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的品牌抉择

2024-08-04

中国金融业的品牌抉择(精选五篇)

中国金融业的品牌抉择 篇1

中国金融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有两个比较显著的原因, 一是中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增长, 让各大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劵基金公司一路顺风顺水;二是中国金融业的责任风险是整个国家和政府, 这等于解放了金融机构最忌惮的信用枷锁, 资本逐利的本性超越了对风险的敬畏, 很快就显示出其恐怖的财富掠夺能力。

然而, 中国金融业赖以存续的以上两个根本点正在悄然生变, 如果继续坐视不理的话, 必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首先来看中国经济, 在中央大规模投资的拉动下, GDP数据终于又变得可观, 然而, 人们担心的是, 巨额投资虽然直接拉动了GDP增长, 却没有能够改变基本面的困境。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40%, 其增长的步伐已经大幅减缓甚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就业状况持续恶化, 大学生和农民工都找不到工作, 资产价格上升的速度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 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意愿。如果内需不能被有效拉动, 就业形势恶化得不到遏制, 实体经济仍然难脱困境, 金融业将无法独善其身。

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好转, 出口型企业就此可重获新生或者转型的缓冲期, 其实美国经济还隐藏着另一个大麻烦——信用卡危机, 金融机构的贪婪造成信用卡毫无节制的蔓延, 当银行的信用正在逐渐恢复的时候, 美国公民的个人信用却处在崩溃的边缘, 一旦大规模爆发, 信用卡危机造成的冲击会让美国经济跌入更深的深渊。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美国人改变了他们一直引以自豪的生活方式, 突出表现就是:美国人开始存钱了。有数据表明, 美国人的平均储蓄率由原来的-20%上升到前所未有的+12%, 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 可不是好消息。

其次, 中国的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的关联度正在降低, 中央一直强调的金融改革方案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放手——怎样平稳地将各大金融机构充分市场化, 并进行对外开放。民众对国有大银行的追捧无非基于对国家信用的认可, 国内银行的服务水平令人不敢恭维, 那些满腹牢骚却不得不排着长队等着办业务的顾客, 还要面对高大冰冷的柜台和一张面无表情的脸, 门口的保安衣冠不整还喜欢用余光打量你—诸如此类的遭遇让顾客跟银行的关系变成了赤裸的交易关系, 毫无情感关联和忠诚度可言。

中国金融业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惟一的答案就是强化品牌, 品牌同专利一样具有排他性, 同金银一样具有溢价性和持久的吸引力。在失去政府信用保证和外资准入之前, 留给中国金融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品牌的外在形象及其传播上, 中国的金融企业同样乏善可陈, 首先来看一下各大银行的标识。

不客气地说, 它们跟出生时间相差不久的亲兄弟一样相像 (这样的兄弟还有很多) , 品牌形象的同质化不仅表现在VI (视觉标识) 系统, 甚至连广告语都散发着相似的味道——大而空泛, 缺乏对消费者的利益保证和价值诉求。

中国金融品牌论坛招商方案 篇2

(招商方案)

搭建金融行业沟通平台、树立媒体权威形象,实现广告客户的精准营销;面向国内外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机构总裁、副总裁、品牌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300人以上)传播媒体理念,提升媒体品牌声誉,扩大媒体影响力。平面广告、现场视频、论坛网站、论坛手册,全方位体现联合主办的广告权益。

联合主办

权益:

 高层作为相关论坛议题的演讲或对话嘉宾;

 在论坛现场播放联合主办的15秒电视广告不少于2次;

 作为联合主办在论坛前发布的平面广告上体现企业名称或LOGO,次数不少于12次;  配合论题主题特色,在论坛现场背板、物料、论坛网站、广告宣传等体现联合主办名称或LOGO等宣传权益  获得一定免费参与论坛名额  获得参会人员的名单、联系方式  其他协商权益 费用:

 提供现金支持,费用不低于20万元

2009中国金融品牌论坛

中 国 金 融 品 牌 的 国 际 化 崛 起

北京·2009年8月27日-8月28日

议题:

* 中国金融品牌的国际化崛起 *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品牌营销 * 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声誉管理 * 重大社会事件中的金融品牌创意传播 * 金融品牌营销实战案例分享

* 2009金融品牌研究报告

时 间:2009年8月27日-8月28日 地 点: 北京

主办单位:招商银行

联合主办:CCTV 新浪网 CTR市场研究

支持媒体:财经、北大商业评论、东方财富网、东方企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哈佛商业评论、和讯网、华夏时报、IT经理世界、理财周报、南方周末、钱经、如意时空、上海证券报、首席财务官、中国企业家、周末画报

与会人员:国内外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机构的总裁、副总裁、品牌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300人以上。

往届金融品牌论坛网址:

2008中国金融品牌论坛: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1/08zgjrpplt/ 2008中国金融品牌论坛:http://finance.ifeng.com/topic/2008jrpp/ 2007中国金融品牌论坛: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2007jrpp3/ 2005中国金融品牌论坛:http:///nz/zgjrpplt/

附: 2008、2007中国金融品牌论坛部分嘉宾: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博士、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深圳发展银行行长肖遂宁、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曾璟璇、VISA全球市场副总裁李胜、花旗银行亚太区市场战略与品牌推广总监Susan Tham、北京大学教授陈刚、南开大学教授白长虹、厦门大学教授黄合水、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升民、中欧商学院教授刘胜军、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亚洲银行家总编辑Matthew Kovac、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CTR市场研究副总裁田涛、天泽传播总裁梁蓉、华盛智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策划李光斗、Interbrand中国区总裁陈富国等

2009中国金融品牌论坛

活动议程

(主持人、嘉宾为拟邀,以实际出席为准)

主题:中国金融品牌的国家化崛起 时间:2009年8月27日-8月28日 地点:中国 北京

8月27日 主持人:王小丫

8:30-9:30 论坛签到

9:30-9:40 主持人宣布论坛开幕,介绍到会嘉宾 9:40-9:50 开幕致辞: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 吉 林先生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博士

09:50-10:40 第一场:主题演讲 * 主题:中国金融品牌的国际化崛起 主持嘉宾: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长虹 主讲嘉宾: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对话嘉宾: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杨凯生

中国银行行长 李礼辉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罗 明

10:40—10:55 茶歇

10:55-12:00 第二场:主题演讲 * 主题: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品牌营销 主持嘉宾:北京大学教授 陈 刚 主讲嘉宾: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 唐双宁 对话嘉宾:深圳发展银行行长 肖遂宁

泰康人寿董事长 陈东升 新浪网总裁 曹国伟

12:00-13:20 午宴

13:30-14:20 第三场:主题演讲

* 主题: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声誉管理

主持嘉宾: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升民主讲嘉宾:华盛智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策划 李光斗 对话嘉宾:中国经营报总编辑 李佩钰

平安保险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 盛瑞生招商银行总行办公室主任 秦季章

14:25-15:15第四场:主题演讲

* 主题:重大社会事件中的金融品牌创意传播 主持嘉宾:厦门大学教授 黄合水主讲嘉宾:凤凰网COO、CFO 李 亚 对话嘉宾:CTR市场研究副总裁 田 涛

旭日广告总经理 王建朝 好耶广告董事长 朱海龙

15:15—15:30 茶歇

15:30-15:45 第六场:主题报告 主题:2008金融品牌研究报告

主讲嘉宾:CTR市场研究 占向东

15:50-17:30 第八场:金融品牌营销实战案例分享 案例之一:汇丰银行品牌营销案例

主讲:汇丰中国市场部总监 陆世芬 点评:厦门大学教授黄合水*

案例之二:招商银行点金公司金融品牌营销案例 主讲:招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 张 健 点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升民

17:40-18:40 晚宴

18:50-21:00第六场:金融广告饕餮之夜

精选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电视广告近200条,以液晶大屏幕震撼播出,广告盛宴,感官分享。现场专家分组点评,参会嘉宾即时互动。

主持嘉宾、点评嘉宾:

天进广告总经理 冯国英

旭日广告总经理 王建朝

8月28日:(金融行业品牌一线主管参会)

8:30—10:30 金融行业品牌建设探讨圆桌会议

(一):

主题:危机公关和事件营销

主持:

10:45—12:00 金融行业品牌建设探讨圆桌会议

(二):

主题:金融品牌管理机制模式商讨

中国金融企业的品牌战略 篇3

关键词:金融企业;品牌;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03-01

一、品牌与品牌战略

品牌的基本功能是识别,更包含了产品质量承诺、企业信誉保证和高附加值等。对于企业,品牌是名称、包装、价格、产品属性和声誉等的总和。对于消费者,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企业识别的一种想象、印象和评价的总和。

Mintzberg从多元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企业品牌战略的五种含义:计划、定位、策略、观念和模式。品牌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Keller将品牌战略分成了四种类型:1、品牌延伸战略;2、产品线扩张战略;3、多品牌战略;4、新品牌战略。

二、金融企业品牌现状

金融服务业是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盈利性产业,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金融企业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金融企业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受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周期、经济政策、金融资本、信息技术以及金融产品创新等因素影响。

现代金融企业的品牌包括产品、业务品牌和企业品牌两个层面,前者反映了金融企业的产品与专项业务的特色,后者反映了金融企业的整体形象品牌。许多金融企业在打造了产品、专项业务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一些企业的品牌战略缺乏一定战略规划,缺乏对金融企业整体的品牌营销与塑造。

中国金融企业在营业网点布局方面较外资企业有着天然的本土优势,很多中国金融企业的经营网点和渠道遍布全国各地,众多的营业网点为消费者服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相比外资机构有着先发优势。而且,中国金融企业拥有众多的本土从业人员,他们对当地的文化、消费特点和市场环境等有着更真实清晰的了解,与消费者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中国金融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和营销理念等方面,与国际金融巨头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金融企业存在着营销手段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整体素质还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另外,金融企业品牌战略管理人才也非常缺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还较为落后,相比外资金融机构提供的综合全面的金融服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金融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金融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首先要确定企业的品牌愿景,品牌愿景是企业品牌的发展蓝图,指明了企业品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了品牌目标、品牌范围、品牌核心和品牌价值观。关注金融企业品牌环境的变化,中国金融企业的产品创新、价格策略以及广告策略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法律的限制和约束,金融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应该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的发展方向。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需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围绕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系列长期的系统性品牌发展。对企业面对的市场进行细分,选择有吸引力、有较大市场份额和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同时对自身资源优势和竞争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资产规模、人力资本、市场占有率、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确立金融企业清晰的品牌定位,培养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建立与完善金融企业的品牌识别系统,开展多元化的金融企业品牌传播,提升金融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优势。加强对金融企业品牌的管理,关注企业宣传推广活动,妥善处理日常服务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及时认真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成良好的金融企业品牌形象。培育金融企业的信誉,要打造一支人才济济的企业团队,塑造良好的金融企业。合理配备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结构,汇聚优秀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具备各类型综合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服务团队,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团队合作创新,还能够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提升金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在品牌的宣传推广活动中,要明确企业品牌的形象定位,向消费者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向市场展现企业的强大实力、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专业、诚信和亲和的形象,树立金融企业的整体形象,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积累企业的品牌资产。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资源,新媒体具有传播迅速、涉及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宣传企业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金融企业自身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同感。金融企业既要有效的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又要调整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等,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

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必将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企业品牌培育中会面临品牌危机和品牌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中国本土的金融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敏锐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推进金融企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高效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方式,适应市场变化要求,更好的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简介:梁清华(1984—),男,山东省威海市,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李克让(1987—),男,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15-416

[2]H.Mintzberg,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M]. New York: Warner Books,1982:17-19

[3]Kevin lane Keller.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J] 2001(5):21-23

中国金融业的品牌抉择 篇4

前金所获此奖项,实至名归。前金所是经前海管理局(国务院直管单位)批准,第一批入驻前海(中国未来曼哈顿)的科技金融服务企业。以国际化的视野、前瞻性的理念、独特的社工文化,为全球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可信赖的投融资新渠道,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促进经济发展,并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典型代表,前金所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追捧,并被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权威媒体报道。

本次活动由全国商报联合会、中国商报社、《经济》杂志社、中国贸易报社、中国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行业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中国经济报、21世纪经济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将对此次盛会活动作全程跟踪报道。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贺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等领导出席了此次盛会。

中国金融业的品牌抉择 篇5

品牌包含消费者和公众心智中的一组持久和共同的感知与联想。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品牌的载体。银行品牌的主体,是消费者对于银行总体的感知体验。银行品牌价值不仅取决于银行提供什么价值,还取决于银行如何降低价值磨损。因此,银行的品牌建设比其它行业更为复杂。当然,一旦形成领袖品牌,其品牌溢价也远远超过其它行业。

中国银行业的品牌建设,箭在弦上,引而待发。2007年以来,全球银行业发展进入低谷期,随着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深入,全球银行业复苏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银行业效率持续改善,总体国际地位逐步上升,中国本土银行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盈利能力2008年位居前三。由于银行产品具有无形性、受托责任、容易模仿性、体验性等特征,这些能否锐变成中国银行业傲立全球的强大动能,真正的竞争点在于品牌。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品牌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大而不强,品牌发展目标不清晰。中国的银行基本上是以国家信誉作为担保的,在一段时期内以进入世界500强作为发展目标。经过几年艰苦卓越的努力,这些国内银行取得了战略性突破。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2382亿美元的市值领跑全球,而其品牌价值排名133位;对比花旗银行,其市值低于工商银行,然而,其品牌排名以第17名的高位稳居银行业领袖地位;综合比较营业收入、市值、品牌价值排名等指标我们就可以发现,中资银行在品牌价值上的缺失,表明银行业品牌急需进入战略思考的通路,需要银行家高瞻远瞩,充分理解中资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在“大”、“精”、“强”的发展路径上进行精心规划。

2、品牌核心价值不清晰。中资银行在品牌核心价值构建上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晰、价值诉求模糊、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无法形成品牌合力的现状,导致了顾客和公众对银行品牌形象感知模糊,无法形成鲜明的品牌印记。成就品牌领袖,最根本的因素,是一种品牌哲学和理念。银行品牌形象调查发现,从企业品牌形象角度分析,国际性银行关键形象是:安全、增值、信赖、体验、亲和、专业;国有银行的关键形象是:实力雄厚、服务规范、网点多、信赖,比较之中,看出对于银行品牌本质的理解的差距。从产品品牌形象角度分析,银行产品品牌形象同质化比较严重,用户无法把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进行有效链接,也无法识别不同银行推出的种类繁多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差异。西方银行企业品牌形象管理比较成熟,如花旗银行,1993年开始在全球实施“以客户为重点的管理”计划,将客户导向的经营和服务理念贯彻于花旗银行全球的所有机构和员工的意识中。

3、中资银行虽然认知度高,但忠诚度非常低。真正产生品牌价值的是客户忠诚度。品牌忠诚度是关键,忠诚带来的是显著的财务收入,而中国银行业市场整体忠诚度水平非常低下。200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国有银行的第一提及率为93%,外资银行为2.2%。高认知度对于银行业而言仅仅是品牌的最低层次,忠诚度是品牌的核心,正如美国学者希姆普教授所说“品牌不是一种资产,品牌忠诚才是资产”。根据CTR(中国最大的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服务提供商)的一项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本土银行的忠诚度为29%,全球平均(中国本土除外)为58%,巨大的差距表明中资银行在品牌的最高层次上远远落后。在品牌策略上,还停留在吸引客户,而不是留下并增值客户的层面。

4、中资银行在品牌建设方面比较弱,还突出表现在品牌管理模式倒挂、品牌传播粘度不够以及品牌保护力度比较弱等方面。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品牌建设起始于招商银行,招商银行通过“一卡通”产品品牌,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通过持续的品牌沟通和产品延伸,形成了鲜明的产品品牌,并迅速推动了招商银行母品牌的发展。国内银行主要是以业务品牌和产品品牌带动公司(母)品牌模式。无论是四大国有银行还是其它商业银行,都需要业务品牌知名度高、细分市场品牌形象鲜明、用户认知容易,并能感知产品的功能性价值,沟通和传播成本比集团品牌低,但是集团品牌弱化、品牌延伸受到限制、进而业务拓展受到影响,不利于银行品牌价值提升。比如,招商银行,在针对城市新的细分市场拓展和B2B业务发展的时候,就遇到了母品牌不强的问题。由于在品牌管理模式上侧重产品品牌,因此,品牌传播点、面契合度不高,传播诉求基本是产品和服务的描述,而忽略消费者心理和情感,尤其是主动价值的诉求。

从产业环境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银行业品牌提升是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品牌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银行品牌,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也是中国银行业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线索:

可预见的领导力。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新市场机会具有强大的预见能力,并转化为市场能力;预见力从宏观上把握品牌的发展方向,品牌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先机。

清晰的品牌联想。提到该领先品牌,消费者有清晰的品牌联想,品牌价值内涵在消费者心中有清晰的品牌印记或形象。如花旗银行“服务”、瑞士银行的“安全、稳妥”这些品牌核心价值之形象被消费者深深铭记,印记于消费者脑海中;

极好的品牌体验。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友好互动过程,让消费者对品牌从功能价值到情感价值有效感知,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品牌标识,鲜明的品牌个性、丰富的品牌联想、充满激情的品牌活动来让顾客体验,从而与品牌建立起强有力的关系,达到高度的品牌忠诚:

首先,确定银行的品牌发展目标。通过愿景、使命和目标体系的制定,确定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中国银行业大多志存高远,以民族和国家振兴为己任,愿景不仅美好还有想象力。中国银行业好几家银行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积极向国际先进的银行品牌学习,有效地将愿景和目标管理体系结合起来,既高瞻远瞩、昂首挺胸,又掷地有声、具体而微。

其次,确定银行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德鲁克说:“企业的首先使命就是创造顾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对于品牌来说,就是用实际行动回答本质的思考:聚焦于客户特定价值,以伟大的产品满足需求。而能做到领袖地位的品牌,必定要根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决策发展,这远远超越简单生意的思考及投资回报率的思考,从而也划定了他们

和普通品牌之间的分野和区隔,尤其是在商业利润和商业伦理、社会责任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分野立现。

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品牌核心价值体系上的差异可以通过集团品牌核心价值一目了然。比如,国有银行对于领袖气质、责任、增值、安全等方面的提炼和深化;规模商业银行在专业、服务、增值、忠诚度方面的思考。当然,一家银行要建立什么样的品牌核心价值,是要根据本身的竞争环境和文化来决定。表面上看,各个银行都差不多,实际上,它们在品牌规划与管理角度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并且一定有其优异竞争个性。

第三,确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品牌结构和品牌延伸原则。品牌管理权威凯文·凯勒认为:品牌战略反映了公司在销售不同产品时所采用的品牌数目和性质,可以分为品牌纵向管理、品牌横向管理和品牌垂直管理,并通过品牌结构清晰地规划企业品牌、业务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管理关系和驱动关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品牌结构表现不同。比如,针对国有银行和规模商业银行,适宜试用以银行品牌为驱动的管理模式,着重创立和管理银行的整体品牌。比如,像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它们都是以银行品牌建设作为品牌的起点。汇丰红白两色的六角形标识,以及花旗银行带有红色伞形标志的Citibank标识,都拥有很强的外部感召力,而且它们的产品大多冠以银行的品牌名称或标识。例如汇丰信用卡、花旗财富管理、花旗优智房贷、花旗市场挂钩账户等。

在品牌结构中,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新市场的有效途径,能够最大程度地形成品牌的差别化和个性化,非常适合银行对多种金融服务以及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进行细分定位。在实施这种策略时,要注意处理好各个品牌之间的关系,精准定位,互补而不交叉。所有的品牌策略都以适用为佳,还可以考虑品牌延伸、品牌认可、品牌授权和品牌联盟。比如,奥运联盟、世博会联盟、会员俱乐部联盟等等多种策略。这些在银行品牌的结构中均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区域性商业银行或者快速发展的其它金融机构,可以采用以产品品牌带动银行企业品牌的模式,通过快速的产品认知和体验,产生产品观念,这种策略可以建立银行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联,在树立银行品牌的同时也突出各类不同的业务,并且使消费者把银行的整体形象和各个产品品牌联系起来,起到相互提升的作用。

第四,建立和完善服务品牌,并形成品牌提升的突破口。从本质上说,银行品牌的基础是服务品牌,以服务品牌建设为核心,建立完整的客户忠诚度和客户价值提升计划,是对银行品牌建设快速突破的可能路径。几乎每家银行都有客服电话,但是消费者好像很少能记忆银行的客服号码,而服务品牌的建设是一个发展趋势。比如,IBM的蓝色快车,再比如汽车行业,主流厂商如今也都建立了服务品牌。服务品牌的建设不仅是品牌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还是一个有效的精准营销手段。尤其在我国银行业的产品同质性非常高的情况下,谁拥有了用户,并把用户精确细分,找到关怀、关心、增值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忠诚度不仅是市场营销的最高目标,也是品牌建设的最高目标,起到引爆行业品牌管理的效果。

第五,优化银行内部品牌管理组织和流程。提倡科学有效的管理,实际上是强调管理的系统性,要换位到顾客的角度上来管理银行的品牌体系。品牌对内是品牌沟通和品牌绩效,内部品牌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使所有员工都成为品牌的拥护者、忠实信徒和传播者;对外是品牌传播所有的品牌信息和知识。对内品牌沟通和品牌绩效是一种跨越职能、跨越部门、跨越级别的全面沟通,比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都有成功经验,中国移动在品牌管理制度和流程方面也值得银行参考和借鉴。无论创建品牌,还是维护品牌,都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运营流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品牌驱动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品牌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外部一致性沟通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做到坚持一种声音对外传播,“One Voice”(一种声音)是品牌沟通的最高境界。为了保证在每个客户接触点上,品牌承诺都能很一致地被履行,将品牌管理贯穿到银行的所有服务体系当中去,从细节中凸显力量,感知品牌。

上一篇:公路交通安全下一篇:电影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