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协调

2024-08-13

总体协调(精选四篇)

总体协调 篇1

1 在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分歧

1.1 各自的作用、任务不同

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性质、目标、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安排的综合研究和全面部署。它是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是保证合理建设和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是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和具体展开。小城镇总体规划通过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确定小城镇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 统筹安排城镇和农村各项基础工程设施, 保证小城镇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 引导小城镇的合理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综合考虑一定时期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各项建设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以及土地供给能力, 对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 是对区域内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县 (市) 级规划的要求, 将各类用地指标、规模和布局落实到地块, 并将农田保护区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综合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1.2 规划的编制时间不同步, 规划期限也不一致

小城镇总体规划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同时也对20年后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为应对小城镇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编制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5年。随着小城镇的迅猛发展, 许多小城镇已进行了2轮~3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前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年多是2020年或2025年。

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真正起步, 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1996年开始了第二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国家土地局于1997年10月正式出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多为1997年~2010年。目前, 许多小城镇正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一轮修编工作。

1.3 在小城镇的用地规模的确定上有差异

小城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常常是在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指标范围内, 以现状人均用地指标为基准, 结合人口增长和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确定的;也有些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受长官意志的影响, 在确定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时出现贪大求洋的现象。这都不可避免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有差异。

在1997年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 采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和净增耕地三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控制指标 (1997年~2010年) , 将指标通过省、市 (地) 、县 (区) 、乡 (镇) 四个层次逐级分解, 下级确定的控制指标不得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在规划期内年均占用耕地指标仅为过去十年来年均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21%, 导致了各地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偏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 各地普遍出现了预支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现象。

1.4 在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及建设范围上有差异

1) 编制原则的差异导致对小城镇发展方向有不同的意见;2) 部分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未听取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另行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范围;3) 对小城镇用地规模预测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范围往往小于小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4) 规划编制时间和规划编制期限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上的不一致。

1.5 审批和管理体制的差异

土地管理实行严格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制度,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国务院和省政府, 土地管理受到国家和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约束。而小城镇总体规划一旦审批通过后, 与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和管理权限则在地方政府和地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城镇建设受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约束很少。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1.6 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冲突

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冲突主要有:1)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对建设项目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出不同意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决定, 导致建设项目不能立项;2) 在规划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设置的地方, 常常出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就办理土地使用权属证明, 或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就单方面修改土地有偿出让合同中的规划设计条件等违反法定程序的操作, 导致部门间的矛盾加剧。

2 对两项规划相互协调的探讨

2.1 创新规划编制体制

科学性不够、实施不好、规划之间不衔接等, 是各种规划共同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衔接不好, 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四级规划, 控制指标反映了中央的意图。就城镇规划而言, 由各个地方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 不排除很多规划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意图去编制。因此, 要协调好两项规划, 必须创新规划编制体制, 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这两项规划的法定形式、作用、关系和效力, 深入研究这两项规划的工作路线、技术方法、规划范围、统计口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以求实现两项规划的完善、协调与衔接。

2.2 转变规划编制观念

通过转变规划编制观念, 小城镇规划必须要考虑资源约束, 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 强调内涵式发展, 千方百计杜绝形象工程。而土地利用规划则要重新审视目标, 从城镇的科学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功能之间的联系出发合理确定城镇化布局。我们要承认占用一部分耕地的现实, 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科学合理的发展需求, 都应该给予支持、及时满足。

2.3 建立同步编制、修编机制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逐步建立同步编制、同步修编的规划编制机制, 通过各自技术规范的衔接与协调, 对规划编制的期限、规划编制的目标年及修编的年限进行规范统一, 实现两项规划的同步, 互为依据。

2.4 明确规划内容的分工

小城镇总体规划要树立规划全覆盖的观念, 对行政管辖范围内的镇区、产业园区、村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明确小城镇的职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用地规模, 引导村庄的集中统一建设, 对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安排,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和建设控制要求方面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应是切实保护耕地, 确保粮食安全, 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依据国家产业政策, 统筹安排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空间;引导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工作, 促进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5 建立公共参与制度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在编制阶段邀请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衔接是不够的。引入公共参与机制来推动两项规划编制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实施的可行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因此, 无论是小城镇规划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都要建立社会公共参与的制度。

3 结语

从本质上看,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 两者是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其他内容一起, 如村镇体系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 共同构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确定镇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为小城镇的合理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

摘要:分析了小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两项规划相互协调进行了探讨, 以实现两项规划的有效衔接, 从而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

参考文献

总体协调 篇2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处于不相协调的状态,集中体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由于管理体制导致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呈现分割状态,因此同一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会存在真空。在深入了解体制内导致城市规划脱节的因素后,指出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不协调;城市规划脱节;改善措施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许多城市的用地规模突破了原有的规划控制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健康发展。城市是以土地为载体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人口聚集地,城市规划也相应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紧密联系。我国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在合理地统筹安排部署下另各个方面均衡协调地发展,而土地利用中的总体规划则主要关注了耕地数量的保护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对于产业用地布局的有关规划内容则分散在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次要等级的规划中。

2两规的定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城市总体规划: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关系分析

3.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以实现土地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二者在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是一致的,其核心是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

3.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剖析

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编制依据、规划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相对一致,但从目前的实施状况看,二者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3.2.1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从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但从编制规划角度而言,两规的出发点并不相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着眼于资源约束下的条件最优,城乡总体规划着眼于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数量与质量并重,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节约集体用地,确保土地的有效供给,而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用地需求出发,立足于城市发展和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并引入多方要求。

因此,相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编制更多地偏重于发展,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基础上,为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在编制规划时,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两者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用地规模方面产生分歧。

3.2.2用地分类标准存在差异,统计口径和范围不一致

以往实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采用的土地分类标准是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标准侧重于土地用途;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主要则是采用建设部1991年发布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1994年施行的《村镇规划标准》等。由于两大规划依据的用地分类标准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用地分类的具体内容不同,统计口径和范围不一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行政区划为范围进行统计,城市规划则以城市规划区为统计范围,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用地基础数据来源不同,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比性和统一性,使二者在协调衔接上产生巨大困难。2007年8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差异的状况可有望改善。但在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基期数据仍采用过度时期分类,因而存在其与新分类的相互衔接转化这一问题,从而加大了规划编制的难度。

3.2.3规划期限不一致,编制不同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长期性,一般为10年至15年,近期规划一般为5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用地布局提出设想。此外,两大规划的基期年经常不一致。编制上的不同步,使得两者对城市发展和用地需求作出不同预测,规划内容出现脱节,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无所适从,出现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延

粗放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并给生态环境带来恶劣影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4规划范围不同

城乡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是规划区,这个规划区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扩展边界,这个范围可大可小,大多数城市的规划区并没有包含整个城市行政辖区,即使以整个行政辖区作为规划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点依然在城市扩展边界内,而对于城市扩展边界外的建设发展则并没有实质性的规划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是整个行政区,除城镇建设发展用地外,还要考虑对外交通路网建设、水利建设、村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所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以及生态保护用地与农业用地统筹安排,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全覆盖的规划,不会出现某些区域是重点规划范围的现象。

3.2.5规划思路不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

3.2.6规划对象不同

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都是以土地作为规划对象,但城乡总体规划主要针对城镇范围的土地进行规划,确定该范围内商业、居住、交通、广场及绿地等用地类型的形态与布局,对交通、给排水、景观、能源及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是确定一定时期所有行政范围内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及耕地等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确定所有土地的规划用途。土地利用作为城乡总体规划的对象,只限于城镇建设用地内部的分类,而城镇建设用地整体只是土地利用的子类,因此,虽然两者对象都是土地利用,但分类体系差别较大。

3.2.7规划编制工作路线不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采用从总体到布局、从上到下、逐级进行的基本方法,而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相结合的工作路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很强的控制性,强调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不得因建设需要而降低耕地的保有量,耕地占有指标有严格的数量控制。城市规划的编制则偏重城市的长远发展,根据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编制的工作路线和侧重点不同,造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在建设用地结构、人均建设用地等指标的不一致,城市规划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计划控制指标。

3.2.8法律地位不一样

土地规划的宏观控制和约束力未能在法律上充分体现。《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都简单地讲各级政府应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规划应对哪些土地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如何保证规划的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无法律约束力,违反了规划如何处置等均未能明确。相形之下,城市规划有《城市规划法》作为法律保障,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违反规划应负的法律责任等《城市规划法》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4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脱节问题的产生

城市规划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种与总体规划具有紧密的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部门编制,在开展背景、成熟程度、规划年限、编制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造成规划实施环节脱节,导致土地利用方面出现整体与个体利益相悖的局面,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严重影响其有效实施和管理,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

5协调措施

5.1加强两个规划编制部门间的协作,实现规划的同步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分属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编制,且两个部门编制规划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建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两规”编制的基期年和目标年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同步编制,并且其他相关规划也应在规划期限内进行编制,不得随意改变规划编制的期限。要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就应当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使两大部门紧密配合,优势互补。

5.2 人口规模预测的协调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规模的预测关系到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因此,在“两规”的协调过程中,首先必须在人口统计口径上达到一致,统一采用公安局、统计局、计生委等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其次二者统计的行政区域范围必须一致,要么统一以城市所在区镇的市区人口或镇域人口或城市现状建城区人口等,这样的话,二者所用的数据基础是一样的,由此确定的规划建设人均用地指标也显得科学合理。

5.3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

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是协调两大规划的有效途径,具体表现在:城市发展用地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结构调整为依据,发展用地规模和控制范围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用地的计划控制指示,建设用地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对占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应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且必须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对开发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根据规划要求作出相应更改或调整。

5.4 城市发展方向协调统一

要使“两规”在城市发展方向上达到协调统一,必须先确定城市的性质,城市性质的确定对城市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国情,保护耕地应作为城市发展用地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其次结合区域范围内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在确保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合理的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即向宜建区和基础设施有所延伸的地方拓展。

5.5改进规划工作路线和技术方法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计划性和控制性很强,总体调控有余而局部协调不足。为确保规划的成果切实落到具体区域,因此建设规划体制由“自上而下”转 为“上下结合”,并在横向上实施监控,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注重弹性规划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中的 应用,从而使两大规划更好地协调衔接。

5.6城市发展规模与城镇体系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

城市规划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含意主要是两点:一是城市发展规模要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城镇体系要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两规”的协调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布局上只是起宏观调控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则详细的布置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用地的布局。

5.7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从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看,《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产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然而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言,其法律属性虽然一再被强调,但却无相应的专门法律对此进行保障,可见二者在法律地位上处于罗为不对等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增加规划实施管理的难度。因此,建议完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土地规划立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总体协调 篇3

关键词:城市土地;城市土地;协调的可行性

隨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住房需求增多,工业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规划便成为了发展的关键。尽管我国的土地资源雄厚,但人口过多地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迅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总的土地规划中要达到合理的协调性,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对城市的土地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地总体的利用效率,利用合理完善的规划制度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能确保耕地“红线”的目标不动摇。

一、城市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土地的供给力度不再是随意满足发展要求性的,环境资源保护的措施使得土地在利用上受到了合理的限制;国土整治的要求在城市土地的利用中变得越来越切实可行。城市的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极大,土地在组织和编制中要进行合理分配。城市的发展有着其不确定性,一个时期中,城市的发展也许是同一个方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全部按照发展现状编制,但在交通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城市的发展变得有多种选择性,城市和乡村规范法律明确,不得对确定的规划区域外进行许可规划,由于国土资源执法的疏松和执法弹性,使得很多的土地规划项目都在规划区域外,造成基础建设的不必要浪费。

(一)规划指标分解不合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发展过快的城市对土地的需求偏大,使得在对城市土地的规划过程中出现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例如上下级规划脱节。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规划问题,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指标的分配时,有些城市的土地指标超过了规定的要求。土地指标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的政策、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人口的数量都会对土地指标造成影响。耕地指标限制了城市土地的总体规划,土地的布局和结构没有得到综合的利用,没有根据土地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使得土地资源条件在规划上的不合格,区域生产布局不够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互相联系。由于城市土地规划指标的不合理分配使得“两规”之间相互脱节,造成了土地供给的不合理现象。城市规划难以实施;不合理的规划指标分解,是造成城市规划、发展与土地协调性相背离的主要原因。规划指标的不合理分解,使土地总体规划很难得到合理的编制和用地的综合率。

(二)“两规”中的主要矛盾

由于我国较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较迟,所以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土地的规划发展不相一致,“两规”中的主要矛盾是土地规划制度的不完善,城市较农村发展过快,农村耕地的使用率过大。在土地规划中,规划制度是对土地进行可行性操作的主要依据,不完善的规划制度,使得“两规”矛盾突出。其中,城市较农村的发展过快,但农村的耕地面积受土地规划的影响,加大对城市土地规划的面积,会间接缩减耕地面积,这一做法使得“两规”的处理方式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协调。城市在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得规划控制指标。

二、土地协调可行性的研究思路

(一)建立土地规划编制协调机制

由于“两规”在进行土地规划时涉及的部门过多,所以要求各土地规划部门正确合理地协调土地规划的内容,改变守旧的土地规划思想,及时跟进时代发展的规划步伐,加强各个土地规划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对土地的规划利用做出合理的分配。还要建立土地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加深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弥补城市土地工程规划不合理的缺陷。城市规划范围的不清晰,是土地规划编制机制建立的主要应对措施,从技术上来看,相关部门对土地编制的能力是规划好城市土地的重要保障。

(二)完善上端规划功能

做好“两规”之间的关系,要求土地规划部门充分发挥好“上规下调”之间的主要联系,所谓“上规下调”,指的就是土地规划的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分配规划,是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完善上端规划的功能,首先,对土地的区域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土地规划和城市土地的规划在经济上要协调发展;对于“两规”相互协调的焦点要做出及早的关注,使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加强土地规划的宏观调控,紧跟环境保护与发展同步进行的策略。完善上端规划功能不仅要从内容上出发,还要从行为上出发,切实做好土地资源保护和节约的重要任务。由于土地规划在对城市土地进行编制时,城市土地规划的内容、发展状况和土地的综合利用率的各不相同,使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合理,所以完善上端规划,使规划在内容和实际的操作中能够相互契合。

(三)协调处理两者的规划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带动,在对土地的合理规划中,有效地规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协调好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扩大城市企业发展的规模。城市土地规划与土地总的规划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规划好城市土地的开发率,不仅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广义上来讲,土地总体规划在于与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果二者的关系得到协调,那么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来讲效果将非常可观。

(四)明确用地定位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更不能离开城市建设,城市土地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城市的建设。城市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两者的内容和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在现实生活的规划和利用中,这两者的关系必须是紧密相连的,总体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明确用地定位目标,在分析土地利用状况,供需趋势的基础上,做出土地利用的长久规划目标。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并在明确每块土地的使用性质时,提供一种灵活性与宽容度。根据城市的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需要,土地在总体规划中要明确各类用地的指标和要求,土地总体规划的主要作用是落实城市土地规划中需要的土地范围。明确城市土地规划的定位,能够从客观上综合土地的利用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在作出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测量后,落实土地的最终定位。在城市用地的规模上有详尽的用地标准,避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在与各项建设的关系上,城市土地规划要进行充分协调,使规划内容和城市发展需要相一致。

三、结束语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协调性,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发展与环境联系的日益密切,要求在发展的时候对环境做出充分的兼顾,我国的土地资源雄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很充分,资源浪费、土地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与国家推崇的科学发展相悖。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两规”问题的协调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使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韩旻羲.浅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03:41-43.

[2]张丽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151.

[3]吴大放,刘艳艳,姚漪颖,刘毅华,梁达维.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国内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05:27-31.

[4]滕龙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J].浙江国土资源,2015,02:23-24.

总体协调 篇4

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在经济建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两个规划的依据都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 其核心内容都是土地的合理利用。但研究的对象、范围、实施年限、方法、步骤各有侧重, 规划深度也悬殊较大。为使两个规划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 应当通过“两规”的协调, 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更多的与城市规划相联系。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问题进行探讨。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1.1 两个规划编制目的与任务

1.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目的与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是在一定区域内, 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在空间上、时序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1.1.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目的与任务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

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两个规划编制的思路

1.2.1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铜仁市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修编, 以《铜仁市国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 (提纲) 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关系, 针对实际情况, 高起点切入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寻求一条既针对当前, 又适应未来的“经济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模式, 构筑一条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与促进经济发展之路。

1.2.2 城市总体规划《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9~2020

年) , 遵循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经济建设, 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城镇的发展和布局严格执行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土地使用原则。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适应城市的动态发展, 使规划具有延续性、超前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1.3 两个规划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1.3.1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的确定上存在较大差异城市规

划范围过大,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 确定的规划控制范围150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42.0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规划建设面积18.00平方公里,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范围比城市规划的范围约小8平方公里。

1.3.2 规划实践中有时难以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

划在工作实践中也往往存在难以协调的问题, 例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两者缺一不可, 分别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土地规划主管部门具体操办。实际中, 可能会出现一方同意选址、另一方不同意用地预审的情况, 导致建设项目不能立项。

1.3.3 编制规程和工作路线不一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一般采取从上到下逐级进行的方法, 而城市规划采用的是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相结合的工作路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强调土地尤其是耕地的保护, 耕地占用和保护指标的分配采取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的方式, 不得突破, 带有很强的计划性。城市规划侧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规划编制一般从各行业用地需求的角度进行各种土地利用的时空安排。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的途径

2.1 两个规划协调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

十二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 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2.2 两个规划协调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要为城市的发

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且还应为合理选择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灵活性;城市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布局应主要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应进一步树立合理和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概念。城市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标准、总量, 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协商一致。

2.3 两个规划协调的主要内容

2.3.1 城镇人口发展规模的协调《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人

口预测总规模为27万人, 它包含其他村镇人口。2005年, 五个办事处总人口为15.84万人, 按照铜仁市人口和计生育局预测的相关参数, 到2010年和2020年, 五个办事处总人口分别发展到16.9和19.26万人, 因此, 应采用城区人口20万人来对用地规模计算。

2.3.2 城市人均用地指标的协调铜仁市城市区域由市中、环

北、河西、谢桥四个办事处组成。2005年城市用地面积815.13公顷, 四个办事处非农业人口114527人, 人均占地71.17平方米/人, 远低于建设部中等城市人均占地标准90—105平方米/人的标准。铜仁市正在实施“兴工富市、强农稳市、商贸兴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 特别是铜仁地区拟将“撤地建市”, 铜仁市必将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 空间问题将显得更为突出。

2.3.3 城市用地总量规模的协调铜仁市城市规划规模比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规模大171.77公顷, 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去控制和协调。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粮食生产安全对耕地的需求, 我市城市用地近期年 (2010年) 新增规模控制在405.55公顷左右, 目标年 (2020年) 新增规模控制在813.10公顷左右, 城市建设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1628.23公顷的用地规模。

2.3.4 城市规划用地发展方向的协调根据《铜仁市城市总体规

划》的修编的情况, 铜仁市将向谢桥、灯塔片区发展, 针对这部分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 应作相应的协调。一方面, 在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农业用地区应调整为建设预留地, 以满足城市发展所需用地;另一方面, 在条件好的地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 弥补城市建设占用的耕地, 完成“占补平衡”和实现耕地动态平衡。

2.3.5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协调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区外, 城市

规划范围内的土地,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 划定为城市发展区, 并实行相应的用途管制, 避免破坏城市规划的整体性, 应从长远发展方向考虑, 以满足城市规划的长期性, 超前性对土地利用提出的要求, 同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在城市规划范围外的土地, 尤其是耕地将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 禁止非法占为建设用地。

3 结论

本文就贵州省铜仁市土地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多的与城市规划相联系并充分发挥两个规划的指导性作用, 提出了土地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的途径。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土地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方面的有关资料, 介绍了贵州省铜仁市土地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为两个规划的协调提出科学合理的途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总体协调】相关文章:

总体状况05-27

总体架构06-26

总体建设06-30

总体设想07-01

总体审计07-28

总体趋势08-25

工程总体评价05-24

总体测试试卷05-27

1031总体范文05-23

总体工作思路06-03

上一篇:动力检测下一篇:矿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