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景观

2024-08-27

满园春色景观(精选七篇)

满园春色景观 篇1

随着全社会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开发的愈发成熟, 景观作为住宅小区产品品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了开发商和消费者的重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客观上对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自奥姆斯特德设计纽约中央公园开始的众多事实表明, 注重对人居环境景观的投人, 不但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态价值, 同时亦能满足开发者的商业诉求, 迅速提高产品附加值。英伦城邦项目即是这样一个以高品质景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达到社会经济多方面共赢的案例。

英伦城邦项目整体布局为英式别墅和欧式高层组合。建筑外观汲取欧洲古典建筑中的经典元素:色彩温暖、轮廓线条精巧, 风格简洁大方, 在现代建筑语汇的框架中投射出古典的欧式美感, 营造出了平和静谧的居住气氛。本案的景观设计在设计风格上传承了建筑的英伦风和欧式古典风情。在景观规划上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均衡性”, 力求景点在满足绿化要求的同时让业主有置身其中的使用功能, 并且让每个业主都有分享小区景观观赏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同等机会。在小区的景观存在性上着力表达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展现具有低碳、协调、多样属性的“生态性”。

住宅小区是居民的家, 我们通过景观手段提升小区居民的“参与性”、“互动性”、“均衡性”, 来凸显环境中“家”概念。在这里“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实现是多层次的:首先, 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是自然系统中的一种生物, 花草树木山水泉石都是自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与自然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小区居民对自然的要求不只是观赏, 更有活动、游憩、体验等功能, 因此本项目设计努力实现审美、娱乐、休憩功能的综合和统一。南朝画家宗炳年老时, 将山水绘于纸上, “卧以游之”。古代先民们对山野林泉的热爱传之于纸, 张之于壁,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不是行游是心游。古代先民们这套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综合体验的过程和方法被概括为“可观, 可游, 可居”而成为山水画和园林设计的共同原则;其次, 是人与人的互动。现代都市生活中, 人的居住场所已经被理性的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单元, 小区邻里中身处同一单元而数年未曾互相交流的情况比比皆是。虽然人与人的交流, 人与自然的交流无法像农耕社会时期时那样频繁和深入, 但人是社会的动物,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需要与环境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我们在本项目景观的设计上遵循多重互动的理念, 侧重具有游憩功能的设计。游憩源于人的天性。它不仅仅是儿童的需要, 更是所有人的需要。它是精神放松的方式, 也是人的内心需求, 这是人的一种看似模糊但却本质的存在价值。我们根据人们对游憩、对休闲的心理需求, 在小区内设计有多处成人和儿童游戏憩能的空间, 这样的功能空间较为平均的分布于小区之中, 住户都有均等参与的机会, 这些趣味空间让成人和儿童都能便于、乐于参与户外休闲活动。

“均衡性”原则的考虑是本项目设计理念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住宅小区过于强调小区中心绿地景观, 大片集中绿地尽管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令人耳目一新, 满足了某些住户的需求, 但这种带有展示性、炫耀性的景观形态明显缺乏实用性和整体性。在英伦城邦项目的景观设计中.我们更多地考虑到户户景观的均衡性, 强调景观资源的共享性。我们在布局设计较少的采用大面积的景观节点, 而采用较多小面积的景观空间, 分散设计宅前绿地, 力求每户宅前均有具有归属感的亲切怡人的景观组团。同时, 这样的设计安排也为“参与性”、“互动性”地实施和表达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

英伦城邦作为英式风格小区, 努力在景观内容中营造自然田园式的美学意境, 即采用较为自然的水系作为景观动脉, 贯穿于景观轴线。线条曲折柔美的水系, 配合地被植物, 草花, 灌木, 各种小乔木到大乔木的多层次立体的穿插, 结合基地本身的地形变化, 营造出亦堵亦疏, 一步一景的趣味空间, 行人漫步其中, 层次错落的水系空间让人每走一步观赏的都有截然不同的景致体验。合理穿插其中的景亭、廊架、喷泉、廊柱、雕塑、花架等体现英伦风格的景观小品既是游园者小憩的绝佳空间, 更是空间布局中点线面元素节奏性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元素有机结合地形的天然高差和植物高低层次的变化进行风景视角转换, 创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挤压式空间。

事实上本案英式景观中这种标志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不只是为了凸显视觉的美感, 也不只是为了抒发早期英式自然主义园林热衷表达的浪漫主义情怀。英伦城邦的设计师和建造者最大限度地提高扩大空间的复杂性和表面积, 构建有机联系的景观组团, 更是为了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 是为了表达对延续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本案的设计和实施不是为了操作带有一个外国风貌的商业噱头, 而是试图在进行一种尝试:在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作用下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背景下, 我们如何摆脱征服自然的心态和行为?该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我们不想简单地翻抄、混搭、堆砌往昔的园林作品元素, 不想重复在模式化区域范围内提供游憩功能、绿化指标的设计行为。我们希望我们的理念观念建立在对于环境的更加全面的认知水平上。从整体空间格局上发挥积极作用, 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我们认为这种建设具有整体行、多样性和可持续和谐环境的方法, 才是确保人们获得真实、真切的高质素环境福利根本之道。今天的中国正快步迈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复兴道路上, 英式园林景观的风格变迁生成的过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兼容并蓄, 东西合璧, 坚守民族特色, 尊重自然土地, 顺应时代需求……。后现代的历史进程印证这一结论, 在持续深入全球化的今天, 中国繁荣强盛之根本依旧在于在于立足于中华文明自身、汲取外部菁华。今天看来源自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思想中的那种崇尚自然、天人和一的生存思想和审美意识并没有因为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相反这些思想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与后工业社会的价值目标有着相当的契合, 今天需要我们做的是把中国人心灵深处原始的山水田园式的农耕审美状态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层次。

“满园春色关不住” 篇2

2011年10月“西街68”被列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后,我们就开始启动“第二孵化器”,在之前原有的基础上再提升,并重新规划一个占地1300亩的新园区,开发以后再投入一批相关公共服务设备,建设一个广告总部企业聚集区。园区的定位在三个方面:建成三大基地“广告人才培养输出基地、广告加工外包服务基地、广告创意基地”,在前期,广告人才培养和广告外包服务基地考虑范围可以大一些,和其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相比,潍坊人力资源成本最低,所以一些大的广告公司他需要广告加工服务时可以把广告加工外包业务移到潍坊来做,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有信心在全国做大、做强、做到有一定影响力。

潍坊的职业教育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做这些并不是很高端的加工技术,需要的是相关加工技术人才,所以注重的不是对很高端人才的培养,这是潍坊的优势。潍坊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的广告城市相比,存在地域限制上的先天缺陷,要有自己一流的广告创意公司和一流的广告策划大师可能性极小。但是在园区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引进高端人才,建立一些长期合作关系,或者在潍坊建立一些工作站、工作室。

潍坊的广告市场潜力很大亟待开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4000多家,就是一些国内知名的广告公司来开拓山东市场,4000多家需要广告、营销、宣传、推广,存在很大内部需求;商业企业也很多,在全省占到第三位,尤其在现在一线城市的广告需求市场趋向饱和的大形势下,很多广告公司把目光放到了国内二、三线城市,这是一个大的契机,潍坊要时刻做好准备,把自己的功课做到位,人才培养好了,广告市场非常大,才不会在好的机遇面前“露怯”。

传统·台湾·交易“各显身手”搭好平台“唱大戏”

身处山东潍坊,你会不自觉被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吸引,比如最有名的“风筝节”每年都要在潍坊举办,传统剪纸等等这些传统元素和广告结合,能在很多设计师广告作品当中融合进去;

再一个就是台湾元素,山东省承办的鲁台经贸洽谈会每年一次,潍坊国家广告产业园将来和台湾广告企业合作以及在广告领域的交流也是我们一个特色;

第三个不同就是公共服务,成立山东省广告交易中心,可能其他园区都没有,这也是各级工商部门给我们的支持而成立的,主要有7项业务拍卖、展示、交流还有广企对接,广告企业和一些工商企业进行对接,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交易平台。

满园春色景观 篇3

关键词:语文教育,校园文化,语文社团

与其他学科相比, 语文教育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科书的内容总是以不同形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语文教育具有文化性、时代性, 承载着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功能, 同时它更与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息息相关。可以说,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上的教育, 它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思想、人格、信念等, 并最终积淀构成学生的精神世界,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来, 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 而且是人文教育, 更是人生教育。

从大语文教育观的范畴来看, 语文教育中的知识、人文教育、价值取向无不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见语文教育的展开并不一定局限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播。学生通过社会生活 (包括课堂的学习) 等途径观察学习, 并且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一种主观感知, 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受到积极鼓励和及时的肯定评价, 那么, 自我效能感会更促进学生从成功的经验中衍生出能力和经验, 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总目标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即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核心,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可见, 要实现这一“人文性”目标就离不开语文教育。它是语文教育的天然属性, 包括爱国思想、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语文反映了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如语文社团中的书法社团、戏剧社团、朗诵社团正是将语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性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的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实践将语文教学提升到了课外社团活动, 不仅确保了“大语文”的观念, 而且给语文的社团活动确立了新的目标。

语文社团活动极大地开发了语文教育的资源, 使得语文的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相互补充。语文的社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把他们的目光引向生活, 更多去关注社会, 学生的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综合提高。同时更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 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 无疑也就成为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如何开展语文社团活动, 更优化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呢?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动态语文呈现出校园文化的自由与开放。利用双休日和课余的时间, 带领学生走向博物馆, 走近柳侯祠。在博物馆中学生能近距离了解柳州的历史, 感受柳州的文化, 柳侯祠里踏寻着柳宗元的足迹, 城市的文化气质影响着学生, 学生把所见所闻再以文章的形式记下, 由外在转向了内化, 融入他们的生命的过程, 并且渗透在言行中, 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了视野, 培养了关注社会的习惯。

戏剧社团让创新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在戏剧的排演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充满热情, 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自选课文到改编, 再到排练, 以至最后的演出, 综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课堂教学延伸出了广阔的语文天地, 学生大显身手, 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社团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朗诵社团培养了情感的丰富, 增加了校园的人文气息, 熏染出了书香味。中国传统文化中浸透着人文的精神, 朗诵者透过声音传达出诗人的精神、品格与修养, 平仄韵律中情感的体会与表达是朗诵者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通过诗文经典的朗诵, 朗诵者用声音打动听众的心灵, 这样无论是读者还是听众, 吟诵把生命与经典接轨, 让心灵与心灵碰撞, 使古代与现代融合。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 情感始终荡漾在学生的心中, 学生与诗文产生了共鸣, 热爱经典诗文成为学生的共识。由此, 整个校园都会透出一股书香气, 形成了一种追求人生和社会美好境界的良好氛围。

创办校报腾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 让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基石。不再拘泥于一味的课内讲解与训练, 校报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校报设置了的“梦想成真”、“缤纷生活”、“校园风情”、“放飞心情”等栏目, 可以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读后感等各种形式的文章, 学生积极投稿, 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可表达出热爱自然, 热爱祖国, 感恩家人, 关怀他人等美好的情感与品德, 以及他们的困惑、苦恼, 思考……由此, 揭示生活的真谛及进取的精神, 写作投稿时, 学生不知不觉克服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没有了懒散, 却多了一份自信, 还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了这块培养文学小苗的阵地, 谁又能说明天他们又不是参天的大树呢?可见, 校报的创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再让学生参与创办的过程, 更能让学生从中锻炼才干,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语文社团还原了语文的本色, 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的文化建设, 其包含着适合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土壤、阳光与水分, 语文社团犹如满园的春色, 给校园带来了活跃与勃勃生机的文化氛围, 让校园呈现出一片生机。

参考文献

[1]陈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学社团活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2]邵天伟.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 2008, (1) .

[3]蒋咏梅.积极开展语文社团活动, 营造校园语文文化氛围[J].新课程, 2010, (10) .

满园春色关不住 篇4

1.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美好和可爱。

2.形容村前柳树成阴、繁花似锦的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形容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4.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的书写工具。

5.位于中国辽宁省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一条界江。

6.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著称于世的一座山。

7.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

8.瓷器釉色名,是瓷器釉色之一,又称“珐蓝”。

9.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绚烂的春景。

10.一种落叶乔木,是有名的早春观赏花木之一 ,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

11.物体表面所呈现的颜色。有时用来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

横向:

一、苏轼诗《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

二、一种浅褐色小斑点,针尖至米粒大小,常出现于前额、鼻梁和脸颊等处。可能影响美容,但并无其他不适。

三、白居易诗《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

四、崔护诗《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下一句。

五、一种果树,春天开花,果子一般夏末成熟,肉厚,多汁。

六、词牌名,也是一种水生植物。

七、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八、指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旧时用于命名园林建筑。

九、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

多媒体让古诗教学“春色满园” 篇5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表现形式, 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 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 进入诗文意境, 触摸诗文脉搏, 倾听诗人情思, 感悟语言凝练, 体会古诗神韵。

一、“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营建审美意境

诗, 美在意境。古诗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学生带入诗境。

1. 用画面展示美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歌十分注重形象描绘。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一幅幅可作用于视觉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那么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极力渲染描写六月西湖的美好景致, 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学生诵读固然有声有色, 但如何入境入情?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 色彩淡雅, 虚实相衬。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 边读边看, 不知不觉步入诗的意境之中。

2. 用音乐渲染美

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有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 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 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与朋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古筝乐曲《阳关三叠》, 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 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 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 依然伫立江边, 直到船帆的影子消失在水天之迹的图景。

3. 用配音穿插美

课堂上, 教师动情的配音解说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教学《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之前, 在轻音乐的伴奏下, 教师动情地说:“西湖的美, 美在一日四时、一年四季:在晨曦里、艳阳下、落日中、夜幕里, 她皆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 她各具美态……正如苏轼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番话立刻把学生带到美丽的西湖畔, 激起学生对西湖乃至将要学习的古诗无限的向往之情。

4. 用资料补充美

优美的古诗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当代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有困难。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 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 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 又使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唤醒审美意趣

经典古诗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趣盎然、蕴涵丰富。只有像喝茶一样细细品味, 方能回味无穷, 享尽其中的滋味。

1. 品味语言美

古人写诗, 十分讲究炼字, 可谓字字珠玑、行行精湛、首首情真。运用信息技术, 突破时空的限制, 引导学生仔细推敲, 品析佳词, 领悟古诗的语言美。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 为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 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图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 很快领悟到“绿”字的神韵。

2. 欣赏内容美

古诗题材广泛、内涵丰富。运用信息技术, 可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 欣赏古诗的内容美。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古诗文档, 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 并引导学生将古诗归类, 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如借助多媒体, 把收集到的古诗根据所描绘的季节, 分类制作成“春诗”、“夏韵”、“秋思”、“冬吟”板块。学生在不同的季节里学习对应季节描写的古诗, 既欣赏到不同诗人眼里的不同风景, 又感受到不同诗人迥异的写作风格。

3. 体会韵律美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 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读起来琅琅上口, 就像一段美妙的音乐。因此, 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 吟出一种张弛交错的特殊美感, 即节奏感, 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如杜牧的《山行》, 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时, 让学生点击“范读”一栏。这时, 深沉凝重的古筝曲由远及近悠悠传来, 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深秋山林图为背景的古诗全文。随着范读开始, 诗中出现相应停顿符号,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 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 读出了韵味, 读出了意趣。

4. 领悟情感美

诗贵言志。诗人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有热爱美好生活的, 有蕴涵深刻哲理的, 也有胸怀满腔爱国热忱的……让学生领悟这些情感, 既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 又有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郑板桥的《竹石》时,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深深扎根于怪石丛中的劲竹、迎风挺立的纤纤细竹、寒冬腊月连成一片的翠竹。学生看到任凭狂风摧折, 任凭天寒地冻, 竹子始终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从中感悟到做人也要像竹子那样, 不怕困难与挫折, 树立信心, 勇于进取。

三、“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绽放审美性情

古诗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美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让学生用朗读、想象等多种形式来表达美。

1. 想象表达美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但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把古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咏读诗句的基础上, 结合插图, 让学生展开想象, 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定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学生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园中色彩之美、声音之美、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 其间体会春之美和生命之美。

2. 吟诵抒发美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尝试“赏画吟诗”, 让孩子们像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 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国画, 有些是写实的照片。看到乌云密布, 大雨滂沱, 孩子们高声吟诵“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看到夕阳映在江面上, 学生迫不及待地背诵“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看到一轮明月悬挂夜空, 单纯活泼的孩子抢着说“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情感丰富内敛的孩子却吟道“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 图画描绘美

好的古诗犹如绝妙的画面。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在弄懂诗句大意后, 再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诗中所展示的图画。如在教完杜甫的《绝句》一诗后, 我让学生把整首诗所描写的画面在“金山画王”里画了下来, 并借助视频展示台与大家共享: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 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画出了黄、翠、青、白等明丽的色彩, 描出心中的意境。

4. 字体展现美

孟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春色满园 篇6

“孟州没有资源优势, 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点金石’效应, 以技创新引领经济腾飞, 走出一条非资源县市开放发展的新路子。”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对科技创新工作有着独到见解。

如何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该市以完善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为重心, 健全科技工作领导、投入、激励和服务等四项机制, 将科技投入列入年度预算, 从1 600万元提高至现在的3000万元, 并鼓励企业逐年增加科技投入, 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化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制定科技成果补助和专利资助制度, 每年设立3 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励基金, 奖励科技创新优秀项目;建立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县乡科技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科技信息富民网络为载体、以产学研农科教组织为基地的创新服务平台, 并在全市274个行政村实现了科技网络“村村通”, 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今年以来, 该市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超过了70%。

如何推进科技融合?该市以搭建产学研一平台为载体,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 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该市80%以上企业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 其中, 中原内配公司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华兴公司和泰利杰公司建立了博士后研发基地。鼓励企业扩大对外开放, 与多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实现了合资合作, 引进了多项先进科技和生产工艺。目前, 该市成立了2家国家级、4家省级、17家市级科技工程中心, 实施各类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8项, 组织开展14项新产品科技成果鉴定, 其中1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新育强高新技术产业, 成功打造了中原内配气缸套、广济药业核黄素、隆丰皮草羊剪绒以及超硬材料四大“世界品牌”, 汽车零部件产业主导产品气缸套连续22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连续20年蝉联亚洲市场第一;生物化工产业主导产品核黄素占据国内市场90%、国际市场40%的份额。今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预计达到48%。

雅居乐·小院流溪 满园春色 篇7

2012年,雅居乐·小院流溪夺得从化楼市双料冠军;2013年,再夺全广州楼市“三冠王”;2014年,第一季度连续多周广州销冠……雅居乐·小院流溪开盘至今,蝉联两年从化销冠,多次荣登广州销冠。健康的生活理念与产品打动力,深入人心。从一期高端别墅入市,到2014年春节前后洋房畅销,稳居受广州人最认可的从化首席楼盘。

2014年,从化开启“下一个番禺”篇章。地铁14号线火热动工,从化“并区热”引爆全城,价值洼地一触即发。211-753平方米流溪河美墅限量供应,雅居乐·小院流溪走进“新主城”时代。

雅居乐·小院流溪二期【悦溪】别墅,将200平方米的空间运用到极致,形成前后庭院,地下为车库、花园首层、中空大厅、二层套房客层、三层主卧、大露台等多个与自然接触的空间。即便在家中,也可感受上万负氧离子净化过的山风,流溪河畔绩效的花香虫鸣。

价值效应

从化均价低于全城,洼地效应初显

2013年从化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7066/平方米,仅为十区均价15729/平方米的44.9%;在广州常住板块中,价值洼地非常平显。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化2月份成交面积52863平方米,同比2013年2月份上涨48%,板块价值全城一致看涨。

政策前景

番禺并区在前,十年涨六倍

10年前番禺撤市设区,如今番禺房价已从2003年初2000-3000/平方米上涨到18000元/平方米的均价,10年间涨了6倍。2014年始,“撤市立区”将让从化户籍制度、升学制度、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与广州接轨。如今已有执信中学、南方医院、比天河城大两倍的商业 城入驻,促使从化常住价值飞速提升。

健康生活

“高端地产+休闲度假+绿色养生”后都市功能时代

从化北部将以瑞士达活斯为蓝本,结合生活健康、医疗产业,融入会展、乡村观光、人文民俗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世界温泉之都;而中心城区以别墅、情景洋房、养生公寓等城市高端住宅形态为主,承载区域商务、居住功能。十多类功能规划,138项建设项目已经落实并付诸行动,后教育美好前景跃然纸上。

地铁红利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

地铁14号线将于两年内贯通广州北,搭起“天河-白云-从化”半小时大都会生活圈。地铁14号线拟2016年开通,从项目到地铁“邓村站”仅需5分钟。届时,不仅直通市中心,更将白云、知识城板块纳入同一交通体系,形成广州北半小时都市生活圈。按最高时速,列车从嘉禾望岗站抵达从化市中心街口站的时间约27分钟。按一般规律,在地铁规划公布两年内,房价会明显上涨,区域价值变得炙手可热。如今14号线已火热动工,无疑是入手雅居乐·小院流溪的最佳时机。

上一篇:企业管理激励下一篇:农村学校体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