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人才需求

2024-07-22

市场对人才需求(精选十篇)

市场对人才需求 篇1

在东南亚国家中, 越南是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 在政治社会方面, 越南也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尽管越南还是一个欠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起步晚, 但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开放, 越南已经摆脱了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 并且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会计作为商业语言,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连, 越南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会计的发展。

1989年, 越南财政部建立了越南最早的会计组织———总会计师俱乐部 (CAC) 。该组织最初成立时有200个会员, 3年间就发展到了600人。1991年, 越南出现了会计师事务所:越南审计公司 (Vietnam Auditing Company, VACO) 和会计审计财经服务社公司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Financial Consultancy Services Co.AASC) 。CAC和越南财政部于1994年共同发起设立了VAA (越南会计协会) 。1998年, VAA成为IFAC和东盟会计联合会的成员, 但不是亚太会计师协会 (CAPA) 的成员。2005年4月15日 , 越南成立了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 (VACPA) 和审计师协会。

1999年, 越南的公司法公布, 对社会审计人员的需求徒增, 到2006年8月, 越南已有108个事务所, 大约4000名从业人员。其中, 越南的八大会计师行是VACO、AASS、AISC、AFC、ThuyChung、A&C、M&H、TienPhong、DTL、U&I和STT。在108个所中, 小规模的所有70个, 中型规模有30个, 大规模有8个。截至2009年年底, 越南共有会计师事务所150家, 其中, 越南本土所有130家, 国际所有20家, 总共有会计从业人员7000多人, 其中注册会计师1100多人。目前, 在所有事务所中, 只有28家可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审计, 其中4家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分别是安永、均富、普华永道和毕马威。

“经济越发展, 会计就越重要”, 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会计的发展, 特别是贸易经济的发展。随着越南加入WTO、美国国会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国地位, 以及越南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 越南成为全球投资者寻求投资机会的理想目标, 大大促进了各相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越南经济结构持续向积极方向转变、市场体制日益完善的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从现有的在越南河内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 该交易所现存最早的上市公司为2005年7月14日上市, 截至2010年6月30日, 河内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共有312家, 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总共有249家。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 也推动了越南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 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 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据越南相关部门统计, 在接下来10年中, 越南将需要7000名注册会计师。

如今, 越南的会计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

1.越南本土事务所规模小。相对于前几年, 越南的会计行业在近几年发展得不错, 也逐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越南本土的事务所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市场的要求。越南本土的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 专业人员数量不足, 从业水平偏低。尽管小规模事务所在帮助小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越南仍缺乏本土有实力的大规模事务所。

2.事务所业务范围窄, 竞争中降价, 审计质量不高。目前, 越南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多集中于传统的鉴证业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客户类型更复杂, 客户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 (如纳税筹划、财务人员培训、设置财务制度等) 。2009年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表示, 由于审计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 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不得不降到不可思议的低点。这带来的问题是事务所无法满足所有审计程序的要求, 人们开始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质疑, 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担忧。

3.政府监督管制过多。越南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会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 现有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这些都造成越南政府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尚未分离, 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如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 其直接由财政部管理, 受到的政府监管过多, 自身的自主权不大, 不能从职能上定好位, 直接影响行业的运行, 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严重造假问题的监控滞后, 效率低下。

4.越南的注册会计 师供给不足 , 不能满足 该国经济发 展的需求。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 越南在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上进行了大量改革, 并且积极加入了各种国际组织。近年来, 越南经济高速增长, 然而,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未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存在行业发展滞后的现象。目前, 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 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 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5.缺乏会计审计类的专业中文、英文等翻译人员。对于其他国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而言, 越南是一个新兴的陌生的市场。基于对越南目前经济政治、投资环境、行业基本情况及进入准则的不了解, 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感到无所适从, 加上无法把握进入后的发展前景, 给越南进入国际市场造成一定阻碍。要想让他国人更了解越南的会计, 就需要一批会计审计类的专业翻译人员。

越南不断为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做出努力, 计划在2005—2010年实现外国人可以在越南建立会计审计公司和独立开展会计审计工作, 并提出在2020年完全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的目标。因此, 我们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会计与审计人员, 争取建立符合越南经济、文化、会计审计环境的经济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建经济、专业的服务环境。一个开放的、透明的、民主的环境是开放市场的基础,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会计与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行业素质, 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 这样就会带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会计的发展。

2.教育系统, 从低到高。在全国范围内, 针对初中和高中学校的职业会计和审计, 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为以后的学习尤其是会计与审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大学应尽快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学院。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有关财会方面的实践机会, 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多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使得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巩固专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实质性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协会, 组织学习专业的会计与审计课程, 并通过国家相关会计认证的考核, 以此不断带动国家会计审计人才的发展, 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会计审计人才, 满足市场需求。

4.面向国际化会计。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会计作为经济的商业语言, 必然促进会计的国际化。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 越南经济高速发展, 慢慢地面向东盟地区甚至国际。因此越南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 不断面向国际化。

越南的会计与审计服务虽然很年轻, 但发展很迅速, 在越南的地位不断提高, 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变得迫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机遇的涌入, 越南应抓住机遇, 不断拉近与国际社会的距离, 实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越南的会计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借鉴国际会计培养越南国家的会计人员, 在会计与审计方面, 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 为越南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会计人才。从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我们得到启示———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我国会计人才时, 不仅要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且要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 我国会计人才也日趋国际化。

越南与中国地理位置接壤, 有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 双方又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自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以来, 越南提出要发挥其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和东盟面向中国的“桥头堡”作用, 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投资活动十分活跃, 贸易和投资额快速发展, 到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测, 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向越南, 越南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伙伴。但是,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中越两国的会计标准、会计实务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是各国经济交流的商业语言, 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中, 都需要会计这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评价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讯状况。因此, 要促进两国经济健康发展, 促进双方资本的自由流动, 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在两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越两国会计差异较大,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 如何使得会计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 这就要求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时, 适应中越两国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人才在学习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同时, 还相应地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等。经济发展的同时会计也随着发展, 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停地学习与进步, 适应市场需求, 在高校进行构建国际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 在企业管理、信息服务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十几年来, 越南经济快速发展, 使得会计在越南经济中的重要性更是尤为突出。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 国际会计的趋同已是各国的共识。越南也借鉴国际会计并结合自身会计发展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会计人才, 使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越南经济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越南市场,会计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昊, 李家媛.对中越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比较[J].财会研究, 2008 (7) .

[2]高淑东, 李雅丽.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 2007 (4) .

对人才市场的调查 篇2

班级:08金融(2)班姓名:卫栋梁学好:08060323

4作为一名学习金融学方面的学生来说,不及时了解金融市场的信息,你就不是一位出色的学生。作为一名将要就业的学生,不及时了解人才市场中本专业的供需,你就不能更好着眼将来的职业生涯。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我们金融专业的人才需要情况,为了以后就业作提前的了解,2010年7月30号我前往南通人才市场,去了解我们专业的人才需要、职业要求和其他要求等情况。

我以求实的态度来到人才市场,首先去到了二楼的人才招聘大厅,这里聚集了上百家各种行业的人才招聘公司,其中包括管理行业、金融行业、制造行业、销售行业、制衣行业、家电行业等等。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行业,我不禁在想: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毕业后难找工作,而现在有那么多招聘公司在这里招聘,不知道他们招聘要些什么样的条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一家招聘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公司,通过与招聘人员的了解:他说在国内主要是一些大专院校开设了投资理财专业,而一些大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很好,再加上学生平时不努力,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市场信息把握度不是很理想,综合能力不强也是一个弱点。他还说“像我们这些公司都喜欢有投资理财方面有经验的招聘者,刚进公司工资底薪不高,还要从底层做起,如果想要拿高薪提成,那就要看个人能力。”从他简短的叙述中我得到一些重要信息,也是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的:1.在学校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这是重中之重,如果能专业知识都没学好,何谈很好就业。2.平时加强个人能力的综合提升,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我想Internet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要熟练掌握

电脑网络知识,平时记录一些比较好的信息网址,以便于以后学习、工作的需要。3.在大学我们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如果假期有空余时间,就去参加实习,特别是专业实习(我准备在大三的暑假去银行实习),这对我们也是很重要的。

然后我来到了第二家招聘公司,他们主要招聘理财规划师,投资顾问。从他们的招聘信息可以知道:招聘者的文凭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都要求有2—5从业经验,有理财规划师证者优先。看了这个招聘信息,我不禁有些失落,虽然我的专业对口,但是我没有工作经验,以后像这种职位怕应聘不上。可是回来后仔细一想,我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我准备大学期间实习二次以上,为以后工作做铺垫。之后我还去了几家招聘公司,他们的招聘条件都大同小异。结束了实践调查,我陷入了绵绵思考之中。

在人才市场的调查中,不仅仅让我知道了当前我们专业的一些招聘要求和条件,更让我们懂得如何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而学习,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多参加有益于自己的活动。

回到家里,我觉得应该做点为以后工作有用的事情。于是决定学习有关投资理财和金融有关的东西。在网络上找有关这方面的东西,开始漫长的学习。

8月13日,我开始向家乡附近已经在有关金融方面工作的人请教,学习工作中的知识。老乡教我对一些外汇、期货等金融交易工具如何运用。我申请了模拟的外汇交易等一些金融工具。老乡还给了一些资料,那些资料是通过数据把握投资的。

我首先从外汇开始学起。首先弄的是欧元对美元(EURUSD)。那个老乡让我关注一些网站,主要是财经网和金融之家等方面的。然后了解了那个柱形图,上升、下降,总体的线条(都不是术语,不怎么会刚刚学习),然后我就开始买卖了。虽然这个账户是虚拟的,但是

老乡说和现实的没什么区别,还说中国大陆是不肯外汇买卖的,必须在外国银行开设账户的。(好复杂啊)总的来说买卖的原理是:低买高卖。通过我不断的努力与实践,终于赚到了很多钱。我开始的初始额是100000.00美元,经过两个礼拜已经是102297.89美元了。主要是在欧盟对持续跌落开会后,我买欧元,然后一直上涨,最后出售,赚了一笔。觉得那个相当于炒股的东西还是很好玩的。老乡教我在学校有空,看看一些网站的信息,多学习学习。起初我还是有很多术语不懂,现在有一些懂了。但是知识是无限的,我还要继续学习。还有什么石油、期货什么的,唉!真难,老乡教我要精,要变,专于一门,再发散。反正那些东西总体是不怎么改变的。很快,漫长的暑假,在我这里看看,那里弄弄下结束了。金融啊,金融,既然我选择了你,那我就不应该后悔,我会好好努力,走出自己的道路。

中国市场对泰国水果需求旺盛 篇3

投资商从泰国的南部和东部购入大量红毛丹、榴莲和山竹,从北部购入荔枝和龙眼,再从其他地方购入香蕉、芒果、椰子、蒲桃和波萝蜜,然后每天运往中国。

2014年,泰国已出口70万t水果到中国,价值达100亿泰铢,约2万t的榴莲、山竹和龙眼在中国非常畅销。

2014年泰国出口水果将超过2013年,达80万t,价值200亿泰铢。2014年 仅尖竹汶府的贸易商出口水果就达40万t。不仅中国贸易商敲开了泰国的大门,越南买家也到泰国来采购水果,然后分销到全国和中国南部地区。

过去,果农不仅要等中间商来购买水果,而且贸易商还操纵着水果价格。许多种植户遭受到低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冲击,包括汽油、化肥和雇工费等。多数人称,过去,他们的收入都付给了农业银行和农业公司偿还债务,剩余的用于日常生活。当钱用完后,果农不得不再次从农业公司借钱,使债务无止尽的循环。

中国外交大使张一鸣、经济商贸顾问高文宽和其他商贸官员对泰国水果很感兴趣,6月6日,他们参观了泰国中部水果市场和包装工厂。

2014年,泰国水果出口中国的贸易额将达140泰铢,双边贸易额达到1 000亿美元,超过2013年800亿美元。

市场对人才需求 篇4

1调查设计

鉴于企事业科技翻译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脱节,本研究设计如下问题:一、学生对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认识如何?二、企事业单位对科技翻译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何种需求?

调查借助问卷,于2015年5月中旬展开。对在校生的调查采用统一发放问卷,学生独立做答,统一回收,时间为10分钟。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采用事先与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沟通,然后用电子邮件发放并回收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涵盖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岗位需求、对科技英语翻译相关证书的评价、科技英语翻译技能以及科技英语翻译的教学和学习问题等。问卷分有两套,一套针对企事业单位,另一套针对学生。企事业单位和学生回答相同的、需要进行差异比较的问题,采用Likert scale(李克特计分法),分为五个等级,1=非常重要,2=比较重要,3=一般重要,4=不太重要,5=不重要。例如:你认为口语教学在科技翻译教学中()1=非常重要,2=比较重要,3=一般重要,4=不太重要,5=不重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数字填在括号中。回收问卷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算出平均分M、T值和Sig值,利用Sig值分析双方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Sig<.05说明差异显著,Sig>.05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以沈阳某两所高校的在校大三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为调查对象。在校大三学生242人(包括英语专业115,非英语专业理工科学生127),发放问卷242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理工类学生118,英语专业学生107);企事业单位36家,回收有效问卷36份。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科技英语技能评价

表1列出了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对科技英语技能重要性的评价,分值按用人单位从低到高,即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列。这部分采用Likert scale(李克特计分法),分为五个等级,1=非常重要,2=比较重要,3=一般重要,4=不太重要,5=不重要,最终算出平均分M、T值和Sig值。下表按企事业单位平均值M排序。

表1中,独立样本t检验值显示双方除了对科技英语“说”的能力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外(p<.05),其他四项技能评价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5)。学生重视科技英语“说”的能力,说明长期以来受普通英语教学中一直强调口语重要性的影响,认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很重要的一项语言技能,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企业对外科技交流主要是书面文字,较少用到口语。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认为科技英语读和译的能力很重要(M<1.5),而读和译是紧密联系的,表明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学生都很重视科技英语翻译能力。

2.2科技翻译相关证书评价

表2列出了企事业单位和学生对科技英语相关证书重要性的评价。证书重要性按照企事业单位评价平均分M从低到高(重要性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表2可见,企事业单位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四位的证书分别是大学英语六级、四级、计算机和全国英语翻译等级证(平均值<2)。而学生认为最重要的证书分别是专业英语八级、大学英语六级、口译和大学英语四级。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双方在口译、计算机、专四、专八评价中存在显著差异(Sig<.05),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专业等级证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5)。学生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证书的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对企事业单位调查得知,计算机证书被用人单位看重的原因在于他们希望科技翻译相关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快速、高效地翻译出科技资料。而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则忽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重要作用,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双方对口译证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Sig=.000),这与表1中,双方对说的能力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一致。双方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和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Sig<.05),因为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大部分不是普通翻译人才而是精通专业知识,对英语翻译有一定造诣的科技人员或者兼职翻译人员,因而企事业单位对只有英语专业学生才能拿到的专四、专八证书并没有学生认为的那么重要。

3结语

如何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已经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科技翻译用工与就业也难逃这一困境,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展示和分析了调查的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谢祖钧,孟晋.科技翻译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落脚点[J].中国科技翻译,2000(08).

对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 篇5

对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

有机结合的思考

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必须把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党管人才的宏观调控职能结合起来,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活和环境创优,加快三支队伍建设,调大总量、调活存量、调优结构、调高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

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观念,确立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新思维

观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要做好人才工作,必须破除观念性障碍,牢固确立起三种新的理念。

确立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是第一配置方式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信息在市场中反应最灵敏。只有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有效地引入人才资源开发,推动人才在产业、行业和地域间合理流动,实现人才、智力与资本、项目等要素的最佳结合,才能把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

确立人才资源开发是党委、政府第一责任的理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是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科学概括。各级党委、政府只有按照“领导者应当成为人才工程的工程师”的要求,强化人才资本意识,抢占人才制高点,将众多的人口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才资源,以第一责任抓第一资源,以第一资源促第一要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确立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实施人才战略第一选择的理念。实施人才战略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系统工程。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单靠市场调节势必导致人才资源流动、分布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而直接的人头管理方式又会产生人才供需脱节、造成资源浪费,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只有敏锐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变微观直接管理为宏观间接调控,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来配置人才资源,才能做到开发有序,配置优化。

创活机制,形成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新格局

灵活的机制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保证。要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健全三大体系,构建新型框架,激发机制活力。

构建社会化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投资主体要多元化,不断拓展人才开发资金的筹措渠道,面向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加大引资力度,保证财政对人才开发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教育培训要开放化,坚持“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紧党政人才的知识更新、企业经管人才的高级研修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人才流动要自主化,打破体制、部门、地域的壁垒,拆除身份、户籍、档案的藩篱,实行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和契约管理,促进三支人才队伍间的合理流动。选拔使用要竞争化,党政人才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业绩考核和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成果评审和职称竞聘。要改革党政机关职级工资和福利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薪酬体系和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推进股权制、期权制、年薪制等激励政策。

构建产业化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要夯实市场基础,充实高层次人才库、本地籍人才库、科技项目成果库,健全人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信息机制,建立人才配置与其他要素配置相融合的贯通机制,推行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积极探索与其他要素市场相通的人才市场实现形式。要健全市场系统,既要办好综合人才市场,又要发展各类专业人才市场;既要巩固各类有形人才市场,又要开拓网上人才市场;既要健全技能型劳务市场,又要组建高层次人才“猎头”公司,逐步建立起不同类型人才市场之间互联互通的多层次、全方位人才市场系统。要提升市场功能,突出“管办”分离,培育人才中介,降低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广泛开展择业指导、资格认证、能力考核、绩效评估、薪酬调查、咨询培训等中介服务,不断提高市场运行效能。

构建法治化的人才资源调控体系。要健全组织设置,完善人才工作机构功能,认真履行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职责。要切实转变职能,从人才配置主体转变为人才市场规则的制订者及其运行过程中的监督者、服务者、仲裁者和维护者,从直接具体管理转变为加强人才预测、规划和制定宏观政策。要抓住管好重点,立足整体开发,加强重点培养,始终把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拔尖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健全市、县(区)、乡镇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大人才工作考核力度。

创优环境,构筑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新平台

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重要条件。要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创优三个环境,着力夯实招才育才用才工作基础。

市场对人才需求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商务笔译;有效应对

作者简介:张敏,吉林师范大学2014级翻译硕士英语笔译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2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地球村”概念的形成和不断深入,英语则成为了当今职场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融合,一些相关文书或宣传材料的翻译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与此相对应,市场上对拥有较高的英语笔译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然而虽然目前相关的人才数量相对较多,但是真正能在进入工作岗位短期内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笔译能力顺利开展工作的却为数不多。很多毕业生进入职场,都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二次学习和适应期,才能够按照企业要求顺利完成工作,这无疑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和对工作热情的打击。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学习者如何在学校学习的同时有效利用业余时间来充分拓展实践机会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商务英语笔译及其特点

1.什么是商务英语笔译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是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它涉及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输出、国际金融、涉外保险、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人们从事这些活动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务英语”。(任月花,2010)由此可见,商务英语笔译即是商务能力和英语能力的结合。

2.商务英语笔译的三要素

在商务英语笔译中,有三大要素是英语笔译译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三大要素是:(1)客户——为谁译(2)读者——给谁看(3)用途——作何用。[1]

在这三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则是“用途”。然而在商务活动中,根据翻译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商务英语笔译又被分成若干个类型。

商务笔译根据其研究对象可以归为三类:(1)公文体:法律文书、商务信函合同等;(2)广告体:商业广告、企业外宣资料等;(3)论说体:产品推广报告、演讲等。(任月花,2010)所以在了解客户需求和读者群体的同时,对所需翻译的材料具体属于那种类型,作何用途,则需要有明确的了解,并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和笔译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3.商务英语笔译的特点

商务英语笔译作为一项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英语技能,有着特别需要译者注意的特点:首先,商务英语是为了有效并准确地传递信息,对译者运用词汇、语句的准确性有较高要求,除此之外,生僻词、口语化的词、非正式的词句等原则上也不适用于商务英语笔译。例如口语中的because,在商务英语中应使用 on the grounds that 代替,以体现商务英语的正式性。其次,商务英语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这类词汇用法较单一,相对来说歧义性,多义性等用法极少。而某些在某个领域出现较频繁或词语间的固定搭配用法,也是作为译者需要着重积累的。再次,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进行商务英语笔译的过程中,对双方语言文化的了解,也是对能否恰当合理地进行商务英语笔译产生影响的很重要的因素。在国际经济贸易等的交流合作中,作为桥梁的译者需要考虑两国之间与所译文件相关的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就必须对两方的语言习惯,文化差异,经济状况,商业习惯等有较深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灵活地对相关文书进行翻译。由于市场上对拥有较高的英语笔译能力的人才的需求的迅速增加。虽然目前相关的人才数量相对较多,但是真正能在进入工作岗位短期内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笔译能力顺利开展工作的却为数不多。要尽快适应工作,就必须多多了解目标语的文化,习惯多方面相关知识。

三、商务英语笔译课堂学习的相对不足

在目前许多高校的英语笔译课堂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针对当今市场对英语笔译人才的需求而开展相关讲解内容。在这一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导致课堂教学不同程度上脱离市场的结果。首先,教材内容与时代衔接不紧密。其中有些例子或内容,已经连续使用很多年,与当今时代距离较远,无法让学习者更加了解当今时代的主流形势,容易与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实际翻译工作产生隔阂,对将来的笔译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其次,在很多笔译教材和练习材料中,文学性的材料占据着大多数。这类材料虽然可以在整体上进行英语笔译的讲解和辅助笔译水平的提高,但难免有些偏颇。然而作为面对数量群庞大的高校英语笔译学习者,由于将来就业方向不确定,想制定一套满足各类需求的主流教材,也确实非常困难。针对这类问题,相关专家和研究者也正在积极寻找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四、有效提高商务英语笔译能力的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作为英语笔译的学习者,就目前情况来看,除了在笔译课堂上所学的整体理论和教师提供的实践材料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寻求能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市场,实用性更强的实践材料来进一步提高英语笔译的能力。

1.加强对英语笔译基础理论和翻译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虽然目前很多教材上都有着些许不足之处,然而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改进,主流教材对学习者基础翻译理论的学习研究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必然已经达到一个成熟度较高的程度。所以重视教材教授的基础理论和翻译技巧,对于打好英语笔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2.对学习材料的多方位理解

目前很多英语笔译的学习者,在拿到一篇笔译练习材料时,并不先整体了解材料的背景、文章用途等信息,而直接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往往导致在某些段落或语句中,译文出现与前后文脱节或翻译风格与原文不符的情况。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若材料为商务用途材料,就要按照前述商务材料不同的文体而选用不同的翻译风格和方式。除此之外,材料中涉及的人物或知名企业等,也要根据两国文化的不同和目标读者对其了解的程度来做必要的注释或修饰。

3.利用互联网拓展自己的翻译实践机会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上各方面的材料可谓应有尽有,例如在一些招聘网站上,部分企业会提供一些试译文档,来作为对员工进行录用考核的一部分。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了解各个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也可间接了解目前市场的一些动态。在进行一些练习之后,学习者便可了解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而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此一来,学习者在毕业之前即可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很大程度上的把握,也可为将来的工作做出很重要的准备。

五、结语

总之,在国际经济贸易等的交流合作中,作为桥梁的译者需要考虑两国之间与所译文件相关的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就必须对两方的语言习惯,文化差异,经济状况,商业习惯等有较深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灵活地对相关文书进行翻译。面对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诸多变化,学习者有必要尽快了解市场,培养自己对应市场的技能和思维习惯。而作为商务英语笔译的学习者,只有在掌握扎实的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的前提下,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整体和具体的把握,并对商务英语和专业领域有一定深度和时效性的了解,才有可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市场,有效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笔译水平。

注释:

[1]林宗豪.商务英语笔译研究琐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5-20.

参考文献:

[1]刘雯.浅谈商务英语笔译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A].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林超伦. 实战笔译(英译汉分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任月花. 商务翻译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市场对人才需求 篇7

1 专业建设背景

建筑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 产业关联度高, 就业容量大。近几年, 建筑业在册人数每年保持在6万人以上, 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2%以上, 是我市最直接的富民产业。近年来我市建筑业发展迅速, 现有56家非劳务资质建筑企业, 有近20家土建公司涉足施工和投资开发。其中1家特级资质, 2家一级资质, 22家二级资质, 技术职称人员达7200人。目前, 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发展阶段,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 必将带动工程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 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技术水平不高, 农民工比例较大, 需要大批施工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 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目前, 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中, 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0%, 而这些人又多数集中在管理岗位, 操作层基本上是农民工。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低, 技术素质较差, 这是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显然, 建筑业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职校的重心必须下移。然而, 以学科体系构建起来的中专教学计划, “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向市场育人, 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 按照企业的需求, 每年约需要60人补充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在职技术与管理骨干培训量1500多人此, 技术培训5000多人次。

2 专业建设情况

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自开办以来, 为了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 符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主动适应我市建筑行业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基础上, 根据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 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定位, 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适时进行滚动调整。

本专业主要立足我市, 服务社会,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具有吃苦耐劳、勤于思考,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够在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 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获得本专业领域的省、部级施工员、测量员、制图员、预算员、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电焊工等中、初级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2.1 基本情况

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开设28年来, 由于专业定位准确, 办学思路明确, 对准岗位群需求, 教育质量意识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 有着泰兴建筑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至今为我市输送了5700多名毕业生, 分布在各个建筑公司, 建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 本专业在校生600人左右, 13个班, 有专任教师23人, 外聘实习教师3人,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 中级职称13人, 学历合格率100%, 具有硕士学位的2人, 具有双师型教师的18人, 占81.3%, 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6人次,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次, 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7人次, 国家注册咨询师1人次, 聘任的实习教师全部为高级工程师。

本专业有实验室9个, (试配、标养、砂石、水泥、混凝土、力学一、力学二、土工、防水) 测量仪器1个, 实训室6个, (焊工、木工、抹灰砌筑、管工、钳工、钢筋工) 装潢制作室1个, 画室1个。实验设备价值136万。目前, 我校正在筹建中的建筑实训模型, 投资预计120万, 总建筑面积1040m2。校外实训基地有7家 (泰兴镇、中兴、鼎圣、十里甸、星月星、过船、江苏济川等) 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2 专业特色与创新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 以“为万千广厦塑栋梁, 为创业致富育强人”为理念, 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形成了3个特色、1个闪光点、1个创新点。

特色1:以“一进二出三练兵”为着力点, 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训练特色;特色2:以“三双”为基点, 按照“三合一”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特色;特色3: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 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行业办学特色;闪光点:以校内基建项目为依托, 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 成为本专业教改的闪光点;创新点:新建的建筑实训模型, 是本专业教改的创新点。

2.2.1 特色1——以“一进二出三练兵”为着力点, 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训练特色

所谓“一进”, 就是把施工案例和“四新”技术引进课堂。我们通过课程改革, 实施项目教学法, 推进职场情境教学, 推广最新建筑施工技术, 使专业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讲究实用。所谓“二出”, 就是走出教室, 进行现场教学和实验实训;跳出书本, 开辟第二课堂, 如图纸会审、测量放线、招标投标等模拟活动,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所谓“三练兵”, 就是在课程设计中, 进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实践练兵;在生产实习中进行操作技能练兵;在毕业顶岗实习中组织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练兵, 增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2.2.2 特色2——以“三双”为基点, 按照“三合一”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特色

(1) 所谓“三双”是指“双课、双师、双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称为“双课”, 本专业在抓好理论课教学的同时, 更是抓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课教学, 把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就业实习结合起来, 把实践课堂搬到工地现场;教师和工程师称为“双师”, 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功底, 而且具有雄厚的专业实践能力, 所教的知识贴近现行建筑规范要求, 贴近工程实际;“双证”是指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毕业证书和至少一个专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本着中职专业与社会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接轨的目标, 确定了技能考核项目, 目前主要的专业技能 (资格) 证书有:测量放线中级工、钢筋中级工、砌筑中级工, 其他证书有:计算机等级证, 普通话等级证。实行本制度以来, 本专业毕业生的双证书通过率达100%, 提高了就业竞争率和就业专业对口率。

(2) 所谓“三合一”, 就是“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工地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情况: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占81.3%, 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6人次,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次, 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7人次, 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人次, 聘任的工地实习指导教师3人中, 全部为高级工程师, 满足了“教师与师傅合一”的要求;“教室与工地合一”的情况:校内的综合实训基地、校外的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 基地均为“教室与工地合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业与产品合一”的情况:教学计划规定的一系列专业课课程设计、学生在工地的顶岗实习的直接作业都在努力贴近“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

2.2.3 特色3——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 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行业办学特色

近年来,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环境优势, 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

(1) 本专业聘请了行业专家, 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与江苏中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建筑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设备、教师锻炼、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2) 受学校委托, 本专业教师承担了江苏省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校内大量的基本建设工程任务, 如参与我校图文信息综合大楼的基坑设计与施工、四栋学生公寓的现场监理、体育运动场施工放样测量和建筑实训模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3) 专业老师承担社会工作, 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我校周广东老师在建筑结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被泰兴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中心聘请为结构审查人员, 担任泰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总工, 主持设计泰兴明递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厂房, 其中基础部分采用沉井技术取得成功, 为建设单位节约人民币50万元;主持设计泰兴市马甸福利院钢结构生产厂房 (单跨39M) , 超过规范36M的要求, 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加强结构的支撑系统, 加强柱脚抗剪件) , 取得成功;主持设计的泰兴粮机大厦基坑工程, 基坑的降水以及基坑的周边沉降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之内;兰庆华老师被泰兴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聘请为新能源新城市花园建筑总监理工程师, 该工程获得江苏省文明标化工地, 聘请为中丹金色家园总监理代表, 该监理项目部获得省优秀项目部;徐庶老师被聘请为江苏苏洋监理有限公司泰兴交通大厦总监理工程师。

2.2.4 闪光点——以校内基建项目为依托, 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 成为本专业教改的闪光点

(1) 独立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 建筑构造课程设计,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等。以上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校内基建工程如体育馆、图文信息大楼、学生宿舍等为平台基础, 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

(2) 受学校委托的施工监理工程, 选派工民建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监理员, 列席监理例会, 进行现场旁站、见证取样、平行检测;受委托施工放样测量的工程, 则由正在学习《测量学》课程的学生全面参与;图文信息大楼、体育馆等较复杂工程项目的基坑开挖、地下室施工、预应力张拉工艺等关键工序施工进行现场观摩教学, 也是本专业教学“教室与工地合一”的范例。

(3) 学生的课程设计采用“真题假做”的形式, 选题一般为校内工程如学校的学生公寓、教学楼工程等。教师对题目吃得很透, 指导学生时胸有成竹;学生们要么是顶岗实习过的、要么是曾现场观摩的, 对工程的熟悉常常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真实的实践技能训练, 达到“未出学校门, 已是准岗人”的要求。

2.2.5 创新点——建筑实训模型的建立, 是本专业教改的创新点

我校投资120多万元新建的建筑实训模型, 其功能定位在“教、学、做”, 极大地丰富了本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模型分为四大块, 第一块是外围护采用轻型钢结构模型, 《钢结构》课程的构造在第一块模型中一览无余;第二块是混凝土结构骨架模型, 模拟施工现场中的基础、梁、板、柱和楼梯等房屋基本构件, 涉及到本专业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基础工程, 直接为《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这两门学科现场教学服务;第三块是建筑半成品模型, 半成品模型有两大功能 (建筑构造教学和建筑实训教学) , 建筑构造部分涉及到梁板柱和填充墙连接、门窗工程、装饰工程、屋面工程和楼梯工程等, 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相关理论课教学, 让学生一目了然;建筑实训部分包含钢筋工实训和示范区段、砌筑工实训和示范区段、抹灰实训和示范区段、镶贴实训和示范区段、模板实训区段和屋面防水实训和示范区段等;第四块是脚手架与安全防护工程。让学生在感性、感知、感悟中逐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为本专业的课改提供了坚实基础, 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创新点。

本专业经过28年的积累与发展, 早已成为我校的骨干专业, 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对专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学校设备的大投入对专业发展提供了外在保障, 一个专业托起四个“建筑之乡”的良好社会声誉对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把本专业做大做强, 决心打造成省内一流、省外有名有特色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3 专业教学改革成效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 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 大胆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 明确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 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 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突出“实际、实用、实践”, 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资格证书考核标准, 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基础课模块、职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是文化基础课, 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文化基础。职业核心课程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 掌握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方向课模块是通过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 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 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 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 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 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 层层递进,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 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 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基础, 坚持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结合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要求适合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满足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求。

(2) 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本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 一直注重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制定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开发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筑》、《建筑测量》三门专业课程的项目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标准, 实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 能力本位,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

(3) 理论课、实践课均有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均按照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 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并结合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考试, 对应的课程可进行课程置换。

(4) 重视教材建设, 合理选用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为配合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适应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校积极开发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教材, 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建筑工程类和省教育厅组织的教材编写工作, 并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建设。编写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目前本专业教师参与编写并出版了教材, 自编教材3本, 编写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44本, 制作教学课件47个, 这些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及课件为本专业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较大提高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

市场对人才需求 篇8

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才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数量指数倍递增, 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激烈竞争, 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其资金的管理、财务风险的管理往往决定了该企业的成功或失败。但与财务管理从业队伍数量的快速增长相比, 其专业素质并未得到同步提高, 多种原因造成财务管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一是财务管理专业独立设置较晚 (1998年才设立) , 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二是原先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会计专业, 大部分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训练, 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三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仍快速发展, 企业扩大的规模与财务风险是同比例增长, 但在没有严格准入制度的情况下, 入行人员以会计专业人员为主, 兼有少部分其他专业人才, 整体行业人员质素不高的现象难以避免。

对于目前整个财务管理市场的人才需求现状,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曾表示, 目前中国大约急需30万财务总监类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差距突出表现在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亟其匮乏,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法律知识, 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等方面 (特别是专业业务水平方面) , 都与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 财务管理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发, 亟需现代财务管理人才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利好政策, 进一步带动了海南企业的空前发展, 但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也遇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从海南目前从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来看, 他们总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级的, 甚至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只会简单的资金管理知识,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南省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科班”专业人才较晚。

另外, 按海南省现存单位数量计算, 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根据历年海南省考试局出版的《填报志愿指南》提供的招生信息, 我们对全国高校 (含海南高校) 针对海南省生源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数进行统计分析, 1998年—2008年间年均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超过200名, 2009年—2013年年均不超过800名, 该专业累计培养海南省生源人数不会超过6200名, 若扣减目前仍在校就读的学生人数, 已毕业工作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数会低于5000名, 而海南统计年鉴2013年底全省法人单位统计数据为45263家。因此, 至2014年, 若按1家法人单位配备1名财务管理人员, 至少缺口40000名;若按2家法人单位配备1名财务管理人员, 至少缺口22000名;若按3个法人单位配备1名财务管理人员, 仍然缺口10000名。因此, 按现有法人单位测算, 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另外, 对我校《2015年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工作年限上对3年及以下的需求占21.12%, 对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的需求最大, 达到47.64%;在学历结构上, 可以聘用大专以下 (不含大专) 人员的需求最小, 占5.78%, 对大专和本科生的需求比例均衡, 分别是34.33%和35.12%。总而言之,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 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 亟需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

三、海南省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开设, 满足不了财务管理人才需求

我省目前有本科与高职院校17所, 海南大学是我省较早招生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 其后海口经济学院、三亚学院等7所陆续招生。从海南省考试局出版的《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资讯 (2014) 》中统计, 2014年针对海南省生源, 全国高校 (含海南高校) 招生财务管理专业1038名, 其中外省院校招608名, 本省7所院校招430名, 这远远无法满足我省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海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海南省法人单位数量从2010年37859家递增到2013年底45263家, 年均增加2468家, 年增长6.1%。若每家单位需要1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2468名, 增量缺口1430名;就算每2家单位需求1名财务管理人才也要1234名, 增量缺口196名;再加上原已有的2万—4万缺口存量, 其缺口总量巨大, 且这种缺口总量不是缩小而是拉大。此外,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国家加快对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多种利好政策的叠加作用, 更加有利于推动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注册的企业和单位注定会越来越多, 其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更旺, 其缺口将会更大。

综上所述, 鉴于目前海南现存财务管理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鼓励各院校扩大财务专招生规模, 这既解决专业人才市场缺口问题, 也有利于我省院校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朱玉兰.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 2011 (4) .

市场对人才需求 篇9

1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调整

通过几年的摸索, 我们根据物流企业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的实际需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合理地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改革中, 我们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我们调研的深入, 不断配合考察结果, 更新教学课程内容。

1.1 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具有应用性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在培养模式上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念, 以我专业为例, 我们根据社会对物流应用性人才岗位群的需要, 培养物流一线专业人才,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 构建具有应用性的教学体系, 突出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 使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相互融合, 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物流人才。目前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三部分组成。该课程体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结构合理, 科学可行, 突出体现本专业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1.2 课程设置突显高职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特点。

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 突出职业技能的核心位置, 与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2 重视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建立模块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 教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三大模块;其次, 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 并制定每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最后, 根据每门课程的实训要求, 将每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 每个训练单元都对应一个项目。实践教学一定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又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的培养,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这一块, 我们也总结出不少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2.1“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方面通过“教、学、做”强化和整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其更熟练地掌握物流的相关作业程序;另一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使其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以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使其职业技能得以全面提升。

2.2 实训室教学。

建造物流实训室, 引入各种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 包括各种仓储系统、运输配送系统等, 模拟物流工作现场的各项操作, 比如搬运装卸、堆垛、苫垫等等。将课堂教学引入实训室, 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训项目, 把实际操作引入课堂, 让学生能深刻了解物流的实际操作, 能在学校中就学会物流的相关操作。

3 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任务, 还要完成发展能力及渗透高职教育的任务, 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法, 通过灌输方式, 强化知识记忆。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 这种传统方法必须加以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 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已成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3.1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而教师作为引导者, 通过启发性教学方式, 通过课堂的互动和介绍社会上生动的真实案件,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3.2 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不容置疑。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解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另一方面, 也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得课堂中双向互动式的讨论落到实处, 不流于形式, 真正实现在讨论中学习, 在学习中讨论, 从而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掌握。

3.3 任务驱动教学法。

高职学校的学生不少都有厌学的通病, 其表现主要有上课睡觉、玩手机、听MP3、看课外书等, 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再急也无济于事。怎样才能使他们动起来呢?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个很好的方法, 它具有“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结合任务驱动”的特征。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 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交流, 梳理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旧知识点, 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 设定具体的任务书, 最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以展示任务、分解任务、变式创新、综合提高等几个阶段加以实施, 而学生则以明确任务、初步尝试、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辅以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 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最后,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 肯定学生的努力, 开展学生自评, 互评和教师的点评相结合的评比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 活动有了计划, 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

3.4 分层教学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 个体差异较大, 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面向多数, 缺少培优辅差, 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 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本人认为,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 在授课思想上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 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 对学困生有怎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达到什么目标, 而对学优生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 怎么充分挖掘其潜能, 然后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中进行分层, 上课时, 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及方法等以中等生为标准, 课中注重对学优生的引导和对学困生的辅导。每堂课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这样, 对学困生降低了练习的要求, 多点关心、指导和鼓励, 让其看到学习的成果, 在每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的成就感中进步, 进而重新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也给了学优生一定的爬坡度, 引导其去不断创新, 不断提高, 满足其求知欲, 让其“吃饱喝足”。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了学习的目标, 并且也有能力去完成, 学生共同进步了, 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股票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 篇10

传统的货币理论强调货币供应主要考虑商品和劳务供求, 但却忽视了金融资产的交易同样需要货币作为媒介。一般认为, 股票市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其交易量扩大, 使货币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同时, 资金为了寻求高额回报在不同市场间流动也导致了货币寻求的短期变化。而在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情况下, 股市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调控行为, 进而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一、货币需求理论及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 国外研究概述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主要包括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论、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等。纵观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货币数量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数量关系的解释, 是货币需求理论最基本的思想和理论渊源。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货币购买力》一书中对传统货币数量论作了系统清晰的阐述。费雪提出的现金交易数量说阐明, 总支出仅仅决定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而对利率波动不具有敏感性。认为货币是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 以满足人们的欲望, 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剑桥学派则在费雪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大萧条, 凯恩斯经济理论开始发展起来, 他强调经济的长期性和非充分就业, 对货币需求提出著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把行为人对于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 他认为形成流动性偏好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资动机三个动机。后凯恩斯派的鲍漠和托宾的现金管理模型和惠伦模型是对原有理论用数学公式进行阐述和补充。

在货币需求的研究中将股票市场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是在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解释》一文中, 他给传统货币数量论以新的解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视作任何一种资产, 运用资产需求理论得出了货币的需求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恒久性收入的函数。关于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 弗里德曼认为体现在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替代效应四个方面, 在上述四种效应中, 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交易效应会增加货币需求, 而替代效应则减少货币需求。

M.Friedman (1988) 利用1961—1986年美国的季度数据对股票价格的货币需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发现股价上升的资产组合效应不明显;利用1886—198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所做的实证检验却发现, 股价上升对M2的财富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这表明股票价格的上升将减少货币需求。

Palley (1995) 的实证研究发现1976—1991年美国的股票市场交易额与货币需求呈显著正相关, 并且发现通过引入股票市场变量可以提高货币需求函数的预测能力。

(二) 国内研究概述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始进行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如谢富春和戴春平 (2000) 利用1994—1999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估计时发现, 股票市值同M1、M2和准货币的名义余额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石建民 (2001) 以中国1993—2000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需求量正向相关。姜波克和陈华 (2003) 利用证券收益率及其方差来估计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结果表明证券市场真实收益率期望值和方差与货币需求实际余额显著正相关。易行健 (2004) 利用我国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 采用Johansen协整方法, 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减少了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需求, 体现了极强的资产替代效应和交易效应;同时, 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结构存在显著的影响, 估计系数表明了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流动性M1/M2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从以上的研究结论看, 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本文对股票市场通过交易效应、资产组合效应、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对M1、M2以及货币需求总量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论证。

二、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1) 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改进后的方程见公式 (2) 。

MV=PQ (1)

其中, M表示货币数量,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P表示商品价格, Q表示商品交易量。

MV=PT+PSTS (2)

其中, PS表示股票市场价格水平, TS表示股票市场交易量, PSTS则表示股票市场股票交易所需的货币流通量。

公式 (2) 给出了一个涉及产品市场、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三市场的货币数量模型。该模型表明货币的总流通量不仅取决于实体经济中的产品市场交易, 而且还受到股票市场交易的影响。从总量上看, 股票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股票的需求, 以及股票的价格水平。当股票价格上涨时, PS上升, 因此股票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将增加。而且股票价格的上涨通常会带动股票交易量TS的放大, 从而进一步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一) 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交易需求的实证分析

为了证实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是否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产生影响,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论证。模型的样本数据为2002—2009年的季度数据,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全部采用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模型的因变量为狭义货币余额增长率 (△M) , 自变量包括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GIP) 、物价增长率 (△CPI)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金额增长率 (△TRD) 以及一年期存款利率增长率 (△DIR) :

M1=A1+a1△GIP+b1△CPI-c1△DIR+d1△TRD (3)

模型回归的结果如表1:

货币交易需求的回归结果显示, 股票市场交易与货币需求量呈正向相关。尽管货币需求与股票市场交易之间的系数并不是很大, 回归方程的D.W值偏低, 但在模型既定的样本容量和确定的自变量数目下, 同时给定0.05的显著性水平, D.W值的上下限分别为1.74和1.16, 而模型的D.W值介于0和下限1.16之间, 表明存在一定的一阶正自相关。使用广义差分法来修正方程的序列相关性, 重新回归的结果如表2。

(二) 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

利用货币交易需求回归主要是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产生的交易需求, 因而采用的是狭义货币M1。狭义货币相对于广义货币而言更能体现货币的交易性质。但股票市场对货币的影响并不仅仅只在交易需求方面, 它还会通过其他效应和机制对货币总需求产生影响, 只有同时对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进行分析, 才能判断股票市场是如何影响货币需求的。因此, 这部分实证分析将考察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的关系, 由于考察的是货币总需求, 相应的货币指标将采用广义货币M2, 与上一部分对应, 其回归模型如下:

M2=A2+a2△GIP+b2△CPI-c2△DIR+d2△TRD (4)

回归分析表明, 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同样具有统计显著性, 呈正相关关系, 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交易量增加, 会导致货币总需求相应增加。回归结果的D.W值与回归方程 (3) 类似, 相对偏低, 表明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性。使用广义差分法进行重新回归, 结果如下表3。

修正结果与初始回归结果虽然在系数大小上存在差别, 但在基本结论上并不冲突, 且正负方向仍然是一致的。因此, 可以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总需求函数是具有影响, 而且呈正相关关系, 说明在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产生的正效应 (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 和负效应 (替代效应) 的相互作用中, 增加货币需求的正效应超过降低货币需求的负效应, 从而使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三、结论分析

以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是有影响的, 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产生一定作用, 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其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

(一) 股票市场的发展规模。

衡量股票市场发展的指标——上证指数无论对M1, 还是对M2需求都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两方面的作用, 原因是股票价格波动对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是负效应, 对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交易效应是正效应, 正效应之和大于负效应, 应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一般都具有较低的风险偏好。因此, 当股票价格上涨、风险程度增加时, 人们就会增加其资产组合中相对安全资产的比重来抵消这种风险, 将部分资金撤出股票市场, 转而投向定期存款、国债等相对安全和稳定的资产。

(二) 现金化交易规则。

我国证监会规定股票市场交易必须采用足额的现金, 所以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交易效应十分明显。由于证券保证金计入M2, 当股票市场活跃时, 一部分货币就从现金、活期存款进而转化为证券保证金, 从而减少M1, 增加M2。

(三) 投资者偏好。

我国股票的投资者散户较多, 机构投资者正处于发展阶段, 还尚不成熟, 对股票的认识还不充分。当股价上涨时, 往往有更多的投资者和更多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股票市场;当股市低落时,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 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又具有投机性, 资金不会迅速撤出市场。这与国外的投资行为完全不同, 所以能够产生相应的财富效应和资产组合效应, 但其持续行不强, 一旦投资者投机失败, 资金迅速会撤出市场。可见其财富效应和资产组合效应并不显著。

四、对策建议

(一) 完善货币市场, 促进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两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是金融行业有效运行的市场基础, 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需求。股票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 而货币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则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 投资者评估股票预期收益率高于实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大量资金便会留在股票市场, 货币需求就会减少, 此时不应再增加货币供应, 否则将助长股市泡沫滋生, 带来经济发展不稳定, 造成虚假繁荣;而当股票价格持续下跌, 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 由于股票市场的替代效应大于其他效应, 货币需求就会增加, 这时就应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这将有助于活跃股票市场, 促进股票价格上升, 增强其融资功能。

(二) 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股票市场的变化, 将股票价格作为影响因素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整个股票市场就是经济的缩影, 股票价格本身包含了丰富的经济信息。但是货币政策制定也不能完全盯住股票价格, 这是因为货币政策虽然能通畅地传导到股票市场, 但是我国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很强, 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不够明确, 这样就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与实体经济周期不一致。因此, 一方面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货币需求量调节股票市场的发展, 也可以根据股票市场的变动情况预测对货币需求的变动以便及时调整货币供应;另一方面, 应着眼于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货币需求量以及市场利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判断。

总之,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 应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程度, 适时地考察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及产生的效应。只有很好地理解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效应, 才能帮助决策者们在一个正确的框架下成功地实施货币政策。

摘要:货币需求是货币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 股票交易量不断扩大, 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渐渐显露。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其程度虽然不如GDP显著, 但是股票市场会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为了正确衡量一国的货币需求量, 必须要考虑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对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需求,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王晓芳, 王学伟.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J].财经科学, 2008 (3) .

[2]徐慧贤, 郭玉洁.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1) .

[3]戴晖.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理人, 2006 (14) .

[4]邓雄.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总量的影响[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 .

[5]朱静平.股票市场影响货币需求的定性分析[J].理论探讨, 2006 (5) .

[6]赵明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需求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 2005 (2) .

[7]易行健.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总量与结构影响的分析[J].经济科学, 2004 (6) .

[8]余元全.股票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 2004 (1) .

[9]朱道益.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2 (6) .

[10]魏永芬.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2 (1) .

[11]石建民.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 2001 (5) .

上一篇:排球发球下一篇: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