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尘控制器

2024-08-24

降尘控制器(精选七篇)

降尘控制器 篇1

目前, 综采面普遍采用采煤机截割头滚筒上自带的喷雾系统进行降尘, 采用人工操作控制的方法, 这种喷雾系统的降尘效果较差, 而且通过人工操作控制的实时性差, 受操作员自身素质和操作能力的影响较大, 自动化水平较低。现在国内主要还是以直接水雾降尘为主。但水雾降尘技术存在很多不足, 没有实现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效率比较低, 降尘效果不理想。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 需要研究、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降尘系统。笔者通过现场实验对改进优化后的采煤机喷雾降尘系统进行测试, 采样分析改进优化前后综采面采煤的煤质和粉尘浓度的变化, 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1 综采面粉尘浓度与运移规律分析

1.1 采煤机截割头产尘浓度与运移规律

采煤机的移动方向是影响采煤机截割头产尘浓度和粉尘运移规律的重要因素, 顺风采煤和逆风采煤时粉尘的浓度和扩散程度有很大差异。

顺风流采煤时截割头产尘浓度与运移规律是, 顺风流方向采煤时, 低滚筒在前, 由于产尘点较低, 受粉尘重力的影响, 则其漂移的距离相对较短。高滚筒在后, 虽然位置比较高, 但当粉尘飘过采煤机时, 部分粉尘已经沉降, 所以漂移距离相对也短。

逆风流采煤时, 截割头产尘浓度与运移规律是, 低滚筒在前, 虽然是逆风, 但产尘点较低, 受重力作用, 漂移距离相对较短。高滚筒在后, 产尘点较高, 在风流与采煤机移动同时作用下, 飘散距离相对较长。

1.2 滚筒抛煤时产尘浓度与运移规律

采煤机滚筒在抛煤过程中的产尘浓度与滚筒转速密切相关, 滚筒转速越高, 煤屑从螺旋内飞出的速度越大, 抛落过程中相互撞击, 产尘较多, 落地过程中的破碎程度较大, 产尘量较大, 而粉尘的运移规律与截割头产尘的运移规律相似, 都受采煤机的运行方向等因素影响。

1.3 液压支架移架时产尘浓度与运移规律

液压支架在向前移架 (降柱、拉架、升柱) 过程中, 产尘点多而且高, 产尘量大, 扩散迅速, 分散度高, 粉尘的产生部位主要集中在综采工作面主风流通道液压支架前半部的架间位置, 同时受风流带动, 在临近几个支架前端的粉尘浓度较大。

2 喷雾降尘控制系统改进与优化

2.1 采煤机原有喷雾系统改进

采煤机原有的喷雾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 喷雾系统的水阀均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开启和关闭, 很多时候在采煤机暂时停机作业时, 喷雾系统仍然处于工作状态,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 大量的水雾对煤质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必须对原有的喷雾系统进行改进。为了避免水能资源的消耗, 提高出煤的质量, 同时大大提高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程度, 需要对原有的采煤机喷雾系统进行改进。本研究将原有的开关水阀改进为手自动一体阀, 采用山东力创公司生产的EDA9033A三相电参数采集模块对采煤机滚筒的各项电参数进行实时采集, 通过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进行数据处理、A/D转换以及数值比较、反馈和控制实现对采煤机喷雾系统的实时、准确控制。

本研究根据原有采煤机喷雾系统的总体结构, 并根据现场实际控制要求确定采煤机喷雾系统的改进方法, 其控制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辅助喷雾系统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保证综采工作面的安全, 需要补充一套辅助喷雾系统进行降尘。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与运移规律分析可知, 产尘主要发生在采煤机割煤、抛煤以及液压支架移架的过程中, 因此, 要针对不同工况分别进行考虑。笔者在液压支架上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粉尘浓度传感器, 通过检测粉尘浓度来控制辅助喷雾系统的启停, 同时采用红外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摄像头实时检测采煤机的运行位置, 以实现对工作位置的实时喷雾降尘。各传感器与喷嘴的布置如图2所示。

1—前端辅助喷嘴;2—粉尘浓度传感器;3—中后端辅助喷嘴;4—视频监控摄像头;5—红外收发装置

割煤和抛煤产尘时的喷雾降尘。割煤和抛煤时, 采煤机自身滚筒处带有喷雾降尘的喷嘴, 但并不能完全满足降尘需要, 该系统通过红外对射传感器对采煤机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同时采用视频监控摄像头对采煤机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顺风采煤时, 采煤机下风向2~3个液压支架的前端辅助喷嘴进行实时喷雾, 并随着采煤机的移动实时交替打开下一个喷嘴, 同时关闭前置喷嘴;而逆风采煤时, 由于粉尘飘散较远, 因此采煤机下风向的4~5个液压支架的前端辅助喷嘴同时进行喷雾降尘。

液压支架移架时的喷雾降尘。液压支架的移架通过检测液压支架电动阀的动作实现对移架位置的精确定位, 同时移架下风向的3~4个液压支架上的前端和中后端辅助喷雾系统全部开启, 在移驾下风向迅速形成3~4个水雾墙, 对粉尘进行快速拦截, 保证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稳定作业。粉尘浓度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整个综采工作面的粉尘浓度, 在整个喷雾降尘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如果粉尘浓度仍然超限, 则系统会控制输出, 停止采煤机作业, 进一步保证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

3 实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将原有喷雾降尘系统与改进优化后的系统进行现场实验对比, 在整个综采工作面的10个采样点进行粉尘浓度采样, 得到的粉尘浓度采样值如图3所示。

原有喷雾降尘系统与改进优化后系统对比由图3可知, 改进优化后的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喷雾降尘系统能够大大降低粉尘浓度, 提高综采工作面生产工作的安全性, 尽可能地减少综采面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同时, 改善了出煤的煤质, 提高了矿山的总体产值。

4 结语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煤机喷雾降尘系统。该系统将来自粉尘浓度传感器和红外人体传感器的信号输入PLC以控制电磁阀的通断, 实现了智能化喷雾除尘。现场实践表明, 该系统结构简单, 性能可靠, 能够自动、及时启闭喷雾洒水装置, 降尘效果良好, 大大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程度, 实现了实时、高效降尘, 保证了综采工作面的生产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具有非常好的现场应用价值。

摘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粉尘是困扰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为了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 改善工作面劳动环境, 对综采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与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 对采煤机原有喷雾降尘设备的喷雾原理、降尘效果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采煤机喷雾降尘控制系统, 通过采煤机截割实验台对原有系统和改进优化后的控制系统进行了降尘效果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改进优化后的喷雾降尘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喷雾降尘, 系统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 保证了综采面采煤的煤质和安全生产, 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采煤机,运移规律,喷雾降尘,可编程序控制器

参考文献

[1]马素平, 寇子明.喷雾降尘机理的研究[J].煤炭学报, 2005, 30 (3) :297-300.

[2]马素平, 寇子明.喷雾降尘效率及喷雾参数匹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6 (5) :84-88.

矿井智能降尘装置 篇2

工作原理:智能的控制降尘过程, 通过粉尘传感器测定巷道气体中的粉尘量, 设定粉尘的报警值, 达到报警值后进行自动降尘, 达到科学降尘的效果。1) 用水量科学, 不影响巷道内供水管其他用水需要, 节约用水;2) 降尘效果均匀, 使巷道不过于干燥也不过于潮湿;3) 理性的降尘, 根据现场实际的粉尘量进行降尘, 达到降尘效果后自动停止降尘。根据粉尘量设定报警值, 当达到粉尘高报值时进行自动通过程序控制监控分站发出信号促使继电器动作;继电器动作, 导通给防爆电磁阀供电;防爆电磁阀被供电后动作, 促使压风管和气动球阀导通, 为气动球阀提供了动力源;气动球阀被顶开, 使得供水管和现用喷雾导通, 进行降尘, 当粉尘浓度降到报警值以下时自动停止降尘。

另外因为该智能降尘装置的降尘只通过巷道气体的粉尘浓度决定, 为避免给施工人员的行走及施工过程带来不便, 在每道喷雾的前后十米距离设置红外传感器装置, 当有行人经过时, 喷雾会自动停止工作。当行人经过下一道喷雾时才会自动进行降尘。

与此同时我们设置专用特制喷雾头, 覆盖整个巷道断面, 不仅巷道底板可兼顾, 而且可以洒水到帮部, 该喷雾头的喷嘴与迎着风流风向成45度角, 向顶板方向翘起, 当降尘装置开启时, 进一步促进快速雾化, 达到降尘均匀的效果。

2 创新成果的硬件机构

矿井巷道自动降尘装置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1) 粉尘传感器;2) 监控分站;3) 继电器;4) 防爆电磁阀;5) 气动球阀;6) 喷雾;7) 红外传感头。

1) 粉尘传感器:0~1000mg/m3, 设置报警浓度为16mg/m3。

2) 监控分站:将自动降尘装置连入监控系统中, 在地面监控中心站, 通过程序设定, 结合现场巷道的实际情况 (干燥程度、风速、巷道长度等) 设定降尘时间、洒水量和频率, 进行科学降尘。

3) 继电器:主要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和开启, 利用弱电控制强电, 控制防爆电磁阀所在电路的导通和断开。

4) 防爆电磁阀:通电后, 阀门打开导通压风管和气动球阀, 该装备不仅能够快速反应动作, 同时拥有密闭性能好, 动作误差小得特点, 为气动球阀提供有效动力源。

5) 气动球阀:通气后, 阀门打开导通供水管和现用喷雾, 从而促使喷雾自动开启。

6) 喷雾:为覆盖整个巷道断面, 对喷雾头进行了特殊设计, 如图3-1所示, 不仅巷道底板可兼顾, 而且可以洒水到帮部, 该喷雾头的喷嘴与迎着风流方向成45度角, 向顶板方向翘起, 当降尘装置开启时, 进一步促进快速雾化, 达到降尘均匀的效果。

7) 红外传感头:通过红外线感应在射线范围内时候有障碍物, 如果有障碍物则发出触发信号, 触发继电器动作。

3 创新的效益以及发展方向

3.1 创新的效益

1) 经济效益:根据我矿北区现有通风二队情况, 防尘班30人, 每个人每个月的收入按照4000元来算, 这样所节省的经济效益粗略估算一个月为12万, 则一年仅北区通风队所节省的效益为144万;2) 工作便利:本降尘装置为“一劳永逸”型特点, 一次性安装, 工作量小, 后期降尘装置的维护量小, 降尘工作即可变得“无人值守”, 方便快捷;3) 节能降耗:本装置能够科学利用水源, 降低用水量, 属于一次性投入即可完成长期的降尘任务, 一次性消费, 终身受益;4) 科学降尘:摒弃了人工降尘的局限性 (职工班制限制、人员限制、工作饱和度限制) , 降尘的效果均匀, 科学合理;5) 节约人力:将本该进行降尘作业的职工分配到其他岗位 (测气、放炮、防火等) , 即富足了岗位人员需求, 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

3.2 创新的发展方向

由于实验阶段, 材料投入的限制, 导致所安设自动降尘装置没有覆盖整个巷道, 我们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改善喷雾头的方向局限性, 使用通过风动可360度转换角度的可变向喷雾头, 不仅增加了降尘的范围, 而且减少了喷雾头的数量 (避免了老式喷雾头经常堵塞) , 从而减少维护工作量, 降尘效果更加突出。

摘要:随着现代化矿井开采速度的日益加快, 矿井中粉尘量逐渐加大, 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职业病防治, 经过现场实践研制出了矿井智能降尘装置, 通过安装粉尘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粉尘量, 科学控制电磁阀和气动球阀进行喷雾, 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实地考察大大降低了环境中的粉尘量。

气液喷雾弱水降尘技术研究 篇3

采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一是在采煤之前, 通过煤层注水提高煤体的湿润性, 以降低煤体产尘的可能性;二是在开采时, 利用特定的防尘技术控制尘源;三是利用相关的除尘设备或设备, 及时把产生的粉尘过滤或排除掉。矿井下净化风流是粉尘防治中最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的是一种“半月弯”散孔水幕的喷雾装置, 这种喷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水量调节不方便, 喷出的防尘水呈束状, 与粉尘结合差, 雾化效果差, 构成的喷雾范围内水幕间隙大, 很难实现全断面喷雾, 易造成巷道积水。为解决这些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采掘工作面等高密度产尘区域弱水降尘技术研究, 采用了气液两相喷雾技术, 改进目前气液喷雾装置, 应用于各巷道净化风流环节, 分析气液喷雾装置弱水降尘作用效果。

1概况

李子垭煤矿主要煤层为K1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部主要含煤段P21-1的下部和中下部, 较为稳定, 有分层叉合并现象。分叉时, 下部称K11煤层, 上部称K21煤层, K21煤层顶板一般为深灰色砂质泥岩, 少数为泥岩或泥岩或粉砂岩, 裂隙和层理发育, 性脆, 易垮落, 难支护。其底板亦K11煤层顶板一般为深灰色泥岩, 间夹薄层砂质泥岩或煤线, 厚度为0~5.8m。K11煤层底板一般为灰黑色泥岩或灰色粘土质泥岩, 遇水膨胀, 易于风化破裂。在进行采掘作业时候, 受地质运动破坏强烈地区, 开采时矿尘产生量较大, 并且矿井煤 (岩) 体节理发育、结构疏松、水份较低, 煤 (岩) 质坚硬且脆性大时, 在采掘活动以及施工钻孔过程中产尘量较大。

2实施方案

2.1气液喷雾弱水降尘基本原理气液喷雾通过高速气流将液体雾化, 只需少量水就能喷射出气流式喷雾, 其原理是:当速度很高的气流通过狭小的喷嘴喷出时, 由于气流速度较高, 而水流速度较低, 气体与液体存在的速度差使得两者之间相互摩擦和碰撞, 使得液体拉长成细丝状, 进而形成球状雾滴, 气体与液体速度差越大, 气液比重越大, 雾滴就越细。通过这一原理研究的气液喷雾装置由气液混合装置、Y型宽扁喷雾装置组成, 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由三通铁管和KJ快速接头构成, 三通铁管各出口和KJ快速接头焊接, 所述的Y型宽扁喷雾装置由Y型铁管、KJ快速接头、宽扁喷嘴构成、Y型铁管进口和KJ快速接头焊接, Y型铁管之间夹角为 (200-250) 呈“Y”字形, Y型铁管出口为宽扁形喷雾嘴。它是由三通铁管、KJ快速接头相联接的混合装置, 三通铁管两端分别连接供水管路和气液混合管路, 中端连接供风管路, 实现气液混合。供风、供水管路中的控制阀门调节气液量, 提高气液雾化效果。采用的Y型宽扁喷雾装置是由Y型铁管、KJ快速接头相联接的混合装置, Y型铁管进口和气液混合装置中出口相连, Y型铁管出口为宽扁形喷雾嘴, 避免了喷嘴堵塞, Y字形设计使其喷雾能良好覆盖巷道全断面。

2.2气液喷雾装置改进加工①气液喷雾混合装置加工。利用一根4分三通铁管在两段焊接KJ型快速接头, 并在铁管中间管壁上用钻床钻一个准3mm的小孔, 同时也同样焊接KJ型快速接头, 铁管壁上准3mm的小孔处焊接的管子短节是用来连接供水管的, 两端一边是供风, 一边是气液出口, 这样就构成新型的成气液混合装置。该气液喷雾混合装置改进后可实现风水适当调节, 保证最佳的喷雾效果 (图1) 。②喷头装置喷头加工。利用三根6分铁管, 焊接成“Y”字形, 一端焊接KJ型快速接头用钢编管与气液喷雾混合装置气液出口相连接, 两端出口加热后敲扁形成厚约2mm的“出雾缝”。该喷头装置改进后, 可增加“幕布”的宽度, 最大限度地扩宽了喷雾面积, 同时可实现角度调节, 达到全断面喷雾 (图2) 。

2.3气液喷雾装置安装和使用①气液喷雾通过与供风、供水系统连接并固定在巷道顶部形式进行安装。安装时, 先在将气液喷雾混合装置一端KJ快速接头采用钢编管与供风系统压风管连接, 另一端快速接头用钢编管与供水系统防尘水管连接, 分别在供风系统与供水系统设置截止阀开关, 混合部位快速接头与扁形喷头连接, 扁形喷头用8#铁丝固定在巷道顶部中央。②使用时, 先开打开压风截止阀开关, 供风10秒后, 打开防尘水管截止阀开关, 此时扁形喷头缝口形成喷雾, 再利用阀门开关控制水量, 使喷雾封闭全断面并调节效果达到最佳。关闭时, 先关闭供水系统开关, 保持压风供应, 当喷雾装置中余水通过压风排净后, 最后关闭压风开关。

3实施效果

喷雾装置投入使用后, 分别在12031机巷、风巷掘进工作面、25011采面进行推广实验, 通过实施现场效果考察, 该装置较好的解决了原气液喷雾装置喷雾效果差、喷孔易堵塞、喷雾方向无法改变等问题, 大大降低了粉尘浓度。实验成功后在全矿采掘工作面进行了全面推广, 目前已在巷道中将原喷雾装置全部更换。气液喷雾装置有以下优点:①气液喷雾装置实现了气液混合喷雾, 高压气流大大提高了喷雾效果, 可有效防止巷道积水, 与原喷雾相比, 不会影响矿井质量标准化, 并且气液管路均设置了调节阀门控制气液喷雾量, 使气液量调节更加方便。②气液喷雾装置所喷出的气液呈雾状, 喷头采用Y字形设计, 扩大了喷雾范围, 能够实现巷道全断面雾化喷雾。③气液喷雾装置气液出口为宽扁形喷雾嘴, 能有效防止喷嘴堵塞, 喷雾装置喷雾方向可适时调节, 能够与粉尘形成相对喷雾, 提高了喷雾在巷道防尘滞留时间, 雾滴状水雾能更好地和粉尘结合形成尘团, 大大提高喷雾效果, 粉尘浓度比原来喷雾装置降低了50%以上。

4结论

气液喷雾装置加工简单, 节约材料, 每组制作成本约为50元, 其扁形喷头设计与普通喷头相比具有不易堵塞的优势, 有效杜绝了喷头因堵塞造成的多次投入。采用改进的气液喷雾装置安装在高密度产尘区域巷道中进行风流净化, 不仅能大量节约防尘水, 而且其高雾化、低成本、结构简单等优点, 可广泛在防尘水紧张、产尘区净化水幕装置集中的矿井中推广应用, 经济、安全、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弱水防尘技术代表了矿井防尘新的发展方向, 在今后进一步研究中, 弱水防尘技术不仅仅在巷道进化风流中应用, 还可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下煤立眼等另外几个产尘区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 该气液喷雾使用和推广后, 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授权。

参考文献

[1]MT/T 700-1997, 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S].

[2]AQ 1085-2011, 煤矿进风井地面用燃煤热风炉安全技术条件[S].

煤矿井下自动喷雾降尘系统设计 篇4

关键词:煤尘,自动喷雾,降尘系统

原煤开采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伴有大量的煤尘产生,高浓度煤尘不仅使作业环境恶化,危害矿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随着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和矿井安全生产环境的重视,矿井粉尘浓度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矿井大巷、放煤口、转载点、卸煤点等,必须安置洒水降尘装置或除尘风机。目前,煤矿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打开截止阀喷水除尘,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降尘效果,但存在工作人员怕水雾喷湿衣服而不主动开启喷水阀,或忘记关闭喷水阀致使喷水过量等现象[1,2]。针对这些问题,开发设计了煤矿井下自动喷雾降尘系统。

1系统功能分析

煤矿井下自动喷雾降尘系统主要实现2大功能:煤尘来源处的煤尘浓度自动监测与喷雾降尘;人行通道处人体感应自动监测与喷雾降尘。系统以PLC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和红外人体传感器完成信号的采集(图1)。

煤尘浓度自动监测与喷雾降尘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判断煤尘起源点处巷道煤尘浓度是否超限来对喷雾系统进行控制的。由粉尘浓度传感器采集胶带机转载点等处附近巷道的粉尘浓度,并将采集的浓度信号经A/D转换后传递给PLC控制单元,经PLC计算和分析后确定煤尘浓度控制方案并予以实施。当煤尘浓度达到预定值时,PLC发出指令信号,开启粉尘来源处的管路电磁阀,开始喷雾;当粉尘浓度小于预定值时,控制单元会发出关阀信号,切断水源,实现自动控制。

人行通道人体感应自动监测与喷雾功能由通道上方的喷淋装置及喷洒范围外缘安装的红外人体传感器实现。由红外人体传感器采集人行通道上的行人信号,并将是否有行人通过的信号经A/D转换后传递给PLC控制单元,当煤尘浓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超过设定值,但2个红外人体传感器之间有行人存在时,PLC判断并关闭行人通道上方的喷淋系统,防止水把工人的衣服淋湿;若煤尘浓度没有降到预设值,煤尘来源处的喷淋系统继续运行;若煤尘浓度降低到设定范围内,不管行人通道上是否有人,均关闭行人通道上方的喷雾系统。

当自动除尘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人工手动开启喷水阀,进行降尘,人工手动喷水阀设置在喷淋范围之外,人工开启后不会淋湿衣服。

2设计原理

基于以上系统功能分析,设计出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图2)。2个红外人体传感器分别布置在行人通道喷洒范围边缘的两端,粉尘浓度传感器布置在煤尘起源点的上方,雾化喷头1布置在煤尘起源点处,雾化喷头2布置在行人通道上方。PLC输出控制2个继电器,通过继电器分别控制防爆电磁阀。当粉尘浓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超过设定值时,PLC输出信号使继电器1动作,打开防爆电磁阀1,使雾化喷头1喷雾降尘。此时,若红外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人行通道上喷洒范围内无人,则输出信号接通继电器2,使雾化喷头2喷水;若检测到人行通道上喷洒范围内有人,则锁定输出,继电器2不动作。当粉尘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粉尘浓度降至正常范围时,将信号输入PLC,由PLC控制断开2个继电器,此时,2个喷头都不工作[3,4]。

3系统组件选型及技术指标

根据系统所要实现功能及煤矿井下的实际生产条件,系统主要组件选型如下:GRH8型矿用红外人体传感器;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DF20/8型矿用隔爆电磁阀;KXJ-0.3/127(36)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GL/Y3/4-12P型矿用水质过滤器。

3.1红外人体传感器

GRH8型矿用红外人体传感器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材料制成的红外辐射探测元件,这种探头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对波长为10 μm左右的红外辐射非常敏感。探测元件将探测、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电流信号,经过A/D转换模块进入PLC,PLC根据内部程序控制电磁阀的通断[5]。

3.2粉尘浓度传感器

系统选用的GCG500 型粉尘浓度传感器采用光散射原理直接监测胶带机转载点等处巷道的煤尘浓度。该传感器主要由粉尘测量系统、抽气系统、粉尘过滤器、光源、光电转换器和控制电路组成。该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作业场所(如转载点上方),所测数据就地显示,同时输出电流信号至PLC,PLC根据内部程序的设定值进行计算与比较,并输出信号控制管道电磁阀的通断。该传感器测量快速、准确,性能稳定,灵敏度高。

3.3雾化喷头

自动喷雾降尘系统采用双头导流芯喷头,喷头芯与喷头体间隙配合,为确保喷头芯不掉出来,喷头体另外增加1个压盖。若喷头被煤粉或其他杂物堵塞,可人工拧下压盖取出喷头芯体进行清理。喷头出口设计直径为1.4 mm,保证了较大的喷射雾水扩散角和较好的雾化效果。实际应用中,井下静压水的压力一般在2~ 4 MPa,雾化喷头在该压力下的有效雾径为0.5 ~ 0.7 m。因此,仅使用1个喷头不足以覆盖整个煤尘起源点,需要用喷雾管将喷头串联后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降尘效果。

3.4技术指标

系统额定电压为 AC127 V(-20%~+15%),50 Hz;功率50 W;监测湿度0~100%;监测浓度0~100 mg/m3;喷雾量可设定为大、中、小3档;运煤喷雾延时可选择范围为8~ 15 s;湿度达标停喷延时可选择范围为3~5 s;适用环境温度范围为-20~+40 ℃;另外,要求安装地点无剧烈碰撞和震动。

4结语

通过现场实践检验,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智能高效,能够自动及时启闭喷雾、洒水装置,降尘效果良好,节省了人力,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防尘地点的湿度,并可准确检测通道上是否有工人,避免洒湿工人衣服。另外,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经济实用,对于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和建设现代化矿井有积极的意义,具有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胜利,刘亚力.掘进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的机理分析[J].煤矿机械,2009(8):88-90.

[2]王章利.井下移动喷雾除尘车的研制与应用[J].中州煤炭,2011(8):28-29.

[3]贾惠艳,马云东.选煤厂带式输送机转载点粉尘测试和治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7(8):11-13.

[4]徐乐年,赵庆川,郝妮妮,等.煤矿放炮前自动洒水控制系统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9(9):8-10.

中国降尘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篇5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自于近年来国内降尘重金属的研究结果。为区别单一特殊采样区数据, 本研究所选择的文献数据均为普通采样区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等) , 见表1。

研究方法:应用美国EPA推荐的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 对中国部分城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11,50]。暴露模型:根据降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方式, 其中重金属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入人体:经手、口途径直接摄入, 呼吸系统吸入和皮肤直接接触。其中, 对Hg还需要考虑经室外蒸汽吸入途径造成的风险[11.51]。健康风险包括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两种。本研究所关注的8种重金属均具有慢性非致癌健康风险, 其中As、Cd、Cr、Ni还具有致癌风险, 对致癌重金属的呼吸吸入是其致癌暴露的唯一途径。

注:同一地区不同文献数据加上数字区别。

经手、口摄入途径的日平均暴露量计算公式为:

经呼吸吸入途径的日平均暴露量计算公式为:

经皮肤接触的日平均暴露量计算公式为:

经室外蒸汽吸入途径的日平均暴露量计算公式为:

暴露参数:本文取各重金属数据的95%UCL作为降尘重金属的含量并计算。针对中西方人种差异对暴露模型中皮肤暴露参数加以修改[52], 取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SA为1077.5cm2, 成人为2011.25cm2。按USE-PA规定, 经手、口途径摄入降尘的速率IRoral儿童200mg/d, 成人100mg/d;呼吸速率IRinh儿童7.6m3/d, 成人20 m3/d;暴露频率EF均为180d/a;暴露年限ED儿童6年, 成人24年;转换因子CF均取1×10-6kg/mg;平均体重BW儿童15kg, 成人70kg;非致癌元素平均暴露时间AT均为365×ED天, 致癌元素为365×70天;颗粒物排放因子PEF为1.36×109m3/kg;皮肤黏着度SL儿童0.2mg/cm2/d, 成人0.07mg/cm2/d;皮肤吸收因子ABS均取0.001;蒸汽挥发因子VF为32675.6m3/kg。

健康风险的表征:由非致癌物带来的非致癌风险, 一般采用暴露量与非致癌物参考剂量的比值, 即危害商 (HQ) 来度量, 其表达式为:

式中, ADD为暴露量, RfD为污染物的参考剂量。采用危害商的值度量健康风险的大小。当HQ<1时, 认为风险较小或可忽略不计;当HQ>1时, 则认为存在非致癌风险。对多污染物多暴露途径情形, 非致癌总风险即为各重金属危害商HQ之和。

用致癌物质的暴露剂量乘以相应的致癌斜率因子SF, 即可得到相应的致癌风险。

若致癌风险值为10-6—10-4, 则认为该物质不具备致癌风险。各种致癌重金属的致癌风险之和即为“总致癌风险”。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金属暴露浓度

中国部分城市降尘样品中各种重金属的统计结果与中国土壤背景值见表3。由表可知, As、Hg、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

2.2 暴露剂量分析

根据表1、表2中的降尘重金属浓度与暴露模型、暴露参数, 计算得出暴露剂量和致癌风险量见表4。由表4可知, 与8种重金属均涉及的三种暴露途径相比, 降尘重金属非致癌日均暴露剂量排序为手、口接触摄入>皮肤吸收>呼吸吸入, 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但对Hg来说, 其室外蒸汽吸入途径造成的暴露剂量位居Hg各种途径之首, 这与zheng Na等[53]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所研究的8种降尘重金属中, 非致癌重金属元素在手、口途径, 呼吸吸入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中, 儿童和成人的日均暴露剂量排序均为Zn>Pb>Cu>Cr>As>Ni>Cd>Hg;致癌重金属的致癌风险排序均为Cr>As>Ni>Cd, 均低于致癌风险值范围10-6—10-4。儿童的各种重金属元素非致癌暴露剂量大于成人, 致癌暴露剂量小于成人。

2.3 健康风险评价

根据暴露剂量计算出中国部分城市降尘中8种重金属污染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和致癌风险指数, 见表5。国内关于降尘重金属的数据相对较少, 本研究收集的数据达不到将全国各区域都覆盖的程度, 因此仅作数据结果分析, 不做具体原因的讨论。数据显示, 与8种重金属均涉及的三种途径相比, 非致癌风险排序为手、口接触摄入>皮肤吸收>呼吸吸入, 说明手、口途径是居民摄入降尘重金属的主要途径。Hg的室外蒸汽吸入途径的非致癌风险量大于Hg的手、口接触摄入量, 位居Hg4种摄入途径的首位。

从危害商看, 儿童和成人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排序均为As>Pb>Cr>Hg>Cu>Cd>Zn>Ni, 儿童的As元素非致癌危害商大于1, 存在非致癌风险, 应加以防范。手、口途径摄入的降尘重金属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排序均为As>Pb>Cr>Cu>Cd>Zn>Ni>Hg。其中, As元素的儿童危害商大于1, 存在非致癌风险。呼吸途径摄入的降尘重金属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排序均为1>Cr>Pb>Hg>Cu>Cd>Zn>Ni>As;皮肤接触途径摄入的降尘重金属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排序均为1>Cr>Pb>Cd>As>Hg>Cu>Zn>Ni。儿童及成人的致癌风险均低于致癌风险值范围10-6—10-4。该数据结果显示, 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区域降尘中, 4种致癌重金属尚未对居民身体造成致癌风险, 但Cr的致癌风险较其他元素偏高, 应适当加以防范。儿童属于敏感群体, 其非致癌风险指数远远高于成人, 部分重金属非致癌风险甚至是成人的9倍。相比成人, 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 应当加强防护。

3 结论与讨论

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排序均为As>Pb>Cr>Hg>Cu>Cd>Zn>Ni, 儿童的As元素非致癌危害商大于1, 存在非致癌风险。As、Cd、Cr、Ni的致癌风险均低于致癌风险值范围, 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排序均为Cr>As>Ni>Cd。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和暴露剂量均大于成人, 成人的致癌风险大于儿童, 应加强注意。

研究结果与国内外降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大致相当, 可作为我国降尘标准的参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全面的降尘监测格局, 因此研究区域未覆盖全国各个地区。本文各种重金属的风险水平仅能作为现有研究区域的大致风险情况, 不能反映全国水平, 有待继续研究数据并加以完善。由于各文献采样时间、采样周期存在一定的跨度, 采样方法和实验方案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未从整体上对造成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

综采工作面降尘技术的应用 篇6

1 粉尘分布规律

通过对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工作时现场粉尘浓度的测定, 得出如下规律:

(1) 采煤机割煤时, 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 沿程粉尘的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采煤机滚筒附近, 而且割煤时工作面的粉尘浓度都很高。

(2) 转载时产生的粉尘很大, 主要是由于落差造成的, 应加大转载点喷雾量降尘。

(3) 移架和破碎产生的粉尘较大。

2 采煤机气水喷雾降尘技术

根据现场情况, 从采煤机内外喷雾的实际情况来看, 内喷雾常因喷嘴的堵塞或系统的密封漏水而不能正常使用;传统的外喷雾往往采用逆喷雾的方式, 不仅降尘效果欠佳, 而且当双滚筒采煤机逆风割煤时, 由于风流受到采煤机阻碍、前滚筒高速旋转和逆风喷雾等原因, 往往在采煤机前端产生强烈的涡流, 致使大量的高浓度含尘气流扩散到采煤机司机的作业空间, 给司机和下风流作业区的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2.1 气水喷嘴雾化原理

在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水混合体经喷口高速喷出时, 由于混合体的体积膨胀和流体搅动作用以及周围空气的卷入, 水被雾化成许多微细的水粒。水粒的直径大小 (即水被雾化的程度) 取决于水和空气的比例, 同时与混合室及喷嘴的结构有关。由气固、液固或液固气所组成的多相流体, 在运动过程中将产生相对运动。由于各相的黏度及密度上的差异, 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作用。喷雾降尘过程中, 水雾是典型的液相, 风流是气相。液体悬浮在气体中的状况在许多方面都与气泡悬浮在液体中的状况相似。

2.2 气水喷嘴雾化的工艺流程

气水雾化喷嘴是以加压空气为雾化介质的一种喷嘴。该喷嘴具有对水压要求比较低、雾化效果好、调节范围大等优点, 在煤矿除尘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主要由4部分组成:进水端口、进气端口、气水混合室以及喷雾出口, 其结构与喷嘴雾化过程如图1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 气水雾化喷嘴必须要有2道管路, 即供气管路和供水管路, 其喷雾降尘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 采煤机中压喷雾降尘技术

3.1 中压喷雾原理

水压在3~6 MPa范围内, 通过喷雾喷出的液体雾粒接触、捕捉尘粒, 使尘粒沉降, 附着于水雾上, 达到捕捉粉尘的目的。

3.2 中压喷雾降尘工艺流程

为了在不影响喷雾效果的情况下使喷射距离达4 m, 选用流量小、孔径小的水喷嘴。喷嘴分为锥形和扇形, 设计流量调低到8 L/min, 喷射角度为60°。中压喷雾降尘系统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3 中压喷雾模块的安装

为了使喷雾降尘达到最大的覆盖范围, 中压喷雾装置安装在采煤机滚筒摇臂的末端, 这样喷雾装置则不会因采煤机摇臂的转动而受影响。2个隔尘喷嘴安装在喷雾装置的两侧, 3个降尘喷嘴安装在喷雾装置中间。调整喷嘴角度, 使水雾把摇臂以上的滚筒覆盖, 另外在喷雾降尘装置上覆盖1层甲板, 提高抗砸能力, 保护喷嘴。在设计中压喷雾模块时, 要充分考虑喷嘴安装角度变化。

3.4 喷雾水压的确定

在地面确定水压的范围, 在保证雾化效果前提下, 使水压尽量低。试验结果见表1。

4 井下降尘效果

将中压喷雾装置安装在采煤机上, 并对采煤工作面的粉尘浓度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见表2。分析粉尘浓度和降尘效率与采煤机距离的关系可知:综采工作面使用中压喷雾装置后, 在测定范围内采煤机附近的全尘浓度由238.32~884.72 mg/m3降到87.82~155.23 mg/m3;呼尘浓度由95.32~217.62 mg/m3降到41.34~82.76 mg/m3;全尘降尘效率为62.34%~88.57%, 呼尘降尘效率为48.47%~76.15%。不管是顺风割煤还是逆风割煤, 采煤机司机处的粉尘浓度降低幅度较大, 顺风割煤时全尘降尘效率88.57%, 呼尘降尘效率76.15%;逆风割煤时全尘降尘效率85.35%, 呼尘降尘效率68.56%。

以上数据说明使用新型中压喷雾装置后降尘效果明显, 采煤机割煤时产生的粉尘在喷雾压力的作用下, 难以扩散到采煤机司机处。另外, 从现场实际情况可以看出, 新型中压喷雾装置覆盖面积更大, 喷射角度合理, 雾化效果好。

5 结语

采取综合降尘技术后, 在综采工作面采煤机上安装中压喷雾装置, 有效降低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 取得良好的降尘效果。

(1) 新型中压喷雾装置覆盖面积大, 喷射角度合理, 雾化效果好, 降尘效果好, 所需水压2.5~3.5 MPa, 每个装置流量在50~60 L/min。

(2) 在综采工作面转载点安装防尘罩, 有效降低转载处的粉尘浓度。

摘要: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的现场实测, 得出了粉尘在工作面浓度分布情况, 运用气水喷雾降尘技术及中压喷雾降尘技术, 在综采工作面各转载点主要产尘处安装除尘装置除尘, 降低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 使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得到保障。

试论长大隧道通风降尘的技术 篇7

一、米仓山长大隧道工程概况

米仓山隧道是巴陕高速中的控制性项目, 全长13.8 公里, 其中陕境3 公里, 川境10.8 公里, 是我国排名第二长、世界排名第三长的长大公路隧道。米仓山隧道整体设计采用的是双线分离式, 其公路等级属于能够同时容纳四两车体的四车道高速公路, 最初设计的隧道时速为80km/h, 隧道路面横坡直线段为2%, 超高不大于用M10x2得螺栓装配用M10x2得螺栓装配 与窑头罩焊接配用M10x2得螺栓装 配4%。隧道内最大纵坡为3%, 最小纵坡为0.3%。因为长度太长、地质条件太过复杂等原因, 该隧道的建设施工难度被称为全国第一。值得一提的是, 该隧道的整体走向比较特别, 并不是人们常见的直线型, 而是由两个大角度“拐弯”组成的, 使其整体走向呈现“S”型。“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两点, 首先米仓山隧道两侧地形陡峻、中部宽缓, 呈现‘一山二岭夹一谷’的特殊地貌, 隧道中部距离山顶在400 米以上, 最大的在1000 米以上, 为最大限度保护环境, 隧道随山势而延展。所以就出现两个大角度的‘拐弯’。”其次, 就是由于该隧道线路过于长大, 如果司机长时间进行直线开车, 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从而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故此, 才对该隧道进行如此设计。

二、米仓山长大隧道中通风设计及其计算分析

(一) 通风设计

1.通风方式选择

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LJ2 合同段米仓山隧道出口段平面示意图如图1 所示。以《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J026-90) 为基本研究依据, 分析可得, 针对米仓山隧道的具体情况, 其适用的通风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管道独头压入式, 另一种是巷道式通风。

管道独头压入式通风布置示意图如图:

射流巷道式通风布置示意图如图3:

2.工区划分及通风方式选择

米仓山隧道的工区划分为三个工区:

第一工区:主洞里程左线ZK48+628~ZK53+532, 右线K48+620~ K53+526, 最大独头掘进长度为4904m, 此工区又分为七个区段如下:

第一区段里程左线为ZK52+815~ZK53+532、右线为K52+800~ K53+532, 左、右线均采用压入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717m;

第二区段里程左线为ZK52+115~ZK52+815、右线为K52+100~ K52+80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700m;

第三区段里程左线为ZK51+395~ZK52+115、右线为K51+380~ K52+10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720m;

第四区段里程左线为ZK50+685~ZK51+395、右线为K50+670~ K51+38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710m;

第五区段里程左线为ZK49+917~ZK50+685、右线为K49+900~ K50+67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768m;

第六区段里程左线为ZK49+302~ZK49+917、右线为K49+290~ K49+90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15m;

第七区段里程左线为ZK48+628~ZK49+302、右线为K48+620~ K49+19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74m;

第二工区:左线斜井及主洞左线ZK48+628~ZK50+050, 右线斜井及主洞右线K48+620~K50+100, 最大独头掘进长度为3004m, 此工区又分为三个区段如下:

第一区段包括左线斜井及主洞左线为ZK49+917~ZK50+050和右线斜井及主洞右线为K49+900~K50+100, 左、右线区段均采用压入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1716m;

第二区段里程左线为ZK49+302~ZK49+917、右线为K49+290~ K49+90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15m;

第三区段里程左线为ZK48+628~ZK49+302、右线为K48+620~ K49+19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74m;

第三工区:左线竖井及主洞左线ZK45+800~ZK49+917、右线竖井及主洞左线为K45+840~ K49+900, 最大独头掘进长度为4117m, 此工区又分为七个区段如下:

第一区段里程左线为ZK49+302~ZK49+917、右线为K49+290~ K49+90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15m;

第二区段里程左线为ZK48+628~ZK49+302、右线为K48+620~ K49+19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74m;

第三区段里程左线为ZK47+956~ZK48+628、右线为K47+950~ K48+62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72m;

第四区段里程左线为ZK47+276~ZK47+956、右线为K47+270~ K47+95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680m;

第五区段里程左线为ZK46+558~ZK47+276、右线为K46+600~ K47+27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523m;

第六区段里程左线为ZK45+800~ZK46+558、右线为K45+840~ K46+60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907m;

第六区段里程左线为ZK45+800~ZK46+753、右线为K45+840~ K46+790, 采用巷道式通风, 最大通风长度为712m;

(二) 需风量计算

对开挖面的需风量进行计算时, 需要对以下因素进行分别讨论。其中, 配风标准的控制风量取最大值进行计算。

1.按同一时间内隧洞工作面上作业人员的最大值计算

上式中:q——洞内作业人员所需风量, 为4m3/min·人;

n——同一时间内洞内作业人员的最大值, 为80人;

k——备用系数, 为1.5。

由于进口工区和出口工区所需该风量相同, 所以都为:Q人=480m3/min。

2.按爆破排烟需风量计算

当风筒出口到工作面的距离为 (4~5)

上式中:t——实际通风时间, 为30min;

A——同一时间内爆炸所需炸药量, 为200kg;

b——1 公斤炸药爆破后产生的CO量, 为40L/kg;

L——爆破排烟时的实际安全距离

P——风管始端风量与末端风量的比, 为1.2;

C——通风要求所需满足的CO浓度, 为0. 025%。

工区出口处围岩的级别共有三个等级, 分别是III、IV和V级, 其中, 施工开挖时, 其最大断面的围岩级别为III级。全断面开挖, 其面积为85m2, 斜井开挖, 其面积为50 m2。故此, 出风口到与工作面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可得 (4~5)

排烟安全距离:

代入可得:

3.稀释洞内内燃机排放尾气需风量计算 (稀释尾气:4.5m3/ kw·min)

根据稀释掌子面周围的内燃机尾气需风量来看, 在区域范围内, 作业面的机械设备包括:一台功率为125kw的液压反铲;一台功率为165kw的装载机;一台功率为213kw的自卸汽车。故此, 计算掌子面周围所有的内燃机可得, 其总功率为503k W。

上式中:H——内燃机设备所做总功, 其单位为 kw;

q——内燃机设备在单位功率内的供风量, 为4.5m3/ (min·kw) 。

k——功率系数, 为0.63。

掌子面周围内燃机设备作业时所需总风量为:Q内=1426 m3/min 。

就斜井内燃机尾气需风量而言, 米仓山隧道巴中端设置了左、右线两条斜井, 左线斜井起始里程为XZK0+000~XZK1+582, 全长1582m, 最大纵坡为15.05%;右线斜井起始里程为XK0+000~XK1+1580, 全长1580m, 最大纵坡为14.70%。由于斜井段隧道纵坡较大, 运渣车出渣过程中必定需要较大的功率, 也就意味着将排放相对较多的尾气, 因此, 必须充分概率稀释斜井内内燃机尾气需风量。

上式中:H——内燃机设备所做总功, 其单位为kw;

q——内燃机设备在单位功率内所需供风量, 为4.5m3/ (min·kw) 。

k——功率系数, 为0.63。

考虑2 台运渣车同时在斜井内行驶, 最大功率为320k W, 则稀释斜井内运渣车尾气需风量为:Q内斜=1815 m3/min 。

三、长大隧道中具体的降尘措施分析

(1) 湿式作业

钻孔防尘:钻孔作业全部采用隔离操作的钻孔凿岩台车进行湿式钻孔, 钻孔过程中的供水水压不低于0.3MPa, 保证钻孔过程中孔内充满水;为了使得吸附微细尘粒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在水中添加少量湿润剂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表面张力。在使用湿润剂时, 一般用0.05~0.5%。对其他特殊地段进行钻孔时, 风水联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出碴防尘:在放炮之后, 出碴之前, 在掘进工作面力用水枪由里向外并依次洗刷隧洞的顶板部位和两帮部位。在作业时, 水枪应该与工作面保持15~20m的距离, 其水压保持在3~5kgf/cm2;在装碴前, 向碴堆不断洒水, 直到碴堆湿透, 防止装碴过程中扬尘。

(2) 采用水幕降尘

水幕降尘, 就是把水雾化成微细水滴并喷射到空气中, 使之与尘粒碰撞接触, 则尘料被水捕捉而附于水滴上, 或者被湿润的尘料互相碰撞而凝聚成大颗料, 从而加快了其沉降速度。措施是利用风水混合型水幕降尘器使水充分雾化, 迫使粉尘迅速降尘。其构造如下图4 所示:

施工具体实施时在距掌子面一定距离设置几道水幕, 水幕降尘器设置在边拱上, 水幕在放炮前10 分钟打开, 放炮30 分钟后关闭。

结束语:

人们在具体的长大隧道工程施工中, 必须充分做好隧道通风的方案设计和计算, 并在此基础上, 积极利用水幕和凿岩等各种方法进行隧道降尘处理, 以此为该隧道工程的高效、快速施工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林令好.棋盘石长达隧道通风设计及施工维护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 24:159-161.

[2]王树军.长大隧道施工通风降尘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0:66.

上一篇:激发情感教学评价下一篇:股价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