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养猪综合效益

2024-05-20

怎样提高养猪综合效益(精选九篇)

怎样提高养猪综合效益 篇1

1 选择合适的养猪模式

1.1 家庭散养适合饲养本地猪

本地猪具有耐粗饲、耐饥饿、对恶劣环境忍受力强、适合本地气候、抗寒耐热性能好、不易患病等特点。米糠、废弃的饭菜以及野外生长的野菜野草等都可用来饲喂生猪。如果利用这些物质, 再适量投入一些玉米、麸皮等, 养猪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如果只是零散养猪, 最好不要饲养瘦肉型猪。瘦肉型猪只能靠吃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饲料才能生长瘦肉, 而且要求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而农家的粗饲料达不到这个标准, 因而农村散养不适合饲养瘦肉型猪。目前市场对农村这种土生土长的猪特别感兴趣, 且价格明显高于瘦肉型猪2-3元,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2 规模化养殖必须饲养瘦肉型猪

如大约克、长白猪等比本地猪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 可提高经济效益10%-12%, 4~5个月即可出栏, 可缩短饲养周期5个月左右。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 如果饲喂配合饲料, 瘦肉型猪生长速度最快时日增重可达0.75kg。如果自繁自养, 仔猪出生后160d左右即可出栏。饲养瘦肉型猪一定要饲养标准的瘦肉型猪, 即“三元杂交猪”, 当前最优良的杂交组合为杜长本、杜大本、杜大长和大皮本。

2 选择适度规模

养猪规模经营, 有利于降低饲养过程中劳动力和物质的消耗, 加快猪栏年周转, 提高投入产出率, 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营要以适度为宜, 一般应视人力、财力、物力条件而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农村养猪专业户以年养50~100头生猪为宜, 这样既能较好地解决猪舍、资金、劳力和饲料问题, 又能做到精心饲养管理, 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坚持自繁自养

自己饲养母猪是选好仔猪的重要环节。饲养体型匀称、断奶体重大、吃料多而快的健壮仔猪, 一般可节省饲料10%以上, 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并且可以节约养猪成本和减少不从外地买回仔猪带来的疾病传播。同时做到关栏养猪, 可以减少肉猪的运动量和能量消耗, 节省饲料约5%, 长肉快, 肥育时间短。

4 多喂配合饲料

用配合饲料喂猪比随意用某些饲料喂猪有明显的许多优势, 不但生长速度快得多, 而且可以节省精饲料20%左右。坚持喂配合饲料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将多种原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价饲料、营养全面而不浪费、料肉比价低。

5 生料饲喂

用生饲料喂猪, 生猪每增重1kg可节省精饲料0.2~0.5kg, 生长也较快。饲养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实践证明, 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 符合猪的生理要求, 也便于饲喂;湿拌料的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25~1.5, 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日喂次数, 小猪阶段4次, 体重达50kg后3次;饮水不限。

6 广开饲料资源

农村土多地广, 饮料来源丰富, 且有多余的土地可种植各种牧草等, 如种植籽粒苋、篁竹草、黑麦草等优质高产牧草, 养殖蚯蚓、蝇蛆或利用蚕蛹、螺蛳作蛋白饲料。秋季可收集树叶、野青草用以补充粗饲料。也可广泛利用辅助饲料, 利用啤酒糟、鸡粪、兔粪经过处理兑在混合饲料一起喂猪, 猪很爱吃, 又上膘, 增重快, 出栏早, 可降低成本1%~3%。

7 定期驱虫和适时阉割

猪在驱虫后食欲增加, 营养消耗减少, 生长加快, 日增重可提高20%~30%, 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阉割了的猪性情温和, 食欲良好, 生长速度加快, 可缩短育肥期20d左右, 节省饲料5%, 比未去势的公猪日增重提高10%、瘦肉率提高3%~5%。

8 快速育肥

一般采用直线育肥法, 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 提高育肥率, 增加经济效益。快速育肥可使猪日增重1kg以上。可采用复合添加剂、中草药催肥等。如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添加剂或赖氨酸, 可使猪的日增重提高10%~15%左右, 减少饲料消耗5%~10%。

9 搞好防寒保暖

当前正值盛夏,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为重要。一是定期消毒, 防止细菌和蚊虫滋生;二是食物防暑, 饲喂较为凉性的西瓜皮等食物, 加快生长速度。三是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季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藤蔓植物遮阴降温, 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四是冬季以30~40℃的温水给猪拌料和饮水, 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节省饲料。五是合理的饲养密度, 推行高密度养猪冬季0.8m2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夏季1m2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1 0 开展人工授精

既可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 又能做到少养种公猪。每少养一头成年种公猪, 一年可节省精饲料约1000~1500kg。

1 1 搞好疾病防治

农村专业养猪户一定要与当地畜牧兽医签订防治合同, 及时做好生猪预防和疾病治疗工作。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 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防疫搞好了, 可以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对减少饲料消耗10%~30%, 育肥期可缩短30d左右。

1 2 仔猪适时断奶

提前到35~40日龄断奶, 既可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产仔头数又可提高饲料报酬;及时给母猪配种, 缩短空怀期, 可以节省饲料15%~25%。养好商品瘦肉型猪先要养好仔猪, 养好仔猪应抓“三食”、过“三关”, 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在饲养方式上, 应采用“前敞后限”或叫“前催后控”的肥育方法。饲养前期应让猪吃饱, 使其骨、脂、肉充分发育;后期应适当控制其喂量, 让猪吃到八成饱, 以减少脂肪沉积。

1 3 生态循环养殖

养猪专业户要走循环养殖之路。一是农作物加工与养殖相结合, 如开豆腐坊或粉场等, 利用豆腐渣或粉渣等喂猪, 猪粪发酵后再喂鱼, 即“豆腐坊→猪→鱼”模式;二是养殖与养殖相结合, 如专业养鸡户可利用鸡粪喂猪, 猪粪再喂鱼的“鸡→猪→鱼”模式。

1 4 适时出栏

生猪的适时出栏也是直接影响养猪户效益重要的环节。肉猪体重在20~90kg时, 日增重直线上升, 育肥耗料少, 瘦肉率高, 卖价高。体重到100kg以上则明显变慢, 日增重逐步下降, 再多养一天, 不但耗料多, 猪脂肪增多, 瘦肉率低、卖价低、赚钱少。因此, 肉猪以养到体重90~110kg出栏为宜, 可以节省饲料20%左右。

1 5 注重信息和加强经营管理

如何降低养猪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篇2

更新:2013年04月07日 来源:中国畜牧养殖网 我要评论(0)作者:未知

分享到: QQ空间 百度搜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

目前农村养猪户的饲养方法,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传统养殖方式。养猪规模小,饲养周期长,饲料消耗多,饲养成本大,猪肉市场价格预测能力低,经济效益差。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降低养猪成本,生产肉质鲜美的猪肉提高养猪效益的措施,包括科学建造猪舍、合理选择猪种及饲养方式、科学饲喂、做好日常管理、加强猪病防治、适时出栏等。因此提供几种可靠方法:

一、饲料 养猪要降低成本关键要节省饲料,目前在养殖业中,饲料价格连续攀升,如何节约饲料增加创收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简单介绍规模养猪省料的几种方法:

1、巧挑选 规模养猪必须选养“三元”杂交仔猪,以身腰长、前胸宽、嘴短、后臀丰满、四肢粗壮、争食抢食的长白、大约克猪为最好,只需160天左右即可达到90~100公斤,可缩短育肥期20~50天。

2、分圈养 仔猪60日龄后要分圈饲养,每圈2~3头猪,以免其在户外嬉戏追跑耗能。

3、早阉割 小公猪30日龄、小母猪40日龄阉割,分别比习惯的60日龄阉割增重15%左右,且伤口愈合较快。

4、健好胃仔猪60日龄时驱第一次虫,以后每2~3月驱虫一次,按猪每公斤体重用抗蠕敏或驱虫净15~20毫克,一次拌料喂服,驱除体内寄生虫。如有猪虱,可用煤油10毫升、温水20毫升混匀涂抹在猪体表杀虫。驱虫的同时,每头猪用生石灰1公斤溶于5公斤水中,取上面的清液拌料饲喂,每日2次,连喂 2~3天洗胃,清除体内各种害虫。一周后,再按猪每公斤体重用大黄苏打片1片(最多不超过15片)研细,分3次拌料喂服健胃。这样,每头猪可增重 10~15公斤,缩短育肥期25~40天。

5、分段养 母猪空怀阶段和怀孕头80天完全可以以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糟渣类饲料为主,每天只搭配1公斤左右的精料。在临产前1个月,每天喂给2~3公斤精料。这样,既保证了胎儿正常发育,母猪每怀孕一胎还可节省精饲料60~90公斤。

6、早配种 将仔猪60日龄断奶提早到40~45天,这样可促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空怀期,相对节省饲料。

7、防疫病 每年春、秋两季,按时给生猪注射“三联苗”,可有效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大疾病,减少死亡率,相对减少耗料。

8、降低养猪饲料成本的方法控制饲料成本是养猪最重要的管理问题。良好的饲喂程序涉及几方面的要点:如对猪只的生长性能进行监控、选择饲料原料、制作配方、实现一套品控程序、对成本进行监控,以及减少饲料浪费等。重点应该放在饲料消耗最大的方面,以及成本最高的营养成分上。主要因素把握好之后,再调整次要因素。下面列出了一些改进饲喂程序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二、科学建造猪舍 传统的养猪方式,猪舍内温度、湿度等均顺其自然,导致夏秋高温潮湿,冬季寒冷,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增长潜力。因此,冷季推广暖棚养猪,实现科学养猪。暖棚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以坐北朝南为好。要求冬暖夏凉、通风透光。一般每头育肥猪占地面积为1㎡计,8~10头猪为一栏较佳。舍内有料槽,猪舍上方留通风口,猪舍南边1/3地面应有5~10°的坡度,利于冲洗粪便。夏秋季猪舍注意通风换气,可在猪舍内安装通风设施,降温防暑,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若与沼气池或鱼塘配套使用,既可改善环境卫生,又能降低养猪生产成本。不断改善猪舍内小气候,给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应注意防暑、防寒工作,使舍内温度保持在13~25 ℃。运动场建在舍外,是猪舍面积的1.5倍,并配有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发酵床猪舍更为理想。规模养猪场应有办公区和生产区之分,有净道和污道之分,入口与出口设有消毒池(车辆)、消毒室(人)及无害化处理池等。

改善圈舍环境 提高养猪效益 篇3

1. 建造圈舍最好选新址,并进行严格消毒

无论是新建或改建猪舍都应重新选址,如果实在找不到新的地方,必须把旧圈舍拆除后深翻地面,先用火烧一烧,再用3%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1个月,再建新圈舍。否则,虽然表面上已建了新圈舍,但实际上地面仍被寄生虫、病毒、细菌等严重污染,造成猪旧病复发,等于没有改善环境。

2. 建造圈舍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猪圈舍选址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尽量远离学校、医院、村庄和其他养殖场,距离水源地1500米以上,以防止交叉污染,传播疾病;猪圈舍要通风透气,向阳防潮,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对农村散养户,可从实际居住情况出发,将猪圈舍建在下风向,即将圈舍建在村南或建在庭院的南面。

3. 圈舍设计要因地制宜,以保持冬暖夏凉

我国各地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极大,因此,猪圈舍设计要因地制宜。北方夏季温差大而干燥,冬季长而寒冷,因此在猪圈舍设计上必须以保温、防寒为主,并注意满足夏季通风和冬季换气的需求;南方夏季气温一般较高,雨水较多而潮湿,因此圈舍应建在地势较高处,并注意防暑、防潮和通风良好。由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一般情况下圈舍的方位应选择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以保持冬暖夏凉。

4. 建造圈舍应考虑猪群特点

修建猪圈舍时要充分考虑猪群特点和生产需要,如育肥猪圈舍宜大些,并要留较大的窗户,以利于舍内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容纳8头育肥猪的圈舍,后墙需留40厘米×60厘米的窗户两个以上;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猪舍相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猪舍墙壁要坚固些,围墙要高些;育成舍、育肥舍要建在距离大门稍近的地方,以便于出栏时运输。

5. 圈舍周围要栽树种草,创造舒适环境

圈舍周围栽树种草,树能遮阴,草能吸热,可使建筑物和地表温度显著降低,但栽树不宜过密,且要距圈舍10米左右。种植葫芦、南瓜等攀缘植物,使其秧蔓爬满屋顶,对夏季圈舍的防暑降温非常有效。

6. 合理收集与处理粪污,保持猪圈舍清洁卫生

猪舍外应建有暗渠和沤粪池,沤粪池的大小可根据养猪的规模而定。猪舍地面应有足够的坡度,以利于粪污被直接冲到沤粪池内。粪污处理若与生产沼气相结合更好,既能够处理积肥又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建沼气池时,必须保证不漏气、不漏水,使池内保持厌气环境。对农村散养户来说,除了生产沼气外,提倡圈外封闭积肥法,即定时将粪尿清除,放到堆肥的地方,添加粉碎的秸秆、土等,洒上些水,堆成窝头形状的粪堆,外抹1层泥,将粪肥封闭起来,使其自然发酵,这样不仅肥效好,而且能将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予以杀灭,既避免了粪便对空气、地面、水源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人和动物的健康。

总之,要想养好猪,决不能忽视环境条件对猪生产力的影响。必须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合理建造猪圈舍,搞好环境控制,尽可能给猪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提高养猪效益的综合措施 篇4

1 优良品种的选择

我国地方品种的最大特点是产仔数高, 肉质好, 缺点是产肉量低, 生长速度慢, 饲料利用率低。在大量引进外来品种后, 其杂交后代100kg体重日龄150d左右, 生产性能远高于地方品种。每个养殖场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制定繁育体系, 充分发挥杂交优势。

2 科学的饲养管理

(1) 严禁不同日龄的猪放在同一栋猪舍内饲养, 做到全进全出。 (2)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科学调整日粮配方, 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 (3) 及时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 (4) 饲养人员做到勤观察、勤换水、勤打扫, 不能饲喂霉变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 (5) 减少应激因素反应。 (6) 建立和落实防疫和质量监管责任制度。

3 疫病的有效控制

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控制疫病在养殖业中越来越重要。多种疫病混合感染, 新的疫病不断出现, 需要从建筑布局、环境卫生、畜牧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多方面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是一项综合多门学科的系统工程。养殖场应建在距交通要道、村镇、工厂500m以外、地势比较高且干燥的上风向处, 尤其应远离其他养殖场、屠宰加工厂等。养殖场四周筑围墙, 墙外设防疫沟, 在沟外种植防疫林带生产区饲料加工区、行政管理区必须严格分开。母猪、仔猪、商品猪应分别饲养, 猪舍栋间距离30m左右场内布局要科学合理。专门运送饲料、产品的通道分别设置, 避免交叉使用。病猪隔离舍、兽医诊断室、解剖室、病猪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处理应建在下风向, 距离不少于200m。养殖场应设置防护网, 减少由于蚊蝇叮咬感染病毒的机会。及时打扫干净猪舍内卫生。禁止非场区人员进入场区。尽量自繁自养, 需要引进种猪或仔猪, 要证件齐全 (外进猪引进证明、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免疫证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证明等) 。在养猪场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 消毒池内消毒液要定期更换。生产区入口设消毒室。建立合理卫生消毒制度。包括舍内外环境的清理消毒, 水的消毒, 出入人员的消毒等。养殖场要根据自身实际,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执行。制定疫情应急预案。对死猪、粪便其他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深埋、焚烧等方法, 深埋点要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 标示清楚, 饲料粪便也可以发酵处理。

4 市场的准确分析

养猪场怎样提高经济效益 篇5

1. 科学养猪, 科学管理

(1) 选择优良猪种选择优良猪种, 是提高养猪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选择猪种时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 如饲料条件, 市场猪肉及其产品的需求情况等, 最好选择经过对比试验筛选过的生长快、适应好的二元或三元杂交猪作为育肥猪。规模养猪最好选养三元杂交猪如杜长大、杜大长, 也可选择双杂交猪。三元杂交猪具有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只需160 d左右即可出栏, 可缩短育肥期20~50d。

(2) 提高饲料利用率采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 精饲料在煮熟后要损失5%~10%的营养成分。 (1) 采用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许多人工和燃料。要采用全价饲料喂猪, 可以降低成本; (2) 应该固定每天喂猪的具体时间, 如果饲喂时间不固定, 打乱了猪的生活规律, 就容易引起其消化机能紊乱, 严重时还会导致猪患胃肠病, 时间一长, 猪就会消瘦, 生长发育迟缓。

(3) 控制发病、积极防疫养猪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场对疾病的控制能力。在养猪生产中, 无论是散养或规模化饲养, 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始终都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每年春、秋两季, 按时注射“三联苗”, 可有效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大疾病的发生, 还要给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猪蓝耳病疫苗等, 以减少猪的死亡率。

(4) 采用自繁自养一条龙育肥的方式自己饲养优良种公猪、种母猪, 自己培育杂交仔猪, 自己育肥商品猪, 有利于防疫灭病, 提高仔猪成活率, 从而降低养猪成本。如果要进猪, 必须先在离猪场较远的地方先喂养15 d左右, 经检验健康无病后, 再往猪场圈舍里放, 以免有疫情影响整个猪场。

(5) 清洁环境卫生要注意环境卫生, 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减少浪费损失, 提高经济效益

(1) 饲料浪费饲料撒漏会显著影响饲料利用效率。要对饲料撒漏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 尽量降低乃至杜绝饲料撒漏的现象。对饲料用量进行预算并采用最低成本配方把饲料采食量、浪费量的测量纳入日常工作程序。个体的采食量很难测量, 但至少应该对栏位采食量进行持续监控, 以便能够迅速发现饲料浪费、疾病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还有大猪吃小猪料这种现象, 都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更严重的是让后备猪吃育肥猪料, 这将会大大推迟母猪发情时间, 影响正常配种。这些看似不重要, 但如果仔细算一笔账, 你会大吃一惊的。

(2) 猪采食浪费 (1) 饲养无效公母猪:正常猪场母猪2年产5胎, 胎产活仔10头以上, 每头公猪应保证20~30头母猪的配种, 如果猪场没有达到以上指标, 很有可能是饲养了不少无效公母猪; (2) 肥猪出栏时间过长:育肥猪到100 kg就要出售, 100 kg以后猪的饲料转化率低。160 d可以出栏的猪却要养到180 d, 有的甚至养到200d。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因为每增加一天饲养, 猪的维持饲养就要多一天, 就按维持饲养需1kg/d料的话, 多养20 d就需多用20 kg料, 折成本30多元, 对一个规模猪场来说, 这个数额是很大的; (3) 饲养无价值猪:无价值猪主要是一些病弱僵猪, 对这些猪及时淘汰为好, 否则浪费人力、药品、精力, 最后收效很小。要对无法治愈的病猪、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淘汰处理; (4) 技术不过关:不看食欲随意给仔猪加料而造成的剩料或不足, 不看膘情机械地饲喂妊娠母猪而引起过肥或过瘦, 不看时机配种造成的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等。

(3) 人的浪费畜牧技术人员兼当管理人员, 既浪费个人的能力与技术, 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猪场的效益。畜牧技术人员兼当管理人员, 缺乏管理方面的能力, 所以聘用人才要注意合理搭配。

(4) 资金紧缺, 缺料少药计划不周在猪场屡见不鲜:资金计划不周, 导致缺料少药;配种计划不周, 配种过于集中导致哺乳仔猪被迫提前断奶, 保育仔猪体质量不足转入生长舍, 育肥猪不得不提前出栏, 降低猪的盈利;饲料计划不周, 而出现积压或不足, 饲料配方经常改动, 影响使用效果等。

(5) 信息资源的浪费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 原料价格预测不准。就2009年清明节前后的市场行情来说, 猪价为8.8~9.2元/kg, 有的猪场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 感觉可能猪价还有上涨的空间, 80 kg左右本可以出售的猪, 又喂了10多天, 行情出现小幅跌落, 只有7.8~8.4元/kg。多喂了饲料, 收入反而降低, 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 养猪场要搞好经营, 适时出售猪只, 降低成本, 必须掌握市场信息, 广开门路, 开展多种经营,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因地制宜, 开源节流, 增加经济收入。

3. 完善管理

建立健全生产记录, 各种记录包括配种记录、精液检查记录、产仔记录、哺乳记录、转群记录、饲料使用记录、防疫记录、销售记录、配方调整记录等。要及时记录并且比较, 总结经验, 如有不合适要及时调整。要完善成本记录、成本核算。

冬季养猪如何提高养殖效益 篇6

面对无法抗拒的寒冷气温, 大部分养猪户为保持舍内的温度, 紧闭门窗, 忽视通风。增加猪舍内猪的头数, 通过猪自体产生的温度来维持舍温, 消毒等常规的疾病预防手段在此时也不实施了。

1 客观条件和不当的做法给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1.1 生产力低下, 料肉比大幅度提高

因为寒冷, 猪只将所获得的能量大部分用作御寒, 所以增重就变得特别缓慢, 甚至在个别时期出现了负增重的局面, 此阶段也很容易形成“僵猪”。

1.2 环境恶劣, 发病几率增加

由于长期紧闭门窗, 导致通风不畅, 舍内的小环境极其恶劣。且猪只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 导致自体免疫水平整体低下, 也就使得疾病的发生几率大幅度的上升, 所以很多养殖户所饲养的猪在此阶段的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急剧升高, 如口蹄疫、病毒性腹泻、呼吸系统疾病等。另外, 很多养殖户对于这种因为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往往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疾病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想着去防治, 为时已晚。

1.3 不当的保持温度, 会增加疾病感染率

为了保持舍内的温度, 很多日常该做的环境消毒这个时期也自作主张的省去了, 这样也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猪群被疾病感染的几率。

面对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 再加上散养户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难道我们北方的养殖户冬天真的不能养猪了吗?难道我们冬天养猪真的就不能赚钱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当然有方法应对这一切、改变这一切。

2 解决办法

2.1 提高舍内温度

尽量提高舍内的温度, 但不要采取通过增加猪的数量来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尽量使用煤炉或火炕的方式来提高舍内的温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有资料表明, 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率随着舍温的每升高1℃而降低2%。当然这样会增加一定的养殖成本, 但从整体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来看, 还是非常划算的。

在提高舍温的同时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如果每天在10:00~14:00这一时间段有效的做好通风换气, 能够排除舍内空气中80%有害物质。

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干燥, 如果猪舍内的温度较高, 一定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广大养殖户定期对猪舍内进行喷雾消毒, 这样做一来可以有效的控制舍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 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使舍内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 从而创造猪群生长所需要的理想环境, 可谓两全其美。

2.2 提高猪的自体免疫力

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养殖户很茫然, 不知道该如何预防, 如何才能真正提高猪的自体免疫力。当今市面上所售的产品确实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迷惑, 但我们本着对养殖业负责, 对养殖户负责的态度忠告各位养殖户:提高猪的自体抵抗力, 不要使用西药产品, 可以选择中药、微生态、生物制剂、多肽类等产品。如果有将这些提高免疫力的药品融为一体的产品, 那么它防病治病的功效一定很强, 如科丰金倍素、百立丰等。它们是将多种有益菌、中药提取物、生物制剂、氨基酸、维生素、多肽、低聚糖、多种酶、有机酸及其盐类, 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形成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微生态制剂。它们除了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防病治病的同时, 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粪便的臭味, 降低舍内气体中氨气的含量, 增强饲料的利用率, 降低料肉比, 增重效果明显, 降低养殖成本。

2.3 做好免疫

很多养殖户对于众多的疫苗及多样的免疫程序基本上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哪样该做哪样不该做, 也不知道哪样该什么时候做。举个例子, 如果您家养只肥猪, 冬天的时候只需要做好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疫苗注射即可, 每种疫苗注射2次。方法其实很简单, 也很实用, 没那么繁琐。

2.4 早确诊、早治疗

很多养殖户, 特别是养殖年头较长者, 面对猪群出现疾病, 往往是先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 实在没有太大的效果或情况严重的时候才想起找兽医、专家来帮助。这样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经过自己没有科学依据的盲目处理, 很有可能就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甚至适得其反。如2009年全国大范围流行的高死亡综合症, 损失巨大就是因为初期的处理手段不当, 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的。所以, 当猪群发生异常时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寻找资质较深的兽医做好诊断, 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样才能实现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吉

科丰猪病服务热线:024-81900667

提高养猪生产效益六途径 篇7

1 饲养优良品种, 做到自繁自养

1.1 饲养瘦肉型猪, 瘦肉型猪生长快, 单位增重所需饲料少。

1.2 饲养的种猪要符合本品种的特征, 母猪要求乳头7~8对以上, 产仔性能好, 护仔能力强, 窝产仔10头以上, 农户饲养母猪最好饲养杂交母猪, 利用母本杂交优势, 提高产仔力。

1.3 用于肥育的商品猪以杂交猪最佳, 最好选择二、三元猪, 因为二、三元猪生长发育快, 饲料报酬高, 抗逆性强。

1.4 饲养初生重大的猪, 对不同群不同窝的仔猪在育肥开始时做到合理分群, 将那些初生重大的, 体重重的猪放在一群, 将体重轻的, 个体小的放在一群。以利于管理, 使全群猪都能得到充分发育。

2 饲喂配合饲料, 力求营养平衡

2.1 对于初生仔猪, 做好提前补饲, 尽早使胃肠适应碳水化合物的供给, 抓住旺食阶段, 充分发挥生长潜力。

2.2 按照生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胃肠生长变化规律, 做好各个阶段的饲料配制。小猪阶段, 突出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中猪阶段, 正是猪只生长肌肉的时期, 保证蛋白质营养;此期胃肠发育基本成熟, 可适当的添加粗纤维饲料, 以锻炼胃肠, 使胃肠充分发育。大猪阶段, 此时正是生猪生长脂肪的高峰时期, 饲料中应突出能量饲料, 以发挥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最大潜力;同时, 胃肠已发育成熟, 可添加部分粗纤维饲料, 但粗纤维的含量不能超过8%。

2.3 做好饲料的加工调制。对粗饲料和青绿饲料要求粉碎、浸泡和打浆, 提高消化吸收率;对豆类和薯类饲料要煮熟喂猪。

2.4 利用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可弥补配合饲料的营养不足, 保证配合饲料的营养平衡。在生产中应根据配合饲料的原料和检测结果, 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如氨基酸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防病抗菌药物, 饲料防霉剂等等, 以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和饲喂效果。

2.5 利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素类、益生元类、合生元类。微生态制剂主要具有维持猪只消化道有益菌的优势作用, 并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来维持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从而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 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3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

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 改熟料稀喂为生料湿喂, 改水料混喂或槽内饮水为安装自动饮水器;日喂2~3次, 做到定时、定量、定温, 建立和维持生猪消化系统的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 确保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4 创造适宜生猪生长的环境条件

4.1 防暑措施

生猪的生长最适的温度为15~23℃。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 由于猪是恒温动物, 猪的皮下脂肪层厚, 汗腺不发达, 不耐热, 过高的温度将会对猪产生不利的影响, 引起猪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轻则影响生长发育, 严重时可导致中暑死亡。在生产上养猪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采取综合措施。

4.1.1 生猪饲养地绿化。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 如单片树叶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率可达50%, 植物在蒸腾过程中除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热外, 还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因而在炎热的夏季, 植物能够降低猪圈舍外空气温度, 并使圈舍温度随之降低。因此在养殖场及圈舍周围栽植杨柳或常绿叶针叶树木、小灌木等组成绿化带、隔离林带, 在猪场裸露地面种草种花, 最大限度的减少热量辐射, 为生猪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4.1.2 增强圈舍屋顶、墙壁等外护结构的隔热能力, 减少太阳辐射热进入猪圈舍内。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大, 气温高, 太阳辐射作用于圈舍外围护结构, 使外围护结构吸收热量并传入圈舍内使圈舍温度升高。因此, 在建造圈舍时, 应因地制宜, 就近取材, 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热阻较大的土、木、瓦等建筑材料构建屋顶, (热带地区禁止使用石棉瓦) 砖、土材料筑建外墙, 以加强隔热。同时对外墙涂以白色颜料, 增加其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 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向圈舍内传入。

4.1.3 用降温设备降低圈舍内温度和畜体温度。选用自动喷雾降温设备进行喷雾, 在进气口安装湿帘降温进入舍内, 还可以采用水冷式空气冷却器, 引用深井水降温。在圈舍湿度低于75%的高温状况下, 可采用低压洒水装置或喷淋系统将猪体表打湿, 畜体表水分在蒸发过程中可吸收大量的需提热量, 起到显著的降温防暑作用, 此时还可采用风扇在猪体周围形成风速为1 m/s左右的气流, 以促进生猪对流散热与蒸发散热。

4.1.4 在生猪运动场内搭凉棚, 炎热夏天, 生猪在运动场可借助凉棚使之受到的太阳辐射热减少。

4.1.5 加强通风散热, 降低舍内温度。可以加大换气扇的功率, 改横向通风为纵向通风, 使流经猪体的风速加大, 及时带走猪体产生的热量, 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

4.2 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

4.2.1 北方寒冷地区, 可采用火炕、火道加温, 保持猪舍内适于生猪生长的温度;在中部过渡带和南方地区, 可采用朔料薄膜, 利用太阳光辐射的温室效应, 创造适于生猪生长的温度条件。

4.2.2 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加强营养, 保证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需要;二是对猪只进行分群并窝, 按照体重大小合并组群, 一般每群猪以10头左右为宜。三是堵塞风洞, 悬挂草帘, 减少肚皮外消耗。

4.2.3 圈舍建设到背风向阳的地带, 采用耐性好的保温材料, 做到夏防暑, 冬保温。

5 加强疫病防治, 保障猪只健康

5.1 做好种猪的防疫工作

种猪是养猪业生产的基础, 加强种猪的疫病防治, 是保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关键。对于种公猪和种母猪, 除正常强制免疫的疫苗外, 还要做好生殖系统疫病的程序化免疫预防工作, 如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影响生殖机能的疫病防治, 确保生猪繁殖生产。

5.2 做好商品育肥猪的防疫工作

对于规模养殖场的商品育肥猪, 要按照本地的疫病发生实际制定免疫程序, 实施免疫, 保障猪只健康。

5.3 做好猪只常见疾病的治疗

对一些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代谢病等, 做到勤观察、勤检查, 发现疾病, 尽快治疗, 确保猪只早康复。

5.4 定期驱虫

对于种猪和商品猪, 要定期进行驱虫。种母猪的驱虫应放在产后哺乳期, 育肥猪应放在育肥前期, 随后每隔2个月驱虫1次, 以确保饲料的营养充分利用, 猪只健壮, 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6 适时淘汰和出栏

加强仔猪保育管理提高养猪效益 篇8

一、控制环境

尽可能地创造与哺乳期相似的环境, 让仔猪尽快适应圈舍环境, 也可在断奶后将母猪赶出, 仔猪留在产房内, 7天后再将仔猪放入保育舍。保育期的仔猪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因此, 保育舍须保持合适的温度, 前期为25~27℃, 后期为20℃, 一般每10天降1~2℃。注意防贼风侵袭,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温度过低。保育舍过于潮湿会引发仔猪多种疾病, 一般舍内湿度为65%-75%为宜, 保持适当通风, 防止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仔猪健康造成危害。

二、合理饮食

供给仔猪断奶料, 并在仔猪断奶料中添加酶化剂、益生素和低聚糖以促进消化, 防止拉稀。饲料更换要有10天的适应期, 每天按10%减少乳猪料, 增加断奶料。保育前期, 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每天饲喂5~6次, 每次以7~8成饱为宜, 14~21天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 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由液体乳汁过渡到固体饲料后, 仔猪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仔猪如果缺水容易出现吸饮尿液或污水, 引起消化道感染, 因此, 一定要给保育猪供充足洁净的饮水。使用自动饮水器时, 水头必须设置在仔猪容易找到的地方, 必要时, 应加以引导, 让仔猪及时到水头上饮清水。

三、防止应激

保育猪免疫力低下, 保育期应激因素较多, 因此, 仔猪对应激的反应比较强烈。为控制应激, 要尽量保持原有群体不变, 便于仔猪产生依赖感, 必须混群时, 要拆多不拆少, 拆强不拆弱, 便于稳定仔猪情绪。保育舍周围要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突然出现响声。调教生活习惯要耐心逐渐进行, 不能抽打仔猪。遇到天气突变时, 应及早做好防范, 平时要细心照顾, 仔细观察, 发现仔猪打架要及时制止。

四、控制疾病

强化猪场管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篇9

1 存在的问题

1.1 猪场的选址和建筑不合理

一些猪场把圈舍建在公路边、人口密集的集镇或村寨中, 建筑规划不科学, 没有严格按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分开建设;没有突出母猪产仔与仔猪保育的小环境因素, 使母猪的产仔率、仔猪的成活率与断奶育成率大为降低;易发生重大传染病的流行, 造成猪场亏损倒闭。

1.2 品种混杂, 血缘不清

一些猪场对种公猪的选择要求不严, 只求数量和便宜, 自繁自留, 盲目引种, 繁殖的后代血缘不清, 生长速度参差不齐, 全进全出的周转模式难以实现。

1.3 饲料营养不平衡

一些养殖场随心所欲自配饲料, 不按猪的生理阶段和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来配制饲料, 在原料的选择上贪图便宜, 不仅营养成分上达不到标准, 而且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达不到预期的养殖效果。

1.4 防疫制度不健全, 保健措施不到位

一些猪场没有按猪的不同类别来制定免疫程序;对养猪缺乏保健意识或滥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保健, 致使猪的抵抗力低, 耐药性强;没有定期消毒制度, 病死猪随意抛丢, 不做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1.5 粪污处理设施差

一些猪场对粪尿没有处理设施, 乱排乱放, 污染环境;净道污道没有分开, 对进出猪场的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 易发生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1.6 技术力量较弱, 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猪场没有聘请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管理猪场, 仅凭家庭养猪多年积累的经验养殖, 对现代养猪新理念知之甚少, 仍采用传统的养猪方式, 没有明确的养殖计划和目标, 品种杂乱, 配种无序, 育成育肥阶段不清, 饲料配合随心所欲, 疫病防治无章可循, 形成母猪受胎率低、产仔成活率低、饲料报酬低、育成育肥期长、生长整齐度差的不良循环, 严重制约规模养殖的发展。

2 强化猪场管理, 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2.1 选址

选址要距离主干道2 km以上, 有专门通道与外界连通, 远离工厂、学校、集镇、居民生活区、饮用水源地。地势平坦, 排水良好, 通风干燥, 向阳透光, 处于上风口。最好是选择在三面环山或四周有树木遮荫挡风的封闭地带更佳。便于卫生防疫, 能有效避免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2 猪场建设

要全面考虑, 整体布局, 把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分开建设。生产区内的圈舍一般选择座南向北, 采用双列式全封闭的建筑模式, 要求各项功能齐全, 通风采光、排水良好, 圈舍建设规范, 适用牢固, 冬暖夏凉。按功能分成种公猪舍、种母猪舍、产仔舍、育成舍、育肥舍等。应配套消毒室、兽医室、配种室、饲料原料库、饲料加工室等设施。管理区应有办公室、资料档案室、会议室等设施。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值班室等设施。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区分开, 各相距50 m以上。净道与污道分开, 不交叉。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格隔离状态, 与生产区相距50 m以上。

2.3 猪群管理

2.3.1 分群分圈饲养。

全场的猪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及不同生理、生长阶段进行分群管理, 分段饲养, 喂给各种配比适宜、营养均衡、满足各生产阶段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 保证各类猪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2.3.2 种公猪要注意饲料原料品种的多样化, 选择含多种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以提高精液的品质。

采用单圈饲养, 公猪舍要远离母猪舍和配种场。要加强运动, 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 促进食欲, 增强体质, 提高繁殖机能。要防暑降温, 防止精子活力降低。要合理利用, 青年公猪初配年龄通常为10~12月龄, 体重达125~150 kg。1岁以上的成年公猪配种频率为每周3~5次, 1岁以下的为1~2次。公猪年更新比例要求达30%。

2.3.3

种母猪应抓好发情配种, 提高受胎率和分娩成活率, 青年母猪初配年龄通常为8~10月龄, 体重达110~120 kg。母猪产仔期抓好母猪泌乳, 使仔猪吃好初乳, 过好出生、补料、断奶关, 保证仔猪21~28日龄断奶。母猪保持20%~25%的年更新率。

2.3.4

初生仔猪应作好打耳号、称出生体重、断尾、防疫注射、补铁、补硒等工作。断奶前作好驱虫、去势、称重等工作。仔猪断奶后在原圈留养5~7天, 后转入保育舍饲养8~9周龄。保育期抓好仔猪旺食期的饲养, 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仔猪体重。

2.3.5

生长育肥猪应选择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抗病力强作为生长猪群, 如杜长大、杜大长或斯格配套系商品杂交猪等。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 按不同的生长阶段配制饲料, 饲料营养要均衡、全面, 注意防暑和防寒保暖。

2.4 严把防疫、消毒关

免疫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要科学免疫, 根据不同类别来制订免疫程序, 并严格执行。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与猪接触的管理员、技术员和饲养员都要定期体检, 发现传染病患者要立即隔离。所有人员进入猪场要经严格的消毒程序:门口通过消毒池进入更衣室, 经过洗浴、更衣、换鞋方可进入生产区 (更衣室以臭氧消毒为佳) 。进入猪舍还要双脚踩盆消毒。猪舍外道路每月进行1次大扫除, 并撒生石灰消毒。拒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2.5 节能降耗, 减少成本, 增加利润

2.5.1饲料约占猪场饲养成本的50%~70%, 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应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在不影响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就地取材, 例如种植或购买廉价优质的牧草、青菜等青绿饲料, 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2.5.2人工费用和饲养设备也是养猪成本的重要开支。要减少人工费用必须购置必要先进的饲养工具和养猪设备, 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 也提高了工作质量。同时制订合理的生产指标和薪酬待遇, 与实际工作成绩挂钩, 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 让员工在工作中自觉为企业节约, 避免人为浪费。

2.6 培养和造就人才管理队伍

2.6.1 管理层:

创造和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团队, 开拓市场、加强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 生产管理层有着重要的责任, 总经理更是责任重大, 选择管理层时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2 培养后备人才:

在养猪行业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长期稳定的不多, 一旦人员变动, 会出现前后衔接不上, 造成生产水平下降, 所以后备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每个猪场都应有几名多面手, 可适应各种工作, 在某一岗位人员断档时及时补上, 稳定场内生产。

2.6.3 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培养, 提高工作效率:

最了解猪群的人员莫过于生产第一线的饲养员, 饲养员的素质、能力、思想、心态都会对猪产生影响, 所以对饲养员要加强知识、技术和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学习和培养。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学习养殖新技术, 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总结经验教训, 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6.4 树立企业形象:

上一篇:二调下一篇:计算机远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