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2024-05-21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篇1

一、培养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由老师的讲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以及对数学各种理论的认知从而形成的一种对待问题的看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旦形成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研究和创新。数学思维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熟记所有的公式和法则, 而是对数学理论产生的一种科学的认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模式是固定的, 那么培养灵活的思维重要性不言而喻。

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1) 增加教学互动。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 教学活动的全程几乎不会出现互动情况; 所以需要从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 积极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沟通, 在交流中了解到老师的思维方式, 并将这种方式逐渐转化成自己的方式。 ( 2)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形成和知识熟练程度和思考习惯有关, 所以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然后针对其缺点进行针对性引导。比如某些同学不能通过抓住题目重要的要点, 经常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 所以就该引导他们不断的去阅读题目, 尽量理解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 确定全部理解之后再行做题。比如, 在学习了 “连加连减运算”之后, 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让空洞的概念更加具体: 今天上学校车到图书馆站时车上一共13 人, 上来了19 人, 在经过电影院站时又上来14 人, 现在车上一共多少人? 这是个典型的连加应用题, 通过这样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连贯的图画, 在以后遇到该类问题时, 脑子里瞬间显现出这个模式, 从而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

二、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活动经验, 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 只有在这样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美好, 继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随之全面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活动, 估算教学不仅是教授给学生一种算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近似意识, 然后通过估算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出一道题让孩子们进行估算, 但是数学活动题目的选择必须合理, 比如让同学A扮演购物者, 学生B扮演售货员, A去超市买了一个文具盒、一盒彩笔、一个书包, 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2 元、23 元和78 元, 估算一下小兔子给售货员100 元够不够, 这就需要孩子迅速进行估算, 即10 + 20 +70 = 100, 那么明显3 件物品的价格明显高于100 元所以不够, 通过亲身参与这样的数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的估算意识更加深刻。

三、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 备课时明确需要灌输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升华状态, 是一种无形的且包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之中, 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将其挖掘出来, 然后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授, 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思想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 所以在备课阶段就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数学思想, 提升教学效果。

2. 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相结合。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找寻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帮助学生去搭建稳定和清晰的数学结构, 并将这一数学结构应用到创设的数学活动之中。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某班学生有45 人, 周末要去参加一个活动需要租汽车, 大汽车每辆坐8 人, 小汽车每辆能坐6人, 那么需要租几辆车? 首先需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即我们可以先全部一种车, 比如说大汽车那么得出: 45 ÷ 8= 5……5 ( 人) , 则5 + 1 = 6 辆; 然后如果只租小汽车需要租多少辆, 可以将整个班级以6 个人分成一个小组, 然后直观的进行展示, 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应该需要7 + 1 = 8 辆。通过数学思维的灌输和数学活动实践的应用, 学生的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 因而兴趣被激发学习的效率也会明显提升。

课堂的总结也非常的关键, 总结是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 同时对于难点和重点进行解疑答惑, 除了总结知识和存在的问题以外还应该加强对数学思维的提炼, 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 也是以后理科各个学科的基础,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发展, 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学校需要积极的相应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断创新和开拓丰富教学方式。另外, 需要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或者引进新型的教育人才。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多进行数学活动实践,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之中, 实现新课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终极目标。

摘要: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关系密切,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让教学活动回归于生活逐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范璐璐.解析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6) .

[2]姜嫦君, 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小学数学趣味课外活动方案 篇2

二、活动时间:——周三下午的4:30-5:00

三、活动形式: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配合学习相结合。

四、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常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头脑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题目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无误、合理地进行运算,看着二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方案。逐步学会视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归纳、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听说小学数学。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精良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社。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常识解决题目的能力。

五、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勉励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头脑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进步,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看着趣味。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的陆地。

六、工作思绪:

1、料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经心企图,方案。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常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亲密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常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央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常识的连接性,合理安排各个常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全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配合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精良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常识的兴趣。

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数学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数学思想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对数学规律、本质的认识。而数学活动强调的是数学的实践性,是在实践应用中体现数学知识,或者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简要探索了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教学的结合。

一、数学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1.分类思想和统计思想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确的数学思想,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数学概念都有着独特本质,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可循,不同于其他数学概念。这些不同的数学概念,其理论基础也不一样,所以,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我们应该利用分组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概念进行分类思想研究。将简单的数据进行规划整理,获得有效的数据,就是统计思想。在表现形式上,统计思想或者是作为统计图的样式,或者是作为表格的样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小学生实际动手整理一些看似无关联的数据,以制作统计图的方式,或者制作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其实,就是将统计思想在系统的学习统计之前,慢慢地渗入小学生的思想中,以教导小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

2.符号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说明数学内容,用特定的符号(如说字母、数字、图形等)来代表,各种特定的符号,就是数学教学中的符号化思想。符号化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既简便又快捷。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形”的表现形态,将数学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理解数量关系的知识,可以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图,或一段直线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解。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的意义

数学思想,就像一把钥匙,它开启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大门。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就等于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把握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以便于提高学生判断思维能力,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同时,让小学生通过有效的分析问题,将知识从课本延伸到书本外,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还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思想,深刻地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帮助他们奠定好数学基础,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析能力,为将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1.小学数学活动的主要特征

小学数学活动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科学性,二是主体性,三是趣味性,四是实践性。科学性主要指数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和乐趣相结合,偏向于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体性,数学活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意识和自主能力,在数学活动中排第一位。数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在数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想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要突出趣味性,使小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实践应用打基础,实践性是数学活动的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小学生动手实践,充分给予小学生实践的时间,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这样数学活动的学习,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数学活动,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与传统的枯燥的数学教学相比较,数学活动更趋于实践类的学习,更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小学生,对于提高小学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的每一次改革,都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活动不仅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也符合教学目标,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数学活动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教育上,数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彰显学生的自我独特个性,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教育教学有很大的联系,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篇4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这是任何教学形势下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以往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就在于数学本身枯燥抽象, 而教师又大多采用机械的照本宣科, 使得数学课成为枯燥而机械的公式、定理的记忆课。而课外活动将数学教学带入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 提供丰富的数学素材。熟悉的生活可以带给学生熟悉感与亲切感, 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2. 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认知过程, 而要达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实践的机会。而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与运用之中, 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而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外活动中来, 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课外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 空间广泛,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展现自己的机会,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活动可以对数学学科进行纵向挖掘, 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横向挖掘, 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见闻,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的策略

1.趣味性。组织课外活动, 开辟第二课堂,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注重活动本身的趣味性, 不要只是单一的内容与形式, 而是要开展丰富而多彩的课外活动, 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理, 激起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这一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这样的活动不再是固定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数学素材, 只要学生用心, 就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素材, 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2. 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自然也是课外活动的主人。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 让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己,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宽过死, 这样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 学生只能机械而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 成为教师的附属, 活动的附属, 这样也就失去了开展课外活动的初衷, 让学生对课外活动彻底地失去兴趣。

3. 主导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那么教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在课外活动中, 教师不是全程干涉, 但也不是不管不问, 完全地放任学生, 而是要成为课外活动的组织者, 与学生平等地参与者与指导者, 不是带着活动走向学生, 而是要带着学生走进活动, 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 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全程参与其中, 才能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4. 多样性。课外活动要密切联系学生与学科, 内容要丰富, 形式要多样, 可以以学生个体为单位,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 还可以以全班为单位来展开。这样才能让课外活动成为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如建立数学兴趣小组、组建数学故事会、举办数学文艺演出、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讲座、制作数学教学具等。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个性、释放才能的机会, 帮助学生形成特点和与优势,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5. 创新性。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这是教师要关注的话题。课外活动作为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要渗透创新教育, 体现出活动的创新性,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效果。如操作类、实践类活动, 更能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 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 同时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 学用结合, 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 在积极的动手操作与实践中激活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 数学课外活动立足于课堂教学之外, 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是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带领学生参加更多的数学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 田淑玉.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五法.中学课程辅导, 2013 (7) .

[2]李莉.浅谈关于搞好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几点做法.活力, 2015 (3) .

小学数学活动方案 篇5

分享智慧,数学好玩

二、活动时间

3月23日――3月30日

三、活动安排

(一)“六一杯”数学解题能力竞赛

(二)数学游艺擂台

(三)数学阅读答题

(四)动手做数学展评

四、具体方案

(一)“六一杯”数学解题能力竞赛

5月25日下午2:40――3:40,笔试。

(二)“动手做数学”展评

学生制作正多面体等立体图形,或者数学小报,参评。

(三)数学阅读答题

精选一些数学故事,印制成册,同时下发一张答题纸,后期回收。

(四)数学游艺擂台

1.24点游戏

2.Algo牌比赛

3.四巧板拼图

4.数独

5.魔方

6.九连环

浅谈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开展;意义

随着“减负”的真正落实,学生的作业少了,活动的时间多了。但“减负”不能“减质”,应以“增效”为前提。如何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意的活动成了素质教育发展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小学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外活动中,某一个数学家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一次别开生面的数学游戏,一道饶有兴趣的数学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一位老师在课外设计了这样一个有“24”的游戏: “先任意拿出4张有数字的扑克牌,用加减乘除的四种方法计算,顺次可以颠倒,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不能重复,但最终的得数要为‘24’,谁先说出算式,这4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的扑克牌张数多,谁就获胜”。有一次,一位同学抽的4张数字分别是“3”“10”“8”“4”。“我”想“3”乘以“10”等于“30”,再减去“8”减“4”的差,嗨,结果等于“26”,这不行;“我”又想:全部加起来吧,“18”加上“7”等于“25”,还是不行。这倒难住‘我’了,总还有别的办法吧……想出来了,10减去8的差乘3得6,再乘以4等于24。瞧,终于想出来了。“我”正得意着,老师说:“还有一种方法,10减去4再减去3得3,然后乘以8,是不是也等于24呀?”“是呀”。你看,计算的方法还不少哩!

这个游戏不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而且,还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常玩这类游戏,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课外活动所提供的内容,一般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通过趣题解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通過数学竞赛、智力测验,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探索的精神。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看谁答得快”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校,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获奖面应大一些。

三、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课堂教学相比,数学课外活动创设更多更大的活动空间,室内、室外、校内、校外,均视需要而定。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使原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教学的内容充分地反映出来。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四、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力、体的全面发展

有一些老师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和作业堆里,很少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从早到晚不是上课就是做作业,枯燥乏味,负担很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教师不能剥夺孩子们游戏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一个欢乐的童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校面貌生气勃勃。一般学校把课外活动安排在每天的课后,科技、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活动轮流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在学生一天紧张的学习以后,得到调节和休息。数学课外活动又能使学生从活动中,加深巩固数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因此,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8月.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探析 篇7

一、认识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既然是数学活动,首先应是与数学相关的,所开展和实践的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就不是数学活动。再者是经验,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它不仅包括得到经验的事物,也包括得到经验的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在于让学生接受数学事实,而更多的要让学生通过感悟和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总结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来达到组织化“经验材料”、逻辑化“数学材料”的目的。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公式、数学定义、定理和法则等客观性的知识,还有属于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所积累的带有个体特征的经验和个人知识,其感性性质很强。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活动经验不像定理公式那样表述唯一,所以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解和认识带有个性特点,认识多种多样,由此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数学要开放式组织活动,而不能封闭式地灌输知识。教师应注意多给学生机会和空间,让其自由理解和思考,充分发挥自主性。

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知识

(1)体现了数学本质。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和学生日常生活所得到的经验不同,它是具有数学学习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结果。如作为数学活动实践的折纸,其活动目的是学习数学相关知识,包括轴对称、图形的运动以及不变特征等。所以,数学活动实践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没有把数学知识学习作为活动目标的活动就不是数学活动。

(2)研究的对象与具体事物相关。数学活动的经验专指通过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操作所获得的活动经验,有别于广义的数学思维上的经验。例如对自然数的学习可为分数、小数的学习提供经验,对于长方形的学习又可以为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提供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数学活动是指纯粹的数学思维活动,即广义的数学活动,并非研究具体事物的基本数学活动。

(3)数学活动经验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习主体对于同样的数学对象,即使外部学习条件都相同,每个学生所得到的活动经验也不一样。因此,对于整个学习群体来说,数学活动经验是多种多样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活动方式多样,那么获得的经验知识也是多样的。

三、形成经验的小学数学活动的类型

(1)直接数学活动。小学数学贴近生活,其中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现实,所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并获得活动经验。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以“取杯子”的现实生活场景为活动背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13-6”,并获得20以内退位减法经验。

(2)间接数学活动。间接数学活动以模拟为特征,需要学生在抽象的模型中进行操作探索。如准备一张数位表,准备9颗棋子,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数。依次用3颗、4颗、5颗、6颗棋子都能摆出哪些数,在具体操作中积累经验,进而达到摆脱具体操作,将其提升为在头脑中的抽象操作,最终得出9颗棋子能摆出哪些数,并能随着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进而归纳总结出棋子的颗数和能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四、积累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方式

(1)在“做数学”中体验、感悟数学。如在学习“乘”和“加”结合的两步时,通过类似“怎样数花儿比较方便”这样的活动,使动作、符号、语言相对应起来,把实际操作活动转化成“乘加运算结合”。黑板上画了很多花儿,让学生数出来一共多少朵,可先让学生一朵一朵数,得出总数,再运用乘加结合方式让学生将花儿就近以3朵为一组划分开。

(2)设计好的数学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的经验来源于活动的实践,所以学生要获得活动经验的关键是教师要提供好的活动。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基础和学习环境,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充分交流,进而达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本质、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篇8

一、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包括概念性知识和解决性问题两个方面.

(一 )概 念性知识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图形等概念打交道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乏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定义、公式、法则、公理、 定理等等,这些都属于概念性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概念,就可以在进行概念讲解的时候加入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起来.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配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或者是饼干,让每个小组组长下发给同学们. 在分配的过程中, 组长难免会有失公允,有的同学拿到的多,有的同学拿到的少. 这时,肯定会有些同学提出反抗,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每名同学得到的一样多,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平均”这一概念,这就是同学们共同动手操作的概念性知识的得到.

再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测量一个绳子圈成的圆的周长,这时很多同学都会想到将绳子拉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楼梯、灯罩、碗口等的周长,这时学生们会觉得束手无策,教师再引入圆的周长的概念,就会更加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了.

这就是概念性的知识进行操作性活动,概念性操作活动是很多教师在操作活动教学部分省略的,很多教师将概念一句带过,但事实上,概念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抽象讲解,属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注意,多多在概念教学方面进行操作活动的教学.

(二 )解 决性问题

解决问题是一种数学上比较高难度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通常都要将已经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重组并且升华, 利用自己思考到的知识点对应地解决问题. 针对这一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解决性问题最具代表性的即为小学数学基础阶段的加减法教学,小学生对题意和运算概念的理解,以及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难的,针对这两点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具体有两种方法,一为数格尺,二为数木棒.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在课堂上应用数数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操作活动计算,既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又能让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激发, 并且夯实了小学数学的基础. 解决性问题的操作性活动除了加减法计算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操作活动的设置,总之都要达到学生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小学数学最有效的操作性活动即为概念性操作活动和解决性操作活动,教师要辨别好具体内容的具体操作活动方法,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具体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的意义

上文中笔者提供了小学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的操作方法,具体有概念性和解决性两种,本部分笔者具体剖析小学数学操作性活动对于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义.

操作性活动的最大教学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学习、 理解、 记忆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到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具备数学实践的能力, 积累充分有效的数学基本经验,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有充足的数学经验可循. 无论是在生活中的数学基本算术问题,还是生活中涉及的计算问题,学生的这种基本数学活动进行都是潜移默化地锻炼出来的. 总之,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充分重视学具操作活动,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结束语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篇9

首先, 在探讨新知中要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如果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 只是一系列单纯的数字或符号, 那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那我们学习数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把生活实际和数学充分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实现, 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争情境等, 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才会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教学效率就会事半功倍。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例子简单说明一下, 那是一节讲解最简单的数学运算的低年级课程。在课堂上, 我拿出几颗小石子和几片树叶, 问:“孩子们, 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立刻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石子, 还有树叶。”学生们积极回答。“那么谁能用这些石子和树叶组成一个等式呢?答对的有奖励哦。”经过我的引导, 学生们就很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需要开始拿有形的物体来教学呢?这是因为他们上学以前接触的积木、玩具等都是有形的, 如果只是用诸如“9+13=?”这样的等式来上课的话, 他们会觉得很抽象, 理解不会太深刻, 在以后的解题中也没有一个实际的物体来想象。小学这个阶段, 就是锻炼孩子们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 不要着急。再比如, 我讲到数学除法时候, 就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大西瓜切8块分给唐僧师徒4人, 那么每人能分到多少呢?其中一个小插曲就是让孩子们思考怎么把一个西瓜平均地分成8块。这样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入课题, 课堂氛围立马活跃起来, 新知识接受起来也容易了。

其次, 小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做事情可能会3分钟热度, 没有定性。这就要求就我们老师要具有的一个品格———耐心。培养孩子们的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 循序渐进, 这是教育的常规顺序, 不可逆转。所以, 我们要根据低年级段的学生特点, 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可能有些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持续, 所以对于知识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 那我们可以进行课堂改革, 以多种方式展现教学内容。总之, 考虑所有学生的接受和学习知识能力, 不断的用旧知识拓展出新知识, 以学生接受并能灵活运用为最终目标。

第三, 要注重孩子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我从来不是一板一眼的教学态度, 也没有把课堂创设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我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快乐。积极调动他们的创造思维, 不会因为他们画了草绿色的太阳就斥责他们, 从而扼杀他们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PK的形式, 让学生们互相提问, 互相回答, 让他们想尽一切可能办法去把对方难住。这样还达到了学生们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学习的效果。当然“获胜者”必须有一些奖励, 这是对他们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肯定, 同时也会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 以更大的热情继续探索学习, 这就能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孩子们在这个快乐的探寻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

总之, 对于小学这个学习启蒙阶段来说, 老师所背负的使命与责任是很大的, 而数学所锻炼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以后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多渗透其他学科, 这样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才能有不同的角度,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此外, 还要以孩子的角度不断进行教学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有针对地对教学计划进行改善,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是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 在这个阶段, 孩子们身体发育, 学习知识, 品德形成, 习惯养成, 精神成长。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课程, 教师要着重培养孩子们对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让活动进入小学数学课堂 篇10

一、把游戏活动带到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活动形式。比如院子里有三五个孩子, 他们立即会有他们的游戏形式, 每个人在游戏中都能找到自我, 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游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独特手段, 如果把教学内容渗透融入到课堂游戏中, 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了玩的乐趣, 真可谓玩中学、学中玩。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结合不同年级的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开火车”“找伙伴”“小小送信员”“摘苹果”“拍手对口令”等形式的游戏。例如, 在一年级教学“十以内加减法”时, 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十个手指头屈伸巧算法做一铺垫, 学生感受了十以内的加减是怎么回事, 然后我用了一个小游戏巩固和联系刚才的知识, 这个游戏是:传接数的游戏。我把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 每组五人, 我小声地告诉每一组第一个同学不同的数字, 然后让他们用这个数字加上二, 把得数传给第二个同学, 第二个同学用同样的方法传下去, 第五个同学算后立即举手。看哪一组是最快组, 最快组即为获胜组。然后用同样的游戏再完成减法练习。这样的游戏, 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课堂学习效果明显,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同时这样的游戏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精神与集体观念意识。

二、把探究活动带到课堂, 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把抽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结合在一起。诚然, 数学知识也是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它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学习者。我们的数学课本实际上是一个个数学知识的载体, 它也是一个敞开着文本,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带领学生以各种活动的形式走进这个文本,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培养数学严谨的思维习惯。例如每节课的课前都要求学生去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必须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请你找出教材中没有提供给我们的方法,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进行一次自主探究活动, 他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揣摩, 这为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已经做好了热身, 到了课堂里学生集体的探究才会更有意义、有价值。

例如我在教“圆的周长”时, 先布置课前的独立探究, 把问题或自己的收获带回课堂, 然后再在课堂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制作圆, 测量数据、计算数据、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科学。这样的一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又深刻地理解了圆周率的概念, 同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的探究交流中, 又被计算出圆周率这一长串数字的数学家祖冲之的精神和智慧所折服。在教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这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设计自己所居住小区的平面图。为了画出较为准确的平面图, 学生必须先确定自己要从哪个方位去画, 要画出哪些建筑物, 要目测哪些数据, 这幅图的比例尺怎样确定最合理?诸如此类的问题, 小组内通过探究画出这幅平面图之后, 为了验证自己所画图形是否科学合理, 还要让学生回到小区找到相应的建筑物。这样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在动手、思维、合作的过程中, 把数学问题用文字的形式、图画的形式做一表达, 这样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计算空间几何题、数学应用题培养了想象的能力。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 所谓数学的解答, 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解答, 这既是美的计算、也是美的思维。

三、把数学文艺活动带到课堂, 实现生活与数学的衔接

一提到文艺节目, 人们会立即与语文联系起来, 殊不知, 数学的学习也可以发挥文艺节目的优势。例如在数学课堂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文艺节目:相声《不要丢了我小数点》、课本剧《奇数和偶数》、数学故事会、数学舞蹈《找朋友》等。若数学文艺节目在课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学生会因为这种别开生面的形式大感兴趣, 从而拉近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在教学“圆周率”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布置了家庭作业——搜集数学名人故事。课堂中我开展了数学故事会: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巧算《孙子算经》的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数学定理的故事;陈景润、祖冲之等许许多多的数学家的逸闻趣事。在这一活动中, 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 还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从学生的眼光中我读到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和信心。在教“百分数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办工厂》 (例如:开服装厂的学生要向学生介绍衣服的制作成分, 因为在衣服的标签上要标上各种材料的百分数;开酒厂的学生向大家介绍酒精的含量, 在酒瓶上要标出酒精度数和百分数) 。学生在讲故事和课本剧的表演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接近数学, 了解数学产生的情景,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需求, 然后巧妙、正确地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难题。所以数学文艺节目在课堂中出现, 既活跃了学习氛围, 也开拓了学生的数学视野, 锻炼了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中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 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运用数学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也在活动情境中使学生真实感受数学的内涵, 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才会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摘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二十分钟, 这就决定课堂四十分钟内一定要开展一定的活动, 这样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佳。此外, 数学来自于生活, 它的学科特点又决定了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性。为此, 文章就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探究、文艺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效果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兰雪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 东方出版社, 2005.

上一篇:神经行为学表现下一篇:《怀念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