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核心竞争力

2024-08-27

旅游核心竞争力(精选十篇)

旅游核心竞争力 篇1

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一个产业的竞争力是通过该产业内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出来的, 而企业的竞争力又是通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竞争力表现出来的。产业竞争的核心是竞争优势, 特别是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挥, 这种比较优势在竞争中表现出某种差异性, 即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它是形成区域差异性产品, 或称特色产品的基本根源。产业的竞争力就是这种优势资源转换成可供销售产品的能力。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组织效率、文化力量以及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业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品的竞争力, 而产品的竞争力则取决于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性能价格比越大, 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

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来看, 旅游过程主要涉及到游览场所经营部门、旅行业务的组织部门、住宿接待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因此, 旅游产业的竞争也主要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竞争。其中在有些方面不参与竞争, 如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有些则表现为无差异的产品, 如饭店产品、交通工具等;竞争集中在游览场所、旅游管理等方面。由于旅游业具有旅游资源的垄断性、独特性和不可移动性、不可复制性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 即便有些资源可复制, 也改变了旅游资源原貌, 常常因此而失去生命力。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经过开发而形成的旅游产品—特色旅游区 (点) 就构成旅游目的地所独有的吸引物, 是吸引旅游者将旅游动机转化为现实行动的根本所在, 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所在。所以可以把某一目的地旅游区 (点) 的竞争能力看成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围绕旅游区 (点) 这一具体吸引物而展开的。如图1所示, 旅游服务是联络旅游区 (点) 与旅游者之间的纽带, 旅游设施则是满足旅游者旅游和生活需要的必备条件, 这两者是组成旅游产业竞争力两个不可缺少的组件。

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一)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资源是首要的旅游生产要素, 是旅游产品本质要素的规定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所有旅游资源的共性, 也是其核心成分。旅游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 由于旅游资源不同于其它资源的特点, 即不可替代性、不可移动性等垄断特征, 它为旅游产业的长期投资或技术创新提供了旅游产品内核。唯我独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参与旅游产业竞争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就是突出特色、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过程。

(二) 旅游区 (点) 与核心竞争力

旅游吸引物的主要成分是旅游区 (点) 。旅游区 (点) 是依托一定的旅游资源, 经过开发而成为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场所或地区。旅游区 (点) 的旅游吸引物既可以是物质的, 也可以是虚拟的。旅游吸引物可以包括旅游者的感受、体验, 如民风民俗、海市蜃楼、佛光等。就核心竞争力来说, 旅游吸引物比旅游资源更进了一步。现实旅游吸引物的品位等级是决定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的核心因素, 旅游吸引物的等级、品位越高, 它所在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三) 旅游产品 (线路) 与核心竞争力

旅游线路是由旅行社生产出的包价商品, 它一般由旅游区 (点) 、食宿、交通、导游等共同组成的, 它不同于工农业生产出来的, 并且看得见、摸得着、可试用、可退换的物质商品。旅游者购买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感受”、“经历”和“体验”, 它是通过旅游商 (主要是旅行社) 整合旅游吸引物 (旅游资源) 和精心安排的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的。旅游产品的价值大小依赖于旅游核心产品的品位价值, 旅游核心产品是指旅游供给者能借以满足和实现旅游者的文化精神的追求与享受的产品。旅游产品的这种观赏性, 是构成旅游核心产品品牌的具体表现、旅游核心产品建立在具体的旅游吸引物之上, 并以吸引物的价值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由于旅游产品的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 购买的是一次旅游过程, 在购买前常常是看不到 (或通过图片、影像看到一部分) 、摸不着, 特别是不可试用, 购买后不可退换。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小最终需要通过出售旅游产品表现出来, 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形式。

(四) 旅游产品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品创新集中表现在旅游资源创新、旅游项目创新和旅游方式创新, 这3种创新都能起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通过这些创新可以使原有旅游资源的功能在经营中得到有效放大, 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旅游资源主要是根据产品策划方案, 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表现方式, 制造出有一定项目和规模的旅游吸引物, 这种创新多数是在创造新体验、新形象, 如迪斯尼、乐满地、海底世界以及各类主题公园, 这类创新归结起来是创造了新的旅游区。旅游项目创新主要是依托原有的旅游资源增加新的游览项目, 新项目成为对原有旅游吸引物的补充。游览方式的创新, 本质是依托旅游资源, 通过创新游览方式献给游客的一种新产品组合, 当游客重游时又会从一个新视角获得新的感受, 如逆水游漓江, 这种创新也增强了旅游吸引物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 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壮大的过程, 旅游业竞争力伴随这一过程不断得到壮大, 核心竞争力优势逐步得到发挥, 旅游产业的目的得以实现, 如图2所示。

天津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天津, 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独特性。天津租界造址形式完备, 建筑风格多样, 突出表现为号称“建筑博物馆”的“五大道”上保存完好的小洋楼。现存的天津名人故居、风貌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痕迹。这些历史遗迹真实地记录了天津乃至我国社会发展演变的轨迹, 是城市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和有力见证, 也是促进天津旅游事业发展的有效资源。

(一) 天津旅游基础建设的优势

天津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 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至今已发展成为水陆交通便捷、工商业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已建成的以和平路、滨江道为中心的商业步行街, 以估衣街、大胡同为中心的商品批发销售中心和塘沽的洋货市场, 构成了天津旅游资源中的商业内容。天津近些年的餐饮住宿业同样发展很快, 据统计, 目前已有星级宾馆81家、星级客房1.2万间、旅行社209家、旅游院校25所, 旅游接待能力在环渤海旅游区中仅次于北京。相对低廉的物价、宽松的购物环境, 对周边城市构成了一定的吸引力, 每到周末有大量的北京及周边城市的游客来天津购物、聚餐、度假;相对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条件, 成为天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天津旅游形象问卷调查关于“天津旅游与北京的比较优势”问题的统计结果中, 认为天津物价合理的占78.4%, 其次是饮食文化占35.15%。

(二) 天津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1.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天津水系丰富, 史有“九河下梢”之喻, 近年虽天津市区东部辟有滨海人工浴场、游乐园、贝壳堤、度假村等旅游设施, 但在环渤海旅游区中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相比之下, 北戴河、青岛、大连的滨海风光对于向往大海的旅游者来说则更具有吸引力。天津北部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如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崖关长城、九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翠屏湖风景区等。另外, 海河风景线也为天津增添了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但是, 相对于我国其他具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区, 天津的自然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规模较小, 难以形成区域比较优势。

2.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天津在国内外拥有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与其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化成就不相称。在人们的印象当中, 天津是一座平民化城市, 是守护北京的“卫”。天津从旅游资源上与北京相比知名度低、规模小, 又与北京相距仅120公里, 因此必然造成旅游形象被遮蔽, 这就严重制约了天津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关于天津旅游形象问题的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中来自天津的占30.3%, 来自全国其他省区的占69.7%。调查结果显示, 有关天津旅游有利形象的26个问题, 认同率超过50%的只有2个, 分别是“物价合理”占78.4%, “天津小吃”占67.1%;26个有利形象平均认同率只有25.65%。

(三) 提升天津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优势资源要合理开发, 确定天津都市旅游整体形象

天津的人文旅游资源底蕴深厚, 有着多个历史时期、多层面的文化资源, 特别是在我国近代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并存,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最突出的城市, 且完好地保存了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精华, 造就了中西兼容、古今并蓄的独特城市风貌, 名人故居、风貌建筑和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遗存很多。毛主席曾说过“天津的小洋楼, 北京的四合院”, 就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天津建筑的特点。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天津在发展旅游业时对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大。近年来, 随着天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天津市政府已开始下力气整修“五大道”, 开发市区内的名人故居和历史文化遗址。随着天津市政府把海河开发作为“景观带、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 配合其建设的“意式风情区”, “大悲院商贸区”等旅游景观, 天津旅游业一定会得到明显的发展。

近几年来, 对于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增强天津城市魅力的捷径是打造中央商旅休闲区;有人认为天津市旅游总体形象应是“昔日天子渡口, 今朝万民乐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近代历史看天津”的旅游形象构想。笔者认为天津旅游总体形象定位应以城市核心区资源和环境为依托, 突出城市在所属区域中的总体形象, 突出现代化的都市景观, 同时突出600年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多元文化汇聚地的特色。天津城市旅游总体形象主题词可设计为“多元文化, 都市风情”。在这个总体形象主题词的框架下, 可根据天津旅游资源的特点, 以突出特色为原则, 设计分类旅游形象主题词。

2.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在国民经济的产业链上, 旅游产业处于下游产业的位置, 具有较强的依托性, 旅游业发展不仅依托旅游资源的优势, 而且还要依托交通运输、市政设施、环保、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天津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水平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软件水平更待提高。今后改进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主要城市节点的高速交通网络, 提高航运服务水平, 全面提高铁路运输的管理与服务;二是增加中档、低档餐饮和住宿设施的建设;三是扩大融资渠道, 创新融资体制。

3.优化各旅游产业结构, 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提升旅游企业竞争优势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旅游企业特色化经营是旅游产业多元化的重要方面, 也是构成旅游产业多元化的基础。天津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行业结构, 逐步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专业化、小型旅游企业网络化”的金字塔型的行业结构。同时, 行业间也应进行强强联合, 实现优势互补, 组成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4.开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文化活动

天津是我国北方文化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津也是著名的曲艺之乡, 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等民间艺术享誉海外。这些珍贵的资源都为提高天津城市的文化品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燕中州.当前天津旅游业发展导向分析.天津经济.

[2].张秀华, 陈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动态述评.世界经济研究.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提升 篇2

摘要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是使旅游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由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方面构成。本文基于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几个基本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企业应加快提升现实竞争力,稳步培育潜在竞争力以加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企业 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提升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一方面人们出行旅游增多, 中国这一大旅游目的地的成长和壮大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但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因而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 现代旅游企业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在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上。研究旅游企业应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每个旅游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于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最先提出。他们在合写的《The Core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使公司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尤其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内部因素比企业的外部条件更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旅游企业更强调对顾客的优质服务,它通过旅游企业员工传递给顾客,使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和能力的统一体,是旅游企业投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通过旅游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知识和技能的重新整合转化为旅游企业的经营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某种技术或技能,而是使旅游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合作无间将资源和技术加以整合的能力。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价值创造性。核心竞争力必须有顾客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旅游企业为顾客提供根本性好处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应该具有独特性,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它对企业的特质性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贡献。三是延展性。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有打开多种产品的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它为旅游企业通向各种市场提供潜在通道,对最终产品所体现的消费者利益有显著贡献。

二、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结合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服务竞争力。与工业、商业等其他类型的以制造或者经销物质产品的企业截然不同,旅游企业提供给顾客的是服务。同时,旅游企业的服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企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依靠其服务的品质获得效益的产出。并且,旅游企业的服务是一种“侍奉人”的艺术,它是以团队的形式向个体的人或团体提供的一系列便利和感觉享受。人们把旅游企业划归到服务业,从本质上已经揭示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的质量和品位的竞争,当然,还包括服务的范围、品种以及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和对于顾客的诚信等。

2.策划竞争力。旅游企业策划是围绕旅游企业如何实现预期目标,挖掘其最大潜能,从而有效配置资源,有序、高效、富有创意地实践其目标的筹划。企业经营的目标和重心、内部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等等这些内部管理方式的动态设置,必须要有很强的企业策划能力才能够达到。旅游企业要实现一个成功的有创意的策划,它必须对整个旅游市场的状况有一个清晰地了解,能准确“诊断”出本企业的症候和在市场所处地位,从眼前和长远的角度为企业把脉,制订出企业发展的构想和蓝图,以助企业被市场接纳,被顾客认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策划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竞争的成功与否。

3.文化竞争力。在旅游企业诸多的竞争力当中,企业文化深深地浸透于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惟有它是区别企业与企业的显著标志之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不是产品,又不是客户,更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即管理理念中沉积的企业文化才使企业具有独特的不易模仿的性质。现代旅游,其实是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冒险的诉求,是一种亲历的审美和探险过程。对于顾客旅游心理的研究、理解和把握,以及随后在企业自我调适的过程中对于顾客这种心理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文化如同一条线索,它把企业的营利性目的外现为人文关怀,使厌倦了商业社会压力的顾客在寻找精神休闲时感受到这些人文关怀,引起顾客对它的归属和依恋,赢得顾客的信赖。

企业策划既是企业的首脑,也是发动机,它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类型选择和培育方向;服务是裹挟着企业的策划指令和文化修养的活性产品,它凝聚二者,向顾客展示企业的内涵。对于以提供服务性产品为主的旅游企业,服务、策划与文化是旅游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这些宝贵的“资源”优势。

三、旅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在旅游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 旅游企业也和其他企业一样,处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之间对优质旅游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争夺方面也进入白热化的状态,旅游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发展日益艰难。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利用市场提升反应效率,同时强化制度管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等策略,来获取长效的竞争优势。

1.以市场反应效率为突破口,提高企业核心营运能力

提升市场反应效率,目的就是提高核心营运能力,提高企业获利能力。要灵活地运用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 不断地提升旅游企业市场化反应机制,充分发挥“快鱼吃慢鱼”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旅游企业才能在风起云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为企业更是如此,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必须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扬长避短,及时分析市场上发生的一切风吹草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长做长新。中国康辉旅游集团公司创建于1984 年,是全国大型旅行社集团企业,目前,“中国康辉”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110 多家直属的分公司,5000 多家门市网络,此外该集团在境外还有13 家分支机构、旗下拥有10 亿多总资产,每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70 亿元!可是熟知“中国康辉”的人,都说该企业是赢在了不断提升市场反应效率上,正是因为他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市场反应效率,以市场反映效率快为竞争利器,不断地推出适应市场的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及会奖商务、差旅管理、航空售票及个性化等全方位的旅游新产品,才在国家旅游局“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企业” 的业绩排名中连续五年位居三甲,其旅游业务销售额及中国公民旅游组团人数更是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并入围了中国企

业品牌500 强。

2.以创新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的一点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也关系到旅游企业特色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影响力的扩大、质量效益的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企业如何创新,怎样选择正确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在正确的时间里把创新的点子变成实际的价值,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旅游市场,无论对外资公司还是本土公司,都将是巨大挑战。创新是一个持久的热点话题,对中国市场,旅游企业如何获得好的点子,使用哪些点子,如何作出重大决定,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采取适合的策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认识创新的价值,对每个旅游业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旅游企业的创新就在于如何让游客获得一个美好的体验。因此,旅游业创新的四个途径就是标志创新、营销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而要做到上面这些创新,就需要企业做到:指导思想创新、客户主体创新、时空局势创新、产品形式创新。也只有这样,旅游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以创新为开疆拓土的利剑,实现持久发展。

四、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和途径

国内旅游各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状况的差异,其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也各不相同。从操作层面上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重点应从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几个要素着手,整合内部资源,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1.提高市场反应效率

目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生存规律是“快鱼吃慢鱼”,因此,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反应效率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市场反应机制是旅游企业长久生存之道,抓住效率优先这个基本要素就抓住了旅游企业持续发展的不断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和根本。旅游企业应紧紧围绕所服务地区或区域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在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形成自己的市场适应机制,努力打造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的企业运营能力。

2.提升创新发展动力

由于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 所以创新和发展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在一定意义上,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一所企业过去和现在能力的反映, 是一个发现和识别的过程。而企业的发展更在于未来, 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意义更在于此。可以肯定, 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未来企业竞争的优势源泉, 但这一优势只有不断提升才能转化为未来的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同样核心竞争力标准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3.提高人力开发能力

人是旅游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之一,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是旅游业创新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力军和原始推动力, 也是培育旅游企业超强竞争差异的核心价值、无形资产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是培育和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企业竞争力开发实质是对整个人才团队持续的能力和资本价值开发。

4.提升要素整合能力

要素和能力整合就是要围绕旅游企业的核心价值,正确把握竞争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将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影响力、战略管理能力、业务运营能力和人力开发能力,以及各种要素和多种能力之间进行有效整合,尤其注重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之间契合关系,形成能体现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组织管理、产品等的融合,它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五、结语

在21 世纪,市场效率及创新能力决定和影响旅游企业的发展, 旅游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市场反应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品牌,才能培育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从而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 美] 哈默,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M].昆仑出版社,1998

[2] 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杨韶昆.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3

【关键词】旅游产品 文化 竞争力 灾后重建

当下各个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是竞争的关键所在,建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途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产品所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能力,它是产品在竞争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动力。没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竞争优势就不能形成。旅游产品同样需要建立其核心竞争力。

我国旅游市场已经逐步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在这一市场特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由“低投入、高产出”模式,转变成“高投人、高风险、高产出”。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旅游资源大多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本身就是旅游产品。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关注的,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少对旅游产品本身进行投人。但随着资源产品供给总量的增加,尤其是旅游替代产品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此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只是对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的投人,更包括对属于“资源产品提升型”的旅游资源的投入开发。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即为文化。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旅游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品主要是满足人们求新、求美的心理和精神享受需要的特殊产品。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花费金钱和时间,相应获取的是一种经历和回忆。这样的特殊性决定旅游产品的竞争不同于一般的产品竞争,它不仅满足于价格、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而更多的是从旅游的文化属性这一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来考虑竞争力的构建,突出其文化特性。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以注入产品文化为支柱的,也就是说,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核,并以一定的形式载体表现出来,最终成为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什邡旅游业文化建设一直处于从遥远的传说中去寻找内涵的状态之中,如蓥华老祖等。同时,某些文化符号还缺乏普适性,如什邡一直在挖掘中国佛教八祖道一的文化内涵,但这种中国化的佛教要在今天的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加以宣传就有了相当的难度。应该说,地震之前的文脉梳理做得非常不足。而这次的大地震,使得蓥华山所在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什邡梳理文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说这次大地震的迅速救援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强大凝聚力,那么这些重灾区就成为了凝聚民族感情的重要场所,是我们宣泄情感、表达强烈民族热情的重要载体,将民族的感情与旅游景区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如可以营造氛围,使游客在观光中又回味当时的山体运动带来的震撼和对人性、生命价值的洗礼等。

从旅游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来讲,建立外在的器物性的文化现象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这些现象如果不能赋予其充实的文化内核,那么这些景区的建设将很有可能落入震前什邡景区建设的窠臼,成为无源之水。而这方面什邡应该借鉴唐山的经验。唐山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大地震使得这座百年工业重镇一夜之间变成一片废墟,但劫后余生的唐山人硬是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从废墟之上再造了一个美丽的新唐山,而经历地震磨难的唐山人迸发出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精神。而同样经历地震灾难的什邡,我们也应该受此启发,灾后的文化内涵应该和地震文化紧密相连,大力挖掘什邡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品质。将内在的文化内涵用一种外在的表达形式宣泄出来,引起共鸣,得到认同。例如,什邡的蓥华山据考为马祖的道场之一,至今仍流传着众多有关马祖道一的故事传说。众所周知,马祖道一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阐扬的“顿悟”说,在中国宗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都非常重要。所谓“顿悟”对于在红尘中的人来讲本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种境界,但这次的地震却给了我们一个绝妙的途径——紧邻的红白镇一片废墟带给游客的震撼完全可以在蓥华山景区的休憩中得以消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家在幽静环境中的冥想感思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从红尘俗世中暂得解脱。而这样的文化氛围如果成功营造,蓥华山将会别具一格。概况来讲,蓥华山景区文化建设应以“悟”之精神,借助康乐度假氛围,通过瑜伽运动等形式,重建精神家园。

从什邡蓥华山景区的资源赋存状况来看,地震前由于山地景观的气候条件,已经形成了类似于成都银厂沟景区附近避暑度假区的氛围,而其整个景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良好,特别适合发展疗养康乐旅游项目,且初成规模。根据什邡气象资料预测,什邡山区夏季平均气温为14摄氏度,非常舒适。因此这种康乐度假景区的大的基调就此产生。据悉蓥华山旅游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营建度假村,而周围的村民在震后重新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考虑了增加收入的因素,所以,也将度假山庄作为了规划的一部分。这样从企业到个人,从规模经营到自主生产,整个景区正努力营造度假型景区的氛围。从目前的的规划来看,整个受灾山区的居民永久性住房的重建将会以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来实施:铺设管网、造型美观、相对集中。可以想象,当游客进入山区之后,眼见高低不一的房屋色彩宜人,绿色逼人,由视觉触发其他感受,度假的氛围将非常浓烈。从具体的休闲度假基础设施来看,景区原先已具备通溪河林场和钟鼎寺景点的康乐度假接待基础,目前正在营建峡马口片区度假屋,以及山林康乐健身步行道都会完善度假的基础设施。而前面提到的为游客营建冥思沉淀氛围的设想,也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中借助一定的器物外壳。例如,在山林溪流边中散落一些竹林小舍,可以提供给游客打坐或者瑜伽锻炼。目前,康乐健身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宜动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包括宜静的身心放松的冥思、瑜伽等项目。这样的动静结合,旅游产品富有层次感。旅游产品的如此设计正是突出了体现挖掘文化内涵作为产品核心力的理念。

综上所述,旅游产品开发不仅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不断提高。在开发中,必须立足于高起点、高品位,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树立精品意识,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确保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避免同质化倾向。蓥华山景区的灾后重建过程中对自身文脉的重新梳理以及寻找与现实切合的表达方式,可以视为文化作为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有益实践。

参考文献:[1]张梦.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新视角[J].财经科学,2006,(4).

[2]钟艳,厉新建.旅游目的地竞争与吸引力创新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

[3]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旅游核心竞争力 篇4

随着社会主要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人们开始更多的考虑到精神需求,在这个背景之下,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由此推动了旅游酒店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旅游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在各大旅游区,而对于客源市场的争夺也日趋猛烈,进入了一个白热化阶段,使得增强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酒店战略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又有那些?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成为了旅游酒店迫切解决的问题,只要在充分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培育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旅游酒店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关于这些,以下是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为旅游酒店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一种经营优势观念,他们对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定义就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核心竞争力最初的概念,发展至后来核心竞争力也被成为核心竞争优势,那些能够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都可以被称作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从专业的角度上对于核心竞争力下的一个定义,很多人限于知识面对此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而笔者认为远大总裁张剑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可以说是众多管理核心竞争力理念的一个最为简单最为朴素的概念,张剑认为,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模仿的能力。

二、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管理学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从规范化管理、资源竞争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竞争分析、无差异竞争、差异化竞争、标杆竞争、人力资源竞争等八个方面考虑的,但是这只是对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的一个总体概况,具体到各个不同的行业,其关键要素也是有着一定区别的。旅游酒店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产业,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完全是由其服务性的特征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一)文化力。

无论是旅游酒店还是其它产业,文化力都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旅游酒店服务能力、形象塑造能力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说是不断推动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成长的源泉。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酒店管理者必须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对其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积极进行酒店文化的建设。

(二)学习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保证旅游酒店能够随时紧跟市场发展的脚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同时它还是酒店创新力的基础。因为无论是旅游酒店产业内部的竞争还外在市场竞争的压力都觉定了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在竞争中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来改变和优化核心竞争力的。

(三)创新力。

创新力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它既是酒店学习力的结果又是酒店知识创新的表现形式。旅游酒店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的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酒店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可以说创新力是旅游酒店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执行力。

对于一个旅游酒店来说,无论你的文化力多好,学习力多强,创新力多优秀,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执行力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执行力是贯穿旅游酒店整个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只有在执行力的保障下才能够充分发挥酒店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种动态发展中,确保酒店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

三、培养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

海尔老总张瑞敏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定局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想与狼共舞就必须先成为狼,否则只能被吃掉,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于旅游酒店产业来说也是如此,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酒店行业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培育出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成为市场上的宠儿,笔者认为,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独特的酒店文化。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谈不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不能操之过急,管理者必须全面规划,逐步的推进酒店的文化建设。在进行酒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塑造旅游酒店的核心价值观,只有确定了核心价值观,旅游酒店才会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二是将酒店文化融入到各个环节中,酒店的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进行的,强制手段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必须将酒店文化融入到酒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三是及时的对酒店文化进行创新,随时保持和社会市场的联系。

(二)高效的学习能力。

如果说酒店文化是培养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那么高效的学习能力则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极的吸收外界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保证酒店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增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旅游酒店的的学习能力主要是从内部交流学习和外部借鉴学习入手的,内外双管齐下保证员工把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进而有效的提高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三)领先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更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旅游酒店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的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方面的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创新来保证自己的品牌优势不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脚步;通过创新手段进行营销来吸引大量的客户或者积极探索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来保证旅游酒店吸引回头客的能力。

(四)优秀的执行能力。

良好的执行能力是酒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如果执行能力差的话就会削弱管理层和员工的斗志,破坏工作氛围,影响酒店的整体利益,更严重者甚至会断送酒店的命运,因此打造一支团队协作能力强、战斗意志好的员工队伍是必要的。而提高员工执行能力的主要方法是:首先要科学选拔人才,正确的使用人才,建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任用制度,因为优秀的人才是优秀的执行能力的基础;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强化执行力的培训机制来保证员工能够执行到位,各尽其责;最后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得员工对于工作充满积极性和热情。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必将导致旅游业的兴盛,进而对旅游酒店带来很大的影响。各大旅游酒店直接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在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下工夫,才能保证酒店在旅游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真正走上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

学校核心竞争力与教师核心竞争力 篇5

(一)学校核心竞争力与教师核心竞争力

达坂城中学教研室

蔡泽才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安排我和各位同仁进行一次座谈和交流。先请各位看两个小故事: 第一则:

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有求于佛陀,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了。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右手的花瓶放下了。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黒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和老师们讨论:佛陀要让婆罗门放下的是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在没有什么了的时候,你将从生死之苦中解脱出来。”

启示:“放下!”对于我们现实世界的人,尤其是小有一点成就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当我们有了爱情,便对爱情放不下;有了金钱,便对金钱放不下;更何况有了功名和权力,那就更放不下了。

应该承认:我们就是一群“放不下”的人。因为放不下,我们孜孜以求;因为放不下,我们锐意创新;因为放不下,我们与时俱进。

我们就是这样一群“拥抱梦想、敢于担当”的追梦人,甚至是责任人!第二则:

电影《居里夫人》里,有个很短但很关键的片段:由于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居里夫人无法证明新元素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所以巴黎大学董事会拒绝为她提 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供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员。她只能在校内一个无人使用的四面透风的破旧大棚子里做实验。电影镜头呈现的是居里夫人把成袋成袋的沥青矿渣倒在一口大锅里煮,并用一根很粗很粗的棍子不停地搅拌。人们很难相信,这就是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实验室以及科研工作。

他在这个简陋的大棚子里工作了四年,最初两年做的是化工厂工人们干的活儿,不断地溶解分离,最后剩下的是就是镭。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8吨像小山一样的沥青矿渣最后只剩下小器皿中的一点点液体,按照她的预想,再过一会儿将结晶成一小块晶体,那就是新元素镭。当她满怀希望,抑制不住激烈跳动的心朝那小玻璃器皿看去,却只见一团黑乎乎的污迹。难道这就是她四年的汗水和8吨沥青矿渣最后的结果?

如果是我们,说不定会大发脾气,有可能会把那只玻璃器皿连同那块污迹扔出远远的。

但是居里夫人没有,也幸亏没有。她疲倦地回到家里,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着那团污迹,她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如果我知道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太在意了。为什么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块白色或无色的晶体呢?那才是我们想要的镭呀。”居里夫人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居里说道。

突然,她脑海中灵光闪现,拉起居里就往外走,边走还边说:“也许并不像是预测的那样是一块晶体。”

他们跑到所谓的实验室,还没等开门,居里夫人就从门缝中看到了她伟大的发现:器皿里那团不起眼的污迹,在黑夜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镭!一种具有极强放射性的元素。

(老师们讨论:成功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启示: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是因为我们总是把两眼盯在成功上面,以至于我们忘记了,当遇到困难和障碍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反省自己。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壹动气,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这两则小故事,一个教人学会放下,一个教人学会决不放弃,看似很矛盾,实则不然。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对待。我个人认为:人生在世,必须要放下很多东西,该放下些什么呢?一是金钱,够基本的生活就行;二是名利,虚无的东西只能带给你不断膨胀的虚荣心;三是过于利己(我这里使用的是过于利己),是人都会或多或少有利己倾向,但过于利己,就会树敌,敌人一旦过多,肯定对你个人发展不利。我们不能放弃有哪些呢?责任、担当、使命、正义、公平、法治,排下来会有很多。

陶行知先生曾说:“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我很喜欢这句话,朴素中带有掷地有声的坚定。

今天我们就一同探讨:学校核心竞争力与教师核心竞争力。

一、从人大附中的发展看学校核心竞争力

从2009年到2012年,我三次参观了人大附中,并与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有几次交流,尤其2013年元月,人大附中周建华副校长应新疆陶行知研究会、新疆高专委邀请,来疆讲学,我和周建华副校长做了深入交流。再加上从各大媒体对人大附中的报道中整理了一些资料,作为一名新疆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我深受启发,得出以下思考: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三个核心要素上加以观察:一是学校是否能为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与环境,从而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表现出超强的发展力;二是学校能否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强大的因材施教实力;三是学校在同类同质学校乃至整个中小学学校转型的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建设者还是一个被动的跟随者?这种建设性贡献是整体性的还是局部的?循着这样几个要素,我们对人大附中的核心竞争力作一个初步的考察。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1、学校的超强引领力

人大附中以超强的社会责任感,担当起了学校转型发展的“领跑者”。我认为:人大附中的“领跑”体现在三个层面、三种境界上:

一是有素质教育的真实践,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实践原型,对每个人大附中学子潜能的真开发和人格的真培育。二是有超越自我本位的教育大情怀,直接地牵手一些学校奔跑。去宁夏六盘山、去河南新密、去北京延庆等贫困地区以联合办校、支教、建立教育资源联盟等形式,为国家的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冲锋陷阵。三是有国家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而探索领跑。

在人大附中的改革创新之路中有许多的创天下先:超常儿童教育、“三高”足球基地、教育资源联盟等等。“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基地”的建立,更是一种国家站位。

2、教师的超强施教力

教师脸上的笑容是人大附中的美丽风景之一。在这种“笑容”里,人大附中的教师团队释放出了超强的因材施教能力。这种“超强”表现在拥有能培养出为奥运会吹奏国歌的首席小号手等一批特长教师身上,正是这股力量,高质量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表现在拥有学科素养超一流的“专家型教师”军团上,他们满足了学生开展高层次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表现在人大附中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功底,把在课堂挤出来的时间用于特长发展和各种社团活动上;表现在人大附中教师的大爱上,让每个人大附中学子心灵善起来、美起来;表现在人大附中创新教育的系统构建上,教师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到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3、学生的超强发展力

人大附中学子的超常发展力,除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学业成绩外,更表现在进入高校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后,人大附中学子杰出的工作成就与可持续发展力。人大附中特别重视“德育为先”,用创造教育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给学生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特别重视个 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性潜能的发展,学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目标、适合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更让人感到了不起的是,这些超常发展力的获得,是基于快乐的校园生活的。在高三学生的脸上依然能看到笑脸、依然能看得到那份自信与从容,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身影。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催生了人大附中短短十多年中的超常发展?我认为:创新是人大附中超常发展的过程性机制;而越来越高的人气及其所带来的优质生源与优质师资的聚积效应,使人大附中进入了一个正反馈过程中,为其飞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领跑者:校长刘彭芝

没有校长刘彭芝就没有今日超一流的人大附中。刘彭芝有“五个大”:首先是教育的大情怀,其次是教育的大视野,其三是教育的大爱心,其四是办学的大智慧,其五是为人处世的大人格。

过程机制:创新

人大附中的超常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创新之路。首先是:整体性的创新变革。1997年,人大附中对如何从一所北京地区的一流学校提升为一所世界名校作了系统设计,提出了争创十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并对每个目标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整体规划。其次是:走在大势下的政策边缘。刘彭芝开展了许多有违常规的改革。例如:根据人才,尤其是特殊人才的成长规律,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超常儿童接力教育链。其三是:在从教育核心要素上创新。在培养目标上,对智力超常儿童和有特殊潜能儿童有个性化定位;在课程改革上,人大附中形成了特殊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上,学校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可能空间;在支持性力量上,拥有了一大批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种专业的教师和各个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其四是,创新过程中有“坚持”和“优化”机制的跟进。人大附中创新项目的确立是谨慎的,但一旦被确立并得到实施,会有一个排 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除一切困难的“坚持”机制跟进。

聚积效应:办学成就的正反馈

由于人大附中出色的办学成就,给学校带来了正反馈促进发展机制,这一机制带来了优质资源的聚积效应,从而为人大附中飞速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在优秀的学生与优秀的教师最良性的互动中,教学质量自然越来越高,实现了优质生源与优质师资的不断良性积聚。

当然,人大附中的有些经验的确不是一般学校可以机械模仿学习的,但从一所地方名校发展到一所世界名校,其中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则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二、从乌市70中学教师发展看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1:

2012年5月4日,70中学主教学楼前,“行知园”落成典礼,汉白玉台阶上耸立着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庄严敬慕。参加人员有学校领导和中青年教师。简短的典礼仪式结束后,杨军林老师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天他在札记中写道:

“再一次温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敬仰之情徐徐袭来。久违的教育情愫不断翻搅我的内心:战争年代,先生守望教育天空是那样执着,他的‘爱满天下’思想,‘创造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实践’,该是多么艰难的完成。而今天祥和年代的我,竟然为自己获得全国名师赛一等奖而沾沾自喜,竟然为自己能培养出一些考高分的学生而颇感满足。我不敢与先生相比,但我决不能停下脚步。人们常说,有目标和追求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距教育家的历程该有多远啊!”

案例2:

在2009年自治区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竞赛中,马吉新老师和她的高二数学备 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课组辅导的学生包揽了乌鲁木齐地区前三名,6名同学进入前10,5人获一等奖,20人获二等奖,17人获三等奖。高一年级19人获一等奖,41人获二等奖,47人获三等奖。成绩公布之后,震惊了整个乌鲁木齐。震惊之余,很多人猜测:这样好的成绩,教师们还不得“拼上命”啊。

而马吉新老师的“轻松和悠闲”,却令人大感意外。

她说:“我讲得很少,只是在关键地方点拨一下。新课,不超过20分钟,复习课,不超过15分钟。我把很大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去努力地‘教’,而是组织学生快乐地‘学’,服务学生带着疑问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这是李志贵校长对70中教师的要求。

不仅如此,李志贵明确规定课堂教学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和“五个落实”。“三个转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向启发诱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参与转变,教学目标向知识、方法、能力、品德并重转变;“五个落实”是:(1)落实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落实学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获得过程;(3)落实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内化知识;(4)落实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实践;(5)落实学生的概括归纳,让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去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去化为陪伴、守望学生生活实践。

◆ 三尺讲台,照样能精彩人生。

◆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使命是教育的终极关怀。◆ 让世界成为我们的教科书。

◆ 教师的成功与快乐,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案例3:

2008年6月,《乌鲁木齐晚报》以“导师,向首府中学生走来”为题,用整版篇幅报道了70中学“中学生成长导师”实施过程和成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震撼。

那一年,70中毕业生久违了的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又重新来到了校园。那一年,70中体育特长生,100%进入重点大学升造。那一年,70中整体办学声誉跻身新疆首府“三甲”。

“我们将为您的孩子提供新高一年级所有能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教师基本情况,供您的孩子选择导师。导师将全程三年跟踪服务您的孩子,及时纠正您孩子的学习方向和领域,监督您孩子各学科均衡发展;根据您的孩子具体情况,量身制定特长目标;根据你孩子的特长目标,在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为您的孩子建立高中学习阶段电子成长记录;为三年后高校择优选拔您的孩子做好充分准备。”这是李志贵校长《致2008 届初中毕业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

如今的70中学,是这样理解高中新课程的:

1、社区服务、综合社会实践领域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与认知。学生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但后天的教育与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求学生成长导师要在指导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也要求学生在每次活动之后去反思、去总结,从而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2、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领域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优化。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一经确立,就必须要走优化之路,方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个性方能升华为能力和才华。个性优化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个性优化的实施方案。包括:掌握哪些必须的基本知识(书本中学习),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实践中体验),确定某个方向或领域寻求创新 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与突破(研究中生成)。

第二阶段:将个性特长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为“爱一行,干一行”的职业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具体到选修课的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选题,都要与学生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选定指导教师(尤其是选好校外相关职业领域成功人士为个性特长辅导员),制定好知识储备、实践与体验、研究与创新三个方面的时间安排与详细计划,坚定不移地去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个性化学习,寻找突破口,优化学习成果,将学习成果以小论文、科技创新作品、实验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等形式予以表达。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召开学习成果论证,总结高中个性化学习的得与失,为大学个性化学习确定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努力的领域。

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二:创造性地结合学生实际,研发适合学生全面加特长发展的课程。

◆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 校本课程系列化研发 ◆ 活动课程递进式开展

案例4:

实施新课程以来,70中学在校本研修方面,逐步构建了“123456”校本教研体系。一是确定“一个问题”,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在学期初,根据本年级、本学科的实际,经过集体讨论,确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本学期教学研究的重点。二是立足“两个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三是确保“三课落实”,集体备课落实,各类公开课落实,各项小课题研究落实,学校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实施平台。四是完善“四级管理”,即校长室→科研、教学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管理,明确各级职责,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五是狠抓“五个环节”,即学习、实践、引领、反思、创新。六是明确“六点要求”,①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② 科学把握好课标、教科书等资料的使用。③ 认真参加听、说、评活动。④ 教学“六到位”,明确教学目标到位、了解学生情况到位、确定教法到位、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到位、课堂设计到位、落实课后练习到位。⑤ 坚持 “六个一”。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进行一个小课题研究、上好一堂公开课、做好一个单元的多媒体课件、出好一份学科试卷,撰写一篇教研论文。⑥ 注重提升理论修养,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发展。这些只是70中学校本研修制度的冰山一角。

让制度成为文化,关键在于执行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以教师“竞聘上岗,末位淘汰”为例: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发现:“末位淘汰”如果使用得不当,会带来很严重的负面效应。有考试就有排名,有排名就会有末位(尽管这个排名不对外公布,但校长总应该掌握)。70中学的做法是:不让一位教师所任教学科成绩连续三次处于末位。每当任何一位教师的学科成绩处于末位的时候,我们都要做这样的工作: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全组教师走进这位老师的课堂,为期三周,把脉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改进意见。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或市级学科带头人走进这位教师的课堂,为期两周,跟进这位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如:班级学生学情掌握情况、导学案编写、课程重难疑点突破、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指导、课堂组织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平台搭建、课堂生成问题与问题延伸解决、课后学科知识树的构建与能力迁移等。三是由教学副校长牵头,为期一周,走进这位教师课堂,对教师改进后的课堂组织教学进行评估和验收。试想:学校这样极富诚意并具有针对性的把脉和提高“末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质量,他的教学成绩还能继续处于末位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团队的良性互动,进而上升为无坚不摧的学校团队文化。达坂城中学教师论坛讲座

(一)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三:将自己融为学校教育科研团队,成为学校教科研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教学艺术,积累丰厚的教科研成果。

◆ 执行学校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常规

◆ 依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 将研究成果化为新的常规

最后,用一个小故事,作为这次交流的总结。

2013年11月,李志贵奉调百年名校乌市第一中学任校长,同时任一中名校长工作室第一责任人。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第一中学众多名师和汇聚着新疆首府众多优秀学生“拭目以待”他的就职演说和上任新政时,李志贵校长却说:“也许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都想问问我,担任一中校长之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实话实说,最想做的事还是学习,学习怎样当个好校长。我既要向一中的前辈老校长毛由金学习,也要向兵二中的校长杨学东学习,还要争取每一个机会,向国外的同行广泛交流借鉴,也要向大企业的总裁、大公司的老总、大银行的行长们学习。我要向他们学习管理上的经验,要触类旁通,兼收并蓄。”

乌市一中虽说是百年名校,但也一度步入了发展“高原期”,在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聚集了众多的问题,一中人既期待李志贵校长上任后有所改变,也可能对他的某些改变持观望态度。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李志贵校长上任后,最想改变的是他自己,他要改变自己的头脑。可见,他不但是一个务实的校长,还是一个有理论头脑、有思想深度的校长。

我们当老师的又何尝不是呢!

谢谢大家!

2015年3月9日

旅游核心竞争力 篇6

【关键字】钻石模型;乐山旅游业;竞争力

本文系科研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编号:LYC15-40);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SKL2015C45)

一、引言

高铁经济自高铁产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高铁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對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日益突出,当然,成绵乐高铁的开通对乐山旅游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是由M.波特(M.Porter)提出的。从钻石模型来看决定某种产业竞争力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在钻石体系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政府政策同样是一大变数,它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其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四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及配合为基础。

三、运用钻石模型对乐山旅游产业分析

用M.波特(M.Porter)的钻石模型对乐山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1.乐山旅游业现有旅游资源概览

通过表1可见:乐山旅游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天然优势明显;但是实际上乐山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投入建设。

3.相关行业或产业集群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住宿业及餐饮业的配套发展。从目前来看,乐山的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都在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千亿交通工程计划正在筹划建设中(详见表4)。例如,2014年年底全面投入运营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后将沿线江油、绵阳、罗江、德阳、广汉、青白江、新都、成都、双流、新津、彭山、眉山、青神、峨眉山、乐山等15个市、县(区)串联起来,形成“一小时交通圈”,缩短了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同时,成绵乐城际铁路还将通过成贵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乐山至贵阳段南延到贵阳,连接贵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形成到珠三角的8小时经济圈。这些无疑都会对乐山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满足各层次人群的住宿条件如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都有,只是相对于桂林来说在数量上少了一半(详见表5)。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就目前而言,乐山旅游企业约53家,除了总资产31.8亿元的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外,其余52家旅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一般的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也没能从战略上考虑企业的发展和全市旅游的发展,另外,为了获取更多的自我利益,难免也会出现一些违规事件。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钻石模型的分析,对于乐山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总结如下:从生产要素来看,旅游资源丰富、天然优势明显,但开发力度不够、配套措施不全;从需求条件方面来看,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旅游方式发生了转变;但客源分布不均、乡村旅游缺乏规划;从支持产业来看,支持性产业发展迅速,但整体结构不均衡;从企业战略层面看,企业呈“小散弱”模型,缺乏战略指导,违规现象普遍。

通过钻石模型的分析,对于乐山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出的建议是:抓住“成绵乐高铁”建成的新机遇,释放高铁正面的同城效应、乘数效应、聚集效应、形象效应,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促进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加大景区开发力度、积极补充配套措施;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并加强与周边景点协助、积极推进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着力打造并延伸“吃住行旅游观”旅游产业链;指导旅游企业建立健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旅游企业朝集群化方向发展。

旅游核心竞争力 篇7

一、辽宁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通过对辽宁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调查, 其结果显示辽宁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 但是与国内旅游业发达的省市地区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

1、旅游企业文化竞争力缺失。

我省旅游企业文化竞争力有待于提高。如我省许多酒店在建筑外观和风格设计上缺乏酒店自身特征, 难以形成良好的外部形象, 而且多数企业所经营的休闲娱乐项目文化内涵缺乏, 难以提升旅游企业的文化品位;许多旅游企业对品牌重视不够或缺乏品牌意识导致辽宁省缺乏品牌旅游企业, 尤其是缺乏世界知名旅游企业。

2、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不力。

辽宁省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明显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系统化、程序化的人才培训、选拔、考核、淘汰机制和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二是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能力相对较差;三是投资成本控制效率和生产成本控制效率低下;四是信息设施和信息系统方面投资较少。

3、旅游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我省旅游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辽宁省部分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缺乏自身特色, 只能在有限的细分市场上拼价格、争客源, 企业的短期化行为异常普遍;此外, 知识创新能力颇显不足, 旅游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投入较少, 鼓励创新的制度也尚未形成。

4、旅游企业市场竞争环境较差。

在旅游市场做大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加入了竞争的行列, 在特色不明显、产品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 旅游企业为了争夺客户, 竞相压价, 导致了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如部分旅行社违反承诺, 擅自更改线路、降低食宿标准等欺诈行为屡有发生, 旅行社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同时, 我省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制, 旅游市场普遍存在诚信缺乏的问题, 导致我省旅游企业竞争力不强。

5、旅游企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点及产业整合跨越行政区域的特性导致旅游产业区域整合的障碍因素较多、整合速度较慢, 并且区内旅游产业整合的意识、行动、速度强于区际整合。我省就产业发展规模、速度、效益而言, 辽中、辽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辽东、辽西, 四大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状态。

6、旅游企业集团化程度较低。

目前, 我省旅游企业集团化程度不高, 呈现“散、小、弱、差”的状况, 如旅行社方面除了中青旅、中旅等少数旅游集团公司外, 多数没有达到最低经济规模, 由此带来的是长期成本过高, 无法产生规模效益。集团化、国际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趋势, 在旅游业表现更加明显。

二、辽宁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塑造企业核心文化。

企业文化竞争力是指在企业形象塑造、产品文化内涵和企业品牌塑造等方面具有的独特竞争能力, 是企业同竞争对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从旅游企业的竞争趋势来看, 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现有的以资源、客源为主的竞争最终发展到以文化为主的竞争。企业核心文化的塑造将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因此, 旅游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塑造企业核心文化。一是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有效地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培养共同价值观, 进而塑造旅游企业核心文化。二是强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形象的融合, 即在打造一流的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有效传播企业文化, 形成企业文化竞争优势, 提升企业文化竞争能力。三是注重企业文化的贯彻,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 用实际行动为员工做示范, 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员工认同并付诸实施的做事原则, 从而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竞争优势。

2、强化科学管理, 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企业经营管理包括对战略定位、人才选拔、成本控制、组织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强化科学管理, 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胜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注意以下四方面:一是采用电子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 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强化旅游企业科学管理。二是在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采购和营销等各项管理中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对旅游人才进行有效管理, 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稳定的人力支撑。四是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 采用国际规范经营运作, 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全面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

3、加强创新管理,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最大的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快的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关系到旅游企业特色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影响力的扩大、质量效益的提高。因此, 要加强创新管理,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要注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同时加大对知识创新的投入, 以创新为手段, 实现企业持久发展。二是建立卓有成效的创新机制, 给持续创新提供组织、资源、时间保证, 让持续创新成为旅游企业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 以不断提高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动力。良好的管理是旅游企业最主要、最基本的竞争实力, 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4、规范市场经营, 优化企业竞争环境。

针对旅游企业市场竞争环境较差的严峻现实, 规范旅游市场经营, 优化企业竞争发展环境势在必行。一方面, 转变政府职能, 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综合运用税收、利率、价格和投资政策等调节经济运行,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 规范旅游市场经营,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给予政策的支持,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加强区域合作, 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必然选择。首先, 加强我省旅游企业各地区联合, 培植旅游区的名牌和“拳头”产品, 如以沈阳和大连为“增长极”, 带动区域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其次, 打破地域界限, 进行区域联合, 实施资源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如加强同环渤海地区的旅游合作。通过协作开发、联合促销, 打造品牌形象, 共同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

6、推进集团化进程, 增强行业竞争能力。

集团化经营以规模求效益, 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速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 以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因此, 一方面, 实力较强的旅游企业可通过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并购其他企业, 并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整合各企业的制度、文化、市场, 发挥协同效应,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另一方面, 我省旅游企业可以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大型旅游集团, 共同开发市场, 实现规模经济。此外, 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资产划拨、企业改制重组等手段, 加快旅游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针对我省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提出辽宁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六大策略。

关键词:辽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品媛.《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邵金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6 (12)

旅游核心竞争力 篇8

桂林是国内最早开放国际旅游的城市之一, 其以自然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桂林山水景观, 造就了桂林山奇、水清、石美的自然风光。自1973年以来, 桂林吸引了全球60%的国家超过2, 000万人次的国际游客。国内游客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2年首次突破3, 000万人次, 旅游业已成为桂林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11月1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 标志着桂林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总体要求: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发展, 就是要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 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此, 《规划纲要》提出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四大战略定位, 即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大环境, 是桂林旅游发展百年一遇的机会, 创新先行有了国家政策保障, 先行先试, 打破一切常规, 突破习惯思维, 重思未来, 打造桂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桂林旅游在中国旅游业的领跑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既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中国旅游业赋予桂林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如何系统思考, 科学规划, 洞悉发展规律, 避免发展的短视行为,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 实现从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实践, 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极具研究价值, 造福人类的新课题。

二、桂林国际旅游地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旅游资源。

2007年至2012年, 桂林国家级景区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2010年新增龙胜龙脊梯田景区、灌阳千家峒景区等4个国家4A级景区, 但2009年后, 受金融危机影响, 入境旅游人数开始下滑, 国内旅游业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 桂林旅游业重新出现新的增长, 2012年新增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景区等4个国家4A级景区, 新增桂林独秀峰-王城1个国家5A级景区, 桂林坐拥广西自治区仅有的3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但是, 通过对桂林地区所有旅游景点归类研究发现, 虽然桂林旅游已初步形形成成多多元元化化格格局局, , 但但在在自自然然、、人人文文、、旅旅游服务三大景观资源系列中, 山水景观资源依旧占到了38%, 历史文化景观、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数量较少, 其吸引力也相对较弱, 从旅游者角度来说, 桂林的旅游产品仍较为单一。

(二) 旅游业经营业绩。

桂林旅游收入在近五年持续稳定增长, 平均年增长率为26.6%左右, 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高达30%左右。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入境过夜游客和外国入境过夜游客接待与收入情况桂林分别排在第8和第10位, 人均旅游消费为2, 110元。到2012年, 桂林国内外入境过夜游客接待与收入排全国第10和11位, 人均旅游消费为2, 543元, 较2011年增长4.17%。所以, 从近几年数据上看, 桂林旅游业基本保持在一个稳步增长的态势, 但同时也要看到, 随着国内如西安、重庆、厦门等旅游目的地的崛起, 桂林旅游所占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正在缓慢缩小。同时, 2010至2012年桂林住宿的平均入住率始终未超过65%, 说明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没有达到市场的要求, 游客在桂林较为缺乏除自然山水景观之外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消费产品和旅游消费项目, 未来在这方面的旅游业态的发展潜力巨大。

(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旅游业往往需要本地强有力的经济水平作为支撑, 方能形成持久的发展态势。近五年桂林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量、人均GDP均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92.05亿元, 平均增长率在14%左右, 大于国家8%的水平;人均GDP也首次突破3万元, 达到30, 849元/人, 近年, 桂林政府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加速工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的工程,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步减缓,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出现逐渐下降, 造成这种下降趋势的原因, 笔者认为并非经济的衰退, 而是同比增长率减缓导致。2012年公路客运量达到17, 416万人次, 较上年增长9.7%, 可以较好地满足从市区到周边主要景点的交通运输需求。2013年12月28日, 桂林与北京间高铁投入运营, 桂林旅游也正式迈进“高铁时代”, 大大缩短了时空间距离, 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也将影响整个桂林的交通格局, 刺激着旅游经济的提升与发展。

(四)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维度中, 权重比最大的是“城市空气质量一级天数”, 为5.34%。根据2007年至2012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中的统计数据, 2009年以前, 桂林市保持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全部为优良, 空气质量三级天数为零, 但相对一级空气质量天数开始出现减少趋势。2010年以后, 桂林空气质量出现明显下滑, 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010年大幅度增加。此外, 随着近年来城市客运交通的迅速增长, 到2012年末桂林市汽车保有量达到26.08万辆, 其中私家车占将近80%, 并且在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空气质量污染严重, 曾以空气质量优良著称的桂林, 2013年也出现了罕见的雾霾天气。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旅游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同时也会对桂林的旅游资源产生破坏, 降低桂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桂林旅游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是桂林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构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系统协调旅游产业发展, 注重环境保护, 提高社会经济水平。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 需要系统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产业协同效应, 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思维视角出发,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落实《规划纲要》内容, 注重项目的工作计划, 引导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推行环境保护规划先行, 桂林旅游胜地在未来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要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重视旅游收入的同时, 加大保护桂林环境的力度。国际成功的旅游地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旅游地, 不关注环境保护的旅游地, 无法提高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也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 打造出核心竞争力。强化宣传与招商, 推动本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协调旅游地区经济利益行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改进, 协调推进适合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及航线、旅游码头、道路桥梁、公交的建设, 营造国际旅游环境, 打造国际胜地旅游地的进入便利性;对旅游地区的开发要平衡考虑到原住居民的权益, 同时加大旅游宣传教育, 提升居民文化素质水平;进一步完善餐饮, 生活, 出行, 购物, 娱乐等领域的国际标准服务水平。

(二) 发挥桂林独特山水资源, 丰富国际旅游胜地的旅游产品项目。

《规划纲要》提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四大定位, 如何将这一概念定位落实到具体的旅游产品项目上, 更加明确未来的建设目标如何落实到具体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上, 国际主要旅游地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不断丰富旅游产品项目, 满足现代旅游消费的需求, 才能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未来的桂林提供哪些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 需要在对当前客源市场规模和自身资源, 区位等优劣势的科学认识基础上, 对照国际发达旅游地, 以市场为导向, 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 分别明确在国际、国内旅游者人均消费能力, 消费重点以及历史文化, 民风民俗等进行深入分析, 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文化融合起来, 制定详细的旅游产品项目规划, 不断吸引旅游者。

(三) 关注顾客价值, 注重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研究。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成功与否, 最终的评判与验证就是市场, 最终的消费者就是游客。开展对游客的消费行为, 指导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 创新引领消费需求, 是构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机会和工具, 大数据时代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路径, 搜索引擎和挖掘技术可以让我们发现每一个消费者的行为轨迹,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大数据的世界, 谁先应用把握谁就引领市场发展, 桂林旅游发展几十年数据完全可以指导桂林未来的建设, 重视该项工作是重中之重;注重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的分析与把握, 在实际操作中, 有效结合游客的感知期望与实际期望的一些重要因子, 将这些重要因子反映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中, 科学落实和强化应该突出哪些方面, 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标准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性的操作工具。在综合分析与总结游客感知认知的基础上, 挖掘游后行为的规律性特征, 特别是游客的消费行为方面要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 使得归纳的结果能够满足于实际建设标准的需要, 只有这样, 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引领下, 并结合桂林游客感知的具体实际, 宏观与微观有效结合, 才能使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在建设标准的过程中, 得以更加完善与切合实际。

(四) 构建智慧旅游, 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品牌力。

目前, 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实现着广泛的应用, 以信息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当前, 数字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并融合到旅游产业当中, 不断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力。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以发展的眼光引领行业创新, 促进旅游新业态的更新, 以智慧旅游承接未来旅游发展新方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联合丰富的旅游信息资源, 将旅游信息充分分享给游客, 协调旅游各领域服务部门工作进度, 完善和提高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与游客感知, 最终促进旅游业有条不紊地、健康性地永续发展。智慧旅游是充分利用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 以目前飞速增长的移动终端为载体, 将游客感知、游客互动等旅游服务信息化, 通过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为旅游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并最终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领域得到最终展现。笔者认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应始于市场, 终点也是市场, 最终的成效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游客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充分了解与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者的特点, 以个性化、精准性、互动性、分享性和便捷性为指导实施《规划纲要》, 是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品牌力惟一路径。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 现代旅游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旅游地与游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被现代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所打破, 个性化的旅游形式不断涌现, 为打造旅游地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业经营业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桂林旅游当前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旨在通过对桂林旅游地核心竞争要素的研究, 提出优化与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Crouch G I, Ritchie J R B.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alprosper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9 (44) :37~152

[2].万绪才, 李刚, 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 2001, 15 (3) :355~358

[3] .张河清, 何奕霏, 田晓辉.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 2012, 32 (9) :172~176

[4] .喻小航.资源环境与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J].经济地理, 2004 (4) :546~548

[5] .桂林市统计局.2012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4-3

旅游核心竞争力 篇9

关键词:旅游企业,核心能力,培植策略

一、前言

当前, 我国居民收入逐年增加, 消费总体水平不断提升, 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点、旅游项目、旅游产品不断增加, 旅游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于是更多的企业瞄准了旅游市场机会, 大量资金涌入旅游市场, 不但造成旅游市场资源浪费, 还使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企业利润下滑。纠其原因, 企业只注重软硬件建设, 没有认真研究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只注重形象塑造, 没有深入本质建设。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识别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核心能力, 培植关键能力, 加强自身建设, 实现软硬资源优势互补, 获取客观利润。

二、建立旅游市场核心能力识别体系

根据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建立识别层次与维度, 做到全面反映各项指标, 为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核心能力培植提供支持。

核心能力识别指标体系:

(1) 核心市场营销能力U1:旅游项目宣传力度x11;行业环境适应能力x12;品牌知名度与资信度x13;项目开发能力x14;项目特色x15。

(2) 核心管理能力U2:人力资源管理能力x21;企业文化能力x22;组织管理能力x23;成本控制能力x24;高层领导能力x25;项目选择与实施能力x26。

(3) 核心资源能力U3:经营规模x31;市场影响能力x32;项目消费群x33;政府相关政策支持x34;地区旅游资源容量x35。

(4) 根据核心竞争力识别体系, 我们确定核心能力指标集, 可以看出一级指标有三个, 分别为:核心市场营销能力, 核心管理能力, 核心资源能力。二级指标共有十六个。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核心能力测度

运用核心能力测度对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的核心能力指标进行检验, 发掘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的核心能力。由于旅游市场具有服务行业的特性, 为解决测量过程中“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的不可比性,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这一方法构建测度模型, 对旅游市场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总体掌握核心能力状况。

建立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模糊测度指标集U (评判因素) 。

四、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相对强度混合模型

根据核心能力评判度和相对竞争能力评判度建立模型, 进一步分析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经营关键核心能力和相对竞争强度, 并将两者进行归一处理, 对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行二维分析, 为关键能力的培植提供依据。

五、核心能力培植设计

根据核心能力评价值与竞争相对强度评价值, 可以进一步确定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核心能力的培植,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核心能力评价值分析

测试结果如下:

当C时, f1、f7、f15备选能力为核心能力;

当0.5≤c<1时, f3、f4、f5、f9、f10、f11、f12、f14备选因素能力状况较好, 较具备潜在能力的资质;

当0≤S<0.5时, f2、f6、f8、f13、f16作为核心能力潜质较差。

2、竞争力相对强度评价值分析

当C时, 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强度值;

当0.5≤c<1时, 除f8、f13、f14、f15外其他的竞争力强度较强, 但数值表现不一;

当0≤S<0.5时, f8、f13、f14、f15竞争力强度弱。

3、核心竞争力培植

根据核心能力评价值分析, 竞争力相对强度评价值分析, 结合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相对强度混合模型, 发现:

第一象限f1、f3、f4、f5、f9、f10、f11、f12几个因素, 不管从核心能力还是从竞争力强度方面讲, 都具有可培植性。但继续分析发现f3的核心能力和竞争相对强度都比较强, 最适合于进行培植。所以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应该加强对f3 (品牌知名度和资信度) 的建设, f3为A类因素要进行重点管理, 使邢台市乡村旅游市场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对于第一象限的其他因素, 第二象限, 第四象限的相关因素, 这些因素虽然有所不足, 但也很重要, 具有培植的潜质 (属于B类因素) 。为更好发挥二、四象限各因素的潜质, 可以利用SWOT模型, 进行发挥优势, 克服劣势;利用机会, 规避威胁, 使核心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陆杉.供应链协同: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分析[J].企业经济, 2008 (11) .

[2]卫妲.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 2009 (05) .

[3]刘书庆, 向淋勇, 扈广法.开发类科研院所核心能力培植方案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 .

旅游核心竞争力 篇10

核心竞争力应是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种综合素质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素质,还应包括个人品质及其价值观等,同时还应该体现在学习方式、习惯养成、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

1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挑战和机遇,如何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成为时下热门的话题。加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成为高校各项培养工作任务的核心。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总体上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个人努力是关键。个体核心竞争力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是个体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结果,而在这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中,又包含着个体基于自身内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界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威胁等各方面的系统分析而作出的选择与决策。

2 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市场的全面接轨,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实的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存在人才短缺与就业艰难同时并存的奇怪现象,旅游人才建设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发展两大问题日益突出。旅游类专业作为具有较强的实践可操作性和技能应用性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

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不仅需要具备与旅游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能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灵活应变、经受挫折、承受压力等与情商直接相关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理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

3 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

3.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3.1.1 调整专业方向

旅游类专业方向的调整和配置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打造属于自己的深受市场认可和接受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人才培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人才竞争和争夺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和一些紧缺专业人才,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商品设计、会展策划、度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等领域的稀缺旅游人才资源,成为不同用人主体争夺的主要对象。因此,这几个方面应该成为旅游类专业重点发展的专业方向。

3.1.2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通过构建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旅游人才市场需要的是那种专业知识面宽、理论基础牢、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且职业道德好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旅游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原有的严格的学科课程体系,按照旅游行业实际岗位对于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的要求来重新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将专业职业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紧密结合,加强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同时,加强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的结合,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得益彰,以此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核心竞争力。

3.1.3 强化实践教学

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得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较快进入角色,因此,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的开展,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在校内,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在课堂或实训室创设一定的模拟现实情景,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场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专业操作技巧。在校外,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参与各种专业实践活动。二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与政府旅游部门和涉旅企业等建立较为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3.1.4 注重第二课堂

在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第二课堂建设。通过举办诸如旅游辩论赛、导游风采大赛、酒店职业技能大赛、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会展技能大赛和旅游创新创业大赛等,以此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拓展。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假期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关注民众,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尝试与相关企业单位和旅游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和信息反馈等,同时还可邀请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的专业教师和从业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开展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日常校园生活中也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如可将一些客人接待、礼仪服务、食堂餐饮、环境卫生等工作交由学生负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和才艺等比赛。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科研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搭建各种素质拓展教育的渠道和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

3.2 加强就业方面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3.2.1 普及职业规划教育

很多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都显示,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严重缺位,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大部分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系统辅导和培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深入了解社会、树立职业意识、明确职业意向、增强职业信心,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了解职业的特点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在发现市场需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需要。

3.2.2 注重就业指导教育

旅游类专业学生要拥有良好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注重就业指导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系统的、科学的就业指导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现状、把握就业政策、积累择业技巧、转变择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确定就业意向等,实现由顺利就业到满意就业转变。因此,是提升个人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旅游类专业就业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旅行社、酒店、景区、会展公司、高尔夫俱乐部等,选择多种多样,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陷入迷茫之中,不知如何选择。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和学科背景,从就业理念、技巧等进行全方位指导教育。除了安排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给学生上好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以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政府、企业、院校等的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研究专家和往届毕业生给在校学生举办就业、创业的辅导讲座和信息交流活动。还可根据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指导或个别指导,比如书写简历和求职书信、面试辅导、心理辅导和搜集就业信息等方面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就业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障碍,提高就业和择业等方面的能力。

3.2.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也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培养的是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其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创业推动着创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校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要上台阶,就必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并提供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与能力和创业素养与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

3.2.4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除了需要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外,还离不开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在广开就业门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此增加学生就业选择机会。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可以积极探索实施“全校、全员、全过程参与就业”的就业指导和管理模式,主动回访用人单位,考察调研就业形势,加强情感联络与信息沟通,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调研掌握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征集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期望,借以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各种实践基地的作用,做到实习、研究、就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校友资源和家长资源,挖掘和打造创业基地和就业平台,为稳定和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创业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不仅需要具备与旅游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能够与情商直接相关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可以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就业方面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这两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就业核心竞争力,旅游类专业学生,培育,提升

参考文献

[1]Ron Sewell.核心竞争力[M].姜法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张岩,顾文静.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上一篇:体育教学模式发展下一篇:阅读理解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