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

2024-08-29

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精选十篇)

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 篇1

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慧学云”平台)在日常教学的应用中,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刻板模式,以其新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图像、声音、视频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学生提出、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慧学云”平台的深入推广和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过程设计都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和变革,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正是在这样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借助“慧学云”平台中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借助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能够尽量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的前提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教学和学习方式,促使“慧学云”平台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平板电脑越来越多的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平板电脑在文本传输,图像、声音、视频展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渗透,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的由“纸笔+思维”的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思维”的全新模式转变。教师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如何找到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契合点,开展有效教学,成为当下可做研究的重点议题。在全面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中的过程中,如何在“慧学云”平台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平板电脑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彰显其实际意义,成为家长、教师都热切关注的现实问题,成为学校管理和培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成绩和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基于“慧学云”平台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利弊

开展基于“慧学云”平台的教育教学,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此平板电脑没有接听电话功能)作为移动终端,接收教师发出的信息和指令,开展学生学习、评价、考核活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增加,其优势和不足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

1. 基于“慧学云”平台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优点

(1)在“慧学云”平台上,教师发布的名师微课,学生能利用平板电脑重复分享和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特别是为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提供了二次学习的机会。学生看完视频后,立即进入试题检测,“慧学云”平台立即反馈做题的正确与否,并详细展示解答内容。

(2)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对资料的查询、检索、收集。

(3)学生可以养成一种自觉利用网络资源,时时查漏补缺,获取大量信息,有效扩展课本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4)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学习初中数学,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初始体验。

2. 基于“慧学云”平台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不足

(1)一些学生可能会利用平板电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会对学习造成一定影响。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玩起捉迷藏”,迷恋用平板电脑收发短信,用它们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甚至进行网络聊天。学生在课堂上的隐蔽动作教师很难发现,难以有效制止。

(2)泛滥的垃圾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不良网页和信息的诱惑下,很容易养成一种不健康的阅读习惯,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短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的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的建立,都会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学生平板电脑的管理方法。

三、基于“慧学云”平台对学生平板电脑进行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1. 制度约束完善管理

2016年5月中旬使用“慧学云”平台教学以来,初一(1)班作为实验班每人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在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师生共同制订了平板电脑使用办法,班长和组长组织实施,班内学生互相监督。当时,教师忙于筛选“慧学云”平台中的优质教学资源,熟悉“慧学云”平台的学情诊断和数据分析功能,一时难以兼顾到学生在课堂是否有效使用平板电脑的情况。由于班级全天可以使用无线网上网,“互联网+”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下课后大部分不出教室,由于师生共同在线,造成网络经常拥堵。实施一周后,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只用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和了解题目,而班中大多数学生只是对平板电脑的功能产生好奇,利用其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并不高效。课堂上,尽管教师一再强调,但是学生并不能按照之前约定,将平板电脑按时交给教师或是放回指定位置,有的学生甚至课上偷偷上网,不专心听课。面对这种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

2. 问卷调查指导教学

为了详细掌握在“慧学云”平台下,学生对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的感受和想法,以便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对初一年级(1)班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1)教学中学生对使用平板电脑的喜爱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喜欢使用平板电脑,说明平板电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如图1所示)。

(2)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玩游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玩过游戏,说明在平板电脑使用过程中我们需注意,谨防出现因玩游戏而影响学习的情况(如图2所示)。

(3)教学过程中学生期望平板电脑的管理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平板电脑由教师统一管理,部分学生希望由班干部管理(如图3所示)。

(4)学生希望每天使用平板电脑学习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占55%。这说明在今后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和管理方式上教师应做出要求。

(5)平板电脑对学习的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86%学生认为平板电脑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48%的学生认为平板电脑对自己学习的帮助特别大,仅有少数学生说不清楚或认为没有帮助。

基于以上五方面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教师对平板电脑的管理,做出了及时调整和改变。在目前无法升级学校网络环境的前提下,4名学生共用一台平板电脑,分小组管理,每天下午活动课,统一打开无线网,各组4位学生依次完成学习任务,互相监督。这样一来,平板电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网络也更流畅,不拥堵。

四、基于“慧学云”平台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反思

教师利用“慧学云”平台能够进行智能学情诊断和数据分析结果,能翔实地了解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平板电脑中“慧学云”平台相关软件系统还有一些功能上的不足需要改进和研发。例如,在功能上的设置,学生登录“慧学云”平台“智能提分王”系统后,就不能自由地切换界面。另外,可以尝试利用移动终端的软件屏蔽技术,对与学习无关的软件进行屏蔽,以免影响学生学习。

五、结束语

基于“慧学云”平台教学应用,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摘要:基于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的教学背景,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就学生如何高效使用平板电脑开展初中数学学习,做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相关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以此提高该平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用性,更好地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拓宽初中数学教学的资源整合方式,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进程。

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 篇2

5结语

总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增强计算机网络软件项目管理是能够让其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原因。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一定要可以使用准确的方法,运用先进的技术对其实施开发,可以确保开发中每一个程序的质量,而且要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实施持续的完善,让其具备更加普遍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为人们实施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琳.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J].软件,2014(2):141,143.

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思考;实践

前言:现阶段,从整体层面上来说,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时间较短是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软件产品比较特殊,管理内容较多,如何进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已经成为工程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涉及计算机、管理学、数学等多想学科内容,在传统工程的基础上,着重改善质量、减小成本投入、优化算法,主要包含模型构建、计算、规范设计和编制、成本评估、权衡评判、成本管理等内容。软件工程管理可全程监控、持续评估,全面掌握具体情况,进而科学评估软件绩效。一方面,通过软件工程管理,可得到综合性的动态信息,有助于软件开发。另一方面,软件工程管理影响预算使用情况、开发进展、工作效率以及成品质量[1]。

二、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内容

计算机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自动化水平不高,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人是主要活动主体,对研发人员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软件工程建设模式选定、标准以及语言选择等内容。

(一)人员管理

人员是工程管理中的活动主体,主要从事项目设计、实施和反馈等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协作精神。结合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以及品质,合理安排工作,实现工作人员价值最大化。另外,还应构建科学的激励体制,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二)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直接决定着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管理体制缺少合理性的团队而言,组织机构仅仅是管理人员的集合体,职责划分不明确,职能行使存在较多问题。软件工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这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软件的合理使用和收益获取是软件开发的根本目标,应赋予组织机构一定的营销宣传职能[2]。

(三)用户管理

用户作为软件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是评判软件合理性以及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主要尺度。软件工程属于一种新兴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市场化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逐渐形成了退出体制,为有效应对该挑战,应掌握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发展方向,开发出更加实用的软件系统,这要求软件开发企业应有效落实用户管理工作,在庞大的用户群体中深入挖掘信息,广泛搜集,及时反馈,适当改进。

三、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以及开发方法

(一)工程管理方法

1.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软件工程作为新型学科,尚未形成完成的规范体系,而规范体系是工程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应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在软件开发环节,注重人员管理,充分利用开发人员的才能,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强创新,实现协调发展。同时,还应注重管理培训,特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效结合工作实践。另外,还应编制合理的制度规范,保证有据可依,奖惩分明,确保工程管理的正常开展。

2.增强团队管理

团队是工程管理正常开展的基础保障,增强团队管理,有助于工程目标的实现[3]。首先,应加强工作人员内部的交流、合作,形成沟通意识,有效合作;其次,针对不同岗位,合理分工,依据具体的工程情况,科学分配,确保职责和任务清晰,全面落实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工程管理的正常开展;最后,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将全部精力均投入到软件开发和管理中,增强团队凝聚力,统一协调。

3.注重风险和进度管理

首先,结合实际开发情况,构建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学习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准确辨别风险,并实施量化分析,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法,递交合理的风险报告;其次,定期防控和辨识风险。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全程贯穿风险管理,以便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尽量降低风险损失。规避、缓解是较为常用的风险处理手段;最后,做好进度管理,提升工程效率,有效管控开发成本。参照工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可行的进度表,动态监测项目进展,切实保证软件开发工程的稳步开展。

4.完善工程管理方案

构建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它不仅能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开发进度等内容,还能优化人力资源分配,以免因人员变动引发项目开发延延迟或者暂停的现象,在软件研发公司和需求者之间实现双赢。

(二)开发方法

在软件工程开发中主要包含SASA法、面向对象开发法等,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就是面向对象开发法,它也是计算机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它在九十年代占据着主导地位。面向对象的定义以及应用范围完全超出了设计和开发,范围更加广阔,例如数据可系统、CAD等,此种开发方法拉近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满足人类正常的逻辑思维,便于维护,主要被应用在繁琐、大规模的系统中,程序合理。此种方法还可下分为OMT、COAD等,其中OMT属于一种现代开发方法,依照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建模,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模式,实施语言设计,全面理解需求,进而开发出便于维护的软件系统,此种方法切实保障了所开发软件的可行性和高效性;COAD借鉴以往开发经验,并有效融合面向对象的概念,针对结构、属性等提出了针对性的认定原则。

四、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实践

(一)软件分解

大型软件是工程管理中的主要对象,在大型软件中主要由若干系统协同开发构成。为此,应合理分解软件,将其划分成若干子系统,进而为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便利。不同的开发团队负责不同的子系统开发工作,分别进行。

(二)软件规模基准化

将软件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后,为构建联合的管理基准,通过功能点分析法来预估软件规模,只要输入不同子系统的功能,便可输出相应的功能点数。

(三)设立群组成员权重

软件工程管理需要较多的人员,各个成员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由此可知,软件工程管理制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应科学计算管理成员的权重,一般将工作经验、学历和角色作为主要的权重评判指标,参照评判指标,科学计算权重值[4]。

(四)成本管理

首先,全面搜集成本信息,严格监控。待计算出软件成本估计值后,可以此为依据,管控成本。因此,待软件活动启动时,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全面搜集所有子系统中隐藏的成本信息,严格监控,在此之后,管理者便能围绕软件系统的成本绩效进行有效管控,进而系统把控成本动态。其次,评判成本绩效,通常差异分析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差异分析法科学预估成本和时程差异,进而有效掌控相应绩效。

(五)实施创新活动

在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中,参照运行现状和决策方案,采取有效的整改动作是最后一个环节,例如,待出现成本超出预算的现象时,可调整执行情况不良的子系统,也可以重新分配,同时,还应面向团队成员及时与状态、决策相关的信息。若状态满足预期,则应实施全面监控,直至完成开发工作。

结语:目前,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机软件,它可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并能提高工作质量,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我们应继续探索,不断改进,增加软件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必恒,陶勇.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思考及实践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46-46.

[2]王必恒,陶勇.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思考及实践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46.

[3]曹高成.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J].电脑迷,2014,(5):20-20.

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 篇4

1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快速增长, 分类目录亟待更新。

2002年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列出了纯软件类的医疗器械产品5个大类, 共计26个品名。截止到2010年底, 单独注册的医疗器械软件产品达两百余个, 另有大量以工作站、某某系统为名称注册的产品。由于医疗器械软件类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增长过快, 管理制度在一定阶段内的滞后效应, 市场上流通的医疗器械软件类产品, 保守估计已有70%以上的产品在2002年版的分类目录中, 找不到对应的品名。

1.2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不良事件日益增多。

据相关文献介绍, 1983-1991年期间, 共有2792个医疗器械产品因质量问题被FDA召回, 其中165个产品与软件故障相关, 约占总数的6%。1999-2005年期间, 共有3771个医疗器械产品因质量问题被召回, 由于软件故障而被召回的产品有425个, 占被召回产品的11.3%。从这些数据来看, 因软件故障被召回的医疗器械数量呈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在国内, 虽然没有得到医疗器械软件产品不良事件的确切统计数据, 但是, 近年来, 因软件控制问题导致的输液泵停止工作等与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相关的不良事件亦有报道。

1.3 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检测机构对上市前的软件产品实行的是“黑盒测试”的方法, 注重的是最后实现功能的检测, 不涉及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评价内容;审评机构尚未建立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审评指南, 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评价缺乏规范性文件的指导。

2 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加快分类目录的修订工作, 并尽快建立分类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

大量新出现的医疗器械产品在分类目录中找不到对应的品名, 给企业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活动和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工作和监管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适应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需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发布了一些分类界定通知, 作为分类目录的补充性规范文件, 为医疗器械软件的分类界定等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但不容回避的问题是, 这些分类界定通知是零散的, 其连贯性和统一性均有待于加强。据悉, 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管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启动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分类目录的修订工作, 多次组织相关专家, 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举例品名的规范性、新产品的管理类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2 探索建立科学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医疗器械软件一般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但借助软件实现的人机交互却可能因软件故障造成人员误操作从而产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风险。因此, 现在上市前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进行的功能测试是必要的。但是, 仅仅进行功能性测试不能充分保证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性。

在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未建立之前, 我们这里先讨论工程领域安全性关键系统 (Safety critical systems) 中度量软件安全性的两类模型, 一类是基于风险的测度法, 另一类是基于缺陷的测度方法。Ericson 提出的软件危险风险系数 (software hazard risk index) 测度方法和Fenton等人开发的安全性评估方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基于风险的测度法;文献[10]和[11]中提出的软件安全性度量方法, 均体现了残留致险缺陷法的思想, 属于基于缺陷的测度方法。限于篇幅, 这里对具体的方法不一一详述。

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性事关人的生命安全, 根据安全性关键系统的定义范围, 医疗器械软件或所在的医疗器械系统也属于安全性关键系统。建议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组织医疗器械、软件工程、临床医生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 对现有的软件工程领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结合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应用的实际环境, 尽快建立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2.3 加强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专家队伍的管理机制。

软件产品与电气、电子等硬件产品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例如, 在使用中, 软件产品没有物理的磨耗或者耗散, 并且, 软件产品存在版本的更新和识别问题, 因此,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医疗器械软件产品这些特殊性对上市后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做好该工作, 一是要对监管人员加强相应知识的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注意依托专家队伍, 要依据相应的规范遴选专家, 并对规范遴选出的专家开展管理知识的培训, 提高专家科学规范地履行职责的能力, 同时, 要注意完善专家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3 结语

本文从医疗器械软件分类目录的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探索、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专家队伍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管理工作, 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管理工作, 后续将开展中小企业的技术援助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郝素丽, 王云山.软件故障导致召回的医疗器械数据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 4期

[2]医疗器械软件监管的特点.http://www.28.com/sjzt/bj/n-55719.html (2008-11-2)

[3]李军, 杨国忠.浅议我国医疗器械软件监管工作[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1, 35 (3) :210-212

[4]输注泵产品可疑不良事件报告指南 (浙江省) ht-tp://www.adr-zj.net/index.domethod=todetail&infid=2205&colid=14 (2011-4-25)

[5]王树庆, 孟志平, 肖潇, 刘毅.浅析医用软件标准及测试[J].医疗装备, 2009, 22 (11) :1-9

[6]樊晓光, 褚文奎, 张凤鸣.软件安全性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 2011, 38 (5) :8-13

[7]Storey N R.Safety critical computer systems[M].Bos-ton:Addison-Wesley Longman Publishing Co.Inc., 1996.

[8]Ericson C A II.Hazard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systemssafety[M].Hoboken:John Wiley Sons.Inc., 2005

[9]Fenton N, Neil M.Measuring your risks:numbers thatwould make sense to Bruce Willis and his crew.http://www.agenarisk.com/resources/white papers/Masuring_Riks.2009-11-19

[10]Swarup M B, Ramaish P S.An approach to modeling soft-ware safety in safety-critical systems[J].Journal ofComputer Science, 2009, 5 (4) :311-322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5

摘要: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举例来讲,有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等,如何识别并防范这些风险,将是影响项目能否顺利完工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涉及干系人众多,需要对相关组织机构以及具体时间安排等方面加以协调,由于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实施的风险性,因此,实行合理高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对维持项目实施的正常秩序至关重要。

关键词:软件;开发;风险管理

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当依据现实状况,遵照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加大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性的重视程度。首先,应当确立合理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能够发现和预测其中存在的风险性,并且对风险清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发生可能性较大和对项目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较大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削弱,另外,利用多种方法和举措,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性加以检测和处理。下面从风险管理计划到风险监控,浅论如何做好项目风险管理。

1确立风险管理规划

从理论上来讲,风险管理规划是指制定关于风险鉴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削弱的具体措施,并且对相关的管理机构以及具体的行动纲领加以明确。相关的项目管理组织应当通过举办讨论会议,采纳参会各人的合理意见,并且依据项目内部、外部环境特征与过去的操作经验初步确立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且确立具体的风险鉴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操作流程,对风险管理规划的成本进行预测,实现操作成本与具体活动的无缝衔接,为以后的`项目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1.1风险鉴别

风险鉴别是指对可能对项目运行产生影响的风险性加以分析,并记录下来。相关负责人应当有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等,争取形成相关工作人员参与风险鉴别的全员性。风险鉴别是一个不断反复提高的过程,伴随项目过程的进行,新的风险可能会出现,这就要求项目团队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会议,并在每一次风险识别过程中,让团队成员始终保持责任感。应当准确鉴别出可能对项目运行产生影响的风险性,并结合其具体特征逐个击破。把鉴别出来的风险性登记造册,来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可以及时的消除可能出现的风险。一般在项目中,我们识别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技术团队在某些陌生领域的技术短板,而影响到整体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问题。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验丰富员工的缺乏,是造成技术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技术风险进行提前防范,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来自项目外部,如:涉及的开发商、施工方众多,如果与任何一个外部单位对接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项目进度造成影响;另外,需要采购外部单位设备规格不同,设备改造升级工作量大,施工时间不充裕可能成为工程进度的风险,影响项目正常进度。内部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源协调方面,主要是项目团队在人员组织和调配上,出现的风险问题。例如:新的突发事件,占用项目成员的工作时间,进而可能对此项目的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2风险定性分析

风险定性分析是指分析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以及其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的大小。另外,也要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等级进行排序,加大对风险性高的方面的重视力度。所以,可以邀请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现实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分析矩阵明确风险等级,最后要将上述分析结果登记造册,以便实时监测。

2.1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是指对各种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加以定量的确定。具体来讲,要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分析,立足于量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最后要将上述分析结果登记造册,以便实时监测。

2.2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是指通过对经过定性、定量分析后的项目风险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确立项目的有机影响方面和不利影响方面,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带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如:针对技术风险,可以培训、聘请顾问以及为项目团队招聘合适的人才等进行防范。为避免外部风险,制订沟通计划,与干系人积极交流,加强工作联系,定期沟通汇报,一旦出现问题,项目组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及时解决。对于内部资源协调问题,与主管领导进行协商,协调其它部门抽调人员加入项目组。风险都需要进行提前的预判,针对各风险的关键点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风险识别清单和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或把风险降至最低。

3风险监控

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 篇6

一、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会计核算方式

(一) 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均配置了价值较大的软件系统, 由于过去不存在对此类资产的核算问题。所以, 国家财政部颁布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未详细的指出把软件系统归列到固定资产核算中来, 而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软件系统核算方面也经常是模棱两可。

(二) 软件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由于所设置的制度缺乏一定的清晰度, 直接的造成了具体的执行单位在操作方面难以达到统一性,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更好的重视起软件资产管理工作, 在管理软件系统过程中, 只注重资金到位、审批手续和招投标程序等几方面, 而没有充分考虑是否将软件资产放置于固定资产中进行管理。

(三) 会计核算方式

软件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五百元以上, 专用设备价值在八百元以上。虽然单位价值并不是规定标准, 但凡是使用时间达到了一年以上的同类资产, 都要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是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其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核算特征是: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及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是相等的 (不包含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会计处理如下:

(1) 固定资产 (软件) 购置中的会计分录

同时,

(2) 固定资产下拨与无偿调配的会计分录

拨入与调入单位的会计处理

拨出和调出单位作相反会计处理

(3) 维修日常开支, 录入有关费用

(4) 处置固定资产产生费用开支的会计分录

(5) 报废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健全完善软件资产管理制度

对软件系统具有的较长使用时间, 需要进行更新维护、和硬件设施无法拆分等特征进行全面的考虑, 应将软件系统纳入到固定资产范畴中;同时, 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颁布实施的《固定资产分类和代码》中明确的指出了软件系统归属为固定资产中。所以, 要求财政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核算内容还不够清晰的情况, 及时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予以适当的改进, 确保其的完善性, 同时, 详细的指出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的具体核算范围内容以及实际管理要求, 这样一来, 单位在对软件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管理时就会有相关的依据作为支撑。

(二)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的配置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存在很多的配置方式, 比如购置、自主开发、受赠、调剂等。凡是能以调剂方式处理好的, 原则上不进行购置。软件资产配置过程中, 应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 选择我国自行生产的品牌软件, 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配置过程中应根据正版化要求, 不得有使用非正版软件的行为发生;自己研发出的软件必须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对办公用计算机及时的配置与更新, 所安装的操作系统软件与办公软件必须是正版的;同时, 软件资产配置应以年度计划管理的方式进行, 比如, 单位各部门可按照具体的需求, 结合软件资产配置标准、授权期限和同类型的软件资产存量, 对兼容性、升级以及后续服务等各方面的因素予以全面考虑, 从而明确配置软件资产具体数量、实际用途、研发或者投入的使用时间等, 认真详细的测算经费额度, 确立资金的来源渠道, 并纳入到单位年度资产配置计划中。再有, 单位各部门在按照年度资产配置计划进行软件资产的采购时, 凡是在政府部门集中目录采购范围内的软件产品, 要交由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机构帮助采购。

(三) 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的使用管理

单位各部门要构建专门负责软件资产管理的机构以及配备专业的人员, 不断完善软件资产的验收、入账、使用、维护等各环节, 有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凡是自行研发出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 要和软件分开进行入账, 如果部分软件资产不具备原始价格凭证, 那么, 应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然后入账;对于国家明确规定的需评估的信息化成果, 应根据开发费用与当前市场情况实施预估、在条件准许范围内, 可交由著作权价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然后入账。其次, 事业单位各部门应对软件资产实施定期清查盘点, 科学合理的调整相关账卡, 以确保账实、账卡、账账间是相一致的。如果清查盘点中发现了问题, 要及时的找出原因, 并且, 纳入到国有资产年度决算报告中。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清查盘点必须根据信息安全和保密的要求来, 避免部门信息发生泄漏。另外, 单位各部门要做好软件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确保软件资产的安全性。档案信息具体涵盖了:资产代码、自行研发软件源代码、软件载体、研发档案、安装及使用说明等诸多的内容。

(四) 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的处置管理

凡是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软件资产均可进行处置: (1) 处于闲置状态下的; (2) 难以满足业务要求, 需报废或者删除的; (3) 版本太老无法再进行使用的; (4) 已经达到了授权期限, 不能使用的; (5) 由于特殊原因需处置的。其次, 软件资产处置过程中可采用转让、捐赠、调剂、报废等方式;比如, 对于闲置的软件资产, 单位各部门的软件资产管理机构应和信息技术管理机构共同协作, 遵循有效使用这一基本原则, 优先调剂使用;对于涉密信息的软件资产, 必须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安全保密规定做相关的处置。软件资产的处置收入, 要根据政府部门中非税收入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管理。同时, 单位各部门应按照资产处置批复文件以及资产处置交易凭证对资产和账务账目加以适当的调整。

(五) 加强监督检查

单位各部门要定期对本部门的软件资产管理实施自行检查, 并制定详细的自查报告。其次, 国管局对单位各部门软件资产管理工作予以全面的检查, 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 (1) 检查部门的管理制度构建事宜; (2) 检查部门年度配置计划与政府部门集中采购实际执行情况; (3) 检查软件资产配置的正版化使用情况; (4) 检查软件资产的处置管理情况; (5) 对其他核心事项进行检查。若检查中发现问题, 单位各部门要及时的予以整改, 同时, 还要把最后的整改情况告知给国管局。凡是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导致损失情况发生的, 严厉惩处。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依法授权、合理配置、高效使用以及规范处置这几方面, 保证信息的安全度, 将软件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政府部门采购、信息技术管理、财务管理有机的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蒋桂芹.探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J].职业圈, 2007, (16) .

[2]田焕.浅谈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7) .

[3]董文静.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规范问题的研究[D].长安大学, 2008.

[4]唐玉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涵及新思路[J].经营管理者, 2011, (17) .

[5]李永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国审计, 2010, (8) .

高职软件测试专业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篇7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开办软件测试专业, 目前第一批毕业生已经走向社会, 进行顶岗实习, 接受社会的检验。在专业建设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 如何做好、做强软件测试专业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1 专业建设依托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每个专业的建设都应充分依托区域经济发展, 体现行业特色。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 将以兰州、天水、平凉为核心, 聚集优势资源, 进一步扩大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规模, 建设天水电子科技产业园、兰州软件产业园、西北云计算中心等园区, 支持兰州市创建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示范基地, 争创中国软件名城[1]。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软件测试专业如何进一步把握市场需求, 明确专业定位,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细化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 落实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建设, 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 专业建设内容

1) 专业定位更加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紧密接轨, 深入企业调研, 加强市场分析, 按照软件测试工作过程所需的典型工作岗位提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将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能力培养和素养形成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努力培养适应软件测试岗位的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课程体系与岗位及岗位群紧密对接。加强对软件测试企业的岗位调研, 紧密跟踪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结构、规模和质量的需求变化, 及时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想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整合。加大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中的比重;根据课程特点, 整合教学内容, 构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大模块;进一步优化顶岗实习课程的设计,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加强职业素质课程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为专业服务的能力[2]。

3) 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在建立完备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校本教材, 丰富教材形态 (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案、电子课件、在线学习课件、企事业案例、毕业实习案例、习题集、参考书等) , 建立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 开发和推广与软件测试行业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式课程和教材。

4) 加强软件测试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效能的基础上, 深入其他同类院校和软件企业内部考察, 了解市场用量最广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新型的测试工具软件, 学习其先进、高效的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与企业专家共同讨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典型测试案例, 探索校企互惠双赢、长效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新思路。

5) 优化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专家、校内专家、项目组成员和学生代表共同讨论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将前期的调研工作结果汇总、分析、提炼、筛选, 结合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学生特点, 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环节, 重新制定课程标准, 探讨项目案例, 细化教学过程, 保证每一门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专业建设思路

1) 突出专业建设的开放性。软件测试专业本着“高职教育、源于岗位、工学结合、融入企业”的理念, 按照“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资格证书+职业素质”的培养标准, 积极开展“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注重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把企业搬进校区, 把课堂搬上工作岗位, 把教和练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将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将专业知识学习, 岗位技能学习, 资格证书培训, 职业素质教育连成一体, 形成“工学交替, 双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3]。

2) 注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 针对毕业生可能面向的不同的潜在的就业岗位, 如软件测试员、缺陷分析员、测试组长等, 按照“分解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能力→设置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的专业建设思路, 构建“基于软件测试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3) 凸显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根据“倒推”理论, 据岗设课, 按照“岗位决定能力, 能力决定课程”的主导思想, 首先筛选软件测试行业的岗位和岗位群, 以及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接下来获取每个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然后根据获取的岗位能力要求, 设置岗位能力课程;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设置专业知识课程;根据职业素质要求, 设置职业素质课程;根据职业技能取证要求, 对应取证课程;最后, 根据高技能测试人才的成长规律组合课程, 并考虑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专业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均衡, 我们对同一阶段的课程进行排序, 形成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的“倒推”链, 即确定岗位及岗位群→获取岗位能力→据岗设课→组合和序化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体系[4]。

4 思考与总结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 通过不断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软件企业深度合作, 不断交流专业技术, 聘请IT培训机构名师亲临指导, 目前学院的软件测试专业已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建设之路。但在IT市场新技术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的严峻形势下, 我们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迎接新的挑战。

摘要:该文以西部软件测试行业发展为背景, 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测试专业建设为例, 通过对专业建设实践过程的分析, 在专业建设内容和改进措施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软件测试,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甘肃新闻网[EB/OL].http://www.gs.chinanews.com.

[2]任泰明, 宋贤钧“.专业+公司”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11 (12) :45-46.

[3]吴伶林.校企共建高职软件测试专业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 2013 (1) :45-48.

电脑软件管理思考研究 篇8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开设财务软件操作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培养学生这一技能, 是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的。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 全面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 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金蝶K/3 ERP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管理等。财务管理中的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现金等模块, 指导学生完成建立账套、进行基础设置、各模块初始化、日常处理、期末处理、制作报表等会计电算化的整个流程。应让学生在校内就熟悉财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整个处理流程。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开展财务软件操作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训练中心模式, 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门课程的精髓。

1. 讲授法

讲授法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 每次上课时首先介绍回顾与该模块有关的财务知识、金蝶软件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如在讲固定资产模块初始设置时, 首先简单讲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注意事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等。

2. 演示法

主要是教师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只有在之前做好讲授知识准备, 学生对演示的内容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如在讲授固定资产模块初始设置时, 演示固定资产的变动类别 (增加、减少、其他等) 、使用状态类别 (使用中、未使用、不需要3种方式是否计提折旧的设置) 、折旧方法的定义等。

3. 实训法

实训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训的方法学习和把握财务软件的模块操作方法,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操作, 更好地掌握实训内容。有些同学坐在电脑前对会计知识一片空白, 所做的会计分录在手工状态下绝对不会犯的错, 但是在进行电算化操作时就会发生错误, 只有通过不断实训才会正确进行财务操作。

4.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财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刚开始时学生一出现问题, 马上问教师应该如何解决, 很少自己去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教师的引导, 学生能自主或讨论解决问题。如总账系统中期末调汇, 生不成凭证主要有3种原因:期末调整汇率未设置、基础资料科目设置未选择期末调汇、初始数据录入时未录入原币 (外币) 的数量等。找到这些原因后就可以进行修改了。如果是第三种原因, 学生应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进行以下操作:反初始化—录入原币数量—结束初始化—更换操作员—总账系统期末调汇—输入汇率—生成凭证。

5.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 (或工作过程) 引路, 学生边学边练, 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形成“以会计任务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电算化实训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 注重实践”。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如在讲授工资这一章节, 可以设计一个单位一个月的工资情况,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资设置 (人员、部门、个人所得税、公式等) 、工资录入、工资计算、费用分配、凭证管理等) , 由于学生有了一个具体任务目标, 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促使学生操作、尝试、创造。教师还可以引导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所希望实现的功能, 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成功,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三、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训资料编写

财务软件操作的教材要么是理论说明, 要么是选择以某种软件的使用说明为教材, 而教学的内容往往只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 对基本理论不作系统讲解, 造成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 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 更谈不上学生深入应用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使用一个版本的财务软件, 不能及时更新软件与版本, 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财务软件的发展动态。学生无法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比较多种不同软件的区别, 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所采用的财务软件。

另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为保证实训资料内容的真实性、样本性、先进性与综合性, 必须成立教材编写小组, 由具备不同知识结构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组成, 必要时也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专家和当地知名企业的财务总监作为开发顾问。

在实训资料编写上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自行设计编写实训资料, 包括企业的日常管理、财务核算、成本分析、筹融资筹划、经营活动的预决策、证券投资、税收筹划、纳税申报以及财务监督等。实训所用原始资料和流程要具有很强的仿真性, 并定期进行修订, 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四、改善财务软件, 更好为会计工作服务

在财务软件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财务软件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有深深的担忧,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无痕迹修改错账

其主要特点是, 错误凭证的修改均未或很少留下痕迹, 无法实现对错账修改的全面准确保留和追踪, 手工环境下可以通过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更改错账, 如果发生会计造假、修改现象, 可以通过不同的笔迹留下可识别的痕迹。无痕迹修改错账就给了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他们可以随时在电脑中修改凭证从而实现对会计报表的修改, 加之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可随时打印出来。这样, 就为那些做假账、进行财务舞弊的人或单位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会计核算的“反过账”、“反结账”功能应予以取消, 通过借鉴手工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更正以后, 不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使用,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完全能够做到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自动转账、各个独立模块生成的凭证在总账系统中能够修改

在自动转账、各个独立模块处理中进行费用分配后生成的凭证, 该凭证仍需经过审核、过账、结账后才能进入报表。这是其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说工资模块, 因为在工资计算中已经按部门确定了职工的工资, 相应的凭证也就定了, 因此, 自动生成的凭证无须经过审核、过账程序, 完全可以直接记账, 以防止在此期间被人有意或无意篡改。

3. 财务操作人员管理权限的设定

系统管理员 (Administrator) 与账套主管统一为同一个人, 具有对所有账套进行操作的一切权限。这种设计思想的优点是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系统管理员对账套“天马行空”般的超级权限缺乏制约机制, 不利于会计监督。学生在实训时管理权限的设定既不能太大又要能保证完成具体的操作, 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4. 凭证未经审核也可过账

金蝶K3在凭证过账时是否须经过审核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只要通过选择, 该软件允许在一个期间内凭证既可审核后记账, 也可无须审核而记账。《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17条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对已经输入但未登账记账凭证的审核功能, 审核通过后即不能再提供对机内凭证的修改。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分别提供对核算功能与输入修改功能的使用权限控制。”可见规范要求机内凭证一律需经审核。对于未经审核的凭证记账, 从健全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 制度规定更为合理。

五、建立综合会计模拟实训室

由于会计核算往往涉及企业资产及商业秘密, 企业一般不愿让实习学生接触账本;而会计核算过程实训又必须在真实的现场完成, 因而必须建设好实训场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针对目前全国各地人才市场普遍存在的初级会计人员饱和而高层次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各高职院校必须重新设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建设的目标, 建立既有手工模拟又有电算化模拟的实训教学体系, 整合资源, 建设一个能提供系统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 并使实训室提供的实训项目与社会需求之间能实现实时的联动, 保证实训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

1. 手工做账实训

按所选资料, 由熟悉企业会计实务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手工建账、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进行科目汇总、记账、结账、制作报表、纳税申报的全过程。学生采用正式的会计用账、证、单、表, 分组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某企业某年度的一套手工账, 从而达到熟悉日常各种会计业务及会计工作流程的目的。用会计财务室实景布局, 每一组就相当于一个财务科, 包括制单、出纳、记账、成本核算、综合和主管等6个岗位, 使学生实训时有一个模拟的操作环境,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软件做账实训

由熟悉ERP软件 (应选用高版本的ERP软件) 的老师指导学生将已手工做过的账通过ERP软件做一遍。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财务会计中的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模块, 指导学生完成建立账套、进行基础设置、各模块初始化、日常处理、期末处理、制作报表等会计电算化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在校内就熟悉财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整个处理流程。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 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 全面构建“工学结合下的‘素能本位、课证融合、学训合一、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的专业人才, 在财务软件操作教学中, 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训资料, 改善财务软件的缺陷, 建立综合会计模拟实训室更好为会计工作服务。

关键词:财务软件操作,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金蝶软件 (中国) 有限公司.金蝶K/3标准财务培训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李萱.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7 (5) .

软件质量管理研究的发展 篇9

软件作为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是信息时代国家能力竞争的焦点。随着软件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和完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的兴起,分布式计算迅速发展,B/S、C/S架构广泛流行[1]。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软件质量的管理水平,但总的说来,软件质量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

表1质量管理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

2 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为追求顾客满意和组织所有受益者满意,而建立和形成的一整套质量方针、目标和体系[2]。质量管理理论始于上世纪初期,其理论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如表1所示。

软件产品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其质量管理的重要程度己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它是一种特殊的逻辑产品,软件的“制造”过程基本等同于“设计”过程,显然不能生搬硬套硬件产品质量管理方法来管理软件产品的质量。从早期的成品测试、度量发展到对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人们为解决软件危机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ANSI/IEEE STD729将软件质量定义为: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与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包括:软件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软件各种属性的组合程度;用户对软件产品的综合反映程度;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GB T6583-ISO 8402(1994)定义软件质量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总和。还有其他的观点认为软件质量是“所有描述计算机软件优秀程度的特性的组合”[3]。也就是说,为满足软件的各项精确定义的功能、性能需求,符合文档化的开发标准,需要相应地给出或设计一些质量特性及其组合,作为在软件开发与维护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这些质量特性及其组合都能在产品中得到满足,则这个软件产品质量就是高的。

3 软件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

软件质量管理在上世纪70年代软件危机之后引起重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障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为此各种建立专门针对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国际上对于软件质量管理的研究最主要的二个流派是:ISO标准和CMMI模型。

3.1 ISO9000

ISO9000是一组质量保证管理系统的标准和指南,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立并为欧盟所接受。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3月正式公布了ISO9000-ISO9004五个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还有后来发展起来的几个系列标准也被应用到软件的质量管理过程中。ISO9000系列的主要用途是为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并提供质量保证的模式。自发布以来,己经陆续发布了十几个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形成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体系[4,5]。

在ISO9000系列中,ISO9001是一个符合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标准。它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给出了一个宏观的框架。ISO9001包含20个要素,描述了软件企业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各个环节,给出了一般质量系统的需求。此外,由于ISO 9001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工程行业,为了在软件过程的使用中帮助解释该标准,而专门开发了一个ISO指南的子集,即ISO 9000-3。ISO9000-3为软件企业导入ISO9001提出了一个指南。

2000版的ISO9000标准受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影响,确定了过程模式,以组织内明确定义的过程来进行质量保证和评价,ISO9000突出了把持续改进的过程作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水平的重要手段的要求[6],这也增强了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3.2 CMM/CMMI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缩写,CMM是国际公认的对软件公司进行成熟度等级认证的重要标准。该模型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简称SEI)受美国国防部委托,于1991年研究制定,初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美国国防部的软件合同承包组织的能力,后因为在软件企业应用CMM模型实施过程改进取得较大的成功,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CMM的基本思想是,因为问题是由管理软件过程的方法引起的,所以新软件技术的运用不会自动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CMM有助于组织建立一个有规律的、成熟的软件过程。改进的过程将会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软件,使更多的软件项目免受时间和费用的超支之苦。

CMM共分五级。在每一级中,定义了达到该级过程管理水平所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关键过程。每一较低级别是达到较高级别的基础。其中五级是最高级,即优化级,达到该级的软件公司过程可自发地不断改进,防止同类问题二次出现;四级称为已管理级,达到该级的软件公司已实现过程的定量化;三级为已定义级,即过程实现标准化;二级为可重复级,达到该级的软件公司过程已制度化,有纪律,可重复;一级为初始级,过程无序,进度、预算、功能和质量等方面不可预测。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模型是SEI于2000年发布的CMM的新版本。CMMI不但包括了软件开发过程改进,还包含系统集成、软硬件采购等方面的过程改进内容。CMMI纠正了CMM存在的一些缺点,使其更加适用企业的过程改进实施。CMMI适用SCAMPI评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SEI没有废除CMM模型,只是停止了CMM评估方法:CBA-IPI。现在如要进行CMM评估,需使用SCAMPI方法。但CMMI模型最终代替CMM模型的趋势不可避免。

CMM与ISO9000的主要区别是:CMM是专门针对软件产品开发和服务的,而ISO9000涉及的范围则相当宽;CMM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即过程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ISO9000则强调可接收的质量体系的最低标准。一般而言,通过ISO 9001认可的企业可达到CMM2级或略高的程度,通过CMM3级的企业只要稍做补充,就可较容易的通过ISO 9001的认证。粗略的说,ISO 9001近似于“CMM”2.5级。ISO 9001约有80%的文件可以用于CMM2级评估。

3.3其他标准

国际上还有其它应用广泛的软件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如表2所示。

4 软件质量管理工具

国内外开发的软件过程工具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Rational系列产品。Rational软件是IBM软件集团旗下之第五大软件品牌,通过提高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以帮助各组织机构创造商业价值。财富100强中有98家企业依靠Rational工具更快地构建出了更好的软件。Rational平台从根本上改善了各组织机构的软件构建方法。它鼓励团队采用迭代式开发模式,以降低项目风险;专注于构架,开发出更有弹性的系统,以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有效地管理变更,并保护关键战略资产。最终结果是:更为娴熟的软件开发团队和反应灵敏、有弹性、更为专注的业务。

Rational软件工具为开发人员和开发团队提供了整个开发生命周期的支持。单独使用时,Rational软件的每种工具在其各自市场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结合使用时,它们更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自动化和易用性。Rational软件工具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和大型机平台上使用,并且可以支持绝大多数语言、IDE和操作环境,其中包括:Java、Eclipse、C/C++/C#、Visual Basic.NET、Microsoft.NET、COM/+、CORBA、100多个针对实时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的开发环境,以及最新的Internet/Web服务标准。

5 国内软件质量管理现状

在国内由于软件业起步较晚,很多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还不能达到国际上的水平,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在软件开发中加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也逐渐被重视,很多的软件质量保证技术的通用性国际标准也开始被逐渐重视起来,国家根据ISO系列标准也制定的一系列的国标,可以很好的规范软件质量管理。而像国内一些大的软件开发商都在利用CMM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软件质量管理。一些软件开发机构已经达到了CMM5的标准。利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的理论体系到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已经成为软件开发者的必然选择。截至2007年3月在中国通过CMM/CMMI第五级认证的企业基本信息见表3。

6 结束语

国务院[2008]18号文件明确鼓励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并要求软件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以整体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一些传统流行的国外软件工程工具,如Rational系列产品,不但每授权用户高达数千美元,对用户水平又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多数软件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经济水平都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仅靠这些工具难以实质改善我国软件产业质量管理不尽人意的状况。迫切需要适合中国软件企业管理模式、文化背景、应用水平和价格要求的“软件质量管理平台”。

摘要:软件质量以及软件质量管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软件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当前较为通用的两种软件质量管理的标准—ISO9000标准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总结了国内软件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进行软件过程改进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软件质量,质量管理,ISO9000,CMM

参考文献

[1]杨芙清.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索[J].软件学报,2005,16(1).

[2]Kitchenham,B.A,Dyba,T,Jorgensen,M.Evidence-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Proceedings[C].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SE,2004:273-281.

[3]林征.基于软件过程的质量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8):472-472.

[4]ISO/IEC9126-1.2: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 Quality-Part1:Quality Model[S].ISO/IEC JTC1/SC7/WG6,1998.

[5]ISO/IEC TR15504-2: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Part2:A Reference Model for Processes and Process Ca-pability[S],Canada,1998.

[6]李怀璋,王青.基于ISO9000和CMM的软件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J].软件学报,2001,3:25-27,

[7]Top-level Standard Map ISO12207,ISO15504(Jan1998TR)[Z].Software CMMI Vol.1,Vol.2Draft C231998,2.

[8]彭文忠.通信业TL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2.

民机机载软件配置管理技术研究 篇10

软件配置管理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过程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软件配置管理是一个控制软件系统演变的学科,其目标是对软件产品从软件项目启动开始到软件最终报废为止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管理,主要进行版本管理、变更管理、状态统计和配置审核等。

随着民用飞机机载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民机机载软件的配置管理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了。但是因为民用航空领域的特殊性,目前的一些配置管理方法等还不能满足民机机载软件对配置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适于民机机载软件的配置管理策略就成为一项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民用飞机机载软件配置管理的特点出发,探索满足民机机载软件研发过程的软件配置管理技术,并从实践出发提出了一套适于民机机载软件配置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2 民用飞机机载软件配置管理的特点

民机机载软件与其他行业的软件开发有所不同,有很多自己的特点。相应配置管理的方法和实施自然也要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软件开发过程遵从DO-178B标准

DO-178B作为民用航空领域软件开发的标准,它的出现为提高航空软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了保障。满足DO-178B软件研发过程要求的配置管理技术,需要详细阐述开展各项软件配置管理活动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并提供与DO-178B中相关要求的符合性说明,所有这些希望能为软件行业的配置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b对准确性要求高

民用航空领域的软件和其他行业的软件不同之处还在于对产品版本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因为任何一个版本的错误,都存在导致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因此,产品的版本准确性要求比一般行业要求高。

3 适合于民机机载软件配置管理的策划与实施

在实施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时,选择一个方便、实用、功能齐全的配置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常用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有VSS、CVS、、Hansky Firefly、Clear Case等,根据实际具体情况,选用了Star Team工具,并制定了一套软件配置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3.1 制定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按照总体要求为每个软件项目制定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是对软件项目实施配置管理活动的基础,具体内容表现在几个方面:

1)定义项目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2)说明SCM资源和原则,包括采用的配置管理工具信息和计算机硬、软件资源;

3)定义软件配置管理结构,创建库结构进行配置管理,针对配置管理库各目录进行存放内容说明;

4)标识软件开发过程中将会产生的软件工作产品;

5)定义软件项目要建立的基线,描述基线建立时机,列出基线内容;

6)说明更改控制流程,描述变更类别;

7)制定软件配置管理审核时机和审核内容;

8)制定备份计划。

3.2 标识由配置管理控制的软件产品

主要包括文档的标识和程序的标识。

3.2.1 文档标识

受控文档存入配置管理库时,以文档代号作为文件名存入;每个受控文档存入配置管理库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修订号,为保证真实反映文档版本,应在系统的“描述”框中输入文档真实版本标识。

3.2.2 程序标识

程序的命名应反映其功能与特性,命名须唯一且便于管理;每个程序文件存入配置管理库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修订号,为保证真实反映文档版本,应在系统的“描述”框中输入程序真实版本标识。

3.2.3 标识方法

按软件产品及其配置项进行标识,即每项软件产品及其配置项均给定一个唯一的编号。软件配置项的标识方法参考某一标准文件。

3.3基线管理

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和交付以后,因为发现错误和修正错误或推翻原设计以及改变系统需求等,系统将受到某种变化的影响,这些“干扰”会使得所有交付项存在多种版本。所以必须从所有交付项中确定一个一致的子集作为软件配置基线。基线不是“快照”,不是在特定瞬间存在的时间脉冲,而是在各交付项版本中选定的一个。这些版本一般产生在不同的时间,但是具有在开发的某一特定步骤上相互一致的性质。

3.4 更改控制

更改控制管理是软件配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改控制管理是用来记录、跟踪和报告针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变更,其核心是一个适合软件开发组织的更改处理流程。主要的更改控制流程包括设计如何提交更改申请,如何对更改申请进行复审以便决定是否实施,由谁实施,如何实施,如何确定变更请求准确实施完成等方面。

更改控制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统计、查询和报告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报告软件的更改现状,软件质量水平以及更改的发展趋势。典型的更改控制有:新的功能需求、对已有功能的优化和改进、针对发现的缺陷修复等。满足DO-178B的民机机载软件变更流程较之一般软件的更改更加严格:所有更改活动均被详细记录、每个问题都会被详细评估和解决。对于评估与更改的实施也都需要经过独立性验证,项目成员可以对每个PR的任一环节进行回溯与跟踪。

3.5 配置管理审核

配置审核说的是证明所要求的全部配置项均已产生,所有更改申请均已得到解决,当前的配置与软件配置管理计划SCMP相符合的一系列活动。配置审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配置管理活动审核”和“基线审核”,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要进行记录,并跟踪直到解决。

3.6 软件配置管理记录

其目的是为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有关项目进展的全面信息。以定期或事件驱动的方式,提供项目配置的当前状态及修改情况。

3.7 归档、修复及发布

软件及文档的归档、修复及发布应建立详细的发布规程。发布规程中应规定发布时机、发布申请人、批准机构、申请及审批流程。而归档与恢复也应建立相应规程。

3.8 软件加载控制

产品软件的加载,由产品生产部门填写软件出库申请单,获得发布版本的产品软件,在工艺人员的指导下,写入产品。软件加载完毕后,填写软件写片报告,记录软件加载过程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3.9 生命周期环境控制

在一般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中往往忽略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对用来开发、构建、验证以及加载软件的工具的配置控制,也称为软件生命周期环境的控制。而在民机机载软件的配置管理活动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动。DO-178B中对此有明确的要求:即用来产生软件产品的工具必须进行标识、控制,以保证其可恢复性。具体要求如下:项目组内,建立专门的工具库,存放项目中使用到的所有工具及工具的不同版本。同时创建工具基线,基线中要包括工具软件,对于需要进行质量鉴定的工具还要包括对应的鉴定数据。

3.1 0 与DO-178B符合性对照

民机机载软件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符合DO-178B标准。表1是与DO-178B的符合性对照说明。

4 结束语

软件配置管理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软件产品交付的重要手段。在民机机载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实施软件配置管理可以规范软件开发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使民机机载软件产品更加安全、可靠。本文对民机机载软件配置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满足DO-178B标准的软件配置管理实施方法。并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具体软件开发任务,做更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增强软件配置管理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以满足民机机载软件开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晓春等.软件配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蔡伟丽.软件配置管理方法与工具[M].计算机与网络,2004年第6期.

[3]于宏霞,陈凯,白英彩.基线技术在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2).

上一篇: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素养下一篇:高职房地产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