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竞技体育

2024-09-06

江苏省竞技体育(精选十篇)

江苏省竞技体育 篇1

常州市自2008年10月启动“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以来, 冬季锻炼成为积极促进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感受运动乐趣, 体育健康生活的契机, 常州学校体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日前, 市教育局举行“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体育活动颁奖大会, 一大批学校和个人受到表彰。

据悉, 阳光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受到该市青少年学生的欢迎。除了长跑活动外, 市教育局还充分挖掘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竞赛活动, 包括游泳、篮球、排球、踢毽、跳绳, 阳光伙伴比赛等项目。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 阳光体育运动第一重在参与, 第二讲究实效。常州的活动情况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已经受到教育部、团中央、体育总局领导的肯定,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为青少年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精心组织、积极谋划。同学们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 讲体育精神, 强健康体魄, 争取收获知识技能和增强体能。

江苏省体育传统校建设总结材料 篇2

铜山县郑集实验小学

铜山县郑集实验小学位于美丽的微山湖畔。其前身为始建于1903年的郑集私立学堂,1950年改名为郑集小学;1960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铜山县重点小学,1982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实验学校。学校遵循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体育教育教学先进学校,江苏省电化教学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红旗大队,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江苏省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和优秀学校,徐州市体育先进集体、群体活动先进单位,铜山县文明单位,篮球特色学校,铜山县先进集体,铜山县输送优秀运动员先进单位,铜山县体育工作特殊贡献单位等荣誉。现有32个教学班,123名教职工(有体育教师8人),有1893名学生(有县田径队、篮球队运动员46人。)

学校自1960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铜山县重点小学之后,就成立了体育代表队,先后开展了游泳、乒乓球、田径、篮球等体育项目训练。1978年命名为徐州市体育传统学校,1984年经省教育厅、省体委验收被命名为贯彻两个规定的合格学校,1987年被命名为田径、篮球两个项目的徐州市体育传统学校,1996、2000、2005年三次被命名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目前有篮球、田径两支运动队。有专职教练员4人。为创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校历届师生艰苦创业,顽强拼博,做了不懈地努力。

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毛泽东语)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实践中,对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有着深深地认识:学校是培

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阵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的保障。基于此种认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工作。

首先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总务处主任和体育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具体做好学校体育的长期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和每周的工作安排,并认真组织各项计划的实施,积极做好体育工作的过程管理。

其次,学校十分重视领导小组成员和体育的思想、文化、业务等素质的不断提高。每周安排政治学习,开展“爱生一例谈”、“师德形象自我设计”和“岗位奉献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体育教师像爱护自已子女或弟妹一样爱护学生,爱护每一个运动员。运动员参加比赛后学校安排专人对其文化课辅导。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文化进修,目前8位体育教师中大专学历的7人,1人本科,五人本科在读。体育教师在做好体育教学,业余训练的同时,能积极开展体育课题研究,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活动中交流、获奖或发表,有县级体育学科优秀教师4人,教学能手1人、教坛新秀1人,范德豹老师在铜山县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独获总分、说课、论文、技能表演、教案5个第一名。

面向全体创办特色

学校认为称之为特色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面向全体,参与率高;二是能推动全面工作,有龙头作用;三有突出贡献,影响面广,1994年学校选定以篮球项目作为体育特色,成为铜山县最早的特色项目学校。

1、首先营造篮球文化的氛围。

我们下发告家长书,向广大家长宣传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建设以小篮球运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班级黑板报有“篮球角”,学校宣传橱窗有“篮球专栏”,红领巾广播有“篮球专题”,在校园里有“开

展篮球活动,提高学生素质”的固定标语,这些措施为小篮球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自编篮球操、篮球校本教材。

学生进校人手一球,自制篮球操录音、图解,坚持天天做篮球操,如今篮球操已成为郑小展示师生精神面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结合学校实际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改编了三套篮球训练教材。成为班主任及体育教师体育课、大课间、和活动课得力的辅导用书。

3、篮球活动丰富多彩。

群体活动多样化、制度化。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开展达标等活动,并把达标成绩列入考核班主任的重要指标中,学校每年的达标率保持90%以上,优秀率稳重有升,自实行《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优秀率一直达到20%以上。学校每年都举行了广播操、篮球操、拔河、跳绳、踢毽子、长跑、运球、投篮、班级篮球赛等竞赛,一年两次田径运动会。

学校体育组定期开展运球、投篮专项比赛,在学校中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全校篮球比赛,班主任为教练,胜者以精神鼓励为主,对班主任辅以适当的鼓励。把学校的篮球运动推向高潮。通过比赛发现有篮球潜质的学生进入校篮球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常年训练成绩斐然

学校通过群体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兴趣,为选拔优秀的体育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铜山县唯一的省级体育传统校(篮球、田径)承担着参赛和输送运动员的双重任务。学校篮球、田径两支运动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三集中的训练模式(集中学习、集中吃住、集中训练)。按照教育局、文体局给学校的优惠政策,教练员暑假期间在校内及全县小学进行选材,然后集中训练,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建了容就餐、住宿一体的运动员公寓。他们白天分散到各个年级和正常学生一样学习。周一到周五每日早晚两次集中训练,每次60——90分钟,双休日每月休息两天,节假日安排集中训练。

每天的晨曦、夕阳下人们总能见到在郑小这块简陋的煤渣跑道和水泥篮球场上,教练员和运动员一起拼搏的场景,几十年来一代代教练员、一批批运动员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留在了这块简陋的场地上。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教练员的无私奉献、辛勤指导下运动队成绩斐然:那一面面锦旗、一枚枚奖牌都记载着历届领导、教师的汗水、泪水;并为县、市、省、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及体育工作者,原国家女篮段海庆、现役国家青年女篮周汉婷,原亚洲十项全能冠军赵磊,亚洲自行车冠军石伟,现国家柔道队常东,上海手球一队的武娜娜,现八一手球队孟凡洁,江苏省篮球三队龚莉,江苏手球队常会、赵佳芹及2008年奥运会手球预备队的陈倩等等均出自郑小这块简陋的训练场。学校从1978年就被命名为徐州市体育传统学校,1996年、2000年、2005年被江苏省体育局、教育厅三次命名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加大投入持续发展

从公用经费中划拨足够比例的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器材的添置更新,以及组织校内体育活动开支,为体育教育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投资了十八万元建设了体育看台,先后添置了四万五千余元的体育器材,场地器材的维护和保养投资了三万余元,投资八万余元协办了徐州市第十九届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为教职工购买了太极服一套,运动服一套,运动鞋一双。并与2008年7月投资80万元建设塑胶操场,以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

学校多次接待省、市各级领导、同仁指导——有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教育厅副厅长教育厅各处的处长莅临我校指导阳光体育工作对我校篮球特色、课余训练给予很高的评价,还有江处长、庄处长、省体委的汤处长等省级领导,南京鼓楼区、江宁县、盐城市、建湖县、赣榆县、新沂市、沛县、安徽安庆市、淮北市等地的体卫参观团;2006年《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我校体育工作做了报道,很好的推动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学生喜欢,教师热心,家长支持,社会欢迎,并且推动了“文明、勤奋、务实、求真”的校风,“爱生、严谨、求活、创新”的教风和“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的学风建设。学校连年被评为地方文明单位,60多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学校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传统校建设也取得可喜的进步。

目前,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等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我校保持常态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力求创新,为了师生的健康、为了课余训练工作我们努力做的更好,我们有信心奏响以快乐为主旋律、突出个性魅力、主动和谐的体育教育教学这更美更新的篇章!

2008年9月20日

申报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总结

铜山县郑集实验小学

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篇3

研究对象根据研究任务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研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大学等32所高校359位专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在中国数据期刊网上查阅了96年到2009年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相关的有关论文资料130多篇,有关书籍20多部。问卷采用匿名设计,采用随机向部分江苏省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寄发问卷。对江苏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实施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379份,回收率为84.2%,379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数为359,有效率为94.7%。效度和信度检验合格,其相关系数r=0.9785,p<0.01;这就说明有较高的可信度。对回收的问卷利用Officce软件中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求和、分类汇总、计算平均数、百分比等常规数理统计。

一、江苏省高校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1.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的教龄特征

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域在35~50岁。根据表1从整体看,教龄各段基本上结构较合理,梯队明显,有利于体育教师的发展,有利于以“老”带“新”,也有利于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

2.体育教师的认知能力

体育教师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景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准备的水平,影响到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其中有六种能力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即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联想能力。经调查,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对认知能力的六个选项全部认同,这就说明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在认知能力方面有良好的表现。

3.体育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

教学方案的设计先于课堂教学而存在,其设计是否合理与质量高低,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把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作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选择率前五位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练习的负荷量和学生的发展。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能抓住关键要素,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案设计能力。但是也存在着某些固定教学经验阻碍体育教师教学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

4.体育教师教学特性的把握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特性的把握能力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对所授学科体育的教学各种特性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并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地处理使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使教学很好地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力。衡量体育教师对驾驭教学特性的把握情况,可以从其掌握的体育课堂教学特点入手,掌握的教学特性越多,说明其驾驭教学的能力越强。调查统计显示(见表2),

全选者和少一项的占77.44%,同时在少选的项中,主要集中在“时间与效益”上。说明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特性的把握能力较强,但较轻视“时间与效益”的现象。这对教学实现的效果、对实施各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所用时间的把握有一定的欠缺。

5.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具体表现在要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和效率而运用。调查发现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以教材内容及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目的要求为前三位。而选择教学时间和效率的关系为依据的较少。可见,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运用能力较强,但对教学时间和效率的关系重视不够,这有待于不断努力提高。

6.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和有序组织展开活动等,才能体现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而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与激发选择率稍低,也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管理有待合理提高的重要地方。

7.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好的教学需要好的评价。而有效教学评价,其关键则在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识,不了解自己的教学表现,他就不可能组织好课堂教学。”翻。调查发现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评价能力不强且不全面,体育教师对教学要素评价的选择率排前三位是:教学效果、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习行为表现,分别为96.1%、94.43%和90.81%;其次是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态度等。体育教师的评价仍囿于传统评价要素方面,而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和学生思想表现方面的评价偏低,应该提高体育教师全面评价的能力。

8.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昨天的经验不但很少能够在明天的问题上奏效,甚至反而可能坏事。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世界必须在一切方面不断创新,只有经历,没有规律。”。教学创新能力已成为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新颖性、独立性、首创性远远走在教学实际需要前面时,其教学工作才会高瞻远瞩,游刃有余。

从表4可以看出江苏省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排序前三位: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挖掘新的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在改变评价方式和综合运用教学内容还是缺乏创新,有待高校体育教师改进和提高。

二、结论与建议

第一,江苏高校体育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体育教学特性的把握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但教学评价能力不强且不全面,体育教师对教学要素评价的选择前三位的是:教学效果、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习行为表现,评价仍囿于传统评价要素方面,而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和学生思想表现方面的评价偏低。

第二,江苏省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挖掘新的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但在评价方式方面不全面且缺乏创新,有待高校体育教师改进和提高。

第三,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尽管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但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必须顺应其发展而与时俱进,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教学能力。特别要增强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能力等。

第四,江苏省高校应对体育教师建立良好的科学激励机制,它是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性的根本。科学激励机制是制定一系列有关的规章制度与要求,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激励与竞争的氛围,从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师努力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水平,顺应高校体育教育的深化发展和现代的快速的需要。

第五,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在实践第一线,繁重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压着,及其工作环境、条件的简陋,使得许多体育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关领导应多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和及时解决一些工作问题和困难,以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努力做好教学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李福科.科技人才品格結构[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34-175.

[3]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邵瑞珍,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77.

[4]查尔斯·汉迪.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M].徐华,黄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8.

[5]闫保庆,杨秀城,闫保江.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师资培养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95-96.

[6]贾斌.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资源的现状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72-73.

[7]谭沃杰.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发展的要求及培养[J].体育与科学1999(1):55-58.

江苏省竞技体育 篇4

1 自主建构课程模式内涵

树立一个理念:即是树立自主创新理念;

实现两个转移:实现两个转移是指由学科中心向学习中心转移,由增强体质为主向健康三维观的转移;

抓住三个重点:在整个的课程模式的过程中抓住三个重点:一是构建学习内容,二是改变学习方式,三是建立学习评价体系;

重建四个领域:重建技能观、学习观、课程观、评价观;

建构五大板块:我们把整个体育课程体系分成五大板块:基本技能、选项教学、体育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和运动处方。由学生自己从每一个板块中选择一项,最终建构自己的体育课程体系。这五大板块的内容根据不同根据属性分别纳入不同的课程形态,以多种课程形态来完成体育课程的目的;

注重六个转变:体育教育应当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从注重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这六种转变不仅在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以体现。

2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历史沿革及成果

江苏科技大学(原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校体育工作一直以来受到江苏省乃至全国多次表彰。2000年获“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1998年校体育课程获“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校体育部多次获省先进集体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2004年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6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学校沿袭“一拳、一操、一泳”的的教学特色,在全国优先执行课外体育俱乐部,现在自主建构课程模式建设的《大学体育》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并荣获省级精品课程。

3 江苏科技大学“自主建构”《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3.1 体育选项管理

3.1.1 体育课程设置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课程授课对象为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大一、大二为必修课,大三和研究生为选修课,每个学期1个学分。发挥教师一专多能的优势,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喜爱的项目,提高学习积极性。

3.1.2 选项相关设置

共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轮滑、游泳、定向运动,康复与保健15个专项课。

3.1.3 学生选项录入

和学校教务网站链接,学生网上选项,学生名单等信息自动导入体育部网站。

3.2 体育文档管理

包括授课计划编辑、教案编辑、体育教材编写。内容重点体现“淡化竞技、重视能力、积极参与、强化育人”的自主创新理念,把“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举措、开创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突破”的精神作为编写的教材的指南,结合我校过去在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发挥自身的优势“自主建构”编写而成。

3.3 网上教学管理

包括课件管理和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内容涉及方法技能篇、理论知识篇、休闲健身篇等。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3.4 体育成绩管理

建立了科学评价体系。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专项技术、早操出勤、俱乐部活动、学习态度等构成,并且建立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学生可将在校4年体质情况进行纵向比较。

4 《大学体育》对普通高校体育学类精品课程的启示

4.1 建构一流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首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的课程负责人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关键,在创建《大学体育》精品课程中,以校体育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其次,课题副教授以上职称占30%以上,在读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0%。另外,教师不断进行业务、科研学习,其科研成果、教学能力、及训练水平在省内外均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4.2 建构一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内容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向重视自主创新上转变。注重课内与课外一体化。课内进行各专项技、战术等学习,课外参与各专项俱乐部,进行组织竞赛实践和裁判实践等培养学生自身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建构精品课程教师授课情况测评表,对教师教学质量效果进行整体评价。

4.3 建构《大学体育》教材

按照“没有教材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的教育思维定势,可以推理“没有先进的体育课程教材不可能创建体育精品课程”,所以,我校把教材建设列为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并按照教材要体现自主性、时代性、助学性的编写思路编写高校系列体育教材。我们认为,体育精品课程教材要力求知识简约而不粗浅、内容宽泛而不繁杂,以自主创新的理念将多种运动形式和健身方法予以重新组合,从而为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撑体系。据此,我校研发编写了《大学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现代体育美学》等10余本教材。

4.4 建构科学规范教学管理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是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需要制度作保障。我校为实施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任务,鼓励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各项管理制度试行情况良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

4.5 建构“体教结合”少而精的高水平运动队

“体教结合”由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是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开办高水平运动队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学校体育的开展,又能提高学校知名度,有助于学校品牌建设。我校建立了以乒乓球、网球、足球为主的高水平运动队,建立了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学籍管理、生活管理等制度,并对教练员、运动员、经纪人、管理人员实行评聘制度。并探索性地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经费独立核算的制度,完善体教结合,小、中、大学一条龙办队,企事业合作办队的模式。

4.6 建构体育网络课件

在建设《大学体育》精品课程中,注重利用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多媒体体育教育资源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启动网络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实现网络体育授课和电子体育教案、课后辅导、参考文献等体育教学资料的网络开放,实现优质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体育课程课件的建设正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搭建广阔的平台。

小结

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部(系)中建构并发展《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势在必行,应结合本校的特点及课程特色,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将建构师资,学习内容、方法、教学评价教材、教学管理、网络课件等落到实处,使体育课程质量和效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2001:1-3.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Z].教高[2003]1号,2003:1-3.

[3]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EB/OL].http://www.jpkcnet.com,2006-12-28.

[4]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王平.大学公共体育自主建构课程的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5):85-87.

江苏省竞技体育 篇5

尤明芬

徐昌奇

张智勋、11月29日上午在教研员夏老师的带领下,靖江四所高中部分体育教师和外市的一些体育教师来到我校进行交流指导。这次交流为教师之间也创设了一个平台,教师交流旨在陶冶师德,强化师责,锻炼师能,讲究师表,提高师效。

我校两位体育新教师分别上了一节公开课。杜松鹤老师上的是高二年级的体育课,内容为接力跑。高明老师上的是高一的体育课,内容为快速跑。课后教师们主要交流了教案和教学设计的规范格式,同时也就本次公开课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对我校体育教师在专业水平上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评课中,我校教师的体育课也受到非常高的评价,在体现个人能力的同时,也展示出体育组的团队精神,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多次备课,磨课,研讨,最终获得丰硕的成果,给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种指导和鞭策。团结、拼搏、高效、充满智慧。以下为当天公开课的场景: 听课人员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杜松鹤老师的课

江苏省竞技体育 篇6

[关键词]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带来了全新观念,促使教育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旨在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情况,分析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因素,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江苏省泰州、扬州、常州、苏州、盐城、宿迁、淮阴、徐州等地区12所高中2006级、2007级、2008级的学生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每校抽出100名学生共计1200名学生和以上学校的96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30余种相关期刊,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撑。

2.访谈法

专门走访了多位体育教学专家和优秀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就本课题的某些问题、观点和方法进行咨询。

3.问卷调查法

在调查中,共发放教师问卷96份,回收问卷88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88.54%;共发放学生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4份,其中有效问卷1056份,有效回收率为88%。运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相关系数教师问卷为0.87,学生问卷为0.67,说明检验结果达到统计标准,同时请教育专家和体育专家对问卷给予效度评定,结果一致认为问卷的效度较高。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他们对课程的认识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从调查结果看,有96.47%的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的提法持赞同态度,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理念的了解程度不高:十分了解的为0,比较了解的占25.88%,有所了解的56.88%,不了解的占8.24%。体育教师对《教学大纲》改变为《课程标准》的认识较为深刻。从调查结果可知,92.94%的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普遍表示认同。有90.59%的教师认为《课程标准》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基本相符,这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前提条件。从调查还发现,85.03%的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持肯定态度。86.93%的学生认为新课程比过去的体育课更有收获,且师生融洽、同学互助合作、评分标准合理、内容和方法比过去更受欢迎。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现行教学中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专科学历的占被调查教师的18.82%,本科学历的占81.18%,有1人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国家要求到2007年基础教育的体育师资学历达标率达到90%左右,江苏省高中体育教师学历的达标状况离国家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获得硕士学位教师极少,但表明一线教师越来越注重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对体育教科书的认识

教科书是学校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左右着教学质量的达成,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90.58%的教师拥有《课程标准》,47.05%的教师有《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75%的学生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科书。一半以上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现行体育教科书编写的内容较重视科学性与趣味性,只有20%左右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体育教科书较重视创新性与实用性。这表明:现行的教材在创新的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表)。

体育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教科书的认识调查对象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趣味性

n%n%n%n%

教师(N=85)5058.8217201416.474350.58

学生(N=1056)57053.9720119.0312611.9353951.04

三、结论与建议

师资水平是对新课程精神的领会与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采取不同类型、层次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上岗前培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和深度,坚持做到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江苏省高中生班级人数过多而体育场地、器材匮乏,制约了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改革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当前新课程感兴趣,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情况比实施课程改革前明显好转。新课程的实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局面已经开始初步形成。

江苏省高中体育教师基本能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及学习评价上,但对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使高中部分独立成册,解决各学段跨度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使教学内容与评价具体化。

参考文献:

[1] 肖鸿飞:改革田径教学 适应新课程标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8.

[2] 许冠忠,王宗平: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5,4.

[3] 毛振明:体育教科书的功能与用途[J].体育学刊,2004,1.

[4] 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支持系统[J].体育学刊,2004,5.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1版.

江苏省竞技体育 篇7

一、结果与分析

1. 江苏省煤矿职工体育发展的优势分析。

(1) 企业职工人口基数大。江苏省现有煤矿职工30余万人, 人数众多是煤矿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之处, 也是煤矿企业自身所固有的特征。因此, 有充足的人员作保障是开展体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 体育项目普及率较高。通过调查了解到, 江苏省煤矿企业在组织开展体育赛事时, 由于人数众多, 煤矿企业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率也较高, 除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外, 健美、武术等项目也开展的丰富多彩;并且各自成立了体育协会, 不定期地开展竞赛活动。比如, 2005年10月我国第十届运动会在南京举行, 煤矿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本次盛会, 江苏省煤矿职工在健美项目中代表中国煤矿体协参赛,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3) 有充足的经济基础。江苏省现有国有煤炭企业及厂矿41家, 国有重点煤矿12个矿 (13对井) , 年产煤量超过2 500万吨, 从业人员30多万人。在煤炭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 江苏省煤矿企业有充足的经济基础来支持开展职工体育运动。

2. 江苏省煤矿职工体育发展的劣势分析。

(1) 缺乏专业的体育管理人员。在对江苏省煤矿企业群众体育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 江苏省煤矿企业有52人, 18.24%为专职体育管理人员。由于目前江苏省煤矿企业的体育组织主要隶属于企业的工会组织, 相关的体育管理者也是从工会的管理人员中分化出来负责体育活动, 因此其性质也就主要体现在兼职性上。

(2) 职工体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职工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变化, 因而对体育的需求也更高。然而, 江苏省煤矿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缺乏有效政策法规的支持。表现为:一是普遍反映煤矿企业群众体育管理部门拥有的权限太小, 无法有效地协调辖区内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群众体育管理法规不健全, 缺乏进行有效管理的法规依据, 职工体育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3) 体育人口结构不合理。访谈中了解到, 江苏省煤矿企业体育人口以中老年人为主, 离退休老年人占多数。从矿区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 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越来越迫切的强身健体需求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社会和矿区所能提供的体育资源与职工群众的体育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

(4) 体育指导员人员匮乏。对职工健身进行必要的指导, 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重要措施。在江苏省煤矿企业群众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中, 主要以隶属于工会组织的文艺工作者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离退休人员为主, 较少企业有专门的体育指导员。

3. 江苏省煤矿职工体育发展的机会分析。

(1) 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推广。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基础, 繁荣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职工健身意识进一步提高。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公布、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的举办以及《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和全民健身日的确定, 使得职工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体育意识普遍增强。据调查, 江苏省煤矿企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职工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工作之余纷纷走出家门进行体育锻炼, 对身体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对“花钱买健康”的理念也有了较高认识。

(3) 大型体育赛事的不断开展。在各单位广泛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中国煤矿体育协会将继续按期举办全行业体育比赛活动, 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 促进和推动矿区健身活动的普及和部分项目水平的提高。在第四届全国煤矿职工体育运动会上, 江苏省煤矿企业也组队进行了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多个项目的比赛。

4. 江苏省煤矿职工体育发展的威胁分析。

(1) 领导的重视程度。煤矿职工体育工作是否落实, 煤矿领导班子是关键。而搞活煤矿企业职工体育, 领导的榜样示范和人格影响作用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班子中形成“崇尚体育, 热爱体育, 带头健身”的共识与氛围至关紧要。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 只是泛泛地号召和鼓励, 煤矿群众体育是不会真正搞好的。

(2) 职工健身观念。由于企业经营的需要, 其工作节奏加快, 工作之余, 无更多的精力参与体育活动, 特别是中年职工又有家务琐事缠身很少有时间顾及。特别是对煤矿企业的职工而言, 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在他们看来, 生活、工作中“透支”一点健康, 问题还不大, 再加上煤矿企业自身的工作性质, 使其对自我健康的认识度较高。

(3) 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职工从事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 在构造全民健身体系中最为重要。由于煤矿企业职工人数众多, 因此体育场馆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得知, 江苏省煤矿企业体育场馆质量不高、开放和利用效率较低, 占55.05%的职工体育管理者认为场地设施一般,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4) 体育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困扰煤矿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 江苏省煤矿企业群众体育经费来源仍主要依靠行政机构拨款。这种资金来源构成, 仍然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 即政府办体育。但我国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也不能再全部承担办体育的社会责任, 群众体育靠公费支持运行的土壤已不存在, 而广大群众和群众体育的管理者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消费观念以及花钱买健康的意识, 尚未形成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这就是矿区群众体育经费紧缺的根源。

(5) 宣传力度不够。煤矿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全民健身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1955年4月4日中国煤矿体育协会的成立表明我国煤矿体育在整个煤矿事业乃至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遗憾的是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查阅大量文献, 对煤矿企业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的宣传却很少, 甚至没有。

二、江苏省煤矿职工体育发展对策分析

1.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体协组织, 加强群众体育法制建设。

江苏省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体协组织, 发挥各级体协组织和单项协会的作用。依靠各级工会开展工作, 把行政和工会都重视体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坚持深化体育改革, 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体育协会的作用, 加快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 逐步建立群众体育法规体系。

2. 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其业务水平和级别达到体育总局要求的质量和数量, 与煤炭行业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相适应, 形成较为健全的全民健身网络。体育干部的敬业精神、业务水平、组织能力有明显变化, 从而保证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更科学地开展。

3. 加快群众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

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从实际出发,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在部分单位, 建设适应大众需求和当地特点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新建、改建、开放、开办、合办、利用等多种途径, 重点为普通群众解决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各单位要改革体育基本建设经费支出结构, 重点建设经济、实用、分散在群众身边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

4. 加大煤矿群众体育宣传力度。

观念的转变是煤矿群众体育发展的前提, 必须从煤矿群众体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客观需要出发, 提高煤矿职工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群众体育健身方法的科学、技术推广和科普工作, 不断为群众推出新的科学健身手段, 普及新的体育健身知识。

摘要:本文,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江苏省煤矿企业职工体育的开展进行研究, 以便更好地促进江苏省煤矿体育的发展, 同时为相关体育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江苏省,煤矿企业,职工体育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P38.

[2]刘志敏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6) .

[3]赵子江.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 .

江苏省体育彩票市场拓展路径研究 篇8

1991年4月, 江苏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前身———江苏省体育奖券办公室成立。1992年又易名为“江苏省体育彩票发行中心”。直到1996年, 根据原国家体委的要求, 省体育彩票发行中心才正式更名为“江苏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1]。截至2009年12月31日, 江苏体育彩票销售达到68.42亿元, 年销量居全国首位, 连续四年蝉联中国体彩年销量第一位, 成为全国唯一“四连冠”的省份。

江苏省体育彩票市场拓展历程:

1.尝试体彩的电脑销售, 创新玩法。1998年6月3日, 江苏正式成为国家电脑型体彩销售系统的第一个试点省份, 通过传统的体彩6+1玩法开始在江苏6市300个网点同时销售, 从而拉开江苏体彩电脑体彩发展的序幕, 当年即销售4 886万元。

江苏经过考察调研, 不断调整玩法结构, 推出了适合本地彩民的数字型“7位数”玩法。2001年5月1日第34期, “6+1”玩法正式改为现在的“7位数”玩法。2006年, 7位数玩法增加了复式和倍投功能, 丰富了彩民的投注方式。数字型“7位数”也是江苏体彩唯一一个历经十年的玩法。

竞猜型体育彩票主要指足球彩票, 包括胜负彩、进球彩、半全场等多种玩法, 竞猜频次大大增加, 丰富了广大彩民的选择, 也让购彩多了乐趣。江苏彩民在足彩方面似乎别有一套, 足球彩票的首注500万和老规则最后一期500万均是出自江苏的手笔。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彩民, “合买”、“团队购彩”甚至“网络合买”等特有的买彩方式均是由足彩引发而来。

2007年, 超级大乐透在全国火热登场, 以35选5加12选2作为主要玩法, 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彩民们的青睐。其1元追加投注以及倒七派奖规则, 使得轻松超越500万乃至千万元不再成为梦想, 获得了中国彩市航母的美誉。

2.销售网络。2005年, 一场大规模公开布点奏响了江苏体彩扩充完善销售网络的序曲。事实证明, 日渐增多的销售站点成为江苏体彩事业发展的助推力量。江苏电脑型体育彩票的网点由1998年的300个, 发展到如今的近9 000个, 几乎覆盖了全省所有城区和乡镇, 标志着江苏体彩事业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江苏省电脑型体育彩票的现状

十年来, 体彩公益金在完善江苏体育设施网络建设、支持万村体育工程、支持大型体育赛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致力于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援建全民健身路径, 帮助建立100多个国民体质监测站, 发展了878个各类体育社团、280家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和7.2万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江苏省体彩市场拓展中的不足

(一) 投注方式缺乏灵活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 体彩在投注方式上还缺少网上投注、手机投注、电话投注、自动售票系统等。目前, 江苏省虽然体彩的销售较好, 投注方式较单一, 缺乏灵活性。

(二) 体育彩票种类单一, 市场竞争力较弱

在国外, 由于有多个体育项目的彩票发行, 体育彩票的种类繁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彩票多是与某项体育赛事直接相关的竞猜型彩票, 且发展较快, 投注额较大。而中国自正式统一发行体育彩票以来, 基本上没有很好的与各类体育项目结合, 江苏也不例外, 没能将运动项目比赛的观赏性、竞争性、结果不确定性与体育彩票的竞猜性结合起来, 没能将市场价值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入中国体育博彩业的经营范围, 没能根据体育彩票发行的现状、市场需求随时增加新品种和创新新玩法, 单一的体育彩票类型使其缺乏市场竞争性。缺少六合彩、万字票、自行车彩票、赛马彩票、宾戈彩票等玩法种类。单一的玩法对于巨大的彩民市场来说缺乏活力, 不能满足不同兴趣彩民的需要。

(三) 销售渠道缺乏集中销售

目前江苏省体彩的销售主要以网点销售为主, 除此之外, 基本上无其他渠道。彩民想买彩票, 只能去这些专门设立的销售网点。也就是说, 彩民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种单一的销售渠道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正确的销售网络应该是多渠道的。玩法趣味性强彩票的销售应主要以集中式销售和网点式销售为主。

(四) 体彩网点的布局缺乏合理性

在网点销售中, 网点的设置一样缺乏合理的布局, 在彩票业较为成熟的美国、英国、法国, 网点主要以便利店、餐馆、酒吧、俱乐部、杂卖部、报亭为主, 而江苏省却是以单独的营销点为主, 在一些人群较为密集的地区, 如车站、大型商场、俱乐部等缺乏相应的设置, 直接影响到体育彩票的宣传和销售。有资料显示:美国有85%左右的人群购买过彩票, 法国为64%, 日本为70%, 而中国只有6%左右的人买过彩票[2]。

(五) 私彩的泛滥影响体彩的发展

彩票发展到现在, 一些地区私彩泛滥, 虽政府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但禁而不止。严重侵害了中国广大彩民的合法权益, 更是损害了体育彩票的信誉和政府的公信力, 制约了江苏省体育彩票业的良性发展。

四、江苏省体育彩票市场拓展路径

(一) 调整好体彩市场的适度供给与政府约束的关系

由于体育彩票市场的供给是博彩业矛盾的主要方面, 作为实施博彩业管制措施的政府, 要勇于面对现实实情, 认真探求需求调节的问题, 把“市场失灵”的弊端降到最低点甚至到零[2]。体育博彩业这种极为特殊的行业, 完全被动消极地按政府决策运用行政的办法来运转也有诸多不足之处, 因为其中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占有一定的成分, 在某些方面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也是其应有之义。

(二) 制定周全的体彩销售策略

1. 加强销售网点的合理布局。

要加快城市网点的规模建设, 要加强对部分社区、商场、超市、报亭的布点, 精减新网点的审批程序, 扩大体彩规模;要尽快加强农村网点建设, 江苏省必须要加快对农村市场的开发, 使省体彩销售再上新台阶;加大对部分网点的清理整顿, 针对目前繁华街道网点过多的问题, 各地市体彩分中心要进行必要的调研, 结合其销量, 进行清理整顿工作, 保护经营者收益;各彩票网点要加强硬件建设。

2. 开发体彩的品种, 创新玩法。

加强体育彩票相关问题研究开发丰富多彩的彩票票种, 设计魅力无穷的玩法规则, 引人人胜的博彩形式是彩票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要求[3]。在体彩品种的开发上, 将体彩与我们自己的体育比赛相结合将能很好地打开市场, 形成市场。从体彩业较发达的国家来看, 体育彩票的品种较多, 如风行世界的有:六合彩票、电视彩票、赛马彩票、宾戈彩票、凯诺彩票等。如美国发行的足球、篮球、棒球、拳击、网球等竞猜型彩票, 就吸引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的热情。意大利足彩和“三合彩”一年的公益金就能满足该国奥委会一年的开支。体彩必顺立足于本地的体育市场, 才能吸引广大爱好者的热情, 从而积极的投身到体彩市场中来。而现在的体育彩票大多是“体育部门发行的彩票”, 尚未能与体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体育彩票娱乐化、艺术化的品牌形象还没有确立[4]。

3. 细分体彩市场的目标市场。

江苏省应当和中介公司进行进行积极合作, 细分体彩的目标市场, 开发体彩的乡镇市场的等工作。和江苏省电视台、江苏报业集团进行合作应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利用他们的宣传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促进江苏省体育彩票的快速发展。

4. 开放灵活的投注渠道, 扩大销售覆盖面。

抢抓机遇, 开发多种购彩方式。省体彩中心应抢抓机遇, 积极开展对电话投注、手机投注、热线系统咨询等新技术的研究, 为将来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做好准备。为彩民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 以吸引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积极参与到购买的行列中, 从而提高大众对体育彩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积极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

(三) 设置合理的返奖比例

提高返奖比例, 调动民众积极性, 拓展体育彩票的市场规模。不可否认, 体育彩票对彩民来说具有博彩的一面。彩民中奖面值的大小或多或少会给自己带来娱乐和内心的满足, 这样能调动广大民众摸彩的积极性。江苏体彩取得一连串的佳绩, 与它的的返奖比例分不开。如2007年江苏省全年各玩法累计返奖23.4亿元, 返奖率达到54%, 共中出百万大奖91个。其中7位数一马当先, 全年大奖频出, 共中出61注特等奖, 特别是年末频频出奖和2 500万元大奖的爆出, 印证了“500万富翁生产线”的称号;排列3返奖惊人, 累计返奖12.1亿元, 返奖率达到57%;足球彩票中出14注百万以上大奖;超级大乐透也终于将一等奖之花落在了江苏[5]。

(四) 扩大体彩中奖面

中奖是诱发人们购买体育彩票的直接动因。除设立极少数高额奖项作为必须的强刺激外, 一般应多设中、低额奖项, 提高中奖的频率, 使体育彩票成为无风险、面额少、投资少与消遣娱乐融为一体的趣味性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彩民从购买体育彩票上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 并获得应有的乐趣及满足, 增加进一步购买体育彩票的兴趣。目前针对江苏体育彩票的现状,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 大奖要保持, 适当降低二、三等奖的奖金额, 提高中奖率, 满足大部分彩民的心理需求。严格贯彻国务院从2003年开始的决定:中国彩票资金分割比例进行调整, 调整的比例为:奖金不低于50%, 福利金不低于35%, 发行费用不高于15%, 同时公益金分配比例也进行了调整。如陕西省发行一年多的体育彩票以来, 已有700万人次领略了中奖的激动和喜悦, 其中奖金额万元以上的有500人次, 百万元以上的有32人次。只有这样采用中奖范围广、提高奖金额, 才能真正抓住民众的摸奖心理, 激发购买体育彩票的积极性。

摘要:江苏省体育彩票业已经成为该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 为发展江苏省体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地区发展极不均衡、销售方式较单一、彩票立法滞后、网点的设置缺乏合理的布局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江苏体育彩票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为此提出了江苏省体育彩票市场拓展的路径。

关键词:江苏省,体育彩票,拓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电脑型体育彩票发行十周年纪念册[Z], 2008.

[2]张湛彬.博彩品种的适度供给与市场、政府约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6) :52-53.

[3]谢琼桓.关于发行体育彩票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学, 2000, (3) :7-9.

[4]蔡有志, 等.对中国现阶段体育彩票市场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 :20-22.

江苏省竞技体育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现状为研究对象。其调查对象是在24所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中随机抽取17所院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Elsevier全文数据库等大型权威的数据库及学校图书馆, 查阅了2005年至2014年发表的有关高校体育师资、民办高校、体育资源的相关文章205篇和教育部、体育总局以及各地方政府发布的与高等教育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9篇, 同时又阅读了相关的高校体育教育理论、体育管理学2本著作。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 采用亲自发放和邮寄两种方式, 对高校的体育教研室负责人和体育教师进行不记名调查作答共发放问卷83份, 回收问卷79份, 回收率达95.2%。其中有效问卷76份, 有效回收率达91.6%。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2009年和2010年参加17届省运会的机会, 与多所高职院校分管体育的领导、体育教练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了解学校体育工作及体育师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电话访谈了5所高校的体育部门负责人, 征求他们对本课题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软件对专家调查及论文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了必要的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师资的配备

在对江苏省17所民办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中发现17所院校共有专任教师103人, 17所院校学生数共有108250人。生师比为1051:1, 与300:1的标准相差甚远。在在苏教体艺[2008]14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后简称《意见》) 中要求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聘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不超过25%, 而在所调查的17所民办高职院校中外聘教师共有60人, 占专职教师的29.0%;内聘教师44人, 占专职教师的21.2%, 外聘教师超过了《意见》中小于25%的规定。

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标准的1/3, 严重缺编。出现这种问题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1) 民办院校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很难配齐体育教师。大部分院校把资金和精力更多投入放在了对特色项目建设和软硬件的建设方面。 (2) 教学方面依赖于外聘和内聘教师。聘请外聘和内聘教师担任部分体育教学工作是民办高校中的普遍现象, 外聘和内聘教师不但能够节约民办院校的经费支出, 聘用也非常灵活方便。而专任教师则可以更多的完成教学以外的体育工作任务。 (3) 班级学生平均人数较多。由于民办院校受到节约办学成本思想的影响, 在学生人数分班中会在能够维持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每个班的学生数。

2.2 体育师资职称结构分析

教师的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 反映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2中不难看出内聘和专任教师的职称整体偏低, 助教和讲师职称占据了绝大部分, “金字塔”的地基比较宽, 而没有“塔尖”。

相比较来讲, 外聘教师的整体职称明显高于专任和内聘教师, 结构也比较合理。江苏省17所民办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和内聘教师的教授数量为0, 助教的数量均超过了50%。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1) 办学历史短, 短时间内不可能自身培养出许多高职称的教师。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中办学历史最长的是三江学院和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都是1993年办学, 三江学院现已经升为本科院校, 其他学校办学历史都集中在十年左右, 有的只有四、五年的时间。而一名教师从本科毕业到有资格评聘副教授需要8年的时间, 在加之年轻教师的流动性较大, 民办院校自身培养出高职称的教师就更加困难了。 (2) 外聘教师多是在附近公办本科院校聘请。许多民办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加大高职称的比例, 为招生等方面做好基础, 往往聘请一部分周围公办院校的已退休或在职的高职称教师来充实自己的教师队伍。公办本科院校自身办学历史较长, 师资配备比较齐全, 高职称比例较高, 是民办院校的重要外聘教师资源。 (3) 内聘教师多为年轻的辅导员或校内其他岗位职工。大部分民办院校为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一般都会鼓励这部分年轻职工在保证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担任一部分体育工作。

2.3 体育师资学历结构分析

学历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建设最后学历的构成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发展潜力。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7所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和专科以下学历的人数均为0, 硕士研究生 (包括在读) 占据了约1/3的比例, 大部分体育教师为本科学历。

从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有2/3的体育教师只具有本科学历, 学历层次偏低, 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专科以下学历的体育教师为0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办学层次决定招聘人员的学历。在各学校网站的招聘信息看, 作为民办专科院校, 招聘教师的定位方面一般都会限制在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 但一般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生大多会选择公办院校, 从而导致了民办院校在实际招聘的体育教师中仍然以本科生为主。 (2) 教师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学历的整体不高。在许多年轻教师的思想中都认为民办教学工作不够稳定, 需要再升学或其他途径调换工作。

2.4 体育师资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不仅是生理过程的标志, 也是知识和经验象征。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段教师的比例, 合理的年龄结构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内聘、外聘还是专任教师, 年轻教师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 学校的办学历史不但影响师资的职称、学历结构, 也影响着师资的年龄结构。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 就决定着其专任教师和内聘教师的年轻化。 (2) 外聘教师的来源决定着其平均年龄大于专任和内聘教师。外聘教师多是来自周围办学层次比较高的学校, 不但导致了其职称的整体较高, 也决定着其平均年龄略大于专任和内聘教师。

2.5 体育师资性别结构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各高校应该根据女生的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女教师, 以便有利于多种体育项目的开展。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外聘、内聘还是专任教师, 男性体育教师的比例占到了2/3还要多, 女性体育教师不足1/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体育院校学生本身男生比例就高于女生。通过了解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大学, 发现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男女生比例在5:1左右, 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男女生比例在3:1左右。 (2) 民办高校招聘教师倾向于男性。在几所民办院校访谈中发现, 许多学校招聘教师严重倾向于男性, 原因是女性教师工作以后必然会面临生育问题, 有的学校领导就明确表示女性教师要严格控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师配备不完善, 专任教师严重缺编。

2.内聘和专任教师高职称比例普遍偏低, 助教职称比例所占比例较大, 外聘教师高职称比例明显要高。

3.体育教师整体学历不高, 本科学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体育教师年轻化。体育教师中男性教师比重较大。

3.2 建议

1.加强监管力度, 督促学校配齐配强体育师资。

建议江苏省教育厅体卫处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意见》的要求, 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的检查力度, 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对不符合基本要求和规定的学校, 进行批评和限期整改。对仍不能达标的学校给予公布, 加强社会舆论的影响力。督促江苏省各民办高职院校分管体育的领导严格按照江苏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同时, 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女生比例配备相应的女性体育教师。

2.减小外聘教师数量所占比例。

建议学校教务部门和体育教研室 (部) 的相关负责人严格控制外聘教师数量, 并充分利用好外聘教师的优势, 带动自身年轻体育教师的发展, 促使民办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3.重视自身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

建议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分管教学的领导重视本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提高, 出台教师学历进修的相关政策, 鼓励年轻教师学习深造, 给年轻教师更多的机会走出校门参加培训, 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全国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协作会.全国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上海:上海全国本科院样高等职业教育协作会, 1999.

[3]教育部网站.[DB/OL].http://www.moe.edu.cn.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6~2010年) [R].2005-10-11.

[5]姜同仁, 钱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12 (4) :137-139.

[6]朱建清, 丛湖平.华东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结构及其优化配置方式的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42 (6) :104-111.

[7]胡本东.山东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8 (3) :57-59.

[8]刘维哲, 李革.广西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6, 12 (35) :46-47.

[9]万一春, 储龙霞.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 (1) :81-82.

[10]胡靖平.对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界, 2005, 5 (1) :71-73.

江苏省竞技体育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江苏省高等院校的体育舞蹈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近60篇作为参考,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开设此课的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相关专家4名,并对调查内容进行修改和充实。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教师问卷60份,回收58份,有效57份,回收率和有效分别为96.7%和98.3%,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1460份,有效1430份,回收来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3%和97.9%。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从年龄结构上看,江苏省体育舞蹈教师多集中在20~40岁占89.47%,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从教学年限来看,体育舞蹈教学年限在6年以下的教师占到了75.44%,而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仅占14.04%,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年限总体偏低,教学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教师职称上看,教授职称的占了38.60%,讲师和助教职称分别占到了31.58%和29.82%,教师职称比例比较合理。但是,通过对是否是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调查得知,目前江苏省高校从事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师有85.96%不是专门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是从事体操、艺术体操教学工作的,而且还同时教授其他课程。大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体育舞蹈教学培训,专业职称偏低。因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迫在眉睫(见表)。

2.2 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现状分析

2.2.1 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目的

从表2可以看出,有96.22%的学生是为了对体育舞蹈的兴趣而选修的,仅有3.78%的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参加的。

2.2.2 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动机

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谈及自己选修体育舞蹈课的动机时,有86.57%的选择“扩大交际,融如社会”,有83.00%的选择“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有65.31%的选择“提高体育舞蹈素养”。可见大学生对体育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喜欢与异性交往,获得满足和展示自我的心理特征。

有30.21%的选择“掌握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有20.21%的选择“有利于今后的工作需要”,有18.04%的选择“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15.73%的选择“娱乐及其他”。学生对追求健康的体魄,优美的姿势,潇洒的举止非常重视。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使自己的体型更加匀称,体态更加柔美、刚健,实现美的愿望。同时,体育舞蹈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学校每周举行的周末舞会深受学生的青睐,可见,体育舞蹈非常适合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

2.2.3 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参加体育舞蹈的学习,有85.10%的学生认为达到了调节心理,陶冶情操的作用,69.02%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提高了体育舞蹈的文化素养,可见,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开展,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61.47%认为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学会了正确进行锻炼身体的方法。有46.92%的认为提高了气质风度,但仅有22.66%学生认为满足了交际的需要、有16.50%认为改善了自己的姿势体态,达到了锻炼身体的需要,可见,学生不仅在体育舞蹈的技术上有所收获,而且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气质风度,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有着特殊的作用。但是,因为课时少,时间短,学生并不能系统地掌握其技术,在改善身体形态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2.2.4 学生对体育舞蹈教学的评价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舞蹈教师,除了具备体育教师应有的条件外,还必须掌握专业技术和艺术修养,灵活运用和传授知识的能力。表5中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都比较满意。但是,学生对教学设施和场地的满意程度不高,有的选择不满意;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满意程度也不高,有的选择不满意。调查中发现当前江苏省有一部分高校的场地和教学设施不足、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多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爱选择教学内容。因此,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和编写一套统一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材迫在眉睫。

2.3 体育舞蹈的教学现状

从表6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占总人数的84.76%)在学习这门课中既想学交谊舞,又想学具有艺术魅力的体育舞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掌握舞厅的慢三、慢四等基本舞步后,又想学难度比较大的体育舞蹈,如华尔兹、恰恰、探戈等。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建议教师应该首先从舞厅舞教学,让学生从简单的舞步学起,掌握音乐的节拍、速度和各种舞种的节奏,然后通过学习标准舞简单组合及套路来提高学生的舞技。此外,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体育舞蹈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推动体育舞蹈教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江苏省的高校专业体育舞蹈教师偏少,现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职称较高,但专业水平较低。

2.目前各个高校没有统一、完整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材。

3.有一部分高校的场地和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当前体育舞蹈教学需要。

3.2 建议

1.注重体育舞蹈项目的普及和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现有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

3.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尽快编写一套统一的体育舞蹈教材、规范教学大纲、完善教学体系。

4.重视体育舞蹈的规范性,提高学生体育舞蹈运动水平,鼓励普通高校举行体育舞蹈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体育舞蹈训练的效果。

5.加大投资,完善教学场地设施和设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的开展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体育舞蹈,江苏

参考文献

[1]童昭岗,雷咏时.体育舞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周登篙.体育舞蹈科研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汪军,李小燕.宜昌市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1):46-48.

[4]王雁铃.高校公体开设体育舞蹈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2000,(4):94-96.

[5]李超雄.试论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前景[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51-53.

[6]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114-116.

[7]刘媛.关于在体育院校开设国际体育舞蹈课的几点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4):53-56.

上一篇:化疗性口腔炎下一篇:不可或缺的道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