远程操作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中南大学教授、大洋协会首席科学家刘少军以从深海采矿背景、中国深海采矿技术发展、深海采矿机器人技术研究以及深海采矿试验工程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海底采矿机器人技术及其进展。他表示, 深海矿产资源赋存于数千米的海底, 需要专门的装备进行开采, 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深海采矿设备方面展开了研究, 中国在海底探矿、海底采矿等方面也展开了有益探索, 但仍存在海底极端环境复杂地形重载作业机器人、长程粗颗粒矿物管道输送等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他希望能与各位专家一起交流、合作, 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推动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

据透露, 中国南车拟在上海、深圳等相关客户集中的地方建立深海装备技术支持中心、配件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 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同时, 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分中心的建设, 适应中国深海装备市场的需要和新技术的应用。

21世纪, 人类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当前, 世界海洋装备技术呈现向深水、大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 与之配套的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据2014年5月29日发布的《全球海底市场预测报告》显示, 2014年至2018年期间, 全球海底系统资本支出总额将达到1170亿美元, 相比过去五年增长超过80%。世界深海机器人作业市场自2013年起, 已经累计作业支出超过97亿美元, 中国市场每年的增幅就达到了40%以上。预计到2020年, 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业年销售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2012年, 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提到, 到2020年,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35%, 国内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要超过50%。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已被纳入国家大战略中, 海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发展潜力巨大。

但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 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 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 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 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特别是在深海铺管系统、深海立管系统等关键系统的供应能力, 自主设计制造水下作业装备, 掌握3000米深海油气田开发所需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等方面, 亟需加速突破。

近来来,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号召下, 我国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已经开始了深海装备的探索, 国内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海工企业, 并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深海装备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牵头开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 成为世界上工作水深最大的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海洋石油286”船是我国首艘作业能力达到3000米水深的世界顶级技术难度的海洋工程船舶;“海洋石油291”船是深水挖沟多功能工程船, 能满足中国东海和南海深水海管挖沟、系泊安装的工程要求, 填补了国内高效犁式挖沟船的空白。2015年4月15日, 中国南车下属的南车时代电气收购海工领域世界排名第三的英国SMD公司, 填补了国内在深海机器人装备产业化的空白。

然而,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深海装备技术仍有不小的差距, 特别是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 我国基础比较薄弱, 依赖欧美技术, 产品缺乏创新能力。据权威部门统计, 在我国建造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中, 其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平均不足10%, 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 急需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自2001年开始, 中国大洋协会先后获得了东北太平洋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西南印度洋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和东北太平洋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合同区。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三种资源、三块矿区”的国家, 并向国际海洋组织申请了公海开采权, 但我们却没有设备开采。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 被成为“第二个波斯湾”, 但中国目前海上油田水深只能集中在300米以内,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也处于起步阶段。

在深海机器人领域, 其市场前景广阔、增长强劲。但是, 由于其技术门槛高, 投资较大, 属于海工装备技术的“贵族”, 国内涉足此领域的企业很少。针对这一现状, 国家鼓励国内有实力和经验的大型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和自主研发, 逐步掌握核心技术, 实现本土产业化。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篇2

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难免不感叹世事变迁如此迅猛,有时候闭上眼睡上一觉,醒来时都会感叹外面的世界像换了一个模样。时代尚且如此,时代下的产物更是应允发展。泰州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座小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一直处在一个相对低级的阶段,即使在各方各面都处在等待市场经济哺育的时候,各种机遇也一样如滂沱大雨一般眷顾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家商户和每一个人。但天地总是不仁,是以万物为刍狗,机会是不平等的,它只会离做好准备的人近一点,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逐渐成为市场中心体,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在互联网上有所建树,泰州市传统企业还未开始转型升级的话,这些香饽饽怎么可能会有你的一份呢?癞蛤蟆是吃不了天鹅肉的,泰州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了。作为传统企业而言,在泰州这样一座三线城市,尚存在安稳的工作环境,压力也不大,雇些工人打打杂,每一年也能赚个几十万几百万的,何乐而不为,是我我也会这么办!但如果你是个聪明的决策者、是个有远见的战术师的话,只会知道这种养尊处优的态度只是一种等死,或者说是等待灭亡的过程。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因此,唯有主动出击,迎头赶上,才有机会在比赛哨响之前完成漂亮的绝杀。所以,泰州市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已经刻不容缓。

泰州市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要考虑好方方面面,建网站,做推广,促转化,学营销,再营销,诸如此类的互联网方面的相关东西要落实到位,怎么去做,怎么样才能做好是泰州传统企业所需要面对的。

市面上最近有一款不错的智能营销云系统——网销云,它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着十余年的经验,尤其针对泰州市中小企业,更是服务的精准对象。智能评测泰州传统企业营销短板,科学提升营销综合实力,量身打造三合一精美营销型网站,精准B2B定向推送,涵盖全行业优质B2B,内嵌“seo型网站”,社群营销功能,覆盖社交媒体平台,随推一秒发送广告。五大必备口碑形式,百余家合作媒体平台,全面提升企业网络口碑,促进广告转化。学营销,再营销,全年各类营销课程培训,分享最新企业营销理念,对访客资源深度挖掘,让获取流量高效转化。

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篇3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从目前市场供需形势判断,全球主要有色金属需求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在需求增长的支持下,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而在未来10年中,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有色金属材料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产业链均衡发展苗头初现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最重要一点体现在主要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增幅回落,矿山原料和加工产品产量增加。

2011年以来,国内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冶炼产品产量增幅放缓,矿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增幅明显大于冶炼产品增幅。2011年1~10月,我国10种有色金属冶炼产量为2 84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0%。预计全年产量将超过3 400万吨,比上年增长8.8%左右。这个增幅仅高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2009年(为2.1%),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10种有色金属冶炼产量年度增幅较低的一年。特别是电解铝产量的增幅明显收窄,2011年1~10月累计仅比上年同期增长8.9%,预计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9.0%左右。

与此同时,国内有色金属矿山原料产量显着增加,资源保障能力有所提升。2011年1~10月,国内短缺的铜精矿、镍精矿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和14.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紧张矛盾;铅、锌精矿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74%和14.9%,使同期铅、锌原料进口出现下降趋势。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2011年1~10月,国内铜材和铝材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和24.2%。

这个变化表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依靠冶炼产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产业链均衡发展转变。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产业经济效益向优势企业集中。

2011年以来,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高位震荡,全行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1~9月,8 000多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0%,增幅比同期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高42.2个百分点,是全国39个工业大类中同期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28.6亿元,占同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的31.4%,同比增长102.4%。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的显着提升做出了较大贡献。

另一重要特点表现在当前稀有稀土金属的战略 地位正在上升,优势资源的价值正在发挥。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稀有稀土金属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中的一个“亮点”。2011年以来,在主要稀有稀土产品产量、出口量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产业的利润、出口额均出现大幅度增长。1~10月,我国钨精矿产量仅比上年同期增长3.4%,锑精矿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6%,稀土精矿产量同比下降3%,但规模以上钨钼采选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95.7%,锑冶炼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6.0%,稀土采选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714.2%;钨、锑、稀土产品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7.3%、44.2%和245.6%。

同时,以节能减排和新材料开发为重点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随着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使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1~10月,主要企业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每吨13 931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0.5%。

新材料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2011以来,国内半导体用8英寸硅抛光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结束了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自主开发的芯片材料批量进入市场,开始显现竞争优势;数控加工设备用硬质合金刀具产品质量显着提高,具备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竞争的实力。

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造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起伏跌宕,不仅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而且给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风险。特别是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对电解铝生产成本上升,挤压了铝工业的盈利空间。

二是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总体处于产业链国际分工的中低端环节,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高端产品开发能力较弱,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电解铝、铅锌冶炼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经济效益更低。

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色金属贸易摩擦不断。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随着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2011年5月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先后终裁我国出口铝型材产品被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7月世贸组织对美国、欧盟等诉中国限制铝土矿、焦炭、金属硅、碳化硅和锌等出口措施做出终裁:认为我方限制9种原料性商品出口不符合相关规定和协议。

四是重金属污染事件屡有发生,产业准入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2011年以来,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对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专项整治。但是,随着产业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张,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在矿山、冶炼、加工各环节均还存在环境污染事故隐患,重金属污染事件依然屡有发生。因此,完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产业准入的任务仍然艰巨。

五是新材料开发能力亟待加强,推广应用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以重型货运汽车为例,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铝制部件拖挂车,车辆自重比国内同类钢制车轻20%~30%,节能减排效果好,运输效率高。按现有拖挂车社会保有量300万辆计算,如果我国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可节约燃油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 400多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着。但在国内推广应用铝制部件拖挂车,需要国家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展望近年来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我们应如何看待今后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呢?有色金属是下一步信息技术、材料科技、生命科学、生态科技、海洋与空间科技等高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材料,这些领域的发展为有色金属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居民消费预期改善、培育壮大消费热点和消费环境完善,国内市场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将出现一个新的增长过程。特别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飞机、空间站、嫦娥工程、高速交通等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未来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有色金属材料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2012年,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但从目前市场供需形势判断,全球主要有色金属需求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在需求增长的支持下,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主要抓手

2012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应继续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放在突出的位置。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严格投资管理和行业准入,进一步控制铜、铝、铅、锌、钛、镁以及稀有金属冶炼产能扩张,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主要依靠冶炼扩张寻求发展的粗放型模式,引导产业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以建设产业生态型示范基地为引导,聚集先进生产力,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要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将能源、资源、环境容量不具备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向西部地区以及境外有序转移,抑制部分地区出现的电解铝产能盲目转移局面。同时,需要完善被替代产能的有序退出机制,保证产业稳定运行。

按照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推进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以大型资源开发企业为骨干,众多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产业格局,增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活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开发新材料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增强国力需要,着力开发新材料,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国家重点专项,支持具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基础,形成新材料的持续开发能力。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急需的铝、镁、钛等先进结构材料,以及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领域发展的关键功能材料。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支撑节能减排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发短流程、高效、低耗、低碳、生态型冶金和加工技术,如连续炼铜技术、赤泥高效焙烧技术、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节能技术和低温低效应铝电解技术等,支撑节能减排。鼓励推广使用异型阴极电解槽及优化工艺技术、氧气底吹-液态铅渣直接还原技术等节能减排新工艺,为实现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以增强铜、铝、镍等国内短缺的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继续加大国内外资源开发力度,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加强矿区普查与勘探,建设后备资源基地,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现有生产矿山,扩大深部及周边地区的找矿,增加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大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力度,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形成新的境外矿产资源基地。

坚持对钨、钼、锡、锑、稀土等矿种保护性开发的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杜绝非法开采。要进一步完善保护性矿种开采指标管理办法,增强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使之切实发挥作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实现产业链紧密相连,做到能源、物料的循环使用,可以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促进煤铝共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铜、铅锌等冶炼企业进厂物料中各种有价元素的回收,以及冶炼余热利用;推广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篇4

前不久,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 动漫产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最有前景、在国际化趋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 值得关注的是,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动漫”作为重点文化产业来发展, 可以预见, 我国动漫产业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 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因此, 要突破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 实现动漫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动漫产业的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政策扶持实现较快发展

据悉,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该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对黄金时段动画片播放内容作出强制规定, 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的播出比不得低于7:3。这一规定延续至今, 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大多数是国产动画片。

2009年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从2009年1月1日起到2010年底之前, 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可以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等方面的优惠。今年, 从8月1日至9月30日, 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同时接收各地申请入选“国家动漫精品工程”的申报材料。近日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将通过申报和评审, 扶持和资助动漫精品的创作、生产、推广和传播, 加强对获扶持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动漫产品进一步品牌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高了国内动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给我国动漫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政策的扶持下, 近年来, 我国动漫产业保持着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产动漫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 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一批优秀动漫企业和动漫品牌崭露头角, 动漫产业链日益完善。原创漫画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影响日益扩大, 优秀漫画刊物月发行量上百万册;电视动画播映体系日益完善, 自2006年起, 我国动漫产品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10年动画片年产量达到22万分钟, 继续保持第一, 中国动漫市场的规模高达208亿元, 较2009年增长22.4%。据艺恩咨询预计, 到2012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20亿元。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 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动画电影投资升温, 全年完成16部, 票房收入取得重大突破;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演出蓬勃发展, 充满活力。总体来看, 我国动漫产业保持着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动漫业的出路

目前, 我国动漫市场的规模虽然取得较大发展, 奥飞动漫、拓维信息等动漫企业先后上市, 开始借助资本市场进行扩张, 私募、风投频繁亮相各大动漫展。但是我国的动漫产业仍未能摆脱在美、日、韩的夹缝中生存的困境。业内人士介绍, 制作一分钟动画片的成本少则五六千元, 高则几万元, 但电视台播放所给出的回报很少, 一分钟只有30~100元, 甚至有些电视台还要收费才能播放。

从国内动漫企业运营状况看, 目前的动漫市场不利于原创企业的发展, 甚至危及到原创企业的生存。动漫原创企业投入很长时间以及大量资金, 而原创形象一旦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再加之衍生品的盗版, 所有的付出将血本无归, 危及到原创企业的生存, 多数坚持原创动漫的企业盈利状况堪忧。国内动漫企业不少以代工为主, 订单与利润稳定, 生存较有保障, 一些代工经验丰富的企业还可以拥有相当可观的利润。从生存状况看, 国内动漫市场有了不容乐观的现象, 成功的代工企业远胜于不成功的原创企业。

为此, 动漫专家指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发达国家的企业逐步将动漫的加工环节向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 我国的动漫代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得益于这种产业转移。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汇率的变化, 代工企业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受限的, 主要是因为代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低, 很少涉及动漫产业核心价值的生产, 更多是靠简单重复的劳动给产品增值。对于这部分企业的前景, 北京辉煌动画公司营销总监史书魁认为, 目前动漫市场将迎来“剩者为王”阶段, 行业将进入一个大洗牌期, 代加工企业的前景也不容乐观。这是代工企业与生俱来的劣势。

有待突破的瓶颈

我国的动漫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 一些侵权行为也在慢慢孳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动漫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动漫企业发展和生存的一个瓶颈。

国内动漫企业品牌效应观念差, 在衍生产品授权方面做得很不细致, 层次性不强。2009年“喜羊羊”在与家居行业的圣象集团合作时直接把品牌使用权一次性地授权给圣象集团, 这对该公司通过授权方式获得盈利非常不利。

日前, 中国本土公司上海水木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无锡亿唐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动漫作品遭遇索尼中国日资公司及北京华夏安业科技有限公司“盗用”尴尬, 7月25日以侵害著作权为由, 将两方一并告上了法庭。日前,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该案。对于目前市场上《喜羊羊》的相关衍生产品80%以上为盗版的现状, 史书魁表示:“此前, 相关执法部门往往通过集中行动大面积收缴市场上的盗版刊物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虽然力度很大, 却很难触及源头;而对于企业来说, 想要有针对性地对抗盗版, 力量有限, 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但收效甚微。”原创动漫作品的侵权肆虐, 动漫衍生品盗版猖獗, 动漫产业链大部分利润流向侵权方和盗版商, 一大部分动漫企业面临的却是赔本赚吆喝的尴尬。

对于盗版侵权问题, 东南大学法学院律师张马林指出:“盗版商侵犯正版商的利益, 大大打击了动漫制造者的创新动力, 资金注入不够, 就难以产出优秀作品, 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链。”对于动漫出版这样的版权核心产业来说, 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事关企业存亡。版权保护如同企业生存的氧气, 一旦氧气不足, 即使企业自身再强壮也会因缺氧而死。动漫专家针对目前的动漫市场表示, 动漫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 务必严厉打击对动漫原创的侵权, 对下游衍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必须做到位。

在探索中前进

国家广电总局一位官员在展望中国动漫的未来时认为, 世界动漫三强美、日、韩各有特点, 中国应该充分总结它们的经验:美、日、韩在动漫发展的过程中, 都十分注重动漫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 它们都在产业链的环节中注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从而从容地构筑了文化壁垒。这值得借鉴和学习。

法律界专家认为, 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应当加一个重要的环节, 即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作为动漫产业目前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到我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之路, 除了要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惩处力度、增强动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些基于动漫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经验不够而遵循的传统的完善方式外, 更为关键的是在学理上承认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存在, 承认动漫角色作为主体的权利,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法律体系, 才能最大范围地保护动漫产业的发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产业升级刻不容缓】相关文章:

产业技术升级05-17

城市产业升级05-27

电视产业升级07-14

产业的升级08-21

传统产业升级范文05-24

产业集群升级范文05-24

舟山产业升级范文06-05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06-25

产业转型升级报告06-25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06-25

上一篇:干热河谷造林技术下一篇:数据采集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