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肥胖生

2024-06-13

小学肥胖生(精选六篇)

小学肥胖生 篇1

关键词:小学肥胖生,体育教学,意识,行为

前言

目前, 学校肥胖生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他们在体育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 导致心理失衡, 或怨天尤人, 或自暴自弃, 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有时肥胖生总觉得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 无法赶上其他同学, 从而在练习时放不下思想包袱, 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 结果导致对体育失去信心, 不爱上体育课, 甚至出现称病逃避的现象。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 如何利用好学校体育, 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效体育教学, 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获得性”的基本形式之一, 体育教育的状况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体育意识及行为。因此, 要分析肥胖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 探讨肥胖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 探究其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找到有效促进肥胖学生体质的体育行为模式, 为改进学校体育教学方式, 增强体育全面育人效果提供有利依据。

1. 调研及分析

调研对象为城区和农村8所小学部分肥胖学生及其家长。共发出学生问卷300份 (男生150份, 女生150份) , 收到有效卷268份 (男生142份, 女生126份) , 有效回收率89.3%;发出家长问卷300份, 收到有效卷217份, 有效回收率72.3%。问卷分学生卷和家长卷两种。学生卷共15题, 均为选择题, 家长卷共11题, 其中10道题为选择题, 1道为主观题。

1.1 肥胖生体育意识特点

1.1.1 肥胖学生对体育认识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肥胖学生认为体育重要的占总调查人数的80%以上, 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在锻炼体质健康方面及育人方面的作用。但同时发现认为体育无作用的也占了一定比例, 尤其是肥胖女生, 认为不重要的竟然有7人, 反映出女生比男生对体育作用的认同感要差。

有些学生对此项选择采用了多选方式, 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锻炼的动机不是固定的。由表2发现, 肥胖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还是集中在增强体质上, 其综合比例达63.8%。动机是娱乐或学习技术的极少, 动机是为了减肥的也很少, 这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肥胖体形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也不是很关注对自己的影响。动机是为了满足兴趣的只占14.55%, 表明肥胖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不足。动机是为了考试的却占26.12%, 说明肥胖学生完成体育课考核任务比较艰难, 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就通过考试提升成绩, 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和成就感。

1.1.2 肥胖生对体育兴趣的调查

此项调查主要是了解肥胖学生的体育情感, 由表3我们不难看出没兴趣的比例男女综合起来超过一般兴趣和兴趣高的比例, 而且这一比例女生超过男生, 兴趣高的只占6.34%, 说明肥胖学生对于体育不感兴趣的占多数。

笔者调查了“是否经常收看体育节目的电视或阅读体育类报纸杂志”, 发现肥胖生经常收看体育节目的电视或阅读体育类报纸杂志的仅占25.75%, 女生的比例只有14.29%, 表明肥胖生不关心体育新闻和体育比赛。

1.1.3 肥胖生体育意志力调查

笔者调查了“肥胖学生是否能坚持不懈地为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努力”, 此项调查目的是了解肥胖学生的体育意志力情况, 发现不能“坚持不懈地为达到体育目标而努力”的有58.21%, 能“坚持不懈地”的只占9.70%, 说明肥胖学生对于达成一定的体育目标有畏惧心理, 意志力较薄弱。

1.2 肥胖学生锻炼体育行为特点

1.2.1 肥胖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

从表4看出, 肥胖学生课外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占了42.16%, 而且女生比例为54.76%, 男生30.99%, 女生远远多于男生;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2次的占52.23%。这说明肥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少, 不参与的人数多, 表明肥胖学生不爱动, 不肯进行体育锻炼, 女生最为明显。

在“肥胖学生每次锻炼时间”的调查中发现, 锻炼在30分钟以下的有36.20%, 在30-60分钟的有36.94%, 而锻炼时间在60-120分钟的人极少;男生和女生在30分钟以下时间锻炼和30-60分钟锻炼的比例相差很大, 男生在30—60分钟时间锻炼的比例远远多于女生, 而在30分钟以下时间锻炼的女生比例要远远大于男生。以上数据表明, 肥胖学生锻炼时间不足, 尤其是女生, 锻炼时间大多少于30分钟。

表5反映了肥胖学生目前的体育锻炼项目状况和对体育活动项目的喜好程度:肥胖学生对于足球、排球不感兴趣, 锻炼的只有寥寥几人;对舞蹈喜好比例最低, 只有女生一人喜欢;武术也不太受欢迎, 只占1.49%;跳绳项目女生比男生喜欢, 女生比例有16.67%;篮球项目男生锻炼较多, 比例占33.10%, 但是女生只有2人喜欢;乒乓球和羽毛球喜欢程度也较高, 分别占19.40%和20.15%;游泳项目男生比较喜欢, 比例占32.39%, 女生则只有9.52%;登山和跑步是所有项目中最受欢迎的项目, 分别占39.18%和30.60%, 而且女生较男生多。

1.2.2 肥胖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

此项调查是问肥胖生:“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遇到困难时的你怎么办?”从表6我们不难看出, 听 (看) 老师讲的占59.33%, 自己独立完成的占33.21%, 而与同学商讨的仅为6.72%, 由此得知肥胖学生遇到技术动作困难, 很少与同学共同探究。

笔者还调查了“你经常与同伴或老师一起探讨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吗”, 发现肥胖学生从不与他人探讨体育问题的占49.25%, 比例极高;偶尔与他人探讨的占40.67%;经常探讨的只占10.07%, 而且女生仅占4.76%, 表明肥胖生不喜欢与他人讨论体育问题。

1.3 肥胖生家长对肥胖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看法调查

1.3.1 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效果认识调查

从表7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效果都是认同的, 认为没有影响的家长只有一位, 认为作用很大的占80.18%。

笔者调查了“认为孩子是否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 发现家长认为有必要的占54.38%, 非常有必要的占43.32%, 认为无所谓的只占2.30%。表明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参加体育锻炼。

笔者调查了“认为孩子的肥胖是否与体育锻炼缺乏有关”, 认为孩子的肥胖与体育锻炼缺乏“有关”的有81.11%, 认为“也许有”的占14.75%, 认为“没有”的只占4.15%, 说明家长对缺乏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强烈。

1.3.2 家长对肥胖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看法

从表8发现, 家长认为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的占48.39%, 所有目的中比例最大;认为是减肥目的的占30.41%, 说明家长对于孩子肥胖也比较担心, 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减肥。

笔者对“选择哪种体育运动供孩子锻炼”的调查发现, 家长认为给孩子选择球类和跑步的分别占14.75%、16.59%;认为锻炼项目由孩子自由选择的占54.38%, 表明大多数家长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认为只要孩子喜欢的体育项目通过锻炼都应该有效果。

笔者在调查“对孩子是否有时间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时发现, 家长认为孩子“有时间”能够坚持体育锻炼的占38.71%, 认为“偶尔有”的占44.70%, 认为“没有”的占16.59%, 说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有的, 但时间不能固定, 而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较多, 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1.3.3 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引导调查

由表9可知, 家长认为孩子上好体育课对他 (她) 的健康成长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共占60%以上, 但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也近40%, 这说明家长对现在的学校体育教育有担忧, 对孩子利用学校体育课来增强体质健康的作用信心不足。

“对孩子增添体育用品的支持度”的调查显示, 家长对孩子购买体育用品“十分支持”的占23.50%, “支持”的占70.97%, “不支持”的仅占5.53%, 表明家长对孩子购买体育用品是支持的。

笔者还对“认为如何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家长认为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学校引导”的占17.05%, “家长引导”的占5.07%, 需要“家校协作引导”的占57.14%,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少看电视, 少玩游戏”的占8.76%, 认为应“减少兴趣班”的占11.98%。数据表明,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体育锻炼需要家校互相协作, 共同引导。

1.3.4 家长对于解决孩子肥胖问题的途径的看法

从家长问卷的主观题判断, 家长多数认为解决孩子肥胖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学校引导, 加强学校的体育锻炼;二是加强教育, 促进肥胖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三是家校加强沟通, 互通学生体育锻炼信息, 家校共同做好监督工作;四是家庭内控制饮食和合理膳食;五是减少课外学习时间和补习时间, 让孩子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家长对现行教育体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孩子的体育兴趣和锻炼, 希望学校在有针对性地帮助肥胖生增强体质、塑造体形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分析及策略研究

2.1

1调查中发现肥胖学生的体育意识薄弱, 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 没有养成锻炼习惯, 缺少健身意识。而且肥胖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力缺乏, 对自己没有信心。

导致肥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大多数肥胖学生对肥胖的有关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 对肥胖的危害认识不足, 更没有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及减轻肥胖对自身身心健康的损害。二是肥胖学生由于体态臃肿、动作笨拙, 在完成体育动作或参与体育比赛时害怕同学或旁人的取笑, 因此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三是由于肥胖的原因, 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下, 肥胖学生的体育意识不能得到培养, 潜在的体育兴趣被压抑。

2.2

2调查发现肥胖生的体育行为障碍受个体身体肥胖的影响, 肥胖学生对进行体育锻炼信心不足, 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少, 而且其运动水平和活动程度较低, 且表现出离群、不喜欢同他人共同完成体育任务, 不喜欢与他人探讨体育问题。

导致肥胖生体育锻炼行为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一是可利用的体育资源较少, 场地环境制约了肥胖学生的体育锻炼, 锻炼项目单调, 现行体育教育对肥胖生的针对性又不强。二是社会舆论对肥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造成心理压力。外界对肥胖者持有偏激态度, 经常加以责难, 甚至公开嘲笑, 这种偏见深深刺痛了肥胖学生, 使他们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创伤, 产生了自卑感, 导致他们拒绝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三是身体素质差, 运动能力低下。由于身体素质差, 在体育锻炼或课堂中, 学习动作技术慢, 难以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 从而挫伤了锻炼的积极性, 进而难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形成健康锻炼的行为。四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肥胖生正是由于不良的饮食结构、饮食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导致肥胖的出现, 而肥胖又影响其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

2.3

笔者在走访和调查中发现, 社会对肥胖生发生的现象比较关注, 家长对学生产生肥胖而带来的学习、性格、行为等的影响比较关切, 认同体育锻炼对肥胖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也普遍认为孩子的体育锻炼需要家校互相协作, 共同引导, 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 都对肥胖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引导和纠正缺乏方法。

2.4

应重视对肥胖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肥胖学生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体育教学应与健康教育相互结合, 让肥胖生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及体育锻炼对他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此作为改变肥胖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一种手段, 使他们积极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要进一步了解、掌握肥胖学生的体育动机、体育需求, 针对性别、兴趣及学科特点开展体育教学, 以期引导课外体育行为。由于性别上得差异, 产生生理和性格的不同, 使女生比男生对体育的认同感要差, 因此尤其要注重调动女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积极性。

2.5

学校的体育活动不能满足肥胖学生的特殊需求, 学校要定期组织范围广、涉及学生多的体育活动, 使校园体育行为形成良好的氛围, 唤起肥胖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 还要把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结合起来, 把大众化、趣味性活动与激烈的对抗性比赛结合起来, 在课外开设一些有利于肥胖学生参加的健身体育俱乐部, 使肥胖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终身锻炼的手段与方法。

2.6

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改善体育运动环境, 为肥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前提, 为肥胖生体育教育提供综合均衡的物质保证。

2.7 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关注肥胖学生。

社会要重视肥胖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学校在体育教学中, 要建立学生体质档案, 针对其不同的个体差异, 建立有利于肥胖学生发展的体育评价机制, 运用体育的特殊手段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一套适合学校肥胖学生心理健康、运动与身体健康、饮食与健康的教育体系或模式;家庭也应该正确引导, 监督其生活方式和体育行为, 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2.8

8开展符合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 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开展分层、分类式的针对性较强的育人模式, 减轻肥胖生学习的压力, 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控制和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晓丽, 李可兴.湖南省肥胖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价值取向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29-30.

肥胖小学生体质健康 篇2

据我校二年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该年级的小学生的肥胖率达10%以上,肥胖呈现低龄化;肥胖小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居中下水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置了肥胖小学生个性档案,根据肥胖形成原因、身体素质状况,特制“个性化运动菜单”,通过控制运动菜单的3个可变量:运动时间、运动形式、运动量,激发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有效体育锻炼。经对比体质测试,前后数据的分析,可见被试肥胖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提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中小学校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每年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小学一年级的体质测量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体重、跳绳、投沙包。以 2010年入学的一年级3个班级95名学生为例,肥胖人数为15人,肥胖率达15.8%,明显呈现肥胖低龄化。肥胖,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身体形态,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在柔韧、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体质测试数据数据显示:肥胖小学生的测试成绩居中下水平。这让我们意识到应低年级开始通过体育运动方法对肥胖学生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

针对肥胖小学生,究竟采用什么运动项目,运用何种锻炼方式,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一个难题。学生需要的是针对性强、练习时间要求低、效果明显的锻炼方式。对于这群特殊的学生,体育教师就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了解学生、正确评估学生,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有效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坚持锻炼下去的锻炼模式,并且时时进行监控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克服学生恐锻炼、怕劳累的心理,而且能够确保学生练习的效果,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作用和努力的价值。为了实现肥胖学生的体育运动“轻负高质”,我们为他们特制一份个性化运动菜单。

个性化运动菜单: 针对肥胖小学生的不同特质,我们将每天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内容)、完成情况等以“菜单”的形式制定,形成有规律有参考的体育锻炼计划,在实践过程中,随时检测、调整锻炼方式,从而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挑战、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肥胖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将小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进行对照,即以身高标准体重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超出正常体重的20%(含20%)以上为肥胖。小学生肥胖除病理性之外,大多数是由于过食而又缺乏运动所致。本课题特指我校符合以上条件的三年级小学生。

体质健康: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因此以“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本文主要是指依据身体形态、速度灵巧、力量素质即选取身高标准体重、50米跑、掷实心球项目来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个性化运动菜单实施效果好坏取决于,学生、家长、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肥胖小学生需要有家长或者同伴(或者教师)对其加以关注、鼓励、监督。因此,为了实现运动菜单的最大价值,学生、家长、教师都应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学生职责:学生是本运动菜单的运动主体,学生根据运动菜单进行体育锻炼,并向家长、教师反映锻炼效果,以随时调整运动量或者运动形式等。同时两个小组中的小组长统计成员每月练习次数,以备教师汇总、反馈。

家长职责:根据运动菜单要求,指导、监督学生进行练习,同时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必要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练习情况和效果。

教师职责:教师在运动菜单实施过程中起主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同时也担任学生的练习效果和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整理、调整练习手段的工作。

两天捕鱼三天晒网,形容的是没有恒心、无法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只有坚持每天锻炼,练习效果才能得到体现。为了确保肥胖学生在暑期坚持体育锻炼,我们制定了“暑期亲子活动册”。活动册中有运动菜单、运动记录表还有运动微文。学生通过活动册的指导进行锻炼,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抒发感受。活动册要求简单、填写容易,而且每天都有练习内容安排,因此,学生乐意去实施。

为了鼓励这些特殊的学生,巩固它们锻炼的效果。体育课开始部分,我开设了1分钟“大展堂”,让学生将近期练习效果进行展示,可以是30秒跳短绳、可以是两人仰卧起坐比多等。并给予奖状和奖励卡,累积进入期末成绩。

观察体育课堂,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肥胖的学生往往会在练习、展示、比赛等情况下自动成为边缘人。成为边缘人的原因来自两方面:同学的排斥和自我的“自动退出”。教师经常采取的措施是: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不能嘲笑和看不起肥胖学生;课堂上多关注肥胖学生的练习情况,多给予帮助,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但我们经常会感叹效果不佳。

本次体质测试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掷实心球和50米跑。掷实心球为新授教学内容,掷实心球成绩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中起了关键作用。在教学和练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多加关 注和指导以外,还会根据肥胖学生几个易犯错误和动作难点制定辅助练习手段,并在全班范围内普及,切实提高学生掷实心球动作的同时,消除其余学生对肥胖学生掌握慢、动作难看等的看法。

与此同时,教师根据个性档案中每个肥胖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下药”。针对身体素质较好、学习接受能力快的肥胖学生,教师让其担任“小教师”的角色,代替教师讲解动作要诀,评价同学表现,执行比赛和游戏裁判等。通过“小教师”的角色扮演,这些肥胖学生不仅体会到课堂主人翁地位,而且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肥胖学生的自信也得到了提高。针对跑的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肥胖学生,在跑的练习中让其担任“引领者”的角色。处在引领的位置上,他们不得不坚持跑完路程,同时也会咬牙坚持在队伍的最前面,而其他学生也因为他的引领角色,不敢逾越,并能很好的协助他完成跑的练习。

此外,教师通过团体捆绑——将学生成绩、奖励等进行小组捆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发挥团体的监督、帮助功能,从而带领肥胖学生取得进步。

小学肥胖生 篇3

一、阶梯式教学模式解读

阶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 设置不同难度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 有选择地进行目标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 不断指导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由低难度目标向高难度目标进行层进式的学习, 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这种教学方面就是阶梯式教学。在阶梯式教学中, 目标的设置, 要能够发挥激励性的作用, 能够引发学生不断学习探究的欲望,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在实施阶梯式教学中, 促进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阶梯式教学模式在激励肥胖生进行体育锻炼兴趣方面的作用

据调查, 大多数肥胖学生在心理上并不讨厌上体育课, 但在实际表现中, 却很抵触参与体育运动, 表现出对体育学习的冷漠。肥胖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 主要是因为:第一, 肥胖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生之所以肥胖, 主要是缺乏体育锻炼, 他们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他们感觉身体负担较大, 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经常感到上气不接下气, 感到身体不舒服, 因此, 更加抵触体育锻炼, 变得更加慵懒, 这种慵懒又使他们更为肥胖, 形成恶性循环。第二, 很多肥胖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心里都有所顾忌, 担心自己表现的不如其他同学好, 甚至有些动作会被其他同学嘲笑, 他们心理自卑情绪严重, 因此, 在体育锻炼中更加的被动, 能逃就逃, 能躲就躲。

而阶梯式教学模式, 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即使是肥胖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效完成目标, 体验到锻炼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实现目标的喜悦, 因此, 阶梯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肥胖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只有肥胖生有了参与体育的兴趣, 并且敢于乐于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肥胖生才能有效发挥自我潜能, 努力克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困难, 参与体育锻炼, 感受到体育锻对于增强体质, 对于减肥方面的重要价值, 从而喜欢上体育运动, 树立体育锻炼的信念, 获得运动的快乐。

三、运用阶梯式教学模式, 激发肥胖生体育锻兴趣的措施

(一) 设置层次目标, 体验运动成功的快乐

对于肥胖学生而言, 他们由于身体负荷过重, 在参与体育过程中会有不适感, 因此, 教师在实施阶梯式教学的过程中, 就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 对于肥胖生而言,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达到有效锻炼, 有效发展的目的。比如, 在教学助跑式跳远的内容时, 教学要求是两米的起跳距离。但这种要求对很多学生而言, 都能实现, 但对肥胖生而言, 却使他们望而生畏, 影响肥胖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可以调整跳入沙坑距离, 降低练习难度, 设置不同的起跳距离,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 通过努力有效完成适合自己的目标, 这对于激发肥胖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使他们体验运动成功的快乐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 提倡互助学习, 合作学习

在阶梯式教学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目标选择为基础进行互助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同样学习目标的学生可以结合成互助合作小组。组内成员的身体素质相对接近, 这样, 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互动活动, 肥胖生也不用担心自己做的不好而不其他同学嘲笑。这对于激发肥胖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促进组内成员有效交流, 互帮互助, 协作学习, 有效实现学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 培养学生骨干,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辅导作用

阶梯式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 可以将集体教学转变为小群体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重点培养一些体育素养高的学生为学生骨干, 在培养出骨干后, 积极鼓励他们到小组中发挥指导作用,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这样, 可以解决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 学生骨干的力量是很大的, 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 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指导。在这种教学中,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关注, 这样,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一些肥胖生, 对肥胖生进行细致耐心地指导, 这对于增强肥胖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肥胖生顺利完成自选目标, 掌握体育锻炼技术技能, 体验体育运动成功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 在体育教学中, 要关注肥胖学生, 通过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增强肥胖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通过教学模式创新, 使每个学生包括肥胖学生都能感到到体育锻炼成功的快乐,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储建新.健康体育教育模式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开封大学学报, 2013 (03) .

小学生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篇4

关键词:肥胖症,综合预防,干预性研究,学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在1995—2010年间,城市男生肥胖患病率由5.1%增长到13.3%[1],发达国家中10%的学龄儿童超重[2],且增长很快,如美国近25 a儿童重度肥胖率增加了2倍[3],日本6~14岁儿童从1974年到1993年肥胖患病率由5%上升到10%[4],欧盟国家超重儿童数量以每年130万的速度递增[5],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不可忽视。有研究指出,61.5%的9~13岁儿童不参加任何有组织的体育运动[6],26%的美国儿童每天看电视至少4 h[7]。肥胖干预是减少儿童肥胖,改善儿童生活习惯切实有效的方法。Caballero等[8]对美国学龄儿童进行的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主要是改善膳食结构、增加运动、开设健康生活相关课程等,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体育活动以及相关知识、态度的改善明显。为进一步探讨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降低体质量指数(BMI)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效果,本研究在全国7个省级示范区选取6~12岁儿童开展肥胖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覆盖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和辽宁省7个省级示范区。每个地区分别整群抽取6~8所小学,小学为一至五年级,男、女生各半,排除患有已知疾病儿童,最终共有52所小学34 399名儿童(男生18 424名,女生15 975名)参与本项目;干预后有效学生33 865名,男生18 127名,女生15 738名。每个地区选取3~4个小学作为干预校,干预校中选取1所小学作为重点干预校实施额外的干预方案,其余3~4所小学作为对照校。其中重点干预组共2 132人,平均年龄(8.4±1.2)岁;普通干预组共15 236人,平均年龄(8.1±1.5)岁;对照组共16 497人,平均年龄(8.2±1.4)岁。3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41,P<0.01)。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身高测量使用身高坐高计,以cm为单位,精确到0.1 cm;体重测量使用杠杆秤,以kg为单位,精确到0.1 kg;BMI=体重(kg)/身高2(m)2。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9]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

1.2.2 综合干预

干预校实施6个月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4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保证体育课每周3次,每次40~45 min,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拔河比赛等。(2)学生与家长健康教育。干预期内对学生开展肥胖健康知识讲座3次,家长健康知识讲座2次,介绍肥胖危害、鼓励学生增强运动、控制饮食。(3)学校提供必要的体育锻炼设施并定期对学校内运动设施维护保养,开展1~2次全校范围运动会,为家长发放“快乐运动,健康饮食”倡议书,建立家庭支持、督促环境。(4)干预校学生不准携带不健康零食/含糖饮料进入教室,学生可以饮用学校提供的白开水,学校内食堂或小卖部不售卖含糖饮料。(5)每天至少吃5份成人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肉量不多于一个成人手掌大小。(6)学习日每天保证不少于1 h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1.2.3 重点干预校干预方案

除执行上述综合干预方案外,重点干预校还需每周记录行为日记,内容包括运动时间和强度、静坐行为、每天吃蔬菜水果情况与摄入含糖饮料情况等。由校医收集行为日记并反馈给家长和教师,监督并指导儿童行为。

1.3 质量控制

测试前对仪器进行校正和检修,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信;体格检查按照统一标准,各指标测量2次,若误差超过要求则需要测第3次。对问卷调查员、体检人员、相关教师、校医统一逐级培训,确保调查员明确调查目的、意义和方法,明确调查工作的进程。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描述干预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BMI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基线与终期干预组、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利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将基线测量值、性别、年龄作为协变量,计算干预组、对照组调整均数差值及95%CI。计算干预组、对照组基线与终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对干预组、对照组超重肥胖率改变差异做统计学评价。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描述

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对照组男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1.5%,54.0%,53.4%;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4%,13.0%,12.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72,4.366,P值均>0.05)。身高、体重、BMI均为重点干预组略高、普通干预组略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重点干预组14.7%,普通干预组12.1%,对照组1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4,P<0.01)。见表1。

2.2 干预前后身体测量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后,重点干预组BMI下降了0.11 kg/m2(P<0.05);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BMI分别升高了0.02,0.04 kg/m2(P值均<0.05)。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基线测量值后,重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BMI变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均数差值为-0.16 kg/m2,95%CI=-0.20~-0.12,P<0.01);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BMI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均数差值为-0.02kg/m2,95%CI=-0.04~-0.002,P=0.034)。

2.3 干预前后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

干预后,3组肥胖检出率下降了2.3,1.4,1.8百分点。重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肥胖检出率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肥胖检出率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3组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均下降,下降值分别为4.6,3.0,2.6百分点,重点干预组肥胖检出率下降值比对照组高(调整OR=0.905,95%CI=0.848~0.965,P=0.035),普通干预组肥胖检出率下降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见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经成为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的危险因素[10],在儿童期肥胖也会损伤儿童的心肺功能,并可引起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压力和行为异常[11]。儿童期开展肥胖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胖患病率,从而降低成年期慢性疾病发病风险[12]。本次研究对象覆盖全国7个地区,样本量庞大,相关指标干预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控制基线,得到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降低BMI、改善超重肥胖患病率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干预后重点干预组BMI降低了0.11 kg/m2,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BMI升高。一项Meta分析显示,许多肥胖干预研究中干预组BMI均有所降低[13],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干预持续时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不同,干预对肥胖患病率改善情况效果不一[14]。本次研究发现,虽然3组肥胖检出率均有所降低,但没有观察到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别,而超重肥胖总检出率重点干预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1)干预期比较短,而肥胖改善需要较长时间;(2)重点干预组相对于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而言人数较少,干预前后肥胖检出率仅改变2.3%,检验效能不足,肥胖检出率与超重检出率合并样本量扩大,有利于出现统计学结果;(3)在全国儿童肥胖检出率逐年升高的背景下,3组肥胖率均降低,说明此次干预对肥胖检出率有改善作用,而对照组由于霍桑效应或原本该学校一直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故而也显现出肥胖检出率降低的结果[15]。

小学肥胖生 篇5

1 调查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本市某4所小学8~12岁正常体质量的学生和肥胖小学生中进行调查。参照由“于洁”主编的第6版儿科学, 小儿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 并以身高/体质量和人体质指数为依据, 此法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方法之一。如患儿体质量高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者可诊断为肥胖症;而超过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确诊时必须与引起继发性肥胖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相鉴别。在受检240例肥胖小学生中, 男116例, 女124例, 其中轻度肥胖136例, 中度肥胖74例, 重度肥胖30例;同时随机选择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240名为对照组。

1.2 采用方法

在本市某4所小学480名学生中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 同时有家长在场配合, 调查以儿童的饮食、运动、学习及社交等方面进行, 并对儿童近3日膳食调查记录, 并把分类和数量均输入微机, 然后对儿童的能量、营养摄入量和热量分配比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肥胖小学生的肥胖起始时间为婴儿期居多占46.2%, 而肥胖小学生中有91.9%存在饮食行为异常, 据有关资料表明, 正常小学生仅为28.5%。肥胖小学生常常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化验检查肥胖儿三酰甘油、胆固醇大多增高;常有高胰岛素血症, 生长激素水平减低, 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峰值也较正常小儿为低, 肝超声检查常有脂肪肝。尤其肥胖小学生爱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及睡前习惯进食等, 很少吃蔬菜和水果。这样摄入体内营养超过机体代谢的需要, 而多余的能量便转为脂肪贮存于体内引起肥胖。

2.2 小学生的运动行为

本文通过调查得知活动量过少, 和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的儿童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 即使小学生摄食不多, 也可因能量消耗过低引起肥胖。另外, 小学生户外运动少及饱餐短时间内就寝者也可导致肥胖。

3 讨论

在小学生中的肥胖症现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小学生的肥胖大多都属单纯性肥胖, 主要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 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质量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称为肥胖。小学生中的单纯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目前约占正常儿童的5%~8%。小学生中的肥胖症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 临床上95%~97%肥胖患儿属于单纯性肥胖, 不伴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其常见病因有: (1) 能量摄入过多: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需要, 多余的能量转换为脂肪贮存于体内引起肥胖。 (2) 活动量过少:活动过少和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 即使摄食不多, 也可因能量消耗过低导致肥胖。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多基因遗传有关。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高达70%~80%;双亲之一尤其是母亲肥胖者, 后代肥胖发生率约为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为10%~14%。 (4) 出生体质量与性别:近年来研究表明, 高出生体质量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国内儿童肥胖率男童高于女童,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女童高于男童, 提示种族和文化不同对这种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影响。 (5) 其他:如儿童进食快, 或饮食中枢和饥饿中枢调节失调以致多食;精神创伤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量进食而肥胖。

肥胖最根本的病理变化是脂代谢紊乱, 因此肥胖儿童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大多增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 故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胆石症。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致糖代谢异常, 常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临床肥胖症可发生任何年龄, 但出现严重症状者多见于青少年期。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食物、明显肥胖儿童常有疲之感, 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中1/3患儿可出现睡眠性呼吸暂停, 造成认知能力下降, 甚至猝死。

对于小学生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减少产热量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量的消耗, 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 体质量逐步下降。笔者认为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是最主要的措施。鼓励患儿多吃体积大而热量低的蔬菜类食品, 如萝卜、胡萝卜、青菜、黄瓜、蕃茄、莴苣、苹果、柑橘、竹笋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晚餐过饱, 不吃夜宵、不吃零食、少吃多餐, 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等。同时还应鼓励患儿选择喜欢和有效且易于坚持的运动, 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 每天坚持至少运动30min, 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积极倡导小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 改变其孤僻、自卑心理, 帮助小儿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 小学生的肥胖症不仅对儿童的生理健康带来危害, 同时也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状态, 做为医务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肥胖儿童行为特点和心理损害的程度, 为下一步防治奠定基础。

摘要:在小学生中单纯肥胖现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目前约占5%8%。小学生中肥胖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 不仅影响生长发育, 还能降低学习、生活质量, 还可造成许多不良的社会后果, 使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我市部分肥胖小学生的调查, 仅就相关的饮食与运动问题做一探讨, 并将结果简要阐述。

关键词:肥胖小学生,饮食及运动,调查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洁.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8-50.

[2]丁宗一.中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9 (6) :139-140.

[3]卞金陵.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J].中国优生优育, 1995, 6 (11) :14-16.

[4]唐志刚, 黄明学.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1 (4) :96-97.

[5]徐勇, 谭琪.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3 (22) :166-167.

小学肥胖生 篇6

关键词:肥胖症,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院校

1992—2010年,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1,2]。儿童时期是实施肥胖干预的重要时期, 通过干预可使儿童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生转变[3]。基于学校的健康促进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儿童的营养知识水平[4]。学校是实施儿童肥胖干预的重要场所, 教师是学龄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直接影响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积累[5]。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肥胖相关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水平, 再通过他们培养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预防儿童肥胖发生的方法之一。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小学教师肥胖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 为制定相关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北京、哈尔滨、济南、上海、广州、重庆6座城市中, 每个城市随机选取1~3个城区;在选取的城区中, 随机选取大规模 (≥1 000人) 、中等规模 (500~1 000人) 及小规模 (<500人) 小学各2所, 6座城市共选取38所小学, 将所选取小学的所有任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教师问卷843份, 全部回收。其中男性122名 (14.6%) , 女性715名 (85.4%) , 性别信息缺失6名;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600名 (71.9%) , 大专/职大文化程度209名 (25.1%) , 中专文化程度25名 (3.0%) , 文化程度信息缺失9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肥胖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3个类型共44题。其中, 肥胖相关知识16题, 肥胖相关知识获得途径2题, 对儿童生活方式的态度16题, 肥胖相关行为10题。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讲解、回收和核对。

1.3 数据处理

用Epi Data 3.02对数据进行双录入, 经核对和清理后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肥胖相关知识水平

营养基础知识部分, 99.6%的教师知道“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94%以上的教师认为“食物种类单一不利于健康”、“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有利于健康”以及“肥胖对健康有害处”;75.6%的教师知道“粗粮比细粮营养更全面”;仅42.4%的教师知道“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饮食行为知识部分, 除88.2%的教师知晓“常吃西式快餐不利于健康”外, 其他关于饮料、早餐、零食等知识的知晓率均在96%以上。

身体活动知识部分, 95%以上的教师都知道“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多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及“活动少, 容易发生肥胖”;84.9%的教师认为“长时间看电视、上网不利于健康”。

男教师对“多吃零食有利于健康”的知晓率低于女教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知识知晓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2.2 对儿童生活方式的态度

对于与饮水、食物种类、零食、饮料等有关的儿童生活方式, 90%以上的教师都有正确的态度。但有17.1%的教师不完全同意“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26.3%的教师不完全同意“应尽量少吃西式快餐”;39.0%的教师不完全同意“应该少看电视”。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部分数据有缺失。

2.3 肥胖相关行为

73.1%的教师能坚持每天吃早餐, 上个月吃西式快餐2次以上比例为46.6%。上周在外就餐7次及以上的占14.2%, 40.9%的教师坚持每周参加运动, 每周锻炼5次以上且每次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的教师占11.7%。女教师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于男教师, 坚持每周参加运动的比例低于男教师, 女教师每周吃2次以上西式快餐的比例高于男教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77.3%的教师控制过体重。他们控制体重的办法依次为:尽量避免吃含油脂高的食物 (71.5%) 、尽量避免吃含糖多的食物 (64.8%) 、多吃蔬菜和水果 (55.2%) 、运动 (46.3%) , 还有26.6%的教师曾用不吃主食来控制体重。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加注意自己的体重情况, 她们选择避免吃含油脂高的食物, 不吃主食以及多吃蔬菜水果的比例均高于男教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2.4 获得肥胖知识渠道及希望获得的途径

97.4%的教师都关注超重、肥胖知识。他们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报刊、书籍、杂志 (86.2%) , 电视、广播 (85.6%) 以及网络 (62.0%) 。报刊、书籍和杂志是女教师获得肥胖相关知识的首要渠道, 电视、广播则是男教师获得相关知识的首要途径。见表4。教师们希望获得肥胖相关知识排在前3位的途径分别是:专家指导 (63.7%) , 电视、广播 (48.0%) 、宣传资料或小册子 (46.9%) 。见表5。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3 讨论

正确的健康知识是建立科学信念和态度的基础, 只有建立起科学的态度和信念, 才有可能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6]。教师是小学生在学校接触密切的人群之一[7], 教师把自己掌握的营养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小学生获取营养与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Ratanchu等[8]的研究证实, 教师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 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肥胖发生率。但是, 如果教师自身的营养知识不够甚至匮乏, 饮食行为不健康, 则很难为学生传授正确的营养知识, 有些甚至出现错误的教学[7,8,9]。本次调查也发现, 虽然目前我国城市小学教师对肥胖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误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不知道“平衡膳食宝塔”, 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知道经常吃西式快餐、长时间上网和看电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提示仍需对教师加强肥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对特定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前, 应清楚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对他们来说更为有效[10,11]。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更喜欢专家的指导。因此, 在进行肥胖相关知识宣教时, 可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让教师能更深入、更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肥胖相关知识;同时, 增强其他渠道的宣传力度, 使教师从更多的途径了解肥胖相关知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学肥胖生】相关文章:

小学生防治肥胖04-15

小学生超重肥胖预防09-01

肥胖建议小学四年级作文06-10

老年肥胖05-14

肥胖原因06-15

肥胖情况06-22

女性肥胖08-18

预防肥胖范文05-17

肥胖干预措施07-26

儿童超重肥胖06-10

上一篇:职业养老下一篇:后人口红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