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方法

2024-08-30

实现方法(精选十篇)

实现方法 篇1

关键词:语音分组,音频矩阵,VoIP,DSP

在许多涉及语音通信[1]的设计中,都涉及到语音分组问题。根据使用需要,有多种分组的情况。有些只需控制单个线路的通断,有些复杂设计则需要对语音进行任意的组合。这里结合用过的方法,总结了三种实现方式,一是采用电子开关控制音频的通断;二是采用音频矩阵设计语音分组;三是采用Vo IP技术达到任意组网的效果。

1 设计方案

1.1 电子开关

语音通话分组简单,数量少的情况下可使用电子开关进行控制。由单片机根据设计控制电子开关的动作,达到切断和接通音频电路的效果。例如在音频线路中接入继电器,通过单片机信号,控制继电器的通断,达到随时控制语音通话的目的,而且还可分别控制,达到只能听,不能说或只能说,不能听等不同的分组效果,简单易行。

1.2 音频矩阵

使用分离元器件不但带来视音频信道间隔度低,话扰较大,而且带来各信道一致性差,开关动作时间长,信号损失较大,线路复杂等缺点,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2]。MAXIM公司的8×8视音频开关交叉点阵芯片,视音频矩阵开关,以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便于扩展。

在视音频8×8矩阵开关中,系统可提供不多于8路输出信号中的每一路都能够任意选中不多于8路输入信号中的任一路,MAX456[3]是一个单片CMOS,其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元件数量,制版空间和成本,同时在信道隔离度和话扰方面达到最佳效果。MAX456允许片内8路视音频信号可以接到任意一路或所有的输出通道上,64个T型开关组成8×8矩阵的形式,其芯片内部的各开关的通断完全由地址和数据信号控制。

语音矩阵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在整个矩阵开关系统中,单片机采用8031,程序存储器选用E2PROM 2817A,兼做数据存储器用,保存记忆每次开关机状态,达到减少一片RAM或ROM的效果,可编程并行接口电路采用的是8155等,用作键盘,显示的并行接口。8×8视音频开关点阵上面介绍的MAX456,并在输出配接4个视音频放大器MAX457,进行视音频信号幅度播出调整。视音频信号直接输入到MAX456,从MAX456输出的信号送到MAX457进行调整,成为标准的视音频输出信号源。

1.3 Vo IPVo IP[4,5,6]

Vo IP[4,5,6](Voice over IP)是把语音数据集成在IP传输协议中,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语音传输的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TCP/IP标准打包,经过网络把数据包发送到接收地,接收端把这些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缩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互联网传送语音的目的,如图2所示。

通常的IP分组语音通信解决方案是采用1块MCU芯片作为系统主控CPU,DSP芯片进行语音信号处理、压缩编解码,再用CODEC、以太网接口和存储器等构成外围电路[7,8,9]。

TMS320C5000系列DSP芯片中C54X是16位定点DSP,适应远程通信等实时嵌入式应用的需要。C54X具有高度的操作灵活性和运行速度。其结构采用改进的哈佛结构(1组程序存储器总线,3组数据存储器总线,4组地址总线),具有专用硬件逻辑的CPU,片内存储器,片内外设,以及一个效率很高的指令集。该处理器完全能够满足IP通信系统集中的语音数据处理功能和以太网传输功能的要求。系统中的协处理器采用8位微控制器W78E54,主要用于音频接口控制以及用户接口信息处理。它和DSP之间采用主从方式连接,两者通过HPI接口进行通信。

音频接口模块负责将录音送入A/D,进行模数转换,使之成为数字信号,在C5402[10]内进行压缩编码;以及将C5402解压缩后的音频数据送入D/A,进行数模转换,并将滤波后的模拟信号播放出来。在该设计中,采用可以与DSP直接接口的串行AD芯片TLV320AIC32作为A/D,D/A转换芯片。TLV320AIC32主时钟为12 MHz,通过SPI接口与W78E54通信,用来传输控制数据,对CO-DEC进行必要的配置,与C5402的MCBSP0进行串口数据收发。

网络接口模块负责处理有关以太网数据帧的发生和接收,包括曼彻斯特编码、冲突检测、帧头的产生和检测、CRC校验码的生成和验证以及数据重发等。采用以太网芯片PTL8019AS,该芯片广泛用于10M的ISA总线接口。

该设计中DSP采用查询方式和RTL8019AS进行通信。RTL8019AS工作在跳线方式,当系统上电复位后,在RSTDRV下降沿,RTL8091AS读入各个跳线引脚的状态,写入到系统配置寄存器中,作为系统默认的初始配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网络作为分组语音的网路基础设施的条件正逐步成熟,分组语音将会拥有强大的市场需求。

2 结论

本文从原理到设计介绍了三种实现语音控制的方法,从最简单的控制通断,到复杂的矩阵分组,再到网络层面的任意组网,使用的方法越来越复杂,但实现的语言分组越来越灵活多变,基本完成小范围内的各种语音分组控制。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分组语音通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 肖建荣,胡剑凌,张玫.基于UDP的网络音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声技术,2004(5):55-57.

[3] Maxim公司.Maxim公司产品手册数据[M].圣何塞:Maxim公司,1992.

[4] 中国通信协会.IP网络电话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5] 陈黄海,李琥,诸鸿文.分组语音通信技术[J].通信技术,2000,33(4):71-75.

[6] 袁占亭,张秋余,孙为.基于VoIP的电话终端设备的研究与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3,9(9):86-89.

[7] 刘兵,徐家恺,刘阳.双DSP实现IP分组语音通信[J].微型机与应用,2004,23(8):28-30.

[8] 朱晓东,武蓓,邓峰,等.基于单DSP的VoIP模拟电话适配器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7,33(5):220-222.

[9] 洪斌,王利霞,张红岭,等.基于ARM和DSP的VoIP网关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08,41(8):173-175.

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方法 篇2

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方法

组织的战略或战术目标确定之后,令领导者十分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目标”。

实现目标的方法,各式各样,但近来常见的无非是包产到户式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以及罗马军团式的严密的过程控制两种。前者由于目标分解和绩效测评的技术困难,过度注重结果忽视执行过程的偏向,以及奖励个人绩效对团队精神的冲击等负面因素,使其实际应用效果备受质疑。后者由于市场的多变,多品种小批量,以致大规模定制方式的产生,使得相对固定、严密控制的“作战阵列”无法保持,而变得无所适从。

人们突然发现,如何实现组织目标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人们先是从过程控制走向结果管理。现在,不得不又从结果管理走向过程管理。

如今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过程监督和控制,它是一个四环节的人性化管理过程:有序化-目的化-自动化-合理化。领导者将可以使用如下的具体方法实现组织的战略或战术目标。方法分述如下:

有序化

组织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组织本身的有序结构形成了它的特有功能。要实现组织目标,首先必须调整组织使它具备达成组织目标的结构和功能,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组织秩序。通俗地比方说狼群今日的目标是扑获足够维持整个狼群填饱肚子的猎物。面对眼前的羊群,以及开阔的地形,狼王必须把狼分成两分队,一队负责围堵驱赶羊群,另一队负责阻杀猎物。而且,两小队狼都需要有勇猛智慧的领头狼来当队长。总之,确定了狼王和服从于它,能胜任各自任务的狼队长,就形成了狼群的一种结构,一种秩序,它就有了完成捕获猎物的组织功能。

因此,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整出适于实现目标组织结构,选择能够胜任各部门任务领导骨干;领导者与各部门的领导骨干构成一个团队,有能力达成任务的团队;而每个部门也形成这样的团队;团队间的相互关系也调整好,形成有序的组织结构。

组织秩序的针对性调整,形成了达成具体目标的组织基础。

正如刘邦为完成统一天下的历史任务,必先拜韩信为大将,用萧何为丞相,尊张良为军师,把达成目标所必需使用的人才安顿好,整理出一个适宜的组织结构、一种有用的秩序来。依托于这个领导团队和相应的组织结构的高功能,刘邦才可能完成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

目的化

适用的组织秩序构成之后,领导者还必须促使领导团队的每一分子,组织的各个部分,具体明确各自的突击方向和具体目的。把它们之间的努力协调起来。比如狼群的一个分队必须先负责将羊群驱赶入另一队阻杀猎物的地区,另一分队必须负责及时、准确地捕杀数头羊。任务明确、目的明确、配合协同方式明确。然后狼群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并不等同于所谓的目标分解,把尽可能数量化的目标层层分解,直到个人,以后据此考核其结果,最终将结果与报酬挂钩。这种目的化,是一个动态的规划、指挥、协调的过程。而不是包产到户式的的硬性分派工作指标,预设考核标准、报酬标准的管理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部门、个人追求的是出色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促成组织整体目标。成员从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事业性的满足和水涨船高式的利益满足。这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不同,直接追求的不是以完成各自预定的目标,从而获其各自的利益。更也不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自生自灭式的松散管理。领导者关注的重点在过程,在于调动组织的整体力量支持各个部门以致个人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以达成整体目标为唯一目的。并非以个人绩效考核来胁迫下属拼命工作。与过去的过程管理不同,以前关注的是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现今的过程控制,关注的是过程中对下属的支持、创造完成任务的环境条件以及整体协调。正如刘邦为达成统一天下的总目标,调动整体的力量,支持韩信的征战,支持萧何的理财,支持张良的谋划,协调发展,全体一个总目标:统一天下。而不是给韩信分派杀敌几个,萧何敛财若干,张良出谋几个的分解“目标”,而年年进行“绩效考核”,以确定每人的奖金数和年薪几何。显而易见,韩信杀敌如麻,萧何敛财如山,张良出谋如海,这些分目标达到了,刘邦未必就能统一天下。有时适得其反。

自动化

在这个过程中,部门、个人追求出色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需要动力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自我实现的一致性当然是一种动力。但这不是全部。

游戏玩家有一个说法:“不计分的游戏没人玩!”也就是说,玩对了,做好了,按游戏规则,会马上给“计分”。也就是立即加分以资鼓励。这是一种及时的激励。有了及时的激励,玩的人越玩越起劲。如果不加分,或者不及时加分,到了年底才来一次目标总盘点、绩效总考核,算总账,黄花菜都凉了,这游戏还有人玩吗?

同样的道理,人们在追求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用各种形式加以激励,也会起不来劲。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理论上说是可以用所谓的“目标激励”极大地促进员工各自为战,其实不然,所谓的目标激励,就像游戏不及时加分,等到日后才算总账,一起进行麻烦又不切实际的“绩效考核”,并与报酬挂钩来进行

激励,这游戏除了烦躁的不满、不公的愤怒之外还能有实际的激励作用吗?人们冷漠,不想和领导者一起玩这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游戏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在自我实现的事业心鼓动下奋起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在完成每一哪怕是微小的角色任务时,及时受到上司、同事和组织的鼓励,人们也会越玩越起劲。这就是我们希望的进入自动化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的理想状态。如狼群在集体捕猎中所表现的那样,配合默契,自动自觉,实现狼群生存方式的极大竞争力——它比独自为战,勇猛无比的老虎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这里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人们有能力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二是各层领导者懂得如何及时激励员工,组织具备激励机制。

这就是上级领导者的事情了:其一,及时教导、培养下属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的本事;其二及时教导、培养下一层领导者鼓动事业心和及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激励的本事。没有玩游戏和维持游戏规则的两重本事,这游戏仍然玩不下去。作为领导者,不要跷起二郎腿,说什么“我只管结果,不管过程”。不管过程的自动化,您的结果就要泡汤!到时可不要说是“员工素质太低”,推得一干二净。推虽然推了,市场的生存竞争仍然要叫你走路的,你还能凭什么当领导呢?!合理化

在人们自动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一切为实现组织总目标的协同努力之下,组织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终于达成。在达成组织目标中,领导者和员工都会发现,有的本领和战术很有用,有的相互配合很成功。相反,有的本领和战术不管用,有的相互配合不佳,令人遗憾。有用的、成功的就是合理的,没用的、不成功的就是不合理的。一个目标达成,下一个目标出现。人们总希望做得更好,因此达成目标的方法需要合理化:去除不合理的,发扬合理的。这个过程需要领导者尽领导之责。

其一,在达成目标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与下属沟通,发现合理的因素,加以鼓励、奖励,扩展合理因素。同时,发现不合理的因素,加以阻止、惩罚,消除不合理因素。通过必要的奖惩阻止不好的行为习惯,促成好的行为习惯。

其二,在达成组织目标的终结阶段,领导者更要具有前瞻性,为实现下一个组织目标而完善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为此,需要组织专家和大众的两种评价,并参考评价做出决策,调整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同时,发现各层领导者和员工在达成组织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潜力、以及各自的能力倾向和特殊本领,以便在下一轮有序化中更合理地发挥这些人力资源的作用。评价的目的,不是据以确定薪酬或职位晋升,而是据以进行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合理化。人员的薪酬和晋升,根据的是本人的可用的能力、本事,以及发展潜能,还有市场同类人员的稀缺性,以及团队角色对人员能力倾向的要求。而不是考核的绩效的高低。如果以投入的球数决定篮球队队员工资的高低和队长的人选,一个篮球队就会分裂成许多只有一个人的小“球队”,球队自己的队员会自己互相抢球,各自行动,各投各的,而不愿互相配合。篮球赛也就可以改成乒乓球单打了。当今的中国人乒乓球了得,篮球、足球总不行,个中奥妙如何?其理相通,实在值得玩味。管

理的规则,必然影响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则值得关注。否则,合理化,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完善,组织生存能力、竞争力的提高都会成为空谈。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实用价值评价和绩效考核不是一回事。前者有助于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合理化,改善组织自身达成目标的功能。而后者则相反,有碍于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改善,破坏组织本身达成目标的功能。前者针对整个组织和领导者进行评价,是一种方式行为;后者针对下属进行考核,是一种对下属施加压力的行为。前者采用专家评价、工作晤谈、合理化建议的形式进行,后者以上司检查下属的工作,组织考评的方式进行。比如麦当劳为维持各分店服务质量的高度一致性,很好地应用了评价手段,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分店进行规范化的评价,很有效地保持了各分店服务质量的一致性,改善了整个企业的服务功能。

评价客观评估人和方法的实用价值,并据以将使用的人才安置于适合的职位上,采用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来达成目标。比如对韩信担任将帅的能力评价,使刘邦据以拜韩信为元帅。对诸葛亮参谋能力的评价,导致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等等。这都极大地改善了组织的功能。

而绩效考核测评、估算可以归在某个下属名下的工作结果的累积数量。并据以将考核结果好的属下晋升到较高的职位上,同时还给与相应的高报酬。这有点像按杀敌斩首数封官,如果让管理能力不佳的“有功之士”任管理职务,就会极大地削弱组织的管理能力,破坏组织功能。对此,韩非子指出:“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两首者爵两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韩非子·定法》)在秦帝国短短的15年中,这种以军功封官的制度,造成了吏治的混乱,加速了秦帝国的崩溃。如果组织仅仅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提拔用人,也会造成能力与职位不相称的混乱局面,破坏合理化过程。以绩效计,韩信无绩效,不可晋升为元帅,不可给高薪酬;以绩效计,诸葛亮也无绩效,不可任军师,不可给高薪酬。如此,刘邦无以改善自己的组织功能,刘备也无以改善自己的组织功能,大功何以告成?以此推之,生产企业中处于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工,他们直接产生绩效,若以绩效论迁升和薪资,不久之后,他们的职位最高、薪资最丰。而总经理从不直接产生绩效,当有自知之明,退而让之,以遵守自己订立的规矩——以绩效晋升、以绩效计薪资。如此绩效考核悖论,您以为如何?坚持还是放弃?

然而,又产生了另一个困惑的问题,自古闻“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为何强调以评价调整组织任用人才,而否定凭绩效考核调整组织任用人才?诚然“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但其根本是宰相猛将的成长得益于他们长期的实践磨练。并非行伍杀敌斩首数或考核之“政绩”使然。宰相、猛将的成长提拔依据的仍然是对他们在磨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才干和发展潜力的评价。清朝后期,清军的腐败也表现在没有懂得现代战争的将帅。北洋海军的许多军官勇敢有余,却多是行伍出身的陆军将领,难以指挥海战。他们依靠军功被提拔,却不具备海军军官所必需的特殊能力、素质和潜力。这种不依靠实用

价值评价提拔任用的军官对现代海战不甚了了,与完全按西方模式组织和训练的日军对垒,就难于取胜了。

实现“阳光教育”的方法 篇3

當前,一些学生存在厌学情绪,不喜读书学习,还常出现打架、闹事、旷课种种违纪行为,而班主任苦口婆心的说教被孩子们应付性地点头,行为上照旧……孙子曰:“攻心为上。” 应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教育者需要反思一下:怎样的教育才是更为有效的教育,学生的心灵真正需要什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答案:“安全感”“被尊重”“归属与爱”“自我价值实现”便是孩子需要的“心灵阳光”。因此,班主任可以从爱心教育、赏识教育、榜样教育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阳光教育”。

一、“春到人间草木知”——爱心育人

“阳光教育”需要班主班以爱心育人。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关爱能让学生感到温暖与安全,能满足学生内心关于“安全的需求”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想要赢得学生的心,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关心他们,从细微处关怀他们,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来感化学生,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爱心育人,推心置腹以尊重。学生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和尊严。班主任依仗身份的权威而傲慢地发号施令,甚至于动辄以强制、威胁的口吻要求学生,必然会遭致学生的反感和抗拒。即使表面服从了,也会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压服的威信是一种虚假的威信。”只有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推心置腹、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公平、合理安排处理班级事务,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爱心育人,理解支持为益友。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真诚与学生交朋友,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大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帮助。班主任可以通过扮演朋友角色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一旦学生把老师当朋友,就会信任老师,主动撤除对老师的心理防线,向老师吐露心声,使班主任工作能对症下药而获成效。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慧眼识人

“阳光教育”需要班主任慧眼识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会发光的金子,教育者应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对教育有这样的启示:“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既然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如此大的推动力,班主任就要慧眼识人,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与潜能。

慧眼识人,是一种充分关注学生优点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优点,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接纳,让孩子获得“安全感”、感受到“爱和归属”感,还激发了他“自我价值实现”的学习动机。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时刻关注学生优点,不过分看重学生的智力和成绩,而去赏识他的努力、长处,然后不断地去予以肯定和强化。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许的“阳光”,才能充分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

慧眼识人,是一种不过分关注学生缺点的教育。因为有时过度放大缺点,反而会强化错误行为的出现。优点与不足,就像太极 “八卦图”,白色部份代表优点,黑色部分代表缺点。教育者拼命地想把孩子“黑色”的部份减少,不断地予以打击、压制,可结果常常是费神费力,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去鼓励、放大孩子“白色”的部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黑色的部分自然就削弱下去了。与其让学生去痛苦地纠正缺点,师生彼此都吃力不讨好,还不如让学生快乐地去放大他们的优点。

三、“向阳花木易为春”——以身正人

“阳光教育”需要班主任以身正人,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对爱心育人、慧眼识人的班主任,乐于与之亲近和向其学习。而身教胜于言传,所以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绝不能只是进行“言教”,更重要的是要做出表率,进行“身教”。正如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高为师”,做一个智慧善学的班主任。新时期的班主任,不但要以丰厚的学识去征服学生,而且要做好纷繁的班级管理工作,必须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首先,在书本中学,广泛学习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管理方法;其次,向同行去学,经常向管理有方、成效卓著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再次,在工作中学,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需求。

“身正为范”,做一个以身作则的班主任。良好的表率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典范。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首先要做学生的榜样,在教学和日常活动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班主任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所以必须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做出良好表率。

新时期的班主作,当以爱心关怀学生、用慧眼赏识学生,用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自尊、自信、自强地学习、成长。这样的“阳光教育”,才能迎来班级里的满堂春色!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芙蓉小学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

网络流管理实现方法 篇4

一、网络流

1. 流的基本概念。

要了解流管理,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流。一个直观的描述是, 假设由一台计算机上的某一个网络应用发起的计算机的网络连接 (如TCP连接) , 那么从这个网络连接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所有数据包可以看作是一个流。每个流当中都包含了一个七元组信息, 即源、目的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服务类型以及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这些就是客户和应用的“身份证”。

在没有流的概念之前, 人们把网络上的数据流量看作一个个孤立的IP数据包, 实际上是从OSI模型的第三层 (网络层) 分析数据流量。在明确了流的概念之后, 数据流量就被看作是由许多的流构成, 从OSI模型的第四层 (链接层) 来分析数据流量。每个流都有自己的来源和目的, 有自己的协议特征———端口号, 有自己的发起时间和结束时间。从流的角度来看数据流量, 就能够把握住数据流量由哪个IP发起、到达哪个IP、是什么应用类型、有多少数据量、发生的时间等等。错综复杂的数据流就有了脉络可寻。

2. 网络流管理的产生。

在信息通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同时, 人们对通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从而对网络的优化运行和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宽拥塞、应用性能低下、网络不稳定、异常流量、网络攻击所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带来大量的投诉, 更会对用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 无论是运营商、政府和企业, 都无法承受网络或服务瘫痪所带来的沉重打击。流管理已经成为网络管理中继设备管理、链路管理之后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

传统网络管理包括五个部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账户管理、故障管理。从管理员的日常工作而言, 基本上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设备管理, 包括设备的配置、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二是网络链路的管理, 包括链路的通和断状况、带宽利用率、路由配置等。以上两方面对于网络拓扑而言, 包含了网络的节点和链路, 涵盖了网络管理的范畴。通常, 网络管理员使用网络管理系统来完成这两项工作。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种新兴科技的出现除了带来正面效应同时也带来某种负面效应。正如“矛”和“盾”一样, 往往是互相制约又相互依存的, 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直线性。科技自身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 也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因为, 计算机的智能无论是多么强大, 毕竟是来源于作为始发因素的人的智力, 机器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模拟思维, 它是由初始的人的思维所赋予的, 再聪明的机器人, 也仅仅体现了人的聪明。如果处理得好, 善于利用这种矛盾制衡机制, 它就会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全网络流管理

流管理就是对网络中的数据流进行监控、分析和统计, 以达到网络的优化运行和安全运行。

1. 全网络流管理的作用。通过对流的监控和分析, 管理员能够进行以下管理工作:

(1) 了解网络带宽是由哪些用户或哪些应用占用的, 从而为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制定合适的策略;

(2) 通过对日常流量的统计, 能够了解网络资源使用的常态, 即“基线”。从而在发生异常流量时能够进行有效确认;

(3) 在发生异常流量时, 也能快速了解到是从网络的什么部位、由哪个IP发起的, 从而及早地进行定位。

因此, 进行流管理, 尤其是全网的流管理, 成为网络管理的重要工作, 也是网络优化运行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2. 流管理基础技术。

像网络管理要依据SNMP协议一样, 流管理的技术管理基础来源于流统计技术。目前主流的流统计技术是Cisco提出的Net Flow,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网络的性能管理和流量计费。1996年Cisco提出了Net Flow的第一个版本, 目前常用的版本包括1、5、7、8、9。其中, 版本5和7是最普遍的版本, 而版本9具有特别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目前,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 流管理主要有三种形式:

(1) 网络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或其他网络设备) 对每个流的信息进行提取, 按照一定格式进行统计, 并以Net Flow数据格式输出;

(2) Net Flow收集器收集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Net Flow数据。一条Net Flow记录包含了一个流的源, 目的IP地址、协议、端口号、包数量、路由器接口等丰富的信息;

(3) 作为一条Net Flow记录, 将被输出到Net Flow分析器中, 用以完成流的监视分析和统计, 并进行进一步的监视分析和统计。

我们可以通过Net Flow得到网络中每个流的详细而丰富的信息, 依据这些信息就可以进行全网的流管理。实际网管中, 由于Net Flow收集器的功能较简单, 通常由Net Flow分析器实现, 以简化网络和管理员的管理工作。

三、流管理的实现方法

网络管理员依据Net Flow提供的流信息, 可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和优化管理。然而Net Flow提供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对应每个流都会有一个Net Flow记录, 面对这么多的记录, 如何能够得出管理员所需要的信息呢?笔者认为需要遵循以下方法。

1. 建立基线。

网管人员应掌握网络流量模式, 包括各种应用、各用户所占用的网络资源数量及比例, 网络内部数据流由什么应用产生, 从哪里到哪里, 数据量有多大, 网络数据量在每月、每周或每日的时间分布等等, 也就是网络运行的常态。这些在网络正常运行下的数据总体就是“基线”。只有了解了网络的常态, 才能发现网络的“异常”, 为流管理提供翔实可靠的网络正常运行的常态数据。

2.80/20原则。大多数情况下, 流管理并不需要了解到网络上每一个流的状况。通常情况下, 网络中80%的流量是由20%的用户或应用产生的。从网络优化运行和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 掌握了网络中80%的流量就能够控制网络运行的全局。因此, 流管理的目标并不是掌握网络上的每一个流的信息, 而是掌握对网络带宽资源占用最大的那80%或90%的全局性信息, 即应用80/20原则。

3. 选择合适的监控周期。

网络状况瞬息万变, 蠕虫能够在几分钟内耗尽网络带宽资源, P2P下载的用户则会长期使用P2P工具。对于不同的流管理目标, 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尤其是需要确定出对流进行分析的时间周期。时间周期的确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过长或过短的分析周期都可能导致流管理的误判或漏判。对于持续时间较短 (如数小时) 的异常流量, 如果放在以周或月为单位的时间周期中进行分析, 则可能被“淹没”在大量的其它数据中;而对于持续时间较长 (如数天) 的异常流量, 如果分析周期为数小时, 则无法看出端倪。所以, 在进行流分析时, 需要以不同的时间周期为单位进行分析。换句话说, 我们对网络进行的流管理, 不仅包括宏观的管理, 还包括微观的管理。进行实时监测, 以及以日、周、月等周期的流分析, 全面掌握网络的运行状况。

4. Top N方法。

Top N方法是指对一定时间周期的Net Flow数据, 分析流量最大的IP地址、端口号、子网等。它是进行流分析常用的基本方法, Top N方法也是80/20原则的具体体现。其方法是根据IP地址、网络协议或内部单位等条件对网络的流量进行流量排行, 选择合适的监测周期, 根据不同的时间周期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能有效地发现哪些IP地址或网络协议占用了80%以上的网络资源, 并按照流量从大到小进行分析。

5. 交叉分析与实时监测。

在完成宏观上对流的分析后, 网管人员将会发现其中的一些流、IP地址、内部单位或网络协议值得关注, 其原因往往是流量大、链接数目多以及与“基线”的流量模式相比有较大变化等。对于这些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以确定是否异常流量。其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交叉分析与实时监测。

交叉分析方式能够再现某一时间周期内网络上的流量细节, 通过对某一时间范围内, 某些IP地址之间或以某个协议进行的流量细节进行详细分析, 进一步完成异常流量的分析和确认。

提高质量,注重方法,实现高效 篇5

【关键词】 讲评课;讲评前;学情;思路

讲评课是指在考完和练习之后对试卷和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试卷讲评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试卷讲评课,对于学生纠正答题错误、规范答题方法、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新能力等有着特殊意义。要想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就要首先把握讲评课的特点。作为讲评课,既要强调讲,还要强调评,还必须要练:要讲反馈知识点,讲解题策略,讲答题思路;不但要评试卷,评学生,还要评教师;不但要练疑点,练误区,还要练提高。那么,上好地理试卷讲评课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一、讲评前

1、备学情

教师阅卷不是简单地打“勾”、“叉”就结束了,而是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认真分析,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弄清哪些知识点题目错得多,出错原因是什么,学生的那些方面的知识点需要加强,学生怎样做才不会出错。要把学生的错误逐一记录下来并做好统计。做好每次考试的分数统计工作,包括学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题型及人数。教师要做到错题心中有数,错题要具体到人。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必须制作出一份详细的得分统计表。统计表格可按照地理试卷的试卷结构来进行设计,可以为单选题、主观题两大类,然后再按照小题进行细分。每一次考试过后由学生自己根据考试情况将得分情况分项按照表格内容填好。教师再加以整理统计出各项的平均分及得分率情况,并掌握好学生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这样对老师进行讲评课确定重点难点以及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复习对策有很重要的作用。

2、备思路

对学生来说,学生的解答题目总是遵循一定解题思路的,只是有的学生思路混乱,有的思路清晰明了而已。在试卷批改中,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学生答卷是答案不一定是最好的、最简洁的答案,学生答卷上的错误的答案常常暴露出学生问题的错误思路;对于地理学科来说,综合题的答案即使没有和标准答案一样,但也可能有它的可借鉴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路的进行整理、分析便显得异常重要。每次讲评试卷课安排3—5道题目由学生来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使讲评更乐于被学生接受,使学生能力提高更快。

二、讲评时

讲评课中心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做才能不再错,不是简单让学生抄下正确答案或将答案印发给学生。这要求我们在设计讲评方法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答案中分析原因,尤其是分析错误答案的原因,试卷评讲中,引导启发学生对错题尤其是全班同学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寻找解问题的切入口,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生对试题真正弄懂、吃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技巧,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在讲评时:要抓重点,理方法,重分析,能拓展,重规范,提能力。

1、抓重点典型错误

课堂上讲评的内容应具有普遍性,老师应做好备课,认真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学生思维的薄弱点,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辨析,找准错误原因,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触类旁通。讲评要一定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不求面面俱到,不要泛泛而谈。

2、理方法

在试卷讲评时,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的指导。地理试题主要有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类型。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考察范围广、考查能力简单宜行的特点,学生可以用淘汰法、辩优发、直接法、逆向思维法、推理法等解题方法;对于综合题来说,学生必须理解题意,通过自己组织好文字,学生必须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解决与地理有关的系问题。

3、重分析

在试卷讲评时,老师一定不能按照题号顺序来进行讲评,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中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认识,这样有利于就会有利于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当然在一次考试中也有可能是该知识点只出现一次,但学生出错率也比较高,那么老师就应该对该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如果是用到某一种解题方法的题目出错率比较高,那么老师就应该加强方法的训练;也有可能是对某种概念没有掌握好而出错率比较高,那么老师就应该把概念等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

4、要让学生自己大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自主纠错,

课堂是学生用来学习的主阵地,讲评课肯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教师要根据试卷情况设置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可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把学生答卷时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给予指点,讨论后要有思维总结、渗透思维方法,帮助优生认识更加清晰顺畅,更加理性严密,帮助后进生弄明白失分的原因。

三、讲评后

这一阶段是课堂讲评的延续。试题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而造成的答题错误,学生的错误解题方法是否会在教师的讲评之后就全部解决了呢?学生就不会再错了呢?一般情况下,能够一次解决问题的学生非常少见的。比较理想而又比较实在的做法是进行错题重组,强化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行跟踪训练。讲评课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变式,延伸错题,不仅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还可以验证讲评课的实效性。讲评结束后,及时选择一个时间段(一般在一至两天内),把订正看作第二次考试,重新给学生打分。通过二次反馈,我们可以再次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二次反馈,给学生再次纠正错误的机会,避免因一次、一时没发挥好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方法 篇6

手机银行种类及特点

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 带动了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 在手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SMS、WAP、BREW、STK技术为主的实现方式, 其中SMS方式客户比较容易接入, 客户还能够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办理银行业务, 但是也存在交互性差、复杂业务输入不变的缺点;WAP方式主要是利用手机上网的功能, 通过内置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BREW则主要是在安装客户端的基础上, 通过CDMA来实现的方式;STK方式是用存有指定银行业务程序的STK卡来代替客户手机的SIM卡, 但是这种方式的换卡成本比较高、通用相差。目前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如图1) 。

i OS移动终端网络银行系统的研究内容

在网络银行不断发展成熟的基础上, 开发出来了能够与现有网络银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业务和操作功能的基于i OS设备上的i OS移动终端网络银行系统。

i OS移动终端网络银行系统的开发中, 首先要学习i OS API语言、Objective-C语言和XCode开发工具, 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采取i OS原生态数据和空间展现形式, 在设计时以简单友好的交互界面、环形动态首页和舒适的功能操作体验为创新点, 在必要的时候采用自定义控件, 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操作体验。

i OS系统的框架

1.核心操作系统层

核心操作系统为整个i OS系统提供了硬件驱动、系统框架、标准输入输出、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程序管理和网络等基础功能。

2.核心服务层

核心服务层为i OS提供了密码管理、时间、日历、GPS定位功能、数据库、排列、处理字串等丰富的功能。

3.媒体层

媒体层为i OS提供了处理声音、图片、影响的功能, 并且为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可触摸层

手机屏幕文字的输出、文件的存取、相机的使用、重力加速感应以及多点触控事件都是由触摸层来负责处理的。

i OS内存管理原理

i OS中的自动内存管理技术, 会自动产生合适的dealloc函数, 并为每一个对象编译期自动加入合适的内存控制函数调用来做内存管理, 自动内存管理也禁止了一些函数的调用和Toll-Free Bridging的使用, 达到了产生正确代码的目的, 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软件开发者的开发效率。

结论

实现方法 篇7

设计模式是对于某一类的软件设计问题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1]在软件开发中, 其主要作用为:重用设计、共用词汇、方便交流、易于重构。一个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1) 模式名称, 用于描述模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2) 问题, 用于解释设计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前因后果;3) 解决方案, 描述设计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及其各种的职责和协作方式;4) 效果, 描述模式应用的效果和使用模式应权衡的问题。[2]设计模式主要分为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 工厂方法模式是创建型模式之一, 其意图是“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具体的类”。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 封装变化最主要的技术是多态。多态是同一实体同时具有多种形式, 即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 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多态分为动多态、静多态。动多态是通过继承和虚函数来实现的, 在运行期间, 虚函数调用不同子类型的虚成员函数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静多态是通过泛型中模板实现的, 在编译期间, 接口绑定不同的功能代码。

当前, 设计模式的实现技术是使用动多态, 即继承与虚函数 (接口与实现) 。其主要的问题是, 接口必须在公共基类中预先设定, 动多态的绑定是入侵性的或者插入式的。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以工厂方法模式为例, 使用静多态给出非入侵性或非插入式的实现。

1 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是对象创建型模式, 其意图是: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 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具体的类, 工厂方法将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

工厂方法模式结构图如图1, [3]其参与者分别为:Product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Concrete Product实现Product的接口;Creator定义工厂方法, 其返回一个Product类型的对象, Creator也可以定义一个工厂方法的缺省实现以返回一个缺省的Concrete Product实现;Concrete Creator重定义工厂方法以返回一个Concrete Product对象。对象协作中, Creator依赖子类来定义工厂方法, 其返回Concrete Product实例对象。

2 泛型与模板

泛型是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种特性。泛型是一种特殊的类型, 其将指定类型的工作延迟到客户端代码声明并实例化类或方法的时候, 泛型将类型参数化以达到代码复用的目的, 从而提高软件开发工作效率。

不同的语言支持的泛型的特性不同。.NET泛型是具有占位符 (类型参数) 的类、结构、接口和方法, 这些占位符是类、结构、接口和方法所存储或使用的一个或多个类型的占位符。泛型集合类可以将类型参数用作其所存储的对象的类型的占位符;类型参数作为其字段的类型及其方法的参数类型出现。泛型方法可以将其类型参数用作其返回值的类型或者其某个形参的类型。Java泛型的参数只代表类, 不能代表个别对象。由于Java泛型的类型参数之实际类型在编译时会被消除, 所以无法在运行时得知其类型参数的类型。Java编译器在编译泛型时会自动加入类型转换的编码, 因此其运行速度不会因为使用泛型而加快。[4]在C++中, 泛型即模板, 其无法对泛型的类型参数进行约束, 在编译时, 每个使用的封闭泛型类型都有独立的编码产生, 编译器确保其类型安全性。[5]C++模板有两种类型, 函数模板与类模板。下面以C++模板为例, 给出工厂方法模式的实现方法。

3 泛型实现工厂方法模式

基于泛型的静多态为实现设计模式提供了新方法。静多态的实现类型在编译期中确定, 从而可以避免使用指针, 其具备更好的类型安全性, 更高的效率。下面是其实现结构图 (图2) 。

在基于泛型的工厂方法模式实现中, 由于基类变成泛型, 实现了非入侵性或非插入式的绑定。同时, 基于静多态的实现代码数量也减小。

4 优点与缺点

基于泛型的工厂方法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 无需通过公共基类来表达接口的共性, 更便于实现内建类型的集合;2) 不通过指针进行间接调用, 生成的代码效率较高;3) 对于提供部分接口的具体类型也可以调用;4) 静多态在编译期对所有的绑定操作进行检查, 具有更好的类型安全性。其缺点是:1) 不能优雅地处理异类集合;2) 实现代码虽小, 但可执行生成代码较大;具体实现中, 可根据其优缺点进行选择。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厂方法模式可通过继承与虚函数实现, 也可通过泛型和模板实现。不同封装变化的技术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 本文给出了工厂方法模式基于泛型的实现方法及代码, 其他模式也可通过泛型实现。

参考文献

[1]Gamma Erich.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2000.

[2]拉尔曼.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Shalloway Alan.设计模式解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4]Wu T C.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师生共赢 篇8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这套教材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现就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师生共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变机械学习为主体参与。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取都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感知、消化和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基于此点,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主动投入,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和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分发学具、师生对口令、找朋友、讲故事、做游戏、多媒体教学等。由此而形成了轻松愉快的情境氛围,必然凸显了学生乐学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第三册《分桃子》一课时,我改变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静听、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喜欢的玩具小熊导入,教师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好,我碰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谢谢!”“今天我要请猴哥猴弟来做客,我拿出8个桃子请他们,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分到几个桃子呢?”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让学生带问题活动,学生的求知欲自然提高,效果将事半功倍。

二、变知识脱节为知识整合。

学习是基于学习者以往知识、经验和能力的自我建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由于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这就决定着他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掌握和储存的结构不同。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学习数学。例如,在第二册《认识图形》一课,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教授各种图形的特点,而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等)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面在体上”。“你能从这些物体上面找到哪些图形呢?”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从正方体上可以找到正方形,从印章上可以找到圆,从三棱柱上可以找到三角形……学生每回答一种,教师就用课件演示(或实物演示)从“体”上分离出“面”,然后,让学生说说每一种图形的特点就容易得多了。这样教学不仅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更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

三、变“填鸭式”学习为合作探究学习。

北师大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从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高度,提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并把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学生与社会,尤其是他所处的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同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对其学习思维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例如,在第一册《统计———最喜欢吃的水果》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把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学生在整理过程中交流,可以找到更好的排列方法(对齐排列)。制成统计表后,还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看到这张图,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或者想出题考考别人。”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交流的能力,还能在交流中互补,发现问题,共同提高。

四、变统一要求为自主发展。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这种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允许答案不唯一,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第三册《买球》中,当教师提出“你是怎样又快又对地记住9的乘法口诀的?”这一问题时,出现下面几种不同的记忆方法。生1:每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9,前一句口诀加上9,后一句口诀就可以推算出来了。生2:我按规律来记,一九得九,得数比10少1;二九十八,得数比20少2……几九的积就是比几十少几。生3:9的口诀很多是我们已经会背的,要是忘记一句,就想前一句加上9或者后一句减去9。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同时,在交流中帮助后进生找到适合他们的记忆方法。教师可适时点拨:关于运用哪一种记忆方法,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你们认为怎样记口诀容易些,就怎样记。

五、变枯燥学习为生活化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活动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大胆创新。如教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用火柴摆算式,1+1-7=7,只移动火柴,使算式正确。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兴趣高涨,很快便得出各式各样的答案:1-1+7=7,7-1+1=7,1+7-7=1,7-7+1=1,7+1-1=7,1+7-1=7等。在学生获得一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知识。

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第一册《小猫钓鱼》,教师通过“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发现生活中我们用的温度计、尺子上有“0”,还有我们常见的门牌号、邮政编码、体育比赛结果、电脑键盘、手机号码、电话号码等地方都用到“0”。这样的数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

落地漫游业务意义和实现方法 篇9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出国工作, 学习和旅游, 这部分人员中, 有相当部分的旅游人员的手机没有国际漫游权限, 导致在境外无法使用电信业务, 据中国移动统计, 漫游在境外的中国移动手机用户中, 约90%忘记开通国际漫游权限, 且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手机在境外无法自动漫游, 需要本人在国内时去营业厅办理该项业务, 因此对许多偶尔出国旅游的人造成很多不便。现在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提高客户满意度, 尽可能留住在网客户, 也是各家运营商急待解决的问题。

2 业务实现方案

为了实现落地漫游业务, 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通信网的修改, 现提出一种新建落地漫游业务平台的方案, 该平台以七号信令的方式接入在运营商的国际信令网中, 从通信网中筛选用户漫游在境外时的信令消息, 终结信令流程并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重新发起信令流程, 达到控制业务的目的。

2.1 建设原则

首先系统需要全面满足业务需求, 工程可实施性强, 对现有网络和业务影响小。同时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量和处理能力, 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1) 实用性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产品。

(2) 可靠性、安全性原则:采用高可靠性的设计方案, 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高效性原则:所使用的网络设备的性能指标充分体现了高性能的网络特点, 并能够充分利用设备的资源。

(4) 可扩展性原则:可确保用户投资, 在规模和性能上可进行充分地扩充。

(5) 易管理性原则:设计中采用高效的管理系统, 能及时监测隔离以及预见故障, 采取了从设备级到应用系统级的管理手段, 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 开放性原则:在本方案中采用标准化的技术、结构以及系统的组件和用户接口, 支持开放的网络标准及协议。

2.2 方案特点

落地漫游业务是对没有国际漫游权限的用户漫游在境外时的权限进行控制:当用户漫游在境外网络时, 不具备国际漫游权限的用户也可以允许登记成功, 并能使用呼叫, 短信等业务。

实现该业务不但要对漫游在境外的中国用户的位置更新等过程的信令消息进行监测, 还要设法改变原有的信令处理流程, 模拟该境外用户漫游在业务平台上, 该平台在通信网上为国内设备, 这样可保证他们获得漫游权限, 同时平台也能够得到该用户在HLR里面注册的业务信息。为此, 我们提出采用“消息过滤机+业务平台”的实现方案:消息过滤机兼有“消息筛选”和“信令消息采集”的功能, “消息筛选”功能用于将特定类型, 特定方向的消息筛选出来, “信令消息采集”功能将筛选出来的信令消息进行通过内部接口传递给业务处理平台。

针对落地漫游业务, 消息过滤机实现“消息筛选”功能只需要按设定的消息类型、消息源和目的地址、消息参数的组合进行判断即可, 其他的消息则直接做透传处理, 这样可有效的降低业务处理平台的处理负荷。在消息过滤机上设置了“消息筛选”的规则后, 除非有功能需求的变动, 否则不需要改动。

2.3 获取权限流程说明

用户在境外网络发起位置登记过程:

(1) 位置更新消息经过消息过滤机时, 过滤机将该消息的镜像通过内部IP网络发送给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根据这个消息生成一个对话并保存; (2) 国内HLR判定该用户无漫游权限, 返回登记失败; (3) 消息过滤机收到登记失败消息后, 将该消息的镜像通过内部IP网络发送给业务平台, 同时将该消息在链路上丢弃, 并不传递回境外网络;业务平台模拟该用户登记在平台位置, 重新向国内HLR发起位置更新过程; (4) 国内HLR判定用户在业务平台下有漫游权限, 返回成功的证实消息并插入用户的业务属性; (5) 业务平台收到国内HLR返回的成功证实消息后, 根据其中的业务属性参数, 构造新的成功证实消息, 并赋予该用户国际漫游权限, 发送给境外网络, 这样用户就登记上境外网络了, 并可使用电信业务。

3 落地漫游业务的意义

网络管理实现统一的方法 篇10

摘 要 现实的网络管理中会存在许多问题,各网络运营商希望能够在目前网络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实现网络管理的统一。笔者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在网络管理实现统一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网络管理 SNMP CMIP CORBA

一、网络管理概要

网络由互相连接的诸如路由器、交换机、网桥、工作站等网络设备组成。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监视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网络监视是指在不加影响的情况下对网络的状态进行监视,而网络设备的控制包括主动地参与和影响网络的状态。

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网络管理站(NMS),运行在网络设备上的管理代理,协议和管理信息集。NMS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他执行网络管理功能,对不同设备提供了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一个典型的NMS有以下部件组成:(1)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 管理进程;(2)NMS核心;(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4)信息处理机制;(5)管理协议。GUI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使用NMS的界面。NMS使用标准的方法去请求网络设备,从不同网络设备中收集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存放在DBMS中,管理应用使用DBMS进行存储信息和建立间的联系,用于网络分析和维护。NMS使用管理协议和运行在被管理节点上的管理代理进行通信。NMS和管理代理间进行通信的信息由管理信息库(MIB)来定义。使用的管理协议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通用管理信息协议(CMIP)。

二、统一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一)统一的不同层面

网络管理的统一存在三个层次。

1.站点级的统一,这是最低级的统一,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相互独立,是不同的NMS。

2.GUI级的统一,指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操作界面风格统一,运用的术语相同,管理员面对的是一种操作语言,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统一,具有友好的一次性学习的界面。

3.管理应用级的统一,这是最高级别的统一。在这个级别上,不但实现了GUI的统一,各种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应用程序按照统一标准设计,应用程序间可进行信息共享和关联操作。在这一层面上的统一实现了对异构网的综合分析与管理,进行关联操作,网管系统可具有推理判断能力。

(二)统一的内容

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可从三个方面依次去实现,即操作界面的统一、网管协议的统一、网管功能的统一。

1.界面的统一:网络管理系统是管理的工具,但归根到底是要人去操作管理,操作界面的优劣会对管理员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网管系统具有不同的操作界面,要求管理员分别学习,或增加管理员人数,形成人力浪费。現在没有统一的网管用户界面的统一标准。现有的网管系统几乎都实现了图形界面,但既有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又有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且界面的格式千差万别,给管理员的工作增加困难。

2.网管协议的统一:管理协议是NMS核心和管理代理之间进行信息交换遵循的标准,是网管系统统一的关键所在。目前流行的两种网管协议为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al)和CMIS/CMIP(Common Man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al).SNMP是由互联网活动委员会IAB提出的基于TCP/IP网管协议,CMIP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发的基于网络互联的网管协议。网管协议的统一就是指这两种协议的统一。

3.网管功能的统一 :在ISO标准中定义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等领域。现有的网管系统在网管规范尚未成熟就进行了开发,大都是实现了部分模块的部分功能。这些网管系统功能单一,相互独立,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不能从宏观上实现管理,不利于网络的综合管理。

(三)统一的策略

将多个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在一起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格式转换法,即各个子网管理系统通过代理程序进行格式的转换,以便相互识别和共享资源,是一种分散式管理方式。另一种使用分层网管平台,即建立更高级的管理系统,高级网管系统和低级网管系统间进行通信,分层管理,是一种分布式管理方式。第三种是标准化方法,是遵循标准的规范和协议,建立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使用分层的网管平台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方法,如现在广泛研究和讨论的基于CORBA的TMN(Teleco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就是将TMN中的管理者通过ORB(Object Request Broker)连接起来,实现不同管理系统的统一。

格式转换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如运营商要求网管系统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收集、告警信息。

协议标准化方法是统一网络管理系统的趋势和方向,电信管理网TMN就是在电信领域内的一种标准协议,使得不同的厂商、不同的软硬件网管产品的统一管理成为可能。标准化实现统一的网管功能,包括网管协议的标准化、管理信息集模型的标准化和高层管理应用程序功能的统一规划。

格式转换和应用网管平台的策略是基于现有网管系统的基础上统一网管系统,而标准法策略则不考虑现有网管系统而重新设计一套新的标准,或是对现有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较大改进,考虑到我们当前的网络管理发展的现状,还是以格式转换和应用网管平台方式统一网络系统。

三、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方法

当前网络管理的统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管协议的统一。另一种是分布系统的统一,即在CORBA环境下的统一。它是基于面向对象的网管平台和格式转换的策略。

(一)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CMIP的统一

SNMP和CMIP在它们的范围、复杂性、以及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的方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SNMP被设计的很简单,使它非常易于在TCP/IP系统中普及。目前这已经成为事实。可是这一特点也不太适合大型的、复杂的、多企业的网络。相对应的,CMIP被设计的比较通用和灵活。但这也同时提高了复杂性。SNMP和CMIP的统一是指分别支持这两种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信息互通,互相兼容。

SNMP和CMIP统一有两种思想,一种是两种协议共存,一种是两种协议的互作用。协议共存可有三种方法实现,一是建立双协议栈,二是建立混合协议栈,三是通用应用程序接口(APIs)。混合协议栈就是建立一种底层协议栈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这样运行在该协议栈上的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支持SNMP的设备和支持CMIP的设备,为了使CMIP代理能在内存有限的设备上运行,IBM和3COM联合为IEEE802.1b开发了一个特殊的逻辑链路控制上的CMIP(CMOL),因为它取消了很多高层协议开销,减少了对设备处理能力和内存的需求,并且不需要考虑底层的协议。如HP OpenView利用XMP(X/Open Management Protocol) API来实现多协议管理平台的结构。其中Postmaster 用来管理在网络对象间的通信,如管理者和代理之间的请求和相应,而ORS(Object Registration Services)为每个代理产生一个目录,纪录它们的位置和采用的协议。

上一篇:高校足球公修课下一篇:低效益日光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