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团队质量

2024-08-19

管理团队质量(精选九篇)

管理团队质量 篇1

关键词:护理团队,管理品质,护理质量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直以来, 我院护理部以发展求创新, 注重护理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适合医院护理发展的管理方法。为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科学化管理, 我院成立了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及12个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在抓常规制度落实的基础上, 根据医院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护理质量管理举措, 制订了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入院患者告知制度等, 实现细节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重点抓好环节管理, 把管理标准量化、细化, 病区责任护士实行首尾 (入院、出院) 负责制, 以护士的真心、爱心和耐心换取患者的放心、安心和舒心, 医院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1 实施人性化管理, 打造和谐护理团队

1.1 建立健全护理各项规章制度

1.1.1 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 由各质控组长负责全院护理质量安全控制、培训、科研, 护士长及责任护士负责科室护理质量安全控制。

1.1.2 完善护士长管理制度

护理部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 对发现的护理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整改措施, 并提醒大家时刻注意护理质量安全。要求护士长强化管理意识, 熟悉管理程序, 学习人文管理, 做到“敢管、会管、严管”;要求护士长加强业务学习, 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护理部每月对护士长的管理进行全面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报人事科, 与绩效工资挂钩。

1.1.3 完善护士管理制度

(1) 严格执行护士持证上岗, 加大护士培训力度, 每月对新上岗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 并公布考核结果, 以增强新上岗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 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 对全院护士实行分层级管理, 每月在各层级护士中抽考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鼓励护士积极参加院内业务学习和护士分层级培训及撰写学术论文、申报科研项目等, 努力培养一支专科技术水平过硬、护理技术精湛、服务质量一流的专科护理队伍。

1.1.4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强化护理质量安全意识

护理部成立了12个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每月对各临床科室的特级、一级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 健康教育与护患沟通, 护理安全管理, 消毒隔离, 急救物品完好率, 护理病历质量, 护士行为规范,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项目进行督查, 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 对护士进行指导并对整改效果进行再次督查评价。

1.1.5 规范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我院于2011年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以来, 不良事件的漏报、瞒报现象大大减少。科室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后, 护理部视情节组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下科室查看, 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并督促科室护士长组织各层级护士进行学习、讨论与分析, 引以为戒。加强细节管理, 做好安全知识宣教, 从根源上防止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1.1.6 完善护理会诊制度

我院于2011年完善了护理会诊制度, 自护理会诊制度规范运行以来, 针对临床科室存在的护理业务、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 组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及专科护士共同分析、研究, 提出解决办法, 增加了各科室间的交流, 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解决了护理难题, 充分发挥了中高级职称护士的作用, 培养了护士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护理专业的价值。

1.2 关爱护士

(1) 我院采取一系列关爱护士的措施。每年国际护士节给护士发放节日慰问品, 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定期进行护士满意度调查, 充分了解每位护士的家庭生活状况、工作情况, 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使护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2) 在医院“快乐地工作, 幸福地生活”工作理念的指引下, 实行预约排班, 让护士有更多可支配的业余时间;积极疏导、缓解护士压力, 让他们在爱、理解和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工作;关爱每一位护士, 让每一位护士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患者。这些措施实现了护理管理者、护士、患者之间的和谐相处。

(3) 把时间还给护士。病区所需要的物品及药品、检验标本的收送均由专门人员完成, 让护士有时间全身心地为患者服务, 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服务宗旨。

2 建设护理文化, 塑造护士形象

近年来, 我院更换了护士工作服, 规定了冬、夏换装时间;护士佩戴医院统一发放的头花、胸牌;制订了护士行为规范, 例如上班不能接听电话等, 使护士面貌得到了彻底改观。我院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比赛, 如理论知识竞赛、礼仪表演竞赛、护理技能大赛等, 通过各种比赛,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展示了护士的职业风采。

良好的护理技术操作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为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此, 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 每年选派优秀护士参加省级护理技能大赛。我院护理团队多次在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提升了护理团队在全省的知名度, 为医院增添了光彩。

3 通过各项激励机制提升护士内涵

荣誉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极大地调动了全院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我院自2011年起开展岗位技术能手、优秀带教教师、优秀带教护士长的评选活动以来, 增加了护士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增强了全院护士的服务意识, 转变了服务观念, 规范了服务行为, 大幅度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4 温馨服务, 营造和谐护理环境

(1) 提供温馨的门诊服务, 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导医将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合理的导诊服务, 使每位来院的患者受到更贴心、更专业、更优质的细节化服务。

(2) 为住院患者营造人性化、舒适的住院环境。把病房建成患者的“家”, 热情接待患者,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10分钟内与患者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所需, 每日为患者整理床单元两次, 病房放置健康教育宣教手册, 张贴温馨提示, 处处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3) 对新入院患者实行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12位患者, 全面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宣教等工作, 实行“无缝隙”全程护理。

(4) 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根据患者病情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饮食计划, 悬挂于患者床头并进行详细讲解。

(5) 护士每天进行床头交接班, 到床边详细询问患者基本情况, 例如睡眠及饮食情况, 让患者在亲切的问候中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6) 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主要了解护士的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患沟通能力及服务态度等, 把患者的意见视为宝贵财富并作为整改工作的重点, 对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及时满意地解决。

(7) 出院做好“延伸服务”, 使患者出院后仍然可以得到护士的关爱。每个科室设立患者出院登记本, 对出院患者定期随访、慰问, 并进行健康宣教, 赢得信任与信誉。

5 讨论

根据PDCA管理, 实行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计划:分析现状, 发现问题, 制订考核内容及质量标准, 并设定权重系数。制订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包括护士分层次培训计划、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考核评分标准、各级各类护士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实施:护士长管理各类护理质量督查表、护理缺陷上报表, 制订针对性督查表, 包括血糖监测护理质量督查表、输血查对护理质量督查表、PICC置管及维护督查表等。检查:根据下发的考核标准, 护理部查、科室查。具体检查方式有:查看各类记录本, 查看原始记录 (质控原始记录、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试卷、带教教师备课本或备课资料) , 提问护士, 检查护理质量分析会落实情况等。处理:了解护理动态、发现薄弱环节、修改工作计划、制订整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对患者满意度、各类护理质量督查表、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通过率、培训出勤率、专科护理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显示, 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显著, 各科室能根据科室特点及时完善、修改目标计划, 提升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品质。

打造教学团队 提升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65-02

一、打造教学团队的主要措施

(一)研发团队综合培训项目,提升团队综合职业技能

为了促进团队成员在技能及课堂教学、编写教材等能力的全方位提高,笔者制订了详细的团队培训工作计划,设计了一个组合部件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从图纸设计——零件加工——企业培训——实践教学——校本教材——职业资格认定等,整个培训过程都以所设计的组合部件为主,这样一个培训结束了,教师们的能力提高了,相应的教材也出版了,个人的荣誉也获得了,真正达到了个人收益、团队成长的目的。

(二)设定团队技能大赛项目,加强大赛与教学渗透

为了参加省级技能大赛,我们组织了大赛项目组,由团队负责人担任项目组组长,成立车工、钳工、数控车、数控铣为代表队的集训队,每一个集训队由一名技能教师与一名该项目的课程负责人或者骨干教师组成。如车工项目训练队教师都是团队成员,负责把好技能关,同时深入研究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他们共同负责训练队的日常训练,共同承担训练队的比赛任务,共同享受大赛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三)参与“文明风采”竞赛,彰显团队教师教学魅力

参加省级“文明风采”大赛前,团队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大赛标准,进行工作任务分解,确定任务时间,并定期开展企业市场调研、校内学生学习调研。在调研中,收集了学生的实习、工作的体会和心声,采集了学生各方面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制订了三年成长规划,介绍优秀学生事迹等。“文明风采”大赛彰显了教师的指导魅力。

(四)开展专业集体课题研究,提升团队科研能力

教师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但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心血,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才能够完成,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不愿意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为此,数控团队首先研究选择了集体的研究课题,然后在集体研究的课题基础上团队教师再研究自己的个人子课题。这样先有团队的工作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再有个人工作的良机和专业的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就会水涨船高。

(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团队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论文水平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反映教师对知识和经验的归纳总结能力,但许多教师不愿意亲自动手写。针对这样的现状,团队要求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结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的需要撰写和自己有关的论文,即把论文的撰写作为一项团队的工作任务,同时把论文的撰写作为自己所教课程的经验总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要求每人每年必须提交1篇论文参加比赛,最后根据论文的奖项给予教师不同的奖励。

(六)组织课堂教学大赛,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的根本在于课堂教学,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目的在于课堂教学,如果抛开课堂教学,团队工作就无实际意思。所以,数控团队要求所有的团队教师都能认真上好课,做到“教学五认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系列团队建设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以2012年为例,团队参加技能大赛取得省级4金8银3铜和国家级1银的好成绩。机械专业获专业优胜奖;参加省“文明风采”大赛获得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在科研方面,数控团队申报集体课题1项、市级个人课题3项。参加省级论文评比活动,获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设想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任课体系,确定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度

将现有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分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CAD/CAM课程三大类,所有教师选定一至两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保证每个教师肩负基础课程加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工作,并且确定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责任人,给以责任人一定的课时补贴。

(二)制订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底线约束制度

团队每学期对教师开展常态化绩效考核,考核他们的常规工作成绩、教科研成果,并进行适当的奖励。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求参加规定的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仍不合格的可以纳入人事制度考核并限期整改。

(三)成立“MAT”综合服务公司,定期开展社会专业服务

成立由团队教师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公司,定期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作,承接企业适当的产品加工任务,保证团队教师经过MAT公司的实践,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且能研发出适合教学的各个工种的技能教学项目。

(四)建立团队教师选拔机制,增强团队发展后劲

团队定期选出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参加国际国内培训的机会,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应选定具有良好师德、高深技能、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后备人选,让责任人和后备人员共同带领团队开展工作。

(责任编辑:章跃一)

Constructing Teaching Faculty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 Case Study

YAO Jian-an

(Nanjing Puk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jing 2118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is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With the collected data of team work, this essay brings forward the perplexity, illustrates the measure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work plans to construct a well-organized and energetic teaching faculty with high morality and great achievement.

管理团队质量 篇3

一、项目团队在质量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一) 项目团队的含义

团队就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集体, 每个“质量工程”项目都是由一个项目团队来承担的。一个团队的发展都要经历形成、振荡、正规、成效和终结五个阶段。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的团队是正处于成效阶段的成熟团队。

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 一个真正优秀的有效团队应该对项目目标有清晰理解, 成员角色和职责的期望明确, 目标具有导向作用, 高度的合作互助和高度信任[1]。质量工程项目团队中的负责人大多是学科带头人, 他们在教学或学术研究中的造诣很深, 在项目团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 个人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 唯有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才会获得无穷的力量。所以, 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既要重视发挥项目负责人的核心作用, 更要注意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 项目团队在质量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具备一般项目管理的特征, 因此, 所有质量工程项目的稳定开展需要优秀项目团队从事项目研究与开发, 经过合理人员配备的团队为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经过合理人员配备的项目团队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很强的凝聚力、融洽的交流环境、明确的角色划分, 这些完美的团队特征, 促使团队成员共同致力于项目的开展。其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不断增强, 不同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无论是在学术探究上还是在知识传授上, 团队的紧密合作为项目的开展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一个有相关知识、技能互补的项目团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 从整体上提高项目研究效果和质量。最后, 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不但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还可以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的传帮带作用, 形成以项目负责人为中心的优秀项目团队, 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

二、质量工程项目团队存在的问题

已经获得质量工程项目立项的团队应该是处于成效阶段的成熟团队, 此时的团队已经相对稳定并能有效地运作, 但同时团队有可能会存在停滞、骄傲自满等潜在问题。这些危机如果不被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注意, 有可能导致团队效率下降等情况的发生。因此, 作为管理者、负责人或者项目成员, 应该注意并发现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 尽量避免和消除这些问题, 使项目团队健康、有序、有活力地成长, 保证质量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一) 项目团队创造力缺失

1. 质量工程项目获得立项以后, 项目团队成员可能由于先前的良好成绩和工作能力而骄傲自满, 且沉溺于已取得的荣誉, 对项目的继续开展逐渐冷漠。项目最初的目标和激情不再强烈, 各自似乎已经找到自己稳定的归属。因此, 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 团队往往采用习惯的思维和做法, 对新事物和新问题的态度是回避风险, 不愿接受挑战, 团队整体能力和战斗力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2.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的目团队, 成员间相互信任, 并且相处融洽, 自己的真实感情或信念会不知不觉地隐藏起来。他们发现, 作为团队的一员, 与群体保持一致比成为干扰力量对他们更有利, 逐渐地, 创新的观念、多样性的观点就随之消失了[2]。

(二) 项目团队士气下降

1. 质量工程项目获得立项以后, 项目启动时的共同目标开始逐渐模糊, 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逐渐丧失, 团队变得困惑和涣散。这时的项目团队成员有可能没有明确的工作方向, 或是具体的工作目标与项目目标毫无联系, 他们有人可能会偏离项目团队去做其他事情, 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 削弱团队的凝聚力。

2. 项目进展过程中, 团队成员存在立场、观念、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意见, 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但由于沟通不畅, 成员间会产生冲突, 假如处理不当, 就形成恶性循环, 有可能使团队内部的冲突增多, 变得无法沟通。不和谐的团队气氛导致团队力量急剧下降, 甚至会出现项目负责人一个人承担项目的情况。

3. 项目团队没有绩效考核和管理, 绩效考核体系粗糙, 项目负责人荣誉过高, 公平性差等等。这一系列情况的发生都属于绩效管理不足, 由此, 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因好的成绩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而产生挫折感, 可能出现不满情绪, 对团队和负责人失去信任。种种问题累积将导致团队士气涣散[3]。

三、借鉴企业团队管理思想, 提出团队管理的策略

(一) 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与宽容的氛围

团队文化是指在团队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以及为团队成员所共有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念。优良的团队文化能够深入成员内心, 使成员紧密团结, 荣辱与共。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 把团队培养成学习型团队。

硅谷设计公司IDEO的经典合作方法——头脑风暴法, 就是频繁召开头脑风暴会议的企业文化, 每人每年都要参加大量的团队会议, 在会议上交换隐性知识并拓展这些知识, 与会者所具有的不同知识和项目经验促成了新事物的产生[4]。会议带来创新, 在项目顺利进行的过程中, 应该定期召开项目团队成员会议, 进行知识交流或培训, 例如, 参与项目决策、阶段目标制定、人际沟通培训、冲突解决等, 这些有助于团队作风的形成。

2. 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作为团队负责人, 要信任成员, 培养团队成员的成就感;要开诚布公, 利用多种方式, 让每位成员充分了解项目进展信息;鼓励成员发表看法, 做到坦诚相待, 客观公平。失去沟通, 即使是最好的决策、最富有创新的建议或最完善的计划, 也发挥不了作用。

3. 增强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首先, 在制订项目阶段计划时发扬民主, 充分征求成员的意见, 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团队成员也愿意积极为自己亲自参与制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其次, 团队负责人及管理者应积极帮助团队成员进行职称发展规划, 让成员能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我价值, 为项目团队带来更多的价值。

(二) 促进学校制度改革, 营造有利于项目团队管理的制度环境

有利于项目团队管理的制度环境, 是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1. 权力分配制度。

在高校内部, 各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团队一般听命于行政机构, 这虽然有利于统一指挥和提高决策效率, 但削弱了项目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从而影响项目创新性开展。因此, 在制度上将质量工程项目团队的管理权力下放, 扩大团队的自主权, 在完成项目的方式、进度安排、成员流动、团队内部考核、不合格成员的淘汰等方面, 皆由团队及项目负责人做出决定, 增强项目团队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管理层要转变角色和工作方式, 由发号施令者变换为团队服务者, 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

2. 绩效考评制度。

对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评估和考核无非是职称评定、教学科研奖励、津贴等等, 但就目前大多数高校政策来看, 几项评估和考核往往都只认第一负责人或排名前几位参与者, 其他合作者的贡献常被忽视, 这种评价体系破坏了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因此, 必须探索有利于高水平项目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在考核过程中要对项目团队采用政策倾斜, 在考核机制方面要兼顾业绩考评、工作能力评价及工作态度等多方面, 促进团队不断地改进工作效率, 使团队致力于项目目标的实现。

(三) 加强团队激励方法的应用, 焕发团队士气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 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采用激励手段, 对打破项目团队存在的骄傲自满的情绪, 打破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的局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重视目标激励的力量, 项目目标体现了项目成员工作的意义, 因此, 要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团队成员, 要每位成员坚信本次项目的目标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项目顺利完成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样, 项目团队就可以对团队成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留住成员的心。其次, 发挥榜样与感情激励作用, 允许失败、容忍不切实际的想法, 强调开放的系统思维方式, 在解决新的问题时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 促进成员间平等、亲切感情的产生。最后, 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 物质与荣誉并重, 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过程中, 个人的贡献已经开始呈现, 除了必要的物质奖励, 荣誉奖励更是必不可少, 团队成员能够获得高度评价是满足自身自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石建平.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效项目团队的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 2007, (9) .

[2][3]詹振波.成熟团队潜在危机的分析及对策[J].大众科技, 2005, (12) .

发挥团队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4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一直信奉的座右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无非两大法宝。一个是同头教师之间的合作,另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同头教师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是集集体的智慧,本学期,我们英语集体备课前做到“三有”即:有负责人、有主备人、有教案;备课时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人、定记录员;“五备”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后做到“两个跟踪”即:跟踪听课,跟踪评课。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每周五下午,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备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先进行单元总体备课。找出重点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重难点。接着在进行每一课时的备课教案。合理分配单元的重难点。把知识点分散到每一课时,有利于减轻负担,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也有利于学生接收新知识。必要时,打破课本的内容安排,合理布置一个单元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科学而谨慎的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课上讲授时教学环节的设置,习题的精选,备学生,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梯度合理的问题。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课的教学,大家一起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教具的使用等,都力求精益求精。如对话教学,要吃透教研室张主任推广的四步教学法,感知语言,理解含义。学习语言,掌握例句。内化语言,举一反三。综合运用,拓展提高。但要灵活加以运用,不能生搬硬套。经过一起制定出来的通案,然而,对于每一位教师千万不可拿来就用。还要在通案的基础上形成个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特点,适当加以改进。

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讨论与切磋,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探究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生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备课集合集体的智慧和经验,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研究教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生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学习小组的有效开展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科学的划分小组,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确实受到了成效。在班级中划分了阅读小组、单词检查小组、写作小组等。学习小组划分要慎重思考,做到科学合理,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将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7—8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具有特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取长补短,使小组合作的结果真正体现出集体智慧的力量。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之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下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员等,可采用激励性语言,还可以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发布。每月让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参与交流讨论,规范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小组长的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轮流机制。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落实具体的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使每个人能在不

同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完善,避免了出现好学生占居着整个小组的发言大权,中差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当“配角”的局面。使得更有意义,更具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顺利展开。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有很深的感受,尤其对于去年这一届的初三,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初二升初三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区九所中学占第七位,有人开玩笑说,“就是把孔夫子请回来,也无可救药”。但我们三位初三教师就不服输,一定要改变现状。于是,我们就坐下来一起探讨,从每一节课的单词、短语、句式精细到每一个例句,每一个习题。我们的原则是:不怕慢,不开快车,边讲边弥补。到了下学期,我们经常回家备课,认真研究模拟试题,尽量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中考临近,是我们最艰难地时刻,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我们要创造奇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中考,我们成功了,双桥区九所中学我们位居第二名。可想而知,没有三人的齐心协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痴人说梦”。

常言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才能集思广益,集众家之长。如果没有合作,个人单打独斗,那么你就会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永远不会注入新的血液,当然会死气沉沉。在合作中,我收获了成绩,收获了能力,收获了自信。我在合作中得到了锻炼,在合作中成长。以后,我们会把双中英语组的优良传统,“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优良传统持续下去,让他在双中开“合作”之花,结“合作”之果。

管理团队质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室拥有护理人员25名, 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 (30.25±1.69) 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6人, 护师6人, 护士12人。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护理团队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 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52例, 女48例, 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 (58.23±2.79) 岁, 观察组男54例, 女46例, 年龄41~70岁, 平均年龄 (57.98±3.46)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麻醉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外科手术护理, 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将患者病情告知医生, 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2.2 护理团队管理

(1) 成立手术室护理团队:将手术护理人员分为5组, 每组5人, 每组设组长1名, 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者担任, 组员4名。组长的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团队人员参与培训学习, 开展相关新项目, 并与各科室主任进行沟通、协调, 及时将建议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科室主任反馈。 (2) 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护理团队根据手术室存在的问题将风险事件归纳为5类, 包括医院感染隐患、差错事故、意外情况、岗位职责不明、护理记录不全、不准确不及时等。 (3) 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团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 应了解及尊重患者需求, 善于倾听患者建议, 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同时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听取护理人员建议, 积极为护理人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矛盾, 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及平台,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创造性及积极性, 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工作潜能。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团队成员应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合作关系,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及合作, 培养良好的团队默契, 营造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 (5) 建立团队准则及规范:为确保良好的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团队准则,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 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建立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

1.3 评价指标

(1) 护理质量:实施护理管理团队前后由护理组长向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文书管理能力, 每项内容为100分, 分值越高, 护理质量越理想。 (2) 护理满意度:实施前后向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问卷共设置25条问题, 每条问题分为1~4分, ≥90分为满意。 (3) 护理错差:由护理组长记录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团队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护理团队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差错率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配错药、文书归档错误、遵错医嘱、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3 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提高医院的社会适应性及患者满意度, 医疗管理者应创新服务理念, 注重团队合作, 实施人性化护理, 以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4]。手术室作为医院中特殊的科室, 由于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特殊, 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机会较多, 因此护理差错率发生风险也较高[5]。相关研究[6]认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对降低护理差错率、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本院手术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 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团队管理, 通过实施护理团队管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率, 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建立护理团队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性及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提高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使得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7]。此外, 护理团队模式加强了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间的沟通及交流, 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及了解,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并形成了护理人员自我完善及自我提高的工作氛围, 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8]。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表明护理团队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专业技能, 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配错药、文书归档错误、遵错医嘱、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 实施护理团队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实施护理团队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安蒙, 李红玉, 高博, 等.层次化护理团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与哲学, 2012, 33 (20) :45-46, 69.

[2]邹小芳, 胡结养, 杨丽华, 等.组建学习型护理团队对提升优质护理执行力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4) :59-61.

[3]江方正, 徐金中, 郑桃花, 等.护理组长在SICU内护理团队小组制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0) :4890-4891.

[4]李德霞, 赵淑坤, 吕英华, 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1) :974-976.

[5]何利君.护理团队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5) :1060-1061.

[6]陈明, 聂萍, 杨彬, 等.2-溴-3-乙磺酰基吡啶的合成[J].农药, 2010, 49 (5) :326-328.

[7]吴欣娟.护理团队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6) :8-9.

管理团队质量 篇6

某中心辖区共计二十二个社区,服务人口数量近八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万余人。中心下属有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尽可能严格按照医、护、公卫医师4:5:1这一标准比例完成配比,促使每一个社区都尽可能配备一定数量的全科医护人员以及公卫预防人员。在分析工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各团队工作计划的制定,在每个月月初对各团队服务任务进行量化,同时还要对上月完成的工作量进行量化统计[1]。按照各管辖区域实际情况,计算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标化工作总量,在已制定的团队工作例会的基础上,分析工作质量的实际完成情况。设计并发放出责任医生联系卡,将上级部门调整的服务项目信息上墙公示出来[2]。尝试推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理核定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等岗位配置标准,优化人员结构,推动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实现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工作机制。

2 工作职责内容分析

2.1 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公交站台LED屏、出租车顶灯的健康知识宣传。针对实际情况分析重点疾病、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卫生问题,同时还要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健康促进活动等。促使全科医生在诊断治疗患者的过程中,进一步重视随诊健康教育意识的作用,增加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促使其最大程度的贯彻于干预的整个过程中[3]。

2)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举办专题讲座,同时开展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分析居民、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缺乏的知识认识进行强化宣传,提高其认识。

2.2 促使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完善全科医师团队签约服务的功能,借助市级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对签约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按照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以及疾病恢复期人群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大数据应用方式,对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梳理、规范和数据整合,将健康相关信息全部整合到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动态管理,逐步完善体检、分析、指导、监测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将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解成若干最小环节,为自下而上的绩效统计、质量控制和自上而下的过程监管、考核兑现奠定基础,推动就诊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人人参与、网格兜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促进与推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在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的基础上,与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合作,制定我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增强各中心中医科室的服务功能,在有条件的中心增加温针、耳穴等服务内容,逐步提高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同时在黑油山老年社区建立我区首个“中医工作室”,实现“中医+康复”服务模式,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逐步推广中医膳食理疗、养生食补、调理保健等特色养生服务。

2.3 促使团队考核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工作质量指标通过二部分体现,医疗预防质量指标和群众满意度测定。前者按照质量控制中心要求执行,后者由社区居民按月抽查测定。质控组每个月质控检查团队工作,选用问卷的方式以及电话核实等,记录居民对责任医生的满意度,并可统计分析知晓率情况,同时把质控检查结果有效的结合绩效奖励,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团队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全科医疗服务团队的主要责任主体。在组织实施全科医疗服务团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主动签约联系责任区居民家庭,居民医疗认识从根本上提高。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借助双向转诊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全科医师团队签约服务工作,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严格把关质量,促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完成长期探索之后,居民对于责任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逐渐认同工作,对实施的效果非常满意。同时提升了自我的保健意识,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更有利于全科医疗服务团队的服务进一步深入人心,促使其得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今后,我们还会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实际情况的需要完成进一步的探索分析,争取为社区的居民付出更多的优质服务,不断的继承发扬先进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芹,陈丽萍,钱春燕,居健惠,鲍勇.上海市嘉定区全科服务团队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1,11:1765—1767.

[2]杨虹.全科医疗服务团队服务模式与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03:168—169.

管理团队质量 篇7

一、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教师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质量中第一要素的保障体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教师们基于 共同的兴趣和目标,旨在通过合作学习机制不断深化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内涵发展组建成为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正式团队。这一正式的专业教学团队在高职院校教师的 教育专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专业建设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进行教学科研和凝聚人才的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教育、学术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搞专业建设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教学质量好、学术造诣深厚、师德高尚,在教学、科研中起带头作用的师资队伍,以及一个高水平的结构优化、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真诚奉献、充满生机、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学科教师梯队。学校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和学术上的专业强势, 形成“名师带头+学术骨干+团队协作”的作战方式, 打造一个高效、全能、精诚协作、富有朝气和活力的骨干梯队,全面提高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这既是教学团队提升专业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也是教师中的每一位成员实现自我超越的需要。

(二)突出学校办学水平与特色的需要

突出学校办学水平与特色,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构建一支创新型的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结构优化、技能互补、素质精良、协作沟通,有利于教师自我发现、自我拓展并从而关注专业兴趣,实现个性化成长。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形成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有效凝聚,形成具有特色的团队,共同协作完成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深化,在培养团队的特色中形成和强化优势,产生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成果,从而体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独特的魅力。

(三)人才培养质量与提高就业率的需要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强则学校强。因此,教师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必定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团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队伍格局,把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建成一支复合型教学团队,扩大教学团队规模,推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强团队教学与学术内聚力,有效地凝集教师群体智慧,并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提升专业技能,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以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教师处理复杂教学问题的实战能力,确保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教师团队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需要

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建构专业教学团队,对教学和科研合力的形成,它提供了已然的条件,极大地发挥了教师各自的优势,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将优势专业和优势教学团队的价值发挥到极限。跨学院、跨系、跨专业组建的教学团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专业知识的积累,大家围绕着共同目标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系统,推动着教师创造力的不断涌动。

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是一个科学、理性的过程[1]。由于我们经验不够丰富,实践时间又短,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虽不乏热情和主动精神,但无论是教学团队自身建设还是教学团队的外部环境建设,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团队教师缺乏实践能力,领头羊式的专业负责人缺乏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建设起步迟后,而且高职院校大多是通过“三补一改”组建的。在校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普遍低下,“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结构不合理。伴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大幅扩招,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要建立良好的用人以及合作机制。比如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师没有及时招聘到校,大多数专业教师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职业教育,他们虽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使他们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而兼职教师虽然实践技能和经验比较丰富,但普遍缺乏教学技能,不善组织教学与课堂管理。因此,这两者执教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质量。

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作为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团队的核心,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师资来源、培养方式等,相当数量的专业带头人在专业、课程建设、公众协调影响、校企资源优化以及团队带动力等方面还比较弱。大多数专业带头人还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参与技术成果转化,去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求,最终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教学团队没有整体意识,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有些教师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整体意识,更没有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由于不需要坐班,又是独立授课,团队之间缺乏必要的教学沟通与探讨, 团队观念比较淡薄,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个人的,势必造成教学工作的反复和矛盾。更甚者,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行其是。其教学模式墨守成规,不愿进行自我探究、探索和创新,个人行为导致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无法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所体现出来的只是个体发散,一团散沙而已,大大消弱了团队建设的意义和作用[2]。

(三)师资团队成员结构缺陷,“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教学团队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短,加之近几年连续扩大规模和扩大招生, 各个院校都引进了大批年轻教师,导致教师年龄结构上断层,如40岁以上的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总体偏低,专业教学团队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不能完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双师型”是一个合格职校教师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大部分教师很少实践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不多。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的专业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甚至连像样的专职理论教师也没有。“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欠缺的师资培训力度,缺乏科学的团队间竞争机制

从团队建设来看,团队中专业教师知识已经老化,理论水平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发展新时期、新变化下的新趋势、新要求。根源在于一些学校没有采用激励性和强制性等措施,没有给教师提供应有的后期培训,这势必导致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进一步充电的想法。而学校对教师的培训重视度不高,没有应有的计划性的培训渠道、培训措施和培训经费,教师也就无机会继续学习、及时充电、更新自我的专业知识结构。此外,目前大多数院校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不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导致了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课题、成果、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形成了“能讲不能做”的教师群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团队整体的打造,导致团队建设的培育没有效率。

三、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培育机制

专业教学团队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目标。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地依靠行政指令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组织到一起,并不一定能形成合力。和谐的团体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满足一定的条件、经历一定的“磨合”过程才能建成的[3]。

(一)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打造结构优化的专业教学团队

1. 遴选合适的团队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领头羊,是团队的骨干和核心,是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者。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起到了团队的灵魂和核心作用,使团队形成很强的凝聚力,确保团队共同目标的实现。如何造就一批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扎实的技能、娴熟的教学技巧又独具人格魅力的领军人物是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的前提。对此,要引入竞争机制,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首先要从现有教师队伍中培养选拔带头人,这对于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切实把那些具有一定的资质,能够无私奉献,道德品质高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亲和的人格魅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正直、正派、受到同行尊敬与信任、引领团队发展和进步的具有相当领导管理能力的人员、选拔到这一岗位上。其 次可以从社会引进、招聘带头人。在国内外相关行业及企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师级人才、能工巧匠或能把握业内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的专家或领军性人物担任专业带头人,逐步建立起双带头人体系,即一个为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另一个为从行业或企业引进或聘任的专业带头人,使两个专业带头人的优势互补,迅速提高其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 建立团队带头人负责制

所谓不筑梧桐枝,焉有凤凰来。要筑梧桐枝, 就必须高投入。工资、房子、车子等都要为“凤凰们”准备好,解决好。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团队运行机制,实行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明确带头人建设规划、职责范围、项目进度、岗位聘任执行制度[3]。对于团队建设的规划,团队带头人具有领导、指导、管理、奖惩、激励和成员去留的建议权和决定权,并对团队成员实行动态管理。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的计划认真展开工作,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提升团队在同类院校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对做出有形业绩和成效的团队带头人,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职称评聘等各方面的奖励倾斜,在财务自主权、学术自由权、权利分配权等方面为带头人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提高其学术权威的公信力。

3. 实施带头人培训的力度

团队领导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幸福观等,对于打造团队精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团队是需要营造的,高竞争力的团队是需要管理的,而不是搭建的。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训力度,从制度入手,制定规则办法。为了不断更新其教育理念,拓宽视野,要派遣其赴欧美发达国家企业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其技术研发能力,完善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提升自身影响力。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促进团队成员知识、经验、技能等的持续积累,提升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努力创造团队成员尽快成熟、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再现“1+1>2”的团队效应作用,确保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和战斗力的增强,从而高效领衔一支能管理、能教学、能实践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队伍。

(二)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为载体,优化教学团队建设

1.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指在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和声誉的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关键是打造出 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团队[4],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技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就其主体来说,特色专业主要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专业影响力大的专业带头人和一支由一定数量教师组成的年龄梯次、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且专业背景良好、业务能力互补的教师队伍。在此过程 中,建设特色专业的首要因素就是优化教师队伍, 这也是保障建设特色专业的根本条件。

2. 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指示范性课程,它具有一流教学管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材、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内容等特点。教育部关于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已成为立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条件之一。换言 之,一支一流师资队伍的形成和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优秀教学团队架构的优化过程。课程教学团队在高职院校主要以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建设、改革和深化而构建的一支校企专兼联盟的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专业与职业各异,是以培养企业行业所需、适应职业岗位群的人才为目标。校企专兼结合的成员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多方面进行分工协作,实现知识技能互补,相互承担职责,共谋双赢和多赢,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最鲜明的实践创新、亦教亦工、合作多赢的特色。

3. 课程群

课程群指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在知识、认知、方法、体系、问题等方面有着逻辑关系的若干门课程进行整合而组成的系列课程。目前, 在高职院校中课程群的建设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社会调研,跟踪产业发展趋势, 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制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实施方案,完善规范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文件,实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制,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完善教学改革过程、构建动态实用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现实的意义。以课程群为基点而架构的课程教学团队,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有效良好的教学技能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整合了课程内容,全面把握课程结构,形成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群建设链,实现精品课程群以“点”带“面”的整体效应。

(三)以公正合理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良性的团队运行机制

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开拓创新为目标,以调动团队积极性、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高效率团队正常运作的必要保证。公正、公平、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应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上制定,并紧密围绕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点而合理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组成具有特殊性,他们分别由各个专业领域的权威、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行业领军人物组成,他们渴望得到高度评价与认可,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一种自我肯定。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搭建舞台以充分展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自我优势,并给予他们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同时,基于“优绩优酬,以岗定薪,以绩定酬”的原则,实施多劳多得, 充分体现“公平公正,效率优先”的方针,让每位团队成员都能各尽职责,展示自我,发挥作用,为团队的持续建设和深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要突出教学团队的作用,就要避免奖励个体,重点体现和强调团队的丰硕成果。根据具体每个人在教学团队中所做的贡献和获得的成绩为依据,进行总量中的等级划分与分配,对于所获得的成绩给予奖金分配和发放。同时,要把不同岗位(即教师岗位与管理岗位、专职教师岗位与兼职教师岗位以及不同管理岗位之间)进行清楚划分;也要给有特殊贡献者或提供机会给学生就业的教师个体以及团队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另外,对那些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个人进行适当的激励,实行优上劣下的动态跟踪管理制度。总而言之,学校要依据校内外情况或形势的变化,随事态的发展,不断更新激励机制,优化多元化的动态激励机制。

四、结语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是高职院校的灵魂, 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必定会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教学组织,推进教学改革与教育管理合理化,建立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职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而能管理、能教学、能实践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的培育与优化将成为进一步改革的抓手。

摘要:高效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有机组成结构,无论对学校发展、社会进步亦或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团队建设的现实影响,剖析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团队带头人负责制、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以及公正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如何培育与建设有效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新的建议。

管理团队质量 篇8

从1990年至今他们累计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4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级发明专利5项、国家级工法4项、北京市工法6项、“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示范工程及创新成果奖”10项、“中施企协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5项……

这是一支视质量如生命的团队。

经他们之手“装点”的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及北京厅, 全国政协办公楼四季厅及金、银厅, 外交部办公楼橄榄大厅, 还有国家会议中心、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电视中心、北京协和医院门急诊楼、首都博物馆新馆、恒基中心、北京饭店……无一不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精品之作。

科技与质量交相辉映, 照亮了一条永不停歇的追求精品之路。在这条路上, 这支团队越走越远, 向着“追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创民族装饰经典”的目标不断靠近。

这, 就是北京建工装饰集团的科技质量团队。

传承自老牌国企的基因

北京建工装饰集团科技质量团队以科技创新和质量创优为己任, 与其前身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公司一脉相承。

20世纪90年代初, 建筑装饰行业脱离土建工程单独成为新的专业。伴随着这股浪潮, 北京建工集团在1990年率先成立了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公司, 成为北京最早的一批建筑装饰国企之一, “北京建工装饰”的名号从此叫响。几年间, 依托北京建工集团和专业优势, 北京建工装饰打造了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等一批精品工程。

1995年, 全国政协办公楼正在火热建设。北京建工装饰承担了四季厅和金厅、银厅总计4500平方米的装饰任务。其中, 四季厅23根八角形柱子, 四面贴青灰奶油石, 四个切角及柱顶柱基包15厘米宽的红柳桉木。为了让假红木呈现出真红木的效果, 科技质量人员绞尽脑汁。在红柳桉木刷过20遍清漆后, 他们将传统的清漆退“刷”改为“擦”, 先后“刷”“擦”32遍, 漆层厚度达到1毫米, 漆面光滑完美, 足以“以假乱真”。最终, 全国政协办公楼为北京建工装饰捧得了第一尊“鲁班奖”奖杯, 这是我国建筑业的最高荣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北京建工集团和北京建工装饰的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 一代又一代科技质量团队对装饰精品的执著与追求却从未改变。

2011年, 北京市委台基厂8号院文物修缮改造工程开工, 北京建工装饰负责3号楼装饰项目。为了展现大气、温馨、自然的效果, 设计中大量采用石材吊顶, 石材宽度达到近两米。“平挂石材我们常做, 但面积如此之大的石材吊顶还是头一次遇到”, 科技质量人员面对这样的难题不禁皱起了眉头。如果用传统的T型挂件把石材“挂”上天花板, 垂直方向的受力让石材极易折断, 万一下方正好有人经过, 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用其他材料代替石材, 又不能满足源自“五行”理念的设计初衷。两难之下, 科技质量人员反复研讨, 科技攻关, 最终以“U型通长挂件”完成了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石材吊顶, 赢得了业主交口称赞。

科技创造经典, 质量铸就品牌。从1990年到2014年, 北京建工装饰在科技创新、追求精品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北京建工集团的装饰板块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4年, 北京建工集团共拥有北京建工装饰等具有一级装饰资质的企业14家, 二级装饰资质的企业21家。为了进一步提升装饰板块对企业产业链的价值和贡献, 北京建工集团整合装饰资源, 以北京建工装饰为主体, 通过资本整合、人才配置、专业布局、管理提升等举措, 打造全新的“北京建工装饰集团”。10月29日, 这个被寄望成为北京装饰装修业“航母”的企业正式起航。

北京建工装饰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北京建工装饰的科技质量人员欢欣鼓舞, 同时倍感压力。“装饰装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更关系到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24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 全力以赴完成每一个装饰作品。未来, 我们将一如既往, 再接再厉”, 北京建工装饰集团总工程师张春雷说道:北京建工集团走过61个春秋, 累计建设各类建筑超过1.7亿平方米;北京建工装饰发展24个年头, 年产值近20亿元。如今, 由我们建设、装饰的建筑遍布医疗卫生、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市政交通、机场车站、旅游金融等各个领域,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经受着历史的检验。一年年, 一代代, 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意识早已深深融入了科技质量工作者和所有北京建工人的骨血, 成为一代代传承的基因, 推动我们建德立业、工于品质, 追求卓越、创建精品。

至今, 北京建工装饰和北京建工集团旗下其他各类装饰企业共计斩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北京市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奖等各类施工奖项151个。获奖数量之多、级别之高, 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与人民大会堂的不解之缘

如果让北京建工装饰的科技质量团队选出一个和他们最有缘分的工程, 那一定是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最具政治意义的建筑之一。从1958年10月28日动工, 到1959年9月10日建成, 仅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就屹立在天安门广场。当时, 北京建工集团一共调集了14000多名各工种建设者在人民大会堂工地, 以无穷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完成土方43万多立方米, 钢筋混凝土12.7万多立方米, 钢结构3600吨;使用大理石、花岗石、水磨石、剁斧石等超过17万平方米, 琉璃瓦2.3万多平方米;安装电梯43部;铺设通风管道26公里, 动力电缆电线45公里, 照明电缆电线670多公里……整个施工过程采取“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方法, 保证了各道工序快速推进。来工地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到:谁说最可爱的人都在朝鲜战场, 这里也是遍地英雄。

建成后的人民大会堂, 庄严雄伟, 壮丽典雅。中央大厅3600平方米, 护墙和地面用彩色大理石铺砌, 周围挺立20根汉白玉明柱;万人大礼堂的墙面和屋顶之间采用“水天一色”的处理手法, 顶部圆穹上由60瓣注鎏金花瓣组成一个大葵花, 中心镶着一颗大五星红灯;宴会厅高15米, 顶棚装有大水晶灯和吊灯, 周围饰以石膏花饰和沥粉贴金图案, 组成中西合璧的新式藻井平顶……1959年9月毛主席到这里视察后, 亲自为工程定名为“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伟大的十年》一文中说:“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这样大的建筑, 只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 它的精美程度, 不但远远超过了我国原有的同类建筑的水平, 在世界上也是属于第一流的。”

“那时建工装饰还依附于土建工程, 没有形成单独的专业, 但是我们的前辈在人民大会堂装饰装修中所进行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 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北京建工装饰的科技质量人员这样说道。

人民大会堂建成后, 开始在我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建工装饰与这个建筑的不解之缘也在延续。

1994年, 人民大会堂进行东大厅改造。这个重任当仁不让落在了成立不久的北京建工装饰身上。为了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确保工程质量, 他们特地引进了德国进口的激光水平仪, 这在北京装饰行业尚属首次。最终, 经过短短4个月时间, 北京建工装饰圆满完成了东大厅改造任务, 工程如期交验。

2001年, 人民大会堂北京厅装修。北京建工装饰在包括会议厅、茶水间等在内的609平方米的“舞台”上, 发挥专业优势, 完美展现了北京市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工程获得了2002年北京市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奖和2003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2008年,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再次翻新改造。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决定仍由北京建工装饰全面负责。由于东大厅使用功能特殊, 政治意义重大, 因此北京建工装饰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严格把关, 达到了“保持原貌、修旧如新”的目标。

今天, 人民大会堂几经风霜, 依然伫立在首都北京的中心, 熠熠生辉。北京建工装饰也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发展壮大, 活力盎然。他们彼此见证, 彼此守护, 书写着一曲人与建筑的和谐乐章。

在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壮举”

在神州第一街——长安街的西延线上, 一栋古代文化和现代气息完美融合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古城墙般的灰色石材墙面上, 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 悬挑的大屋顶融入了中国传统“出檐”的设计手法, 悬挂式广场的起坡将整个建筑烘托的格外宏伟。这个建筑, 就是由北京建工集团总承包施工、北京建工装饰担负装饰任务的首都博物馆新馆, 是北京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首都博物馆新馆对我们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北京建工装饰集团副总工程师、科技质量部部长上官越然自豪的说, 在这个工程上他们完成了“超大面积大型蜂窝铝板吊顶、挑檐施工”和“超大面积木质幕墙施工”两项“壮举”, 均获得了国家级工法, 同时“抱箍节点板及其吊顶龙骨的施工方法”取得了国家级发明专利。“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

首都博物馆新馆的超大面积蜂窝铝板吊顶总面积1.5万平方米, 室外挑檐东、南、西三侧外挑宽度均为12米, 北侧外挑宽度为21米, 室内外整个吊顶空间贯通, 一气呵成, 使得建筑内外浑然一体, 整体效果均衡合理、视觉效果极佳。

2004年5月初, 项目科技质量团队着手对蜂窝铝板吊顶、挑檐进行深化设计, 既要克服原有屋面钢桁架结构的挠度变形问题, 又要保证吊顶整体平整度。而且钢桁架结构还不允许进行焊接。为此, 他们另辟蹊径, 变“焊”为“箍”, 研发了抱箍节点安装法, 就是通过抱箍节点将吊顶龙骨与整体钢桁架体系连接起来。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他们联合其他参建单位开展了风荷载风洞模拟试验, 在实验室里建立起一个比例模型, 经过风荷载风洞模拟和持续一个月的持续观测, 最终确定了超大蜂窝铝板吊顶、挑檐施工方案。整个研发过程, 持续近半年时间。实践证明, 这种新的工艺比传统的施工工艺精度高、施工简便, 有利于整体效果控制, 提高了工程质量。

首都博物馆新馆方形展厅的外墙采用木质墙板钢龙骨外挂设计, 木质墙板选用榆木多层实木复合板材, 整体装饰效果古朴大方。其中, 西立面为室外幕墙, 其余三侧为室内幕墙。整个木质幕墙装饰面积达到7500平方米。

当时, 国内关于幕墙工程的规范只有玻璃幕墙、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等, 而没有与木质幕墙有关的国家或者地方标准可以依据。施工过程中科技质量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温度应变是室外幕墙龙骨的最大不利因素, 因此他们在室外立柱之间增加芯柱连结, 芯柱主下柱之间采用不锈钢螺栓固定, 以此实现温度应变;木质幕墙要求达到室外15年、室内20年的“保质期”, 同时兼具防腐、防火、防蛀等性能, 因此他们通过对木质幕墙中榆木板材与钢龙骨之间的安装节点进行革新来解决木质幕墙的整体平整度、克服板材的材质特殊性和伸缩变形性, 保证板缝顺直, 达到质量要求。他们还联合专业厂家采用“仿风化木”机械加工的新技术, 以此确保榆木板材在加工处理后实现仿古家具质感的效果, 同时能够满足工程工期紧、材料批次数量大的要求……当方形展厅的“木铠甲”完全“上身”后, 古朴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 木材特有的细腻质感和天然色彩让人如同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经过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查新, 北京建工装饰在首都博物馆新馆开展的两项施工“壮举”, 均属国内首次。

回响在首都“国门”的赞叹

北京奥运, 举世瞩目。承建29项奥运场馆及配套建设的北京建工举全集团之力, 投入了火热的奥运建设。北京建工装饰参与了国家会议中心、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多项工程。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作为奥运配套项目, 被称为“奥运国门”。北京建工装饰对这项任务高度重视, 调动公司骨干力量针对设计研发、具体施工进行了周密细致的部署, 严格秉承原建筑设计原则, 开展深入的设计研发和新技术攻关。

一天, 北京市建委委员张玉平 (现任市政府副秘书长) 赴工地检查工作, 专程来到北京建工装饰负责的样板段上, 说要看看“可拆装式玻璃内幕墙”。

“图纸都在电脑里, 没带在身边, 要不现场拿下来一块给您看看吧?”北京建工装饰的技术负责人这样说道。

“说拿哪块就拿哪块?”

“真的, 咱干工程的人不说谎。”

随后, 只见技术负责人张耀辉拿出一个很薄的小钢片, 沿着幕墙缝隙两边四个点各扭两下, 然后让两个工人一边一个吸盘稍一使劲, 一块玻璃板块轻轻松松就拆了下来。

“说拿下来就拿下来, 能结实么?”张玉平问。

张耀辉也不多说。让工人把玻璃板块用吸盘放回原位, 自己拿小钢片在四个点上扭了扭, 说:“还是用这个吸盘, 您来试试看?”

张玉平果真抓住吸盘使劲拽, 玻璃板块纹丝不动。

“再来几个男同志试试”, 张玉平说完, 身后两个身强力壮的工作人员一人握住一边的吸盘, 卯足了劲, 还是拽不下来。

看到这一幕, 张玉平由衷叹服:“真好!真好!”她特别提醒项目人员:一定要申请专利保护啊。

这就是北京建工装饰为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研发的以偏心螺栓为挂接节点的“可拆装玻璃内幕墙”技术, 既满足了拆装简单方便、不损耗的要求, 又能解决施工中的整体调平问题。通过这项技术,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玻璃内幕墙的每块玻璃装饰板、踢脚板、门套、风口格栅都可以单独拆装。维修设备、更换玻璃、灯箱广告等等, 都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难题了。同时, 这种可更换、易维护、能方便拆卸并重新安装固定的理念, 也被借鉴到整个工程, 以模数化设计方案为依托, 把大量相同和类似的装饰部件统一模数在专业化工厂加工成型, 现场只需要在短时间内成批工业化安装。这种装配式施工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施工不可避免带来的如污水、噪声、废气等污染, 同时降低了单位能耗, 节约了成本和工期。

10万平方米连续曲面铝条板吊顶的设计与施工也是北京建工装饰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装饰工程中的一大亮点。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屋盖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三角形球形钢网架, 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再由三角形生成六角形, 由六角形生成空间四面体, 简单中体现着变化。为了完美呈现设计效果, 使铝条板吊顶呈现出优美的双向连续曲面, 这就要求每一个连接处都可以调节。为此, 北京建工装饰的科技质量团队集合产学研各方资源, 研制出可变角度的六爪驳接件, 选用了以往在汽车中使用的球墨铸钢, 生产出了强度、韧性等各方面都满足要求的万向节点, 直径仅有28公分。这是传统钢材所无法达到的。

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中, 北京建工装饰的科技质量团队共开展了10万平方米连续曲面铝条板吊顶的设计与施工、可拆装超长板块玻璃内幕墙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装配式悬挑玻璃隔断系统综合技术、挂接式可翻转铝合金条板吊顶施工技术以及超大面积脚手架研究应用技术等多项课题攻关, 多项成套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2008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评选中, 他们申报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的研究与应用”荣获二等奖, 赢得了业内人士的一片赞叹。

砸碎211块石材赢得的信赖

与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首都博物馆新馆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建筑相比, 位于北京大望京地区的金茂府工程再普通不过了。然而北京建工装饰的科技质量人员在这里, 依然展示出了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与精品意识。

望京·金茂府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由7栋14-17层的高层板楼以及商业、学校等配套组成。北京建工装饰承担其中一栋板楼约17500平方米的装饰任务。根据精装修方案, 铺贴的石材选用“西西里灰”, 具有出色的视觉效果, 但是对于现场精细施工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 稍有偏差就会导致花纹错位。为此, 科技质量人员在自检过程中, 拿着样板一块一块比对, 与样板不符就砸。最后一算, 一共砸了211块石材, 损耗总计20余万元。

对此有项目人员并不理解:“这20万元岂不是白白打了水漂?”然而事实却是, 北京建工装饰主动砸了这211块石材, 赢来的是开发商的赞许与信赖。不久后, 双方再次合作, 在亦庄某项目上继续联手、创建精品。

北京建工装饰对于精品的追求, 体现在每一个工程中, 每一道工序上, 每一位员工身上。这些年来, 他们始终坚持工序控制。“我们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要自检, 自检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并且合格、不合格工序都要贴上标签。即使在隐蔽验收时, 也要严格遵守这样的流程, 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关”, 上官越然说道。对于新开工的工程, 他们在施工之前就要求做好质量预控。北京建工装饰科技质量部特别编制了一本汇集了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问题通病及原因的小册子, 在工程开工之前就发到项目部, 项目人员可以根据这个小册子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一线人员进行交底, 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科技质量队伍建设, 北京建工装饰一靠培训, 二靠考核, 三靠激励。他们每年都要拟定培训计划并且严格执行。科技质量部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归纳总结形成了通用培训课件, 在多次培训中都备受好评。后来, 北京建工集团专门组织旗下的其他各装饰企业向北京建工装饰取经, 整整安排两天时间, 将这个培训课件在更广泛的装饰专业人员中分享。北京建工装饰的执行力考核也十分到位, 上官越然说, 他们对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考核, 从项目管理能力、工程按图施工、按规范标准施工情况、工程实体质量等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实测实量, 现场打分。根据考评结果, 北京建工装饰奖罚分明, 好的奖, 差的罚, 严格执行, 年年兑现。这些举措, 极大激励了科技质量系统以及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打造更多装饰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明精品之路的“坐标”

“打造适应国内外建筑市场需要, 以设计为龙头, 人才为优势, 产业链完备, 专业结构合理,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饰产业集团。”——北京建工装饰集团正在拟定的三年 (2015-2017) 发展规划中描绘了一幅梦想蓝图, 为北京建工装饰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不过, 任何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都是交织着希望与困难, 并存着机遇与挑战。张春雷作为科技质量工作的掌舵人, 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土建公司工作17年、在北京建工装饰工作14年, 今年已经56岁的他, 越发珍惜时间, 迫切希望能为北京建工装饰多做一些事情, 为未来的发展多做一些贡献。

张春雷说, 自己有两个心愿。第一个就是要为北京建工装饰集团汇聚更多优秀的科技质量人才。“随着我们的发展规模扩张, 业务范围扩大, 市场地域拓宽, 现有的队伍素质将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质量人员迅速充电、提升自我, 同时我们还要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 张春雷希望, 能把科技质量系统打造成北京建工装饰集团生产型、经营型、管理型人才的培育孵化中心。未来, 他们将合理设计多层次分明的岗位体系、提高科技质量系统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工作, 率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通过科技质量人员超额配备、优先足额招聘科技质量人员、倾力培养科技质量人员、原则上没有科技质量工作经历不提拔、科技质量人员有序向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系统转岗等举措的实施, 努力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创新意识强、懂技术擅管理的优秀科技质量人才, 将科技质量系统团队建设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全面支撑集团各项业务良性发展。

张春雷的另外一个心愿是形成北京建工装饰集团独立的科研力量。“以往我们的科技研发、科技攻关, 都是在工程中遇到实际困难后才组织立项, 然后成立课题小组, 共同开展科技攻关, 最后形成研发成果。这样虽然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但是却缺少前瞻性”, 张春雷说, 当时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 他为了工程的技术攻关急的夜不能寐, 直到完工那一刻, 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如果能建立我们自己的研究院或者研究室, 形成独立的科研力量, 加强与知名院校、研究单位、厂家的‘产学研’合作, 开展具有前瞻性的课题攻关, 为企业提供雄厚的技术储备。以后再遇到首都机场这样的工程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张春雷说道。

管理团队质量 篇9

一、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课题遵循“现状概述-理论架构-博弈分析-国际借鉴-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的研究思路, 以高等教育质量的阶段性变化为起点, 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以博弈分析方法为切入点, 探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及解决对策。

首先, 课题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社会背景、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与实施意义, 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的功能定位与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剖析, 在此基础上, 对现阶段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实考察和剖析。

其次, 课题对教学团队建设中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高校与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四个层面的合作冲突关系进行博弈分析。第一层面是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博弈。教育主管部门立足与全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依照“质量工程”的要求, 更倾向于将教育资源投入教学, 而由于现行制度等原因, 高校更愿意将教育资源投入到科研中。第二层面是高校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团队之间在管理权限问题上的博弈。长期以来, 高校就存在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问题, 教学团队建设会涉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在此过程中不免出现常规管理与团队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三层面是团队成员教师之间在团队制度建设问题上的博弈。良好的制度是保障教学团队运行的重要因素, 从博弈角度探讨制度设计问题, 以求达到“1+1>2”的效果。第四层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绩效评价问题上的博弈。教学团队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合作, 教师和学生在此问题上的博弈关系探讨将是团队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的基础。

欧美国家作为国际上教育的领跑者, 高校教学团队不仅起步早, 建设水平亦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与我国文化渊源较相近, 他们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也卓有成效。因此, 本课题进一步考察和总结了欧美和亚洲先进国家多年来积累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 剖析其得失, 为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最后, 借鉴欧美及亚洲教学团队建设的先进经验, 课题从投入机制、评价机制、协同机制、师生关系长效机制四个角度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并以湖南大学“金融学教学团队”为案例, 对其建设过程中的成效、各方博弈及其未来发展计划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本研究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教学团队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 系统研究了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团队发展建设及凝聚力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和自组织理论, 这些文献不仅利于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更重要的是为本研究提供了整体思路和分析视角。

2. 制度分析法

教学团队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是管制特定行为或特定交易关系的一套框架或机制。本研究主要从教学团队建设投入机制、教学团队评价机制、教学团队协同机制、师生关系长效机制四大方面对教学团队建设提出制度建议。

3. 全局分析法

基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全面考虑五个层次的相关主体, 即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团队、教师、学生, 综合运用完全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等多种模型, 围绕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四个层面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 探索教学团队建设的最优博弈平衡。

4. 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以国家级教学团队-湖南大学“金融学教学团队”为案例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教学团队建设进行分析, 总结提炼其在博弈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并以此促进团队发展的经验, 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5. 多学科分析法

多学科分析法是在研究过程中由单一学科的研究转变成几门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要求, 依托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 有利于从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学科角度加深对高等教育建设的研究。

二、结论与对策

(一) 研究结论

1.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教学团队的功能定位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理界定教学团队在“质量工程”中的功能定位, 有助于“质量工程”的有效推进。本课题认为教学团队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具有如下几方面作用和地位:第一, 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第二,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第四, 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第五, 促进学科专业的建设。

2. 当前我国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就问题来说:首先, 缺乏明确统一的团队建设目标。我国高校的一些教学团队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 现实中一些因对教学团队目标的认识偏差产生的具体表现, 成为了团队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 缺乏必备的团队资源保障。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教学团队而言, 它们所得到的资源投入还相当有限, 主要表现在建设经费的获取数量上远远少于重点建设的教学团队以及科研团队, 并且教学团队组成所需要的优秀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最后, 缺乏严格完善的团队规范体系。事实上, 目前我国很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比较松散的, 未形成严格完善的团队规范体系, 这样的现状也导致了诸多不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行为的出现。

产生这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 教学团队自身认识的局限。一些高校和管理者认为当前高校已经存在着教研室、教学梯队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设, 足以承担其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 但其没有认识到教学团队建设是顺应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而提出的, 是更依托于教学任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第二, 教学团队资源分配不合理。表现在东西部省份高校在教学资源的投入方面存在差距, 以及重理工轻文史的现象较明显。第三, 教学团队考核与评价机制的缺陷。高校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忽视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教师不愿意参与教学团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3. 教学团队建设的博弈分析

通过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学生之间分别进行博弈分析, 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就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来说:高校管理层、教学团队在获得各种资源后, 出于自身利益的会把钱用于其它途径, 甚至通过各种名目增加自己的灰色收入。在这种情况下,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监督机制、惩罚机制, 建立完善高校和教师改善教学质量的动力机制。同时, 教育主管部门在不同高校甚至不同地区之间分配教育资源时, 必须完善高等教育拨款制度, 最好引入竞争机制, 或者说是引进在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资源划拨原则。

就高校与教学团队之间来说, 为确立合理的管理权限分配, 应做到几点:首先, 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应体现高校与教学团队共同利益;其次, 教学团队遴选评审制度适宜扩展为组建评优制度;再者, 教学团队带头人与成员培训自主权应扩大;最后, 教学团队需要长效运行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 且其资源支持应最大限度满足团队需求。

就教学团队成员教师之间来说, 为使他们通力合作, 需要设计设计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努力促进成员教师走向合作, 同时要发挥团队领袖人物的带头作用, 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绩效评价来看, 为防止评价标准的引起的利益冲突, 有必要设计良好的激励约束防止, 防止教师对工作的懈怠和应付, 同时要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教师绩效评价程序, 提高评价的标准性。

4. 教学团队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

就欧美国家的教学团队建设来说, 他们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一, 欧美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评估的经验借鉴, 如依靠民间机构对高校进行评估、依靠独立“第三方”对高校进行评估、分散化的多元高校评估方式。第二, 欧美协调高校与教学团队间关系的经验借鉴, 如合理的高校行政权力与教学团队间关系、完善的高校与教学团队间的聘任形式。第三, 欧美协调高校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的经验借鉴, 如高超的教学团队管理能力、有序的教学团队内部组织方式、合理的评价和激励体系。第四, 欧美教学团队与学生互动关系的经验借鉴, 如教学团队与学生间完善的导师制度、教学团队与学生间融洽的关系氛围、教学团队与学生间良好的互动作用。

(二) 对策建议

1. 科学设计教学团队建设的投入机制

具体来说, 建议从政府投入机制、教学投入机制和投入管理机制三方面入手。

就政府投入机制来说, 首先, 要坚持以政府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 包括调节教育资源供给、遵循分层投资原则等;其次, 要加强高校评估和拨款的关系, 包括引入拨款竞争机制、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增强教学资源投入透明度。

就教学投入机制来说, 首先, 要加大教学团队建设的经费投入, 提高教学团队成员教师的收入、扩大团队成员的教学奖酬资源、增加精品课程的经费投入;其次, 要改善教学硬件条件, 优化教学办公环境、加强教学设备投入;最后, 要全课程评估体系, 完善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并采取差异化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就投入管理机制来说, 一方面要通过以制度升级吸引教师资源、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适当分离、创新学生学习指导制度、加强院系级教学组织建设等方式, 增加政策导向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过程规范化、学生评教规范化、选修课程规范化、时间教学规范化、部门职责规范化、加强信息管理规范化等措施规范教学日常管理。

2. 设计规范的教学团队评价机制

首先, 从理论上来说, 教学团队评价体系的设计应注重几个原则。第一, 构建基于战略导向的团队组织结构。根据每一位教师成员的特质及差异、不同的专业教学团队对人才需求的差异, 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成员教师的位置和职务, 构建功能各异的教学团队结构。第二, 培育体现高等教育价值理念的团队文化, 包括坚持教研为重的教学团队建设根基、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团队文化、树立基于团队的绩效理念。第三, 侧重对教师教学业绩的客观评价, 包括改革现行“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评定制度、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第四, 改革高校教学团队激励制度。包括实行弹性任期规避短期行为、加强绩效评价的过程监控、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其次, 在具体的定量评价设计上, 本课题从如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 在遵循SMART原则的基础上, 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 从团队目标、服务对象、内部管理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层层分解, 构建指标体系。另一方面, 通过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两种方法进行整合, 构建评价模型, 以实现对高校教学团队综合、全面的评价。

3. 加强和完善教学团队协同机制

就教学团队协同机制来说, 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个是深层次协同教学, 在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组合调整, 包括:基础性协同教学、合作性教学、支持性协同教学、平行教学、班级小组、监管老师。一个是浅层次协同教学,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包括:团队成员组织经常性的会议, 交流思想和资源, 但是各自独立行动;分享共同的资源中心;整个团队共用一个教学活动计划;团队教学成员共同规划, 但每一个教师对学生只授课自己专业技能的领域。

加强教学团队协同机制配套制度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需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 设计合理的双层考核制度, 即综合考核教师的个人绩效及团队绩效;其次, 设计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包括确立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采取措施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最后, 设计科学的冲突管理制度。

4. 培养和造就和谐师生关系的长效机制

首先, 提升教师修养, 夯实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做学生楷模。并通过因材施教观念、互动教学观念、育人为先观念等施教理念的实施, 树立其良好的教师形象。

其次, 加强沟通交流, 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渠道。拓展师生沟通渠道需要大力加强第一课堂教学建设, 努力推广导师制, 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师生交流新渠道。同时要积极扩大师生交流领域, 包括加强知识交流、学术探讨及感情交流等。

再次, 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作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撑。加强学生素质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学习教育, 通过对学生加强学风教育和学习能力的教育, 强调榜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尊师意识, 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学会宽容、理解和体谅老师, 并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最后, 加强学校环境建设, 作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首先, 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本, 倡导人文精神;坚持民主、平等观念, 创造师生交往的公平环境。其次, 要调整学校管理对策, 通过科学安排教师工作量、完善学生评价教育和教学效果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等方式, 完善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校对:丁杰周鹏/周鹏)

Research Outcome成果报告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及绩效研究”成果报告

该课题运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本土研究和国际比较相结合等诸多方法, 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为:高校资源配置与绩效研究的历史考察、绩效导向的高校资源宏观配置机制、高校资源内部配置的分权管理模式、高校办学效益的考评指标与机制、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观测与控制、高校资源配置与绩效的国际视野。

为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 提升高校办学的综合绩效, 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要建立绩效导向型高等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机制、关注高校资源内部配置的分权模式改革、完善高校办学效益考评的指标与机制、重视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观测与控制。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教学团队建设的博弈分析”成果报告

该课题遵循“现状概述-理论架构-博弈分析-国际借鉴-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的研究思路, 通过文献法、制度分析法、全局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多学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以高等教育质量的阶段性变化为起点, 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以博弈分析方法为切入点, 探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及解决对策。

上一篇:对数学教材的一些思考下一篇:地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