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

2024-07-17

商业银行理财(精选十篇)

商业银行理财 篇1

关键词:个人理财,家庭生命周期

一、家庭生命周期划分和个人理财模型

在不同阶段, 家庭具有不同的财务状况、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力, 家庭的财务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个人成长生命周期是制定个人理财规划的基础。本文将家庭生命周期具体划分如下: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和退休期。

根据风险问卷测评的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得分加权平均处理, 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生命周期的风险承受能力数值,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偏好系数α, 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单身期的α为0.81;家庭形成期的α为0.73;家庭成长期的α为0.69;家庭成熟期的α为0.52;退休期的α为0.34。

鉴于有效边界理论的低可操作性的缺点, 我们从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出发, 借助多目标决策法, 对最优投资组合的确定模型进行优化。同时引入交易成本纳入到最优投资组合决定模型中。

二、个人理财组合投资模型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以下国内在银行存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五个市场的数据, 数据频度为年度, 数据区间为1992年至2014年。考虑交易成本的因素,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各市场收益率的相关统计性描述如下: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为3.14%, 标准差为0.96%;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为4.10%, 标准差为0.94%;股票市场的收益率为10.61%, 标准差为27.65%;房地产市场的收益率为6.24%, 标准差为4.66%;黄金市场的收益率为6.93%, 标准差为16.26%。

使用Matlab最优化工具箱, 不同的风险偏好参数α′下, 投资者的最优的投资组合如下表1:

从数值结算结果可以看出, 一个只关注风险、不关注收益的投资者 (α′=0, 即风险的极度厌恶者) 会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几乎无风险的银行存款 (46.33%) 和风险较低的债券 (51.60%) ;随着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断增大 (即α′增大) , 银行存款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 股票在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债券、黄金和房地产在最优投资组合的比重先增加后下降;一个只关注收益、不关注风险的投资者 (α′=1, 即对风险的无偏好) 会将全部 (100%) 资产投资于股票。

三、个人理财组合投资建议策略

我们研究并估计了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个人理财者的风险偏好系数, 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即风险偏好系数α) 不断下降。本章将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 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者提出组合投资建议及策略。

(一) 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单身期阶段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81。根据实证结果, 单身期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极高, 因此在投资策略上应选择侧重于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 又由于单身期对住房的需要强烈, 表现出对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较大。

(二) 家庭形成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家庭形成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73。根据实证结果, 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房地产投资的需求依然强烈, 但相对单身期有所下降, 此时风险承受能力虽弱于单身期, 但仍然较高, 因此在投资策略上侧重于选择风险资产相对较高的投资组合, 另外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券进入家庭形成期的最优投资组配置中, 此期间应找准时机置业, 尽力选择按揭融资扩大财务杠杆, 获得更高投资收益。

(三) 家庭成长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家庭成长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69。根据实证结果这一时期家庭已基本稳定, 夫妻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 投资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时期父母赡养、子女教育、进修深造、旅游等支出较多, 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适中, 因此在投资策略上应选择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并重的投资组合, 收益性、流动性并重, 金融资产在整体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四) 家庭成熟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家庭成熟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52。根据实证结果, 在这个时期, 子女已脱离家庭独立, 个人事业一般处于巅峰状态, 但身体状况开始下滑, 扩大投资、准备养老金等成为个人的主要理财目标。财务上家庭收入增加, 支出减少, 各项资产逐渐累积, 负债逐渐减少。这一时期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下降, 因此这一时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中, 应适当降低风险资产的比重, 以获取更加稳健的收益, 在投资策略上应选择侧重债券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

(五) 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退休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34。根据实证结果, 进入退休期, 家庭责任减轻, 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是生活的主要内容, 安度晚年, 医疗保健等成为个人的主要理财目标。收支情况表现为收入减少, 而休闲、医疗费用增加, 其他费用降低。这一时期同时, 这一时期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对资金安全性的要求远远高于收益性, 所以在资产配置上要进一步降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在投资策略上应侧重选择固定收益资产比例较高的投资组合。

参考文献

[1]彭涛.理财业迈人黄金时代[J].晾望, 2007 (4) :48--, 49

[2]张曦元.从生命周期假设看个人理财策略[J].卓越理财, 2005 (10)

[3]黄浩.个人理财概念及理论基础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05)

[4]江春, 张青.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零售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叨.金融发展研究, 2008 (02)

商业银行理财 篇2

买银行理财产品注意事项:银行理财的17个秘密

说起理财,银行的理财经理一直深得大家的信赖。然而你有所不知的是,他们的话在很多时候并不靠谱,甚至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会把许多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引入误区。今天理财小编就通过仔细分析,为你揭开他们时常会隐瞒的7个秘密。

一、存银行不如买货币基金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不断的降息,现在的银行存款利率真心低。目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5%,一年期基准利率也只有1.5%,3年期也才2.75%。粗略计算一万元存一年的定期存款,一年下来只有150元的利息,照这样的节奏下去,把钱存银行很有可能跑不过CPI。

然而很多把银行储蓄当成主要主要理财手段的人并不知道,其实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简直可以秒杀银行存款,余额宝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在2.5%左右,本金一万,一年的利息就是250元,比一年期的定期还高出100元。安全性上,货币基金也是风险最小的基金之一。

最重要的是,余额宝流动性很强,可以随存随取。

小融支招:想要跑赢CPI,必须降低银行存款配置比重。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货币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二、理财风险等级要看清

是经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办批准成立的,实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北京市网贷协会创始会员。设有亿元安保金,实行先行垫付机制。与恒丰银行已达成资金存管合作。

国资风投背景 百亿财产险 亿元安保金

由于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没有统一规定,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采用了不同的符号。根据产品风险特性,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R5 5个等级:

R1(谨慎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风险很低 R2(稳健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相对较小 R3(平衡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适中 R4(进取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较大 R5(激进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极大

小融支招:买银行理财产品买R1、R2级别就可以了,这类产品风险系数很低,R3级别以上的就要谨慎购买了,此类产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如果产品投资组合里面是否有“股票”字样,那风险级别至少在R3以上。

三、风险评测认真做

在银行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首次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进行风险评估测试。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投资者只能购买自己相应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比如你的风险评估结果是稳健型,那么你就只能购买PR1和PR2两类产品。然而,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很多银行理财经理会引导客户,甚至代替客户填写风险评估测试,以达到可以购买更高风险级别理财产品的客户评级,这样能确是经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办批准成立的,实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北京市网贷协会创始会员。设有亿元安保金,实行先行垫付机制。与恒丰银行已达成资金存管合作。

国资风投背景 百亿财产险 亿元安保金

保买产品时不受限制。然而对于客户来说,买到“风险越位”的产品,本金及收益就有可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小融支招:风险评估测试一定要认真做,不能走过场。不要轻信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以免买到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上的产品,从而本金受到损失。

四、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是投资者在购买时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是指,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

为了吸引投资人,银行经理在销售时往往会避重就轻,一味的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却不做足够的风险提示。

拿结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例,这类产品虽然都有一个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动却很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

小融支招:不要过分关注预期收益率,有时候那只是理财经理招揽客户的“幌子”。投资人可以通过产品的风险等级判断达到实际收益率的可能性,比如风险等级越低,理财产品能到达逾期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小心募集期“陷阱”拉低实际收益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两个期限,一是募集期,二是投资期。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募集期太长、投资期太短,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会被拉低很多。

是经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办批准成立的,实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北京市网贷协会创始会员。设有亿元安保金,实行先行垫付机制。与恒丰银行已达成资金存管合作。

国资风投背景 百亿财产险 亿元安保金

比如一款期限为30天的理财产品,从5月16日开始销售,5月20日才结束募集,5月2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6天。而这6天里是没有收益的,只能按照0.35%的活期利率计算。

小融支招:尽量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减少资金站岗问题。同时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率,更要算好时间账,避免募集期带来的收益折损。

六、不是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

不要以为只要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就是银行自己发行的,实际上,银行除了生产自己的产品还会帮一些第三方机构,比如信托、保险、基金等公司发行理财产品。

为了赚取更高的佣金提成,理财经理往往会以高收益为诱饵,向客户兜售这些代销产品,这种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

“飞单”产品往往很不靠谱,实际收益率很低不说,而且一旦第三方机构出现问题,投资人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小融支招:辨别飞单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合同上是否有银行公章。另外,对理财经理推荐的高收益产品要保持理性,问清楚产品属性和发行方。

七、买理财记得要求“双录”

“飞单”不仅使投资人的本金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而且一旦事件败露,客户资金出现亏损时,银行往往会以“理财经理个人行为”为由拒拒赔偿,投资人是经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办批准成立的,实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北京市网贷协会创始会员。设有亿元安保金,实行先行垫付机制。与恒丰银行已达成资金存管合作。

国资风投背景 百亿财产险 亿元安保金

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不仅令投资者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银行的信誉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以后这种现象可以有效避免了。5月13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其中有一条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应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并妥善保管录音录像文件等代销业务文档。

理财支招:这应该算双向保护吧,银行不用担心“碰瓷”,投资人也不用害怕被理财经理忽悠。总之,以后大家到银行买产品时,记得主动要求双录。

商业银行理财 篇3

回顾2012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较2011年有显著的下滑,这一点在下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的原因是,央行的降息和在公开市场逆回购,资金的供应量增大,市场利率水平下降,作为利率市场化的试验田,银行理财产品也充分体现出收益的市场化特征。

然而,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不降反升,在今年前10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就超过2011年。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证券市场哀鸿遍野,黄金、外汇等普遍未曾出现大规模的投资机会,风险低、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投资者的首选。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既得益于利率市场化,最终又将被利率市场化所终结。在存款利率仍然由央行来公布确定的背景之下,当前,在2012年一个可喜的变化是:第一次,人民币存款利率有了浮动空间;第一次,在A银行和B银行存款会有不相同的利息,但距离真正的市场化利率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而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理想的过渡品种,借助于银行理财产品,人们能够获得比存款更加贴近市场的收益。当然,这种收益率水平受市场的影响也更大。但是,当利率水平真正实现市场化时,人们只需要进行存款,而不再需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了。

所以,第一点结论是,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仍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仍将在理财投资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而和2012年相比,未来一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将微降。与前两年相比,CPI涨幅已经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经济增长、经济转型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与之相应的是,货币政策也将顺应这一主基调。尽管在2012年央行没有继续使用降息的方式,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公开市场操作,但起到的作用是一致的:增加资金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水平。从目前来看,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不会发生趋势性变化。

另外一点是,其他市场的创新对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有一定的作用。如券商资管业务,已经成为一部分银行运作理财产品的重要通道。尽管这种运作方式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但大幅降低的通道费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理财产品的收益。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地位越来越强大,加上银行先天的网络优势,银行理财产品及银行在产品销售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也开始暴露在投资者的面前。

典型的问题便是资产池的资金错配、期限错配问题。从2011年开始,资产池的清理就已进入监管层的视野,前不久中行董事长肖钢再次把银行资产池中“发新偿旧”的现象喻为“庞氏骗局”。在新的一年,“资产池”的问题很有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而近期华夏银行上海分行事件再度把银行产品销售推向了风口浪尖。一直以来,银行凭借其网点优势和信誉成为了投资理财的重要平台。但是,投资者有必要分清,对于银行自有产品和银行代销产品,银行所分别承担的不同责任与义务,切勿对“银行”这两个字过度迷信。

长期电子国债具有投资价值

正是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一些投资者希望通过长期限的产品达到锁定利率的作用。不过,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一般设置在一年以内,低风险的产品中期限较长的主要有定期储蓄和电子国债两种选择。

如果我们将定期储蓄和电子国债进行比较,可以看到的是,电子国债更加具有优势,也更适合作为锁定利率的投资对象。

如5年期定期储蓄目前的利率基准水平为4.75%,一些小型银行对5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也进行了上浮,最高可以达到5.225%。而11月所发行的电子国债,5年期品种的利率为5.32%。

事实上,定期储蓄和电子国债的计息方式也是不一样的。5年期定期储蓄的利率为单利,一笔10万元的存款,以存期5年,存款利率5.225%来计算的话,存款到期时获得的利息收益为100000×5.225%×5=26250元,折算为复合年化收益率为4.77%。但电子国债所使用的是复利的计算方式,每年按照5.32%的利率水平派息一次,年化收益率达到5.32%。由此,两个长期品种的利率差达到了0.55%。

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能够获得5.32%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可以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个角度上说,电子国债具有投资价值。

因此,如果下一期电子国债的收益率在5%左右,投资者不妨进行关注。不过由于电子国债的额度较小,投资者不妨及早进行筹划和准备,一些银行对部分网银客户已经开通了电子国债的认购功能,可提前向银行了解、确认投资信息。

“第二套房”可提前还贷

同样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提前还贷”,问题的答案最终取决于你的贷款成本。

现在,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为6.55%,但是在何时买的房、买的是第几套房,实际适用的贷款利率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对于享受7折贷款利率优惠的贷款人来说,实际的商业贷款利率成本为4.585%,上文中也提到了,5年期存款的利率最高可以达到5.225%,折算为复利为4.77%。因此,对于这一类贷款资源来说,同样一笔资金,只用来购买定期存款的话,获得的收益也要比提前还贷减少的利息要多,提前还贷看来并不是个明智的决定。

商业银行理财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前景

个人理财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具体而言, 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 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也就是银行理财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 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 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安排投资方式, 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 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 这是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家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的来源及利润增长点。据有关资料统计, 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国外银行总收入30%以上, 个别银行甚至达到全部收入的70%。在西方发达国家, 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 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过去的几年里, 美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 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相当滞后, 无论在规模还是内容上, 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因此,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于拓宽商业银行利润极具潜力, 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1 个人理财在国内外的发展

1.1 个人理财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1.1.1 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时期

个人理财最早兴起于美国, 并且首先在美国发展成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期, 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时期。严格意义上讲, 这个阶段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此时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为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的销售而服务, 也就是为客户提供购买保险和基金建议。

1.1.2 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 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个时期, 创立了理财学院与国际理财人员协会 (IAFP) , 也就是今日的理财协会 (FPA) 。这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开始普遍实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经营策略, 强调与客户建立“全面”、“长期”的关系。

1.1.3 个人理财业务的成熟时期

20世纪90年代是个人理财业务日趋成熟的时期, 给予良好的经济态势以及不断高涨的证券价格。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一时期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开始广泛使用衍生金融产品, 而且将信托业务、保险业务以及基金业务等相互结合, 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要。 这个时期, 各国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较快, 各国企业的资金筹措, 逐渐由过多地依赖从银行借入的间接融资型转向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的直接型, 使得资本市场的资金调度成为企业融资的中心, 而银行不再仅仅是从前单纯的存贷款中介, 而是提供范围广泛的各类服务的金融服务企业。另一方面,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科技产业迅猛发展, 改变着世界, 并促进和加强了金融领域的发展, 高速通信网络和个人电脑等, 使消费者的信息通讯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 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使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的金融服务具备了操作技术的可行性。这个时期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服务方式的电子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不断应用, 各银行纷纷开设网络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安装自动取款机等, 在银行和广大个人客户之间架起了桥梁, 成为传统柜台服务的有力补充和重要手段。作为银行, 也一改曾经靠机构扩张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模式, 成为多渠道的服务方式。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 除了现金业务, 几乎所有的私人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电话解决, 网上银行业务也已发展成熟。

二是组织机构和业务重点的多元化。为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世界上著名的商业银行都纷纷成立个人金融业务部门, 集中设计、开发和办理私人客户的理财业务, 解决了信息无法沟通, 资源不能共享这些传统问题。随着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日益丰富和规模的迅速扩大, 个人金融业务收入成为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三是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随着证券、保险、基金行业的兴起, 各家商业银行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业务范围因个人需求的不同, 逐渐涵盖社会生活的各层面, 如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代理税收、代收工资费用等, 同时通过网络进一步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个性化的服务。

1.2 个人理财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史相比,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非常短暂。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 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阶段, 当时商业银行开始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 然而大多数居民还没有理财的意识和概念。从21世纪初到2005年, 是中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理财产品、理财环境、理财观念和意识, 以及理财师这些专业队伍的建设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06年开始, 伴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的进一步变化, 个人理财业务进入了大幅扩展时期, 客户对理财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对理财业务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高, 并不断开发新的理财产品, 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中国理财业务虽然起步晚, 但其增长速度却非常快。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 银行、证券、保险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 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 银行难以像国外商业银行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综合性的理财服务。可以说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 还达不到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效果。所以, 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个人理财业务经营理念、营销战略、科技支撑、业务创新、人员素质及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居民对个人理财的内涵、业务及业务流程不了解, 同时对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也缺乏认同感。

二是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单一, 规模有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仅仅是以储蓄为主体的单一产品形式, 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从目录上看有260多种 (国外有1000多种) , 而实际运用的则很少, 其中个人理财品种就更少, 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另外, 从规模上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包括个人理财业务) 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左右, 而国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30%以上。

三是营销体系不健全, 销售服务不到位。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 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 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

四是技术手段落后, 电子化及网络化程度低。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电脑网络和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 电话银行还不普及, 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

五是创新不足, 即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由于创新的不足, 当前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少且缺乏特色。

六是服务人员素质低, 且专业人员少。个人理财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 是知识密集型行业, 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 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师更是凤毛麟角。

2 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居民的私人财富不断积累, 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 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并将极大地催发市场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

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 使个人理财服务需求层次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个人金融资产由过去单纯的保存保值型向综合理财、增值型转变;居民消费习惯正逐渐由生存型、数量型消费向发展型、质量型、消费型转变, 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借款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拥有富裕资产和稳定高收入的个人群体, 需要有专业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以确保私人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值。此外, 个人理财业务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分业管理的体制下,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获利空间逐步降低, 信贷风险不断聚集, 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去化解。个人理财业务具有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和收入稳定等特点, 也是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从利润贡献上看, 香港恒生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该行赢利的贡献率已达48%, 个人理财业务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业务中占30%~50%左右, 而国内银行都在10%以下。因此, 在个人理财服务市场需求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 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和潜力为商业银行拓展和占领这片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选择, 借鉴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经营战略, 将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各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转换经营观念, 调整经营战略, 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 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 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 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 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 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 认真研究个人理财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 科学设计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 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第二, 加强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 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 完善功能, 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不断创新, 开发新的理财产品, 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在研究国际先进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类型的基础上, 结合本行实际, 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理财产品, 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在开发产品的同时, 要做好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工作, 包括对理财产品的不断更替、包装、重组, 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 运用高新技术, 加快网络化进程。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 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 银行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全天候服务, 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 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利用网络技术, 向个人客户提供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代理、投资、咨询、评估、理财等业务, 真正为个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第四, 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 加强营销管理。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 市场细分, 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 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

第五, 加快培养和引进个人理财业务专业人才, 努力提高理财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秀的决策管理人员、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和优秀的一线操作人员, 是保证个人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个人投资者的财富聚集, 催生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广大个人投资者通过正确渠道进行多元化的理性投资, 享受多品种的理财服务, 才能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城市个人金融, 2007 (11) .

[2]现代商业银行, 2007 (9) .

[3]金融参考, 2006, (12) .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论文 篇5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零收益

1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CFPBoardofStandards)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即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现状数据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本文主要探讨银行理财的内容。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亚等主要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推动了港岛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国内各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国内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逐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开始中国加入WYO后的缓冲期已过,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这使得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理财产品,市场进入空前繁荣状态。

2收益门事件原因探悉

就在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信心十足、向往着高收益的时候,却出现了让人跌破眼睛的“收益门事件”。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的案例越来越多。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的报告,继浦发之后,深发展、平安银行类似的6款产品最终也是零收益。2月有近半数中外资银行的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产品出现从10%到50%不等的浮亏。之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暴露出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理财产品。零收益危机持续扩大。其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产品设计问题

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几款零收益的理财产品设计极为相似,均是跟港股挂钩,且只有当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股票涨跌幅不超过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时,投资者才能获得收益。该报告认为,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有在产品所挂钩的几只股票同涨同跌时才会实现,这样的概率极小,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报告的撰写者李要深说,报告并非指责产品设计有问题,而是认为产品要博取高收益的概率比较低,相对的投资风险比较大。但问题是,这种公式和内在逻辑非常复杂,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如果不仔细研究复杂的计算公式,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投资风险有多大。

2.2信息透明度问题

在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认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最明显的特征是信息透明度不高。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对于具有专业优势与知识的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来说,尚且因为理财产品的信息不透明而不得不放弃对更多理财产品的评价。更何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只能根据市场理财信息对相关银行理财产品作出选择,正确信息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结构性产品一般为保本型产品,“低风险,低收益”其最大的特点。其产品的实质是用利息购买期权去博取更高的收益,整体而言,获得最高收益的概率的确是比较小。

其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输掉利息而已,因此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但部分银行的理财师在销售产品时,不但不提示产品风险,还利用投资者只关注预期收益的弱点,使用一些“预期收益有多高”等词汇误导客户,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3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具备渊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全面了解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外汇、税务、教育、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要求理财人员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具有优良的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现今国内大中城市的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实际上还较多地停留在业务宣传和简单的一般服务层面上,即只是提供普通的金融产品信息资料和商业银行行情等咨询业务,而帮助和代客理财业务实则无从谈起,这与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差距较大。专业和称职的个人理财人员的匮乏成了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瓶颈。

2.4理财产品销售的监控力度不足

国内对于销售环节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高风险理财品种,在监管严格的市场中,是严禁不加区分地向所有投资者销售的。报告指出,部分零收益理财产品如果在当初销售时避免不当销售,那么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就是完全清楚产品的结构,也认同了产品的设计,并且愿意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这样零收益也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理财产品合同中写明了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因此投资风险也是自负。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无论是书面提示还是口头提示,都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很多投资者完全不知道面临的风险程度有多高。

3改善的方法

这次“收益门事件”除了警示投资者匮乏投资风险意识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在的重大信息不对称解构“障眼法”。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出路成了我们共同探询的内容。

(1)细分市场,设计多种理财产品。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并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服务方式。针对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设计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对收入较高、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可设计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业务服务模式方面可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突破传统业务的柜台服务模式,成立专业理财室。根据不同需求为客户设计综合理财方案,提供特色理财产品,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2)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投资者教育刻不容缓,尽快建立起一支熟悉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投资等知识兼具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员工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最佳的个人理财服务。

(3)银监会需加强监管力度。

现有的一些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可能是新兴市场发展中的阶段性缺陷所致,也有可能是操作经验缺乏,甚至操作失误所造成。但也可能有少数理财机构的故意通过蒙骗的手法谋取不义之财。就此而言,对监管机关来说,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三公”,应该坚决查处,同时在相关制度安排方面,尽早作出监管机制上的应对与规范之举。

(4)增强投资者权利意识。

投资人对自己所投资的理财产品应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其中包括可能收益及与之对应的风险;而理财机构,则有义务将相关产品的风险向投资者予以充分提示。在此过程中,如果理财机构出于自身私利目的,有任何扩大收益与隐瞒风险的行为存在,可以说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一种侵犯投资者权利的行为。投资者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法规,向有关监管机关与司法机关提出投诉与控告。

参考文献

[1]@林小川,零收益真相:银行理财产品惯用障眼法[N].21世纪经济报道,.

[2]@姚瑜磊,结构性产品零收益危机,小概率的高回报[N].理财观察,2008.

[3]@何怡,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可能性无法避免[N].法制晚报,2008.

商业银行理财 篇6

关键词:银行理财 直接融资工具 债务风险 金融创新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出现超级货币宽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都经历了一次主动加杠杆的盛宴,杠杆周期向上带来了债务活动的活跃和经济体债务率的迅速提升。在杠杆上升的过程之中,中国的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孕育出新的金融产品。

推出背景及基本情况

利率市场化压制银行净息差,而表内资产扩张又受资本充足率限制,银行资产扩张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到2013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速骤降至13.5%,较2012年年末17.7%的增速下滑超过4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之下,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迅速扩张。以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及其资管部门、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所从事的类银行贷款和债券业务,以委托贷款、商业承兑票据等金融工具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再加上小额贷款、民间融资工具等形式构成了外延广泛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

银行理财的发展尤为迅速,新发产品规模从2004年的0.04万亿元,到2012年的30.36万亿元,十年间银行理财市场以年均近100%的规模增速迅速崛起。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达到9.8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理财业务的发展缓解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提升了居民投资收益,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在近两年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包括刚性兑付问题、自营和客户资金未有效隔离、资金池业务的庞氏特征、逃避监管等问题不容忽视,更为关键的是银行理财定位和法律地位目前仍较模糊。

为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明确银行理财法律地位,银监会在继3月份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8号文”)之后,开始进行银行理财业务方面的创新探索,并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首款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试点产品由工行正式发行,募集资金75亿元,募集日期是10月15日—20日,认购起点虽然是10万元,对象必须是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个人超高净值客户,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净值型)产品;资金投向中,债权类资产部分只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比例范围为0%—70%;在此之后,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纷纷启动募集,上限金额合计约为200亿元。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对应的具体投资品之一为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定义为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设立,直接以单一企业的债权融资为资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统一托管,由合格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和转让,在指定渠道进行公开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投资工具。2013年10月23日,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11家银行试点发行的103亿元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正式报价转让,首批直接融资工具的期限在一年至三年不等。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设立将采取注册登记制度,各家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认购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该份额在经过登记之后,能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上进行双边报价及转让。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必须与单个企业的债权融资相对应,单家银行管理的所有理财管理计划持有任一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份额比例不得超过该工具总份额的80%。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中央结算公司完成登记及其他操作后,相关信息将通过此前上线的中国理财网完成信息披露。创新试点阶段,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若投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必须在中央结算公司单独发起设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托管账户,并在该机构完成登记,一个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只能开立一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账户,同时,管理人还要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开设独立的资金清算账户,对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的投资转让,必须通过资金清算账户完成资金划转。

该创新的核心要素比较

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处于资产端,解决基础资产如何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简称“非标资产”)变成标准化产品的问题;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则处于资金端,实现银行理财风险隔离。

而银行在资金端资产端,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在资金端担任理财管理计划管理人,为理财客户管理风险和收益,收取管理费,有些银行根据合同还可以参与超额业绩分成;在资产端担任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起管理人的银行募集资金后投资于某一融资企业,通过管理融资项目风险和收益,以及连续报价和信息披露服务等,获得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管理费用。

(一)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银行理财的比较

一般来讲,银行通过设立理财产品向客户销售,从理财客户获得资金,按照比例配置交易市场中的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交易债券等。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银行理财存在明显区别。

1.期限

存续期方面,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主要为30天、60天、90天、180天左右,其中以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为主,而投资直接融资工具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则设置成开放式结构,存续期限长,定期可赎回,只要投资者在赎回当天不操作,即可自动滚入下一个期限。

2.客户群和收益率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一般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采用净值收益,收益率相对高于一般的同期限理财产品。某银行的此款产品认购起点为5万元,首个封闭期的年化收益率为5.18%和5.32%。

3.投向

资金投向中,债权类资产部分只投资于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比例范围为0%—70%,取代了以往投资者在产品说明书中常见的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等基础资产。

4.估值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更像证券市场中的债券型基金,每个交易日都有估值,而原有理财是以预期收益率来做报价,没有公开的估值,类似于短期存款产品。

5.信息披露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需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披露期限、净值、成立报告、管理报告、到期清算报告等信息。而传统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不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

6.刚性兑付

按照监管的政策思路,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要尽量摈弃原有理财的隐形担保,力图解决刚性兑付问题,但无隐性担保等特性可能也会限制其完全取代其他类型产品。

(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各债券品种的比较

1.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债券品种

其推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银行理财投资的非标类融资的标准化,所以它在几个方面不同于一般债券品种。(1)目前来看它的投资主体仅限于此次试点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它的交易不能脱离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独立进行。目前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至少涉及发起管理人、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作为投资者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融资企业、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主体。(2)其融资主体和融资投向上可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目前具体的信息披露还不够,但预计监管机构对通过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的资金投向会进行明确的规范;(3)期限,一般来讲,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替代原有的通道业务,所以预计工具的期限会以中短期为主。利率上可能因非标转标准,使得高于一般债券,低于一般非标融资利率。(4)债权融资工具具有私募性质,类似于没有交易平台的保险债权计划,但由于中央结算公司为其提供一个交易转让平台之后,则类似于为保险债权计划提供一定流动性。

2.不能简单将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理解为资产证券化

之前有分析认为,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个SPV,且有很强流动性,是不是变成了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把未来的现金流打包分级再证券化,主要是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产生变化;目前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主体是企业,具体并不对应企业进行打包分割后的某一资产或现金流,是一种企业原始债权性融资,主要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端;虽然中央结算公司为工具提供了交易平台,但这种交易平台是为了发现工具的价格、提高工具信息透明度、促进理财投资的工具流动性而设的,只是提高了某项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水平,并未经过再证券化过程。

推出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和债权融资工具的意义

(一)降低“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崛起但刚性兑付无法打破,造成金融体系“庞氏化”。影子银行体系是国内金融体制、金融管制和债务周期波动共振而形成的,作为银行的补充,最近2—3年内迅速成长,初步估算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超过20万亿元。国内影子银行体系存在一些特征。

1.金融工具非标准

如信托计划等均不是标准金融工具,流动性较差,缺乏统一的估值规则,市场透明度不够。

2.收益率偏高

由于缺乏流动性和交易成本较高,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成本一般高于正规融资工具,一般来讲,信托收益权收益率较同评级债券高3—4个百分点。

3.运行机制不透明

如资金池类信托其内部运行机制往往不规范,特别是由于规则制度的缺乏,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整体监管和风险把控不够。

4.刚性兑付不破造成影子银行体系呈现庞氏特征

影子银行体系中的金融工具如信托计划一般都是在到期前通过续发来完成前一期兑付,这种运行机制造成对信用风险的隐形担保,加剧了风险的累计,使得金融运行庞氏化。

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可以使理财风险显性化、透明化,从而有助于监管层对系统风险的把控,并限制金融套利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要求迫使银行提高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利率水平、流动性、估值等多个方面较非标工具有明显优势,推动企业将非标融资向标准债权融资转移,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利息支付压力,提升盈利水平;也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体系,推动原有理财“非标”业务透明化、标准化,促进金融风险的缓释和化解。

(二)有利于明确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

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就对理财业务定义做出规定,其中第9条是“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但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仍未明确,银行理财到底是委托代理、信托关系还是债权债务关系莫衷一是。法律地位模糊导致银行理财的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一般均不负有向投资者承诺兑付本金的义务,但银行理财业务往往需要银行为其提供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承担最后兑付责任。此次推出的银行理财计划,银行的独立管理人地位与信托公司的法律地位类似,有助于解除银行在理财业务运作中的刚性兑付义务,逐步确立在银行理财业务运营中的“卖方有责,买方自负”的理财观念,真正实现风险隔离。

(三)有利于明确银行理财的业务发展方向

目前银行理财的规模逼近10万亿元,规模很大但一直受到监管机构的规范监督,特别是2012年以来,政策出台得非常密集,银行理财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但也面临业务方向的转型。与此同时,证监会、保监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产管理法规,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松绑,给银行理财业务造成一定竞争压力。银行理财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运作中给银行理财部门更多自主权,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向真主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利于银行理财的长期发展。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由于试点阶段只有200亿元的规模,眼下还不会对动辄以万亿计的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预计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以下影响。

(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通道业务造成冲击

无论是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还是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都使原有理财非标资产业务透明化、标准化,无须再通过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绕过监管,因此将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通道业务造成冲击。

(二)对债券市场将产生正面影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风险治理 篇7

但从几个著名市场事件和金融危机之后,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也慢慢浮出水面, 本文将由此推开, 并进行讨论, 然后提出解决建议。

一、近几年几个相关市场事件

(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众所周知, 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商业银行将风险巨大的, 房产相关联次级抵押债券销售给大众, 然而危机爆发后, 银行钻了空子以中介的角色逃避了风险。这种方式也非常类似现在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一旦爆发危机, 客户将承担大部分风险。

(二) 2010年我国银信合作叫停事件

2010年6月银信合作产品共发行504款, 当月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7778亿元, 比上月增加近30%, 其中信托贷款84款, 规模为138.6亿元, 其余为信托投资组合产品 (资金使用方向包括信贷、投资债券和股票等) 。银行借道信托放贷或超千亿元不排除诱发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断接风险。

因此, 2010年7月初, 多家信托公司收到中国银监局及地方银监局口头通知, 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产品。此举一出, 市场上风风火火的银信合作业务戛然而止。

由此可见银监会已经预见到了理财产品和银信合作可能存在的风险, 不得不出台一刀切暂停方式防控风险。

(三) 2013年6月SHIBOR暴涨银行钱荒事件

2013年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隔夜) (SHIBOR) 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日均13.4%, 期间最高更达到了30%。商业银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造成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影子银行”业务不断扩张, 造成银行资金需求和供给期限大量错位引起的。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银行通过和中介的合作, 发放出去实际利率远远高于表内业务, 巨额的利诱下, 使得银行不断的增发各类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支持“影子银行”业务。这类业务的资金来源的理财产品期限往往较短最多不超过3年, 而发放出去的高利贷款期限则普遍较长最多的有10年, 明眼人即使不懂银行业务一看, 也会发现只有3年的理财产品怎么匹配10年的贷款呢?

银行此时的做法是, 等3年的理财产品期满之后, 发放更新的理财产品来保持流动性匹配, 或者可以在同业市场间拆借来达到融入资金的目的。可是, 市场上家家都是这个盈利模式, 个个都需要资金, 6月底半年度, 全国有1.5万亿理财产品到期, 兑付这些理财产品需要大量资金, 期限错配的巨大隐患就暴露出来了。

此次危机进一步证明了, 目前的理财产品管控和内部治理的不完善, 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有待加强。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理财产品业务的基本构架。

二、理财产品的业务基本构架

商业银行之所以热衷于发行理财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 但是可以取得大量稳定的现金来源, 银行对于稳定现金的追求是从来不会停歇的。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通常会找某家信托公司合作通过信托发行给真正的资金使用者, 这些客户也许是并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 但是通过理财产品———银行———信托———客户这个过程取得了资金。银行在中间只扮演了一个类似中介的角色。

由于是表外业务, 银行甚至不用为理财产品业务和银信合作业务计提拨备。从会计核算上来说, 理财产品根本就不是银行的业务, 只是一项或有负债。风险转嫁给了两端的客户:理财产品客户, 信托客户。

虽然, 商业银行基本不承担风险, 理财信托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却相当可观, 在银信合作产品中, 银行获取较高收益, 其收取的手续费占1%~2%, 还不包括资金托管费等其他费用, 综合利润甚至超过利差, 通过银信合作方式, 银行既可以留住客户, 表外业务也不占用资本金;而信托公司只在其中收取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手续费。

面对如此诱惑商业银行怎么会不愿意开展这项业务呢?

三、理财产品业务风险治理

(一) 主要风险点

综合上述, 现行理财产品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风险点:

第一, 资金期限错配。

第二, 客户承担主要风险, 银行只扮演中介角色。

第三, 理财产品记入表外, 不易监管和发现风险。

(二) 治理方法

对于这些风险点, 的监管和控制不容易。一个比较切实的方法是将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算, 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当然, 商业银行由于巨大自身利益驱使, 不愿意将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算, 因为一旦纳入表内核算, 商业银行相应要计提拨备, 这将大大影响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其理由也会是主要风险不在银行, 银行无需计提拨备。

但是如果不计入表内核算, 就无法迫使商业银行重视并承担责任。我国是高储蓄的国家, 老百姓对于银行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通常都会觉得银行发行的产品一定不会有问题, 尽管有风险提示等, 老百姓在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 往往还是只注重预期收益率和银行信誉。殊不知, 银行在其中扮演的只是中介角色。如果风先产生, 银行不会承担具体损失, 顶多是承担声誉风险。如何让银行也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规范理财产品业务做好的方法还是将其记入表内, 让银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随意发行大量理财产品。

笔者也注意到, 2010年以后银监会也刻意加强了再这方面的监管。

2010年8月, 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72号文) , 要求商业银行在2年内将表外银信合作理财转入表2014年第1期中旬刊内, 并按照150%计提拨备。

2011年8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5号公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该《办法》分总则、基本原则、宣传销售文本管理、理财产品风险评级、自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理财产品销售管理、销售人员管理、销售内控制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11章80条, 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销售过程中的理财产品做出了规范。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但是披露和规范的程度还是低于国际水平的。巴塞尔委员会, FASB对于商业银行自营类理财产品的披露原则都更加详细和具体。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思考 篇8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 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于资产管理观念的改变, 人们对其已经拥有财产的期望已不单单是保值, 而是更希望它能变成“生利”的工具。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各商行都在积极投入研究, 以期开发出能得到多数人认可的“金牌理财产品”, 仅就现在的情况来看, 整个市场中活跃的理财产品数量已经足够, 但质量还有待提升。

(二) 理财产品品牌化和系列化。参考多个银行在争创品牌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仅以中国银行为例介绍这一情况。该银行拥有多个专项理财窗口, 并配备了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 确保了服务体系的完善。通过培训组建起了一支出色的对私经理团队。通过信息整合和软件系统开发, 提供较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 并建立科学的预警平台以提升风险的预警能力。该行依据以上办法逐步建立起成熟的服务体系, 使客户尽可能在银行所提供的理财服务中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三) 财产持有者对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在增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居民的理财意识依然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财富的积累节奏, 人们还不太清楚如何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理财途径。而事实上, 在缺少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所制定出来的理财方案往往不能规避相关的风险, 也难以实现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目前, 随着理财理念的深入人心, 人们逐渐意识到投资前对自身经济情况的评估与判断的重要性, 在风险防范方面与控制方面的意识也随之提高。

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 产品特色、差别化服务不足。参考我国商行近些年推出的理财产品, 其中有上百种都是将股票、国债、保险等常见投资项目拼凑在一起, 更多的只是将已经发展成熟的几种金融业务进行些许调整或改变, 这就使得各家银行在产品种类、产品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十分类似, 体现不出银行自己的特色, 这也就导致了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趣降低。差异化服务方面, 国内的服务水平远低于国外, 目前各商行都着重于推销已经发展成熟的现有产品, 没有关注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二) 整体规模小、发展滞后。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传统经济模式的背景之下, 公司业务一直占领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主导地位, 对公贷款利息是银行主要收益的来源。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 各项其他业务都成为了对公业务的配角, 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被迫放缓了速度, 因此也就导致了个人理财业务现有规模小、发展缓慢这一情况的出现。同时, 由于我国个人业务起步较晚, 无论从技术和发展经验上相对国外都有较大的差距, 而商业银行根深蒂固的原始发展模式很难快速转变, 没能给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背景, 因此而导致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是十分缓慢滞后的。

(三) 个人理财产品体系不完善。一般情况来讲, 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是理财体系中两大主要分类。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只是简单的将资金储蓄功能进行适度创新, 将存款、股票、债券等较为基础的理财项目进行拼凑组合, 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提供咨询业务, 细节方面的工作大都需要客户自己完成。另外, 整个行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智能服务体系, 无法追踪客户理财的整体过程, 这也导致银行方面无法总结各个理财产品的效果, 结果就是更加难以总结经验完善整个操作体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随着个人理财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 现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国外银行的发展思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素材, 若能立足我国国情, 将之与国外的前期发展经验相结合, 就能借此制定出富有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和计划。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 加强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不单单指产品自身的创新, 也应包含营销策略的创新, 购买过程的创新。例如,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理财服务体系就是创新的一种。另外, 坚持差异化战略、普及个性化服务也是现阶段我国个人理财行业应注意的方面。银行对待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应坚持差异化服务的策略。针对中高端客户, 他们可能更加在意资产的增值情况, 同时也对基础理财产品的功能特性在事先已经有了些许了解, 银行在面对这一类客户时可着重介绍相对高档、全面的产品, 例如黄金、期货交易、证券交易、高端艺术品交易、汽车贷款等。而低端客户他们更加倾向于自身资产的保值, 并会尽量避免对现有资产价值的破坏。面对这类客户, 可以考虑向他们推荐保本类理财产品, 例如储蓄组合、住房贷款, 等等。

(二) 改变营销策略, 扩大规模加速发展

1、树立品牌声誉。各商业银行可通过创立品牌效应实行品牌营销来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若银行能凭借其“拳头产品”在民众间树立起品牌声誉, 在品牌效应的影响下客户会对银行的信任程度大大提高, 随之提高的就是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

2、利用现有服务网点扩大个人理财业务影响力。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在各地建立多个营业网点, 这些分散的网点可以被充分利用, 成为宣传个人理财业务的突破点。客户往往会因为存款或者办理其他事项在营业点短暂停留, 银行大可借用这段时间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工作, 在不导致客户反感的前提下为其灌输个人理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此以往就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这项业务。必要时可以在分支网点建立起专门的个人理财业务窗口, 当客户有需求时就能给其及时的回应, 缩短了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

(三) 完善个人理财业务运营体系。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改善管理模式。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管理以及后期追踪服务和协调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服务的智能化程度, 追踪客户的理财全过程, 及时跟进客户在理财过程中需求的变化, 从源头上精心挑选客户并对每一个客户负责到底。

四、结论

本文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并依据实际情况, 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 通过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但基于近些年人们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 相对之前已经展现出了走向成熟的发展势头。不过与国外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还不能与国外同行业同台竞技, 随着金融业在我国的逐步开放, 国外商业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面对着同一片市场, 这就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机遇方面, 由于人民理财意识逐步增强, 个人资产积累也已经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上, 这一现象造成了个人理财市场的快速扩展, 并给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策略 篇9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1. 分业经营影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渠道

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为两个原则, 一个是“分业经营”而另一个是“分业管理”, 这样就造成了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俗称“一行三会”, 使得三个市场在理财业务上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正因为是这样客户资金的循环一般都是在各自的体系内单独循环, 所以才无法实现客户资金在其他两个市场的增值。目前, 商业银行资金不能直接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 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品种的收益率不可能太高, 所以大部分客户将以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为主。虽然国内部分银行已推出综合理财产品, 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了“分业经营”的模式, 但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依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性高, 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理财成本不断提高

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逐渐趋同, 具体表现在理财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设计上技术含量偏低, 缺少针对客户需要的个性化设计, 产品设计上仅是把传统的金融业务稍作改进, 资金投向仍以风险较小的货币基金、及债券基金为主, 投资渠道狭窄。

3. 理财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偏低, 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个人理财业务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娴熟的实操能力。经调查统计, 目前大多数银行网点的理财规划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 在现行考核体系下, 理财人员在为客户理财时.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 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推销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才是关注客户财产的增值与保值.甚至将不适当的产品推销给客户, 损害客户的切身利益。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正确解读与投资有关的经济指标的能力、独立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理财规划的能力以及金融工具的遴选能力, 因此难以适应个人理财市场复杂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4. 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信息披露不够明晰完整。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未将理财资金投向、交易细节、市场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变化等信息及时向客户披露, 往往使用概括、笼统和过于专业化的语言, 是的么客户对自己理财资金的运作、风险和收益不甚了解, 同时也制约了客户对产品的理解。

二、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策略

1. 发展混业经营和综合理财业

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竞争, 此类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向顾客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减轻顾客的消费成本, 同时获得规模经营优势, 与国内实行严格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相比, 这些金融集团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之下混业经营同分业经营相比具有众多优势, 混业经营可以消除市场壁垒, 扩大投资范围;有利于提高银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银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普遍采用金融机构之间的跨行合作混业经营的经营模式, 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需要改变和强加的地方。

2. 加强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个人理财服务的创新

(1) 理财产品的整合。监管机构会协同商业银行将现在所有的理财产品整理成一个产品库, 在充分明确产品定位后, 适时取消一些具有大部分类似的理财产品。同时, 将现有的不同类型的理财品重新组合, 开发出特色的组合式理财产品。

(2) 创新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应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信息, 通过合理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开发结构性理财产品。以往的理财产品与商品股票、外汇、指数、利率挂钩, 但开发出的新产品与以往不同, 其挂钩的资产可以是混合上述产品的两种或多种产品。

(3) 对不同层次客户的投资需求、投资收益率的期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 对适合的投资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另外, 根据著名的“28”原则 (20%的客户为银行带来80%的利润) , 可以为一些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银行的主要注意力也可以放在收入不高以及存款不多的年轻用户上, 他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会成为银行未来的主要客户, 因此也要针对此类潜在的投资者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另外, 维护现有的客户的同时, 拓宽业务的范围, 不仅可以避免老客户的流失, 也可以发掘新的客户。

(4) 品牌开发和建设的力度的加大, 建设理财品牌靠表面的文字功夫是不够的, 因而要开发和建设真正富有本行特色的品牌, 针对该品牌定位和特征, 开发相应的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性大、服务个性化的个人理财产品, 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塑造银行良好形象, 提高银行竞争力。

3. 加快网上个人理财渠道创新

现在的理财趋势越来越偏向于互联网, 而通过电子银行来对个人理财服务进行全球化的立体网络互联。同时, 在对互联网进行拓展时, 要不断的对自助服务、电话银行服务等进行整合, 通过联网, 能够对服务范围进行扩展, 增强服务的种类, 通过优化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在业务覆盖上, “一网通”网站包括了内含全时账户管理、移动支付结算、移动投融资、全时电子商务、贴身金融助理五大业务类别;率先实现支付、内部转账、代发代扣、自助贷款、外汇买卖、商务卡和黄金交易等二十余项业务的移动授权和实时查询;全新推出银行通知、金融资讯等多项即时信息服务, 为企业移动商务运营提供了全方位、易操作、安全可靠的移动化金融服务。

4. 加强理财人员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多渠道广纳英才, 提高团队服务质量和产品研发团队的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能够在管理上富有创新以及技术上熟练的综合人才。同时, 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

二是对我国个人理财师的认证制度进行完善。在对具有官方背景的理财师的资格认证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个人理财师资格的认证市场,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认证制度, 做好对规范理财师的职业行为。

三是加强对金牌理财师的培训。商业银行不仅是需要优秀的理财团队, 同时对金牌理财师的需求更加迫切。金牌理财师是为高端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 需要熟悉货币市场理财产品的结构, 对专业知识必须非常了解, 能够发现客户的理财需求,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5. 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循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监管规定.加强风险提示, 能够对产品做到公开透明, 能够在对产品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的说明, 对投资者能够有所提示。同时, 在对投资者提供理财方案时, 要根据客户自身的情况, 帮助投资者在了解高收益的同时存在的高风险的现象, 让客户能够全面、清楚的了解理财产品的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产版社, 2007.

[2]席晓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3]徐晟.金融企业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一、理财的基本概念

(一) 个人理财的内涵。

个人理财业务, 概括而言, 就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 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而言, 就是银行理财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 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 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安排投资方式, 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二) 个人理财业务的对象。

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个人”, 即包括具有金融理财需求的自然人、有自然人组成的家庭和以家庭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的个体工商户、私人企业或个人独资公司。在国外, 零售银行除了发展个人金融, 也纷纷把小企业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甚至是主要服务对象。按照服务对象的资产条件也可分为低端服务对象、中断服务对象和高端服务对象。

二、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及其趋势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1、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还处于新兴阶段。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还处于新兴阶段。

2、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

2009年是银行理财业务高速发展的一年, 作为银行理财业务主要载体之一的个人理财产品, 其规模也迅猛增加。2006年包括民生、招行在内的1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76款个人理财产品;2007年包括中信、兴业在内的26家商业银行发行了593款个人理财产品;2008年包括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26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 158款个人理财产品。2009年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迅速增加到39家, 理财产品发行总数也达到了2, 404款。

(二) 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单一银行业务向综合理财业务转变。

2、银行理财服务开始向网络化转变。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当前没有为个人理财业务单独立法也将为法院日后处理银行与客户因理财业务产生的民事纠纷案件埋下隐患, 因为无法可依。最高人民法院迄今为止也没有发布过在处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纠纷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 所以当务之急我们要未雨绸缪、先挖渠后放水, 而不是先放水后挖渠。同时为了适应当前金融改革的形势, 我们一定要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 早日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环境, 使得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客户在接受服务时有章可循, 执法部门在处理案件纠纷时也有法可依。

(二) 培养投资者正确的理财观念。

银行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市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培养正确的风险意识, 认识到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不能只见收益不见风险。更要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个人理财产品是金融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托法律契约, 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只是为投资者提供顾问服务或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 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 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按双方约定的方式承担, 银行收取的只是提供中间业务服务的佣金, 并不对投资损失负有责任, 除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外, 投资收益由客户享有, 投资风险与亏损由投资者承担。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占据积极有利的地位, 必须在新环境中加速创新机制、完善体制。在宏观政策上, 应更加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环境, 支持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努力培育业务环境;在微观上, 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 提升我国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领域中的竞争力, 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更趋合理、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与保险, 2010.9.

[2]黄国平.中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 2009.4.

上一篇: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下一篇:出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