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规划

2024-07-27

水系规划(精选十篇)

水系规划 篇1

1 于洪区绿地水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城市西北绿楔尚未形成, 郊外的田园生态绿地未向城区渗透, 区域生态斑块相对对立, 绿地间缺乏衔接;

2) 水系资源中如细河、蒲河仍未劣五类水系, 影响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

3) 沿城市道路、铁路、水系的绿化防护系统不连续, 不成规模, 网络化尚未形成, 缺少廊道建设;

4) 建成区城市绿地少, 城市绿地多分布在建成区外围, 分布不均匀, 使用率较低;

5) 多数城市公园绿地均为生态类、观赏类, 缺少人活动的空间和场所, 缺少综合性公园的建设;

6) 多数公园及绿地的植物配置结构简单, 乔灌草比例不恰当, 树种多以速生类为主, 缺少多样化的绿地建设, 以提高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7) 生产绿地多为果园性质, 缺少园林研究、林业培育生产类苗圃, 不能适应城市绿化建设, 植物新种类的引种培育及试验维护作用缺乏。

2 于洪区绿地水系发展专项规划

2.1 区域位置

于洪区位于沈阳市区西部与北部, 呈半月型环抱母城, 东临铁西、皇姑两城区, 西与新民市接壤, 南隔浑河与苏家屯相望, 北临沈北新区。总面积499平方公里, 三环内城市规划区85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为55.5平方公里, 辖12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66.2万人, 具有亦城亦乡双重区域功能, 是沈阳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外拓的重要承载区。

2.2 交通情况

于洪区规划路网采用方格网的形式, 并基本上形成了十横十纵的路网格局, 设置了多处上、下快速路的道口, 增加交通系统的内部联系, 提升了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3 现状绿地水系建设情况

3.1 现状绿地水系格局

目前于洪区内已形成了“一廊、一湖、两带”的绿化生态格局。一廊:蒲河生态廊道;一湖:丁香湖;两带:细河景观带、浑河景观带。

3.2 公园绿地

区域内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在三环以内, 主要有蒲河带状公园、细河带状公园、浑河带状公园、丁香湖公园、协和广场等。

3.3 生产和防护绿地

区域内现状生产绿地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 主要有果园、苗圃等;防护绿地主要沿高速公路 (京沈高速、三环高速) 、铁路 (沈山铁路、秦沈快速客运专线) 、蒲河西段及高压走廊分布。

3.4 附属绿地

区域内附属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绿地 (491.1公顷) 、企业及单位附属绿地 (480.9公顷) 。

3.5

道路绿化 (91.4公顷) 。

3.6

其他绿地主要为水源地, 面积为49公顷。

3.7 现状水系情况

于洪区区域内水系较为丰富, 其中主要河流有蒲河、九龙河、小浑河、细河、浑河五条河流;同时区域内有浑北北干渠、小蒲河排干、六0干渠等多条灌渠, 水面面积约7.57平方公里;现状湖泊一处, 为丁香湖, 现状水面面积为3.1平方公里;境内坑塘、鱼塘众多, 总面积为5.72平方公里。

4 于洪区绿地水系在沈阳在沈阳中兴城区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于洪区绿地水系系统是沈阳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两廊、三环”中的蒲河生态廊道、三环防护绿带的重要节点, 同时承担着城区西北绿楔的作用。

5 规划方案

5.1 规划理念

“生态于洪”、“绿水之城”

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立沈阳经济区内知名的低碳、生态、宜居新城区;构筑沈阳中心城区西部的绿色生态屏障。

建立城乡连续、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水系与生态基础设施网络, 强化的城区特色。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景观优美、文化内容丰富的生态城区, 力争生态城区的典范。

5.2 规划布局

城市外围突出田园生态风貌, 城市内部突出绿色新城的城市面貌。通过外围田园生态绿地的渗入和内部城市建设绿地的穿插, 形成内外联动绿地系统, 构建“城在绿中、绿在城里”的生态大格局。

整体上构建一廊、两楔、三湖、四带、八园的绿水网络体系

一廊:蒲河生态廊道

蒲河于洪段全长30.8公里, 全线河面平均宽度100米, 两侧绿化景观带平均宽度各为100米, 形成高水平的生态景观, 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水平, 带动全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九龙归蒲、大御绿洲”的总体发展理念, 全力打造生态蒲河、休闲蒲河、人文蒲河、产业蒲河, 建成沈阳城市“后花园”。

两楔:西北城市绿楔

一是, 通过生态绿楔的控制用来分割城市组团、防止城市无序蔓延的地带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储备的区域。

二是, 通过生态绿楔将城外的田园生态绿地渗入城市内部,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热岛效应。打造新城的景观节点、创造新城的游乐平台, 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休闲空间。

三湖:景观湖泊

丁香湖:现状水域面积为3.1平方公里, 规划后水域面积将达4.0平方公里, 是以已经形以水体景观为主, 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平衡、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

兴胜湖:沟通、联动区域的坑塘、水系等水体资源, 规划后将形成2.0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 是以湿地、森林为主的大型生态公园。

沙岭湖:湖水面积19公顷, 景观绿化面积10公顷。景观设计以斑块的形式体现与城市肌理的呼应, 注重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 将水岸观光、餐饮、购物、旅游等功能融为一体。

四带:滨河景观带

九龙河:境内全长14.2公里, 规划水面宽度50米, 以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特色为主;

小浑河:境内全长16.3公里, 规划水面宽度为50米, 以自然生态为主, 突出新城特色, 和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休闲空间;

细河:境内全长7.5公里, 平均水面宽度为100米, 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 建成具有水体净化、防洪、生物物种多样性等功能, 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浑河:于洪新城段长7.2公里, 水面平均宽度400米, 结合生态城的建设, 以科技、低碳、环保为理念, 设计自然的亲水空间, 营造自然低碳、环境清幽的滨水生态环境。

八园:生态公园

合理布局公园绿地, 使各类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基本涵盖全域, 形成较为均衡的公园绿地格局, 满足不同区域市民的需求;

中心城区:怒江公园、于洪新城:浑河乐园、丁香新城:子湖公园、平罗新城:平湖望月园、永安新城:月湖公园、蒲河温泉小镇:湿地公园、光辉新市镇:郊野公园、九龙河新市镇:乐活公园

5.3 构建“斑块———廊道———基质”相结合的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把自然景观资源作为城市大环境绿化的基质, 结合实际情况, 加强对城郊农业用地、自然风景林、郊野山林、苗圃、果园等的改造和利用, 在外围形成绿色屏障。

建设与道路、河道水系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廊道, 形成绿带, 使城市内外的绿地斑块、基质有机的结合起来, 成为连续的绿色景观生态休闲走廊。

1) 充分保护蒲河、细河、丁香湖、兴胜湖等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 建立自然景观保护的绿色核心区, 同时建立绿色缓冲区, 以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干扰, 维护自然演进过程;

2) 保护各自然系统间的交接带, 即水陆交接带、乡村农田与其他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各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地等;

3) 保护现有及远期规划的城市公园, 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的林地绿化系统建设物种保持林, 实现物种多样性。

5.4 城市绿道规划

以蒲河生态廊道为主体, 结合小浑河、九龙河、丁香湖、光辉现代农业等资源形成环于洪全域的城市绿道环廊, 并与沈阳城区的环城水系、浑河, 相连。满足游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游览要求, 使沈阳市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更具活力。

5.5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是指代表我市城市景观特色, 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应用最广泛、生长健壮、对城市生态和审美影响大、受人喜爱树种。

油松、加拿大杨、银中杨、旱柳、绦柳、垂柳、山桃、刺槐。

骨干树种:是指配合基调树种构成城市四季景观, 丰富城市绿化、美化效果的树种。

红皮云杉、白扦云杉、青扦云杉、沈阳桧柏、银杏、核桃楸、新疆杨、辽东栎、榆树、小叶朴、山杏、国槐、山皂角、臭椿、水曲柳、元宝槭、栾树、桃叶卫矛、紫缎、梓树等。

行道树选择:加拿大杨、银中杨、新疆杨、旱柳、绦柳、垂柳、榆树、刺槐、紫缎、国槐、山皂角、小叶朴、稠李、梓树、五角枫、蒙古栎、银杏、山桃、山杏、栾树、油松、红皮云杉等

绿篱选择:朝鲜黄杨、丹东桧、云杉、红瑞木、水蜡、紫叶小檗等。

木本地被选择:沙地柏、铺地柏、兴安桧、日本绣线菊、金山绣线菊、金燕绣线菊、紫叶小檗等

观赏花卉选择:雏菊、金盏菊、波斯菊、鸡冠花、矮牵牛、福禄考、一串红、万寿菊、玉簪、鸢尾、马蔺等

草坪选择:紫花地丁、卧茎景天、白三叶草、草地早熟禾、林地早熟禾、结缕草、野牛草等。

6 结语

科学合理的绿地水系系统建设不仅是于洪区实现园林绿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区, 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形成沈阳中心城区西北部的生态廊道的重要内容。于洪区全域绿地水系的系统性规划建设对于美化城市环境、创建优良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知名度以及增强城市竞争力, 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周年兴, 李小凌, 俞孔坚,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姚小琴, 窦华港.天津海河廊道的生态恢复[J].城市规划, 2009 (增) .

[3]毕凌岚, 城市生态系统空间形态与规划[B].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王东宇, 李锦生.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 2000 (9) .

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 篇2

《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的编制以我市城区现有河流为基础,通过引、调、蓄等措施,构筑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格局。规划范围东起东海大道,西至中南路—焦晋高速公路,北起影视路—焦辉路,南到济焦新高速公路,面积约214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及山门河以及城区南部呈东西走向的新河、大沙河及蒋沟河所形成的“六纵三横”河流体系;在普济河、群英河和瓮涧河上游出山口修建拦蓄工程;建设引黄沁北灌区、平原水库工程等,最终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映新城,东西湿地保生境,六湖两库塑美景”的城市水系连通循环结构布局。

“四廊”即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河、大沙河以及蒋沟河等东西向河渠为主线,结合两侧绿地,形成城市四条绿色廊道。

“六脉”即城区自北向南流动的六条主干河道,自西向东分别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和山门河。规划围绕两侧绿色空间布置多样性亲水设施,增强游憩功能,形成优美的滨水空间。

“三环”即新开挖怀庆河、山阳河、太极河、七贤河,连通沁泉湖、山阳湖、新河、大沙河,新开挖迎宾河、智水河,连通沁北干渠、蒋沟河和大沙河,通过以上新开挖河道实现新区水系的相互贯通、交织融汇,平面形态呈环环相连的“田”形水网,承载城市排涝、景观空间营造、水资源调配的重要功能。

“六湖”即灵泉湖、影视湖、沁泉湖、龙源湖、山阳湖以及东湖,在承载引黄调蓄、雨洪利用、水质净化等作用的同时,也兼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营造等多重功能。

“两库”即规划建设龙寺、圆融等水库,小水库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即滞蓄洪水,与下游区间洪水错峰,同时兼具水资源配置、生态景观营造等功能。

“东西湿地”即规划许衡湿地、武王湿地和白鹭湖湿地,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蓄、净化水质,同时兼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营造等功能。

水系规划 篇3

摘要:水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水系统的科学规划是对城市河流水域的有序处理,也是对城市河流景观、水生态、用水安全等功能的完善。隨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水系统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完善水系统已成为目前城市规划的工作重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在城市水系统规划应用中表现的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当今工作重点所在。本文通过工作实践简单阐述了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法在城市水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仅供同行工作参考。

关键词:水系统;城市规划;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水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它的功能能否得到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其构成特征及规划格局的完善程度。在目前的水系统规划工作中,对城市河流结构具体规划中采用生态景观学、空间学、审美学对其分析至关重要,它在改善城市水系统格局上作用非凡。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水系统规划中,整个规划内容变的相当重要,也让我们有必要对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一、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生活中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然生态的渴望也在愈加强烈。因此在城市水系景观设计中,我们必须要高度与重视设计的科学性、生态性和美观性,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城市水系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工作中,将城市水系规划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将水系统分为大尺度水系规划和小尺度水系规划两种,在设计中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顾彼失此的现象。大尺度水系规划工作主要是针对城市水系景观生态性、美观性和自然要求来设计的,它是应用需要结合城市整体网络规划。而小尺度城市水系设计则是在河流景观规划中以生态为主的规划,它集合了生态、建筑、文化和人文等多个不同的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流规划的各种问题不断凸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河流水系污染状况越来越突出,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他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在人类的经济活动当中,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比如城市发展对土地的占用,城市垃圾的排放等等,这也给城市水系统规划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水系规划方式的转变,以往的水系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所以对新型水系规划的探索也成为了我国城市规划部门工作的重点。在进行城市水系规划中必须保持规划的合理性和客观性,通过对景观结构的分析来提高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在实现城市规划的良好发展的同时,能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城市水系规划的具体工作要点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得出,在城市建设中做好城市水系规划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状况。如果在城市规划中不能够有效保证城市水系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那么整个城市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建设节能、环保城市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水系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它是河流规划的关键环节,对于整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城市水系规划原理与方法

河流廊道是河流水系构成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由河流本身的流经区域以及沿岸的植被共同组成,流廊道同时也对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河流廊道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对水流向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防止城市内涝的现象,也能够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和过滤。所以河流廊道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水系的规划以及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流廊道的景观空间结构的度量分析是城市水系规划中的重要步骤,对其进行分析也能够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景观空间结构主要是对植被的分布以及河道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河道的蓄水能力、排水能力以及与城市排水系统的结合度制定出合理的景观空间的结构。对河流廊道的研究主要是对合理的流向以及河床的宽度进行测量。在雨季比较大的时候河流的廊道能否正常的蓄水和排水。该数据对于城市水系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河流的廊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曲度的研究,根据河道的流经的路径确定该路径是否能够正常排水。选择河流廊道的一段路径进行排水的测试,如果在排水过程中对两岸的冲刷比较大,那么就说明该河段的排水不畅需要进行调节。最后还要对整个的廊道进行考察,如果出现了不能够连接的情况要结合实际的地理环境进行规划。所以河流的廊道是景观空间结构分布中的重要考虑对象,也是衡量城市水系规划的重要指标。

2、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和原理

廊道在目前来说其概念范围比较广泛。绿化带、林荫带、河流等都可以被称为生态廊道。而我们所说的河流廊道其在所有的生态廊道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非常普遍和自然形成的生态廊道。不仅是河流本身河流周围的植被覆盖地区堤坝等都属于河流廊道。河流廊道的使用功能非常的明显,比如说提供重要的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舒适健康的栖息地等。

另外较大型的河流廊道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既然河流廊道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对其的各种指标的测量也要十分的重视。廊道的规模大小、水流浓度情况、通畅性、间断度等都属于河流廊道的度量指标,对这些指标必须经过精密的测量和几率。

3、水系网络的计算方法。

水系网络指的是廊道相互交叉形成的结点,其与廊道相连接相互连接的廊道就构成了一个水系网络。分析水系网络的空间指标有环度、网络结点、连通性、廊道密度以及网眼的大小等。

4、规划前后的比较

在对河流进行规划以后,河流的基本形态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河道和水流的路径都变的比以往要好,因此规划后的河道所带来的水资源更多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和工业用水的需求。水系的规划还使得河流的流速增加了,流经的区域也比较多。这就使得城市内能够得到充分的水资源的补给,河流的水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也就满足了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使得城市的环境更清新,城市内的植被以及绿化设施也更好了。同时以往河流的水得不到有效的补给,很多都干涸了,而通过对河道的改良和重新的规划使得河道的水连接起来,城市也得到了更多的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水资源的净化,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在城市水系规划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城市水系规划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城市水系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实质是完善河流廊道的结构,提高水系网络的连接度。对水系网络连通度各指标值的分析可验证城市水系规划的效果,以及其提高水系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水系规划不仅要考虑总体上的网络连接度,也要兼顾一些重要功能区的水系网络的连度,尽量形成内部空间平衡的水系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 赵建,张咏梅.济南市城市水系及其变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2] 曹新向,司艳宇.城市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2)

天津市北部水系联通规划研究 篇4

关键词:北部水循环系统,西七里海湿地,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

1 项目概况

天津市北部水循环系统为海河~七里海湿地水循环系统, 利用西七里海湿地净化水质, 形成补水→流动→处理→回补的循环体系。通过新开河、金钟河、津唐运河将海河水引入西七里海湿地, 实现给西七里海补水功能, 净化后的水体再经由青排渠、北丰产河等河道回供入海河。

2 水文气象

宁河区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华北平原东部、渤海湾西北部,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1℃, 多年平均降水量551.6mm, 降水多集中在汛期, 约占年降水量的80%;年平均风速为3.4m/s, 最大风速21m/s。

宁河区地处海河流域北四河下游, 境内河流纵横, 分属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流经境内的一级河道有5 条:蓟运河、潮白新河、还乡河分洪道、永定新河和北京排污河, 总长152km;二级河道有12 条, 总长163km。

3 七里海湿地概况

七里海位于天津市宁河区西南部, 1971 年开挖潮白新河从北至南穿“海”而过, 将七里海分为东海和西海, 东海占地17.84km2, 西海占地35.5km2。

七里海是1992 年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带有古海岸特色的滨海湿地。七里海是京津唐城市集群中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 众多的水生动植物资源, 对于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七里海又是天津滨海新区既辽阔又美丽的后花园, 是镶嵌在津沽大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我国唯一的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

近些年,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 特别是水源短缺和核心区内水系的不完善, 使七里海湿地生态功能弱化、生物物种多样化锐减和当地农民收入增速变缓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2000 年~2002 年连续3 年潮白河上游无入境水量, 加之当地降雨偏少, 2002 年春东七里海库区遭遇了建库以来的第一次干涸, 库底龟裂、芦苇枯萎, 对七里海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

4 北部水循环系统规划方案

北部水循环系统中由海河供水入七里海湿地称之为西七里海补水工程;由七里海回供入海河称之为回供工程。主要任务是完成北部循环系统中的西七里海补水工程:通过新开河金钟河-津唐运河将海河水引入西七里海, 为西七里海提供部分生态需水。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津唐运河与金钟河交汇口穿堤连通闸1座;新建津唐运河穿永定新河倒虹吸1 座 (包括津唐运河与永定新河连接闸) ;津唐运河3+885 以后段进行扩挖清淤, 清淤扩挖长约750m。同时对田辛庄船闸进行维修改造。

改造后的津唐运河北通潮白新河、蓟运河, 南通金钟河、海河, 并实现与永定新河的立体交叉, 可以将汛期或汛末北三河系河道余富的雨洪水调入海河甚至独流减河等水系, 为雨洪水资源利用开辟新的通道, 方便南北水系的连通与调度。

5 工程规模分析

为充分利用北系潮白新河、蓟运河汛期的雨洪水, 可建设以雨洪水资源净化和利用为主要目的的北水南调东线工程, 将潮白新河、蓟运河汛期的弃水经津唐运河、永定新河, 金钟河、新地河、袁家河等回补海河, 补充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河道生态环境用水, 汛期多余水量还可经洪泥河送到独流减河宽深槽净化或送至北大港水库东库调蓄。潮白新河、蓟运河汛期调水最大流量为40m3/s, 结合津唐运河的现状过流能力20m3/s, 北部雨洪水利用可采用津唐运河作为调水线路之一, 雨洪利用时调水规模为20m3/s。

结合津唐运河的现状过流能力, 以满足排涝和连通要求, 并不缩减原有河道过流能力为原则, 并考虑今后北部雨洪水利用以及水系连通、调度的灵活性, 推荐新建的津唐运河与金钟河交汇口穿堤连通闸设计流量为20m3/s;新建津唐运河穿永定新河倒虹吸的设计流量为20m3/s;永定新河右堤连通闸设计流量6m3/s, 由津唐运河 (金钟河-永定新河侧) 设计排涝规模确定。永定新河左堤连通闸:设计流量10m3/s, 由造甲泵站的设计流量 (10m3/s) 确定。

6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根据工程任务确定津唐运河连通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永定新河倒虹吸工程、金钟河连通闸工程、津唐运河河道扩挖工程、田辛庄船闸改造工程。

6.1 永定新河倒虹吸工程

新建永定新河倒虹吸位于永定新河右堤桩号32+200 处, 倒虹吸及连通闸反向引水设计流量均为20m3/s, 正向供水水工况设计流量为10m3/s。永定新河倒虹吸采用连通闸与箱涵式倒虹吸双层布置, 建筑物总长722m, 由永定新河右堤连通闸工程、倒虹吸管、永定新河左堤连通闸工程组成。

6.2 金钟河连通闸工程

新建金钟河连通闸位于新开河~金钟河左堤桩号22+183 处, 采用涵洞式水闸型式, 水闸双向设计流量均为20m3/s, 穿堤建筑物总长65m, 由进口护砌段、穿堤涵闸段、出口护砌段组成。

6.3 津唐运河河道清淤扩挖工程

津唐运河河道扩挖工程包括:津唐运河永定新河右堤段河道扩挖及清淤工程;津唐运河永定新河左堤段河道清淤工程。

6.4 田辛庄船闸改造工程

田辛庄船闸改造工程包括:永定新河近端船闸改造工程、永定新河远端船闸改造工程、田辛庄管理房新建工程。

7 实施效果分析

水系规划 篇5

2013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曹金清 朱婕妤 韩欣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摘要 城市水系的规划包括保护和修复两个方面,由于影响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的原因比较复杂,解决办法也多种多样,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术可行、经济节省的规划方案。在对已完成的《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风景水系规划》(2010-2020)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方法及对策。关键词 城市水系 水生态 水质 保护 修复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只有2200 3m,并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耗费了巨大的水资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水土大量流失,并且很多城市还在想法设法开挖河湖,建设水系。

在水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河湖水系渗漏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控制和保持地表水,一些城市的河湖水系开始进行一种硬质的防渗技术。从短期看这样确实可以有效切断地表水的下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表水,但是从长期看加剧地下水资源的恶化,阻碍了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人为的打破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平衡,使得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大大的降低,导致水体的生态失衡。

尽管《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中提出了有关规划要求,但规范条文比较笼统。同时城市水系的规划涉及到部门和行业众多,如水务、供水、排水、环保、市政道路、农业、林业等,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景观、游憩、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规划的内容比较多,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污染源控制

城市水系的污染源主要有两类,即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外源控制包括对城市污水进行的点源控制和对初期雨水进行的面源控制;内源污染控制包括对水系水体的修复和河床底泥的处理。

遵循外源污染控制与内源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保护和治理双管齐下。城市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规划 2.1 水质规划目标

通过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城市的水体至少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Ⅴ类水域标准,或《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中的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最终的规划水质目标是城市水系的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的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2.1 水系外源污染控制

点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污水排入到水系是改善水系水质的有效途径。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或截流系统是非常有效且最重要的控制和削减点源污染的方式,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建设污水截流干管,将 1 排入河流的污水切断。

面源污染也是城市水系的主要污染源,通过降雨的径流将污染物带进入水体,通过雨水调蓄、增加植被覆盖、增加透水地面、控制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收集转运等方式,可以有效减低城市面源污染。可以通过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住宅小区、机关单位等全面利用“低影响开发”(即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技术手段,一方面保证新开发区域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绿地和土壤对雨水的生态净化作用,解决初期降雨(降雨弃流)对水系的污染。城市湿地也是“低冲击式开发”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有效恢复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对污染的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2.3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以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盐类和其它污染物质,通过水生生物、水体循环、清除底泥、换水、增氧等措施,达到控制内源污染的目的。

底泥疏浚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2.4 河床、驳岸

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河岸力求多采用自然驳岸和河床,减少人工工程化改造。

需要改造的水系应采用生态驳岸,生态护岸即能稳定河床,还可以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利于水系内的动植物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功能净化。

对已硬化的水系,有条件时逐步取消水泥护堤衬,可采用透水性相对较差的粘土碾压夯实后,上部铺设渗水防冲砖。既有效的解决了大量的渗漏,又使得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补给,同时改善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提高了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2.5 调水

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很多老城区在短期内要完成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改造或污水截流管道建设有一定难度,且企业污水的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污水排入水体导致部分水系水质较差。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排涝、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可以引清水进入市区,促使市区水体流动,活化水体,冲刷和稀释污染的水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使水体中的含氧量增加,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2.6 人工增氧

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和经济原因,不可能无限制的让水长时间流动,人工增氧的方法将是最有效的办法。

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可以抑止厌氧降解的发生。

在水体中设置人工水景,如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一方面增加了观赏性,减低了水环境的呆板、缺少生气,通过动静结合、点线面变化、加上有人文含义的水景,能给人带来美感,使人看后赏心悦目,此为水景的美观性设计。同时还有小气候的调节功能、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增加了水质的净化功能。

曝气是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增氧方式,主要有橡胶坝跌水、人工曝气等。

橡胶坝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利于行洪、泄洪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水流溢过橡胶坝时,在坝面会产生跌落、紊动而进行曝气,水中溶解氧含量会明显提高。它只在水体流动时才能起作用。

多功能水质净化船是将人工曝气复氧、投加菌种、接触氧化等设施安装于一体的水质净化设备。先在河段中投加菌种,抽取未充氧河水,加压注入氧气,将水从船的两舷后部水面下的喷嘴喷出,再辅以螺旋桨引起水流紊动而进行掺气。此方法投资及运营费较高。

曝气机能够让大量水体流动并且向水中增加氧气,而喷泉是用喷嘴在压力作用下形成景观喷洒形式,适用于水深小于1-5m的水中使用。空气散气系统在水深5m和更深的水中应用效果最好。2.7 水生生物 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驳岸河床、景观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对透明度较低、污染严重的景观水体可采用人工浮床、人工水草方式。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微型浮游动物、细菌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和一些水生植物的繁殖。在鱼类放养时,应控制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合理调整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的放养数量和比例。根据情况可以提高休闲渔业的比重,也可以建设垂钓娱乐区和观赏鱼区。

3.结语

春色丽江的水系情节 篇6

丽江的水系,让古城有了另一种期待

听说丽江是交友之都,许多女孩子都会一个人到丽江来旅游度假,从而交到了帅哥;听说丽江是艳遇之乡,许多女子遇到烦心事就会一个人跑到丽江来消愁解闷,从而与“同病相怜”的男士有了艳遇。于是,女子涌入丽江,男士涌入丽江,为的就是交友,图的就是艳遇。

我去过很多次丽江,每一次都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和冲动。如果是留宿丽江,夜晚我一定会漫步古城,其目的并不是想艳遇,而是去追寻昔日的古朴、清幽和宁静,找回让我第一次爱上丽江的那份情愫和感觉。

第一次去丽江是1994年的事,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丽江最美。四方街里住着的都还是当地的納西族,开铺做生意的还很少。每天清晨,古城里袅袅炊烟,小河边打拳遛鸟的納西族老人随处可见,来旅游的人也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夜晚的古城就更加清幽、宁静,明月当空、小桥流水,坐在水边,除了能听到水流声外,你还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偶尔也听得到狗吠猫叫的声音。

深巷尽头,不时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納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或神态悠闲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敞开的院门中,你可以看到納西人家的庭院里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给你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受。

难以抗拒的,还有丽江的水。走遍丽江古城,你会发现大街临河,小巷傍渠。进店先过桥,入门先跨水,古城逛街,实际上是逛水。四方街远近有名,摊商麇集,也是被西河中河围着的,西北可见卖豌豆桥,东南可见卖鸭蛋桥,自古就是互市的场所。还有渠水穿宅者。兴文巷七十四号李宅,渠水从西北角小天井流入,女主人年轻时在这里做豆腐推到四方街卖,现在这里仍然是厨房。渠水在西房伏入地下,穿屋出户,水势激越,冲成一潭,墙上钉着“激沙沙”的牌子。

丽江的水系,让古城更加清澈澄明,鲜活自然

丽江自元代建城以来,千余年间,水质清洁如初,水网有增无减。丽江古城的水系,是納西先民在自然河流的基础上,开凿干渠,再开挖支渠,历经四五百年形成的。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作为航道使用的,它也不是灌溉用水,它是納西先民设计直到今天仍实用的古城自来水系。

源出象山和白沙的玉河,流的是雪山林莽涵养的泉水,水量丰沛,水质甘洁。古代沿河居住的幺些族部落,形成了猴村、蛙村、鹿地村和河那边村。玉河水源丰沛,丽江坝子北高南低,落差六百米,来水猛,泄水快,不易积垢,这是保水的有利条件。

重要的是,古城居民爱水护水的乡规民约,古今不改。据木丽春所著《丽江古城史话》介绍,古城居民,不能向河里倒脏水、倾垃圾,不能朝河里吐痰,更不允许在河里撒屙,痰盂便器不得在河里刷洗。洗衣服时,先在盆里揉搓,污水倒入厕所或猪厩,然后才能在河里漂洗。古城居民还实行分时用水制:上午十时前,挑饮用水,此时不能在河渠里洗衣淘菜。十点钟,一声炮响,方可洗菜浣衣。

納西先民,从古就知道与自然和谐相处。納西民族用禁忌和乡规民约解决了鲜水和排污的分离,用开渠和分流技术把活水引入千家万户,“以饮以汲”,成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开放式自来水系。

水系规划 篇7

佳木斯市北临松花江, 南部是完达山余脉的丘陵山区, 依山傍水, 城市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良, 城市水系较为发育, 市区水系已形成“一横五纵”的水系框架。“一横”指松花江, “五纵”指穿越市区的英格吐河、音达木河、杏林河、王三五河和陆家岗河。五条城市内河形成了流动的生态廊道, 沟通南山北水。

根据《城市水系规划导则》 (SL431-2008) 、《佳木斯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佳木斯市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 对内河水系进行了功能定位。其中英格吐河、音达木河、杏林河、王三五河、三连截流沟、开发区一、二、三号渠以及四丰山水库、南湖、杏林湖、和平湖均具有生态、景观、休憩功能。

2 内河水系生态、景观用水水源规划

由于降雨量偏少, 且年内分配不均, 造成市区内的大部分河道常年水量偏少, 甚至干涸, 内河水面变化较大, 满足不了城市生态需水和景观需水的要求, 需对具有生态、景观、休憩功能的河湖进行水源保障规划, 具体规划设想如下:

对西部区的英格吐河、杏林河、三连截流沟、开发区一、二、三号渠及杏林湖进行整体配水考虑。修建南湖作为水量调蓄、调度的枢纽工程, 对英格吐河河口~三汊口段及杏林河、杏林湖进行配水。南湖水源包括三部分来水:一是英格吐河支流哗啦沟来水, 二是四丰山水库至哗啦沟之间的区间径流, 三是三连截流沟拦截的市区南部坡水, 四是利用大头山灌区渠首泵站灌溉间歇期剩余供水能力提取松花江水, 补足以上三部分水源不足的水量。三连截流沟及开发区一、二、三号渠供水源除利用三连截流沟拦截的坡水外, 主要依靠大头山灌区渠首泵站提取的松花江水供给。

王三五河及和平湖仍采用四丰山水库供水, 供水水源保障率较高。

音达木河城区段现状来水由上游段径流、陆家岗河来水及王三五河来水三部分组成, 另辟水源的可能性不大, 本次规划考虑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增加音达木河城区段河道景观水量, 一是在音达木河与铃铛麦河分水口处修建控制性建筑物, 枯水期控制铃铛麦河分水流量, 在保证铃铛麦河生态需水和现有两岸农田用水的情况下, 其余用水优先音达木河城区段景观用水。二是通过加大四丰山水库对王三五河的供水, 下泄排入音达木河城区段。

通过以上水源规划基本可解决佳木斯市城区内河水系的生态景观缺水问题。

3 生态、景观河湖供需水平衡分析

3.1 生态、景观河湖需水量计算

考虑到几条内河主河槽均修建了堰体进

表1河湖5~10月P=75%生态景观需水量成果表

表2水源5~10月P=75%供水成果表

行拦蓄, 从用水角度看与湖泊相似, 可参照湖泊需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段只考虑5~10月畅流期, 结冰期景观效果不强, 需水量不大, 不再进行计算。需水量保证率为75%。

整个需水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是河湖水面蒸发需水, 二是河湖渗漏需水, 三是河湖自身存在需水量, 四是河湖换水需水。

具体需水量计算成果见表1。

3.2 水源可供水量计算

根据内河水系生态、景观用水水源规划, 西部区的英格吐河、杏林河、三连截流沟、开发区一、二、三号渠及杏林湖进行整体配水考虑。南湖水源包括三部分来水:一是英格吐河支流哗啦沟来水, 二是四丰山水库至哗啦沟之间的区间径流, 三是三连截流沟拦截的市区南部坡水, 四是利用大头山灌区渠首泵站灌溉间歇期剩余供水能力提取松花江水, 补足以上三部分水源不足的水量。三连截流沟及开发区一、二、三号渠供水源除利用三连截流沟拦截的坡水外, 主要依靠大头山灌区渠首泵站提取的松花江水供给。王三五河及和平湖仍采用四丰山水库供水。音达木河城区段来水由上游段径流、陆家岗河来水及王三五河来水三部分组成。

经计算, P=75%情况下, 未考虑四丰山水库、大头山泵站引水情况下各水源来水量见表2。

3.3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将水源可供水量和河湖需水量进行一次供表3河湖5~10月P=75%水量供需平衡成果表

需平衡, 平衡结果见表3。

从以上供需平衡结果看, 西部区水源供水不足, 缺水302.40万m3;音达木河供水大于需水, 满足需水要求;王三五河水源供水大于需水, 满足需水要求。

4 水量保障措施

根据以上供需水平衡分析结果看, 西部区水源供水不足, 缺水302.40万m3, 需考虑另辟水源增加供水。根据供水水源规划, 西部区供水缺口可利用大头山灌区渠首泵站灌溉剩余供水能力提取松花江水进行保障, 补足302.40万m3供水缺口。

天津滨海旅游区水系统专项规划概况 篇8

滨海旅游区是在淤泥质近海滩涂上建造的,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城区。要努力建设成为以主题公园、休闲总部、生态宜居、游艇总会为核心, 京津共享的滨海旅游城。

根据《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 (2009 ~ 2020 年) 》, 至2020 年, 滨海旅游区常住人口约47 万;就业岗位32.5 万个, 其中内部就业人数为26 万人, 本区内居住、区外就业3 万人, 外来就业6.5 万人;高峰日旅游人口容量达到10 万人。

1 规划必要性

该水系统专项规划包含给水、再生水、污水、雨水4 个专业, 在节约资源、功能互补、绿色生态的规划目标下, 建立包括99 km2范围内的水系统结构, 为今后旅游区的建设提供规划指导。

专项规划中给水采用分质供水, 优水优用、低水低用;污水实现有序排放和利用;雨水及时排除, 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以创造清新整洁的城市环境为目标, 为建设生态城市创造条件。

滨海旅游区水系统专项规划的实施, 随着给水、中水环状系统的建设完成, 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及雨水利用率的逐步提高和泵站运行的联网控制, 必将促进天津市节能减排目标的达成。

2 规划目标、策略及标准

以《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 (2009-2020 年) 》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 规划期限2009 年至2020 年, 具体规划目标及策略如下。

1) 目标。提供坚实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 创造优美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 策略。区域统筹:资源共享、设施共享、功能互补;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生态;突出特色:区位优势、功能定位、布局特点。

3) 标准。供水标准参照GB 50282—19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和GB 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排水标准参照GB 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和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 规划概述

3.1 给水、再生水

规划区内总用水量为24.87 万m3/d, 其中给水量17.68 万m3/d, 再生水量7.19 万m3/d。给水分别由汉沽给水厂提供6 万m3/d, 开发区给水厂提供12 万m3/d, 设置加压泵站2 座, 北部加压站规模为13.5 万m3/d (含中心渔港7.5 万m3/d) , 南部加压站规模为12 万m3/d。

旅游区再生水水源为营城再生水厂、旅游区再生水厂及市政核。4 座独立岛屿污水分别经污水处理再生系统 (市政核) 处理后利用。水资源配置表见表1。水源分布示意图见图1。

1) 给水。规划分别由汉沽给水厂和开发区给水厂敷设双排水源管向休闲旅游区供水, 以保证水源可靠性, 根据旅游区总体规划面积, 设置南北2 座给水加压泵站, 区域内采用环状网管网布置形式, 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在局部设置直饮水, 并在沿海区域规划海水利用设施, 节约水资源。给水水源及加压站示意图见图2。

2) 再生水。旅游区再生水为分区供水。4 个独立岛屿再生水由4 个市政核分别供给。集中供给区域由旅游区再生水厂和营城再生水厂供给。中部及北部地区由旅游区再生水厂供水。起步区内设置一座加压站, 加压站规模:2.0 万m3/d (高日高时) , 供水压力0.36 MPa。旅游区再生水厂部分出水与营城再生水厂来水经加压站提升后供给南部地区。

为节省投资, 旅游区内仅在主要道路敷设再生水管网, 管网成环状布置;4 座独立岛屿再生水管网独立设置, 主要为枝状管网。再生水系统划分示意图见图3。

在给水、再生水规划中综合利用淡化海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种水资源, 科学配置, 节约水资源, 响应国家低碳政策, 采用分质供水, 优质优用策略, 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旅游区主题公园、休闲总部、生态宜居、游艇总会、京津共享滨海旅游城的定位, 局部设置直饮水, 以人为本。合理利用沿海区域规划海水设施, 节约水资源。

3.2 污水

规划污水总量13.9 万m3/d, 其中生活和公建污水量占总污水量的78%, 以生活污水为主, 工业污水仅占少量。规划13 座污水泵站、4 座市政核污水处理站、1 座污水处理厂。污水量计算表见表2。

结合滨海旅游区主要功能区, 依据陆域与水域分布情况, 规划将污水划分为19 个系统, 其中1 号~ 3 号系统依靠泵站提升后排入营城污水处理厂;4 号~ 13 号系统依靠泵站提升;14 号、15 号系统自流汇入规划旅游区污水处理厂;另外4 座市政核自成系统, 单独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后深海排放。污水系统划分示意图见图4。

污水规划在贯彻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源数量、提高污水处理效能的基础上, 对区域内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科学布局, 并倡导污水深海排放, 为提高旅游区的城市载体功能, 建设宜居环境创造条件。

3.3 雨水

充分结合旅游区丰富水域特点, 为减少雨水泵站规模、数量, 降低日后运行维护管理费用, 临近水域的小面积建设地块以及临水绿地, 雨水自流入周边水系 (见图5) 。其他区域结合水系位置、用地性质、路网布局以及分期建设情况, 规划14 个雨水泵站强排系统, 初期雨水由泵站排入人工湿地处理并储存, 非初期雨水通过泵站提升后直接排入至永定新河、规划区内河道 (甘露溪和慧风溪) 、北海、南湾、渤海。

雨水规划从旅游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出发, 认真贯彻节能减排、创建生态城市思想, 通过储存和排放的科学结合, 对天津市的雨水利用提出新的观点和实践。针对旅游区近海的地理位置, 并结合其近半面积为吹填造陆区域的特点, 为降低水系统工程造价, 提高软弱地基结构安全性, 控制排水泵站深度。

水系统专项规划在节约资源、功能互补、绿色生态的规划目标下, 建立起包括99 km2范围内的水系统结构, 整合滨海旅游区休闲服务资源, 促使旅游区走集约高效、优化利用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4 结语

给排水工程是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之一, 本规划与旅游区竖向规划、防洪防潮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衔接与协调,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证体系, 通过水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为旅游区水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了相关依据。

从完成水系统规划至今, 根据专项规划, 旅游区已累计修建给水管道32.2 km, 再生水管道6.0 km, 雨水管道70.1 km, 污水管道55.2 km。

水系规划 篇9

城市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水又是城市里的“血液”, 把水比喻为城市的“血液”, 可见水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无可替代。古语云“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可见水自古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对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立足自身, 考虑长远, 做好滨水城市水系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各个城市及各级政府均在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层面提出滨水城市建设的是党的十七大和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十届五次全会作出了部署, 并指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一定要把水利用好、开发好”。黑龙江省水利厅做出了“打造滨水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建设新亮点”的重要工作部署。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滨水空间资源优势, 确定了“山、水、田园城市”的发展设想, 提出“以水兴城、以水富城、以水丽城”的口号, 加快水城水乡建设步伐, 尽快把佳木斯市构筑成为集“秀气、灵气、洋气、漂亮”于一身的东方滨水第一城。

实现滨水城市建设目标, 搞好滨水城市水系规划是第一步, 至关重要。

2 水系规划构想

依据佳木斯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水系规划总体规划思路是“通过城市防洪、水库除险保安全, 内河整治保生态, 为佳木斯市创造安全、秀美的宜居环境;通过西部、东部灌区扩建改造, 构建生态农业节水示范园区;以柳树岛防洪工程建设为基础, 确保柳树岛全面开发, 带动沿江发展、两岸繁荣”。

佳木斯市城区水系近期将重点建设“南湖、北岛、一江、两区、四河”。

“南湖” (英格吐调蓄湖) 指市区河泛区, 此次规划中。“北岛”指市区北部的柳树岛。“一江”指松花江。“两区”指佳西大头山灌区节水灌溉示范区和佳东松江灌区节水灌溉示范区。“四河”指市区四条城市内河 (英格吐河、杏林河、王三五河、音达木河) 。

2.1“南湖” (英格吐调蓄湖) 规划

南湖 (英格吐调蓄湖) 位于英格吐河中下游, 四丰水库下游, 四丰村及万发屯一带, 所占土地主要为英格吐河河道及两侧河泛区。

2.1.1 建湖的目的与意义如下:

一是通过既有沟塘的总体规划, 形成具有一定水面和调蓄容积的湖区, 通过调蓄削减英格吐河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 减轻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二是湖区蓄水可作为佳木斯市的城市应急水源, 同时也可为几条主要城市内河进行枯水期补水, 满足几条内河的景观用水和生态用水, 实现水的流动, 增强景观效果。

三是通过湖区建设为市民提供一处滨水景观和亲水平台。

2.1.2 规划思路如下:

规划湖区总面积2.94平方公里, 库容700万立米, 湖区长7.0公里, 平均宽度400米。按平均挖深2.5米计算, 共需开挖土方735万立米。另外, 尚需建设一些湖岸防护与防渗工程。

湖区水源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大头山灌区泵站提水, 年平均补水能力为2000万立米;二是三连截流沟拦截的市区西部山区坡水, 年平均截蓄水量为1400万立米;三是四丰山水库下泄水, 年均下泄水量为400万立米。三部分合计补水量为3800万立米。

南湖 (英格吐调蓄湖) 可为英格吐、杏林河及王三五河补水, 三条河流年景观、生态及河道蒸发需水量约为3500万立米。南湖年均蒸发量为210万立米, 合计需水量为3710万立米。

以上可见, 年均总补水量为3800万立米, 需水量为3710万立米, 供需基本平衡。

2.2“北岛” (柳树岛) 规划

2.2.1 柳树岛现状

柳树岛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与太阳岛、明月岛齐名。现有堤防15公里, 堤顶高程介于10~20年一遇洪水位之间, 岛内有三个自然村屯279户981人, 耕地305.8公顷, 南侧临近城区有低档休闲度假村和游乐设施。

柳树岛旅游资源丰富, 四面被松花江碧水环绕, 夏天江风送爽, 似塞北江南, 冬天白雪皑皑, 银装素裹。岛上生物更是多种多样。动植物的多样性, 构成了柳树岛的自然美。

2.2.2 柳树岛规划

考虑到佳木斯市未来两岸繁荣的发展前景, 将柳树岛定位为“城市绿心”。规划中柳树岛应体现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功能, 城市景观美化功能, 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服务功能, 北国风情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功能和会展、商业、豪华别墅综合功能。

2.2.3 水利专项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岛修建堤路结合防洪围堤, 其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二是在汊河首端建一处分水建筑物, 它既是一处直径500米的音乐泉景观, 又是一项平水年将水流分入主江道、丰水年将水流分入叉河的分水工程。

三是在岛内低洼地段挖建2条内河, 同时设立灌排水闸站, 即可观光浏览又有旱灌涝排功能。

2.3“一江” (松花江干流) 规划

佳木斯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城区分为城东区、城西区和城中区三部分。

城区堤防总长122.5 km, 其中松花江干流长43.1km, 回水堤长13.2 km, 支流长为66.199 km。城区松干整体防洪标准达到了20~100年一遇, 其中城中区达到了100年一遇。城东区、城西区松干部分防洪工程未达到50年一遇标准, 另外松花江支流四条内河防洪工程建设缓慢, 防洪标准较低, 只有5~10年一遇, 存在较大的防洪隐患。

根据今年批复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佳木斯市现状未达标堤防总长100.83 km, 其中松干主堤27.53 km, 回水堤7.10 km, 支流堤66.20 km。

以上堤防达标建设尚需总工程量903.69万立米, 批复概算总投资8.60亿元。

2.4“四河”规划

2.4.1 英格吐河规划

英格吐河现有河道宽阔, 两堤之间超过180米, 上游规划建设调蓄湖后可减轻下游河道的行洪、防洪压力, 在此基础上考虑河道景观要求, 对河道进行开挖清淤防洪除涝治理, 河道生态用水可考虑采用西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日供水量为6万m3, 水量不足部分由上游调蓄湖补充。

河道整治断面可采用直斜结合的复式断面, 即在常水位以下为矩形河道, 采用直墙断面, 以上采用斜坡断面, 直墙与斜坡之间设亲水平台。直斜结合复式断面具有堤岸结构亲水性较强, 且平台以上可种植绿化植物, 尽可能增大了绿化面积, 既亲水又生态, 适于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需要和人们对水环境的心理要求等优点。该方案主要适合于堤岸存在一定宽度场地可供放坡的堤段。

为了保证河道内长期有一定水深, 且实现水的流动, 形成水景观, 可在河道内分段修建溢流堰体。

2.4.2 杏林河规划

杏林河现有排水河道淤积较重, 可借城市改造之机, 对其进行综合整治。上游修建提水泵站, 由南湖提水入杏林河, 使杏林河和杏林湖实现活水, 该段河道整治断面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红线范围进行综合考虑, 宽度较大可采用自然生态的梯形断面, 可形成溪流景观;宽度较小可采用矩形断面;也可结合小区建设建成小区内的景观小溪。

杏林湖到河口段, 原地下暗涵予以保留, 作为汛期行洪使用。沿杏林条带公园可修建一条景观溪流, 该河流断面可采用矩形, 河宽、水深均较小, 沿线可修建各种水景观, 也可时断时续, 可根据公园建设予以整体考虑, 增加公园生气和品位。水源采用由杏林湖提水。

2.4.3 王三五河规划

王三五河已进行过改造, 下一步尚需考虑长远, 对该河进行进一步的总体规划, 综合整治措施可借鉴英格吐河治理措施。

2.4.4 音达木河

水系规划 篇10

1生态水系建设目标

通过生态水系建设,将项目区河道打造通过生态水系建设,将项目区河道打造成“水流自然、水质良好、生态环境宜人”的乡村郊野生态水系示范工程。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于浮宫镇和东园镇河道主要任务为排涝,九湖镇河道主要任务为防洪。根据生态水系建设要求,浮宫镇、东园镇河道按2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设计, 九湖镇梅溪应按满足多平平均降雨防洪。

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 就是要顺应自然, 因势利导, 坚持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祛滞化淤,固本培元,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改造渠化的河道, 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生境,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着力构建水量充足、水流自然、水质良好的生态水系,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

1.1河畅

实施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制度。河流纵横向连通性良好,河床常年流水不断流, 生态基流充足,鱼类洄游通畅。在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范围内,没有乱占乱建、乱排污、乱倒垃圾、 乱堆渣土、乱截流、乱采砂石、乱取水等现象。

1.2水清

项目区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河流功能满足区位目标要求。沿河两岸无违规排放污水,水面无漂浮垃圾,水体感官良好。

1.3岸绿

沿河两岸植被覆盖率高,原生植物保护良好、人工绿化适宜、生态景观宜人。无人为破坏堤岸、滩地植被。

1.4安全

满足行洪、滞洪要求;护岸结构稳定;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满足水功能区目标要求。

1.5生态

水生态系统完整、 结构稳定; 岸线保持自然弯曲, 河流保持自然深潭浅滩、 泛洪漫滩; 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

具体体现在“ 八有”:1) 有自然弯曲的河岸线;2) 有深潭、 浅滩、 泛洪漫滩;3) 有天然的砂石、水草、江心洲(岛);4)有常年流动的水,水质达到水功能区保护标准;5) 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具备生物多样性;6)有安全、生态的防洪设施;7)有野趣、乡愁;8) 有划定的岸线蓝线、落实河长制、推行河道管养制度等管理措施。

2安全生态水系设计原则

(1) 保护优先,顺应自然。 坚持把绿色化生态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 设计、 建设、 验收、 运行、 管理全过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保护自然, 加大生态保护, 立足自然恢复,规范各类涉水活动。

(2) 整合资源,系统治理。 要把单一工程、 分散资金、 市县资源、 技术力量等整合起来, 以流域水系为单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集中力量对重要水系、 重点河段、 敏感区域等进行系统整治, 统筹考虑上下游、 左右岸、 地上地下、 城市乡村、 防洪生态关系, 在防洪工程建设中要注重生态保护, 在生态水系建设中要保障防洪安全, 实现防洪安全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3)因地制宜,一河一策。针对山区与沿海、城镇与乡村不同水系特点,结合各地实际,明确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确定治理内容,列出项目清单,制定相应生态水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不同地域水系的自然特色,防止千篇一律。

(4)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县、 乡镇人民政府应作为生态水系建设的组织实施者,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把市场经营运作理念、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 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水系建设, 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3生态水系建设布局及设计方案

浮宫镇田头村安全生态水系河道全长6.5km。包括流渡港1.3km, 城内港0.5km, 下甘斗渠0.2km, 下甘港1.3km, 上甘港0.39km, 石壁港0.6km, 柯厝港0.9km, 顶社港0.4km及一些零星支港。

东园镇东宝村安全生态水系河道全长东园镇河段全长约5km, 河道分为山尾桥支渠段0.254km、西林浦支渠段0.8km、一条龙东宝段1.7km、宝里渠段1.02km、宝里1号排洪渠段0.13km、宝里2号排洪渠段0.08km、宝里3号排洪渠段0.19km、宝里4号排洪渠0.13km、 东宝段0.35km、施寮斗渠段0.29km、三帝厝段0.5km。

九湖镇梅溪流域安全生态水系全长11.3km。包括梅溪干流8.3km,梅溪支流3km。

根据浮宫镇田头村、东园镇东宝村和九湖镇梅溪河道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地域文化、 自然生态等元素,在本次生态水系建设过程中,主要的要求和措施为。

针对项目区水流不畅、 水质污染、 滩地破坏等问题, 提出水系连通、 截污治污要求、 使河水通畅,水体清澈、河流生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的目标。

针对项目区水生态基底良好,沿岸水文化元素丰富的特点,提出亲水性设计方案,串联沿岸的富美乡村、古树名木,充分挖掘本地水文化。在体验水文化、水景观的同进,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针对项目存在的侵占河滩、垃圾乱倒等问题,提出安全生态水系的管理措施,重点从划定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划线着手,从制度上保障河流的行洪、滞洪空间和生态空间。落实“河长制”,明确河流管养范围和责任,建立河道养护长效机制。

本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河道保护蓝线划定、生态堤岸、土堤加固、生态清淤清障、生态亲水、滩地保护与修复及标识系统建设等几方面。生态堤岸主要工程措施包括生态护岸和生态堤岸;河道清淤清障主要工程措施包括堰坝改造、清淤清障;滩地修复工程主要措施包括植被复绿、稳定滩地和植被梳理等;生态亲水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慢步道、亲水步道建设,沿线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标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沿线标识牌、指引牌、水利与生态水系科普栏、保护蓝线界碑、河道管理责任牌、重要节点说明牌。田头村和东宝村河道为平原河道,水位由下游闸涵控制,两岸为农田、鱼塘、村庄,用地紧张,征地困难。梅溪流域为山溪性河道,洪水暴涨暴落,高水位历史短,流量集中,两岸空间较大。

生态护岸典型断面设计可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堤型有有垂直式、多阶式、斜坡式和复式等型式,各型式优缺点如下:垂直式堤型即常见的一阶式堤防,自河床修建挡墙至防洪要求高程,河道呈矩形断面。该堤型占地较小,但该种堤型往往需要采用刚性材料满足防洪要求, 阻断了河道与河岸自然的物质交换,令堤防丧失了生态效果, 更难实现景观和休闲,同时还增加了人类活动安全的隐患,近年来已逐渐被其他堤型所取代。该堤型适用于征地范围有限和地形受限的河岸。

多阶式堤型将传统阶堤防分成数阶,根据地形地势、景观或通行需求在不同高程设置平台。该堤型弱化了传统堤防的概念,掩盖了堤防特征,与人居休闲相结合,使人虽走在堤上却又察觉不到堤。该堤型适用于现状河岸呈多阶地形以及有景观要求的河岸。

斜坡式堤型即自河床采用斜坡结构防护至防洪要求高程,河道断面呈梯形。该堤型可将绿化应用于坡面,设置绿化带防护堤坡,令堤防土体与水体充分接触,生物、水体和堤体共存,生态环境较好。在斜坡式堤防上可设置步道,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的功能,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的品味。该堤型适用于原岸坡地形为斜坡河岸,可减少开挖回填量。

根据垂直式、多阶式、斜坡式和复式四种堤型的优缺点描述,结合河道现状分析,本次设计力求突出亲水性和生态性。田头村和东宝村河道新建护坡主要选用垂直式断面,九湖镇梅溪新建护坡采用斜坡式和垂直式。本次主要介绍生态堤岸挡护结构、护坡材料及典型设计断面的选择。

4挡护结构材料选择

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结合常用的防护结构材料特性,对格宾挡墙、自嵌式砌块挡墙、 松木桩挡墙、重力式挡墙进行比选。

4.1格宾石笼挡墙

格宾石笼主要是用镀锌、 喷塑的铁丝网笼, 填充砾石( 块石), 并可加入肥料绿化包’ 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优点:格宾挡墙属于柔性结构,可以弥补重力式挡土墙、混凝土护坡等刚性结构的工程缺点,能适应地基变形,有极佳的稳定性及整体性。且石料间有缝隙,具有很强的透水性, 有利于鱼虾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石笼上方的孔隙可生长植物绿化。

缺点:河流中的污染物对石笼有锈蚀影响,为减缓锈蚀,石笼表面需覆塑,并加强河流水环境治理,需管理维护; 施工完短期之内无法复绿,钢筋石笼外露不够美观。

4.2自嵌式砌块挡墙

自嵌式挡墙通过砌块的上下咬合,形成一个牢固的锁扣结构,砌块后用 ± 工格栅进行横向加固,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结构。其三维互通且超过20%孔洞率的特殊构造,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优点:挡墙前后内外相通,花草可通过生态孔直接种植在墙背的士体中,为水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息环境。竖孔众多、以及外斜缝,植物可以迅速覆盖墙面、遮蔽砌块,可以快速、 低成本、可持续地形成花园式挡墙。且退阶结构,对于不慎落水者来说,是便于攀援的台阶, 是人性化的自救“生路”。

缺点:自嵌式挡墙护岸整体性高,砖与砖块块相扣,需要整体维护;墙体需要布设拉筋, 墙后的开挖范围较大。

4.3松木桩护岸

采用木材作为护岸既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又能起到保护、加固的作用。同时,木质护岸在某些情况下还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

优点:松木桩护岸做法环保、造价实惠,又能起到良好的景观价值。

缺点:由于水位的变化,在枯水时,木桩易被腐蚀,使结构失效。

4.4重力式挡墙

重力式挡墙用墙体自身重量平衡外力以满足稳定要求,多采用浆砌块石、埋石砼建造。

优点:结构坚固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性,防护效果好,施工工艺成熟,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可就地取材,构造简单,经济效果较好,高度在6m以下较为经济。

缺点: 透水性差, 表面不能种草、 绿化, 护面不能形成绿色植被, 不够生态, 需通过其他附加设施进行绿化;体形较大,开挖方量较大。

根据以上几种挡护结构描述,由于自嵌式挡墙墙后开挖范围较大,与本项目实际情况不符,本项目采用其他三种挡墙结构。

5生态堤岸护坡材料选择

护坡材料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其设计原则如下:1) 护坡结构应满足防冲要求, 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2)尽量避免护坡结构的刚性硬质化,为实现生态效果创建条件;3)尽量选择透气的多孔结构构筑物,为生物提供生长繁育空间;4)应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常用护坡材料有干( 浆) 砌块石护坡、 混凝士护坡等硬质化护坡、 绿化混凝士护坡、 联锁砌块护坡、混凝土框格梁护坡+三维士工网垫护坡、混凝 ± 框格梁植草护坡和植草护坡等。

植物网是一种三维柔性材料,铺在坡面上,上面覆耕植土植草,草根扎入边坡土与植物网缠绕,在边坡表面土中起加筋加固的作用,有效地防止表面土层的滑移,起到抗冲刷的作用。 且使用三维植物网植草后,绿草成片覆盖,体现“工程与自然协调”的概念,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本方案选择作护坡材料。

石笼网是指金属网面构成的工程构件,其中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兼具强度和柔性,对地基适应性优。既可防止河岸遭水流、风浪侵袭而破坏,又实现了水体与坡下土体间的自然对流交换功能,达到生态平衡。坡上可增添景观、绿化效果。本方案选择作护脚。

框格梁+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在表面框格内铺设三维土工网垫增加了传统框格梁护坡的搞冲刷能力,且保留了框格内绿化的功能,景观效果好。框格梁+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在表面框格内铺设三维土工网垫增加了传统框格梁护坡的搞冲刷能力,且保留了框格内绿化的功能,景观效果好。本方案选择作塌岸加固段护坡。

6生态护岸典型断面设计

(1) 斜坡式护岸由一级缓坡组成, 下部挡墙采用五绞生态网笼挡墙, 挡墙顶为现状河底高程以上1.0m, 墙后铺设200g/m2无纺土工布, 基础埋深1.0m, 挡墙基础坐落在碎石垫层上,垫层厚200mm,墙后土方填筑,为防止坡脚冲刷破坏,在坡脚设抛石回填。岸顶与挡墙之间坡比为1:3.0,迎水面护坡结构至上而下为平均厚100mm绿化耕作土、三维土工网垫厚20mm,岸顶设置2.5m宽防洪步道。

(2) 复合式护岸亲水平台采用直立式挡墙结构, 挡墙采用五绞生态网笼挡墙, 墙高1.5m, 墙后铺设200g/m2无纺土工布, 基础埋深1.0m, 挡墙基础坐落在碎石垫层上, 垫层厚200mm,基础布置Ø12长4m松木桩,间距700mm梅花布置,为防止墙脚冲刷破坏,在墙脚设抛石回填,墙顶设3.5m宽亲水防洪步道,采用广场砖厚50mm,下铺素砼垫层厚100,为保护群众安全,墙顶设置一道花岗岩栏杆。

(3) 垂直式护岸采用生态格网挡墙。 墙高2m, 墙后铺设200g/m2无纺土工布, 基础埋深0.5m, 挡墙基础坐落在碎石垫层上, 垫层厚300mm, 基础布置两排 Ø120长4m松木桩, 间距700mm矩形布置,为防止墙脚冲刷破坏,在墙脚设抛石回填。岸顶设1.5m宽防洪步道和2.5m宽综合绿化。

(4)生物护岸分为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东园东宝段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所采用的为自然型护岸松木桩护岸, 沿岸线打设 Φ15mm松木桩, 桩长大于4m, 间距0.4m,松木桩打入土中深度须大于2m。松木桩护岸内侧铺400g/m2土工布挡土,外侧抛石护脚。岸顶设1.5m宽防洪步道和2.5m宽综合绿化。

7建后运行期管理

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完成后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相关设施的维护管理。 在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蓝线管理范围内,严格规范各类涉水建设活动,防止新的乱占、乱挖、 乱建等现象发生。

(1) 将“ 河长制” 落到实处。 各河段长应承担镇区内河流日常监督管理责任, 负责河流调查建档、河流管养、水功能区监管、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监管于治理、水环境安全隐患整顿及应急处置、联合执法等工作任务。加强日常巡查,对乱倒、乱开发、乱截流、乱排放的行为坚决制止。

(2)明确河道管养部门,落实经费。项目河段需定期开展垃圾管理、亲水设施维护等工作,责任部门为镇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应组织河流管养团队,落实人员和运行经费,开展日常巡查、维护工作。

8结语

建成后的水系可利用九龙江西溪涨落潮向内引水,从而使现有的河水得以循环、稀释、 净化,水系两岸空地全面绿化并辅以栏杆、雕像等建筑小品,主要建筑材料采用天然石材, 为两岸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一个自然优雅洁净的亲水环境。水系两岸岸坡绿化以速生、慢生花草树种搭配,点、线、面相结合,以绿色为基调点缀其他色点、色块、色带从而形成三条四季常青、四季花开的绿色轴线。整治后的西溪一条龙、九湖梅溪等水系纵深向出现蓝(水)、 灰(石)、绿(绿化)三条轴线——流动的蓝、生机勃勃的绿、坚实沉稳的灰三者动静对比相映成辉,给人以清新明快的视觉效果、阴凉舒适的心理感受、坚实进取的审美情趣。

以上以龙海市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为例,探讨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需要考虑的要素及总体构思,供相似地区的生态水系建设规划参考。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指南(试行).2015.

[2]福建省水利厅.安生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意见》和《技术指南》解读.201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水系规划】相关文章:

水系整治规划04-28

(水专业)水系统规划报告04-11

水系治理06-05

水系连通06-14

水系设计09-09

水系调查09-12

水系统总结04-23

徐州水系汇报08-01

水系贯通工程05-06

恒温水系统05-15

上一篇:疾控中心下一篇:基因克隆