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部疾病

2024-08-21

慢性肺部疾病(精选十篇)

慢性肺部疾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收集我院呼吸科治疗的慢性肺部疾病继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共271例, 其中男179例, 女性92例, 年龄51~89岁, 平均年龄71.4岁。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为依据进行确诊[1]。同时需结合:①有合并真菌感染基础病;②在治疗过程中有导致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③临床表现:症状无特异性, 除基础病外, 部分患者有拉丝样痰, 体征上部分患者舌苔光滑, 呈“牛肉”样改变, 听诊肺部可能有持续存在的低调哮鸣音, 予平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④胸部X线或CT有渗出性改变;⑤晨起清水漱口后, 患者深部咳出痰液或吸痰管吸出的痰液收集于无菌痰盒送检, 连续两次及以上培养出真菌, 或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或活检病理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

2 结果

2.1 合并真菌感染的基础病构成比

真菌感染例数较多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105例占38.7%, 间质性肺炎56例占20.7%, 支气管扩张40例占14.8%, 肺癌31例占11.4%, 其次是肺结核15例占5.5%, 支气管哮喘13例占4.8%, 其他疾病则少见。

2.2 真菌感染的构成比

我科常见真菌的菌种分布在所分离到的271株真菌中, 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 为204株占75.3%, 光滑念珠菌为43株占15.9%, 热带念珠菌为12株占4.4%, 克柔念珠菌为7株占2.6%, 曲霉4例占1.5%, 毛霉1例占0.3%。

2.3 对常见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从体外药敏试验来看, 所培养的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的敏感率在80%以上。

2.4 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长期应用抗生素为其危险度最高的因素, 具体见表1。

2.5 治疗与转归

一般根据痰培养结果, 选用抗真菌药物, 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及增加免疫力等治疗后, 一般用药时间多为2周~2月。本组病例中经抗真菌治疗后, 痊愈和好转229例, 占84.5%, 无变化12例, 占4.4%, 恶化7例, 占2.6%, 死亡23例, 占8.5%, 其死亡原因多因原发病本身病情无法控制。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应用,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 但与之相关的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有报道, 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增加, 占院内感染的10%~15%。从我们回顾分析的结果来看, 在慢性肺部疾病中COPD患者是继发真菌感染的最常见的基础疾病, 而长期应用抗生素是继发真菌感染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2], COPD易发生真菌感染, 可能是由于疾病本身合并有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存在, 多病并存, 抵抗力差, 加之患者反复多次住院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长期广谱应用抗生素有双刃剑的作用, 可致病, 但其长期使用后可引起体内菌群失调, 诱发机会感染发生[3]。支气管扩张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多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关。糖皮质激素是平喘的最有效药物, 在COPD及支气管哮喘中应用常见, 间质性肺炎亦多有长期应用, 但糖皮质激素可使T细胞功能失调, 免疫力下降。肺癌患者, 由于一般均需接受4~6个疗程的化疗或放疗或手术, 加之肿瘤本身的消耗,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易继发真菌感染。而侵袭性诊治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导尿等实施导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 抵抗力下降, 为真菌感染提供条件[4]。

虽有报道侵袭性真菌感染, 尤其是曲霉感染的发病在国内外均呈增加趋势。但真菌感染仍主要为念珠菌, 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并且其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在我们检查出的271份真菌标本中, 以念珠菌为绝大多数, 其中白色念珠菌占75.3%, 与相关报道相符[5], 其次为光滑念珠菌 (15.9%) 和热带念珠菌 (4.4%) 。且男性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患者吸烟等有关致使其易患者慢性肺部疾病。从我们体外药敏情况看, 真菌的耐药情况目前尚不是非常严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只能根据宿主的一般情况、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作出临床诊断, 因此对于单次培养为白色念珠菌时, 需警惕污染可能, 因为白色念珠菌为口腔定植菌, 在日常的微生物检测中对呼吸道标本的培养应严把标本合格关, 对真菌培养2次需考虑真菌感染存在, 因为滥用抗真菌药物会引起真菌感染类型的变迁和导致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强, 同时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由于多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及相关基础疾病, 无论是真菌定植还是感染, 病死率都很高, 所以临床需高度警惕及重视真菌感染的存在, 并积极做好相关诊治。

关键词:肺部疾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J].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 (8) :697-700.

[2]张德振.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2 (6) :3-4.

[3]武宁, 黄怡, 李强, 等.呼吸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8, 3 (7) :182-186.

[4]李柏成, 尹霞.脑卒中合并医源真菌性肺炎32例危险因素及愈后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 (6) :55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O、简称慢性阻塞),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慢慢性肺部疾病,也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慢阻肺的护理水平,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而延缓病情发展。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其提供新的的医学知识,新的观点,以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故根据慢阻肺患者康复过程的特点,制定如下健康教育方式。

1 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和蔼的态度介绍医院的环境及有关的规章制度,经治医生、责任护士等。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慢阻肺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由于长期的反复发作,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疾病的痛苦与折磨,使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较大,对治疗和康复信心不足,容易对生活悲观失望。护理人员要礼貌而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多种问题,切不可流露出厌烦情绪,要多问候、多观察、多安慰,鼓励患者建立信心,调动生活情趣,使之在精神上振作起来配合治疗。

2 自我护理

每个患者在进行自我护理时,首先应获得与自身疾病有关知识。即医学知识,诸如慢阻肺的病因、症状、治疗、预后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所必须的某些知识及有关行为方面的知识。这时,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护理中与患者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通过自我护理的学习,解决患者自身实际问题,用客观的眼光正确认识自己,使之保持稳定的情绪。

3 卫生宣教

通过宣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及与本疾病恢复的关系,劝说患者戒烟。只要他吸烟有所减少,我们就要加以鼓励,这样使之吸烟逐渐减少甚至戒烟,同时还要不断督促检查,把有利于健康的观点化为自身的观点,使患者做到主动坚持下去。

4 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食欲减退,进食减少造成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指导,使患者意识到增加营养,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能使疾病缓解,同时使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食物结构应少碳水化合作(因碳水化合作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消耗大量的氧气,加重通气负担),以高蛋白、高脂肪、低糖为宜。并根据各人不同的营养状况加以调整。创造良好进食环境,软食为主。

5 建立安全有效的氧疗

吸氧是治疗慢阻肺的主要手段之一,长期氧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使心肺氧供增加,缓解肺心病的发展。由于护士不能24h守护在患者身旁,特别是病情好转出院长期家庭氧疗者,我们必须在日常吸氧操作过程中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熟练掌握氧气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特别严禁烟火,经常检查氧气管道有无裂痕,接触是否严密,以免氧气外漏影响疗效,并让家属督促患者坚持每天按规定时间进行氧疗。

6 鍛炼和体疗

患者病情稳定时,鼓励并协助患者做康复训练。

6.1 运动锻炼 锻炼的方式有:散步、广播操、慢跑、太极拳等。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步行中可结合上肢扩胸或抹胸抚腹动作,以增加效果。

6.2 呼吸肌的锻炼

6.2.1 缩唇呼吸 是慢阻肺患者最易学会的锻炼方法,其方法是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口形)缓慢呼气,吸气2s,呼气4~6s,每次锻炼10~15min,逐渐增加锻炼时间,每日2次。

6.2.2 腹式呼吸 根据病情,锻炼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通常将左右的分别放于上腹和前胸,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即用一手按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陷,该手微加压用力;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呼时经口,吸时经鼻,逐渐延常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1:(2~3),每日2次,每次10~15min。

7 注重气候变化的护理

慢阻肺患者大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因此要注意秋末冬初温突变时患者保暖工作,指导患者冬季来临前添加衣被防寒,秋季勿受凉,炎夏勿贪凉。

8 出院指导

向患者讲解出院后应注意事项,如遵医嘱坚持服药,注意饮食习惯,保护心情舒畅,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受凉感冒,劝导患者戒烟、戒酒。

(接第1993页)

而且有助于拓展医院服务平台,树立良好形象。医院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产妇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士素质,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王玉珠 .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在 VIP 产科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234-235.

[2] 赵春秋. 小议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质量评价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81-83.

[3] 訾聃,文平,刘林敏,等. 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质量及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4-116.

[4] 李勤.产妇健康教育实践体会[J].中外医疗,2009,7:60~61.

[5] 阎志梅,张立峥,阎新华. 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培训探讨[J]. 护理研究,2003,17(11):1336.

[6] 叶金好. 产妇产时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4):36.

慢性肺部疾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 观察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为55~82 (72.6±1.5) 岁, 病程为5~13 (6.7±2.1) 年;对照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为56~84 (73.2±1.3) 岁, 病程为5~15 (6.8±2.5) 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以护理干预为基础, 给予优质护理干预, 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发病后, 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 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如经济和家庭等, 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躁和悲观等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产生的负面情绪,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 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 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等, 以消除或者缓解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 以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树立正确的面对疾病态度,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康复锻炼

日常护理过程中, 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 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同时给予饮食护理干预。为提高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选择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和高热量食物, 以清淡食物为主。治疗过程中,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尽量减少活动。另外,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 保证咳嗽和排痰的正确, 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1.2.3 出院指导

出院前, 护理人员需详细向患者讲解日常生活中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叮嘱患者坚持进行有氧锻炼, 劝导患者戒烟, 以减少肺部吸入的有害物质。可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测量其肺部功能改善情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 应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

(1) 医院科室根据护理干预工作要求,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 制作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格, 发放给60例患者, 调查其护理满意度, 并进行对比。 (2) 应用HAMD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判定, 总分为100, 焦虑:>50分, 抑郁:>5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 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且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 护理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 无明显差异 (P>0.05) ,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临床医学中, 慢性肺部疾病是一项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是一种慢性进展性、不可逆性肺部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 患者病情会反复发作,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气喘,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4]。优质护理干预是临床医学一项重要的护理方式, 通过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发放疾病预防和处理宣传册、定期组织疾病专题讲座等方式, 实施对患者的优质护理, 全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护理方式[5]。老年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给予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组资料中, 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主要为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和出院指导, 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 其护理满意度为73.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无明显差异 (P>0.05) ,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 老年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 可有效消除或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明显改善患者肺部功能[6],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 老年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应用优质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状况,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应少聪, 谭从碧.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11) :1697-1698.

[2]袁湘伶.优质护理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观察[J].医学信息, 2014, 27 (3) :318.

[3]刘艳, 罗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国家护理学杂志, 2014, 33 (5) :100-102.

[4]李新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J].健康之路, 2013, 12 (9) :376-371.

[5]尹琼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 :113-114.

硒:预防肺部疾病的好帮手 篇4

增强抵抗力

76岁的潘大爷吸烟40年。3年前,他被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后每到冬天,他就很难受,只得住进医院接受治疗。去年秋天刚过,他来到了医院,希望医生能够为他提供一个预防发作、顺利过冬的好办法。当时,医生建议他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同时服用一些可以增强抵抗力的硒制品。潘大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服用了一段时间,果然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呼吸道感染症状也逐渐减少。今年,他又开始早早筹划,准备再次迎接疾病的挑战。

防治呼吸道感染

硒能促进体内多种代谢活动,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环核苷酸合成增加,有效清除体内产生的各种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硒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使血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或维持正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硒还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杀伤微生物的活性。

研究显示,每日适量补硒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较未补硒者,肺功能有所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研究还发现。经过补硒治疗后的儿童,血清IgG和IgA等免疫球蛋白增高,并能缓解临床症状,血清中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也升高。在儿童需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肺炎患者中,补硒后的预后也较好。另外,国外有临床试验证实,补硒可以减少烧伤后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预防肺癌

硒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抗癌剂,对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硒的抗癌机制主要为:①抑制DNA损伤和突变;②抑制端粒酶、促进凋亡。事实上,很早就有人发现肺癌患者血清硒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有很多关于硒在肺癌化学预防中的研究。国外有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给低于正常硒水平的人群补充硒,有可能降低肺癌发生率。体外试验也证实,硒可以抑制致癌物游离二氧化硅、镍等导致的成纤维细胞DNA损伤作用;体外试验还证实,硒对人肺腺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慢性肺部疾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31例, 女性4例, 年龄51~90岁, 平均72..4岁, 入选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提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3]。

1.2 方法

(1) 建立社区阻塞性肺部疾病宣传小组, 对小组成员按照我院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治疗标准与方法》进行培训。

(2) 小组人员实行一对一的教育与指导, 每周家庭访视一次, 病情有变化或患者有需要时及时走访。每月组织患者家属一次座谈会, 相互交流取得支持。

1.3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3.1 普及知识

通过我们制作的宣传小册、DVD, 摘录的有关资料等的讲解, 帮助患者掌握COPD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基础知识, 更好的配合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 学会自我控制疾病的要点和方法, 重视自我康复训练, 维持病情稳定, 减少反复加重, 提高生活质量。教育与督导吸烟的COPD患者戒烟, 并避免接触二手烟, 注意环境和空气的新鲜, 室温18~20℃, 相对湿度50%~70%, 尽量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

1.3.2 饮食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呼吸负荷大, 能量消耗大, 且胃肠淤血消化吸收功能差, 易发生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又能影响呼吸肌的功能, 因此病人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热量比例糖类占50%~60%, 脂肪占20%~30%, 蛋白质占15%~20%, 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 细嚼慢咽, 吃七分饱为好, 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 避免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

1.3.3 心理疏导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 影响工作和社会活动, 生活质量逐步下降, 甚至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造成患者非常痛苦, 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抑郁、沮丧、紧张或易于激动等心理现象。护士及时疏导病人的情绪, 让病人知道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 教会病人通过听音乐、看书、看电视、多与亲人交流等方式舒缓情绪, 同时家属多关心病人, 多与病人交流, 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

1.3.4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活动耐量和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教会病人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体力训练。病人一般年龄较大、记性差、不易学会, 我们将方法刻成光盘, 病人就可以随光盘学习, 护士在病人未掌握前一对一的教, 同时教会家人, 家人能够指导和督查病人, 护士家人患者共同努力让病人能够做到长期有效地进行呼吸训练。

1.3.5 氧疗指导

患者由于肺功能的低下一般都处于缺氧状态, 持续吸氧可以改善肺血流动力和低血氧状态, 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告诉病人用氧的安全须知, 防震、防热、防火等, 选择患者能够接受耐受的吸氧方式 (鼻导管、鼻塞、面罩等) , 并且特别强调患者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的原因与意义, 氧流量为1.0~2.0 L/min, 吸氧时间>15 h/d, 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 达到PaO2≥60 mmHg和 (或) 使SaO2升至90%以上。教会患者自行识别缺氧的程度, 观察口唇、甲床、鼻尖、颊部皮肤黏膜和肢体的颜色, 能够及时反映给家人和医护人员, 调整吸氧的流量。

1.3.6 正确咳嗽、排痰

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尽可能加深吸气, 以增加或达到必要的吸气容量;吸气后要有短暂的闭气, 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的分布, 稍后关闭声门, 可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 而后增加胸内压即增高肺泡内压力, 这是使呼气时产生高气流的重要措施;最后声门开放, 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 使分泌物从口中喷出。对于感染严重,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 同时鼓励多饮水, 使用祛痰剂或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湿化气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2 结果

2.1 知识掌握情况

健康教育小组制定了的有关知识的答卷, 在教育前、教育后分别答卷 (年龄大口述答卷) 比较前后的掌握知识的情况, 见表2。

2.2 自我保健意识的程度

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程度受健康教育的影响, 教育后明显高于教育后掌握的知识情况。见表2。

2.3 缺氧改善情况

患者自我保健后5个月发绀的比较, 自我保健后较自我保健前明显减少, 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而临床上又无特效方法, 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减少住院次数, 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了疾病知识, 提高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改变了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培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1], 本文的结果也显示了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和自我康复知识,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改善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余雨枫, 侯朝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3) :201-205.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7-6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22 (1) :8-41.

慢性肺部疾病 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致病原,药敏试验,敏感度,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是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为主要致病菌[1]。气温降低、突然发病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加重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呼吸道梗阻加剧,导致呼吸困难。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原体征及药物敏感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75岁,平均65.5±2.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10个月~7年,平均2.3±0.5年。所有患者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2],均处于急性发作期,X线胸片见肺部不同程度斑点状、小片状、蜂窝状或网状阴影,结合肺功能、血常规等检测确诊为肺部感染;排除严重肝肾功障碍、高血压、全身性疾病、肺部其他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学培养,样本采集前紫外线行室内消毒1小时,并用消毒液浸泡纤维支气管镜,消毒纱布擦拭,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由鼻腔置入气管或支气管中,并用消毒过的防污染毛刷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取得病灶处分泌物0.001mL,置入无菌试管内,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泌物细菌学培养。药敏试验:每份样本置于羊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常规接种行细菌培养,鉴定培养细菌种类,用亚胺硫霉素、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他啶、青霉素、头孢唑啉、利福平等9种抗菌药物行药敏试验。治疗方法:予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化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机械通气等,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敏感度较高的抗菌药物治疗。

1.3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细菌学培养

40份样本检出革兰氏阴性菌24株(60.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12株(3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10.0%)。见表1。

2.2 药敏情况

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硫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度分别为95.0%及75.0%;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硫霉素的敏感度分别为95.0%及90.0%。见表2。

2.3 临床疗效

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后,40例患者有效38例,占95.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病情发展致患者免疫力降低,肺功能异常,出现各种心肺器官障碍而引起呼吸衰竭[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进行性,死亡率较高,病情迅速发展是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多发于春冬季节,夏季发病较少,可能与气温变化有关[4],春冬季节温度较低,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剧烈收缩,杯状细胞水平上升,气道平滑肌功能障碍,收缩及粘毛排送功能下降,患者体内循环免疫细胞增长,单核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降低,呼吸道粘膜的分泌型IgA水平降低,Th1辅助细胞的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受影响,炎性因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增长,患者呼吸道免疫功能异常,致细菌或真菌在肺部繁殖、增长,故慢性梗阻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5]。

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株(6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占比较高;革兰氏阳性菌12株(30.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较高;真菌4株(10.0%)。药敏试验发现,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硫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比较敏感;而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硫霉素的敏感度较高。许多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敏感度较低,可能由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致病原耐药性增强。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后,40例患者有效38例,占95.0%,故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要根据致病原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同时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防止医院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加强气道管理。

综上所述,细菌培养致病原并行药敏试验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永平,陈健.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分析与治疗策略[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5):351-353.

[2]夏家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分析与治疗[J].河北医药,2012,34(7):1009-1010.

[3]张美钦,吴茂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分析与治疗[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79-80.

[4]季青.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分析与治疗[J].医学信息,2013,26(6):129-130.

慢性肺部疾病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标准[2], 并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其中男30例, 女12例, 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6.62岁, 其中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39例 (92.86%) , 其中20例超过3周;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史20例 (47.62%) , 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其中有呼吸衰竭22例,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例, 无创呼吸机运用6例, 合并肺心病20例, 营养不良20例。

1.2 症状与体征

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气喘加重病史, 其中发热11例, 咯血丝痰4例, 胸痛2例, 咯拉丝样痰20例, 查体时口腔黏膜白色附着物9例, 肺部可闻及湿和 (或) 干啰音。

1.3 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8例, 中性粒细胞升高21例。胸部CT检查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30例, 有片状或团块12例。痰标本培养取清晨起床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洗后采集痰标本, 其中痰标本培养白色念珠菌25例 (59.52%) , 酵母样菌3例 (7.14%) , 曲霉菌6例 (14. 29%) , 热带念珠菌5例 (11.90%) , 光滑念珠菌3例 (7.14%) 。

1.4 诊断标准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参考《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草案) 》[3], 诊断标准:在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X线胸片出现不能解释的片状或团块状阴影;影像学提示有肺部病变;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 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连续3次深部真菌培养为同一真菌;血、尿、粪培养为相同真菌。

1.5 治疗方法

诊断真菌感染后, 除基本治疗外, 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治疗, 半个月后改为伏立康唑片剂或口服液, 注意观察肝、肾功能变化。以及痰培养及胸部CT检查。

2结果

42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3例 (78.57%) , 自动出院5例 (11.90%) , 2例死亡 (4.76%) , 2例转院 (4.76%) 。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成为第四位人类死亡原因, 最主要原因为感染, 除细菌、病毒外, 由于COPD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 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及一系列并发症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在逐年上升, 且居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4], 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常见。但近几年来曲霉菌感染逐年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仅次于念珠菌的人类社会机会性致病真菌和首要致死性真菌[5], 且病死率高。老年人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存在以下一些因素: (1) 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肺屏障功能减退, 机体抵抗力下降, 且肠道内微生物平衡易遭到破坏, 易继发真菌感染。 (2) 广谱抗生素运用。主要为:①长期运用, 人体正常菌群多为敏感;均被杀死或抑制, 导致机体内机会致病真菌得以恶性繁殖, 终至菌群失调, 长期运用易致肺、肾、骨髓等损伤, 利于真菌生长, 造成真菌感染。②档次增高。如碳青霉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喹诺酮类抗生素运用, 导致菌群失调, 真菌繁殖, 造成二重感染。③抗生素联合运用。抗生素运用数量是患者的危险因素, 用3~5种抗生素患者, 真菌感染危险是用3种以下抗生素的12.5倍。以上因素, 易发真菌感染。 (3) COPD患者往往因气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尤其农村COPD患者因经济困难, 长期服用民间自制药物 (往往含有激素) , 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免疫功能紊乱, 易导致真菌感染。 (4) COPD患者往往合并有肺心病、呼吸衰竭、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均增加真菌感染机会。 (5) 患者住院时间长。患者之间, 医患之间易导致交叉感染。

肺部继发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 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起重要作用。本组患者资料显示:COPD患者有以下情况者, 需警惕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可能: (1) 年龄较大, 呼吸困难加重, 肺部阴影, 经广谱抗生素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更换抗生素, 疗效亦不佳者。 (2) 出现发热, 经抗生素治疗, 反而出现高热不退。 (3) 长期低热, 咳嗽, 咯拉丝样痰或咯血, 经长期抗生素治疗, 效果不佳, 患者病情反而加重者。 (4) 口腔、咽部见点状白苔。 (5) 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长时间使用, 对于以上情况者应尽早进行痰涂片、痰培养。由于近年来曲霉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以我院统计数据来看, 曲霉菌所占比率为真菌感染第2位, 曲霉诊断取决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往往需组织学证据及微生物学证据等诊断。

但是由于我院条件有限, 组织学证据及微生物学证据往往无法取得, 且患者发病时往往病情危重。我院一般根据痰培养、痰涂片及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 采取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但经验性治疗不等于盲目性治疗, 亦忌抗真菌药物的滥用。

因此, 对于COPD患者需要警惕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合理运用抗生素及激素, 减少或尽量避免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但由于我院条件有限, 需引起高度重视, 给予合理的经验性治疗, 如加强支持治疗, 增强机体抵抗力。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 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特点、真菌种类、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临床表现、病因、抗生素及激素运用、以及真菌种类、诊治情况。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长期运用激素、抗生素致免疫功能低下有关。42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3例, 自动出院5例, 2例死亡, 2例转院。结论: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不合理运用, 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发病比率增高, 且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 给临床医师诊治带来困难, 一般采取经验性抗真菌药物治疗, 治疗时应及早、足量运用抗真菌药物, 但切记盲目运用, 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合理运用抗生素、激素。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真菌感染,抗生素,激素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2.

[2]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8) :453-460.

[3]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 (8) :697-699.

[4]蔡映云, 任涛.肺真菌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J) .临床内科杂志, 2001, 18 (5) :328-330.

慢性肺部疾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收住院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24例,年龄54~86岁,平均 (65.56±10.23) 岁;病程3~34年,平均 (13.56±4.12) 年。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其中急性加重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暂咳嗽、痰多、气短、气沉重,咳痰且呈现脓样或黏脓性,同时合并发热症状。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健康教育需要评估

患者入院后通过护理体检、交谈、询问、查阅病历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评估患者的病情,找出患者目前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1.2.2 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固执,接受知识有一定难度采用口头与书面指导相结合;护士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和纠正,如叩背法及肺功能训练法。

1.2.3 健康教育内容

1.2.3. 1 入院健康教育

重点是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的环境,对病情轻者,带其参观、熟悉病区环境,介绍住院须知、经管医师、病区护士长及陪护探视制度,消除陌生感;对病情较重者,重点对家属进行宣教。

1.2.3. 2 住院中健康教育

(1) 心理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社会交往明显减少,因而易出现焦虑、抑郁、性情急躁等心理行为障碍[3],护理人员应体贴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以利于疾病的转归。 (2) 营养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消化吸收不良,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能量需要增加和分解代谢加强,常表现为体重下降及消瘦,同时伴有免疫功能下降[4],因此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3) 用氧指导一般患者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持续吸氧可使血流动力学和低氧血症得到改善,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学会观察口唇、甲床、颊部皮肤黏膜及肢端的颜色,告诉患者夜间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氧流量由医护人员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调整,使血氧饱和度 (SaO2) >91%以上[5]。 (4) 呼吸锻炼指导方法有:深慢呼吸:训练方法为患者在不感觉费力情况下逐渐用力增加呼吸运动幅度,减慢呼吸频率。腹式呼吸:在深慢呼吸基础上呼气时腹壁肌肉收缩,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壁肌肉松弛。缩唇呼吸:锻炼方法是患者用鼻深吸气,用嘴缩作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上述呼吸锻炼形式每次20~45min,每日2~3次以上,逐渐变成习惯的呼吸形式。 (5) 药物知识宣教在口服药的给药中,宣教药物名称、剂量及简单作用,给药的重要性及次数,给药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等,使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药物的名称,用药目的,自己目前治疗所用药物及剂量。

1.2.3. 3 出院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重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应注意保暖并指导患者进行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少冬季发病次数。介绍家庭氧疗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h,氧流量2L/min,并交代用氧注意事项。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室温宜25℃左右,湿度在70%~80%左右。主动及早戒烟讲明吸烟与咳嗽、咳痰成正比的关系,制定戒烟方法,还要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运动锻炼每天有计划地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6]。

2 结果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7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98.75%,79/80), 80例患者中75例(93.75%,75/80)了解慢阻肺的知识,并学会和采用正确行为减轻自己的不适,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同时家属可以给患者提供正确的帮助,调动预防保健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经过1年的随访,65例(81.25%,65/80)患者坚持长期呼吸康复训练,住院次数平均 (0.43±0.16) 次。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受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是改变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采用信息、传播、行为干预和等手段,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使健康教育的对象掌握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知、信、行三者的统一[7],通过对患者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作用,坚持饮食结构的调整、参加适宜的增强体质和耐寒锻炼运动和心理教育,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在健康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护患双方的交流与勾通,增进护患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密切护患关系,从而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达98.75%,93.75%患者了解慢阻肺的知识,并学会和采用正确行为减轻自己的不适,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经过1年的随访,81.25%患者坚持长期呼吸康复训练,住院次数平均 (0.43±0.16) 次。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健康教育是引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自愿放弃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危险因素。值得临床护理中应用[8]。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收住院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需要评估, 采用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入院、住院健康教及出院指导。结果 护理满意度达98.75%, 93.75%患者了解慢阻肺的知识, 并学会和采用正确行为减轻自己的不适, 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经过1年的随访, 81.25%患者坚持长期呼吸康复训练, 住院次数平均 (0.43±0.16) 次。结论 健康教育是引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自愿放弃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值得临床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商晓蕾, 田洁.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 20l1, 32 (32) :6897-689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3]陈秀桃, 李晓霞, 陈丽华, 等.慢阻肺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信息需求的调查[J].现代医院, 2011, l1 (l1专业技术篇) :25-27.

[4]张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11) :1216-1217.

[5]方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1) :195-196.

[6]谬艳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位与排痰的观察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23 (4) :180-181.

[7]王晓霞, 包勇, 陈敏, 等.健康教育对预防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临床观察[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 2011, 4 (4) :26-28.

慢性肺部疾病 篇9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92-02

慢性肺部疾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院169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132例, 女37例, 年龄60~83岁, 平均 (72.36±5.31) 岁。

1.2 研究方法

收集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住院时间、吸烟史、抗生素滥用史、侵入性操作史、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呼吸机辅助呼吸、卧床、近期感染史和营养不良状况等资料, 分析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61例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36.09%。男性、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和低蛋白血症合并症、住院时间延长、具有吸烟史、抗生素滥用史、侵入性操作史、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呼吸机辅助呼吸、卧床、具有近期感染史和营养不良病史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率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抗生素滥用史、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呼吸机辅助呼吸、侵入性操作、呼吸衰竭是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见表2。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25岁以上COPD发生率占3%左右, 其死亡率位居世界第四[4,5]。老年COPD由于年龄较大、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病程长、病情迁徙难愈和营养状况欠佳等原因高龄免疫功能低下。COPD长期住院期间, 由于气管内分泌物难以排出体外, 加重了支气管阻塞症状, 并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6]。相关报道显示, 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延长、合并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生素、滥用抗菌药物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7,8,9]。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糖尿病导致患者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血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和免疫功能低下, 上述多种因素均导致肺部感染发生风险的增加[10]。 (2) 住院时间延长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因可能与病房环境潮湿、病房通风差和医护人员卫生意识欠缺等原因相关[11]。 (3) 低蛋白血症容易造成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反复性病原菌感染的发生, 且较难控制[12]。 (4) 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滥用抗菌药物均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风险的增加, 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超于14 d和不符合抗生素应用原则、规范患者的肺部感染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中选择广谱抗生素由于用药剂量较大, 应用时间长容易造成机体正常菌群消失, 菌群失调[13]。其次, 抗菌药物具有的药物副作用容易造成肝肾功能、血液造血功能受损, 促进细菌滋生。最后, 在明确特定病原菌感染前, 经验性抗生素用药在增加频繁更换抗生素同样导致菌群失调现象的出现, 造成肺部感染或反复性肺部感染[14]。此外, 长期卧床、自身免疫功能欠佳、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原因均增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男性、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和低蛋白血症合并症、住院时间延长、具有吸烟史、抗生素滥用史、侵入性操作史、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呼吸机辅助呼吸、卧床、具有近期感染史和营养不良病史的老年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率明显增高 (P<0.05) 。其中, 抗生素滥用史、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呼吸机辅助呼吸、侵入性操作、呼吸衰竭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其结果与相关文献[15]报道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与滥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相关。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9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6.09% (61/169) ;性别、合并症、住院时间、吸烟、抗生素滥用、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卧床、近期感染和营养不良程度不同等在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抗生素滥用史、低蛋白血症和糖皮质激素应用史等是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与滥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相关。

上一篇:变电一次设计下一篇:自适应远程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