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谐发展

2024-08-28

企业和谐发展(精选十篇)

企业和谐发展 篇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 并且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 是企业的灵魂所在, 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是凝聚员工共同奋斗的向心力。一个社会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顺利进步, 一个企业也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持续发展。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 用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引领企业和谐发展。

一、和谐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 虽然不是最直接的因素, 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资金的多少、技术的高低、产品的优劣、服务的好坏、决策的成败, 往往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进步思想、理念、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从来都是企业成功成长的内在动力。没有和谐的企业文化, 就没有和谐企业发展的根基和方向。构建和谐企业, 既包含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又需要和谐的企业文化引导和支撑。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的企业文化基本内涵是:

1. 和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人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人的作用, 努力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了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才能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因此,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 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满足人对基本物质利益的需求, 让全体职工从企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2. 和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经过深刻反思后得出的科学认识, 它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还有不少人和企业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 相当数量的企业耗能高, 收入增长仍是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因此, 在建设和谐企业文化过程中, 必须正视在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节约资源, 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企业。进一步处理好企业发展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决改变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的企业发展模式。

3. 和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一种讲究民主法制的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企业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仍有不少不和谐的成分:有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形同虚设, 企业的管理层为所欲为, 企业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等等。因此, 要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 必须加强企业的民主法制建设, 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完善厂务公开制度, 充分保障企业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受益权等合法权益, 凡是有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公司董事会都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代会联系会议讨论方案, 征得职代会通过决定, 并向职工公开, 接受广泛监督。

4. 和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一种讲诚信的文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企业诚信是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现阶段, 我国的一些企业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违反劳动合同, 缺乏对职工的诚信;以次充好、广告虚假, 缺乏对消费者的诚信;不能履约甚至搞经济欺诈, 缺乏对客户的诚信;财务失真, 偷税骗税, 缺乏对政府的诚信等等。因此, 加强诚信意识, 建立我国企业信用体系, 这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要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依法经营、道德经营的理念, 在经营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坚持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 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环境的和谐, 取得双赢或多赢,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5. 和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一种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的文化。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 只有公平了才有效率, 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职责。立足于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的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 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公平的竞争氛围。对于旧有的不合理体制必须逐次打破, 制定新的、更为科学的考核办法, 根据岗位、能力、贡献, 建立新的工资、薪酬制度, 实行多种分配形式, 为员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整体的积极性, 创造人力资源价值, 使企业不断涌现创新成果, 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不断壮大, 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二、坚持用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和谐发展

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 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千篇一律, 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自己的经营环境, 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一定要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 企业管理者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坚持用和谐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的和谐发展, 使构建和谐企业的整个过程展现出应有的文化魅力。

1. 强化引导功能, 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 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对广大员工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 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奋斗目标。二是加强优秀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在企业内部形成有行业特点的、切合企业实际的荣辱标准, 教育员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人和”“信用”等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树立以和为贵、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真的和谐思想。摆正个人与社会、与企业、与他人的关系, 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和心态。三是要坚持先进的典型培育, 通过先进典型的出色成绩、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 向员工昭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人格修养方式,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和贡献。

2.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构建和谐企业打牢群众基础。

员工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 是企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自己的领导才能、主观创意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融为一体, 和谐相处, 才能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要给予员工以希望, 为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营造成长的摇篮,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上。要尊重人的价值, 珍惜人的生命, 关爱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改善劳动条件, 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让各级管理者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安全生产上。

3. 强化整合创新能力, 为构建和谐企业激发生生不息的活力。

当前企业整合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阶段的必然, 有效整合内部资源使企业真正做强, 有效整合外部资源使企业真正做大。企业整合的成败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的整合, 要有意识地对企业内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文化要素进行有效的整理整顿, 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做久, 必须不断破旧立新, 实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没有人才, 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企业要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秀的人才总想跳槽而去。员工的欲望不断增长和薪酬的相对稳定, 决定了仅仅依靠物质的激励是不可能实现留住人才的愿望的, 根本的还是要确定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和分配机制更有利于留住人才, 而这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要积极创建和谐的学习型企业, 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批评, 敢于突破常规, 善于把变革甚至危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会。

4. 强化规划发展战略的本领,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行动纲领。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确立战略方向、战略步骤、战略思想和战略节奏。战略属于企业文化范畴, 它不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 而是关于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灵魂和纲领。和谐的企业文化, 必须具有很强的规划发展战略的本领。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企业的发展思路、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展质量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在企业战略布局和战略设计上要体现和谐要素, 一方面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创新发展、和谐安全, 一方面要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员工利益之间矛盾, 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结合起来, 同步谋划, 同步推进,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和谐创造, 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

企业和谐发展 篇2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来引导和调节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精神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考虑当前实际,又考虑长远发展;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企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这个大环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企业作为具有很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细胞,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和谐文化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真正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重要使命。

(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基于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文化,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要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维护员工权益,增加员工福利,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既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回报社会型企业。

(三)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趋向的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

论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实践。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力来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成为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向。

(四)这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处理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和谐氛围,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决心,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科学发展规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标准。企业在深刻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融合、辐射、纽带作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也正是要求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卡耐基管理模式的创始人安德努·卡耐基很早就说过:“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由此可见,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这就要求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各项权利,重视员工的发展需求,做到年资、岗位与人员的相互适应和彼此促进,把员工满意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与凝聚员工的热情和智慧,从而实现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中除了企业内部员工外,客户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客户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营销模式及竞争策略。“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是企业的根本宗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科学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确立以客户的需要为核心的理念,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忠诚。

(二)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其强调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全面发展的过程。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企业与社区、企业内部发展与对外协调等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其强调保持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而企业哲学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主导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文化支撑。这就要求企业既要重视当前的发展和眼前的利益,又着眼长远,重视远期利益,要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正确协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牟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要争取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企业全面发展包括企业的体制、机制、产品、技术、营销、供应、协作、公关、人事、财务、文化、信息等都得到全面发展。如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发展、片面追求营销发展、片面追求赢利水平发展,这些倾向都有悖于全面发展要求,都不利于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协调发展要求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都能围

绕企业奋斗目标自觉履行职责,不扯皮推诿,不拖后腿,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消除,各方面发展保持平衡状态。对外,企业要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顾客、社区、政府、竞争对象及自然环境都能友好相处,协调发展。

3.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四)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单元。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企业在创造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资源等。这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是相一致的。

何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包含着很强的社会责任。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如果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会做出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事情。因此,树立、落实和强化企业的社会

责任意识,是引领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企业只有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建立讲责任、求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环境问题,企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关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热心公益事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和影响社会文化的改良和提升。

四、结语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打造和谐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既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把培育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4.html.2007-10-25.[2]侯贵松.企业文化怎样落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金思宇.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EB/OL].http://article.sinoec.net/reason/culture/Article_32086.html,2008-6-7.[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上的讲话

企业和谐发展 篇3

1企业品牌的发展历程

自1979年成立以来,宁波外理以优质服务吸引了较大规模的客户群,涉及挂靠宁波港的近百家船公司。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宁波港的快速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年理货量从成立之初的0.93万t增加到逾8 000万t,经济运营和服务质量等各项指标名列全国理货行业前茅。

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宁波外理深刻体会到实施品牌战略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性。早在1997年公司理货质量管理体系一次性通过质量认证时,宁波外理就开始初步酝酿企业品牌雏形;2004年11月,公司完成体制改革,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宁波外理首次提出打造企业品牌;2006年5月,借助宁波港品牌创建的东风,公司成立了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集聚广大员工智慧的基础上,以“宁波外理”作为企业品牌,向原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现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提出申报。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建设,2008年和2009年“宁波外理”连续被评为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的个性品牌。

2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意义

2.1打造企业品牌是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港口理货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中联理货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的正式成立,宁波港固有的理货格局被打破,出现行业放开、政策变化的新形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理货“别无选择”时代的结束导致船公司和货主以更加挑剔的眼光审视和选择理货企业。企业竞争的核心是服务竞争,服务质量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在经历了多年“狼要来了”的洗礼后,如今面对“狼真的来了”的现实,宁波外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领舞”地位,必须加强市场营销,以客户需求为先,全方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企业品牌,塑造独特的市场形象,在客户群中建立并强化“宁波外理”的品牌概念,以优质服务为纽带,以双赢为目的,稳定并提高公司在理货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

2.2打造企业品牌是努力推进内部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适应改制、壮大自我的过程中,宁波外理逐步认识到公司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角色价值定位不准、理货科技含量不高、员工整体素质不强等。面对船公司、货主、港口、海关、边检、保险公司等诸多服务对象的诉求,外轮理货企业必须坚持准确、公正、高效的有机统一,改变“一张纸、一支笔”的传统人工理货模式,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快捷、高效、精准的发展需求。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能满足于“量”的提升,而要注重“质”的飞跃;不能止步于做“大”,而要追求做“强”。为此,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高瞻远瞩地提出“强港工程”战略,要求外轮理货企业不断拓展理货领域,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争创一流企业。创建有特色的企业品牌正是做优、做强宁波外理的“助推器”。

综上所述,打造“宁波外理”这一企业品牌既是推进理货市场发展和展示外轮理货业务价值的需要,也是提高外轮理货服务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需要。

3企业品牌的内涵与特色

优秀的企业品牌必然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在创建企业品牌的过程中,宁波外理总结过去30年的发展经验和成就,结合公司的服务特色和企业文化,提炼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型品牌内涵。

3.1内涵

宁波外理从品牌名称和标志、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个性化特色、服务职责规范、服务运行体系等6个方面入手,确定“宁波外理”这一企业品牌的内涵,即以现代化的集装箱理货实时信息管理系统为服务保障,以“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服务理念,以为客户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为服务特色,以公正理货、满意四方(船方、委托方、港方、对方港)为服务宗旨,以专业化的员工队伍为服务基础,为客户提供准确、优质、高效、全程的理货服务,构建合作共赢的桥梁和纽带。“宁波外理”立足于以人为本、依靠科技、和谐发展的理念,集个性化特色服务与人文理念为一体,体现以员工发展为重、以客户利益为先、以社会效益为上的服务和管理理念。

3.2特色

建设企业品牌必须采取创新手段。宁波外理充分贯彻“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这一服务理念,始终坚持创新,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

(1)开发、应用集装箱理货实时信息管理系统,并推出理货实时信息网上查询服务。作为目前我国理货行业中较为先进、完善的理货系统之一,该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无纸化、信息化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宁波外理的集装箱理货能力,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2)开展出口重箱铅封查验服务。该项增值服务超出了原交通部批准颁布的《中国外轮理货公司理货规程》所规定的服务范围,填补了我国外轮理货系统的服务空白,被誉为理货行业的“一次革命”,在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荣获宁波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优胜奖和国家级质量管理成果优秀奖。

(3)实行出口重箱卡口铅封查验与箱体检验合二为一。这是对卡口铅封查验业务的深层次拓展,不仅明确了船公司、码头、收发货人的责任,而且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集装箱运输效率。

(4)利用数码摄影确认集装箱残损信息。该项新工艺使客户能够通过网上查询系统了解集装箱残损信息,不仅有效提高了码头装卸效率,而且为责任划分提供了直观依据,得到船公司的高度肯定。

(5)为货主提供验箱服务。成立专门的验箱机构,联系专业修箱公司,为货主提供第三方服务,既拓展了理货业务的外延,又优化了服务内涵,受到委托方的好评。

4企业品牌的打造

企业品牌的打造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明确定位、放眼长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此,宁波外理确立了品牌创建的目标和规划,力争用5~10年时间将“宁波外理”打造成我国理货行业的一流品牌。

4.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员工品牌创建意识

(1)通过职代会、政工会、组织培训和群众性品牌讲座等形式,引导员工形成“服务过程就是树立品牌过程”的意识,促使员工自觉将本职工作与品牌创建结合起来,将品牌建设融入公司管理的各个层面。

(2)通过编印《企业文化员工读本》、内部刊物《外理通讯》和建立门户网站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加深员工对企业品牌内涵的了解和认知,并鼓励员工以优质服务维护、充实品牌内涵。

(3)开展以“强化素质、打造品牌、敢于竞争、再创业绩”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编写知识题集、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品牌建设讨论和岗位定义、发布岗位格言和愿景等,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增强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

(4)集中员工智慧征集品牌名称。品牌名称的征集过程同时也是品牌意识的教育过程,通过这一活动,员工对品牌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5)开展全员商务礼仪规范教育,培养员工良好的礼仪习惯和文明行为,统一员工着装,提升公司对外形象。

(6)成立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定期研讨解决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切实保证品牌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4.2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增强员工品牌创建能力

(1)逐步建立渐进式、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办理货业务基础、理货英语等各类培训班;推出以理货业务、理货英语、班组管理等为内容的“培训基地”;外请专业机构,举办“一流班组长”培训班;建立“流动书屋”,丰富员工精神生活;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通过上述措施,员工学政治、学业务、学文化的热情持续高涨,结合品牌建设中的岗位定义活动,员工素质显著提高。

(2)贯彻“成就事业、造就员工”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和“能出色履行岗位职责的员工就是人才”的理念,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最大限度地选好、用好现有人才。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选拔机制和“管得顺、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用工机制,择优聘用各类人才,使员工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通过培训,公司有多人获得国家颁发的《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船舶水尺计重资格证书》和《危险货物运输岸上管理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等,为公司各类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二级奖金分配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突出岗位因素,组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开展绩效管理,实行工作绩效与收入直接挂钩;每年提高员工收入待遇,尤其注意使多元化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全员生产积极性。

4.3改进和完善品牌推广,提升员工品牌服务水平

(1)多渠道推广企业品牌。利用宣传画册、门户网站、广告灯箱、大众传媒、专业刊物等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以庆祝公司成立30周年为契机,举办“打品牌、求发展”主题系列活动,展示公司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

(2)建立并完善首问责任制和客户走访座谈制度。拓宽公司与客户的沟通渠道,了解客户需求,广泛接收客户的反馈信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

(3)定期发送《客户意见征求书》,向每艘船舶征求服务意见。书面邀请客户对公司的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廉洁自律、品牌建设等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加强与海关、边检、口岸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和配合,以合作备忘录为基础,定期拜访海关,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与合作、创新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水平、维护双方利益等方面与海关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公司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注重与码头的协作,充分发挥理货配套服务功能。全力配合码头弹性配载、不停机作业等运作方式,改进理货工艺流程,实现与码头作业的无缝化衔接,不断协同刷新船时效率,得到码头和船公司的高度肯定。

(6)认真抓好安全质量管理,切实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执行《理货业务操作规程》,并按照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和服务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近年来,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公司领导多次被评为全国交通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公司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个、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6个、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系统优秀质量管理小组3个和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先进质量管理小组2个。

总之,一以贯之的企业品牌建设使得宁波外理的实力大大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一方面,公司理货主业的规模和效益跃居全国第2位,服务质量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理货数字准确率达到99%以上,制单达标率及EDI信息传输准确率和及时率均达到100%,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企业标准,得到船公司、货主及委托方等广大客户群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公司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项目,积极开展外拆箱理货、场站装拆箱理货、船代、货代和堆场等业务,并根据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集装箱业务的战略要求,全力参与港口物流建设,为开拓宁波港腹地货源发挥积极作用。在助推“强港工程”的过程中,“宁波外理”这一企业品牌得以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其知名度、影响力和客户忠诚度不断提高,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和谐领导班子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篇4

关键词:和谐,领导班子,发展

1 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领导班子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 是企业前进的火车头, 其自身建设和核心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论从自身地位作用方面, 还是从思想引导功能和整体素质水平方面上来说, 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都对企业和谐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1.1 从地位作用方面看, 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

领导班子是企业各级组织的指挥者, 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决定力量, 影响着企业和谐建设的方向、速度和质量。和谐的领导班子是企业和谐的导向, 是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组织保证。由于它在企业建设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和谐的领导班子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 企业领导班子担负着把握方向、制定规划、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发动职工和组织职工的责任。

1.2 从思想引导方面看, 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

由于领导班子在企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它在企业职工中天然地具有一种表率作用, 其思想觉悟水平对企业职工的思想以及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和谐的领导班子具有统一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思想觉悟, 能正确引导企业职工和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3 从整体素质方面看, 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

企业领导班子大都是由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能够密切联系职工群众, 在职工中有较高威信度的人员所组成的。这些领导者们在建构和谐企业的过程中, 做出决策、制定方案、分配工作等等, 需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才能保证构建和谐企业的顺利完成。因此, 建设和谐的领导班子,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为建构和谐企业提供了必需的能力保证。

2 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

所谓和谐的领导班子, 就是指班子成员目标一致、步调统一、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和谐相处、团结共事, 按照民主、科学、法治的原则, 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近年来,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协助下, 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以及和谐发展, 我厂党委从理论建设、民主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 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水平, 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企业。

2.1 不断加强理论建设, 建立和谐的领导班子

抓好领导班子理论建设, 首先需从学习抓起, 理论学习是建设一个和谐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基础和根本要求。因此, 我厂通过多种学习途径, 尤其是采取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参加上级的理论辅导的形式, 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理论素养, 紧紧围绕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中心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 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办法, 与时俱进, 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型和创新型的领导班子。

在组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过程中, 努力态度端正,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进行周密计划, 不断创新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形式, 将之制度化;在理论学习过程中, 强调突出重点, 注重成效, 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同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理论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的实践中, 并指导大家的思想行为。正是通过中心组的理论学习, 厂党委利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妥善解决了由于企业合并重组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下, 明晰企业的产权, 规范企业各项经营运作和劳动用工制度, 妥善解决好旧仓库土地的产权问题和置换土地问题, 理顺各方关系, 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扫除了障碍。

2.2 不断加强民主建设, 建立和谐的领导班子

加强民主建设,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它是领导班子和谐建设的原则保证。一个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如何, 发扬党内民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 厂领导班子一把手在党内积极营造团结协作和共同进取的良好氛围, 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 确保党委领导班子的团结进取, 定时召开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 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座谈、设置意见箱等形式, 广泛征求对厂党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 发扬民主, 坚持公平公正公道的原则, 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在这种民主集中的氛围下, 我厂党委认真对科室人员与车间工人对便服的分歧意见进行研究, 积极做出调整;采纳大家意见号召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下基层, 并开展中层管理干部岗位实践活动等等, 在党内形成敢说话、能说话、会说话的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

2.3 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建立和谐的领导班子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重要讲话中, 从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他强调了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 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同时, 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是各级领导班子和谐建设的基础。

结合我厂实际情况, 厂党委认真学习和贯彻党中央、中纪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规定和要求,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加强领导干部8个方面作风建设, 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同时, 积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集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相关会议精神、重要讲话和法律法规, 并组织观看反腐保廉教育片, 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 筑牢了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确保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 签订反腐保廉责任书,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不准违规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规定, 对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提供了作风保证。

2.4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和谐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的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和全局性, 加强领导班子的制度建设对和谐领导班子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健全和完善党内机制是和谐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厂党委在不断加强理论建设、民主建设和作风的同时, 努力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党内议事和决策制度;形成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 民主生活会制度,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加强廉政监督制度建设, 健全书记会、党委会、办公会等会议制度等等, 为和谐领导班子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篇5

勘查工程部工程水文室 李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入党章,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面对时代发展的主题,国企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作为面向社会提供优质设计服务的电力设计经营企业,更应该以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为己任,并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动力,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企业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西北、和谐陕西的微观基础。

企业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不仅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所谓的和谐企业就是指构成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之间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既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也包括企业与社会、环境等的外部和谐。

一、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承担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着眼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经济结构,寻求发展机遇,做到立足国内市场求效益、强根基;走出国门求发展,以更大的步伐走向更广阔的外部市场,开辟企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放到突出位置,坚持生产建设服从安全环保,速度规模服从质量效益,切实提高安全环保的保障能力。

二、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力度,提高创新水平推进学习和创新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持续向前发展,企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企业,是不断发展的和谐企业,要实现这种发展的和谐,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接受新事物,尤其是电力设计企业,其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要适应变化,取得竞争优势,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目前,各个行业“走出去”的步子正在不断加大,作为企业自身与国外同行业相比,人才缺乏的现状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闯国际市场的进程中,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科技高技术人才。在不断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大气力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疏通两个学习渠道:通过行政行为强化员工培训,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全员学习;通过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众性团体,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让职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使两个渠道并行,力求取得互为补充、殊途同归的效果。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也不忘记创新,为此,一要在理念上创新。要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能否让合作方满意、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评判企业发展的标准,不断提升发展理念,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二要在科技上创新。未来的生产发展对安全、质量、节能、环保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要深入实施“科技兴业”战略,不断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努力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电力设计企业未来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发展环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企业的各项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使经营管理的思想、方式、方法上力求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盈利能力。总之,学习和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大力培养节约意识。

节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和谐企业既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建设节约型员工、节约型科室、节约型企业。员工是节约的主体,要着力培育员工的节约意识,养成员工的节约习惯。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建设节约型员工的宣传教育,真正从思想上把员工发动起来,激发员工的节约热情,用每个人的力量全方位提高节约成效。要从点滴开始,厉行节约。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营造节约氛围,抓住节约的重点和源头,深入内部挖潜增效,持久地开展全员节约工作,使员工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滴墨做起,尽量降低成本,为企业发展蓄积能量。其次还要从管理入手,探索节约方法,寻找节约的新途径。要通过严格成本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等方法,运用成本指标预测和绩效考评体系的作用,建立能耗统计体系,分解费用总量,对成本费用指标实施具体有效控制,推进生产效益最大化。努力营造“人人头上有成本,人人肩上有压力,人人关注成本”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要引导员工向习惯要节约,向技术要节约,向管理要节约,向改进要节约,向节约要效益,努力弘扬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使厉行节约成为一种共识、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精髓,成为企业精神的一部分。

四、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要处理好班子成员之间的民主和谐关系、干群之间的信任合力关系、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充分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又要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利益分配中,坚持合理的分配制度,企业要自觉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与正常增长机制,在此前提下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既要体现鼓励干多干好,又要将分配差距控制在人们心理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使企业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家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员工的各种利益,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五、构建和谐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关键 企业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和谐企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对内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和成长力,对外表现为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美誉度、市场的亲和力和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没有文化素养和道德规范的企业,不可能实现和谐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在满足社会需求中获得最大利益,在促进社会进步中求得自身发展,最终实现服务社会、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最高目标。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人、感染人和凝聚人。只要员工有了文化认同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企业的和谐发展也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西北电力设计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是:本着“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的企业精神和“提升客户价值,努力终有回报”的核心价值观,基于“服务社会发展,促进环境和谐”的核心宗旨,“建设国际一流的工程公司”的目标,坚持企业作风“想得更好,做得更远”,为建设国际型工程公司而奋斗!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效率整体运作模式;良好的沟通交流水平,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制定紧急的应变措施,完美的员工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积极人生观,真、情、诚、信、礼原则。正是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企业外部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为此,要作到:一是构建企业与客户的和谐关系。按照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原则,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现互利共赢。二是构建企业与供应商的和谐关系。实现供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三是构建企业与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和谐关系。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达到共同进步。四是构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与政府的利益纠纷,建立政企沟通协调机制,自觉关心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助。五是构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加大技改,减少污染、节能降耗、勤俭节约、清洁生产、循环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与环境协调发展。

创造和谐企业 致力发展民生 篇6

长春德尔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多万元人民币,目前公司已经生产汽车零部件1000万余件,缴纳税金200余万元,截止到2012年12月份,公司资产总额为8000万元,解决了近500人的就业问题。

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杨占武独守着自己的经营之道,把“诚信、务实、守法、盈利”确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同时还把帮助别人、发展自己、成就事业、回报社会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

为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长春德尔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严格执行要求,持续改进过程,符合顾客真正需要”为质量方针。2010年公司通过了国内外汽车行业通用的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的产品主要供给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富维江森、长春华翔轿车消音器有限公司等,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被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评为优秀供应商。

杨占武着力解决大学生毕业实习、就业问题。近年来,公司坚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在认真审视大学生毕业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公司形势发展变化,杨占武及时调整公司的工作方向,提出了辩证处理、统筹分配学生实习就业与公司自身之间的关系。积极联系长春市各高校,进一步安排部署毕业生就业实习的具体情况。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在保证公司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锻炼和提升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切实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为国家、为社会、为各项专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杨占武还积极为外来人员、本地劳动力再就业创造机会。2010年公司制定了企业招聘基层劳动工人基本制度,杨占武要求基层劳动工人进入公司后要进行为期三至五个月的培训,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岗位交流的方法进一步巩固、稳定每个工人对不同工作技能的掌握,达到了离职人员再就业选择多样化的目的。

杨占武经常深入厂区,体恤每一个员工的难处,挖掘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坚持品牌与品质同步,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充分展示公司理解、团结、坚持、拼搏的经营理念。同时,他十分关心公司员工的生活,及时解决车间工人的工作餐、班车以及家庭遇到的困难,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论和谐文化视野下的企业和谐发展 篇7

一、当代企业和谐发展需要和谐文化为理念

和谐文化发展和企业和谐发展密不可分。在构建企业和谐发展过程中, 文化因素必不可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有没有和谐的文化, 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当今企业和谐发展, 建立和谐文化必不可少, 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 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一个企业的和谐, 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脱离了文化的和谐是不完全的、缺失的和谐,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 和谐文化是企业员工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 这种理想越能充分代表企业员工的利益, 越能为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共同理想, 既包含着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 是实现企业员工在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只有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企业员工, 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第二, 和谐文化, 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和谐文化内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 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 是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必要的条件。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是物质财富的生产部门, 单纯、片面地追求企业经济增长, 不仅会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代价等社会问题, 造成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衰退的反差。建设和谐文化, 有助于培育企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 使企业经营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 更加重视社会发展, 重视企业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第三, 和谐文化, 有利于企业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 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 能够起到化解劳资矛盾的作用。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企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 化解由于资源短缺和市场竞争产生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文化, 引导员工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 培养他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 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 有助于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企业和谐氛围。

二、经济的全球化要求建立企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加入WTO后,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相融, 借鉴国际经验, 遵循国际规则, 使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是企业加强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世界悄然兴起了一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其核心内容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企业要承担应有责任的理念有很多共通之处。构建和谐企业, 将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有利于企业与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相衔接, 有利于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现在, 许多企业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 吸纳了国际有益经验, 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思想观念, 在处理企业内部关系、企业内外关系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 其中不少内容是符合企业和谐发展要求的, 当然还需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 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建立企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观。对企业来说, 以人为本就是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 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 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在服务上不仅要了解、满足和引导顾客的需求, 而且要树立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顾客的价值取向, 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第二, 建立企业价值转化机制, 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 其健康与否有赖于整个大环境的和谐发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企业, 理所当然会受到公众的尊重和赞赏, 并获得加倍的回报。因此, 增强企业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和全球意识, 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关键意义。第三, 培植企业价值传统, 使和谐价值观得以继承和发展。企业的一些优良传统往往会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消逝, 价值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把和谐价值观植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 形成无法磨灭的特殊印记, 伴随着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四种意识的具备是企业和谐发展不可缺失的要素

过去只从经济的角度作分析, 强调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实际上, 企业是一个多面体, 作为经济范畴的企业, 它追求最大利润;作为法律范畴的企业, 要做好的“企业公民”;作为道德范畴的企业, 它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要贯彻和谐文化的理念, 就是要善于吸收企业所在地的优秀文化成果, 充分尊重员工自身的文化思想意识, 积极营造员工思想与人文管理环境的和谐融合, 结合企业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实际, 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和谐文化意识, 用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员工的行动, 笔者认为四种意识不可缺少。

第一, 员工与企业“兴衰有我, 荣辱与共”的意识。 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 员工是一切活动的主体, 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人来制定, 同时也需要人来执行, 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人来计划, 同时也需要人来组织和实施。因此员工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水平和技术人员水平等, 从某种程度上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企业只有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基础上, 营造宽松和谐的用人、育人环境, 使人尽其才, 众人成才, 建立和谐企业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第二, 市场与企业“追求卓越, 勇于开拓”的意识。发展是建设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 这个经济实体承担着为股东 (投资人) 实现资本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责任。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上的优势, 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不断强化企业管理, 通过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 提高全员学习力;通过优胜劣汰及人才机制的引入, 提高员工的竞争力;以此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 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第三, 部门与企业“政令畅通, 均衡发展”的意识。企业下属各部门、各组织是企业机构设置的组成部分, 是企业按业务划分, 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目标、任务的基层单位。在企业内部, 各部门、各项事业之间均应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 做到“政令畅通”。第四, 社会与企业“良好形象, 和谐环境”的意识。企业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要, 依法纳税、促进就业, 维护稳定等重大社会责任, 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与社会紧密相连, 共生共荣。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双重效果, 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因此, 和谐社会的建设依赖于和谐企业的发展。

四、和谐文化环境的营造是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和谐文化环境营造的主旨在于, 倡导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 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 激发人的主动性, 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 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 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实现员工的全面进步与企业和谐发展。

(一) 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和谐文化的理念是, 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 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 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管理要将逻辑与直觉并重, 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 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职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要以人为本, 和谐文化, 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 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 使他们不再把职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 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 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 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

在和谐社会的现代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 应着重从尊重员工、参与管理、价值分流、分权经营、善待顾客等方面深入实践, 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当然, 和谐文化所主张的人本管理, 从来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物质利益与人的地位的正确权衡与取舍, 强调的是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

(二) 个人意志与团队精神的和谐共进。

企业的进步发展需要一种既能鼓励个人聪明才智的充分展现, 又能实现群体创造能力的和谐文化观。和谐的文化强调平等哲学、团队精神、民主管理, 使人的发展目的和任务超越纯粹功利目的和工具价值理性的层次, 使企业效益和人性开展得以平衡和谐, 使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更加深远。

当代企业的高速发展, 要求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竞争的管理者和工人不仅具备严格的契约信用约束, 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应的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的价值观陶冶才能养成。显然, 个人主义价值观, 忽视集体责任的文化, 在新形势下就不利于和谐与发展, 团队精神价值观是养成合作能力的文化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 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 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 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 形成整体合力。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 个人会失败;没有个人首创精神, 团队就会失去活力。 团队协作成为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尤其是对复杂高级的工作来讲, 共同的知识、支持和责任, 才是个人成功的动力。团队协作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们的心境更加愉悦和融洽, 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的学习与进步。

如果职工在一个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 企业只有充分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 才能使职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 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成功实现个人价值。

(三) 发挥企业家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来源于企业家的文化思想,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保持依赖于企业家的文化自觉, 企业家的文化观、他们的位置、他们的存续时间、他们的生存环境, 都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他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会成为公司价值观和经营发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的个性和作风, 企业家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决定着公司进化的水平、公司文化的类型和公司下层人员的文化习惯。

企业家要深刻理解尊重人的意义, 具备人本管理的高度自觉。首先是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文化本质、文化价值和主体性。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领导者, 应该是支持下属、待人友好、助人为乐而无丝毫敌意, 通情达理, 关心下属成长, 公正对待并信任下属;他应该善于运用参与管理的方法, 与下属建立一个高度群体意识的工作环境。企业家要善于实施分权化管理, 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冲突和紧张关系, 减少乃至杜绝官僚制管理, 在上下级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 引入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鼓励全体员工的成长和变革, 才能人尽其才。

五、结语

在创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而且也是社会的“公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企业, 以和谐企业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支撑力量。企业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历史赋予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主要是在企业内, 要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在企业外, 要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而企业内的和谐与企业外的和谐是相互影响的。企业内和谐了, 就有条件与企业外和谐;企业与企业外和谐了, 才能为社会认可, 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和谐文化不但对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员工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全社会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人的目的和价值的最终实现, 促进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 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思想基础, 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进行产品竞争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研究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用和谐的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树立兴衰有我、追求卓越、均衡发展的和谐意识, 注重发挥员工的文化主体作用, 使个人意志与团队精神和谐共进, 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是和谐社会企业和谐发展的新特点。

关键词:和谐文化,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5.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6-27.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序言) [U].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1.

[4]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与建设策略.学术交流, 2005, (6) .

论企业体育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 篇8

1.1 企业体育文化内涵

企业体育文化具有个性化、动态化、协调化的特点,个性化即体育文化融于企业运行管理背景、发展方向与管理组织文化,因企业种种因素的不同而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动态化即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紧随企业运行管理与发展内涵的变化而改变,这也是文化本身的“同时性”的特点决定的,表现出了企业体育文化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协调化即企业体育文化是与组织管理文化及其他文化高度协调的,唯有与企业发展主体文化相协调的体育文化才能得以长远发展。

1.2“十八大”精神下的企业体育文化

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我国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与目标,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提升是“十八大”反复强调的强国目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旨在发挥体育本身提高健康水平的社会作用,而体育活动主要通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达到提高企业与社会生产力的目的。可见,体育文化的建设与传承能有效推动企业、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建设与小康社会建设。

2 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当前,国内很多企业认识到体育文化在企业综合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纷纷制定相应的体育文化建设制度、筹划与组织体育娱乐活动,但并未切实根据体育文化规划建设项目提供相应的经费与人员支持,也没有积极进行全面的宣传活动,导致职工一头雾水,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

体育文化建设范围过窄。很多企业虽一直着力建设体育文化,却并未根据企业类型与经营管理特点选取合适的体育活动项目、制定合理的体育文化建设方案,体育文化活动过分单一、不协调,降低了企业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制约了企业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

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未与时俱进。很多企业仅仅注意到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及运营管理工作的协调,未能紧跟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体育文化建设方向、体育文化建设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

3 我国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措施

3.1 体育文化与企业核心文化的完美融合

运行管理理念与价值观是企业发展中的文化核心所在,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企业内部建设与发展的新型文化类型,理应加快与企业核心精神文化的融入与交流。唯有实现体育文化与企业组织管理理念、价值观的高度融合,才能实现对企业日常运行管理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全面协调,进而推动企业平稳快速发展、促进企业运行管理工作创新和突破。

不同性质、不同发展方向的企业拥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与组织管理理念,体育文化与核心组织文化的融合过程也不尽相同,但企业体育文化的融合机制的大同小异的。国内企业应深入学习研究现代体育精神与思想,充分融合东西方传统文化思想,开拓体育文化建设方向,以“更高、更快、更强”的时代精神为导向,将公平、向上、进取的精神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以体育中积极进取、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精神,培养和教育职工、激励职工、活跃工作氛围、优化组织管理。

3.2 科学建立制度文化,保障体育文化建设

企业制度文化的建立与实施直接决定企业运行管理工作质量及上下层协调水平,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不仅是企业日常组织管理中物质、人员、资产、信息科学整合的关键所在,也是约束企业内部职工日常行为、规范职工工作及生活的基础。企业职工唯有在思想得到统一、行为受到规范与引导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认同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例如近年来,一些生产类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信息化时代下的企业需要建立和优化信息管理系统来辅助各项业务的进行,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尤其如此。但体育文化作为国内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新生文化力量,信息系统的建设难以单独实现,盲目、片面地投入信息系统建设与体育文化的发展极易导致企业资产的无效损耗,传统的“进销存”经营制度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一些企业开始实现传统企业制度向动态的、紧跟市场经济要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制度转变,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专业、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制度文化,推动体育文化顺利发展。

3.3 发展体育娱乐活动,活化企业运行管理

体育娱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与体现。体育娱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从侧面体现了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意义与“务实”的精神,也是企业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解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改革开放的实施、党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增强的主要途径。

体育娱乐活动的实际组织与开展工作需根据企业经营性质、战略目标、组织管理特点规划和实施。企业工会可组织与开展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赛、长跑赛、健身操比赛、趣味性游艺活动,通过球类运动培养顽强拼搏、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精神,通过竞赛类活动挖掘职工内在动力提升员工品质。

3.4 落实企业体育经费

企业体育活动组织与体育文化建设过程需要资金的支持,体育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属于新生文化力量,更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国内企业应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事业,切实根据企业经营特点与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计划,协调日常运行组织管理工作与体育文化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将业厂区、企业宿舍、公共广场、住宅区空地处的体育场地与设施纳入企业建设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建设体育场所和设施,同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企业进行督促检查。

3.5 保证职工体育锻炼时间与环境

企业应在合理组建企业工会与文化建设机构的同时,发挥工会与文化建设组织的积极作用,合理协调职工日常工作与体育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职工体育活动的氛围和环境,培养职工健身意识,使职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适当安排休息与活动时间,为职工预留充足的体育锻炼与活动娱乐时间。

4 企业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4.1 多国体育活动并重,实现跨文化发展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是各个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有着高度的吻合度,甚至被当成一种民族象征,被赋予高尚神圣的意义,得到无限尊崇。“十八大”再次强调我国要“坚持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文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强国道路,企业应着重引入和发展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丰富职工活动项目、增强多国文化的融合度,在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使企业在多国的核心价值观综合影响下得以在全球经济文化高度融合的大时代中和谐、可持续发展。

4.2 强化传统体育活动,融合中国特色

体育活动不仅是体育文化的承载与体现,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思想文明的积淀与融合。在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时期,传统体育活动的引入是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及增强传统中华文化对现代化企业发展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传统体育活动在现代化企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引入、共存,能够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职工与企业发展,引导职工在中华传统文明的影响中实现自我提升、企业在民族特色文化的影响下实现和谐发展。

国内企业可着重发展太极拳、八卦掌等蕴含传统中华儒道禅佛文化的体育活动,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与文明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帮助企业职工在强健身心、培养广泛兴趣爱好的同时,学习“阴阳变化”、“奇正相生”、“刚发柔化”、“后发先至”等战略思想,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形象。

4.3 政府、企业、社会结合,多元发展体育文化

传统的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多是有企业单方面规划与实施,导致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多少存在狭隘的一面,文化建设与发展工作效率与水平普遍不高。“十八大”强调我国要坚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需要企业与政府、社会充分结合,共同发展体育文化建设事业。

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在发挥企业自身文化建设潜力的同时,正积极争取企业与社会、政府的合作。如海尔集团、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丰富、深化企业体育文化活动的同时,加强企业之间文化建设交流、聘请专业体育拓展公司辅助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与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共同开设体育拓展训练基地,大大提升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水平。

5 结语

体育文化是企业运行管理中的一种核心文化与竞争软实力,企业发展内涵因个性化、先进的体育文化而不同。新时期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对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完美融合、科学建立制度文化、发展体育娱乐活动等途径,建立、传承、创新企业体育文化。良好的体育文化不仅是有效拓展企业职工的业余爱好、提升职工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还能通过职工在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广泛参与实现企业上下的有效统一,使广大职工充分认同企业发展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找到人生与事业的归属感,实现企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动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滨,付振亚.试探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5-27.

[2]马国苍,王文华.企业和谐社区建设依靠职工文化体育来带动[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0):314.

[3]张潇潇.拓展训练在企业精神文化构建中的作用与价值——关于体育功能拓展的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1.

[4]肖永红,卢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体育文化审视[J].商场现代化,2009(6):314-316.

[5]刘晓玲.试析体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2(8):88-89.

“七彩阳光”照耀企业和谐发展 篇9

经过近3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 公元集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体系。以阳光组织、阳光阵地、阳光驿站、阳光动力、阳光关怀、阳光纽带、阳光家园为活动板块的“七彩阳光”为载体,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使企业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氛围高效和谐、员工素养提升、环境友好的喜人局面。

一、“阳光组织”工程,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深入开展了“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 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 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 成立专门的法务部门, 从事企业法务专项工作。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 董事长、总经理从不搞一言堂,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原则, 凡涉及企业战略、人事、员工薪酬、福利等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 并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公司全面执行集体劳动合同和个人劳动合同, 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并与员工签订工资协议。党委制订文明创建“阳光组织”行动计划:一是开办培训基地、业余党校培训班。二是开展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 提高干部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三是开展“三会一课”制度。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培养“阳光工程”, 针对不同人才类型, 分“拂晓计划”、“曙光计划”、“旭日计划”、“骄阳计划”, 构建企业人才梯队。五是实行“双向进入、交替任职”的领导体制, 党委成员兼任了公司总经理、厂长和部门经理等职务, 从而确保了党组织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地位、有作为、有号召力。

二、“阳光阵地”工程, 营造企业和谐环境

公司党委参与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 确立了“全力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独具个性魅力的现代知名企业集团”的公司愿景、“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百亿永高、百年永高”的企业目标等一系列企业文化战略和理念, 以共同的目标凝聚员工, 以共同的价值观引导员工。

公司整合资源优势, 成立十大记者站, 对《公元报》进行成功改版, 建设“党建中心”、“公司官网”、“党建和官方微博”、“公司官方微信”、宣传栏等各类文化阵地。开设道德讲堂, 设计制作道德经典诵读读本, 弘扬道德文化。

三、“阳光驿站”工程, 凝聚企业正能量

公司建成了台州一流的党建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青年活动室、健身房、影视厅、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和千人剧场等。与此同时, 公司党委积极牵头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 如“歌唱青春、和谐永高”歌曲大赛, “颂党情、促发展、迎七一”红歌欢唱活动, 厂庆三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 活跃了企业的文化生活, 实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目标。“阳光公元”文化艺术节, 已成为“阳光驿站”的一项品牌活动。

四、“阳光动力”工程, 搭建员工成长平台

公司实施“阳光动力”创建活动, 即通过微博、微信、QQ、视频会议等新媒体, 建立起的党团员和青年骨干、积极分子的虚拟议事阵地。党委组织党员就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提出意见建议, 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例如“五水共治”新产品项目、“塑料检查井”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埋地用聚乙烯 (聚丙烯) 三层壁复合增强管”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埋地用高模量聚丙烯 (PP) 双壁波纹管材”新产品, 均是由党员提出完成的。公司主持和参与了十七项国家 (行业) 标准的制修订。截止目前, 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18项, 其中发明专利23项, 科研成果转化率在85%以上。

五、“阳光关怀”工程,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启动“阳光关怀”工程, 每年拨出20余万元资助黄岩中小学, 解决了300多位外来员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建均出资100万元交公司党委设立“公元关爱基金”, 对家庭经济困难和需要关心的员工予以帮助, 对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予以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员工体检、旅游, 中秋节举办全体员工团圆宴。公司依托“心灵港湾工作坊”, 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 切实关注员工心理健康。2012年“心灵港湾工作坊”被评为省级示范点。

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和西南严重旱灾地区捐款。在黄岩区慈善总会设立1200万元的慈善基金。2010年至2015年5月, 公司累计捐款800多万元。组建“元动力”志愿者服务队, 开展保护母亲河、义务植树、城市乐跑赛、关爱老人等专题活动。

六、“阳光纽带”工程, 架起企业连心桥梁

公司党委研究制定了“1581一呼百应”工程实施方案, 并与公司工青妇组织共同成立了联合响应组织, 履行“政策宣传、思想引导、老乡联络、信息传递、隐患排查、矛盾处理、权益维护、信息反馈”等职能, 解决了员工资讯共享、学习培训、困难帮扶、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诉求, 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无障碍沟通。

七、“阳光家园”工程, 打造生态绿色工厂

公司将环保理念融入工厂建设和改造中, 建成台州第一家绿色厂房。积极服务五水共治, 与周边村结对, 资助乡村管网建设, 帮助周边村开展治水, 积极参与埭东村和黄椒路治理, 共为“五水共治”出资120万元。

构建企业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篇10

1 创新六廉文化

为切实加强先进文化理念的引导, 该公司在全系统开展了“企业六廉文化”创新活动, 进一步推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一是制度管廉, 全面深化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二是教育倡廉, 增强重要岗位管理人员的思想免疫力。针对重大节日易发不廉洁行为, 及时下发有关廉洁自律规定, 引导党员增强自我防范、廉洁自律意识。三是读书思廉, 树立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的利益观。四是载体传廉, 营造廉荣腐耻廉洁文化氛围。五是考核强廉, 从源头上防治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细则》、《述职述廉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等, 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形成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管理考核体系。六是监督保廉, 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防范意识。加强企务阳光管理, 建立总经理联络员制度, 收集员工意见, 畅通民主渠道, 全面提高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水平。

2 构建节约文化

“节约文化不仅激活了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而且激发了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企业节约文化建设的热情。”该公司总经理郑伦先深有感触地说。该公司从“演、比、超、树”4个方面入手, 使员工进一步转变节约文化观念。“演”就是演讲电力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深入培植建设“三新”节约意识。“比”就是组织员工走出去, 开阔眼界, 比节约观念转变, 比节约差距, 提高员工对节约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企业发展的危机感。“超”就是邀请专家进行授课, 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学习向深度推进。“树”就是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先进的理念, 真正从源头上激发起全体员工建设企业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 该公司把培植企业员工的节约意识、观念, 作为推进企业节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了“文化促观念、观念定心态、心态保行为、行为立习惯”的企业节约文化新理念。

3 铸造安全文化

上一篇:高职英语中的词汇教学下一篇:图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