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起步训练

2024-07-14

作文起步训练(精选十篇)

作文起步训练 篇1

一、挖掘课内素材, 有效读写

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比较大的问题是, 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作文辅导时辅导谋篇布局的多, 指导如何表达的少, 指导学生如何发现素材, 如何发现写作素材就更少。三年级和四年级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可等闲视之。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设计写话训练:或让学生运用文本语句写一段与理解文本有关的话;或让学生把对文本语段的感受写下来;或让学生想象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对话, 再写下来;或让学生续写, 或让学生补白, 或让学生把某一处写具体……这些阅读教学中的写话训练起到了双重功能:一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深化对文本本质的把握;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现行语文课程设置不能改变的状态下, 必须强化阅读课所承担的语言学习的任务, 注意语言积累的精神, 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凭借教材, 以课文的内容作为写的素材, 主要进行优化词语、句子、段落的训练,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箭双雕, 使理解和运用彼此交融, 和谐运行。在读写结合方面, 通过对教材的钻研, 发掘课文中可仿写的元素, 随机进行仿写。有仿写句的, 有仿写段的, 有仿写篇的, 有短的, 有长的—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 教师可以提出:天空中的火烧云的形状只有这三种吗?这些形状都是作者的, 那么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再观察图或回忆平时看过的火烧云, 大胆地张开想象的翅膀, 再把他想象成其他动物、植物。学习作者把你想象的火烧云的形状按样子——变化——消失的思路写下来。有了教师的引导、范文的引领, 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他们的笔触下, 火烧云变成了公鸡、老虎、菊花、荷花……是那样的惟妙惟肖, 生动有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这种同步结合的优化训练, 理解促进了运用, 运用深化了理解, 形式与内容兼顾, 是一举两得、切实可行的写的训练的途径。

二、创设情境, 有效进行专项素描训练

小学中年级, 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 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不断加强, 能通过观察, 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 可以说小学中年级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 中年级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吴立岗教授与特级教师贾志敏创造适合于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形式——素描作文, 成为这一阶段作文训练的首选。即以观察实物、实景作为途径, 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 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 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因此, 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 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 使人如见其形,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在教学中, 我主要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等。这样从点切入, 夯实基础。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为作文表达具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专项训练一般是这样做的:首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其次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小词库, 词库里分类排列着学生可能用得上的各类词语, 丰富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在学生表达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 将观察所得生动地表达出来。展示交流, 评议修改, 从炼句到构段逐步实现具体表达。

(一) 动作素描的训练:如让学生表演哑剧, 让生上前擦黑板等, 学生观察后当堂描述, 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动作的词进行细节描写。学校组织系列体育节活动, 如乒乓球颠球比赛、跳绳比赛, 都采取再现乒乓球颠球、跳绳的动作, 在指导学生进行本处的素描时, 提供相应的好词句, 进行有关细节的表达指导。

(二) 对话素描训练, 通过课文《陶罐和铁罐》中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阅读赏析, 再引导学生明白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不同位置及提示语后标点的变化, 然后设计对话情境让学生当即描写。也可以让生表演小品, 当即描写。回家后, 将自己与家人的对话, 或在路上听到的对话描写。这样的训练, 使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对话的描写方法, 尤其是提示语的写法及相关标点的使用方法, 起到了非常好的训练实效。

(三) 心理素描训练, 在创设情境《发考卷》的作文课上, 因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吻合的情境,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大大激发了学生说写的兴趣, 也是很好地进行了心理素描。如发考卷前自己心里怎么想?发考卷中, 当听到一向基础差的同学考了90分时, 自己却只考69分, 心里怎么想?看到自己的考卷, 发现成绩与老师练的不一样时, 又是怎样想?学生因有切身感受, 把自己在发卷前后的心理变化真实具体地写了下来。

三、镜头定格, 及时指导细节表达

创设情境作文中采取“镜头定格”, 并给予表达的指导, 学生兴致勃勃, 习作的效果事半功倍。如“斗蛋比赛”“发考卷风波”“扳手腕比赛”“种豆”等等。多是先让学生们去做一做, 然后进行有关细节的表达指导。如“斗蛋比赛”的作文, 就可进行这些细节描写“蛋的外形和名字及由来”“赛前中后, 我的心理变化”“比赛者的动作、神态以及我的心理”“观众的反应”“采访斗蛋王的情景”。每个环节都定格, 让学生及时当场描述, 在描述中互相补充, 从而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表达。这样在活动中写作学生记录的是“现在时”, 靠回忆建立的场面永远不如正在发生的来得新鲜, 尤其是同学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个人的心情等等。在活动中,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所以, 在作文指导时, 可以提醒学生: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看看他是怎么走上了讲台, 注意看他的表情多有趣等等。尤其在选手将进行比赛时, 教师采访他们, 这时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同学们描述选手怎么走上讲台;比赛的动作神态怎样。自己的心理怎样?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对正在发展的事情叫停, 也就是电影中的“镜头定格”, 为的是告诉学生此处要注意观察。又像把一个比较长的连贯的生活划分成一个个阶段, 就像电影胶片一样, 把一件事情分成了若干个镜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 把本来瞬间即逝的生活拉长了、变细了,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 知道什么时候该仔细观察, 该观察什么, 怎么观察!重点段解决了, 篇章的完成便水到渠成。虽然, 在这样指导下的作文可能会大同小异。但今天的相似是为明天的百花齐放做准备的, 没有今天这样的指导,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是一纸空谈, 尤其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 更应该如此。

四、突出重点, 注重各种结构段的训练

中年级的分类素描从形式上说, 正是一种“段的训练”。段的功能举足轻重, 前连词句后举篇章。写段是低年级说话、写话的继续, 是高年级成篇作文的铺垫。写段有利读写结合, 可以积累生活素材和写作题材,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费时少, 见效快。因而, 中年级应注重并坚持进行各种结构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写具体”是一种常见的段的结构。基本形式有“总起 + 分叙、分叙 + 总结、总起 + 分叙 + 总结、全分叙”, 在教学中, 渗透从多方面来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段方法, 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习得方法。如“天气真热呀!引导学生从树、动物的表现、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多方面来写……“同学们正全神贯注地听课”, 引导学生从老师、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学校正基建, 可指导学生围绕“校园真吵呀!”引导学生从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多方面来写具体。

总之, 只要在中年级进行这样系列扎实而有效的训练, 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说得具体就不再是难题。“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的问题便会减少, 就能写出条理清楚、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摘要:当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不会观察, 不会想象, 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为此, 本文着重从挖掘课内素材, 有效读写;创设情境, 有效进行专项素描训练;镜头定格, 及时指导细节表达;突出重点, 注重各种结构段的训练等四个方面, 论述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把文章写具体生动, 从而迈好作文的第一步。

起步作文训练之日记教学 篇2

四川什邡元石中心小学 刘德蓉

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选择其中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有重点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是练笔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起步作文训练的终南捷径之一。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初步接触了日记,基本了解了日记的格式,可写的内容等。寒假中我为学生布置了几则日记作为假期作业,本以为春节里的趣事很多,学生可写的内容广泛,日记效果一定不错。然而,开学一检查,却十分不尽人意:一大半学生找不到主题,记的尽是流水帐;还有几名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临时赶了几则日记,内容散乱,毫无意义;更有甚者,连笔也没动,问其原因,答曰:不知怎么写。只有几名平时十分优秀的学生,写得还有趣,内容也真实,语言也较生动。检查的情况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是啊,学生初步接触日记这个新鲜事物既有因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又有因恐惧而产生的高不可攀心理。那么,如何在这一阶段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留住学生的兴趣,并使其兴趣盎然,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呢?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鼓励和指导相结合,激发日记兴趣,让学生敢写。开学初,我认真的阅读了孩子们的假期作品,并从孩子们的日记中选择了几则优秀作品作为范文在全班进行讲评,让学生参与评议:说说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以作怎样的修改。教师同时也作一些点评和修改。教师在讲评中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选材、甚至一个标点。称赞这些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会观察,会思考,是一个作家材料呢!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心里就会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就会感到写好日记并不难,于是写作热情也就会得以激发。没被选读的学生,也从听中了解一些写作方法,同时也有了努力的目标。就能变怕写为敢写,这也就迈过了写作的第一道坎。

二、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能写;介绍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

学生拿起笔,首先碰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知日记该写些什么。我们要告诉学生:其实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积累写作素材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的素材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只要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习作素材自然源源不断。培养学生观察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人、事、物开始他们的观察,并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教给观察方法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除了用眼看,还可以用耳朵、用心。于是,在老师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后,一则则形象生动的观察日记《钻笔刀》、《我家的小猪》、《小白兔》、《鸡冠花》……在学生稚嫩的笔下诞生了。其次,可以通过阅读积累优美词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内外阅读量明确规定:

一、二年级学生每学年至少要读五万字;

三、四年级学生需读四十万字;五六年级学生需读一百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多读书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建立课外阅读小组,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为学生读一些优秀作品。都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开始写日记时,往往不知道怎样用书面语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学会模仿,比如:学生学习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就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来写《假如》,学完小诗《谁和谁好》一文,就可以让学生仿写诗歌,同时学会运用课文中语言形式来写作文。当然,模仿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精品,探索写作规律,尽快进入更高的创新层次,而绝不是永远趴在前人或他人的脚下爬行。要想模仿别人的文章,就必须认真阅读,语言精品读得多了,受到语言的熏陶,潜移默化,自然就能做到文从字顺。

三、及时展示,及时评价,让学生乐写。

教师要求学生勤于动笔,每天写一则日记。要写好日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 “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教师及时批阅,并坚持每天选出几则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学习,同时将孩子们的优秀日记输入电脑,打印出来,让全班同学学习、品读。这样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时,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被大大的激发出来了,精彩也就逐渐生成。每天总有几个孩子围着我问:“刘老师,我的日记被选上了吗?”“这是我昨天写的小诗,请您帮我看看。”

四、老师和学生共同动笔,记下每一“心动”时刻。做到师生同写。

教师布置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而教师只是检查评定,仍然体现教师高高在上,是“检查官”、“监督员”,学生的主动性也不会太高。为了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体现师生平等,教师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学习的范本,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完成“作业”。教师日记可写的内容很多:班上的有趣事件、突发事件、学生的进步表现、对孩子们的期望,建议等。学生既能从教师日记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又能通过日记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形成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作好作品的收集与保存,建立班级作品库。

每学期将班上学生的优秀作品和老师的部分作品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编辑《我们班的成长故事》一书。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到校刊、校园网站、各级报刊杂志进行发表。告诉学生只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班、我们学校、甚至全市、全国的“著名作家”。有了奋斗目标,学生的创作热情就更高了,创作潜能也被大大的开发出来了。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班上学生写日记的兴趣都特别浓,写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写人的、记事的、写动物植物的、写景的、编故事的、写心情感受的…...。写作语言越来越准确生动了。如今批阅孩子们的日记已成为我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快乐时光。

低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呢?

一、培养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小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兴趣的影响。因而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写话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三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二、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11课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秋天的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摘抄优美段落,背诵名诗名篇,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生活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材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淀素材。

1.捕捉镜头,抒发写作情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鞭炮声及嘘嘘嚷嚷的声音,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纷纷朝窗外看,只有一个学生头都没抬伏在桌子上放声大哭,同学们也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如果我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思路继续讲,要求他们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会带着疑问没有心思听课了。于是我就停下来,询问那个学生,结果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同学远在外地的外公前几天去世了他没去参加葬礼。当时我正在上《卡罗纳》这篇课文,我说“请大家来停下来,王昆同学也经历着卡罗纳同学的痛苦,我们来说一说他的神情、动作、以及我们同学们的感受。”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我给了学生5分钟相互交流的时间,然后请同学在全班讲。一个同学说:“我看见王昆同学虚弱的身体,痛苦的表情,我多么想帮助他啊,安慰他。让他不要伤心难过。”我又让学生把刚才看见的,自己想到的记下来,学生因为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亲自体验的,所以都写的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不常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

2.综合训练,活动中积淀。喜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配合时令、节日和少先队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富有教育意义、生动有趣、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班队活动,“六一儿童节”、“学校运动会”、“诗歌比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写话训练则相机安排在活动中,使语言训练成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一学生在参加“观家乡美景活动”后写到:“今天,我们三(1)班开展了一次春游。一路上同学们谈笑风声,没多久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牛田古樟林。樟树林可真美呀!树林里空气清新,树木繁茂。向导姐姐向我们讲解了这些树木的树龄及它们的特点。我们听得可认真了......这次活动我们玩得非常开心。”这种将活动和写话训练完美结合真是锦上添花。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老师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有意识地、系统地、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作文启蒙训练,才能将学生的写话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真正让学生在学写话的过程中,提高写话能力,陶冶情感、美化心灵,为中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完成向中年级写作的过渡。

浅谈三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4

一、重视起步, 引发兴趣

小学生系统地作文是三年级开始的。“作文”为何物, 学生不清楚。所以第一节作文课就显得特别关键。上课伊始, 教师可以有意向学生提出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们会说话吗?你们会写字吗?学生都觉得奇怪, 在他们惊讶之际, 教师告诉学生, 把想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拉开作文学习的大幕, 学生就会觉得作文其实很简单, 就跟说话写字一样简单, 从而引发起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读学例文, 典型引路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短小精悍, 主题鲜明, 文字优美, 且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读完之后, 分析文章的主要优点。时间一长学生心中就留下了一个个例文的影子, 写作时便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三、积累素材, 言之有物

作文其实就像做饭一样, 如果缺少做饭的材料, 厨艺再高明的师傅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作文也是如此, 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时, 这一点就显得更为突出, 因此,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1.及时抓住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进行积累。第一步, 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 如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风和日丽……第二步, 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它们之间不同的特点, 细心观察。第三步, 分析不同时期的同一现象的不同之处, 避免写作上的雷同。如“雨”, 北方一年三季有雨, 春雨的特点是多而大, 来得快, 去得急;秋雨的特点是淅淅沥沥, 没完没了。第四步, 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几句话记录下来。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和物, 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 并从中挖掘出其思想意义。学生身边的事情很多, 人与人, 物与物, 人与物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要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例如, 一名学生记录一群蚂蚁战胜大青虫这一现象, 我就把这个学生找来和他交流:“蚂蚁这么小, 为什么却能打败比他们大好多倍的青虫呢?”该生发现这件事带给他的启示, 得出结论:团结就是力量, 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相比较而言, 学生的生活圈子小, 这就限制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 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 如拔河比赛、科技小制作、读书节等, 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四、强调字数, 保证篇幅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虽然有了写作素材但并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同一题材, 有的学生可以写出洋洋千言的文章, 而有的学生仅只言片语便无话可说。这时我就通过强调字数来保证篇幅, 需要说明的是, 强调了字数, 便不限制所写的内容, 可天马行空,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等学生都有话可写了, 再一点点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内容可以写, 哪些内容应删掉, 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高就应该不惜笔墨详细写, 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不高就可以一笔带过, 甚至不写。

五、加强朗读, 修正错误

句顺文才通, 而三年级学生能做到“文通”并不简单, 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语感不强, 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每次作文一写完, 就合上本子, 交给老师完事, 从此与自己再无关系。为此, 每次作文写完之后, 我都要求学生要轻声地读一读, 发现错词病句等问题要及时改正。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 一些较隐晦的问题发现不了, 所以学生自己读完后, 我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读, 或者在学生交作文时, 让他们读给我听。我听出问题后, 再引导学生及时改正。

六、互评互改, 提高质量

通过朗读可以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 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 我采取互评互改来克服修改作文的片面性。

1. 教师示范修改。

从学生习作中找出典型性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 有时抽出好、中、差几篇文章, 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对比, 联系习作例文的相关例证, 边讲边改。同时, 教给学生修改的要求步骤和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下一步教给学生互评互改做铺垫。

2. 学生互评互改。

这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修改时, 一人读, 小组内其他学生听, 听后集体评改。一方面, 可以学习别人作文的长处, 取长补短;另—方面, 他们在评改别人作文的同时, 也懂得了如何优化自己的习作。

3. 集体评改。

组内评改完, 再拿到班上, 由各组选一名代表读作文, 讲评改意见, 引导其他学生对评改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评改意见更完善。

作文起步训练 篇5

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文章欣赏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培养习作的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三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二、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乐意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报》、《唐诗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摘抄优美段落,背诵名诗名篇,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6点建议。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方法例谈 篇6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88-01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写作文普遍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无话可写;二是写不具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经常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练笔,让他们在片断训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作文的信心,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如我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翠鸟外形时抓住翠鸟“小爪子——羽毛——体形——眼睛——嘴”的顺序来写的。后来在教学本单元的作文《有趣的动物》时,我就让学生从自己在《翠鸟》这篇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这篇文章中,这样,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都比较轻松。写其他类型的作文也是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到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写起作文来就轻松自如。

二、由词入句训练

1、抓遣词造句。作文起步教学要丰富学生的书面表达形式,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表现手法。如叠词和比喻、拟人的运用。比如在教《秋天来了》这篇作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能加上叠词使句子变生动吗?秋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树木吐出( )嫩芽;秋天的小雨()地下;果园里()长大。而当学生说到“秋天来了”一句时,我又这样引导学生:“如果秋天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送走了夏婆婆,美丽的秋姑娘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秋姑娘的脚步近了。”学生的文字逐渐就丰富起来了。

2、多词连句。仍然以教材为例,在学过几篇文章以后,可以用文章中的词语来串连造句,如用操场、四季、漂亮这三个词连句,大多数同学都会说:操场一年四季都很漂亮。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就是成功之处。

三、由句入段训练

在学生能用、会用句子后,老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小篇幅的段落训练了,这样就可以进入到第二环节:

1、对照课文仿写。如二年级学习了《日记两则》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一天所做过的事情,或者是写让自己记忆犹新的事情。这时候,有的同学写自己是如何同小朋友做游戏的,有的写自己是怎样的会写自己是怎样哄小妹妹睡觉的在我执教的学生中,就有这样的一篇

2、填空补充。在段落的写作教学中,可先给出学生段落的骨架,让学生填“血肉”如在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后,围绕着“我们的学校”, 老师可先给出如下骨架: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我在(哪个学校几年级几班)上学。我们学校有(操场、教学楼、好多老师和学生)。我为有这样的学校而感到(怎样的心情)。起初,让学生们能按一定顺序填写出学校的各个方位各有些什么就可以了,当然,能够加以修饰、补充更好。一年级第二学期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写出各方位的景色布局,还要求他们会用一些好的的词语加以修饰,力求词句的精练、优美。这样训练一学期之后,学生再写类似的文章就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出一段话来。

3、)课前三分钟说话。学生随意说,只要能表达清楚就可以。

四、由段入文训练

经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学生的说话水平已经超越了词语的句子的层面,能用简短的段落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环节——由段入文:

1、放胆写作。老师不做任何限制,学生随意而写。有的二年级学生写出了这样一篇作文:早晨,天亮了,我还在床上睡觉。妈妈买菜回来,把门打开,看我就喊:“你看几点了,怎么还不起床!”我说:“还早。”妈妈火了,把我的被子拖到了地上,我一看表快迟到了。我慌忙洗脸吃早饭,让妈妈骑车把我送到了学校,还差一点就迟到了。 这篇文章非常简短,猛然间一看没有多少道理,但老师应该看到这篇文章的精美之处,小作者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这充分体现了小作者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并且小作者还能够把自己和妈妈的对话写得很真实、很自然,生活里是怎么说的,文章就怎么写。

2、看图作文。找一些富有情趣且又简短的图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

3、写周围的事物。如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同桌,我的家等等。

五、抓篇章结构训练

作文起步教学训练的重点是段落,但并不是排斥教给学生“篇”的知识。而是应该把一些基本的知识渐渐渗透追求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可以告知学生文章要分节写,而优秀的文章小节数通常在4到5节。又比如还可以告诉学生开门见上,首尾呼应,点明题意不失为习作的好办法等。像在教《秋天来了》这篇作文时,我引导学生可以按地点写:“秋姑娘来到小溪边。秋姑娘来到田野里。秋姑娘来到果园中……”,也可以按颜色写:“秋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黄色的。秋天是粉色的…… ”还可以按按事物的几方面写:“写秋实;写秋花;写秋雨。”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各不相同。

六、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除了在课内阅读中积累语言,学生还要在更广阔的课外空间积累语言。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为此,我要求学生每天看半小时课外书,把课外阅读当成是每天的一项作业。在指导学生看课外书时我还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看比较经典的书刊,如:各类作文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名人传记、故事会、小学生报刊等,因为这类书刊经过了长久的时间的考验,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积淀,比较适合小学生看。

作文起步训练 篇7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作文起步练习的重点是写好句子。所以, 学生首先要养成阅读并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理解并熟读成诵课文里的优美词、句、段, 以便在习作时有话可写。新教材的内容形象鲜明, 文质兼美, 富有童趣, 并且阅读与作文结合比较紧密。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即从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的知识和方法。而由于写作的需要又带动了大量的阅读, 则能够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从古到今, 人们如此重视阅读与诵读, 是因为诵读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提供范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 不但要求诵读教材中的佳词美句, 而且要引导其诵读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同时, 由于二年级儿童识字少, 他们最初的阅读是从一些拼音读物开始的。因此, 笔者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汉语拼音读物, 如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 也适当推荐一些古诗词、童谣、儿童诗让学生大声诵读。如春天到了,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 春天多美啊!花朵是新的, 叶子是新的, 连小鸟的叫声也是新的, 这么好的春天, 我们一起来读诗是最好不过了!可以出示日本金子美玲的诗《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也可以出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柳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诵读过程中, 不断变换形式、创新游戏, 采用多种方式, 让诵读过程充满乐趣, 如跷跷板读、推浪读、拍手读、对歌读、表演读等。这些诵读形式简单易行, 虽然大多只是形式上稍作变化, 但是好听的名字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老师生动性的命令一起:“小小波浪推起来”、“小小板儿翘起来”、“小小手儿拍起来”、“小小火车开起来”……学生咿咿呀呀的诵读声便此起彼伏, 煞有乐趣。潜移默化中, 学生就从课内外阅读中汲取了营养, 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可以这样说, 学生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是写作时构思行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

二、培养说话的兴趣

小学生作文大致要遵循“思维———说话———写话”这样的顺序。而思维是说话的基础, 写作是将说话进一步明朗化的过程。因此, 在低年级阶段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对于作文起步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已经具备了初步听说能力的二年级儿童, 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并消除方言, 规范口语, 定期留给学生课堂说话的时间, 培养他们说话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刚开始是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儿童喜欢的故事讲, 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复述。学生听故事的目的性增强了, 听起来就特别认真。听了故事后, 让学生先分组复述故事内容, 再从每组中选一名学生到班上讲, 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习叙述。这样通过学生全员参与复述故事内容的手段,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学生能复述老师讲的故事基础上, 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看到的或听到的故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进行看图说话训练, 为今后学生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如看单幅图想象故事的情节, 观察多幅图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或故事的结尾, 延续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但凡看图作文, 都可根据画面想象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及心理活动。如果说图片能激发儿童的思维, 那么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容易使儿童接受。因此,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 教师应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作为抓手。如在“夸夸我的文具盒”活动中, 教师着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静物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心爱的文具盒摆在面前, 然后提示他们从形状、颜色、图案、构造、作用等方面观察。其步骤是先学生自己说, 再分组介绍, 然后举行班级讲演赛。在进行静物口头叙述训练的基础上, 进一步训练学生口头叙述动态事物的能力。如在“升旗仪式”的观察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操场场面与升旗情景这两个有发展顺序的事物。在课堂上的说话练习中,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 踊跃发言。如顾之昕同学是班上的高个子, 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观察得最全面。她娓娓动听地讲道:“早上, 我们和着音乐的节奏, 踏着有力的步伐走向大操场。不一会儿, 在升旗台前形成了几十条整齐的队伍。庄严的国歌响起来, 升旗开始了!两位升旗手有节奏地牵动着绳子。国旗沿着银灰色的旗杆徐徐上升。我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 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当上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当国歌奏完时, 国旗正好升到旗杆的顶端。一阵风吹过, 国旗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在蓝天下迎风飘扬。”

三、培养写话的兴趣

当二年级学生有了丰富的口语基础时, 就要及时引导他们去写。教师在指导时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让他们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即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只要通顺就行。在训练中, 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操作。一是逐步练习把说话课上说的一段话写下来。如前面谈到的把看图说话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把“夸夸我的文具盒”这个口语交际活动继续下去, 写成题目为《我的文具盒》的小片段;在“我看升旗仪式”的观察活动中进行口头交流后, 鼓励学生写一篇观察笔记《升旗仪式》。学生的想象通过这些练习, 既巩固了以前听说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又开启了习作的大门。二是有机运用课文中生动的故事情节, 续编作文。教材中选编的各类课文, 紧贴儿童生活, 符合儿童兴趣, 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随机地诱导学生, 给课文中的人物想象结局, 给故事发展过程添画一个场面,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片段练习也是作文题材之一。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思路发展故事、创作故事。特别是进入二年级第二学期以后, 教师可将“听故事, 说故事”的形式变成“续编故事”, 思维训练的强度逐步加大。一些优秀篇目, 比较适合学生进行续编。如学习了《蜗牛的奖杯》后,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续编童话故事《蜗牛又得奖了》;读懂了《狐假虎威》这篇成语故事后, 启发学生续编《狐假虎威后》或《狐狸神气不了啦》;读《会走路的树》后, 续编童话《小鸟作客》;理解《狼和小羊》时, 引导学生把课文结尾一句“说着, 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中的省略号补充具体。在操作时, 笔者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越具体越好。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 编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还可以在进行指定内容写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放手写自己喜欢的事物, 谁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譬如观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颜色、形状, 尝尝它的味道, 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说一说, 再写成一段通顺的话。当然, 这样的作文虽然稚嫩甚至有点可笑, 但毕竟是起步。赞可夫曾经说过:这些作文虽然幼稚, 但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创作”。

另外, 为了配合作文起步训练, 教师还可在班上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如为自己的写话配插图。在文字旁配以鲜艳的彩画, 学生显得很有兴趣, 也愿意修改自己的文章。经常选读学生的优秀习作, 或布置在班级“学习园地”。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举动却能收到大成效, 它不仅能很好地激发习作优秀学生的荣誉感, 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羡慕心, 更重要的是这两者都能激发出学生想写出好文章的主动心态,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其浓烈的写作兴趣。

作文起步训练 篇8

一、略写处扩写,学习刻画细节

目前,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是十分令人担忧的,普遍表现为词句贫乏,叙述顺序杂乱,过程描写不具体、不生动等。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写生动呢?我想,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略写处让学生扩写,能有效训练学生刻画细节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但由于表达需要,课文有许多情节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这些词句看似简单,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揣摩编者意图,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简单叙述化为具体描写,既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训练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从而学会如何把过程写具体,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如《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学习“找石”这部分时,我抓住句子“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引导学生想象,女娲到了哪些地方找纯青石,经历了哪些困难?然后进行小练笔。在孩子们的笔下,我收获了不曾预约的精彩。请看一位学生写的片段:“女娲穿过一片密密的树林,来到一座悬崖边,悬崖上长满了荆棘,女娲的衣服钩破了,脚上流出了鲜血,终于爬上了高高的悬崖,可是没有找到一块纯青石;女娲又来到一条小河边,在河滩上成千上万颗小石头中找了一天一夜,还是没有找到纯青石;女娲趟过小河,来到一片荒芜的草地,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看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纯青石。”这样读写结合,一句简单的叙述,化为一段具体的描写,学生对“找啊找啊、终于”这些词语的理解更为深刻,女娲不畏艰辛为民造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为清晰,同时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再如《一面五星红旗》第九自然段“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中“凝视”一词,我是这样教学的:“‘凝视’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我’身无分文、饥寒交迫,最需要什么?老板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时,‘我’凝视着红旗,会想些什么?”先让学生说说,再让学生写几句话。通过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活化了形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对细节的刻画能力。

二、精彩处仿写,丰富语言范式

语言学习的研究表明,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学生精神营养的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了解各种句式,掌握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既然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它。需要指出的是,仿写不是抄袭,它是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规范的语言范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仿写,就是借鉴范文练习表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式特殊的精彩片段,作者由于表达的需要,在列举几种情况后应用了省略号,省略了一些内容,让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揣摩仿写,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语言范式。

如《荷花》第四自然段“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过来?它们怎么来到我身边的?会告诉我什么?请你照样子写几句话好吗?”学生练笔后,还可以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蜻蜓”和“小鱼”这两种小动物写?为什么不多写几种小动物?这样,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在实践中感悟到如何精心选材。

课文中类似的训练点特别多,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叙述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各部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排比句。在感悟句式特点后,我让学生抓住最后的省略号进行想象,并仿照课文的句式“他的( ),变成了( )的( )”进行小练笔。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范式。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插图处补写,提高想象能力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如果老师能激发孩子的情感,使孩子脑海里想象作品所描写的景象,激起孩子的表达欲望,这时进行练笔,学生就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语文课本中配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富有形象性、直观性、情感性,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激起孩子的情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中有的插图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是某一场景的特写,有的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但很多插图文中没有相对应的描写或只有简单的叙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写,也是课堂小练笔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燕子专列》一课的插图,就是贝蒂在雪地上找到一只冻僵的燕子的特写镜头。我在教学中,抓住这处空白,进行插图补白,随文练笔。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你想到了哪些词句?再观察图中小姑娘的衣着、动作、神态,你又想到了哪些词句?”孩子们通过观察插图,对小贝蒂产生了由衷的佩服。然后我让孩子们按照由景到人的顺序,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说明。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对文中人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也就感同身受了。

再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幅插图,画的是洪水卷走了小村庄的情景。课文相应的描述也很简单,我让学生观察图中暴雨如注、洪水肆虐的情景,并想象人们、动物在洪水中挣扎的悲惨景象,再让学生适时练笔,既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其表达能力。

作文起步训练 篇9

一、关注文本“语用”点, 学会遣词造句

语文学习是终身的, 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 都是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那么, 我们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就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进行语言迁移的意识和实践, 与学生特定阶段的读写活动相适应。 在识字读词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明确向我们指出的关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

教学《北京》一课生字, 其中“矗立”这个词, 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怎样处理好这个词语的教学,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运用呢? 一番思考之后,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师:大家看这个“矗”字, 有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能牢牢记住它呢?

生 (争先恐后) :这个字是由三个“直”组成的, 品字形结构。

师:嗯, 我记住了。 三个直, 这个词语要表达的意思是?

生 (相当肯定) :站得特别直!

师:三个直叠在一起, 看来这东西不但直, 还要…… (师手势提醒)

生 (兴奋) :高!

师:对! “矗立”就是指高大而笔直地挺立、高耸, 一般不用于写人。 书上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呀?

生: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你在电视上或是在什么地方看过哪些东西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呢? (多媒体出示法国埃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塔、泰山、高楼等图片, 引导学生遣词造句)

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落实了“语言运用”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设计, 既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又提升了识字教学的层次, 增加了汉字的厚度。 如此长期积累, 学生的“语言贫血病”不愁得不到根治。 手中有粮, 心底不慌, 写作, 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巧借文本读写点, 激发习作兴趣

低年级的课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就是入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 有天真烂漫的儿童诗, 有洋溢着真善美的童话, 学生读来朗朗上口, 喜欢异常。 课文的插图都很精美, 特别适合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语文天地。 教师备课的时候, 如果能进一步挖掘教材的典范功能, 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初步要领, 必将成功地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有一首儿歌, 写得真好:“三个圆圈, 三条直线, 拼出小鸭, 嘴巴扁扁。 拼出小兔, 尾巴短短。 还能拼什么? 你来试试看。 ”课堂上, 我让学生大声朗读了这首有趣的儿歌, 要求他们读得准确通顺, 然后, 我热情地向学生提出我的邀请, “同学们, 我也能用几条简单的线条, 变出可爱的图画。 ”我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几笔过后, 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刺猬就趴在黑板上睡大觉了。 学生当然是惊叹, 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笔, 准备模仿。 学生画完刺猬, 我再次向学生建议, 咱们也来编首儿歌, 学生一听, 兴致更高了, 随着我的再次示范, 学生说出了画刺猬的步骤:“一个半圆, 一个小角, 画出刺猬。 ”我鼓励学生:“再加上哪一句, 儿歌几乎就成功了呢? ”有个学生特别聪明, 看着小刺猬全身尖尖的刺儿, 大声叫了出来:“刺儿尖尖! ”哎呀, 这简直就是精品儿童诗呢, 这效果, 都比我预期的好了不知多少。

接下来, 我让学生动脑动笔, 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 这是学生喜欢的事情, 所以没几分钟任务就超额完成, 学生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我们齐心选出几幅最出色的, 贴到黑板, 然后根据小作者的提示创作儿歌。 完了我郑重其事地把这几首儿歌记录在一本漂亮的本子上, 告诉学生, 这是你写的第一首诗, 非常精彩, 等你长大了, 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的。 学生兴奋得小脸蛋都红扑扑的。 我也笑了, 我知道, 我已经将创作的种子成功地播在他们的心田, 那么,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 就是不时给它浇浇水, 施施肥, 等待它开花结果了。

三、巧抓文本典范性, 实施写法迁移

一切创作的开始离不开模仿,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好奇心强, 模仿能力远远超出高年级的学生, 但是, 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具体为主的, 加工能力有限, 在表达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然后, 教师有意识地加以仿说仿写训练, 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形成迁移, 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北京》一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 备课时我就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 上次的单元测试中, 有一道题目是让学生看图写句话, 介绍图片中的一处景物, 许多学生都写得不甚理想。 是不是可以借助这次的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困难? 于是,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课文要求背诵。 当然, 简单的重复读书是会让学生厌倦的, 我和学生合作, 采用各种有趣的形式朗读, 努力做到熟读能诵。 接着, 迁移开始了。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周末在良峰公园拍摄的几幅照片:公园的假山喷水池, 高高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大片灿烂的野菊花… …学生对这些景物都不陌生, 但如何引导他们把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呢? 我建议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然后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优美词句来描述, 马上就有学生把书本上的“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句话迁移变成了“公园的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 灵感滚滚而来。 “公园里到处是绿树, 到处是鲜花。 ”“公园里绿树成荫, 鲜花盛开。 ”“元宵节, 到公园来看花灯的人群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句子从学生的笔尖流淌, 汇成一股激流, 荡涤人心。 甚至有位学生在文章末尾感叹:“良峰公园真美啊! 我们爱家乡, 我们爱诏安的良峰公园! ”

摘要: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要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以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 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

作文起步训练 篇10

击剑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格斗项目。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身体、思维、心态等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青少年一般指12—18岁之间年龄的孩子,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过了这一期间, 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甚至是没有, 这就是教育学中常说的关键期。所以, 多数教练会选择青少年特别是12岁左右的孩子为击剑重点选材对象。虽然随着社会发展, 现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或是学校在孩子还在儿童期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击剑, 但由于击剑这一运动项目技战术结合的多样化还有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的强度等对儿童期的孩子来说负荷还是太大, 很容易导致基本功不扎实, 或是由于过度体能训练影响身体发育等情况, 所以个人认为在青少年早期开始训练才是能达到身体, 思维, 心态等全方面共同提高的最佳时期。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结果与分析:

3.1、重剑的实战姿势

3.1.1、要领

一般初学者接触击剑, 接到第一个训练任务就是学习击剑的实战姿势。1) .脚的位置:右脚在钱, 脚尖向前方;左脚在后, 其脚跟垂直于右脚跟的延长线上, 脚尖向内。两脚成直角, 两脚间的距离为一脚半, 约与肩同宽。2) .腿的位置:前后腿膝角约为125度和145度, 身体重心位于两脚 (支点) 之间。3) .持剑臂的位置:持剑手手心向内斜上方, 剑身与前臂在同一直线上, 剑尖与自己颈部同高, 且指向对手第三位置。肘角约123.1度, 肘离身体右侧约10.15公分。剑身、前臂、上臂与躯干保持在同一纵面上。 (一般初学者在学习实战姿势时两手是叉腰, 先学脚下实战姿势与步法, 再学习持剑方法) 40) .非持剑臂比臂的位置:手臂于体侧弯曲自然抬起, 上臂与躯干约成角70度, 前臂与上臂约成角80度, 手腕自然放松。5) .头与躯干的位置:躯干正直略含胸, 两肩自然放松, 头正直, 面向前方对手, 两眼平视。

3.1.2、易犯错误1) .

两脚方向不正, 两膝内扣且分别离开前组背和后足尖的垂直线。两脚间的距离过长或过短。2) .躯干前倾或腰背紧张, 过于挺胸。3) .持剑臂肘关节外展, 手腕弯曲, 前臂、上臂与躯干没在同一纵面上。暴露了第三部位。4) .两脚距离过大造成两脚过分弯曲, 会暴露前膝、脚。

3.1.3、实战姿势的训练方法

一般是固定好正确的实战姿势后就保持较长时间, 以加强腰部、腿部以及各关节之间的控制能力等, 时间一般由短到长 (5分钟、10分钟、15分钟等) , 分多组, 组与组之间有固定的休息时间, 一般使用间歇训练法。

在训练中, 必须重视保持步法移动的平稳, 起动快速、突然, 步法间衔接、转换迅速而协调, 并有节奏、有速度, 同时还要根据技、战术动作需要, 与不同身体姿势配合, 并合理、及时、准确地调整身体重心, 从而达到手脚完美的统一。

3.3、击剑的进攻技术、防守与还击技术

击剑的进攻技术在实战中起着主导作用。进攻技术是合理有效刺中对手有效部位的动作方法。即以伸出手臂且连续威胁对手有效部位所做出的最初攻击动作方法。归根结底, 在击剑的实战中只有刺到对方才算得分, 关键就在这个刺上面。刺是重剑进攻的动作方法, 是进攻技术的核心, 刺中是最终目的。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刺, 并以一定的力量刺对方的有效部位才能获得胜利。

重剑刺的种类有直刺、转移刺、交叉刺、压剑刺、击打刺和对抗刺等。

防守有三种形式。一是距离防守, 是在对手进攻时拉开距离, 以退出对手有效的进攻距离之外, 暂时避开交锋;二是运用体位的变化, 以向外、向下 (下蹲) 闪躲开对手的进攻, 三是运用剑防开或阻截对手的剑, 以获得攻击的主动权。在防守技术中, 剑的防守是主要的, 同时又要三种方法相互配合进行。

在教学训练中, 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 贯彻积极主动防守是教练员的主导思想。积极主动的防守, 是以防守有效和对还击有为前题。要具备以下因素。一是掌握全面的防守技术和技巧 (剑感、时间感) , 二是要处在有利的距离, 这里所说的距离不单单是两个运动员之间的距离, 更主要是指自己上步后伸直臂剑尖与对手有效部位的距离, 这就包含着良好的距离感;二是要有防的有利时机, 这就包含着良好的时间感。具备了良好的剑感、距离感、时机感、节奏感, 就能增强防守的可靠性, 才能做到防适时、准确、有效, 就能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如运动员在实战中, 常常采用在对方刚刚发动进攻, 剑尚未接近有效部位或对手用假进攻动作时, 就主动向前截住对手的剑, 这种防守便是积防守行动的主要形式。

4、结论与建议:

个人认为一般青少年训练的初期阶段只需完全认识并掌握好上述所说的准备姿势、步法、进攻技术和防守还击技术等基本技术即可。虽说这些都是些最基本的基本功, 但要想掌握好并能在实战中运用出来却绝非易事。现在多数的体校教练为了能使运动员尽早能参加比赛并获得成绩, 通常在基本技术的训练上都采用“草草了事”的态度, 让运动员忽视基本技术的重要性, 而去强调实战中的战术运用, 虽然这是能使初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参加比赛, 甚至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但这只能维持在少年赛或是青年赛的水平上, 想更高一层提高自身水平在成年赛或是世界级比赛中拿成绩是不可能的, 就像盖房子, 如果没有良好的地基做基础, 楼房又怎能盖的高?想要达到技术全面, 特长突出的高水平在早期的基本技术训练中就要特别注重基本功的重要性, 只有以在基本技术扎实为前提下发展个人特长的这种训练方向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击剑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击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下一篇:奶牛皮肤真菌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