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病案信息平台

2024-08-05

数字化病案信息平台(精选五篇)

数字化病案信息平台 篇1

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是实施医院管理,评价医院工作质量、效率,进行工作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也是卫生部门监督、指导医院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工作。许多医院病案室存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病案管理技术落后等情况[1],导致了病案管理工作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病案室的业务涉及签收、质检、核查、编目、装订、入库、补送、借阅、复印、封存、查询等很多环节。在病案流通应用过程中,环节多,需要频繁交接、登记,操作性差。(2)手工登记工作量大,信息不标准、不全面、易出错、难辨认[2],信息利用差,统计分析难。(3)在进行病案借阅、复印、查询等操作时,不了解病案的当前状态、位置及既往使用情况,缺乏病案示踪管理,病案定位困难。(4)借出病案催还、延迟归档病案提示、缺陷完善通知等与临床医生沟通不通畅,且没有记录。(5)工作人员工作量无法精确统计,发生缺陷漏检、工作差错,甚至病案丢失等情况,无法定位责任人,不利于内部员工绩效管理。(6)由于归档病案处理有时限性要求,每份病案必须在数分钟内完成病案完整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内容的质检,质检不细致、不全面。

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人员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业务工作管理。而许多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病案管理功能比较简单、系统落后,更缺乏面向病案业务的实用功能,导致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很难满足现代化医院的硬性需求[3]。缺乏集成的多个子系统,信息不全、不标准,也导致数据无法直接共享利用[4]。梳理现实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开发专用的病案业务管理软件,是快速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办法。

1 目的

针对传统病案室业务流程与方法存在的问题,利用HIS数据,发挥计算机数据存储、自动提示、统计查询等方面的优势,开发病案业务信息平台,全面解决管理乱、沟通差、不安全、统计难、效率低、操作繁等问题。

2 意义

开发病案业务管理软件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规范病案业务管理、保障病案安全、实现快速全面统计分析、加强内部绩效管理、解决病案室一些难题的有效方法。

3 系统设计

3.1 开发环境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在医院局域网中,以ADO连接医院信息系统Oralce数据库及本系统的SQL Server数据库。

3.2 建立归档病历管理数据库

在病历归档接收时,挖掘、整理分散在HIS各子系统中的病案相关信息,包括住院记录表(PAT_VIS-IT)、患者主索引表(PAT_MASTER_INDEX)、手术记录表(OPERATION)、诊断记录表(DIAGNOSIS)、检验结果表(LAB_RESULT)、检查报告表(EXAM_RE-PORT)、费用记录表(MEDICAL_COSTS)等十多个表,提取诊断、用药、费用、病情、转归、病程等信息,计算住院天数、危重天数、抢救次数、药占比等数据,写入归档病历管理数据库的病历信息表(MR_IN-FO_INDEX)中,作为中间表以便病历业务管理平台各模块快速频繁调用,减轻HIS服务器压力。在归档病历管理数据库中,增加归档病历业务管理相关的信息,如缺陷登记表、出入库表、病案示踪表、复印登记表、借阅登记表及相关字典表等,增加统计管理信息,如图1所示。

3.3 利用HIS原有信息通道

将质检缺陷信息、归档通知信息等实时写入HIS原有质控信息表(MEDICAL_QC_MSG)中,该表中的新信息会在医生工作站登录时弹出显示。不修改医生工作站程序,实现医生工作站实时信息推送通知,如图1所示。

3.4 生成唯一病案标志,建立HIS数据库索引表

原HIS数据库对多次住院的患者,以住院号及住院次数2个字段作为病案唯一标志,病历归档后,多次住院病历统一存放在一个病案袋中,造成无法准确定位,一人多次住院记录无法清晰化管理等问题[4]。这种传统形式存在2个弊端:一方面因为没有唯一标志字段,不利于病案信息查询统计。另一方面,有的患者住院次数多达100多次,有的患者只住院1次,无法确定某病案将会有多少次住院。预留病案架空间大,造成浪费;预留病案架空间小,病案无法就位,只能拆分存放,造成管理混乱。根据装订日期+3位序号的规则,为每份新归档病历生成唯一病案号,并生成条码,方便利用、管理,最重要的是不需要预留病案归档存放的空间[5]。在HIS数据库中建立病案索引表(MR_NO_INDEX),在归档病案装订入库前,将新生成的唯一病案号(MR_NO)写入病案索引表,与HIS原有的住院号(INP_NO)及住院次数(VISIT_ID)关联,以便其他系统查询病历应用,如图1所示。

3.5 实施一体化业务信息平台

将病案签收、质检、核查、编目、装订、入库、补送、借阅、复印、封存、查询等业务内容,全部纳入业务平台管理。集成整体设计、统一数据标准,各功能模块前后衔接、关联,提高系统兼容性和规范性,如图2所示。

3.6 预置标准化质检信息

总结归纳既往病历质检常见问题,建立归档质检缺陷字典。一方面实现缺陷快捷、准确登记,另一方面标准化的缺陷信息方便后期统计分析。

3.7 实时提取质检辅助信息

病历质检时,在HIS多个子系统中,实时提取该病历住院期间各种关键医疗信息,作为重点质检内容提示,如提示有手术,要检查手术相关文档是否齐全;若提示有数次输血治疗,要检查输血单数量是否相符等。质检辅助信息的应用,可以减少缺陷漏检,避免盲目性,加强质检的针对性,提高质检效率,如图3所示。

3.8 自动生成各类报表、报告

利用Excel、Word可编程特点,根据统计数据及功能需要,动态生成Excel报表及Word报告,方便用户进一步编辑整理,扩展报表、报告的适用性。

4 功能实现

4.1 归档接收

4.1.1 病历签收

接收人员对照临床科送交的纸质病案,在系统显示的该科室未归档病历列表中勾选,双方确认即完成归档签收工作。系统自动记录签收人员及归档时间,病案标记为接收状态;自动排除节假日,计算该病历是否迟归。

4.1.2 归档通知

当出院病案逾期未归档时,系统自动发送及时归档通知到医生工作站。

4.2 接收质检

4.2.1 病历质检

按系统中预置的标准化接收质检缺陷点,根据系统质检辅助提示信息,对已签收病历进行质检。双击缺陷点,即可快速完成病历缺陷信息登记,如图3所示。病历质检完成后,标记病案为质检状态。

4.2.2 完善通知

质检完成后,若无缺陷,病历变为合格状态;若存在缺陷,系统自动发送缺陷信息到该病历医生工作站,要求其及时完善,系统记录通知时间,病案变为完善状态。待全部缺陷更正完善后,病历标记为合格状态。

4.3 病案编目

对合格状态的病案进行疾病手术分类编码。系统核对医生填写的疾病手术分类名称,不符合ICD-10标准名称的项目,提示编码员核查。编码员根据编码原则对照病历相关内容进行编码并标记为编目状态。已编目的合格病案与装订入库清单核对无误后,病案移交装订室,如图4所示。

4.4 病案装订

系统根据病历状态提示拟装订病历数量,人工确认后,系统为每份新归档病历生成病案号,打印带有条码的病案封皮,病案标记为装订状态。

4.5 入库上架

扫描拟入库上架病案封面条码,病案变成入库状态,生成打印入库清单,用于以“留尾制”上架病案的二次核对。

4.6 复印管理

根据复印申请,查询相应病历位置和状态,系统记录病案出库信息。利用系统预置的各类选项,快速登记复印内容、复印用途、页数、金额、复印时间等相关信息。若病历不在入库状态,自动通知病案持有人送还以供复印。复印完成后,系统打印复印凭证及复印内容明细,病案改为待入状态。系统还具有为外埠患者或择期复印患者提供预约复印邮寄管理、账目管理等功能,如图5所示。

4.7 借阅管理

系统查询到病历处于可借出状态,快速登记病案号、借阅部门、借阅人、借阅日期、借阅用途,设定应归还日期,病案变为借阅状态;归还时扫描病案封面条码,完成实际归还日期的登记,病案变为归还状态,进入待入库病案序列,转到入库操作环节。若病案逾期未归还,系统定时提示管理人员催还病案或延期借阅,并发送催还通知到医生工作站,如图6所示。

4.8 封存管理

需要封存的病案,填写封存双方相关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制式封存笔录Word文档以及病案封存袋封条,解封时生成制式解封笔录。

4.9 示踪查询

系统根据姓名、姓名拼音、住院号、出院科室、出院日期等多种方式模糊查询病案,根据显示列表快速查询病案,并详尽显示该病案从出院到当前所有的操作信息及当前位置、状态,如图7所示。

4.1 0 统计报表

根据需求可以生成月份、季度、年度或指定期间的病案接收质量、首页填写质量、病案室各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图表、病案归档质量分析等一系列报表。

5 应用效果

5.1 保证病案安全,规范病案业务管理

通过系统信息流程带动业务工作流程,纸质病案伴随系统流程流转交接,工作井然有序。病案出入库严格按2条线控制,规范了病案管理,大大地保障了病案安全;各种状态病案数量、工作任务一目了然。唯一病案号的应用解决了病案库排列混乱问题,节省了存储空间。

5.2 减轻繁杂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检查提示明确,缺陷登记便捷;各岗位、各关键操作,系统自动记录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和操作内容,解决了频繁的交接登记易出错、登记不全面、不易辨认等问题[6];病案封面条码的应用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7];借阅病案自动催还、出院病案归档通知功能,改进了病案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效率。

5.3 方便病案利用,提高服务水平

翔实全面的病案示踪,明确定位病案位置和状态[8],复印病历快速定位、简便的登记操作、规范的凭证明细,解决了告知不到位、复印资料易出错等问题[9],缩短了复印等候时间,减少了患者往返奔波。医生、患者或家属、保险、司法部门对病案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4]。

5.4 数据化的内部考评,提高工作质量

系统精确记录各岗位员工的工作量,发现错漏等差错时可追溯责任人,工作质量统计分析详细明确,实现了员工业绩的数据化考评。

5.5 信息化管理,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独立的病案业务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保证了统计查询的高效应用。系统内置的各类报表,全面反映了病案业务工作的各层面内容,统计分析效率、内容、范围、质量等各个方面明显提高。历史数据查询的实现也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病案室业务工作信息化,符合当前医院管理的趋势,其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0]。

6 结语

病案室业务信息平台的应用,以系统流程带动业务流程,以自动记录代替手工登记,以信息推送减少人工通知,以一体化管理规范工作秩序,达到了业务工作信息化、统计分析自动化、病案示踪精细化、工作流程一体化、质量考评数据化的目的。

摘要:目的:解决病案室业务管理混乱、病历不安全、工作效率低、责任不明确、统计分析难等隐患问题。方法:采用Visual Basic、Oralce、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本地病案信息数据库,以Excel、Word作为报表、报告输出,开发病案室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将病案室的签收、质检、核查、编目、装订、入库、补送、借阅、复印、封存、查询等业务功能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结果:实现全程信息流管理、实用辅助信息提示、快速登记标准化缺陷、实时发送缺陷信息、各类统计报表导出、自动生成封存笔录、工作量精确统计等功能。结论:病案室信息平台的应用优化了工作秩序、加强了病案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内部管理、促进了岗间合作、方便了病案利用、改善了病案质量、解决了存储难题。

关键词:病案业务,信息化管理,研发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芳.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B):10-11.

[2]夏慧,张红君,黄英,等.武汉市某医院病案示踪管理系统应用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0):80-81.

[3]刘小雅.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22):149-150.

[4]李桃,郑西川,王潘章.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分析与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1):57-60.

[5]谷欣,刘海云.住院患者唯一识别号的编制及在病案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病案,2013,14(1):12-13.

[6]李廷珊,陈振兆,丁惠.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措施[J].现代医院,2013,13(3):135-136.

[7]韩燕.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4):175-176.

[8]张伟.探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5,14(11):449-450.

[9]黄贵英.病案复印的管理探析[J].现代养生,2015,2(4):158.

数字化病案信息平台 篇2

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 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一、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总体框架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以学校现有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为目的,建立在学校数据中心之上,涵盖了学校的信息化标准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数字图书资料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解决方案的重点是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厂家、不同产品、不同运行环境、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系统的集成。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

从上图可看出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数字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公共通讯平台等。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具体如下: 管理中心包括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和新建应用系统;

资源中心是指整个学校的各类资源库、资源库的管理、资源服务; 服务中心是指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和人工服务,包括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邮件、短信、即时消息等通讯服务,一卡通服务,软硬件运维服务等。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数字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二、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

1.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包括:

①网络硬件支撑平台建设;

②软件支撑平台建设,含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身份认证、门户等;

③信息标准建设,含数据标准、软硬件平台标准及开发规范、信息集成、交换标准与规范、信息化管理规范;

④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为学生、教师、行政办公人员等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⑤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含统一用户管理(LDAP)、单点登入、认证与授权管理、访问控制、审计与监控;

⑥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含数据中心库、数据交换配置、数据交换(数据抽取与订阅)、师生数字档案、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报表;

⑦公共通讯平台建设,含邮件、短信、即时消息、通知公告。

2.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就是学校各部处的应用系统建设。

3.数字资产平台建设包括:数字学术资源库、数字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网络教学平台等。

4.学校现有应用系统的集成。

三、信息标准及基础平台

1.信息标准

通过信息标准的建设将为学校建立一个符合国际、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的,能够用于规范学校应用系统长期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学校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的建设遵循如下思路:

①涉及到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要采用已颁布的标准;

②涉及到学校关于信息管理已经颁布执行的标准,要采用学校已颁布的执行标准;

③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从学校实际应用需求出发考虑;

④学校后上系统必须符合学校的信息标准--《信息标准》;⑤《信息化标准》可维护。

数据标准的建设内容:

数据标准的内容建设包括数据编码原则和数据标准内容。

数据标准代码集:国家标准代码子集、教育部标准代码子集、学会(或高教行业)标准代码子集、学校标准代码子集。

数据标准内容的建设将从两个维度来进行梳理,一个面向主题对象的人(学生、教师)、财、物,一个是面向管理、教学、科研、生活。

①学校管理数据子集 ②学生管理数据子集 ③教学管理数据子集

④教职工管理数据子集 ⑤科研管理数据子集 ⑥财务管理数据子集

⑦资产与设备管理数据子集 ⑧办公管理数据子集 ⑨校友管理数据子集

信息标准的建设流程:

2.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是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门户提供学校门户布局定义、内容定义、二级门户网站模板自定义;师生个性化WEB桌面页面风格、布局、内容自定义;师生在各业务系统集成后的功能等方面的定制工具,快速完成后台应用构件基于规划的展现,同时为个性化服务打下了基础。数字化校园信息信息平台的各类用户可以通过信息门户灵活的得到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包括如下的内容:

①门户支撑框架;

②门户网站内容管理;

③应用系统集成;

④个性化定制功能;

⑤个人办公子系统;

⑥支持全站搜索引擎。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针对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用户身份进行身份(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整合,实现以下目标:

①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LDAP)--统一身份数据中心;

②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

③建立全校的统一认证中心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

④提供基于单点登录(简称:SSO)的解决方案;

⑤通过认证和授权,用户对于资源的访问受到合理的管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实现如下的功能

①统一用户身份管理:实现用户信息的集中管理,用户信息规范命名、统一存储,用户ID全局唯一,并提供标准接口,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的同步,支持海量的基于LDAP目录服务器的用户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用户认证采用集中统一方式,支持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认证方式,支持B/S和C/S等多种应用。

③单点登录:支持多个应用系统(包括B/S和C/S)间的单点登录,数字化校园中所有的应用系统通过SSO单点登录系统来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

④统一权限管理:支持多种权限管理方式,如单独授权、按角色授权和分级授权等。

⑤统一资源访问控制:能够提供细粒度的资源访问控制,包括对网页、按钮、菜单、文件、数据库字段级的访问控制

⑥资源访问安全审计:用户登录应用系统后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按需记入日志,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功能,能详细记录对所有信息的操作和变化情况,以便事后对用户操作进行审计,建立完善的事后追溯机制。

⑦开放接口:开放的支持不同开发语言、不同应用服务器平台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认证集成方式(Java、.net、ASP、PHP 等),包括WebService、API等方式,保证以后应用系统能方便纳入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

4.数据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方案:

①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

②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数据中心可以成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通用数据库平台;

③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④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实现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权威数据源。

通过把源数据的数据抽取到数据中心,并转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然后进入目标数据库。

数据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共享数据平台从各个业务系统抽取出数据后,使共享数据平台的数据无论是从横向的全校范围内,还是纵向的时间积累上,都是最全面的,最规范的,最权威的数据,供教师、职工、学生、领导查询。配置与查询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及其他人员凭系统管理员或各业务系统查询配置管理员设置的账号功能权限和查询配置进行方便的查询。

5.现有系统的集成

数字化病案信息平台 篇3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许昌市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010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实现了投资低成本、运维低费用、使用高效能(两低一高)的建设目标。

一、精心谋划建设,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在借鉴外省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充分结合市情,构建了具有许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成立一个中心,担负指挥、监督两项功能,但功能相对分离,既减少了建设投资,又节约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运行模式,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结合。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两个部门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监督职能,实行高位监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和区 (县) 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指挥平台二级指挥派遣;市、区 (县)、乡(办)三级处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是运用先进技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了3G无线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三维实景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次将三维模拟图像应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设计了240寸弧形大屏幕。在部颁规定的八大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业务短信子系统、数字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采集员管理子系统、CA认证子系统、双网交换子系统等8个应用子系统。在一期拓展项目建设中,又结合实际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建设了视频会议子系统、移动视频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采集互视互通子系统等3个软硬件集成项目,使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将设计开发淤泥渣土车监督管理子系统、夜景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城管与行政审批平台、数字城管与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扩展系统,并增加移动视频采集车、40个二级平台语音互通设备、无线视频设备,及完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等。

三是高效整合资源。整合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规划部门的1:1000市区地形图、国土资源部门的1:500正射影像图和市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城市部件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

四是分步规划建设。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2010年完成的一期工程覆盖许昌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范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将覆盖扩展至环城公路以内100平方公里和许昌新区180平方公里;2014年将实施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将扩展至所辖县(市)中心城区,实现所辖县市区域全覆盖。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该系统运行以来,注重抓好信息收集、指挥派遣、案件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的作用。170名信息采集员按照划定的工作区域,从早7:00至晚10:00实行不间断地巡查,及时收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强化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坚持每周、每月通报情况。采取每天实地徒步督查的形式,督促信息专业单位提高信息采集覆盖率和信息采集的质量,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达到97%以上。同时,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门户网站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是高效派遣指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接线员培训机制,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小时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实行量化考评,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末,使问题从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审核立案到任务派遣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目前的3—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案件派遣的时效性。同时,规范平台责任单位的管辖区域、管理职责和服务流程,使接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指挥派遣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强化案件督办。许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两级督查。每周将各责任单位超期未处置的案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并上报市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并进行督办和考评,市创文办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单位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被扣分。同时,积极发挥老干部督导团作用,将每周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超期案件问题,请老干部督导团帮助协调,督促责任单位解决。运行以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为确保运行,许昌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工作方案》、《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定期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价”制度。每周印发一期督查通报;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效能问责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效能问责、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评先挂钩。对处置不及时、反复发生问题多的责任单位,实行效能问责。

四是市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昌市协调通讯部门从2011年5月1日起,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五是量化考评机制。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内部建立了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奖惩体系,制定下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SZH—2011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心岗位职责体系、规章制度体系、考核指标体系、考评办法体系,每半年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排名,年终进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2010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共受理案件约52万件,结案率达到99.39%,构建起了大的城市管理格局,使查找城市管理问题更细致、收集城市管理问题更广泛、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更及时、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更快捷、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更彻底。

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论文 篇4

一、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要点

(1)在进行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时,先要明确其系统重点即对大数据存储技术、高速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WEB技术、网络技术等的综合运用;其对不同病案原始票据文档资料进行电子影像数据信息转化,之后对其进行存储编目,以此建成具有现代和规范化的文档资料存储平台。(2)通常医院内部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了对病案影像扫描录入、病案录入审核、电子病案管理运用等。其中病案影像扫描主要结合病案录入编目工作站对其进行扫描之后,得到清晰的影像文件进行电子影像转化;而病案录入审核则主要对病案进行一定审核校对,避免录入误差性的出现,确保病案录入真实性和准确性。(3)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对其各软硬件要求有着严格标准划分,注重所选用软硬件必须完全满足系统运行需求。比如在信息录入,病案查询期间,其所涉及子系统间的配合度较高,但不同分项系统本身功能所存在的差异性,使得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和协调性必须做好全放位的环节把控,明确其各软硬件质量完全达到系统运行原理要求,以此使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充分保障[1]。

二、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1)结合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要点,对当前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进行一定分析,可以看出其本身对病案管理整体优化效果较为明显。比如与传统纸质病案相比,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避免了大部分自然损坏或认为损坏状况的发生,其经打印方式还原的特性,有效促进相关义务人员调阅病案速率,使医院医务人员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等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其所具有的降低医院病案管理成本,降低相关病案工作人员工作量优势较为突出,使整个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结合实际来看病案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最大限度推动相关病理、医保等智能部门服务质量,是医院整体能够高效、稳定发展下去的必要条件。

(2)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本身所具有极强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存储能力,在其应用期间各工作人员可以对整个数据质量做好全方位的监督、分析、整理,最大限度提升病案应用效益。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针对并按内部数据直接进行相应调用、查询,确保各项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对统计原理的应用较为完善,在数据整理期间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便于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在日常办公会议开展期间,相应会议中所需数据主要源自与数字化病案,这对整个医院同步有序处理突发事件效率有一定促进作用。

(3)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数字化扫描的应用,相较于传统医院纸质病案整体操作便捷性更强;比如以往的纸质病案必须要工作人员仔细从病案库内进行逐一、逐号的查询,整个过程所需耗费时间、人力较高,而病案数字化关系系统的应用只需在对应系统内进行相关索引字段,便可在几秒内搜索出较多历史病案,且能够精确分析统计所需数据,最大化缩短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提升病案部门整体工作速率。与此同时病案数字化管理你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检索、查阅功能可以提高相应病案阅读准确率,有效促进医院整体病案资源实际利用率。

(4)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能够确保医院病案本身实质性价值得以完全体现;其数字化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能够使多部门所需各种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查阅。比如教学、医疗、科研、领导决策等,使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效果能顾充分发挥,景观扫描病案电子文档,相应管理人员可集合计算机网络按,按照运用权限将其进行所需部门传递,整个操作流程会产生相应传递日志,确保数字病案能够直接运用权限控制病案各页面,使病案完整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比如在明确病案存储安全且验收之后,对所录制影像、数据均会留有备份,相应管理人员可制作成对应副本来进行异地保存,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认为灾害时整个医院病案信息也不会因此受到损坏[2]。

三、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时,明确其是经过网络支持,权限局限等实现医院病案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其大部分资源授权应用、异地运用等均要进行数字化管理,在授权后对应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调阅病案资料,以数字化的病案管理系统进行网络传输。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促进了工作人员查阅使用病案效率,但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网络安全性也应进行全面分析把控,建立良好完善的防火墙,确保整个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病案资料网络泄漏的状况发生。结束语通过对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可以看出其相较于传统的医院纸质管理,整体所具有的先进性优势较为明显,其打破了以往医院病案管模式,有效解决了病案管理占用空间大、纸质资料多、查阅困难等多项问题;总体来看,臂杆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对我国医院行业能够高效、稳定、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陈永枫.某部队医院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改进[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07):660-661.

[2]金晔萍,倪慧萍,严书欢,等.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病案质控中的应用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02):111-112.

数字化病案信息平台 篇5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展对于构建湖南省地理信息服务群,实现国家、省、市县多个级别的联动一体化服务,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该平台已经应用于省电力公司、省公安厅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既共享了资源,又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还能够对数据保质保量。

作 用

建成全省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用信息化技术消除分级管理、部门利益造成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可以解决跨地区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集成应用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测绘实行分级管理,国家负责1∶100万-1∶5万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和更新,省级负责1∶1万、1∶5000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和更新,市级负责1∶500、1∶1000和1∶2000比例尺地理数据建设和更新。数据建设和更新的费用也是各级财政分别投入,国家、省、市三级地理信息数据很难集成共享。

但是通过各级各自按照统一标准负责建设和维护更新本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职责权限没有改变,但可以通过网络和离线镜像等信息联通集成方式,实现各级地理信息数据协同统一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近10年来,各个行业部门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但因政策限制和部门利益等原因,各行业之间以及各行业下属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大多是孤立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且难以为政府决策、应急等提供统一快速有效的信息支持。

但是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搭建的各类专业系统,其地理底图是相同的,坐标是一致,接口和服务标准也是规范统一的,所以能够极大地消除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为政务管理提供快速有效的信息支持。

同时,还可以提高地理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建设政务版和公众版平台,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普通公众提供权威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增值开发环境,消除因数据涉密造成的地理信息公共应用瓶颈。

地理信息是涉及国家秘密和事关国家安全的涉密信息,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在非涉密网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脱密后的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为社会公众服务,相关公司可以基于公众平台开发各类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比如旅游、租房、房产等系统。

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免费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供用户使用,但希望能收集到各行业专题数据用于地图更新,再将更新后的成果及时返给用户使用,实现地理信息数据使用和更新的良性循环。所有用户按照统一标准构建各自的专业信息系统,各自维护自己的数据和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架 构

“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三级节点架构,即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级分建的方式进行建设和运行。每个节点都包含服务层、数据层和运行支持层3层技术结构,每层技术结构又包含了3个主要内容。如服务层包含门户网站、在线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数据层包括基于实体、细化分层,适于在线服务和涉密版加公众版;运行支持层包含网络(涉密加公开)、存储与服务、安全保密。

公共服务平台包含了5类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即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目前已经建成的湖南省地理公共框架数据包括1∶2万、1∶5万、1∶1万的矢量电子地图,15米卫片、2.5米卫片、1米航片、0.2米航片的影像电子地图,1:5万的高程数据,1∶5万、1∶1万的数字地名39万余条,导航兴趣点4万余个,1∶5万、1∶1万的地理实体数据等,同时,还包括涉及科教文卫的37个兴趣点图层的专题数据。

公众版和涉密版的区别是涉密信息内容过滤,数据空间精度降低很多。

平台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资源元数据、地理信息浏览、数据存取和数据分析处理等4种基本服务类型。

公共服务平台已完成软硬件环境的搭建,包括软硬件、网络设备的购置、系统部署和调试,在国土资源厅系统内实现政务网络上的互联互通;与政府和其他厅局因政策限制等多种原因网络没有联通,并且网络带宽仅为2M,这条专线还负担着行政办公信息流转。

目前,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共建共享主要有3种推广模式,即与国家共建共享、在厅局中的示范效用和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在湖南省厅局应用上,省国家安全厅、省公安厅、省发改委、省应急办、省水利厅、省电力公司等都应用非常好。

在数字城市的应用上,目前郴州、益阳、长沙被纳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试点市,并已通过省级预验收,计划今年年底完成3个试点城市国家级验收。列入推广城市的岳阳、株洲和湘潭,目前正处于项目建设阶段。其余8个市在今年全面启动,计划到“十二五”末完成全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问题与建议

目前,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没有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保证平台权威性、唯一性的政策法规和执行机制。

对此,湖南省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华亮春表示,这需要政府牵头加快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使用的立法,需要各厅局支持和配合,大家齐心协力,推进平台的长效运行,共同建设好“数字湖南”并加快应用推广。

其次,数据资源尚不够丰富。在8月22日,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演示的《数字湖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进展》的PPT上列出了三期解决方式。

近期,收集和共享“数字城市”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区0.2米、0.1米、0.05米高分辨率影像,部分城市核心区的三维景观数据;收集和共享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项目覆盖全省范围优于0.5米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增加基础测绘经费投入以加快基础测绘更新频率,用最新的基础测绘成果丰富和更新平台数据。

中期,探索互利共赢机制,聚合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地理信资源,如高分辨率影像、立面街景、三维城市模型、导航电子地图等,实现协同服务;通过共建共享机制,收集各厅局专业部门的数据资源,丰富和更新平台地理信息数据。

远期,随着平台应用范围日益增加,可以统筹集中地理信息资源建设财政投入,按照“主要城区和重点区域半年更新一次,县(市)城区和次重区域一年更新一次,其他区域两年更新一次”的计划采用定期航飞和购买卫星影像的方式加快高清影像数据的更新频率。

再次,电子政务内网(涉密网)尚未建成,纵向上国家、省、市测绘部门难以联通,横向上测绘与相关政府机构、专业部门相互隔离,这就需要加快网络设施建设速度,条件成熟一个,联通一个。

上一篇:登记实务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