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教学

2024-07-24

方剂教学(精选十篇)

方剂教学 篇1

关键词:方剂,教学,游戏软件

一、方剂教学游戏软件开发背景

1. 教学游戏软件开发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脑游戏开发是艺术、动画、程序设计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很强交互性的电子娱乐形式。基于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字化游戏教学媒体在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一定的学习知识或考核内容采用合适的方式置于游戏中,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愉悦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能在游戏提供的情境中学到知识,获得问题解决的能力,增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2. 方剂教学游戏软件开发极为迫切。

高职中药专业课程———方剂学课程需要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成、功效、治疗病症,在将来药房工作中,能通过询问病情,分析辨症,指导患者用药,介绍药物功效,简称问病荐药。传统教学中,方剂课以教师讲授、学生理解记忆为主。

3. 方剂教学游戏软件开发的技术保障。

目前,游戏制作已成为学科教师课件制作的一个方向,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可以降低制作的难度,提高制作的效率。所以我们教学团队选择了一款日本游戏制作软件,界面简洁,简易上手,又具有强大功能的可视化游戏制作功能,容易学习和使用,通过一年多紧张、辛勤的工作,确定了游戏的基本模式,开发了方剂教学游戏软件。

二、方剂教学游戏软件的教学目标

作为教学辅助,方剂教学游戏软件的设计思想是:

1. 辅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开发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游戏软件,紧跟教学进度,让学生在趣味和快乐中学习。2. 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水平,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三、方剂教学游戏软件主要内容

根据药店药品经营岗位工作需求与工作程序,通过调查连云港部分药店常见疾病与常用方药,结合课程标准,开发方剂问病荐药任务项目包。运用游戏制作软件将教学任务转化成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

1. 创建背景。

游戏背景是游戏情景氛围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应为教学游戏设置合适的背景。我们在游戏中绘制了草原、海洋、矿山、城镇等学生喜爱的游戏地图虚拟场景,让学生(游戏者、玩家)获得沉浸性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 创建人物。

学习者(玩家)以闯关者身份进入游戏。玩家的名字多与中医药相关,如杏林妙手、在世华佗等。对手为各个关卡的拦截者,以黑衣人、怪兽等形象出现。

3. 创建事件。

事件是游戏制作中最重要的创建元素。和普通游戏一样,教学游戏是基于某事件的,不同于普通游戏软件,它需要具备教学功能。当玩家与黑衣人遭遇后,将面临黑衣人的拦截提问,问题设计基于药房售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症状分析、证型判断、方药应用)展开。玩家回答正确闯关成功,进入下一关。回答错误将降低生命值,面临死亡的危险。

4. 创建档案。

方剂教学游戏软件一大特色是设置了学生成绩的档案管理程序。学生(玩家)可随时将自己的闯关成绩归档保存,学生和教师可以看到闯关的级别。系统根据学生(玩家)闯关中的问题处理表现,生成对玩家分析力、判断力、应用力的等级评定,方便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检测,从而进行教学反馈。

四、方剂教学游戏软件教学辅助的功能优势

1. 形式寓教于乐。

玩是人的天性,在玩乐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方剂教学游戏软件针对中药及相关专业学生精心设计和研发多媒体动画教学游戏。该游戏针对学生爱玩、爱竞争的心理,把学习融入生趣的多媒体动画游戏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游戏闯关中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学、玩、考、评结合,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习的良好辅助。

2. 系统开放创新。

相比较实体化的厂房、工具等教学资源,教学游戏软件的虚拟教学资源具备软件升级、更新服务,开放的系统保障游戏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形式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教学辅助功能。

五、方剂教学游戏软件今后的研究设想

希望在今后的开发中,形式上,软件的画面更加丰富,插入适宜的背景音乐,增强角色与黑衣人战斗时的动画效果,以渲染气氛;程序上,可以更加复杂,比如闯关得到的金钱或者分值可以购买一些装备、物品,提升自身等级;内容上,要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各自专业特点的专科游戏。

参考文献

[1]段凌.教学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与电信,2006(6):74-76.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 篇2

关键词:方剂学; 教学改革

中医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虽然同属中医学的范畴,从培养的目标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中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

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该专业以后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中药和中成药的生产工艺操作、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1 方剂学的教学现状

从教材来看,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方剂学在编写时对证治机理、辨证运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主要侧重于中医临床的应用。

关于药物的现代研究、配伍后的药物效应、现状方剂学实验等方面的叙述几乎没有。

而从培养目标和从业方向的实用性来看,这些知识恰恰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

从教学大纲来看,现有大纲重点是辩证施治。

而中药制药专业的重在药物的配伍、药效、剂量、副作用和现代药理研究。

如果按照现有的大纲教学,会造成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会出现相脱节的情况。

从实验来看,中医药为什么走不向国际市场,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中医药属于“黑箱”操作,没有客观的评价依据。

方剂学实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医药不断提高“含金量”,做到有据可依。

现在高职院校在方剂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普遍落后,有的院校甚至没有方剂实验室。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按照专业需求,进行教学教材的改革:中医与中药制药技术是两个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在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要求上也是不同的。

在学习方剂学课程上,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制定上应注意突出专业和层次,解决目前教学内容单一化、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现行的方剂学教材和大纲都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设计编写的。

就使得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在开设方剂学课程时,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相脱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要求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编写出适合新兴专业使用的教学教材和大纲,适当的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让方剂学与现代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这样才能使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发挥所学到的知识。

方剂学教材中原有的组成、用法、主治、证治机理、方解、运用和医案不变,可加入一些现代研究和制剂方式。

如辛凉解表剂中的银翘散在服用方法上应在原用法的基础上应加上现代研究。

古代的服用方法是散剂,但现代临床多将其共煮为汤剂,在煎药的时间必须减短。

目前银翘散剂型多种多样,有丸剂、片剂、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

这几个制剂其中丸剂和片剂,效果发挥较差,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保存了该方的有效成分,相对而言具有方便、价廉。

新研究: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金花清感方”的基础方。

在进行方剂大纲编写的时候,教学的侧重点可以适当加大现代研究的比重上,这样就能把教材、教学大纲从根本上把两个专业区分开来,新的知识点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中药制药技术的专业性特点。

2.2 根据实践需要,合理调整教学侧重点:方剂的证治机理一直是传统方剂学的教学重点,是中医临床专业的教学重点。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的是制剂,方剂的配伍是教学的核心。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证治机理的教学比重,重点加强配伍是十分必要的。

2.2.1 药物的配伍:药物的配伍主要分析的是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

在以往方剂学的教学中,主要重视透彻分析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较适用于中医专业的教学。

而中药制药技术重在制药,复方在制药过程中广泛运用。

药有七情,药对的配伍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

药对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81对药对,如:当归配白芍,苍术配厚朴等。

并注重药对的现代研究,如黄芪配当归能够触发MCF-7细胞雌激素α受体磷酸化,而单味的黄芪或当归却不能。

2.2.2 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配伍恰当可以改善药剂性能,增强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配伍都是合理的。

在制药过程中如不注意药物的配伍,会使有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物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物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配伍禁忌的讲解,如“十八反”中的甘草忌芫花,现代药理学研究,两者配对使用后,CYP1A2、CYP2E1、CYP3A1/2的酶活性增强。

药物的配伍应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在临床实践中,有利于新的中成药的研发。

2.3 开展实验,让知识变得更直观:民间有“是药三分毒”之说,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病人敏感性过高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有关中成药的毒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如曾经震惊我国的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事假。

方剂学的实验不仅能验证药物的疗效,还能了解药物的毒性反应。

在开设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做实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如“麻黄汤与桂枝汤发汗作用比较”实验,通过对比的形式来找到两个方剂的不同之处;“大承气汤对小白鼠胃肠蠕动作用观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到小鼠的肠子在大承气汤中加速蠕动,说明大承气汤有泻下作用。

方剂教学 篇3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 方剂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23-01利用临床病例进行辅助教学是教学方法的改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该法在方剂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现总结如下。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概念

病例导入的方法是根据“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原理设计”的教学方法,病例导入法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来启发学生去研究有关的基础知识跟临床知识,以达到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案例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1]。该教法着眼于“教”“学”并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2 病例资料的来源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用于讨论的临床病例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经典著作的个案报道、病案集等;二是具有典型性的适和的临床病例等。同时对病例进行分类整理,部分制作成课件以用于教学。

3 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导入新课时,应用病案作为引入,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一般以口述病例为主,当引入的病案有深刻印象或悬念时,便可转入主题,培养学生对理、法、方、药四个环节贯通能力,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某学生8岁,恶寒发热,体温39.5℃,无汗,咳嗽痰白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到门诊治疗。然后切入主题—— “麻黄汤”加减。

(2)教学过程中导入病案,一般以图、文、声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主,邊讲病案边教授理论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例如,在讲述大、小、调胃承气汤三方区别时,介绍一例因误用的典型病例,说明区别三方的临床意义。从而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提高其责任感,培养学生严谨的医疗作风跟严肃的科学态度。

(3)章节结束导入病案。一般提前把病案资料及问题告知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查找资料,分析病例,以方便课堂发言讨论。可以检查学生对章节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补益剂”章节中的补气剂与补血剂如何区分应用,举几例典型病例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启发学生由理论到临床、从临床看理论进行正向和反向思维活动。一般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的引导学生,并通过课堂的讨论达到相互启发,同学可以共同受益的目的。

4 其优势及意义

该教学方法可以强化知识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的开拓所学内容,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有思考性、主动性、整合性的教学特点,特别适用于方剂学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4.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病例教学的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图像、动画、声音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改静态为动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使课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改变知行脱节的现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善于学习跟乐意学习,临床病例讨论的活泼、融洽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好奇、主动、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医学教育除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思考,学习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六味地黄丸,同学一般都会考虑到治疗肾阴不足,老师还要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治疗其它疾病呢?如治疗内分泌失调的疾病,也可通过加减药味就可以扩大治疗范围。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造能。

4.3 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拓展知识面

教师在准备病例时,必须熟悉病例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及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潜心文本,做教材的知音,更要加强知识的储备,扩大知识面,对多种学科做到融合贯通。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5 病例导入法的应用体会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足的地方,病例导入法也不例外,它也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每种教育方法都不能分开,要灵活的加以运用。想有效的运用此教育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病例选择与教学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首先病例的选择必须遵循教学大纲,突出教材重点,与教学目的和内容相适应。选题范围要集中在临床常用方,出自经典著作方能体现配伍理论[2]。其次提供给学生的病案必须具有典型性、可信度高,紧扣主题,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应选出实用性较强、难度适中的典型病例,一般先易后难,巩固已学知识宜难,理解未学知识宜易,避免难度过大,这样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要适时的插入适合的病例,并且对于说明性或引导性临床病例,最好将有关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以提升临床辨治能力,而且这种直观的表达手法,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理解,节约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反馈信息,要及时的调整病例的广度和深度,使之与学生水平相适宜,来保证教学的质量。

6 结语

总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合理穿查着病例导入法,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兴趣学习、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不足。将学习当成一个“设问-质疑-释疑”的过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跟主动性,教育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韦建宝.病例导入式教学在普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医学杂志,2007,10(5):32-34.

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篇4

关键词:方剂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0 引言

方剂学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是十分重要基础课程,并且被公认为是联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与纽带,更是中医临证立、处方与用药的基础和灵魂。因此,关于方剂学课程,它的教学质量是否优质,不仅与本门学科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中医药的兴趣,还会影响到临床课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1 方剂课程的特点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学习是基于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相关学科。所以,对它的学习,不仅是巩固提高前期基础课程,而且使前期课程能有机的融会贯通起来,同时在此基础上而开始了治法的认识和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学习过方剂学相关知识,学生才可全面的认识到辨证施治和中医理法方药,还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了中医学,同时,方剂学又是最早接触的中医治疗学,是学习临床各科的基础。所以,由于方剂学课程具有梁课程特征,以及衔接前后的作用,在中医学教育中更突现了它的重要性及相关性。

2 方剂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教材内容模式陈旧,缺乏实用性

如今的方剂学教材体系,但仍沿袭方剂的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临床适用等编写模式,很多教师基本上按上述模式进行讲解来给学生授课。当学生毕业后面临临床上的工作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开始遇到是患者表现的症状,要求医生通过四诊对患者的外在病证表现资料进行收集,进而四诊合参,归纳出具体的病证;然后确定治则治法;进而根据治则治法来组方用药。事实上这个过程与教师讲授方剂学形式相比,恰好是反的。所以现在的教学模式,当学生在学完方剂课程以后,到临床上以后,却不能准确而熟练的去运用所学的方剂学相关知识,进而很难有效地防治疾病。

2.2 方剂学教师临床经验少,讲授方剂往往缺乏临证支撑

方剂学作为一门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课程,既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诊、中药等基础课作为铺垫,又要涉及临床学科的很多的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方剂学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其一,要求老师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中医专业知识,其二,还要求授课老师有应西医基础与临床知识。所以,作为剂学教师,要求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通过自己的临床来自主组方,这就会形成自己认识,理解和经验,那么在讲到每一首方剂的时候,利用运用方剂的经验,临床学的还是名医家的心得,这样的授课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失效,也会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

2.3 教材内容重知识传授而轻组方能力培养

如今使用的方剂学教材体系侧重于方剂的个性和对方剂有相应的描述,而对组方结构、配伍方法及变化规律的论述却是相当的少且简单,这就形成的情况是,学生临证组方能力的训练相对很少不系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得到的结果是没有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是反而因思维日渐粗疏而变得懒惰甚至僵化。

3 方剂学教学改革的举措分析

3.1 调理论教学,要突出培养配伍与组方能力

首先,讲授方剂数量要大大减少,要对代表方和基本方强调其示范作用。并且,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各门课程的学时相对以前有所下降。所以,这就是要求教师讲授方剂数量要相对的减少,精选一部分历史名方和现代有效方,作为基本方和代表方,进行重点的详细的剖析和精讲。当对基本方或代表方进行系统的精讲以后,要求学生对每一类方剂的组方大法和基本结构系统的掌握下来,慢慢掌握太多的知识点,然后在引导他们遵循辨证立法、据法选方、随证加减的思维规律去自学和理解方剂的加减变化,进而不必要重复教学内容。其次,要充分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的去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尽可能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是精力更加的集中。

3.2 开展病案实训,不断提高临证遣药组方能力

在教学中,将病案引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以采用教师临床处方经验讲述,也可以采用学生典型案例的形式,前一种实际上老师的成功经验得到分享,从而同学对中医方剂治病的信心得到增强,后一种是让同学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开出方剂。然后,教师在做合理的评价,鼓励同学正确的诊疗思路,要使学生明白论与临床的差距在哪里,也就是让学生模拟医生角色,加深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目的是能灵活把握到方剂运用的规律性。

3.3 开展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关于方剂教学的大致方法,通常的是从组成、功用、主治,到方解、运用这一普遍的教学形式,这就导致学生感到无味甚至厌倦,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学习方剂学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加之,方剂学一些内容的特殊性,比如功效、主治、适应证都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只有认真的去验证,方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在理论课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把一些实验课的内容增加,原因是在方剂实验中,向学生展示中医方剂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4 开展网络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Internet上的医学信息资源很多,在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研制方剂学网络系统,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网络系统。这样就使得老师,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展开讨论,交流。而且教师也可非常容易的方便的在网上答疑,发现其中的问题,辅导学生找出难点。同时,在课堂上,还可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发现在教学中并存的一些疑问,二者结合起来,就会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樊巧玲.关于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田[J].中医教育,2000,19(6):37-39.

[2]谢鸣“.方证相关”逻辑命题及其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1.

[3]王洪海,谢鸣.潜在病机在揭示制方原理中的意义[J].中医杂志,2007,23(6):71-73.

方剂教学 篇5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主干和灵魂,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贯彻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和中心指导思想。由于专业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目的的不同,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分化。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开展了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分化工作,兹述如下。方剂学教学大纲分化的必要性

1.1 市场对不同专业和层次人才的需求的变化

由于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由于社会对中医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规格性,要求方剂学的传统教学体系尤其是教学大纲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学大纲也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而制定,使其更适合社会的需求。

1.2 方剂学科本身的分化的要求

方剂学科目前已经事实上分化为理论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和实验方剂学,但是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出现。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应首先对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方剂学大纲进行相应分化,在此基础上,编写新教材,突出方剂学理论体系的继承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大纲的具体要求如下。

(1)理论方剂学:注重经典方剂的理论探讨与挖掘,达到以点代面,拓宽思路的目的。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继承型人才。

(2)实践方剂学:密切结合实践,突出方剂的实用性特点,着重掌握关键药物在方剂组方中的特殊作用或配伍作用。培养能够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临床辨证施治能力的临床型人才。

(3)实验方剂学:突出现代医学与方剂学的学科交叉特点,注重方剂现代研究内容的掌握。培养勇于创新开拓的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的科研型人才。教学大纲分化的指导原则

总的原则应该是突出各个专业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解决目前方剂学教学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首先,注重专业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特色化是解决单一的中医人才的根本途径[1]。近年来我校除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传统专业外,还相继开办了中医护理学、医学美容、养生康复、运动等专业,有些新兴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并非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其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都与传统的中医药各专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方剂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也必然不同。由于现行各版本《方剂学》教材都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设计编写的。这就使得这些新兴专业在开设《方剂学》课程时感到教材的选用存在较大问题。其次,注重层次特点。我校的针灸、美容、康复等专业有本专科层次的差别。专科层次教学更强调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专业保证。而本科或更高层次的中医人才培养更注重理论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提供支撑。教学大纲分化具体实施

3.1 中医学专业

(1)七年制:突出中医高级人才培养的目标,临床、基础和实验并重。①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古方临床新用和中成药处方用药。②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制方理论③实验方剂学:掌握方剂的现代研究概况、参与方剂药效学实验。

(2)五年制:突出基础与临床的临床人才培养目标。①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4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3.2 中药学专业

(1)七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对于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和禁忌的配伍要着重掌握。③实验方剂学:熟悉方剂的现代药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概况,参与中药方剂药效学实验。

(2)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对于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和禁忌要着重掌握。

(3)大专班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6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了解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和禁忌的配伍。

3.3 针灸推拿专业

(1)七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2)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3.4 运动医学

(1)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3.5 非中药医专业(含护理、康复等专业)

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可参照其专业的特点,掌握与熟悉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煎煮、服用方法、用药禁忌、药后调护等方面的知识,使之更符合专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方剂教学 篇6

【摘 要】 目的:将PBL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价结合应用于民族医学的教学,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方法:通过PBL教学实施,制定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以课堂测验、学生自评与互评反馈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PBL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民族医学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结论: PBL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PBL;形成性评价;民族医学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133-02

《民族医药与方剂学》课程是《民族医学》整合课程的一部分,已经开展多年,《民族医药与方剂学》是一门具有广西壮族民族特色的中草药与方剂学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介绍各少数民族民间常用药物知识之经验及精华,以及有关文献及编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与其他中草药与方剂学课程的教材或专著相比较,本教材编写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及实用性的特点[1]。在教学方法上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实施PBL教学法,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及制定评价实施细则,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 PBL教学课程设计

11 授课对象 根据课程进度安排,选择第十三章的内容《固涩药》,将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全科班的学生分成4组,进行PBL教学。

12 实施环节 根据PBL教学法具体实施环节进行。把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病例发给大家(4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病例),在课上进行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讨论结束后,选派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将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每个病例凝练为5个问题),通过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并在课堂上发言,分析解答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本章节内容展开讲解。

13 课程实施 课堂上,以第十三章内容《固涩药》为出发点,固涩药可以固表止汗、敛肺止咳,用于自汗、盗汗、肺虚久咳等症状,引导同学们去了解什么是自汗、盗汗,引起自汗、盗汗及咳嗽的病因有什么?从经典出发,《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经典角色,她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抑郁而终的故事深入人心。那她得了什么病?是否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分别从中医及西医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及所讲述的内容的完整性,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讲解。

2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案

采用PBL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民族医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通过集体讨论,拟定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形成性评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其中形成性评价分为教师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总分100分,评判标准为集体观念20%,学习态度40%,表达能力40%),所有评定成绩平均分作为平时总成绩,评价学生的PBL课程表现。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沟通交流、自信心、语言表达等为主要观测点,由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判,并制定具体给分细则[2]。

3 实施效果

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形成性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性评价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更培养了思考、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90%的同学都认为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快速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能同步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PBL 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模式较为适合民族医学课程教学。

4 思考

《民族医学》这门课程已开设多年,经过整合后,只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设,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大部分学生反映此门课程有较高实用性、民族性,但是中医基础薄弱,对于很多的中医专业术语不够了解,学习起来较吃力,因而兴趣减弱。而采用PBL 教学模式,则是让学生提前去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及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及时反馈,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评价[3]。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评价其学习态度、理念,持续观察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思维模式、分析能力等。而PBL正好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 不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与形成性评价相辅相成。

PBL教学中,学生处于问题中心,由教师一味地灌输变成学生的集体讨论。由学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寻找的答案不一定与教师已构建的答案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意见,最后进行补充和讲解, 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态度、学习策略、表达能力等实施形成性评价。另外,PBL教学完全改变传统教学的备课方法。促使教师提前准备教学内容,事先设计问题,所提问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学科融合但又不能超纲,所提问题既要有代表性,又有一定特殊性,从而激发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其组织能力、倾听意识、平等观念、合作精神、责任感得到提高。

既往学生由于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学生奖学金、毕业就业等主要以此为评价,因而学生习惯于仅注重理论学习,习惯于大课讲授、记笔记、课后复习应考的模式。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4]。采用形成性评价,不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方式。形成性评价实施后,大大降低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成绩的比重,教师就学生PBL教学时的参与积极性、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等进行量化评分,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课,变成自己提出问题,主动讨论,分析问题,抢先发言,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是PBL教学的最显著的优点,也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目的所在。

5 不足之处

由于此次是初步在民族医学教学中采用PBL结合形成性评价的模式,所设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如何建立更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如何更科学严谨地提出问题,需要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教学反馈等信息,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参,李克明,窦锡彬.《民族医药与方剂学》的特点和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3,(3):64-65.

[2] 李谧,邓红梅,冉素娟,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形成性评价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1):1147-1150.

[3] Epstein RM. Assessment in medical education[J].Engl J Med,2007,356(7):10.

[4] 张群霞,郑元义,任建丽,等.PBL 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 15(7):506-507.

方剂教学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级和2011级七年制本硕连读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男生17人, 女生39人, 共56人。设2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 (28人) 为实验组, 2011级七年制本硕连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 (28人) 为对照组, 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方剂学授课全部采用传统授课方式, 理论授课90学时;实验组方剂学授课采用情景模拟训练 (10%学时) +传统授课 (90%学时) 。

情景模拟训练教学内容安排: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制《方剂学》教材, 选择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清胃散、玉女煎、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百合固金汤作为情景模拟训练的内容。

情景模拟训练角色的设定与互换:将28名学生平均分为7组, 每组4人, 分别赋予4个角色。角色一扮演医生, 课下负责小组工作组织与协调, 情景模拟训练时应对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予以症候分析、归纳病机、确立治法、给出方剂名称和药物组成, 并针对方中用药向“实习医生”提出问题;角色二扮演患者, 主要任务是对主诉和现病史进行描述;角色三和角色四均是实习医生, 当医生扮演者提出问题时, 实习医生按顺序依次回答, 对医生为患者开具的方药做解释, 分析该方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

情景模拟训练评价方法:对已完成的上述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对这些方剂组成的记忆情况和辨证选方情况, 并记录成绩, 满分为100分。在学期末,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实施情景模拟训练的效果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方剂组成测试成绩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学生方剂组成测试成绩、辨证选方测试成绩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 。

2.2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见表2)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8份, 回收有效问卷2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从表2可以看出, 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率达到100.00%。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具有提高学习兴趣, 集中课堂注意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 加深对方剂学基本知识的记忆与运用等优点。

3 讨论

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体,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获取知识, 这种教学法形式较为单一, 往往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缺乏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课后不愿意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知识获取模式。为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情景模拟训练, 适应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3]产生于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 通过模拟各种现实场景, 达到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表达沟通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 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侦、法律、商务管理等教学领域[4]。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护理学教学多见。本研究将情景教学引入方剂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该教学法的喜欢与认可比例达到100.00%,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方剂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由于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学习效率和效果则有了明显提高, 因此平时学生难于记忆的方剂组成不再是学习的“瓶颈”, 辨证选方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学生在准备阶段又能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查阅资料, 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证实了情景教学法是适合于方剂学教学的, 但对于该法占用课堂授课学时的比例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施国, 秦竹.方剂学教学方法的体会和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15 (2) :7-8.

[2]史圣华.多种教学方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 34 (4) :452-454.

[3]孙铮, 刘化侠, 柳韦华, 等.护理管理学情景模拟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8 (3) :52-53.

方剂教学 篇8

一、对象

1. 对象。

我们选择本校2008级中西医临床专业 (K050810班) 和 (K050811班) 的学生, 其中K050810班共46人为实验组, 运用病例教学法教学, K050811班共48人为对照组, 运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间均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教学总学时均为74学时, 由同一教师授课, 2个班的前期课程相同, 年龄相近。

2. 教材。

教材选用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1版, 供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 谢鸣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病案选编。

以《方剂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90首重点方剂为主, 精心选编病案, 逐渐积累, 建立内容充实的病案库, 病案的选编是教学效果的关键, 每次课选择的案例, 要符合本次讲授方剂的需求,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 组织病案分析和讨论。

在课前将选定的病案印发给学生, 案例教学就是创设医疗情境, 使学生把课堂当诊室, 把病案当患者真实的病情记录, 学生把自己当医生, 学生分析病案的过程, 就是医生面对患者诊治疾病的过程。对每一个症状的分析, 就是对患者的高度负责, 学生有了责任感,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讨论时, 以学生为主角, 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然后各自提出自己的答案。老师只是提示引导, 必要时, 可作一些说明, 或介绍不同观点, 但不解释具体问题, 对学生的不同诊断、观点、治疗方案、选方用药不急于肯定或否定, 允许各自保留意见, 鼓励继续研究, 寻求最佳方案。最后做好方案评论, 对病案中原则问题如:诊断、鉴别诊断给出明确答案, 并进行分析, 对治疗方案可以评论。一个病案, 可以有多种治疗方案, 有多个方剂可供选择, 应从中优选, 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 可能都是可行的。评论的着重点应当是决策过程是否科学、优化,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3. 对照组。

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运用“灌输式”传统方法进行讲授, 黑板图表演示, 课后背诵方歌。

4. 实验组。

实验病案教学法:病案引导→教师精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具体做法是: (1) 课前准备, 选取病案, 根据病案内容提出思考题, 在上理论课前发给学生。 (2) 上完理论后给学生5~10分钟时间思考、讨论, 做出该病例的病因病机。 (3) 诊断、治疗的分析。 (4) 最后要求学生模拟医生为该病确立治法、开出处方。在学生讨论中, 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并及时纠正一些常见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

1. 考试评估。

《方剂学》理论考试由三个板块构成:方剂组成 (记忆背诵) 占20%, 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占50%, 病案分析与方剂临床运用占30%。考试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的总分、病案分析题分数进行统计学检验 (t检验) 。

2.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 我们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出1份含1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 每个问题设置好、较好、差三个等级的选项, 以了解学生对病案教学方法的评价。

四、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班与对照班《方剂学》考试成绩

结果见表1。

2. 学生评价。

共收回问卷调查表46份, 结果100%学生反映为好或较好病案教学法, 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课程气氛, 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有利于临床运用方剂的能力的培养, 提高综合分配和判断能力, 强化方剂的记忆和实用技能。

3. 分析。

通过对学生进行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分析,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病例教学法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对方剂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具体方剂中穿插病例, 虽然花费了一定时间, 但有利于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小结与体会

病案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思考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从表1中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显示两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而且实验组成绩优秀的 (80分以上) 比例高于对照组, 说明在《方剂学》中使用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学生主动学习, 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在上课之前, 把病案资料发给学生,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中, 学生踊跃发言, 互相争辩;同时, 授课老师则根据讨论进度不断给予肯定、鼓励, 如果偏离方向及时诱导、点拨、启发思路;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 教师现场解答, 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形成了师生互动, 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目前我们本科教育基本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学生们接触临床少、实践少。课堂上案例教学把病案生动地、具体地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接触到了模拟的临床病例, 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临床教学上的不足。与此同时, 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选病案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特征, 并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寓教于乐。这就激发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坚持学习, 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摘要: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采用病案导入法, 制作多媒体病例课件进行方剂学的案例式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 以病案为载体, 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 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 利于《方剂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方剂学学习策略研究 篇9

关键词:方剂学,中医理论,辨证选方

方剂学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 现就个人的学习实践, 谈一些体会, 供中医爱好者参考。

1 以组方、功用、主治为中心内容

组方, 是指每个方剂所用的药物, 是方剂的主体。从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 用“君、臣、佐、使”的组织形式分析如何处方的道理和药物与药物之间配伍运用的意义, 以及剂型、剂量、服用方法等知识, 这是全部方剂学的精华所在。分析组方时, 应首先指明主药是治疗中心;辅助药是为了弥补不足, 或监制毒性副作用, 从而加强主药效用, 以求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这在每个方剂的学习程序上, 是第一个环节, 功用和主治都是方剂中的药物效用决定的。

功用, 是从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中概况出来的, 是整个方剂所用药物的综合效用。它与主治病症的病因病机是针锋相对的, 恰好相当于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方中必有法, 无法不成方”, 从药物组成加以综合分析, 揭示出全方的功用 (或者叫做治法) , 这就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功用介于组成与主治之间, 抓住中间, 就可扣牢两头。

主治, 是指每个方剂所适用的病和证。每个方剂所主治的病症, 都有它一定的症状表现, 如麻黄汤的“无汗而喘”, 桂枝汤的“汗出恶风”, 承气汤的“腹痛便秘”等。抓住这些主要症状, 确定为某一特定的方证, 作为临床选方的标准。不论何病, 由此证即可选用此方, 这是中药辨证施治特有的内容。因此, 在学组成时, 要注意了解每个方剂的主药作用;学主治时, 要明确方证中的主症, 这是临床运用的关键。

2 突出重点基础方与繁用方

如何突出方剂学的重点, 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学方剂学就是要突出药物的配伍关系, 这当然无可非议。个人认为, 每个方剂的重点, 在强调药物配伍的同时, 应该突出主药与主症。而整个方剂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在于基础方与繁用方。

所谓基础方, 是指药味较少, 起源较早, 加减发展较多的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二陈汤等。这样的基础方, 就现行讲义所选的内容看, 大约有三、四十首。每个基础方, 少则有五、六个加减方, 多则有十余个加减方, 就以最少所谓计算, 就有二百余个加减方。因此, 抓住基础方进行学习, 可以以少带多。举例如四物汤, 为治疗血证的基础方。用治血虚证, 有圣愈汤、八珍汤;用治血热证, 有芩连四物汤、知柏四物汤;用治血瘀证, 有桃红四物汤;用治血寒证, 有桂枝四物汤;用以调经安胎止漏, 有艾附暖宫丸、胶艾四物汤, 芎归胶艾汤等。这样抓住一个四物汤, 就可以熟悉温、清、补、泻等各种变化方法, 从而带出九个加减方。

所谓繁用方, 是指药味较多, 适应范围较广, 临床频繁应用的方剂, 如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初学者对这一类繁用方, 总认为比药味少的基础方难记。若用脏腑学说的理论加以概况, 不但可以简化, 且能加深理解。例如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血虚证的代表方, 因肝主藏血, 故用柴胡配当归、芍药、薄荷等以养血舒肝;因肝病易致脾虚, 故用白术、茯苓、煨姜、甘草等以温补脾胃而养肝。繁用方的适用范围广泛, 往往一方能治多种病, 有异病同治的妙处。如龙胆泻肝汤既可用治上焦肝火旺所致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 又可用治下焦湿热所致的淋浊、遗精、妇女带下, 以及悬痈、囊肿、阴痒臊臭诸症。总结起来, 可以用上清肝火、下情湿热加以概况。

3 区别同类方的共性和特性

在同一类方剂中, 有的功用相同, 有的用药相近, 既有他们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特性, 相互进行比较, 区别他们的异同, 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 麻黄汤与桂枝汤都是辛温解表的方剂, 适用于表寒证, 这是二方的共性。虽然二方都有桂枝、甘草, 但由于配伍不同, 功用也就各异, 所治证候有虚、实之分。前者配以麻黄、杏仁, 能发汗宣肺, 故用治无汗而喘的表实证;后者配以芍药, 能调和营卫, 常用治汗出恶风的表虚证。从二方的主药看, 一宣肺气, 一温心阳, 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二方各自的特性。

再如五苓散与猪苓汤, 主要药物与总的功效是相同的, 由于佐使药的配伍不同, 主治证候就不一样。二方都用茯苓、猪苓、泽泻, 都有利小便的作用。前者配以桂枝、白术, 以温利法, 适用于小便不利、渴饮水逆之证, 并能健脾以止泻;后者配以滑石、阿胶, 以清利法, 适用于小便不利、烦热渴饮之证, 且能养血以止血。前者方名五苓, 意在五药并重;后者可以看出里热伤阴而有出血者, 桂枝非所宜也。诸如此类的方剂是不少的, 如真武汤与附子汤、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大小柴胡汤、三个承气汤等等, 都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4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在方剂学习过程中, 常有学到后头、忘了前头的实际问题。采用贯穿前后的方式, 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应以后面方联系前面方为原则。如上述小建中汤与桂枝汤采用比较的方式, 也算是一种联系方法。联系的形式, 可以多样化, 如后面学的方剂中, 有前面学过的基础方, 必然要彼此联系。以布袋丸为例, 它有四君子汤的基础, 配以清肝杀虫药, 用治疳积兼脾虚证候。可以自我提问的方式, 自己进行分析, 这样, 可以培养自学, 加强记忆, 巩固已学的知识。

还有一种常见病症的辨证选方形式,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也是可取的。一般方剂讲义, 大多将收涩剂列于最后几章, 给加强联系带来便利。如学固精止遗这一节时, 先掌握遗精一症有虚、实之分, 实证多属相火旺, 宜选用龙胆泻肝汤、封髓丹、大补阴丸等方, 以泻火为主;虚证多数肾亏, 宜选用精锁固经丸、水陆二仙丹、桑螵蛸散等方, 以补肾收涩为主。其它如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崩止带各节, 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把前面学过的方剂, 以治法为纲, 结合辨证, 共同串起来, 既可以加深对辨证选方的理解, 又可以向后期临床各科引进。

5“三查”与“两结合”的学习方法

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方书很多, 内容丰富。为了对本学科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常常可以用“三查”、“两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查”就是查原始文献, 查历代演变, 查近年临床与科研的新进展。例如肾气丸是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用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的方剂, 可以治痰饮、脚气、消渴、妇人转胞等病症;后世作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地黄丸是宋代钱乙用治小儿心门不和的方剂, 因小儿为纯阳之体, 只需补肾养阴, 故从肾气丸中减去桂枝、附子, 后世常作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明代赵献可倡肾阳肾阴学说, 特别推崇二方。张景岳进一步在二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左归丸、右归丸。后人从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变化出气味都气丸、八仙长寿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等许多同类方。近代研究证实地黄丸在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两结合”就是分析药物组成与药理学结合, 分析主要病症与病理学结合。某些方剂的解释历代医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对仙方活命饮的药物分析, 汪昂以金银花为君药, 罗东逸、张秉成则以穿山甲、皂角刺为首, 王肯堂、王旭高则以白芷为君。五家之论, 究竟以何为准?从药理和病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疮疡痈疽的病因在于邪火热毒, 当以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 故后人多宗汪氏之说。根据《内经》“营气不从, 乃生痈肿”的病理观点, 则穿山甲、皂角刺的活血攻坚作用也是重要的。单用清热解毒药, 不用活血攻坚药, 消散效用没有这么迅速。从疮疡初期有表证上看, 用白芷祛风解毒, 消肿止痛, 是一种必要的配合方法。如此反复推敲, 对理解方剂组成和主治大有裨益。

有关方剂学的科研资料, 大约有三: (1) 疗效的总结, 这一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2) 扩充应用于剂型改良, 都有新的进展。 (3) 复方研究, 从药理、病理方面探讨组方配伍的原理, 这是一个新课题, 正在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这些都是发扬提高的新内容, 应该随时积累, 及时了解。

参考文献

[1]雷载权, 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

[3]李庆业, 等.方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论方剂的学习方法 篇10

方与法的关系是什么?现代人讲的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 而古人所谓的方法是两个词, 方是方剂, 法是治法。它们的关系是, 从历史产生的角度来看是先有方后有法, 即方是实践, 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理论。从临床来看是先有法, 后有方。即我们在前人总结的理论基础上指导组方。我们仍然以麻黄汤为例, 临床上病人先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的这些风寒表实证的症状, 我们才辨证为风寒表实证, 之后才开始确立治法:发汗解表、宣肺止咳, 后面才根据治法选药组方, 这才有了麻黄汤, 该法是否有效只有通过方剂来验证。所以我总结为十六字:“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以方证法。”只有明确了方与法的关系, 才能有助于后面各论里方剂的学习理解。

怎么组方?组方之前是要辩证选药的, 这就需要有中医学基础知识和中药学知识作指导。所以, 组方之前, 同学们还要将中医学基础和中药学这两本书放在桌上, 以便随手翻阅。举个例子:比如在学麻黄汤时怎样去理解风寒表实证?如果没有之前中基所学的有关寒邪的致病特点, 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个症状。就是六淫致病特点当中提到的: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寒性收引、凝滞。所以在感受风寒后, 卫表阳气被郁, 腠理闭合, 所以病人恶寒, 阳气郁而化热, 所以发热, 寒邪收引, 经脉不舒, 气血不畅, 所以头身疼痛, 病人腠理闭合故而无汗, 肺在体合皮毛, 受寒邪收引, 导致肺失宣降, 所以有喘咳等等。

组方原则是什么?很简单。古人用道家思想理解原则是:君、臣、佐、使。什么意思?君药如同一国之君, 只解决主要的问题, 放在方中就是只针对主要症状起治病效果。臣药如同有一定级别的大臣, 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又可以自己独当一面解决一些问题, 在方剂中臣药就是辅助君药对主证起治疗作用或可直接针对兼证起治疗作用。佐药有佐制、佐助和反佐三层含义, 使药也有两层含义, 就不一一解释了。

为什么变方?方剂学教学任务、目的提到, 要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 掌握方剂的组成、配伍、方与法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并且提出, 方之精在于变也!我们知道中医看病往往是一人对一方, 很少有多人用一方的情况, 所以就有变方的出现, 为什么变?由于我们学习的方剂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经方验方, 但是中医讲究三因原则, 一个方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针对当时的人、当时的病情所开出的, 而现在处方是医生基于临床辨证立法与古方相似的基础之上针对现在的环境、现在的人和现在的病情开出的。地理环境不同、个人体质、年龄大小、性别、季节等都不相同, 所以要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以求治法组方能达到与病人的病情完全吻合, 才能起到较确切的治疗效果。

掌握了以上基础知识, 后面方剂的学习、理解与背诵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对于单个方剂怎么学呢?对于单个方剂, 一般要求记住组成、功用、主治证及辨证要点, 有的要记住配伍特点和有些药物在方中的配伍意义。看似很多, 实际上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比如大承气汤, 主治阳明腑实重证, 热结旁流证及由里热实证引起的热厥、痉病、发狂。病因是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 那治法肯定用寒凉泻下药来峻下, 首选要就是大黄, 又因为燥屎内结, 所以用芒硝来软坚润燥帮助大黄泻下, 脘腹胀满疼痛, 所以用厚朴、枳实来理气除胀满。就组成大承气汤。另外, 组方不好记怎么办?我们书上每首方都有方歌, 但内容太多, 难记, 那可以用谐音组一句话, 比如刚讲的麻黄汤和大承气汤, 分别可以记为:干妈贵姓?皇后只是笑!但前提是对方的主治很了解, 否则可能对不上药或记错药。比如把大承气汤的黄错记为黄芩、黄连或黄柏, 又或者错记为黄芪或者别的带黄的中药, 那就全错了!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时, 有些症状同学们根本不理解只是一味只死记硬背很难完全掌握, 所以就要多联系实际。比如说血虚症状, 首先血液是红色的, 而我们亚洲人都发黄, 缺血的病人面色一般都是萎黄的, 眼睑也泛白, 唇爪甲色淡, 女性还可能有经少或闭经现象。但是不能讲哪个方子就都往自己身上联想, 我以前就这样, 老师讲血虚, 我看看自己感觉血虚, 讲到气虚, 我就以为自己也气虚。课后到药店买了不少中成药, 但后来都扔到了。所以不能只靠某一点现象就断定自己生病了。

最后一点, 在学习中往往有许多的方剂在组成或症状上非常相似, 稍不留意就记混了。所以针对这类方剂课后一般都有类方鉴别, 把类似的方剂从组成、功用、主治等进行区别, 以便于初学者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如:麻黄汤与桂枝汤、银翘散与桑菊饮、败毒散与参苏饮、三承气汤的区别、清胃散与玉女煎、四逆散、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的区别、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大小柴胡汤的区别、四君子汤与理中丸......诸如此类这里就不再多说, 总之, 从相同到不同注意区分, 加强记忆。

上一篇:无源光网络技术下一篇: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